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0三卷) 2000/4/2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03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长行,第十句:
【力坏高山夜叉王,得随顺忆念出生佛力智光明解脱门。】
在北方天王,这是最后的一段。北方,一般大乘经上讲,在护持正法里面特别侧重在防止污染,防止污染最究竟、最圆满的方法无过於念佛,所以末后这一位天王教导我们念佛法门。清凉大师注解,「念佛修因,生十力果。天未证极,故云随顺」。我们知道这些天王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决定不是四王天,四王天没有这么高的智慧,也没有这么高的成就。
天王的德号是『力坏高山』,「高山」是比喻傲慢,贡高我慢,这是积德累功最大的障碍,只要有这个念头,麻烦就大了;不但是道业不能成就,世间的事业纵然有成也不久。所以「慢」是大烦恼,我们要知道它的排列顺序仅次於贪、瞋、痴。这个烦恼一切众生都有,与生俱来的,这不是学得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儒家教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所以《礼记》诸位一展开,就在前面两、三行,「傲不可长」。儒家不断烦恼,为什么?他不出欲界。如果你要想出欲界,这个烦恼就要断了。甚至於你在六道里面要想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个傲慢就要断;换句话说,傲慢这个念头没有断,修行功夫再高都在欲界,决定到不了初禅,这经论里头讲得太多了。我们遇到参禅的人,功夫很高的人,他还有傲慢的习气,我们就晓得禅定功夫再深都是属於未到定,你将来的果报在欲界天,决定不在初禅天,这是很小的成就。什么力量能够破傲慢?只有真正念佛,真实智慧,才能有这个效果,要不是真正念佛人做不到。你们看看从中国给我们传来的讯息,长春的常慧比丘尼是个真正念佛人,没有傲慢习气,新加坡许哲居士是个真正修行人,决定没有傲慢习气,这是我们所见所闻,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还有傲慢习气,自己就要有惭愧心,知道道业、事业都不能成就,一定要懂得。
他在此地教导我们的法门,实际上是他自己所修所弘的法门,他所得的『随顺忆念出生佛力』。「随顺忆念」是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道理很深,我们也说得很多,为什么?佛在经教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正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想就是识、就是变化,心能现相,识能够转变,所以有一真法界、有十法界。这怎么产生的?识变的,念头变的。我们如果真正体会这个道理,我们念佛就变佛,念菩萨就变菩萨,念什么就变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操纵在自己手上,不是操纵在别人手上。
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业因虽然非常非常复杂,无量无边因缘里面,我们要问哪一个因缘最重要?佛给我们说出来,从最上面说,最上面是佛,佛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平等心,佛平等。所以平等多重要,平等是佛心。利益一切众生,救苦救难,舍己为人,六度心是菩萨心;因缘心是缘觉心;四谛心是声闻心;十善、四无量心是生天道;五戒、十善是人心,得人道;愚痴心,愚痴是连真妄邪正、是非善恶都看错了,看颠倒了,愚痴,畜生心,愚痴变畜生;悭贪,饿鬼心;瞋恚,地狱心。这是佛把业因,复杂业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告诉我们。那我们起心动念起什么心?如果起的是贪心、贪吝心,不管你贪什么,对象不管,你造的这个业是鬼道的业,你来生到鬼道去了。贪爱佛法也要到鬼道,这个不论你的对象,论你的心,我们学佛不可以用贪心学。瞋恚、嫉妒多半堕地狱,所以要搞清楚、搞明白。
念佛当然作佛,净宗法门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想什么它就变什么。我天天想佛,天天念佛,所现的境界就是佛境界,这是忆念。「随顺忆念」,「随顺」两个字好!我们也天天忆念,我们忆念到现在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没有随顺。我们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还是随顺自己的看法想法,所以虽念佛功夫不得力,跟佛没有感应。佛教给我们要随顺佛的教诲,我们念佛就会有感应,跟佛就通了消息。怎么随顺佛?佛不在我们世间,佛的遗教留在世间,遗教是经典,我们修净土,一定要随顺净土宗的经论。净土宗经论不多,五经一论,我们要懂得随顺。五部经嫌太多了,可以选择一部,就行。分量大一点的《无量寿经》,分量最少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可以!只要你一生依教修行,你决定往生。
佛这么多经典是应各种不同根机,有人喜欢分量多的,有人喜欢分量少的,各人爱好不相同,你说佛多慈悲,统统可以随顺你们,佛是恒顺众生,我们做凡夫的人要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特别提倡《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讲得很圆满。《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境界上都有补充。小本《阿弥陀经》是劝我们修学,在经里面,那么短的经,四次劝我们应当求生极乐世界。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世尊的苦口婆心,体会到世尊对我们真实的爱护,所以经典里面的理论我们要明了,我们要深信不疑,里面的教训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到。
《无量寿经》教训总纲领只有三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总纲领三句。从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那么长的一段经文,就是这三句的详细说明。这三句是纲,后面那一段经文是目。大家晓得后面这么一大段的经文讲什么?五戒十善,就是「善护」那个「善」字的标准。佛说得详细我们才懂,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应该怎么作法,不要随著自己的意思,要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将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句子节录出来,我们总共节录了六十二句,做为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准则,这叫随顺。要把这些重要教训,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落实在我们的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的把它做到,这叫随顺。决定不可以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的烦恼习气是什么?贪瞋痴慢!随顺这个还得了吗?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果报在三途;随顺《无量寿经》上的教诲,果报在极乐世界。
这个「随顺」,诸位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是古德常讲的持戒念佛,随顺就是持戒。这个戒就是佛在经论里头的教诫,我们选出六十二句,六十二句是教诫。这样忆念,功夫自然就得力了。一般同修功夫不得力,口念,心行没有随顺,古人讲「口念弥陀心散乱」。现在心不只散乱,心在胡思乱想,比散乱还要严重,散乱是意志不能集中。口念弥陀,心里还造业,在心行上造业,那怎么能成就?所以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真要去做!
善恶绝对的标准,我们在讲堂里头常说,凡是为自己的决定是恶,凡是为众生的肯定是善。为什么?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六道怎么形成的?六道是妄想、分别、执著形成的。执著里头最严重的是我执,从我执生起自私自利,生起贪瞋痴慢。所以人起心动念是为我、为自己,这个人决定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道理在此地。所以佛说这是恶,道理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得,佛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我们念头换一个,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这是大乘教法,把念头换过来,不再为「我」。一般人为什么换不过来?他就是因为有分别、有执著,「他不是我,我为他干什么」?他不晓得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众生就是自己,这个道理深!我们一般人不能接受,听不懂,「什么众生是自己」?你胡说八道!谁能接受?谁能相信?
佛菩萨、古大德常常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希望从比喻当中你能够领会。譬如作梦,我们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醒了之后我们自己细心想一想,刚才那个梦境还很清楚,你想那个梦从哪儿来的?梦里头很多人,也有虚空,也有日月,也有天地,也有树木花草,也有很多人,从哪儿来的?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不是外头来的。你果然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梦里梦的所有的人,不是你自己是谁?自己心里头变现的。梦里面的天地也是自己,梦里面树木花草全是自己,佛法里面所说的「全妄即真」,妄是现相,所现的相是虚妄的,能现的心是真的、是自己。梦境如是,因为时间短,你醒悟过来想一想能明了,我们眼前现实跟梦境没有两样。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谁的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大经里头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们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佛讲这个话懂了没有?
「十方三世佛」,是讲十法界一切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是未来佛,三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所以你要是参透了,才晓得一切众生真正是自己。就好像我们今天迷了(我们整个身体是自己,这就好像真正认识法身了),而我们今天所认的是身体的许多细胞,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细胞,把这一个细胞认作自己,其他的完全否定,这叫迷,这叫颠倒;不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不知道爱护一切众生,不知道帮助一切众生,错在此地。
诸佛菩萨大彻大悟,他悟的是什么?他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我们看他的示现,用我们人的眼光心思来观察,他牺牲奉献。牺牲奉献是我们讲的,他示现当中有没有牺牲奉献的念头?没有!他要有这个念头,他还落在分别执著里头。谁牺牲?我牺牲;谁奉献?我奉献;我相、我见没有破,那是凡夫,那不是菩萨。我们凡夫看到他是这个样子,在他自己心行里念头都没有。他照顾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就像一个慈母照顾婴儿一样,没有条件的。这是觉悟的人用什么样心态对没有觉悟的人,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从这里去观察,去学习随顺。能够学习随顺经教,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是个真正学佛人;否则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怎么能得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只有真学,才能得到。夏莲居老居士常讲「真干」,才能得到。
可是凡夫无量劫来,就薰习成了严重的习气烦恼,决定不是短时间修学就能转得过来的。所以佛法是教学,不是艺术欣赏,这个要懂得。教学里面就要著重重复,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提醒,一直到你真正醒悟过来;只要还没有醒悟过来,就要提醒你,一遍一遍重复。我们在《大般若经》里面看到,佛重要的提示重复千遍以上,目的何在?真正是慈悲到极处,目的是帮助我们觉醒。我们念佛,念佛就是千万次的重复。这一句佛号,一天念几万遍,你说多吗?不多,几万遍都还没有回头,都还没有醒过来。天天念,哪一天醒悟过来,那就跟禅宗里头「豁然大悟」一个意思。
你念佛为什么那么困难?不能够觉悟过来,就是因为你随顺烦恼,口里头虽然念佛,心里头烦恼不断。这个烦恼里面重要的从哪里断起?我常常劝导同学们,「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没有把它放下、没有离开,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生活过得不快乐,为什么?冤家对头很多,看这个人不喜欢,看这个事不满意,你的日子过得很苦。真正觉悟过来,看什么人都喜欢,看什么事情都如意,你就离苦得乐了。为什么?看法不一样,你自己不迷了。迷的时候跟一切境界是对立的,你当然苦恼;觉悟的时候跟境界是融成一体的,你的苦恼就化解了;所以破迷开悟,才离苦得乐。迷的时候赚钱,自己的钱赚得愈多愈快乐,这是迷人;觉悟了之后,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送得愈多愈快乐,恰恰相反。看到别人快乐自己真快乐,看到别人受苦自己真苦,迷悟不一样。真正觉悟的人,才能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迷的人做不到。迷的人决定不会放弃自己的名利,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觉悟的人欢喜放弃,在佛家讲放下。所以他这个修行法门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随顺忆念」这四个字,我们要体会得到,要认真努力学习。
特别在《华严经》上,你们看看这个经典显示的;我们第一品还没讲完,还是「世主妙严品」;在这里面看到华藏世界,在这里面体会到多元文化,多元一体,於是我们心量拓开了,佛教界限突破了。实在讲,佛教没有界限,界限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我是佛教,他是基督教,他不是佛教,这是错误观念造成的。实际上,佛教没有界限,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容,所以虚空法界法法皆是佛法。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是不是佛法?当然是佛法,只要是法就是佛法。大乘所谓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哪一法不是佛法?觉悟了,都是;迷了,迷了之后,问你哪一法是佛法?什么都不是。你要是说基督教不是佛法,《华严经》就不是佛法。一个错了,一切都错了,迷了。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佛法跟世间法没有别的,迷悟而已矣!而一切诸法,法没有迷悟,迷悟在人,不是在别人,在自己,与别人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所以佛法称内学,道理在此地。
果然悟入华严境界,你眼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假设的,不是假想的,是真的。怎么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是讲的真如本性,所有一切法都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真如本性在哪里?一切法皆是。契入这个境界才证得解脱,解开你无量劫的迷执、情结,解开了;脱是什么?脱离三途,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你把妄想分别执著解开了,你才能脱离,脱离之后你生活在一真法界。你也许说,「我还是活在这个地方,我还是跟大家在一块过生活」,没错!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现前;诸佛如来在哪里?也都在现前;只是你不认识,所谓是当面错过。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所有一切布施供养就是供养诸佛。天天心里想著,「我能够供养诸佛,那多好」,诸佛都在你面前,你不认识。
修学功夫得力,得力有得力的相,这个相是什么?此地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出生佛力智光明」。这个佛力是如来果地上十种能力,「十」也是代表圆满,不是一个数字,代表无量无边的德能。一般宗教赞叹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是这个意思。如来的十力,综合起来讲,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圆满的智慧。以他的德能、智慧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叫光明,光明遍照,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
所以帮助一切众生里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帮助他觉悟,其他都属於次要。次要的事情要不要做?要做,众生没有吃的我们要帮助他,没有穿的我们要帮助他,没有工作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一切众生的项目太多太多了,但是要晓得,无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决定不能离开教学,如果离开教学,这是修的世间有漏福报,世间的善人都可以做得到。这要有教学在里面,帮助他开悟,帮助他明了业因果报,这在我们现在社会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的社会一般讲文化水平低落,太高深的学理他不能接受,你热心给他讲解他不懂。所以佛菩萨慈悲示现在我们现代社会,像印光大师拿什么来教我们?用《了凡四训》、用《感应篇》、用《阴骘文》、用《安士全书》,这水平很低,但是非常有效果。
昨天刀述仁副会长到我们这边来访问,在四楼我们小阅览室里面,见到我们澳洲同学黄威龙,跟他谈话。这个黄居士告诉他,他问他,他是澳洲人,问他:什么动机你来学佛?黄威龙的中文讲得很好,他给刀副会长讲,他在没有到中国之前,他作梦,梦里头会听中国话、会讲中国话,这很奇怪的事情。前世是中国人。他的父母不是中国人,没有到过中国。所以他到北京去念书,很短的时间,中国的语言他全部都学会了,他能听我讲经,他听得懂,听得很欢喜。刀副会长讲,这个如果不是讲前世,这讲不通!
人决定有前生,有前生当然就有后世、就有来世,这些事情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往年我在美国达拉斯,有一位蔡文雄居士,我讲经也提到过几次。他第一次到旧金山,跟几个朋友一块去玩,迷了路,走到一个小镇,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来,这小镇很熟,他告诉朋友,这个车怎么开法,从哪里开,这些的道路、建筑物他非常熟悉,忽然好像一下记起来了,很熟悉。一开进这个小镇之后,果然没错,他讲的道路、讲的建筑物统统看到了,这是他学佛的因缘。到以后听到佛法讲到前世,如果要没有前世,这怎么解释?确确实实头一次到这个小镇,很可能他过去生中,大概是中国到旧金山去挖金、淘金的这些工人,在这个小镇一定住了很长的时期,所以对这个地方那么熟悉。这我们谈起来时,肯定有前世。这一类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们自己也有经验,许多同学们都有经验,你们常常出外旅游,有的时候到一个地方很熟,好像这个地方从前来过,但是确确实实是第一次来,感觉得这个地方很熟悉。这个现象,如果说没有前世,你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所以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以证明三世轮回,人有过去世、现在世,有未来世。
为什么人有命运?你的命运会被人算得那么准,命运从哪里来的?谁给你注定的?佛法讲得清楚,没有人给你注定,是你自己造作。所以佛讲人生怎么回事情讲得最好了,佛只有四个字:「人生酬业」,你过去世造作的业,你这一世来酬偿你的业报;过去生中造的善业你享福,造作的恶业你来受罪。换句话说,人生是什么回事情?不但是人生,整个六道十法界不过就是「因缘果报」四个字而已!你造作什么就变现什么,真的是自作自受,怎么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又再造业。人哪一天觉悟了,不怨天、不尤人,这就开始不造业了,这才能有机缘超越;决定不造业了,在这个世间随缘。
佛菩萨教导我们,用什么态度过日子?「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教给我们恒顺随喜。顺境、善人恒顺随喜,逆境、恶人也恒顺随喜,成就自己的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戒就是一切守法,守法、守规矩;定,定是清净心;慧是一切境界明了,并不糊涂、不迷惑,一切都明了;定是决定不染污,决定不会被境界所转,也就是现在人讲不会受外境影响,永远保持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就是功德。所以随喜当中,成就自己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成就功德。你不能够随顺一切众生,你就没有办法积功累德。你的功德到哪里修?这儿修成的。
顺境多住几天,不好的境界赶快躲避,这不行,这是不肯修行,逃避;除非是这个境界不能住了。不能住,孔老夫子说得好,两个条件:一个是乱邦,一个是危邦。这个地区很混乱、很危险,或是有战争,或是有天灾,天灾人祸这是危邦、乱邦,这个社会很混乱,这个地方你可以离开;绝对不是个人的一些恩怨。个人恩怨,你可以用清净、平等、慈悲把它化解,这叫功德。可是一切众生的共业,天灾人祸,这个没有办法。不但我们做不到,真正大修行人也没有办法,连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都不能转众生的定业。像当年琉璃王消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不能救,目犍连以神通将释迦族一部分人用他的神力带走了,他把这些人装在他的钵里头,带到天上,回头一看钵里头完全是血水,然后把这个事情报告佛陀,佛说定业不能救,所谓是「在数难逃」。怎样救?救,都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佛帮不上忙,目犍连这菩萨神通帮不上忙,你要听从佛陀教诲,你就能转变业力。所以佛帮助众生是教学,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
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作恶,恶业招感,这么来的。那佛有什么办法?佛教导众生断恶修善,那这不就改过来了。许多众生听了佛的话依旧不能改,不能改的因素是什么?自私自利这个执著太重了,不肯放弃自己的利益,连累一群人受果报,自己要堕地狱。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决不肯连累任何一个人,我自己受苦受难无所谓,我何必要害人?何必要叫别人受累赘?能有这个心,一切苦难就脱离了。
佛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世间人这样贪著迷恋名闻利养、权势地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统统放下。他可以作国王,他是王子出生,舍弃王位出家;地位不贪恋,权势不贪恋,财宝不贪恋,妻子儿女不贪恋,他得清净身,给我们做榜样。一生全心全力教化众生,不辞辛劳,每天跟大家讲学,劝大家断恶修善,劝大家转迷为悟,他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大家转凡成圣。他一生干这个事情,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学佛就要学他这个样子。虽然我们也不必一定要学他出家,出家,佛说了,形式上的家庭不重要,实质的家重要。什么叫实质的家?烦恼是家,你能把烦恼舍掉,你就出家了。刚才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家,你把这个东西放下。无论用什么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布施供养社会一切大众。
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示现的,是用教学来布施供养大众,法布施。实在讲,三种布施都圆满。他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劳力教化一切众生,用智慧、用劳力是属於财布施,内财布施,身体;所讲的这些内容是法,法布施;做出这个样子给大家看,是属於无畏布施,统统具足。所以「四摄」、「六度」就是他的生活,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守住这个原则,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论是哪个身分,这个人就是真菩萨、真的佛陀。存这个心就是菩提心,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就是行菩萨道。所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行业,这里头的关键就是:凡夫为自己,佛菩萨为社会、为众生。凡圣,实在讲就是一念之差,一念觉,超凡入圣。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下功夫,你才能够过诸佛菩萨智慧、安稳、自在、真正幸福的生活。这是「力坏高山夜叉王」菩萨教导我们的。
我们再看底下偈颂前面的长行文,这叫「说偈仪」,也就是说偈的规矩。这也是重复很多遍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重复?意义非常深,这是关键,我们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要重复。我们学佛能不能有成就,关键也在此地。请看经文:
【尔时多闻大夜叉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夜叉众会而说颂言。】
这个句子我们念得多了,要对老同修,念了大家都知道,重复一遍加深我们的印象。可是我们的教室天天都有新同学来,我们对於新同学不能舍弃,特别是华严一会希有难逢。诸位听经听其他的经机会比较多,听《华严经》的机会太少了,一生当中希有难逢的机缘,我们决不能错过,所以讲解也不厌其烦重复的介绍。『尔时』,是与会的这些大众,就是大夜叉王众,每个人将自己修行证果的法门说出来了,这个之后就是这个时候。后面他们说偈赞佛,赞佛里面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提出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这些报告对我们初学人来说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这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多闻大夜叉王』,这是四天王里面的北方天王。『承佛威力』,这一句是谦虚,贪瞋痴慢的习气没有,绝不以为自己有能力能提出修学报告,「我这个报告是承蒙佛力加持的我才能说,要没有佛力加持我就说不出,没有佛力加持我也做不到」,谦敬到极处!这跟现代人一般理念上恰恰相反,现在一般人总是自己有创新、自己有发明,有自己的东西。我们在经典里面看,诸佛如来没有自己的东西,清凉在《华严经》经题上就给我们点出来,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的态度,跟孔老夫子完全一样,「述而不作」,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孔老夫子说他一生所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的,都是叙述古圣先贤的,没有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也是这么谦虚,佛说,我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所说的是古佛所讲的,过去诸佛代代相传是这么说的,没有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
我们今天犯的毛病是我的意思,我怎么说法,我怎么看法、怎么作法,完了!「我」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流出来的东西,还有好东西吗?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从哪里下手?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接受经典的教诲,这是初步。到自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不必要了。虽不必要,还是不离开经典,为什么?做榜样给初学人看,这叫大慈大悲。你自己悟入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跟一切古佛没有两样,你已经明心见性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是自性里头流露,今天你明心见性了,一切诸佛所说的跟你心性完全相同,你还是遵循古佛所说的,这是给众生做好样子,这叫大慈大悲。
自己能说一切经,还把过去佛的经摆在面前说,不离师承。这是教人什么?教人尊师重道。世出世法的成就靠两个人: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们的慧命得自於老师。所以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教化的根源:「孝亲尊师」。谁是我们的老师?佛是我们的老师,决定信顺、遵从老师的教诫,我们才会有成就。如果离开老师的教诲,我们到哪里学东西?所以「承佛威力」这一句话,意思非常非常之深,这是师承。说明他的修学、他的教化是有来源的,决不是他自己凭空捏造的。
再看底下一句,『普观一切夜叉众会』,这是当时与会的大众。「夜叉众会」,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族类,他看他们这一个同一族类的人。「普观」,普是平等,一个不漏,这是对群众。我们今天跟大众讲经,诸位在讲堂上看到,你在升座之前礼佛三拜:承佛威力;讲完之后,又礼佛三拜:感谢佛力加持;念念不忘师承,是这个意思。上台的时候,也要普观与会大众,这是亲切。我们《内典讲座之研究》里头都学习过的,没有说话之前先要把全场大众看看,都顾到了,绝不轻慢一切人,以平等心、清净心观察大众。所以我们在升座之前,与会大众虽然在合掌念佛,我们进场这个时候专心一致,决不看两边的人,要把精神一切都要集中,求佛加持。讲完之后离开,可以看看两面大众,给他们打打招呼;没有讲经之前,决定不可以!没有讲经之前,东张西望,心散乱了。所以在讲经之前,上台的时候什么都不看,下台的时候一定要打招呼,给人有亲切之感,这是普观一切会众,这是我们要学的。
在讲演术、讲经方法里面,这些我们统统都学了,实在讲还是佛经里面讲得透彻、讲得圆满。李炳南老居士给我们编的小册子,《实用讲演术》是教我们讲演的方法,《内典讲座之研究》是教给我们讲经的方法,都不脱离经教的原理原则,这叫师承,这是属於日常生活。我们要记住,上台讲经守住这个原则,平常跟别人接触也是讲经说法,也要守住这个原则。一个众生也要度他,多数众生也度他。「度」就是帮助他开悟、帮助他回头,要常存此心,要常行此道,念念不离佛陀的教诲,念念自行化他,你功夫怎么会不得力?如果一脱离,真的功夫就不得力了,决定不能一时一刻离开佛陀教诲,真正随顺。
『而说颂言』,这才开始讲话,才开始提出报告。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长行,第十句:
【力坏高山夜叉王,得随顺忆念出生佛力智光明解脱门。】
在北方天王,这是最后的一段。北方,一般大乘经上讲,在护持正法里面特别侧重在防止污染,防止污染最究竟、最圆满的方法无过於念佛,所以末后这一位天王教导我们念佛法门。清凉大师注解,「念佛修因,生十力果。天未证极,故云随顺」。我们知道这些天王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决定不是四王天,四王天没有这么高的智慧,也没有这么高的成就。
天王的德号是『力坏高山』,「高山」是比喻傲慢,贡高我慢,这是积德累功最大的障碍,只要有这个念头,麻烦就大了;不但是道业不能成就,世间的事业纵然有成也不久。所以「慢」是大烦恼,我们要知道它的排列顺序仅次於贪、瞋、痴。这个烦恼一切众生都有,与生俱来的,这不是学得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儒家教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所以《礼记》诸位一展开,就在前面两、三行,「傲不可长」。儒家不断烦恼,为什么?他不出欲界。如果你要想出欲界,这个烦恼就要断了。甚至於你在六道里面要想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个傲慢就要断;换句话说,傲慢这个念头没有断,修行功夫再高都在欲界,决定到不了初禅,这经论里头讲得太多了。我们遇到参禅的人,功夫很高的人,他还有傲慢的习气,我们就晓得禅定功夫再深都是属於未到定,你将来的果报在欲界天,决定不在初禅天,这是很小的成就。什么力量能够破傲慢?只有真正念佛,真实智慧,才能有这个效果,要不是真正念佛人做不到。你们看看从中国给我们传来的讯息,长春的常慧比丘尼是个真正念佛人,没有傲慢习气,新加坡许哲居士是个真正修行人,决定没有傲慢习气,这是我们所见所闻,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还有傲慢习气,自己就要有惭愧心,知道道业、事业都不能成就,一定要懂得。
他在此地教导我们的法门,实际上是他自己所修所弘的法门,他所得的『随顺忆念出生佛力』。「随顺忆念」是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道理很深,我们也说得很多,为什么?佛在经教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正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想就是识、就是变化,心能现相,识能够转变,所以有一真法界、有十法界。这怎么产生的?识变的,念头变的。我们如果真正体会这个道理,我们念佛就变佛,念菩萨就变菩萨,念什么就变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操纵在自己手上,不是操纵在别人手上。
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业因虽然非常非常复杂,无量无边因缘里面,我们要问哪一个因缘最重要?佛给我们说出来,从最上面说,最上面是佛,佛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平等心,佛平等。所以平等多重要,平等是佛心。利益一切众生,救苦救难,舍己为人,六度心是菩萨心;因缘心是缘觉心;四谛心是声闻心;十善、四无量心是生天道;五戒、十善是人心,得人道;愚痴心,愚痴是连真妄邪正、是非善恶都看错了,看颠倒了,愚痴,畜生心,愚痴变畜生;悭贪,饿鬼心;瞋恚,地狱心。这是佛把业因,复杂业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告诉我们。那我们起心动念起什么心?如果起的是贪心、贪吝心,不管你贪什么,对象不管,你造的这个业是鬼道的业,你来生到鬼道去了。贪爱佛法也要到鬼道,这个不论你的对象,论你的心,我们学佛不可以用贪心学。瞋恚、嫉妒多半堕地狱,所以要搞清楚、搞明白。
念佛当然作佛,净宗法门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想什么它就变什么。我天天想佛,天天念佛,所现的境界就是佛境界,这是忆念。「随顺忆念」,「随顺」两个字好!我们也天天忆念,我们忆念到现在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没有随顺。我们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还是随顺自己的看法想法,所以虽念佛功夫不得力,跟佛没有感应。佛教给我们要随顺佛的教诲,我们念佛就会有感应,跟佛就通了消息。怎么随顺佛?佛不在我们世间,佛的遗教留在世间,遗教是经典,我们修净土,一定要随顺净土宗的经论。净土宗经论不多,五经一论,我们要懂得随顺。五部经嫌太多了,可以选择一部,就行。分量大一点的《无量寿经》,分量最少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可以!只要你一生依教修行,你决定往生。
佛这么多经典是应各种不同根机,有人喜欢分量多的,有人喜欢分量少的,各人爱好不相同,你说佛多慈悲,统统可以随顺你们,佛是恒顺众生,我们做凡夫的人要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特别提倡《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讲得很圆满。《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境界上都有补充。小本《阿弥陀经》是劝我们修学,在经里面,那么短的经,四次劝我们应当求生极乐世界。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世尊的苦口婆心,体会到世尊对我们真实的爱护,所以经典里面的理论我们要明了,我们要深信不疑,里面的教训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到。
《无量寿经》教训总纲领只有三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总纲领三句。从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那么长的一段经文,就是这三句的详细说明。这三句是纲,后面那一段经文是目。大家晓得后面这么一大段的经文讲什么?五戒十善,就是「善护」那个「善」字的标准。佛说得详细我们才懂,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应该怎么作法,不要随著自己的意思,要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将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句子节录出来,我们总共节录了六十二句,做为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准则,这叫随顺。要把这些重要教训,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落实在我们的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的把它做到,这叫随顺。决定不可以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的烦恼习气是什么?贪瞋痴慢!随顺这个还得了吗?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果报在三途;随顺《无量寿经》上的教诲,果报在极乐世界。
这个「随顺」,诸位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是古德常讲的持戒念佛,随顺就是持戒。这个戒就是佛在经论里头的教诫,我们选出六十二句,六十二句是教诫。这样忆念,功夫自然就得力了。一般同修功夫不得力,口念,心行没有随顺,古人讲「口念弥陀心散乱」。现在心不只散乱,心在胡思乱想,比散乱还要严重,散乱是意志不能集中。口念弥陀,心里还造业,在心行上造业,那怎么能成就?所以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真要去做!
善恶绝对的标准,我们在讲堂里头常说,凡是为自己的决定是恶,凡是为众生的肯定是善。为什么?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六道怎么形成的?六道是妄想、分别、执著形成的。执著里头最严重的是我执,从我执生起自私自利,生起贪瞋痴慢。所以人起心动念是为我、为自己,这个人决定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道理在此地。所以佛说这是恶,道理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得,佛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我们念头换一个,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这是大乘教法,把念头换过来,不再为「我」。一般人为什么换不过来?他就是因为有分别、有执著,「他不是我,我为他干什么」?他不晓得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众生就是自己,这个道理深!我们一般人不能接受,听不懂,「什么众生是自己」?你胡说八道!谁能接受?谁能相信?
佛菩萨、古大德常常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希望从比喻当中你能够领会。譬如作梦,我们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醒了之后我们自己细心想一想,刚才那个梦境还很清楚,你想那个梦从哪儿来的?梦里头很多人,也有虚空,也有日月,也有天地,也有树木花草,也有很多人,从哪儿来的?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不是外头来的。你果然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梦里梦的所有的人,不是你自己是谁?自己心里头变现的。梦里面的天地也是自己,梦里面树木花草全是自己,佛法里面所说的「全妄即真」,妄是现相,所现的相是虚妄的,能现的心是真的、是自己。梦境如是,因为时间短,你醒悟过来想一想能明了,我们眼前现实跟梦境没有两样。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谁的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大经里头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们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佛讲这个话懂了没有?
「十方三世佛」,是讲十法界一切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是未来佛,三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所以你要是参透了,才晓得一切众生真正是自己。就好像我们今天迷了(我们整个身体是自己,这就好像真正认识法身了),而我们今天所认的是身体的许多细胞,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细胞,把这一个细胞认作自己,其他的完全否定,这叫迷,这叫颠倒;不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不知道爱护一切众生,不知道帮助一切众生,错在此地。
诸佛菩萨大彻大悟,他悟的是什么?他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我们看他的示现,用我们人的眼光心思来观察,他牺牲奉献。牺牲奉献是我们讲的,他示现当中有没有牺牲奉献的念头?没有!他要有这个念头,他还落在分别执著里头。谁牺牲?我牺牲;谁奉献?我奉献;我相、我见没有破,那是凡夫,那不是菩萨。我们凡夫看到他是这个样子,在他自己心行里念头都没有。他照顾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就像一个慈母照顾婴儿一样,没有条件的。这是觉悟的人用什么样心态对没有觉悟的人,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从这里去观察,去学习随顺。能够学习随顺经教,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是个真正学佛人;否则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怎么能得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只有真学,才能得到。夏莲居老居士常讲「真干」,才能得到。
可是凡夫无量劫来,就薰习成了严重的习气烦恼,决定不是短时间修学就能转得过来的。所以佛法是教学,不是艺术欣赏,这个要懂得。教学里面就要著重重复,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提醒,一直到你真正醒悟过来;只要还没有醒悟过来,就要提醒你,一遍一遍重复。我们在《大般若经》里面看到,佛重要的提示重复千遍以上,目的何在?真正是慈悲到极处,目的是帮助我们觉醒。我们念佛,念佛就是千万次的重复。这一句佛号,一天念几万遍,你说多吗?不多,几万遍都还没有回头,都还没有醒过来。天天念,哪一天醒悟过来,那就跟禅宗里头「豁然大悟」一个意思。
你念佛为什么那么困难?不能够觉悟过来,就是因为你随顺烦恼,口里头虽然念佛,心里头烦恼不断。这个烦恼里面重要的从哪里断起?我常常劝导同学们,「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没有把它放下、没有离开,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生活过得不快乐,为什么?冤家对头很多,看这个人不喜欢,看这个事不满意,你的日子过得很苦。真正觉悟过来,看什么人都喜欢,看什么事情都如意,你就离苦得乐了。为什么?看法不一样,你自己不迷了。迷的时候跟一切境界是对立的,你当然苦恼;觉悟的时候跟境界是融成一体的,你的苦恼就化解了;所以破迷开悟,才离苦得乐。迷的时候赚钱,自己的钱赚得愈多愈快乐,这是迷人;觉悟了之后,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送得愈多愈快乐,恰恰相反。看到别人快乐自己真快乐,看到别人受苦自己真苦,迷悟不一样。真正觉悟的人,才能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迷的人做不到。迷的人决定不会放弃自己的名利,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觉悟的人欢喜放弃,在佛家讲放下。所以他这个修行法门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随顺忆念」这四个字,我们要体会得到,要认真努力学习。
特别在《华严经》上,你们看看这个经典显示的;我们第一品还没讲完,还是「世主妙严品」;在这里面看到华藏世界,在这里面体会到多元文化,多元一体,於是我们心量拓开了,佛教界限突破了。实在讲,佛教没有界限,界限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我是佛教,他是基督教,他不是佛教,这是错误观念造成的。实际上,佛教没有界限,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容,所以虚空法界法法皆是佛法。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是不是佛法?当然是佛法,只要是法就是佛法。大乘所谓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哪一法不是佛法?觉悟了,都是;迷了,迷了之后,问你哪一法是佛法?什么都不是。你要是说基督教不是佛法,《华严经》就不是佛法。一个错了,一切都错了,迷了。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佛法跟世间法没有别的,迷悟而已矣!而一切诸法,法没有迷悟,迷悟在人,不是在别人,在自己,与别人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所以佛法称内学,道理在此地。
果然悟入华严境界,你眼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假设的,不是假想的,是真的。怎么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是讲的真如本性,所有一切法都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真如本性在哪里?一切法皆是。契入这个境界才证得解脱,解开你无量劫的迷执、情结,解开了;脱是什么?脱离三途,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你把妄想分别执著解开了,你才能脱离,脱离之后你生活在一真法界。你也许说,「我还是活在这个地方,我还是跟大家在一块过生活」,没错!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现前;诸佛如来在哪里?也都在现前;只是你不认识,所谓是当面错过。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所有一切布施供养就是供养诸佛。天天心里想著,「我能够供养诸佛,那多好」,诸佛都在你面前,你不认识。
修学功夫得力,得力有得力的相,这个相是什么?此地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出生佛力智光明」。这个佛力是如来果地上十种能力,「十」也是代表圆满,不是一个数字,代表无量无边的德能。一般宗教赞叹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是这个意思。如来的十力,综合起来讲,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圆满的智慧。以他的德能、智慧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叫光明,光明遍照,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
所以帮助一切众生里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帮助他觉悟,其他都属於次要。次要的事情要不要做?要做,众生没有吃的我们要帮助他,没有穿的我们要帮助他,没有工作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一切众生的项目太多太多了,但是要晓得,无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决定不能离开教学,如果离开教学,这是修的世间有漏福报,世间的善人都可以做得到。这要有教学在里面,帮助他开悟,帮助他明了业因果报,这在我们现在社会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的社会一般讲文化水平低落,太高深的学理他不能接受,你热心给他讲解他不懂。所以佛菩萨慈悲示现在我们现代社会,像印光大师拿什么来教我们?用《了凡四训》、用《感应篇》、用《阴骘文》、用《安士全书》,这水平很低,但是非常有效果。
昨天刀述仁副会长到我们这边来访问,在四楼我们小阅览室里面,见到我们澳洲同学黄威龙,跟他谈话。这个黄居士告诉他,他问他,他是澳洲人,问他:什么动机你来学佛?黄威龙的中文讲得很好,他给刀副会长讲,他在没有到中国之前,他作梦,梦里头会听中国话、会讲中国话,这很奇怪的事情。前世是中国人。他的父母不是中国人,没有到过中国。所以他到北京去念书,很短的时间,中国的语言他全部都学会了,他能听我讲经,他听得懂,听得很欢喜。刀副会长讲,这个如果不是讲前世,这讲不通!
人决定有前生,有前生当然就有后世、就有来世,这些事情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往年我在美国达拉斯,有一位蔡文雄居士,我讲经也提到过几次。他第一次到旧金山,跟几个朋友一块去玩,迷了路,走到一个小镇,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来,这小镇很熟,他告诉朋友,这个车怎么开法,从哪里开,这些的道路、建筑物他非常熟悉,忽然好像一下记起来了,很熟悉。一开进这个小镇之后,果然没错,他讲的道路、讲的建筑物统统看到了,这是他学佛的因缘。到以后听到佛法讲到前世,如果要没有前世,这怎么解释?确确实实头一次到这个小镇,很可能他过去生中,大概是中国到旧金山去挖金、淘金的这些工人,在这个小镇一定住了很长的时期,所以对这个地方那么熟悉。这我们谈起来时,肯定有前世。这一类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们自己也有经验,许多同学们都有经验,你们常常出外旅游,有的时候到一个地方很熟,好像这个地方从前来过,但是确确实实是第一次来,感觉得这个地方很熟悉。这个现象,如果说没有前世,你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所以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以证明三世轮回,人有过去世、现在世,有未来世。
为什么人有命运?你的命运会被人算得那么准,命运从哪里来的?谁给你注定的?佛法讲得清楚,没有人给你注定,是你自己造作。所以佛讲人生怎么回事情讲得最好了,佛只有四个字:「人生酬业」,你过去世造作的业,你这一世来酬偿你的业报;过去生中造的善业你享福,造作的恶业你来受罪。换句话说,人生是什么回事情?不但是人生,整个六道十法界不过就是「因缘果报」四个字而已!你造作什么就变现什么,真的是自作自受,怎么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又再造业。人哪一天觉悟了,不怨天、不尤人,这就开始不造业了,这才能有机缘超越;决定不造业了,在这个世间随缘。
佛菩萨教导我们,用什么态度过日子?「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教给我们恒顺随喜。顺境、善人恒顺随喜,逆境、恶人也恒顺随喜,成就自己的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戒就是一切守法,守法、守规矩;定,定是清净心;慧是一切境界明了,并不糊涂、不迷惑,一切都明了;定是决定不染污,决定不会被境界所转,也就是现在人讲不会受外境影响,永远保持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就是功德。所以随喜当中,成就自己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成就功德。你不能够随顺一切众生,你就没有办法积功累德。你的功德到哪里修?这儿修成的。
顺境多住几天,不好的境界赶快躲避,这不行,这是不肯修行,逃避;除非是这个境界不能住了。不能住,孔老夫子说得好,两个条件:一个是乱邦,一个是危邦。这个地区很混乱、很危险,或是有战争,或是有天灾,天灾人祸这是危邦、乱邦,这个社会很混乱,这个地方你可以离开;绝对不是个人的一些恩怨。个人恩怨,你可以用清净、平等、慈悲把它化解,这叫功德。可是一切众生的共业,天灾人祸,这个没有办法。不但我们做不到,真正大修行人也没有办法,连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都不能转众生的定业。像当年琉璃王消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不能救,目犍连以神通将释迦族一部分人用他的神力带走了,他把这些人装在他的钵里头,带到天上,回头一看钵里头完全是血水,然后把这个事情报告佛陀,佛说定业不能救,所谓是「在数难逃」。怎样救?救,都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佛帮不上忙,目犍连这菩萨神通帮不上忙,你要听从佛陀教诲,你就能转变业力。所以佛帮助众生是教学,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
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作恶,恶业招感,这么来的。那佛有什么办法?佛教导众生断恶修善,那这不就改过来了。许多众生听了佛的话依旧不能改,不能改的因素是什么?自私自利这个执著太重了,不肯放弃自己的利益,连累一群人受果报,自己要堕地狱。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决不肯连累任何一个人,我自己受苦受难无所谓,我何必要害人?何必要叫别人受累赘?能有这个心,一切苦难就脱离了。
佛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世间人这样贪著迷恋名闻利养、权势地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统统放下。他可以作国王,他是王子出生,舍弃王位出家;地位不贪恋,权势不贪恋,财宝不贪恋,妻子儿女不贪恋,他得清净身,给我们做榜样。一生全心全力教化众生,不辞辛劳,每天跟大家讲学,劝大家断恶修善,劝大家转迷为悟,他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大家转凡成圣。他一生干这个事情,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学佛就要学他这个样子。虽然我们也不必一定要学他出家,出家,佛说了,形式上的家庭不重要,实质的家重要。什么叫实质的家?烦恼是家,你能把烦恼舍掉,你就出家了。刚才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家,你把这个东西放下。无论用什么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布施供养社会一切大众。
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示现的,是用教学来布施供养大众,法布施。实在讲,三种布施都圆满。他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劳力教化一切众生,用智慧、用劳力是属於财布施,内财布施,身体;所讲的这些内容是法,法布施;做出这个样子给大家看,是属於无畏布施,统统具足。所以「四摄」、「六度」就是他的生活,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守住这个原则,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论是哪个身分,这个人就是真菩萨、真的佛陀。存这个心就是菩提心,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就是行菩萨道。所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行业,这里头的关键就是:凡夫为自己,佛菩萨为社会、为众生。凡圣,实在讲就是一念之差,一念觉,超凡入圣。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下功夫,你才能够过诸佛菩萨智慧、安稳、自在、真正幸福的生活。这是「力坏高山夜叉王」菩萨教导我们的。
我们再看底下偈颂前面的长行文,这叫「说偈仪」,也就是说偈的规矩。这也是重复很多遍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重复?意义非常深,这是关键,我们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要重复。我们学佛能不能有成就,关键也在此地。请看经文:
【尔时多闻大夜叉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夜叉众会而说颂言。】
这个句子我们念得多了,要对老同修,念了大家都知道,重复一遍加深我们的印象。可是我们的教室天天都有新同学来,我们对於新同学不能舍弃,特别是华严一会希有难逢。诸位听经听其他的经机会比较多,听《华严经》的机会太少了,一生当中希有难逢的机缘,我们决不能错过,所以讲解也不厌其烦重复的介绍。『尔时』,是与会的这些大众,就是大夜叉王众,每个人将自己修行证果的法门说出来了,这个之后就是这个时候。后面他们说偈赞佛,赞佛里面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提出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这些报告对我们初学人来说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这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多闻大夜叉王』,这是四天王里面的北方天王。『承佛威力』,这一句是谦虚,贪瞋痴慢的习气没有,绝不以为自己有能力能提出修学报告,「我这个报告是承蒙佛力加持的我才能说,要没有佛力加持我就说不出,没有佛力加持我也做不到」,谦敬到极处!这跟现代人一般理念上恰恰相反,现在一般人总是自己有创新、自己有发明,有自己的东西。我们在经典里面看,诸佛如来没有自己的东西,清凉在《华严经》经题上就给我们点出来,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的态度,跟孔老夫子完全一样,「述而不作」,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孔老夫子说他一生所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的,都是叙述古圣先贤的,没有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也是这么谦虚,佛说,我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所说的是古佛所讲的,过去诸佛代代相传是这么说的,没有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
我们今天犯的毛病是我的意思,我怎么说法,我怎么看法、怎么作法,完了!「我」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流出来的东西,还有好东西吗?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从哪里下手?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接受经典的教诲,这是初步。到自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不必要了。虽不必要,还是不离开经典,为什么?做榜样给初学人看,这叫大慈大悲。你自己悟入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跟一切古佛没有两样,你已经明心见性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是自性里头流露,今天你明心见性了,一切诸佛所说的跟你心性完全相同,你还是遵循古佛所说的,这是给众生做好样子,这叫大慈大悲。
自己能说一切经,还把过去佛的经摆在面前说,不离师承。这是教人什么?教人尊师重道。世出世法的成就靠两个人: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们的慧命得自於老师。所以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教化的根源:「孝亲尊师」。谁是我们的老师?佛是我们的老师,决定信顺、遵从老师的教诫,我们才会有成就。如果离开老师的教诲,我们到哪里学东西?所以「承佛威力」这一句话,意思非常非常之深,这是师承。说明他的修学、他的教化是有来源的,决不是他自己凭空捏造的。
再看底下一句,『普观一切夜叉众会』,这是当时与会的大众。「夜叉众会」,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族类,他看他们这一个同一族类的人。「普观」,普是平等,一个不漏,这是对群众。我们今天跟大众讲经,诸位在讲堂上看到,你在升座之前礼佛三拜:承佛威力;讲完之后,又礼佛三拜:感谢佛力加持;念念不忘师承,是这个意思。上台的时候,也要普观与会大众,这是亲切。我们《内典讲座之研究》里头都学习过的,没有说话之前先要把全场大众看看,都顾到了,绝不轻慢一切人,以平等心、清净心观察大众。所以我们在升座之前,与会大众虽然在合掌念佛,我们进场这个时候专心一致,决不看两边的人,要把精神一切都要集中,求佛加持。讲完之后离开,可以看看两面大众,给他们打打招呼;没有讲经之前,决定不可以!没有讲经之前,东张西望,心散乱了。所以在讲经之前,上台的时候什么都不看,下台的时候一定要打招呼,给人有亲切之感,这是普观一切会众,这是我们要学的。
在讲演术、讲经方法里面,这些我们统统都学了,实在讲还是佛经里面讲得透彻、讲得圆满。李炳南老居士给我们编的小册子,《实用讲演术》是教我们讲演的方法,《内典讲座之研究》是教给我们讲经的方法,都不脱离经教的原理原则,这叫师承,这是属於日常生活。我们要记住,上台讲经守住这个原则,平常跟别人接触也是讲经说法,也要守住这个原则。一个众生也要度他,多数众生也度他。「度」就是帮助他开悟、帮助他回头,要常存此心,要常行此道,念念不离佛陀的教诲,念念自行化他,你功夫怎么会不得力?如果一脱离,真的功夫就不得力了,决定不能一时一刻离开佛陀教诲,真正随顺。
『而说颂言』,这才开始讲话,才开始提出报告。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