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三0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0二卷)  2000/4/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0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长行,第九句:

  【富财夜叉王,得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聚令恒受快乐解脱门。】

  这一位夜叉菩萨,我想每一位同学、一切众生都非常欢喜他,他是什么人?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财神,财神菩萨,他给众生带来财富。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集福德因,受快乐果,由身智光,得增长也」,这几句话不多,把他修学重点给我们点出来了,最重要的是「集福德因」。富财夜叉王他所修学的,帮助一切众生的,就是『福德聚』,这一句里头重点就这三个字。什么是「福」,什么是「德」,我们要清楚。菩萨行门总纲领,世尊在一切经论里面,跟我们讲的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里面前五条是福,后一条是德,般若波罗蜜是德、是性德,前五条是修福。如果就前五条来说,前面两条是修福,后面三条是德;前面布施、持戒决定是福报、是修福,忍辱、精进、禅定是德,我们都要辨别清楚。般若波罗蜜纯粹是德,就是性德圆满的流露。由此可知,财神爷帮助我们发财,还是要靠自己修,绝对不是说,他把财富就送给你了,没这么便宜的事情。他也不能够这么作法,决定要懂得怎样去修,怎样修因,你才会获得果报。你要想得财富,你决定要懂得财施,要施财。我们在佛经里面这么多年的学习,稍稍契入一点,对於这些道理、事理我们明白了,深信不疑,依教奉行。

  许许多多的同修哪一个不追求富贵?富是财富,贵是地位,在社会上获得崇高的地位,人人都在追求,想尽方法去追求,你能求得到吗?如果我们用一切方法可以求得到,这命运就被推翻了,因果被推翻了,那这东西都是假的了?因果是真理,佛家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属於万法之一,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下一个因,果也空了;因果也是空的。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果相续不空,所以从转变跟相续来说,因果就不空。正因为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才教导我们要修善因。修善因,因果的转变是善的,因果的相续是善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善果,种善因,得善果。

  世间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发财的人,拥有亿万财富;这个世间有很多地位很高的人,做到国王、总统,绝对不是他什么本事得来的,不是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佛法讲那是缘,它必须有因,那个缘才能够结成果;他要没有因,缘再殊胜,也结不成果。因是什么?前世修的,前世修的有福德,这一世的缘才会有这样的成就。我们非常相信这个道理,这是世间人所讲的真理。真正明白这个真理,我们就懂得致富之道,取富贵之道我们就明了了。取富贵之道要积德累功,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居士的,我们在《了凡四训》上看到,教给他取富贵之道,他懂得行善积德,他突破了自己的命运。

  人真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要没有大善、大恶,总是按照自己命运去走,起伏不大,所以这个命大致上都算得很准确;虽然它有起伏,起伏幅度不大,距离这条线不太远。如果他有大善、大恶,这起伏就很大了;积大善,这一生的命运就改变了;造大恶,他这一生的福报损耗了,损福折寿。我们在古人笔记里面记载看到,有这种例子,他在命运里面他是宰相的命,因为他作恶,到以后做个县市长,这是讲福折了,福损了;寿命,本来有七、八十岁的寿命,五、六十岁就死了,寿命减短了;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如果是积德修善,他的福报会提升。像了凡先生,孔先生给他算命,他没有功名,功名在现在讲就是学位,他命里头没有最高的学位,那时候最高学位是进士;他自己努力修善,他中了进士。所以进士是命中没有的,他得到了。孔先生给他算命,他命里没有儿子,以后他有两个好儿子;孔先生给他算命,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这些都是这一生当中修来的,不是前生的。由此可知,命运肯定有,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自己可以改变。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改造命运而已。

  改造命运里面,头一个就是要修布施。布施是什么?布施的精神我们要懂得,损己利人,决定不可以做损人利己。做损人利己,那你就是背道而驰,自己的福报折掉了,寿命也折了,打折扣了,这是绝大的错误。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哪里会错?所以我们一生只知道帮助社会、帮助众生,绝对不要想自己,这是你真正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果报不可思议。你不希求果报,果报无比的殊胜。有希求果报这个念头,你所修学的全是福德,你能够称心如意,能够满足你的愿望,但是要晓得是福德;不求果报,那就变成功德。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这个要辨别清楚。不求殊胜,一切能放得下,就得大自在。样样都放下,世出世法一样都不要计较,我们就得大自在。生死自在,你想想还有什么不自在的?

  财布施,只要看到别人有需要的,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不要有丝毫不善的念头夹杂在其中,这一点很重要。什么是不善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我常常跟同学们讲,我们要把这个连根拔除,我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就会得力。功夫不得力,就是夹杂这些东西。觉明妙行菩萨教导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不夹杂。不夹杂什么?不夹杂自私自利。诸佛菩萨,经上常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不夹杂。不但无相,还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念头都没有。无四相是不执著,无四见是不分别,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我们今天六根对六尘境界还有分别,有分别就是有四见,有执著就是有四相。有四相,佛尚且说,那不是菩萨;有四见,那就更不必说了。什么叫菩萨?菩萨是真正觉悟的人;换句话说,真正明白事理的人,这个人叫菩萨。真正明白,绝不夹杂。

  处事待人用什么心?我们常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大菩提心」。「菩提」不好懂,我这样写出来,大家好懂。菩提心的内容就是这五条,具足这五条,你就发菩提心了。真诚,决定没有虚伪;什么叫虚伪?妄念是虚伪。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那个「念」是妄念。菩提心的体,诸位都知道,是至诚心,《观无量寿佛经》上佛说的。什么叫至诚心?古德的解释,「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道,真心叫离念,有一个念头,心就不诚。可是《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诚,一念不生就是「应无所住」。一念不生,这是真诚,菩提心的体现前了。可是后头又加一句,「而生其心」,这怎么讲法?「而生其心」,生这个心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不是利益自己,这叫生心。生心无住,无住生心,生心跟无住是一桩事情。所以说决不生自私自利的心,不生这个心,要生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这就是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要晓得慈悲是从真诚里头流露出来的。

  清净则不染著;平等则不分别,没有高下;正觉则不迷,决定不被外面境界诱惑,这是正觉。用这种心来积德、来修善,成就的果报是无上菩提,究竟涅盘,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德能。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决定不能把佛陀的教诲变成个空洞的口号,那有什么用处?佛的大智、大德、大能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我们作学生的身上。我们学佛是佛陀的代表、是佛陀的形相,所以自己要常常检点反省,我们学佛学得像不像?每天展开经卷读诵经典,无非是检点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不一样,赶快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我们没有明心见性,见思、尘沙、无明没有断,只有依靠经典。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是已经断了见思、尘沙、无明这些人表现的心行,所以这个可以给我们做标准,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这才不会错。标准讲到最粗、最明显的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从事上去做,这是福报;与理相应,那就是功德。总需要懂得,知道修福,知道积德;「聚」,是多。天天修福,天天行善,而不著修福行善之相,这就是德,把福报变成福德了。「聚」是累积,天天在干。财神菩萨天天给我们做模范、做榜样,这就能做到「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聚」。他在这里教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了解这些事实真相。

  施财得财富,尽量去施,决定没有吝惜,财会源源不断而来。你决不要想它什么时候来?它来多少?那你就著相,你就完全错了。一切都不理会,只知道做,来多少布施多少,不可以把它留在这边。世间人听到佛这个说法不敢做,为什么?赚钱好不容易,非常辛苦,我这个舍掉之后,明天我生活怎么办?於是不敢做。佛的话是好话,很难相信,这是什么?理没有透彻明了,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才有许多疑虑。把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搞明白,这个疑虑就断掉了。说放心大胆去做,说个「放心大胆」,里面还是有怀疑,如果没有疑问的话,连「放心大胆」这个念头都没有了。佛经里面讲「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感应得,财愈施愈多。这是什么?因具足了。然后得财富需要缘;缘,无论从事於哪个行业,别人从事这行业不赚钱,你从事这个行业钱财源源不断而来。有因,有缘,后面就有果报。不是说我布施很多,我可以天天不做事情,等待天上掉钱下来,没这回事情!那是什么?你有因,没有缘,果报不能现前;有缘,没有因,果报也不能现前。因缘具足,善果就现前了,所以一定缘不能缺少。

  有人赚钱很容易,有人赚钱赚得很辛苦,这是什么事情?你修因的时候不一样。你行布施供养,你很痛快,欢欢喜喜的布施,你得来就很容易,一点都不操心;你布施的时候很勉强,别人来劝你,不好意思不布施,布施得像割肉一样,很痛,又后悔,将来你财还是可以得到,但是赚得很辛苦;因为你施的时候不爽快,所以你赚的时候也不会爽快。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世间人这一关透不过!

  法布施,增长智慧,智慧是德。法布施的范围非常广泛,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人觉悟。诸佛菩萨,可以说所有一切布施供养,我们今天讲项目、类别无量无边,但是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就是佛法。如果他的布施供养项目跟佛一样多,就少这条,决定没有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法就叫魔法,这不是佛法,佛跟魔的差别就在此地。魔是什么?你不能开悟,你就会受折磨,你迷惑颠倒。迷惑颠倒的人,哪有不造罪业的?你的财富愈多、地位愈高,你造的业愈重,没有一个不造业的。不造业的人是觉悟的人,他不造业,没有觉悟的人不可能不造业。所以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道理在此地。法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养」。我们怎样报佛恩?怎样报父母恩?怎样报师长恩?师长他也有师长,我们中国讲历代祖师的恩,代代相传。佛告诉我们,唯有如教修行供养,这才真正是个报恩者。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认真把这个放在心上?有没有认真落实在自己生活上?这是供养。果然如法供养,必得诸佛护念,必得龙天善神保佑。像许哲居士常常说的,「老天爷会保佑我」,她说这个话多么有信心!信心从哪里来的?如教修行。反过来,如果是障碍佛法,果报很重。过去我们讲过《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我讲过三遍。也特别从这部经里面节录重要的教训,我节录了四十四条,放在我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的后面。我总共节录《无量寿经》六十二条,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四十四条,合起来一百零六条,不多,要记住。印成一个小册子,大家可以装在口袋里,常常拿这个来检点反省,成就自己的「福德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符不符合佛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作真佛弟子,别人说什么那个不相干,他是凡夫,再多人说他都是凡夫,我要跟佛学。全世界的凡夫集合起来,智慧比不了佛;绝对不是说「三个臭皮匠就抵得一个诸葛亮」,你找三个臭皮匠去跟诸葛亮比比看!三万个臭皮匠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还是跟诸葛亮走,不能跟臭皮匠走。所以决定要尊重佛陀的教诲。

  我们对佛陀的教诲何以能生信心?我最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学佛之前我就有个概念,我相信古人。人家问我为什么相信古人?古人的东西流传几百年、几千年,他要没有道理,早被淘汰掉了。这千百年当中,多少人眼目看过,这就是值得我信赖的。现在人的著作没有通过这么多人的考验,我暂时放在一边,我不学你的,我没有智慧辨别你是真假,但是我不可以浪费时间。古人这个已经通过试验的,通过试验的大概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你这个好是好,没有通过试验,我只好把你放在一边。所以许多同修们都知道,我对於现在人的著作我很少看,为什么?东西太多了,看不了,我只好看古人的,舍弃现代人的。佛经翻译成中文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两千年当中高人太多了,他们都读过,流传到今天,可见得这个东西有价值。我们随顺佛陀教诲,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训,决定不会错!

  有人说《无量寿经》会集本不如法,那你们诸位想想看,我今天编的《修行守则》不是更不如法了吗?东抄一句,西抄一句,不是更不如法了吗?就是我们净宗修行五个科目,都不是一部经上抄出来的。最明显的你们能看到,「净业三福」是《观无量寿佛经》上抄出来的,「十大愿王」是《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抄出来的,那不是更不如法了吗?他说他的「不如法」,我肯定我的如法。我抓住佛这几句纲领,做为我一生心行的指导原则,一生我真正的皈依处。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也劝导别人,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念佛往生的,往生的瑞相非常好,我们看到很安慰。这就是看到什么?看到效果,这才是真的效果,决定不再搞六道轮回。

  我们一生随顺佛陀,我们不随顺别人的知见,要有这个智慧,要有这个见识。李木源居士遇到这些事情,一句不提,他有的时候拿来给我看,报纸、杂志这些东西,还有录音带,录音带我们基本上不听,文字看一下,马上就放在一边去了。不管他们怎么说,《楞严经》上讲得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听到、看到了,心里一动摇,一受他的影响,我们就前功尽弃,你说那多可惜!我们的父母、师长都流眼泪。

  我们有个坚定向道之心,决不会受外界的动摇,认真去修布施。修无畏布施,什么叫无畏布施?众生有恐怖,身心不安,我们帮助他、安慰他,这是属於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在无畏布施里头,最明显的是放生,你看到那些动物马上就要被宰割之苦,你能够救它,能免於一死,这是属於无畏布施。其次我们在社会上看到老人,老人需要帮助,他很苦,体力、精神都衰退了,没有人照顾,我们发心照顾他。病人、老人、孤儿,帮助这些人是属於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所以佛教我们修因。但是六度是一个整体,不能够分开的,分开我们往往好心做错了事情,不知道这六个是一个,决定不能够分开。我们帮助别人要如法,要懂得法,这就是持戒;要如理,理是般若。所以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要如理如法。

  在方法里面,一定要遵守规矩,佛教给我们和颜爱语,要懂得自己谦卑,不能够轻慢对方;对方再贫贱,都不可以用轻慢心。用轻慢心,你是修了福,你缺了德;「福德聚」,你只有福聚,没有德。对於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要像佛一样的尊敬,即使对恶人也要尊敬。恶人为什么要尊敬?恶人他有佛性,我们尊敬他的佛性,并不是尊敬他的恶行,不是的,尊敬他的佛性。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礼敬」决定是平等的,但是「称赞」就不是,「称赞如来」,它与性德相应的我们称赞,与性德相悖的我们不称赞,我们尊重他、礼敬他,不称赞他,不向他学习,这是佛的教诲。他有困难,我们要布施供养他,不能说他是恶人,我们就不要供养他,这错了。恶人,没有衣服穿我们送衣服给他,没有饭吃我们要送饭给他。换句话说,我们要用真诚心去感化他,不能跟他作对;跟他作对,他就不能回头了。真诚感化,久而久之,他会回头,回头是岸。

  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不是圣贤,他不是佛菩萨再来,他是凡人,他有烦恼习气,他没有好的人教导他,他怎么会不做错事?所以这个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他能改过自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他不能改,慢慢等他,有耐心等待他,长时间感化他,这才叫大慈大悲。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慈悲到极处!这是世出世间圣贤所不及的,唯有佛的心,这么清净,这么平等,这么样的真诚。我们以佛为老师,一心一意向佛学习、向菩萨学习,我们如何也能够帮助一切众生。

  「增长」,用今天的话讲是提升,提升他们的福德,能够令一切众生「恒受快乐」,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一时,一时不究竟,「恒」。恒是往下生生世世,你都不受苦难,恒是这个意思。这一世帮你解决问题,你离苦得乐了,来世不行,来世还是受苦,这不是佛教。为什么?这一世时间短,来世的时间长,在六道里头任何一道都比人的寿命长。天人、地狱不必说了,大家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读过,饿鬼道、畜生道寿命都很长,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如果也是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们的寿命,一般平均寿命都超过一千岁,你就晓得堕饿鬼道,要想离开饿鬼道,在时间上来讲很长很长;畜生道愚痴,很不容易摆脱畜生身,我们都要觉悟!

  释迦牟尼佛在经上时时提醒我们,当年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只树给孤独园盖房子,看到地上的蚂蚁,佛看见就笑起来,旁边学生看到,佛为什么笑这蚂蚁?佛说,这蚂蚁,七尊佛出世都过去了,它还作蚂蚁身。如果我们说一尊佛修行成佛要三个阿僧只劫,那七尊佛不是三七二十一个阿僧只劫,它还在作蚂蚁。不是说蚂蚁寿命那么长,是死了以后又堕蚂蚁身,它不知道离开,它认为那个身就是它自己,坚固的执著,认为那个蚂蚁窝就是它的家,舍不得离开,所以死了以后还去投蚂蚁胎。这知道,三恶道很容易堕落,很不容易出头。我们相信佛的教诲,佛决不是假设来吓唬我们,来劝我们为善,我们这样想法,那你就完全把佛的意思错解了。佛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善巧方便,用不著用这种方法吓唬我们,佛不会用这种手段,佛所讲的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要感谢。

  佛陀的教诲,首先教我们受持三皈、五戒、十善,把人道的脚跟站稳,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是第一步;然后从这个地方,逐渐逐渐帮助我们向上提升。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心目当中不可以有一个恶人,我们学佛功夫能不能得力,关键在此地。心目当中决定不容许有一个冤亲债主,别人怎么对我,怎么不好,甚至侮辱我、陷害我,我也看他是个好人,这叫功夫,这是你学佛有心得。专门看别人的长处、善处,不要看别人的恶处,培养自己纯善之心,我们就成功了。

  《十善业道经》里面,世尊最重要的一句开示就是教我们,「常念、思惟、观察善法」。那个善法实际上是贯穿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是心善,思惟是念头善,观察是行善,你的心、念、行为都善。后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太重要了。你还有一毫一分不善,夹杂在你的心念里头,就把你的善法破坏了。我们要这样修才成就,这样修你才真正能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是善果。所以人为什么不修善?为什么要造恶?富财夜叉王是教我们修善,他的教学,其实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这一句总纲领,我们真正懂得了,真正认真修学了,生生世世受快乐。

  我们在一生当中所遇到种种挫折,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为什么?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也造作许多恶业,生生世世也有很多冤亲债主,今天他们来扰乱,这是应当的。可是我们接受佛陀教诲,我们知道如何化解,你对我不好,我对你更好,时间久了,这个结就解开了,就化掉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念念想著别人的好处,想著别人的善处,不要把别人的恶处放在心上,那恶处不善,决定不容许毫分不善夹杂。他做不善是一时迷惑,不是永久迷惑;他造作不善,不是真心,是妄心,真心是善的。中国从前小朋友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哪个不善?一切众生都善。我们用善心、善意看众生,以善行对待众生,我们就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才能够真正修成「福德聚」。我们这一生,如果希望得到财富、聪明、健康长寿,你就得这样修才行。

  但是要晓得,这三种果报都不能自己享受,自己享受又变成病了,坏了。果报现前,怎么?帮助苦难众生。我有财富,财富再大,我的生活是平民生活,简单朴素,把这个财富救济苦难的众生,这就对了。千万不能享受,一享受的时候福报现前,你的寿命都减短了。谚语常讲,「病从口入」。人要勤劳,不可以享福,福一享就完了。勤劳,那个福是享不尽的,这个要知道。决定不能叫自己这个身体太舒服,舒服就堕落了,坐椅子要坐硬板凳,这健康的;睡觉睡木板床、硬床,这健康的。世间人不懂道理,他坐的是沙发,睡的是软床,脊椎骨睡坏了,自找的。吃东西讲求色香味,怎么样调,吃出一身毛病出来。不如许哲居士,天天吃生菜,什么样的佐料她都不要,油盐糖醋她统统不要,她吃生菜。她都不煮,她说煮太麻烦,吃生的,原味。人家活一百零一岁,身体那么健康,那就是「福德聚」。佛经上所讲的,她虽然没有学过,但她全做到了。一生没有讨厌过一个人,一生没有发过脾气,这是我们应该学的。五戒十善她统统做到了,打分数她是满分一百分。她发心要来皈依,我连五戒证书都给她,为什么?她已经满分了,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这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榜样,佛在经上讲了这么多,现在现前有人做出来给我们看。

  我现在还在邀请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法师,我请她到新加坡来,在念佛堂带领大家念佛。这一位老比丘尼,今年六十五岁,没见过面,我听别人告诉我,看起来她也不过三十岁的样子。她念佛完全遵守吉祥云比丘念佛的方法,我们一般人叫「般舟三昧」,也叫「佛立三昧」。修学这个法门,只可以站,只可以经行、走动,不能坐,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下来。那一边同修告诉我,她已经有四百多天没有睡觉,日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四百多天,精神饱满。她打电话给我,那个音声是童子的音声,从这个地方看到修行功夫得力了。我让她到新加坡来住三个月,念佛堂带三个月,你们看看,你们念佛跟她比比看。这东西不是假的,是真的!身心清净,一个杂念都没有,万缘放下。她什么都不需要,别人看钱爱财,她再多的钱摆她面前,理都不理、碰都不碰,这是修行的样子。

  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总要用清净心,清净心是不执著,有丝毫的执著,清净就没有了;平等心是不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著就不清净。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用清净平等心;换句话说,分别执著永远断掉,我们心是一片光明。心放光,身就放光,一般修定的人他能看到,真正练气功练得好的人能看到,看到你身上放光,每个人都有;不但每个人都有光,所有一切物质都有光。从光的大小,从光的颜色,知道你起心动念。你的心善,你那个光也是很好看,像佛的光是金色的。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都是善,蓝色的、青色的、黑色的那都不善。所以从颜色、从光的大小,能看得出来。将来我们纵然有这个能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看了怎么样?决定没有分别执著,那是定。一律平等看待,一律平等的帮助,不能说这个善的我帮助他,恶的不帮助他,不是!

  佛处事待人接物不是用这个标准,佛是用什么标准?缘。什么叫缘?他肯听、肯接受。恶人肯听、肯接受,佛要帮助他;善人不肯听、不肯接受,暂时放在一边,缘没成熟。「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缘」就是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这是缘成熟了。能信、能解,不能行,他有缘,缘没成熟。所以佛帮助众生,没有缘的跟他结缘,有缘的帮助他增长,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帮助他这一生当中决定脱离六道轮回,都在一个「缘」字。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说得好,一切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听了这个话很安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缘殊胜,我们有指望上上品往生。「在遇缘不同」,不是别的原因,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我们的成就就殊胜。在佛法里面的缘,老师是我们第一个缘分,道场、同修,这三种缘分都具足,大难大难,很不容易。三种缘具足,那要不成就,就是自己懈怠、自己懒散,或者是自己的善根不具足,不肯相信,不肯发愿,不肯认真修行。如果能信、发愿、认真修行,必定上上品。

  这一位夜叉王菩萨,帮助一切众生,提升一切众生的「福德聚」,也不外乎这一些理论方法。这里面我刚才说过,最重要的,六度是一个,这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不能把它分开成六个,分开成六个就不叫波罗蜜,那是世间有漏的善法。知道这一个就是六,六个就是一,一多不二,这是佛法,任何一法里头统统具足六波罗蜜。我们口渴了喝水,这是布施供养,我们一般人疏忽了,布施供养「我」这个众生。这一个人怎么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这是众生,这是布施供养众生。布施供养众生要如法,水要慢慢的喝,不能这一杯一下就倒下去,人也呛死了。如法,就是持戒;慢慢的喝就是忍辱、耐心,不要著急;精进,这是求进步,都在一个动作里头;禅定是心清净;般若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任何一桩事情都具足六波罗蜜,无论大事、小事,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事事物物统统具足六波罗蜜,这叫菩萨行。所以菩萨行是贯穿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这才叫修行。在这里面,才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自己的「福德聚」,自然就「恒受快乐」,离苦得乐。

  苦是什么?苦是迷。六波罗蜜的反面,那就是苦。布施供养的反面是悭贪,持戒守法的反面是恶作,忍辱的反面是瞋恚、嫉妒,精进的反面是懈怠,禅定的反面是散乱,智慧的反面是愚痴,我们芸芸众生过的是反面的生活,所以恒受苦难,我们受苦受难;反过来,恒受快乐。苦乐是果,佛教我们修因,才能够证果。六度是善因,反面是恶因;十善是善因,反面十恶是恶因。造恶因当然感恶报,修善因当然感善果。

  世间灾难再多,不管怎么变化,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前途一片光明,我们知道来生好。所以想到来生,我们多么安慰,我们不怕死,死了之后享来生的大福报,怎么不欢喜?怎么不快乐?迷的人怕死,觉悟的人不怕死;觉悟的人知道没有死,换一个身体,换一个生活环境,愈换愈殊胜,愈换愈好;迷人可怜,迷人愈换愈差。佛要帮助众生,菩萨要救度众生,关键就在此地。告诉你事实真相,帮助你破迷开悟。所以苦乐是自己修得的,绝对不是佛菩萨、神圣赐予的,是自己修的。佛教给我们修因致果,这才是真理,这才是事实真相。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