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二九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九八卷)  2000/4/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298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长行,第四句:

  【大智慧夜叉王,得称扬一切圣功德海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文字虽然很少,重点给我们点出来了,「仿佛叹佛,得名闻果」。虽然只有七个字,「仿佛叹佛」是因,「得名闻果」是果报,这是『大智慧夜叉王』从这个法门修成无上道。注解里面意思非常深广,仿是模仿,也就是学习,要向佛学习。首先要学佛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我们今天学佛,不能说不用功,不能说不努力,但是始终学得不像,功夫不得力。原因在什么地方?还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这是根源。只要这些东西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就决定没有办法离开。起心动念总是为我,处事待人接物决定有分别、有执著,这就是怎么学都学不像。

  佛的心是什么?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我们能不能学到关心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关心自己无二无别,那学佛就有一点像了。所以天台大师把修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很有道理。第一个阶段:理即佛,从理上讲,从心性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菩萨成佛,看到大地众生都成佛道,看我们也成佛道,他是怎么看法的?他从理上看,从我们真心本性上看的。《三字经》一开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从这个地方看的,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不但我们人道众生,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全是佛。不但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叫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在一切经,特别是大乘经,大乘经里面尤其是《华严经》,开佛知见,开示;示佛知见,指示我们。我们自己作学生的,要能够悟佛知见,听了佛的开示要觉悟;觉悟之后,要入佛知见,要跟佛一样,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大事因缘就圆满了。所以学佛比什么都重要!

  佛跟凡夫确实是相对的,佛一切顺著法性,一切顺著事实真相,凡夫违背事实真相,违背法性,我们怎样在这个地方把它转过来,什么时候转过来就转凡成圣,凡夫就成佛了。实实在在跟诸位说明,凡夫成佛不难,一念之间,就看你这个念头能不能转过来,转过来你就作佛了,转过来决定没有自私自利。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学们,给大家报告,佛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很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佛菩萨夹杂在其中;如果没有很多佛菩萨夹杂在其中,我们这个世界早就毁灭了,这么多人造恶业还得了吗?为什么这么多人造恶业,这个世界还能维持?这个世界里头,各行各业里头,有佛菩萨掺杂在其中,示现在里面,我们凡夫不知道。我们造作恶业,还没有受到极重的恶报,沾佛菩萨的光。

  我们非常幸运,在这个时代还能够闻到佛法、闻到正法,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既然闻法了,如何能够依法修持,这就重要了。修持,首先把念头转过来,这叫「从根本修」。要认识清楚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凡夫活在世间是为自己活著的,所有一切都是为自己;佛菩萨活在世间一切是为众生,决定没有为自己,差别就在此地。一切为众生,我们的想法看法自然就不一样了,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两个目的:为正法久住、为众生离苦得乐,就为这两桩事情。如果我们在这个世间也是为这两桩事情,那你就已经转凡成圣,你就是乘愿再来。

  乘愿再来,不一定是生到西方之后再来,现在念头一转,就乘愿再来了。一切为自己是业力,一念为众生是愿力,转业力为愿力就是乘愿再来。念头转了就行,念头转了,果报就转了。本来没有智慧,这个念头一转,智慧开了;本来没有福报,念头一转,福报现前了;本来是个短命,念头一转,得长寿;所以一转,果报就不相同。为什么?没有转之前,这一生的果报是自己修的,你前生修的善业,你这一生得福报,前生做的不善业,那这一生生活很苦,没有福报,完全靠自己;但是你要把业力转成愿力,那就不一样了。我自己没有修福报,一切众生有福报,把一切众生福报变成自己的福报,自己这个福报再供养一切众生,福报决不是自己享受。这里面最明显的,一种福报是健康长寿,这身体健康长寿。健康长寿,决定不是说,用这个身体去享受五欲六尘之乐,那就错了;而是以健康长寿的身体,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这是菩萨。所以它用途不一样,我们在这个地方要体会得清楚,为自己是造业,造善恶业;为众生不是造业,积功累德,不一样,果报是菩提涅盘。

  佛将这些道理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透彻,我们听懂了,但是没有真懂。怎么说没有真懂?境界现前依旧做不了主,这就是没有真懂。真正懂得了,境界现前自己可以作主,不会堕落,不会被境界牵著转。我们的信不够深,为什么?自己的利益还没有放下。信得真的深,决定没有自己,决定帮助别人,念念希求成就别人,这是佛心,菩萨愿。凡夫只为自己,念念障碍别人,有意无意障碍别人。唯有佛才教人,「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常劝请,不会做障碍。佛与法身大士心目当中,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但是凡夫有分别、有执著,他不承认是一体;即使是一个小团体里面还要分很多派别,你跟我不是一党,他跟他不是一党,还在搞这个。

  佛在《华严经》里面教给我们,我们看出他是有分工,这里面列的这些神众,各人所修的法门不一样,这是分工,但是他是一体,他没有把别人看作外人。这个道理是什么?就好像我们一个身体,我们身体是许许多多器官组织的,眼这个器官不是耳,耳不是鼻,但是所有器官各个分工,它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常常想到这个。所以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群,甚至於不同的宗教,一家人,一个生命共同体,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共同一法身」。所以彼此要互相尊重,要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相协助,一个出问题,整个清净法身就不健康。就好比我们一个人身,任何一个器官出了毛病,整个身体就病倒了,所以怎么能不关心?怎么能不照顾?然后你就了解,诸佛菩萨为什么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是真正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清净法身才健康,才不出毛病。利益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劫都赞叹不尽,这个话佛在经上常说,真话不是假话。非常可惜,凡夫迷惑颠倒,只看眼前一点小利益,斤斤计较,坚固执著,不知道有无量无边广大利益。都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悟,你就得到了,得到是圆满的。在佛家,无论显教、密教,都常讲「大圆满」。所以一定要学佛,学佛的存心,学佛的行事。

  底下讲「叹佛」,赞叹。赞叹里面包括的范围也是深广无尽,一切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就是「叹佛」。佛是什么?佛是自性。由此可知,叹佛是赞叹自性,自性本具无量智慧,自性本具无量功德、无量相好。无量相好并不专指身,身是正报,常言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还包括依报,依报是居住环境的美好;像往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这一品经文我们还没念到。依报、正报都是属於相好,都是无量无边。能够学佛,能够赞佛的,他就会得到这个果报,特别是净宗法门。

  《华严经》也是属於净宗法门,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华严》是大本《阿弥陀经》。他将《华严》、《无量寿经》、《弥陀经》看成一部经,这非常有道理!《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经本文字有广略不同,里面的内容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只是佛一个是广说、详细说,一个是简单、略说。所以《华严经》也是净宗主要的经典,隋唐大德就说过,《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说明。

  我们要从这些地方体会得,学习称赞性德。这个法门很重要,你会称赞,可见得你心里头有。我们常常喜欢说人家的长短,说别人的坏话,什么原因?你心上有,你在口里头不知不觉就流露出来了。心里头有佛,心里头有菩萨,心里头纯善,你不知不觉流露出来的是善言。所以从你的言行就能观察到,你心里头藏的是些什么东西,自然会往外透露,所谓是「诚於中,形於外」,就是这个道理。人能常常赞佛,常常赞叹性德,这个人心地纯善、善良。十善圆满,他不就作佛了吗?大智慧夜叉王,你看他的名字,他大智慧从哪里表现?学佛赞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要从这里赞叹。

  佛有没有过失?我们看到人家有过失,人家有过失我们会想到,那是佛菩萨示现的,不是真的,表演给我们看的。表演给谁看?表演给我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给我看的,让我从他表演当中,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有没有不善,如果有不善赶紧改过。自己有不善的地方,自己不能觉察,佛菩萨故意示现来给我们看。这样这个念头一转过来,我有过失,他没有过失,你看这个心多好!不是原谅别人过失、不见别人过失,从别人过失当中对自己产生莫大功德,我们从这里转过来,你说多好!修行证果哪里是难事?难是你转不过来,看到什么都是自己好,看到别人都不好;只看到自己好,这人完了,这人必堕地狱!专记别人的不善,古人所谓是「记丑而博」,专门记别人的丑事,又记得好多好多,这个人完了。孔老夫子时代,有一个少正卯,你们看《论语》里头有,孔老夫子做了司寇,司寇大概相当於现在的警察局长,孔子做过这么一个小官,头一个就把少正卯抓起来杀掉。什么罪?现在的话不行,现在不可以,他没有犯罪;「记丑而博」,专门记人的丑事,而且还能言善辩,一般人讲不过他,很会说话。在那个时代,孔老夫子就把他处死刑。在佛法里面讲得通,心恶、念恶、行恶,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杀少正卯是维护社会大众善良的心性。

  今天我们不是司法人员,即使是司法人员,也不可以这样作法。那怎么办?从自己本身做起,这一点重要,尽可能的去影响社会大众,常存这个心。佛的四众弟子,在家、出家都要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我这个行业的好榜样。什么时候你佛法通了,你就是菩萨,你办事、你的生活工作跟别人不一样。你没有学通,你的生活为自己、为你家庭,你的工作也是为自己、为你家庭、为你公司,为这一家人幸福为目的,一生干这个事情。如果你真正通达了,个人为一切众生服务,一切众生是主人,我是仆人,诸佛菩萨是仆人,众生的仆人。我们非常努力去工作,绝对不会懈怠,福报社会大众大家享,果报不可思议。为自己果报很有限,纵然修善,善报也很有限,不过是修得很好,五戒十善都持得不错,也不过是人天两道的福报,没有舍弃自己。如果把自己舍掉了,一切都是为社会、为众生,你的果报就大了;现前的花报就不可思议,你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爱护,你的生活得到社会大众的供养,哪里有缺陷?

  我没有学佛之前,自私自利,非常吝啬,不懂事,生活过得非常辛苦;学佛之后,逐渐逐渐才明白这些道理,受章嘉大师的教诲,这个观念改变了。他老人家教我「看破、放下」,教我要学「布施供养」,我跟他见面头一天教给我的。我很听话,我依教奉行,我自己对自己非常清楚,不但没有福报,也没有寿命。照佛家因果来说,我过去生中大概是偏重在修慧,修慧不修福,没福报。因为还有这么一点智慧,就是能够孝亲尊师,能够听话,能够辨别好歹,我依照老师教导认真努力去做,这将近五十年了。五十年,你们看到现在有福报,福报在哪里?不是有钱,没钱。福报在这么许许多多人热烈的爱护,我已经觉得福报太大了,大到我不敢回中国去。我很想回去,国家也希望我回去,但是一去,总是几千人、几万人包围著你,怎么办?吓得不敢回去了。

  所以回去要保密,怎么样保密都保不住,中国人很厉害,有神通。前些年有一次我到上海,真的是保密,没有人知道,可是一下飞机,机场三千多人围著我,一步都不能动,非常热情,我非常感激,吓到以后再不敢去了。东北崔玉晶居士邀请我到那边去看看大连,她在那边买了一栋房子,希望在那边建个道场,让我去看看。我说,好!我答应她了。先到沈阳去看看辽宁省的省长,都约好了。消息不晓得怎么走漏的,我人还没去,听说北京那边来了有五、六万人,旅店都住满了,带来不少好生意,我不敢去了。这果报,这四十年来修的果报。去年九华山仁德法师,真是难得!好像我在澳洲,他在新加坡等我,等了十天,我回来了,一定要邀请我到九华山讲《地藏经》,我跟他讲,他准备让我讲二十天。我说,二十天我最低的估计,九华山会来二十万到三十万人,我说怎么办?这可能,不是高估,这是很低的估计。所以我就在此地把《地藏经》讲一遍,把录像带送给他。这是跟你们说什么?现前的果报!

  在全世界,我们在此地讲经,这个机器架在此地,向全世界传播,这大家晓得网路,全世界的人都听到。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佛,至少有两亿人以上,不会在两亿人以下的。这是眼前的福报,依教奉行。现在这两年,我们跟其他宗教交流,得到非常好的回响。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回教的穆斯林,印度教的道友们,他们都知道,在新加坡都说「净空是好人」,这是赞叹。我如果要有需求的话,你就晓得布施、供养、帮助的人有多少,太多太多了!你们同修在此地,你能够体会到,每一个星期从海外多少团到这儿来。这是学佛、赞佛的果报,这是花报,果报比这个殊胜千万倍都不止。我们为什么不干?这个好处太多太多了、太大了,世间百亿、千亿、万亿富翁也不能比,为什么不修大福,修那一点小福?

  福怎么修的?一切为众生,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许多出家的法师,包括我的老朋友演培法师,都犯了过失。什么过失?自己许多著作后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个就不行了。你这个书卖给书店,你拿版权你拿到几个钱?你是给书店做生意买卖赚钱,你没有布施给一切众生。布施给一切众生是没有版权,欢迎翻印,这是布施给一切众生。现在这个世间,所有的人都还有什么?智慧财产权,财产一点点,可怜!能把这个布施掉,他的智慧财产就不可思议,无量无边。你的福报有多大随著你心量,你心量大,福报就大,中国谚语常说「量大福大」。佛的福报圆满,为什么?他的心量是等虚空遍法界,所以他的福报是圆满的,这是我们要学。我们常常念「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认为什么?那是佛菩萨,不是我。我为什么不跟佛菩萨一样?点点滴滴都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不就成佛了吗?你跟佛的心、跟佛的念头、跟佛的行为完全相同,无二无别,你就作佛去了。佛的智慧、福报圆满,二足尊,足就是满足,我们讲圆满;智慧圆满,福报圆满,随著心量圆满。为什么要那么样的小心量?

  此地「仿佛叹佛」,这个佛不是专讲形像上的佛,是讲道理上的佛,道理上的佛就是真如自性、真心,说的是这个。佛是印度话,意思是觉悟,真心是觉悟的,妄心是迷惑的,佛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怎样把妄心转成真心,把迷惑的心转变成觉悟的心,就成功了,这就是大智慧。这一位夜叉王,也是北方天王,他修这个法门,『称扬一切圣功德海』,专门称扬善法,不夹杂丝毫恶法,这样成就的;跟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的教诲完全相应。再看底下一尊:

  【焰眼主夜叉王,得普观察一切众生大悲智解脱门。】

  前面心念口赞,这一尊他会看,他会观察一切众生。我们两个眼睛看一切众生,专门看众生的过失,专门看众生的不善,结果把一切众生的过失都变成自己的过失,把一切众生的不善统统变成自己的不善,冤枉不冤枉?错了,大错特错!菩萨不是这样的,菩萨专门看别人善的,专门念别人好的,绝不许可有一丝一毫的不善夹杂在其中,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普观察』,这个「普」字重要,「普」是平等观察。用平等心、用清净心观察就叫普,这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分别执著就不普。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不要用分别心,不要用执著心,不执著就是平等性智,不分别就是妙观察智,唯识学家里面所讲的「转八识成四智」。

  他们的转法,观察一切众生大悲大智。智是对於一切人事物通达明了,这个明了是正确的而没有错误,这是智。为什么他的观察不会有错误?他的心清净平等。我们今天看一切人事物都看错了,看偏差了,什么原因?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只要妄想分别执著这三个东西,扎在眼根里面,你看问题就看错了;扎在耳根里面,你听话也会听错;扎在舌根里面,你说话也就造口业;扎在身根里头,一举一动都在造业。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一定要放下、要舍离。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我们也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这个原因我曾经说过,说过很多次,第一个因素是自己的烦恼习气太重了,第二个原因是外面境界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太强大了。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怎么能了生死、出三界?

  学佛真做功夫,先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然后尽可能的避免外界的诱惑。在初学过程当中,我们今天用的方法「持名念佛」,用一句佛号把我们的烦恼习气换过来,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用佛号换过来。我们不念佛,决定打妄想,一定要佛号念念相续,不让烦恼起现行,这样这一句佛号把烦恼伏住,压伏住了。外面境界少接触,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你接触它干什么?不要看报纸,不要看电视,不要去听广播,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最严重的污染,今天讲最毒的病菌,你天天六根接触这些东西,不知不觉染成了重病。这个病送你到三途,你看它干什么?

  古时候的社会,诱惑的力量比现在要小得太多,祖师大德们把道场还建到深山里面;农村非常纯朴,还怕污染,距离农村远远的。从前人修道容易成就,原因在此地。现在人修道不能成就,我们不肯离开染污,还天天欢喜这些污染。寺庙已经在山上了,还要装个电视,还要开个马路,车可以上来,就完了!也许同修说,我们听听新闻广播,既然真正要修清净心,你还想去管天下事,你还有这个分别执著,你很难成就!世间人是逼不得已,他从事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知识他必须要有,所以在资讯里面只收与自己行业有关系的这种讯息,没有关系的离得愈远愈好,你的心才清净。果然心清净,智慧开了,这些东西可以不必接触,天下事都明了,听人家说说的时候,你就全都通达了,你都明白了,点一点就通了,哪里需要天天去接触?这一位夜叉王,他从妙观察智这一个法门里面修成功的,都成无上道。人家观察众生,他看什么?看众生的悲心,看众生的智慧。

  清凉大师在这里的注解文字也不多,「悲智二照,合为一心。与法身俱,故恒观察」,这说得非常之好,只有十六个字。悲心是什么?孟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看这个。但是有一类众生迷失了自性,世间常讲丧失天良,这个人变得凶狠、残忍,这是迷,迷得深、迷得重。我们再仔细观察,许多毒蛇猛兽,你仔细观察它有悲心,我们不去侵犯它,它绝对不会侵犯别人。毒蛇猛兽要攻击其他的动物两个原因:一个是为自卫,一个是饿极了之后它想吃东西;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它决不会伤害其他动物。我们在电影画面上常常看到的动物奇观,狮子、虎、狼它吃饱的时候,它睡在那个地方,很多小动物围在它身边,它理都不理。你从这个地方看到,毒蛇猛兽它有悲心,人哪里会没有?

  迷失是一个时候、一个阶段,你要知道他怎样迷失的,什么原因迷失的,你把这个因素找出来,消除这个因素,你就能把他唤醒,这叫佛菩萨度众生。佛在经上讲迷惑苦难的众生,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哪些是苦难众生?六道全是。不但六道全是,连十法界也包括在其中,为什么?没有明心见性就是苦难众生,这大乘经上常说的。我们要知道这一句话它包含的范围,没有明心见性都是有苦有难。佛救度这些苦难众生,於是我们就想到,佛用什么方法救度?教学。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於,用现代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他一生搞这个。这是真正能救一切众生苦,其他的方法不行。政治达不到这个目的,军事,现在讲的经济、科技都达不到,只有教学。於是我们看到古今中外大圣大贤,他们在一生当中选择什么行业?教学。每一个宗教创教人,他们的教主都是绝顶聪明智慧的人,都是具足大悲心的人,从事於宗教教育。这不但能度六道,能度十法界。

  自己悲智合为一心,他也能够观察一切众生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油然而生,佛家常讲「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生起帮助一切众生。但是一切众生当中有缘熟的,有缘不成熟的,佛教化众生也是随缘。哪些是缘成熟的?能信、能解、能行,这缘成熟的,这一种人一生当中必定得度,也就是一生当中他会成就;为什么?他能够依教奉行。缘没有成熟的,信心不足,纵然遇到佛、遇到佛法,他怀疑,他不能信,虽有愿修行,愿不坚固,会受外面境界诱惑,这人缘不成熟。不成熟的人,佛菩萨帮助他成熟;换句话说,想办法把他提升。没有种善根的人,对佛法排斥,不能接受,要给他种佛种子,给他种善根。我们常常看到佛家许多教学设施,譬如建寺院、建塔,造佛菩萨的形像,功德很大,功德在哪里?是叫那些不信佛的人看到了、听到了,种善根,功德在这里。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历眼根也永为道种,他这一生尽管不信,他知道有佛,他看过佛像,听过佛的名号,多生多劫善根成熟,这个种子会起作用。

  佛菩萨帮助众生不是一世,生生世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最怕的是什么?这一生当中从来没有见过佛像,从来没有闻过佛名,这个人就可怜。一生当中见过一次、听过一声,你阿赖耶识里头种子种下了,来生后世必定得度。只有佛菩萨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佛菩萨深具信心,他肯做,他做得很认真,确确实实念念之中、在在处处不舍一人。尤其是自己要做一个样子,学佛的样子,这个样子就度了很多很多众生,刚才讲三种众生都得度。根熟的看到这个样子,他会勇猛精进,帮助他一生成就;善根不具足的,看到这个样子发惭愧心,增长善根;没有善根、没有接触佛法的人,看到这个样子,对佛法生起仰慕之心。这就是自己修行,也普度众生,道理在此地。

  这个地方诸位一定要清楚,修行不是在寺庙里头,不是说我们每天念佛、诵经、拜佛,那你就把佛法看得非常窄小了。佛法广大无边,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佛教菩萨,这大家都知道,四摄、六度。四摄是说什么?人与人之间往来交际要遵守的原则;用现在话来说,「佛家交际法」。这四摄是佛家交际法,这大家就好懂了,讲四摄法大家不懂,佛家的交际法。人与人之间交往范围很广泛,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夫妻两个人往来的时候要有方法;家庭里面父母、兄弟姊妹,你跟他往来也是交际法,你要懂得;扩大到社会、到国家、到世界、到一切众生,佛跟我们讲的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布施」;布施在家庭里面为大家服务,义务、热心、认真为大家服务,这叫布施。如果抱这种心,你看你多快乐!这是接引众生,太太学佛接引丈夫,丈夫学佛接引太太,这从最小的来说。「爱语」,爱语是关心他,爱护、关怀、照顾这个意思。「利行」,自己所做一切对他决定是有利益的。「同事」,共同在一起生活。把这个扩大到社会,我们跟别人往来,也是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

  有人责备我们,说我们跟其他宗教往来,为什么要拿佛教徒的钱去供养他们,去给其他的宗教?说这些话的人没有念过佛经,这佛教给我们的。特别是《华严经》,《华严经》里头多少族类、多少不同的宗教,都在这一会。这一会是什么?这一会是虚空法界,它没有离开虚空法界,都在虚空法界里面。那我们跟其他宗教、不同的族群往来,人与人之间往来先要送礼,礼多人不怪,礼尚往来。我在澳洲,澳洲同学问我,如何跟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交往?我说,释迦牟尼佛四摄法第一个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他不懂,多请客、多送礼,就这个意思。多请客、多送礼,他慢慢就变成一家人了。现在新加坡九个宗教多好,天天在一起,昨天晚上在居士林开会,九个宗教都在,我去看看他们,没有一个不欢喜,真的变成自己兄弟姊妹一样,所以说请客送礼是应该做的!时时刻刻关怀他们、爱护他们,彼此关怀,彼此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这四摄法!

  佛教导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六波罗蜜,六个纲领,一定要遵守。头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我活在世间这个身体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不是为自己享受,你有这一个观念,真的布施波罗蜜做到了,决不为自己,为别人。「持戒」波罗蜜,守法、守规矩就叫做持戒波罗蜜。这里面最根本,决定要遵守,不可以违犯,是十善业道。十善法比五戒还要根本,你们看「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根本的根本;第二条才讲到「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所以十善是五戒的根本,必须要遵守。孝亲、尊师、慈心都是落实在十善上,没有十善,上面三句话是空的。上面三句怎么样落实就在十善,你能够断十恶、修十善,就是孝养父母,就是奉事师长,就是慈心不杀,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真用功夫。

  真正去做是悲心;知道怎样去做,应该去做,了解这个道理,是智慧;悲智合成,这是一心。大慈悲心、大智慧心与法身相应,就是说与性德相应。念念如是观察,决定不见世间过,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记住,世间人哪有没有过失?刚才讲了,过失是一时的迷惑。夫子讲得很好,「性相近,习相远」,过失是习气;自性,众生跟佛是一样的,相近。为什么众生跟佛会差别那么大?习气;习相远,习性是假的,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自性,不觉是习性。所以要知道「不觉本无」,所以不觉叫做妄想;妄,妄就不是真的。

  觉是真的,迷是假的;觉是真常,迷是一个短暂,我们是短暂的迷。一切众生造作恶业也是短暂的迷惑,决定可以恢复的,怎么会这么肯定?就是因为他那个不是真的,不觉不是真的,觉悟是真的;真的决定能恢复,妄的决定能够断除。所以看一切众生看他真的,不要看他妄的,发现他有妄的,一定要了解他虚妄根源之所在,如何来帮助他,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这就是菩萨心,这就是菩萨行。经上常讲菩提心、菩萨行,如此而已。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落实在我们一切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常存此心,常修此行。一切时、一切处,与一切众生接触,帮助他开悟,帮助他回头,这叫行菩萨道,这叫真正修行。

  我们看大智慧夜叉王、焰眼主夜叉王,他们所修、所学、所成就的,都是我们的榜样,都是在这里教导我们。其实这些不是真的夜叉王,夜叉王是鬼王,他们是什么人?诸佛菩萨应化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应以夜叉王身得度者,诸佛如来就现夜叉王身而为说法,这么回事情。真正是夜叉王,他哪有那么大的智慧?哪有这样的成就?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所以佛菩萨无尽的慈悲从这个地方显示出来,我们从这里体会,才知道佛恩之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