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七一卷) 2000/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271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偈颂,第三首:
【佛以大智救众生,莫不明了知其心,种种自在而调伏,严幢见此生欢喜。】
第三位庄严幢鸠盘茶王,他得的法门是「知一切众生心所乐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与前面长行对照起来看,意思格外的明显。苦乐二法,可以说是一切众生,真的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没有一个不关心。所以说是谁不愿意离苦得乐?乐的根源在哪里?苦的源本在哪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唯有佛能够彻法底源,这是世出世间大圣都不能比的。
菩萨在此地第一句就告诉我们,『佛以大智救众生』,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救众生必得先救自己,这是佛在经上常讲,自己没有得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体会到这个意思,你就能够明了怎样自度、怎样救自己?「大智」,没有智慧是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众生。真正要救自己,要开智慧,要开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不是学来的,凡是学得来的,你自己学的、跟别人学的,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学学得来的,都是属於记问之学,不能解决问题,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众生。
广学多闻是手段方法,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开悟。有人广学多闻开悟了,有人广学多闻不开悟,这个原因又是什么?总在用心不同,关键在心。心要是为自己就不会开悟,心要是为一切众生决定开悟,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起心动念为自己,这糟了,这是什么?这是迷的根源、烦恼的根源、灾祸的根源,自私自利。愈是有福报,这个福报是前生、今世所修积的,自私自利不断,福报愈大造业愈重,将来堕落的愈苦,他要堕饿鬼、要堕地狱。如果念头转过来,念念为一切众生,他的福报会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总在一念之差,这一念差别就太大太大了,古人常说差之毫厘,毫厘之差就是指念头:一念为自己,一念为别人。在果报上不能够想像,不只天堂、地狱,天堂、地狱讲起来是小可之事。我们学佛,什么叫真实智慧?你把这些话听懂了,听明白了,觉悟了,肯回头,肯把观念改正过来,你就是开智慧了;从这个时候起,智慧分分长,烦恼分分轻。
佛教导我们,实在讲,佛家的教学就是教你开智慧。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开?佛说过,我们智慧被东西障碍住了,三种障碍:见思、尘沙、无明。我们有这三重障碍,所以智慧完全不能现前,把无量的智慧转变成无量的烦恼,随顺烦恼造作无量的罪业,受无量的苦报,这是六道众生。佛救我们是用三学,戒、定、慧三学。戒是什么?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字,就想到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就想到这些,错了,这是狭义的见解,不是佛的本意。佛的本意是什么?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戒是法律、法规,方法、规矩,持戒是遵守方法规矩。
佛在经论里面,所有的教诲都是属於戒律,戒律不限於那几条,那几条是世尊举例而说,举几个例子;会学的人他明了,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更聪明的人,一闻千悟。譬如我们听到「不杀生」这一个条目,我们一定会联想到,决不能让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这是不杀生意思的引伸。再反过来最好是怎样?一切众生因我而生欢喜心,这才是不杀生这一条本意。「不偷盗」的本意,绝不能够让众生因我而得到损害,这是不偷盗的本意,更圆满的是令一切众生因我而得到利益。戒律的深义,现在明白的人愈来愈少了。一定要守法、要守规矩,佛在经上怎么样教导我们,我们依教奉行,这叫持戒。
我们净宗修学的纲领,诸位都记得很熟,全是规矩,全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诫。三福是戒律,我们要把它做到,这叫持戒;六和是戒律,一定要做到;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你们想想哪一条不是戒律?我们要深明大义,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工作里面,落实在自己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像个菩萨了。这是我讲的,我们要有佛菩萨的形相。我们学佛,四众同学都是佛菩萨的形相,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回光返照,自己像不像菩萨?不必问别人,要问自己。
世法常讲,登天难、求人难,这是真难。圣贤的教诲,凡事反求诸己,而不求人。佛菩萨教化众生,他求自己,自己做到了,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别人。自己没有做到,说得再好,别人总是怀疑,总是给你打许多问号:你自己没有做到,教别人做,你的用意何在?是不是来骗我!必须自己先做到。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他先做到了;教我们起心动念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他老人家率先做到;教我们舍弃名闻利养,他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教我们断贪瞋痴慢,他先断了。所以我们听他的话相信,一丝毫都不怀疑。他是做到之后再说,所以我们能够守法,守规矩。
在早年,我们为净宗同学定了一个《修行守则》,守则里面节录《无量寿经》精要的教诲六十二条,节录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的经文四十几条,我们能把这些教训做到了,你是真菩萨,你是真修行,肯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就自度了,什么样的灾难你遇到都不会受害,所谓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个话不是赞叹的话,是事实。我们找到祸福的根源,追随佛菩萨,真正的追随,不是一天到晚跟在佛菩萨的后面,那个没有用的;要懂得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这是真正追随。换句话说,放弃自己的妄想习气,决定不随顺自己的意思,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现前智慧没有开,没有明心见性,我们能够这样做就是真实智慧。怎么晓得是真实智慧?诸大菩萨、诸阿罗汉,他们是这样学法,我们也学习。我们虽然禅定没有得到,智慧没有开,我们在生活行持当中,迹象上跟菩萨跟阿罗汉没有两样,所以我们懂得,这种生活、这种行持是智慧。我们常讲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无不是从真实智慧当中得来的。
第二句是『莫不明了知其心』。佛要帮助人,帮助一切众生,一定要了解这一切人心里在想什么,这一点很重要。要顺从他们的欲望,他才容易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所以佛教学讲求观机,第二句就是观机,第三句是授法;第一句是根本,迷悟苦乐的根本。佛家大慈大悲救众生,大慈大悲依什么?依大智;没有智,慈悲也没有用处。所以要观机,观机决不是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我要仔细观察观察听众的根机,实在讲,你上台的时候观机,还是看错了。观机在什么时候?一切时、一切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处所,无论跟什么人接触,这都是学习观机的时候。
你对於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全盘了解,通达明了,你才有能力帮助大家,你才会把自己为众生服务的工作做得好、做得圆满;不了解众生的根机,不知道他想什么,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我们服务的工作就做不好、就做不圆满。热心为人服务,人家还嫌弃你、讨厌你,你好意的布施供养,他拒绝,不接受;过不在他,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一定在方法态度上产生了错误。所以「了知其心」,这四个字比什么都重要,这四个字里面境界无限的深广,我们不可以轻易看过。在《内典教学》我们给同学们讲过三番审机:人、时、处,这个地方「了知其心」全都包括了,我们把服务的工作做好,做圆满!
观机不是个简单事情,要了解现实状况,还要了解过去的历史。现在人有种种想法,这个想法从哪儿来的,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我们知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或者是正确的;都要找它的根源,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欲望。六道众生,尤其是我们现前,极其严重迷於自私自利、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迷得非常深,非常重。佛在经论里面常说「五浊恶世」,今天我们看这个世间,甚至於回过头来观照自己,浊恶到了极处。浊恶是苦难的因,天灾人祸、三途地狱是浊恶的果,我们要想这个浊恶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产生的?怎么形成今天这样严重?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置这个事情?
昨天晚上,李会长交给我一封何云居士写来的信,他这封信写得很长,写了十几页;太长了,经过浓缩,写了九页。我看了,我们不能说中国没有人才,中国没有远见之人,何居士是个代表人物,他看得就很远。他说今天如果要能成就,长远的成就,永恒的成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国际眼光。这个我也在讲经时常说,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考量的,是要以全世界众生为对象,决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我们为全世界一切众生服务,这个事业才恒久、才真实。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地区,何云赞叹,中国对於新加坡也推崇,就是新加坡的领导人是国际眼光,所以为世人瞩目,为世人尊敬,做为世人的一个楷模。他希求新加坡的宗教也应当走向国际,这是正确的;其次他提到的就是大众传播,我们今天也是在做,将我们每一堂的讲演都用网路送上国际。我们制作CD、VCD、DVD,这一些先进的光碟,无条件免费的供应全世界。我们才是起步,刚刚起步,他写信来鼓励我们、勉励我们,这是个很好的开端,希望我们全心全力坚持推广。因此我们不认真向佛菩萨学习,就是佛法里头的罪人。
我们自己无论是出家、在家,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分是诸佛菩萨的代表,诸佛菩萨住世的形相。佛菩萨在哪里?就看你。社会大众眼光注在你身上,你就是佛菩萨,你就是佛菩萨的代表,你是佛菩萨的形相。我们的形相好,让一切众生赞叹,积德累功,无量功德;我们的形相不好,让社会大众造业,毁谤三宝,我们就堕阿鼻地狱。你说:我什么过失没做,我又没有伤害别人!你把佛法形象破坏了,你让许多众生因你而造毁谤三宝的罪业,你不堕地狱谁堕地狱?不但出家的同修要知道,在家同修也不例外,不学佛的人看到你,你在家修,你是学佛的,你像不像佛?像不像菩萨?
我们今天形相的标准,最简单的就是《净宗同学修行守则》,这一个小册子是行经。经,大家都知道有教、理、行、果,这是偏重在修行。我们每一个同学人手一册,时时刻刻要拿来对照、检点,里面句句话都是佛说的。每天至少要对照一遍,我今天思想、见解、言语、行持,有没有违犯佛陀的教诲,如果有违犯立刻就改过来,这个改就是修正,改过是真的修行。如果我们一切做作与经教相应,要求明天还能保持,天天保持。果然真肯干,我相信有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形相就像个样子。持之以恒,尽形寿不变,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发个念头就行了。「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庄严阿弥陀佛净土,什么功德?就是我们形相的功德,决定得生。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得生净土。能保持这个形相,给诸位说,这是真念佛。为什么?心里有佛,口里有佛,身有佛,你的身语意三业都是佛,这叫做学佛。
『种种自在而调伏』。「自在」是什么意思?丝毫不勉强,这自在了。「种种」就是经教里面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种种。法门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如何运用?这个要知道。法门是从一切众生错误的行为当中来的,众生有过失、有错误,佛见到了把它纠正,这叫佛法。众生没有过失,佛就没有法门;众生有无量过失,佛有无量法门,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佛跟佛见面一句话没得说,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一句话没有,绝对不会动一个念头,佛跟佛见面不会起心动念的。菩萨跟菩萨见面有话说,为什么?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由此可知,愈是高级的教学用言语的时间愈少,高级教学是定慧,从自性里头流露的。我们不是这个根性,所以也遇不到这样的大善知识,等我们将来渐渐少许契入这个境界,佛菩萨不会舍弃我们的,一定应化到我们周边来帮助我们,肯定「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以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佛菩萨「莫不明了知其心」,知道我们的心,他做什么样的示现,跟我们现前的根性,机缘一定是相应的。
由此可知,世事无常,佛法也无常。我们在修学,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善知识一个比一个高,不断的使我们遇到,没有定法,没有常法。所以自己要觉悟,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不断将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目标决定要正确,方向跟目标都定在佛。佛很多,我们向哪一尊佛学?向阿弥陀佛学。为什么向阿弥陀佛学?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不但本师为我们介绍,我们从本师口中得知,《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不异口同音,普遍劝导我们亲近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才下定决心,没有丝毫疑惑,依《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就是跟阿弥陀佛学习,就行了,就成功了。
我们又从古德口中体会到,古大德讲《华严》、《法华》也只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而已,这个话说得很重。《华严》、《法华》是我们中国佛教界,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祖师大德所推崇的一乘圆教大法,《无量寿经》的引导!如果我们拿一部经的三分来说,《华严》、《法华》是序分,是《无量寿经》的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佛》是流通分。这样才显示出《无量寿经》的地位特殊,劝导我们死心塌地向阿弥陀佛学习。所以我们的《修行守则》,节录《无量寿经》上的教诲六十二句,简单明了,务必把这六十二句落实;我们又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四十几句经文做为补充。那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依《无量寿经》做为正修、正科,《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的开示做为助修,正助双修。
真正修行人,一定要记住禅宗六祖大师惠能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今天修行之所以不能成就,进一步、退十步,原因在哪里?总是看到别人过失,看不到自己过失,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这一生要不觉悟,要不回头,这一生还是会空过。别人有没有过失,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何必要常常看他的过失,常常想他的过失,常常说他的过失,变成自己的过失,你说冤不冤枉!这样的修道人,大家想想,连许哲居士都不如。
许哲居士刚刚皈依,她老人家活了一百零一岁,她怎么会成就的?就是一生不见别人过,这一点很了不起。一生她没有烦恼,见别人过就生烦恼,不见世间过,你怎么会生烦恼?所以她常常反省检点,改过自新。一百零一岁,她的体力精神,实在说,三、四十岁的壮年人。她都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她的出现,我感到是诸佛菩萨的示现。我们天天在经教上讲,讲得很多,大家听了半信半疑,现在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看,真的,果然没错!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从清净、慈悲来的,心清净,心慈悲。李居士问她:你信什么宗教?什么叫做宗教?她只答覆一个字「爱」,爱人的宗教。这个话讲得没错,把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全包括了,一个都不漏。佛家讲慈悲,基督教、天主教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我们去读所有宗教的经典,都是以爱护一切众生做基础,所以宗教能不能融通?能,那个「爱」字就贯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真诚的爱心,完全融通贯穿,什么障碍都没有。
我们今天看到现前的社会,一切众生有哪些毛病,我们应当如何去帮助他?可是要记住,我在前面讲过,要救众生,先救自己。因此我们自己看不出自己的毛病,你能够看出自己的毛病,你就不是凡夫了;凡夫不会看到自己过失,凡夫会看到别人过失。真正修行人怎么办?这是世出世间圣贤人教给我们,看别人那是一面镜子,那个镜子的人是自己,不是别人;看到别人过失,立刻想想我有没有这个过失?不要去想他的过失,不可以这样想,是我的过失;我要有这个过失,赶紧改正过来;我没有这个过失,勉励,我决定不犯这个过失。所以社会大众一切造作,是我们修行人的一面镜子;他造作的是善业,也是我们一面镜子,我有没有做?我要是没有做,我赶快要发心去做;如果我已经在这里做了,我还要加强,要保持,要做得更好。
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修行人的一面镜子,《华严经》上讲都是修行人的善知识。善财童子何以能够一生圆满成就?就是他会用这个方法。所以他不必三大阿僧只劫,不必无量劫多生多劫的修行,他不必,一生成就。善财是世尊为我们修行人建立的一个榜样,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也依照善财示现的方法修行,我们也在这一生当中成无上道,也在这一生当中得大圆满。由此可知,「了知其心」最重要的是,了知自己的起心动念,了知自己的生活言行,所谓是自知之明。我们修行首先要有自知之明,然后才能够改恶向善,把自己所有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修正过来,要真干!
我们的烦恼习气是无始劫累积养成的,不是一生一世,所以习气根深蒂固。一念觉悟了,再一念又迷了,又回去了,这是我们现前的现象。所以要有毅力、有决心、有耐心,真肯干,真肯改。修行没有别的,一切时、一切处,常常省察自己的过失,这是觉悟;把过失改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不在形式上,形式上的修为是度众生的、是救众生的,那就是刚才所说的形相。形相表现在外面,是让别人看到这个形相,接触这个形相,有所领悟,有所感触。所以自己不把自己修好,怎么能够给别人做好形相?
现在要问我们从哪里做起?《楞严经》上所讲的「最初方便」。最初方便,佛在经上给我们讲,要放下我执。《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我相下手,我们才有救。我相是什么?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是我见,从我见才产生我相,我相的根本是我见。《金刚经》前半部离相,后半部离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所以我们从哪里做起?从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下手,决定放下自私自利,把自私自利转过来,决定利益一切众生。换句话说,自私自利什么都是为自己,转过来我一切为众生,我不再为自己了!
阿难在楞严会上,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阿难怎么报恩?拿什么报恩?「将此身心奉尘刹」,奉献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用这个来报佛恩。实际上,用这个来报佛恩;换句话说,用这个来回归自性,成就究竟圆满的佛道,我们要明了。其实哪里是报佛恩?是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佛果。而诸佛如来,实在讲就是期望著,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我们真的成佛,诸佛的愿望圆满了。报恩是成就自己,自己不成就,那是辜负佛陀的教诲。佛陀对我们的恩德是教诲,我们不能依教奉行,没有认真去做,这是辜负佛恩。一定要做!
今天我们想做而没有办法做到,依旧是时时处处懈怠懒散,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什么原因?我常讲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或者解得不够,烦恼习气太重没有办法克服。不能克服烦恼习气,这是属於烦恼障;对於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透彻是所知障,二障障住了。世尊用的方法是教学,所以经教天天讲,天天提醒。要不是天天讲,天天提醒,凡夫是不会觉悟的,是不会回头的。世尊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才把人唤醒,就好像一个人睡眠很重、很昏沉,睡在那个地方,推推他,醒来!嗯!答一口气,又睡著了。我们就这个样子,推了十几次、二十几次,哼一下又睡著了。怎么办?不断的推,推他几百次,推他几千次,到最后总醒过来。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人,严重的昏迷。每天在这里讲经说法,就是每天推他一次,到哪一天才真的醒过来?那不晓得。苦口婆心,天天在教诲。
我们自己必须真正省悟过来了,才能够帮助别人;我们自己没有省悟过来,怎么能帮助别人?自己已经睡著了,还能帮助别人清醒过来?哪有这个道理!必须自己清醒过来,学不厌,教不倦。不疲不厌都是从自性里面发出来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不是为自身的利益,全是为服务别人。我们今天在课堂里面上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立刻回光返照,外面的一切境界相,五欲六尘的境界相,丝毫不染著,返照在自性,自性里头有没有这些烦恼习气毛病?如果发现有,立刻就要改,我们这才是清醒了一会儿。三天不听经,又睡大觉,又睡过去了。现在不是三天,一天不听都睡过去了;古人讲三天,我们现在比古人严重。中国从前念书人,所谓的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妄想习气都出来了。现在不行,现在哪三天,一天不读都不行。甚至於天天读还不行,你就说这是多么严重!
我们逼迫著自己,要强迫自己修学。我自己亲身的体验,最好的方法就是讲经、教学,因为你讲经教学,你必须要用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逼著自己不能不读经;在讲台上劝别人,当然也就劝自己,自他两利。如果不讲经、不教学,我们就懒惰了,不再看经,不再深入去研究,於是烦恼习气决定没有办法降伏,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我年轻的时候烦恼习气很重,就靠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得自於李炳南老居士指引,他劝我要走这个路子。我确实这一生也得三宝真实的加持,让我远离一切事务,一生没有去搞道场,没有去搞拉拉杂杂的这些事情,一生都是在读经、讲经、教学,这才能有一点悟处,才真的回过头来了。这桩事情太难太难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围绕著你的周边,你能不动心吗?谈何容易!所以要不是天天在经教里头,你要说今天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迷惑,除非你是佛菩萨再来的;你要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你决定做不到。
真正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也不敢一天离开经教。为什么?诱惑的力量实在太大太大了,比古时候增长十倍、百倍、千倍都不止!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不成就则已,如果要成就,确实超过古人太多了。古大德那个时候社会环境好,他要生在我们这个社会,他一样不能成就,他禁不起这个诱惑。所以我们不要责怪我们生的时代不好,用不著,这个时代堕落快,成就也快;只要你觉悟,只要你不随顺烦恼,不随顺外面境界,像佛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够不被外面环境所转,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你的成就比古大德要高出许许多多倍,这都是事实。
要有定功,要有主宰,何以故?世尊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这个时代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走的是正路,走的是佛法,障碍多、毁谤多、嫉妒多、陷害多,太多太多了,造谣生事就更多。我们怎样应付?一味以真诚、清净、慈悲心对待,决定不改变。人家骂我不还口,打我不还手,就没有事情了。到最后我们拿修行成果给他看,不必计较!因为我平常不看报纸杂志,有些人在报纸杂志上,指著名字来侮辱、批评、毁谤;不但毁谤我,还毁谤夏莲居会集的《无量寿经》。有些同修寄来给我看,寄来给李木源居士看,我们只看一个标题,内容都不看,立刻收起来,不要了。何必去看它?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不服气,也要写文章去反驳,我劝他千万不可,这样是惹事生非!为什么不把这个心静下来去念佛?
这些话我们听而不闻,这些文字我们视而不见,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永远保持对一切众生最好的印象。那些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是不是恶人?不是恶人。你们看到他是恶人,我眼光当中看到他不是恶人,我跟你们看法不一样。其实真正念过书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中国从前读书,小朋友启蒙念《三字经》,《三字经》头一句就把这个事情交代清楚:「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恶人他的性也是本善,他本来是善。为什么会不善?下面接著说到:「性相近,习相远」。习是什么?习气、毛病。习气不是真的,习气是不觉,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我们晓得一时迷惑,他清醒过来,他是善人。一时迷惑的时候,他还是善人,他本善,那我们就心开意解,痕迹都不著。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连世间圣人都是这样教学,你要是这几句话得受用,你就生活在真善美的世界里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不是善人;杀害我的人他也是善人,他只是一时迷惑。
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作忍辱仙人,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看歌利王是善人,不是恶人,而且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这个诸位同修都知道,当时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的歌利王,就是世尊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五比丘之一,头一个得度。所以真正修道人,哪里会有恶的念头、哪会恶心?看所有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永远生存在美好的世界里。常常想著这个人不好,那个人坏,你是生活在五浊恶世。所以浊恶、清泰都是一个念头变现出来的,众生因为看到起心动念都是恶,他生活在五浊恶世,我今天这个念头转过来了,我跟他们在一起,我生活在清泰的世界里,不一样!感受完全不相同,他的感受是天天生烦恼,人也生烦恼,事也生烦恼,样样都生烦恼;我样样都快乐,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没有一样不好;同在一起,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头。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学,这些地方就是此地讲的「种种自在而调伏」。诸位明白了,极乐世界在哪里?当前即是。一念迷,五浊恶世;一念觉,极乐清凉。希望我们四众同学,深深去体会经教的大义,念头转过来,转五浊为五清,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就在当前一念!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偈颂,第三首:
【佛以大智救众生,莫不明了知其心,种种自在而调伏,严幢见此生欢喜。】
第三位庄严幢鸠盘茶王,他得的法门是「知一切众生心所乐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与前面长行对照起来看,意思格外的明显。苦乐二法,可以说是一切众生,真的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没有一个不关心。所以说是谁不愿意离苦得乐?乐的根源在哪里?苦的源本在哪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唯有佛能够彻法底源,这是世出世间大圣都不能比的。
菩萨在此地第一句就告诉我们,『佛以大智救众生』,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救众生必得先救自己,这是佛在经上常讲,自己没有得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体会到这个意思,你就能够明了怎样自度、怎样救自己?「大智」,没有智慧是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众生。真正要救自己,要开智慧,要开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不是学来的,凡是学得来的,你自己学的、跟别人学的,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学学得来的,都是属於记问之学,不能解决问题,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众生。
广学多闻是手段方法,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开悟。有人广学多闻开悟了,有人广学多闻不开悟,这个原因又是什么?总在用心不同,关键在心。心要是为自己就不会开悟,心要是为一切众生决定开悟,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起心动念为自己,这糟了,这是什么?这是迷的根源、烦恼的根源、灾祸的根源,自私自利。愈是有福报,这个福报是前生、今世所修积的,自私自利不断,福报愈大造业愈重,将来堕落的愈苦,他要堕饿鬼、要堕地狱。如果念头转过来,念念为一切众生,他的福报会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总在一念之差,这一念差别就太大太大了,古人常说差之毫厘,毫厘之差就是指念头:一念为自己,一念为别人。在果报上不能够想像,不只天堂、地狱,天堂、地狱讲起来是小可之事。我们学佛,什么叫真实智慧?你把这些话听懂了,听明白了,觉悟了,肯回头,肯把观念改正过来,你就是开智慧了;从这个时候起,智慧分分长,烦恼分分轻。
佛教导我们,实在讲,佛家的教学就是教你开智慧。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开?佛说过,我们智慧被东西障碍住了,三种障碍:见思、尘沙、无明。我们有这三重障碍,所以智慧完全不能现前,把无量的智慧转变成无量的烦恼,随顺烦恼造作无量的罪业,受无量的苦报,这是六道众生。佛救我们是用三学,戒、定、慧三学。戒是什么?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字,就想到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就想到这些,错了,这是狭义的见解,不是佛的本意。佛的本意是什么?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戒是法律、法规,方法、规矩,持戒是遵守方法规矩。
佛在经论里面,所有的教诲都是属於戒律,戒律不限於那几条,那几条是世尊举例而说,举几个例子;会学的人他明了,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更聪明的人,一闻千悟。譬如我们听到「不杀生」这一个条目,我们一定会联想到,决不能让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这是不杀生意思的引伸。再反过来最好是怎样?一切众生因我而生欢喜心,这才是不杀生这一条本意。「不偷盗」的本意,绝不能够让众生因我而得到损害,这是不偷盗的本意,更圆满的是令一切众生因我而得到利益。戒律的深义,现在明白的人愈来愈少了。一定要守法、要守规矩,佛在经上怎么样教导我们,我们依教奉行,这叫持戒。
我们净宗修学的纲领,诸位都记得很熟,全是规矩,全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诫。三福是戒律,我们要把它做到,这叫持戒;六和是戒律,一定要做到;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你们想想哪一条不是戒律?我们要深明大义,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工作里面,落实在自己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像个菩萨了。这是我讲的,我们要有佛菩萨的形相。我们学佛,四众同学都是佛菩萨的形相,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回光返照,自己像不像菩萨?不必问别人,要问自己。
世法常讲,登天难、求人难,这是真难。圣贤的教诲,凡事反求诸己,而不求人。佛菩萨教化众生,他求自己,自己做到了,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别人。自己没有做到,说得再好,别人总是怀疑,总是给你打许多问号:你自己没有做到,教别人做,你的用意何在?是不是来骗我!必须自己先做到。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他先做到了;教我们起心动念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他老人家率先做到;教我们舍弃名闻利养,他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教我们断贪瞋痴慢,他先断了。所以我们听他的话相信,一丝毫都不怀疑。他是做到之后再说,所以我们能够守法,守规矩。
在早年,我们为净宗同学定了一个《修行守则》,守则里面节录《无量寿经》精要的教诲六十二条,节录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的经文四十几条,我们能把这些教训做到了,你是真菩萨,你是真修行,肯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就自度了,什么样的灾难你遇到都不会受害,所谓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个话不是赞叹的话,是事实。我们找到祸福的根源,追随佛菩萨,真正的追随,不是一天到晚跟在佛菩萨的后面,那个没有用的;要懂得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这是真正追随。换句话说,放弃自己的妄想习气,决定不随顺自己的意思,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现前智慧没有开,没有明心见性,我们能够这样做就是真实智慧。怎么晓得是真实智慧?诸大菩萨、诸阿罗汉,他们是这样学法,我们也学习。我们虽然禅定没有得到,智慧没有开,我们在生活行持当中,迹象上跟菩萨跟阿罗汉没有两样,所以我们懂得,这种生活、这种行持是智慧。我们常讲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无不是从真实智慧当中得来的。
第二句是『莫不明了知其心』。佛要帮助人,帮助一切众生,一定要了解这一切人心里在想什么,这一点很重要。要顺从他们的欲望,他才容易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所以佛教学讲求观机,第二句就是观机,第三句是授法;第一句是根本,迷悟苦乐的根本。佛家大慈大悲救众生,大慈大悲依什么?依大智;没有智,慈悲也没有用处。所以要观机,观机决不是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我要仔细观察观察听众的根机,实在讲,你上台的时候观机,还是看错了。观机在什么时候?一切时、一切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处所,无论跟什么人接触,这都是学习观机的时候。
你对於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全盘了解,通达明了,你才有能力帮助大家,你才会把自己为众生服务的工作做得好、做得圆满;不了解众生的根机,不知道他想什么,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我们服务的工作就做不好、就做不圆满。热心为人服务,人家还嫌弃你、讨厌你,你好意的布施供养,他拒绝,不接受;过不在他,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一定在方法态度上产生了错误。所以「了知其心」,这四个字比什么都重要,这四个字里面境界无限的深广,我们不可以轻易看过。在《内典教学》我们给同学们讲过三番审机:人、时、处,这个地方「了知其心」全都包括了,我们把服务的工作做好,做圆满!
观机不是个简单事情,要了解现实状况,还要了解过去的历史。现在人有种种想法,这个想法从哪儿来的,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我们知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或者是正确的;都要找它的根源,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欲望。六道众生,尤其是我们现前,极其严重迷於自私自利、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迷得非常深,非常重。佛在经论里面常说「五浊恶世」,今天我们看这个世间,甚至於回过头来观照自己,浊恶到了极处。浊恶是苦难的因,天灾人祸、三途地狱是浊恶的果,我们要想这个浊恶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产生的?怎么形成今天这样严重?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置这个事情?
昨天晚上,李会长交给我一封何云居士写来的信,他这封信写得很长,写了十几页;太长了,经过浓缩,写了九页。我看了,我们不能说中国没有人才,中国没有远见之人,何居士是个代表人物,他看得就很远。他说今天如果要能成就,长远的成就,永恒的成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国际眼光。这个我也在讲经时常说,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考量的,是要以全世界众生为对象,决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我们为全世界一切众生服务,这个事业才恒久、才真实。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地区,何云赞叹,中国对於新加坡也推崇,就是新加坡的领导人是国际眼光,所以为世人瞩目,为世人尊敬,做为世人的一个楷模。他希求新加坡的宗教也应当走向国际,这是正确的;其次他提到的就是大众传播,我们今天也是在做,将我们每一堂的讲演都用网路送上国际。我们制作CD、VCD、DVD,这一些先进的光碟,无条件免费的供应全世界。我们才是起步,刚刚起步,他写信来鼓励我们、勉励我们,这是个很好的开端,希望我们全心全力坚持推广。因此我们不认真向佛菩萨学习,就是佛法里头的罪人。
我们自己无论是出家、在家,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分是诸佛菩萨的代表,诸佛菩萨住世的形相。佛菩萨在哪里?就看你。社会大众眼光注在你身上,你就是佛菩萨,你就是佛菩萨的代表,你是佛菩萨的形相。我们的形相好,让一切众生赞叹,积德累功,无量功德;我们的形相不好,让社会大众造业,毁谤三宝,我们就堕阿鼻地狱。你说:我什么过失没做,我又没有伤害别人!你把佛法形象破坏了,你让许多众生因你而造毁谤三宝的罪业,你不堕地狱谁堕地狱?不但出家的同修要知道,在家同修也不例外,不学佛的人看到你,你在家修,你是学佛的,你像不像佛?像不像菩萨?
我们今天形相的标准,最简单的就是《净宗同学修行守则》,这一个小册子是行经。经,大家都知道有教、理、行、果,这是偏重在修行。我们每一个同学人手一册,时时刻刻要拿来对照、检点,里面句句话都是佛说的。每天至少要对照一遍,我今天思想、见解、言语、行持,有没有违犯佛陀的教诲,如果有违犯立刻就改过来,这个改就是修正,改过是真的修行。如果我们一切做作与经教相应,要求明天还能保持,天天保持。果然真肯干,我相信有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形相就像个样子。持之以恒,尽形寿不变,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发个念头就行了。「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庄严阿弥陀佛净土,什么功德?就是我们形相的功德,决定得生。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得生净土。能保持这个形相,给诸位说,这是真念佛。为什么?心里有佛,口里有佛,身有佛,你的身语意三业都是佛,这叫做学佛。
『种种自在而调伏』。「自在」是什么意思?丝毫不勉强,这自在了。「种种」就是经教里面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种种。法门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如何运用?这个要知道。法门是从一切众生错误的行为当中来的,众生有过失、有错误,佛见到了把它纠正,这叫佛法。众生没有过失,佛就没有法门;众生有无量过失,佛有无量法门,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佛跟佛见面一句话没得说,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一句话没有,绝对不会动一个念头,佛跟佛见面不会起心动念的。菩萨跟菩萨见面有话说,为什么?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由此可知,愈是高级的教学用言语的时间愈少,高级教学是定慧,从自性里头流露的。我们不是这个根性,所以也遇不到这样的大善知识,等我们将来渐渐少许契入这个境界,佛菩萨不会舍弃我们的,一定应化到我们周边来帮助我们,肯定「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以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佛菩萨「莫不明了知其心」,知道我们的心,他做什么样的示现,跟我们现前的根性,机缘一定是相应的。
由此可知,世事无常,佛法也无常。我们在修学,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善知识一个比一个高,不断的使我们遇到,没有定法,没有常法。所以自己要觉悟,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不断将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目标决定要正确,方向跟目标都定在佛。佛很多,我们向哪一尊佛学?向阿弥陀佛学。为什么向阿弥陀佛学?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不但本师为我们介绍,我们从本师口中得知,《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不异口同音,普遍劝导我们亲近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才下定决心,没有丝毫疑惑,依《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就是跟阿弥陀佛学习,就行了,就成功了。
我们又从古德口中体会到,古大德讲《华严》、《法华》也只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而已,这个话说得很重。《华严》、《法华》是我们中国佛教界,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祖师大德所推崇的一乘圆教大法,《无量寿经》的引导!如果我们拿一部经的三分来说,《华严》、《法华》是序分,是《无量寿经》的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佛》是流通分。这样才显示出《无量寿经》的地位特殊,劝导我们死心塌地向阿弥陀佛学习。所以我们的《修行守则》,节录《无量寿经》上的教诲六十二句,简单明了,务必把这六十二句落实;我们又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四十几句经文做为补充。那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依《无量寿经》做为正修、正科,《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的开示做为助修,正助双修。
真正修行人,一定要记住禅宗六祖大师惠能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今天修行之所以不能成就,进一步、退十步,原因在哪里?总是看到别人过失,看不到自己过失,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这一生要不觉悟,要不回头,这一生还是会空过。别人有没有过失,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何必要常常看他的过失,常常想他的过失,常常说他的过失,变成自己的过失,你说冤不冤枉!这样的修道人,大家想想,连许哲居士都不如。
许哲居士刚刚皈依,她老人家活了一百零一岁,她怎么会成就的?就是一生不见别人过,这一点很了不起。一生她没有烦恼,见别人过就生烦恼,不见世间过,你怎么会生烦恼?所以她常常反省检点,改过自新。一百零一岁,她的体力精神,实在说,三、四十岁的壮年人。她都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她的出现,我感到是诸佛菩萨的示现。我们天天在经教上讲,讲得很多,大家听了半信半疑,现在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看,真的,果然没错!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从清净、慈悲来的,心清净,心慈悲。李居士问她:你信什么宗教?什么叫做宗教?她只答覆一个字「爱」,爱人的宗教。这个话讲得没错,把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全包括了,一个都不漏。佛家讲慈悲,基督教、天主教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我们去读所有宗教的经典,都是以爱护一切众生做基础,所以宗教能不能融通?能,那个「爱」字就贯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真诚的爱心,完全融通贯穿,什么障碍都没有。
我们今天看到现前的社会,一切众生有哪些毛病,我们应当如何去帮助他?可是要记住,我在前面讲过,要救众生,先救自己。因此我们自己看不出自己的毛病,你能够看出自己的毛病,你就不是凡夫了;凡夫不会看到自己过失,凡夫会看到别人过失。真正修行人怎么办?这是世出世间圣贤人教给我们,看别人那是一面镜子,那个镜子的人是自己,不是别人;看到别人过失,立刻想想我有没有这个过失?不要去想他的过失,不可以这样想,是我的过失;我要有这个过失,赶紧改正过来;我没有这个过失,勉励,我决定不犯这个过失。所以社会大众一切造作,是我们修行人的一面镜子;他造作的是善业,也是我们一面镜子,我有没有做?我要是没有做,我赶快要发心去做;如果我已经在这里做了,我还要加强,要保持,要做得更好。
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修行人的一面镜子,《华严经》上讲都是修行人的善知识。善财童子何以能够一生圆满成就?就是他会用这个方法。所以他不必三大阿僧只劫,不必无量劫多生多劫的修行,他不必,一生成就。善财是世尊为我们修行人建立的一个榜样,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也依照善财示现的方法修行,我们也在这一生当中成无上道,也在这一生当中得大圆满。由此可知,「了知其心」最重要的是,了知自己的起心动念,了知自己的生活言行,所谓是自知之明。我们修行首先要有自知之明,然后才能够改恶向善,把自己所有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修正过来,要真干!
我们的烦恼习气是无始劫累积养成的,不是一生一世,所以习气根深蒂固。一念觉悟了,再一念又迷了,又回去了,这是我们现前的现象。所以要有毅力、有决心、有耐心,真肯干,真肯改。修行没有别的,一切时、一切处,常常省察自己的过失,这是觉悟;把过失改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不在形式上,形式上的修为是度众生的、是救众生的,那就是刚才所说的形相。形相表现在外面,是让别人看到这个形相,接触这个形相,有所领悟,有所感触。所以自己不把自己修好,怎么能够给别人做好形相?
现在要问我们从哪里做起?《楞严经》上所讲的「最初方便」。最初方便,佛在经上给我们讲,要放下我执。《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我相下手,我们才有救。我相是什么?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是我见,从我见才产生我相,我相的根本是我见。《金刚经》前半部离相,后半部离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所以我们从哪里做起?从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下手,决定放下自私自利,把自私自利转过来,决定利益一切众生。换句话说,自私自利什么都是为自己,转过来我一切为众生,我不再为自己了!
阿难在楞严会上,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阿难怎么报恩?拿什么报恩?「将此身心奉尘刹」,奉献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用这个来报佛恩。实际上,用这个来报佛恩;换句话说,用这个来回归自性,成就究竟圆满的佛道,我们要明了。其实哪里是报佛恩?是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佛果。而诸佛如来,实在讲就是期望著,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我们真的成佛,诸佛的愿望圆满了。报恩是成就自己,自己不成就,那是辜负佛陀的教诲。佛陀对我们的恩德是教诲,我们不能依教奉行,没有认真去做,这是辜负佛恩。一定要做!
今天我们想做而没有办法做到,依旧是时时处处懈怠懒散,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什么原因?我常讲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或者解得不够,烦恼习气太重没有办法克服。不能克服烦恼习气,这是属於烦恼障;对於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透彻是所知障,二障障住了。世尊用的方法是教学,所以经教天天讲,天天提醒。要不是天天讲,天天提醒,凡夫是不会觉悟的,是不会回头的。世尊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才把人唤醒,就好像一个人睡眠很重、很昏沉,睡在那个地方,推推他,醒来!嗯!答一口气,又睡著了。我们就这个样子,推了十几次、二十几次,哼一下又睡著了。怎么办?不断的推,推他几百次,推他几千次,到最后总醒过来。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人,严重的昏迷。每天在这里讲经说法,就是每天推他一次,到哪一天才真的醒过来?那不晓得。苦口婆心,天天在教诲。
我们自己必须真正省悟过来了,才能够帮助别人;我们自己没有省悟过来,怎么能帮助别人?自己已经睡著了,还能帮助别人清醒过来?哪有这个道理!必须自己清醒过来,学不厌,教不倦。不疲不厌都是从自性里面发出来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不是为自身的利益,全是为服务别人。我们今天在课堂里面上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立刻回光返照,外面的一切境界相,五欲六尘的境界相,丝毫不染著,返照在自性,自性里头有没有这些烦恼习气毛病?如果发现有,立刻就要改,我们这才是清醒了一会儿。三天不听经,又睡大觉,又睡过去了。现在不是三天,一天不听都睡过去了;古人讲三天,我们现在比古人严重。中国从前念书人,所谓的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妄想习气都出来了。现在不行,现在哪三天,一天不读都不行。甚至於天天读还不行,你就说这是多么严重!
我们逼迫著自己,要强迫自己修学。我自己亲身的体验,最好的方法就是讲经、教学,因为你讲经教学,你必须要用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逼著自己不能不读经;在讲台上劝别人,当然也就劝自己,自他两利。如果不讲经、不教学,我们就懒惰了,不再看经,不再深入去研究,於是烦恼习气决定没有办法降伏,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我年轻的时候烦恼习气很重,就靠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得自於李炳南老居士指引,他劝我要走这个路子。我确实这一生也得三宝真实的加持,让我远离一切事务,一生没有去搞道场,没有去搞拉拉杂杂的这些事情,一生都是在读经、讲经、教学,这才能有一点悟处,才真的回过头来了。这桩事情太难太难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围绕著你的周边,你能不动心吗?谈何容易!所以要不是天天在经教里头,你要说今天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迷惑,除非你是佛菩萨再来的;你要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你决定做不到。
真正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也不敢一天离开经教。为什么?诱惑的力量实在太大太大了,比古时候增长十倍、百倍、千倍都不止!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不成就则已,如果要成就,确实超过古人太多了。古大德那个时候社会环境好,他要生在我们这个社会,他一样不能成就,他禁不起这个诱惑。所以我们不要责怪我们生的时代不好,用不著,这个时代堕落快,成就也快;只要你觉悟,只要你不随顺烦恼,不随顺外面境界,像佛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够不被外面环境所转,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你的成就比古大德要高出许许多多倍,这都是事实。
要有定功,要有主宰,何以故?世尊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这个时代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走的是正路,走的是佛法,障碍多、毁谤多、嫉妒多、陷害多,太多太多了,造谣生事就更多。我们怎样应付?一味以真诚、清净、慈悲心对待,决定不改变。人家骂我不还口,打我不还手,就没有事情了。到最后我们拿修行成果给他看,不必计较!因为我平常不看报纸杂志,有些人在报纸杂志上,指著名字来侮辱、批评、毁谤;不但毁谤我,还毁谤夏莲居会集的《无量寿经》。有些同修寄来给我看,寄来给李木源居士看,我们只看一个标题,内容都不看,立刻收起来,不要了。何必去看它?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不服气,也要写文章去反驳,我劝他千万不可,这样是惹事生非!为什么不把这个心静下来去念佛?
这些话我们听而不闻,这些文字我们视而不见,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永远保持对一切众生最好的印象。那些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是不是恶人?不是恶人。你们看到他是恶人,我眼光当中看到他不是恶人,我跟你们看法不一样。其实真正念过书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中国从前读书,小朋友启蒙念《三字经》,《三字经》头一句就把这个事情交代清楚:「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恶人他的性也是本善,他本来是善。为什么会不善?下面接著说到:「性相近,习相远」。习是什么?习气、毛病。习气不是真的,习气是不觉,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我们晓得一时迷惑,他清醒过来,他是善人。一时迷惑的时候,他还是善人,他本善,那我们就心开意解,痕迹都不著。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连世间圣人都是这样教学,你要是这几句话得受用,你就生活在真善美的世界里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不是善人;杀害我的人他也是善人,他只是一时迷惑。
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作忍辱仙人,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看歌利王是善人,不是恶人,而且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这个诸位同修都知道,当时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的歌利王,就是世尊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五比丘之一,头一个得度。所以真正修道人,哪里会有恶的念头、哪会恶心?看所有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永远生存在美好的世界里。常常想著这个人不好,那个人坏,你是生活在五浊恶世。所以浊恶、清泰都是一个念头变现出来的,众生因为看到起心动念都是恶,他生活在五浊恶世,我今天这个念头转过来了,我跟他们在一起,我生活在清泰的世界里,不一样!感受完全不相同,他的感受是天天生烦恼,人也生烦恼,事也生烦恼,样样都生烦恼;我样样都快乐,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没有一样不好;同在一起,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头。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学,这些地方就是此地讲的「种种自在而调伏」。诸位明白了,极乐世界在哪里?当前即是。一念迷,五浊恶世;一念觉,极乐清凉。希望我们四众同学,深深去体会经教的大义,念头转过来,转五浊为五清,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就在当前一念!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