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六二卷) 2000/2/12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26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长行,第四句:
【饶益行鸠盘茶王,得普成就清净大光明所作业解脱门。】
他这个法门里面含义很深也很广,清凉大师注子里面注得比较多一点,「普成就等者,钝识者现之以通,利智者示之以法,遍世多劫名普成就。并如虚空,故云清净。俱能照世,即是光明。三轮化生,是所作业」,这里面就说得很多很广,很便利我们学习。普是普遍,『普成就』就是落实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才是普成就。
由此可知,佛菩萨教化众生不分国土,像我们在《普门品》里面,最常看到的观世音菩萨,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观音菩萨不只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现身,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哪个地方众生有苦难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统统现身。所谓千手千眼,那个「千」是比喻,不是数量,数量一千只手还是不多,比喻无量无边,寻声救苦。《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也没有定法可说,我们要懂得这个原则,你才真正了解佛菩萨说法的义趣。
我们现在最近这几年,在东南亚、澳洲推行的多元文化,与「普成就」相应,与「众生无边誓愿度」相应,绝不限於一个族类、一个族群。在我们现前环境里面,不分国界,不分族群,不分宗教,这才叫普度。佛教跟其他宗教有没有冲突?给诸位说,决定没有。佛教是教学,佛教是教育,我们跟其他宗教接触,首先就把佛法的性质讲清楚、讲明白,使他们能够认识佛教。我们有一个小册子,现在流通得很广;最近我看到也有一个小册子,叫《认识道教》,是道教里面发出来的,我看到也很欢喜。所以宗教与宗教之间要互相了解,族群与族群之间也要互相往来,才能够达到佛普度众生的目标。
佛度众生,实在讲,只是教化众生三桩事情。第一个是教众生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不一定是哪个国家的人,不一定是哪个族群的人,也不一定是信什么宗教的人,知道人与人的关系,这个在中国过去是属於伦理的教育。第二教导我们要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佛法里头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正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很深。绝对不是说,自然环境、自然灾害与我们人的生活行为没有关系,那你就错了,息息相关。诸佛的净土,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灾变?人心善,没有恶念,没有恶行,所以感得的是净土。我们这个世间人心不善,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话说得没错,所以感召来的是秽土、恶世。其实世哪有善恶?人善世就善,人恶世就恶。诸佛净土里面所有众生都修十善业道,所以那个世界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众生都造十恶业,所以这个世叫恶世。我们要了解,环境与我们思想行为的关系。第三个教导我们了解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个意思要用佛法的话来说,人与十法界众生的关系,与一真法界众生的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三种关系能够相处好了,这个世界就是佛世界,就是净土,就是极乐世界。这三个关系为什么搞不好?三种关系我们根本就不明了,怎么能处得好?
首先要明了所有的国土,佛家讲的国土是每一尊佛教化的大千世界,经上讲的国土,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国家界限,不是的。族类不是讲族群,族类大的十法界就是十个大族类,十代表无量,不是数字。人是一个族类,这里面又分很多族群,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诸位晓得,黄种人这是一个族群,白种人是一个族群,黑种人是一个族群;动物里面,蚂蚁是个族群,蜜蜂是个族群,太多太多了,无量无边分不尽。他们的色身不相同,族类色身不相同,人的形状跟蚂蚁的形状不相同,蚂蚁跟蜜蜂又不相同,蜜蜂跟牛羊又不相同,色身也非常复杂;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思想不一样,如何能够在一块土地上,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就要靠教育,特别是佛教教育。佛教教育才能真正把这个根源找到,彻法底源,这是佛教教育,它真能解决问题。
佛菩萨教学,清凉大师在这里跟我们说了两个原则。一切众生的根有利、有钝,钝根的人用什么方法来教他?「现之以通」。诸位要细细想想,我们就能体会到,没有开化的民族,知识水平很低,佛菩萨如何教化他们?神道设教,这是宗教起源,这是宗教教育,使人能够畏惧神明,不敢造恶,怕得罪神明会受到恶的恶报。对於知识水平高的,利智的,「示之以法」;示之以法就是讲学,以理来教导。这是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教学仪式完全看对象,他是什么根机,用什么方法来教他。所以在三十二应里头我们看到,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应以鬼神身得度就现鬼神身,鬼神也是佛菩萨,此地就是鬼神,鸠盘茶王就是鬼神,八部鬼神的一种;而实际上全是佛菩萨,现的相不一样。钝根利智,决不是说你受过高等教育,念过很多书,你就算利根,不见得!根性的利钝是讲一个人的智愚,不在乎他念书多少,不在乎他拿什么学位。
过去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岁了,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几岁。这个老人受过西方教育,抗战期间他作四川、西康两省的税务局长,他是搞财政的。抗战胜利之后,他是浙江人,回到家乡作浙江省的财政厅长。我们在台湾认识的,他是个虔诚的佛弟子,他怎么学佛的?中国过去家里老人都学佛,但是对他没有影响,他受西方教育,不相信这些神道,虽然也读过佛经,跟佛教有些人接触,绝对不相信。他说他有一天,那时在重庆,晚上跟朋友们打麻将打得很晚,大概两、三点钟才回去。抗战期间,没有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走路。路灯虽然有,那个路灯,我们这个年龄,在抗战期间过过那个日子晓得,间隔距离很大,路灯的灯泡只有二十烛光,若有若无。他散场之后回去,回去走路大概走半个小时。他走在路上,也没有在意,他前面有个女子,在他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走,距离不太远。原先没有在意,走了很久的时间,忽然想起来,这半夜了,怎么会一个女人出来走?这念头一起就寒毛直竖,仔细再看前面这个女人,有上身,没有下身,吓死了!他从这里学了佛,他说:我真见到了。这不是「钝识者,现之以通」吗?他不是利根,他是钝根。朱老居士说: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的,我怎么都不会相信佛法。他是这么一个因缘而入佛门的,入佛门之后,他跟我说,那一定是观世音菩萨变化,来启发他的善根。他这个想法说法能讲得通,佛菩萨应机说法,你的机缘成熟,他就来帮助你,他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你,使你能够恢复你的善根,启发你的信心。
由此可知,佛经里面讲的钝识利智,不是我们平常讲,某人受过高等教育就是属於利智,不是的。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没念过书,一个字不认识,他是利智,他不是钝根。他听人家读经,他就开悟了,「示之以法」。根性的利钝,我们从这个地方能稍稍体会得。利根的人,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利根;钝根的人,妄想多,烦恼多,智慧少,必须要亲见到不可思议的境界,他才会相信。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我们在这里了解一个大概。但是要晓得,「现之以通」只是启发他的善根、信心而已,成就他还是要「示之以法」。现神通只不过是一种方便,是一种暂时的手段而已,不是正常的,正常决定是教学。如果佛法完全以现通为主要手段的话,佛法跟其他宗教就没有差别,要度众生不容易。以神通来接引众生、来帮助众生,决定不能帮助众生出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法教学还是以正法,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在我们接触广大群众当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有根性利的,一听他就相信,他就理解,就能接受,这是属於利智;还有一些听了,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们也没有办法现通,但是我们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不思议境界,这些境界社会大众承认的,报纸杂志里面所刊载的,电视电台里面所播的,不可思议感应的事迹,我们多说说这些,让他慢慢的去体会。从这个地方他能够信入,那个根也算是不错了。一定要自己亲自见到,这个根就很钝了;有没有?很多。
我往年在美国达拉斯,「达拉斯佛教会」蔡文雄居士,他跟我讲他信佛的因缘,他是亲自见到阿弥陀佛,他相信。他见到是他父亲生病,他从美国回到台湾,父亲临走的时候,他看到阿弥陀佛在病房的窗子上,时间很久,有五、六分钟,他非常仔细看,一点都没错,他看到的是佛像,就像我们供养的佛像,那个地方确实没有供佛像,他在那里看到佛金色的身相,阿弥陀佛的坐相,很不可思议,他从这里相信。以后他经常出门做生意,遇到一尊佛像,他说跟他那一天所看的一模一样,他就把它请回来,现在这个佛像供在达拉斯佛教会。他父亲生病,他见到这个佛像在窗口,跟这个佛像一模一样。每一个人入佛的因缘都不相同。
以后他跟我讲过许多他遭遇的事情,证明人决定有前生。他自己告诉我,有一次他在旧金山,跟几个朋友开车出去玩,回来的时候迷路了,车经过一个小镇,他在这个时候,忽然就感觉到这个小镇很熟,他就告诉驾驶的人,从哪里转有什么样的建筑物,从哪一条街,果然没错。他有没有到过这个地方来?确实没到过。街道熟悉,建筑物熟悉,他告诉我的。我说:你前生可能是在那个地方采矿的工人,你在那里住了很久,所以你会这么熟。确确实实这一生他头一次去,以前没去过,忽然之间感到这么样的熟悉。这种情形有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你们到外面观光旅游,突然之间这个地方好像很亲切,来过的样子,很熟悉。前生在这个地方住过,曾经到这儿旅游过,所以从这里证明,证明有前生。既有前生,当然有后世,佛法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他就相信了,他就能接受了。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事实,知道这个事实并不等於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你还是在六道里头打转,还是在里头受报。所以佛用这些方法,不过是接引你入门而已,入了门之后告诉你理论、告诉你方法,如何超越这个问题。古印度的宗教,对於六道的情况非常清楚,他们都修禅定。这个禅定在佛法里面讲是世间禅定,四禅八定,能够修到初禅、二禅,六道状况就非常清楚,甚至於六道里面,你想到哪个地方去参观、去游览都没有问题,你在定中可以做到,定中能够突破这个界限。可是怎么样?六道究竟怎么来的不晓得,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不知道。所以这才感得诸佛如来示现在人间,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佛跟我们说六道从哪里来的?从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这是三种烦恼,佛学里面的术语,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你这三种烦恼具足,现出来的境界就是六道。如果这三种烦恼里面断一个,烦恼有粗细,先断粗的,执著,放下一切执著,六道就没有了,现的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上面的四个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我们晓得四圣法界怎么来的?从妄想、分别来的,他没有执著。如果把分别也断掉,四圣法界就没有了,剩下来的,佛跟我们讲叫一真法界,放下分别、执著你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妄想,妄想没有断尽,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一个阶位,菩萨的等级,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层次?妄想不一样。妄想多的,菩萨地位就低,妄想少的就高,到等觉菩萨只有一品妄想。我们通常讲四十一品无明,四十品断尽了,还有一品没断,他是等觉菩萨。那一品断了,那就称妙觉,妙觉就是如来果地。佛把这个境界之由来跟我们说清楚了,明白这个由来,我们就懂得怎样超越。所以世尊千经万论,无一不是劝勉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利根、上上根人听到佛的教诲,当时就放下了,那就成佛了,所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比喻,比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障碍我们智慧德相,无量劫来我们就受这个害,不了解事实真相,佛慈悲为我们说明。
「普成就」还有一个意思,第一个「遍世」,第二个「多劫」。「遍世」是从空间上讲的,周遍世间,我们今天讲虚空法界是遍世;「多劫」是从时间上说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菩萨教化众生的范围跟我们说出来了,从空间讲没有边际,从时间讲无始无终,永远没有休息在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所以叫「普成就」,绝不局限於一个小范围。我们今天学佛、修行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我们的心量太小太小了,念念没有办法突破自我这个圈圈,我们建一个道场,没有办法脱离道场这个范围,起心动念总得与我有利,与我的道场有利,这怎么行?这不是佛法,这是迷惑颠倒。
我们想想清凉大师这个话,学佛,过去在台湾有一些年轻同学问我,从哪里学起?从哪里下手?我告诉他,从拓开心量下手。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佛菩萨是什么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成就」的心量。「成就」两个字怎样讲?用现代话来说是「服务」。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服务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学佛先从这里下手,把心量拓开,人就会开智慧了。如果心量不大,心量很小很窄,永远是迷惑颠倒,永远不开智慧。所以先要从这儿下手,要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的。
大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是个代表,谁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华严》、《圆觉》上佛讲得很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大乘经上说得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当作佛」,这个话佛说得太多了。所以我们晓得,佛所讲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同一个体,法身是性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同一个体。你能够认识,你能够肯定,你自性里面的慈悲心就流露出来。自性的慈悲就是爱,你自自然然会爱护一切众生,就像爱护自己一样。所以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爱心,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方便为门,方便是你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无私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做不到,做不到是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起心动念,《感应篇》里面讲怨天尤人,造作无量无边罪业。这造罪业,冤枉造的!可是造罪业,它有果报,不是造了就没有,造了还有果报,报要受。造的恶业,恶报现前不好受。
这是「普成就」的意思,这些都是从现相上说的。相不离体,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底下一句跟我们讲理、讲体,「并如虚空,故云清净」,这从体上说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现相有没有?有;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有,一真法界依正庄严也有;但是这个有,佛说是妙有,不是真有。什么叫妙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叫妙。大家《心经》念得很熟,你们常常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就是形容事跟理的关系,性跟相的关系。相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没有,它明明现在眼前,你六根都能够缘得到,怎么说没有?如果说它有,不但外面六尘境界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我们能缘的六根也是幻化,了不可得。这个道理深,可是不入这一层,你就不能解决问题。你要不明理,只在事上修,你可以修三善道,能够生到四禅天、生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要想出六道轮回一定要明理,为什么?理明了,执著才会断掉,才真正肯放下。
我们今天为什么这么难放?为什么不肯放下,坚固的执著?理不通,只知道这一半,那一半没搞清楚。想放下又不敢放下,疑虑重重,做事情不干不净,所以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疑虑里头又造业,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把问题愈搞愈复杂。所以明理就非常非常重要,理透彻了,这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你才真正通达明了。然后在事上绝不消极,为什么?「普成就」,他怎么会消极?「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个都不漏。人数再多,我们一般人心里想,这么多人求佛,佛怎么照顾得来?这是用我们凡夫的心量去度量佛菩萨的心量,把佛菩萨也当作我们凡夫来看待,「我做不到,我想他也做不到」,这就错了。我们凡情没断,人家凡情已经断干净了,跟我们确实不一样。我们的心量这么窄小,人家的心量是包太虚法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在佛心量之中,任何地方有一点点感应,佛的心里面立刻就收到了。电脑永远比不上人脑,现在好像人脑不如电脑,是人脑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比不上它。你要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拿掉,电脑就不管用、无能,它的作用太有限了,才知道人脑的作用无量无边。
理事相应,清净心现前,清净心是真心。由此可知,佛说六道凡夫都是用妄心,这个我们自己要明了、自己要肯定,我们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起心动念都是业,都造业。如何转妄心为真心?这是我们修行人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从哪里转起?我在讲席上也常常跟诸位报告,究竟从什么地方转起?拓开心量,没错!怎么个拓开法?如何落实?这是问题。我劝导同学,从自己本身转起,我们现前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这个不必否认、不必辩白,确确实实起心动念都为自己,我们就从这里下手,把自私自利转变过来,大公无私。没有转过来的时候,念念都是为自己,自己没放下;转过来之后,念念为众生,不再为自己,要真转过来!
我看到别人没有吃的,我只有一碗饭,我就给人家,我自己没得吃,不要紧,不要去管自己,自己明天饿死、冻死,都不要去理会,帮助别人要紧。如果要问,我给人家了,我明天怎么办?你没有转过来,你转不过来,转过来决定不顾自己,自己没有了。一般人不敢做,你们看看许哲居士,她转过来了,她很有胆量。人家问她:你为什么敢一切为别人,不为自己?她说了一句话:我相信老天爷照顾我。这个话说得没错,你能够发心照顾一切众生,天地鬼神就发心照顾你,你必得善报。
这个说法还很浅陋,更真实、更深入的说法是性德流露,自性的功德无量无边。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自性本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为什么不能够现前?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了,心目当中只有众生,没有自己,你的性德会现前。必须真正明了,彻底深入,你的疑惑断掉了,断疑生信,你才敢这样作法。我有多少奉献多少,有多少供养布施多少,毫不顾虑明天的事情,这叫行菩萨道。所以你对於这些理事、性相、因果,要不能够透彻了解,你不敢做,很想做不敢做;纵然做,后头还留一手,总怕明天日子过不去。这是凡夫的通病,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
我们今天学佛了,自己契入这个境界之后要做到,做给人看。然后你冷静仔细观察,你就会感到果报不可思议,为什么?放下了,愈放下愈多。这才麻烦,这一边放下,那一边就来了。於是我们证实,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施无尽」。来得多,多布施;来得少,少布施;决定会有来的,尽情尽量的去修布施供养。布施供养决定与清净心相应,如果我们在布施供养里面贪图一丝毫名利,你的心不清净,就不相应。不为名,不为利,一切都不为,只为一切苦难众生,而连「为一切苦难众生」念头也没有,你才叫真清净;还有「为苦难众生」的念头,还有一念在,你还是凡夫,你不是圣人。圣人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所以才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真清净。「并如虚空」这四个字,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完全相同。
「俱能照世,即是光明」。「俱能」,前面讲事,这个地方讲理;前面讲相,此地讲性。性相、事理,无不照世,这是自性的光明。「三轮化生,是所作业」,什么是三轮?身语意叫三轮。所以佛菩萨现身,这个身决不是为自己,我们用现代的话大家好懂,现这个身,现身干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的,是为他而现,不是为我而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那个「度」就是服务,应该用什么身相服务就现什么身相,可见得现身是为他不是为自。他,刚才说过,族群、族类无量无边,所以诸佛菩萨现身也无量无边,这个身叫应化身。我们在凡夫位上,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掉,我们的身叫业报身,这个很可怜。诸佛菩萨转业力为愿力,他的身就是应化身。我们能不能把这个身转成应化身?答案是肯定的,能!只要你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变为大公无私,你就转业力为愿力,转业报身为应化身。
学佛要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转恶为善,纯善;转迷为悟,大悟彻悟;转凡为圣,大圣,不是小圣。身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身照世间;意是念头,念念为众生,时时刻刻想如何帮助一切众生,如何帮助这个社会,意照世间;口是言语,说法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所造的业,这个业跟我们普通的业不一样,这个业在佛法里面不得已给它起个名字,叫「净业」。凡夫这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是「染业」。诸位要晓得,染、净在意,不在身口,身口是纯粹的工具,没有善恶。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电视机、摄影机一样,它是工具,它没有善恶,你要是传播一些善的事情它就造善业,你传播一些恶的事情它就造恶业,它本身没有善恶,身口是纯粹的工具,善恶在意识里头。
我们常讲心善、念头善,你身口所造的当然是善业;心不善、念头不善,身口造作的就是恶业。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讲,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在哪里?根本在意,在念头上。佛菩萨的教学也就特别著重在意识,唯有意识能觉悟,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能转恶为善。转恶为善是佛教化众生第一个层次、第一个阶段,众生没有觉悟,对於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没有明了,先教你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十善业道,这是标准。佛在经上说的这个标准,我们以后读其他宗教的书;《古兰经》里面,伊斯兰教也是以这个为标准;天主教、基督教《新旧约》里头,也是以这个为标准。我们读过许许多多宗教书,印度教的《奥义书》,几乎所有宗教书里头,善恶的标准都是这个。这个就是一切宗教里的共同标准,我们要遵守。你能够断恶修善,不但佛菩萨欢喜,佛菩萨护念,我今天可以这样说,所有宗教里面的上帝、神圣都欢喜,都护念你,何乐而不为之?基督教经典上讲「上帝爱世人」,没有说上帝爱信基督教的信徒,没有这个说法,可见得上帝的爱也是「普成就」,心量很大。你不是基督教徒,你修善断恶,上帝也爱护你。我们学佛总要明理,理上讲得通,就对了。
古来祖师大德劝勉我们,学佛一定要相信佛的教诲,凡是与佛教诲抵触的,我们都不应该去相信它,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断恶修善,所有宗教里面的神明都是这个说法,共同的,首先要做的,做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就成佛了。佛法与其他宗教不相同,它有更深的层次,那是帮助人转迷为悟,这就超越其他宗教。悟有浅深、有高下层次,在佛法里面还没有脱离烦恼情执,你觉悟的范围比较小、层次比较低。声闻、缘觉、菩萨、佛,没有超过十法界;换句话说,没有真正的明心见性,但是决定超越六道轮回。见性之后,这是宗门里面所谓的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是指见性。什么叫见性?真正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这叫见性。你还不能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你没见性。
所以见性之人,经上常讲生佛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叫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见性。为什么他能入不二法门?诸位想想,「二」从哪儿来的?分别来的,不分别就不二了,有分别就二了。诸位从这个意思你就很清楚、很明白,你还有分别,你住十法界,你没有分别,十法界就变成一真法界,这是事实真相。一切法都不分别、都不执著,你入一真法界,叫大彻大悟。一真法界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最常见的,《华严》的华藏世界,净土的极乐世界,那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一定要见性的人才能够入,没有见性的人不能入,这样一来对我们来说就难了,我们这一生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太难太难了。正因为这个事情太难了,阿弥陀佛发个愿,开一个方便门:带业往生。诸位同修对这个意思要搞清楚,如果我们带著执著,执著没有放下,带著执著,你就出不了六道;你带著分别,你就出不了十法界。阿弥陀佛就不可思议了,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放下,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我们觉得很容易,我们就相信了。难信是对谁说的?对一般菩萨说的,对一般声闻、缘觉说的,他们真难信。他们难信,我们反而相信了,这奇怪!佛又说,我们为什么轻而易举就相信?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所种的善根,《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是我们能信,能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将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无量劫来所种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个事情声闻、缘觉、菩萨不知道,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非常幸运,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成熟,遇到这个法门,我们用这个法门就能成就一切众生。你要问成就什么众生?成就也跟我们一样,无量劫修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介绍他,他才会相信。有些人介绍他不相信,我们点头,他善根福德没成熟。成熟的人要帮助他,没有成熟的人也帮助他,成熟的人帮助他这一生往生作佛,没有成熟的人帮助他种善根,希望他来生会成熟。所以我们都是积极在做,绝不因为他没有成熟我们就不做,消极了,那就错了,永远是积极在帮助一切众生。好,这一句我们简单就报告到此地,今天时间到了。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长行,第四句:
【饶益行鸠盘茶王,得普成就清净大光明所作业解脱门。】
他这个法门里面含义很深也很广,清凉大师注子里面注得比较多一点,「普成就等者,钝识者现之以通,利智者示之以法,遍世多劫名普成就。并如虚空,故云清净。俱能照世,即是光明。三轮化生,是所作业」,这里面就说得很多很广,很便利我们学习。普是普遍,『普成就』就是落实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才是普成就。
由此可知,佛菩萨教化众生不分国土,像我们在《普门品》里面,最常看到的观世音菩萨,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观音菩萨不只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现身,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哪个地方众生有苦难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统统现身。所谓千手千眼,那个「千」是比喻,不是数量,数量一千只手还是不多,比喻无量无边,寻声救苦。《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也没有定法可说,我们要懂得这个原则,你才真正了解佛菩萨说法的义趣。
我们现在最近这几年,在东南亚、澳洲推行的多元文化,与「普成就」相应,与「众生无边誓愿度」相应,绝不限於一个族类、一个族群。在我们现前环境里面,不分国界,不分族群,不分宗教,这才叫普度。佛教跟其他宗教有没有冲突?给诸位说,决定没有。佛教是教学,佛教是教育,我们跟其他宗教接触,首先就把佛法的性质讲清楚、讲明白,使他们能够认识佛教。我们有一个小册子,现在流通得很广;最近我看到也有一个小册子,叫《认识道教》,是道教里面发出来的,我看到也很欢喜。所以宗教与宗教之间要互相了解,族群与族群之间也要互相往来,才能够达到佛普度众生的目标。
佛度众生,实在讲,只是教化众生三桩事情。第一个是教众生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不一定是哪个国家的人,不一定是哪个族群的人,也不一定是信什么宗教的人,知道人与人的关系,这个在中国过去是属於伦理的教育。第二教导我们要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佛法里头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正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很深。绝对不是说,自然环境、自然灾害与我们人的生活行为没有关系,那你就错了,息息相关。诸佛的净土,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灾变?人心善,没有恶念,没有恶行,所以感得的是净土。我们这个世间人心不善,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话说得没错,所以感召来的是秽土、恶世。其实世哪有善恶?人善世就善,人恶世就恶。诸佛净土里面所有众生都修十善业道,所以那个世界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众生都造十恶业,所以这个世叫恶世。我们要了解,环境与我们思想行为的关系。第三个教导我们了解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个意思要用佛法的话来说,人与十法界众生的关系,与一真法界众生的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三种关系能够相处好了,这个世界就是佛世界,就是净土,就是极乐世界。这三个关系为什么搞不好?三种关系我们根本就不明了,怎么能处得好?
首先要明了所有的国土,佛家讲的国土是每一尊佛教化的大千世界,经上讲的国土,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国家界限,不是的。族类不是讲族群,族类大的十法界就是十个大族类,十代表无量,不是数字。人是一个族类,这里面又分很多族群,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诸位晓得,黄种人这是一个族群,白种人是一个族群,黑种人是一个族群;动物里面,蚂蚁是个族群,蜜蜂是个族群,太多太多了,无量无边分不尽。他们的色身不相同,族类色身不相同,人的形状跟蚂蚁的形状不相同,蚂蚁跟蜜蜂又不相同,蜜蜂跟牛羊又不相同,色身也非常复杂;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思想不一样,如何能够在一块土地上,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就要靠教育,特别是佛教教育。佛教教育才能真正把这个根源找到,彻法底源,这是佛教教育,它真能解决问题。
佛菩萨教学,清凉大师在这里跟我们说了两个原则。一切众生的根有利、有钝,钝根的人用什么方法来教他?「现之以通」。诸位要细细想想,我们就能体会到,没有开化的民族,知识水平很低,佛菩萨如何教化他们?神道设教,这是宗教起源,这是宗教教育,使人能够畏惧神明,不敢造恶,怕得罪神明会受到恶的恶报。对於知识水平高的,利智的,「示之以法」;示之以法就是讲学,以理来教导。这是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教学仪式完全看对象,他是什么根机,用什么方法来教他。所以在三十二应里头我们看到,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应以鬼神身得度就现鬼神身,鬼神也是佛菩萨,此地就是鬼神,鸠盘茶王就是鬼神,八部鬼神的一种;而实际上全是佛菩萨,现的相不一样。钝根利智,决不是说你受过高等教育,念过很多书,你就算利根,不见得!根性的利钝是讲一个人的智愚,不在乎他念书多少,不在乎他拿什么学位。
过去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岁了,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几岁。这个老人受过西方教育,抗战期间他作四川、西康两省的税务局长,他是搞财政的。抗战胜利之后,他是浙江人,回到家乡作浙江省的财政厅长。我们在台湾认识的,他是个虔诚的佛弟子,他怎么学佛的?中国过去家里老人都学佛,但是对他没有影响,他受西方教育,不相信这些神道,虽然也读过佛经,跟佛教有些人接触,绝对不相信。他说他有一天,那时在重庆,晚上跟朋友们打麻将打得很晚,大概两、三点钟才回去。抗战期间,没有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走路。路灯虽然有,那个路灯,我们这个年龄,在抗战期间过过那个日子晓得,间隔距离很大,路灯的灯泡只有二十烛光,若有若无。他散场之后回去,回去走路大概走半个小时。他走在路上,也没有在意,他前面有个女子,在他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走,距离不太远。原先没有在意,走了很久的时间,忽然想起来,这半夜了,怎么会一个女人出来走?这念头一起就寒毛直竖,仔细再看前面这个女人,有上身,没有下身,吓死了!他从这里学了佛,他说:我真见到了。这不是「钝识者,现之以通」吗?他不是利根,他是钝根。朱老居士说: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的,我怎么都不会相信佛法。他是这么一个因缘而入佛门的,入佛门之后,他跟我说,那一定是观世音菩萨变化,来启发他的善根。他这个想法说法能讲得通,佛菩萨应机说法,你的机缘成熟,他就来帮助你,他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你,使你能够恢复你的善根,启发你的信心。
由此可知,佛经里面讲的钝识利智,不是我们平常讲,某人受过高等教育就是属於利智,不是的。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没念过书,一个字不认识,他是利智,他不是钝根。他听人家读经,他就开悟了,「示之以法」。根性的利钝,我们从这个地方能稍稍体会得。利根的人,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利根;钝根的人,妄想多,烦恼多,智慧少,必须要亲见到不可思议的境界,他才会相信。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我们在这里了解一个大概。但是要晓得,「现之以通」只是启发他的善根、信心而已,成就他还是要「示之以法」。现神通只不过是一种方便,是一种暂时的手段而已,不是正常的,正常决定是教学。如果佛法完全以现通为主要手段的话,佛法跟其他宗教就没有差别,要度众生不容易。以神通来接引众生、来帮助众生,决定不能帮助众生出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法教学还是以正法,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在我们接触广大群众当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有根性利的,一听他就相信,他就理解,就能接受,这是属於利智;还有一些听了,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们也没有办法现通,但是我们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不思议境界,这些境界社会大众承认的,报纸杂志里面所刊载的,电视电台里面所播的,不可思议感应的事迹,我们多说说这些,让他慢慢的去体会。从这个地方他能够信入,那个根也算是不错了。一定要自己亲自见到,这个根就很钝了;有没有?很多。
我往年在美国达拉斯,「达拉斯佛教会」蔡文雄居士,他跟我讲他信佛的因缘,他是亲自见到阿弥陀佛,他相信。他见到是他父亲生病,他从美国回到台湾,父亲临走的时候,他看到阿弥陀佛在病房的窗子上,时间很久,有五、六分钟,他非常仔细看,一点都没错,他看到的是佛像,就像我们供养的佛像,那个地方确实没有供佛像,他在那里看到佛金色的身相,阿弥陀佛的坐相,很不可思议,他从这里相信。以后他经常出门做生意,遇到一尊佛像,他说跟他那一天所看的一模一样,他就把它请回来,现在这个佛像供在达拉斯佛教会。他父亲生病,他见到这个佛像在窗口,跟这个佛像一模一样。每一个人入佛的因缘都不相同。
以后他跟我讲过许多他遭遇的事情,证明人决定有前生。他自己告诉我,有一次他在旧金山,跟几个朋友开车出去玩,回来的时候迷路了,车经过一个小镇,他在这个时候,忽然就感觉到这个小镇很熟,他就告诉驾驶的人,从哪里转有什么样的建筑物,从哪一条街,果然没错。他有没有到过这个地方来?确实没到过。街道熟悉,建筑物熟悉,他告诉我的。我说:你前生可能是在那个地方采矿的工人,你在那里住了很久,所以你会这么熟。确确实实这一生他头一次去,以前没去过,忽然之间感到这么样的熟悉。这种情形有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你们到外面观光旅游,突然之间这个地方好像很亲切,来过的样子,很熟悉。前生在这个地方住过,曾经到这儿旅游过,所以从这里证明,证明有前生。既有前生,当然有后世,佛法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他就相信了,他就能接受了。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事实,知道这个事实并不等於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你还是在六道里头打转,还是在里头受报。所以佛用这些方法,不过是接引你入门而已,入了门之后告诉你理论、告诉你方法,如何超越这个问题。古印度的宗教,对於六道的情况非常清楚,他们都修禅定。这个禅定在佛法里面讲是世间禅定,四禅八定,能够修到初禅、二禅,六道状况就非常清楚,甚至於六道里面,你想到哪个地方去参观、去游览都没有问题,你在定中可以做到,定中能够突破这个界限。可是怎么样?六道究竟怎么来的不晓得,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不知道。所以这才感得诸佛如来示现在人间,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佛跟我们说六道从哪里来的?从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这是三种烦恼,佛学里面的术语,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你这三种烦恼具足,现出来的境界就是六道。如果这三种烦恼里面断一个,烦恼有粗细,先断粗的,执著,放下一切执著,六道就没有了,现的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上面的四个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我们晓得四圣法界怎么来的?从妄想、分别来的,他没有执著。如果把分别也断掉,四圣法界就没有了,剩下来的,佛跟我们讲叫一真法界,放下分别、执著你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妄想,妄想没有断尽,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一个阶位,菩萨的等级,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层次?妄想不一样。妄想多的,菩萨地位就低,妄想少的就高,到等觉菩萨只有一品妄想。我们通常讲四十一品无明,四十品断尽了,还有一品没断,他是等觉菩萨。那一品断了,那就称妙觉,妙觉就是如来果地。佛把这个境界之由来跟我们说清楚了,明白这个由来,我们就懂得怎样超越。所以世尊千经万论,无一不是劝勉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利根、上上根人听到佛的教诲,当时就放下了,那就成佛了,所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比喻,比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障碍我们智慧德相,无量劫来我们就受这个害,不了解事实真相,佛慈悲为我们说明。
「普成就」还有一个意思,第一个「遍世」,第二个「多劫」。「遍世」是从空间上讲的,周遍世间,我们今天讲虚空法界是遍世;「多劫」是从时间上说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菩萨教化众生的范围跟我们说出来了,从空间讲没有边际,从时间讲无始无终,永远没有休息在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所以叫「普成就」,绝不局限於一个小范围。我们今天学佛、修行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我们的心量太小太小了,念念没有办法突破自我这个圈圈,我们建一个道场,没有办法脱离道场这个范围,起心动念总得与我有利,与我的道场有利,这怎么行?这不是佛法,这是迷惑颠倒。
我们想想清凉大师这个话,学佛,过去在台湾有一些年轻同学问我,从哪里学起?从哪里下手?我告诉他,从拓开心量下手。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佛菩萨是什么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成就」的心量。「成就」两个字怎样讲?用现代话来说是「服务」。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服务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学佛先从这里下手,把心量拓开,人就会开智慧了。如果心量不大,心量很小很窄,永远是迷惑颠倒,永远不开智慧。所以先要从这儿下手,要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的。
大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是个代表,谁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华严》、《圆觉》上佛讲得很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大乘经上说得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当作佛」,这个话佛说得太多了。所以我们晓得,佛所讲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是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同一个体,法身是性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同一个体。你能够认识,你能够肯定,你自性里面的慈悲心就流露出来。自性的慈悲就是爱,你自自然然会爱护一切众生,就像爱护自己一样。所以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爱心,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方便为门,方便是你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无私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做不到,做不到是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起心动念,《感应篇》里面讲怨天尤人,造作无量无边罪业。这造罪业,冤枉造的!可是造罪业,它有果报,不是造了就没有,造了还有果报,报要受。造的恶业,恶报现前不好受。
这是「普成就」的意思,这些都是从现相上说的。相不离体,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底下一句跟我们讲理、讲体,「并如虚空,故云清净」,这从体上说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现相有没有?有;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有,一真法界依正庄严也有;但是这个有,佛说是妙有,不是真有。什么叫妙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叫妙。大家《心经》念得很熟,你们常常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就是形容事跟理的关系,性跟相的关系。相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没有,它明明现在眼前,你六根都能够缘得到,怎么说没有?如果说它有,不但外面六尘境界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我们能缘的六根也是幻化,了不可得。这个道理深,可是不入这一层,你就不能解决问题。你要不明理,只在事上修,你可以修三善道,能够生到四禅天、生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要想出六道轮回一定要明理,为什么?理明了,执著才会断掉,才真正肯放下。
我们今天为什么这么难放?为什么不肯放下,坚固的执著?理不通,只知道这一半,那一半没搞清楚。想放下又不敢放下,疑虑重重,做事情不干不净,所以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疑虑里头又造业,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把问题愈搞愈复杂。所以明理就非常非常重要,理透彻了,这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你才真正通达明了。然后在事上绝不消极,为什么?「普成就」,他怎么会消极?「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个都不漏。人数再多,我们一般人心里想,这么多人求佛,佛怎么照顾得来?这是用我们凡夫的心量去度量佛菩萨的心量,把佛菩萨也当作我们凡夫来看待,「我做不到,我想他也做不到」,这就错了。我们凡情没断,人家凡情已经断干净了,跟我们确实不一样。我们的心量这么窄小,人家的心量是包太虚法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在佛心量之中,任何地方有一点点感应,佛的心里面立刻就收到了。电脑永远比不上人脑,现在好像人脑不如电脑,是人脑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比不上它。你要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拿掉,电脑就不管用、无能,它的作用太有限了,才知道人脑的作用无量无边。
理事相应,清净心现前,清净心是真心。由此可知,佛说六道凡夫都是用妄心,这个我们自己要明了、自己要肯定,我们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起心动念都是业,都造业。如何转妄心为真心?这是我们修行人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从哪里转起?我在讲席上也常常跟诸位报告,究竟从什么地方转起?拓开心量,没错!怎么个拓开法?如何落实?这是问题。我劝导同学,从自己本身转起,我们现前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这个不必否认、不必辩白,确确实实起心动念都为自己,我们就从这里下手,把自私自利转变过来,大公无私。没有转过来的时候,念念都是为自己,自己没放下;转过来之后,念念为众生,不再为自己,要真转过来!
我看到别人没有吃的,我只有一碗饭,我就给人家,我自己没得吃,不要紧,不要去管自己,自己明天饿死、冻死,都不要去理会,帮助别人要紧。如果要问,我给人家了,我明天怎么办?你没有转过来,你转不过来,转过来决定不顾自己,自己没有了。一般人不敢做,你们看看许哲居士,她转过来了,她很有胆量。人家问她:你为什么敢一切为别人,不为自己?她说了一句话:我相信老天爷照顾我。这个话说得没错,你能够发心照顾一切众生,天地鬼神就发心照顾你,你必得善报。
这个说法还很浅陋,更真实、更深入的说法是性德流露,自性的功德无量无边。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自性本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为什么不能够现前?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了,心目当中只有众生,没有自己,你的性德会现前。必须真正明了,彻底深入,你的疑惑断掉了,断疑生信,你才敢这样作法。我有多少奉献多少,有多少供养布施多少,毫不顾虑明天的事情,这叫行菩萨道。所以你对於这些理事、性相、因果,要不能够透彻了解,你不敢做,很想做不敢做;纵然做,后头还留一手,总怕明天日子过不去。这是凡夫的通病,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
我们今天学佛了,自己契入这个境界之后要做到,做给人看。然后你冷静仔细观察,你就会感到果报不可思议,为什么?放下了,愈放下愈多。这才麻烦,这一边放下,那一边就来了。於是我们证实,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施无尽」。来得多,多布施;来得少,少布施;决定会有来的,尽情尽量的去修布施供养。布施供养决定与清净心相应,如果我们在布施供养里面贪图一丝毫名利,你的心不清净,就不相应。不为名,不为利,一切都不为,只为一切苦难众生,而连「为一切苦难众生」念头也没有,你才叫真清净;还有「为苦难众生」的念头,还有一念在,你还是凡夫,你不是圣人。圣人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所以才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真清净。「并如虚空」这四个字,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完全相同。
「俱能照世,即是光明」。「俱能」,前面讲事,这个地方讲理;前面讲相,此地讲性。性相、事理,无不照世,这是自性的光明。「三轮化生,是所作业」,什么是三轮?身语意叫三轮。所以佛菩萨现身,这个身决不是为自己,我们用现代的话大家好懂,现这个身,现身干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的,是为他而现,不是为我而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那个「度」就是服务,应该用什么身相服务就现什么身相,可见得现身是为他不是为自。他,刚才说过,族群、族类无量无边,所以诸佛菩萨现身也无量无边,这个身叫应化身。我们在凡夫位上,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掉,我们的身叫业报身,这个很可怜。诸佛菩萨转业力为愿力,他的身就是应化身。我们能不能把这个身转成应化身?答案是肯定的,能!只要你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变为大公无私,你就转业力为愿力,转业报身为应化身。
学佛要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转恶为善,纯善;转迷为悟,大悟彻悟;转凡为圣,大圣,不是小圣。身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身照世间;意是念头,念念为众生,时时刻刻想如何帮助一切众生,如何帮助这个社会,意照世间;口是言语,说法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所造的业,这个业跟我们普通的业不一样,这个业在佛法里面不得已给它起个名字,叫「净业」。凡夫这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是「染业」。诸位要晓得,染、净在意,不在身口,身口是纯粹的工具,没有善恶。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电视机、摄影机一样,它是工具,它没有善恶,你要是传播一些善的事情它就造善业,你传播一些恶的事情它就造恶业,它本身没有善恶,身口是纯粹的工具,善恶在意识里头。
我们常讲心善、念头善,你身口所造的当然是善业;心不善、念头不善,身口造作的就是恶业。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讲,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在哪里?根本在意,在念头上。佛菩萨的教学也就特别著重在意识,唯有意识能觉悟,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能转恶为善。转恶为善是佛教化众生第一个层次、第一个阶段,众生没有觉悟,对於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没有明了,先教你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十善业道,这是标准。佛在经上说的这个标准,我们以后读其他宗教的书;《古兰经》里面,伊斯兰教也是以这个为标准;天主教、基督教《新旧约》里头,也是以这个为标准。我们读过许许多多宗教书,印度教的《奥义书》,几乎所有宗教书里头,善恶的标准都是这个。这个就是一切宗教里的共同标准,我们要遵守。你能够断恶修善,不但佛菩萨欢喜,佛菩萨护念,我今天可以这样说,所有宗教里面的上帝、神圣都欢喜,都护念你,何乐而不为之?基督教经典上讲「上帝爱世人」,没有说上帝爱信基督教的信徒,没有这个说法,可见得上帝的爱也是「普成就」,心量很大。你不是基督教徒,你修善断恶,上帝也爱护你。我们学佛总要明理,理上讲得通,就对了。
古来祖师大德劝勉我们,学佛一定要相信佛的教诲,凡是与佛教诲抵触的,我们都不应该去相信它,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断恶修善,所有宗教里面的神明都是这个说法,共同的,首先要做的,做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就成佛了。佛法与其他宗教不相同,它有更深的层次,那是帮助人转迷为悟,这就超越其他宗教。悟有浅深、有高下层次,在佛法里面还没有脱离烦恼情执,你觉悟的范围比较小、层次比较低。声闻、缘觉、菩萨、佛,没有超过十法界;换句话说,没有真正的明心见性,但是决定超越六道轮回。见性之后,这是宗门里面所谓的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是指见性。什么叫见性?真正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这叫见性。你还不能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你没见性。
所以见性之人,经上常讲生佛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叫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见性。为什么他能入不二法门?诸位想想,「二」从哪儿来的?分别来的,不分别就不二了,有分别就二了。诸位从这个意思你就很清楚、很明白,你还有分别,你住十法界,你没有分别,十法界就变成一真法界,这是事实真相。一切法都不分别、都不执著,你入一真法界,叫大彻大悟。一真法界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最常见的,《华严》的华藏世界,净土的极乐世界,那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一定要见性的人才能够入,没有见性的人不能入,这样一来对我们来说就难了,我们这一生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太难太难了。正因为这个事情太难了,阿弥陀佛发个愿,开一个方便门:带业往生。诸位同修对这个意思要搞清楚,如果我们带著执著,执著没有放下,带著执著,你就出不了六道;你带著分别,你就出不了十法界。阿弥陀佛就不可思议了,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放下,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我们觉得很容易,我们就相信了。难信是对谁说的?对一般菩萨说的,对一般声闻、缘觉说的,他们真难信。他们难信,我们反而相信了,这奇怪!佛又说,我们为什么轻而易举就相信?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所种的善根,《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是我们能信,能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将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无量劫来所种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个事情声闻、缘觉、菩萨不知道,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非常幸运,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成熟,遇到这个法门,我们用这个法门就能成就一切众生。你要问成就什么众生?成就也跟我们一样,无量劫修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介绍他,他才会相信。有些人介绍他不相信,我们点头,他善根福德没成熟。成熟的人要帮助他,没有成熟的人也帮助他,成熟的人帮助他这一生往生作佛,没有成熟的人帮助他种善根,希望他来生会成熟。所以我们都是积极在做,绝不因为他没有成熟我们就不做,消极了,那就错了,永远是积极在帮助一切众生。好,这一句我们简单就报告到此地,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