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二五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五四卷)  2000/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254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偈颂,第六首:

  【佛身清净皆乐见,能生世间无尽乐,解脱因果次第成,美目於斯善开示。】

  这首偈颂清凉注解得比较多,天王在长行文里面,我们看到乐摇动美目干闼婆王,他得的是「现广大妙好身令一切获安乐解脱门」。在赞颂里面,他叙说修因证果、自利利他的业因果报。第一句是说现身,『佛身清净皆乐见』,「乐」是爱好、欢喜,佛现的身是清净身,无论现什么身相皆是清净身。我们在经论里面读到,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可以说佛是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无类不现身;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族类之中,佛统统现身,无论现什么样的色身,都是清净身。在人道现人的清净身,在天道现天之清净身,在鬼神道,像此地我们所念的干闼婆神,干闼婆是鬼神道,干闼婆当中的清净身,在畜生道示现畜生道的清净身。

  我们要问「清净」是什么意思?什么才叫清净身?清净是不受污染的意思。我们的人身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因为你被污染了。你被自私自利污染,你被名闻利养污染,你被贪瞋痴慢污染,你就不清净了。佛菩萨在人间示现人身,他一切的污染都不受,所以他的身是清净的。同样一个道理,他现干闼婆身,干闼婆是凡夫,不是圣人,是六道众生之一,我们一般人称他作鬼神道,他是四大天王所统辖的八部鬼神,介於天跟鬼之间的一类众生。少分像天,多分像鬼,这么一类的众生。佛所示现的也是清净,为什么?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身就清净了。具体而言,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我执,不执著这个身是我,无我相;没有是非人我这一种分别执著,无人相;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见思烦恼,没有尘沙、无明,他怎么不清净?佛无论在哪一道现身,此地这个佛身是广义的,十法界之身,佛所示现的统统是佛身。所以十法界的众生都喜欢见,都喜欢亲近这样的人物。身心清净,我们世间人称为德行,如果在人间示现的,这个人有高尚的情操道德。身心清净当然生智慧,《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这个人有德行、有智慧、有学问,当然大众都喜欢亲近他,「皆乐见」,喜欢见他。

  第二句:『能生世间无尽乐』,这就是一切众生皆因他而得安乐。这个「世间」就是一切,意思甚深甚广。「世」意思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古时候中国人以三十年为一世,这个世是三个十,这三十表过去、现在、未来,三十年叫一世。「间」是讲空间,世间跟世界是一个意思,界是界限,也是讲空间,说世界也好,说世间也好。现在人讲的时间与空间,这里面所有一切都包括在其中,我们讲一切的动物,人是动物里头的一种,植物、矿物,一切自然现象,用「世间」两个字都包括尽了。我们就体会到这一句文里面的含义,不但一切动物离苦得乐,植物也离苦得乐,矿物也离苦得乐,这个意思多么深广!从什么地方离苦得乐?佛现清净身离苦得乐。诸位再体会这个深义,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自行化他。我们这才明白,我们如何利益一切众生,修清净心。自己身心清净就能够利乐有情,自己身心不清净,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能令众生得真实利益。

  菩萨修行为什么人修的?为一切众生修的。如果说为自己,自己就被污染了。为什么?你有私心,你有我见,你有我执,你永远得不到清净身,因为你没有清净心。佛菩萨跟凡夫的观念不一样,念念为众生,没有为自己。我们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修布施为众生,持戒也为众生,忍辱也为众生,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全是为众生,所以他得清净身,他成就清净心。我们怎么样修学,都入不了佛菩萨的境界,原因在哪里?没有把「我」忘记。无论修学什么法门,为我,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为我,能不能往生?能;修学其他法门决定不能成就,为「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能成就,但是品位很低,凡圣同居土去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中下辈而已,上辈还都没分。为什么?我执没有忘。这是说净土之殊胜,真正殊胜就在此地,我执未忘,居然也能往生。

  如果能够破我执,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在凡圣同居土。破了我执,方便有余土;破了法执,实报庄严土,这叫带业往生。除净宗法门之外,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里面,没有带业的,这就是跟你老老实实说明,你要不修净土法门,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为什么?一定要破我执、破法执,你才能成就。什么成就?脱离六道轮回,那算是成就。修来修去总出不了轮回,没有成就。我们无量劫来生死、死生,总出不了六道,这就是没有成就。为什么出不了六道?「我」这个念头没有忘掉,念念以这个身是我,为这个身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让这个身贪图享受,让这个身自私自利。一切的造作只有一个目的:损人利己,干的都是这个事情。

  我们再想一想,菩萨所干的跟我们恰恰相反,菩萨念念是众生,没有自己。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清醒过来,我们要想成佛、成菩萨,就得要学佛菩萨的心行,从今而后念念只有众生,没有自己,你就转凡作圣,你就不是凡夫,就是佛菩萨了。全心全力、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就是佛菩萨。帮助别人当中还夹杂著自己,你是世间的好人,你不是佛菩萨;换句话说,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只是人天善人而已,你得的果报是人天福报,不是圣贤。圣贤为一切众生,决定不掺杂自己,念念之中只有众生,没有自己,这是佛心,这是佛意,这是佛行。所以凡圣就在一念之间,看你这个念头能不能转得过来,果然转过来了,彻底转过来了,你不但超越六道,同时也超越十法界。

  由此可知,凡夫作佛不难,佛在经上讲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那是对一些不信的人说的,不理解的人说的,不肯回头的人说的,如果能信、能解、肯回头,凡夫成佛刹那间事耳,哪要那么长时间!真那么容易吗?我们在经论当中看到太多太多了,《楞严经》上诸位看摩登伽女,那个烦恼习气多重,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还不到一半,她证三果圣人,像摩登伽女这种成就的不知道有多少。佛当年在世,每一次法会讲完之后,有很多开悟的,有很多证果的,也有很多听了之后像我们一样的,众生根性各个不相同。像我们这种人物,听了佛法,阿赖耶里面落下一个金刚不坏的佛种而已,除此之外,起不了作用。我们也没有开悟,证果更谈不上,什么原因?李炳南老居士以前跟我讲,不信!不要以为你受了三皈、受了五戒,甚至於出家了,甚至於做讲经的法师了,天天给人讲经说法,劝人学佛,你信不信?不信;李炳南老居士跟我讲的。为什么说你不信?因为你信你就成佛了,信了之后你烦恼习气就永断了。你烦恼习气没断,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所以你没有相信。他老人家讲的话,我们细细反省反省,对的!他没有说错。为什么?《金刚经》上佛如是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实相般若,我们实相般若没现前,所以我们没有信心。

  什么叫实相般若?咱们很难懂,我们讲浅一点,《坛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他跟五祖报告,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於是我们就能肯定,那就是「生实相」,那是真正信佛了。我们今天一天到晚,要是遇到五祖一定说,「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每天接见客人,各个地方学佛同修来找我,千篇一律都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没有遇到一个说是「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没遇到一个。不信!信了你就转过来了。什么转过来了?观念转过来了,想法看法转过来了。从什么地方转?从根本转。什么是根本?自私自利。不信,没悟之前,念念是自私自利;觉悟了,信心生起了,念念之中利益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念头消融得干干净净,没有了,这个叫真信。

  世尊这些真实殊胜的教诲,哪一部经上都有,可以说他老人家,一切时、一切处面对一切众生,常常挂在口边,常常为一切众生作此示现,我们天天看、天天听,就是不懂,就是不信。可是诸佛菩萨并不因为我们不信,并不因为我们看不出,他就不做示现,他还是依旧欢欢喜喜作此示现,这是无尽的慈悲,性德的流露。从来不计较我们信不信,从来不计较我们懂不懂,永远在为我们作此示现,时间久了,总有一天会看出来、会觉悟,就像金刚般若会上须菩提尊者那个样子。

  我们知道佛说《金刚般若》是第四会。释迦牟尼佛一生示现成道之后,第一部讲《华严经》,《华严》是在定中讲的,没有甚深禅定的人入不了佛的境界,所以常说《华严》是为法身大士所说的。我们世间的时间很短,二七日中,也有说三七日中,这个说法都是经典上有根据的。在我们看时间不长,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释迦牟尼佛就把这个法讲圆满了。我们今天把《华严经》念一遍也要二七日,一天念八个小时,半个月念一部,这通常一般念《华严经》的。我们半个月念一部,释迦牟尼佛半个月把这个经讲完了,是不是我们这个本子?不是,我们今天这个《华严经》是目录提要。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二七日中讲的《华严经》分量多少?他告诉我们,「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佛刹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释迦牟尼佛二七日中讲完,不可思议!这是龙树菩萨所看到的原本,分量太大太大了!这是上本,还有中本,中本就简略一些,龙树菩萨看到这种情形,不是阎浮提众生有能力受持的。所以再看下本,下本是什么?目录,十万偈,四十品,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

  我们读的《华严经》的目录,还不是完整的,从西域传到中国,残缺不完整的本子。东晋时候第一次传过来,翻成中文,三万六千颂。诸位想想全经是十万颂,流传到中国来的是三万六千颂,三分之一多一点,残缺不齐,我们翻成中文《六十华严》。第二次,唐朝实叉难陀到中国来,带的有《华严经》。这第二次翻译,唐译,增加了九千颂,总共是四万五千颂,接近一半,这就是我们现在念的《八十华严》,八十卷。贞元年间,乌荼国王向中国进贡,就是给皇帝送礼物,礼物里面有《华严经》的一部分,「普贤行愿品」,就是「入法界品」,这一品完整的,没有欠缺,非常难得,总共四十卷,我们翻译出来叫《四十华严》,是《华严经》的一品,最后的一品。这样整个合起来,才只是一半而已,我们读目录里头的一半。然后你从这里想一想,释迦牟尼佛二七日也好、三七日也好,说这部大经,圆满的教诲,无尽的法藏,若非法身菩萨,如何能受持?不但不能受持,读诵也做不到。

  所以想想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性,跟人家怎么能相比,而且还显得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实在说,不要说跟这些菩萨们,跟祖师大德,跟后面提草鞋,人家都不要你,都不够资格,你有什么值得骄慢的?由此可知,我们的习气太重太重了,习气不除永远不能够入门;不但不能入门,天天读诵,天天听经,连真正佛法消息你都得不到,你说你可怜不可怜!佛法的消息尚且不闻,你的信心怎么会生起来?你不可能有信心。你还是相信烦恼习气,你还是相信你自己的成见,你还是搞你的六道轮回。「能生世间无尽乐」是真的,但是你决定没分。为什么?佛的清净身在你面前你也见不到,佛的真实教诲,你天天听,你入不进去,所谓是耳边风而已,你怎么能得受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有几句话必须要跟诸位解释一下,为什么?否则的话,你产生错误。他说,「佛现於世,足履影覆,若在人天,现增快乐」。我们看到这个句子会生怀疑,释迦牟尼佛在世,当然他站著也好、坐著也好,那个时候世尊讲经说法多半在野外,没房子,坐在树下,坐在石头上,太阳照下来会有影子,不要说是接近佛的身相,就是接触到佛的影像、影子,你的身心就得快乐。这话是真的吗?现在佛不在世,我们塑造的佛像,我们见到佛像有没有能得快乐?学佛的同修,天天拜佛,还烦恼重重、忧虑重重,没有得快乐,那这个话不是讲不通了吗?古德跟我们说,佛家的经典意在言外,这是佛经不好懂的地方;我们又听说过,「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祖师的注疏、言语也是意在言外。

  「足履影覆」,这个意思很深。我们今天走进佛菩萨的殿堂,古人说殿堂,现在说殿堂人家不懂,殿堂现在的话怎么说?佛菩萨教学的场所,这大家好懂。我们踏进教学的场所就是足履,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就是影覆,佛菩萨教诲影响所至,我们受他的影响。怎么受他的影响?你真正听懂了,你就生欢喜心,法喜充满,那个快乐是从这儿来的;你如果不懂,你就生不起来。最明显简单的例子,像博物馆里面展览佛教一些艺术品,佛像、飞天、罗汉、供养人,这些雕塑、绘画,现在人进入这个博物馆,欣赏它的艺术,他也能生欢喜,美感,是世法,他不是法喜。

  譬如我们上一次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参观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一批佛教文物,石刻的佛菩萨像,总共有四百多尊,这里面精品在这个地方展览。我们很多人去参观,一般是欣赏艺术,雕塑之美,雕工的细致,真的是叹为观止!年代相当久了,北魏时代的,南北朝那个时候,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这个雕刻是有彩绘的,到现在彩绘还能看得很清楚。馆长一一为我们讲解介绍,每个人听到都生欢喜心,欣赏艺术之美。我看到里面有几尊毗卢遮那佛,看到他的袈裟,我得的是法喜充满。我看到袈裟上面一格一格,他所画的一些图画,内容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变相图。佛正中袈裟这一格,画的是佛在那里讲经说法,旁边格子里面画的是诸菩萨,一层一层下去,缘觉、声闻、天人、畜生,最下面那一格是地狱。我看了之后,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学佛,他们没有学佛,我们学佛懂得了,那个佛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是华严里面的佛,华严本尊。

  我一看到这个图就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法,《华严经》上给我们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代表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土,这个国土就是诸佛国土,不同的族类,今天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形色,六道众生身体形状不一样,不同的文化,甚至於不同的宗教信仰,总而言之它是一个。一个什么?共同一法身,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共同一法身;用现在的话说,共同一个生命共同体。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代表一棵完整的大树,我们一切众生是这棵大树上一个枝、一片叶、一个小干。华严所表的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共同体,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

  佛菩萨所讲的「常乐我净」,法身大士统统具足了,我们凡夫「常乐我净」有名无实。在法身境界里面,常乐我净是事实真相。什么是「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决定不是执著这个身是我;身是我,错了,迷了。我,好比是棵树,我这个身是什么?身是树上的一片叶,你拿这一片叶说这就是树,你错了!叶不是树,树里头有叶,但是叶跟树是离不开的,不能把叶当作树。我们今天迷就迷在此地,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是我。诸佛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就是念念为我。我们今天念念为这个身,我忘掉了,不知道我在哪里?只听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会念、会说,不知道什么意思,自己永远入不了这个境界。

  而诸佛所现的身,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有没有能够体会过来?《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一不是诸佛清净身。几个读《华严经》能体会到?体会了有什么用处?《华严经》是课本,在课本上见到你要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生活上才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眼前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这里面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华严》无二无别,皆是如来示现。谁明白了?谁觉悟了?善财童子明白了,善财童子觉悟了。善财就是代表真正觉悟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什么人,你只要觉悟了,你就叫做善财童子,善财童子不是一个人,你就一生成佛,圆满成佛。为什么?因为你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是诸佛如来化身,统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你在生活里面,起心动念自自然然跟普贤行愿就相应了。你最尊敬的是诸佛如来,现在所有一切人物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就是诸佛如来,你「礼敬诸佛」落实了,「称赞如来」落实了,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不遗余力,你「广修供养」落实了。所以普贤行、文殊行,不必要教,不必要学,自然都落实了,你当然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在课堂里面,课本里面,经书是课本,课本所学的要落实在生活上,这样就能信、能解、能行、能证。

  清凉大师解这个经,用「信解行证」四分来介绍。四分里面每一分都具足其余的三分,信里面有解、有行、有证,证里面有信、有解、有行,这叫「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然后就体会到,字字句句里面都圆满含摄信解行证。每一句、每一个字里头都具足,这样体会到,然后再反过头来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世出世间一切现象当中,你要说哪一个现象里头不具足信解行证?於是龙树菩萨所看到的,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的大本《华严经》,我们也看到了。

  什么叫龙宫?龙宫也是表法的。「宫」是什么?宫是收藏经教的场所,我们今天讲图书馆、藏经楼,收藏的;「龙」是代表什么?龙是代表千变万化。龙宫在哪里?我们这个世界就是龙宫,我们这个社会就是龙宫。原来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就在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里头,不是到大海底下去找龙王住的地方,那你就是个大笨蛋,你到哪里去找得到?他老人家所讲的龙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才说这个经,一切诸佛出广长舌相,尘说刹说,永无间断在说,这话我们肯定,真的一点不假,确实没有间断过。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全是「大方广」,你要能够体会到,那尽是「佛华严」。

  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诸位如果真正懂得、真正体会,有人问我:法师,你《华严经》什么时候才能讲得圆满?你要是真懂得了,句句都圆满,会会都圆满,我们这一会一个半小时,《华严经》有没有讲圆满?讲圆满了,每一会都讲圆满了。你们常常在这个地方听经,我们常常在一块互相研究讨论,应该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个经上哪一首偈子不是圆满的?哪一句不是圆满的?这就是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这一首偈是「一」,「一切」是全部的《华严经》,这一首偈就是全部《华严经》。所以古德才说「一经通则一切经通」,你这一首偈通了,你全部《华严》就通了。

  你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过去大概也跟你们讲过很多次,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华严经》,我只听一卷,第一卷听完了,全经我都会了。他在台中讲,我跑到台北讲,我讲得比他还详细,我用的时间比他多。我这个根不是上根,我才听一卷,上根听一首偈就行了,就全通了,我还听他一卷。比我厉害的,听半卷、听一段、听一句他就全都会了,那比我就厉害了,我八十卷还听一卷。这个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不会,八十卷从头听到尾,听十遍、听一百遍也没有用处,你还是不会,还是不透,还是不知道佛讲些什么。我们在历史上看,禅宗永嘉和尚了不起,那是我们比不上的。《坛经》上所记载的,他去参访六祖,说话不多,三言两语就全部通达了,就没事了,立刻就要走了,回家了。六祖大师留他过一晚,第二天再走,禅宗留下的佳话「一宿觉」,他的德号上是「觉禅师」,他在曹溪住了一个晚上。这是属於典型的上上根性,所谓是一闻千悟,一句达意,一切都通了,完全没有障碍。

  我们今天难,难在哪里?难在烦恼习气不肯放下。惠能大师、永嘉大师何以能有这样成就?人家是把烦恼习气放下了。这个能力说实在话,并不是他独有,佛跟我们讲,所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都有这个能力。你一定要把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我在李炳老会上能有这一点成就,得力於章嘉大师的教诲。我学佛亲近法师,头一天、头一个人就是章嘉大师,头一天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在这里得利益。所以以后在李炳老会上,我闻法收获比别人多,原因就在此地。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而不能得利益,不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听得再多,充其量也不过是记问之学而已。你记得多、听得多,你也会说,你的心性没有开,你所想的、你所说的是阿赖耶识仓库里头出来的,你收藏的,不是你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你仓库里收藏再多,都是别人的,与你自己毫不相关。如果从自性流露出来的,那跟佛菩萨所说的就无二无别,这是真东西。佛菩萨大慈大悲,无量方便,帮助我们明心见性。但是要知道,他只能给我们做增上缘,自己要不真正用功,信受奉行,这个增上缘是相当有限的。如果自己具足信受奉行,这个增上缘会产生很大的效果。

  经文第三句:『解脱因果次第成』,这个意思很深,因为里面讲「次第成」。清凉大师在这一句注解得也特别详细,《纂要》里面是节录的,《疏钞》的原文更丰富。从这个地方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出世法总不外因果。世间法里面「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因定的。我们今天所受的是果报,果必有因。今天我们存的好心,做的好事,念念都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还有许许多多的外缘在阻挠、在障碍、在破坏,谚语所谓「好事多磨」。磨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我们迷惑的时候也障碍别人,今天纵然做好事,完全利益众生,这个果报还是脱不了。

  明白了,明白所谓是「不昧因果」。别人虽然障碍破坏,我们还是合掌欢欢喜喜,不生丝毫瞋恚之心。为什么?果报如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报了就好了。随他障碍,欢欢喜喜给他障碍,障一次、障两次就报完了,第三次他就不障了。绝不可以因为障碍,自己心里面不高兴,不高兴是这个障碍、这个结、这个帐没结了,后头没完没了。所以遇到障碍欢喜,而且感恩,欢喜这笔帐勾消了、结了。他障碍我们,不但没有怨恨心,感恩之心。我们还有报恩之心,他对我有什么恩?消除业障,障勾掉,这就是恩德。这是我们明白人跟世间不明白人,处世待人的心态、行为截然不同。世间人哪有不报复的?尤其我这做好事,不是为自己的事情,你障碍你一定堕地狱,怎么样去咒他、恨他,去报复他,错了!我们知道那也是一尊佛,不过是个迷惑佛而已,颠倒佛而已,我们决定用真诚、恭敬、供养的心来报答他。结解开之后,他不但将来不障碍,他反过来帮助你,我们世间人所讲化敌为友,这是上策,这是高明。决定不能树敌,树敌是你自己跟自己找麻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明了因果,「因果次第成」,你真正明了。过去我不明了,过去我迷惑颠倒,做错了许许多多事情,跟一切众生有很多过节,现在明白了,天天在化解,天天在解怨释结。解怨释结有根本之道,那就是真诚,唯一真诚对待一切众生。真诚决定具足清净,决定具足平等,决定正觉慈悲,我们这样处事待人接物,这个怨结没有不能够化解的。这一句意思很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次再把这一句详细跟诸位做报告,「解脱因果次第成」,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