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二四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249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长行,第十句:

  【普现庄严干闼婆王,得善入一切佛境界与众生安乐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一多无碍,名为佛境。天王智达,故云善入。」提示虽然文字不多,意思很明显。我们先来说一说『一切佛境界』,什么是「一切佛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就是佛境界。特别是在前面这段经文里面,前面的六品经,总共有十一卷半的经文,我们现在所读的才是第二卷。这里面我们所见到的,是虚空法界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的族类。

  《华严》总共是九会七处,是清凉大师的判法;李长者所判的是十会十处。我们一般修学《华严》多半是依据《疏钞》,也就是清凉大师讲的九会七处。我们读的是第一会。第一会里面世尊给我们说出四十多个不同的族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不同的国土。这个地方讲的国土,是诸佛教化的地区,每一尊佛教化的范围叫一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通常讲的是一个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国土。虚空法界里面像这样的佛国土无量无边,佛境界就是佛国土,无量无边。族类无量无边,每一个族类又分许许多多的族群,像我们地球是一个族类,在太虚空里面讲是一个族类。可是地球上按照皮肤来分,有白种人、黄种人、红种人、黑种人,又分作很多族群,每一个族群里面再细分,愈分愈多。在这个经里面我们看到,真的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族群,这么多人我们所看到的都过得这么融洽,这样的和睦,幸福美满,这是佛境界。怎样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叫所有的众生都成佛,这个境界就落实了。这个境界,清凉在《疏》里面给我们讲是「一多无碍」,无障碍的法界是佛境界。

  清凉给我们说这部经,这部经里面讲了四种无碍:第一个是「理无碍」,理论上没有障碍;第二个讲「事无碍」,事相跟理论没有障碍;第三讲「理事无碍」;第四个讲「事事无碍」。我们今天这四种都是障碍。理有障碍,我们这个世间唯心跟唯物就要打架,这是理,理与理有障碍。事上的障碍就更不必说了,人与人之间天天起冲突,这就是障碍。理事不能圆融,事跟事矛盾更多更深。所以我们住的这个世间是个乱世,佛在经上说我们这个世间叫「五浊恶世」。浊恶从哪里来的?浊恶从障碍来的。障碍怎么产生的?障碍在管道不通,管道不通障碍就发生了。我们一个人的身体,身体血气不通,人就要生病;如果所有的脉络血气畅通,这个人身体就健康长寿。一个人如是,宇宙也如是。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为什么要搞宗教的团结、宗教的和谐,没有别的,就是依照「大方广佛」教诲去落实。《华严》没有别的,就是一切畅通而没有障碍,我们在这部经典里面读到的,人与人的畅通,人与一切万物的畅通,人与天地鬼神的畅通,丝毫阻碍都没有,「佛华严」的境界现前了。到底人与一切万物、一切众生能不能畅通?能。为什么能?因为都是依大方广起的现相。大方广是我们的自性,不是别人,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大方广。「大」是我们真如本性之体,用这个字来代表;「方」是从自性里面起的现相,方的意思是说的方法,这种种现相是什么方法变现出来的;「广」是讲作用,性体之作用,现相的作用,作用太广大了。

  「大方广」三个字合起来是什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个没有漏。所以虚空无量无边,法界也是无量无边,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从哪里来的?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就叫大方广。如果真的一切通达而没有障碍,我们的生活就是佛华严。佛华严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究竟圆满、幸福自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能够享受大自在、大圆满,什么原因?畅通而没有障碍。这一部经教导我们如何畅通无碍,所以经到末后这一品「入法界品」,要我们证入,不仅讲的是理论、方法,最后一定要落实。

  我们今天融合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落实,我们要把它做到。要做到,首先要把心量拓开,心量太小永远不能落实。大乘佛法里面常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就是佛华严。所以我们心量要大,要能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家,一切众生是自己的亲属,一多无碍。这个一不是独一,不是专一,是任一;任何一法与其他一切法,决定没有障碍。我们佛经典是一法,在新加坡其他八个宗教他们经典这是多,我们佛经这个一,跟他们所有一切经典决定没有障碍。如果你说有障碍,是你不通,你才会有障碍,你要通了就没有障碍。我们自己思想行为,跟其他宗教徒们思想行为,也决定是没有障碍。障碍怎么发生的?障碍发生在不通。所以我们现在互相交流,常常在一起聚会聊天,逐渐逐渐就通了,通了障碍就没有了。彼此不往来,我猜想你,你猜想我,愈猜想障碍就愈多。国与国之间要交通了,就能和睦相处,决定没有争执、没有战争。人与一切万物,我们讲的动物、植物、矿物,要是常常能够交通往来,自然灾害就没有了,什么洪水、地震、风灾都会没有了,所有一切问题都是我们不通而造成的。

  佛在这个经里面,这个经的内容是什么?就是教我们彻底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就没有障碍了。这里面世尊为我们显示的大原则是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像一棵大树一样,一切众生是里头的枝叶,枝叶再多是一个根生的,同一个根生的。这个根佛家叫自性,叫真如,叫自性;婆罗门教、印度教称作梵我、大梵,梵我,名称不一样,事实是一样;天主教、基督教称为上帝,称为神,称为主;名称不一样,都是一桩事情。上帝造万物、造天地、造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天地万物到底谁造的?自性变现的。所以他们讲的上帝,讲的神,讲的主,还是佛教讲的自性,名称不一样,你统统搞清楚了,不就通了!通了就不打架了。原来我们说的名称各人说各人的,最后说的都是一桩事情,还有什么好争的?这事就摆平了。

  没有通的时候,他们上帝是至高无上的神,佛教佛菩萨都是魔鬼,不往来、不交通这才互相猜疑,一通达之后这才彻底明了,大家欢欢喜喜相处。然后再来看看一切经,各个宗教经摆在面前,通!它怎么不通?少部分不通,少部分不是不通,少部分是应机不同。每一个地区气候不相同,地理环境不相同,人的生活方式不相同,要适应他那个环境;那个所讲的就是各个环境不相同,那是适应环境。所以枝跟枝不相同,叶跟叶不相同,追到最后根本是相同的,这是《华严经》的理念,所以能够融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

  今天我们在外国,跟外国一些宗教家、一些政府的领导人,我们常常谈到宗教与宗教之间和睦相处,族群与族群之间平等对待,我跟他们讲最好的方法是要教育,要教学。你不教他,他怎么会懂?不教他就是互相猜忌,麻烦就出来了,要教!教学最好的课本教科书,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能够贯穿各个不同的文化、各个不同的思想、各个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们今天在落实这桩事情,要落实首先自己要契入;换句话说,你自己不入法界,你没有办法。你纵然相信,信心不踏实,你里面还是有疑惑掺杂在其中。断疑生信,你不契入境界不行。所以《华严》末后「入法界品」,我们自己要真正入。入就是佛家讲的证,我们从「信、解、行」,通过信解行,证得了,契入了,我们心才踏实,这个事情才能做得圆满,才能做得有成就,你自己不亲证这个法界怎么行?

  亲证法界,实在讲就是经题七个字,全经就是这七个字详细的解说。「大」用哲学的名词来说,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方」是宇宙万有的现相,相从体生,体是能生,相是所生;「广」是讲体相的大用,大用无涯。佛在这个经典里面给我们说的大道理,这个理你要不能够契入,事决定有障碍。理要是透彻明白了,不但理事没有障碍,确实事事无碍。落实在现实的生活上就是佛华严,「佛」是什么?佛是能证之人,就是说对於大方广圆满透彻了,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要用现在浅显的话说,佛是一个明了真实究竟圆满、明了宇宙人生的这个人。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了,一丝毫没有疑惑,这个人叫佛。「华严」这两个字,就是说他的生活,他过的是什么日子。华是比喻他的生活环境。

  在这一部经,梵文原本的题目称为《大方广佛杂华庄严经》,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杂华的杂字不要,用华;庄严的庄字不要,用严。杂华诸位想想,就是大花园,花园里面什么样的品种都有叫杂华。这个花园是什么?花园就是虚空法界。杂华是什么?就是里面的一切众生,我们讲的不同的诸佛国土,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族群,那就是杂华;没有一样不是「真善美慧」,各个都具足圆满的真善美慧,你要通达你才会欣赏。十法界依正庄严,佛菩萨的法界真善美慧,你欣赏它;阿鼻地狱里头也具足真善美慧,你也会欣赏它,你也会很爱护它,所以这个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讲一切有情众生,一切无情众生,一个心看待,这个是佛境界。

  一切诸佛通过《华严经》的学习,都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的人多了。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能够证入,真正能证入的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入不了这个境界。为什么?中下根性,虽然「大方广佛华严」是自性本具的圆满功德,为什么一切众生还有上、中、下根?这个上中下根从哪里来的?本来没有,是因为你迷的浅深不同。迷得浅就是上根,迷得深是下根。根性不相同,是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真相迷的程度,从这上面产生的差别。由於迷惑又产生了分别执著,这个执著就是我们常说的放不下,放不下当然你就入不了佛华严。佛华严就是一真法界,佛华严就是极乐世界,你没有办法契入。上根利智的人不必等往生,已经享受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现前就享受到,上根人,这种人往生决定生实报庄严土。或者我们说得浅显一点,大家容易体会,现在我们还没有往生,已经感受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气氛了,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气氛在哪里?就在我们现实生活环境之中。谁是上根人?烦恼轻的人,执著轻的人,妄想少的人,这种人就叫做上根。

  《华严经》的当机者,也就是佛讲《华严经》对象是谁?古大德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没分。法身大士在大乘圆教里面是初住菩萨,初住以上这是《华严》正式的学生,我们今天是旁听生,不是正式学生。圆教初住菩萨,世尊在经论里面给我们介绍得很多,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了一品。见思烦恼断了,简单的说,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执著,如果我们还有一个执著的念头,见思烦恼没断。而最严重的执著是执著这个身是我,我执。你还执著这个身是我,你是凡夫,六道凡夫,聪明人他不会再执著这个身是我。

  我们要问华严会上这些佛菩萨、法身大士,他有没有「我」?他有我。什么是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这个话我们听起来很难懂,我们用个比喻来说,我们把整个身体比喻成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是什么?「我」是身体里面的一个细胞,你们从这里体会。我们凡夫把细胞认为是我,真正的我忘掉了,这叫迷惑颠倒。他们觉悟明白了,知道整个身体是我,细胞是我的一部分。

  我们上一次在北京「历史博物馆」,看到青州出土的佛像,里面有好几尊毗卢遮那佛像。毗卢遮那是《华严经》里面的佛,法身佛。我们在毗卢遮那佛袈裟上面看到,袈裟是我们出家人披的衣服,诸位看,一格一格的,每一格大小一样,平等。每一格代表什么?代表一个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国土。国土就是一尊佛的教区三千大千世界,你说每一格就是一尊佛的佛国土,行!每一格代表《华严经》上一个不同的族类,我们现在读的这一段,干闼婆这一个族类,其实代表这个。然后这一件衣披在身上,岂不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己吗?出家人,我自己也一样,搭这个衣搭了四十多年,不晓得这个衣什么意思。只是前面老和尚告诉我们这叫「福田衣」,看那个样子好像是田的样子,什么是「福田」不知道。我这一次看到这个表法才恍然大悟,这个念头是真正福田,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不会再以这个身是我,一切众生是我。一切众生做的好事,我做的好事;一切众生受的苦难,我遭苦难,思想观念完全不一样。

  这边跟我们往来最密切的,印度教、回教、犹太教、拜火教、锡克教,我们往来很亲密。他们对我们的作法非常赞叹,我们心量很大。他们办的许多慈善机构,我们都去帮助他。我跟他们讲无需要赞叹,你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做的事情,是一不是二。这个话他们听起来还是很难懂,为什么难懂?他没有入这个境界。他是「你跟我是有分家、有界限的」,我们是「你跟我界限没有了」,我这里通了;等到他那边再通,那就得大圆满、大自在。怎么通?一定要靠教学,要把这个理念灌输给他,解释他的经典。这是佛家常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佛的经没有一定的讲法,世间所有一切经论,都没有一定的讲法,活的。所以你界限没有了,任何宗教经典,你都解释得圆满,决定没有矛盾,决定没有冲突。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矛盾、疑惑、冲突,从哪来的?从自己不通来的。自己不通,自己迷惑,自己在那里妄想分别执著,才产生这么多的弊病,引发这么多的灾难,冤枉!

  我们这一生有幸得人身、闻佛法,有幸读到佛家这一部圆满的大经。我们现在称经论,外面人听到很刺耳,很别扭,不习惯。总一听到这个名词就叫宗教,我们换个名词,这是一部圆满的教学、圆满的课程,大家听到就容易接受,变变名词就行了,还是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科书,教学生的教科书。书里面讲的是什么?书里面讲的是大圆满、大自在、大智慧,这大家好懂了,都愿意接受,都很想去读一读。要说是什么经,大家听了摇头,不愿意接触。我们这种说法应机,绝对没有违背理论,所以契机契理,我们才能够帮助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觉悟的人多了,下面讲「与众生安乐解脱门」,觉悟的人能够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众生,帮助他们得安乐。帮助里面要知道,最重要的是教学,教学里面最殊胜的,是九个不同的宗教在一起上课,这是最殊胜。我们的目标希望能达到,希望有一天我们这个讲堂,九个宗教的信徒都在此地。我们讲经不一定用这个教材,可能选别的宗教经典来讲。不管选哪个宗教来讲,内容都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过去在台湾,教过天主教,那个时候于斌主教还在世,天主教亚洲主教团,在辅仁大学后面多玛斯修道院,那是台湾最高级的修道院,办了一个「东方精神生活研习所」。他请我去讲「佛教精神生活」,讲这一个科目。学生都是神父跟修女,我跟他们结的缘很深,我在上课的时候,我很感叹的说:你们请我讲佛教的东西,很遗憾!应当请我来讲你们的《圣经》、讲你们的《玫瑰经》,你们得利益更多。他们的经典我常常读,所以用他们的教科书,我们来探讨、来学习宇宙人生的真相。对於这个问题讲得最透彻、最圆满的,确实是佛经,佛经分量大,这是哪个宗教比不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对於世出世间任何事情可以说是观察入微,了解得透彻。将自己的心念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不仅如此,更殊胜的是,将这个身体跟宇宙、虚空法界也融合成一体,叫事事无碍;心理跟宇宙融合成一体,那是理事无碍。身体跟宇宙融合成一体,这是佛境界,我跟他们讲神的境界、上帝的境界;不契入他的境界,我们怎能够得到究竟圆满的受用?佛境界这个意思大致上明白了。

  「一切」,这两个字范围就广了,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声闻缘觉、一切六道众生,没有一个不在佛境界里,只是他自己不觉而已,并没有离开佛境界。所以一真法界在哪里?一真法界就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融合在一个整体。觉悟的人,十法界原来就是一真法界;迷的人,一真法界见不到,见的是十法界。这里头实际上讲,只有迷悟的差别,而事实真相有没有变更?没有。迷是这个事相,悟还是这个事相,所以才说迷悟不二。迷悟不二是从事实真相上来讲的,事实真相上决定没有改变,改变只是你自己迷惑。《楞严经》上世尊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现象,「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我们世间人也常常有,你头上戴的帽子,忽然一个紧急的行动,叫你服装要整齐,实际上你帽子戴在头上忘掉了,到处找,帽子在哪里?有没有看到?在你头上。事实没有改变,只是你迷了,六道凡夫就是如此。

  大方广在哪里?大方广就在你头上,你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去找。到哪里去找?怎么找也找不到!不知道大方广就是我们现前生活的环境。理体是大,现相是方,作用是广,就在现前,根本就没有离开。你是觉悟了,你的日子就是佛华严。佛华严有没有改变你现前的物质生活?没有改变,你的富贵生活还是富裕,贫穷生活还是贫穷。并不是说一入境界,贫穷马上就变成富贵,不是这样子,那就完全错误了;还是一样的生活,但是精神生活不一样。譬如说你没有悟之前,你的精神生活苦闷。贫人很苦,富人也苦,各有各的苦处;觉悟之后乐了,穷有穷之乐,富有富之乐,都乐了,那个乐没有两样,决定是平等的。物质上贫富没有挂在心上,那个很清楚,物质上的贫富是怎么来的?业因果报。但是生活的快乐,那是决定没有差别,这是达到真正平等,对於宇宙人生想法看法是一致的,这平等的。

  这是讲『善入』,这个善的意思深。所谓「善入」,入的痕迹都找不到才叫善,如果有个痕迹就不善。怎么痕迹找不到?融化了,我们用这个形容词诸位去体会,融化了,没有痕迹。痕迹从哪里来的?痕迹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放下了,痕迹都找不到。你修行证果,证果的痕迹边际都找不到,这叫善入。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懂得,佛法的修学只是做一个转变。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是不增不减。成佛了,我们要问:他智慧是不是增长了?烦恼是不是减少了?给你说烦恼少、智慧长,是方便说,不是真话。这个方便说是什么?你懂,你能够接受,听得很欢喜。要给你说成佛,智慧也没有增加,烦恼也没有减少,你就迷惑了,那是给你讲真话。你现在作凡夫,你作凡夫的时候,你的烦恼没有增长,你的智慧也没有减少,这个话说了你不懂,所以佛要用俗谛说,换个话说,说方便话,「烦恼轻,智慧长」,用这个话来勉励。

  其实为什么说烦恼没有增长,智慧没有减少?因为烦恼跟智慧是一,一哪有消长?烦恼就是智慧,智慧就是烦恼,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说不增不减。这个话我们不懂,你是不懂,为什么?你迷。迷了的时候智慧就变成烦恼,悟了的时候烦恼就变成智慧,关键在迷悟,事实上没有任何变化。悟了的时候统统叫智慧,迷了的时候全部叫烦恼,换个名称还是一桩事情。你现在生种种烦恼,你要晓得,在佛那个地方是种种智慧;你烦恼有多少,他的智慧就有多少。烦恼无边,智慧也无边,只是一个转变。所以佛教初学,初学你迷得太重,你还转不过来,先劝导你「转恶为善」,小乘经典偏重在转恶为善,帮助你决定不落三恶道,不会堕三途,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现实,消灾免难,今天讲创造美好的前程,这对人说的,这不究竟。

  大乘佛法教学的中心是「转迷为悟」,这是真实的教学。悟了烦恼就成菩提,生死就是涅盘,生死跟涅盘一桩事情。悟的时候叫大涅盘,迷的时候叫生死。其实有没有生死?决定没有生死。说决定没有生死,你迷惑了,你又不知道怎么办了。事实上真的没有生死,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才恍然大悟,真的没有生死。世出世间一切法,就像《中观论》上所说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是事实真相。觉悟的人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哪里?就在生活当中。所以禅宗开悟的人常说,「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这个境界里面就叫了生死,了是什么?明了。生死这个现象是一回什么事情,真的明了了,真的清楚了。可是那个生死的相有没有?相有,相是什么?相即非相。《金刚经》那个公式很好,「生死者即非生死,是名生死」,这个公式套一套就很有趣味,念多了、念久了豁然开悟,你入这个境界,真的明白了,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怎么回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心真诚,你用心是真诚心。所谓真诚就是没有妄想,也就是佛家讲没有无明,你的心是真诚心;心里头还有无明、还有妄想,这心不真诚。你心清净现前了,平等心现前了。

  我们今天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是因为什么原因?烦恼。有分别,有执著,所以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有执著就不清净,有分别就不平等。诸佛菩萨真的离开了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的心真诚清净平等。他那个心的样子是智慧、是慈悲,智慧慈悲是他的形相。真诚清净平等心是什么样子?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慈悲,这是样子。我们通常跟大家讲解用这种方式,在佛经里面只有一句话,发菩提心。但是说「发菩提心」不好懂,我们改变这个说法,大家容易体会,容易懂得。所以诸佛菩萨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就是个转变。不真诚、虚妄的,我们讲是虚情假意。六道众生全都是用虚情假意,把虚情假意当作自己的真心,是根本上的错误。从这个心起作用,你喜欢人是假的,你恨人也是假的,它会变。恨几天他又不恨了,后悔了;爱几天又变成恨他,恨透了;千变万化,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这是虚情假意。

  觉悟的人,佛菩萨对待六道众生,看他都很好,你说真的好,你说假的好,反正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绝不把你的话放在心上。为什么?你全是虚妄的,飘浮不定。我们要能够学佛菩萨这种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你说多自在!决定不要执著。唯有佛菩萨用的心是真的,永恒不变。你尊敬他,佛菩萨慈悲爱护你;你恨他,他也慈悲爱护你;你怎么样去破坏他,陷害他,用种种毒辣手段对付他,他还是那么样慈悲爱护你,绝对没有改变,这是佛菩萨。

  我们千万不要想错了,我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念《普门品》,现在听说念阿弥陀佛了,不念他,观音菩萨就得罪了,恐怕他要怪我。你把观音菩萨看成六道众生了,巴结他就喜欢,不巴结他就恨你,你这叫侮辱观世音菩萨。你把观世音菩萨看成你自己一样,这大错特错!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面前,我们要改修一个法门,改念一尊佛菩萨,他不但不会见怪,他还鼓掌欢喜。为什么?念观世音菩萨是念他,念阿弥陀佛还是念他,你念耶稣基督也是念他,他晓得虚空法界是一不是二,念哪个都一样,都行,你分别他不分别,他都欢喜赞叹。所以善入,这个善就是个改变,念头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改变,思想上的改变,一定要转迷为悟。转不是在经教读的时候你转,要在心理上做个转变。我们现在听了,虽然现在还不能够深入,不能深入我们就要做,你要不肯认真去做,你永远不能契入境界。我知道一分我就做一分,我知道两分我就做两分,我一定真干,你才能够入。

  初学一定要勉强。我可以说学佛的第一天认识章嘉大师,我学佛法第一天亲近他老人家,我看了一些佛教经典,我觉得是不错,很好。头一天跟他见面,第一次跟出家人接触,我向他请教,我说:有什么方法能叫我很快的入门?他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向他请教,这两句话意思我能懂,从哪里下手?他教我布施。当天我向他告辞的时候,他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那个时候我二十几岁,他老人家六十多岁了,很亲切的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回去真干。没有听他老人家教诲,我们的确很小气、很吝啬,自己东西怎么肯割爱给别人。实在讲那个时候,我们生活很清苦,我一生最喜欢读书,所有的钱、薪水统统都买书了。而且我对书非常爱惜,别人想借决定不可能,为什么?你借去会把我的书弄脏。听到老师教诲要布施,好了,那就可以借了,人家问我借的时候,我就借给人家,弄脏了也就能忍耐一点。到慢慢养成习惯,我的书可以送人了,先送的是我看过的,旧的送人,到最后慢慢养成,新的书我还没有读完,别人喜欢,我可以先送给他,先借给他,先送给他。这就是转变,你要真干,你不真干你永远不能够契入。

  所以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更看破。於是我才明了,佛法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一直到圆满菩提。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放下,这是圆满成就了。你要不能够真正放下,你的看破是假的,你并没有看破。换句话说,看破就是你对於理论上真正透彻明了,但是你没做到,你不能落实。

  《华严经》上这一些诸佛如来给我们表演的,这一些神众、干闼婆王,都是如来的化身,他们表演给我看的,让我在这里面看破放下。然后你再深入的观察,观察到我们周边的环境,所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这个绝对不是说,我把他们当作诸佛如来,那当作这当中隔了好多重,不是真的,这是你自以为如此,他是真的,绝对不是当作是。怎么是真的?唯心所现,心是如来;唯识所变,识是诸佛。哪一法不是唯心所现,不是唯识所变?所以你从这根本上看透了,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一样不是诸佛如来变现的。既是诸佛如来变现的,他不是诸佛如来是谁?普贤菩萨教我们日常生活的十个纲领,你统统能做到,你就入法界,你就入佛华严的境界。

  大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什么叫普贤行?普贤行的观念跟菩萨不一样,行法跟菩萨没有差别,就是事上没有差别,观念上有差别。普贤菩萨是看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就这点不一样。他那个「礼敬诸佛」是平等的礼敬,决定没有差别。对释迦牟尼佛的礼敬、对毗卢遮那佛的礼敬、对阿弥陀佛的礼敬、对一切众生的礼敬,决定是平等的,稍有差别就不是普贤行。所以我们晓得,我们人对佛也会礼敬,阿罗汉也会礼敬,辟支佛也会礼敬,菩萨都会礼敬,但是跟普贤菩萨的心不一样,普贤菩萨是真诚清净平等心,这是我们要学的。

  《华严经》在行门上,实在讲就是最后结归到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二十条贯穿全部《华严》的行愿,我们抓住这个纲领,这叫善入一切佛境界。『与众生安乐』,善待一切众生,佛眼看众生。你入佛境界,你就是佛眼看众生,这里面不但是转迷成悟,已经「转凡成圣」。这一个转变,实在说要用往生净土,就是转凡圣同居土为实报庄严土。我们念佛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生哪里?决定生实报庄严土,而且往生决定得自在往生。你有没有业障?你的业障全消掉了。你断恶修善,消业障是消枝叶枝末,你的观念转过来,消业障是消根本,拔一切根本业障。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讲的话,非常有道理,他告诉我们众生修学佛法的成就,「总在遇缘不同」。我们听了这一句话非常得受用,真的是遇缘不同。我们有缘遇到这样圆满的教学,我们懂得了,那你的成就当然就高。有很多人一生遇不到这个经典,不懂这个大道理,虽然照佛经一般经典里面讲的断恶修善,成就并不高,他不懂得从心理上转变,他不知道虚空法界是一个自己,不知道芸芸众生就是诸佛如来。所以一天到晚还恨这个佛,讨厌那尊佛,还干这种事情,他怎么能成得了佛?一切恭敬他做不到。我们真正通达,透彻明了了,今天就是如何把它落实。落实要跟自己的烦恼习气去打仗,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把自己的贪瞋痴慢、嫉妒障碍这个念头,扫除得干干净净,以纯真清净平等恭敬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就善入佛境界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