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0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240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偈颂最后一首,第十首:
【佛身毛孔普演音。法云覆世悉无余。听闻莫不生欢喜。如是解脱光天悟。】
这是大威德光明天子他的赞颂,也是他的修学报告。在前面长行,我们看到他修学的法门是「普断一切疑惑解脱门」。长行跟偈颂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明显,他是怎样普遍将一切疑惑断除的,偈颂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他是从闻法而断除的。由此可知,学佛,闻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特别是在娑婆世界,正如楞严会上,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他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明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一定是选择音声说法,以这个为手段,才能够得到教化众生的效果,我们在这个偈颂里面看到了。
第一句『佛身毛孔普演音』。一句里面说明诸佛如来三轮示现,身语意无非都是教学的工具,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凡夫之所以不能够成佛,不能够证果,甚至学习功夫不能得力,第一个因素就是执著身是自己,这叫我执。起心动念没有一样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就叫做自私自利,与性德完全相悖,怎么能够明心见性?换句话说,始终不能够舍弃自己的分别执著。不但这一生,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都被分别执著所害。而分别执著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除我执之外是法执,两种执著障碍我们的悟门,障碍我们的契入。佛菩萨为我们做出好样子,我们看了之后要会学,向佛菩萨学习。佛示现身相,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服务的。得这个身为什么?得这个身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工具,没有丝毫为自己,没有丝毫为此身,这叫觉悟,这叫彻底觉悟。身是个大相,毛孔是个细相、微细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无论是大而一个身体,小而身体极微细的一部分,无一不是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的。他服务什么?普、演、音。普是普遍,真诚、清净、平等,这叫普;演是表演,音是言说,就是佛在经上常常劝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这一句。不是为自己,为人演说,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别人看,希望别人看到这个样子,听到这个法音,就能觉悟,就能回头,就能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佛来到世间现身说法的目的就达到。所以这个地方,普是意教,真诚清净平等心,演是身教,音是言教,身语意三业都说到了。
『法云覆世悉无余』,「法云」是比喻佛菩萨身、语、意三业的教诲。三业教诲的内容广大而无边际,这个地方把它比喻作云。佛在经典里面用这个字的比喻非常之多,我们要懂得比喻的义趣,佛法里面讲表法。云,它所表的是相有体无,也表空有不二,相有体空,性相一如,所以代表整个的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诸法实相。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对於现象起妄想分别执著。如果了解事实真相,相有体无,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自自然然他就不执著了,他能够彻底放下了;因为相有,所以在事相上认真努力去做,决定没有懈怠,没有放逸,依教奉行,断恶修善;因为懂得体空理无,所以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远保持自己心地的真诚清净平等觉;这个人就是佛陀,就是法身大士,这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月天子他从这个地方悟入了,他将佛陀这种甚深的教诲,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证实了,这就叫证果,证明事实真相确实如佛所说,一丝毫错误都没有。佛如是说,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皆如是说,我们通达这个事实,所知障就破了。
我们虽然不执著我、不执著我所,可是还分别佛法、外道,这是属於所知障。佛法跟其他宗教不同,这是妄想分别。实际上佛法跟其他宗教同不同?理相同,事不相同;悟处相同,修学的手段不相同,正如同佛门自己的宗派一样。佛给我们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识是真心所起的作用,这里面我们要懂得。佛家讲体相用,体有体之体,体之相,体之用;相有相之体,有相之相,有相之用;用有用之体,用之相,用之用;你能够仔细观察,你就开悟,就明了。从体上讲,一切宗教跟佛法所说的不二。印度教就是婆罗门教,他们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他讲一个「原我」,原始的我,这是能生、能现、能变,岂不是跟佛家讲的心性一个意思吗?名称不同。以后他不再说原我,他说大梵,「梵我」,也是这个意思。他讲的「梵」就是佛法讲的自性,他讲的「我」就是性识。於是我们恍然大悟,这正是佛法里所说的,诸佛如来在果地上观察一切众生的根性,应机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式帮助他觉悟就用什么方式,所以佛没有一定的身相,佛没有一定的说法。佛不但无有法可说,佛也无有身可现,这样才能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於所有一切宗教都平等恭敬。他们宗教所崇拜的神,我们晓得都是自性的象徵,都是代表法性的。
在《华严经》上代表法性是毗卢遮那佛,代表性体;卢舍那佛代表自性本具的般若,报身。我们接触的拜火教,拜火教历史比我们佛教久,唐朝时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称它作祆教;祆是「示」字边一个「天」,开示的示,示字边一个天,天地的天;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但是祆教,宋以后好像就失传,在中国就没有了。在唐朝有一段时期传到中国来,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他们崇拜唯一的一个上帝,上帝是什么?上帝是智慧。那我们就晓得,他所崇拜的上帝是我们《华严经》里面讲的报身佛,报身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说来说去说到最后都变成一家,一桩事情,所以我们才对於一切宗教所祀奉的神明平等恭敬,证实「法云覆世悉无余」。不但宗教如是,非宗教也不例外。在中国儒家孔老夫子、孟夫子,这不算是宗教,他们的智慧,他们的为人,也是佛家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与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岂不是《观世音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吗?应以长者身得度即现长者身,孔子、孟子是属於长者身,有道德,有学问;应以居士身说法,诸佛如来就现居士身;这不一定是宗教,应以宰官身而为说法,他就现宰官身,宰官就是今天讲的从政人员,作官的;应以国王身而得度者,即现国王身而为说法,今天讲国王、总统这样的身分;哪一个不是佛菩萨现身的?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以什么身得度,诸佛菩萨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我们今天不能够随意现身,问题出在哪里?执著这个身是我,就不能现第二个身。佛菩萨能够随众生的心念现身,他不执著这个身是我,所以他就能随类现身。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执著这个身是我,亏吃大了。不执著这个身是我,那比孙悟空还厉害,孙悟空不过七十二变,那个变化是无有穷尽,这真得大自在了。我们把大自在失掉,为什么失掉?妄想分别执著,最严重的是执著;离开一切执著,我们就自在。所以这句话里面的义趣无尽的深广,法云覆世悉无余。
世尊在往生经里面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听了非常羡慕。其实我们现前世间又何尝不是六尘说法?只是我们自己愚昧,见不到,体会不到;实际上,我们现前跟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哪有差别?我们见不到、听不到、接触不到,原因还是在分别执著。所以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所有一切虚空法界皆是一真法界。而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将原本的一真法界变成这样复杂的法界。过在自己,不在境界。如果过在境界,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何以住一真法界?他跟我们在一起,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住一真法界,我们住十法界里面的人法界。他跟我们在一起,像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菩萨,大家熟知的,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他住一真法界,跟我们不一样。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永远住一真法界;我们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所住的法界是不定的,千变万化。不但是死了以后你再投胎,入了另外一个法界,在现前我们的时间跟空间,也是刹那刹那在转变。稍稍细心一点的人就能体会到,时间、空间、所有一切万物,不是真的,不是常住的,刹那变化。所以佛给我们讲世间无常,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而诸佛菩萨纵然示现应化身,人家也是真常。《法华经》上讲这些物质、事相,说世法,讲「世间相常住」。我们见到的世间相无常,他们见到的世间相常住,什么原因?他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见到世间相常住;我们是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见到世间相无常。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我们从比喻当中能体会到这个意思。
佛的心像一面镜子,镜子本身不动,照外面的境界照在里面,它也不动,这就像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所见到的境界,一真法界。凡夫所见到的还是这个相,像电影摄影机一样,那个镜头不断的在开合,也从镜头上看到外面的境界相,但是那个境界相是无常的,变成生灭相。一个镜头打开,看到生了,关起来,灭了,再打开又生了,关起来又灭了,生灭就叫无常。为什么会有生灭?妄想分别执著是生灭,我们用的是生灭心,所看到六尘境界是生灭法;实际上,我们看错了。诸佛如来用常住真心,他没有生灭心,他见外面境界是常住法,一切法不生不灭。「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佛在《法华经》上说的。这都是把觉悟的人跟迷惑的人,对虚空法界观察的那些真相,跟我们说出来了。由此可知,我们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不是转外头境界,转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错了,所以外面境界就产生变化。为什么念头错了境界就产生变化?境界是从念头生的。佛在大经里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有心想,外面境界就随著心想生灭,随著心想变化,就这么回事情。如果我们把这个心想断掉,不再想,不再有妄想,不再有分别,不再有执著,你的心是一心,一心看外面境界是一境,一境叫一真法界。我们净宗的修学,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果然会了,契入这个境界,就像宗门里那些觉悟的人、见性的人,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源是什么?源是性。左右逢源,在相上见性才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无有一法不是菩提大道,穿衣吃饭、待人接物都是菩提大道;六根所触之处,无不是明心见性,这才真正体会到、契入「法云覆世悉无余」。这个「世」是世出世间,我们今天讲无尽的时空,这个世是无尽的时空,世出世间统统包括在其中。
『听闻莫不生欢喜』。我们也曾经见到,听说就更多了,佛讲经,菩萨讲经,高僧大德、居士讲经,有人听一、二句就跑了,没有生欢喜心,我们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诸位同学在讲经的时候,看到人家听了几句离座走了,别灰心,这个事情很正常。连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都有五千退席,我们讲经有几个人离开,算什么!正常现象。听闻的人过去要有善根,没有善根他听不进去,一听到讲经说法,听讲二、三句他就没有兴趣,就走了,离开了。这是古往今来很平常的现象,我们很清楚,他听不进去,是没有善根。虽没有善根,他总听了一句、二句,这一句、二句在他阿赖耶识里种了善根,种子种下去了,哪一天发芽,那就很难讲。我们只要对没有善根的人、没有福德的人,给他种下菩提种子,无量功德。所以出家人的形象,功德之大,一般人不知道。有许多人轻慢出家人,讥笑出家人,侮辱出家人,造罪业。出家人再不好,破戒、造恶,那是他的事情。他穿上这个衣,这个形象在街上走一遍,不知道多少人种善根。他一看到就想到佛,那个佛就落在阿赖耶识里去了。这普通人做不到,你没有穿这个衣服,你没有这个形象,你做不到。所以才晓得出家形象之殊胜,这称之为三宝,僧宝,不可以轻慢。他造罪业,他受果报,与我们不相干。他给一切众生种的这个善根,这个不可思议。
我们对於出家人赞叹、礼敬,为什么要这样做?增长初学人的信心,这个功德就大了。如果我们对出家人毁谤,恶意的批评,使一般人信心丧失,那就是《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所讲的地狱果报。一个人造极重的罪业,跟造极大的功德,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你可以作佛,一念你也可以作魔,一念可以升天堂,一念也可以堕地狱。学佛的同学们,这个地方不能不辨别清楚,然后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就会有正确的选择。不至於像古人所说,天堂有路你不肯进去,地狱无门偏偏要往里头钻,愚痴到了极处!你为什么会这么愚痴?《无量寿经》上讲得好,没有人教你!遇到有真善知识教你,你还不肯相信,你的毛病习气还是照犯,这是自己业障太重了。像俞净意念圣贤书,天天造作的恶业没有办法革除,明知故犯,那个罪就更重了。但是良心还没有丧尽,还有良心,诸佛菩萨、天地神明看到这个人还有救,到时候缘成熟了,他来帮助他,他来救他。什么时候缘成熟?真正肯改过,这是缘成熟。没有真正改过的念头,缘没有成熟,佛菩萨、神明不会出现。佛菩萨是真慈悲,不是假慈悲,佛家讲的话不是妄语,「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都在那里看著,几时真正想改过,几时真正想回头,佛菩萨就来帮助你。你没有一个真诚的心,天天求佛菩萨,盼望佛菩萨,佛菩萨不会来。什么人来了?魔来了。为什么?魔与魔有感应。什么是魔?烦恼是魔。你心里面烦恼习气不断,所以就遇到许许多多人帮助你做坏事。你毁谤三宝,那个人在那里鼓掌,好!说得好!那是魔,助长你,帮助你造恶,他听了欢喜,他听了赞叹。如果真正是佛,听到有人毁谤三宝,那是什么态度?他很快就躲开,避开,他不要见,他不要听,这是真正修道人。喜欢听是非,这不是一个真正修道人。真正修道人,看到人家讲是非,立刻离开,这个动作就是帮助他觉悟。他如果真有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一看到人家这种态度,他就觉悟了,自己错了,自然就收敛。
我们仔细去观察,今天讲善法,讲正法,听的人少;讲邪法,讲是非,听的人很多。於是我们就明了,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灾祸怎么来的,因缘大致上我们能够理解。众生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不善,才招致天灾人祸。全世界的人,正人君子、有识之士,都在千禧年发动祈祷和平;天主教发动全世界的教徒,在千禧年做七十二小时的和平祈祷;我们今年在新加坡,也发起十二个小时的和平祈祷。有人问,有效吗?我们可以肯定回答他,效果一定有,大小很难说。到底有多大的效果,很难说,效果是肯定有。如何能够产生大的效果?大的效果,心口要相应,效果就大;心口不相应,效果就减低,就这么回事情。和平,和平,大家都喊和平,和平什么意思?和平怎么个讲法?「和」是大家和睦相处,「平」是平等对待。如果我们自己不能真正发心,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们口里喊和平,和平不会来;要认真去做,才会有和平。和平要达到更殊胜,那是佛家讲的六和。不但要平等,要真诚的平等,清净的平等,智慧的平等,这个效果就更大,和平就落实了。从今而后,我们将这两个字做为我们生活工作、处人接物的标准,念念与和平相应,和平就会现前,所有一切灾难都能够消除。不但人为的灾难消除,自然灾害也没有了,为什么?佛法里说得好,依报随著正报转,所以自然灾害会消除,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能叫听闻生欢喜?这是接引广大众生的技巧,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我们要学著做。善巧方法达到最高的境界,《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高境界,能普度一切众生,这一句真的就做到。可是我们今天学佛的人,还有相当的执著,这个境界达不到。世间众生哪一个众生不爱美?不但一切人爱美,畜生也爱美,花草都爱美。佛用慈悲度众生,慈悲就是爱,慈悲就是美。我们天天讲慈悲,慈悲的真正含义我们了解得不多。就正如我讲和平一样,名相术语很熟,究竟里头含义你知道多少?所有宗教帮助一切众生都讲爱,我们细细从这些教训里面去揣摩、去体会,怎样把它用到接引广大众生,让大家见佛闻法皆生欢喜。
我上一次从布里斯本回来,有同修来告诉我,他们进念佛堂,心里很不舒服。我说:为什么?第一个,念佛堂的光线太暗;第二个,每个人穿的黑色海青像丧服一样,看了很不舒服。我说:行,可以改。我就交代林副会长:你们到台湾,把我们的海青统统改成灰色的,我们黑色的海青不要了,全部穿灰色的。黑色海青如不如法?我们细细想,不如法。为什么?佛教给我们,讲袈裟色。佛是避免正色:红、黄、蓝、白、黑,这五种叫正色。佛穿的衣服,五种颜色混合在一块染成的颜色,这是什么?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一种颜色是代表一个文化,所以佛的衣服是多元文化。灰色不是正色。佛的颜色,我们穿的咖啡色,这是佛的颜色,五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染成的颜色,哪一个都不偏。所以染色衣,红黄蓝白黑的染料分量一样多,这个是如法。我就给他讲,我说:你们既然大家有这个意思,我们不要用黑色的海青,统统换成灰色的,比较亮丽一点,大家看了欢喜。念佛堂,我们可以四周围的墙改成落地的玻璃门,比较亮丽,要现代化。我们的念佛堂遵守古人那个方式,古人喜欢暗一点,心比较清净,现在人看到这个害怕,好像这是丧事,不敢进来。通权达变,我们要令众生生欢喜心。
还有人说,念佛的人脸上都没有化妆,脸色都好难看,一个个坐在那里像僵尸一样,看到好害怕。这个也可以,念佛堂大家在一起念佛,实际上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是接引广大群众的,可以化妆。身上穿得干干净净,你总叫人进来生欢喜,学佛还这么时髦,大家都来学了。这个我们要做突破,我们不突破,谁来做?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才是真正大乘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有人提这个问我:法师,你看,哪个菩萨不是很漂亮的?为什么你们学佛的人会变成那个样子?有道理,你看看我们造的菩萨像,彩画的菩萨像,都打扮得很入时,为什么我们是灰头土脸的,这种形态给人家印象实在是不好。我们读到这一句,「听闻莫不生欢喜」,我们很有感受。别人听到佛法,看到佛法,要叫人生欢喜心。这个也不是容易做的事情,有保守的人看到你这么做,他吓死了。所以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千变万化,《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要懂得随类化身。对保守的人,我们就穿得很朴素,也很保守,他看了很欢喜。对开放的人,我们表现得也很开放,他也很欢喜。我们开放的时候,对保守,用错了;我们保守,对那开放的也用错了,用错了就不契机。
所以古时候那些祖师大德有智慧,他们道场通常是两种不同性质,一个是建立在深山里面,修行道场,那是保守的;一个是建立在都市里面,一般叫下院,是接引众生的,这是开放的。开放是接引初机,保守的是真正发心要了生死、出三界。你接引初机,初机对於了生死、出三界没兴趣,他们讲的是现在时髦话叫人间佛法,他们不肯离开人世,他们想做一个很快乐的人、很幸福的人,人乘佛法,人间佛法。我们在都市里开放,就要搞人间佛法,我们在山林里面就要搞接引的佛法,要建两个道场,古时候这个做法正确。我上一次在澳洲伯斯见到小乘的道场,他们两个道场,如法。他们自己修行在山里面,我看得很欢喜;在市区闹区里他有个讲堂,接引大众的,这是如法的。应当要这种做法,面面都顾到。
自己一定要做真功夫,外面都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表演给别人看,最重要是契机,他喜欢什么节目,我们就演什么节目给他看,让他欢喜。大乘教里常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是善巧方便的总纲领,决定不离这个纲领。换句话说,一切是为众生,绝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是清净平等,充满智慧,一尘不染,是为自己;为别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为别人。菩萨住世,完全是为别人。我们是凡夫,我们为别人也要为自己,为自己也要照顾到别人,所以对别人的开放幅度究竟开放多大,我们自己要有智慧。总而言之,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不能破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我们开放的幅度以这个为标准。如果引起自己的贪心、瞋恚心、嫉妒心,那你得赶快收拢。确确实实顺境里没有贪爱,逆境里没有瞋恚,那就可以开放,广度众生。
我们过去在台湾,这几十年当中,我们的确做了一些突破的做法。首先利用电视、录音,是我们做的,我们是做第一个视听图书馆,利用这些器材来传播佛法。我们著重实质,在形式上放宽。所以我们为同修们受持三皈五戒,不采取过去那种繁文缛节的仪式,我们采取弘一大师的教诲,简单隆重;说明三皈五戒的真义,劝导大家要依教奉行,仪式上简化了。求受三皈五戒的人多了,我们只在佛前做一个仪式,所有的说明,我们做成录像带、录音带、VCD,还印成书本,送给他们,回去自己多听多看,认真依教奉行,这才叫真的皈依,不是有名无实。五戒每一条戒是什么意思,要怎样去修学,也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劝你去做。所以在形式上我们确实改变了很多。上一次陈大使到我们这里访问,他参观过许许多多佛教道场,看到我们这个道场很特别,跟其他道场不一样。我们的服装也不一样,我们搭的二十五条衣颜色不是红的,我们穿的海青不是黄色的。平常服装我们用长背心,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现在看到外面许许多多人都穿这个服装,我们看到也很欢喜,知道他对我们认同了。所以在事相上一定要顺应著时代,我们要革新,才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欢喜。
佛教教大家什么?实在讲,总结佛陀的教诲,重点就三句话:「转恶为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讲清楚,讲明白,「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所有一切诸佛菩萨教诲就这三桩事情。佛法在世间的目的也很简单,我们今天标榜的、所祈求的,「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这是佛法住世的目标。可是要达到这个目标,至少必须大众都能够辨别善恶,都能够转恶为善,这个目标就达到。如果能做到第二个转迷为悟,那就能够超越世间,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佛教众生有阶段的,有次第的,有先后的,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我们自己就晓得我们从哪里学起,也知道我们怎样去帮助别人,令一切众生生大欢喜心。佛在经上常常说,常生欢喜心,这是佛法真实的受用。
『如是解脱』,解脱是成就。「解」是解开烦恼、束缚,我们一般人讲,心里面忧虑牵挂、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解开了,化解了,解是这个意思,再往深处说,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也都解开了,「脱」,脱离六道,脱离生死轮回,再往上提升,脱离十法界,这叫解脱。脱离十法界之后,就入菩萨境界。《华严经》末后「入法界品」,那个法界是一真法界,诸佛如来果地的境界,这是真实究竟的境界,你就能够契入。所以要入境界,必须你有本事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你想脱离,必须你把烦恼情结要解除,如果你的烦恼情结、情识不能够断掉的话,你脱离不了生死轮回,脱离不了十法界,你永远不能入佛菩萨的法界。这些道理事实了解,我们才真正明了,我们从哪里做起?事从断恶修善,理从亲近善知识,依教修行。所以一定要读诵大乘,对於经教要认真的研究讨论,总结经教的纲领,要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使我们起心动念、待人接物,都能够与教理相应,与善法相应,我们就能够证得自在解脱。所以大威德光明天子是这个样子悟入的,是通过学习,断疑生信,修行证果。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个地方,天众到这里就告一个段落,下面是神众。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偈颂最后一首,第十首:
【佛身毛孔普演音。法云覆世悉无余。听闻莫不生欢喜。如是解脱光天悟。】
这是大威德光明天子他的赞颂,也是他的修学报告。在前面长行,我们看到他修学的法门是「普断一切疑惑解脱门」。长行跟偈颂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明显,他是怎样普遍将一切疑惑断除的,偈颂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他是从闻法而断除的。由此可知,学佛,闻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特别是在娑婆世界,正如楞严会上,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他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明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一定是选择音声说法,以这个为手段,才能够得到教化众生的效果,我们在这个偈颂里面看到了。
第一句『佛身毛孔普演音』。一句里面说明诸佛如来三轮示现,身语意无非都是教学的工具,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凡夫之所以不能够成佛,不能够证果,甚至学习功夫不能得力,第一个因素就是执著身是自己,这叫我执。起心动念没有一样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就叫做自私自利,与性德完全相悖,怎么能够明心见性?换句话说,始终不能够舍弃自己的分别执著。不但这一生,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都被分别执著所害。而分别执著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除我执之外是法执,两种执著障碍我们的悟门,障碍我们的契入。佛菩萨为我们做出好样子,我们看了之后要会学,向佛菩萨学习。佛示现身相,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服务的。得这个身为什么?得这个身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工具,没有丝毫为自己,没有丝毫为此身,这叫觉悟,这叫彻底觉悟。身是个大相,毛孔是个细相、微细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无论是大而一个身体,小而身体极微细的一部分,无一不是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的。他服务什么?普、演、音。普是普遍,真诚、清净、平等,这叫普;演是表演,音是言说,就是佛在经上常常劝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这一句。不是为自己,为人演说,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别人看,希望别人看到这个样子,听到这个法音,就能觉悟,就能回头,就能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佛来到世间现身说法的目的就达到。所以这个地方,普是意教,真诚清净平等心,演是身教,音是言教,身语意三业都说到了。
『法云覆世悉无余』,「法云」是比喻佛菩萨身、语、意三业的教诲。三业教诲的内容广大而无边际,这个地方把它比喻作云。佛在经典里面用这个字的比喻非常之多,我们要懂得比喻的义趣,佛法里面讲表法。云,它所表的是相有体无,也表空有不二,相有体空,性相一如,所以代表整个的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诸法实相。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对於现象起妄想分别执著。如果了解事实真相,相有体无,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自自然然他就不执著了,他能够彻底放下了;因为相有,所以在事相上认真努力去做,决定没有懈怠,没有放逸,依教奉行,断恶修善;因为懂得体空理无,所以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远保持自己心地的真诚清净平等觉;这个人就是佛陀,就是法身大士,这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月天子他从这个地方悟入了,他将佛陀这种甚深的教诲,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证实了,这就叫证果,证明事实真相确实如佛所说,一丝毫错误都没有。佛如是说,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皆如是说,我们通达这个事实,所知障就破了。
我们虽然不执著我、不执著我所,可是还分别佛法、外道,这是属於所知障。佛法跟其他宗教不同,这是妄想分别。实际上佛法跟其他宗教同不同?理相同,事不相同;悟处相同,修学的手段不相同,正如同佛门自己的宗派一样。佛给我们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识是真心所起的作用,这里面我们要懂得。佛家讲体相用,体有体之体,体之相,体之用;相有相之体,有相之相,有相之用;用有用之体,用之相,用之用;你能够仔细观察,你就开悟,就明了。从体上讲,一切宗教跟佛法所说的不二。印度教就是婆罗门教,他们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他讲一个「原我」,原始的我,这是能生、能现、能变,岂不是跟佛家讲的心性一个意思吗?名称不同。以后他不再说原我,他说大梵,「梵我」,也是这个意思。他讲的「梵」就是佛法讲的自性,他讲的「我」就是性识。於是我们恍然大悟,这正是佛法里所说的,诸佛如来在果地上观察一切众生的根性,应机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式帮助他觉悟就用什么方式,所以佛没有一定的身相,佛没有一定的说法。佛不但无有法可说,佛也无有身可现,这样才能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於所有一切宗教都平等恭敬。他们宗教所崇拜的神,我们晓得都是自性的象徵,都是代表法性的。
在《华严经》上代表法性是毗卢遮那佛,代表性体;卢舍那佛代表自性本具的般若,报身。我们接触的拜火教,拜火教历史比我们佛教久,唐朝时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称它作祆教;祆是「示」字边一个「天」,开示的示,示字边一个天,天地的天;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但是祆教,宋以后好像就失传,在中国就没有了。在唐朝有一段时期传到中国来,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他们崇拜唯一的一个上帝,上帝是什么?上帝是智慧。那我们就晓得,他所崇拜的上帝是我们《华严经》里面讲的报身佛,报身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说来说去说到最后都变成一家,一桩事情,所以我们才对於一切宗教所祀奉的神明平等恭敬,证实「法云覆世悉无余」。不但宗教如是,非宗教也不例外。在中国儒家孔老夫子、孟夫子,这不算是宗教,他们的智慧,他们的为人,也是佛家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与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岂不是《观世音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吗?应以长者身得度即现长者身,孔子、孟子是属於长者身,有道德,有学问;应以居士身说法,诸佛如来就现居士身;这不一定是宗教,应以宰官身而为说法,他就现宰官身,宰官就是今天讲的从政人员,作官的;应以国王身而得度者,即现国王身而为说法,今天讲国王、总统这样的身分;哪一个不是佛菩萨现身的?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以什么身得度,诸佛菩萨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我们今天不能够随意现身,问题出在哪里?执著这个身是我,就不能现第二个身。佛菩萨能够随众生的心念现身,他不执著这个身是我,所以他就能随类现身。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执著这个身是我,亏吃大了。不执著这个身是我,那比孙悟空还厉害,孙悟空不过七十二变,那个变化是无有穷尽,这真得大自在了。我们把大自在失掉,为什么失掉?妄想分别执著,最严重的是执著;离开一切执著,我们就自在。所以这句话里面的义趣无尽的深广,法云覆世悉无余。
世尊在往生经里面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听了非常羡慕。其实我们现前世间又何尝不是六尘说法?只是我们自己愚昧,见不到,体会不到;实际上,我们现前跟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哪有差别?我们见不到、听不到、接触不到,原因还是在分别执著。所以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所有一切虚空法界皆是一真法界。而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将原本的一真法界变成这样复杂的法界。过在自己,不在境界。如果过在境界,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何以住一真法界?他跟我们在一起,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住一真法界,我们住十法界里面的人法界。他跟我们在一起,像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菩萨,大家熟知的,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他住一真法界,跟我们不一样。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永远住一真法界;我们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所住的法界是不定的,千变万化。不但是死了以后你再投胎,入了另外一个法界,在现前我们的时间跟空间,也是刹那刹那在转变。稍稍细心一点的人就能体会到,时间、空间、所有一切万物,不是真的,不是常住的,刹那变化。所以佛给我们讲世间无常,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而诸佛菩萨纵然示现应化身,人家也是真常。《法华经》上讲这些物质、事相,说世法,讲「世间相常住」。我们见到的世间相无常,他们见到的世间相常住,什么原因?他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见到世间相常住;我们是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见到世间相无常。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我们从比喻当中能体会到这个意思。
佛的心像一面镜子,镜子本身不动,照外面的境界照在里面,它也不动,这就像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所见到的境界,一真法界。凡夫所见到的还是这个相,像电影摄影机一样,那个镜头不断的在开合,也从镜头上看到外面的境界相,但是那个境界相是无常的,变成生灭相。一个镜头打开,看到生了,关起来,灭了,再打开又生了,关起来又灭了,生灭就叫无常。为什么会有生灭?妄想分别执著是生灭,我们用的是生灭心,所看到六尘境界是生灭法;实际上,我们看错了。诸佛如来用常住真心,他没有生灭心,他见外面境界是常住法,一切法不生不灭。「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佛在《法华经》上说的。这都是把觉悟的人跟迷惑的人,对虚空法界观察的那些真相,跟我们说出来了。由此可知,我们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不是转外头境界,转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错了,所以外面境界就产生变化。为什么念头错了境界就产生变化?境界是从念头生的。佛在大经里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有心想,外面境界就随著心想生灭,随著心想变化,就这么回事情。如果我们把这个心想断掉,不再想,不再有妄想,不再有分别,不再有执著,你的心是一心,一心看外面境界是一境,一境叫一真法界。我们净宗的修学,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果然会了,契入这个境界,就像宗门里那些觉悟的人、见性的人,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源是什么?源是性。左右逢源,在相上见性才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无有一法不是菩提大道,穿衣吃饭、待人接物都是菩提大道;六根所触之处,无不是明心见性,这才真正体会到、契入「法云覆世悉无余」。这个「世」是世出世间,我们今天讲无尽的时空,这个世是无尽的时空,世出世间统统包括在其中。
『听闻莫不生欢喜』。我们也曾经见到,听说就更多了,佛讲经,菩萨讲经,高僧大德、居士讲经,有人听一、二句就跑了,没有生欢喜心,我们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诸位同学在讲经的时候,看到人家听了几句离座走了,别灰心,这个事情很正常。连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都有五千退席,我们讲经有几个人离开,算什么!正常现象。听闻的人过去要有善根,没有善根他听不进去,一听到讲经说法,听讲二、三句他就没有兴趣,就走了,离开了。这是古往今来很平常的现象,我们很清楚,他听不进去,是没有善根。虽没有善根,他总听了一句、二句,这一句、二句在他阿赖耶识里种了善根,种子种下去了,哪一天发芽,那就很难讲。我们只要对没有善根的人、没有福德的人,给他种下菩提种子,无量功德。所以出家人的形象,功德之大,一般人不知道。有许多人轻慢出家人,讥笑出家人,侮辱出家人,造罪业。出家人再不好,破戒、造恶,那是他的事情。他穿上这个衣,这个形象在街上走一遍,不知道多少人种善根。他一看到就想到佛,那个佛就落在阿赖耶识里去了。这普通人做不到,你没有穿这个衣服,你没有这个形象,你做不到。所以才晓得出家形象之殊胜,这称之为三宝,僧宝,不可以轻慢。他造罪业,他受果报,与我们不相干。他给一切众生种的这个善根,这个不可思议。
我们对於出家人赞叹、礼敬,为什么要这样做?增长初学人的信心,这个功德就大了。如果我们对出家人毁谤,恶意的批评,使一般人信心丧失,那就是《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所讲的地狱果报。一个人造极重的罪业,跟造极大的功德,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你可以作佛,一念你也可以作魔,一念可以升天堂,一念也可以堕地狱。学佛的同学们,这个地方不能不辨别清楚,然后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就会有正确的选择。不至於像古人所说,天堂有路你不肯进去,地狱无门偏偏要往里头钻,愚痴到了极处!你为什么会这么愚痴?《无量寿经》上讲得好,没有人教你!遇到有真善知识教你,你还不肯相信,你的毛病习气还是照犯,这是自己业障太重了。像俞净意念圣贤书,天天造作的恶业没有办法革除,明知故犯,那个罪就更重了。但是良心还没有丧尽,还有良心,诸佛菩萨、天地神明看到这个人还有救,到时候缘成熟了,他来帮助他,他来救他。什么时候缘成熟?真正肯改过,这是缘成熟。没有真正改过的念头,缘没有成熟,佛菩萨、神明不会出现。佛菩萨是真慈悲,不是假慈悲,佛家讲的话不是妄语,「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都在那里看著,几时真正想改过,几时真正想回头,佛菩萨就来帮助你。你没有一个真诚的心,天天求佛菩萨,盼望佛菩萨,佛菩萨不会来。什么人来了?魔来了。为什么?魔与魔有感应。什么是魔?烦恼是魔。你心里面烦恼习气不断,所以就遇到许许多多人帮助你做坏事。你毁谤三宝,那个人在那里鼓掌,好!说得好!那是魔,助长你,帮助你造恶,他听了欢喜,他听了赞叹。如果真正是佛,听到有人毁谤三宝,那是什么态度?他很快就躲开,避开,他不要见,他不要听,这是真正修道人。喜欢听是非,这不是一个真正修道人。真正修道人,看到人家讲是非,立刻离开,这个动作就是帮助他觉悟。他如果真有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一看到人家这种态度,他就觉悟了,自己错了,自然就收敛。
我们仔细去观察,今天讲善法,讲正法,听的人少;讲邪法,讲是非,听的人很多。於是我们就明了,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灾祸怎么来的,因缘大致上我们能够理解。众生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不善,才招致天灾人祸。全世界的人,正人君子、有识之士,都在千禧年发动祈祷和平;天主教发动全世界的教徒,在千禧年做七十二小时的和平祈祷;我们今年在新加坡,也发起十二个小时的和平祈祷。有人问,有效吗?我们可以肯定回答他,效果一定有,大小很难说。到底有多大的效果,很难说,效果是肯定有。如何能够产生大的效果?大的效果,心口要相应,效果就大;心口不相应,效果就减低,就这么回事情。和平,和平,大家都喊和平,和平什么意思?和平怎么个讲法?「和」是大家和睦相处,「平」是平等对待。如果我们自己不能真正发心,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们口里喊和平,和平不会来;要认真去做,才会有和平。和平要达到更殊胜,那是佛家讲的六和。不但要平等,要真诚的平等,清净的平等,智慧的平等,这个效果就更大,和平就落实了。从今而后,我们将这两个字做为我们生活工作、处人接物的标准,念念与和平相应,和平就会现前,所有一切灾难都能够消除。不但人为的灾难消除,自然灾害也没有了,为什么?佛法里说得好,依报随著正报转,所以自然灾害会消除,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能叫听闻生欢喜?这是接引广大众生的技巧,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我们要学著做。善巧方法达到最高的境界,《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高境界,能普度一切众生,这一句真的就做到。可是我们今天学佛的人,还有相当的执著,这个境界达不到。世间众生哪一个众生不爱美?不但一切人爱美,畜生也爱美,花草都爱美。佛用慈悲度众生,慈悲就是爱,慈悲就是美。我们天天讲慈悲,慈悲的真正含义我们了解得不多。就正如我讲和平一样,名相术语很熟,究竟里头含义你知道多少?所有宗教帮助一切众生都讲爱,我们细细从这些教训里面去揣摩、去体会,怎样把它用到接引广大众生,让大家见佛闻法皆生欢喜。
我上一次从布里斯本回来,有同修来告诉我,他们进念佛堂,心里很不舒服。我说:为什么?第一个,念佛堂的光线太暗;第二个,每个人穿的黑色海青像丧服一样,看了很不舒服。我说:行,可以改。我就交代林副会长:你们到台湾,把我们的海青统统改成灰色的,我们黑色的海青不要了,全部穿灰色的。黑色海青如不如法?我们细细想,不如法。为什么?佛教给我们,讲袈裟色。佛是避免正色:红、黄、蓝、白、黑,这五种叫正色。佛穿的衣服,五种颜色混合在一块染成的颜色,这是什么?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一种颜色是代表一个文化,所以佛的衣服是多元文化。灰色不是正色。佛的颜色,我们穿的咖啡色,这是佛的颜色,五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染成的颜色,哪一个都不偏。所以染色衣,红黄蓝白黑的染料分量一样多,这个是如法。我就给他讲,我说:你们既然大家有这个意思,我们不要用黑色的海青,统统换成灰色的,比较亮丽一点,大家看了欢喜。念佛堂,我们可以四周围的墙改成落地的玻璃门,比较亮丽,要现代化。我们的念佛堂遵守古人那个方式,古人喜欢暗一点,心比较清净,现在人看到这个害怕,好像这是丧事,不敢进来。通权达变,我们要令众生生欢喜心。
还有人说,念佛的人脸上都没有化妆,脸色都好难看,一个个坐在那里像僵尸一样,看到好害怕。这个也可以,念佛堂大家在一起念佛,实际上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是接引广大群众的,可以化妆。身上穿得干干净净,你总叫人进来生欢喜,学佛还这么时髦,大家都来学了。这个我们要做突破,我们不突破,谁来做?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才是真正大乘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有人提这个问我:法师,你看,哪个菩萨不是很漂亮的?为什么你们学佛的人会变成那个样子?有道理,你看看我们造的菩萨像,彩画的菩萨像,都打扮得很入时,为什么我们是灰头土脸的,这种形态给人家印象实在是不好。我们读到这一句,「听闻莫不生欢喜」,我们很有感受。别人听到佛法,看到佛法,要叫人生欢喜心。这个也不是容易做的事情,有保守的人看到你这么做,他吓死了。所以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千变万化,《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要懂得随类化身。对保守的人,我们就穿得很朴素,也很保守,他看了很欢喜。对开放的人,我们表现得也很开放,他也很欢喜。我们开放的时候,对保守,用错了;我们保守,对那开放的也用错了,用错了就不契机。
所以古时候那些祖师大德有智慧,他们道场通常是两种不同性质,一个是建立在深山里面,修行道场,那是保守的;一个是建立在都市里面,一般叫下院,是接引众生的,这是开放的。开放是接引初机,保守的是真正发心要了生死、出三界。你接引初机,初机对於了生死、出三界没兴趣,他们讲的是现在时髦话叫人间佛法,他们不肯离开人世,他们想做一个很快乐的人、很幸福的人,人乘佛法,人间佛法。我们在都市里开放,就要搞人间佛法,我们在山林里面就要搞接引的佛法,要建两个道场,古时候这个做法正确。我上一次在澳洲伯斯见到小乘的道场,他们两个道场,如法。他们自己修行在山里面,我看得很欢喜;在市区闹区里他有个讲堂,接引大众的,这是如法的。应当要这种做法,面面都顾到。
自己一定要做真功夫,外面都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表演给别人看,最重要是契机,他喜欢什么节目,我们就演什么节目给他看,让他欢喜。大乘教里常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是善巧方便的总纲领,决定不离这个纲领。换句话说,一切是为众生,绝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是清净平等,充满智慧,一尘不染,是为自己;为别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为别人。菩萨住世,完全是为别人。我们是凡夫,我们为别人也要为自己,为自己也要照顾到别人,所以对别人的开放幅度究竟开放多大,我们自己要有智慧。总而言之,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不能破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我们开放的幅度以这个为标准。如果引起自己的贪心、瞋恚心、嫉妒心,那你得赶快收拢。确确实实顺境里没有贪爱,逆境里没有瞋恚,那就可以开放,广度众生。
我们过去在台湾,这几十年当中,我们的确做了一些突破的做法。首先利用电视、录音,是我们做的,我们是做第一个视听图书馆,利用这些器材来传播佛法。我们著重实质,在形式上放宽。所以我们为同修们受持三皈五戒,不采取过去那种繁文缛节的仪式,我们采取弘一大师的教诲,简单隆重;说明三皈五戒的真义,劝导大家要依教奉行,仪式上简化了。求受三皈五戒的人多了,我们只在佛前做一个仪式,所有的说明,我们做成录像带、录音带、VCD,还印成书本,送给他们,回去自己多听多看,认真依教奉行,这才叫真的皈依,不是有名无实。五戒每一条戒是什么意思,要怎样去修学,也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劝你去做。所以在形式上我们确实改变了很多。上一次陈大使到我们这里访问,他参观过许许多多佛教道场,看到我们这个道场很特别,跟其他道场不一样。我们的服装也不一样,我们搭的二十五条衣颜色不是红的,我们穿的海青不是黄色的。平常服装我们用长背心,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现在看到外面许许多多人都穿这个服装,我们看到也很欢喜,知道他对我们认同了。所以在事相上一定要顺应著时代,我们要革新,才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欢喜。
佛教教大家什么?实在讲,总结佛陀的教诲,重点就三句话:「转恶为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讲清楚,讲明白,「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所有一切诸佛菩萨教诲就这三桩事情。佛法在世间的目的也很简单,我们今天标榜的、所祈求的,「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这是佛法住世的目标。可是要达到这个目标,至少必须大众都能够辨别善恶,都能够转恶为善,这个目标就达到。如果能做到第二个转迷为悟,那就能够超越世间,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佛教众生有阶段的,有次第的,有先后的,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我们自己就晓得我们从哪里学起,也知道我们怎样去帮助别人,令一切众生生大欢喜心。佛在经上常常说,常生欢喜心,这是佛法真实的受用。
『如是解脱』,解脱是成就。「解」是解开烦恼、束缚,我们一般人讲,心里面忧虑牵挂、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解开了,化解了,解是这个意思,再往深处说,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也都解开了,「脱」,脱离六道,脱离生死轮回,再往上提升,脱离十法界,这叫解脱。脱离十法界之后,就入菩萨境界。《华严经》末后「入法界品」,那个法界是一真法界,诸佛如来果地的境界,这是真实究竟的境界,你就能够契入。所以要入境界,必须你有本事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你想脱离,必须你把烦恼情结要解除,如果你的烦恼情结、情识不能够断掉的话,你脱离不了生死轮回,脱离不了十法界,你永远不能入佛菩萨的法界。这些道理事实了解,我们才真正明了,我们从哪里做起?事从断恶修善,理从亲近善知识,依教修行。所以一定要读诵大乘,对於经教要认真的研究讨论,总结经教的纲领,要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使我们起心动念、待人接物,都能够与教理相应,与善法相应,我们就能够证得自在解脱。所以大威德光明天子是这个样子悟入的,是通过学习,断疑生信,修行证果。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个地方,天众到这里就告一个段落,下面是神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