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二三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三九卷)  香港  档名:12-017-0239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偈颂第九首看起:

  【佛如虚空无自性。为利众生现世间。相好庄严如影像。净觉天王如是见。】

  这是净觉月天子他的赞颂,他所修证的法门是「得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解脱门」。我们要特别注意到「普为一切众生」,赞颂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注的文字不多,但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第一句是「大业性」,第二句是「大业体」,第三句是「大业相」,大师用体、相、性来说明这首偈的内容。「佛」,是说真如自性,正是佛家常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第一真实,能现、能生、能变,这是我们真正的自己。禅宗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它话的意思不是说我们现在的父母,是我们最原始的那个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是佛性,是自性,是真心,是本性。佛讲的名相讲得很多,都是形容这个是真实,这是永恒存在,不生不灭。《中观论》里面讲的八个不:「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生不灭」,形容我们的自性,形容我们的真心。佛所教的,菩萨所修学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如果证得就称之为法身大士,圆满的证得就称为佛陀。证得之后,当然要有作用,作用是什么?是帮助那些还在迷惑的众生,还没有证得的众生,帮助他们,这就叫做如来家业,如来家的事业。所以诸佛菩萨是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这个大业就是度化众生的事业,帮助众生转迷成悟的事业,帮助众生转凡成圣的事业,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第一句是讲业性,佛教化众生这个大事业的真性。『佛如虚空无自性』,无自性的性是真性,如果说有个自性,你就又落在妄想里面,就又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性有没有?性确实有,确实存在,永恒存在,无时无处不在。在《华严经》里面以毗卢遮那佛做代表,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决定离妄想分别执著。用妄想分别执著去求,永远不可得;离妄想分别执著,它就在眼前。就在眼前,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接触不到?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妄想分别执著,宗门的话所谓当面错过。你见到了,你就成佛,见性成佛。首先要晓得,体性犹如虚空,但是它不空,佛家称之为真空,真空不空;所有一切现象称为妙有,妙有非有。诸位细细玩味这两句话,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两句话就是说诸法实相。这两句话体会得了,得什么?你就得道,你就大彻大悟。悟了之后,自自然然你就契入大方广的境界。大方广是什么境界?无障碍的境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叫佛华严,这是个认识。什么时候我们自己也与虚空无自性相应,你就契入。如何能够证得这个境界?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禅定,用禅定的方法去证实这个事实真相,甚深禅定。甚深禅定怎么修?真诚清净平等就修成。我们如果要想在一生当中证得,你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方法,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做。

  首先要有个诚意,世间圣人尚且在这里下功夫,儒家所讲的,儒家是世法圣人,「诚意、正心」,以这个为基础。我们现在佛法也是如此,「至诚心」,这是性体。我们很想用至诚心,但是就是用不上,没错,你的至诚心上面有障碍。什么障碍?障碍是无量无边,归结为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障住了,你的自性不能现前,就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你也无法体会。你有二障,世出世间圣人都知道。所以儒家教人怎么除二障?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之后意才诚,真诚才现前。物是物欲、欲望,烦恼障,致知,那个知是所知障,它也是除二障。佛法里面讲烦恼障、所知障,你要把这两种障断掉。烦恼障儒家就是讲的格物,格物是断烦恼障,致知是破所知障,然后意就诚。由此可知,破二障就叫做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学佛不断烦恼想成就,哪有可能?不但出世间大道你不能成就,世间的圣贤你也做不到。所以修学不能不做克己的工作,克服自己的烦恼,这叫真功夫。换句话说,在顺境善缘里面一定要克服自己贪爱的念头,不能贪爱,逆境恶缘要克服自己瞋恚的念头,我们的清净平等这个心才生起来,清净平等就是禅定。首先我们要控制自己的行为,顺逆境缘当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初步。表面上粗重的烦恼降伏住,这表面上,内里头还有念头。外面虽然没有染著,里头还有念头,念头有粗念、有细念、有极微细的念头。表面功夫都做得很好,里面的念头没有能伏住,但是外面总算是一切都做得很如法,守礼,持戒。守礼、持戒是做第一层表面功夫。更进一步能把这个念头伏住、消除,那是定功,这是真功夫,所以因戒得定。表面伏不住,你内心念头怎么能够伏得住?

  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来断烦恼?金刚般若是好方法,顺境善缘接触的时候提起观照功夫,般若观照。般若怎么观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那个贪爱的念头就冷掉一半了,虚妄,不是真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当我们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念头要生的时候,多念念这几句话,自然就恢复到清凉自在,你就不至於发作。发作在外面,那是造极重的罪业。所以会修行的人,就是他提得起观照功夫,境界现前,经上讲的立刻他就管用,这叫持戒,这叫随顺佛菩萨教诲。随顺佛菩萨教诲,放弃自己的成见,就是把自己烦恼放弃,自己的贪瞋痴放弃,这人叫真正会用功,功夫能得力。然后慢慢渐渐成熟,自自然然一切时、一切处,都学会不著相。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处什么境界,皆是梦幻泡影,皆是不可得。自自然然顺境不起贪爱,逆境恶缘不起瞋恚,你的心真的得平等,真的得清净,你的三昧成就了。三昧功夫再往上提升,逐渐逐渐你就证明,你就见性;智慧开了,你见性了。

  见性之后,你的作为是『为利众生现世间』。这个体,大业体,是大业之体,不是本体,本体是性体,这个体是我们现相这个体。我们要帮助众生,要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得有个身体,这个身体是什么?现相。《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相,现这个身相就是大业体。相不一定,不是自己想现什么相就现什么相,那你自己还有想,那个想是凡夫。诸位要知道,圣人没有想,圣人的现相完全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是应现,不是想现。我们六道凡夫是想现,想现决定不能出六道,应现就超越了,这个我们要很清楚、很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是讲六道跟十法界,是从心想生的,心想没有离开识,没有离开八识。一真法界里面的菩萨、佛、法身大士,他们没有想,他们也没有思。思是末那识,想是第六意识,他们转八识成四智,他们再不用八识了。用八识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用得正,六道凡夫用得不正,用偏了就现六道的境界,用邪了就现三恶道,不偏不邪用得纯正是四圣法界。不用心意识,那就是一真法界,就叫法身大士。法身佛,法身如来,对法身大士的称号。所以他们是应现,不是想现,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楞严经》上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身是应现的,说法也是应现的,因为是应现,所以是无法可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应现的。我们凡夫说是有说,你心里真有;法身大士心性皆空。

  我们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做一个转变。没有错,我们是凡夫,是业报来受生的,这个我们肯定。但是佛给我们讲我们可以转,我们可以转业报身为愿力身,「为利众生现世间」,这是愿力身,乘愿再来。佛菩萨在因地曾经发过愿,发度众生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发过这个愿,今天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所以他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曾经发过这个愿,今天他成佛了,他证得法身,第一句是他证得法身,第二句是乘愿再来。乘愿再来跟业报身,在这一句里非常清楚、非常明显,什么人是业报身?为利自己现世间,这就是业报身。那个转就在这里转,把为利自己转成为利众生,这一转就转凡成圣,就转迷为悟,关键就在此地。成佛哪是难事?不是个难事情!古德所讲的佛法知难行易,知真难,行实在太容易。一念转过来众生成佛了,一念迷惑佛变成众生,就在这一念之间,看你能不能转得过来。转过来之后,你就有智慧,对於一切人事物观察入微,不是有意入微,自然入微。一个人一举一动,他什么意思,你就全清楚了。不但对於人起心动念你清楚,树木花草,你看它花开花谢、风吹摇摆,那是什么意思,你都清楚、都明白。禅宗的大德对初开悟的人,常常用这些东西来测验,手指著,什么意思你懂吗?这等於老师出题目考学生,你是不是真的开悟了,是不是真的会了。

  愿力身跟业报身,关键就在这一句里当中这两个字。我们想学佛,想成佛,没有别的,学佛菩萨为利益众生,不要为利益自己,把这个心态改过来,这个理念转变过来,大乘修学不难。这个念头转不过来,肯定你无量劫再加上无量劫,你也脱离不了轮回,你还是个道道地地的凡夫。能不能转?几时转?不必问别人,问自己。这桩事情不干任何人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完全在自己,别人想帮忙也帮不上。诸佛菩萨慈悲对我们只是开示而已,行证他帮不上忙。我们做学生的人,会学的人,善学的人,听到佛的开示,我们就有行证。行是什么?转过来就是行,行是行动,我们把这个观念转过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行动。转过来之后就证实了,证什么?你就证得佛的境界,佛的心性,佛的境界,自己能体会到。随著你证入的浅深,你体会也有浅深广狭不同。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体会到了,体会得浅;二住菩萨就比他深一层;三住菩萨又深一层。到等觉,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才圆满的体会到。所以没有行动,是一场空!我们学佛无始劫到今天,都是止於在听经闻法,完全没有采取行动;换句话说,烦恼习气一分一毫都没有断。所以无量劫修行到今天,遇到无比殊胜的因缘还当凡夫,李炳老的话说,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什么原因?闻法没有采取行动。这种行动不是对付别人,完全对付自己,我们今天采取行动都是对付别人的。所以佛法叫内学,佛法功夫叫内功,对付自己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你看佛,我们塑佛像,供养佛像的大殿叫大雄宝殿,那什么意思?大英雄宝殿。谁是大英雄?对付自己的人是大英雄,对付别人的人不是英雄,不是好汉。造一身的罪业,将来堕阿鼻地狱,算什么好汉?对付自己的人,克服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他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那我们想想,今天学佛的人几个人对付自己?所以他不能成就,有不能成就的因素。

  我们要在这里学习,「为利众生现世间」。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为利益众生的,这就转过来了。真为利益众生,对众生照顾就非常周到,为什么?你真有心去照顾,你的心完全用在他身上。就像一个母亲照顾婴儿,她小孩刚生下来,这个时候做母亲的人,头脑里什么问题都没有,只有小孩,所以她想得很周到。别人不是他的母亲,照顾就没那么周到。只有自己的母亲,全部的精神都在婴儿身上,所以这个婴儿生下来能保全,能养得活,能长大,那个小生命稍微大意一点就夭折了。世间人几个人懂得母亲的恩?母亲生你不难,那个养育难,生恩是在养育。母亲对小孩至少是三年,三年小孩可以走路了,慢慢就放心了。前面三年,尤其是一年,一丝毫都不能放松。但是现在的人不一样,现在人小孩生下来,找个奶妈去照顾,所以母子的恩没有从前那么厚。人情淡薄,世道衰微,衰微在哪里?根就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人教!从前家庭教育,对於女孩子是特别教育。诸位同修念念《印光大师文钞》就晓得,你看老法师所讲的,古人教育子女,对女子教育特别重视,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现代的人,只顾眼前自己的快乐,把优良的传统统统舍弃掉了。你寻欢取乐时间很短,到了你的晚年,苦来了,儿女不照顾你。这是因果报应,你自己没有种好因,你怎么能会得到好的果报?

  我们在美国,看到美国人,美国的老人对中国的老人就非常羡慕。中国老人跟儿子、孙子住在一起,美国的老人非常孤单住在老人公寓,晚景凄凉,没有人来看他。儿女对他好,过年,他过生日,寄个贺卡来,他看到喜欢不得了,「我的儿子还没有把我忘记」,不来看他!看到中国的老人跟儿子、孙子住在一起,非常羡慕。这是文化不同,教育不同。但是中国人现在逐渐洋化,将来也走上美国老人的路子。我们要觉悟、要反省,人这一生真正享福是在什么时候?晚年享福是真正的福报。决定不可以把你一生的福报在你年轻的时候就享尽,那种人叫真的愚痴,真的可怜!说到这里,东方有历史、有道德、有伦理、有真实的学问,比西方的文明扎实太多了。东方的文化好比有根,老树,千年神木;西方的文化是水里的浮萍,没有根,虽然很美,昙花一现,没有根本。我们要冷静去观察,要细心去思惟,他们的东西可以拿来做装饰品,可以欣赏,不实用。所以我们要珍惜固有的文化,固有的伦理道德的教学,我们一生才能过幸福美好的生活。青少年培植德行的根基,奠定基础,到中年、壮年,为利众生修福、造福、积福,晚年享福。你对於社会、对众生没有贡献,你晚年享什么?你真正造因,纵然再恶劣的环境,遭了大灾大难,还有很多人来安慰你,还有很多人来帮助你,这是福报。我们不肯帮助别人,到自己有灾难的时候,希望人家来帮助我们,没有这个道理!

  儒跟佛都教我们,不要积财,要积德,这个眼光看得多远!看得多深!为别人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完全是害了自己,很少人懂得这个道理。佛虽然处处说,孔老夫子也常常劝人,一般人听了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不敢去做。为什么不敢?实在讲,他对於古圣先贤讲的道理,了解得不够透彻。实在说,了解透彻也不是件容易事情,透彻了解是要你自己真干;就是说你自己要采取行动,从行动当中证明圣贤人所讲的教训正确,你的信心就坚定。所以你不采取行动,你天天听,阿赖耶里面种一些善根种子,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为什么?你没做到。所以会学的人,我懂得一分我就做一分,我懂两分我一定做两分,解行相应,解行相资,资是资助。解帮助行,行又帮助解,互相帮助,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於是智慧大开,你利益众生的事情愈做愈广,愈做愈大,愈做愈欢喜,愈做愈得真实受用。所以你不采取行动怎么行?这个行动是克己的功夫,克服自己贪瞋痴慢,克服自己自私自利。如何利益众生?佛给我们六个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这六条利益现世间。

  『相好庄严如影像』,你所作所为的「相好庄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好相,德相。你的心好,你的念头好,你的行为好,庄严世间。这四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经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叫相好庄严,这个大家好懂。我们所学的是为一切众生做表率,我们所作所为为一切众生做模范,这就叫相好庄严。后面这三个字非常重要,世法跟佛法就在末后这三个字,有末后这三个字是佛法,没有末后这三个字是世法。世间善人,成就世间有漏福报。后面这三个字:「如影像」,就是如梦幻泡影,不执著。做不做?做,很认真、很努力拚命在做,决定不执著。做完之后,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念头都没有。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出世间的大圣。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功德,不行!你这是世间善,世间有漏的福报,脱离不了生死轮回。一定要晓得,一切法如梦幻泡影,虽如梦幻泡影又很认真努力去做,并不是不做。这个东西是假的,梦幻泡影,我还做它干什么?那你就错了。菩萨是空有二边不住,你要说什么都是假的,人生一场梦,什么都不干了,你就住到空这一边,这个错了,你不能成就。住到空这一边,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充其量你的心行没有丝毫过失,没有一丝毫恶念,你将来生四空天,你将来生无想天,果报不过如此,出不了三界。寿命到了,还要搞轮回,还是要造业受报。所以菩萨住中道,二边不住。凡夫住有,二乘住空,都偏在二边,不能解决问题。

  菩萨空有二边都不住,不住空是一切为众生,认真努力在做,从来没有休息过,不疲不厌,不住空;心里干净,痕迹不著,不住有。不居功,我做了多少多少事情,菩萨没这个念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为利众生现世间,相好庄严是修一切善,做好样子给一切众生看,这个人叫菩萨。五十三参里面,修菩萨道,学菩萨行,就是这样的,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为什么为利众生,但是还不能有为利众生的念头?为利众生的念头算是不错,大概你只能在四圣法界,你没有办法到一真法界。到一真法界,为利众生,没有利众生的念头;还有舍己为人,我牺牲自己,成就别人,你还有这个念头,不行!世善。你有这个念头,「我」还没有忘记;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还是没有脱掉,只可以说妄想执著比别人轻一点,还是有,不干不净。为利众生的念头都没有,你才晓得那个心多清净,才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现的形相、行为,自然是相好庄严。庄严两个字,用我们一般话来讲,真、善、美、慧。落实在哪里?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穿衣,穿衣里头具足真善美慧;吃饭,吃饭里头具足真善美慧。一毛一尘,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行为,念念之中、行行之中,都具足真善美慧,都能够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这叫庄严。虽然在做,又不著相,这个不容易!

  著相修行是第一个阶段。我们讲到不著相修行,这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现在下功夫就是著相修行,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然后再在这个功夫里面再用内功离相。离相是离自私自利,离一切为我,要把这个念头离掉。一切为众生,决定没有丝毫的念头为我,这是离相的第一步。依旧不干不净,为什么?你还有离相的念头在。可是功夫一定是这样循序渐进,功夫再往上提升,这个念头愈来愈淡薄,到最后这个念头完全没有了,恭喜你!你脱离十法界,你已经证得法身,这个念头没有了。这个念头还有一点点,偶尔这个念头还起来,你还没有离开十法界,你在十法界里是比较高的层次。功夫到什么程度不要问人,求别人来印证,假的,骗你。往年我在洛杉矶讲经,遇到五个年轻人要我给他印证,说他开悟了,我就感到奇怪,我说:为什么?他说很多西藏、尼泊尔来的活佛,仁波切,给他们五个人授记,说他们五个人开悟了。我在讲经来找我,要我给他们印证,我跟他老实说,我说:你们没有开悟。他非常生气,生气当然没有开悟,是不是?一考试马上就考出来了。一脸的不高兴,问我为什么?我老实告诉他,我说:我没有开悟,你怎么会开悟?你来找我印证,可见得你没有开悟。骗人的,求人家印证,人家骗你,你还自以为是,被人骗了。我不骗你,我老实,不骗你,我给你说老实话。所以自己到什么境界,自己比什么都清楚,何必问人?问人,请别人来印证是唱戏,是表演给别人看的。真正开悟了,请一个开悟的人做印证,表示什么?师承,意思在此地。都是表演的,都是为利众生,示现的。换句话说,都是在演戏,都是在唱戏,表演给一些没有开悟的芸芸众生,让他们看到、让他们听到有所觉悟。好事一定要做,利益众生的事情。

  在现前这个时代,佛法常讲,末法时期,五浊恶世。浊,用现在的话讲是污染,五种、五大类的染污。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种染污达到极端严重的程度,所以灾难现前,天灾人祸都在这个时候现前,不能避免;自己造作的,你造什么因,你一定要承受什么样的果报。你个人造你个人承受,大家造大家承受,这佛法讲的别业、共业。现在别业、共业都达到严重的程度,菩萨为利众生示现在这个世间,示现清净,示现净心,感化众生。众生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要示现孝顺;众生不知道尊敬师长,我们要示现尊重,尊师重道;众生忘恩负义,我们要示现知恩报恩。做这些样子给大家看,一面宣扬佛陀的教诲,一面我们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给人看。你会说,你自己不能做,人家说假的;你自己都不做,你拿那个来骗我的。我们真干,我们是佛的学生,我们真干,我们干得很快乐,干得很自在,让他看到羡慕,他就会反省,他就会仿效,这是真正利益众生。如果我们学佛,称为佛弟子,我们的品性不端,我们的造作不能令人生尊重心、欢喜心,我们是佛教的罪人。「我没造什么罪业」,就凭这一点,你就决定堕阿鼻地狱,什么罪名?破坏佛教的形象。你不要示现出家相,不要穿这个衣服,你的行为没有问题;你穿上之后,你把佛教形象破坏了,你让广大群众对佛法生起反感,你这个就堕阿鼻地狱了。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晓得的人少,一窝蜂拼命想出家,出家干什么?往地狱里钻!印光大师为我们示现,印光大师一生不收徒弟,不收出家徒弟,什么意思?就是做出这个榜样给我们看。李炳南老居士一生不劝人出家,有很多人出家的时候,他还劝他不要出家,有大道理在!你要出家作佛弟子,俗话讲光耀门楣,替祖宗增光。你既然出家了,要替释迦牟尼佛增光,要荣耀祖师大德,你要做得像。不管你心里怎么样,样子要装得像,你让人家看到这是佛弟子,大家一看你就合掌恭敬,这是你替佛法增光。这样的人,印光大师不会障碍他出家,一定还劝他出家。做不到,不能依教奉行,不可以。所以印祖一生不建道场,不收出家徒弟,不传戒,这是他老人家克制自己的。这三条本来是好事情,但是今天流弊无穷,已经到泛滥了。他来纠正这个缺失,做此示现,我们懂得他这个意思。

  无论出家、在家,无论世法、佛法,要想成就德行,成就学问,成就事业,佛家讲道业,第一个因素亲近善知识。你看看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第一句话就教我们亲近明师,接受明师的教诲。这个明是讲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不是名气大的、知名度高的,那个没什么用处。真正有修有证这样的善知识,是真善知识!你亲近他,接受他的调教,依教奉行,你会有成就。你对於善知识疑惑,没有信心,你跟他再多年也不能得利益,你还是一个凡人。我们看看中国历史,禅宗里头最著名的六祖惠能大师,亲近他的人有多少?实际上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概略估计,我想不会少过十万人,成就的几个?四十三个,《坛经》里有的。那四十三个为什么会成就?尊师重道,依教奉行。其余不成就的是什么原因?他也尊师重道,没有依教奉行,所以不能成就,例子太显然了。我们在台湾,早年求学,我亲近三个老师。世间这是方东美先生,方老师的学生多,成就的也没几个;章嘉大师的学生多,李炳老的学生更多,成就的有几个?老师同样教诲,同样劝导,同样苦口婆心,为什么有成就、有不能成就的?没有别的原因,依教奉行。换句话说,凡是不肯以真正行动对付自己的,都不会成就。真正有成就的,下定决心对付自己,克服自己的妄想、烦恼、欲望,要真正做克己的功夫,克服自己。自己不好的习气一定要革除,痛改前非,你才能有成就。不能改过自新,决定不可能有成就,你这一生不管你做多少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充其量六道轮回里面有漏福报而已。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今天净觉天王这一首赞颂报告里面,全偈关键就是「为利众生」,六道凡夫为利自己,关键就在此地。如果我们为利自己,肯定这一生不能成就,将来死了之后依旧搞六道轮回,想往生那是你打妄想,你去不了。为什么?西方世界都是大乘,西方世界全是为利众生的,你是为利自己,你怎么能去得了?阿弥陀佛再慈悲要接你去,西方世界所有大众反对,你也没办法,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所以自己的本钱,要跟诸佛菩萨同心同德、同愿同行,然后才得佛力加持。与一切诸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是大菩提心,真正为利众生。你没有这个心愿,没有这个行持,求生净土,你这是个愿望,阿赖耶识里种一个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一生成就,一定要有行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