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二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228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长行第五看起:
【树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业种芽茎等随时守护令成就解脱门。】
这位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从比喻上来说的。清凉大师将这个比喻,表法的意思,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明:「谓以菩提心为家,二利为作业,并以身口为牛,利智为犁,耕於心地,下闻薰种,生信解芽,起正行茎,开诸觉华,获菩提果。自利,则以不放逸,随时守护。利他,则以能化大愿守护,不令魔惑,禽兽侵犯。从因至果,得成就也」。清凉这个解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家」是什么意思?「田」是表什么?「作业」是表什么?他种的「芽茎」,它的意思在什么地方?所以佛法如果我们不了解它表法的义趣,就很不好懂,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明了表法的意思,我们就知道如何来学习。『家』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是觉悟的心。觉悟的心没有界限,佛法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虚空法界是觉悟人的家。今天有很多人说,科技发达,交通方便,地球就变成一个村了。地球村,形容这个村庄里头人与人往来关系的密切,那还是一个村。今年温馨晚会,我们提出来不是村,提出来是「家」,那就更密切了。可是还比不上佛法,《华严经》以什么为家?虚空法界是一家。我们怎么搞都搞不过佛法,都比不上释迦牟尼佛,人家是以虚空法界为家,以一切众生为自己,给我们说这是法身,是自己的清净法身。
菩提心就是一个真诚心,佛在《观经》上跟我们解释,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叫菩提心。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有这个心,诸佛菩萨至诚心显露出来,落实在生活上;凡夫虽然有真心,但是被烦恼蒙蔽了。虽然被烦恼盖覆,并没有失掉,所以马鸣菩萨跟我们讲「本觉本有」,菩提心是本觉;「不觉本无」,不觉是烦恼、是无明,盖覆了我们的菩提心。这个盖覆本来没有,只是一念不觉产生的虚幻现象,它不是真的。真的、本有的,决定可以恢复;本来没有的,一定可以断掉。我们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相信烦恼决定可以断,相信菩提决定可以恢复。首先要有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你要没有信心,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今天有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信心,「烦恼太重,断不了,断不了」,那他永远断不了,为什么?没有信心。佛法里面的成就,成就的高下与你的信心完全成正比例。你果然有信心,无始劫烦恼我可以能断得干干净净,那你所证的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佛在《华严》上说的,我们必须要从这里坚定信心,一切众生跟佛没有差别。
「二利为作业」,二利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自利跟利他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许许多多的修行人不了解它是一桩事情,所以在这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结果不能自利也没有利他。这两个分开来,是既不自利也不利他,合起来才是自利利他。所以一定要懂得,利他就是自利,是真正的自利,自利是真正的利他。譬如我们举例子来说,自利,我们养这个色身,养这个色身好像是自利,其实是利他。为什么?这个色身是为他服务的,我要不把这个色身养好,怎么能够为一切众生服务?可见得自利确实是利他。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这个观念要不能够建立,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观跟人生观,你的观念错误了,你所行所做的全都错了。佛法,我们必须知道,「知难行易」,正确的观念太难太难了!行不难,建立正确观念难。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每天教学,每天跟大家在研究讨论。为什么?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宇宙、人生观,在佛法里面讲正知正见,佛知佛见,这是修行的根本。我们今天修学遭遇到很多困难,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我们基本的观念错误。用西方哲学家的话讲,念念是以自我为宇宙中心,这个观念错了。他们话是这个说,在佛法里面讲我执,以我执为一个中心的思想,哪有不错呢?我执是轮回的思想。
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轮回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特别著重在执著。执著破掉了,我执破掉了,那就西方的话,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放下我执了。放下我执,在佛法里面讲,轮回就没有了。轮回虽然没有,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有这个法界。这个法界是因为你还有分别,你没有执著,你还有分别。如果分别再放下了,四圣法界没有了,就超越十法界。佛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如何超越十法界?放下分别执著,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以自我为主,那就是坚固的我执;坚固的我执,我们常讲轮回心,你无论造作什么都是轮回业,修行还是轮回业,念佛也是轮回业,讲经说法还是轮回业。这些好事情,你所得的果报是六道里面的福报,你出不了轮回。我们今天要真的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把轮回的观念舍掉,这个重要,我们才能相应。轮回的观念就是为自己,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佛在大小乘经论里常常教导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舍掉、放下。自己意思,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意思,遵守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在经论里字字句句是不是他的意思?不是的。我讲得多了,不是他的意思,佛菩萨没有意思。佛菩萨说放弃你的意思,跟著我的意思走,错了。
佛菩萨教诲是什么?是自性的性德流露。谁的性德?我们自己的性德。今天我们自己性德被烦恼遮盖住,他们的性德没有被烦恼遮盖,他的性德跟我的性德是一个性德,你认清这一点,你才肯欢欢喜喜的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佛陀的教诲,是随顺自性的性德,所以不是被别人牵著鼻子走。这个做法会帮助我们自己明心见性,帮助我们大彻大悟;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意思,跟著别人的意思走,我们开不了悟,也见不了性。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菩萨教诲不行,祖师大德教诲也不行,一定要随顺佛陀。为什么?菩萨、祖师大德那里头还有一点意思在里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尽,他的教诲就有一品生相无明在里头,不纯。佛陀的教诲纯,一丝毫的意思都没有。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菩萨是人,但是菩萨、祖师大德他们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参考。像注解,清凉大师、李长者的注解,我们可以参考。我们所依的,依的是经文。他所讲的与经文相应,这正确的,我们可以采取;他所讲的跟经文不相应,我们应当舍弃,不能听他的,这个就对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四依法」,是给后世弟子做一个修学的准则: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你只要守住这个原则就不会错误了。这个道理跟事实,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那一章,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也用许多比喻来告诉我们,对经典要有决定的信心。
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有许多同学他信人,他不信法;某人怎么怎么讲的,他不说经上怎么讲的。所以误入歧途的人很多,人不可靠,尤其是现代人。《楞严经》上佛讲得那么清楚,「末法时期」,就是指我们现在的社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佛给我们很高度的警惕。我们听人家说法,人家说法跟经的意思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我们不能听他的,我们还是要听经上所说的。经论上所说的,他们那些很聪明,这个经跟那个经矛盾了,让你在矛盾当中丧失信心。譬如有些经讲空,有些经讲有,他就会来告诉你,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说话自相矛盾,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到底是空还是有?他就把你信心打掉了。你听的是很有道理,其实根本就没道理。佛在《般若经》上讲了一句话,佛一生没有讲经说法,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那是谤佛。佛是真的没有说一句法,佛所说的是什么?破一切众生的执著。你执著空,佛就说有,破你空的执著;那个人执著有,佛就说空,破他的执著。佛说法破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已,你懂这个原则。无论在世法、在佛法,只要你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就错了;放下一切分别执著妄想,你就成佛!佛哪有说法?不但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说过一句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没有说法。你要真的明白这个道理,透彻这个道理,你才能建立坚固的信心、清净的信心。这个信心现前了,《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智慧就开了,你才真正得佛法的受用。佛法在哪里?佛法在自性里头,不在外面。
所以自利、利他实在不容易,理与事都深广无尽。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最可贵的是讲堂的作业。一个人,什么是福报?一个人一生不离开讲堂,大福报,第一等的福报。佛的弟子示现榜样给我们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追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天都不离开,为什么?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天天在听经,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你就不知不觉契入佛知佛见。脱离了讲堂,舍弃了讲经说法,你必定随顺烦恼。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一定是烦恼做主,自我为中心,换句话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我们读四书,孔老夫子非常感叹的说,他跟学生讲,一生想来想去,到最后一个结论,「不如学也」。这个意思明显告诉我们,学不厌,教不倦,教学相长,一生没有一天空过,都在认真努力的学习。佛法粗浅的说,学做人,学办事,学习与一切众生相处。佛法是教学,我们今天把它看作宗教,错误了。所以,对於什么叫自利、什么叫利他,观念一定要正确;自己的心正、行正,这是自利;心正、行正,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就是利他。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利益一切众生,给一切众生做榜样,让一切众生看到这个样子,他反省,他能够回头,他能够改过自新。所以,自己起心动念点点滴滴都是利他。所以自利跟利他是一桩事情,决定不是两桩事情。
他底下讲「并以身口为牛」。这是个比喻,农家耕作,牛是动力,牵著犁可以耕田。自利、利他的动力是什么?身口,身表演,口说法,为人演说。「犁」,你在土地上耕作,你有一定的方向,你有一定的目标。这个方向目标是智慧,般若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教育。「耕於心地」,佛法修学,我们在讲席讲过许多,大乘佛法从哪里学起?第一部经是《地藏经》,从《地藏》学起;地是心地,用现在的话说,心理建设。所以有一个道场成立了,我的惯例决定是先讲《地藏经》;这个道场成立,第一部经是《地藏经》。《地藏经》讲什么?孝亲尊师,根本法。佛法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佛法成就圆满在孝亲尊师;始终,自始至终,从初发心到成佛,没有别的,就是孝亲尊师,所以耕於心地。这个话怕大家不容易体会,我们换句话说,用真诚的心处事待人接物,在现在这个社会,决定不要怕别人欺骗我们。别人欺骗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统统接受,欢喜接受,我们对人用真诚心。我们提倡的,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慈悲心,耕於心地。不可以跟社会人一般见识,他对我不好,我要报复他,错了;等於说是他堕地狱,我也跟他一道去,不就是这种傻事情吗?所以这是一个错误观念,决定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下闻薰种」,这一段文里头,这一句是关键,这一句是中心。「闻」是闻法,我们今天看到许许多多同学们,在佛法里面做种种事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到挫折,原因在哪里?闻薰太少了。所以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随顺自己的烦恼愈搞愈糟。佛法不能不多听,不能不多读,净业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我们有没有做到?天天做,天天讲,讲给别人听,也就是讲给自己听,劝别人就是劝自己,时间久了,不知不觉自己的思想境界转变了,这就是薰,薰成种子。自自然然的,一丝毫不勉强,观念、思想、见解转变了,转变成佛知佛见,正知正见。所以不读经怎么行?不参加研究讨论怎么行?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福德的人,不肯离开善知识。世尊当年在世,这些学生们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在中国历代祖师大德,你看看这些山志,看看《高僧传》,我们能体会到,无论是在家、出家的学生,亲近一个善知识,不肯离开。纵然是在他的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不肯离开,最明显的大家常常读到的《六祖坛经》,能大师的学生开悟之后,离开他的人不多。照理说,开悟应当走,你有能力可以教化一方;可是居然还有不少人不离开他,一直等到六祖大师圆寂,这些学生才离开,才各人去教化一方。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给我们后来人看的,这个机缘太难得,世出世间无比殊胜的机缘。哪一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有这么长的时间天天听经,天天闻法,天天在一起欢欢喜喜研究讨论?
唯有时间长了,薰习成种,这个种产生力量,自然他就改过自新了。今天我们听经,听得不少,可是烦恼还是那么多,还是不能把经典教诲来落实,什么原因?你天天在薰,还没有成种。没错,是在薰,薰得不够。古时候用熏香,不像现在,现在是科技进步,香水东西很方便,身上一喷,马上就有香气。古时候没有这个东西,用什么方法?用香熏衣服,衣服要熏香差不多熏三天,然后这个衣服穿在身上才有香气。要这么长的时间,熏上二、三个钟点,不行,拿出来抖抖,香气就没有了,要那么长的时间。我们今天也是在薰习,薰习的时间不够,未能成种,所以不产生效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依旧随顺烦恼,还是个轮回心造轮回业。你们大家都知道,我非常感激韩馆长,我感激她什么?就是她帮助我三十年,我在佛法上薰习不断,我今天的成就她帮助的。这三十年当中,她替我找讲经的这种机缘,租地方,借地方,她去奔波。所以我从出家到今年整整四十年了,没有离开讲台,天天讲,很少中断。这就是「下闻薰种」,我们的思想见解观念才真的转过来了,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转不过来。长时间锲而不舍,一门深入,别的统统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了,专注搞这一门,这一门当中收到效果了。所以这一段关键就在这一句,如何闻薰成种,我们才能得到受用;闻薰而没有成种,还是得不到受用。
种子还要坚实,为什么?它才能够生长,才能够开花结果。我们今天关键是种子问题,佛种,菩提种子,这是要靠闻薰,然后从这里「生信解芽」。清凉判《华严》四分:信解行证。信解从哪里生的?从菩提种子生的。种子从哪里来的?闻薰得来的。机会没有,自己要去寻找;肯找,这是福报。我一生都在求学,因为抗战期间失学三年,感到不读书之苦,所以我对於学就非常重视。到台湾之后,没有机会再上学了,自己要工作,自己才能够生活得下去。利用空余的时间,空余时间我没有去消遣、没有去玩,把这些时间都去求学。求学没有学校,到哪里去学?找这些好的老师、好的教授,我主动找他们,慕名写信,要求见面,要求听他们讲课。我在那个时代认识十几位名教授,他们都喜欢我。没有别的,真诚心想学。我的生活很清苦,对老师一分钱供养都没有;换句话说,全凭个热忱,他也热心教导。我们那个时候有个想法,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说如果我是一个教授,有一个这样的学生真正肯学,但是他家境清寒,一无所有,我一定很热心教他。所以我今天这个情形,就是一个很清寒的学生,我找一个好老师,好老师一定会教我。不肯教我的,我也不用跟他学,为什么?那个老师贪名利,有钱我就教你,没钱我就不教你,那不是个好老师,我也用不著向他攀缘。一生没有浪费时间,都在求学。
我今天这一点成就,就是薰闻成种。离开老师了,我跟李老师十年,一堂课不缺,他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离开老师,我对於经典没有一天放松过,读诵,为人讲解,这里面得到法喜,得到智慧。所以「闻薰」两个字是我们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关键的所在。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好学、真正肯学,就在这个地方见,他才能生正解、正信,起正行。正行,这在植物里比喻茎,信解比作芽,种子发芽了,这芽慢慢长大。所以正行是从正信、正解里面自自然然现前,而正信、正解是菩提种子,菩提种子是从薰闻成就的,这是真正把根本找到了。我们看到有一些年轻人,也看到这个人很可以造就,但是他不喜欢来听经,那就没有法子;我们想帮忙,帮不上。我们对待这些年轻学人,你就知道了,你勉励他、劝导他好好的修学,这个功德之大无与伦比,这是个机会,作佛作祖的机会;如果你障碍他、破坏他,这个罪过也是极重。他有这个机会你障碍他,你劝他到别的地方修,把他这一生当中开悟证果的机缘打断了,断众生的法身慧命。真正发心学道的人不多!我们现在这个小讲堂,比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殊胜太多了,李老师教学没有我们这么多人,二十几个人,我们天天都不间断。我们今天的人数比他多,设备比他好,可是究竟成就如何?那是另当别论了。
真心干才有成就,不真心干,还是不能成就。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教人「真干」,你就会有成就;不是真干,你就不能成就。真干,要用菩萨的三慧;换句话说,我们听了、读了之后,要思惟经义。真正明白了,要落实到生活上,解行相应,这是真干。解行不相应;换句话说,不能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应酬上,生活还是随顺烦恼,佛法是佛法,生活是生活,两桩事,这是一生都不能成就。必须落实在生活,佛法跟生活是一不是二,佛家常讲「入不二法门」。佛法跟生活是两桩事是二,你就不得其门而入,你学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你还是搞六道轮回,还是出不了三界。所以一定要行,要起正行。行了之后,你就开花结果。「开诸觉华」,花就是比喻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是开花。智慧现前了,明心见性是果。明心见性是什么境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无有一个不是。所以你的孝亲,你的尊师,才做得圆满,才做到究竟。我们一般人为什么做不到?没有这个认识,智慧不开。智慧不开,还是自我为中心,看看别人,你有什么了不起?你有什么值得我尊敬的?你跟我不相干,我为什么要孝顺你?没有智慧,没有看到事实真相。
看到事实真相,你的观念就变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心性变的。古德比喻得好,贤首大师在宫廷里面讲《华严经》,人家听了不懂,他看到宫廷里面摆设的金狮子,拿这个做比喻,大家从比喻上体会到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真如本性,把器比喻作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许多的器皿都是黄金造的,器器皆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真如本性变现的,唯心所现的,性相不二,哪一法不是自性?自性就是如来,所以说哪一个众生不是诸佛?你不能说同样的黄金,这个黄金塑一尊佛像,看到他顶礼膜拜;把这个黄金造一个鬼的相,你就瞧不起他、欺负他,就看轻他;错了,一个一个都是金,一样重,一样分量,一样价值,你为什么起分别、起执著?了解事实真相,妄想分别执著都尽了,没有了。所以虚空法界是平等的,你的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平等心就生起来了,这开花了。想想为什么诸佛菩萨能做到,能开花结果,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关键在种子。他有菩提种子,我们是烦恼种子,种不一样。烦恼种可以变成菩提种,怎么变法?靠闻薰。
今天社会是个异常灾难的社会,自古至今历史上所没有的,大灾难。灾难怎么来的?是众生不善的念头造成的,不善的行为感得的。为什么心行不善?没有人教,对於教导的人不尊重。今天社会上尊重什么人?有钱有势的人,尊重这些人,有德、有学问的人不受尊重,所以众生才遭劫难。现代政治领袖跟古时候政治领袖不一样,古时候的政治领袖对於教书的人非常尊重,他带头,所以社会大众对於这些穷教书人都知道尊重。在中国古礼上我们读到,皇帝见老师,那个礼节是降阶。皇帝坐在他的宝座,他那个座是上方、北方,南是下方,坐北朝南,接见这些大臣。老师来了,不行,下位子,站在东面,老师在西面,东西是宾主之礼接待。东面是主人,西面是客人,不敢南面见老师。老师可能是个穷秀才,三餐饭都有问题,可是他在社会上被人尊重,这是帝王教化老百姓,教老百姓要尊师重道。
老师教学生要孝顺父母,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现代人忘掉了,疏忽了,不懂得这个道理,不知道孝亲,不知道尊师。我们看小朋友念《弟子规》,有不少小朋友会念,谁做到了?你要叫小朋友做到,小朋友看看父母对他的祖父母,你没有做到,你怎么能教我?你们拿这些东西来骗我,你说有什么法子!所以从前做父母的人教儿女,自己以身作则做榜样给小孩看,小孩从小耳濡目染,就养成习惯,就记在心里,一生不会忘记。所以不但言教,身教比什么都重要。老师教学生也著重身教,所以老师值得社会人尊敬,道理在此地。老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虽然穷困,读书人没有从事生产事业,生活必定是艰难,但是在社会上受到尊重。宴会,宴会的首席一定是读书人,是老师。古礼如是,就是尊师重道。现在不是,现在坐首席的是大富大贵,有钱人,有地位的人。教书的人,没人理他,穷教书匠,大家瞧不起。瞧不起老师,瞧不起父母,社会的灾难来了。这个大灾难,死在大灾难里面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愚痴到这个地步!我们自己很幸运,能够闻到佛法,能够想到这些问题,体会到这些事实,要从自己心地上做一个大转变,救自己,救众生。
末后清凉大师在这里说,「自利,则以不放逸,随时守护」。经文上面讲『随时守护令成就』,怎么守护?自利就是不放逸,不放逸就是认真努力去学习,这是守护。守护你的庄稼,你才能收获,有收获。「利他,则以能化大愿守护」,为什么佛要教给我们发愿,发愿度众生?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利他,这是大愿,要发心帮助别人,教化别人。教,要以身教,自己做出来给人看,言教在其次,身教是第一。这就是护持正法,护持一切苦难众生。「不令魔惑,禽兽侵犯」,禽兽侵犯是比喻,你的农作物,你要好好的保护它,不要让禽兽糟蹋了。把这个禽兽比喻什么?比喻魔。佛法里面魔很多,魔是折磨的意思,《八大人觉经》将魔说为四大类: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这五大类里面,前面三类是属於自身的,自己本身的烦恼习气,天魔是我们的环境,生活环境。归纳起来说,内有烦恼来折磨你,外面环境有诱惑来折磨你,天魔是外面环境的诱惑。真正有智慧的人,里面烦恼轻、智慧长,内没有烦恼扰乱你,外面也决定不受诱惑。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最好的榜样,他身心清净,天天教学,为大家讲经说法,内没有烦恼,生活简单朴实,外不受五欲六尘的诱惑,这叫守护。
「从因至果,得成就也」。从初发心到菩提道、到成佛,没有一时一刻放逸,认真努力修学,不放逸,所以他才能成功。这个事情经论上常讲「勇猛精进」,我们才能成就。在生命当中最宝贵的是时间,光阴一去不回头;现在做生意人常讲商机,商业的机会你要抓住,稍纵即逝;我们修行道业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必须要抓得紧紧的,要求三宝威神加持,使我们一生当中不失机缘,我们才有成就的可能。机会失掉,就很不容易再遇到,这桩事情正是开经偈所谓「百千万劫难遭遇」,机缘得来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华严》,经的分量太大,读一遍都很不容易,一般人没有耐心,从头到尾念一遍几乎不可能,讲一遍更不容易。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在一块研究,一起修学,这个机缘到哪里去找?所以机会要是有,决定不能够舍弃。我在台中十年,我们在一块同学的有七个人;七个人,十年没有散掉。台中莲社是在家居士道场,在家人都有家庭、都有行业,我们能够相聚,一个星期只有一天三个小时,在一块研究讨论。所以说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天天在一起,作梦都不敢想,这是多大的福报!我们在台中十年,要是给你们同学现在这个时间是一年,你们一年抵得我十年。可是你们如果是放弃,不肯认真努力在一块修学,那这个机会,我们连作梦都不敢想的,你们得到之后轻易放弃,你说多可惜!我们艰苦熬十年,等於你们的一年。
实在讲,实际上来看,你们福报殊胜太多了。为什么?你们天天生活在一起,我们一个星期见一次面,平常连交换意见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是什么?在家人比不上出家人,在家道场比不上出家道场,所以出家人的成就超过在家人十倍、百倍是应该的。可是今天实际上变成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就是你们有大好的机缘空过了,不知道珍惜,没有把心放在道上。所以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来观察,菩提种子没有了。在家人虽然时间很少,他非常珍惜。我们每个星期三个小时,真的是非常珍惜,非常宝贵;除非是生病,如果不是生病的话一定会参加,不会缺席,十年如一日。我们修学环境之艰难,资源的缺乏,那时候印刷术没有现在这么进步,量也没有这么多,许多参考的书籍我们要找《大藏经》抄,手抄,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可以影印。我们读书那个时代,自己印刷的讲义是油印,蜡纸写的油印。现在没有了,年岁大的人还能够知道,从前这些事情。我们看现代人,真是谚语所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珍惜机缘,不知道勇猛精进,所以把这个稀有因缘空过了,这很可惜的事情。我们读这段经文,尤其读清凉这段注子,应当要有所体会,知道怎样学习。
尤其是末后一句,「不令魔惑」。我们今天最怕的这桩事情,就是魔来迷惑我们。魔是什么?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魔,外面环境五欲六尘的诱惑,常常会动念头,这是魔,严重的障碍我们道业。所以我们的修学,不开智慧,不生信心,不能够依教奉行,魔障严重。魔最严重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自私自利,自以为是,贪瞋痴慢。佛说的这四种魔,实在讲最严重的是烦恼魔。如何克服烦恼魔?薰闻成种。所以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都是用教学的方法,佛家你看到释迦牟尼佛,世法你看到孔老夫子,他们并没有见过面,他们教学用的手法几乎是完全相同,都会在教学上下功夫。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能体会到,要能认识清楚,真正好学,没有不成就。成就的大小在他的精进,在他将圣贤教诲能做到几成,这是他成就的大小。换句话说,他对於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多少,随顺佛菩萨教诲他做到多少,他成就大小就从这个地方得到了。对於自己烦恼习气放下得愈多,对於经典教诲依教奉行得愈多,他成就就愈大。像善财童子,他是烦恼习气完全放下,百分之百的随顺圣教,所以他一生圆满成佛,证得究竟的佛果。他在《华严》上的示现,给我们看的,给我们的启示。告诉我,我们是凡夫,一生能不能证到圆满的佛果?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以证得,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把自己烦恼习气完全放下,百分之百随顺经论的教诲。所以你成佛,成菩萨,成声闻、缘觉,都在你自己决定。这不是佛菩萨做主的,也不是上帝、阎罗王做主的,自己做主。十法界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到哪个法界去,自己选择,自己做主,决定成就,毫无疑惑。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长行第五看起:
【树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业种芽茎等随时守护令成就解脱门。】
这位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从比喻上来说的。清凉大师将这个比喻,表法的意思,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明:「谓以菩提心为家,二利为作业,并以身口为牛,利智为犁,耕於心地,下闻薰种,生信解芽,起正行茎,开诸觉华,获菩提果。自利,则以不放逸,随时守护。利他,则以能化大愿守护,不令魔惑,禽兽侵犯。从因至果,得成就也」。清凉这个解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家」是什么意思?「田」是表什么?「作业」是表什么?他种的「芽茎」,它的意思在什么地方?所以佛法如果我们不了解它表法的义趣,就很不好懂,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明了表法的意思,我们就知道如何来学习。『家』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是觉悟的心。觉悟的心没有界限,佛法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虚空法界是觉悟人的家。今天有很多人说,科技发达,交通方便,地球就变成一个村了。地球村,形容这个村庄里头人与人往来关系的密切,那还是一个村。今年温馨晚会,我们提出来不是村,提出来是「家」,那就更密切了。可是还比不上佛法,《华严经》以什么为家?虚空法界是一家。我们怎么搞都搞不过佛法,都比不上释迦牟尼佛,人家是以虚空法界为家,以一切众生为自己,给我们说这是法身,是自己的清净法身。
菩提心就是一个真诚心,佛在《观经》上跟我们解释,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叫菩提心。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有这个心,诸佛菩萨至诚心显露出来,落实在生活上;凡夫虽然有真心,但是被烦恼蒙蔽了。虽然被烦恼盖覆,并没有失掉,所以马鸣菩萨跟我们讲「本觉本有」,菩提心是本觉;「不觉本无」,不觉是烦恼、是无明,盖覆了我们的菩提心。这个盖覆本来没有,只是一念不觉产生的虚幻现象,它不是真的。真的、本有的,决定可以恢复;本来没有的,一定可以断掉。我们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相信烦恼决定可以断,相信菩提决定可以恢复。首先要有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你要没有信心,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今天有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信心,「烦恼太重,断不了,断不了」,那他永远断不了,为什么?没有信心。佛法里面的成就,成就的高下与你的信心完全成正比例。你果然有信心,无始劫烦恼我可以能断得干干净净,那你所证的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佛在《华严》上说的,我们必须要从这里坚定信心,一切众生跟佛没有差别。
「二利为作业」,二利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自利跟利他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许许多多的修行人不了解它是一桩事情,所以在这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结果不能自利也没有利他。这两个分开来,是既不自利也不利他,合起来才是自利利他。所以一定要懂得,利他就是自利,是真正的自利,自利是真正的利他。譬如我们举例子来说,自利,我们养这个色身,养这个色身好像是自利,其实是利他。为什么?这个色身是为他服务的,我要不把这个色身养好,怎么能够为一切众生服务?可见得自利确实是利他。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这个观念要不能够建立,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观跟人生观,你的观念错误了,你所行所做的全都错了。佛法,我们必须知道,「知难行易」,正确的观念太难太难了!行不难,建立正确观念难。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每天教学,每天跟大家在研究讨论。为什么?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宇宙、人生观,在佛法里面讲正知正见,佛知佛见,这是修行的根本。我们今天修学遭遇到很多困难,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我们基本的观念错误。用西方哲学家的话讲,念念是以自我为宇宙中心,这个观念错了。他们话是这个说,在佛法里面讲我执,以我执为一个中心的思想,哪有不错呢?我执是轮回的思想。
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轮回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特别著重在执著。执著破掉了,我执破掉了,那就西方的话,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放下我执了。放下我执,在佛法里面讲,轮回就没有了。轮回虽然没有,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有这个法界。这个法界是因为你还有分别,你没有执著,你还有分别。如果分别再放下了,四圣法界没有了,就超越十法界。佛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如何超越十法界?放下分别执著,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以自我为主,那就是坚固的我执;坚固的我执,我们常讲轮回心,你无论造作什么都是轮回业,修行还是轮回业,念佛也是轮回业,讲经说法还是轮回业。这些好事情,你所得的果报是六道里面的福报,你出不了轮回。我们今天要真的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把轮回的观念舍掉,这个重要,我们才能相应。轮回的观念就是为自己,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佛在大小乘经论里常常教导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舍掉、放下。自己意思,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意思,遵守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在经论里字字句句是不是他的意思?不是的。我讲得多了,不是他的意思,佛菩萨没有意思。佛菩萨说放弃你的意思,跟著我的意思走,错了。
佛菩萨教诲是什么?是自性的性德流露。谁的性德?我们自己的性德。今天我们自己性德被烦恼遮盖住,他们的性德没有被烦恼遮盖,他的性德跟我的性德是一个性德,你认清这一点,你才肯欢欢喜喜的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佛陀的教诲,是随顺自性的性德,所以不是被别人牵著鼻子走。这个做法会帮助我们自己明心见性,帮助我们大彻大悟;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意思,跟著别人的意思走,我们开不了悟,也见不了性。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菩萨教诲不行,祖师大德教诲也不行,一定要随顺佛陀。为什么?菩萨、祖师大德那里头还有一点意思在里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尽,他的教诲就有一品生相无明在里头,不纯。佛陀的教诲纯,一丝毫的意思都没有。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菩萨是人,但是菩萨、祖师大德他们的东西,我们可以做参考。像注解,清凉大师、李长者的注解,我们可以参考。我们所依的,依的是经文。他所讲的与经文相应,这正确的,我们可以采取;他所讲的跟经文不相应,我们应当舍弃,不能听他的,这个就对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四依法」,是给后世弟子做一个修学的准则: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你只要守住这个原则就不会错误了。这个道理跟事实,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那一章,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也用许多比喻来告诉我们,对经典要有决定的信心。
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有许多同学他信人,他不信法;某人怎么怎么讲的,他不说经上怎么讲的。所以误入歧途的人很多,人不可靠,尤其是现代人。《楞严经》上佛讲得那么清楚,「末法时期」,就是指我们现在的社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佛给我们很高度的警惕。我们听人家说法,人家说法跟经的意思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我们不能听他的,我们还是要听经上所说的。经论上所说的,他们那些很聪明,这个经跟那个经矛盾了,让你在矛盾当中丧失信心。譬如有些经讲空,有些经讲有,他就会来告诉你,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说话自相矛盾,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到底是空还是有?他就把你信心打掉了。你听的是很有道理,其实根本就没道理。佛在《般若经》上讲了一句话,佛一生没有讲经说法,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那是谤佛。佛是真的没有说一句法,佛所说的是什么?破一切众生的执著。你执著空,佛就说有,破你空的执著;那个人执著有,佛就说空,破他的执著。佛说法破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已,你懂这个原则。无论在世法、在佛法,只要你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就错了;放下一切分别执著妄想,你就成佛!佛哪有说法?不但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说过一句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没有说法。你要真的明白这个道理,透彻这个道理,你才能建立坚固的信心、清净的信心。这个信心现前了,《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智慧就开了,你才真正得佛法的受用。佛法在哪里?佛法在自性里头,不在外面。
所以自利、利他实在不容易,理与事都深广无尽。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最可贵的是讲堂的作业。一个人,什么是福报?一个人一生不离开讲堂,大福报,第一等的福报。佛的弟子示现榜样给我们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追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天都不离开,为什么?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天天在听经,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你就不知不觉契入佛知佛见。脱离了讲堂,舍弃了讲经说法,你必定随顺烦恼。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一定是烦恼做主,自我为中心,换句话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我们读四书,孔老夫子非常感叹的说,他跟学生讲,一生想来想去,到最后一个结论,「不如学也」。这个意思明显告诉我们,学不厌,教不倦,教学相长,一生没有一天空过,都在认真努力的学习。佛法粗浅的说,学做人,学办事,学习与一切众生相处。佛法是教学,我们今天把它看作宗教,错误了。所以,对於什么叫自利、什么叫利他,观念一定要正确;自己的心正、行正,这是自利;心正、行正,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就是利他。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利益一切众生,给一切众生做榜样,让一切众生看到这个样子,他反省,他能够回头,他能够改过自新。所以,自己起心动念点点滴滴都是利他。所以自利跟利他是一桩事情,决定不是两桩事情。
他底下讲「并以身口为牛」。这是个比喻,农家耕作,牛是动力,牵著犁可以耕田。自利、利他的动力是什么?身口,身表演,口说法,为人演说。「犁」,你在土地上耕作,你有一定的方向,你有一定的目标。这个方向目标是智慧,般若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教育。「耕於心地」,佛法修学,我们在讲席讲过许多,大乘佛法从哪里学起?第一部经是《地藏经》,从《地藏》学起;地是心地,用现在的话说,心理建设。所以有一个道场成立了,我的惯例决定是先讲《地藏经》;这个道场成立,第一部经是《地藏经》。《地藏经》讲什么?孝亲尊师,根本法。佛法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佛法成就圆满在孝亲尊师;始终,自始至终,从初发心到成佛,没有别的,就是孝亲尊师,所以耕於心地。这个话怕大家不容易体会,我们换句话说,用真诚的心处事待人接物,在现在这个社会,决定不要怕别人欺骗我们。别人欺骗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统统接受,欢喜接受,我们对人用真诚心。我们提倡的,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慈悲心,耕於心地。不可以跟社会人一般见识,他对我不好,我要报复他,错了;等於说是他堕地狱,我也跟他一道去,不就是这种傻事情吗?所以这是一个错误观念,决定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下闻薰种」,这一段文里头,这一句是关键,这一句是中心。「闻」是闻法,我们今天看到许许多多同学们,在佛法里面做种种事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到挫折,原因在哪里?闻薰太少了。所以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随顺自己的烦恼愈搞愈糟。佛法不能不多听,不能不多读,净业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我们有没有做到?天天做,天天讲,讲给别人听,也就是讲给自己听,劝别人就是劝自己,时间久了,不知不觉自己的思想境界转变了,这就是薰,薰成种子。自自然然的,一丝毫不勉强,观念、思想、见解转变了,转变成佛知佛见,正知正见。所以不读经怎么行?不参加研究讨论怎么行?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福德的人,不肯离开善知识。世尊当年在世,这些学生们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在中国历代祖师大德,你看看这些山志,看看《高僧传》,我们能体会到,无论是在家、出家的学生,亲近一个善知识,不肯离开。纵然是在他的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不肯离开,最明显的大家常常读到的《六祖坛经》,能大师的学生开悟之后,离开他的人不多。照理说,开悟应当走,你有能力可以教化一方;可是居然还有不少人不离开他,一直等到六祖大师圆寂,这些学生才离开,才各人去教化一方。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给我们后来人看的,这个机缘太难得,世出世间无比殊胜的机缘。哪一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有这么长的时间天天听经,天天闻法,天天在一起欢欢喜喜研究讨论?
唯有时间长了,薰习成种,这个种产生力量,自然他就改过自新了。今天我们听经,听得不少,可是烦恼还是那么多,还是不能把经典教诲来落实,什么原因?你天天在薰,还没有成种。没错,是在薰,薰得不够。古时候用熏香,不像现在,现在是科技进步,香水东西很方便,身上一喷,马上就有香气。古时候没有这个东西,用什么方法?用香熏衣服,衣服要熏香差不多熏三天,然后这个衣服穿在身上才有香气。要这么长的时间,熏上二、三个钟点,不行,拿出来抖抖,香气就没有了,要那么长的时间。我们今天也是在薰习,薰习的时间不够,未能成种,所以不产生效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依旧随顺烦恼,还是个轮回心造轮回业。你们大家都知道,我非常感激韩馆长,我感激她什么?就是她帮助我三十年,我在佛法上薰习不断,我今天的成就她帮助的。这三十年当中,她替我找讲经的这种机缘,租地方,借地方,她去奔波。所以我从出家到今年整整四十年了,没有离开讲台,天天讲,很少中断。这就是「下闻薰种」,我们的思想见解观念才真的转过来了,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转不过来。长时间锲而不舍,一门深入,别的统统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了,专注搞这一门,这一门当中收到效果了。所以这一段关键就在这一句,如何闻薰成种,我们才能得到受用;闻薰而没有成种,还是得不到受用。
种子还要坚实,为什么?它才能够生长,才能够开花结果。我们今天关键是种子问题,佛种,菩提种子,这是要靠闻薰,然后从这里「生信解芽」。清凉判《华严》四分:信解行证。信解从哪里生的?从菩提种子生的。种子从哪里来的?闻薰得来的。机会没有,自己要去寻找;肯找,这是福报。我一生都在求学,因为抗战期间失学三年,感到不读书之苦,所以我对於学就非常重视。到台湾之后,没有机会再上学了,自己要工作,自己才能够生活得下去。利用空余的时间,空余时间我没有去消遣、没有去玩,把这些时间都去求学。求学没有学校,到哪里去学?找这些好的老师、好的教授,我主动找他们,慕名写信,要求见面,要求听他们讲课。我在那个时代认识十几位名教授,他们都喜欢我。没有别的,真诚心想学。我的生活很清苦,对老师一分钱供养都没有;换句话说,全凭个热忱,他也热心教导。我们那个时候有个想法,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说如果我是一个教授,有一个这样的学生真正肯学,但是他家境清寒,一无所有,我一定很热心教他。所以我今天这个情形,就是一个很清寒的学生,我找一个好老师,好老师一定会教我。不肯教我的,我也不用跟他学,为什么?那个老师贪名利,有钱我就教你,没钱我就不教你,那不是个好老师,我也用不著向他攀缘。一生没有浪费时间,都在求学。
我今天这一点成就,就是薰闻成种。离开老师了,我跟李老师十年,一堂课不缺,他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离开老师,我对於经典没有一天放松过,读诵,为人讲解,这里面得到法喜,得到智慧。所以「闻薰」两个字是我们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关键的所在。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好学、真正肯学,就在这个地方见,他才能生正解、正信,起正行。正行,这在植物里比喻茎,信解比作芽,种子发芽了,这芽慢慢长大。所以正行是从正信、正解里面自自然然现前,而正信、正解是菩提种子,菩提种子是从薰闻成就的,这是真正把根本找到了。我们看到有一些年轻人,也看到这个人很可以造就,但是他不喜欢来听经,那就没有法子;我们想帮忙,帮不上。我们对待这些年轻学人,你就知道了,你勉励他、劝导他好好的修学,这个功德之大无与伦比,这是个机会,作佛作祖的机会;如果你障碍他、破坏他,这个罪过也是极重。他有这个机会你障碍他,你劝他到别的地方修,把他这一生当中开悟证果的机缘打断了,断众生的法身慧命。真正发心学道的人不多!我们现在这个小讲堂,比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殊胜太多了,李老师教学没有我们这么多人,二十几个人,我们天天都不间断。我们今天的人数比他多,设备比他好,可是究竟成就如何?那是另当别论了。
真心干才有成就,不真心干,还是不能成就。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教人「真干」,你就会有成就;不是真干,你就不能成就。真干,要用菩萨的三慧;换句话说,我们听了、读了之后,要思惟经义。真正明白了,要落实到生活上,解行相应,这是真干。解行不相应;换句话说,不能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应酬上,生活还是随顺烦恼,佛法是佛法,生活是生活,两桩事,这是一生都不能成就。必须落实在生活,佛法跟生活是一不是二,佛家常讲「入不二法门」。佛法跟生活是两桩事是二,你就不得其门而入,你学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你还是搞六道轮回,还是出不了三界。所以一定要行,要起正行。行了之后,你就开花结果。「开诸觉华」,花就是比喻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是开花。智慧现前了,明心见性是果。明心见性是什么境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无有一个不是。所以你的孝亲,你的尊师,才做得圆满,才做到究竟。我们一般人为什么做不到?没有这个认识,智慧不开。智慧不开,还是自我为中心,看看别人,你有什么了不起?你有什么值得我尊敬的?你跟我不相干,我为什么要孝顺你?没有智慧,没有看到事实真相。
看到事实真相,你的观念就变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心性变的。古德比喻得好,贤首大师在宫廷里面讲《华严经》,人家听了不懂,他看到宫廷里面摆设的金狮子,拿这个做比喻,大家从比喻上体会到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真如本性,把器比喻作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许多的器皿都是黄金造的,器器皆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真如本性变现的,唯心所现的,性相不二,哪一法不是自性?自性就是如来,所以说哪一个众生不是诸佛?你不能说同样的黄金,这个黄金塑一尊佛像,看到他顶礼膜拜;把这个黄金造一个鬼的相,你就瞧不起他、欺负他,就看轻他;错了,一个一个都是金,一样重,一样分量,一样价值,你为什么起分别、起执著?了解事实真相,妄想分别执著都尽了,没有了。所以虚空法界是平等的,你的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平等心就生起来了,这开花了。想想为什么诸佛菩萨能做到,能开花结果,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关键在种子。他有菩提种子,我们是烦恼种子,种不一样。烦恼种可以变成菩提种,怎么变法?靠闻薰。
今天社会是个异常灾难的社会,自古至今历史上所没有的,大灾难。灾难怎么来的?是众生不善的念头造成的,不善的行为感得的。为什么心行不善?没有人教,对於教导的人不尊重。今天社会上尊重什么人?有钱有势的人,尊重这些人,有德、有学问的人不受尊重,所以众生才遭劫难。现代政治领袖跟古时候政治领袖不一样,古时候的政治领袖对於教书的人非常尊重,他带头,所以社会大众对於这些穷教书人都知道尊重。在中国古礼上我们读到,皇帝见老师,那个礼节是降阶。皇帝坐在他的宝座,他那个座是上方、北方,南是下方,坐北朝南,接见这些大臣。老师来了,不行,下位子,站在东面,老师在西面,东西是宾主之礼接待。东面是主人,西面是客人,不敢南面见老师。老师可能是个穷秀才,三餐饭都有问题,可是他在社会上被人尊重,这是帝王教化老百姓,教老百姓要尊师重道。
老师教学生要孝顺父母,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现代人忘掉了,疏忽了,不懂得这个道理,不知道孝亲,不知道尊师。我们看小朋友念《弟子规》,有不少小朋友会念,谁做到了?你要叫小朋友做到,小朋友看看父母对他的祖父母,你没有做到,你怎么能教我?你们拿这些东西来骗我,你说有什么法子!所以从前做父母的人教儿女,自己以身作则做榜样给小孩看,小孩从小耳濡目染,就养成习惯,就记在心里,一生不会忘记。所以不但言教,身教比什么都重要。老师教学生也著重身教,所以老师值得社会人尊敬,道理在此地。老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虽然穷困,读书人没有从事生产事业,生活必定是艰难,但是在社会上受到尊重。宴会,宴会的首席一定是读书人,是老师。古礼如是,就是尊师重道。现在不是,现在坐首席的是大富大贵,有钱人,有地位的人。教书的人,没人理他,穷教书匠,大家瞧不起。瞧不起老师,瞧不起父母,社会的灾难来了。这个大灾难,死在大灾难里面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愚痴到这个地步!我们自己很幸运,能够闻到佛法,能够想到这些问题,体会到这些事实,要从自己心地上做一个大转变,救自己,救众生。
末后清凉大师在这里说,「自利,则以不放逸,随时守护」。经文上面讲『随时守护令成就』,怎么守护?自利就是不放逸,不放逸就是认真努力去学习,这是守护。守护你的庄稼,你才能收获,有收获。「利他,则以能化大愿守护」,为什么佛要教给我们发愿,发愿度众生?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利他,这是大愿,要发心帮助别人,教化别人。教,要以身教,自己做出来给人看,言教在其次,身教是第一。这就是护持正法,护持一切苦难众生。「不令魔惑,禽兽侵犯」,禽兽侵犯是比喻,你的农作物,你要好好的保护它,不要让禽兽糟蹋了。把这个禽兽比喻什么?比喻魔。佛法里面魔很多,魔是折磨的意思,《八大人觉经》将魔说为四大类: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这五大类里面,前面三类是属於自身的,自己本身的烦恼习气,天魔是我们的环境,生活环境。归纳起来说,内有烦恼来折磨你,外面环境有诱惑来折磨你,天魔是外面环境的诱惑。真正有智慧的人,里面烦恼轻、智慧长,内没有烦恼扰乱你,外面也决定不受诱惑。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最好的榜样,他身心清净,天天教学,为大家讲经说法,内没有烦恼,生活简单朴实,外不受五欲六尘的诱惑,这叫守护。
「从因至果,得成就也」。从初发心到菩提道、到成佛,没有一时一刻放逸,认真努力修学,不放逸,所以他才能成功。这个事情经论上常讲「勇猛精进」,我们才能成就。在生命当中最宝贵的是时间,光阴一去不回头;现在做生意人常讲商机,商业的机会你要抓住,稍纵即逝;我们修行道业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必须要抓得紧紧的,要求三宝威神加持,使我们一生当中不失机缘,我们才有成就的可能。机会失掉,就很不容易再遇到,这桩事情正是开经偈所谓「百千万劫难遭遇」,机缘得来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华严》,经的分量太大,读一遍都很不容易,一般人没有耐心,从头到尾念一遍几乎不可能,讲一遍更不容易。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在一块研究,一起修学,这个机缘到哪里去找?所以机会要是有,决定不能够舍弃。我在台中十年,我们在一块同学的有七个人;七个人,十年没有散掉。台中莲社是在家居士道场,在家人都有家庭、都有行业,我们能够相聚,一个星期只有一天三个小时,在一块研究讨论。所以说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天天在一起,作梦都不敢想,这是多大的福报!我们在台中十年,要是给你们同学现在这个时间是一年,你们一年抵得我十年。可是你们如果是放弃,不肯认真努力在一块修学,那这个机会,我们连作梦都不敢想的,你们得到之后轻易放弃,你说多可惜!我们艰苦熬十年,等於你们的一年。
实在讲,实际上来看,你们福报殊胜太多了。为什么?你们天天生活在一起,我们一个星期见一次面,平常连交换意见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是什么?在家人比不上出家人,在家道场比不上出家道场,所以出家人的成就超过在家人十倍、百倍是应该的。可是今天实际上变成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就是你们有大好的机缘空过了,不知道珍惜,没有把心放在道上。所以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来观察,菩提种子没有了。在家人虽然时间很少,他非常珍惜。我们每个星期三个小时,真的是非常珍惜,非常宝贵;除非是生病,如果不是生病的话一定会参加,不会缺席,十年如一日。我们修学环境之艰难,资源的缺乏,那时候印刷术没有现在这么进步,量也没有这么多,许多参考的书籍我们要找《大藏经》抄,手抄,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可以影印。我们读书那个时代,自己印刷的讲义是油印,蜡纸写的油印。现在没有了,年岁大的人还能够知道,从前这些事情。我们看现代人,真是谚语所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珍惜机缘,不知道勇猛精进,所以把这个稀有因缘空过了,这很可惜的事情。我们读这段经文,尤其读清凉这段注子,应当要有所体会,知道怎样学习。
尤其是末后一句,「不令魔惑」。我们今天最怕的这桩事情,就是魔来迷惑我们。魔是什么?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魔,外面环境五欲六尘的诱惑,常常会动念头,这是魔,严重的障碍我们道业。所以我们的修学,不开智慧,不生信心,不能够依教奉行,魔障严重。魔最严重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自私自利,自以为是,贪瞋痴慢。佛说的这四种魔,实在讲最严重的是烦恼魔。如何克服烦恼魔?薰闻成种。所以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都是用教学的方法,佛家你看到释迦牟尼佛,世法你看到孔老夫子,他们并没有见过面,他们教学用的手法几乎是完全相同,都会在教学上下功夫。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能体会到,要能认识清楚,真正好学,没有不成就。成就的大小在他的精进,在他将圣贤教诲能做到几成,这是他成就的大小。换句话说,他对於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多少,随顺佛菩萨教诲他做到多少,他成就大小就从这个地方得到了。对於自己烦恼习气放下得愈多,对於经典教诲依教奉行得愈多,他成就就愈大。像善财童子,他是烦恼习气完全放下,百分之百的随顺圣教,所以他一生圆满成佛,证得究竟的佛果。他在《华严》上的示现,给我们看的,给我们的启示。告诉我,我们是凡夫,一生能不能证到圆满的佛果?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以证得,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把自己烦恼习气完全放下,百分之百随顺经论的教诲。所以你成佛,成菩萨,成声闻、缘觉,都在你自己决定。这不是佛菩萨做主的,也不是上帝、阎罗王做主的,自己做主。十法界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到哪个法界去,自己选择,自己做主,决定成就,毫无疑惑。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