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二一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二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212

  请看经文,日天子长行第五句:

  【勇猛不退转天子。得无碍光普照令一切众生益其精爽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注的文字稍微多一点,「谓体离障惑,用而遂通,故云无碍」。「通」这个字实在讲很重要,真正通达,这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换句话说,所有问题之发生都在一个不通。我们人的身体,都知道经脉血管,即使是非常微细的小血管,或者是神经,如果不通必然是局部麻木,这就生病;大的管道不通,那要命;畅通无阻,这个人身体才会健康。世间人情世故亦复如是,只要能通达,问题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族类与族类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最怕的是彼此互相不相往来,没有沟通的机会,所以产生误会,产生矛盾,引起许许多多是可以避免而且不必要的这些麻烦、争执,甚至於战争都是因为不通。所以中国古人讲得好,「政通人和」。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怎样才能做到?就是一个通的问题,所谓政就是大众的事情,社会大众的事情都能够通达,都没有阻碍,社会安定,世界就和平。我们今天不通,有障碍,迷惑就是障碍,这不是小道,是大道。这个地方通了,所有一切问题都通,这是从根本上讲。「体离障惑」,体就是我们的自性、真心,真如本性。我们要晓得,今天我们的自性、真心不能起用,原因是在哪里?原因是有迷惑、有障碍,就不通了。佛才说烦恼无尽誓愿断,把烦恼断掉,自然就通顺。由此可知,烦恼不能不断,非断不可,你要是不断,你永远就不通;换句话说,在六道、在十法界有得受。

  我们羡慕诸佛菩萨,羡慕这些大圣大贤,只有羡慕不管用,要效法,要向他们学习,他们为什么都通顺?我们为什么有障碍?诸佛菩萨决定没有吝啬,大慈大悲教导我们,只要把烦恼断掉,从内心里面去断,问题就解决了。从哪里断起?从执著断起。我们一般讲烦恼,最重的执著就是六道轮回,放弃执著就超越六道轮回。执著,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完全变成情识。诸位要晓得,众生的情识跟佛菩萨的般若智慧是一桩事情;换句话说,情识要是不执著,就变成般若智慧。所以,为什么要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随它去!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是执著。佛菩萨有智慧,佛菩萨真聪明,恒顺众生,你喜欢执著,你爱执著,随你怎么执著,佛菩萨决定不执著;不但不执著,连执著的念头都不生。所以先要离执著,就是离烦恼障,离见思烦恼,我们学佛一定要从这里著眼。见思烦恼里面,第一个是「身见」。我们晓得,第一个是根本的根本,身见是执著这个身是我,坚固的我执。一切众生就为这个执著,就为这个「我」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他自己不知道,三途六道受无尽的苦报,佛看在眼里说「可怜悯者」,这是真可怜,自作自受。哪一天觉悟了,放下了,你就得大自在。学佛的同修,大概每天都念《心经》,《心经》头一句「观自在菩萨」,人家用观,观就是不执著、不攀缘。我们不会用,我们用情、用想;用情、用想,决定不能脱六道轮回。人家聪明用观,观就随缘;情跟想都攀缘。

  见惑的后面四条,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自以为是,这个错了!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大病。我们在一切经论里面读到过,如果能够将见惑断除,这就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能够放下,不再自以为是,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换句话说,不再为这个身造业,你就证须陀洹果,圣人了。须陀洹地位虽然不高,保证往后不落三恶道,也不错了。不出三界,他的果报总在人天两道,绝不堕三恶道。在大乘,在《华严》,这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跟小乘须陀洹,差别在哪里?刚才讲,断证的功夫相同,都是断见惑,不同的是小乘没有发菩提心,大乘发菩提心。所以断见惑,发菩提心,就是《华严经》上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他的智慧、德相超过小乘初果很多很多,我们要懂,我们要真干。进一步再放下思惑,思是错误的想法,见惑是错误的看法。思惑是错误的想法,贪、瞋、痴、慢、疑、恶见,真心自性里面本来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统统是从妄想执著生出来的。自性里头虽然没有,可是生出这些东西来会障碍性德,自性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不通了,被它障碍,必须得打通。果然能把思惑也断了,这个人就证阿罗汉果,在《华严经》里面相当於七信位的菩萨。可是诸位要知道,智慧、德能超过阿罗汉很多,阿罗汉不能跟他相比。

  这还不是这个地方的意思,此地这个「通」,还要继续把分别、把妄想统统放下,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将自性上的障碍统统远离,所以「用而遂通」,性德起用,没有障碍,「故云无碍」,无碍是这个意思。从这一句我们就晓得,这位日天子是如来化身,不是凡夫,凡夫没有这个德能。只要到这个境界,「若身若智,俱得称光」,智慧是光,身相也是光。我们凡夫,实在讲障惑太重,我们见不到光。什么人能见到?心清净的人见到,这常说有定功的人见到,一般有练气功的人也能见到。凡是练功心都要清净,心不清净这个功就发不出来。功是什么?能,自性的本能。世间人练功,这个能力很小,往往这些能力不是自己练的,自己练的有真实受用,不是自己练的,那个能力从哪里来的?是外面力量附身的,很多很多,他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有能力,其实不是的。这个事情《楞严经》上说得很详细,说得很多,附身的精灵离开了,你的能力完全丧失,必遭王难。你在社会上妖言惑众,你犯法要判刑的,严重的判死刑,轻一点的也得坐牢。读《楞严》就明了,现前社会太多了,古来的社会也有,我们在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这些记载。所以《楞严》这部经,我们中国人赞叹它是「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是妖魔鬼怪最忌讳的一部经典。我过去讲《楞严》把它比喻作照妖镜,你细读《楞严》,妖魔鬼怪你就有能力觉察出来,你可以看得出来,你不会上他当。

  身有光,鬼神也能看得出来。所以居士林那边有一些鬼神要求听经,不敢到讲堂,什么原因?讲堂的光太大,他在讲堂听经感受非常辛苦,所以我们把他安排在二楼斋堂。你们在斋堂吃饭,人多的时候不会觉察,如果只一、二个人在那个地方,那是什么样的气氛?你们细细去体会。斋堂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那里听经,有些人不知道,斋堂没有人,电视机为什么打开,是不是忘了关?不是的,斋堂有很多鬼神在听经,他们看到身光。心愈清净,光就愈大;心思紊乱,妄念很多,光就小。光的颜色也不一样,诸佛菩萨的光是金色光明,其次的有黄色的、红色的、灰色的,还有黑色的,到黑色几乎就没有光。人在走好运的时候光很强很盛,走衰运的时候光就没有了,鬼神也不怕你。有时候他的毛病习气也会现行,现行欺负人,有意无意欺负人,都是烦恼习气在作祟。我们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鬼神有时候也不能控制自己。所以我们晓得身智都是光。

  「周而不偏」叫「普照」,这是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心地清净就放光,心地平等就普照。凡人虽然有光,不能普照,为什么?心不平等。所以诸佛菩萨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佛光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文里『精爽』的意思;「爽」,我们凡夫讲爽快、朗爽。清凉大师在此地,引《大集经》上一段经文:「国王护法,增长三种精气。」三界许许多多的天王都是菩萨化身,这我们在经上常常读到,菩萨在那个地方修行,自行化他,护持正法,所以增长三种精气。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护持正法,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正法,这三种精气就消退。谁懂得护持正法?不是内行人,他不懂,他做不到,一定是内行人;换句话说,一定是佛弟子,圣贤弟子,他懂得护持,他知道怎样护持。这三种精气,第一个是「地精气」,简单举个比喻如「五谷丰熟」,我们今天讲物产丰收,这是属於地精气。可是现在人我们跟他讲这些,他不相信。现代五谷杂粮的种植,科学家经过精细的分析,明了其中的因素,可以用人工的方法来增产,用人工的方法改变它的基因,做到了。但是这些食物我们吃了,因为它没有地的精气,那个养分、味道都变了。我们现在也慢慢习惯了,这个习惯是慢慢麻木了,很难觉察到。同样的稻米,同样的蔬菜,现在看起来很好看,可是不是味道。诸位同修如果你细心,仔细去观察、去体会,我们今天三餐所吃的,跟中国大陆农村里面还没有开化的地方,你去吃吃他们的东西,跟我们现在人吃的东西,味道不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乡下没有开化的,人心还纯朴,还有一点精气,五谷杂粮、蔬菜长出来虽然不好看,味道鲜美,跟我们现在吃的确实不一样。你不细心留意,你不能够发现,你去做个比较。植物如是,动物就更不必讲了。已经开发的国家,他们吃的这些肉是饲养的,我在台湾听一些同修告诉我,台湾养猪用化学肥料,猪长得好快,六个月就长大,就可以杀;鸡是六个星期。所以人吃了这些肉,都生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为什么?这个饲料不是天然的,人工造的,可以促进它的发育,副作用非常严重。我们虽然是不吃这些肉,但是可以能想像得到,决定不是味道,为什么?这里头没有精气。这是说我们生活环境里面。

  第二讲「众生精气」,这是说一切众生的形貌端严少病少恼,人有精气。如果我们要做个调查、做个统计,当然现在世界人口不断在增加,疾病也在增加,医院也不断在增加。古时候没有听说医院,没听说过,你查查《二十五史》,《二十五史》里头没有医院,近代才有医院。为什么?众生精气失掉,形貌也变了,体质也变了,依报、正报都不好,我们要明了。这两种是果报。第三种是讲因,「善法精气」。我们今天把善法舍弃了,人不相信修善得福,不相信修善得善报,以为得福、得大富贵,造恶可以得来,造恶好像很快能够得来。夺取别人的权位,夺取别人的财富,供给自己享受,以为这些人高明,以为这些人能干,效法学习的人多了。圣贤之道,一般人说,讲得是好听,没用处,依照他们所说的,在今天的社会活不下去。这是社会许许多多人他们的看法,正不正确?我们要拿事实给他看。我们这些少数人,依旧守住圣贤的教诲,也认真努力在学习,学习多寡姑且不论,我们在社会上也活得挺好,很幸福,很自在,没有说活不下去。在家学佛,依教奉行的人不少,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经营得不错。学佛的人还有慈悲心、还有良心,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的事业一定是更美满、更顺利,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拥护。为什么?他为众生,他不为自己。自己辛苦经营为谁?不为自己,也不为家庭,为那些苦恼的众生。众生如果失业,没有收入,衣食没有著落,你说这生活多苦!菩萨发心经营一个事业,我们知道沈阳本溪崔玉晶居士,她建的厂员工四千多人,一个员工是一个家庭,四千多个家庭至少有一万多人,养这一万多人,让他们有工作做,有收入,衣食住行都能解决。她在行菩萨道,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自己家庭,所以得到员工的爱戴。她的生活跟员工融成一片,那是菩萨,不是凡人。这个事业为社会服务,社会为国家服务,国家为整个世界人类服务。在家菩萨事业就是行菩萨道,这是善法精气,不是菩萨做不到。

  清凉在此地也举几个例子,「善法精气」,布施、持戒,「信等」,信进念定慧五根五力,这都是属於善法。天王所说的精气就是指善法,「令一切众生益其精爽」。由此可知,天王是以智慧、德行,德行就是身光,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增长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当中,以发心念佛为第一殊胜。发心,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就事相上来说,大乘经教多指四弘誓愿,简单的讲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跟下化是一桩事情,如果你分做两截,就不叫菩提心。上求佛道正是为下化众生,因下化众生这才上求佛道。求佛道为谁求的?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求的。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学习佛法,认真的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为谁?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我们自己要把它做出来,做一个转恶为善的样子给别人看,认真努力修行,不为自己。如果为自己,我们同学一定要清楚、要明了,为自己出不了轮回。为自己修,将来的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这是你为自己;你为众生修,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超越六道、十法界,为众生,不为自己。为众生,不为自己,诸位想想,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如果说一为自己,妄想执著分别统统在,道理就在此地。菩提心就是在这一念觉悟,一念回转。

  佛祖在经教里面开示很多,我们听得太少,不够深入,所以在日用平常还是转不过来,这才教导我们要多听。我们今天学得不够,做得太少,我每一次到念佛堂去看看,到讲堂去看看,我们同学去参与的人不多,当然各人忙著各人自己的事情。如果真正发菩提心,自己的事情固然重要,众生的事情更重要,庄严道场,弘法利生。讲堂里面,我们自己同学都不参加,自己同学都不重视,听众怎么能生起信心?因为我们现在的道场,已经完全没有约束力,完全看诸位菩萨自动自发,跟我求学那个时候不一样。我求学,李炳南老居士对我们有约束力,我们跟他学讲经的人有二十多个人,任何一个同学讲经一个不可以缺席,除非你生病。你要缺席,你就不是真心学,不真心学,你离开,不要参加这个班;参加这个班,一堂课都不能缺。我们是被逼成就的,这是学习的态度。课堂一堂课不可以缺,同学练习讲经一堂课不能缺,李老师督促严,我们深受其利。同学在台上讲经,我们同学照例坐在第一排、第二排,讲完之后下座了,下座不是没事,下座老师召集在小教室里检讨,每一个同学都要发言,你听了觉得怎么样?他哪些地方讲得好,好在什么地方,一条一条说出来;哪些地方讲得不好,也是每一条都说出来,检讨改进。不是含糊笼统,「不错」,这个不行;哪里不错,「很好」,这个也不可以,好在哪里要说出来。所以每一个人听都得聚精会神的听,这样才能学到东西。这种学习精神,我们同学应当要效法、要学习。这个才讲益其精爽。再看下面第六句:

  【妙华缨光明天子。得净光普照众生身令生欢喜信解海解脱门。】

  这一句里的意思很明显,也很好懂。净是清净,『净光普照众生身』,前面跟我们讲智慧与身都放光,真实的智慧德行能帮助众生身心清净,这就叫「净光」。「普照」是平等利益众生,众生焉能不欢喜?这一句里关键的字眼就是净与光,净是德行,德行里面关键是在心地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真实智慧。我们要积德累功,德是什么?自己一定要知道,在《无量寿经》上讲的德是「清净平等觉」,这是德;功是什么?功是行,功行,德落实在生活里面就是功。菩萨六度是功,要用清净心去修六度,这就是「净光普照」。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念念饶益众生,不但令众生得益,得最殊胜的利益;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来贡献,使一切众生得最殊胜的利益。往往我们也有这个意念,但是在事上总是有许许多多的缺陷,这是什么原因?还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因为心不清净,你照得不够周圆,这边照顾到,那边忘失了,疏漏的地方太多太多,依旧是烦恼习气障碍自己的清净心。所以,「净」这个字比什么都重要,净就是定,光就是慧,神通德能是从定慧里面生出来的。诸佛菩萨神通广大,用今天的说法是多才多艺,这个人很能干,他这个能力从定慧当中得来的,这是真实的、称性的德用。

  「普照众生」,普照就是平等的帮助、协助众生。帮助里面,不要忘记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最高的目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都是以这个为目标、为方向。所以才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是表率,范是模范。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那叫普照。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这是净光,做出来给人看,说出来给人听,这叫「普照众生身」。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修道人功夫永远没有间断,那也就说现在没有人看到我,可以放逸;没有人看到你,还有鬼神看到你,「众生身」里有包括鬼神在里头。众生不单单指人,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做众生。众生的本义: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叫众生。我们能看得见的众生少,看不见的众生多,为什么那么多众生我们看不见?我们今天的眼根有障碍。现在科学家证明,我们眼为什么能看到外面色相?靠光波的反射我们才能见到。我们肉眼能见到的光波非常狭窄,比这个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波短的我们也见不到,我们只能见到非常狭窄的一个光波,这一小段。通过科学的仪器我们能够发现,像X光、紫外线,我们能发现一些,肉眼看不到。诸位要想一想,假如有一天我们眼见的能力恢复了,各种不同波度的光我们统统都能见到,这个世界马上就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能看得出来。有没有可能?决定有!佛菩萨有这个能力,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他同样的智慧德能,我们今天的智慧德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掉,所以见,许许多多光波里面只能够见到一个波度。听也是如此,声波,我们现在无线电广播就是长波、短波,我们也只能够收听到一个波度,比这个波度长的听不到,比这个波度短的也听不到。我们有无量无边的德能,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变得很可怜!佛给我们说出其中的道理,都是自己迷惑,造作许许多多罪业,障碍了自己的德能。

  所以佛家教学中心就是破迷开悟,而以断恶修善做为破迷开悟的增上缘。如果一个人依旧作恶,依旧不肯修善,换句话说,破迷开悟就没有分。这是说明断恶修善的重要,一定要从这个地方下手。怎么样转迷成悟?断恶修善,只要离一切相就转迷成悟了。《金刚经》上说得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是离妄想分别执著,离这个相;修一切善,这个人就觉悟了。《金刚经》上说了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违背这个原则就不是佛法,佛法跟世间一般善法不一样的地方就在这里。生心,生普度众生的心,帮助众生的心,教化众生的心,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心,叫你生这个心。生这个心,不执著。不执著,《金刚经》的标准好,离相,离一切相,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离相修善就对,决定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信解』,这句话才能落实。你要不具备这个心行,这句话永远不能落实,一切众生怎么会对你生欢喜心、生信心?你所表现的、你所说的,他都能够理解,不单言说。所以觉悟的人,他全部的生活点点滴滴皆是无上道,佛法里面讲的妙法,无量无边的妙法都在生活当中表现无遗。

  《金刚经》上显示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吃饭、穿衣,入舍卫大城走路,究竟圆满的佛法都在其中。《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法都具足圆满的佛法。穿衣,衣具足圆满的佛法,一切诸佛所说所行都在其中;吃饭,圆满佛法;走路,步步都是圆满佛法。谁知道?须菩提一类的人知道,他们看出来了,他们觉悟了,生欢喜信解,赞叹「希有世尊」。他只要一看见,我们就知道,他也入这个境界了;他不入这个境界,他怎么会看见?他怎么能领会到?哪一天我们也看出来了,我们也就入这个境界。我们没有看出来,那还是隔得很远。要怎样像须菩提一样能看出来?这个看出来,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契入法界」,入法界了。一定要把你所信、所解、所行融成一体,这才能入得了法界;如果把信解行分做三桩事情,分做三个段落,就入不了,永远入不了。为什么?法界原本是一真,要记住这句话,法界是一体。我们常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心、一个性、一个身,我们学佛,尤其修学大乘,首先要建立这个观念,这个观念是佛知佛见。我们知见同佛,就能够如佛所见,如佛所闻。现在人讲理念,佛法讲知见,所以要跟佛相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