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七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87
请看经本,时分天长行最后一句:
【普观察大名称天王。得善诱诲一切诸天众。令受行心清净解脱门。】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平等的化导,「诱令进善,使彼受行,诲令断恶,得心清净」。长行虽然所说的是天众,在后面偈颂里面范围广大,所以将长行跟偈颂合起来看,天王的教诲是普及一切众生之类,这是我们要能够理解。偈颂里面是「普雨法雨润众生」,范围就大了。读《华严》一定要以清净心、平等心、广大心,去读诵、去观察,才能够懂得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天王的德号前面做过详细的报告,这个地方我们只著重在他修学的法门。每一位天王修学法门,第一个字是「得」,得就是我们中国世俗讲的得道,得的是什么道?是究竟圆满的佛道。各个都得道,也就是各个都修行成佛,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虽证佛果,仔细再一观察,他还是他天王的身分,这就是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诸佛如来化现的境界。他的法门是『善诱诲一切诸天众』,这一句关键的字样就在「善」,显示出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方便,他才能教化一切众生。后面偈颂里面讲的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包括十法界,不仅是娑婆世界的十法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法界都在其中,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他有智慧,他有方法,诱导众生,教化众生。「诲」是教化,教化有一个目标,目标是什么?『令受行心清净』,「受」是我们的感受,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享受;「行」是行为,也就是造作。我们的造作,我们的享受,都能够得到心清净。这个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凡夫。凡夫的享受是苦乐忧喜舍,佛将六道凡夫的享受归纳起来不出这五大类。身有苦乐的感受,心有忧喜。当身没有苦乐的时候,心里没有忧喜的时候,这叫舍受。舍受是好的,是正常的,但是时间很短,不能永远保持。如果永远保持就叫正受,正受就是清净解脱。所以凡夫有舍受,不能称为正受,原因在此地。
菩萨,天王实际上是法身大士、是诸佛如来,他怎样教化众生,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能够观察到。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非常复杂,所以菩萨教化众生掌握的原则是契机契理。理,现在人所讲的真理,但是什么是真理,懂得的人不多。佛法里面讲是自性,意思相同於一般人讲的真理,永恒不变,它是真的,凡是会变的就不是真的,这叫契理。与自性相应,叫称理而说;虽称理而说,还要考虑到接受人的根机。他的根机浅,你说得太深了,没有用处,他不懂,他不能接受。他的根性很利、很聪明,你说浅的,他听到不满意。所以说法要能够恰恰好,与他的根性相应,这是大学问,这不是一个容易事情。中国谚语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投机就是契机,佛法里的契机。投机,听的人就欢喜,说的人也欢喜,说听都欢喜。说听无厌足,不疲不厌,唯有真正契机才能做到。世出世间的圣贤,我们都能看到他们教不倦,学不厌,这个教学契机。如果只契机不契理,那是世间法,能帮助世间人解决局部的问题,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要解决根本问题一定要契理,理就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现在世间人有很多人问,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再问到切身,我从哪里来的?这些是大问题。动物为什么会有生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死了以后是个什么状况?这都是许许多多人在研究、在思惟、在探讨的问题,可是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凡是有这些问题的人,在佛法里面讲叫始觉,他开始觉悟了,他有追求真理,有追求宇宙人生真相的念头、动机。只要有这么一个愿望、这个动机,无论这个动机是强是弱,强是很明显想追求,弱是有这个意念,但是追求的心不强,甚至於连自己都还没有发觉;如果听到有人谈这个问题,他很有兴趣,他很喜欢听,这就是他的动机有了,不过是微弱而已。如果没有这些外面的增上缘,他自己也不晓得有这个动机,遇到缘之后才发现自己确实有这个念头,有这种希求,有这个欲望。
佛菩萨有智慧,佛菩萨有能力,佛家常讲的五通,五通里有「他心通」,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即使是最微弱的念头,佛菩萨都知道。这个念头佛菩萨怎么知道?念头也是波动,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全都有波动。为什么?组成物质的这些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它就是个波动的形状。我们就从这里体会到,佛菩萨为什么虚空法界过去未来他都知道,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万事万物的波动他统统都收到。像我们现在电视电波一样,他没有障碍,所有的频道他统统都能够接收到,所以他清楚、他明了。人心起念头是心的波,这个波速度最快,所以对於佛菩萨来讲,他这个反应,我们讲感应,现在一般人讲反应,反应非常强烈。众生心里面起个念头,再微弱的念头,刚才讲了,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萨那里已经接收到了。佛菩萨慈悲,这个慈悲所谓是无缘慈悲。无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无条件的。只要你有丝毫的觉醒,他就来帮助你,所谓没有佛种的帮助你下佛种,这是用比喻说。佛种是什么?觉悟的念头,这就是佛种。你没有觉悟的念头,他来帮助你,来促进你,但是这个帮助也要有感,他才能有应,才帮得上忙;已经有佛种的,这就是已经有心要学佛,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你增长,帮助你提升境界;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一个境界,佛菩萨一定很热心的来帮助你成就,这叫诱诲。
特别是「诱」这个字,尤其是善诱、善诲,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做不到。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佛帮助一切众生,所谓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就是诱,后令入佛智就是诲。一切众生他都有欲望,我们知道这个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本,不是好一个东西,但是在他,他认为最好;换句话说,先要满足他的欲望,这就是欲勾牵。满足欲望之后,你跟他交情搭上了,他欢喜你,喜欢接近你,喜欢亲近你,你这才有个机会去教他,帮助他觉悟。「善」怎么讲法?善,必须自己做成好榜样给他看,这是善巧。所以诱诲加上善,身语意三轮圆满,这叫善。佛在经上常常劝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句话做到就是善。我们对佛的教导,经典就是佛对我们的教导,我们展开经卷接受佛的教导,真的将佛所说的话听懂了,看清楚了,我们接受过来,这个接受就是此地每一句里面讲的「得」,接受过来了。接受过来之后要能保持,不能说接受过来两天忘掉了。永远保持而不失掉,这叫持,持之以恒。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尽形寿受持」,这个意思是说,我们活一天我就要保持一天。受持,怎么受持法?随顺佛陀的教导,这就是受持;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完全随顺佛陀的教诲,这叫受持。
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学佛了,没有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这就夹杂,夹杂效果就少了。我们看到别人学佛,为什么人家学了几年,甚至於有几个月就开悟、就证果了。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他在黄梅八个月,时间不算很长,八个月就开悟、就证果,那个时候他的年龄不大,他二十四岁。二十四岁,在道场住上八个月就开悟、就证果,他凭什么?我们今天在这个道场住上八年,别说证果,开悟都没指望,这又是什么原因?没有别的,人家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随顺佛教诲,所以他成功了。我们今天也学佛的教诲,但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跟佛的教诲夹杂在一起;不但是八年不能成就,八十年也不能成就,八百年还不能成就!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今天念佛,不怀疑你有了,不间断你也有了,可是你夹杂。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念佛不能得念佛三昧,你念佛不能开智慧,道理在这里。我们果然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把不开悟的因素,不能证果的因素,不能得三昧的因素,把它断掉,把它舍弃放下,我们三昧、开悟、证果就不难。凡夫成佛,说实在话,一念之间。我们凡夫是一念迷,佛是一念觉,转迷成觉你就成功,你的问题就解决,根本解决,究竟解决。
所以「受持」两个字是真实的诱诲。受持之后,天天要读诵,读诵就是每天读诵不间断。如果一间断,你的烦恼习气一定现行,要天天读诵。如果自己烦恼习气重,读诵的时间加长。所以初学的人,佛陀在世的时候,每天听佛讲经读诵的时间是多久?八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让你专注在经教上,远离妄想分别执著,每天八小时。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二时讲经」,佛陀在世他们把一昼夜分成六时,白天三时,晚上三时。我们现在把时间分做二十四个小时,所以印度当时的一时是我们的四小时,二时是八小时,这是人家自己真正做功夫。我们今天烦恼习气为什么断不了?我们的时间不够长;也就是说受佛法薰习的时间短,依旧烦恼习气薰修的时间长,抵不过。所以道场的学习,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薰习的时间。佛接著又说,要为人「演说」。「演」就是你所学习到的,这些理论、方法要落实在生活当中,统统要做到,这叫演。做到就是表演给别人看,现代的话说,做一个好样子给人家看。「说」是给别人说法,人家看到之后,觉悟念头起来的人他看到了,他就心有所感,他看到了羡慕,他也想学,他来向你请教,你再给他说明。由此可知,演在前,说在后;换句话说,做到在前,说到在后,做到然后才能说,这叫演说。不是说演,说了以后再去做,不是,是做到以后再说。你们看看这个味道,这个样子才叫善诱诲。你自己没有做到,你说出来之后,那个言词让人家听到会怀疑。为什么?你的言词不是决定的言词,你自己说的时候也不敢斩钉断铁的说,也是模棱两可的说。为什么?自己怀疑。佛这句话是真实的教诲,我们举个例来说,佛教我们第一桩事情是布施,我们讲布施怎么讲法?讲了之后别人也不肯听,也不肯相信,不敢去做。必须你自己真正做到了,做得有心得,做得有收获,你讲布施斩钉截铁,丝毫犹豫怀疑都没有,让人家听了生信心。
我年轻的时候接触佛法,第一天听章嘉大师开示,头一天章嘉大师就教我布施,我听了就相信,我听了就真照做。为什么?从他那个威仪上起恭敬心。他的言谈、他的态度真诚到极处,真诚能感动人,不是虚假的,完全是为利他而不是为利己;也就是说,念念真诚心为他著想,为他的真实利益,不是为自己,这才能感动人,才能让人相信。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久了,大师常常给我说,名利是假的不是真的。别人尊敬他,给他这些荣誉、地位,还有一些必要的应酬,他告诉我,都不是他喜欢做的,都不是他想做的。为什么要做?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才晓得是这样的,他的心地清净平等,一丝毫都不沾染,他是做出样子来给我看,我看清楚了,听明白了,才想效法,才想学习。如果没有做出这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亲近一个其他的法师,他给我们讲的话,我们就不相信了,我们就怀疑。他给我们说的话,我们的疑虑太多,许许多多问题一大堆,问不完。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很清楚能够理解,要真修行。真修行人说的话,跟不修行人说的话两样,效果完全不相同。真修行人讲布施,假修行人也讲布施,我们感受完全不相同。真修行人讲的我们相信,我们肯做;假修行人,听了笑笑而已,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情。
由此可知,善诱,善是做到之后才说。诸佛菩萨做到了,圆圆满满做到了,他对一切众生真正讲到善巧方便。我们没做到,我们纵然有些方便,但是谈不上善巧。只有真正做到的人,才谈得上善巧方便。特别是对现代人,现代人的根性比不上从前,世尊说法有所谓「三转法轮」,这是比喻他教学有三种方法。对於利根的人,一指示人家就明白、就觉悟,决定没有问题,这是根性大利的人。中等根性的人,你这一开示、一指示,他还不能领悟,必须恳切的劝导,他明白原来这些话是对我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感受到特别亲切,感恩之心他开始学习了,这是中等根性的人。下等根性的人劝他,他也不听,他也不能接受,他要证据,「拿证据来,我看到了我才相信。你说布施有果报,布施财得财,你布施财我看你得财,你真得了我就相信,不得我不相信」。现在这个世间人,无论做什么学问,拿证据来,下根人,不是中根、上根,中根、上根不需要看证据。但是佛这三种方法都有,所谓作证转,为人演说,演就是作证。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拿什么证据给人看,他的生活人家不相信,过那么清苦的生活,唯一证据给人看的是什么?相好光明,这是证据,别人比不上的。讨饭,他这个乞丐跟别的乞丐不一样,别的乞丐脸上颜色不好,真的很苦,他这个乞丐容光焕发,这就是证据。三十二相是大福报,这是果,果德上的相貌。果要有修因,修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佛就是用相貌来作证。不妄语得广长舌相,佛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起来,给你做证明,证明我不妄语;你没有这个能力,你打妄语,他真的把证据拿出来给你看。
我们晓得现前这一切众生不是上根、中根,什么都要拿出证据。我们学佛,出家人,出家人的证据那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得相好光明;在家学佛证据比较容易,你如果做生意,做得很赚钱,我布施,我布施得多,我赚的年年收入增加了。实在讲出家人在这一方面也能够示现,供养多,布施多,愈施愈多,这是果报。我刚刚出家的时候,刚刚学佛的时候,好像还有同修手上搜集的有照片,我自己都没有了。你要看看那个照片,很难看,很瘦,人像竹竿一样。我那个时候体重四十八公斤,真的是又干又瘦,你看那个样子,一点福报都没有。出家的时候穿的衣服从哪里来?人家老和尚穿旧的破衣服给我,我捡人家破旧衣服补补钉。我那个时候,出家穿的衣服是补补钉的,叫衲衣,生活非常清苦。现在我的衣服穿不完,太多了,从哪里来的我也不晓得,反正很多人送衣服给我就是了。衣服太多了,放在哪里都忘掉了。前天到楼上,那个柜子里头,我叫他们给我搬东西,又搬出两件出来,不知道什么人送的。愈布施愈多!布施财得财,布施法得法。智慧的增长,同学们能体会得到,智慧为什么会增长?法布施。同修们供养我这些钱财,我都拿去印经布施,不但印经,还天天为别人讲解。讲解这些经,遍遍不一样。《华严》二十年前我讲过一遍,跟现在讲的完全不相同;今天跟诸位讲的,明天再讲这一段,意思又不一样。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人家来要求我们施舍的时候,我们看看他不是行邪道,不是拿这些钱去吃喝嫖赌做坏事情,我们都应当帮助他。他拿这个做坏事,那我们不要帮助他,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布施守住这个原则就对了。他不是佛教,是其他宗教,正当的用途,他要做传教的事业,正当用途,我们都帮助他。所以我们看到其他宗教里头,他发展宗教教育我们帮助他,他做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我们帮助他。
我对於一切宗教,佛教也在其中,盖道场我是一毛不拔,为什么?我自己没有道场,我自己一生从事於佛教教育事业,所以你要搞佛教教育事业我会帮助你,你搞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我也会帮助你,对社会、对众生真正有利益的。你建教堂、建寺院,信徒出钱出力的人很多,去找他们,不要找我;我有限微薄的力量,我要选择重点去做。今天最重要的是宗教教育事业,帮助大家觉醒,帮助大家觉悟。所以我们今天工作重点,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他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帮助他明了人与人的关系,这里面就超越宗教,超越族群;更进一步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今天讲人与一切宗教的关系,就是佛法里面讲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统统搞清楚,统统搞明白,就能和睦相处,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每一个人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佛教教育。不但我们这一生美满,我们生生世世都美满。我们看到世间圣贤教育,可以做到这一生幸福美满,来生也能得幸福美满,后生也能得幸福美满,但是不能保证生生世世,你的福报可以享一世、二世、三世,以后就没有了。唯独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享永恒的福报,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的福报,为什么?智慧开了,你再也不会迷惑,迷了才造业、才受苦,觉悟的人不造业、不受苦。这很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不是诱惑人的,它有道理,有理有事。理跟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那就不一样了。所以佛陀教育是教我们明理,了解理事的真相,了解因缘果报的真相,这是说「教」。
教的效果是「令受行心清净」,这句话把佛教教学的宗旨说出来了。怎样才叫我们心行清净?心是见解、是思想,行是言语、是造作。我们的心行不清净,不清净的根本因素在哪里?在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不清净,是污染。我们的见解错误了,落在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我们见解落在这里头;我们的思想,贪爱、瞋恚、愚痴、傲慢、对於圣贤教诲怀疑,这是思想的污染。见解跟思想是心的污染,污染的心表现在行为上,我们对待人就虚伪,虚情假意。妄语,两舌,挑拨是非,有意无意;绮语,花言巧语,叫人上当;恶口,说话粗鲁难听;有意无意当中天天犯,语就不善了。行为也不善,杀生、偷盗、邪淫,这是佛举出这三桩严重的。所以起心动念为的什么?为的自私自利,所造作的决定是损人利己。常常伤害别人,伤害社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求自己一点小利。这两年我住在新加坡,这一年多,将近两年了,常常听说,有的时候也看到,我们从新加坡坐飞机到这个地方,在空中常常看到,马来西亚、印尼烧山,火烧山,不是自然的烧,是人为的。问一问为什么要烧山?烧山整理土地是成本最低的,烧完之后这个地方拿来耕种;但是烧山的面积之大,处所之多,引起的烟雾,空气的污染,新加坡都受害。严重的时候,对面来的人都看不见,飞机不能起飞,那不是雾,是烟。多少人呼吸这个生病,他不怕害人,害死人他不怕,他自己希望得一点耕种的土地,这个还小事情。大罪业,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造最重的罪业是什么?烧山。你想想看山上那一片,那些动物全都被他烧死了,你杀害多少众生。这些众生生生世世要跟你讨命,你想想那个多可怕,果报不得了!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觉悟的人,决定不敢干这个事情。连一个小动物都不敢伤害,怎么可以烧山杀害那么多的众生?这个东西冤冤相报,多生多劫都不能解决,干这种傻事情,图自己一点小利;眼前这一点小利,还未必能得到,而将来受害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些人愚痴,不了解事实真相。
了解事实真相了,我们遇到一个人想杀我,杀让他杀,绝不还手。为什么?杀人有罪,被人杀没有罪;被人杀是消业障,一点怨恨心都没有,死了之后来生到更好的地方去了。所以感谢他,不会怨恨他,他叫我转世到更好的地方去,我怎么会怨恨他?明白人他才这样做法,迷惑的人他做不到,他不能接受,这就是因缘果报,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清楚。所以人决定要断恶、要修善,决定不能杀生;不但不能杀生,令众生起烦恼我们就有过失了。众生对我们不高兴的时候,怎么办?回避,从旁边赶紧走开,让他欢喜,不要让他因我而生烦恼。因我的形相而生烦恼,因我的言论而生烦恼,都不可以做。儒家教人原则都很好,所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在某一个场合说话,要知道自己的身分,该不该我说,不该我说的我不能说。现在有个普遍现象,有同修告诉我,他说有个法师参加会议,这个会议上有很多外国人,法师需要翻译,这个翻译跟外国人说他自己的话,没有把法师的话翻过去,他自己是直接去开会了,法师冷落坐在旁边。这是错误的,你那个不叫翻译,你那叫代表,代表说话。翻译跟代表不一样,他全权代表了。这些是小事。从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学佛应该要怎样修学,忠於自己的职守,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人人都能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天下太平,这是圣贤的教育。
所以断恶修善是身心清净的第一个因素,你要想心行清净,从这里做起。然后更进一步,觉悟了,所谓破迷开悟,悟了怎么样?悟了做这些善,不要执著善,心就清净了。断恶修善还有分别执著,你的心行不清净,不清净的果报在六道,清净的果报在极乐世界,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净,诸位要记住,断恶修善这个事要做,要做出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去看,虽然做个好样子,绝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变成污染,不放在心上又肯认真努力去做,这叫净业。净业,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是不做,天天要做,比一般人做得还要积极,还要做得更好。为什么?利益众生,不是为自己做的。换句话说,断恶不是为自己断的,修善也不是为自己修的,为一切众生,给一切众生做榜样。
我们看《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果然不错,就是这个做法。所以末后「入法界品」,是佛菩萨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他所做的就是前面经上所讲的,到后面全部落实到生活。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工作,他们处事待人接物,总起来叫佛华严,他们过佛华严的生活。何以能过佛华严?他觉悟了。他悟的什么?大方广,悟入大方广,所以他享受佛华严。佛华严是佛菩萨的生活,大方广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是真如本性的理体;「方」是从体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广」是讲作用,体上的作用、相上的作用,深广无际,他都明白了、都清楚了。他真正通达明了大方广,所以过的生活是佛华严。佛是智慧、是觉悟,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生活在妄想杂念烦恼之中,我们生活在这里头,他这些都没有了,所以生活在正觉,正觉是佛;华是比喻,华是花,像万花齐放,美不胜收,用这个来形容他生活的美满;严是庄严,形容他的德用。性德圆满流露,性德全体现前,那才叫华严。所以诸佛菩萨无论在什么地方示现,在人间示现、在恶道示现,在地狱道示现,地藏菩萨,在饿鬼、畜生道示现,皆是佛华严。我们凡夫有升堕,佛菩萨没有,佛菩萨无论示现在哪一道,他们的生活境界受用全是一真法界,他没有改变。一真法界跟十法界融合在一起,所以法界也是多元化的。但是佛家讲多元跟一元是融合的,跟世间的观念不一样。世间多元不是一元,一元不是多元;佛法一元就是多元,多元就是一元,这个意思妙了,妙法!《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么?真性,真如本性是一;「多」是什么?多是讲现相跟作用。所以才给你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才把问题真正做到究竟圆满的解决。如果多不是一、一不是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所以真正解决问题,如果不推广佛教教育,那就太难太难了。
佛教教育要普及,佛教是智慧的教育,决定要超越宗教,要突破宗教,不能用宗教的框架来把佛教限制住。所以佛教不是宗教,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宗教,让一切宗教都开智慧,让一切不同的族群也开智慧,这个问题就总解决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这样重视佛陀教育,佛陀教育里特别重视《华严》的教学,道理都在此地。我们在《华严经》上讲了这么久,讲了一年多,诸位同修没有在现场听到,你们在录相带、在录音带、在网路上,你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就能体会得到经上字字句句无一不是圆满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贯彻全经,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古人称这部经叫大不思议法门,《维摩经》叫小不思议法门,它真不思议,字字句句含无量义。
所以我们唯有从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才能得心行清净。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心清净,心清净我们的行就清净,心要不清净,行决定不可能清净的;那个心口清净是形式上的,只是形式,没有内容。最重要是心清净,心地真正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了,你能够离一分,你的心得一分清净,离两分得两分清净。如果不能够离妄想分别执著,在形式上做,做得再清净是相似的清净,不是真清净。天台家讲观行即、相似即,你没有办法到分证即,为什么?你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还有妄想。这是佛在这一段经文里面诱导我们、教训我们,我们学会了,也要像佛菩萨一样帮助一切众生。
善诱,佛说得很多,大家熟知的叫「四摄法」,四摄法是善诱,这四种:第一种就是讲布施,第二种爱语,第三种利行,第四种同事。善诱,佛给我们讲这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个是布施,布施供养,你跟人见面不管是初次、二次,总得见面带一点礼物,那个礼物就是布施。初次见面要带礼物,凡是不常见面,见面一次总得要带一点礼物。我们出门到别的地方旅行,回去之后也要带一点礼物送给亲戚朋友,人之常情。爱语,不是说好听的话,那你就错了,这是爱护他的言语,真正爱护他、利益他的。有些话不见得好话,很难听的,但是对他真有利益。不是说好话巴结他、奉承他,那就错了,那是害他,那不是爱语,那是害语。言语、行持都是利益众生的,这个跟人家结缘,然后他才欢喜你,尊敬你,相信你,这样是建立信心,你把佛法介绍给他,他欢喜接受。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经本,时分天长行最后一句:
【普观察大名称天王。得善诱诲一切诸天众。令受行心清净解脱门。】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平等的化导,「诱令进善,使彼受行,诲令断恶,得心清净」。长行虽然所说的是天众,在后面偈颂里面范围广大,所以将长行跟偈颂合起来看,天王的教诲是普及一切众生之类,这是我们要能够理解。偈颂里面是「普雨法雨润众生」,范围就大了。读《华严》一定要以清净心、平等心、广大心,去读诵、去观察,才能够懂得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天王的德号前面做过详细的报告,这个地方我们只著重在他修学的法门。每一位天王修学法门,第一个字是「得」,得就是我们中国世俗讲的得道,得的是什么道?是究竟圆满的佛道。各个都得道,也就是各个都修行成佛,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虽证佛果,仔细再一观察,他还是他天王的身分,这就是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诸佛如来化现的境界。他的法门是『善诱诲一切诸天众』,这一句关键的字样就在「善」,显示出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方便,他才能教化一切众生。后面偈颂里面讲的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包括十法界,不仅是娑婆世界的十法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法界都在其中,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他有智慧,他有方法,诱导众生,教化众生。「诲」是教化,教化有一个目标,目标是什么?『令受行心清净』,「受」是我们的感受,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享受;「行」是行为,也就是造作。我们的造作,我们的享受,都能够得到心清净。这个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凡夫。凡夫的享受是苦乐忧喜舍,佛将六道凡夫的享受归纳起来不出这五大类。身有苦乐的感受,心有忧喜。当身没有苦乐的时候,心里没有忧喜的时候,这叫舍受。舍受是好的,是正常的,但是时间很短,不能永远保持。如果永远保持就叫正受,正受就是清净解脱。所以凡夫有舍受,不能称为正受,原因在此地。
菩萨,天王实际上是法身大士、是诸佛如来,他怎样教化众生,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能够观察到。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非常复杂,所以菩萨教化众生掌握的原则是契机契理。理,现在人所讲的真理,但是什么是真理,懂得的人不多。佛法里面讲是自性,意思相同於一般人讲的真理,永恒不变,它是真的,凡是会变的就不是真的,这叫契理。与自性相应,叫称理而说;虽称理而说,还要考虑到接受人的根机。他的根机浅,你说得太深了,没有用处,他不懂,他不能接受。他的根性很利、很聪明,你说浅的,他听到不满意。所以说法要能够恰恰好,与他的根性相应,这是大学问,这不是一个容易事情。中国谚语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投机就是契机,佛法里的契机。投机,听的人就欢喜,说的人也欢喜,说听都欢喜。说听无厌足,不疲不厌,唯有真正契机才能做到。世出世间的圣贤,我们都能看到他们教不倦,学不厌,这个教学契机。如果只契机不契理,那是世间法,能帮助世间人解决局部的问题,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要解决根本问题一定要契理,理就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现在世间人有很多人问,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再问到切身,我从哪里来的?这些是大问题。动物为什么会有生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死了以后是个什么状况?这都是许许多多人在研究、在思惟、在探讨的问题,可是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凡是有这些问题的人,在佛法里面讲叫始觉,他开始觉悟了,他有追求真理,有追求宇宙人生真相的念头、动机。只要有这么一个愿望、这个动机,无论这个动机是强是弱,强是很明显想追求,弱是有这个意念,但是追求的心不强,甚至於连自己都还没有发觉;如果听到有人谈这个问题,他很有兴趣,他很喜欢听,这就是他的动机有了,不过是微弱而已。如果没有这些外面的增上缘,他自己也不晓得有这个动机,遇到缘之后才发现自己确实有这个念头,有这种希求,有这个欲望。
佛菩萨有智慧,佛菩萨有能力,佛家常讲的五通,五通里有「他心通」,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即使是最微弱的念头,佛菩萨都知道。这个念头佛菩萨怎么知道?念头也是波动,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全都有波动。为什么?组成物质的这些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它就是个波动的形状。我们就从这里体会到,佛菩萨为什么虚空法界过去未来他都知道,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万事万物的波动他统统都收到。像我们现在电视电波一样,他没有障碍,所有的频道他统统都能够接收到,所以他清楚、他明了。人心起念头是心的波,这个波速度最快,所以对於佛菩萨来讲,他这个反应,我们讲感应,现在一般人讲反应,反应非常强烈。众生心里面起个念头,再微弱的念头,刚才讲了,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萨那里已经接收到了。佛菩萨慈悲,这个慈悲所谓是无缘慈悲。无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无条件的。只要你有丝毫的觉醒,他就来帮助你,所谓没有佛种的帮助你下佛种,这是用比喻说。佛种是什么?觉悟的念头,这就是佛种。你没有觉悟的念头,他来帮助你,来促进你,但是这个帮助也要有感,他才能有应,才帮得上忙;已经有佛种的,这就是已经有心要学佛,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你增长,帮助你提升境界;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一个境界,佛菩萨一定很热心的来帮助你成就,这叫诱诲。
特别是「诱」这个字,尤其是善诱、善诲,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做不到。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佛帮助一切众生,所谓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就是诱,后令入佛智就是诲。一切众生他都有欲望,我们知道这个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本,不是好一个东西,但是在他,他认为最好;换句话说,先要满足他的欲望,这就是欲勾牵。满足欲望之后,你跟他交情搭上了,他欢喜你,喜欢接近你,喜欢亲近你,你这才有个机会去教他,帮助他觉悟。「善」怎么讲法?善,必须自己做成好榜样给他看,这是善巧。所以诱诲加上善,身语意三轮圆满,这叫善。佛在经上常常劝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句话做到就是善。我们对佛的教导,经典就是佛对我们的教导,我们展开经卷接受佛的教导,真的将佛所说的话听懂了,看清楚了,我们接受过来,这个接受就是此地每一句里面讲的「得」,接受过来了。接受过来之后要能保持,不能说接受过来两天忘掉了。永远保持而不失掉,这叫持,持之以恒。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尽形寿受持」,这个意思是说,我们活一天我就要保持一天。受持,怎么受持法?随顺佛陀的教导,这就是受持;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完全随顺佛陀的教诲,这叫受持。
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学佛了,没有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这就夹杂,夹杂效果就少了。我们看到别人学佛,为什么人家学了几年,甚至於有几个月就开悟、就证果了。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他在黄梅八个月,时间不算很长,八个月就开悟、就证果,那个时候他的年龄不大,他二十四岁。二十四岁,在道场住上八个月就开悟、就证果,他凭什么?我们今天在这个道场住上八年,别说证果,开悟都没指望,这又是什么原因?没有别的,人家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随顺佛教诲,所以他成功了。我们今天也学佛的教诲,但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跟佛的教诲夹杂在一起;不但是八年不能成就,八十年也不能成就,八百年还不能成就!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今天念佛,不怀疑你有了,不间断你也有了,可是你夹杂。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念佛不能得念佛三昧,你念佛不能开智慧,道理在这里。我们果然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把不开悟的因素,不能证果的因素,不能得三昧的因素,把它断掉,把它舍弃放下,我们三昧、开悟、证果就不难。凡夫成佛,说实在话,一念之间。我们凡夫是一念迷,佛是一念觉,转迷成觉你就成功,你的问题就解决,根本解决,究竟解决。
所以「受持」两个字是真实的诱诲。受持之后,天天要读诵,读诵就是每天读诵不间断。如果一间断,你的烦恼习气一定现行,要天天读诵。如果自己烦恼习气重,读诵的时间加长。所以初学的人,佛陀在世的时候,每天听佛讲经读诵的时间是多久?八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让你专注在经教上,远离妄想分别执著,每天八小时。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二时讲经」,佛陀在世他们把一昼夜分成六时,白天三时,晚上三时。我们现在把时间分做二十四个小时,所以印度当时的一时是我们的四小时,二时是八小时,这是人家自己真正做功夫。我们今天烦恼习气为什么断不了?我们的时间不够长;也就是说受佛法薰习的时间短,依旧烦恼习气薰修的时间长,抵不过。所以道场的学习,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薰习的时间。佛接著又说,要为人「演说」。「演」就是你所学习到的,这些理论、方法要落实在生活当中,统统要做到,这叫演。做到就是表演给别人看,现代的话说,做一个好样子给人家看。「说」是给别人说法,人家看到之后,觉悟念头起来的人他看到了,他就心有所感,他看到了羡慕,他也想学,他来向你请教,你再给他说明。由此可知,演在前,说在后;换句话说,做到在前,说到在后,做到然后才能说,这叫演说。不是说演,说了以后再去做,不是,是做到以后再说。你们看看这个味道,这个样子才叫善诱诲。你自己没有做到,你说出来之后,那个言词让人家听到会怀疑。为什么?你的言词不是决定的言词,你自己说的时候也不敢斩钉断铁的说,也是模棱两可的说。为什么?自己怀疑。佛这句话是真实的教诲,我们举个例来说,佛教我们第一桩事情是布施,我们讲布施怎么讲法?讲了之后别人也不肯听,也不肯相信,不敢去做。必须你自己真正做到了,做得有心得,做得有收获,你讲布施斩钉截铁,丝毫犹豫怀疑都没有,让人家听了生信心。
我年轻的时候接触佛法,第一天听章嘉大师开示,头一天章嘉大师就教我布施,我听了就相信,我听了就真照做。为什么?从他那个威仪上起恭敬心。他的言谈、他的态度真诚到极处,真诚能感动人,不是虚假的,完全是为利他而不是为利己;也就是说,念念真诚心为他著想,为他的真实利益,不是为自己,这才能感动人,才能让人相信。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久了,大师常常给我说,名利是假的不是真的。别人尊敬他,给他这些荣誉、地位,还有一些必要的应酬,他告诉我,都不是他喜欢做的,都不是他想做的。为什么要做?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才晓得是这样的,他的心地清净平等,一丝毫都不沾染,他是做出样子来给我看,我看清楚了,听明白了,才想效法,才想学习。如果没有做出这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亲近一个其他的法师,他给我们讲的话,我们就不相信了,我们就怀疑。他给我们说的话,我们的疑虑太多,许许多多问题一大堆,问不完。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很清楚能够理解,要真修行。真修行人说的话,跟不修行人说的话两样,效果完全不相同。真修行人讲布施,假修行人也讲布施,我们感受完全不相同。真修行人讲的我们相信,我们肯做;假修行人,听了笑笑而已,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情。
由此可知,善诱,善是做到之后才说。诸佛菩萨做到了,圆圆满满做到了,他对一切众生真正讲到善巧方便。我们没做到,我们纵然有些方便,但是谈不上善巧。只有真正做到的人,才谈得上善巧方便。特别是对现代人,现代人的根性比不上从前,世尊说法有所谓「三转法轮」,这是比喻他教学有三种方法。对於利根的人,一指示人家就明白、就觉悟,决定没有问题,这是根性大利的人。中等根性的人,你这一开示、一指示,他还不能领悟,必须恳切的劝导,他明白原来这些话是对我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感受到特别亲切,感恩之心他开始学习了,这是中等根性的人。下等根性的人劝他,他也不听,他也不能接受,他要证据,「拿证据来,我看到了我才相信。你说布施有果报,布施财得财,你布施财我看你得财,你真得了我就相信,不得我不相信」。现在这个世间人,无论做什么学问,拿证据来,下根人,不是中根、上根,中根、上根不需要看证据。但是佛这三种方法都有,所谓作证转,为人演说,演就是作证。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拿什么证据给人看,他的生活人家不相信,过那么清苦的生活,唯一证据给人看的是什么?相好光明,这是证据,别人比不上的。讨饭,他这个乞丐跟别的乞丐不一样,别的乞丐脸上颜色不好,真的很苦,他这个乞丐容光焕发,这就是证据。三十二相是大福报,这是果,果德上的相貌。果要有修因,修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佛就是用相貌来作证。不妄语得广长舌相,佛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起来,给你做证明,证明我不妄语;你没有这个能力,你打妄语,他真的把证据拿出来给你看。
我们晓得现前这一切众生不是上根、中根,什么都要拿出证据。我们学佛,出家人,出家人的证据那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得相好光明;在家学佛证据比较容易,你如果做生意,做得很赚钱,我布施,我布施得多,我赚的年年收入增加了。实在讲出家人在这一方面也能够示现,供养多,布施多,愈施愈多,这是果报。我刚刚出家的时候,刚刚学佛的时候,好像还有同修手上搜集的有照片,我自己都没有了。你要看看那个照片,很难看,很瘦,人像竹竿一样。我那个时候体重四十八公斤,真的是又干又瘦,你看那个样子,一点福报都没有。出家的时候穿的衣服从哪里来?人家老和尚穿旧的破衣服给我,我捡人家破旧衣服补补钉。我那个时候,出家穿的衣服是补补钉的,叫衲衣,生活非常清苦。现在我的衣服穿不完,太多了,从哪里来的我也不晓得,反正很多人送衣服给我就是了。衣服太多了,放在哪里都忘掉了。前天到楼上,那个柜子里头,我叫他们给我搬东西,又搬出两件出来,不知道什么人送的。愈布施愈多!布施财得财,布施法得法。智慧的增长,同学们能体会得到,智慧为什么会增长?法布施。同修们供养我这些钱财,我都拿去印经布施,不但印经,还天天为别人讲解。讲解这些经,遍遍不一样。《华严》二十年前我讲过一遍,跟现在讲的完全不相同;今天跟诸位讲的,明天再讲这一段,意思又不一样。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人家来要求我们施舍的时候,我们看看他不是行邪道,不是拿这些钱去吃喝嫖赌做坏事情,我们都应当帮助他。他拿这个做坏事,那我们不要帮助他,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布施守住这个原则就对了。他不是佛教,是其他宗教,正当的用途,他要做传教的事业,正当用途,我们都帮助他。所以我们看到其他宗教里头,他发展宗教教育我们帮助他,他做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我们帮助他。
我对於一切宗教,佛教也在其中,盖道场我是一毛不拔,为什么?我自己没有道场,我自己一生从事於佛教教育事业,所以你要搞佛教教育事业我会帮助你,你搞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我也会帮助你,对社会、对众生真正有利益的。你建教堂、建寺院,信徒出钱出力的人很多,去找他们,不要找我;我有限微薄的力量,我要选择重点去做。今天最重要的是宗教教育事业,帮助大家觉醒,帮助大家觉悟。所以我们今天工作重点,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他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帮助他明了人与人的关系,这里面就超越宗教,超越族群;更进一步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今天讲人与一切宗教的关系,就是佛法里面讲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统统搞清楚,统统搞明白,就能和睦相处,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每一个人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佛教教育。不但我们这一生美满,我们生生世世都美满。我们看到世间圣贤教育,可以做到这一生幸福美满,来生也能得幸福美满,后生也能得幸福美满,但是不能保证生生世世,你的福报可以享一世、二世、三世,以后就没有了。唯独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享永恒的福报,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的福报,为什么?智慧开了,你再也不会迷惑,迷了才造业、才受苦,觉悟的人不造业、不受苦。这很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不是诱惑人的,它有道理,有理有事。理跟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那就不一样了。所以佛陀教育是教我们明理,了解理事的真相,了解因缘果报的真相,这是说「教」。
教的效果是「令受行心清净」,这句话把佛教教学的宗旨说出来了。怎样才叫我们心行清净?心是见解、是思想,行是言语、是造作。我们的心行不清净,不清净的根本因素在哪里?在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不清净,是污染。我们的见解错误了,落在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我们见解落在这里头;我们的思想,贪爱、瞋恚、愚痴、傲慢、对於圣贤教诲怀疑,这是思想的污染。见解跟思想是心的污染,污染的心表现在行为上,我们对待人就虚伪,虚情假意。妄语,两舌,挑拨是非,有意无意;绮语,花言巧语,叫人上当;恶口,说话粗鲁难听;有意无意当中天天犯,语就不善了。行为也不善,杀生、偷盗、邪淫,这是佛举出这三桩严重的。所以起心动念为的什么?为的自私自利,所造作的决定是损人利己。常常伤害别人,伤害社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求自己一点小利。这两年我住在新加坡,这一年多,将近两年了,常常听说,有的时候也看到,我们从新加坡坐飞机到这个地方,在空中常常看到,马来西亚、印尼烧山,火烧山,不是自然的烧,是人为的。问一问为什么要烧山?烧山整理土地是成本最低的,烧完之后这个地方拿来耕种;但是烧山的面积之大,处所之多,引起的烟雾,空气的污染,新加坡都受害。严重的时候,对面来的人都看不见,飞机不能起飞,那不是雾,是烟。多少人呼吸这个生病,他不怕害人,害死人他不怕,他自己希望得一点耕种的土地,这个还小事情。大罪业,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造最重的罪业是什么?烧山。你想想看山上那一片,那些动物全都被他烧死了,你杀害多少众生。这些众生生生世世要跟你讨命,你想想那个多可怕,果报不得了!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觉悟的人,决定不敢干这个事情。连一个小动物都不敢伤害,怎么可以烧山杀害那么多的众生?这个东西冤冤相报,多生多劫都不能解决,干这种傻事情,图自己一点小利;眼前这一点小利,还未必能得到,而将来受害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些人愚痴,不了解事实真相。
了解事实真相了,我们遇到一个人想杀我,杀让他杀,绝不还手。为什么?杀人有罪,被人杀没有罪;被人杀是消业障,一点怨恨心都没有,死了之后来生到更好的地方去了。所以感谢他,不会怨恨他,他叫我转世到更好的地方去,我怎么会怨恨他?明白人他才这样做法,迷惑的人他做不到,他不能接受,这就是因缘果报,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清楚。所以人决定要断恶、要修善,决定不能杀生;不但不能杀生,令众生起烦恼我们就有过失了。众生对我们不高兴的时候,怎么办?回避,从旁边赶紧走开,让他欢喜,不要让他因我而生烦恼。因我的形相而生烦恼,因我的言论而生烦恼,都不可以做。儒家教人原则都很好,所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在某一个场合说话,要知道自己的身分,该不该我说,不该我说的我不能说。现在有个普遍现象,有同修告诉我,他说有个法师参加会议,这个会议上有很多外国人,法师需要翻译,这个翻译跟外国人说他自己的话,没有把法师的话翻过去,他自己是直接去开会了,法师冷落坐在旁边。这是错误的,你那个不叫翻译,你那叫代表,代表说话。翻译跟代表不一样,他全权代表了。这些是小事。从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学佛应该要怎样修学,忠於自己的职守,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人人都能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天下太平,这是圣贤的教育。
所以断恶修善是身心清净的第一个因素,你要想心行清净,从这里做起。然后更进一步,觉悟了,所谓破迷开悟,悟了怎么样?悟了做这些善,不要执著善,心就清净了。断恶修善还有分别执著,你的心行不清净,不清净的果报在六道,清净的果报在极乐世界,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净,诸位要记住,断恶修善这个事要做,要做出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去看,虽然做个好样子,绝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变成污染,不放在心上又肯认真努力去做,这叫净业。净业,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是不做,天天要做,比一般人做得还要积极,还要做得更好。为什么?利益众生,不是为自己做的。换句话说,断恶不是为自己断的,修善也不是为自己修的,为一切众生,给一切众生做榜样。
我们看《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果然不错,就是这个做法。所以末后「入法界品」,是佛菩萨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他所做的就是前面经上所讲的,到后面全部落实到生活。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工作,他们处事待人接物,总起来叫佛华严,他们过佛华严的生活。何以能过佛华严?他觉悟了。他悟的什么?大方广,悟入大方广,所以他享受佛华严。佛华严是佛菩萨的生活,大方广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是真如本性的理体;「方」是从体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广」是讲作用,体上的作用、相上的作用,深广无际,他都明白了、都清楚了。他真正通达明了大方广,所以过的生活是佛华严。佛是智慧、是觉悟,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生活在妄想杂念烦恼之中,我们生活在这里头,他这些都没有了,所以生活在正觉,正觉是佛;华是比喻,华是花,像万花齐放,美不胜收,用这个来形容他生活的美满;严是庄严,形容他的德用。性德圆满流露,性德全体现前,那才叫华严。所以诸佛菩萨无论在什么地方示现,在人间示现、在恶道示现,在地狱道示现,地藏菩萨,在饿鬼、畜生道示现,皆是佛华严。我们凡夫有升堕,佛菩萨没有,佛菩萨无论示现在哪一道,他们的生活境界受用全是一真法界,他没有改变。一真法界跟十法界融合在一起,所以法界也是多元化的。但是佛家讲多元跟一元是融合的,跟世间的观念不一样。世间多元不是一元,一元不是多元;佛法一元就是多元,多元就是一元,这个意思妙了,妙法!《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么?真性,真如本性是一;「多」是什么?多是讲现相跟作用。所以才给你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才把问题真正做到究竟圆满的解决。如果多不是一、一不是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所以真正解决问题,如果不推广佛教教育,那就太难太难了。
佛教教育要普及,佛教是智慧的教育,决定要超越宗教,要突破宗教,不能用宗教的框架来把佛教限制住。所以佛教不是宗教,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宗教,让一切宗教都开智慧,让一切不同的族群也开智慧,这个问题就总解决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这样重视佛陀教育,佛陀教育里特别重视《华严》的教学,道理都在此地。我们在《华严经》上讲了这么久,讲了一年多,诸位同修没有在现场听到,你们在录相带、在录音带、在网路上,你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就能体会得到经上字字句句无一不是圆满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贯彻全经,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古人称这部经叫大不思议法门,《维摩经》叫小不思议法门,它真不思议,字字句句含无量义。
所以我们唯有从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才能得心行清净。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心清净,心清净我们的行就清净,心要不清净,行决定不可能清净的;那个心口清净是形式上的,只是形式,没有内容。最重要是心清净,心地真正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了,你能够离一分,你的心得一分清净,离两分得两分清净。如果不能够离妄想分别执著,在形式上做,做得再清净是相似的清净,不是真清净。天台家讲观行即、相似即,你没有办法到分证即,为什么?你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还有妄想。这是佛在这一段经文里面诱导我们、教训我们,我们学会了,也要像佛菩萨一样帮助一切众生。
善诱,佛说得很多,大家熟知的叫「四摄法」,四摄法是善诱,这四种:第一种就是讲布施,第二种爱语,第三种利行,第四种同事。善诱,佛给我们讲这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个是布施,布施供养,你跟人见面不管是初次、二次,总得见面带一点礼物,那个礼物就是布施。初次见面要带礼物,凡是不常见面,见面一次总得要带一点礼物。我们出门到别的地方旅行,回去之后也要带一点礼物送给亲戚朋友,人之常情。爱语,不是说好听的话,那你就错了,这是爱护他的言语,真正爱护他、利益他的。有些话不见得好话,很难听的,但是对他真有利益。不是说好话巴结他、奉承他,那就错了,那是害他,那不是爱语,那是害语。言语、行持都是利益众生的,这个跟人家结缘,然后他才欢喜你,尊敬你,相信你,这样是建立信心,你把佛法介绍给他,他欢喜接受。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