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八卷) 1999/6/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48
请掀开经本,化乐天长行最后一句:
【普见十方天王。得示现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解脱门。】
天王修学得道的法门,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所以我常说,《华严经》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科书。『得』是他证得,是他自己契入这个境界。『示现』,实在是比《普门品》里面菩萨示现的还要明显。《普门品》与《楞严经》上所讲,都是说三十二种应身,我们一般人读这些经文总是分别执著,执著一定就是三十二,三十三就没有了。哪里知道这三十二,就是将『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归纳为三十二类,是这个意思。三十二应展开,就是此地所讲的不可思议的形类,类别太多太多,无量无边,没有一样不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连这个道理都不能认知,我们学佛要想成就太难太难,智慧不知道到哪一天开,烦恼永远不能断除。智慧不开是烦恼障碍,烦恼不能断除就是你有严重的分别执著,不知道事实真相。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佛在《华严经》说得透彻,真正是简要详明到极处,跟我们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有一切现象唯心所现,心是真心、是本性。在大乘法里面讲,十法界是唯心所现,一真法界也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何以有十法界?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心错误的起用叫识。佛法说来说去,就是两个字「觉迷」而已。迷的时候,识起作用,识就变境界。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都是识。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心所现的相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无碍的。十法界的现象都是心所现的,就现相而论决定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四无碍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识来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有障碍,离了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没有障碍。佛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世间法也如是。佛教是缘生之法,其他宗教又何尝不是缘生之法?诸佛如来、菩萨、缘觉、声闻,唯识所变;大梵天王、天神、鬼神、龙神,乃至地狱道里面的阎罗王,哪一个不是唯识所变?我们把这些事实认清楚了,才晓得这些现相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所以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到大地众生皆成佛道。大地众生,包括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无情众生里面,包括我们现在所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太空有太空的相貌,世界有世界的相貌,星球有星球的相貌,这些无一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佛,心就是如来,所以说皆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凡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他不是诸佛如来是什么?
所以入境界的人,这个地方讲入『解脱门』之人。入解脱门是什么意思?入一真法界。「解」是解开、解除,中国人讲解放,就是这个意思;把妄想分别执著解放、解除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门」是方法、门径。他从哪个地方解脱的?什么方法解脱的?彻底了解「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这个事实真相他搞清楚、搞明白了,六道不见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个时候我们想想,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佛法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时候的心情是这样的。这个心情正是诸佛如来的心情,所以他成佛了,他入佛的境界。我们今天怎么样修行,都入不了这个境界,不但不能入,连这个境界都一无所知,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解也没有脱,我们没有脱离三界,我们没有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解除掉。这个事情,诸佛菩萨虽然是大慈大悲,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觉悟。
佛帮助我们的,开示而已;换句话说,只能将这些事实真相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修行证果决定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悟入,悟入就是修行证果,这个事情谁都帮不上忙,如果别人能帮得上忙,我们早都成佛了,不会受这些冤枉的苦报。这个事情没有人帮忙,迷是自己迷,执著是自己执著,分别是自己分别,不关别人的事。佛菩萨慈悲,把这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说清楚、说明白,我们要觉悟,所以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悟了之后就要解脱,解脱是功夫、是行门,悟是属於解门。真正觉悟了,肯定相信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众生」两个字是广义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有情是众生,无情也是众生,所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佛法里面叫清净法身,诸位在经上也曾经读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是一个共同生命体。因此诸佛如来清楚、肯定,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爱护自己,以纯善之心对一切众生就是对自己,所以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唯独大乘经论里面说得详细、说得透彻、说得究竟圆满,这是大乘佛法可贵之处,我们称它作宝。
佛天天在说,我们天天在读,也天天在研究讨论,可是总是不见回头,总是不见觉悟,原因在哪里?总要把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才有指望。这个原因,实在讲烦恼习气太重太深。这也难怪,无量劫来迷惑颠倒,在六道轮回薰习这些恶劣的习气种子。中国古人常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是讲一生的薰习,一生的薰习就有这么大的力量。「少」是年少,从小这种薰习,这个薰习就好像天性一样,像天生的一样,习惯就成了自然。也正因为这个道理,中国古圣先贤、诸佛菩萨著重在少年的教育。儒家的教育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就开始,现在谁懂得?圣贤人的教学一生都不间断,为什么不能间断?一间断就被烦恼习气薰习,所以正觉的教育怎么能中断?凡夫众生是恶的薰习、是染的薰习,佛法的教学是把它翻过来,用善的薰习、用净的薰习。这样的薰习,在一生当中,不但是天天不间断,要念念不间断,才能产生效果。我们今天在此地,时间虽然不长,相处几个月、几年的时间,我们的薰习可以说天天不间断,为什么不能产生效果?天天不间断,实际上是念念有间断。我们每天在一起薰习才两个小时,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是烦恼的薰习,诸位想想这佛法怎么能抵得过烦恼?所以你不会开悟,你不能证果,你的心依旧得不到清净,原因就在此地。如果每天有十个小时以上的薰习,那个情况完全不相同,你会觉悟,纵然不能证果,开悟是非常可能的。如果每天有二十个小时的薰习,你这一生决定证果。我说这个话非常肯定,凭什么说的?自古以来证果的人都是这么修成的。无论是修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很认真,锲而不舍。念佛这个法门,能够这样用功,生死自在,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决定没有病苦,站著走、坐著走,潇洒极了。他不是天生的,他是这一生修成的;怎么修成的?念念功夫不间断,他成就了。
我们今天搞这么多年,生死没有把握,开悟没消息,功夫不够,没事的时候成天打妄想,怎么行?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全是妄想,妄想是造轮回业。想开悟、想得一心不乱,还是妄想,决定得不到的。真正得开悟,断烦恼,自在往生不退成佛,只有用功,打妄想那是做不到的。我们看到六根接触外面形形色色,我们被这些无量无边形类差别迷惑了,在这里面起分别、起执著,错了。诸佛菩萨他们为什么在这里头开悟?你们想想这什么道理?他们在这个复杂现象里头,他不迷,所以他作佛菩萨;我们在这个复杂现象里头,完全被迷了。迷的现象,就是六根接触境界起妄想分别执著,迷的现象;悟的现象,他们在这个现象里面生起什么?是戒、定、智慧。戒是随缘,有秩序的随缘,有条不紊的随缘,一点都不乱;定是心,心永远是清净平等,我们今天讲的真诚、清净、平等,那是定;慧,对於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慧。所以觉悟的人面对六尘境界,他生起的是戒定慧;我们迷惑的人面对境界,生起的是妄想分别执著。生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搞轮回,搞三途、搞六道。六根对六境全是戒定慧,纯真之心,纯爱之心,纯是利益众生之心,那是觉悟的人,那是佛菩萨。诸位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晓得自己应该从哪里学起,从哪里入门。
所以自性体虽然是一个,自性起用就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浓缩,一部经;一切经就是一部经,一部经就是一切经。世尊所说一部经,再跟诸位说,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大经里面所谓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再要问,基督教的《新旧约》,是不是一切经?你们诸位是真懂得、真明白了,你就会肯定点头,是的。《新旧约》能不能包括全部的佛法?包括,它怎么不包括?伊斯兰的《古兰经》能不能包括一切法?包括。如果不包括,一就不是一切,一切就不是一,这话就讲不通。大乘佛法里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什么叫圆人?圆悟,法法皆圆。现前我们社会障碍太多,障碍、歧视从哪里生起的?迷执、误会。迷情、执著,所以才有冲突、才有矛盾、才有战争、才有灾害,如果大家都觉悟、都明白了,所有一切灾难全部都化解,都没有了。用什么方法?教学。
我常说,华藏会上,华藏世界,我们看这些天王,每一位天王就是一个族群,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化乐天跟他化天那很大的不同,欲界天跟色界天那更大的不同。化乐天这个地方举十一位天王,这个族群里又有十一个族群,太多太多了。每一个族群里面又分许许多多族群,可是他同一个根、同一个源,他跟其他不同的族群确实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今天得的是人身,住在这个地球上,这个族群是人类,人类是个大的族群;但是比起这些天王,还只是天王底下一个小族群。我们学佛在佛经里面读过,大梵天王统治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是三千大千世界里头一个小球,是属於他统治的。可是地球上面这些人类,又分多少个族群,族群里头又分小族群。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树有根、有本、有干、有枝、有条、有叶,都是这一棵树,都是从根本生出来的、变现出来的,不能说这个枝跟那个枝打架,这个叶跟那个叶对立,那就错了,那就不好了。
中国文字,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这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里面没见到的。中国文字象形、会意,「好」,什么叫好?知道不同的族群是一个,那就好。这个字的意思很深,从人类来讲,这个族群最根本的是中国五伦的教育,夫妇,伦常从这个地方做起,首先夫妻要和,你家才会兴旺。「好」是一个「子」,一个「女」,合起来两个不打架就好,两个打架就不好了。所以这象徵夫妇,夫妇和睦、和好,这叫好;这两个人天天闹意见,天天吵架,就不好。你想想看,这个字的意思多深多广。引伸出来,一切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族群,现在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和合就好。虽然和合,并没有破坏,这才叫真好。为什么不能破坏?自性起用,原本就是多元的。
我常常举例子,举我们身体来说,这是大家最容易体会的。我们身体是多元的,身体里面也有很多族群,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眼是一个族群,眼跟耳决定不一样,耳跟鼻又不一样,鼻跟舌又不一样,这就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群要和睦合作,这个人身体健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族类虽然不一样,决定平等,没有高下,《华严经》上讲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正如同我们身体每一个器官,眼见第一,耳听第一,鼻嗅第一,舌尝第一,都是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大家相安无事。有第一,有第二,我老大,你老二,非打架不可,那就不好了。个个都第一,头在上第一,脚在下也第一,绝不能够说头尊足卑,那是凡夫错误的概念。说实在话是平等的,每一个人他的功能都是第一。如果头跟脚两个争第一的时候,两个不和,脚也不愿意走路,头也不愿意仰起来,这人非死不可。社会也是如此,不同的族群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原本是一家人,原本是一体,一个生命共同体,彼此互相合作,我们的社会才安定繁荣,我们的生活多采多姿。这几天,每一个宗教都在展览、表演,我们去参观、去欣赏,这是多采多姿的生活。决定不可以把其他的族群都消灭,一定要跟著我走,那是错误。一个身体,眼好,耳朵不要了,耳也变成眼,口也变成眼,那变成只能看,不能听,这个人也就完了。大道理,我们总要清楚、总要明了。
我们今天在此地做的工作,和睦多元文化,和睦不同的族群,和睦不同的宗教。有很多人问我:法师,你这个思想从哪里来的?从《大方广佛华严经》来的。我们今天这个做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教义的落实,我们不能只在课堂里面讲解、在自己书房里读诵,要落实,落实就是与一切众生和合相处。他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很容易融合。他有分别执著,我也有分别执著,永远对立,永远是矛盾,这就错了。我们常常要想到,诸佛菩萨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佛没有一定的身相,这个佛就是真心。心识没有一定的相状,没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它能够随类化身,应机说法,随机说法。这是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普贤十愿里面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一切众生行善、行恶都要随顺,他行善随顺他,帮助把善化成净,更善;众生作恶随顺他,把他的恶转变成善,这叫恒顺众生、叫随喜功德。所以恒顺跟随喜是高度智慧的运用,不是迷情,妄想分别执著、迷惑颠倒随顺众生,那就不得了!随顺众生到三途,随顺众生堕恶道,那就错了。跟佛菩萨讲的随缘、随顺的意思完全不相同,名词术语一样,意思不一样,我们要懂得。十愿是大菩萨修学的纲领,所以这一句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的去学习。
清凉大师在这一句有个简单的注解,「示现等者,无边品类,一毛顿现,更无来去,尤显难思」。这句话就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思跟议都已经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清净心里面没有思也没有议。所以佛跟佛见面没有一句话说,彼此在一起都是一念不生,没有思没有议。佛跟菩萨在一起才有话说,菩萨分别执著断了,妄想没断尽,所以佛还要教菩萨,菩萨还有疑问向佛请教,这好像是有思有议。佛跟佛见面就没有思议,没有一句话说。长行我们就说到此地,下面再看偈颂:
【尔时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善化天众而说颂言。】
这是一类大族群,这一类族群就是欲界第五层天,一般经论里面称之为化乐天。化乐天天王也很多,善化天王做为代表,首先来赞佛,提出他修学的报告。这些赞颂意思都很深,赞叹性德,赞叹法门,赞叹修行的成就,文字虽然很少,只有四句偈,意思无限的深广,全经都是这个样子,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这一行文是说偈的仪规,从这里面我们能看得到,他们将普贤十愿,第一愿跟第二愿落实了,第一愿是礼敬诸佛,第二愿是称赞如来,落实了。『承佛威力』,知恩报恩,他的智慧从哪里来的?老师教的,不忘本,不敢说我自己有这个能力、我自己有这个智慧,他不是这个说法,承佛的威力,这是教我们不忘本,知恩报恩。『普观一切善化天众』,不轻慢众生,这些众生是跟他同一个族群,同类的,都是善化天,一同参与这个法会。「普观」,统统照顾到。他今天这个报告、这个赞颂,不仅仅是承佛的威力,也是大众威德的加持,这个意思多好,这个意思多么圆满,儒家讲止於至善,这才是真正止於至善。就像善财童子一样,学生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除我自己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是善知识、都是善友、都是老师,华严会上人人都是用这种心态。所以我们提出三个字「真、爱、利」,真诚、热爱、利益所有一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这三点就决定融合,圆融和合。用什么东西圆融和合?这三个就圆融和合。决定不破坏族群,不破坏宗教信仰,达到彼此尊重、彼此互爱,互助合作,互助合作是大利,是真实的利益。下面『而说颂言』,这就是称赞如来的落实。请看经文:
【世间业性不思议。佛为群迷悉开示。巧说因缘真实理。一切众生差别业。】
前面我们所读到,天王所得的法门是「开示一切业变化力解脱门」,他的报告正是说明他从这个法门修学的成果。第一句总说,『世间业性不思议』。先说世间,世是讲时间,间是讲空间,我们现在人讲时空,中国古时候人讲宇宙,它的意思也是时空的意思。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个字,它的形状,三个十,三个十是代表过去、现在、未来,实在讲它是一桩事情,所以底下是个「一」。从分别执著上观察这个字的意思,三十年叫一世,这是世间人的看法。而佛法看这个字的意思不一样,还是这个字,还是这个写法,佛法看三世一心作,三世是一念,一念是三世。还是这个字,体会不一样,你看这个字,你的看法想法、体会意思不相同。世间人三十年是一世,他也没说错。佛法才看出它的真相,真相是一念三世,三世是从自性一念所现的相状。「间」也叫做界,界是界限,间是间隔,意思是一样,指空间。说一个时间、说一个空间,把这里头所有一切事事物物都包括了,一样也漏不掉。这里面所有一切活动就是业,业所依据的理体就是性。业是从什么地方生起来?能生一切业相的叫性、叫体。此地这个「业」,要用体、相、用三个字来说,业就包括现相、作用,「性」是体,不可思议。在本经经题「大方广」三个字,性就是经题上「大」字的意思,业就是「方广」,方是讲相,广是讲作用,三种都不可思议。
「世间」,在经文表面上来看,这个世间是指十法界;如果更深一层去观察,也包括一真法界,虚空法界统统包括在其中,不可思议。不思议就对了,你就成佛、成菩萨;你要有思有议,错了。也就是说,思是你想错了,议是你说错了,为什么?你想你想像不到,你想的范围非常窄狭;你也说不到,说不圆满,你能够说的是一部分,很窄小的一部分。它原本是不可思议,你一定要去思,一定要去议,这就坏了。佛法的修行,诸位想想,它修的是什么?你要是真看清楚,想通了,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把我们的思议放下。《般若经》上讲得最清楚、最透彻,告诉我们「万法皆空」,一切法,包括佛法,都不可得。既然皆空,既然皆不可得,你有什么好思,有什么好议的?你的思议也全都落空了。所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无非是把我们思议的习气回归到自然,回归到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不思议。由此可知,不思议是觉,思议是迷。《般若经》上才说「般若无知」,什么叫无知?无知就是不思议,真正的智慧是不思议。心境俱空,俱空不是没有现相,有,相都存在。什么是空?思议空,俱空是讲这个空,不是说相没有了,你就搞错了;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空了。俱空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空掉了,你的心清净。佛所入的境界叫寂灭忍,清净寂灭,一念不生那是佛菩萨。凡夫的心里面有思有议,心有思,口有议。诸位要晓得,真正有修行的人、有修养的人,言语少,哪有那么多废话?
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言语要记住一个原则:简要详明。文字是言语的符号,写文章也是守这个原则,要简单、要扼要,又要详细、又要明白。所以我们读中国的古文,文章真是做得好,符合这四个标准。好到什么程度?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删掉,少一个字它不通,文章做到不增不减,一流的文章。我们学佛的人学过科判,用科判一摆开,就知道他的文章好不好。科判是一条线,一条线把它穿起来,废话穿不进去,多余的;如果里面要紧的,断掉一个字、断掉一句,科判判不下去,就中断;所以做到不增不减。说话也要说到不增不减,好言语。废话多,表示什么?思想乱,心思乱,废话就多。心地清净,言语就少,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从你的言行,就知道你的修养功夫,能够观察到你学养的浅深。愈是修养高的人,杂念是愈少,言语也少;少,与事实真相相应。「世间业性不思议」,到如来果地上完全相应。般若无知,如来才做到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个无知还欠缺一分,还不圆满。这是真理,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为群迷悉开示』。我们在前面长行里面读到,末后一位普见十方天王,他跟我们说,一切众生品类差别太复杂,群迷。此地讲的「群迷」是指九法界众生,为什么?对九法界众生,佛才有开示,对一真法界那些法身大士们就没有开示。所以有开示是对十法界众生来说的,这是佛的慈悲,这一句是慈悲。「巧说因缘真实理」,这一句是智慧。佛有大慈悲心,不舍一人,「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任何一个族类,任何不同的群体,佛普遍的应现,佛没有分别,所以佛心是平等的。应现在其他不同宗教里面,经典上讲得太多了,最明显的本经后面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婆罗门现在在新加坡称兴都教,兴都教就是婆罗门。这是诸佛如来示现婆罗门身,那婆罗门就是诸佛如来。应以婆罗门身得度就现婆罗门身,你怎么能说它不是佛法?遍行外道,那也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你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婆罗门女是谁?地藏菩萨。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恍然大悟,我们天天读经,连这个都看不出来,都不能体会,还要跟许多族群、许多宗教划界限,我们这个经不叫白读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种种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是一体,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化现的。所以我们礼敬诸佛,要以真诚、平等的礼敬,对待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如果我们轻慢他们,就轻慢佛陀,轻慢了自性,我们读佛经要明白这些道理,要能够去体会到。
「群迷」就是一切众生,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都包括在里头。佛为这些人开示,就跟《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一样,应当示现什么身就示现什么身。这个现身,不是佛自己的意思,佛要有意思,那就错了。不思议,他怎么会有意思?佛身怎么现的?佛是因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的感有有心、有无心,可是佛的应决定是无心,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也不可思议。这个感应,确实不分种类;菩萨有感,佛现菩萨身;饿鬼有感,佛现饿鬼身;地狱有感,佛现地狱身。而且现身,还有一个奇怪不可思议的现象,佛所现身不来不去。何以不来不去?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哪有来去?佛的智慧遍一切处,佛的德能遍一切处。诸位要晓得,佛是我们的自性,一念心性具足无量智慧德能,遍一切处,那是自己本人,禅宗里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我们本来面目。佛的教学没有别的,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迷了,我们的本来面目不见了、迷失了,佛菩萨慈悲教诲,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把自己找回来,佛家教学目的就在此地。
『巧说因缘真实理』,巧是善巧方便。没有善巧,你就不能说法,你也没有办法教人;没有方便,别人就很难接受。「方」是方法,「便」是什么意思?最适合的方法叫便,便是便宜。也就是说,对方最欢迎的方法、最尊重的方法、最爱好的方法,你用这个方法,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你的教学才能收到成果,这都在一个「巧」字里头。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因缘真实理」。这五个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是因缘,因缘下面有果报,果报省略了,因为这个偈颂一句七个字。真实的因、真实的缘、真实的果、真实的报,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为这些众生说出,这是佛能做的事情,佛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的事情。
末后一句也把果报补出来了,『一切众生差别业』,因为行业不相同,所以现的相就不一样。你看十法界,从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佛跟我们讲,佛的心是平等心,清净平等觉,这作佛了,这是佛的业,佛的因缘果报;菩萨的因缘果报是六度心、六度行,缘觉的因缘果报是十二因缘,声闻的因缘果报是四谛的心行,诸天的果报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人的心行是五戒十善;往下去,饿鬼是贪、贪欲,畜生是愚痴,地狱是瞋恚。实在说,因缘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巧说。巧说是什么?在无量因缘里面,哪一个最重要,说一个,这巧。所以佛将十法界众生的因行,给我们简简单单说出来,我们自己听了之后明白了,知道一切众生业差别,相就差别,果也有差别,报也有差别。这一切众生因缘果报差别怎么来的,我们清楚明白了。真正清楚明了,你才有方法改善,我们不满意的改变成我们满意的,都做得到,没有做不到的。
现在人家说,这个世间有大灾难,没错。大灾难怎么形成的?你懂得因缘真实理,就知道了。大灾难如何消除?理明白之后,把灾难的因缘消除,灾难就没有了。因缘是从内心,也就是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这才引发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是差别业。能把这个转过来,外面灾难就转过来,灾难就化解了。一个人转过来,这一个人自己灾难没有了,化解了;大家都能够觉悟过来,共业就转过来了。没有不能转的,这里头都有个理,理要清楚,理要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首。
请掀开经本,化乐天长行最后一句:
【普见十方天王。得示现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解脱门。】
天王修学得道的法门,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所以我常说,《华严经》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科书。『得』是他证得,是他自己契入这个境界。『示现』,实在是比《普门品》里面菩萨示现的还要明显。《普门品》与《楞严经》上所讲,都是说三十二种应身,我们一般人读这些经文总是分别执著,执著一定就是三十二,三十三就没有了。哪里知道这三十二,就是将『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归纳为三十二类,是这个意思。三十二应展开,就是此地所讲的不可思议的形类,类别太多太多,无量无边,没有一样不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连这个道理都不能认知,我们学佛要想成就太难太难,智慧不知道到哪一天开,烦恼永远不能断除。智慧不开是烦恼障碍,烦恼不能断除就是你有严重的分别执著,不知道事实真相。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佛在《华严经》说得透彻,真正是简要详明到极处,跟我们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有一切现象唯心所现,心是真心、是本性。在大乘法里面讲,十法界是唯心所现,一真法界也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何以有十法界?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心错误的起用叫识。佛法说来说去,就是两个字「觉迷」而已。迷的时候,识起作用,识就变境界。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都是识。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心所现的相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无碍的。十法界的现象都是心所现的,就现相而论决定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四无碍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识来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有障碍,离了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没有障碍。佛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世间法也如是。佛教是缘生之法,其他宗教又何尝不是缘生之法?诸佛如来、菩萨、缘觉、声闻,唯识所变;大梵天王、天神、鬼神、龙神,乃至地狱道里面的阎罗王,哪一个不是唯识所变?我们把这些事实认清楚了,才晓得这些现相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所以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到大地众生皆成佛道。大地众生,包括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无情众生里面,包括我们现在所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太空有太空的相貌,世界有世界的相貌,星球有星球的相貌,这些无一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佛,心就是如来,所以说皆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凡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他不是诸佛如来是什么?
所以入境界的人,这个地方讲入『解脱门』之人。入解脱门是什么意思?入一真法界。「解」是解开、解除,中国人讲解放,就是这个意思;把妄想分别执著解放、解除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门」是方法、门径。他从哪个地方解脱的?什么方法解脱的?彻底了解「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这个事实真相他搞清楚、搞明白了,六道不见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个时候我们想想,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佛法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时候的心情是这样的。这个心情正是诸佛如来的心情,所以他成佛了,他入佛的境界。我们今天怎么样修行,都入不了这个境界,不但不能入,连这个境界都一无所知,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解也没有脱,我们没有脱离三界,我们没有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解除掉。这个事情,诸佛菩萨虽然是大慈大悲,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觉悟。
佛帮助我们的,开示而已;换句话说,只能将这些事实真相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修行证果决定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悟入,悟入就是修行证果,这个事情谁都帮不上忙,如果别人能帮得上忙,我们早都成佛了,不会受这些冤枉的苦报。这个事情没有人帮忙,迷是自己迷,执著是自己执著,分别是自己分别,不关别人的事。佛菩萨慈悲,把这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说清楚、说明白,我们要觉悟,所以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悟了之后就要解脱,解脱是功夫、是行门,悟是属於解门。真正觉悟了,肯定相信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众生」两个字是广义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有情是众生,无情也是众生,所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佛法里面叫清净法身,诸位在经上也曾经读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是一个共同生命体。因此诸佛如来清楚、肯定,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爱护自己,以纯善之心对一切众生就是对自己,所以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唯独大乘经论里面说得详细、说得透彻、说得究竟圆满,这是大乘佛法可贵之处,我们称它作宝。
佛天天在说,我们天天在读,也天天在研究讨论,可是总是不见回头,总是不见觉悟,原因在哪里?总要把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才有指望。这个原因,实在讲烦恼习气太重太深。这也难怪,无量劫来迷惑颠倒,在六道轮回薰习这些恶劣的习气种子。中国古人常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是讲一生的薰习,一生的薰习就有这么大的力量。「少」是年少,从小这种薰习,这个薰习就好像天性一样,像天生的一样,习惯就成了自然。也正因为这个道理,中国古圣先贤、诸佛菩萨著重在少年的教育。儒家的教育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就开始,现在谁懂得?圣贤人的教学一生都不间断,为什么不能间断?一间断就被烦恼习气薰习,所以正觉的教育怎么能中断?凡夫众生是恶的薰习、是染的薰习,佛法的教学是把它翻过来,用善的薰习、用净的薰习。这样的薰习,在一生当中,不但是天天不间断,要念念不间断,才能产生效果。我们今天在此地,时间虽然不长,相处几个月、几年的时间,我们的薰习可以说天天不间断,为什么不能产生效果?天天不间断,实际上是念念有间断。我们每天在一起薰习才两个小时,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是烦恼的薰习,诸位想想这佛法怎么能抵得过烦恼?所以你不会开悟,你不能证果,你的心依旧得不到清净,原因就在此地。如果每天有十个小时以上的薰习,那个情况完全不相同,你会觉悟,纵然不能证果,开悟是非常可能的。如果每天有二十个小时的薰习,你这一生决定证果。我说这个话非常肯定,凭什么说的?自古以来证果的人都是这么修成的。无论是修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很认真,锲而不舍。念佛这个法门,能够这样用功,生死自在,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决定没有病苦,站著走、坐著走,潇洒极了。他不是天生的,他是这一生修成的;怎么修成的?念念功夫不间断,他成就了。
我们今天搞这么多年,生死没有把握,开悟没消息,功夫不够,没事的时候成天打妄想,怎么行?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全是妄想,妄想是造轮回业。想开悟、想得一心不乱,还是妄想,决定得不到的。真正得开悟,断烦恼,自在往生不退成佛,只有用功,打妄想那是做不到的。我们看到六根接触外面形形色色,我们被这些无量无边形类差别迷惑了,在这里面起分别、起执著,错了。诸佛菩萨他们为什么在这里头开悟?你们想想这什么道理?他们在这个复杂现象里头,他不迷,所以他作佛菩萨;我们在这个复杂现象里头,完全被迷了。迷的现象,就是六根接触境界起妄想分别执著,迷的现象;悟的现象,他们在这个现象里面生起什么?是戒、定、智慧。戒是随缘,有秩序的随缘,有条不紊的随缘,一点都不乱;定是心,心永远是清净平等,我们今天讲的真诚、清净、平等,那是定;慧,对於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慧。所以觉悟的人面对六尘境界,他生起的是戒定慧;我们迷惑的人面对境界,生起的是妄想分别执著。生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搞轮回,搞三途、搞六道。六根对六境全是戒定慧,纯真之心,纯爱之心,纯是利益众生之心,那是觉悟的人,那是佛菩萨。诸位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晓得自己应该从哪里学起,从哪里入门。
所以自性体虽然是一个,自性起用就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浓缩,一部经;一切经就是一部经,一部经就是一切经。世尊所说一部经,再跟诸位说,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大经里面所谓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再要问,基督教的《新旧约》,是不是一切经?你们诸位是真懂得、真明白了,你就会肯定点头,是的。《新旧约》能不能包括全部的佛法?包括,它怎么不包括?伊斯兰的《古兰经》能不能包括一切法?包括。如果不包括,一就不是一切,一切就不是一,这话就讲不通。大乘佛法里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什么叫圆人?圆悟,法法皆圆。现前我们社会障碍太多,障碍、歧视从哪里生起的?迷执、误会。迷情、执著,所以才有冲突、才有矛盾、才有战争、才有灾害,如果大家都觉悟、都明白了,所有一切灾难全部都化解,都没有了。用什么方法?教学。
我常说,华藏会上,华藏世界,我们看这些天王,每一位天王就是一个族群,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化乐天跟他化天那很大的不同,欲界天跟色界天那更大的不同。化乐天这个地方举十一位天王,这个族群里又有十一个族群,太多太多了。每一个族群里面又分许许多多族群,可是他同一个根、同一个源,他跟其他不同的族群确实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今天得的是人身,住在这个地球上,这个族群是人类,人类是个大的族群;但是比起这些天王,还只是天王底下一个小族群。我们学佛在佛经里面读过,大梵天王统治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是三千大千世界里头一个小球,是属於他统治的。可是地球上面这些人类,又分多少个族群,族群里头又分小族群。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树有根、有本、有干、有枝、有条、有叶,都是这一棵树,都是从根本生出来的、变现出来的,不能说这个枝跟那个枝打架,这个叶跟那个叶对立,那就错了,那就不好了。
中国文字,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这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里面没见到的。中国文字象形、会意,「好」,什么叫好?知道不同的族群是一个,那就好。这个字的意思很深,从人类来讲,这个族群最根本的是中国五伦的教育,夫妇,伦常从这个地方做起,首先夫妻要和,你家才会兴旺。「好」是一个「子」,一个「女」,合起来两个不打架就好,两个打架就不好了。所以这象徵夫妇,夫妇和睦、和好,这叫好;这两个人天天闹意见,天天吵架,就不好。你想想看,这个字的意思多深多广。引伸出来,一切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族群,现在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和合就好。虽然和合,并没有破坏,这才叫真好。为什么不能破坏?自性起用,原本就是多元的。
我常常举例子,举我们身体来说,这是大家最容易体会的。我们身体是多元的,身体里面也有很多族群,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眼是一个族群,眼跟耳决定不一样,耳跟鼻又不一样,鼻跟舌又不一样,这就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群要和睦合作,这个人身体健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族类虽然不一样,决定平等,没有高下,《华严经》上讲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正如同我们身体每一个器官,眼见第一,耳听第一,鼻嗅第一,舌尝第一,都是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大家相安无事。有第一,有第二,我老大,你老二,非打架不可,那就不好了。个个都第一,头在上第一,脚在下也第一,绝不能够说头尊足卑,那是凡夫错误的概念。说实在话是平等的,每一个人他的功能都是第一。如果头跟脚两个争第一的时候,两个不和,脚也不愿意走路,头也不愿意仰起来,这人非死不可。社会也是如此,不同的族群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原本是一家人,原本是一体,一个生命共同体,彼此互相合作,我们的社会才安定繁荣,我们的生活多采多姿。这几天,每一个宗教都在展览、表演,我们去参观、去欣赏,这是多采多姿的生活。决定不可以把其他的族群都消灭,一定要跟著我走,那是错误。一个身体,眼好,耳朵不要了,耳也变成眼,口也变成眼,那变成只能看,不能听,这个人也就完了。大道理,我们总要清楚、总要明了。
我们今天在此地做的工作,和睦多元文化,和睦不同的族群,和睦不同的宗教。有很多人问我:法师,你这个思想从哪里来的?从《大方广佛华严经》来的。我们今天这个做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教义的落实,我们不能只在课堂里面讲解、在自己书房里读诵,要落实,落实就是与一切众生和合相处。他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很容易融合。他有分别执著,我也有分别执著,永远对立,永远是矛盾,这就错了。我们常常要想到,诸佛菩萨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佛没有一定的身相,这个佛就是真心。心识没有一定的相状,没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它能够随类化身,应机说法,随机说法。这是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普贤十愿里面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一切众生行善、行恶都要随顺,他行善随顺他,帮助把善化成净,更善;众生作恶随顺他,把他的恶转变成善,这叫恒顺众生、叫随喜功德。所以恒顺跟随喜是高度智慧的运用,不是迷情,妄想分别执著、迷惑颠倒随顺众生,那就不得了!随顺众生到三途,随顺众生堕恶道,那就错了。跟佛菩萨讲的随缘、随顺的意思完全不相同,名词术语一样,意思不一样,我们要懂得。十愿是大菩萨修学的纲领,所以这一句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的去学习。
清凉大师在这一句有个简单的注解,「示现等者,无边品类,一毛顿现,更无来去,尤显难思」。这句话就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思跟议都已经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清净心里面没有思也没有议。所以佛跟佛见面没有一句话说,彼此在一起都是一念不生,没有思没有议。佛跟菩萨在一起才有话说,菩萨分别执著断了,妄想没断尽,所以佛还要教菩萨,菩萨还有疑问向佛请教,这好像是有思有议。佛跟佛见面就没有思议,没有一句话说。长行我们就说到此地,下面再看偈颂:
【尔时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善化天众而说颂言。】
这是一类大族群,这一类族群就是欲界第五层天,一般经论里面称之为化乐天。化乐天天王也很多,善化天王做为代表,首先来赞佛,提出他修学的报告。这些赞颂意思都很深,赞叹性德,赞叹法门,赞叹修行的成就,文字虽然很少,只有四句偈,意思无限的深广,全经都是这个样子,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这一行文是说偈的仪规,从这里面我们能看得到,他们将普贤十愿,第一愿跟第二愿落实了,第一愿是礼敬诸佛,第二愿是称赞如来,落实了。『承佛威力』,知恩报恩,他的智慧从哪里来的?老师教的,不忘本,不敢说我自己有这个能力、我自己有这个智慧,他不是这个说法,承佛的威力,这是教我们不忘本,知恩报恩。『普观一切善化天众』,不轻慢众生,这些众生是跟他同一个族群,同类的,都是善化天,一同参与这个法会。「普观」,统统照顾到。他今天这个报告、这个赞颂,不仅仅是承佛的威力,也是大众威德的加持,这个意思多好,这个意思多么圆满,儒家讲止於至善,这才是真正止於至善。就像善财童子一样,学生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除我自己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是善知识、都是善友、都是老师,华严会上人人都是用这种心态。所以我们提出三个字「真、爱、利」,真诚、热爱、利益所有一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这三点就决定融合,圆融和合。用什么东西圆融和合?这三个就圆融和合。决定不破坏族群,不破坏宗教信仰,达到彼此尊重、彼此互爱,互助合作,互助合作是大利,是真实的利益。下面『而说颂言』,这就是称赞如来的落实。请看经文:
【世间业性不思议。佛为群迷悉开示。巧说因缘真实理。一切众生差别业。】
前面我们所读到,天王所得的法门是「开示一切业变化力解脱门」,他的报告正是说明他从这个法门修学的成果。第一句总说,『世间业性不思议』。先说世间,世是讲时间,间是讲空间,我们现在人讲时空,中国古时候人讲宇宙,它的意思也是时空的意思。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个字,它的形状,三个十,三个十是代表过去、现在、未来,实在讲它是一桩事情,所以底下是个「一」。从分别执著上观察这个字的意思,三十年叫一世,这是世间人的看法。而佛法看这个字的意思不一样,还是这个字,还是这个写法,佛法看三世一心作,三世是一念,一念是三世。还是这个字,体会不一样,你看这个字,你的看法想法、体会意思不相同。世间人三十年是一世,他也没说错。佛法才看出它的真相,真相是一念三世,三世是从自性一念所现的相状。「间」也叫做界,界是界限,间是间隔,意思是一样,指空间。说一个时间、说一个空间,把这里头所有一切事事物物都包括了,一样也漏不掉。这里面所有一切活动就是业,业所依据的理体就是性。业是从什么地方生起来?能生一切业相的叫性、叫体。此地这个「业」,要用体、相、用三个字来说,业就包括现相、作用,「性」是体,不可思议。在本经经题「大方广」三个字,性就是经题上「大」字的意思,业就是「方广」,方是讲相,广是讲作用,三种都不可思议。
「世间」,在经文表面上来看,这个世间是指十法界;如果更深一层去观察,也包括一真法界,虚空法界统统包括在其中,不可思议。不思议就对了,你就成佛、成菩萨;你要有思有议,错了。也就是说,思是你想错了,议是你说错了,为什么?你想你想像不到,你想的范围非常窄狭;你也说不到,说不圆满,你能够说的是一部分,很窄小的一部分。它原本是不可思议,你一定要去思,一定要去议,这就坏了。佛法的修行,诸位想想,它修的是什么?你要是真看清楚,想通了,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把我们的思议放下。《般若经》上讲得最清楚、最透彻,告诉我们「万法皆空」,一切法,包括佛法,都不可得。既然皆空,既然皆不可得,你有什么好思,有什么好议的?你的思议也全都落空了。所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无非是把我们思议的习气回归到自然,回归到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不思议。由此可知,不思议是觉,思议是迷。《般若经》上才说「般若无知」,什么叫无知?无知就是不思议,真正的智慧是不思议。心境俱空,俱空不是没有现相,有,相都存在。什么是空?思议空,俱空是讲这个空,不是说相没有了,你就搞错了;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空了。俱空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空掉了,你的心清净。佛所入的境界叫寂灭忍,清净寂灭,一念不生那是佛菩萨。凡夫的心里面有思有议,心有思,口有议。诸位要晓得,真正有修行的人、有修养的人,言语少,哪有那么多废话?
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言语要记住一个原则:简要详明。文字是言语的符号,写文章也是守这个原则,要简单、要扼要,又要详细、又要明白。所以我们读中国的古文,文章真是做得好,符合这四个标准。好到什么程度?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删掉,少一个字它不通,文章做到不增不减,一流的文章。我们学佛的人学过科判,用科判一摆开,就知道他的文章好不好。科判是一条线,一条线把它穿起来,废话穿不进去,多余的;如果里面要紧的,断掉一个字、断掉一句,科判判不下去,就中断;所以做到不增不减。说话也要说到不增不减,好言语。废话多,表示什么?思想乱,心思乱,废话就多。心地清净,言语就少,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从你的言行,就知道你的修养功夫,能够观察到你学养的浅深。愈是修养高的人,杂念是愈少,言语也少;少,与事实真相相应。「世间业性不思议」,到如来果地上完全相应。般若无知,如来才做到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个无知还欠缺一分,还不圆满。这是真理,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为群迷悉开示』。我们在前面长行里面读到,末后一位普见十方天王,他跟我们说,一切众生品类差别太复杂,群迷。此地讲的「群迷」是指九法界众生,为什么?对九法界众生,佛才有开示,对一真法界那些法身大士们就没有开示。所以有开示是对十法界众生来说的,这是佛的慈悲,这一句是慈悲。「巧说因缘真实理」,这一句是智慧。佛有大慈悲心,不舍一人,「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任何一个族类,任何不同的群体,佛普遍的应现,佛没有分别,所以佛心是平等的。应现在其他不同宗教里面,经典上讲得太多了,最明显的本经后面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婆罗门现在在新加坡称兴都教,兴都教就是婆罗门。这是诸佛如来示现婆罗门身,那婆罗门就是诸佛如来。应以婆罗门身得度就现婆罗门身,你怎么能说它不是佛法?遍行外道,那也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你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婆罗门女是谁?地藏菩萨。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恍然大悟,我们天天读经,连这个都看不出来,都不能体会,还要跟许多族群、许多宗教划界限,我们这个经不叫白读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种种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是一体,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化现的。所以我们礼敬诸佛,要以真诚、平等的礼敬,对待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如果我们轻慢他们,就轻慢佛陀,轻慢了自性,我们读佛经要明白这些道理,要能够去体会到。
「群迷」就是一切众生,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都包括在里头。佛为这些人开示,就跟《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一样,应当示现什么身就示现什么身。这个现身,不是佛自己的意思,佛要有意思,那就错了。不思议,他怎么会有意思?佛身怎么现的?佛是因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的感有有心、有无心,可是佛的应决定是无心,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也不可思议。这个感应,确实不分种类;菩萨有感,佛现菩萨身;饿鬼有感,佛现饿鬼身;地狱有感,佛现地狱身。而且现身,还有一个奇怪不可思议的现象,佛所现身不来不去。何以不来不去?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哪有来去?佛的智慧遍一切处,佛的德能遍一切处。诸位要晓得,佛是我们的自性,一念心性具足无量智慧德能,遍一切处,那是自己本人,禅宗里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我们本来面目。佛的教学没有别的,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迷了,我们的本来面目不见了、迷失了,佛菩萨慈悲教诲,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把自己找回来,佛家教学目的就在此地。
『巧说因缘真实理』,巧是善巧方便。没有善巧,你就不能说法,你也没有办法教人;没有方便,别人就很难接受。「方」是方法,「便」是什么意思?最适合的方法叫便,便是便宜。也就是说,对方最欢迎的方法、最尊重的方法、最爱好的方法,你用这个方法,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你的教学才能收到成果,这都在一个「巧」字里头。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因缘真实理」。这五个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是因缘,因缘下面有果报,果报省略了,因为这个偈颂一句七个字。真实的因、真实的缘、真实的果、真实的报,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为这些众生说出,这是佛能做的事情,佛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的事情。
末后一句也把果报补出来了,『一切众生差别业』,因为行业不相同,所以现的相就不一样。你看十法界,从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佛跟我们讲,佛的心是平等心,清净平等觉,这作佛了,这是佛的业,佛的因缘果报;菩萨的因缘果报是六度心、六度行,缘觉的因缘果报是十二因缘,声闻的因缘果报是四谛的心行,诸天的果报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人的心行是五戒十善;往下去,饿鬼是贪、贪欲,畜生是愚痴,地狱是瞋恚。实在说,因缘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巧说。巧说是什么?在无量因缘里面,哪一个最重要,说一个,这巧。所以佛将十法界众生的因行,给我们简简单单说出来,我们自己听了之后明白了,知道一切众生业差别,相就差别,果也有差别,报也有差别。这一切众生因缘果报差别怎么来的,我们清楚明白了。真正清楚明了,你才有方法改善,我们不满意的改变成我们满意的,都做得到,没有做不到的。
现在人家说,这个世间有大灾难,没错。大灾难怎么形成的?你懂得因缘真实理,就知道了。大灾难如何消除?理明白之后,把灾难的因缘消除,灾难就没有了。因缘是从内心,也就是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这才引发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是差别业。能把这个转过来,外面灾难就转过来,灾难就化解了。一个人转过来,这一个人自己灾难没有了,化解了;大家都能够觉悟过来,共业就转过来了。没有不能转的,这里头都有个理,理要清楚,理要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