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一三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七卷)  1999/5/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37

  请掀开经本,上一次讲到妙光幢王的赞颂,偈颂里面提到「十力」,我们必须要将这个名相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佛果十力,这十条介绍了四条,今天我们从第五「欲智力」看起。欲是欲望,我们今天讲的欲望。「知他众生种种欲乐」,十法界有情众生爱好不一样,这个事实非常明显,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能够观察得出来。即使是在人道,不要说十法界,我们说一个法界,人道。在人道,局限在我们一个小地区,像我们现在居住新加坡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有四个不同的种族,这边有马来人、有印度人、有华人,他们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西洋人喜欢吃很酸很甜的东西,我们实在是吃不习惯;马来人吃辣的东西。从这上面,饮食方面我们来看,就是爱欲确实是不一样,那是举这一个例子。

  从十法界众生来看,那当然就更复杂了。佛要度化众生,如果不知道这些众生的爱好,你就很难跟他接近,中国谚语有所谓投其所好,这就很容易亲近。对於观机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一定要晓得众生欢喜什么。众生的爱欲,实在讲也不稳定,常常会有变化。大的变化,譬如在我们一个人一生当中,少年时候、壮年时候、老年时候是有非常显著的变化;而在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也有不同的变化;乃至於一天,早晨喜欢的跟晚上喜欢的也不同;所以很复杂,你要能够观察入微掌握住,是一套大学问。如来有这个能力,所以他接引群机,十法界一切众生,为什么众生见到佛都能生欢喜心?一般人做不到,就是佛有这个能力,圆满的能力,能够观察入微。

  我们虽然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知道这桩事情,要学习。你能够多一分的学习,多一分的了解,对於你发心要帮助别人,就会有多一分的机会,多一分的成绩,这一门学问不能不讲求。可是佛教给我们,刻意的去求不是圆满的,但是也不能够说是无意的去求,这个事情的确是很难。还是永嘉大师那一句话,我们细细的去揣摩,细细的去体会,「分别亦非意」。他说的是没错,我们还是不好懂,我们再换一句话大家多想想,真诚心利他去求,这就对了。如果是为自己,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自己的福德,成就自己度化众生的事业,只要沾上一个自己,就不是真实了,你有意、无意都不是圆满的。纯粹是利他的心,决定没有自利的心,你有意也好、无意也好,都是正确的,都是智慧。利他,纯粹利他是智慧,带一点点自利,纵是智慧也掺杂了,也不圆满。我们从这上面去观察、去留意,对自己才有真正的好处,一切是为利益众生。如来果地上念念都是为众生,没有一丝毫是为自己,所以有这十种殊胜不可思议的能力。

  第六条是「界智力」,「知世间众生种种界分」。界分在我们习惯上讲是界限,界限从哪里来的?分别执著产生出来的。在现前社会上,社会的组织也有所谓各行各界,行业不同界限就不同,行业相同里面也有界限。以我们佛教来说,大家都出家,是出家人,可是每一个道场跟每一个道场还有界限;这是不应该有的,但是它有。每一个法门跟每一个法门又有界限,在佛菩萨觉悟的人,这个界限没有了,没有觉悟的人他执著,八万四千法门有八万四千个界限。甚至於在一个道场里面,住的一些出家众,各人还有各人的分别执著。在现代的现象里面,我们曾经见过,各人有各人的信徒,好像一个道场里还分成很多派别,这是某法师的,那个是某法师的。由此可知,界限的差别也是无量无边,种种界分。这些界分往往里面有很多禁忌,他所喜欢的、他所讨厌的、他所忌讳的,我们也要知道,避免众生心态上面的矛盾,这也就能消除一些障碍。如何消除障碍?忍让就能消除,你要是坚持不肯忍让,最后吃亏是自己不是别人。俗话常讲「得势不饶人」,是好事情吗?不是好事情。古德教给我们,「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能有个宽恕的心、容忍的心,你会有成就;不但你少跟人结怨,而且令一般人对你尊敬,所谓是量大福大。器量小的人,成就毕竟是很有限的。佛菩萨成就大就是量大,一切都能够包容,都能够容忍,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计较,这是佛菩萨。

  底下一种,第七种是「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这一句是了解世出世间一切理论方法所能够达到的境界。至处是到达的处所,能够到达的境界。世间我们举一个简单的比喻,好像你现在念书,你的学历能够达到某一个境界。现在一般学校是分三个等级:学士、硕士、博士,古时候所谓功名,这是至处。在修行证果上来说,这个境界层次很多,小乘有四向四果,大乘我们这个经是圆教,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怎么来的?是定慧的至处,你修定修慧。定,浅显的定伏烦恼,没有断;慧能把烦恼融化掉,转烦恼。其实烦恼,说实在话,决定断不了的。所谓断,实在讲是融,把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没有了,转成智慧,这叫做断烦恼;不是真的断,烦恼变成智慧,那是要靠慧。定慧功夫浅深不同,因此它至处就不一样。最浅的定功能伏见思烦恼,这才能证得初信位的菩萨,这是圆教。我们今天定慧都达不到这个境界,初信位的菩萨我们都没分。《华严》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伏住了,他有这个能力,叫伏断,智慧开了。从断烦恼的功力来说,等於小乘须陀洹,圆教初信位的菩萨等於小乘初果;可是智慧比小乘人殊胜太多了,绝不是初果能够相比的。

  如果我们以《楞严经》为证明,你就能有一个清楚的概念。楞严会上阿难尊者是初果,他听佛讲经开悟了,说偈赞佛,这在《楞严经》第三卷的末后;而当时在会的富楼那尊者,这是四果罗汉,四果罗汉听佛讲经没开悟,阿难初果开悟了。这是说明两桩事情,定慧不均等,两桩事情。阿难慧多过定,对於大乘教义,他听了欢喜,他开解,但是断烦恼不行;换句话说,烦恼习气很重,断不掉。富楼那尊者禅定功深,能够将三界见思烦恼断尽,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能断尽,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可是在智慧上不如阿难尊者。也可以这么说法,一个烦恼障重,所知障轻,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所以他的慧比定高出很多;富楼那尊者恰恰跟他相反,烦恼障轻,所知障重,虽然能断烦恼,智慧不开。这就是修行,他的定慧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什么境界,佛知道,佛清楚。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境界有个名称,像十信位菩萨,初信、二信到十信;再往上去,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是位次,就是至处。他到达那个处所,佛知道。这是举一个例子。

  世出世间一切道,就是一切修行的道门,这里面当然包含所有不同宗教,凡是修学的方法,他能到什么地方,佛都清楚。这个样子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达到他的希望,而且让一切众生彻底了解,哪个处所是究竟的,哪个处所是不究竟的。一般人确确实实没有闻到佛法,都是以为天道是究竟的,这种观念的人太多太多了。天道也只是含糊笼统的一个天道,对於天道里面的状况又不能够了解。佛给我们说天有二十八层,每一层里面也很复杂,并非究竟。为什么?天人纵然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不可思议!诸位没有细细去想一想,佛在经上讲,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他的寿命是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你想想这个寿命多长?我们通常念八万大劫,都含糊笼统念过去,没想一想,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还是有到头的时候,寿命到了,因为不能再上去,这到顶点了,不能再上去,那就要往下坠落。经上讲得很多,四禅天、四空天的天人,寿命到的时候都往下堕落,而且都是堕地狱,真的是中国人常讲的爬得高、摔得重。为什么会堕地狱?佛在经上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毁谤三宝。毁谤三宝是极重的罪业,他毁谤不单单是他个人,他个人毁谤无所谓,那个罪不至於太重。他毁谤,令一切众生对三宝失去信心,这个罪就重了。所以个人造作不重,你影响别人就重了。换句话说,多少人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就有机会出离三界,你把他这个机会破坏掉,让他丧失信心,这一生空过,这个罪过比什么都重。断人的身命罪不重,断人慧命这个罪重。身命真的无所谓,人死了经上讲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他能够修五戒十善,他又得人身了。可是闻法的机会那就不容易,得人身未必来生又能闻到佛法。所以得人身的机会比闻佛法的机会多,多得太多了,能闻佛法的机会太稀有了,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要知道。你能够促成众生闻法的机缘,帮助他得度的机缘,这个福报是最大,世出世间修福没有比这个更大。反过来,你要是把人家闻法的机会障碍了,你造的罪过也是极大的罪过,这是阿鼻地狱的罪业。五逆罪里面,这一类都是属於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意思很广很深,你能够叫众生对佛法丧失信心,都属於破和合僧这一条。

  所以有许许多多修学的方法,是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环境。欲界天、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色界天有十八层,无色界天也有四层,他们享受都不相同。佛法修行的层次就更多了,天台讲「藏通别圆」四教,贤首叫「小始终顿圆」五教,这是祖师大德各人分判不一样,也就是分类的方法不相同,可见得非常复杂。我们修学什么样的法门,用什么样的功夫,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佛菩萨清清楚楚,都了解,所以他才有能力指出我们一个真实的道路,能破除我们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如果对於这些事情不透彻的清楚明了,你怎么知道这个境界还有上面更高的境界,教导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的向上提升。即使西方净土,西方净土大家都晓得是平等法界,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平等法界里面还是有四土三辈九品,那就是至处,我们怎样修学,在平等法界里提高自己的受用。这种智慧叫「至处智力」。

  第八条「宿命智力」,「知一世乃至百千万世」。这也是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生生世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都知道。下面举了一个例子,他生生世世姓名、苦乐、寿夭,用这三种代表他一世。你这一世,你在哪一道,你受的是什么样的身,叫什么名字,你这一世里面所享受的,你是受苦还是受乐,你的寿命是长还是短,这是宿命智力,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所以说法才契机。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哪些法门;换句话说,你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有种子。如果教给你过去曾经学过的法门,你吸收就很快,你就很欢喜。过去曾经学过的,虽然你现在意识里头记不起来,阿赖耶识里头有种子,所以你修学起来格外感觉得方便。这是佛法常讲宿根,就是说这桩事情,过去世曾经学过的。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在这个世间遇到一些人事,都跟过去生中有关系。我们见一个陌生人,从来没有见面,第一次见面就有好感,过去生中要是没有关系,怎么会有这种情形?也遇到一些人见到就讨厌,都是过去生中有关系。我对他讨厌,别人对他欢喜,可见得都是不定的,统统是缘分。了解这些事实,我们就要觉悟到,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不要结恶缘。你结的恶缘多了,无论是世法、是佛法障碍多,别人障碍你;你结的善缘多,别人帮助你、成就你,这些事情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这一次我到澳洲去,我本来是想帮助雪梨的一个老人中心,但是被人破坏了,反对的音声太多,反对的力量太大,逼著我不能不放弃。我在这里深深反省,明白这桩道理,为什么做不成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障碍?我帮助那个人,我告诉他:你过去生中跟这些人结的恶缘太深,叫人家想帮助你都没办法。可见得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决定不可以跟人结恶缘,恶缘要化解、要疏导,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这是讲过去宿因,这是因。除了因之外,还有缘,缘也要注意。缘不好,怎么不好?我们好事还没做,就宣扬开了,报纸上也登了,多少人都知道。知道的人多,障碍的人就多,古人常讲,好事最好你做的时候别让人知道,知道的人少障碍就少,知道的人多,障碍的人就多,事机不密往往失败,这从缘上讲的。事情没做成别说,成就不成就还没有一定。这些道理古人讲得很多,我们没有在意,细细去想想它真的是有道理。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帮助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的好事,都要观察因缘,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就很难成就。

  你要说慈悲,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今天众生有灾难,佛菩萨为什么不援手?其实我很清楚,佛菩萨真的早就帮助了,很热心的帮助,毫无保留的帮助。我们为什么得不到?得不到佛菩萨的帮助,是我们本身有障碍,佛菩萨那边没有障碍,我们本身有障碍。我们无量劫来,造作不善的因、不善的缘产生了障碍,这些因跟缘要是能够改善,我们自然就得到佛菩萨明显的帮助。这些道理不能不懂,事实真相不能不知,这是属於宿命。说到宿命必须还要知道,宿命是可以改变的,不是不能改变的,为什么?众生有宿命,佛菩萨没有,超越了。为什么众生有宿命?众生执著有我,有我就有命,就有命运。诸佛菩萨我没有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试问他宿命在哪里?突破了。

  我们这些凡夫,人家算命会算得很准,看相看得很准,很可怜!你的命相都被人家算定了。什么原因?你有执著,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叫凡夫。我们知道那些圣者他们超越了,假如我们能够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放下,你的命运整个转过来了,再高明的算命先生也算不准,看相的也看不出,你超越了。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妄想分别执著,你真正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宿命就没有了;你放不下就决定有。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但是并不是做不到的。这个事情不求人,世间求人难,这事情不求人,就在自己一念之间;你肯不肯回头,肯不肯放下,都在你自己。

  第九条天眼,「天眼智力」。宿命跟天眼、跟漏尽(后面这一条),都是属於六种神通里面的三种。在如来果地上达到究竟圆满叫三明,菩萨叫六通。如来果地上叫三明,就是通力达到究竟圆满,而此地称为智力,智力就是明。天眼,「见众生生时死时善道恶道等」,这是举一个例子说。一切众生生死善恶,没有一样看不到的。《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那些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十方无量无边刹土一切众生,我们所有一切活动,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不要想瞒人,瞒不过,你可以瞒凡夫,极乐世界上的人一个都瞒不过。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处所,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你还能瞒谁?你跟人说话,说悄悄话,旁边人没听见,西方极乐世界人听得清清楚楚,他心遍知,你心里起心动念人家都晓得。不但世尊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自己所说的四十八愿愿文里有,释迦如是说,弥陀也如是说,哪里是假的?我们今天聪明,自以为聪明,自欺欺人的事情干得太多了,所以念佛不能往生,这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真的都见不得人,在人面前是个样子,背后又是个样子。背后见不得人的那些事情,哪里晓得佛菩萨都见到了。这样的心行,怎么能够参与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的法会?你怎么能参与?所以跟大家讲老实话,往生的条件是什么?心净则佛土净,这是真话。为什么我们不强调这一句而强调念佛?强调这一句,念佛的人就少了,一看这太难了,算了!我不修这个法门了。所以不强调这个话,强调念佛。强调念佛,大家肯念,只要肯念,就能够念到清净心现前,这是善巧方便。念到清净心现前,决定往生。

  过去我曾在美国的时候,有很多同修来找我,他们不敢修净土法门,什么原因?「《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我根本做不到。」我说:那是罗什大师所翻的,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么讲的。释迦牟尼佛怎么讲的?你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是直译,罗什大师是意译。玄奘大师的译本上不是一心不乱,是一心系念。「说一心系念,那我们就可以做到了」。不是说一心不乱,说一心系念,你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现在我们都把它印在一起,还有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两种本子的会集本,所以《弥陀经》现在有三种本子,我们都印在一起。你看看原文,玄奘大师直译的原文不是这个说法,「一心系念」,一心系念就是一心牵挂著,这个容易。很多老太太,她一心系念,她系念什么?系念她的孙子,她就做到了。我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在台湾,有一位老太太来看我,她说念阿弥陀佛很难。我说:什么难?「我放不下。」我说:什么放不下?「孙子放不下。」我说:你把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往生了。她是一心系念她的孙子,把对象换成阿弥陀佛,她不就往生了吗?所以一心系念容易做到,一心不乱不容易做到。但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有没有错?没错。你真正到一心系念,往生的时候,人往生第一个是接触佛光,佛光照你;佛光一照,把你功夫就提升一倍,所以从一心系念就提升到一心不乱。罗什大师翻的也没有错,他是从意译,翻译得没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得阿弥陀佛光明注照的时候,功夫就提升,那个境界非常不可思议,是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你一心系念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乱,你要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就会提升到理一心不乱,总是你自己功夫加了一倍。所以一定要晓得,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诸佛如来没有不知道的。

  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那就是《了凡四训》里面讲的三心,畏心就生起来了,不敢做坏事。做坏事,天地鬼神都知道,瞒不过人。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天地鬼神也都知道你做好事,冥冥当中当然保佑你。所以我们做恶事,恶事不怕人知道,真的知道的人愈多愈好,这个人骂你一句,那个人责备你几句,报掉了,恶就报掉了。善要藏起来,积阴德,善事不要人知道,不要人去表扬,一表扬善就没有了,报掉了。所以善事要累积,不要让它轻易的报掉;恶事要宣扬,自己做的恶事情大家都知道,你受人家的指责、责备,这是重报就转轻了。现在一般人恰恰相反,好事极力的宣扬,唯恐人不知道,恶事唯恐别人知道,这个果报决定在三途。

  最后一条「漏尽」。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为什么用个漏?漏是比喻,譬如像这样一个杯子,杯子完好能盛水,如果破损装上水就漏掉了。佛用这个做比喻,比喻什么?我们法身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功德法财都漏掉了。怎么漏掉?因为烦恼给漏掉了,烦恼就好比破损,智慧功德统统漏掉了,所以用漏比喻烦恼。漏尽,烦恼断尽了,烦恼再没有了。「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生就是生死轮回,自己晓得生死尽了,没有了。六道里面有两种生死:一种叫分段生死,一种叫变易生死;六道里有两种,六道以外,分段生死没有了,有变易生死。变易不是真的生死;分段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讲一世,人身在一世,死了以后再投胎又得一个身,死了马上就转变另外一个身,这叫分段;变易是变化,不是生死,是苦乐上的转变。譬如念书,你念一年级念得很辛苦,念了一年成绩不错,明年升到二年级;一年级死了,升到二年级,二年级生了,就是这么个意思。并不是真的有生死,生死是指修学这一番苦的功夫过去了,你的境界往上升,是这么个意思,这叫变易。变易不是真正生死,用生死来比喻,你变易提升还是要用一番功夫;换句话说,还要吃一些苦头,修定修慧。到等觉菩萨还有一次变易生死,最后一次的,要破生相无明。生相是什么?就是所有一切现相出生了,《华严》讲的唯心所现,唯心所现就是生相无明。因为有这个无明,才有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无明没有了,那就是《永嘉证道歌》上所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连大千世界也没有了,连虚空也没有了。诸位要晓得,虚空不是真的,有为法不能包括它,所以把它列在无为法里头,但是它不是真的,真正的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那是真的,所以虚空不是真正的无为。到生相无明破的时候,虚空也没有了;换句话说,时间、空间都不存在,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佛的智慧实在是不可思议,他把时间、空间,在《百法》里面诸位就看到,列在不相应行法里;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在佛菩萨心目当中,世出世间法都是幻化的,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用个比喻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有没有?有,不是真的。我们要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属於有为法,皆是梦幻泡影。佛菩萨示现在其中,所谓游戏神通,他在这里面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自己决定没有执著;不但没有执著,妄想分别统统没有,所以在这个世间一切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用什么方法恒顺?这十种智力,十种智力恒顺众生。那什么叫功德?这十种智力就是功德,在恒顺、随喜当中展现出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能,这就叫随喜功德。

  我们自己修学到某一个阶段,一定有预知的能力,我们世间人常讲预兆,这是浅显的。所以往生的人有预兆、有预知,通常我们见到许许多多往生人,两、三天前知道,我明天、后天要走了,知道得很准确,什么时间走。功夫更好一点的,一个星期前知道;再好一点的,一个月以前知道,两个月以前知道,我们见过的,那个功夫就很难得,心地清净。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台北莲友念佛团,那个时候的团长李济华居士,那时八十多岁。他往生是两个月以前知道,他没有告诉人,他在那一段期间当中,尽可能抽出时间去拜访亲戚朋友,聊聊天、见见面,最后一次见面,所以他有那么长的时间安排他的后事。走的时候,没有生病。他往生,真的给我们念佛人带来很大的信心。一生专修专弘,在台北创立一个莲友念佛团,带领大众念佛共修。这个念佛堂里面讲经说法,但是全是居士,在这里面讲开示、讲经的,也都是那些老居士,专修净业,一点都不夹杂。李老居士,李济华老居士也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印光大师的学生都有很好的成就;能够遵循祖师的教诲,专修专弘,这是我们的好样子。他跟李炳南老居士也是老朋友,年龄比李炳老大,他那个时候八十多岁,大概比李炳老要大十几岁。

  这个法门要紧的是放下,彻底放下。什么时候放下?平时要放下,现在就要放下。放下之后,事情还做不做?要做。放下之后,那还做什么?放下之后做是随缘做,不是不做,心里一丝毫牵挂都没有,往生的时候自知时至。我们在书上看到,六祖惠能大师了不起,他往生前一年知道,在《坛经》里面看到,在他走一年前就派人到国恩寺去建塔,将来往生的时候骨灰放在塔里。一年前派人去做准备工作,这是我们在书本记载,知道时间最长的。那是一个法身大士,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不但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了。他能做得到,我们能不能做得到?给诸位说,也能。我常常在讲席当中给诸位报告,放下执著就超越六道,放下分别就超越十法界。能大师做到的是什么?对於这个世间十法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超越了。

  这是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六道怎么来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三个东西造成的。四圣法界怎么来的?这三个里面,执著破掉了,还有妄想、还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了,所以没有六道轮回;没有执著,就没有六道轮回,他还有分别。分别也舍弃、也断掉,於一切法当中不再分别,四圣法界就没有了。但是他还有妄想,妄想是什么?妄想是无明,他能够突破十法界,他住一真法界。住一真法界再破无明,《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品无明,这是属於妄想;他们这些人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所以不同的族群能够和睦相处,为什么?没有执著了,没有分别了。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希望这个世界上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能够和睦相处,现在许许多多的宗教家都有这个认知。前几天我在澳洲,昆士兰多元文化局长来看我,他也提出这个问题,他是专门搞这个工作的,是政府的官员,跟我谈怎样能落实。我只告诉他一句话,真正要落实,教育。你不教,大家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分别执著决定断不了。佛门里面这些人,为什么能够把分别执著断掉?听佛的教诲。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搞清楚,自自然然的不分别、不执著了。

  我们今天要从哪里做起?我常常讲,佛家讲最初方便,下手之处要对一切人、对一切物,控制的念头要放下,这是大烦恼;想控制人、控制事、控制物,这是坚固的分别执著,这是轮回心,你怎么能超越轮回?比这个更粗、更严重的,是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占有的行为。占有是造业,控制这个念头是迷惑,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你想脱离六道,对於世间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舍掉了,再也没有了,对於六道里面一切人事物占有的行为决定没有了,你将来往生品位高,往生的时候决定没有障碍,你的障碍已经扫除了。只要你还有控制的念头,还有占有的这种行为,你就起惑造业,念佛往生打了个问号,未必能去。你没有放下,重要的是放下这两桩事情,可是要想放下这两桩事情,对於道理、对於事实真相要不真正通达明了,太难了!你决定不肯放下,这就造成自己重大的障碍。所以讲到漏尽,能够预知,这很重要,一定要靠教学。

  我这一次到澳洲去,实在讲,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在澳洲学校里面,几个大学里面办多元文化研究所,来推行佛陀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帮助大家开智慧,了解事实真相,放下占有、放下控制这个意念,多元文化种族融合、宗教融合决定可以落实。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毗卢遮那佛落实了,在往生经里面看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落实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落实?我们没有教,没有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要有人教,要有人讲,天天讲,「熟处转生,生处转熟」。这个熟处是什么?旧的观念很熟,佛给我们讲的新的观念很生疏,看破、放下这个观念很生疏,天天讲,天天薰习,把生的观念变成熟的观念,而熟的观念渐渐疏远,舍弃掉了,教育就成功了。佛法是教育,教导一切众生;佛法不是宗教,宗教只对一部分,佛法教育是广大的,没有边际的。它没有分别,不分别种族、不分别宗教,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教化,希望这一切众生平等成就。这是真实智慧,究竟圆满的教育,我们得认清楚。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是一个社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用这种眼光来看他,就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就能得真实的受用。

  今天我们把十力,如来果地上的十力介绍出来了,这是性德,这是我们自性里头本具的德能。如来在果地上圆满开显了,他怎样圆满开显?要靠修德,你要不真修,你自性里虽然圆满具足,透不出来,不起作用,你起心动念与你自性性德完全相违背。换句话说,你还是搞你的六道轮回,还是搞你的三途果报,要靠修德。所以菩萨十力,我们还是要做一个介绍,菩萨十力是修德。如来果地上我们晓得,我们增长信心,深信不疑;菩萨十力是我们要去做到,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用菩萨十力开显自性果地上的十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来介绍菩萨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