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卷) 1999/4/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33
请掀开经本,他化自在天长行最后的一段:
【因陀罗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间大威力自在法解脱门。】
这一段经文上一次曾经谈过,意犹未尽,含义很深很广,对於我们现代人来讲非常重要,所以不能不多说几句。从经文字面上看,『普入』是平等入;『一切世间』范围就非常广大,就本经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现代人的讲法就是一切族群、一切族类,中国《易经》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说族类包括所有器世间,说族群包括所有有情世间,在佛法里是这样的一个区别。通常一般族类、族群常常混在一起讲,但是在佛法里面不一样,它的界限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有情世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动物,器世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跟矿物。植物也是一类一类的,也是类聚,如果诸位去参观,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原始的森林,你们看到树木一片一片的它是一类,另一块它又是一类,虽然生长在一起,它的界限很清楚,它不乱。如果说是混杂在一起种植的,大概都是人为的、人工的,如果是天然自然而生的,确实它是一类一类、一群一群。这里面一些道理,在此地就不必多说了,它不是没有道理的。
特别是在我们人类,人以群分,所谓是气味相投,嗜好相同他就会聚在一起。譬如我们喜欢学佛的,学佛的人他的朋友都是学佛的,他往来都是这个圈子;喜欢念佛的,朋友都是些念佛人;喜欢打牌的,他的朋友都是打牌的;现在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他的朋友都是打高尔夫球的,这就是气味相投,这也是一个族类。念佛是个族类,打球也是个族类,跳舞也是个族类,不必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那是大的族类,大族类里头还有小族类。此地讲的「一切世间」,是包括所有一切的族群、族类,平等普入。
「入」是什么意思?这里头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菩萨平等教化众生,要入一切世间。这是大乘经上常讲,诸位常念《普门品》,《普门品》里说得很清楚,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他们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所谓是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他的心是平等的,没有一切分别执著,那叫普。有分别执著就不普,你的服务对象是某一个族群、某一个族类,不普。普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的普度。佛家讲普度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平等的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要用平等心、用真诚心、用慈悲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叫普入一切世间。
什么叫『大威力』?什么叫『自在法』?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够疏忽。世间,诸位想想看,哪一种威力能够使一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类能够融合,这就是大威力。能令一切众生,不同文化的众生,不同族类的众生,不同宗教信仰的众生,个个都能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是形容他生活的美满。自在是从果上讲的,大威力是从因上讲的,诸位细细去想想你就会觉悟。大威力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无量寿经》佛给我们讲了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大威力,世出世间的威力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真实之际是什么?我们用现在很浅显的话来讲,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家的术语里面讲就是一念自性,真实之际是一念自性、真如本性。开化显示那就是明心见性,开是开导、开示,这是佛学的名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学、教导,显是明显,示是展示。
一切众生都有自性,在有情众生,经典里面称之为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你的真心,就是你的自性。在无情众生里面称作法性,诸位要晓得,法性能包括佛性,佛性就不能包括法性,法性的范围比佛性的范围要大。但是诸位要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我们讲哪个能包哪个,哪个不能包哪个,这是方便说,真实说是一不是二,这里面没有大小,但是我们对於佛讲的佛性跟法性的意思要清楚、要明白。见性就成佛了,佛是什么?佛是个彻底觉悟的人,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的人,明心见性,见性你就成为究竟圆满的明白人,这叫佛。这样的人散布在各个不同的族群、各个不同的行业、各个不同的身分,只要他彻底明了这个事实真相,那个人就叫佛。由此可知,佛无处不现身,明显示现在我们眼前,《华严》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现在看的这一段,他是以他化自在天王的身分出现的。他化自在天王是一个族群,是个大的族群,这里面给我们说了十个天王,每一个天王是一个小的族群,代表一个小族群。每一个族群里面的人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他们身分虽然是天王,他们彻底觉悟了,究竟明了了,他怎么不是佛?他的行为,以天王的身分教化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他所行的是菩萨道。佛家讲本、讲迹,「迹」是讲现相,「本」是说他真实所证得的果位。从真实证得的果位,他是如来,他是圆教的佛果;从现相上看、迹相上看,他是天王,他是行菩萨道。岂不是《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应以天王身得度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些天王是佛示现的,他们所表现的是法身菩萨之所作所为。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地藏菩萨在因地作小国王,与另外一个小国王是好朋友,同样都是以十善教化众生,以十善业道做为国家国策的根本,这个国王就是菩萨。
我们在此地看,这个天王就是菩萨。诸位想想这个大威力是指什么?大威力就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以这个来教化天人,以这部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我们今天讲原理原则,来融合各个不同的族群,来融合各个不同的文化,圆融整合,但是又不坏各个族群文化的现象,这是真正了不起。他不是同化别人,他是彼此融合,圆融和合并不同化,所以才呈现这个社会多采多姿,美不胜收。如果把各种不同的文化,把它勉强变成一个,真善美慧就没有了。像我们一个大花园,各色的品种都有,几千种、几万种,你到这个花园去参观、去欣赏才有味道,如果这个花园其他品种都没有了,都废除掉,统统种一种,有什么好看?看一朵、两朵花全都看到了,再不要去看了。诸位要晓得,同化那个观念是错误的,融合观念是正确的。如何圆融,如何能够让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能合作,这样才能够让各种不同的族群都欢喜接受。你要是同化,你同化我,我也想同化你,这就有斗争,就演变成仇恨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圆融和合能解决一切问题。《华严经》是什么经?是一个圆融和合各种不同族群的一部经典,这里面有理论、有方法,后面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代表五十三种不同的族群,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要达到共存共荣,《华严》的教学是最好的一部教材。我最初接触佛法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拿这部经介绍给我,他是个哲学家,他说这部书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真实智慧。诸位要晓得,哲学所探讨的、所希求的就是真实智慧,这本书才是真正真实智慧。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现代复杂的社会问题。
《无量寿经》上说「住真实慧」,我们的心怎样安住在真实智慧?真实智慧就是《华严经》,把这部《华严》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学问,自己的生活,你就是住真实慧。你再能够教别人,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隋唐古大德讲《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经》的结论,你们想想他有没有说错?能说出这个话都是过来人,不是过来人说不出这个话。才知道在一切法门里,这个法门多好,多么重要,特别是适合於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帮助我们这个时代解决问题。世尊留下这样宝贵的教训,非常可惜认识的人太少了,所谓是不识货。我们很幸运,发现了,认清楚了,搞明白了,我们有义务依教修行,有义务把这个珍宝介绍给别人。
现在世间这些国王大臣,他们如果能够发现、能够明了,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原则去治国,去教化老百姓,这个领袖就是诸佛再来,就是菩萨示现,众生就有福了。这个世界有没有仁慈的领导人,在佛家讲仁王?现在这个世界多半是民主制度,许多国家领导人是总统、是主席,无论是什么样的称呼,总而言之,都是一个国家地区的领导人,在佛法里面就是王。他们也很想把国家治好,让老百姓能真正享福,但是没有找到方法,他们在寻求。非常可惜没有向佛法里头寻求,什么原因?因为大家认为佛法是迷信,甚至把佛法看作牛鬼蛇神,极力排斥,哪里晓得这里头是珍宝!我们深深相信,世界上这些领导人里头一定有菩萨在其中。可是菩萨也有隔阴之迷,也要有人帮助他、提醒他;菩萨实在讲很聪明,有智慧,一有人提醒,他就觉悟了,就是没有遇到提醒他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但是我们没有缘分接触这些仁王,但是今天有一个方便法,我们普遍提醒大众,大众明白,大众觉悟了,这些领导人逐渐逐渐我想他也就会来接触。
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学,要接受佛的教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此地讲的大威力,实在讲就是讲教学。唯有教育,唯有教学,才是融合族群、融合不同文化的大威力。这种圆融和合一切世间、一切众生,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政治不能解决,做不到,武力也做不到,经济做不到,科学技术也做不到。如果这些能够做到,释迦牟尼佛早就选择这个途径,他了解这些都是无济於事,他才选择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是一个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我们用现代话来给他定位,他是这么一个人;以真诚的心来教化众生,以无私的心来帮助一切众生。如果他的教学还要收学费,还要讲求自己享受,一般人就很难接受了。他是无私的,自己生活永远保持一个最低的水平,布施他的真诚,布施他的清净,布施他无私的爱心,所以才能感动一切世间,这是大威力。
能令一切众生得大自在,这个自在法是什么?放下,就是布施。再说得具体一点,菩萨所修学的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就是自在法。第一个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放下。有很多人听我讲经把意思错会了,隆振法师告诉我,我常常讲放下,在中国大陆有一些同修在磁带上听到,他放下了,工作也不做也辞掉,好天天去念佛,念了几天,饭也没得吃,所有困难都来了,这是断章取义,是绝大的错误。如果这样放下,释迦牟尼佛也放下,何必讲经说法?不要教化众生,放下了!佛教我们放下的是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烦恼,不是叫你把工作放下。你看看《华严经》上,这么多人他们作天王,没有说把天王也放下,他还当天王。那些大臣还是作大臣,没有把工作辞掉。每天很认真、很努力的工作,这个工作是为一切众生工作,不是为自己,把为自己这个念头放下,是叫你放下这个。一切众生每天工作很勤奋、很努力,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这个念头错了。虽然为社会服务,但是真正是为自己的名利,佛教我们放下是放下为自己名利。你认真努力工作为一切众生,这就对了,不是叫你工作辞掉。你是个家庭主妇,你把你的家事都放下,一家人怎么生活?你也不烧饭,也不洗衣,一家人都不照顾,这是迷惑颠倒!这样学佛,佛变成邪教了,那哪里是正法?这是曲解如来真实义,产生很大的误会,绝大的错误。
你看看大乘经里面,这些菩萨们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是过什么样生活方式,他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都会把这些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所以叫你放下,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工作做得更认真、更努力、更圆满,为一切众生服务,那叫普度众生,你在工作上得大自在,这叫自在法。为自己工作会累、会辛苦,为社会大众工作,这里头没有我,《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是教你放下这些。你真正到无我相、无人相,你的工作就不会累,你做得很快乐,你做得很自在。做得很快乐,谚语讲「人逢喜事精神爽」,愈做愈有精神。普贤十大愿王,每一愿末后一句「无有疲厌」,他不会疲倦,他不会厌倦,什么道理?他做得快乐,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哪一种工作,他把他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圆满,乐在其中。那个乐是乐在为众生服务,不是为自己名闻利养,为自己名闻利养有的时候还有疲厌,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疲厌,诸位细细去参究这些道理。
所以三福、六度是自在法,真实智慧的教学是大威力。因陀罗妙光天王,以这种理论方法自行化他,成就无上菩提,『解脱门』是无上菩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於退堕到小乘。有一些同学也在经上看到,「自己没有成就,要想成就别人,无有是处」,这话没错,是佛说的。於是他也断章取义,先去搞自己成就,自己没有修行成果不能度众生,等到他自己修行成果,恐怕这个世界已经毁灭掉了,这都是错解佛的意思。自行化他是同时的,怎么说先度自己再度众生?自行化他在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你的修学是在自利这边,你自己究竟得什么样的利益,这是自利。绝不是得名闻利养的利益,绝不是得崇高地位的利益,也不是得大众对你尊敬的利益,那就害死你了,这个叫你自己没有成就不能度众生,佛是从这里说的。如果你在自行化他上,你一心一意为众生,绝不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不求自己的地位,也不希求别人对你的恭敬,你就成就自己了,这是真实利益。你能把这些事相看得清清楚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接触广大的众生,不会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你能够禁得起诱惑,这是智慧,你在那里修慧。境界里头确确实实,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禅定。你在接触广大众生,教化广大众生,成就自己真实的定慧,这就是自利。我们定慧从哪里修?从这里修的。离开群众,你的定慧到哪里修?你们去看看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一些心量小的人,只顾自利的人,跑到深山里修行,远离社会,没错,修个一、二十年心很清净了,自己以为有成就,都市人看到这个老和尚不错,有道德、有修行,请他下山弘法利生,没几天沾上名闻利养堕落了,很快就被污染。莲池大师教训他,这就是禁不起考验。
大乘法的修学是在红尘里锻炼,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要有善知识时时刻刻提携,经教天天要读诵。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与佛菩萨的教诲相应,是真修行。面对著广大的群众,在这里头炼什么?炼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是修行。等到你自己真正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成就了,那个时候你教化众生完全为他,不为自己了。这是佛的意思。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接触这些群众起心动念了,回来赶紧要忏悔,读经、念佛、礼佛,我六根接触六尘现象,为什么又会起恶念?为什么会起贪瞋痴?为什么又迷了?赶紧回来忏悔,这样才叫先成就自己。不是远离都市,找个山洞钻到里头去,你就会成就了。搞个几十年,一下山也完了,一切都完了。开经偈里说「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很深,我们能懂吗?
修行靠谁?靠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古时候尊师重道,说老实话,都受过很好的基础教育,懂得孝亲尊师,听老师的调教。现在我们没有这个基础,说老实话,不要说对老师没有尊敬心,对父母都没有恭敬心,这说实话。谁心里有父母?谁心里有老师?对父母发脾气,对老师也发脾气,所以今天成就靠谁?完全靠自己的自觉。我们今天在一堂是不是师生?不是,朋友。如果要论师生,我赶快就跑掉了。我看大家是我的善知识,是我的善友。今天师道没有了,所以修学困难。我跟我的几位老师还有师道,我尊重老师,所以老师对我爱护,我对老师的教诲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们的讲堂,我命个名叫报恩堂,我们讲堂我几位老师的照片都挂在此地,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我在此地跟诸位讲经,如同我老师在面前看到一样,我是这样的心态。我在这个地方表演一个师道的样子,最低的水平了,我这一生能有这一点成就,有这么一点觉悟,也得这么一点自在,完全从老师那里得来的。
今天我跟大家是同学,我们是同参道友,我把我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自己这些年修学的心得,都说出来贡献给大家。大家有没有成就完全在你自觉,我没有责备人、没有勉强人。但是我的老师对我有责备、有管教,我能接受,我还能沾到一点师道的边缘。我了解现在人没有受过儒家的教育,也没有受过佛法基础的教育,佛法基础教育,诸位也许听说过,但是没见到过。五年学戒,我们现在出家,都没有受过这个教育。五年学戒学的是什么戒?老师的教诫。实在讲,我们现在出家了,我自己也是如此,我出家之后,我出家的师父没教我。一出家就什么?一般都是披上这个衣服,赶紧学唱念,学敲打唱念,赶经忏去,做法会去。这是现代出家的老一辈教底下一辈,道与学都废弃,没有人提了。我学的这点东西是出家之前学的,不是出家之后,我一出家就到佛学院教书。我跟我的剃度师是有条件的,我不搞经忏佛事,这不是我出家的愿望。我出家一直到今天四十年,从来没有做一次法会,也没有做一堂经忏佛事,我守住我的原则。
我了解佛法是什么,我尽心尽力把佛法发扬光大,这也得得三宝加持,很不容易,艰难重重,突破这个难关。我受的苦难,你们同学们想都想不到,我所受的苦难,我不希望你们再受。佛法不修无益的苦行,我非常欢喜帮助同学们修学的环境,将来弘法利生的环境,我给你们铺路,只要你们肯学、肯修、肯努力,我全心全力帮助大家。很难得!我们在这部经上真正是认识《华严经》,《华严经》到底讲的是什么,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我们搞清楚了、搞明白了。在无尽宝藏里面发现到真正的珍宝,字字句句都给一切众生带来圆满的利益,真实的利益。长行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下面的偈颂:
【尔时自在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自在天众而说颂言。】
这是说偈仪式,前面介绍得很多了。必须要提醒,是我们现在这些学人非常健忘,虽然听了很多遍,我们的念头依旧转不过来,这就必须要一提再提。世尊慈悲,紧要关头真的叫千言万语,不厌其烦,说的次数多了,遍数多了,我们的印象才加深,才会省悟过来。这一段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谦虚,不敢说自己有成就,『承佛威力』加持。我们能说不是自己有智慧,不是自己有能力,佛力加持的。我们自己能做能为,也不是自己真有本事,佛力加持的。佛是老师,老师教导的,念念不忘老师。下面『普观一切自在天众』,这是念念大众的善根福德因缘,也不是自己有能力。我们在这里把佛法介绍给大家,大家听懂了,开悟了,明白了,成就了,我们有功劳吗?是不是我们的智慧,我们教学的方法善巧?不是。是大众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怎么可以居功?「承佛威力」是对上,「普观一切自在天众」是对下,你看人家是什么态度,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个句子在这部经里面多了,消除我们自己贡高我慢、自以为是这个错误的观念,大烦恼。说偈是在大会当中,报告他自己修学的成就,这是参与大会古时候的礼节。普贤菩萨十愿,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个「称赞如来」,这是属於称赞如来。向佛、向与会大众提出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用偈颂歌赞的方式。这是自在天王,他化自在天十位天王的第一位。第一位天王他所得的法,诸位要记住,他是「得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解脱门」,他是修学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所以他要赞叹他这个法门。
【佛身周遍等法界。普应众生悉现前。种种教门常化诱。於法自在能开悟。】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偈也是十首,跟前面长行文完全相应,这是第一首自在天王他说的。四句里面第一句是讲「体遍」,『佛身周遍等法界』。清凉唯恐我们在这一句著了相,特别点醒我们这是讲体,体这个身是什么身?就不是报身,不是应化身,是法身。这个「佛身」是法身佛,法身才周遍,跟虚空法界完全相等。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一念自性,就是真如本性。一念自性它能现相,这是佛在这个经上讲,虚空法界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现所变的这些现象就称之为法身;能现的心识就是法性,所现所变的是法相,法性跟法相合起来叫法身,法身才是真正的自体。禅宗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你什么时候体会到,什么时候认知了、肯定了,那就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诸位要晓得,法身大士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佛家讲的顿悟、圆悟、顿证、圆证,这是上根利智才做得到。我们这一生当中可不可能?不能说不可能,问题在哪里?问题在精进。大乘经上讲,菩萨善根唯一精进。你要是真的能精进,这一生确实能入华严境界,能入华严境界,也就是说你就有能力往生弥陀实报庄严土,你得的是理一心不乱,入华严境界是得理一心不乱,不是生同居土、方便土,生实报庄严土。不是不可能,问题是你肯不肯干,也就是说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肯不肯把这一生完全奉献给一切众生,没有一桩事情为自己做的,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想的,你能从这个地方下手,就很有可能契入这个境界。在中国历史上,宗门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有大开圆解,净土有得理一心不乱,都是入这个境界。换句话说,都是对这一句肯定了、认知了,不但没有怀疑,他契入了。契入就是我们讲证实,证实这桩事情是真实的,不是假的。
入这个境界之后,心思就变了。没入这个境界你在迷,迷的时候分自、分他,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我这个族群跟他的族群不一样。契入这个境界之后,知道是一样的,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一样没有两样。所有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都是一念心性变现出来的,真正晓得这是本是同根生,同一个源流。可是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还是有分别、有执著,但是那个时候的分别执著,跟你没悟之前分别执著不一样,以前的分别执著是意,现在的分别执著不是意。就像六祖惠能问永嘉禅师一样,永嘉禅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见性之后问他:你还有分别吗?他说「分别亦非意」。什么意思?就是说分别不是我自己,他们要分别,我就随顺他们,恒顺众生的分别,恒顺众生的执著,这就叫「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什么叫佛法在世间?彻底觉悟的人在世间,绝对不会破坏世间人的分别执著,一切随顺,《华严经》展示表演给我们看的就是这个。对於各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真诚的尊敬,真诚的爱护,真诚的赞扬,才能够达到没觉悟的人也能够圆融,也能够合作,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安定,世界才有和平。没有觉悟的众生多,觉悟的人少,觉悟的人要帮助没有觉悟的人少造罪业,消除灾难,让这些人生活过得更好,过得更美满、更幸福,再不断的教导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转凡成圣。
这就是底下两句所讲的,『普应众生悉现前』,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身体形状没有一定,与一切众生说法也没有一定。我跟大家讲的《华严经》,你们仔细看看《华严》注子不多,清凉大师的注解,李长者的注解,他们说得没错,我也参考他们的,我跟他们讲的不一样,要是依照古注讲,现在人听不懂,没用处,学它干什么?但是我所讲的不违背他们的意思,诸位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我们讲法是一个意思。第二句就是随类现身,第三句是随机说法。为什么要『种种教门』?「教」是教学,「门」是讲方法,有教学的内容,内容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何以种种?种种族类不一样、种种文化不一样、种种信仰不一样,所以不能用一个方法来教一切众生,那是做不到的。如果说是一个方法对一切众生,说真的连等觉菩萨都办不到,到如来果地上才完全相同,佛佛道同,等觉菩萨里头还有差别,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知道。佛法就广大了,佛法大海比喻佛菩萨的教学又广又深。教学的方法,前面跟同学们提过,善巧方便,巧就是不同的方法,方法太多太多了,而且是无有定法;善,这些方法都能帮助众生开悟,这就善。帮助众生明心见性,转迷为悟。最低的水平是帮助众生真正明了因果报应,了解因果的事,了解因果的理,让他回头断恶修善,这是善的最低水平;再往上提升,帮助他破迷开悟,最高的帮助他转凡成圣,转凡成圣是证果,是真实的成就。『常化诱』。「常」是没有间断,教化众生的心没有间断,心愿没有间断,教化众生的行为也没间断。教化众生就是成就自己,自他不二,你要是把自他划分做两段,你的成就就太难了。难在哪里?难在分别执著没有舍掉,分别执著是最严重的障碍。自他能够不二,你的分别轻了,执著也化掉,所以容易觉悟,容易开悟,容易契入,契入就是证果。末后还有一个「诱」,就是诱导,诱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这两个字,他不讲常开示、常教学,他没有用这个,他用「常化诱」。化诱比教学、比开导的意思,还要深、还要圆满,为什么?看到成绩了。你教学教导的时候没有成绩可言,人家没有回头,教学不能算成功。化是什么?变化气质,你教导他,他真的变化了,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这个教学有了成绩。
『於法自在能开悟』。这个「自在」是自在天王,自在天王对於前面这个方法他开悟了,他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证果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清凉的注子也好,第一句是讲「体遍」,第二句是讲「用周」,第三句是讲「教藏能成」,末后一句是自己成就,「所成自在,开於法藏,悟深法门」,就成熟了,这是证果。从相上说,这是菩萨修行证果,而从实际上来讲,这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他化自在天长行最后的一段:
【因陀罗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间大威力自在法解脱门。】
这一段经文上一次曾经谈过,意犹未尽,含义很深很广,对於我们现代人来讲非常重要,所以不能不多说几句。从经文字面上看,『普入』是平等入;『一切世间』范围就非常广大,就本经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现代人的讲法就是一切族群、一切族类,中国《易经》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说族类包括所有器世间,说族群包括所有有情世间,在佛法里是这样的一个区别。通常一般族类、族群常常混在一起讲,但是在佛法里面不一样,它的界限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有情世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动物,器世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跟矿物。植物也是一类一类的,也是类聚,如果诸位去参观,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原始的森林,你们看到树木一片一片的它是一类,另一块它又是一类,虽然生长在一起,它的界限很清楚,它不乱。如果说是混杂在一起种植的,大概都是人为的、人工的,如果是天然自然而生的,确实它是一类一类、一群一群。这里面一些道理,在此地就不必多说了,它不是没有道理的。
特别是在我们人类,人以群分,所谓是气味相投,嗜好相同他就会聚在一起。譬如我们喜欢学佛的,学佛的人他的朋友都是学佛的,他往来都是这个圈子;喜欢念佛的,朋友都是些念佛人;喜欢打牌的,他的朋友都是打牌的;现在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他的朋友都是打高尔夫球的,这就是气味相投,这也是一个族类。念佛是个族类,打球也是个族类,跳舞也是个族类,不必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那是大的族类,大族类里头还有小族类。此地讲的「一切世间」,是包括所有一切的族群、族类,平等普入。
「入」是什么意思?这里头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菩萨平等教化众生,要入一切世间。这是大乘经上常讲,诸位常念《普门品》,《普门品》里说得很清楚,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他们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所谓是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他的心是平等的,没有一切分别执著,那叫普。有分别执著就不普,你的服务对象是某一个族群、某一个族类,不普。普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的普度。佛家讲普度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平等的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要用平等心、用真诚心、用慈悲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叫普入一切世间。
什么叫『大威力』?什么叫『自在法』?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够疏忽。世间,诸位想想看,哪一种威力能够使一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类能够融合,这就是大威力。能令一切众生,不同文化的众生,不同族类的众生,不同宗教信仰的众生,个个都能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是形容他生活的美满。自在是从果上讲的,大威力是从因上讲的,诸位细细去想想你就会觉悟。大威力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无量寿经》佛给我们讲了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大威力,世出世间的威力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真实之际是什么?我们用现在很浅显的话来讲,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家的术语里面讲就是一念自性,真实之际是一念自性、真如本性。开化显示那就是明心见性,开是开导、开示,这是佛学的名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学、教导,显是明显,示是展示。
一切众生都有自性,在有情众生,经典里面称之为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你的真心,就是你的自性。在无情众生里面称作法性,诸位要晓得,法性能包括佛性,佛性就不能包括法性,法性的范围比佛性的范围要大。但是诸位要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我们讲哪个能包哪个,哪个不能包哪个,这是方便说,真实说是一不是二,这里面没有大小,但是我们对於佛讲的佛性跟法性的意思要清楚、要明白。见性就成佛了,佛是什么?佛是个彻底觉悟的人,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的人,明心见性,见性你就成为究竟圆满的明白人,这叫佛。这样的人散布在各个不同的族群、各个不同的行业、各个不同的身分,只要他彻底明了这个事实真相,那个人就叫佛。由此可知,佛无处不现身,明显示现在我们眼前,《华严》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现在看的这一段,他是以他化自在天王的身分出现的。他化自在天王是一个族群,是个大的族群,这里面给我们说了十个天王,每一个天王是一个小的族群,代表一个小族群。每一个族群里面的人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他们身分虽然是天王,他们彻底觉悟了,究竟明了了,他怎么不是佛?他的行为,以天王的身分教化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他所行的是菩萨道。佛家讲本、讲迹,「迹」是讲现相,「本」是说他真实所证得的果位。从真实证得的果位,他是如来,他是圆教的佛果;从现相上看、迹相上看,他是天王,他是行菩萨道。岂不是《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应以天王身得度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些天王是佛示现的,他们所表现的是法身菩萨之所作所为。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地藏菩萨在因地作小国王,与另外一个小国王是好朋友,同样都是以十善教化众生,以十善业道做为国家国策的根本,这个国王就是菩萨。
我们在此地看,这个天王就是菩萨。诸位想想这个大威力是指什么?大威力就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以这个来教化天人,以这部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我们今天讲原理原则,来融合各个不同的族群,来融合各个不同的文化,圆融整合,但是又不坏各个族群文化的现象,这是真正了不起。他不是同化别人,他是彼此融合,圆融和合并不同化,所以才呈现这个社会多采多姿,美不胜收。如果把各种不同的文化,把它勉强变成一个,真善美慧就没有了。像我们一个大花园,各色的品种都有,几千种、几万种,你到这个花园去参观、去欣赏才有味道,如果这个花园其他品种都没有了,都废除掉,统统种一种,有什么好看?看一朵、两朵花全都看到了,再不要去看了。诸位要晓得,同化那个观念是错误的,融合观念是正确的。如何圆融,如何能够让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能合作,这样才能够让各种不同的族群都欢喜接受。你要是同化,你同化我,我也想同化你,这就有斗争,就演变成仇恨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圆融和合能解决一切问题。《华严经》是什么经?是一个圆融和合各种不同族群的一部经典,这里面有理论、有方法,后面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代表五十三种不同的族群,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要达到共存共荣,《华严》的教学是最好的一部教材。我最初接触佛法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拿这部经介绍给我,他是个哲学家,他说这部书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真实智慧。诸位要晓得,哲学所探讨的、所希求的就是真实智慧,这本书才是真正真实智慧。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现代复杂的社会问题。
《无量寿经》上说「住真实慧」,我们的心怎样安住在真实智慧?真实智慧就是《华严经》,把这部《华严》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学问,自己的生活,你就是住真实慧。你再能够教别人,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隋唐古大德讲《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经》的结论,你们想想他有没有说错?能说出这个话都是过来人,不是过来人说不出这个话。才知道在一切法门里,这个法门多好,多么重要,特别是适合於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帮助我们这个时代解决问题。世尊留下这样宝贵的教训,非常可惜认识的人太少了,所谓是不识货。我们很幸运,发现了,认清楚了,搞明白了,我们有义务依教修行,有义务把这个珍宝介绍给别人。
现在世间这些国王大臣,他们如果能够发现、能够明了,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原则去治国,去教化老百姓,这个领袖就是诸佛再来,就是菩萨示现,众生就有福了。这个世界有没有仁慈的领导人,在佛家讲仁王?现在这个世界多半是民主制度,许多国家领导人是总统、是主席,无论是什么样的称呼,总而言之,都是一个国家地区的领导人,在佛法里面就是王。他们也很想把国家治好,让老百姓能真正享福,但是没有找到方法,他们在寻求。非常可惜没有向佛法里头寻求,什么原因?因为大家认为佛法是迷信,甚至把佛法看作牛鬼蛇神,极力排斥,哪里晓得这里头是珍宝!我们深深相信,世界上这些领导人里头一定有菩萨在其中。可是菩萨也有隔阴之迷,也要有人帮助他、提醒他;菩萨实在讲很聪明,有智慧,一有人提醒,他就觉悟了,就是没有遇到提醒他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但是我们没有缘分接触这些仁王,但是今天有一个方便法,我们普遍提醒大众,大众明白,大众觉悟了,这些领导人逐渐逐渐我想他也就会来接触。
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学,要接受佛的教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此地讲的大威力,实在讲就是讲教学。唯有教育,唯有教学,才是融合族群、融合不同文化的大威力。这种圆融和合一切世间、一切众生,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政治不能解决,做不到,武力也做不到,经济做不到,科学技术也做不到。如果这些能够做到,释迦牟尼佛早就选择这个途径,他了解这些都是无济於事,他才选择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是一个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我们用现代话来给他定位,他是这么一个人;以真诚的心来教化众生,以无私的心来帮助一切众生。如果他的教学还要收学费,还要讲求自己享受,一般人就很难接受了。他是无私的,自己生活永远保持一个最低的水平,布施他的真诚,布施他的清净,布施他无私的爱心,所以才能感动一切世间,这是大威力。
能令一切众生得大自在,这个自在法是什么?放下,就是布施。再说得具体一点,菩萨所修学的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就是自在法。第一个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放下。有很多人听我讲经把意思错会了,隆振法师告诉我,我常常讲放下,在中国大陆有一些同修在磁带上听到,他放下了,工作也不做也辞掉,好天天去念佛,念了几天,饭也没得吃,所有困难都来了,这是断章取义,是绝大的错误。如果这样放下,释迦牟尼佛也放下,何必讲经说法?不要教化众生,放下了!佛教我们放下的是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烦恼,不是叫你把工作放下。你看看《华严经》上,这么多人他们作天王,没有说把天王也放下,他还当天王。那些大臣还是作大臣,没有把工作辞掉。每天很认真、很努力的工作,这个工作是为一切众生工作,不是为自己,把为自己这个念头放下,是叫你放下这个。一切众生每天工作很勤奋、很努力,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这个念头错了。虽然为社会服务,但是真正是为自己的名利,佛教我们放下是放下为自己名利。你认真努力工作为一切众生,这就对了,不是叫你工作辞掉。你是个家庭主妇,你把你的家事都放下,一家人怎么生活?你也不烧饭,也不洗衣,一家人都不照顾,这是迷惑颠倒!这样学佛,佛变成邪教了,那哪里是正法?这是曲解如来真实义,产生很大的误会,绝大的错误。
你看看大乘经里面,这些菩萨们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是过什么样生活方式,他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都会把这些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所以叫你放下,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工作做得更认真、更努力、更圆满,为一切众生服务,那叫普度众生,你在工作上得大自在,这叫自在法。为自己工作会累、会辛苦,为社会大众工作,这里头没有我,《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是教你放下这些。你真正到无我相、无人相,你的工作就不会累,你做得很快乐,你做得很自在。做得很快乐,谚语讲「人逢喜事精神爽」,愈做愈有精神。普贤十大愿王,每一愿末后一句「无有疲厌」,他不会疲倦,他不会厌倦,什么道理?他做得快乐,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哪一种工作,他把他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圆满,乐在其中。那个乐是乐在为众生服务,不是为自己名闻利养,为自己名闻利养有的时候还有疲厌,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疲厌,诸位细细去参究这些道理。
所以三福、六度是自在法,真实智慧的教学是大威力。因陀罗妙光天王,以这种理论方法自行化他,成就无上菩提,『解脱门』是无上菩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於退堕到小乘。有一些同学也在经上看到,「自己没有成就,要想成就别人,无有是处」,这话没错,是佛说的。於是他也断章取义,先去搞自己成就,自己没有修行成果不能度众生,等到他自己修行成果,恐怕这个世界已经毁灭掉了,这都是错解佛的意思。自行化他是同时的,怎么说先度自己再度众生?自行化他在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你的修学是在自利这边,你自己究竟得什么样的利益,这是自利。绝不是得名闻利养的利益,绝不是得崇高地位的利益,也不是得大众对你尊敬的利益,那就害死你了,这个叫你自己没有成就不能度众生,佛是从这里说的。如果你在自行化他上,你一心一意为众生,绝不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不求自己的地位,也不希求别人对你的恭敬,你就成就自己了,这是真实利益。你能把这些事相看得清清楚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接触广大的众生,不会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你能够禁得起诱惑,这是智慧,你在那里修慧。境界里头确确实实,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禅定。你在接触广大众生,教化广大众生,成就自己真实的定慧,这就是自利。我们定慧从哪里修?从这里修的。离开群众,你的定慧到哪里修?你们去看看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一些心量小的人,只顾自利的人,跑到深山里修行,远离社会,没错,修个一、二十年心很清净了,自己以为有成就,都市人看到这个老和尚不错,有道德、有修行,请他下山弘法利生,没几天沾上名闻利养堕落了,很快就被污染。莲池大师教训他,这就是禁不起考验。
大乘法的修学是在红尘里锻炼,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要有善知识时时刻刻提携,经教天天要读诵。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与佛菩萨的教诲相应,是真修行。面对著广大的群众,在这里头炼什么?炼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是修行。等到你自己真正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成就了,那个时候你教化众生完全为他,不为自己了。这是佛的意思。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接触这些群众起心动念了,回来赶紧要忏悔,读经、念佛、礼佛,我六根接触六尘现象,为什么又会起恶念?为什么会起贪瞋痴?为什么又迷了?赶紧回来忏悔,这样才叫先成就自己。不是远离都市,找个山洞钻到里头去,你就会成就了。搞个几十年,一下山也完了,一切都完了。开经偈里说「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很深,我们能懂吗?
修行靠谁?靠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古时候尊师重道,说老实话,都受过很好的基础教育,懂得孝亲尊师,听老师的调教。现在我们没有这个基础,说老实话,不要说对老师没有尊敬心,对父母都没有恭敬心,这说实话。谁心里有父母?谁心里有老师?对父母发脾气,对老师也发脾气,所以今天成就靠谁?完全靠自己的自觉。我们今天在一堂是不是师生?不是,朋友。如果要论师生,我赶快就跑掉了。我看大家是我的善知识,是我的善友。今天师道没有了,所以修学困难。我跟我的几位老师还有师道,我尊重老师,所以老师对我爱护,我对老师的教诲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们的讲堂,我命个名叫报恩堂,我们讲堂我几位老师的照片都挂在此地,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我在此地跟诸位讲经,如同我老师在面前看到一样,我是这样的心态。我在这个地方表演一个师道的样子,最低的水平了,我这一生能有这一点成就,有这么一点觉悟,也得这么一点自在,完全从老师那里得来的。
今天我跟大家是同学,我们是同参道友,我把我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自己这些年修学的心得,都说出来贡献给大家。大家有没有成就完全在你自觉,我没有责备人、没有勉强人。但是我的老师对我有责备、有管教,我能接受,我还能沾到一点师道的边缘。我了解现在人没有受过儒家的教育,也没有受过佛法基础的教育,佛法基础教育,诸位也许听说过,但是没见到过。五年学戒,我们现在出家,都没有受过这个教育。五年学戒学的是什么戒?老师的教诫。实在讲,我们现在出家了,我自己也是如此,我出家之后,我出家的师父没教我。一出家就什么?一般都是披上这个衣服,赶紧学唱念,学敲打唱念,赶经忏去,做法会去。这是现代出家的老一辈教底下一辈,道与学都废弃,没有人提了。我学的这点东西是出家之前学的,不是出家之后,我一出家就到佛学院教书。我跟我的剃度师是有条件的,我不搞经忏佛事,这不是我出家的愿望。我出家一直到今天四十年,从来没有做一次法会,也没有做一堂经忏佛事,我守住我的原则。
我了解佛法是什么,我尽心尽力把佛法发扬光大,这也得得三宝加持,很不容易,艰难重重,突破这个难关。我受的苦难,你们同学们想都想不到,我所受的苦难,我不希望你们再受。佛法不修无益的苦行,我非常欢喜帮助同学们修学的环境,将来弘法利生的环境,我给你们铺路,只要你们肯学、肯修、肯努力,我全心全力帮助大家。很难得!我们在这部经上真正是认识《华严经》,《华严经》到底讲的是什么,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我们搞清楚了、搞明白了。在无尽宝藏里面发现到真正的珍宝,字字句句都给一切众生带来圆满的利益,真实的利益。长行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下面的偈颂:
【尔时自在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自在天众而说颂言。】
这是说偈仪式,前面介绍得很多了。必须要提醒,是我们现在这些学人非常健忘,虽然听了很多遍,我们的念头依旧转不过来,这就必须要一提再提。世尊慈悲,紧要关头真的叫千言万语,不厌其烦,说的次数多了,遍数多了,我们的印象才加深,才会省悟过来。这一段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谦虚,不敢说自己有成就,『承佛威力』加持。我们能说不是自己有智慧,不是自己有能力,佛力加持的。我们自己能做能为,也不是自己真有本事,佛力加持的。佛是老师,老师教导的,念念不忘老师。下面『普观一切自在天众』,这是念念大众的善根福德因缘,也不是自己有能力。我们在这里把佛法介绍给大家,大家听懂了,开悟了,明白了,成就了,我们有功劳吗?是不是我们的智慧,我们教学的方法善巧?不是。是大众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怎么可以居功?「承佛威力」是对上,「普观一切自在天众」是对下,你看人家是什么态度,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个句子在这部经里面多了,消除我们自己贡高我慢、自以为是这个错误的观念,大烦恼。说偈是在大会当中,报告他自己修学的成就,这是参与大会古时候的礼节。普贤菩萨十愿,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个「称赞如来」,这是属於称赞如来。向佛、向与会大众提出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用偈颂歌赞的方式。这是自在天王,他化自在天十位天王的第一位。第一位天王他所得的法,诸位要记住,他是「得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解脱门」,他是修学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所以他要赞叹他这个法门。
【佛身周遍等法界。普应众生悉现前。种种教门常化诱。於法自在能开悟。】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偈也是十首,跟前面长行文完全相应,这是第一首自在天王他说的。四句里面第一句是讲「体遍」,『佛身周遍等法界』。清凉唯恐我们在这一句著了相,特别点醒我们这是讲体,体这个身是什么身?就不是报身,不是应化身,是法身。这个「佛身」是法身佛,法身才周遍,跟虚空法界完全相等。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一念自性,就是真如本性。一念自性它能现相,这是佛在这个经上讲,虚空法界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现所变的这些现象就称之为法身;能现的心识就是法性,所现所变的是法相,法性跟法相合起来叫法身,法身才是真正的自体。禅宗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你什么时候体会到,什么时候认知了、肯定了,那就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诸位要晓得,法身大士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佛家讲的顿悟、圆悟、顿证、圆证,这是上根利智才做得到。我们这一生当中可不可能?不能说不可能,问题在哪里?问题在精进。大乘经上讲,菩萨善根唯一精进。你要是真的能精进,这一生确实能入华严境界,能入华严境界,也就是说你就有能力往生弥陀实报庄严土,你得的是理一心不乱,入华严境界是得理一心不乱,不是生同居土、方便土,生实报庄严土。不是不可能,问题是你肯不肯干,也就是说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肯不肯把这一生完全奉献给一切众生,没有一桩事情为自己做的,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想的,你能从这个地方下手,就很有可能契入这个境界。在中国历史上,宗门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有大开圆解,净土有得理一心不乱,都是入这个境界。换句话说,都是对这一句肯定了、认知了,不但没有怀疑,他契入了。契入就是我们讲证实,证实这桩事情是真实的,不是假的。
入这个境界之后,心思就变了。没入这个境界你在迷,迷的时候分自、分他,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我这个族群跟他的族群不一样。契入这个境界之后,知道是一样的,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一样没有两样。所有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都是一念心性变现出来的,真正晓得这是本是同根生,同一个源流。可是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还是有分别、有执著,但是那个时候的分别执著,跟你没悟之前分别执著不一样,以前的分别执著是意,现在的分别执著不是意。就像六祖惠能问永嘉禅师一样,永嘉禅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见性之后问他:你还有分别吗?他说「分别亦非意」。什么意思?就是说分别不是我自己,他们要分别,我就随顺他们,恒顺众生的分别,恒顺众生的执著,这就叫「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什么叫佛法在世间?彻底觉悟的人在世间,绝对不会破坏世间人的分别执著,一切随顺,《华严经》展示表演给我们看的就是这个。对於各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真诚的尊敬,真诚的爱护,真诚的赞扬,才能够达到没觉悟的人也能够圆融,也能够合作,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安定,世界才有和平。没有觉悟的众生多,觉悟的人少,觉悟的人要帮助没有觉悟的人少造罪业,消除灾难,让这些人生活过得更好,过得更美满、更幸福,再不断的教导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转凡成圣。
这就是底下两句所讲的,『普应众生悉现前』,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身体形状没有一定,与一切众生说法也没有一定。我跟大家讲的《华严经》,你们仔细看看《华严》注子不多,清凉大师的注解,李长者的注解,他们说得没错,我也参考他们的,我跟他们讲的不一样,要是依照古注讲,现在人听不懂,没用处,学它干什么?但是我所讲的不违背他们的意思,诸位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我们讲法是一个意思。第二句就是随类现身,第三句是随机说法。为什么要『种种教门』?「教」是教学,「门」是讲方法,有教学的内容,内容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何以种种?种种族类不一样、种种文化不一样、种种信仰不一样,所以不能用一个方法来教一切众生,那是做不到的。如果说是一个方法对一切众生,说真的连等觉菩萨都办不到,到如来果地上才完全相同,佛佛道同,等觉菩萨里头还有差别,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知道。佛法就广大了,佛法大海比喻佛菩萨的教学又广又深。教学的方法,前面跟同学们提过,善巧方便,巧就是不同的方法,方法太多太多了,而且是无有定法;善,这些方法都能帮助众生开悟,这就善。帮助众生明心见性,转迷为悟。最低的水平是帮助众生真正明了因果报应,了解因果的事,了解因果的理,让他回头断恶修善,这是善的最低水平;再往上提升,帮助他破迷开悟,最高的帮助他转凡成圣,转凡成圣是证果,是真实的成就。『常化诱』。「常」是没有间断,教化众生的心没有间断,心愿没有间断,教化众生的行为也没间断。教化众生就是成就自己,自他不二,你要是把自他划分做两段,你的成就就太难了。难在哪里?难在分别执著没有舍掉,分别执著是最严重的障碍。自他能够不二,你的分别轻了,执著也化掉,所以容易觉悟,容易开悟,容易契入,契入就是证果。末后还有一个「诱」,就是诱导,诱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这两个字,他不讲常开示、常教学,他没有用这个,他用「常化诱」。化诱比教学、比开导的意思,还要深、还要圆满,为什么?看到成绩了。你教学教导的时候没有成绩可言,人家没有回头,教学不能算成功。化是什么?变化气质,你教导他,他真的变化了,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这个教学有了成绩。
『於法自在能开悟』。这个「自在」是自在天王,自在天王对於前面这个方法他开悟了,他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证果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清凉的注子也好,第一句是讲「体遍」,第二句是讲「用周」,第三句是讲「教藏能成」,末后一句是自己成就,「所成自在,开於法藏,悟深法门」,就成熟了,这是证果。从相上说,这是菩萨修行证果,而从实际上来讲,这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