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一三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卷)  1999/4/2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31

  请掀开经本,欲界天长行的第六句:

  【妙光幢天王。得示现大悲门摧灭一切憍慢幢解脱门。】

  从这一句看起。天王所得的是『示现大悲』。有心学习就不叫做示现,无心从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叫示现。由此可知,如果要严格的说,只有法身大士才可以称之为示现。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藏、通的佛果,可以说他们是相似的示现,不是真实的示现。为什么?没有能够转识成智。这些人也非常慈悲,也没有忘失他的本愿,众生有感他也有应,但是应得总不如法身菩萨那么样的自然,也就是说法身菩萨一丝毫造作都没有,不但没有造作的迹象,实在讲连动念头的迹象都找不到,那才叫圆满的示现。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的圣者,他们情识没断,也就是说无明没破,他们能示现在六道教化一切众生,那是智慧禅定功夫得力,将烦恼习气完全降伏住,必须要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烦恼习气转变成菩提智慧,才是真正的一个大转变。这些道理,我们要懂得,懂得之后就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将自己自性里面本具的慈悲能透得出来。自性的慈悲果然能透出来,给诸位说,这世间种种的毒害你就没有了,慈悲能够消除毒害,用现在的话说能解毒,无论什么样的剧毒,遇到慈悲都化解。我们今天遇到一些毒害,没有能力化解,我们自性的慈悲透不出来;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性德没有法子流露。

  可见得修行不能不以明心见性做标准,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可以说我们用的方法不同、门径不相同,但是方向目标决定是相同的,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达到这个标准这才算是成就,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就。要想达到这个标准,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儒家有一句话说得好,「克念作圣」,那个念是妄念,你能够克服自己的妄念,你就是圣人。儒家这句话也将圣凡辨别得清楚明了,凡夫有妄念,圣人没有妄念。在佛法也是这个说法,凡夫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妄念;尤其是执著,是最严重的妄念。佛教给我们,断除妄念从最严重的先断,最严重的就是执著。执著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分别没有了,你就超越十法界。所以我们自己要好好的想一想,你要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执著一定要放弃。我们常说的,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都是属於坚固的执著,稍稍有一点就不能够脱离六道。不能脱离六道的后果我们要清楚,后果的真相,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是六道轮回的真相,还能继续再搞下去吗?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知道,决定不可以再搞下去了。

  你要说克服自己烦恼习气难,古往今来能克服的人太多了,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由此可知,这桩事情不难。俗话说:「登天难,求人难!」成佛不难,了断生死、脱离轮回不是难事,这求自己的,问题就是自己肯不肯干?世间求人难!成佛容易,度众生难;度众生是劝人,人不听就没法子,自己修行证果不难。这些道理,我们要细细去思惟,要冷静的多想想。帮助不了别人,决定要成就自己,就是如来果地上也没有两样,所以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你们想想这个话什么意思?菩萨说实在的话,自利为主,度众生是随缘。众生不接受,你怎么度他?佛都度不了,你还有什么能力?可是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千万不能够误解,以为菩萨都自利为主,我们今天完全自利,不要去管别人了,你把这个话的意思就听错了。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我的意思常常被人误解,你们的意思也会被人误解,所以佛的意思一样道理也被人误解,被人曲解。怎样才能解真实义?圆解、深解。菩萨怎样成就自己?他的方法就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真正成就自己,菩萨舍己为人,其实是要圆满自己的无上菩提。所以在大乘经典里面,佛常讲自他不二,性相一如,我们想想这个意思,决定不是把自他分做两截,那就错了。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积功累德,为一切众生又不著众生相,这就是自利,成就自己。

  不著众生相,给诸位说,四相都破了。这个四相,一著一切都著,一个不著一切都不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著。不著众生相,这里头还有一层深意,宗门里面讲「坐断虚空」。这话什么意思?突破了空间,空间是众生相,不著寿者相是破了时间,无际的时空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是什么境界?一念自性,一念自性现前了,一念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自利才是真正的利他,利他即是真正的自利,自他不二。如果利他有利他想,自利有自利想,那是凡夫境界,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为什么?你不能够突破时空。正因为这个因素,所以世尊为大家讲《般若》讲二十二年,说法四十九年,二十二年时间讲《般若》,讲《般若》干什么?破执著而已!执著不破,就不能叫示现。所以我们看到「示现」这两个字,他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这叫示现。有分别执著在学习、在修学,修学大悲这个法门,我们今天在修学,向佛菩萨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放下分别执著,放下妄想不容易,先把分别执著放下,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里面再放下妄想。我们要不知道在这个地方下功夫,进步就谈不上;不要说是进步缓慢,缓慢不错,总算还进,进得慢就是了;不可能有进步。不可能有进步,你要懂得不进则退,这是一定道理,退怎么办?这是把示现这个意思扼要略说。

  「大悲」,悲是怜悯一切苦难众生,要如何解除这些众生的苦难,这个心叫悲心。现在这个世间众生很苦,比过去这个痛苦不知道增加多少倍,不要看到物质文明天天在进步,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伦理道德,不但是逐渐的沦丧,可以说已经荡然无存。而伦理道德是世间安定和平、繁荣兴旺的基础,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人享受物质文明,你要晓得,那是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人在享受物欲里面,自自然然产生嫉妒怨恨,种种错误不善的观念、意识形态,於是造作种种恶业。这种不善的心,恶毒的行为,把社会祥和破坏,造成天灾人祸。我们在今天讲这些话,大多数的同修们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理解,因为这个社会现象就在我们眼前,我们都看到了。古时候讲经要给你讲这些话,人家很难相信,没见到!只是从理论上去推测,造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报,只是在理论上推测。现在这些因缘果报已经在我们面前,而且这种果报跟我们一天一天接近,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还要不做彻底觉悟,不能够一百八十度的回头,我们怎么办?

  诸佛菩萨示现大悲,示现给我们看,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如何自救、如何自拔,怎样把自己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激发出来,然后也学菩萨能收一点效果,『摧灭一切憍慢幢』。一切众生的憍慢习气、憍慢行为,幢是高显,非常明显,这不就是讲现前的社会吗?贪瞋痴慢已经发展到极处,发展到不可收拾,所以才造成社会动乱,人民极苦!纵然是这个世间富贵之人,有权利、有财富、有地位,我们冷静观察,他也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过,也是活在忧虑恐怖之中,身心都得不到安稳,这是我们这一代众生的生活现象。没有闻到佛法,没有学佛的人,那就不必说了;我们学佛的同修,出家的同学,也是惶惶不安。比起古时候修行人,心是定的,确确实实他们常住戒定慧中,心是安定的,烦恼轻、智慧长。我们在《高僧传》、在《居士传》、《善女人传》,初学佛的同修,这些书要多读,会增长我们道心,所谓是见贤思齐,看到这么多人成就,我们自然能够生起仰慕之心,生起发心向他们学习的念头。他们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安定的,我们今天的心情是浮躁的;不但没有离开名利、没有离开贪瞋痴慢,而且名利、贪瞋痴慢还在天天增长,你说这怎么得了?内没有定功控制自己的妄想习气,外没有智慧看破外面一切不善的诱惑,没有定慧,纵然持戒清净,严持戒律,完全是修世间有漏善法,不是功夫,来生得福报而已;这一生的苦修,换得来生的福报。所以诸位要晓得,持戒一定要得定,修定一定要开慧,唯有定慧现前,功夫才得力。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定慧是基础,念佛也不例外。定能伏住自己的烦恼习气,慧能够不受外面境界诱惑,然后你才能够学习大慈大悲,如何帮助这个社会,启发众生,让他们听到、看到,会觉悟、会回头。但是我们也不能够一味去期望著,他们赶快觉悟、赶快回头,不能有这个念头。我们要做得认真,从自己本身做起,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真有能力控制自己烦恼习气,真有能力不受外境诱惑,要做出好样子给人看,要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知道防微杜渐的做法,我们才真正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别人。

  「一切憍慢幢」是现代社会的风气,这个风气很不好,但是现在这个风气很普遍,众生这个病毒很深、很严重,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治病先治自己,自己都治不了,想治别人,无有是处,先治自己的病。儒家对於「傲」,你看《礼记》,《礼记菁华录》你们诸位同学都有了,你们翻开第一面「曲礼」,一开端圣哲就教导我们,「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为什么说这句话?儒家是世间法,水平不高。佛讲的是出世间法,目的是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所以傲要断,欲也要断。儒家没有叫你断,不可以增长,劝你适可而止。那是什么?不出六道轮回,希望你能够节制,你来生还能保住人身,不会堕三途。佛法的目标是教我们要脱离生死轮回,所以这个东西要断,从心理上断、从行为上断,理事都要断,我们才有救。要真正能够体认三界之苦,三界统苦。欲界,苦苦、坏苦、行苦全都具足;色界天虽然没有苦苦,它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这很高明,连肉身也不要了,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灵界,因为没有色身,坏苦没有了,还有行苦。佛说三界统苦,你在色界、无色界,你能够保得住吗?行苦就是保不住的意思,寿命到了,还要往下堕落。堕到哪里?谚语所谓爬得高、摔得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禅天人、四空天人寿命到了,差不多都是堕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真的是爬得高、摔得重。这里头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明白。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怎么救自己。劫难真的如果是现前,不能够逃避,这是共业所感。学佛的人不怕死,学佛的人知道,死是什么回事?死不过是时空的转变,我们从这个空间转变到另一个空间,世间人叫生死,佛法叫转变。你们在楞严会上看到,世尊给波斯匿王说法,波斯匿王懂得这个道理,听懂了非常开心,因为他怕死,佛告诉他没有死。死了之后,你看看经上一般讲,四十九天又投胎去了。四十九天是很长的时间,有些此地死了,那边马上就投胎去了。所以生死就好比穿衣服,穿衣、脱衣一样,就换一件衣服,换一个身体,这是事实真相。因果不空,不空就是相续不空、转变不空,生死是因果的转变跟相续。这个问题又来了,我这个身体舍了,将来再换个身,换个什么身?如果换个畜生身,换个饿鬼身,愈换愈差劲。好像换衣服,我这衣服还不错,脱了,换一件比这个更破烂、更难看。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将来换的身体愈换愈殊胜,他来生换成天身;天,我们晓得有二十八层。能够换到四圣法界,那更殊胜了。第一等殊胜的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那是什么?那是换的佛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身。诸位《无量寿经》念得透熟了,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下下品生到极乐世界,身相也跟阿弥陀佛一样,经上给我们形容紫磨真金色身,相好光明无与伦比,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最聪明的人。怎么样才能够得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要真正懂得,要真正去照做,依教奉行,你就决定得生。佛在《无量寿经》上,对我们要求的水平不高,为什么?因为它的目标是要五乘齐生报土,如果标准高了,那就做不到了。所以它的水平不高,人人都能做到,个个都能往生,比生天的标准还要低。

  生天,欲界四王天、忉利天,要修上品十善业道才能得生。夜摩天以上,除了上品的十善业道之外还要定功,这个定功是未到定,定没修成,但是有定还是有功夫,帮得上忙。禅定要修成功,你就在色界,你就超过欲界。你想想禅定的功夫是什么?浅而言之,真正能够做到「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禅定功夫成就了。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种享受完全没有了,这到色界,离开欲界。如果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还有一丝毫的念头存在,你就出不了欲界,你还有欲。所以定,刚才说过,定是内伏烦恼,慧是外不著相。定的作用就是开智慧,这才能到得了色界,你就想想到色界是多难,到色界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标准比这个低很多,我们很容易去。欲界上面四层天也是伏烦恼,那个伏烦恼的功夫深;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伏烦恼,功夫浅,你烦恼伏不住决定不能往生。古人这句话要牢牢的记住,细细去思惟:「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怎样才能往生?口念弥陀心清净,就决定能往生。

  所以一定要清楚,憍慢、贪、痴是我们的大病,是我们的大害,今天讲病毒,这是最严重的病毒。在我们身体里头,你要不知道这是最严重的病毒,你就不会想方法去对治它。知道这是要命的病毒,不仅要身命,身命算得了什么?是法身慧命的病毒,是地狱、饿鬼、畜生的业缘;我们要不把这些东西断掉,三恶道的灾难就决定不能避免。人生很短,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如果这些病毒,你要不想方法把它消除;换句话说,转眼之间三恶道的报应,你就没有办法避免。我们明了,我们清楚,自己救自己重要。所以说佛不度众生,谁度了你?自己度自己。佛讲老实话,佛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不知道这些事实真相,不晓得宇宙人生这些道理,佛大慈大悲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明了之后要自己救自己。佛如果能救我们,早就来救我们,他要能救,不救我们,那他慈悲心何在?没有办法救人。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讲,佛不度众生,他讲的真话。众生之得度,都是自己觉悟了,自己明白了,自己把这些病毒消除,这才能得度。佛对我们的恩德就是教诲,我们自己能不能成就那都在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没用处,要在行。会讲没有用,讲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该入地狱还是要入地狱。绝对不是说,讲经讲得好就不会堕地狱,没这个道理,照堕不误。念佛念得好也照堕地狱,要懂得真正去干,改变心理,你才能得度。由此可知,这句话我们必须把它回归,菩萨为我们示现的大悲门,摧灭我们自己一切憍慢幢。先要灭自己的烦恼,然后我们做出样子给别人看,启发别人,感动一切众生。用真诚心去做,就能感动一切众生,虚情假意是做不到的。一定要真诚心去感动一切众生,我们自己得度,也令一切众生得度。解脱的意思前面讲得很多,不必再说了。再看底下一尊:

  【寂静境天王。得调伏一切世间瞋害心解脱门。】

  我们读《华严》,好像句句话都是为我们现在人讲的。『一切世间瞋害心』,这个事相也是呈现在我们现前。如果我们熟读东西方的历史,你就能很清楚、很明显的看到,自古以来,人类的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古时候,中国、外国都没有两样,特别是宫廷里面的斗争,勾心斗角,父子斗争、兄弟斗争、夫妻斗争,不择手段,为的是什么?权力、贪欲,从这里面产生了瞋害心,演变到今天,可以说变成整个社会全面的一切世间瞋害心,太可怕了。在过去,民间还稍微好一点,现在已经找不到,看不到了。古时候,民间还接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古圣先贤的教诲。

  那个时候教育并不发达,学校很少,平民这些教育从哪来的?多半是父母长辈讲给他听,而且父母长辈也做出榜样给他看,他从小就看见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从小在这个社会环境里长成的、看到的。他看他自己父母怎样对他的祖父,这印象很深刻。再从戏剧、歌舞,过去戏剧、歌舞,农村里面逢年过节、喜庆之日,都请戏班子来唱戏,剧里面的内容,你看看平剧它的内容,不外乎四个字「忠孝节义」。孔老夫子删订诗歌,这是以后的《诗经》,《诗经》是什么东西?当时社会流行歌曲。孔老夫子是有心人,到处搜集,搜集得很多,把对社会有不好影响的统统剔除,保留著三百篇。他的标准是什么?三个字,「思无邪」,以这个为标准,也就是佛家讲的正思惟。这些东西就变成中国这两千多年教学的依据,散布在民间。民间人在农闲的时候、休闲的时候,都喜欢寻求这些娱乐,娱乐里面是教育,寓教於乐。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说书,大鼓书,我小时候上学,放学之后就去听大鼓书,在茶馆里头,泡一杯茶听说书。那个很有趣味,那就是接受教育,社会教育。你们现在读到,我送给你们大家的《古代帝王教化的故事》,这个名字是我取的,它原书的名字叫《圣谕像解》,这个题目虽然很简单,现在人看到这个题目不懂。古代帝王教化老百姓的故事,完全用讲故事、说书、唱歌,唱戏表演,那是教学,教你怎么做人,教你怎么样办事,你在这里头学会这些原理原则,你就会做人、就会办事了。所以中国伦常道德的教育,用这种方式来传播,达到教化众生的目的。绝不是现在的歌舞、现在的戏剧,现代歌舞、现代戏剧教人什么?教人杀盗淫妄,你说这社会怎么得了?所以现在这些歌舞、戏剧,编剧的人、表演的人都是魔王,不是普通人。把圣人的教诲完全毁灭了,让这个世间人产生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圣贤之教都是害人的、都是落伍的、都是陈旧的,应当把它丢弃。以为这些杀盗淫妄是正常的,拼命在竞争,干这些事情,社会怎么会不动乱?天灾人祸的根源就在此地。

  所以我们今天读这段经文,「寂静境天王,得调伏一切世间瞋害心」,这一切世间瞋害心怎么调伏?真诚的爱心,大慈大悲才能调伏。西方古老的预言,说是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是不是世界末日?在我们佛法里面讲,不可能是末日。灾难或许有,不至於是末日,为什么?佛给我们讲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末法有九千年,一万年才过一千年,还有九千年,那怎么是世界末日?《无量寿经》,这一切经一万年之后统统灭了,《无量寿经》还要留在世间一百年,这是佛说的,所以佛法里头没有末日。末法一万年过去了,灭法的时代,这个世间没有圣人教诲,人不知道礼义廉耻,造作恶业,那更苦了。虽然佛不在世,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佛把教化众生的使命委托给地藏菩萨,所以灭法之后,还有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教化众生,佛这是慈悲到极处。不过那个时候,不是以佛身住世,可能变变方式、变变名目,也是劝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回头是岸。

  所以我从这些地方深深体会到,释迦如来为什么要示现出家修行弘法?我在这里头体会到一层意思。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调伏一切世间瞋害心」,就为这个来的。现在的人心,思想见解多么复杂,他的心思多乱,内里头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外面诱惑,不但是有形的声色货利的诱惑,这是有形的,无形的是磁场的干扰。你看看现在每个人手上都带个无线电电话,那都发生波,你就晓得现在空间的波多复杂。这个东西我们会受影响,这个影响你看不见,你要不细心,你觉察不到,受很大的干扰。我们为什么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与这个有大关系,这个磁场非常不好。

  这些问题,什么东西能解决?我也讲了不少次,这个问题政治不能解决。释迦牟尼佛是王子的身分,他可以做一个政治领袖来解决这个问题,政治不能解决,作帝王也是枉然。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少年的时候武艺高强,真是出类拔萃,他可以作将军,可以作统帅,可是这桩事情武力不能解决,所以他放弃这个方式。再到现在,经济不能解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家拼命在发展经济,现在我们也看出发展经济的后果,一个经济风暴来了之后多少人破产,不但一般人家里破产,国家都破产。所以这个事情,经济不是好的手段,释迦牟尼佛宁愿去沿门托钵,不搞经济。科学技术不必说了,今天这个世界毁灭性的战争,科学技术带来的。什么方法能解决?教学,《学记》里面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孔老夫子教学,释迦牟尼佛教学,他知道唯有教学,令一切众生觉悟。教学的目的在哪里?破迷开悟,让一切众生觉悟。觉悟,他就回头了,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不教怎么行?

  我们今天深深体会到,只有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布施,诚恳的教导,问题解决了。释迦牟尼佛表现这一招给我们看,所以我说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义务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不但是言教,更重要是他的身教,他做出来给我们看,所作所为都含著很深的教育,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要从这里学习。过著非常平淡的生活,这个生活过得自在,绝不是让生活环境引发你的贪瞋痴。世间人总是想,自己物质生活要不断的提升,要多赚一些钱,要过更好的生活。释迦牟尼佛过最低水平的生活,永远保持,他不是不能过好一点的生活,他可以,为什么不把他的生活提高?提高就有贪欲,就有烦恼,永远保持在这个水平上,就是把烦恼完全控制住了。这示范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粗心大意没看出来。

  世尊一生随缘而不攀缘,绝对没有说我想吃什么,没有。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这叫随缘;我想吃什么,攀缘了。想吃什么,贪心在作祟,吃不到瞋恨心起来了,这引起烦恼。居住的环境,这个房子还要比这个更考究的房子,都是逐渐在增长贪心。所以后代,在中国这些祖师大德们住茅蓬,一生草庵茅蓬,生活得优游自在,他们也做榜样给我们看。而且茅蓬都是自己建的,不必找工人,在山上就地取材,砍几棵树,搭个架子,再捡一点茅草就结蓬,你说多自在!这种生活很简单,没有丝毫留恋。以后这些道场,庄严这些寺庙庵堂,多半是国家建造的,还有一部分是些大富长者供养的。祖师大德们也随缘,绝不是有心要求要怎样做怎样做,无心成就的。有心就落在意识里面,你还想了生死、出三界,还想往生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学佛有没有看到?有没有体会到?你要看到了,体会到了,就晓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法。所以希望同学们读经,要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去体会,愿解如来真实义。

  调伏一切世间瞋害心,我们在此地加个「自己」,调伏自己一切世间瞋害心,先从自己下手,从本身做起,我们才有能力去影响别人。只能够说影响、劝导,绝不能够控制别人,绝不可以要求别人一定怎么做怎么做。你要要求,人家不听,你不就生烦恼了?人家做不做,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们晓得,不告诉他,我们对不起他;我们告诉他,他不做,是他自己对不起自己,我们对他这个责任已经尽了,这样才心安理得,绝不辜负一切众生。我所晓得的都告诉他们,做不做在乎他自己,他成不成就也是他自己,与我本人决定没有关系,慈悲心里头不离清净心。自己真正做到,做一个样子给人看,看得懂、看不懂是他的根性,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有缘分的人没有看出来,有这么一个机缘来听讲,我们讲给他听。娑婆世界众生确实耳根比眼根利,你给他讲容易觉悟,你叫他看也许一生他都没看出来,天天在他面前表演也没看出来。这就证明文殊菩萨讲的话没错,娑婆世界众生耳根利,「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世尊一生为大家讲经说法,孔老夫子也是用音声来教学,所以大圣人都了解事实真相。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