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一二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卷)  1999/4/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29

  请掀开经本,初禅天最后的一段,第十首偈:

  【法王安处妙法宫。法身光明无不照。法性无比无诸相。此海音王之解脱。】

  悦意海音梵王,他得的是「常思惟观察无尽法」而得到解脱的,解脱就是证果。解是解除,解除见思烦恼就脱离六道,解除尘沙烦恼就脱离十法界,解除无明烦恼就永脱两种生死,圆证无上菩提,所以解脱就是证果的意思。在这个地方,《华严经》上所说的都是以圆教佛果为标准,所以它不同余教。因此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凡是参与这个法会,克实而论,都是诸佛如来慈悲应化,无一不是示现的,应化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虽然现在烦恼习气没断,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多了解几分,对自己修学有一定的好处,能生信心、能生愿心。信愿是菩提道上永恒无间的动力,使我们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凡是有退转、有懈怠,都是认识不清楚,事实真相没有透彻,他才会懈怠。佛在经上虽然说法身大士有退转,而实际上,退转的人几乎找不到,退转只是从理上讲,事实上哪个不精进?哪个不努力?谁会懈怠?所以在事实上来说,我们在一切大乘经里没有看到有哪个退转的,只有应化的,没有看到哪个退转的。但在小乘里确实有退转,那个退转还是少数。大多数会退转是凡夫,凡夫是多数会退转。证得圣果的人退转不多,也就是个个都知道自爱,个个都知道自重,都能够发愤努力向上,不需要别人劝导。我们必须要透过这一关,所谓是要突破这个瓶颈,那就是对於教理上要下功夫。

  第一句,清凉的小注上,初二句「常思大用无尽,谓安住大悲宫,能现大事故」。『法王安处妙法宫』,这是比喻,「法王」就是自性,真心本性;「妙法宫」比什么?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方便是妙法宫,表这个意思。合起来讲,真心本性在哪里?在大慈大悲,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染污,念念要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初发心的菩萨应当学,正是所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不二。

  第二句『法身光明无不照』。法身是什么?身是相,从法性变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法身,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的法身。佛在大乘经论上常说,我们是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太重,很难体会佛说这个话的真实义。可是佛菩萨的教学极其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什么?长时间的薰习。这种大乘经天天读,天天思惟,天天跟别人研究讨论。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要疏忽,每天找人来研究讨论,人多少不拘,两、三个人都好,研究讨论是教学相长;有些我们没想到的,我们疏忽的,别人一听,提出一个问题,提出反问,一下就触起我们的悟处了。所以为什么要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是自利利他,真正的自利,你看哪一个佛菩萨不讲经说法?哪一个佛菩萨不是非常热心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帮助自己,利益别人就是真正利益自己,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自己迷决定破、悟一定开。不但不可以吝财,更不可以吝法,知道多少完全和盘托出,全部拿出来,没有丝毫保留,明天?明天悟入得更深、悟入得更广。如果想保留一点,教别人,自己要留一手,你就永远到这里为止,你不可能再进步,这是真理。财富也是如此,你财富不肯再布施,你财富就到此为止,就这么多了。所以愈施愈多,财布施如是,法布施亦如是。

  我们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观念,肯定虚空法界是我们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说,虚空法界是我自性变现之物。《华严经》上讲「主伴圆融」,谁是主?佛是主,九法界众生就是伴;释迦牟尼佛是主,毗卢遮那、阿弥陀佛都是伴;阿弥陀佛为主,释迦、毗卢遮那也是伴。主,个个都作主,人人皆作伴,主只有一个,但是不是独一,是任一,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任一是佛法,独一就不是,独一是别人不能作主。如果我们觉悟,我作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伴。密法里面讲本尊,本尊就是主。佛告诉我们,真正的主是谁?确实是自己,自己的法身,自己的法性。它要能做得了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伴,生佛不二,主伴圆融,《华严经》给我们说出这个事实真相,多么可贵的教诲。所以佛法字字句句都说到自己分上,没有讲到心外,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心,无论是真心、无论是妄心,都没有讲到心外。

  「法身光明无不照」,突破了时空,时空是假的不是真的,时间跟空间都是自性变现之物。如果你不相信,你怀疑:我的心怎么会变现出虚空?我们要问你:你有没有做过梦?每个人都做过梦,你醒来的时候,你想想你梦里有没有虚空?你梦里的虚空跟他梦里的虚空不一样。梦里虚空哪里来的?不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吗?同床异梦,各人变现各人的境界,各人变现各人的虚空,时间、空间都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佛在经上常常用梦境来做比喻,让我们在这里去领悟,去参透这个事实真相。虚空哪里来的?虚空真的是自己心性变现之物,所以虚空里头也没有障碍。有没有时间?凡夫有时间。时间从哪里来的?时间从妄想分别执著里来的,特别是从分别执著来的。虚空呢?虚空从妄想来的。时间是从分别执著来的,放下分别执著就没有时间,也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过去、未来都在现前,都变成现在。有定功的人在定境里面,能够看到过去,能够看到未来,我们说过去、说未来,他在定中没有这个概念,如果有这个概念就见不到了。因为这个念头一生就起障碍,你就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把过去、未来统统忘掉,就全看见了。那是真的,所谓是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真法界里面有虚空,给诸位说,没有三世。所以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毗卢遮那的华藏世界,他们那里只有虚空,没有三世。什么原因?有虚空是因为无明没断,妄想没断,有虚空、有法界。因为分别执著断了,所以没有三世,他们看虚空法界全是现量境界,全是六根所接触的现前境界。这一句里面所说的「光明无不照」,这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虚空法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无不照。我们世间人讲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在他们全都是现前境界。

  同学们要记住,如此殊胜的受用,我们只要放下情执就有分。你不肯放下情执,不肯放下分别执著,那叫当面错过,你还是过你的六道凡夫生活,你的生活圈子太小太小了。真的古人的比喻愈想愈有道理,凡夫是作茧自缚,你的生活空间就那么一点点大。谁把你造成的?自己造成的,外面没有丝毫力量伤害你,完全是你自己的情执、妄想,愈陷愈深,愈迷愈重,所以自性的般若光明完全丧失掉了。我们在这里看看,佛菩萨给我们表演,示现这个境界,我们读了这个文字,就好像境界在我们眼前一样,我们有没有生起向往的心?有没有生起羡慕的心?有没有生起他如是我也想如是?如果你有这个念头生起来,你就觉悟了,始觉,你开始觉悟了。

  第三句清凉大师讲「常观法体无尽」,法体就是法性。『法性无比无诸相』,无相它才能现一切相。一切相怎么现的?从妄想生。所以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是一切法相,一切法相都是从心想生。佛把这些宇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来源一语道破,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识,《华严经》上讲的「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现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没有现相?有。凡是证得一真法界的菩萨们,他们对於事实真相都能够通达明了,这一切形相是什么?法性的相分。法性是清净寂灭的理体,它所现出来的相分与体性决定相应,也就是说相是清净寂灭的。这是讲真实话,确确实实是清净寂灭,我们眼前就是这个样子的。可是现在人都讲,我们的心性,我们的色身,我们的环境都被污染,清净的法相我们见不到了。其实清净法相就在我们眼前,染净不二,你心清净,你见一切法相清净,你心里面有烦恼、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你看到一切法相就不清净。佛菩萨在现在,他看我们这个环境,这个地球环境,依旧是清净寂灭的,从来没有改变过。这又是个什么道理?说穿了,每一个人的宇宙都不相同,我们今天大家在一起,楞严会上所讲的「同分妄见」,我现出来这个境界是这样子,你这个时候现出来的境界也是这个样子,各是各的境界,绝对不是一回事情。就好像我们房间里许多灯光一样,光光互照,每一盏灯都照满一室,各是各的光,虽然融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叫同分,各别是别业,同分跟别业交织在一起;我们关一盏灯,它的光就熄掉。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怎么可以怨天尤人?哪一样不是自作自受?你自作善,现的善境界,你自作恶,现的恶境界,诸佛如来也不能帮助你,不是他帮助你现的,自己现的。

  但是你要晓得,佛给你讲真话,所现的相都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十法界是虚妄的,一真法界也是虚妄的;不要以为十法界的这些现相不可得,一真法界也不可得;十法界的现相刹那生灭,一真法界的现相也是刹那生灭。但是十法界里面的现相变化太大,一真法界的现相好像常常不变。这什么原因?十法界的众生,因为妄想执著太多,随著你的妄想执著在变化。一真法界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离开了分别执著,所以虽然从妄想现出的相,它变化很少,我们就好像看到那个相是永远常住的,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自己的心,这是妄心、生灭心,它真实的相状我们不知道。法相宗的经典讲得很微细,讲得很清楚、很透彻,那是世间真正第一流的心理学,说明你的念头的真相,这个念头变现虚空法界。由此可知,如果我们想改善虚空法界,只要把念头改过来就行了;不能在念头上改,要在现相里面去改,永远是无济於事的。

  这就是世间多少聪明才智的人,想帮助世间苦难的众生,改善生活环境,收不到成著的效果。如果改善的方法与性德相应,会有一些效果。如果违背性德,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把事情搞砸;愈搞愈复杂,愈搞愈不可收拾,都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而产生的一些误会。了解事实真相,佛家讲随顺法性,这就有效果,能收到效果。不了解事实真相,随顺烦恼,随顺自己的妄想,随顺自己的分别执著,那怎么行?只有把事情搞坏。所以经典里面,世尊这一类的启示,几乎每一页、每一行里面都有,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到,佛祖对我们的慈悲,对我们的深恩大德,只要我们能信、肯学,锲而不舍,一生当中没有不成就的。不但有成就,而且有最究竟、最圆满的成就,《华严》末后导归极乐,究竟圆满就在导归极乐。

  这个法门怎么修法?方法太多了。这部经里面,不仅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在讲,生生世世尽未来际,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学会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观,对宇宙的看法,也就是对虚空法界的看法。人生观,在佛法里面讲是对自己的了解,你对你自己了解多少、认识多少,这是我们佛家讲的人生观;你了解得愈多,了解得愈深刻,你的境界就愈往上提升,世间人所向往的真善美慧,你确实感受到了。最可悲的是对自己一无所知,完全不了解、不认识,迷失了自己。这样的人,他的生活决定受业力支配,受业力主宰,就没有自在可言。你的善业多,你有福报,恶业多你有灾难,这种人就称之为凡夫,凡夫就是迷失了自己的人。圣人是了解自己的人、认识自己的人,佛家讲这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就是这么一回事,人怎么能不学佛?人怎么能不作菩萨?作菩萨就是做一个明白自己的人,认识自己的人,了解自己的人,这个人就是菩萨。对於虚空法界、对於自己,彻底了解而没有丝毫疑惑,这个人叫佛。

  「法性无比」,这是讲在一切诸法里面,一切法都不能跟法性相比。法性是能现,一切诸法是所现,所现当然不能跟能现的比。但是要晓得,如果能现跟所现是两桩事情,你就搞错了、你就迷了,能现跟所现是一桩事,不可思议。所以法性的体是清净的,所现的法相也是清净的,法性是寂灭的,所现的这些法相也是寂灭的,法性是无相的,所现的法相也是无相的,这是很难懂得的。明明这个现相在眼前,为什么说它无相?这是大家不容易接受的,相即无相。可是多少同学,每天在读诵,他没有觉察。天天课诵都念《心经》,《心经》上你不是天天在念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怎么讲?性相一如。这四句里面讲的空是讲性,法性,色是讲法相,法性跟法相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法性不异法相,法相不异法性,法性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法性,这四句话解释开来就这讲法。

  了解事实真相,在法性、法相都不执著。不执著法性就是不执著空,不执著法相就是不执著有,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二边都不执著了,还是迷惑颠倒,为什么?执著在二边都不执著,这又糟了,这是佛法最困难的地方。二边都不执著这个念头都不能有,你与法性、与一真才相应。所以思惟、言说都落在第二义,这是方便法,佛讲一切法都是方便法,方便法就不可以执著,这是《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说这个道理。彻底离开,我们从现前这个阶段上来说,彻底离开执著、分别。我们今天讲的妄想,说实在的话,就是分别执著,微细的妄想自己不知道,我们今天讲打妄想,打妄想是分别执著。在执著里面,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控制,这个念头、行为要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的占有那更麻烦了,那是造极重的罪业,我们能把这两桩执著放下,人就自在;好比是放下千斤重担,你就得自在,在佛法讲你就得轻安。身心都轻松,智慧当然增长,烦恼轻,智慧就增长。

  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他们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悦意海音梵王他从这个地方入门的,常常思惟、常常观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无量无边,他们的体相,他们的业因果报,常常观察这些,自然就开悟了、就明白了。如果我们肯用功,我们现在的境界比他们更殊胜,这里头要紧的,我们六根接触境界要用观,观也是看。为什么说不用看用观?看是感情的,观是理智的,不一样。也就是我们要用智慧去观察,不能用情识去看,用情识去看你就会迷,迷在五欲六尘境界当中,你用智慧去观察,你就解脱,你就恍然开悟。他用的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做参考,值得我们学习。果然会用,这个方法一定能帮助我们念佛功夫得力,帮助我们念佛功夫成片,最低限度帮助我们放下万缘。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放下,原因是没看破;换句话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落在情识里,烦恼当家,习气做主,这是我们修学最大的障碍。古来的祖师大德们,我们在许多公案里面看到,传记里面看到,他们时时刻刻提醒学人,要学智慧。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自始至终,如果我们把它总结起来讲就是一个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宗门如是,教下何尝例外?这是我们不能不留意,应当深深去体会的。

  请看底下一大段,下面这段。下面是「欲界诸天」,经文有七段,第一段「他化自在天」。我们先看长行,也是有十位天王来表法,十代表无尽。

  【复次自在天王。得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解脱门。】

  欲界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天王名号表法的意思前面已经报告过,现在我们只看他是修什么样的法门证果的,也就是说明心见性的。他得的是『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清凉在注解里面说,他说「谓现众生前,自在调伏,使其成熟,化法无尽,故名为藏」,这几句话解释得很简单,非常扼要。实在天王提醒了我们,这是热心帮助一切众生,可见得他们不是单单为自己。我们往往修学有个错误观念,我没有成就不能帮助人,总得要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帮助人,自己哪一天成就?这对我们现在来讲,确实是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哪一天成就?我们哪一天才能帮助人?给诸位说,成就与不成就在一念之间,什么时候真正体会到自他不二,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把自行、化他分成两个阶段,对什么人说的?没有发心的人说。没有发心的人,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那个人一发心,这个界限就没有了,你们诸位想想这个道理。在眼前,你们所看到的李木源居士,他在表演,实际上做给我们看,他没有说:等我自己修行成就了,再帮助别人;永远不能成就。所以就在一念之间,诸位要明了,一念觉、一念迷,一念迷自他就变成二边,一念觉自他就变成一桩事情。

  所以你有热诚,真心热诚去帮助现前一切众生,这个帮助的标准是成熟,这是标准,唯有成熟才能帮助他得自在。自在是什么?自在是证果,不能够转凡成圣,他怎么会自在?可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帮助他的方式,要求的标准也不相同。对於迷得重的人、烦恼习气很深的人,要以善巧方便给他细说业因果报的道理,种善因得善果,跟他讲因缘果报,要举出因果报应的事实给他看,他才会相信。这些事实是愈近愈好,像报纸上、新闻上刊登的,距离愈近愈好,时间、处所也是愈近愈好,一说大家都知道,他就肯相信了,帮助他断恶修善,用这个方法来劝导他。所谓是三转法轮:示转,示是给他说法、指示,教导他。劝转,这是更进一步,我们自己的态度要真诚,心地要清净;换句话说,帮助别人,我们自己决定没有任何的希求,完全是付出的,没有任何条件、任何希求,这是清净的布施。财布施要清净,法布施也要清净,不求回报,不求人家感谢,要懂这个道理。我们真能这样做,就能令他生欢喜心。前面跟诸位说过,《地藏经》上跟大家报告过,菩萨接触大众,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四悉檀、四摄法。我们要学,不但要学,要在生活当中灵活的运用,才能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劝导他断恶修善。

  根性利一点的人,跟我们接触时间久的人,相识多年了,帮助他破迷开悟。要为他陈说三界六道的真相,一真法界、极乐世界的真相,他要是清楚了,要是明了了,他自己就会选择,那还用得著劝吗?为什么多少学佛的人,不愿意求生极乐世界,对极乐世界知道的太少了,对娑婆世界知道也不多,迷於现实的环境不能自觉,所以求生净土的念头发不起来。我们不但要讲给他听,而且还要举出许许多多的证据,现在人讲拿证据来,没有证据他不相信。我们要搜集许许多多的证据,最好的证据,就是我们自己本人做个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之后好好的去反省。尤其是很熟的人,很熟的人从小生活在一起,年轻的时候大家都一样,到年老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地方就应当要反省。年岁大了,年轻时候的熟人、朋友,多半都已经走了,寿命短促,三十岁走的、四十岁走的、五十岁走的,很多很多。我们看看这些人都走了,逐渐逐渐就轮到自己,他走到哪里去,我们知不知道?我们将来走,又走到哪里去?这对我们来讲非常严肃。

  所以转迷成悟就是佛法教学的中心,这个大家常常听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一切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众生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一真法界乐,极乐世界乐,乐从哪里来的?开悟来的。六道凡夫苦,苦从哪里来的?迷惑颠倒来的。所以我看到西方的预言,现在几乎这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提起来都知道,中世纪法国的诺查丹玛斯,都晓得这个人,他的书几乎翻成各种不同的文字,在这个世界上流通。每个人读了都很惊讶,我读了之后知道,他是了凡先生遇到的孔先生,跟孔先生是一流人物。云谷禅师就比他高明;他是宿命论,不能改变,那个语气斩钉截铁。可是诸位再看看,有一本书我也是介绍给你们,《圣经密码》,那个比他更早,三千年前,《圣经密码》跟他讲法不一样。《圣经密码》讲可以改变,是有这个灾难,灾难可以改变。怎么改变?人心向善就改变了。你把这两本书比较一下看,很有趣味。写《圣经密码》的人,比诺查丹玛斯的境界高很多,我们晓得诺查丹玛斯有定没有慧,写《圣经密码》的人有定有慧。了凡先生遇到的孔先生,那也是有定没有慧,云谷禅师有定有慧,能解决问题。

  他们说的这些灾难,到底有没有?灾难肯定有。能不能化解?化解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来化解?不是没有。我们为什么弥陀村还没有建,我们先要建念佛堂,就是为这个事情。念佛化解这个劫难的理论,我在讲堂也讲过几次,共业当中有不共业,就是别业,我们自己如果拿出真诚的心,为一切众生认真努力修行,就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一样。婆罗门女念佛为谁念的?为她妈妈念的,她知道她妈妈堕在地狱。唯有自己念佛成就了,这个成果回向给她妈妈,她妈妈才能得度。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今天把世界上,造作恶业要受极大灾难的这些众生,当作是我们的父母亲人,我今天认真努力修行,决定要达到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将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就得度了。这个世界上灾难,纵然不能完全消除,减轻了,灾难的时间缩短了。地藏菩萨这个经里头很好的例子,你们想想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自己还懈怠、还懒散,还不肯认真用功,不肯舍弃烦恼,不肯一心求智慧,那就没法子了。他们注定的要受苦难,我们也不能够避免,也要受池鱼之殃。假如我们也有这些恶业的话,我们怎么能逃得过这一关?由此可知,在眼前认真修行比什么都重要。我看到他们书上所讲的,几乎在同时,这个灾难发生的时候,是个核子战争。四百多颗核子弹几乎同时爆发,这个世界上所有大城市,就是有四百多个大城市同时毁灭。世界上的人口,死亡在一半以上,一半到三分之二。我们居住在大城市,我们能幸免吗?为自己、为众生,一定要真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真正回头。「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这是我们眼前的事情,他现前,我们今天也现前了;不认真不行,决定要学婆罗门女、要学光目女,自度度他。第二位天王:

  【善目主天王。得观察一切众生乐令入圣境界乐解脱门。】

  这位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在一个太平盛世,一切众生福报很大,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人都能够获得,这好!但是世间的乐不究竟,不是永恒的,这种乐受是过去生中修积善根福德所感得的果报,福享完了,业障就现前。在历史上,我们所看到的几乎是因果循环,谚语里面常讲风水轮流转。中国古老这些小说里面,特别是历史小说,一开端我们会看到两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是统一,分是分裂,都在那里循环。这里头有大道理,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是一个循环的定律,循环的现象。可是循环的因在哪里?现象我们看到了,果我们看到了,因在哪里?因在迷悟,因在勤惰,你们细细想想。悟为什么会迷?悟不是彻悟,所以他会迷。彻悟的人就不会迷了,不是彻悟。彻悟的标准在哪里?见性,见性的人不会迷。没有见性的人,如果不能继续精进,懈怠就会退转。佛家讲「三不退」,见性是念不退,这重要,这才是根本。没有见性的人,讲位不退,讲行不退;见性的人是念不退,念念都与自性相应,行行都与性德相应,这才保住永远不再迷惑,不再造恶业了。

  特别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就算觉悟了,情没有舍掉,情执没有舍掉,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贪爱没有舍掉,所以出不了六道。出不了六道的时候,这个升堕,升是天堂,堕是地狱,升堕也是一个循环、巡回,也是一个周期性的一样。这个《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地藏菩萨在恶道里示现,教导你、帮助你,忽然觉悟了,你离开恶道,但是三善道一享福马上就迷了。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世尊给我们示现,菩萨给我们示现,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我们综合起来看,细细去观察、去分析,乐决定不能享。佛为什么日中一食去托钵,为什么树下一宿?五欲六尘这个乐只要一享,人没有不迷惑的。享久了,诸佛菩萨给你讲经说法唤都唤不醒,当时讲的时候点头,出了门马上就忘掉,快得很,不会回头。听诸佛菩萨讲经说法还是堕三途,何况我们这些凡夫?这就是听比不听好,阿赖耶识落个种子,哪一生哪一劫才起现行、起作用,那就不知道了。这一生当中要得度的话,你不能舍弃五欲六尘这种享受,你就不可能成就,这是肯定的话。有这个福报,多余的给别人享受,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跟苦难众生结善缘,这是好事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