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二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22
请掀开经本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变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解脱门。】
昨天讲到此地,意思还没有尽。『变化音梵王』,这都是诸佛如来随类现身,现的是大梵天王身;也就是《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统统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如果深一层的意思来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你相信不相信?你摇头!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你是迷失自性的凡夫。如果你是觉悟的法身大士,你会点头,你会相信。为什么?诸佛如来是指什么?是一念自性,一念自性就是诸佛如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众生是广义的,不只说有情众生,无情也是众生,包括虚空法界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都叫众生。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你才会懂得佛经上讲的一句话,「菩萨成佛时,见大地众生皆成佛道」,你才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他怎么成佛?看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像《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菩萨就成佛了。我们看到一切众生还是众生,没成佛,你还是众生;换句话说,你还是在迷,你还没有觉悟。觉悟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不过佛里头有明白佛、有糊涂佛,我们这些众生是糊涂佛而已,那个明白佛示现,帮助我们离开糊涂而已。因此,法是平等的,众生是平等的,人是平等的,一定要用真诚平等心去爱一切众生,在佛法里面讲慈悲,大慈大悲。这个大慈大悲是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博爱一切众生;「博爱」两个字,出在《无量寿经》上。《华严经》上,所有的表法都是这个意思,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他修学哪一个法门成佛的?法门无量,门门都能成无上道。他修的法门是「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他修的是这个法门。再告诉诸位,一门通一切门,没有障碍,《华严经》讲的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是无障碍的。障碍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都不是自性本具的,一念自性里头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所以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没有妄想、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是凡夫,也就是说糊涂佛、迷惑颠倒的佛,他有。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的病根,是我们的大病,今天讲病毒,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所有一切的病毒都是依它而起,它是一切病毒的根本。它的相就是贪瞋痴,所以贪瞋痴,佛称之为三毒烦恼。我们今天讲病毒,大家容易懂、容易体会,我们身体的病、心理的病、生死的病、烦恼的病、忧虑的病都从它起,它是根本。由此可知,佛教我们离分别执著,是有道理的,教我们离分别执著也不是佛的意思,是事实真相。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变现现在这个模样,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你自己本来面目。你本来面目,给诸位说,不止三十二相。我们常常看的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佛应化在世间的劣应身。你的身相是怎样的?大经里面所讲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是自己本具的相好庄严,我们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了,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恢复。我们的生活环境无比的庄严,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华藏世界,在净土经典里面看到的极乐世界,那是我们的家,那是我们原本的生活环境,迷了才堕落成这个样子。所以佛与众生就是一念迷悟之间,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悟了你就是佛菩萨,迷了你就是凡夫,佛菩萨跟凡夫是一不是二。因为是一不是二,所以觉悟的人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迷惑的众生看佛菩萨也是众生,理在此地。
我们学佛要转变境界,要做一个大转变。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一下觉悟过来的确不容易,得慢慢来,慢慢的来调养,这个调养就是转变。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原理,我们对於修学才建立信心,道理搞清楚了,理得心安;道理搞清楚,心就安在修行方法上。首先我们要转恶为善,转邪思邪念为正念,我们从这里做起,然后再不断向上提升,转凡成圣。圣凡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阶级;凡,六道是凡夫,十法界也是凡夫,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六道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超越十法界才是圣人,《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那就是圣。圣有四十一个阶级,我们现在讲有四十一个族群;凡夫有十法界,十大类,逐渐向上提升。我们转凡成圣,转初住为二住,转二住为三住,转十住为十行,转十行为十回向,转十回向为十地,我们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证究竟的果位。
佛在经上讲,凡夫要想证得如来果位,那个时间是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从圆教初住菩萨到法云地的菩萨,这是三大阿僧只劫。你没有超越十法界,修行的功夫、时间没有算在里面,你就想这个事情多麻烦。但是我们听了佛的这些说法不要害怕,这个时间太长,哪年哪月才能成佛?没指望了。佛在《华严经》上说,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念劫圆融。无量劫那么长的时间,可以把它变成一念,一念觉了,无量劫的时间就是一念;迷了,这一念就变成无量劫。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我们这个世间人迷惑,以为时间是真的,以为空间是真的。你们念过相宗的经论,《百法明门论》念过,时分就是时间,方分就是空间,时分、方分你们想想列在哪一类?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是什么?就是现在人所讲的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今天亏吃大了,把抽象的概念以为是事实,所以我们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为法全是假的,不但不相应是假的,依他起也不是真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善法,二十六个烦恼,都是依他起性,依他起也不是真的,只有圆成实是真的。圆成实在百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一条「真如无为」,那是圆成实。它讲六个无为法,除了真如无为是圆成实之外,其余五个无为法都不是圆成实;换句话说,还是依他起。圆成实只有一个,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
楞严会上世尊给我们指出来,六根的根性是圆成实,会用六根根性的人就是诸佛如来。不会用六根根性的人就是凡夫,这是真理。交光大师劝导我们「舍识用根」,你要会舍识用根,你就超过三大阿僧只劫,你就超过无量劫,就作佛了。交光大师不简单,我们在《楞严正脉》序文里面看到,他是念佛人,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向阿弥陀佛陈情,他说:《楞严》是一部好经,很可惜自古以来的注解都没有讲清楚;他向阿弥陀佛告假,他说:我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我把《楞严经》注解做完之后,再往生。阿弥陀佛就准他的假,佛就走了。你看他注这部经,不可思议!他的说法真的是如来真实义,跟长水的注是不一样,长水依旧没有离心意识,他是用天台止观来解释《楞严》。我们读经,像这些地方要留意。
我们看到没有一法不是一念自性,真正懂得虚空法界一切诸法是一念自性,这是佛知佛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常常用这个心,常常去体验,慢慢的不知不觉自己就入佛知见,自己就会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离开自私自利的念头,自自然然大慈悲心油然而生,你会主动的帮助一切众生,你会真正的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你的性德流露,这自然的。任何一尊佛,任何一尊法身大士,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自然的流露,佛经里面讲「法尔如是」,这不是人教的,也不是人劝的,自自然然的。他得的这个法门,也就是他修学这个法门,刚才我跟诸位同学说,任何一个法门都通一切法门,所以这部大经我们读起来,在一块研究讨论,利益是无穷无尽。
「住一切法」,这个「住」是安住,住一切法就对了,住一法就错了。住一切法等於无住,你们想想看是不是?等於无住。譬如,我问你:你住在哪里?我住在新加坡芽笼,这就错了,这是你真的有住了。有住是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著。如果说:你住在哪里?我住在这个世界一切城市、一切处所,那就变成无住。无住而住,住而无住,《金刚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一切法就是无住。你爱人,爱一个人是私,爱一切众生那就是慈悲,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道理。你爱一个人,爱一桩事情,你心有住;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事、一切物,心就无住,你心就清净平等。有住,你有分别、有执著;无住,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这个地方有个「住」,我特别把这个字意思说出来,千万不要误会。佛经一展开,「如是我闻」,佛「在」什么地方,没有说「住」。说「在」就是什么?佛无住,他现在在哪里。你念中国古书,从前皇帝不能说住在哪里,为什么?以前的皇帝,国就是他的家,所有的人民是他的臣民,他的家就是这个国,他在这个国里头,你不能说他住在哪里;就说行在,皇帝现在在哪里,不可以说他住哪里,他在哪里,称皇帝居住的地方叫行在。觉悟的人只有在哪里,没有住哪里,在哪个地方就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在那个地方,没有说住。可是这个地方说「住」,意思很深,就是说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念念不舍一切法,念念不舍一切众生。佛门里面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像一个慈母,她的儿女很多,平等的关怀,每一个儿女都在她心上,从来没有忘记哪一个人;用慈母来比喻我们的自性。
自性现相,现虚空、现法界、现一切众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性所现,能现、所现的关系我们要明了,明了这是智慧、这是般若。为什么说佛教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有所,能所是二元。佛法里面讲能讲所,能所是一元,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属於哲学的范围。民国初年,欧阳大师讲「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他说得有道理。那是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真正通达佛法的人,他才能说得出来;他对佛法要不是透彻的认识,这句话说不出来。但是欧阳大师没有说出,佛法究竟是什么,只说佛法是「今世所必需」,他强调这一点。我们做一个补充说明,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让大家对佛法究竟是什么;现在人都需要落实,不落实他总是有疑问在那里,打了许多问号;佛法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他不是神,他不是上帝,他也不是主,他到底是个什么身分?我们用现代的话给他确定,他是一位教育家,他是一位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我们这样说法,大家能听得懂,大家能够肯定,释迦牟尼佛跟我们是平等的,生佛平等,他也是人,他是义务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我们学佛,我们老师是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我们也要搞社会教育工作;我们老师完全尽义务,没有享受权利,我们也应当尽义务,不享受权利,一切都向老师看齐。老师是我们修学的榜样,我们学习老师,也希望能得到老师同样的成就:作佛、作菩萨。展开《华严经》,这里面每一个人都是佛菩萨,他们示现的身分不相同,从事的行业不相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不同当中有一个相同的,都是佛、都是菩萨,这就相同。所以同不碍异,异不碍同,同异不二,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今天我们要解决这个世间的问题,只有《华严经》的思想、《华严》的理论、《华严》的方法,可以真正达到社会安定和谐,世界大同,真能做得到。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非常可惜没人发现。欧阳先生发现了,知道了,劝导世间人这是「世人所必需」,那个时候条件不具足,没有办法把这个理念发扬光大。那个时候资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不能传之於远方。七十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只有大乘佛法与孔孟的学术」。汤恩比博士距离比我们近,一九七0年代,他的理念传播就很快,他的理念跟欧阳竟无大师的理念完全相同。我们现在藉著网路、藉著卫星传播,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明了,依照古圣先贤指导,依照这个道理,依照这个方法去学习,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会得到真正幸福美满。这一生能过最幸福、最美满的生活,来生更好,比这一生还好,这是佛法教导我们的。
佛在经上说,佛所说的一切法,天上、人间没得比;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不是佛自大,不是佛自己夸耀自己,不是的。佛没有说过一句法,那怎么会夸耀自己?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我们自己自性的流露,天上、人间一切法都是唯识所变的,那怎么能比?识是什么?识是自性迷了叫识,识觉悟了就叫做性,识跟性是一不是二。所以说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真心是觉悟的,妄心是迷惑的;一个心,觉是它,迷还是它,所以迷悟不二。这个大乘经上讲得太多了,佛为什么讲那么多?一遍、两遍印象不深,我们很马虎的就看过去,不在意。遍数多了,提醒自己,佛讲这么多遍,这话重要,我们才认真去体会,认真去学习,自己才得真实的利益。
所以这个经,哪个人听个一遍、两遍就开悟?没这个道理。要天天听、天天学,一天都不可以间断,我搞了四十七年,才有这么一点小成就。四十七年天天在干,一天都没有舍弃,我在讲台上讲,今年是四十年了。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就没有中断过,我这是亲身的体验。我也是凡夫,也是妄想分别执著非常严重,我在没学佛,我在工作单位里面,我的长官、同事叫我「老顽固」,坚固的执著,在佛法里头化解了。这个功劳是老师的,方老师引导我入门,章嘉大师奠定我学佛的基础,我跟他三年,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学会了讲经。四十年当中天天劝别人,劝别人也就劝自己,自他都劝了。别人没有成就是什么?断断续续的;我有一点成就,这四十年天天劝,没中断。这个理跟事我们要懂得,我们要想成就,古人走的路子,我们循著古人这个路子决定不错。
住一切法,心里头圆圆满满包含一切法。一切法是什么样子?「清净相寂灭行」;清凉大师在小注里头给我们点出来,「佛身无相,等法性之清净」。佛身何以没有相?无相不是说没有身相、没有色相,你要这样看法那就错了。无相是不著相,是这个意思;即相离相,这叫做无相。否则的话,无相跟有相不又妨碍了吗?有相妨碍无相,无相妨碍有相,这就不是《华严》意思。《华严》意思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相跟无相无碍,有相不碍无相,无相不碍有相,有相跟无相同时存在。佛现这个身相,以我们来讲,我们的身相这是有相;虽有相,心里面不著相,就是无相。所以无相跟有相同时存在,彼此不相妨碍,你这就得大自在,这就得真正清净。
等,等是等同法性的清净。我们今天现的相是法相,法相是清净的,人人得这个身相都是法相。非常可惜你把那个法迷了,迷了变成什么?色相,色就染污了,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清净是什么?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就不清净。佛菩萨心何以清净?他虽然是现相,他对这个相决定不染著、决定不分别、决定不执著,所以他始终是清净的,人家的本事就在此地。永远保持清净心,你就与法性相应,法性是清净的。能与法性相应,相应久了,不知不觉的你就见性,不知不觉的你就转凡成圣,转凡夫成佛菩萨。这个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大士;这个佛不是藏教佛、不是通教佛,是圆教佛。跟诸位讲,不是别教,别教没有这么高的智慧。
所以我们智慧从哪里养成?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依照《华严经》的理论、方法去学习,培养我们圆顿的根性,这一生当中就能成就圆满的佛果。这个法门难遭遇,经太大,我们这种讲法,我预定十年到十五年完成这个工程,我们要求三宝加持。这么多年来,我从出来讲经那一天开始,这四十年,我就喜欢《华严》。我请经,第一部经是《华严经疏钞》,你们今天同学们拿到的,那个本子是我原本去影印出来的。这个书在我手上四十年了,我现在交给基金会,把它翻印出来都送给你们。你们看看我读书,我对於古书多爱惜,我在里头没有做记号,这是我们要对后人负责任,这种书是善本书,我们不能够糟蹋它。现在方便,在从前读书,你要写笔记抄,原书要保持干净,要保持完整,流传给后代。现在方便是可以影印,我影印的本子上,画做记号、写字没有关系。像现在你们这个本子,你们都可以写字,都可以画线,为什么?这复印的,原本决定不能动。
我们用《疏论纂要》,这个原本是香港圣怀法师收藏的,他也很难得,把收藏的原本,这是鼓山的课本,线装书,拿出来翻印。我是得到他的影印本,他送给我好几套,我在台湾把它缩小;原本很大,那个太笨重,拿在手上像砖头一样,拿都拿不动;所以我把它缩小,缩小你看字还是这么大。可是《华严经疏钞》没有缩小,不但没有缩小,还放大一点,所以大家看起来格外的舒服,这是我们得力於现代科技的方便。我们自己读书,要为后代人著想,这个法宝要传给后代,所以不可以随便在上面写字,把书损坏了、污损了,那我们都有罪过。前一代的人传给我们,我们要原原本本的传递给下一代,要存这个心,永远存一个报恩心。怎么报恩?负责任把佛法传下去,续佛慧命,这是真正报佛恩。不可以说佛法到我为止,我得利益了,后头就不传了,这是错误的。我们中国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我们佛门就是要有续佛慧命之人,如来的法子。我们今天办培训班,这是续佛慧命,这是后继有人,我们非常欢喜做这个工作。
《华严》在这么多年当中,很多人劝我,尤其是台南的开心法师,这很多人认识,开心法师劝我十几次,每一次跟我见面:法师,你要讲《华严经》,你不讲,以后没有人讲了。我说:我知道,找不到地方,没有这个缘分。这个经这么长,所以一定要有缘成熟才行;而且一定还住在一个地方,如果常常到外面跑,断断续续,这个经很难成就。过去我在台湾曾经讲了十七年,这个经讲了一半,讲到「十回向」,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常常出国,断断续续,那个时候没有录影,也没有录音。但是这一次讲跟那一次讲的完全不相同,境界不一样;缘在今天成熟,也是佛菩萨安排的。现在我们读经,我们研究、讨论、讲解,几乎全部落实到生活上,我们真正得到受用,而不是所讲的经跟自己生活脱节,得不到受用,那个我们很难接受,只是一个讲经法会而已,得不到受用。今天我们展开经文,字字句句都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这是好处。
不但清净,这个清净是相,在色相上没有染著,这个是清净,更深一层是寂灭,寂灭是讲心地,清凉大师讲「现而同化,为寂灭之行」,这四个字的意思很深。「现」好懂,是示现。同化这两个字不好懂,「化」是什么?融化;融化在哪里?融化在自性当中。不但自己心行融化在自性里面,我们所教化的对象,这一切有情众生,也融化在自性里面。可是诸位晓得,他不见得见性,我们见性,我能跟自性合而为一,所谓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相在性中,性在相中,这是同化。如果见相两分,还有分别、还有执著,没化,也不同、也没化。这个就是寂灭行,这个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在《仁王经》上读到,寂灭行的境界在菩萨位次上,下品寂灭行是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上品是如来果地。无生法忍,下品无生法忍是七地,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这是我们讲无生法忍;大家常常念净土经,回向的时候,回向偈里面都念到,无生忍。无生忍是七地、八地、九地,寂灭忍是法云地、等觉、佛果,这是达到最高的境界。
「现而同化」,这四个字怎么落实?我们今天是凡夫,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但是清凉给我们讲得很好,《华严经》的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有一种人当机,大心凡夫;我们是凡夫,只要是大心,《华严经》我们也是当机者。所以心量小不行,不能入华严境界,心量大就行了。虽是凡夫,只要心量大,确实能包虚空法界,确实能包一切众生;我今天早晨给大家讲,见到做恶业的众生也要包容,也不可以排斥,没有一样不能包容的,你这才叫大心凡夫。大心凡夫,什么事都大而化之,你们能够做大而化之,那就得受用。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自在的,你的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说这个人生多自在、多幸福、多圆满!在这个世间,无论地位怎么高,无论有多么大的财富,他还有忧虑、还有烦恼、还有牵挂,他没有福报,他活得很辛苦。
我这一次在香港,听到香港同修告诉我,以前我不晓得,这头一次听说的。香港有一栋很大的楼,像宝塔一样,晚上它的光色会变化,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会变化的,那个楼建得很美。香港同修告诉我,那是香港最有钱的一个女人她的财产,他说在全世界妇女当中,她的财富是世界第一。但是她现在这个人究竟在哪里,不知道,她每天换地方住,怕人家杀她,你说这个多可怜!听说她的先生,过去曾经被人绑架,赎回来了;但是第二次又被人绑架,这十几年了,消息都没有。所以她现在自己跟人家办事的时候都透过好几层,不敢跟人见面,天天躲躲藏藏。这么有钱,听说很吝啬,自己生活非常节俭,很苦;我们不晓得这个钱到底干什么用处,不知道,迷惑颠倒。财富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财布施修得多,非常可惜没有修法布施,没有智慧,所以钱不晓得怎么用法。我这个人一生,在佛法当中学了这么多年,知道我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所以这一生在经济上、财富上很苦恼,没有财用;过去生中修的是法布施,所以我很会用钱,我没有钱,但是很会用钱,我一个钱可以抵十个钱用。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要修法布施,也要修财布施。我现在还有一点这些供养,这一生修来的,这不是前生,前生确实没修,这一生修的。所以世间的财富不是你赚来的,是你修来的,过去生中修来的,现在生中修来的。这个事实,诸位同修在此地,你们亲眼看到。居士林、净宗学会修布施,那个财源源源不断而来。不肯修布施的,到外面化缘,很难化到,很不容易,这是讲我们佛门的道场。无论是个人、团体都是这样,要学布施、要学舍,要学心清净、要学心平等。
清净寂灭,相清净,心寂灭,这就是即相无相。佛家常讲,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在事相上天天做,一天都没有舍弃,非常认真非常努力在做;什么是无作?没有为自己做,所以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平等,你的心真诚。事情做成功,众生有福,做不成功众生没福,做成、做不成与自己不相干,我们的心才会清净。做成功,不是我有功劳,是众生有福;做不成功,我也没有罪过,众生没福。所以利害得失,与自己全不相干,这叫无相。认真努力去做,那是现相,现相跟无相是一相,不是二相,从这里面诸位体会观察无碍。《心经》大家常常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道理。色是现相,空是寂静、空是无相,现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所以不异,不是两样。现相就是无相,无相就是现相,要体会这个道理,要体会这个事实,事实就在我们眼前,事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能体会到、能观察到,能够去学习,就是过佛菩萨的日子,那就不是凡夫;你当时就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是变化音梵王所学习的法门。我们再看下面一位:
【光耀眼梵王。得於一切有无所著无边际无依止常勤出现解脱门。】
他得的这个法门,也通一切法门。这些法门我们明白之后,对我们念佛、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真正可以帮助我们解脱;他得解脱,也帮助我们解脱。『一切有』,此地不但是指三界,诸位同修都很熟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个范围再扩大,世间有、出世间有,十法界有、一真法界有。有什么?有色相;有就是现相,有现相、有变化。唯心所现的有,唯识所变的有,如果我们用这两句,把这「一切有」全部都包含,一个都不漏。唯心所现的有,包括一真法界,包括诸佛依正庄严;唯识所变的有,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
他於一切有,『无所著』,「著」是执著。为什么他不执著?他对於事实真相彻底明白,知道这一切现相、这一切有,是怎么回事情。它的真相如何?《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位要晓得,唯心所现是虚妄的,唯识所变的更是虚妄的。虚妄的道理,前面跟诸位细细分析过,我用现代科学方法跟诸位讲解,诸位更容易懂得。所有现相的存在,时间的短暂不可思议,佛在《仁王经》上讲的比喻已经很难得了,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唯证方知。佛是用这个方法诱导我们,我们证得了,恍然大悟。《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是讲所现一切现象,无论是心现的、识变的,都是这个样子。这一弹指时间多短?我们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一秒钟弹四次,很快的弹,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两个十万八千,这现相存在的时间多少?算秒,一秒钟的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存在的时间,这是佛在《仁王经》上讲的,所有现象存在的时间。
实际上,我上一次给你们分析,不止!我是用光来分析。光,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十分之一秒就三万公里,百分之一秒,我是这样算下来,一直算到亿万分之一秒,光还在移动,移动是一个厘米。到光看到不动了,真是亿亿万分之一秒,哪里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佛说这个相说得太粗了。说明什么?说明生灭同时,所以佛家讲不生不灭。如果果然不生不灭,说不生不灭就毫无意义了。有生灭!生灭的速度太快,几乎是同时,所以才说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讲生灭同时,说明事实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对於一切诸法自然就不执著。为什么?得不到,「不可得,无所有」。《金刚经》上,实在说最重要的讯息,佛传递给我们的就这两桩事情:「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诸法缘生,缘生无性,凡是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佛讲《大般若经》六百卷,佛讲般若二十二年,二十二年的总结论,就是「不可得」三个字。不可得,你心里还想得,错了。所以「得」这个观念,在百法里是不相应行法第一条,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哪里有得,没有得。他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於一切法无所著」,无所著是他不执著、他不分别,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到这个境界的人,就是法身大士,就是法身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
第二句说『无边际』。何以无边际?称性,性相融合成一个,所以他能够不著。无边际也就是没有界限,我说没有界限,大家好懂。凡夫有界限,法身大士没有界限,没有界限就等虚空法界,这才真正称性;有界限没有称性,你还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你怎么行?『无依止』,依止就是我们凡夫有个依赖的心。没有见性要依止,我们学佛一入佛门先给你授三皈依,那就是依止,你要依三皈戒,要止於三皈戒。「止」是什么?儒家讲的止於至善,三皈戒是至善,你有依止。到这个时候,没有依止了,为什么?跟心性、跟虚空、跟法界合而为一,哪来的依止?依止没有了,这个念头没有了,这才是真正清净平等觉,我们在《无量寿经》经题上念到的,清净平等觉圆满的落实了,圆满的现前了,这是究竟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这些人,我跟大家讲不是法身大士,是诸佛再来示现的;你看看他所得的法门,没有一个不是究竟圆满,圆教的佛果。
末后这四个字,『常勤出现』,这说什么?随类化身。前面是他自己证得的境界,自利,这是利他。自利之后,没有不利他的,没有说是佛菩萨不帮助众生的,没这个道理。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哪有不帮助的道理?特别是众生有苦有难的时候,诸佛菩萨就特别慈悲,做出种种示现,帮助大家破迷开悟。灾难从哪里来的?迷惑来的;一觉悟,灾难就没有了。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人为的灾难天天有,社会动荡不安,局部的战争几乎没有办法消除。从局部,如果不幸,就会引发全世界的大战争。这些事情究竟怎么来的?如果我们用佛法的名词说,这是众生共业所感,这个话说得没错,但是不负责任。认为什么?你们造业活该!该受的。把责任全推给别人了,好像与自己不相干,这个不可以,这不是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觉悟的人,要想方法把它消除;这个灾难纵然不能消除,要把这个灾难减低一点、减缓一点,时间缩短一点,这是菩萨心,不能看到不管。没错,他是造业,是应该受报;我们还是要想方法,尽心尽力帮助他。佛家讲的善巧方便,用善巧的方法、用最适合的方法来帮助他。
我们今天晓得,灾难已经迫切在我们眼前了。我们想想这个事情,政治不能解决,经济不能解决,高科技也不能解决,战争更不能解决。战争杀那么多人,那个人不甘心,有仇恨,这个仇恨永远不忘,生生世世冤冤相报,不得了!一世比一世凄惨,这是世间人不晓得,不懂得冤冤相报的道理。都不能解决,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清楚明了,所以他出家修行,用教学的方法来解决。我们今天从佛一生行谊当中体会到,要解决今天世间人祸天灾,只有宗教团结,宗教家、传教师合作,各人讲各人的经典,这是异,异中有同,发挥共同点,我们讲经说法教学的目标,是族类的团结、宗教的融合,就能帮助这个社会解决问题。希望各个不同的宗教,不仅是传自己的教,不攻击别人,这是消极的;积极的做法,我们赞叹自己这个法门,同时也赞叹别人的法门。就像《华严经》上五十三参,你看看每一位菩萨,他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没有看到一个菩萨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没有;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互相赞叹。
佛家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今天我们用这个大前提,如果要这个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就要每一个宗教互相赞叹;赞叹别的宗教,赞叹别人的经论,赞叹别人的传教师。一定要互助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敬爱,真正没有私心,互助合作,共存共荣,人为的灾难就消除了。人为灾难消除,给诸位说,天然的灾难也就没有了。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依报随著正报转,人心向善就风调雨顺。我们地球上这些灾变,生态的不平衡,逐渐逐渐就又会恢复了,总在人心。挽救人心之道,就在宗教的觉悟、宗教的团结、宗教的和睦,展开对一切宗教徒至善圆满的教学,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挽救现前的劫难。更远的目的,我们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来生生到好去处。佛教最好的去处是极乐世界,其次的生天。其他宗教,他们终极的依止处都是天堂,一定要帮助他们的信徒个个都升天堂,你才尽到你的责任,才完成你的使命。所以我们现前非常注意宗教的团结、族群的和睦,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落实,我们很认真努力在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常勤出现」。所以有人问我:你们为什么那么做?《华严经》上教我们这么做的,我们落实在《华严经》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变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解脱门。】
昨天讲到此地,意思还没有尽。『变化音梵王』,这都是诸佛如来随类现身,现的是大梵天王身;也就是《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统统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如果深一层的意思来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你相信不相信?你摇头!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你是迷失自性的凡夫。如果你是觉悟的法身大士,你会点头,你会相信。为什么?诸佛如来是指什么?是一念自性,一念自性就是诸佛如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众生是广义的,不只说有情众生,无情也是众生,包括虚空法界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都叫众生。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你才会懂得佛经上讲的一句话,「菩萨成佛时,见大地众生皆成佛道」,你才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他怎么成佛?看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像《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菩萨就成佛了。我们看到一切众生还是众生,没成佛,你还是众生;换句话说,你还是在迷,你还没有觉悟。觉悟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不过佛里头有明白佛、有糊涂佛,我们这些众生是糊涂佛而已,那个明白佛示现,帮助我们离开糊涂而已。因此,法是平等的,众生是平等的,人是平等的,一定要用真诚平等心去爱一切众生,在佛法里面讲慈悲,大慈大悲。这个大慈大悲是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博爱一切众生;「博爱」两个字,出在《无量寿经》上。《华严经》上,所有的表法都是这个意思,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他修学哪一个法门成佛的?法门无量,门门都能成无上道。他修的法门是「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他修的是这个法门。再告诉诸位,一门通一切门,没有障碍,《华严经》讲的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是无障碍的。障碍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都不是自性本具的,一念自性里头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所以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没有妄想、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是凡夫,也就是说糊涂佛、迷惑颠倒的佛,他有。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的病根,是我们的大病,今天讲病毒,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所有一切的病毒都是依它而起,它是一切病毒的根本。它的相就是贪瞋痴,所以贪瞋痴,佛称之为三毒烦恼。我们今天讲病毒,大家容易懂、容易体会,我们身体的病、心理的病、生死的病、烦恼的病、忧虑的病都从它起,它是根本。由此可知,佛教我们离分别执著,是有道理的,教我们离分别执著也不是佛的意思,是事实真相。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变现现在这个模样,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你自己本来面目。你本来面目,给诸位说,不止三十二相。我们常常看的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佛应化在世间的劣应身。你的身相是怎样的?大经里面所讲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是自己本具的相好庄严,我们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了,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恢复。我们的生活环境无比的庄严,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华藏世界,在净土经典里面看到的极乐世界,那是我们的家,那是我们原本的生活环境,迷了才堕落成这个样子。所以佛与众生就是一念迷悟之间,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悟了你就是佛菩萨,迷了你就是凡夫,佛菩萨跟凡夫是一不是二。因为是一不是二,所以觉悟的人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迷惑的众生看佛菩萨也是众生,理在此地。
我们学佛要转变境界,要做一个大转变。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一下觉悟过来的确不容易,得慢慢来,慢慢的来调养,这个调养就是转变。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原理,我们对於修学才建立信心,道理搞清楚了,理得心安;道理搞清楚,心就安在修行方法上。首先我们要转恶为善,转邪思邪念为正念,我们从这里做起,然后再不断向上提升,转凡成圣。圣凡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阶级;凡,六道是凡夫,十法界也是凡夫,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六道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超越十法界才是圣人,《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那就是圣。圣有四十一个阶级,我们现在讲有四十一个族群;凡夫有十法界,十大类,逐渐向上提升。我们转凡成圣,转初住为二住,转二住为三住,转十住为十行,转十行为十回向,转十回向为十地,我们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证究竟的果位。
佛在经上讲,凡夫要想证得如来果位,那个时间是无量劫,不是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从圆教初住菩萨到法云地的菩萨,这是三大阿僧只劫。你没有超越十法界,修行的功夫、时间没有算在里面,你就想这个事情多麻烦。但是我们听了佛的这些说法不要害怕,这个时间太长,哪年哪月才能成佛?没指望了。佛在《华严经》上说,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念劫圆融。无量劫那么长的时间,可以把它变成一念,一念觉了,无量劫的时间就是一念;迷了,这一念就变成无量劫。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我们这个世间人迷惑,以为时间是真的,以为空间是真的。你们念过相宗的经论,《百法明门论》念过,时分就是时间,方分就是空间,时分、方分你们想想列在哪一类?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是什么?就是现在人所讲的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今天亏吃大了,把抽象的概念以为是事实,所以我们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为法全是假的,不但不相应是假的,依他起也不是真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善法,二十六个烦恼,都是依他起性,依他起也不是真的,只有圆成实是真的。圆成实在百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一条「真如无为」,那是圆成实。它讲六个无为法,除了真如无为是圆成实之外,其余五个无为法都不是圆成实;换句话说,还是依他起。圆成实只有一个,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
楞严会上世尊给我们指出来,六根的根性是圆成实,会用六根根性的人就是诸佛如来。不会用六根根性的人就是凡夫,这是真理。交光大师劝导我们「舍识用根」,你要会舍识用根,你就超过三大阿僧只劫,你就超过无量劫,就作佛了。交光大师不简单,我们在《楞严正脉》序文里面看到,他是念佛人,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向阿弥陀佛陈情,他说:《楞严》是一部好经,很可惜自古以来的注解都没有讲清楚;他向阿弥陀佛告假,他说:我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我把《楞严经》注解做完之后,再往生。阿弥陀佛就准他的假,佛就走了。你看他注这部经,不可思议!他的说法真的是如来真实义,跟长水的注是不一样,长水依旧没有离心意识,他是用天台止观来解释《楞严》。我们读经,像这些地方要留意。
我们看到没有一法不是一念自性,真正懂得虚空法界一切诸法是一念自性,这是佛知佛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常常用这个心,常常去体验,慢慢的不知不觉自己就入佛知见,自己就会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离开自私自利的念头,自自然然大慈悲心油然而生,你会主动的帮助一切众生,你会真正的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你的性德流露,这自然的。任何一尊佛,任何一尊法身大士,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自然的流露,佛经里面讲「法尔如是」,这不是人教的,也不是人劝的,自自然然的。他得的这个法门,也就是他修学这个法门,刚才我跟诸位同学说,任何一个法门都通一切法门,所以这部大经我们读起来,在一块研究讨论,利益是无穷无尽。
「住一切法」,这个「住」是安住,住一切法就对了,住一法就错了。住一切法等於无住,你们想想看是不是?等於无住。譬如,我问你:你住在哪里?我住在新加坡芽笼,这就错了,这是你真的有住了。有住是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著。如果说:你住在哪里?我住在这个世界一切城市、一切处所,那就变成无住。无住而住,住而无住,《金刚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一切法就是无住。你爱人,爱一个人是私,爱一切众生那就是慈悲,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道理。你爱一个人,爱一桩事情,你心有住;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事、一切物,心就无住,你心就清净平等。有住,你有分别、有执著;无住,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这个地方有个「住」,我特别把这个字意思说出来,千万不要误会。佛经一展开,「如是我闻」,佛「在」什么地方,没有说「住」。说「在」就是什么?佛无住,他现在在哪里。你念中国古书,从前皇帝不能说住在哪里,为什么?以前的皇帝,国就是他的家,所有的人民是他的臣民,他的家就是这个国,他在这个国里头,你不能说他住在哪里;就说行在,皇帝现在在哪里,不可以说他住哪里,他在哪里,称皇帝居住的地方叫行在。觉悟的人只有在哪里,没有住哪里,在哪个地方就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在那个地方,没有说住。可是这个地方说「住」,意思很深,就是说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念念不舍一切法,念念不舍一切众生。佛门里面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像一个慈母,她的儿女很多,平等的关怀,每一个儿女都在她心上,从来没有忘记哪一个人;用慈母来比喻我们的自性。
自性现相,现虚空、现法界、现一切众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性所现,能现、所现的关系我们要明了,明了这是智慧、这是般若。为什么说佛教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有所,能所是二元。佛法里面讲能讲所,能所是一元,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属於哲学的范围。民国初年,欧阳大师讲「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他说得有道理。那是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真正通达佛法的人,他才能说得出来;他对佛法要不是透彻的认识,这句话说不出来。但是欧阳大师没有说出,佛法究竟是什么,只说佛法是「今世所必需」,他强调这一点。我们做一个补充说明,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让大家对佛法究竟是什么;现在人都需要落实,不落实他总是有疑问在那里,打了许多问号;佛法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他不是神,他不是上帝,他也不是主,他到底是个什么身分?我们用现代的话给他确定,他是一位教育家,他是一位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我们这样说法,大家能听得懂,大家能够肯定,释迦牟尼佛跟我们是平等的,生佛平等,他也是人,他是义务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我们学佛,我们老师是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我们也要搞社会教育工作;我们老师完全尽义务,没有享受权利,我们也应当尽义务,不享受权利,一切都向老师看齐。老师是我们修学的榜样,我们学习老师,也希望能得到老师同样的成就:作佛、作菩萨。展开《华严经》,这里面每一个人都是佛菩萨,他们示现的身分不相同,从事的行业不相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不同当中有一个相同的,都是佛、都是菩萨,这就相同。所以同不碍异,异不碍同,同异不二,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今天我们要解决这个世间的问题,只有《华严经》的思想、《华严》的理论、《华严》的方法,可以真正达到社会安定和谐,世界大同,真能做得到。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非常可惜没人发现。欧阳先生发现了,知道了,劝导世间人这是「世人所必需」,那个时候条件不具足,没有办法把这个理念发扬光大。那个时候资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不能传之於远方。七十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只有大乘佛法与孔孟的学术」。汤恩比博士距离比我们近,一九七0年代,他的理念传播就很快,他的理念跟欧阳竟无大师的理念完全相同。我们现在藉著网路、藉著卫星传播,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明了,依照古圣先贤指导,依照这个道理,依照这个方法去学习,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会得到真正幸福美满。这一生能过最幸福、最美满的生活,来生更好,比这一生还好,这是佛法教导我们的。
佛在经上说,佛所说的一切法,天上、人间没得比;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不是佛自大,不是佛自己夸耀自己,不是的。佛没有说过一句法,那怎么会夸耀自己?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我们自己自性的流露,天上、人间一切法都是唯识所变的,那怎么能比?识是什么?识是自性迷了叫识,识觉悟了就叫做性,识跟性是一不是二。所以说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真心是觉悟的,妄心是迷惑的;一个心,觉是它,迷还是它,所以迷悟不二。这个大乘经上讲得太多了,佛为什么讲那么多?一遍、两遍印象不深,我们很马虎的就看过去,不在意。遍数多了,提醒自己,佛讲这么多遍,这话重要,我们才认真去体会,认真去学习,自己才得真实的利益。
所以这个经,哪个人听个一遍、两遍就开悟?没这个道理。要天天听、天天学,一天都不可以间断,我搞了四十七年,才有这么一点小成就。四十七年天天在干,一天都没有舍弃,我在讲台上讲,今年是四十年了。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就没有中断过,我这是亲身的体验。我也是凡夫,也是妄想分别执著非常严重,我在没学佛,我在工作单位里面,我的长官、同事叫我「老顽固」,坚固的执著,在佛法里头化解了。这个功劳是老师的,方老师引导我入门,章嘉大师奠定我学佛的基础,我跟他三年,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学会了讲经。四十年当中天天劝别人,劝别人也就劝自己,自他都劝了。别人没有成就是什么?断断续续的;我有一点成就,这四十年天天劝,没中断。这个理跟事我们要懂得,我们要想成就,古人走的路子,我们循著古人这个路子决定不错。
住一切法,心里头圆圆满满包含一切法。一切法是什么样子?「清净相寂灭行」;清凉大师在小注里头给我们点出来,「佛身无相,等法性之清净」。佛身何以没有相?无相不是说没有身相、没有色相,你要这样看法那就错了。无相是不著相,是这个意思;即相离相,这叫做无相。否则的话,无相跟有相不又妨碍了吗?有相妨碍无相,无相妨碍有相,这就不是《华严》意思。《华严》意思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相跟无相无碍,有相不碍无相,无相不碍有相,有相跟无相同时存在。佛现这个身相,以我们来讲,我们的身相这是有相;虽有相,心里面不著相,就是无相。所以无相跟有相同时存在,彼此不相妨碍,你这就得大自在,这就得真正清净。
等,等是等同法性的清净。我们今天现的相是法相,法相是清净的,人人得这个身相都是法相。非常可惜你把那个法迷了,迷了变成什么?色相,色就染污了,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清净是什么?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就不清净。佛菩萨心何以清净?他虽然是现相,他对这个相决定不染著、决定不分别、决定不执著,所以他始终是清净的,人家的本事就在此地。永远保持清净心,你就与法性相应,法性是清净的。能与法性相应,相应久了,不知不觉的你就见性,不知不觉的你就转凡成圣,转凡夫成佛菩萨。这个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大士;这个佛不是藏教佛、不是通教佛,是圆教佛。跟诸位讲,不是别教,别教没有这么高的智慧。
所以我们智慧从哪里养成?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依照《华严经》的理论、方法去学习,培养我们圆顿的根性,这一生当中就能成就圆满的佛果。这个法门难遭遇,经太大,我们这种讲法,我预定十年到十五年完成这个工程,我们要求三宝加持。这么多年来,我从出来讲经那一天开始,这四十年,我就喜欢《华严》。我请经,第一部经是《华严经疏钞》,你们今天同学们拿到的,那个本子是我原本去影印出来的。这个书在我手上四十年了,我现在交给基金会,把它翻印出来都送给你们。你们看看我读书,我对於古书多爱惜,我在里头没有做记号,这是我们要对后人负责任,这种书是善本书,我们不能够糟蹋它。现在方便,在从前读书,你要写笔记抄,原书要保持干净,要保持完整,流传给后代。现在方便是可以影印,我影印的本子上,画做记号、写字没有关系。像现在你们这个本子,你们都可以写字,都可以画线,为什么?这复印的,原本决定不能动。
我们用《疏论纂要》,这个原本是香港圣怀法师收藏的,他也很难得,把收藏的原本,这是鼓山的课本,线装书,拿出来翻印。我是得到他的影印本,他送给我好几套,我在台湾把它缩小;原本很大,那个太笨重,拿在手上像砖头一样,拿都拿不动;所以我把它缩小,缩小你看字还是这么大。可是《华严经疏钞》没有缩小,不但没有缩小,还放大一点,所以大家看起来格外的舒服,这是我们得力於现代科技的方便。我们自己读书,要为后代人著想,这个法宝要传给后代,所以不可以随便在上面写字,把书损坏了、污损了,那我们都有罪过。前一代的人传给我们,我们要原原本本的传递给下一代,要存这个心,永远存一个报恩心。怎么报恩?负责任把佛法传下去,续佛慧命,这是真正报佛恩。不可以说佛法到我为止,我得利益了,后头就不传了,这是错误的。我们中国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我们佛门就是要有续佛慧命之人,如来的法子。我们今天办培训班,这是续佛慧命,这是后继有人,我们非常欢喜做这个工作。
《华严》在这么多年当中,很多人劝我,尤其是台南的开心法师,这很多人认识,开心法师劝我十几次,每一次跟我见面:法师,你要讲《华严经》,你不讲,以后没有人讲了。我说:我知道,找不到地方,没有这个缘分。这个经这么长,所以一定要有缘成熟才行;而且一定还住在一个地方,如果常常到外面跑,断断续续,这个经很难成就。过去我在台湾曾经讲了十七年,这个经讲了一半,讲到「十回向」,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常常出国,断断续续,那个时候没有录影,也没有录音。但是这一次讲跟那一次讲的完全不相同,境界不一样;缘在今天成熟,也是佛菩萨安排的。现在我们读经,我们研究、讨论、讲解,几乎全部落实到生活上,我们真正得到受用,而不是所讲的经跟自己生活脱节,得不到受用,那个我们很难接受,只是一个讲经法会而已,得不到受用。今天我们展开经文,字字句句都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这是好处。
不但清净,这个清净是相,在色相上没有染著,这个是清净,更深一层是寂灭,寂灭是讲心地,清凉大师讲「现而同化,为寂灭之行」,这四个字的意思很深。「现」好懂,是示现。同化这两个字不好懂,「化」是什么?融化;融化在哪里?融化在自性当中。不但自己心行融化在自性里面,我们所教化的对象,这一切有情众生,也融化在自性里面。可是诸位晓得,他不见得见性,我们见性,我能跟自性合而为一,所谓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相在性中,性在相中,这是同化。如果见相两分,还有分别、还有执著,没化,也不同、也没化。这个就是寂灭行,这个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在《仁王经》上读到,寂灭行的境界在菩萨位次上,下品寂灭行是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上品是如来果地。无生法忍,下品无生法忍是七地,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这是我们讲无生法忍;大家常常念净土经,回向的时候,回向偈里面都念到,无生忍。无生忍是七地、八地、九地,寂灭忍是法云地、等觉、佛果,这是达到最高的境界。
「现而同化」,这四个字怎么落实?我们今天是凡夫,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但是清凉给我们讲得很好,《华严经》的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有一种人当机,大心凡夫;我们是凡夫,只要是大心,《华严经》我们也是当机者。所以心量小不行,不能入华严境界,心量大就行了。虽是凡夫,只要心量大,确实能包虚空法界,确实能包一切众生;我今天早晨给大家讲,见到做恶业的众生也要包容,也不可以排斥,没有一样不能包容的,你这才叫大心凡夫。大心凡夫,什么事都大而化之,你们能够做大而化之,那就得受用。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自在的,你的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说这个人生多自在、多幸福、多圆满!在这个世间,无论地位怎么高,无论有多么大的财富,他还有忧虑、还有烦恼、还有牵挂,他没有福报,他活得很辛苦。
我这一次在香港,听到香港同修告诉我,以前我不晓得,这头一次听说的。香港有一栋很大的楼,像宝塔一样,晚上它的光色会变化,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会变化的,那个楼建得很美。香港同修告诉我,那是香港最有钱的一个女人她的财产,他说在全世界妇女当中,她的财富是世界第一。但是她现在这个人究竟在哪里,不知道,她每天换地方住,怕人家杀她,你说这个多可怜!听说她的先生,过去曾经被人绑架,赎回来了;但是第二次又被人绑架,这十几年了,消息都没有。所以她现在自己跟人家办事的时候都透过好几层,不敢跟人见面,天天躲躲藏藏。这么有钱,听说很吝啬,自己生活非常节俭,很苦;我们不晓得这个钱到底干什么用处,不知道,迷惑颠倒。财富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财布施修得多,非常可惜没有修法布施,没有智慧,所以钱不晓得怎么用法。我这个人一生,在佛法当中学了这么多年,知道我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所以这一生在经济上、财富上很苦恼,没有财用;过去生中修的是法布施,所以我很会用钱,我没有钱,但是很会用钱,我一个钱可以抵十个钱用。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要修法布施,也要修财布施。我现在还有一点这些供养,这一生修来的,这不是前生,前生确实没修,这一生修的。所以世间的财富不是你赚来的,是你修来的,过去生中修来的,现在生中修来的。这个事实,诸位同修在此地,你们亲眼看到。居士林、净宗学会修布施,那个财源源源不断而来。不肯修布施的,到外面化缘,很难化到,很不容易,这是讲我们佛门的道场。无论是个人、团体都是这样,要学布施、要学舍,要学心清净、要学心平等。
清净寂灭,相清净,心寂灭,这就是即相无相。佛家常讲,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在事相上天天做,一天都没有舍弃,非常认真非常努力在做;什么是无作?没有为自己做,所以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平等,你的心真诚。事情做成功,众生有福,做不成功众生没福,做成、做不成与自己不相干,我们的心才会清净。做成功,不是我有功劳,是众生有福;做不成功,我也没有罪过,众生没福。所以利害得失,与自己全不相干,这叫无相。认真努力去做,那是现相,现相跟无相是一相,不是二相,从这里面诸位体会观察无碍。《心经》大家常常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道理。色是现相,空是寂静、空是无相,现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所以不异,不是两样。现相就是无相,无相就是现相,要体会这个道理,要体会这个事实,事实就在我们眼前,事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能体会到、能观察到,能够去学习,就是过佛菩萨的日子,那就不是凡夫;你当时就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是变化音梵王所学习的法门。我们再看下面一位:
【光耀眼梵王。得於一切有无所著无边际无依止常勤出现解脱门。】
他得的这个法门,也通一切法门。这些法门我们明白之后,对我们念佛、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真正可以帮助我们解脱;他得解脱,也帮助我们解脱。『一切有』,此地不但是指三界,诸位同修都很熟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个范围再扩大,世间有、出世间有,十法界有、一真法界有。有什么?有色相;有就是现相,有现相、有变化。唯心所现的有,唯识所变的有,如果我们用这两句,把这「一切有」全部都包含,一个都不漏。唯心所现的有,包括一真法界,包括诸佛依正庄严;唯识所变的有,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
他於一切有,『无所著』,「著」是执著。为什么他不执著?他对於事实真相彻底明白,知道这一切现相、这一切有,是怎么回事情。它的真相如何?《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位要晓得,唯心所现是虚妄的,唯识所变的更是虚妄的。虚妄的道理,前面跟诸位细细分析过,我用现代科学方法跟诸位讲解,诸位更容易懂得。所有现相的存在,时间的短暂不可思议,佛在《仁王经》上讲的比喻已经很难得了,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唯证方知。佛是用这个方法诱导我们,我们证得了,恍然大悟。《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是讲所现一切现象,无论是心现的、识变的,都是这个样子。这一弹指时间多短?我们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一秒钟弹四次,很快的弹,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两个十万八千,这现相存在的时间多少?算秒,一秒钟的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存在的时间,这是佛在《仁王经》上讲的,所有现象存在的时间。
实际上,我上一次给你们分析,不止!我是用光来分析。光,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十分之一秒就三万公里,百分之一秒,我是这样算下来,一直算到亿万分之一秒,光还在移动,移动是一个厘米。到光看到不动了,真是亿亿万分之一秒,哪里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佛说这个相说得太粗了。说明什么?说明生灭同时,所以佛家讲不生不灭。如果果然不生不灭,说不生不灭就毫无意义了。有生灭!生灭的速度太快,几乎是同时,所以才说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讲生灭同时,说明事实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对於一切诸法自然就不执著。为什么?得不到,「不可得,无所有」。《金刚经》上,实在说最重要的讯息,佛传递给我们的就这两桩事情:「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诸法缘生,缘生无性,凡是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佛讲《大般若经》六百卷,佛讲般若二十二年,二十二年的总结论,就是「不可得」三个字。不可得,你心里还想得,错了。所以「得」这个观念,在百法里是不相应行法第一条,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哪里有得,没有得。他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於一切法无所著」,无所著是他不执著、他不分别,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到这个境界的人,就是法身大士,就是法身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
第二句说『无边际』。何以无边际?称性,性相融合成一个,所以他能够不著。无边际也就是没有界限,我说没有界限,大家好懂。凡夫有界限,法身大士没有界限,没有界限就等虚空法界,这才真正称性;有界限没有称性,你还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你怎么行?『无依止』,依止就是我们凡夫有个依赖的心。没有见性要依止,我们学佛一入佛门先给你授三皈依,那就是依止,你要依三皈戒,要止於三皈戒。「止」是什么?儒家讲的止於至善,三皈戒是至善,你有依止。到这个时候,没有依止了,为什么?跟心性、跟虚空、跟法界合而为一,哪来的依止?依止没有了,这个念头没有了,这才是真正清净平等觉,我们在《无量寿经》经题上念到的,清净平等觉圆满的落实了,圆满的现前了,这是究竟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这些人,我跟大家讲不是法身大士,是诸佛再来示现的;你看看他所得的法门,没有一个不是究竟圆满,圆教的佛果。
末后这四个字,『常勤出现』,这说什么?随类化身。前面是他自己证得的境界,自利,这是利他。自利之后,没有不利他的,没有说是佛菩萨不帮助众生的,没这个道理。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哪有不帮助的道理?特别是众生有苦有难的时候,诸佛菩萨就特别慈悲,做出种种示现,帮助大家破迷开悟。灾难从哪里来的?迷惑来的;一觉悟,灾难就没有了。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人为的灾难天天有,社会动荡不安,局部的战争几乎没有办法消除。从局部,如果不幸,就会引发全世界的大战争。这些事情究竟怎么来的?如果我们用佛法的名词说,这是众生共业所感,这个话说得没错,但是不负责任。认为什么?你们造业活该!该受的。把责任全推给别人了,好像与自己不相干,这个不可以,这不是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觉悟的人,要想方法把它消除;这个灾难纵然不能消除,要把这个灾难减低一点、减缓一点,时间缩短一点,这是菩萨心,不能看到不管。没错,他是造业,是应该受报;我们还是要想方法,尽心尽力帮助他。佛家讲的善巧方便,用善巧的方法、用最适合的方法来帮助他。
我们今天晓得,灾难已经迫切在我们眼前了。我们想想这个事情,政治不能解决,经济不能解决,高科技也不能解决,战争更不能解决。战争杀那么多人,那个人不甘心,有仇恨,这个仇恨永远不忘,生生世世冤冤相报,不得了!一世比一世凄惨,这是世间人不晓得,不懂得冤冤相报的道理。都不能解决,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清楚明了,所以他出家修行,用教学的方法来解决。我们今天从佛一生行谊当中体会到,要解决今天世间人祸天灾,只有宗教团结,宗教家、传教师合作,各人讲各人的经典,这是异,异中有同,发挥共同点,我们讲经说法教学的目标,是族类的团结、宗教的融合,就能帮助这个社会解决问题。希望各个不同的宗教,不仅是传自己的教,不攻击别人,这是消极的;积极的做法,我们赞叹自己这个法门,同时也赞叹别人的法门。就像《华严经》上五十三参,你看看每一位菩萨,他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没有看到一个菩萨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没有;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互相赞叹。
佛家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今天我们用这个大前提,如果要这个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就要每一个宗教互相赞叹;赞叹别的宗教,赞叹别人的经论,赞叹别人的传教师。一定要互助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敬爱,真正没有私心,互助合作,共存共荣,人为的灾难就消除了。人为灾难消除,给诸位说,天然的灾难也就没有了。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依报随著正报转,人心向善就风调雨顺。我们地球上这些灾变,生态的不平衡,逐渐逐渐就又会恢复了,总在人心。挽救人心之道,就在宗教的觉悟、宗教的团结、宗教的和睦,展开对一切宗教徒至善圆满的教学,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挽救现前的劫难。更远的目的,我们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来生生到好去处。佛教最好的去处是极乐世界,其次的生天。其他宗教,他们终极的依止处都是天堂,一定要帮助他们的信徒个个都升天堂,你才尽到你的责任,才完成你的使命。所以我们现前非常注意宗教的团结、族群的和睦,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落实,我们很认真努力在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常勤出现」。所以有人问我:你们为什么那么做?《华严经》上教我们这么做的,我们落实在《华严经》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