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九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109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六面第六行,从第三首偈看起:
【无量劫海修方便。普净十方诸国土。法界如如常不动。寂静德天之所悟。】
这首颂是寂静德天王的赞颂。在前面长行文,我们看到他所得的法门是「普严净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著重在大方便,所以赞颂里面说,『无量劫海修方便』,「方便」两个字含义是无尽的深广。同修们都熟悉,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发心,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清净平等无尽的爱心,关怀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方便就是爱心帮助的落实。众生族类不相同,在佛法里面讲大类是说十法界,细说族类无量无边,称说不尽。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习气不相同,嗜欲不相同,造业不相同,决定不能用一个方法去度一切众生,没这个道理,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一定要现种种身。大家都晓得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是讲大类,每一类里面还有小差别,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应化身,所谓是随类化身;「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族类、社团,必须与众生现同类身,才能够随机说法,这种种的示现、说法都叫做方便。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是示现应身,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种种示现都叫方便。
佛法传到中国,这两千年来,诸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的事迹很多,史书上所记载的极少数,所谓是暴露了身分;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可以讲百分之九十九不暴露身分,我们世间人不认识、不知道。暴露身分是极少数,众所周知,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应化来的,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应化来的,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应化来的,傅大士居士也是弥勒菩萨应化来的,也有人说天台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应化来的,所以暴露身分的人很少。近代印光大师,有人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极其少数暴露身分,没有暴露身分的人太多了。这正是《楞严经》上所讲,诸佛菩萨「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两句话就是我们今天讲感应。众生起心动念这是有感,诸佛菩萨就有应,感应的原理、感应的事相,前面都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过,这都是事实,绝不是虚妄的。
佛家讲智慧,智慧有两种:有实智、有权智;实智就是大慈大悲,权智是善巧方便。过去的人多半接受过圣贤的教化,明了礼义,近代民国以来,我们将古圣先贤的教诲舍弃,看到西方这些国家强盛,我们一昧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的东西舍弃,造成我们这个国家近代遭遇到这样大的灾患。佛家讲众生心里的感应,现代人不知道礼义,不能够辨别真妄,不能辨别善恶,不能辨别好丑,这是经论里常讲「愚昧」,愚昧,往往不知不觉就造作罪业,损人害己。他为什么要做?无知,愚昧就是无知。实在说,能不能怪他?不能。《无量寿经》上佛说得很清楚,没有人教导他,不可以责怪他,只能够怜悯他;把好人当作坏人,把坏人当作好人,把善事当作恶事,把恶事当作善事,颠倒错乱,才有这些天灾人祸。
讲经说法是什么?这是亡羊补牢,不得已的补习教育。以前没学过,现在佛在经教上来教导我们,这些东西本来都是在童年时代要学习、要扎根,我们到中年、到老年才接触到,所以我说是补习教育。我们天天听经、天天闻法、天天读诵、天天念佛,有没有收到效果?不能说没有,少数人,不是多数人,多数人依旧愚昧,依旧被烦恼所转。你那个自私自利的念头、损人利己的念头没有消失,没有转变过来,你天天在学习,甚至於你还会说,说得天花乱坠,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不起作用。现前不能消除业障,往后不能避免三途,你这个佛法叫白学,你的修持叫白修。真正修学佛法要从心理上起一个大幅度的转变,转邪知见为正知见,转痴迷为觉悟,转恶念为善意,这才有效果,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要认识方便,要懂得方便,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大劫难要来临的前夕,所以我们看到社会上许许多多反常的现象。
《左传》上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弃常则妖兴」,什么是常?仁义礼智信是常,现在谁讲?这五个字都抛弃不讲了,不讲这个社会变成什么?妖魔鬼怪。我们在这个讲堂还算不错,大家都是佛子,睁开眼睛看看大家还像佛菩萨的模样。你走出居士林,大马路上走走看看,都是些妖魔鬼怪的形象。这是值得我们警惕,值得我们警觉,不是好现象,后面一定有大劫难随之而来,我们觉悟的人,加紧念佛。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召集学生,给学生做最后的交代,他说「这个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降临也救不了,唯一一条生路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老居士最后的遗言,真诚痛切的教导我们。我们今天在此地开讲堂、开念佛堂,提供场所供给同修们一起来学习、一起来念佛,这是方便法门,这种方便法门,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得来不容易。支撑这个局面,我们下面还要发展弥陀村、佛学院,有几位同修心里明白,得力於几位菩萨在支持,真正的菩萨。所以道场是诸佛菩萨建立的,诸佛菩萨不是偏爱这边的众生,而是这边一些众生根熟了,感应诸佛菩萨在这个地方,在这个时节因缘出现,我们幸逢其会,这是无量劫来稀有的因缘。
听经、读经、研教,要善听善学,要真正能体会经典里面的义趣,《金刚经》上世尊教我们「深解义趣」。我们何以不能够深解,不能体会?是自己心里面有障碍。障碍是什么?总而言之,不外乎妄想分别执著,这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自己错误的看法想法,如果不能舍弃,不能恢复清净心、真诚心,我们读经、听经不能契入,入不了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念佛不能得一心,不但是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这是我们自己必须要深深反省、要觉悟,要把这个毛病找出来,把这个病根消除,我们就能得到闻法、念佛真正的效果,真实的功德利益。修行要发长远心,决定不可以退心。菩萨在此地所说,「无量劫海修方便」,这个方便,八万四千行门都称之为方便门,念佛法门是大方便门。世间的事都不是很容易成就,都不是短时间成就,何况成佛度众生的大事业?一定要有这个心量,「无量劫海修方便」。
我们发心,我们努力,孜孜不厌倦的在工作,为的是什么?底下讲『普净十方诸国土』。我们要看清楚,他不是为一方,不是为一个地区。有很多外地同修到此地来共修,看到这个道场的庄严殊胜,来跟我说:我们回去也想照这个方式来建立;他来问我,要我帮助他。我摇摇头,我说:不可能。他说:为什么不可能?我说:你有土地,你有金钱,你也有许多大众,你那个地方没有菩萨、没有佛,所以你搞不成功。为什么佛菩萨不到那里去?你的心不真不诚,你不能感动佛菩萨到你那里去,道理在此地。何以说你的心不诚不真?你还有私心。什么私心?要在我这个地方建道场;人家是十方国土建道场,这点心你就差得太远了。此地道场为什么佛菩萨来?这个道场是「普净十方诸国土」。
我在讲经曾经讲过,你把你的道场看作是你的家,你这个地区,你的家、你的地区,外人不会来,佛菩萨他方世界,他怎么会来?你说「我这个道场是为全国建的」,外国人不来;你说「我为全世界建立」,外星人不来;你说「我是为娑婆世界建的」,这个大,他方诸佛菩萨不来。你们想想看,这个道场这里几个是菩萨,不是假的是真的。我们发心,这个念佛堂、弥陀村、佛学院,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而建立的,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都要来。为什么?是他的事情。你没有这么大的心量,佛家常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没有这个心量,怎么能感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这里头有个道理。不是诸佛菩萨偏爱这个地方,不是,他要看看你道场是什么性质,他能不能进来,有没有进来的必要?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你回去可不可以建?能建,只要你发真诚的大慈悲心,你建立道场不拘大小,人众不拘多少,三个人、五个人共修,如果你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菩萨也在这个道场跟你们共修。没有这一分的真诚,没有真平等,没有真慈悲,那你做的是众生法界,你做起来当然就有困难。
在现在这个时代,千百年来一切众生造作的罪业,这个世纪末要算总帐,所以说有大灾难发生,算总帐。一年腊月三十算总帐,现在是一千年;一千年,今年你们看看,一九九九年要算总帐了。许多人都是这么说,可不可以相信?我们学佛的人相信,凭什么相信?「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家都想这桩事情,没事也想出来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在此地建立道场,改变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要去想灾,不要去想难,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想大慈大悲,天天想清净平等,这样才能够化解灾难;纵然不能将灾难完全消除,我们深深相信,有理由相信,灾难会减轻,灾难的时间会缩短,我们有理由相信。甚至於我们自己修行,是不是为自己?不是。为谁修行的?为十方一切苦难众生;十方还要加上诸佛国土才明显,否则的话虽然说十方,范围还是不太大;说诸佛国土,那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为虚空法界一切六道十界众生而修行的,不是为自己。我们的生活,生活也是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而活著,不为这个没有活著的必要,你活著干什么?这才是真正觉悟了。
世出世间法无不是好事多磨,世尊当年在世,魔王波旬天天围绕著释迦牟尼佛,时时刻刻找麻烦,在挑剔,传播谣言,制造是非,破坏佛法。其实他不能破坏释迦牟尼佛的佛法,破坏信众的信心,破坏信众的愿心,破坏众生的修行证果。魔能够做得到的是破坏一切众生,不能破坏佛菩萨,何以故?底下说『法界如如常不动』,诸佛菩萨常住法界,魔怎么能转得动?大家想想,诸佛菩萨是心包太虚,魔对他无可奈何。魔对什么人能产生效果?对凡夫小心量,心量愈小魔就愈容易控制,愈容易破坏;对於心量大的,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如果在世法佛法里面,要能够避免一切魔障,最好的方法就是心量拓开,我能够包容他,不要让他包容我,我就不受其害了。魔来障道,他也很可怜,他愚痴、愚昧无知,他才干这个傻事情。你要问他,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来障道。他是不是真正能得到利益?适得其反,他没得到利益,得到大祸临头,他所造的是五逆十恶的罪业,这一个报身结束之后,没有不堕阿鼻地狱的。这些事实真相,我们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什么是真正的利益?佛菩萨所做的,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是真实利益。佛弟子要发心学佛菩萨,佛菩萨慈悲方便,念念与法界相应,法界就是自性,法界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虚空法界,法身就是一切众生,念念相应,所以魔不能动。他的心是如如不动,这才能够住持佛法,成就众生。天王在这个赞颂里面,我们应当要学习,就是要有恒心,有长远心,修学种种法门。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面对一切人事物,我们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我们的目的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回向偈上天天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国土」,「普净十方诸国土」就是庄严佛国土,我们天天嘴皮上念,心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所以自己要冷静的去想想,如果心跟口不一样,我念这个回向偈就是打妄语,说得很好听,「庄严佛国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可是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这个话是完全相违背,那不念一遍打一次妄语?还说自己有功德。
这是寂静德天王他悟入,他是从这个法门悟入,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同修当中有不少发大心,大心虽发,禁不起考验,遇到挫折、遇到障碍退心。这首偈好好念念,保持我们信愿不要退失,你会退心就是因为你做不到如如常不动,你不能与法界相应,你做不到如如常不动,所以你才容易退心。菩萨为一切众生的利益,为消除一切众生的灾难,所作所为确实有一些是世间人不能理解,也无需要跟他解说,说老实话他也无需要知道,任他毁谤、任他陷害、任他破坏,我们决定如如不动,完成这个事业,为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决定不可以上魔的当、中魔的计,那就错了;我们自己的悲愿失掉,众生苦难加重,魔也很可怜,魔要堕阿鼻地狱。如果我们有智慧、有毅力、有决心,不受他的障难,我们的事情还是会做得圆圆满满,众生得福,魔的罪过也减轻,魔堕地狱不会堕阿鼻地狱,这才是大慈大悲,救众生也救妖魔鬼怪。再看底下这一首,这是第四首偈:
【众生愚痴所覆障。盲暗恒居生死中。如来示以清净道。此须弥音之解脱。】
须弥音天王所得的法门,是「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他的法门前面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过。这个赞颂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他说『众生』,正是说我们。『生死中』就是六道轮回,我们在讲席当中说得太多,说一千次、说一万次、说十万次不算多,为什么?你没有觉悟过来,没有醒悟过来还要说。众生为什么永远流转在六道轮回?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只要是在六道的众生,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事实,才晓得这桩事情可怕。我们知道天人的寿命最长,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我们听到这是天文数字,这么长的寿。可是他要跟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相比,他的寿命就太短了。诸位都念过《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上讲地狱的寿命是无数劫,他才八万劫,八万跟无数怎么能比?这么一看我们才晓得,人天寿命都短促,八万大劫也不长。
地狱、饿鬼、畜生寿命就长了,也许你不相信,畜生有的寿命很短。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经典上有记载,地点是在只树给孤独园,佛看到地上一窝蚂蚁走来走去,看到好笑,随侍的这些学生、弟子们,看到佛笑蚂蚁,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笑蚂蚁?佛就说:这一窝蚂蚁,七尊佛过世,它还是在蚂蚁身,没有脱离蚂蚁身。蚂蚁是不是有这么长的寿命?不是的,死了以后还在这个窝里作蚂蚁。如果我们说一尊佛出世是三大阿僧只劫,那至少是二十一个阿僧只劫,它还脱离不了蚂蚁身,你才想想畜生道堕落进去容易,出来就太难了。它为什么不能转成别的身相?愚痴,妄想分别执著,执著那个身就是它自己,不能脱离。
为什么须陀洹称为圣人?称为入流。入流什么意思?入圣人之流,不是凡夫,须陀洹没离开六道,决定不堕三途,我们佛法讲三不退是位不退。你要问他,什么理由位不退?须陀洹破身见,不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这一点就不是凡夫能做到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做不到,他觉悟了,身不是自己,这是在佛法里面得的真正是小果,我们连这一点都不如他。菩萨果报就殊胜,菩萨不会认为这个身是自己,什么身是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菩萨肯定是这样的认知。虚空法界是自己,自己这个身体,我常比喻说,好像我们身体里一个细胞而已,不会把细胞看成自己,这是他觉悟,他所以能够脱离六道,能够脱离十法界,就是这一个认知,就是这一个觉悟。
六道里面的众生可怜、愚痴,『愚痴所覆障』,「覆」是覆盖,「障」是障碍,覆盖了你的智慧,障碍了你的德相,使你的自性不能现前,使你的法身不能证得。自性、法身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为什么?自性跟法身就是虚空法界,你什么时候离开虚空法界过?六道在这里面,十法界也在里面,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在这里头,心包太虚。我们说心量,量是心的本能,本来就是包虚空、包法界,现在我们心量变得这么小,起心动念都想著自己,这怎么得了?这就是「愚痴所覆障」,你不能见性,你不能证得法身,你愚昧无知。
『盲暗恒居生死中』,「盲暗」是比喻,盲是没有慧眼,见不到心性。说心性,也许有一些同修,初学佛不能够明了这里面的意思,我们换句话说,不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说法你比较好懂。《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不认识,这就是「盲」;你不能体会、不能明白,这是「暗」,暗就是无明、无知。因为这个缘故,你才「恒居生死中」,生死是指六道轮回;「恒」是永远在搞六道轮回。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分身现形,慈悲教诲,你听不进去,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不肯修学。但是佛菩萨舍不舍弃你?不舍弃,这叫慈悲到了极处,叫大慈大悲。佛菩萨很有耐心,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在教诲我们。
『如来示以清净道』,清净是对染污而说,这个意思就很深很广了。我们身心不但现在受种种的污染,无量劫来烦恼习气种子都是污染。现代人我们讲起污染印象会很深刻,这几天听说印尼那边又有森林大火,新加坡的天空也显得不正常,烟雾蒙蒙,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佛在经上给我们讲,我们居住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恶就是造作恶业。这是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去观察,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是不是与十恶相应?你不能反省,不能够检点,不能改过,你就没有修行,你每天读经、念佛、闻法都是白干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十恶业相应,你还是在造业,你还是在接受严重的污染;内烦恼习气污染,外面是非人我、五欲六尘的污染,你还会有出头的日子吗?你自己一定要觉悟,你来生到哪里去?到地狱去!这个话说得虽然不好听,是事实,你与恶相应。果然我们的身真正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真正可以做到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离开贪、瞋、痴,你能够与十善业道相应,你就不会堕三途,你能够保住人天身。纵然保住了,你要觉悟,是一时侥幸,再一生能不能保持?靠不住了。不可能有个人永远保持人天身分而不落恶道,没听说过。所以只要是在六道,佛讲的话没错,三途是你的故乡,是你的老家,人天两道是出外旅游观光,时间少,几天就又回家去了,这是事实真相。
诸佛菩萨慈悲给我们示现清净道,这里头为我们点醒,清净心可贵。离开一切污染,清净了;离开一切分别,平等了。清净是菩萨道,菩萨在世间现身说法,修一切种种善巧方便,积无量无边的功德,佛菩萨不享受。给诸位说,我们说佛菩萨不享受福德是对凡夫说的。我们凡夫看到佛菩萨生活过得那么苦,释迦牟尼佛在世他的财产是三衣一钵,晚上睡觉树下一宿,白天吃饭到外面托钵,贫贱到这种地步,我们凡夫看到很可怜!其实世尊是福慧二足尊,他怎么不享福?他智慧圆满,福报也圆满,他那种行持是福报圆满之相,我们看不出来。谁能看得出来?经上告诉我们,净居天人看出来。净居天人不是凡人,净居天是第四禅五不还天,他们看出来,佛这种生活是大福报。可是我们世间人看到,那是贫穷苦到极处,哪里是大福报?
我们今天所谓是福报,一定是物质生活非常丰足。诸佛菩萨那种生活,他物质生活丰足,穿得暖、吃得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我们世间哪个人能比得上他?你们要享受五欲六尘,你想想看你付出的代价有多少?你心里有忧虑、有牵挂,你付出的代价。两样一比较,得不偿失,你没有福报。佛菩萨示现三衣一钵,你想想看,那是真正的福报,他每天穿得暖、吃得饱,身没有事,心没有事,大福报!谁能跟他相比?你要不细细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不会发现,你看不出诸佛菩萨那种大的福报。我们粗心大意看错了,所谓是我们认假不认真,那是真的福报,那是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们认假不认真。你要不是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怎么会明了,你怎么会懂得那个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美满、真实、真善美慧的生活。佛不但教导我们,现身说法,做出模样来给我们看。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如果有机缘,要尽心尽力普净十方国土;缘不成熟,慢慢等待,不著急。这正是儒家所说,「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进退是缘;有缘我们要奉献自己,也就是有这个机会,要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没有这个机会,老实念佛,独善其身。并不是说我想过独善其身的生活,你「想」不行,有没有缘?你要想怎样,你是攀缘,你不是随缘了。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教我们过自在随缘的生活,这里头没有自己的意思。祖师大德当中有不少佛菩萨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没有缘的时候他住山、住茅蓬闭关静修;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一定下山教化众生,不辞辛劳。
我在年轻的时候,不了解这个道理。刚刚出家没多久,有一个居士有一个别墅在山上没人住,二战期间的时候他们逃警报,逃避轰炸,在山上做了个别墅,日本式的房子;告诉我,我可以到那边去静修,去住山静修。住茅蓬闭关,那不是很好吗?很自在。我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报告,现在有这么一个缘分,我可不可以到那里去静修?李老师把我骂了一顿。他告诉我:赵州八十犹行脚,你有什么资格住山?我不懂这个意思。赵州和尚没有明心见性,八十岁了还要到处参访、到处学习,寻师访道;意思是你没有明心见性,你没有开悟,你要到处学习,怎么可以关著门,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我才明白老师的话,才知道原来住茅蓬闭关是要有条件。什么条件?自己已经完成,已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虽然成佛,度化众生的机缘没成熟,没有人来请你,这个时候闭关住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到人来叩关,等到人来请你下山弘法,是这么个事情,这才搞清楚。住茅蓬闭关不是轻易,自己茅塞没有开的时候,一定要到处参学。老师教我这桩事情,我才恍然大悟,以后再不敢说这个话了。他说另外一种人也可以闭关,什么人?名气太大,知名度太高,一天到晚有人来拜访你,搞得你自己没有法子用功,这个可以闭关,那是谢客。李老师说:你现前两个条件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去住茅蓬?真正善知识教导我们句句都是真实话。我们用什么方法参学?讲台上就是参学,跟诸位同修一起在学习。我们只要真心的学习,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来学习,就得三宝加持。所以「如来示以清净道」,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够感触到,只要你有清净心,你就能感觉到佛在加持你,佛菩萨在帮助你;心不清净,妄想杂念太多,昏沉太重,这是自己有障碍,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加不上。加不上是自己有障碍障住,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不是佛菩萨有偏心。
以上是须弥音天王以这个法门修学而得解脱,这个法门,我们知道这些天王不是凡夫,都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的。他们能够示现在六道之中,在人道示现人身,在畜生道示现畜生身,在饿鬼道示现饿鬼身,度脱教化这些苦难的众生,所以不是凡夫。华严会上所有一切族类,这些大众,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他们示现的身分,显示他们常常应化在九法界,特别是在六道,六道众生太苦,佛菩萨的悲心特别重。我们要学佛菩萨就在这个地方学,愈是苦难多的地方,我们有这个机缘,不应该推托责任,不畏惧苦难,坚定信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决定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怎么可以推托?底下第五首:
【诸佛所行无上道。一切众生莫能测。示以种种方便门。净眼谛观能悉了。】
这是净念眼天王的赞颂。他所得的法门,「得」就是我们平常讲得道,他是用什么方法得道的?他是「忆念如来调伏众生行」。这句话要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他忆念佛陀怎样教化众生,收到教学殊胜的成果,这个忆念好。说到这个问题,这里头最殊胜的,他只是给我们讲了个原则、讲了个纲领,没有指定是哪个法门,克实而论,净宗法门是第一殊胜。一切诸佛都劝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净宗称为第一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它简单容易稳当而又快速,只要我们常常忆佛念佛。忆是想,怎样想佛?我劝同修们学佛第一步要把《无量寿经》念熟,你要不念熟,你就没有办法忆佛了。忆佛,常常想佛在经中的教诲,特别是我们在生活工作应酬之中,面对著一切人事物,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要想怎样做,你立刻就想到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你的经教不熟,你怎么能提得起来?念熟的作用在此地。我的思想,我想说话,我想做什么事情,想一想佛在经上准不准许我这么做?佛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做;常常想到这桩事情,这叫忆佛念佛,这叫如教修行,我们总要懂这个道理。
『诸佛所行无上道』,佛所行的都是无上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是无上道。无上道不是指特别一门,如果指特别一门,法门就有差别了。佛在《金刚般若经》上给我们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此地讲「所行无上道」是指一切法门。布施是无上道,持戒是无上道,忍辱是无上道;六度万行,行行皆是无上道。宗门里面说,穿衣是无上道,吃饭是无上道,赵州和尚叫你「吃茶去」也是无上道,你会么?会了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不会,不得其门而入。「一切众生莫能测」,众生不知道,不晓得诸佛如来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皆是无上道。什么原因?为什么说它是无上道?我们在这个讲席里面说得很多。在古时候古来大德一般都不肯说,我跟诸位报告过,为什么古德不肯说?古德慈悲,说出来怕把你的悟门堵死了,不忍心说;希望你能够悟入,你自己能够开悟、觉悟。
我现在没慈悲心,我给你们说出来,为什么说出来?看看大家一辈子也不会开悟,那就算了,说出来算了。可是说出来之后,你要去求证,证实认知那是自己的,你才能得受用,否则的话你不得受用。我这些话说了,这一句还用不用解释?实在讲还是要解释;我看看你们大家的表情,还是需要解释。这个道理就是他念念与法性相应,法性是无上道。在《华严经》上也说是与法身相应,念念与法身相应,点点滴滴都相应,所以它是无上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与心性相应就是无上道。穿衣与心性相应,吃饭与心性相应,喝茶也与心性相应,举手起步没有一法不与自性相应,无上道。
『一切众生莫能测』,「测」是测度思量;没有办法推测,没有办法去思量。所以佛的境界,经论上总而言之说了一句叫「不可思议」,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思是思想,议是讨论,一落到思议就落到第二义,就不相应,所以真的是不可思议。这句话是个双关语,对於已经开悟的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莫能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是一切众生;如来境界,等觉菩萨也搞不清楚,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对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迷惑颠倒,诸佛菩萨之所行,我们完全不觉不知。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觉察,不能够证知?我们起心动念,是念念行行跟烦恼相应,不是跟法性相应。
前几天老法师在这里讲《楞严经》,很有味道!什么叫跟法性相应?经上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见性,跟见性相应就是跟自性相应,就是跟法身相应,那就是无上道。如果我们用见性见外面所有一切色,那就不叫色尘,叫色性,「性成无上道」。见性是清净的,见性是平等的,所以见外面的色性,外面色性也是清净平等,那就叫所行无上道。我们今天用什么见?用眼识,眼识见外面是什么东西?色尘。眼识不清净,色尘是污染。这就是你会不会用心,你会不会用功?会用功的人用六根根性,接触外面是六种尘性,不叫尘性了,眼见的是色性,耳闻的是声性,叫明心见性。我们不会用,眼识见色尘,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这个中意、那个不中意,全搞错了;耳听的声尘,耳识对声尘,乃至於意识对法尘。这是一切众生莫能测,所以这句话是双关语。
可是佛毕竟是大慈大悲,他的智慧圆满,方法巧妙极了,就是善巧方便。『示以种种方便门』,佛以种种方便的门径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够理解诸佛所行的无上道,使我们也能够契入诸佛所行的无上道。净念眼天王就是谛观这个法门,他见性了,他证道了,我们也要学习。清凉大师在这一首偈里面,他解得很好,他说第一句高,第二句「一切众生莫能测」是佛境界深,第三句「示以种种方便门」是广。清凉大师纯粹从如来德行上说的,德高、德深、德广,符合菩萨赞颂的意思。我们所说的,是落实在我们自己现前的生活当中,应当怎样来学习,也不违背菩萨赞佛的德义,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习。正如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提倡的,「舍识用根」,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起,如何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性见,第二念就变成识。佛菩萨的本事就是永远住第一念,不会变第二念;我们凡夫善变,变得很快,第一念是真心,第二念就是妄心,第三念就更不得了,愈迷愈深;诸佛菩萨的高明处,他不迷。怎样下手,怎样才做得有效果?唯一的方法要把心量扩大,起心动念念众生;心里面只要有想,想众生的福德因缘,不要想自己;念念利益广大的众生,而且心量一定是包虚空法界,这个样子就相应了。请看下面一首,第六偈:
【如来恒以总持门。譬如刹海微尘数。示教众生遍一切。普照天王此能入。】
这是可爱乐普照天王的赞颂。前面两句就是普门陀罗尼的意思,因为他所得的法是「普门陀罗尼海所流出解脱门」,他的赞颂必定与他自己所学的法门相应。第三句正是陀罗尼所流出来的。第一句『恒以总持门』,总持就是陀罗尼,普门陀罗尼,他所得的法叫普门陀罗尼;「恒以」,永远掌握到这个原则。『譬如刹海微尘数』,总持是纲,「刹海」是目,掌握了菩萨修学大总持法门。到底哪一个法门才是真正的总持法门?这个没有定法。如果要有个定法,法门就不平等,不平等就不称性。诸位要晓得,自性是平等的,自性里面没有高下。法门称性,哪有不平等的道理?所以说一个法门是总持,这个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是任一。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十玄里面讲,我们举这一个例子说,「主伴圆融」,谁是主?谁是伴?任何一法都可以作主。譬如我们以人来说,释迦牟尼佛为主,诸佛如来就是伴。就好比讲堂,释迦牟尼佛升座讲经,诸佛如来都坐在底下听;毗卢遮那作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伴。所以个个都是主,个个都是伴,这才平等,不是作主独一那个人作主,没有这个道理。在佛法里人人做得了主,人人都是伴,主伴圆融。人如是,法也如是。我们今天在此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主,一切经都是伴,都是《华严》的辅助。如果我们讲《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为主,《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伴,显示出法门平等,法法皆可以作主,法法皆是作伴,这是真平等。佛法里讲「一」决不是独一,决不是专一,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所以才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话才讲得通。
《华严》到最后结归到净土,文殊、普贤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我们做榜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个什么意思?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赞颂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赞叹,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这样一说,阿弥陀佛确实是诸佛如来当中第一。阿弥陀佛是谁?每一尊诸佛如来都叫做阿弥陀佛,这个意思你能懂吗?阿弥陀佛这是一句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诸位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光、无量寿?你们诸位大众现在在此地才开始学,将来你们成了佛之后,个个人也都是无量光、无量寿。这样一说来,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德号,不是专指一个人。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真正的意思是赞叹这个法门,弥陀法门。弥陀法门特殊在哪里?「忆佛念佛」,直接教导你一个成佛的方法。《华严》上跟我们讲的理论,法界从哪里来的?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把这个问题答案说出来,是心所现的、识所变的。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解释唯识所现。什么叫唯识所现?就是从心想生,心想是识。本这个原理,你心里想佛你就现佛,想菩萨你就现菩萨,这是把佛法无量无边法门,修学的大总持法门教给我们。想什么现什么,那你为什么不想佛?念佛法门就是依据这个道理,根据这个原理来说的。
一切众生想什么?想名闻利养,想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变现什么东西?变现饿鬼、畜生、地狱。佛给我们说,三恶道的业因当然很复杂,在复杂的因素里面总有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主要的因素是贪瞋痴。饿鬼贪心重,天天起心动念想贪:贪名、贪财、贪色,只要是个贪,你是想鬼道,你将来就会变成鬼;贪心重的人鬼头鬼脑,他将来就会变饿鬼去了。好,我不贪五欲六尘,不贪财色名食睡,学了佛法,贪佛法,贪佛法还要到鬼道里面去;不是说你贪心换对象,是要把贪心断掉,你才不落鬼道。鬼里面也有很享福的鬼,你贪佛法可能是变个有福报的鬼,你贪别的世间法,大概就变饿鬼,鬼种类很多不一样,佛法也不可以贪。《般若经》上讲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可以贪。瞋恚心堕地狱,愚痴变畜生,岂不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吗?你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不一天到晚想佛?
念佛堂刚刚建立的时候,念佛堂里柱子很多,李居士那时候给我商量,要我写对联,写字挂在上面。我一想不对劲,为什么?写的那些字,你们念佛绕佛的时候都起心动念,把你们的功夫全都破坏,那怎么可以?所以以后我一想想,全部挂阿弥陀佛的佛像,叫你怎么转到哪里,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绝不会动一个错念头,这就对了。所以念佛堂里不可以有另外的字样,看到会叫念佛的人起分别心,只有一尊佛像。而且一尊佛像用一个模式来做,不要说好多种不同的佛像,看到这个好,看到那个又起分别心,又把你的功夫破坏掉。念念为大家想,希望大家能够得清净心,能够得平等心,一心称念,你容易成就。我们现在大家看到这个佛像,看得很庄严,看得很欢喜,我们现在也依这个模式,将来弥陀村里面大念佛堂建成,里面都是用这个佛像。无非是教我们一心、一念,我们才能达到希求的目标。
第三句讲『示教众生遍一切』。遍一切就是称性,如果不称性就不能遍,只要称性就遍一切,就是前面一首偈里面所讲的无上道,遍一切才是无上道。「示」是指示,「教」是教导,教导众生。示是指示法之邪正,示之是非善恶;教是教他怎样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意思一定要懂,行是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我们的行为不善,常常会造恶,心里想的是恶,说的是恶,造的是恶,把恶修正为善,这是修行,这是不了义的修行。什么叫了义修行?身语意三业都能与自性相应,那是真修行,那就是前面讲的无上道,此地讲的遍一切。《华严》是大经,是法身大士的修学,所以它的标准是与自性相应、与法身相应,它是以至个,但是这个我们学不到,我们必须把这个水平降低,降到善恶,降到邪正,於我们有利益了。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六面第六行,从第三首偈看起:
【无量劫海修方便。普净十方诸国土。法界如如常不动。寂静德天之所悟。】
这首颂是寂静德天王的赞颂。在前面长行文,我们看到他所得的法门是「普严净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著重在大方便,所以赞颂里面说,『无量劫海修方便』,「方便」两个字含义是无尽的深广。同修们都熟悉,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发心,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清净平等无尽的爱心,关怀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方便就是爱心帮助的落实。众生族类不相同,在佛法里面讲大类是说十法界,细说族类无量无边,称说不尽。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习气不相同,嗜欲不相同,造业不相同,决定不能用一个方法去度一切众生,没这个道理,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一定要现种种身。大家都晓得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是讲大类,每一类里面还有小差别,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应化身,所谓是随类化身;「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族类、社团,必须与众生现同类身,才能够随机说法,这种种的示现、说法都叫做方便。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是示现应身,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种种示现都叫方便。
佛法传到中国,这两千年来,诸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的事迹很多,史书上所记载的极少数,所谓是暴露了身分;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可以讲百分之九十九不暴露身分,我们世间人不认识、不知道。暴露身分是极少数,众所周知,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应化来的,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应化来的,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应化来的,傅大士居士也是弥勒菩萨应化来的,也有人说天台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应化来的,所以暴露身分的人很少。近代印光大师,有人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极其少数暴露身分,没有暴露身分的人太多了。这正是《楞严经》上所讲,诸佛菩萨「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两句话就是我们今天讲感应。众生起心动念这是有感,诸佛菩萨就有应,感应的原理、感应的事相,前面都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过,这都是事实,绝不是虚妄的。
佛家讲智慧,智慧有两种:有实智、有权智;实智就是大慈大悲,权智是善巧方便。过去的人多半接受过圣贤的教化,明了礼义,近代民国以来,我们将古圣先贤的教诲舍弃,看到西方这些国家强盛,我们一昧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的东西舍弃,造成我们这个国家近代遭遇到这样大的灾患。佛家讲众生心里的感应,现代人不知道礼义,不能够辨别真妄,不能辨别善恶,不能辨别好丑,这是经论里常讲「愚昧」,愚昧,往往不知不觉就造作罪业,损人害己。他为什么要做?无知,愚昧就是无知。实在说,能不能怪他?不能。《无量寿经》上佛说得很清楚,没有人教导他,不可以责怪他,只能够怜悯他;把好人当作坏人,把坏人当作好人,把善事当作恶事,把恶事当作善事,颠倒错乱,才有这些天灾人祸。
讲经说法是什么?这是亡羊补牢,不得已的补习教育。以前没学过,现在佛在经教上来教导我们,这些东西本来都是在童年时代要学习、要扎根,我们到中年、到老年才接触到,所以我说是补习教育。我们天天听经、天天闻法、天天读诵、天天念佛,有没有收到效果?不能说没有,少数人,不是多数人,多数人依旧愚昧,依旧被烦恼所转。你那个自私自利的念头、损人利己的念头没有消失,没有转变过来,你天天在学习,甚至於你还会说,说得天花乱坠,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不起作用。现前不能消除业障,往后不能避免三途,你这个佛法叫白学,你的修持叫白修。真正修学佛法要从心理上起一个大幅度的转变,转邪知见为正知见,转痴迷为觉悟,转恶念为善意,这才有效果,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要认识方便,要懂得方便,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大劫难要来临的前夕,所以我们看到社会上许许多多反常的现象。
《左传》上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弃常则妖兴」,什么是常?仁义礼智信是常,现在谁讲?这五个字都抛弃不讲了,不讲这个社会变成什么?妖魔鬼怪。我们在这个讲堂还算不错,大家都是佛子,睁开眼睛看看大家还像佛菩萨的模样。你走出居士林,大马路上走走看看,都是些妖魔鬼怪的形象。这是值得我们警惕,值得我们警觉,不是好现象,后面一定有大劫难随之而来,我们觉悟的人,加紧念佛。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召集学生,给学生做最后的交代,他说「这个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降临也救不了,唯一一条生路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老居士最后的遗言,真诚痛切的教导我们。我们今天在此地开讲堂、开念佛堂,提供场所供给同修们一起来学习、一起来念佛,这是方便法门,这种方便法门,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得来不容易。支撑这个局面,我们下面还要发展弥陀村、佛学院,有几位同修心里明白,得力於几位菩萨在支持,真正的菩萨。所以道场是诸佛菩萨建立的,诸佛菩萨不是偏爱这边的众生,而是这边一些众生根熟了,感应诸佛菩萨在这个地方,在这个时节因缘出现,我们幸逢其会,这是无量劫来稀有的因缘。
听经、读经、研教,要善听善学,要真正能体会经典里面的义趣,《金刚经》上世尊教我们「深解义趣」。我们何以不能够深解,不能体会?是自己心里面有障碍。障碍是什么?总而言之,不外乎妄想分别执著,这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自己错误的看法想法,如果不能舍弃,不能恢复清净心、真诚心,我们读经、听经不能契入,入不了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念佛不能得一心,不但是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这是我们自己必须要深深反省、要觉悟,要把这个毛病找出来,把这个病根消除,我们就能得到闻法、念佛真正的效果,真实的功德利益。修行要发长远心,决定不可以退心。菩萨在此地所说,「无量劫海修方便」,这个方便,八万四千行门都称之为方便门,念佛法门是大方便门。世间的事都不是很容易成就,都不是短时间成就,何况成佛度众生的大事业?一定要有这个心量,「无量劫海修方便」。
我们发心,我们努力,孜孜不厌倦的在工作,为的是什么?底下讲『普净十方诸国土』。我们要看清楚,他不是为一方,不是为一个地区。有很多外地同修到此地来共修,看到这个道场的庄严殊胜,来跟我说:我们回去也想照这个方式来建立;他来问我,要我帮助他。我摇摇头,我说:不可能。他说:为什么不可能?我说:你有土地,你有金钱,你也有许多大众,你那个地方没有菩萨、没有佛,所以你搞不成功。为什么佛菩萨不到那里去?你的心不真不诚,你不能感动佛菩萨到你那里去,道理在此地。何以说你的心不诚不真?你还有私心。什么私心?要在我这个地方建道场;人家是十方国土建道场,这点心你就差得太远了。此地道场为什么佛菩萨来?这个道场是「普净十方诸国土」。
我在讲经曾经讲过,你把你的道场看作是你的家,你这个地区,你的家、你的地区,外人不会来,佛菩萨他方世界,他怎么会来?你说「我这个道场是为全国建的」,外国人不来;你说「我为全世界建立」,外星人不来;你说「我是为娑婆世界建的」,这个大,他方诸佛菩萨不来。你们想想看,这个道场这里几个是菩萨,不是假的是真的。我们发心,这个念佛堂、弥陀村、佛学院,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而建立的,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都要来。为什么?是他的事情。你没有这么大的心量,佛家常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没有这个心量,怎么能感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这里头有个道理。不是诸佛菩萨偏爱这个地方,不是,他要看看你道场是什么性质,他能不能进来,有没有进来的必要?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你回去可不可以建?能建,只要你发真诚的大慈悲心,你建立道场不拘大小,人众不拘多少,三个人、五个人共修,如果你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菩萨也在这个道场跟你们共修。没有这一分的真诚,没有真平等,没有真慈悲,那你做的是众生法界,你做起来当然就有困难。
在现在这个时代,千百年来一切众生造作的罪业,这个世纪末要算总帐,所以说有大灾难发生,算总帐。一年腊月三十算总帐,现在是一千年;一千年,今年你们看看,一九九九年要算总帐了。许多人都是这么说,可不可以相信?我们学佛的人相信,凭什么相信?「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家都想这桩事情,没事也想出来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在此地建立道场,改变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要去想灾,不要去想难,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想大慈大悲,天天想清净平等,这样才能够化解灾难;纵然不能将灾难完全消除,我们深深相信,有理由相信,灾难会减轻,灾难的时间会缩短,我们有理由相信。甚至於我们自己修行,是不是为自己?不是。为谁修行的?为十方一切苦难众生;十方还要加上诸佛国土才明显,否则的话虽然说十方,范围还是不太大;说诸佛国土,那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为虚空法界一切六道十界众生而修行的,不是为自己。我们的生活,生活也是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而活著,不为这个没有活著的必要,你活著干什么?这才是真正觉悟了。
世出世间法无不是好事多磨,世尊当年在世,魔王波旬天天围绕著释迦牟尼佛,时时刻刻找麻烦,在挑剔,传播谣言,制造是非,破坏佛法。其实他不能破坏释迦牟尼佛的佛法,破坏信众的信心,破坏信众的愿心,破坏众生的修行证果。魔能够做得到的是破坏一切众生,不能破坏佛菩萨,何以故?底下说『法界如如常不动』,诸佛菩萨常住法界,魔怎么能转得动?大家想想,诸佛菩萨是心包太虚,魔对他无可奈何。魔对什么人能产生效果?对凡夫小心量,心量愈小魔就愈容易控制,愈容易破坏;对於心量大的,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如果在世法佛法里面,要能够避免一切魔障,最好的方法就是心量拓开,我能够包容他,不要让他包容我,我就不受其害了。魔来障道,他也很可怜,他愚痴、愚昧无知,他才干这个傻事情。你要问他,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来障道。他是不是真正能得到利益?适得其反,他没得到利益,得到大祸临头,他所造的是五逆十恶的罪业,这一个报身结束之后,没有不堕阿鼻地狱的。这些事实真相,我们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什么是真正的利益?佛菩萨所做的,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是真实利益。佛弟子要发心学佛菩萨,佛菩萨慈悲方便,念念与法界相应,法界就是自性,法界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虚空法界,法身就是一切众生,念念相应,所以魔不能动。他的心是如如不动,这才能够住持佛法,成就众生。天王在这个赞颂里面,我们应当要学习,就是要有恒心,有长远心,修学种种法门。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面对一切人事物,我们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我们的目的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回向偈上天天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国土」,「普净十方诸国土」就是庄严佛国土,我们天天嘴皮上念,心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所以自己要冷静的去想想,如果心跟口不一样,我念这个回向偈就是打妄语,说得很好听,「庄严佛国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可是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这个话是完全相违背,那不念一遍打一次妄语?还说自己有功德。
这是寂静德天王他悟入,他是从这个法门悟入,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同修当中有不少发大心,大心虽发,禁不起考验,遇到挫折、遇到障碍退心。这首偈好好念念,保持我们信愿不要退失,你会退心就是因为你做不到如如常不动,你不能与法界相应,你做不到如如常不动,所以你才容易退心。菩萨为一切众生的利益,为消除一切众生的灾难,所作所为确实有一些是世间人不能理解,也无需要跟他解说,说老实话他也无需要知道,任他毁谤、任他陷害、任他破坏,我们决定如如不动,完成这个事业,为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决定不可以上魔的当、中魔的计,那就错了;我们自己的悲愿失掉,众生苦难加重,魔也很可怜,魔要堕阿鼻地狱。如果我们有智慧、有毅力、有决心,不受他的障难,我们的事情还是会做得圆圆满满,众生得福,魔的罪过也减轻,魔堕地狱不会堕阿鼻地狱,这才是大慈大悲,救众生也救妖魔鬼怪。再看底下这一首,这是第四首偈:
【众生愚痴所覆障。盲暗恒居生死中。如来示以清净道。此须弥音之解脱。】
须弥音天王所得的法门,是「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他的法门前面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过。这个赞颂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他说『众生』,正是说我们。『生死中』就是六道轮回,我们在讲席当中说得太多,说一千次、说一万次、说十万次不算多,为什么?你没有觉悟过来,没有醒悟过来还要说。众生为什么永远流转在六道轮回?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只要是在六道的众生,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事实,才晓得这桩事情可怕。我们知道天人的寿命最长,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我们听到这是天文数字,这么长的寿。可是他要跟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相比,他的寿命就太短了。诸位都念过《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上讲地狱的寿命是无数劫,他才八万劫,八万跟无数怎么能比?这么一看我们才晓得,人天寿命都短促,八万大劫也不长。
地狱、饿鬼、畜生寿命就长了,也许你不相信,畜生有的寿命很短。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经典上有记载,地点是在只树给孤独园,佛看到地上一窝蚂蚁走来走去,看到好笑,随侍的这些学生、弟子们,看到佛笑蚂蚁,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笑蚂蚁?佛就说:这一窝蚂蚁,七尊佛过世,它还是在蚂蚁身,没有脱离蚂蚁身。蚂蚁是不是有这么长的寿命?不是的,死了以后还在这个窝里作蚂蚁。如果我们说一尊佛出世是三大阿僧只劫,那至少是二十一个阿僧只劫,它还脱离不了蚂蚁身,你才想想畜生道堕落进去容易,出来就太难了。它为什么不能转成别的身相?愚痴,妄想分别执著,执著那个身就是它自己,不能脱离。
为什么须陀洹称为圣人?称为入流。入流什么意思?入圣人之流,不是凡夫,须陀洹没离开六道,决定不堕三途,我们佛法讲三不退是位不退。你要问他,什么理由位不退?须陀洹破身见,不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这一点就不是凡夫能做到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做不到,他觉悟了,身不是自己,这是在佛法里面得的真正是小果,我们连这一点都不如他。菩萨果报就殊胜,菩萨不会认为这个身是自己,什么身是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菩萨肯定是这样的认知。虚空法界是自己,自己这个身体,我常比喻说,好像我们身体里一个细胞而已,不会把细胞看成自己,这是他觉悟,他所以能够脱离六道,能够脱离十法界,就是这一个认知,就是这一个觉悟。
六道里面的众生可怜、愚痴,『愚痴所覆障』,「覆」是覆盖,「障」是障碍,覆盖了你的智慧,障碍了你的德相,使你的自性不能现前,使你的法身不能证得。自性、法身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为什么?自性跟法身就是虚空法界,你什么时候离开虚空法界过?六道在这里面,十法界也在里面,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在这里头,心包太虚。我们说心量,量是心的本能,本来就是包虚空、包法界,现在我们心量变得这么小,起心动念都想著自己,这怎么得了?这就是「愚痴所覆障」,你不能见性,你不能证得法身,你愚昧无知。
『盲暗恒居生死中』,「盲暗」是比喻,盲是没有慧眼,见不到心性。说心性,也许有一些同修,初学佛不能够明了这里面的意思,我们换句话说,不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说法你比较好懂。《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不认识,这就是「盲」;你不能体会、不能明白,这是「暗」,暗就是无明、无知。因为这个缘故,你才「恒居生死中」,生死是指六道轮回;「恒」是永远在搞六道轮回。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分身现形,慈悲教诲,你听不进去,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不肯修学。但是佛菩萨舍不舍弃你?不舍弃,这叫慈悲到了极处,叫大慈大悲。佛菩萨很有耐心,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在教诲我们。
『如来示以清净道』,清净是对染污而说,这个意思就很深很广了。我们身心不但现在受种种的污染,无量劫来烦恼习气种子都是污染。现代人我们讲起污染印象会很深刻,这几天听说印尼那边又有森林大火,新加坡的天空也显得不正常,烟雾蒙蒙,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佛在经上给我们讲,我们居住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恶就是造作恶业。这是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去观察,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是不是与十恶相应?你不能反省,不能够检点,不能改过,你就没有修行,你每天读经、念佛、闻法都是白干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十恶业相应,你还是在造业,你还是在接受严重的污染;内烦恼习气污染,外面是非人我、五欲六尘的污染,你还会有出头的日子吗?你自己一定要觉悟,你来生到哪里去?到地狱去!这个话说得虽然不好听,是事实,你与恶相应。果然我们的身真正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真正可以做到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离开贪、瞋、痴,你能够与十善业道相应,你就不会堕三途,你能够保住人天身。纵然保住了,你要觉悟,是一时侥幸,再一生能不能保持?靠不住了。不可能有个人永远保持人天身分而不落恶道,没听说过。所以只要是在六道,佛讲的话没错,三途是你的故乡,是你的老家,人天两道是出外旅游观光,时间少,几天就又回家去了,这是事实真相。
诸佛菩萨慈悲给我们示现清净道,这里头为我们点醒,清净心可贵。离开一切污染,清净了;离开一切分别,平等了。清净是菩萨道,菩萨在世间现身说法,修一切种种善巧方便,积无量无边的功德,佛菩萨不享受。给诸位说,我们说佛菩萨不享受福德是对凡夫说的。我们凡夫看到佛菩萨生活过得那么苦,释迦牟尼佛在世他的财产是三衣一钵,晚上睡觉树下一宿,白天吃饭到外面托钵,贫贱到这种地步,我们凡夫看到很可怜!其实世尊是福慧二足尊,他怎么不享福?他智慧圆满,福报也圆满,他那种行持是福报圆满之相,我们看不出来。谁能看得出来?经上告诉我们,净居天人看出来。净居天人不是凡人,净居天是第四禅五不还天,他们看出来,佛这种生活是大福报。可是我们世间人看到,那是贫穷苦到极处,哪里是大福报?
我们今天所谓是福报,一定是物质生活非常丰足。诸佛菩萨那种生活,他物质生活丰足,穿得暖、吃得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我们世间哪个人能比得上他?你们要享受五欲六尘,你想想看你付出的代价有多少?你心里有忧虑、有牵挂,你付出的代价。两样一比较,得不偿失,你没有福报。佛菩萨示现三衣一钵,你想想看,那是真正的福报,他每天穿得暖、吃得饱,身没有事,心没有事,大福报!谁能跟他相比?你要不细细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不会发现,你看不出诸佛菩萨那种大的福报。我们粗心大意看错了,所谓是我们认假不认真,那是真的福报,那是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们认假不认真。你要不是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怎么会明了,你怎么会懂得那个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美满、真实、真善美慧的生活。佛不但教导我们,现身说法,做出模样来给我们看。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如果有机缘,要尽心尽力普净十方国土;缘不成熟,慢慢等待,不著急。这正是儒家所说,「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进退是缘;有缘我们要奉献自己,也就是有这个机会,要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没有这个机会,老实念佛,独善其身。并不是说我想过独善其身的生活,你「想」不行,有没有缘?你要想怎样,你是攀缘,你不是随缘了。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教我们过自在随缘的生活,这里头没有自己的意思。祖师大德当中有不少佛菩萨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没有缘的时候他住山、住茅蓬闭关静修;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一定下山教化众生,不辞辛劳。
我在年轻的时候,不了解这个道理。刚刚出家没多久,有一个居士有一个别墅在山上没人住,二战期间的时候他们逃警报,逃避轰炸,在山上做了个别墅,日本式的房子;告诉我,我可以到那边去静修,去住山静修。住茅蓬闭关,那不是很好吗?很自在。我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报告,现在有这么一个缘分,我可不可以到那里去静修?李老师把我骂了一顿。他告诉我:赵州八十犹行脚,你有什么资格住山?我不懂这个意思。赵州和尚没有明心见性,八十岁了还要到处参访、到处学习,寻师访道;意思是你没有明心见性,你没有开悟,你要到处学习,怎么可以关著门,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我才明白老师的话,才知道原来住茅蓬闭关是要有条件。什么条件?自己已经完成,已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虽然成佛,度化众生的机缘没成熟,没有人来请你,这个时候闭关住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到人来叩关,等到人来请你下山弘法,是这么个事情,这才搞清楚。住茅蓬闭关不是轻易,自己茅塞没有开的时候,一定要到处参学。老师教我这桩事情,我才恍然大悟,以后再不敢说这个话了。他说另外一种人也可以闭关,什么人?名气太大,知名度太高,一天到晚有人来拜访你,搞得你自己没有法子用功,这个可以闭关,那是谢客。李老师说:你现前两个条件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去住茅蓬?真正善知识教导我们句句都是真实话。我们用什么方法参学?讲台上就是参学,跟诸位同修一起在学习。我们只要真心的学习,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来学习,就得三宝加持。所以「如来示以清净道」,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够感触到,只要你有清净心,你就能感觉到佛在加持你,佛菩萨在帮助你;心不清净,妄想杂念太多,昏沉太重,这是自己有障碍,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加不上。加不上是自己有障碍障住,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不是佛菩萨有偏心。
以上是须弥音天王以这个法门修学而得解脱,这个法门,我们知道这些天王不是凡夫,都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的。他们能够示现在六道之中,在人道示现人身,在畜生道示现畜生身,在饿鬼道示现饿鬼身,度脱教化这些苦难的众生,所以不是凡夫。华严会上所有一切族类,这些大众,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他们示现的身分,显示他们常常应化在九法界,特别是在六道,六道众生太苦,佛菩萨的悲心特别重。我们要学佛菩萨就在这个地方学,愈是苦难多的地方,我们有这个机缘,不应该推托责任,不畏惧苦难,坚定信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决定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怎么可以推托?底下第五首:
【诸佛所行无上道。一切众生莫能测。示以种种方便门。净眼谛观能悉了。】
这是净念眼天王的赞颂。他所得的法门,「得」就是我们平常讲得道,他是用什么方法得道的?他是「忆念如来调伏众生行」。这句话要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他忆念佛陀怎样教化众生,收到教学殊胜的成果,这个忆念好。说到这个问题,这里头最殊胜的,他只是给我们讲了个原则、讲了个纲领,没有指定是哪个法门,克实而论,净宗法门是第一殊胜。一切诸佛都劝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净宗称为第一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它简单容易稳当而又快速,只要我们常常忆佛念佛。忆是想,怎样想佛?我劝同修们学佛第一步要把《无量寿经》念熟,你要不念熟,你就没有办法忆佛了。忆佛,常常想佛在经中的教诲,特别是我们在生活工作应酬之中,面对著一切人事物,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要想怎样做,你立刻就想到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你的经教不熟,你怎么能提得起来?念熟的作用在此地。我的思想,我想说话,我想做什么事情,想一想佛在经上准不准许我这么做?佛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做;常常想到这桩事情,这叫忆佛念佛,这叫如教修行,我们总要懂这个道理。
『诸佛所行无上道』,佛所行的都是无上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是无上道。无上道不是指特别一门,如果指特别一门,法门就有差别了。佛在《金刚般若经》上给我们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此地讲「所行无上道」是指一切法门。布施是无上道,持戒是无上道,忍辱是无上道;六度万行,行行皆是无上道。宗门里面说,穿衣是无上道,吃饭是无上道,赵州和尚叫你「吃茶去」也是无上道,你会么?会了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不会,不得其门而入。「一切众生莫能测」,众生不知道,不晓得诸佛如来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皆是无上道。什么原因?为什么说它是无上道?我们在这个讲席里面说得很多。在古时候古来大德一般都不肯说,我跟诸位报告过,为什么古德不肯说?古德慈悲,说出来怕把你的悟门堵死了,不忍心说;希望你能够悟入,你自己能够开悟、觉悟。
我现在没慈悲心,我给你们说出来,为什么说出来?看看大家一辈子也不会开悟,那就算了,说出来算了。可是说出来之后,你要去求证,证实认知那是自己的,你才能得受用,否则的话你不得受用。我这些话说了,这一句还用不用解释?实在讲还是要解释;我看看你们大家的表情,还是需要解释。这个道理就是他念念与法性相应,法性是无上道。在《华严经》上也说是与法身相应,念念与法身相应,点点滴滴都相应,所以它是无上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与心性相应就是无上道。穿衣与心性相应,吃饭与心性相应,喝茶也与心性相应,举手起步没有一法不与自性相应,无上道。
『一切众生莫能测』,「测」是测度思量;没有办法推测,没有办法去思量。所以佛的境界,经论上总而言之说了一句叫「不可思议」,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思是思想,议是讨论,一落到思议就落到第二义,就不相应,所以真的是不可思议。这句话是个双关语,对於已经开悟的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莫能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是一切众生;如来境界,等觉菩萨也搞不清楚,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对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迷惑颠倒,诸佛菩萨之所行,我们完全不觉不知。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觉察,不能够证知?我们起心动念,是念念行行跟烦恼相应,不是跟法性相应。
前几天老法师在这里讲《楞严经》,很有味道!什么叫跟法性相应?经上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见性,跟见性相应就是跟自性相应,就是跟法身相应,那就是无上道。如果我们用见性见外面所有一切色,那就不叫色尘,叫色性,「性成无上道」。见性是清净的,见性是平等的,所以见外面的色性,外面色性也是清净平等,那就叫所行无上道。我们今天用什么见?用眼识,眼识见外面是什么东西?色尘。眼识不清净,色尘是污染。这就是你会不会用心,你会不会用功?会用功的人用六根根性,接触外面是六种尘性,不叫尘性了,眼见的是色性,耳闻的是声性,叫明心见性。我们不会用,眼识见色尘,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这个中意、那个不中意,全搞错了;耳听的声尘,耳识对声尘,乃至於意识对法尘。这是一切众生莫能测,所以这句话是双关语。
可是佛毕竟是大慈大悲,他的智慧圆满,方法巧妙极了,就是善巧方便。『示以种种方便门』,佛以种种方便的门径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够理解诸佛所行的无上道,使我们也能够契入诸佛所行的无上道。净念眼天王就是谛观这个法门,他见性了,他证道了,我们也要学习。清凉大师在这一首偈里面,他解得很好,他说第一句高,第二句「一切众生莫能测」是佛境界深,第三句「示以种种方便门」是广。清凉大师纯粹从如来德行上说的,德高、德深、德广,符合菩萨赞颂的意思。我们所说的,是落实在我们自己现前的生活当中,应当怎样来学习,也不违背菩萨赞佛的德义,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习。正如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提倡的,「舍识用根」,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起,如何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性见,第二念就变成识。佛菩萨的本事就是永远住第一念,不会变第二念;我们凡夫善变,变得很快,第一念是真心,第二念就是妄心,第三念就更不得了,愈迷愈深;诸佛菩萨的高明处,他不迷。怎样下手,怎样才做得有效果?唯一的方法要把心量扩大,起心动念念众生;心里面只要有想,想众生的福德因缘,不要想自己;念念利益广大的众生,而且心量一定是包虚空法界,这个样子就相应了。请看下面一首,第六偈:
【如来恒以总持门。譬如刹海微尘数。示教众生遍一切。普照天王此能入。】
这是可爱乐普照天王的赞颂。前面两句就是普门陀罗尼的意思,因为他所得的法是「普门陀罗尼海所流出解脱门」,他的赞颂必定与他自己所学的法门相应。第三句正是陀罗尼所流出来的。第一句『恒以总持门』,总持就是陀罗尼,普门陀罗尼,他所得的法叫普门陀罗尼;「恒以」,永远掌握到这个原则。『譬如刹海微尘数』,总持是纲,「刹海」是目,掌握了菩萨修学大总持法门。到底哪一个法门才是真正的总持法门?这个没有定法。如果要有个定法,法门就不平等,不平等就不称性。诸位要晓得,自性是平等的,自性里面没有高下。法门称性,哪有不平等的道理?所以说一个法门是总持,这个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是任一。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十玄里面讲,我们举这一个例子说,「主伴圆融」,谁是主?谁是伴?任何一法都可以作主。譬如我们以人来说,释迦牟尼佛为主,诸佛如来就是伴。就好比讲堂,释迦牟尼佛升座讲经,诸佛如来都坐在底下听;毗卢遮那作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伴。所以个个都是主,个个都是伴,这才平等,不是作主独一那个人作主,没有这个道理。在佛法里人人做得了主,人人都是伴,主伴圆融。人如是,法也如是。我们今天在此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主,一切经都是伴,都是《华严》的辅助。如果我们讲《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为主,《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伴,显示出法门平等,法法皆可以作主,法法皆是作伴,这是真平等。佛法里讲「一」决不是独一,决不是专一,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所以才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话才讲得通。
《华严》到最后结归到净土,文殊、普贤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我们做榜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个什么意思?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赞颂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赞叹,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这样一说,阿弥陀佛确实是诸佛如来当中第一。阿弥陀佛是谁?每一尊诸佛如来都叫做阿弥陀佛,这个意思你能懂吗?阿弥陀佛这是一句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诸位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光、无量寿?你们诸位大众现在在此地才开始学,将来你们成了佛之后,个个人也都是无量光、无量寿。这样一说来,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德号,不是专指一个人。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真正的意思是赞叹这个法门,弥陀法门。弥陀法门特殊在哪里?「忆佛念佛」,直接教导你一个成佛的方法。《华严》上跟我们讲的理论,法界从哪里来的?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把这个问题答案说出来,是心所现的、识所变的。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解释唯识所现。什么叫唯识所现?就是从心想生,心想是识。本这个原理,你心里想佛你就现佛,想菩萨你就现菩萨,这是把佛法无量无边法门,修学的大总持法门教给我们。想什么现什么,那你为什么不想佛?念佛法门就是依据这个道理,根据这个原理来说的。
一切众生想什么?想名闻利养,想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变现什么东西?变现饿鬼、畜生、地狱。佛给我们说,三恶道的业因当然很复杂,在复杂的因素里面总有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主要的因素是贪瞋痴。饿鬼贪心重,天天起心动念想贪:贪名、贪财、贪色,只要是个贪,你是想鬼道,你将来就会变成鬼;贪心重的人鬼头鬼脑,他将来就会变饿鬼去了。好,我不贪五欲六尘,不贪财色名食睡,学了佛法,贪佛法,贪佛法还要到鬼道里面去;不是说你贪心换对象,是要把贪心断掉,你才不落鬼道。鬼里面也有很享福的鬼,你贪佛法可能是变个有福报的鬼,你贪别的世间法,大概就变饿鬼,鬼种类很多不一样,佛法也不可以贪。《般若经》上讲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可以贪。瞋恚心堕地狱,愚痴变畜生,岂不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吗?你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不一天到晚想佛?
念佛堂刚刚建立的时候,念佛堂里柱子很多,李居士那时候给我商量,要我写对联,写字挂在上面。我一想不对劲,为什么?写的那些字,你们念佛绕佛的时候都起心动念,把你们的功夫全都破坏,那怎么可以?所以以后我一想想,全部挂阿弥陀佛的佛像,叫你怎么转到哪里,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绝不会动一个错念头,这就对了。所以念佛堂里不可以有另外的字样,看到会叫念佛的人起分别心,只有一尊佛像。而且一尊佛像用一个模式来做,不要说好多种不同的佛像,看到这个好,看到那个又起分别心,又把你的功夫破坏掉。念念为大家想,希望大家能够得清净心,能够得平等心,一心称念,你容易成就。我们现在大家看到这个佛像,看得很庄严,看得很欢喜,我们现在也依这个模式,将来弥陀村里面大念佛堂建成,里面都是用这个佛像。无非是教我们一心、一念,我们才能达到希求的目标。
第三句讲『示教众生遍一切』。遍一切就是称性,如果不称性就不能遍,只要称性就遍一切,就是前面一首偈里面所讲的无上道,遍一切才是无上道。「示」是指示,「教」是教导,教导众生。示是指示法之邪正,示之是非善恶;教是教他怎样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意思一定要懂,行是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我们的行为不善,常常会造恶,心里想的是恶,说的是恶,造的是恶,把恶修正为善,这是修行,这是不了义的修行。什么叫了义修行?身语意三业都能与自性相应,那是真修行,那就是前面讲的无上道,此地讲的遍一切。《华严》是大经,是法身大士的修学,所以它的标准是与自性相应、与法身相应,它是以至个,但是这个我们学不到,我们必须把这个水平降低,降到善恶,降到邪正,於我们有利益了。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