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0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100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六面倒数第二行,请看偈颂的第三首:
【佛不思议离分别。了相十方无所有。为世广开清净道。如是净眼能观见。】
这是清净功德眼天王的赞偈。『佛不思议离分别』,「不思议」是说佛所证得,「离分别」是解释不思议,何以不思议?佛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於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白。底下这一句『了相十方无所有』,「了」是明了、通达,「相」是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佛眼睛里面看清楚,这些相的真实相是「无所有」,正是《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在讲席里面曾经多次提醒同修。这一句是看破,前面一句是放下,离分别是放下,「了相十方无所有」是看破。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有能力跟诸佛菩萨一样,把宇宙人生真相看清楚,你在现实社会当中就离一切苦难,《心经》里面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就做到了。如其不然,只有一个办法,放下万缘,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个办法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现代这个时代,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这个世界随时可能被毁灭,现代战争的武器是核子炸弹、氢弹,诸位都晓得,威力之大难以想像。一颗炸弹爆炸,一个城市在几秒当中就化为乌有,如果人口密集的都市,这一颗炸弹炸死几百万人。今天这种事情,不定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举世之人都生活在忧虑恐惧之中,不晓得这个灾难哪一天降临,可不可能?非常可能,这是众生业因果报所感得。我们学佛的人比较冷静一些,看得清楚,所以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要想到死了以后往哪里去,不能不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也不晓得在哪里死,更不知道是什么方式死去。死,不怕,我们应当很清楚,只不过是一个境界的转变而已。摆在面前十法界,你要往哪一个法界去转,这个权操在自己。自己一定要明了,在一生当中最大的善行就是不造业,人在一生当中能够不造业,诸佛菩萨都赞叹,是为大善。《无量寿经》一开端就把修学的总纲领告诉我们,教我们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只要把这三句做到,老实念佛,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任何人都不能跟你相比。我们能不能得到?取决於自己,别人既帮不上忙也碍不了事。如果别人能妨碍你,别人也就能帮助你,说实在话,别人不能妨碍你,也不能帮助你。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我们现前的处境,不可不知。
不思议境界就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所入的、所证得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华藏世界,一真法界。我们在《华严经》从开经到此地,我们逐渐也体会到一些,一真法界在哪里?一真法界没有离开这个地方,千万不要误会我们这个法界之外还有一个一真法界,那你就错了。给你讲真的,真妄不二,凡圣不二,染净不二;西方世界是净土,我们这儿是秽土,净秽不二。我们见不到,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够证得。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何以能够证得?「离分别」,这句话重要。换句话说,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看破了,你读经、听经就会开悟,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悟门堵塞了。佛菩萨跟我们众生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有分别,他们离分别;我们著相,以为这些现象都是真有,他们了解这个相是幻相、假相。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一切诸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中观论》上讲得好,这八不把宇宙的真相,佛经里面说的「诸法实相」,描绘得玲珑剔透。佛菩萨彻底通达明了,这是他的自行圆满,自行圆满之后一定要化他,帮助别人。
第三句说『为世广开清净道』,「清净道」就是前面两句所说,帮助众生也能够入这个境界。众生何以不悟?问题他还是有分别,这个事情非常之难,还是有执著。你如果要问,你哪一天成佛,你哪一天明心见性?你不要问别人,你什么时候对一切法不分别,那一念之间你就成佛,你就明心见性。我们看看过去诸菩萨修行,历代祖师大德修行,他们的悟入刹那之间,豁然大悟。我们世人讲,缘成熟了,怎么成熟的?他放下,他对於一切法真的不再执著、不再分别。谁能做到谁就成就,也不在乎男女老幼,你在宗门公案里面去看,前一次跟诸位提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悟入是二十四岁。放下就悟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祖师大德天天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这个话听了千遍万遍,心里真有定功,如如不动,不能不算他没有定功,听了千遍万遍还若无其事,不痛不痒,你说怎么办?可是佛菩萨毕竟是佛菩萨,他不灰心,他不退转,还是在帮忙,显示大慈大悲,正说明「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凡夫做不到。
他能够为一切世间、一切众生,「广」是没有限制、没有局限,开示清净道;清净道就是出离道,清净道是佛道。在清净功德眼菩萨这首偈子里,自行、化他同时,没有先后,说明内证跟外用也是不可思议。诸位要知道,落在思议里面就有先后、就有差别,为什么?就有所有,不是无所有。自行、自证离分别,化他也离分别,永远与清净道相应,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如是净眼能观见』,清净功德眼天王他看见,也就是他所证得的法门,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功用行解脱门」,我们在长行里曾经细细的说过。请看下面一首:
【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
说如来智慧,诸位一定要明了,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佛如来有,我们也有,这是从体性上说的。可是诸佛如来的智慧起作用,起什么作用?看见虚空法界的真相,起这个作用。我们虽有智慧跟如来一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佛说我们是有障碍,把我们的作用障碍住了。实实在在讲,我们的作用起不起?起,不是不起。障碍不是障碍它起用,是障碍我们觉察起用,这个话大家要听明白。如果这个障碍真的障碍它不起作用,那这个障碍是真的,那怎么能说是假的?那真的。既然作用被障碍,那就不能叫真性,真性是迷悟一如。它起什么作用?经上说得很清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起这个作用。我们今天迷了,试问问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性现的,你能说它不起作用吗?它起作用。起作用,为什么说我们有障碍?起作用我们不知道这是自性作用,这叫做障碍。佛的自性跟我们的自性同样起作用,佛知道,佛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起用,我们不晓得十法界庄严是自性起用,可见得自性照样起用,不干迷悟,就是与迷悟不相干。觉悟的人悟这桩事情,迷的人还是迷这桩事情,这桩事情本身与迷悟不相干,大家要在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你能够体会得,才知道为什么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就明白,你就会点头,佛讲得没错,一切众生确实本来成佛,不过就是你自己不知道你是佛,所以叫障,障哪里?就障在此地。
偈颂里面第一句是说广,无边际;第二句是讲深。『一切世间莫能测』,一切世间是指有情世间,六道里面的众生,不了解佛的智慧,也就是说不明了自性的智慧。另外还有智正觉世间,智正觉是指声闻、缘觉、菩萨、佛;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也莫能测。为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见性,依旧用阿赖耶识,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所以他莫能测。要怎样才能测?前面讲要离分别,要见到一切法无所有,自性的智慧就透出来。《金刚经》的确是无上的妙法,在中国自古以来,不仅仅是佛门四众,不学佛的社会上读书人,没有说没有念过《金刚经》的,那太少了,这部经确实是开我们的智慧。你如果真正抓到经里面的纲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细细去对比,你眼见的一切色相,耳听的一切音声,鼻嗅的一切香味,口尝的一切味,你从这里面去体会,去体会「三心不可得」,体会「诸法无所有」。宗门里参禅怎么参的?这就是他们用功的方法,所以叫疑情,一定要把六根接触境界跟佛的教诲时时刻刻来做对比,几时在这个对比上一下合了,契合这就证果,证得了,这就契入。宗门用的方法,这个理论原则通一切法门,所以这是个总原则。
一定要知道佛讲的才是事实真相,我们今天的观察跟佛讲的不一样,诸佛说三心不可得,我们认为可得,佛说诸法无所有,我们认为一切法有,我们的见解跟佛恰恰相反。佛并没有教我们,要我们把这个错误知见舍掉,接受他的知见,那这是佛强人所难,牵著别人鼻子走,我们肯服气吗?不肯服气。佛用的方法巧妙,说出来,要我们自己去亲证,你亲证得的跟佛所说的一样,我们佩服,他是过来人。所以细细在境界当中观察,观察千万不要用妄想分别执著,用妄想分别执著是永远见不到。要怎样?离妄想分别执著去观察,你就有门路可入,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佛家讲的参。佛家不讲研究,叫参究,研究是世间人,凡事研究研究,研究是没有离心意识。心意识是什么?心是阿赖耶,妄想;意是末那,执著;识是第六意识,分别。没有离妄想分别执著,那叫研究。佛教给我们离心意识参,叫参究。参究,你不会参,我们这里说得很白,不用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叫参,我们现在有人讲直觉,用直觉法,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这个方法,这就是禅宗修学的原理原则。
我们念佛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我们念佛的功夫不但得力,确实能帮助我们证得一心不乱;事一心是禅定,理一心就是经上讲的境界。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事一心往生方便土,理一心往生实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那边修行成佛,时间上大大的缩短,你们在经上看过,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话怎么解释?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的境缘非常恶劣,能在这个恶劣环境当中,群魔乱舞,这样巨大的诱惑之中,你能够不动心,你能够不被污染,你想想这个功夫多深,这种善根福德多么深厚,所以此地修行一天等於西方世界一百年。可是话说回来,如果你禁不起诱惑,这里淘汰得快,这个地方要升升得快,要堕堕得快;不像西方世界修行平平稳稳,也不能很快升,但是决定不会堕落,那个地方很安全,此地是大起大落。所以自己要想想,你到底天天是在起还是在落?自己心里要有数。如何能保持自己不堕落?古来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这一句佛号不要离口,这个方法确实是妙。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就不会造口业,二十四小时阿弥陀佛不断,阿弥陀佛一断,口业马上就起来,这个方法是好。口念弥陀,心里还打妄想,不要紧,没关系,至少三业你现在不造口业;慢慢念熟之后,意业就跟著口业也转了。口是最容易造业,先从这里下手,治病先治最重的病。叫你不要讲话,不讲话也难过,叫你喊阿弥陀佛,这个好多了,比不讲话好多了,所以这个方法实在是非常之微妙。由此可知,会念佛的人怎么念法?心里不生妄想的时候,佛号可以不念,才一个妄想冒出来,「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妄想换掉,这叫会念佛的人。可是这里头还有一层对凡夫讲,凡夫不是落在妄想这边,就是落在无明那边,这事麻烦。妄想起来了要念佛,把妄想打掉;无明起来还要念佛,把无明也打掉。这样一来,二六时中你这佛号一句都不能停,你要一停,不是落在妄想,就是落在无明。我们功夫怎么用,你就明白了。
功夫得力的效果,第三句说出来,『永灭众生痴暗心』,痴暗是愚痴。永灭痴暗,岂不是你智慧就开了?只有智慧开了才灭痴暗。愚痴没有,给诸位说,你贪瞋烦恼都没有了。你为什么会有烦恼障?为什么会有所知障?愚痴。所以愚痴断了,所有一切障碍从根本上拔除,你的自性智慧无限的深广统统现前。『大慧菩萨入此深安住』,他不但契入这个境界,入得很深,这是自性智慧现前。在长行文里面,他得「现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海」,他赞叹的颂文与他所得的法完全相应。在赞叹的偈颂里面,再一遍的提醒我们,帮助我们学习。请看底下一首:
【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不动自在天能见。】
这首偈子里面,是赞颂他自己「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他从这个地方契入,从这个法门契入。第一句说『如来功德不思议』,这个功德就是赞叹自性本定,《楞严经》上所讲的「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性定。唯有大定起用才叫做功德,这个功德是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众生见者烦恼灭』。大家想想不思议功德怎么修法?为一切众生示现榜样是功,你在修功;虽示现榜样,自己又不执著,为众生现相,现相的时候即相离相,离相是德。离相是离妄想分别执著的相,给一切众生做榜样、做典型,自己又不著相,这是自功德,不可思议。即相离相就是不思议,何以故?前面说过,相即非相,非相即相,这是不思议境界。众生见了之后觉悟,我们取最粗显的比喻来说,众生贪财,你不贪财,这就是示现,你示现给他看,众生跟你在一起处久了,他也学你。贪财是烦恼,贪色也是烦恼,贪享受也是烦恼,你样样都做给众生看,什么都不贪;自己有的,人家要的时候都能布施,不吝啬,这就是你修功德。世间人聚集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是是非非,你所示现的跟大家在一起,口不出恶言,跟人家相处,笑笑,一句阿弥陀佛,无论别人说什么,阿弥陀佛,好!你的心多清净,久而久之人家都会叫你做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没有一句废话。别人问道,你看他能接受就跟他讲几句,不能讲,或者是讲了他也听不懂,阿弥陀佛就好了,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就度了他。
这一生当中,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来表演的,就是来度众生。表演,我们也要学诸佛菩萨三轮教化,要有心,什么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要有这个心,你没有这个心怎么行?要有事,事就是身口,做出榜样来给人看,所以「众生见者烦恼灭」。众生见,得要看这个众生业障轻重,业障轻的,见几次他烦恼就灭了,他就开悟。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记载,六祖会下的几个学生,那是烦恼轻的人,跟他相处没多久,他烦恼就灭了,他就开悟。有些烦恼重的,跟他相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烦恼还没有灭,虽没有灭,给诸位说,烦恼减轻了。我们今天学佛能够做到烦恼轻,就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我们自己要常常冷静去反省,我们三业所造,是不是天天在减轻?如果三业所造果然一天比一天轻,你的进步就快速。如果说每一天,天天会轻一点,我敢保证你三年作佛,你三年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了不起,天天在减少。这样的人,说实在话就不是凡人。凡人什么时候能看到进步?一年比一年少一点,今年比去年好一点,想想去年比前年又好一点,凡人,这个样子的进步太慢,一辈子很难有开悟的机缘。如果你能够觉察到一个月比一个月有进步,你这一生当中有开悟的机会,不定十年、二十年,我看古大德有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才开悟,那就是月月都有进步,你这一生当中有开悟的可能。如果说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都有进步,那就恭喜你,我看不出十年,不会超过十年;天天有进步,决定不会超过三年。
我们自己这样做法是自己得大利益,众生看到他能断烦恼,『普使世间获安乐』,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自己修持就利益社会,就利益众生。这种修学,给诸位说,是法布施;我虽然没有实际上去照顾一切众生,你这个样子就是照顾众生,你这个样子就利益社会,社会的典型,众生的榜样。我们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找一个榜样,你的修学就顺利,你有个模式、有个样子好跟他学。这是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教我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他很重视这一点。你学经教、学戒律,你要没有一个模样摆在你旁边,你的修学确实很困难。所以《华严经》好在哪里?理论方法给你讲完之后,用善财童子,用五十三位善知识来做榜样,你可以向他学习,这些人如何将「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他生活之中。这是过去方东美先生赞叹,《华严》是最好的哲学概论,全世界找不到这样好的教科书,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
世间许许多多方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你看现在我们造佛像,造一尊佛像先做一个模型、样子,然后照这个样子来造,可见得这个模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有好的模样。在古代,诸位读书晓得,孟子怎么成就的?母亲照顾得好。母亲用什么方法照顾?给他找好样子。看看居住的环境,孩子接触的样子不好,赶快搬家,「孟母三迁」,她懂得这个道理。当年李老师就劝导我,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在家居士,他特别提了两个人: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不能学梁启超。为什么不能学?这两位都是佛学家,对佛法真的一切经论样样都通,说得天花乱坠,没有落实,所以不能以他们做榜样。要找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做榜样,他们两个还继续搞轮回,这史书上都有记载的。当年李老师劝我学印光法师,以印光法师为榜样。印光法师也不在了,印光法师《文钞》在,常常看《文钞》,读《文钞》,思惟《文钞》,依教奉行,这就是跟印祖学习。他这样劝我,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学印光法师,他是印光法师的学生。李老师非常谦虚,把我看作同学,我们都是印祖的学生,他以学长的身分来指导我、来帮助我,这是大德,普通人做不到。
以后我在许许多多地方讲经,我劝导同修们要找个好榜样,找谁?我没有介绍印光法师,我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你能够常常读诵这部经,思惟这部经,思惟这个经就是忆佛,依教奉行,你就是跟阿弥陀佛学,作弥陀弟子;作弥陀弟子,是真正跟他学才是他的弟子。我们天天读经,天天唱佛,唱歌一样,没有照做,这不是弥陀弟子。弥陀弟子一定要依教奉行,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乖乖的做;佛教给我们不能做,我们就决定不做,你才是佛弟子。所以你要真正做,依教奉行,偈中这两句效果一定就现前。众生接近你,纵然根性很钝,时间久了,或者等到你往生,他忽然觉悟,知道你是个好榜样,他思念你、学习你,也烦恼灭了。世间这些人跟你学的人多,社会就安定,人民就安乐。所以,一个人认真修行能令众生断烦恼,能使世间获安乐,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动光自在天王他见到,他证得,他就是这个方法修成的,用这个方法自利利他。再看底下这一首,第六首:
【众生痴暗常迷覆。如来为说寂静法。是则照世智慧灯。妙眼能知此方便。】
妙庄严眼天王得的法门,是「令观寂静法灭诸痴暗怖解脱门」。第一句这是很感叹的话,『众生痴』,贪瞋痴三毒烦恼里面最严重、最难断,贪瞋烦恼虽然重,比较起来还好断,唯独痴烦恼,古德有个比喻,好比是藕断丝连,藕折断了,丝还连在一起,说明痴难断。因为众生有愚痴,常常迷覆自性,也就是你的真心被愚痴盖覆住。痴的相是迷,他不觉悟,痴迷。痴迷的众生,哪有不造业的道理!你要问,贪瞋从哪里起来的?从痴起来的。一个人要不愚痴,有智慧,他决定不会造业,决定不会有贪瞋烦恼起现行。凡是有是非人我、贪瞋慢这些烦恼起来,都是愚痴在作祟,这是众生无量劫来沦落在六道轮回不能出离的根本业因。佛慈悲,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就为这桩事情而来的。佛为众生说『寂静法』,这就是天王他修的法门,他是观寂静而得到解脱;解脱就是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佛给我们说寂静法。
寂静是自性的本体,也就是真心的本体。真心在哪里?真心是什么样子?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跟阿难尊者,表演给我们看。表演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不可得」。七处徵心,了不可得。真心有没有?有。为什么不可得?因为它是寂静相。由此可知,寂静就是真心,你以为真心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寂静法,虚空法界体是寂静的,从来没有动摇过。《中观论》上讲的「八不」是寂静法,我们有没有?有,只要你不起妄想,寂静法就现前。妄想是痴迷,妄想是动的,不是寂静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是动的。妄想是无明,微细的动,不是寂静法;分别那个动就粗,执著就更粗,大幅度的震动,演变成动的相是什么?贪瞋、傲慢、嫉妒,这是你的心在大动,大起大落,寂静失掉了。失掉是寂静相暂时没有,寂静有没有动?没动。佛在经上举的比喻好,他把寂静比作水,把痴迷、贪瞋比作波浪。我们晓得波即是水,水即是波,水跟波没有离开;可是水的性寂静,水虽然随著波浪在动,水的性还是寂静的,只要你不动,它立刻就静下来。静是真的,是常态;动不是常态,是虚妄的,是暂时的。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细细去体会。
只要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做不到不分别、不执著,少分别、少执著、少打妄想,我们从少上下手。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少,然后到一天比一天少,那恭喜你,你就成功,你就契入境界,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生活怎么样?佛菩萨生活跟我们生活没有两样,所不同的,佛菩萨生活知道水即是波、波即是水,他知道明了,他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动静不二,动静一如。我们凡夫怎么样?动不是静,波不是水,水不是波,他搞这一套,所以他理事有碍、事事有碍。诸位细细想一想这几句话。
佛说的寂静法,哪些是寂静法?无有一法不是寂静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是寂静法。《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经论当中也常说,「法门无量,殊途同归」,归到哪里?归到寂静。诸位要晓得,法是修学的方法,生活的方法,我们说修学的方法,有很多人听不懂,为什么?他把修学跟自己的生活脱节,他连不上去。所以要知道,佛家讲修学的方法就是生活的方法,你每天工作的方法,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这是修学的方法。如果把修学跟我们的生活脱了节,你修一辈子也不会入门,古大德所谓你修到驴年都不能成就。你们想想看,十二生肖里头有没有属驴的?这就是告诉你,你没指望,你完全搞错了。「修行」这两个字的含义一定要搞清楚,它指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应酬,念念行行都与寂静法相应。寂静法就是禅定,寂静法就是清净心,我们现在说五个: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都是清净法。我们将这两个字说成十个字大家好懂,这全叫寂静法。
八万四千法门统统都是修定,我们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修什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不就是寂静法吗?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说,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世尊说这句话用意很深,告诉末法众生,我们这样的根器参禅决定不能得定,也就是用参禅那个方法我们得不到,换成念佛的方法我们能得定。换句话说,我们的目标方向没有改变,手段改变、方法改变,我们就用这句佛号。前面给诸位说过,起心动念不离这个,念头才一起,不管它是善念、是恶念,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不要去理会它,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就把念头转过来,这叫会念佛,这叫会用功。你会这样做法,你的烦恼自然一年比一年轻,一月比一月轻,甚至於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轻,你自己会觉察出来,别人也能看得出来。别人从哪里看?你智慧开了,智慧增长。烦恼少一分,智慧就长一分,互为消长;黑暗少一分,光明就显一分,就这么个道理。智慧开了,特别是你们年轻法师学讲经,这个体会就太明显。经典展开,智慧开了,不必参考古大德的注解,你都通了。这个时候你喜欢怎么讲就怎么讲,深讲浅讲、长讲短讲,无不自在,为什么?智慧开了。现在智慧为什么不开?烦恼障住,痴迷障住。所以我们晓得世尊所说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寂静法。
『是则照世智慧灯』,跟前一首偈的意思相同;前面讲「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此地这一句含前头两句的意思。我们要能够真正听懂佛所说的法门,一切法也好,一个法门也好,只要你真正听懂,乃至经中四句偈,甚至於半偈一句,你要是真正听懂,都破迷开悟,一生受用不尽,这是真的。什么叫听懂?懂的标准是做到。你听了做不到,没懂,这是实话。你要听懂了,哪有不做的道理?为什么?照这个做会成佛,照这个做会脱离苦海,脱离六道轮回,你怎么会不做?没有这种道理的。你还不肯做,肯定你没听懂;你说我不相信,我是听懂了,我也会说。录音机都听进去,一句话不漏,比你还高明,录音机懂不懂?不懂。你说你听懂,还比不上录音机。录音机天天在此地听法,它能成佛吗?它成不了佛。为什么成不了佛?不懂!诸位懂了、没懂,要用这个去勘验。
这是我最初刚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讨论这个事情,就是知与行的事。这个老人跟我讲,佛家确实知难行易。为什么?行就是观念,一念之间,一个念头转过来就超凡入圣,行易。念佛的时候,《弥陀经》上讲若一日、若七日,就能往生。往生什么程度?上上品往生,哪有什么难处!难在哪里?难在你不懂。世尊给我们这些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苦口婆心,几个人懂?懂的人都成就,都证果;不懂的人慢慢再来。这就是佛经里常讲熟者先度,熟是根熟的人,根熟就是真正听懂的人,他们先得度,超越十法界,他们作佛,作法身大士。没懂的,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我没有做到是没懂,你有这个修学态度,你才会成就。为什么?知道自己不行,没懂。如果没有懂自己以为懂了,你的悟门就堵塞;换句话说,你这一生没有开悟的指望,你自己以为懂了。
这在求学上是大病,一个老师教学生,对学生的观察,看看学生有没有真正懂得,有没有成就,就在这些地方观察。你这个学生可不可以教,也在这个地方下断语,也就是你能够虚心,你知道你没懂,老师会教导你。你自己以为懂得,老师不教了,为什么?教了没用,填不进去,他满了,填不进去;学生堕落老师也无可奈何。我也就这些事情请教过李老师,李老师摇头,没法子。他说得很好,这种根性不但我救不了,佛来了也救不了。我想想,他的话讲得有道理。为什么?学的人自满,自以为懂得,老师还有什么办法?到此地画休止符,没得再讲,为什么?你已经懂了。真正的学生,没有做到是我还没懂,还要求老师帮忙。所以标准是定在你有没有做到。你懂多少看你做到多少,你懂一分你做一分,肯定的,你懂十分一定做十分,这个一点都不假。诸位将来学讲经说法观机,这是重要一个观机的原则。
可是实在说,要想帮助别人,先要成就自己。在这些菩萨众里,哪一个不是先成就自己再帮助别人?自己成就,不论多少,总有一点小成就,你才能帮助别人;如果自己一点成就都没有,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不但没有法子帮助别人,恐怕还被众生度跑掉;你不能度众生,被众生度跑掉。我今天听一个同修说,有个出家人修行不错,在山上住了很多年,一句话不说,真的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禁语禁了多少年。以后被人发现,请他下山,听说没有多久,他还俗结婚,还生了个小孩,这不就被人度跑掉?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很难很难!所以我们修行,自己基础不稳固,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就会出麻烦。我当年学佛,李老师要求我跟他五年,我深受他的恩德,得他的好处。他要求我五年,我自动延长五年,我跟他十年,十年才离开他。自己一定要晓得,根要扎得厚,要扎得稳。脱离老师,你在这个社会,社会五花八门,真正是称得上群魔乱舞环境,你能在这个环境里撑得住,不会动摇,不会退转,就相当不容易。在这里面断烦恼,长智慧,这是成就。这个法门,『妙眼能知此方便』,佛所说的法皆是方便法,所以此地用方便。请看第七首:
【如来清净妙色身。普现十方无有比。此身无性无依处。善思惟天所观察。】
前面这两句就是善入无边境界。『如来清净妙色身』,这是什么身?法身。诸位在大乘经上,常常念到「清净法身佛」,就是这个意思。法身是体,法身没有相,法身就是前面所讲的「寂静法」;「法」还不能要,要了一个法又著了相,就是寂静。寂静就是我们的法身,寂静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它能现一切相,所以『普现十方』,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为什么?它能现,一切法都是它所现,所现就比不上能现,那怎么能相比?在十方世界,可以说是遍虚空法界,什么地方有感,它就有应;这个应是自然的,不是作意的。将来诸位你们成佛,也跟诸佛如来一样,哪个地方有感,你们去现身说法;你绝对不会「那个地方有感,我赶快去」,那你就错了,你是凡夫,你超不了六道轮回,你超不了十法界。感应是自然的,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感应是感情的感,那是痴迷,不是寂静法。
寂静是尽虚空法界,寂静的相大,虚空法界是寂静变现出来的,这话的确是很难懂。寂静就是妙色身,清净妙色身,妙色没有色,为什么叫妙色?能现一切色,所以叫妙。也就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也是形容清净法身,是能现之体;怀让禅师所讲的「说似一物即不中」,也是说这个意思。他们两个所讲的话不一样,说的是一桩事情。这是什么?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真心、自性、本性,此地讲清净。随类现身,不但现有情身,它也能现无情身;无情身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还包括自然现象。也能现正觉身,现声闻、缘觉、菩萨、佛身。世尊告诉我们,应以什么身得度,它就现什么身。现身不是意,没有意;有意就是痴迷。我们今天凡夫无论做什么,有意,你落在痴迷上,你跟清净不相应。诸位要说,没有意能成功吗?意转变成智,所谓是「转八识成四智」,他用的是智,不是意。
智无分别,智无所有。记住,无所有、无分别是智,有分别、有所有是痴迷,落在意地上,落在意识里头去了。落在意地里面,那就有比较,有得比了。人家不落在意地,所以普现十方无有比,无论现什么身都无有比。不仅仅是现佛身,《普门品》里面讲,应以童男身、童女身而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他现那个身也是无有比;应以比丘、比丘尼身而得度者,他就现比丘、比丘尼身,所现的身也是无有比。为什么?他所现的一切身相都与寂静法相应,这就无有比了。我们六道的凡夫不行,六道的凡夫落在意地上;四圣法界也不行,还是用阿赖耶识,没有能够转识成智。几时转阿赖耶为大圆镜,大圆镜是寂静法,那就相应了,他无论现什么身皆是无有比。世间无有比,出世间也无有比,为什么?出世间没得比,世间是有比,出世间没比了。出世间就是出离十法界,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清净平等觉,哪来的比!
『此身无性无依处』,「性」是体性,为什么会现?感应而现。我们今天这个身相为什么会现?给诸位说,也是感应而现的,佛是感应而现,我们也是感应而现。但是这个感应不一样,我们的感应是业感,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造的业,业牵著你遇到缘就起现行是业感。诸佛菩萨是什么感?愿感。他在过去生中,初学佛的时候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发过这个愿,成佛之后愿力在,转业力为愿力。愿力是智成就,业力是痴迷成就,哪里会一样?诸位要细细去想这个道理。所以,凡圣所现的一切现象全是感应,这才是生佛不二,才是性相一如,你才能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佛悟,悟在哪里,我们迷,迷在什么地方,你才能真搞清楚。你要是搞不清楚,叫你破迷开悟,迷不晓得在哪里,你怎么破法?叫你去捉贼,不认识贼在哪里,你怎么会捉得到?你认识他,你才能把他捉到。所以自己要晓得什么是迷,你才能破迷;痴迷都不晓得,你怎么能够破痴迷?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地方说明,佛跟我们不一样。此身无性,这个身是相,无有自性,自性就是自体,没有自体。佛给我们讲四大五蕴和合而成,这是对我们凡夫说,说得很粗;告诉你,这个身没有自体,因缘和合而生的。你从因缘这个地方去观察,知道这个身没有自性,能破身见,为什么?不再执著这个身。不但无性还无依处,依处是「所」;我们凡夫认为这个身是自己,还要给自己找一个住处,找一个依靠,这就错了,没有依处。你们想想看,哪个地方是你家?你们今天到新加坡来,家在哪里?家住在某个地方,你现在在居士林。佛在经上序分里,佛「在」,那个字很有味道,没有说是住。住怎么样?著了相,你有分别执著;「在」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只说我现在在哪里,我没有住哪里,没有住处。这个事实真相你要认清楚、你要懂得,你没有住处,你没有身,这身是假相,「无我亦无我所」,然后你就不造业,你真的身心清净,这才是善法当中真正的善法。『善思惟天所观察』,你这个思惟,那你就是真正是善思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六面倒数第二行,请看偈颂的第三首:
【佛不思议离分别。了相十方无所有。为世广开清净道。如是净眼能观见。】
这是清净功德眼天王的赞偈。『佛不思议离分别』,「不思议」是说佛所证得,「离分别」是解释不思议,何以不思议?佛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於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白。底下这一句『了相十方无所有』,「了」是明了、通达,「相」是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佛眼睛里面看清楚,这些相的真实相是「无所有」,正是《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在讲席里面曾经多次提醒同修。这一句是看破,前面一句是放下,离分别是放下,「了相十方无所有」是看破。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有能力跟诸佛菩萨一样,把宇宙人生真相看清楚,你在现实社会当中就离一切苦难,《心经》里面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就做到了。如其不然,只有一个办法,放下万缘,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个办法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现代这个时代,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这个世界随时可能被毁灭,现代战争的武器是核子炸弹、氢弹,诸位都晓得,威力之大难以想像。一颗炸弹爆炸,一个城市在几秒当中就化为乌有,如果人口密集的都市,这一颗炸弹炸死几百万人。今天这种事情,不定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举世之人都生活在忧虑恐惧之中,不晓得这个灾难哪一天降临,可不可能?非常可能,这是众生业因果报所感得。我们学佛的人比较冷静一些,看得清楚,所以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要想到死了以后往哪里去,不能不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也不晓得在哪里死,更不知道是什么方式死去。死,不怕,我们应当很清楚,只不过是一个境界的转变而已。摆在面前十法界,你要往哪一个法界去转,这个权操在自己。自己一定要明了,在一生当中最大的善行就是不造业,人在一生当中能够不造业,诸佛菩萨都赞叹,是为大善。《无量寿经》一开端就把修学的总纲领告诉我们,教我们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只要把这三句做到,老实念佛,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任何人都不能跟你相比。我们能不能得到?取决於自己,别人既帮不上忙也碍不了事。如果别人能妨碍你,别人也就能帮助你,说实在话,别人不能妨碍你,也不能帮助你。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我们现前的处境,不可不知。
不思议境界就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所入的、所证得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华藏世界,一真法界。我们在《华严经》从开经到此地,我们逐渐也体会到一些,一真法界在哪里?一真法界没有离开这个地方,千万不要误会我们这个法界之外还有一个一真法界,那你就错了。给你讲真的,真妄不二,凡圣不二,染净不二;西方世界是净土,我们这儿是秽土,净秽不二。我们见不到,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够证得。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何以能够证得?「离分别」,这句话重要。换句话说,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看破了,你读经、听经就会开悟,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悟门堵塞了。佛菩萨跟我们众生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有分别,他们离分别;我们著相,以为这些现象都是真有,他们了解这个相是幻相、假相。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一切诸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中观论》上讲得好,这八不把宇宙的真相,佛经里面说的「诸法实相」,描绘得玲珑剔透。佛菩萨彻底通达明了,这是他的自行圆满,自行圆满之后一定要化他,帮助别人。
第三句说『为世广开清净道』,「清净道」就是前面两句所说,帮助众生也能够入这个境界。众生何以不悟?问题他还是有分别,这个事情非常之难,还是有执著。你如果要问,你哪一天成佛,你哪一天明心见性?你不要问别人,你什么时候对一切法不分别,那一念之间你就成佛,你就明心见性。我们看看过去诸菩萨修行,历代祖师大德修行,他们的悟入刹那之间,豁然大悟。我们世人讲,缘成熟了,怎么成熟的?他放下,他对於一切法真的不再执著、不再分别。谁能做到谁就成就,也不在乎男女老幼,你在宗门公案里面去看,前一次跟诸位提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悟入是二十四岁。放下就悟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祖师大德天天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这个话听了千遍万遍,心里真有定功,如如不动,不能不算他没有定功,听了千遍万遍还若无其事,不痛不痒,你说怎么办?可是佛菩萨毕竟是佛菩萨,他不灰心,他不退转,还是在帮忙,显示大慈大悲,正说明「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凡夫做不到。
他能够为一切世间、一切众生,「广」是没有限制、没有局限,开示清净道;清净道就是出离道,清净道是佛道。在清净功德眼菩萨这首偈子里,自行、化他同时,没有先后,说明内证跟外用也是不可思议。诸位要知道,落在思议里面就有先后、就有差别,为什么?就有所有,不是无所有。自行、自证离分别,化他也离分别,永远与清净道相应,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如是净眼能观见』,清净功德眼天王他看见,也就是他所证得的法门,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功用行解脱门」,我们在长行里曾经细细的说过。请看下面一首:
【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
说如来智慧,诸位一定要明了,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佛如来有,我们也有,这是从体性上说的。可是诸佛如来的智慧起作用,起什么作用?看见虚空法界的真相,起这个作用。我们虽有智慧跟如来一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佛说我们是有障碍,把我们的作用障碍住了。实实在在讲,我们的作用起不起?起,不是不起。障碍不是障碍它起用,是障碍我们觉察起用,这个话大家要听明白。如果这个障碍真的障碍它不起作用,那这个障碍是真的,那怎么能说是假的?那真的。既然作用被障碍,那就不能叫真性,真性是迷悟一如。它起什么作用?经上说得很清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起这个作用。我们今天迷了,试问问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性现的,你能说它不起作用吗?它起作用。起作用,为什么说我们有障碍?起作用我们不知道这是自性作用,这叫做障碍。佛的自性跟我们的自性同样起作用,佛知道,佛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起用,我们不晓得十法界庄严是自性起用,可见得自性照样起用,不干迷悟,就是与迷悟不相干。觉悟的人悟这桩事情,迷的人还是迷这桩事情,这桩事情本身与迷悟不相干,大家要在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你能够体会得,才知道为什么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就明白,你就会点头,佛讲得没错,一切众生确实本来成佛,不过就是你自己不知道你是佛,所以叫障,障哪里?就障在此地。
偈颂里面第一句是说广,无边际;第二句是讲深。『一切世间莫能测』,一切世间是指有情世间,六道里面的众生,不了解佛的智慧,也就是说不明了自性的智慧。另外还有智正觉世间,智正觉是指声闻、缘觉、菩萨、佛;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也莫能测。为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见性,依旧用阿赖耶识,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所以他莫能测。要怎样才能测?前面讲要离分别,要见到一切法无所有,自性的智慧就透出来。《金刚经》的确是无上的妙法,在中国自古以来,不仅仅是佛门四众,不学佛的社会上读书人,没有说没有念过《金刚经》的,那太少了,这部经确实是开我们的智慧。你如果真正抓到经里面的纲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细细去对比,你眼见的一切色相,耳听的一切音声,鼻嗅的一切香味,口尝的一切味,你从这里面去体会,去体会「三心不可得」,体会「诸法无所有」。宗门里参禅怎么参的?这就是他们用功的方法,所以叫疑情,一定要把六根接触境界跟佛的教诲时时刻刻来做对比,几时在这个对比上一下合了,契合这就证果,证得了,这就契入。宗门用的方法,这个理论原则通一切法门,所以这是个总原则。
一定要知道佛讲的才是事实真相,我们今天的观察跟佛讲的不一样,诸佛说三心不可得,我们认为可得,佛说诸法无所有,我们认为一切法有,我们的见解跟佛恰恰相反。佛并没有教我们,要我们把这个错误知见舍掉,接受他的知见,那这是佛强人所难,牵著别人鼻子走,我们肯服气吗?不肯服气。佛用的方法巧妙,说出来,要我们自己去亲证,你亲证得的跟佛所说的一样,我们佩服,他是过来人。所以细细在境界当中观察,观察千万不要用妄想分别执著,用妄想分别执著是永远见不到。要怎样?离妄想分别执著去观察,你就有门路可入,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佛家讲的参。佛家不讲研究,叫参究,研究是世间人,凡事研究研究,研究是没有离心意识。心意识是什么?心是阿赖耶,妄想;意是末那,执著;识是第六意识,分别。没有离妄想分别执著,那叫研究。佛教给我们离心意识参,叫参究。参究,你不会参,我们这里说得很白,不用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叫参,我们现在有人讲直觉,用直觉法,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这个方法,这就是禅宗修学的原理原则。
我们念佛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我们念佛的功夫不但得力,确实能帮助我们证得一心不乱;事一心是禅定,理一心就是经上讲的境界。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事一心往生方便土,理一心往生实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那边修行成佛,时间上大大的缩短,你们在经上看过,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话怎么解释?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的境缘非常恶劣,能在这个恶劣环境当中,群魔乱舞,这样巨大的诱惑之中,你能够不动心,你能够不被污染,你想想这个功夫多深,这种善根福德多么深厚,所以此地修行一天等於西方世界一百年。可是话说回来,如果你禁不起诱惑,这里淘汰得快,这个地方要升升得快,要堕堕得快;不像西方世界修行平平稳稳,也不能很快升,但是决定不会堕落,那个地方很安全,此地是大起大落。所以自己要想想,你到底天天是在起还是在落?自己心里要有数。如何能保持自己不堕落?古来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这一句佛号不要离口,这个方法确实是妙。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就不会造口业,二十四小时阿弥陀佛不断,阿弥陀佛一断,口业马上就起来,这个方法是好。口念弥陀,心里还打妄想,不要紧,没关系,至少三业你现在不造口业;慢慢念熟之后,意业就跟著口业也转了。口是最容易造业,先从这里下手,治病先治最重的病。叫你不要讲话,不讲话也难过,叫你喊阿弥陀佛,这个好多了,比不讲话好多了,所以这个方法实在是非常之微妙。由此可知,会念佛的人怎么念法?心里不生妄想的时候,佛号可以不念,才一个妄想冒出来,「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妄想换掉,这叫会念佛的人。可是这里头还有一层对凡夫讲,凡夫不是落在妄想这边,就是落在无明那边,这事麻烦。妄想起来了要念佛,把妄想打掉;无明起来还要念佛,把无明也打掉。这样一来,二六时中你这佛号一句都不能停,你要一停,不是落在妄想,就是落在无明。我们功夫怎么用,你就明白了。
功夫得力的效果,第三句说出来,『永灭众生痴暗心』,痴暗是愚痴。永灭痴暗,岂不是你智慧就开了?只有智慧开了才灭痴暗。愚痴没有,给诸位说,你贪瞋烦恼都没有了。你为什么会有烦恼障?为什么会有所知障?愚痴。所以愚痴断了,所有一切障碍从根本上拔除,你的自性智慧无限的深广统统现前。『大慧菩萨入此深安住』,他不但契入这个境界,入得很深,这是自性智慧现前。在长行文里面,他得「现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海」,他赞叹的颂文与他所得的法完全相应。在赞叹的偈颂里面,再一遍的提醒我们,帮助我们学习。请看底下一首:
【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不动自在天能见。】
这首偈子里面,是赞颂他自己「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他从这个地方契入,从这个法门契入。第一句说『如来功德不思议』,这个功德就是赞叹自性本定,《楞严经》上所讲的「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性定。唯有大定起用才叫做功德,这个功德是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众生见者烦恼灭』。大家想想不思议功德怎么修法?为一切众生示现榜样是功,你在修功;虽示现榜样,自己又不执著,为众生现相,现相的时候即相离相,离相是德。离相是离妄想分别执著的相,给一切众生做榜样、做典型,自己又不著相,这是自功德,不可思议。即相离相就是不思议,何以故?前面说过,相即非相,非相即相,这是不思议境界。众生见了之后觉悟,我们取最粗显的比喻来说,众生贪财,你不贪财,这就是示现,你示现给他看,众生跟你在一起处久了,他也学你。贪财是烦恼,贪色也是烦恼,贪享受也是烦恼,你样样都做给众生看,什么都不贪;自己有的,人家要的时候都能布施,不吝啬,这就是你修功德。世间人聚集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是是非非,你所示现的跟大家在一起,口不出恶言,跟人家相处,笑笑,一句阿弥陀佛,无论别人说什么,阿弥陀佛,好!你的心多清净,久而久之人家都会叫你做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没有一句废话。别人问道,你看他能接受就跟他讲几句,不能讲,或者是讲了他也听不懂,阿弥陀佛就好了,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就度了他。
这一生当中,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来表演的,就是来度众生。表演,我们也要学诸佛菩萨三轮教化,要有心,什么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要有这个心,你没有这个心怎么行?要有事,事就是身口,做出榜样来给人看,所以「众生见者烦恼灭」。众生见,得要看这个众生业障轻重,业障轻的,见几次他烦恼就灭了,他就开悟。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记载,六祖会下的几个学生,那是烦恼轻的人,跟他相处没多久,他烦恼就灭了,他就开悟。有些烦恼重的,跟他相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烦恼还没有灭,虽没有灭,给诸位说,烦恼减轻了。我们今天学佛能够做到烦恼轻,就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我们自己要常常冷静去反省,我们三业所造,是不是天天在减轻?如果三业所造果然一天比一天轻,你的进步就快速。如果说每一天,天天会轻一点,我敢保证你三年作佛,你三年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了不起,天天在减少。这样的人,说实在话就不是凡人。凡人什么时候能看到进步?一年比一年少一点,今年比去年好一点,想想去年比前年又好一点,凡人,这个样子的进步太慢,一辈子很难有开悟的机缘。如果你能够觉察到一个月比一个月有进步,你这一生当中有开悟的机会,不定十年、二十年,我看古大德有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才开悟,那就是月月都有进步,你这一生当中有开悟的可能。如果说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都有进步,那就恭喜你,我看不出十年,不会超过十年;天天有进步,决定不会超过三年。
我们自己这样做法是自己得大利益,众生看到他能断烦恼,『普使世间获安乐』,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自己修持就利益社会,就利益众生。这种修学,给诸位说,是法布施;我虽然没有实际上去照顾一切众生,你这个样子就是照顾众生,你这个样子就利益社会,社会的典型,众生的榜样。我们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找一个榜样,你的修学就顺利,你有个模式、有个样子好跟他学。这是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教我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他很重视这一点。你学经教、学戒律,你要没有一个模样摆在你旁边,你的修学确实很困难。所以《华严经》好在哪里?理论方法给你讲完之后,用善财童子,用五十三位善知识来做榜样,你可以向他学习,这些人如何将「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他生活之中。这是过去方东美先生赞叹,《华严》是最好的哲学概论,全世界找不到这样好的教科书,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
世间许许多多方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你看现在我们造佛像,造一尊佛像先做一个模型、样子,然后照这个样子来造,可见得这个模型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有好的模样。在古代,诸位读书晓得,孟子怎么成就的?母亲照顾得好。母亲用什么方法照顾?给他找好样子。看看居住的环境,孩子接触的样子不好,赶快搬家,「孟母三迁」,她懂得这个道理。当年李老师就劝导我,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在家居士,他特别提了两个人: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不能学梁启超。为什么不能学?这两位都是佛学家,对佛法真的一切经论样样都通,说得天花乱坠,没有落实,所以不能以他们做榜样。要找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做榜样,他们两个还继续搞轮回,这史书上都有记载的。当年李老师劝我学印光法师,以印光法师为榜样。印光法师也不在了,印光法师《文钞》在,常常看《文钞》,读《文钞》,思惟《文钞》,依教奉行,这就是跟印祖学习。他这样劝我,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学印光法师,他是印光法师的学生。李老师非常谦虚,把我看作同学,我们都是印祖的学生,他以学长的身分来指导我、来帮助我,这是大德,普通人做不到。
以后我在许许多多地方讲经,我劝导同修们要找个好榜样,找谁?我没有介绍印光法师,我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你能够常常读诵这部经,思惟这部经,思惟这个经就是忆佛,依教奉行,你就是跟阿弥陀佛学,作弥陀弟子;作弥陀弟子,是真正跟他学才是他的弟子。我们天天读经,天天唱佛,唱歌一样,没有照做,这不是弥陀弟子。弥陀弟子一定要依教奉行,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乖乖的做;佛教给我们不能做,我们就决定不做,你才是佛弟子。所以你要真正做,依教奉行,偈中这两句效果一定就现前。众生接近你,纵然根性很钝,时间久了,或者等到你往生,他忽然觉悟,知道你是个好榜样,他思念你、学习你,也烦恼灭了。世间这些人跟你学的人多,社会就安定,人民就安乐。所以,一个人认真修行能令众生断烦恼,能使世间获安乐,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动光自在天王他见到,他证得,他就是这个方法修成的,用这个方法自利利他。再看底下这一首,第六首:
【众生痴暗常迷覆。如来为说寂静法。是则照世智慧灯。妙眼能知此方便。】
妙庄严眼天王得的法门,是「令观寂静法灭诸痴暗怖解脱门」。第一句这是很感叹的话,『众生痴』,贪瞋痴三毒烦恼里面最严重、最难断,贪瞋烦恼虽然重,比较起来还好断,唯独痴烦恼,古德有个比喻,好比是藕断丝连,藕折断了,丝还连在一起,说明痴难断。因为众生有愚痴,常常迷覆自性,也就是你的真心被愚痴盖覆住。痴的相是迷,他不觉悟,痴迷。痴迷的众生,哪有不造业的道理!你要问,贪瞋从哪里起来的?从痴起来的。一个人要不愚痴,有智慧,他决定不会造业,决定不会有贪瞋烦恼起现行。凡是有是非人我、贪瞋慢这些烦恼起来,都是愚痴在作祟,这是众生无量劫来沦落在六道轮回不能出离的根本业因。佛慈悲,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就为这桩事情而来的。佛为众生说『寂静法』,这就是天王他修的法门,他是观寂静而得到解脱;解脱就是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佛给我们说寂静法。
寂静是自性的本体,也就是真心的本体。真心在哪里?真心是什么样子?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跟阿难尊者,表演给我们看。表演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不可得」。七处徵心,了不可得。真心有没有?有。为什么不可得?因为它是寂静相。由此可知,寂静就是真心,你以为真心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寂静法,虚空法界体是寂静的,从来没有动摇过。《中观论》上讲的「八不」是寂静法,我们有没有?有,只要你不起妄想,寂静法就现前。妄想是痴迷,妄想是动的,不是寂静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是动的。妄想是无明,微细的动,不是寂静法;分别那个动就粗,执著就更粗,大幅度的震动,演变成动的相是什么?贪瞋、傲慢、嫉妒,这是你的心在大动,大起大落,寂静失掉了。失掉是寂静相暂时没有,寂静有没有动?没动。佛在经上举的比喻好,他把寂静比作水,把痴迷、贪瞋比作波浪。我们晓得波即是水,水即是波,水跟波没有离开;可是水的性寂静,水虽然随著波浪在动,水的性还是寂静的,只要你不动,它立刻就静下来。静是真的,是常态;动不是常态,是虚妄的,是暂时的。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细细去体会。
只要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做不到不分别、不执著,少分别、少执著、少打妄想,我们从少上下手。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少,然后到一天比一天少,那恭喜你,你就成功,你就契入境界,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生活怎么样?佛菩萨生活跟我们生活没有两样,所不同的,佛菩萨生活知道水即是波、波即是水,他知道明了,他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动静不二,动静一如。我们凡夫怎么样?动不是静,波不是水,水不是波,他搞这一套,所以他理事有碍、事事有碍。诸位细细想一想这几句话。
佛说的寂静法,哪些是寂静法?无有一法不是寂静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是寂静法。《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经论当中也常说,「法门无量,殊途同归」,归到哪里?归到寂静。诸位要晓得,法是修学的方法,生活的方法,我们说修学的方法,有很多人听不懂,为什么?他把修学跟自己的生活脱节,他连不上去。所以要知道,佛家讲修学的方法就是生活的方法,你每天工作的方法,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这是修学的方法。如果把修学跟我们的生活脱了节,你修一辈子也不会入门,古大德所谓你修到驴年都不能成就。你们想想看,十二生肖里头有没有属驴的?这就是告诉你,你没指望,你完全搞错了。「修行」这两个字的含义一定要搞清楚,它指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应酬,念念行行都与寂静法相应。寂静法就是禅定,寂静法就是清净心,我们现在说五个: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都是清净法。我们将这两个字说成十个字大家好懂,这全叫寂静法。
八万四千法门统统都是修定,我们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修什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不就是寂静法吗?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说,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世尊说这句话用意很深,告诉末法众生,我们这样的根器参禅决定不能得定,也就是用参禅那个方法我们得不到,换成念佛的方法我们能得定。换句话说,我们的目标方向没有改变,手段改变、方法改变,我们就用这句佛号。前面给诸位说过,起心动念不离这个,念头才一起,不管它是善念、是恶念,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不要去理会它,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就把念头转过来,这叫会念佛,这叫会用功。你会这样做法,你的烦恼自然一年比一年轻,一月比一月轻,甚至於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轻,你自己会觉察出来,别人也能看得出来。别人从哪里看?你智慧开了,智慧增长。烦恼少一分,智慧就长一分,互为消长;黑暗少一分,光明就显一分,就这么个道理。智慧开了,特别是你们年轻法师学讲经,这个体会就太明显。经典展开,智慧开了,不必参考古大德的注解,你都通了。这个时候你喜欢怎么讲就怎么讲,深讲浅讲、长讲短讲,无不自在,为什么?智慧开了。现在智慧为什么不开?烦恼障住,痴迷障住。所以我们晓得世尊所说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寂静法。
『是则照世智慧灯』,跟前一首偈的意思相同;前面讲「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此地这一句含前头两句的意思。我们要能够真正听懂佛所说的法门,一切法也好,一个法门也好,只要你真正听懂,乃至经中四句偈,甚至於半偈一句,你要是真正听懂,都破迷开悟,一生受用不尽,这是真的。什么叫听懂?懂的标准是做到。你听了做不到,没懂,这是实话。你要听懂了,哪有不做的道理?为什么?照这个做会成佛,照这个做会脱离苦海,脱离六道轮回,你怎么会不做?没有这种道理的。你还不肯做,肯定你没听懂;你说我不相信,我是听懂了,我也会说。录音机都听进去,一句话不漏,比你还高明,录音机懂不懂?不懂。你说你听懂,还比不上录音机。录音机天天在此地听法,它能成佛吗?它成不了佛。为什么成不了佛?不懂!诸位懂了、没懂,要用这个去勘验。
这是我最初刚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讨论这个事情,就是知与行的事。这个老人跟我讲,佛家确实知难行易。为什么?行就是观念,一念之间,一个念头转过来就超凡入圣,行易。念佛的时候,《弥陀经》上讲若一日、若七日,就能往生。往生什么程度?上上品往生,哪有什么难处!难在哪里?难在你不懂。世尊给我们这些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苦口婆心,几个人懂?懂的人都成就,都证果;不懂的人慢慢再来。这就是佛经里常讲熟者先度,熟是根熟的人,根熟就是真正听懂的人,他们先得度,超越十法界,他们作佛,作法身大士。没懂的,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我没有做到是没懂,你有这个修学态度,你才会成就。为什么?知道自己不行,没懂。如果没有懂自己以为懂了,你的悟门就堵塞;换句话说,你这一生没有开悟的指望,你自己以为懂了。
这在求学上是大病,一个老师教学生,对学生的观察,看看学生有没有真正懂得,有没有成就,就在这些地方观察。你这个学生可不可以教,也在这个地方下断语,也就是你能够虚心,你知道你没懂,老师会教导你。你自己以为懂得,老师不教了,为什么?教了没用,填不进去,他满了,填不进去;学生堕落老师也无可奈何。我也就这些事情请教过李老师,李老师摇头,没法子。他说得很好,这种根性不但我救不了,佛来了也救不了。我想想,他的话讲得有道理。为什么?学的人自满,自以为懂得,老师还有什么办法?到此地画休止符,没得再讲,为什么?你已经懂了。真正的学生,没有做到是我还没懂,还要求老师帮忙。所以标准是定在你有没有做到。你懂多少看你做到多少,你懂一分你做一分,肯定的,你懂十分一定做十分,这个一点都不假。诸位将来学讲经说法观机,这是重要一个观机的原则。
可是实在说,要想帮助别人,先要成就自己。在这些菩萨众里,哪一个不是先成就自己再帮助别人?自己成就,不论多少,总有一点小成就,你才能帮助别人;如果自己一点成就都没有,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不但没有法子帮助别人,恐怕还被众生度跑掉;你不能度众生,被众生度跑掉。我今天听一个同修说,有个出家人修行不错,在山上住了很多年,一句话不说,真的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禁语禁了多少年。以后被人发现,请他下山,听说没有多久,他还俗结婚,还生了个小孩,这不就被人度跑掉?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很难很难!所以我们修行,自己基础不稳固,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就会出麻烦。我当年学佛,李老师要求我跟他五年,我深受他的恩德,得他的好处。他要求我五年,我自动延长五年,我跟他十年,十年才离开他。自己一定要晓得,根要扎得厚,要扎得稳。脱离老师,你在这个社会,社会五花八门,真正是称得上群魔乱舞环境,你能在这个环境里撑得住,不会动摇,不会退转,就相当不容易。在这里面断烦恼,长智慧,这是成就。这个法门,『妙眼能知此方便』,佛所说的法皆是方便法,所以此地用方便。请看第七首:
【如来清净妙色身。普现十方无有比。此身无性无依处。善思惟天所观察。】
前面这两句就是善入无边境界。『如来清净妙色身』,这是什么身?法身。诸位在大乘经上,常常念到「清净法身佛」,就是这个意思。法身是体,法身没有相,法身就是前面所讲的「寂静法」;「法」还不能要,要了一个法又著了相,就是寂静。寂静就是我们的法身,寂静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它能现一切相,所以『普现十方』,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为什么?它能现,一切法都是它所现,所现就比不上能现,那怎么能相比?在十方世界,可以说是遍虚空法界,什么地方有感,它就有应;这个应是自然的,不是作意的。将来诸位你们成佛,也跟诸佛如来一样,哪个地方有感,你们去现身说法;你绝对不会「那个地方有感,我赶快去」,那你就错了,你是凡夫,你超不了六道轮回,你超不了十法界。感应是自然的,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感应是感情的感,那是痴迷,不是寂静法。
寂静是尽虚空法界,寂静的相大,虚空法界是寂静变现出来的,这话的确是很难懂。寂静就是妙色身,清净妙色身,妙色没有色,为什么叫妙色?能现一切色,所以叫妙。也就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也是形容清净法身,是能现之体;怀让禅师所讲的「说似一物即不中」,也是说这个意思。他们两个所讲的话不一样,说的是一桩事情。这是什么?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真心、自性、本性,此地讲清净。随类现身,不但现有情身,它也能现无情身;无情身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还包括自然现象。也能现正觉身,现声闻、缘觉、菩萨、佛身。世尊告诉我们,应以什么身得度,它就现什么身。现身不是意,没有意;有意就是痴迷。我们今天凡夫无论做什么,有意,你落在痴迷上,你跟清净不相应。诸位要说,没有意能成功吗?意转变成智,所谓是「转八识成四智」,他用的是智,不是意。
智无分别,智无所有。记住,无所有、无分别是智,有分别、有所有是痴迷,落在意地上,落在意识里头去了。落在意地里面,那就有比较,有得比了。人家不落在意地,所以普现十方无有比,无论现什么身都无有比。不仅仅是现佛身,《普门品》里面讲,应以童男身、童女身而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他现那个身也是无有比;应以比丘、比丘尼身而得度者,他就现比丘、比丘尼身,所现的身也是无有比。为什么?他所现的一切身相都与寂静法相应,这就无有比了。我们六道的凡夫不行,六道的凡夫落在意地上;四圣法界也不行,还是用阿赖耶识,没有能够转识成智。几时转阿赖耶为大圆镜,大圆镜是寂静法,那就相应了,他无论现什么身皆是无有比。世间无有比,出世间也无有比,为什么?出世间没得比,世间是有比,出世间没比了。出世间就是出离十法界,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清净平等觉,哪来的比!
『此身无性无依处』,「性」是体性,为什么会现?感应而现。我们今天这个身相为什么会现?给诸位说,也是感应而现的,佛是感应而现,我们也是感应而现。但是这个感应不一样,我们的感应是业感,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造的业,业牵著你遇到缘就起现行是业感。诸佛菩萨是什么感?愿感。他在过去生中,初学佛的时候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发过这个愿,成佛之后愿力在,转业力为愿力。愿力是智成就,业力是痴迷成就,哪里会一样?诸位要细细去想这个道理。所以,凡圣所现的一切现象全是感应,这才是生佛不二,才是性相一如,你才能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佛悟,悟在哪里,我们迷,迷在什么地方,你才能真搞清楚。你要是搞不清楚,叫你破迷开悟,迷不晓得在哪里,你怎么破法?叫你去捉贼,不认识贼在哪里,你怎么会捉得到?你认识他,你才能把他捉到。所以自己要晓得什么是迷,你才能破迷;痴迷都不晓得,你怎么能够破痴迷?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地方说明,佛跟我们不一样。此身无性,这个身是相,无有自性,自性就是自体,没有自体。佛给我们讲四大五蕴和合而成,这是对我们凡夫说,说得很粗;告诉你,这个身没有自体,因缘和合而生的。你从因缘这个地方去观察,知道这个身没有自性,能破身见,为什么?不再执著这个身。不但无性还无依处,依处是「所」;我们凡夫认为这个身是自己,还要给自己找一个住处,找一个依靠,这就错了,没有依处。你们想想看,哪个地方是你家?你们今天到新加坡来,家在哪里?家住在某个地方,你现在在居士林。佛在经上序分里,佛「在」,那个字很有味道,没有说是住。住怎么样?著了相,你有分别执著;「在」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只说我现在在哪里,我没有住哪里,没有住处。这个事实真相你要认清楚、你要懂得,你没有住处,你没有身,这身是假相,「无我亦无我所」,然后你就不造业,你真的身心清净,这才是善法当中真正的善法。『善思惟天所观察』,你这个思惟,那你就是真正是善思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