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九十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94

  请掀开经本五十一面第二行,大科第七段,称扬赞德分。

  清凉大师解释本经都用十来表法,在第一品「世主妙严品」,他分为十个大段落,也是与《华严》以十来表圆满的意思相应。前面六大段是本经的证信序,诸位听经听得很多,都知道佛经的体例,经本展开前面可以看到六种成就,六种成就是证信。序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证信,第二部分是发起。从这一段以后总共有四段,都是属於本经的发起。这一段第七「称扬赞德」,这是称赞本师的功德。本师在《华严》是毗卢遮那如来,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毗卢遮那是法身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理体,哲学里面所讲宇宙万有之本体。赞本师之德实在就是显示我们自己的性德,如果不懂这层意思,经文念到你当然会感到乏味,你莫知所云。如果懂得这层意思,细细的揣摩经文,佛是教我们在这个地方明了自性有无量的功德,正如后面经文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是什么?有哪些?在这一段称扬赞德里面就显示出来。

  我们真心本性,跟毗卢遮那、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我想有不少同修曾经听说,佛门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包括我们,三世更是包括我们;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佛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而《无量寿经》上更有一句偈子,实实在在了不起,他说的是「一切皆成佛」。一切皆成佛这一句,跟《华严经》上所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一个意思,比《华严》这一句讲得还要圆满、还要彻底,这是真实语。我们平素只听到经上这么说,但是没有听过有人详细给我们解说,殊不知详细解说就在《华严经》上。《华严经》上,世尊讲经说法的技巧非常圆满,真正是达到善巧到极处,我们常常赞叹善巧方便,我们在前面「众海云集」那一大段,这一大段是《华严经》上的众成就,我们看过;它表法的义趣,在前面跟诸位详细说过了。这一段一开端,经文有三段。第一段是「总结威仪住」,第二段是「总显德行因缘」,第三段是「别明得法赞佛」。请看经文:

  【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无边品类周匝遍满。形色部从各各差别。随所来方。亲近世尊。一心瞻仰。】

  这一小段的经文里面包含三个意思,第一个是总结前面所说的「众海云集」,意思非常明显。我们要知道,「众海」很不平常,因为每一个族类、每一个社团,人数都是无量无边。这个意思,显示华严这一会以什么地方做道场?我想诸位一直听下来都应当体会得到,它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一会道场,真正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边品类』,无边是无量无边,品类就是种种类别,不仅仅是六道十法界,可以说虚空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遗漏掉,圆圆满满的含摄在其中,『周匝遍满』。『形色部从』,形色不相同,不但是六道众生的形色不相同,就是以我们人道来讲,以肤色来说,有白种人、有黄种人、有黑种人,也是形色不同。我们肉眼能够见得到的畜生道,形色差别就更多;还有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诸天神众,我们的世间以及饿鬼道、地狱道里面也有神众,形色差别无量无边。「部从」是这些人随从他们的领导人,来参加这个法会。

  这段经文,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我在此地给诸位提示一点。古人所谓「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这话说得没错,但是不切实际。实际是我们读了《华严经》、听了《华严经》,真正有用处,对我们的生活真正有帮助,这才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说「不读华严,不能拓开心量」,你们想想,我这个说法如何?我们今天眼前的困难非常多,自古至今世间有多少聪明人,有多少有智慧的人,对世间问题束手无策,没有法子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家与家之间的冲突,再扩大国家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带给世间许许多多的灾难,所谓天灾人祸。我们要问:天灾人祸从哪里来?很少人能给我们说出满意的答案。满意的答案在《华严经》里面,这些灾难从哪里来?佛给我们讲:从愚痴来的。什么叫愚痴?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这里来的。不明了「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了解「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起心动念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我们看看西洋的文化,我在美国十五年,美国人起心动念第一个观念: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别人的侵犯。人人都为自己,於是两个人就有冲突,这两个人就有矛盾,这个结永远解不开。如果他要觉悟,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总是自己人,想自己也能替别人著想,他这个家庭就和睦。如果各个人都为自己来著想,所以家不成家,你看现在社会,离婚率多高!甚至前几天报纸上登的,这外国的事情,早晨结婚,晚上离婚,你说成什么话!什么原因?两个人当中有矛盾、有冲突。佛在此地给我们说明真相,一定要把心量拓开,我们的心量本来是跟如来相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才是解决问题根本的办法。家与家的不和,顾虑到自己的利益;地区与地区彼此要保自己的利益,就会跟其他地区冲突,这里面就会产生矛盾;国家保护我自己国家的利益,决定与其余的邻国也发生冲突、也发生矛盾,这怎么能解决问题?所以地区与地区有冲突,国家与国家免不了战争,战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学了佛,接受佛的教导,我们明白了,我们今天考量,一切考量以全世界众生的利益做为我们考量的水平,世界上战争没有了,世界问题解决了。可是你要想想,问题有没有彻底解决?没有。为什么?这一个星球,地球是个星球,我们这个星球是一家人,大家认同,别的星球呢?我们不肯认同别的星球也是我们一家人,於是将来还有星际战争,这也是麻烦事情。所以佛法讲这个是彻底解决,「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星际战争也没有了。诸佛如来,我们知道他们的教化区,最小都是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我们在佛经里面读过。有些佛的教化区很大,几个大千世界、十几个大千世界,为什么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的教化区没有极限,跟毗卢遮那佛完全相同,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他的教区,所以这里头一切的矛盾、冲突、隔阂完全消除了。

  现代的社会,新的名词叫多元文化,「无边品类周匝遍满」,这不是多元文化吗?哪个地区多元文化能够跟华藏世界相比?哪一个团体的法会能够跟华严海会相比?他们如何能把多元文化,无量无边的品类,形色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能够集合在一起?要知道我们生活在虚空法界,不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不是生活在一个地区上,我们生活在虚空法界,虚空法界是我们圆满的依报。这里头说依报、说正报,诸位要记住,正报只是讲自己个人的身体,这是正报,个人身体之外统统是依报;其他一切人、一切有情众生是我们有情的依报,物质环境是我们无情的依报。换句话说,都是我们生活环境,生活环境里头有人、有物、有事,而生活环境是遍虚空法界,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我们对於所有一切的族类、形色、部从,这里面的隔阂全部都消融,这样才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这是一个大同的社会,这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究竟圆满的大同世界,一真没有离开十法界,不是十法界之外另外有一个一真,没有这个道理。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面,要体会到这个意思,要认真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心量打开,也就是恢复我们自性本有的心量,我们在《华严经》上真正得到受用。别人跟我有隔阂,别人歧视我,是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不能包容我,我要包容他。为什么?我觉悟了,他还没觉悟;我明白了,他还没明白。彻底究竟的明了是佛陀,我们做佛陀的学生、做佛陀的弟子,那就是菩萨,我们才初发心的菩萨,初发心里面的初发心,总算是跟诸佛如来走一条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才起步,他们已经到家了,我们才起步,方向没有错。所以学佛诸位要想功夫得力,我们就明了要恢复本有的心量;否则的话,你还是以小心量来对待一切众生,不但你的问题不能解决,你修学佛法也不会有进步。这是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得到的启示,拓开心量是正确的、是应该的,一定要这样做法。

  末后这一句,『随所来方,亲近世尊,一心瞻仰』,这是我们更要学,这是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随所来方」,这些人从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而来。意思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跟大众相聚。譬如我们今天晚上讲经这一会,诸位同修不是从四面八方云集来到这个地方吗?来到这个地方干什么?「亲近世尊」。世尊虽然不住世,不住世是世尊的色身,世尊的法身没有生灭,法身就是真如本性,永远没有离开我们。我们今天塑造世尊的形像,代表世尊的色身,见到这个形像如同见真佛一样,我们「一心瞻仰」,表达我们的敬意。然后我们要想想世尊教导我们的,《华严经》上、《圆觉经》上佛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一切皆成佛」,这个话什么意思?就是教我们对世尊这种真诚的敬意,要落实在生活上尊敬一切众生,你要懂得佛这个意思。为什么?「一切皆成佛」,这是佛眼睛里面看到的,我们凡夫见不到,佛看到了;佛看到的是真相,我们看到是妄相。

  为什么佛看到一切众生皆成佛,我们看不到?佛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佛说「相随心转」,我们是什么心?轮回心,轮回心看佛菩萨也是凡夫,所以一般人对佛菩萨一点恭敬心都没有。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有人将佛菩萨的头,我们中国许许多多石窟里面的造像,他们佛像搬不回去,把佛的头、菩萨的头取回去,供在那边当艺术品欣赏。造罪业!佛讲的话没错,愚痴!我们造佛像、画佛像,诸位要晓得,不可以画半身像,画半身像不恭敬,有上身没有下身;造像、画像,画佛菩萨像要画全身的像,这是恭敬、完整、圆满。所以,在在处处教导我们修什么?修敬,诚敬,希望我们对佛菩萨这一分诚敬的心,能够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都要修诚敬,这正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条教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诸位要晓得就是一切众生。佛为什么看到诸佛?佛是用佛心看,就是相随心转,境随心转。你的心是佛心,看一切万法都成佛,都是佛,而且是本来成佛;我们今天不是佛心,不是佛眼。可是你要晓得,佛心是我们的真心,佛眼是我们的真眼;我们今天轮回心,轮回心是妄心,不是真的。宗门里面所谓「本来面目」,轮回心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如来果地上的面目。我们是妄心把这个境界转变,所以见不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道理在此地。

  佛所说的话高明的地方,令人佩服的地方,不是说叫我们听他的、遵守他的,不是的。佛说出来之后,叫我们去证实,你要不相信,你可以自己证明。这就是信解行证,你自己可以证实,证实佛所讲的是事实真相,不是理想、不是推测。他所讲的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我们对於一切众生都要一心,一心是真心,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真诚心,不要怕别人用虚妄心来欺骗我们,不怕。你用真心,人家用妄心对你,你立刻就觉察他那个心是妄心,他不是真心。他有没有真心?有。真心在哪里?妄心的背后是真心,所以我们对他还是尊敬,我们不看他的妄心,我们看他后面真心,他很可爱,他很值得尊敬;所以我们瞻仰,瞻仰他的性德,眼前所造那是假的。佛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执著虚妄相,最好也不要分别虚妄相,我们真诚、清净、平等、觉就现前。所以在这段经文里,我们晓得应该怎样学习。下面一段「总显德行因缘」,这里面也分三小段,前面这一段「离障见净」。

  【此诸众会。已离一切烦恼心垢及其余习。摧重障山。见佛无碍。】

  这经文好。刚才说了,你要见到真实的境界,《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你必须要离障。现在为什么见不到诸法实相?你有障碍,所以叫你离障,你就见到清净法界。『障』是烦恼障,『垢』是所知障,烦恼就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是烦恼,所知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实在说是你错误的见解。这两种障把我们的心性障碍住,就好比眼睛,眼害了眼病,眼睛有病,现在医学里面讲白内障,眼有翳看东西看不清楚。佛用这个来做比喻,烦恼、所知这两种障碍,障碍了我们的见性,所以我们看这个世界看不清楚,看不到事实真相。你看错了,当然你的思想就错误,见解错误,你就会说错也会做错,怎么能解决问题?前面这段经文里面启示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家、是自己,这样所有一切的障碍、冲突、误会全都消除了。宗门叫明心见性,净土叫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我们自己第一个大难关,执著这个身是我,有了「我」跟别人就对立,相宗里面说「四大烦恼常相随」。四大烦恼从哪来?从我见生起来,只要有「我」这个执著,四大烦恼就起来,这是烦恼障的根本。我们每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这里面产生见闻觉知,你要是分别这些东西、执著这些东西,就变成所知障。

  所以说『一切』,一切里面讲的有俱生的二障、分别的二障。俱生二障不是这一生的,烦恼习气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在阿赖耶里面薰习成强有力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天天在造业,造业哪有不受报的道理?所以佛在此地劝我们要离开,华严会上的这些人,参加法会的人都已经离障,他们已经离开了。他们见到世尊这个广大的法会,我们今天见不到是因为我们有障,他们能见到他们没有障。华严法会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尘说刹说,永远无间说,华严法会从来没有停止过。诸位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二七日中所说的《华严经》,二七日中向我们报告有这么一桩事,是这个意思。毗卢遮那佛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知道毗卢遮那佛不中断,阿弥陀佛又何尝中断过?不但阿弥陀佛没有中断,释迦牟尼佛又何尝中断过?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你能够体会得几分,你这一生受用无尽,你就得真实的受用。

  『余习』,「习」是讲习气,二障的习气有粗有重,习气难除。佛在经里面,当年他的学生弟子当中,也都把这些事情表演出来给我们看。我们要知道他们是表演的,表演得很逼真,让我们在这里面体会什么叫习气,习气何以那样的难断?佛在经上讲「毕陵伽婆蹉尊者」,这是佛的弟子,毕陵伽婆蹉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余习」,就是此地「及其余习」,就余习这两个字。《法华经》里说过,他过去曾经五百世为婆罗门。我们知道古印度阶级观念很深,婆罗门这个阶级是社会上最高的阶级,刹帝利还其次,刹帝利是王族,他比王族还要高,这一类是修行人,用现代话来讲是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印度古时候,尊崇道德、尊崇学问跟中国人一样。所以在中国,你看看自古以来,我们对孔子、对孟子、对老子、对庄子,他们在人们心目当中受到尊重敬仰远远超过帝王,印度人对婆罗门的尊敬亦复如是。这一位尊者,毕陵尊者有修养、有德行,他五百世都转生在婆罗门当中,不容易;换句话说,生生世世持戒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你才能够保住人身,才能够得富贵。因为时间太长了,於是养成一种习气,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这么一段故事:毕陵长老常常患眼睛的毛病,也就是眼睛不太好,看东西看不很清楚,常常到外面乞食,要渡过恒河;恒河当然有很浅的地方。他渡恒河的时候,他在恒河水旁边弹指叫恒河的龙王(我们中国人称龙王),叫恒河的水神,叫她:小婢,你暂时把水停下来不要流,让我过去。恒河的水神,我们中国叫龙王,常常受毕陵长者的气,看到她叫她小婢,婢女是家里佣人,恒河的河神是女性的,所以叫她做小婢。有一天恒河神遇到世尊,向世尊告状:你徒弟常常骂我,叫我小婢,骂我。佛就叫著毕陵长者:你要向恒河神忏悔,致歉。於是毕陵长者就到恒河神面前合掌给她问讯,他说:「小婢,你原谅我,你不要瞋恨,我现在向你忏悔。」还是叫她小婢。世尊就讲这是余习并不是恶意,他是一个富贵人家,家里佣人用惯,所以常常这种口气,并没有恶意,也不是骂你,是他一个习气,说明这么一桩事情。他这个动作就引起同学们大笑起来,说明习气很不容易改。

  还有一桩事情,这是说到迦叶尊者,这些掌故我们也得要晓得。迦叶是定功很深的人,在同学当中禅定的功夫没有人能跟他相比,所以禅宗是他承传下来,他是禅宗初祖。传说里面说,香山大树紧那罗王弹琴,音色弹得非常之好,禅定功夫第一的迦叶听到这个琴声,不知不觉跟著它的节拍跳起舞来,「迦叶不安」。这什么原因?都是习气,无量劫来喜欢音乐、喜欢跳舞,听到这个音乐,不知不觉他就起舞,说明习气难改。佛的弟子当中,实在讲每个人都有习气,习气都不一样。这种示现告诉我们有这么一桩事情,但是也并不是非常严重,当然障道,只要我们有警觉性,虽障道也不会产生重大的障碍,尤其是修学念佛法门。所以这个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用意很深很深。如果不是修念佛法门,这些习气决定障碍你明心见性,但是不会障碍你往生,为什么?往生净土只要伏烦恼,不要断习气,只要把烦恼伏住就行了;烦恼只要不起现行,没有不能往生的。

  但是华严会上这些人,他们已离一切烦恼,烦恼障、所知障都破了,习气也逐渐消融,所以说『摧重障山』,重障就是讲烦恼、所知,我们一定要重视。每一位同修都希望我们将来往生自己有把握,能够预知时至,能够不生病,自在往生,最好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佛都来迎接。能不能做到?能。我们看看《净土圣贤录》、看看《往生传》,以往的人做到不少,眼前我们听到念佛往生、看到念佛往生的人也不少。都是真实的事情,让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为什么他们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原因何在?他们把烦恼断了,所以他做到;我们烦恼习气没断,所以做不到。虽然念佛,问你往生有没有把握?没把握。如果我们不在这个地方反省,不在这个地方用功夫,恐怕这一生要错过。错过了这一生,下一次再遇到这个机会,难!不晓得要到哪一生、哪一劫。绝不是说来生再得人身又会遇到,没那么好事,很不容易遇到。开经偈上所说的话是真话,「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这一生机会错过,你要再等到百千万劫,你才再遇到一次,你才晓得这个事情好难。

  诸佛菩萨慈悲、殷勤恳切劝导我们,不要把这个机会错过,一定要断烦恼。要断烦恼,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我们平常一般错误的观念,天天念什么?念自己,念自私自利,念利己损人,他念这个;念贪瞋痴慢,念是非人我,你观念里是这些东西,这叫造业!这种念头起来是意业造业。意造业,口就造业,身就跟著造业,所以虽然念佛、虽然学佛,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要知道我们的病根在哪里!怎么办?佛叫我们把念头转过来,经上常常讲「六念」,这是佛提示我们、教给我们,「念佛、念法、念僧」这是念三宝,三宝要知道从形相上的三宝能够融会到自性三宝。自性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讲,「觉正净」这是自性三宝;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那就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清净平等觉也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无量寿经》讲的是什么?这部经里面就是讲三宝、三学。佛教给我们念佛、念法、念僧,你要懂得怎么念法;念觉正净,念清净平等觉,你就没有念错了。

  除这三条之外,佛教给我们「念天」,念天念什么?天代表十善业道,生天都是修十善业道,教我们念天就是念十善。色界天除十善、禅定之外,还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所以念天的意思就是教我们念十善、四无量心,你常常念这个。再下面教给我们「念戒」,念戒的意思就是守法、守规矩。最后一条教给我们「念施」,施是布施,布施的意思教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布施是放下,这些虚幻不实的东西不要放在心上,恢复心地清净平等觉。六念,要把观念转变过来,这个「重障山」你才能够把它摧毁。这桩事情佛只能告诉我们,把这个道理、事相、缘由给我们说明白,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自己,佛菩萨帮不上忙。佛能够帮助我们的,诸位要晓得是开示,佛只能做到这里,悟入要靠自己,佛不能帮我们悟,不能帮我们入,入就是证;悟入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一定要懂得。佛对我们的加持就是开示,为我们讲清楚,为我们表演出来,做给我们看。我们看了、听了要觉悟,要改习气、要改毛病,这样子『见佛无碍』,你才见到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是清净法身。你能见到法身,报身、应化身当然都见到,哪里有障碍?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如是皆以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之时。於劫海中修菩萨行。以四摄事而曾摄受。一一佛所种善根时。皆已善摄。种种方便教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

  这一段是讲与会这些大众,他们自己本身具备的条件是断烦恼,这才能见佛。我们不断烦恼,天天面对著佛像,也没有见到真佛,一定要断烦恼你才能见到真佛,因真。这一段讲缘殊胜,『如是皆以』,「如是」是指与会这些大众。换句话说,你六根接触佛法能够生欢喜心,你能够懂得,你能够体会,你与佛有缘;这个缘是过去生中所结的,就像《弥陀经》上所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每一个念佛往生的同修,过去生中无量劫来,都跟阿弥陀佛、都跟净土的经论结了殊胜的法缘,这一生当中成就了。也许要问:何以在这一生成就?为什么过去遇到的时候没成就?这个道理要懂得,过去遇到的时候,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放下,所以没成就;这一生当中遇到,你如果不能将烦恼习气放下,你这一生还不能成就,再等下一次,只好如此,事实也是如此。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这一生当中要下一个狠心、下一个决心,放下!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一切的成见,一心念佛,这才能往生。《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发菩提心?我前面讲的那就是菩提心,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菩提心;对人、对事、对物再不要用小心眼,你心量拓开,念佛决定得生净土。

  这些都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之时,於劫海中』,劫海是讲时间之长,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毗卢遮那佛,『修菩萨行,以四摄事而曾摄受』。毗卢遮那佛跟他们结了缘,诸位要知道,跟他们结了缘,今天我们在此地读《华严经》,也跟我们结了缘,我们法喜充满。「四摄」,这是佛在行菩萨行的时候,接引众生的方便。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结缘,你要不肯布施,你跟众生没有缘,结缘重要;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有智慧,第一个跟众生结缘。第二个是「爱语」,爱语就是接引众生目的,我们接引众生目的是什么?爱语就是关怀他、爱护他、照顾他,爱语是这个意思。爱语不是说些好听的话,甜言蜜语,那你就搞错了。爱护他的话,骂他,呵斥他,教训他,都是爱语;不见得爱语都是好听的话,有些话很难听。父母教训儿女,呵斥骂他是爱他,别的小孩犯错,他为什么不去骂他?你犯错,你的父母为什么骂你?父母爱你,那叫爱语。学生有过错,老师呵斥是爱护他,不是他的学生,他才不管他。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爱语的意义要明了。

  第三个是「利行」,行是我们的造作,所有一切的造作决定是利益众生,这是真正将众生安立在善处。诸位要以智慧、以理性细心去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他的行为表现的是什么,我们能体会到吗?他那种生活的方式,是帮助一切众生安立在至善之处。我们中国圣人曾经讲「止於至善」,可是止於至善具体的方式,止於至善的落实,没有详细给我们说出来。虽没有明说,佛菩萨、大圣大贤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有没有能够看出来?有没有能够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真的只是一句话,他做到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看看他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过得多自在、多幸福、多美满!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自在;身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身自在;身心自在这叫大自在,真正的幸福美满。反过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生活状况,心有忧虑,每天患得患失;身体有压力、有负担,生活在忧虑、恐怖之中,前途一片黑暗,哪来的幸福?自己这一生为什么活的?不知道,真正叫醉生梦死,这一生糊里糊涂过了,你说多可惜!

  学佛,实在讲是学个明白人。佛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还能不觉悟吗?至少我们看到佛这个样子,要能体会到知足常乐。我们在这个世间,很多人遇到我都跟我诉苦。有一次我记得在台北坐计程车,计程车司机跟我诉苦,日子难过。我问他:你一个月收入有多少?你养家活口够不够?他说:够了,能过得下去。我说:能过得下去,你就很快乐了,你为什么还苦?家里太太小孩,看到市场上新的产品,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又想隔壁邻居过得比我好,我们至少要赶上他。俗话讲「人比人,气死人」,什么原因?不知足,我就告诉他:你的苦是从这里来的。假如你知足,你不就快乐了吗?我举个例子:你家里买个电冰箱,电冰箱好好的保养至少可以用十年,没错!你做一件衣服,这件衣服至少也能穿个十年,没错!为什么天天去做新衣服?月月做新衣服?你赚的钱不就浪费掉吗?不要追求时髦,追求时髦观念错误,你的日子就过得很苦。我这说了,他听懂了,他想想是有道理。我说:更进一步告诉你,你工作一年,你可不可以休息一年?他想想:可以,我一年赚的钱,我两年还花不完。你可以放假放一年,日子好过,钱不难赚,你想通你不就快乐了吗?想不通天天跟人家比,那你就要命,你就死定了。你的死、你的活就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悟你就活过来,一念迷惑你就死定了。

  所以看看佛陀的示现,我们就得到一个很大的启示「知足常乐」,我们生活所需的够了,不要再多求。如果命里还有多余的,让大家享受,那你真正叫种福,你的福永远享不尽,所以不要积财,要积德,这个重要;佛教给我们念施,常常念布施,积功累德。你只要有福报,再大的灾难你不会受苦头,不会吃苦头,为什么?你有福。没得吃的时候,自然有人送东西给你吃,没得穿,自然有人送衣服给你穿,为什么?别人没得吃的时候你帮助他,别人没得穿的时候你也照顾人,你照顾别人是因,你将来得到的是果报。所以钱存在哪里最可靠,不会贬值、不会丢掉?存在一切众生身上。银行靠不住会倒闭,新加坡政府不错,制度很好,没有听说银行倒闭,美国的银行常常倒闭。我在美国达拉斯开了一个户头,银行就倒闭三次,非常不保险。所以要知道,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财为五家共有」,不要以为现在你有财富、你有财产,假的,不过是在你面前给你看看而已,你能不能得到享受?没有。

  现在人自己要老实想想,你说你有多少多少财产,其实身上一张钞票也没有。财产是什么?银行给你寄来那个数目字,看看是数字,你说假到哪里去了!不但金银财宝没有摆在那里,那到底还有一样东西,钞票是纸,连那张纸都没有看到,只是通知单写上阿拉伯字,那就是财产;过几天货币贬值,那个字没有了。你要是想通,有,你没有得到,丢了,你也没有失掉,想通了就自在,何必为这些东西操心?这个我们讲得很多。财富从你面前流过的时候,好好的运用,好好的支配,拿去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那些极需要的众生,你就真正做了好事。所以你有财富是福报,你会用财富是智慧,你有福报没有智慧,你的福报会变成祸害。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之所伏」,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你有福没有智慧,不能善於运用你的福报,后来就变成灾难,这个事情我们从历史、从现实的社会冷静去观察,太多太多了。所以要懂得布施,知道怎样修真正的福报,永远享受不尽的福报,你要有智慧,要认识福田,要会种福。诸佛菩萨的行持,他们一生生活行为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决定不能粗心大意看过,细心去观察、去留意,好好的学习。而且修福要赶快修,不能等待,再等待几天你的福报也就完了、过去了,你的好运走完,那时候想修福没有力量,所以一定要抓住机缘,认识机缘,掌握机缘,你就成功了。世间人所谓建功立业,佛门里面讲积功累德,这是佛的利行。

  最后一个「同事」,同事摄是高度的智慧,帮助一切众生断除一切疑虑,下定坚定的决心。佛菩萨接触大众都有这四个意思,我们要学。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接触很多人,有没有起过这个念头?不但是你没有起过这个念头,所以你没有法缘,不但没有法缘,人缘都没有。从早到晚所遇到的一些人都是冤家对头,你看他不顺眼,他也看你不顺眼,什么原因?你不懂得怎么用心,不懂得怎么做人。四摄法就是如何用心,如何待人处事接物。所以佛法的好处,学了马上就有用处。大家不要以为佛的四摄法是接引众生,你把四摄法的意思看得太窄小了,劝人学佛的;实在讲,四摄法是我们结人缘、结法缘的方法。佛法里面讲求法缘,世间法里面讲人缘好,人缘好你就得到许许多多人的帮助,不论你做什么事业,帮助你的人多了,你怎么会不成功?所以要结人缘。佛度众生要跟众生结法缘,结人缘、结法缘都是这四个方法、这四个原则。你要肯布施,跟人家结恩惠,你要真正爱护他,你自己一生生活所作所为对他都有真实的利益,他怎么不敬你,怎么不爱你,你想做什么事情,他怎么会不协助你!

  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这个地方共同来学习经教,正是如来的三转法轮:示转、劝转、还有作证转。现在全世界经济状况都不好,危机重重,说不定将来会有一天经济总崩溃。在这样艰难环境当中,李木源居士率同你们诸位同修,发心建弥陀村、办佛学院,要相当的资金。筹募这么顺利,别人看到都非常惊讶,什么原因?这么多年来结法缘、结人缘结得好,再艰难、再困苦,你只要一号召,大家都热心帮助,就这么个道理。然后你才晓得,四摄法对於我们做人、生活是多么重要。我们要养成一个布施的心,时时刻刻、在在处处总有一点小礼物送人,出门身上总带一点东西,随时遇到了都给人结缘,都修布施波罗蜜。跟人家说话一定是劝善规过,劝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以种种方便、种种善巧,自己做出样子给人看;你劝勉别人的,自己是真做到。不是劝别人,自己不肯做,那叫口是心非,别人不能相信,一定要自己做到。「同事」,今天我们生活打成一片,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我们统统都集合在一起,这是属於同事。所以四摄不能够轻易看过。这是说明佛在往昔行菩萨道的时候,跟我们结的有这些缘。

  下面说『一一佛所种善根时,皆已善摄』,可见得过去生中这个时间很长很长,不是一尊佛,一一佛所种善根时。这也正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一段故事,「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佛讲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一个亿,佛在经上讲,古印度人讲亿有三种:十万叫亿,千万也叫亿,万万也叫亿。不像我们中国,我们中国是万万叫亿,古印度十万也叫亿。我们就不多算,就算它十万,一个亿是十万,四百亿,那个数字也非常可观,你才知道时间之长。在一一佛所种善根时,都曾经遇到毗卢遮那如来,他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我们接受菩萨『种种方便,教化成熟』,这个善根多深厚,关系多么密切。也许我们读了这个经文,对与会的这些菩萨众们非常羡慕、非常向往,他们的运气好,生生世世都遇到诸佛如来,我们运气不好,从来没有遇到一个。这个想法是错的,不是正确的,我们生生世世跟他们没有两样,都遇到;再跟诸位说得清楚一点,你们诸位同修天天遇到,时时刻刻遇到,从来没有中断过。你说哪个是?可惜你不认识,你要认识的话就行了,现在是你遇到了不认识。希望这一部《华严经》读完之后,你就会认识,不要等读完,读一半、读三分之一你就应该认识,那这个经就没有白讲。你就认识哪些是诸佛菩萨,在我们周围环绕真正护念,慈悲到极处;他的确是善摄,的确是种种方便教化成熟。

  末后『令其安立一切智道』,一切智道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是诸佛菩萨寻求的智慧。「道」当作因讲,我们要修智慧之因,然后才能成就智慧殊胜的果报,这就是诸佛菩萨对我们真正的恩德,他把我们安立在一切智道;一切智道就是菩萨道。这个说法怕大家还搞不清楚,还有疑惑,我们再讲得白一点,把你安立在觉悟之道,帮助你安立在一个明白人之道。诸佛菩萨就是个觉悟的人,是个明白人;换句话说,你不明白、不觉悟是糊涂人。也就是将我们这个糊涂人,转变成一个觉悟的人,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经文要细细的看,细细的去体会,我们一定要把它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学了才有用处。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