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八十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85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六面,最后一行看起。

  前面将欲界六层天介绍过。从这一段大梵天王,这是属於「色界天」。色界有四层,分为初禅、二禅、三禅跟四禅,四禅天又比较特殊,有凡夫天、有圣众天,也是说凡圣同居土。四禅总共有九天,其中有四种是属於凡夫,另外有五种叫净居天,这是菩萨、罗汉修学的处所。四禅天里面到底包括有多少种类,佛经典里面说法也不一样,在本经到《十藏品》里面会有详细的介绍。一般我们介绍天界,都依十八种天的讲法,初、二、三禅,每禅里面有三天,所以总共就九层天,或者我们说九种;第四禅除了一般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叫无想天,世间一些人修无想定,无想定修成功之后也生到第四禅,有一个特殊的环境,称之为无想天;在佛法里把它看作外道,外道所谓是心外求法称之为外道。再加上五种净居天,四禅就包括九种天,所以色界总共有十八种。大梵天王是初禅的天主。初禅称为「梵天」,里面有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种。大梵天王,如果用我们世间的制度来比,好比国王,梵辅天是这个国家的大臣,梵众天则属於人民,实际上它是一层天。天人的福报不相同,如同我们人间一样,福报大的作国王,其次的作王公大臣,福报薄的作普通百姓,天上也有这种情形。清凉大师引用《佛地论》的话来解释,「离欲寂静,故名为梵」。为什么称为梵天?他将五欲六尘都放下,得到清净心。五欲六尘只要有一种没有放下,这个修行人就不能够离开欲界,这个事实我们必须要清楚。所谓「离」,不是事上离,是心上离,事上离不难。无论是在佛门,或是印度其他宗教,出家修行的人,可以说世间五欲六尘都舍弃,可是心里面还染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还会起心动念,这个没离。如果修行人在心地上也放下,对於欲尘确确实实不染污,他将来往生决定是生色界天,他不会在欲界。大梵天王,这里面也是一个族类。请看经文:

  【复有不可数大梵天王。所谓尸弃天王。慧光天王。善慧光明天王。普云音天王。观世言音自在天王。寂静光明眼天王。光遍十方天王。变化音天王。光明照耀眼天王。悦意海音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不可称数。皆具大慈怜愍众生,舒光普照令其快乐。】

  这是一段。一段就是一个族类,我们说一个族类,诸位很容易体会到多元文化,可见得华严会是个多元文化。第一句是列数举类,数量是『不可数』,前面我们看到「无量无数」,这是不可数、不可称数,意思都相同。说明这个法会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法会,出席的这些大众来自尽虚空遍法界,十方无量无边恒沙佛国土,这里面有修禅定得到初禅功夫的。世间人福报不平等,是过去生中个人修福不相同,修的因不相同,所以得的果报不一样。因果决定是相应的,绝对不会修善因得不善果,修不善的因会得善果,没有这个道理,佛常在经上讲无有是处。色界天人他是修禅定,换句话说,定功浅深差别不等。初禅定功深的则作大梵天王,功夫其次的,或者再其次的也有差等,差等几乎跟我们人间相似,真叫千差万别,但是总而言之,他们的心地都清净离欲。在佛法里面讲,初禅这个定叫根本定,从根本定再继续往上修学,不断的向上提升,到二禅、三禅、四禅,再往上提升就是四空天。四空天也有四种禅定,也是浅深不一样,到最高的我们称为第八定;这是连色界算起,色界四种禅定、无色界四种禅定,合起来是第八定。这样深的定功依旧没有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超越六道轮回确实不是容易事情。我们今天非常幸运遇到净土法门,即使华严海会最后还是结归到净土法门,我们从这些地方能够体会到这个法门的殊胜。

  我对於净宗坚定了信心,就是从这个经里头启发的。我们看到菩萨众里面文殊、普贤,这是所有菩萨众的首领,华严会上毗卢遮那佛的两个助手,最得力的助手;他们两位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给我们做一个好榜样,来教导我们、警策我们、勉励我们。华严会上的等觉菩萨,不是普通人,这两位菩萨,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成佛之后,所谓倒驾慈航,现菩萨的身分帮助毗卢遮那佛教化众生。他的示现可以说权,也可以说实,权是表演给我们看的,也可以说是真实。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个意思就能够明了,唯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把修行的时间缩短,成绩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直线的上升,这是无比殊胜的一桩大事。我们遇到这个法门,正如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句话要牢牢的记住。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才遇到这么一次,遇到之后一定要珍惜,太不容易遇到了;珍惜这个机会,把握这个机会,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如果你要问:我们有把握往生吗?我们现在可以讲:只要你到这个念佛堂来念佛,你能守规矩,把一切妄念放下,老实念,你就决定得生。这个念佛堂是给大家做增上缘,这个念佛堂不是我们建的,我们哪有这个能力?诸佛菩萨建的,所以这个念佛堂有那么大的摄受力量,人的力量做不到;这个机缘要格外的珍惜。

  经文下面也列十位上首,第一位,『尸弃天王』。尸弃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叫「持髻」,持是保持,髻就是发髻。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位天王他有肉髻相,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的头顶有肉髻,大梵天王的头顶也有肉髻,所以称为尸弃,他能够保持,这是属於三十二相之一。如来的肉髻也称为「无见顶相」,大梵天王肉髻相也称之为「火顶」。佛给我们说世间有大三灾,有小三灾。大三灾就是水火风,火灾可以烧到初禅天,这就是火顶的意思。火灾最大只烧到初禅天,二禅天没有火灾,定功更深。火是什么?瞋恚引起的。世间人有瞋恚心、有嫉妒心,所以才招火灾。由此可知,初禅天人还免不了火灾,瞋恚虽然是降伏,降伏得不够彻底,因为他们已经修慈悲喜舍,慈悲喜舍的力量还压不住瞋恚;瞋恚的现行决定没有,不会表现在外面,心里面还没有完全放下,还有这个念头,所以火灾不能免。到二禅天的天人,瞋恚心完全控制住,不但不起现行,念头都不生,所以二禅天就没有火灾;但有水灾,水可以淹到二禅。水是怎么来的?贪心来的,贪爱是水。到三禅天功夫更深,水灾也没有,还有风灾。风是什么?愚痴。所以诸位要知道,到第四禅,水火风三灾都没有,所以四禅叫福天,凡夫六道里面福报最大的,三灾没有了,不再受三灾。初禅三种灾都要受,二禅没有火灾,还有水灾跟风灾,三禅只有风灾,水火都没有了。介绍到后面会跟诸位做一个说明。这是尸弃之意。

  我们读到天王的名号,就要想到名号里面表法的意思。从名号表法里面我们就知道,我们自己要想免除一切灾难,一定要断贪瞋痴,不但对於世间一切人事物不可以有贪瞋痴慢,对佛法也不应该有贪瞋痴慢。你学佛了,世间法不贪,贪爱佛法,你的贪心没断;只要你贪心没断,灾难还是免不了,这很要紧,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现代世间灾难特别多,我们从各种资讯里面得到,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如果真正被这些古老的预言所说中,那实在是很不幸的一桩事情。许多国家地区古老的预言,都讲这个世纪末,现在已经进入世纪末了,这一个世纪一千年要算总帐,恐怕有很大的灾难发生。这个灾难不是大三灾,怕的是小三灾,佛在经上跟我们讲过小三灾,这都是很严重的灾害。佛说有七天七夜的刀兵劫,劫是劫难,刀兵劫是战争。在过去二次大战当中,我们中国人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仗,死伤的人太多了,我这个年龄是亲眼看见的。这个战争,在佛经里面讲不算是刀兵劫,怎样才算是刀兵劫?在过去我们想不通,七天的战争。第二种灾难七个月七天的瘟疫,第三个灾难是七年七个月七天的饥荒。这个说法我们过去也是本著古人注解里面含糊笼统来解释,为什么?确实我们没有办法想到。在七0年代的初期我访问日本,到日本广岛、长崎去参观,我看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上跟我们讲小三灾就是核子大战,核子战争。我们在长崎看到,原子弹爆炸的地方,爆炸之后辐射尘感染,虽然没有直接被炸死,在半年以后,因为辐射尘照射而死的人很多,所以瘟疫就是指这个。在被炸的地区,你要能够躲过七个月以上,你才能算是再生。可是被炸的地方土地草木不生,我那个时候去访问的时候地上才长草、才长树,他们告诉我差不多八年。岂不是经上讲七年七月地上不能种东西,不能长东西,人要受饥饿之苦,所以我们才知道,世尊所讲的小三灾就是指核子战争。

  现在世界上爆发核子战争的可能性有没有?大家都相信非常可能,核武的扩张逐渐失去了控制,这个时候怎么办?强制的方式来控制,固然能够收到一时之效,这个效果能保持多久很难讲,所以必须还要用温和的方法来教导、来劝导大家,尽可能避免人为的灾害。我们现在以客观的态度来观察,这个灾难很难避免,如果在世纪末爆发这个战争,这个世界的人口会消失一半,我们能够幸免吗?这是事实,我们一定要明了。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的前一天教导学生,他说:这个世间有大灾难,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劝导他的学生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保证自己往生净土,决定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的标准,我们在讲席当中讲得很多,要放弃自私自利的念头,多多为社会、为众生服务,舍己为人就是断恶修善;念念还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个灾难恐怕很难逃过。我们今天读到「尸弃梵王」,这个名号的含义深有所感。

  第二尊,『慧光天王』。慧是智慧,光也表智慧,这两个字合起来意义就很圆满,也就是说智慧要放光;换句话说,智慧要能利益一切大众。世间人为什么会有斗争?为什么彼此不相容?为什么会铸成这么大的灾难?总而言之,归结到一个因缘:错误的念头。错在哪里?错在自私自利。如果我们能够舍弃自私自利,放下自私自利,我们以尽虚空遍法界看作这是我的家,你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诸佛菩萨跟我们不相同的,他是以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的家,虚空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父母家亲眷属。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对於父母、对於老师,诸佛就是老师,哪有不尊敬的道理?哪里还会起心动念去伤害他?这个心量是本来具足的心量,本来如是。现在我们的心量为什么变得这么小?迷失了自己。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的心量,我们从每一个族类里面人数不可数无量无边,你就知道他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才在一家聚会。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了解这个事实真相,都将心量拓开,全世界任何种族、任何宗教都是一家人,这里面的歧视矛盾自然可以消除,人为灾害可以避免。人为灾害消除,跟诸位说,自然的灾害也跟著消除了,佛在经上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随我们心在转;我们的心真诚,我们的心慈悲,我们的心善良,生活环境是美好的。我们看看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怎么来的?经上讲「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环境,生活的大环境是上善所感。我们今天生活环境实在是恶劣到极处,大家都晓得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甚至於有人说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怎么造成的?众生恶业造成的、恶念造成的,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挽救的方法一定是用高度智慧,帮助一切迷惑的众生觉悟。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世出世间的善人都用教学的方法,释迦牟尼佛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中国的孔老夫子也是为大家讲经说道。

  现在灾难严重,好在是科学技术发达,如果我们真正明白觉悟了,利用高科技的方式把这个讯息传达给一切大众,还来得及!不必要多,全世界的电视广播台,如果每天能够播放两个小时讲经说道,我相信一年之间我们地球就恢复正常,灾难就能消除。我们天天在鼓吹、天天在想,心想事成,如果想的人多,大家都在想就会变成事实,而且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我们知道在台湾,每天我们讲经的录相带,在台湾电视广播电台里面,每天有三、四个小时播出。现在在北美洲,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马,这么大的一个地区,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播出,已经开始有人在做了。在中国、澳门现在每个星期有两次播出,在夏威夷每个星期也有两次播出。收视的效果好,希望将来次数增多,这个工作要赶紧做,要快速的来做,才能够挽救劫运,就智慧光明遍照!

  在这里面,世尊给我们留下来的典籍分量很多,真的所谓是浩如烟海,我们要善於选择,看看现代众生病痛在什么地方,极需要的是些什么,我们为他选择,所谓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在经典里面,我们禀承佛陀的教诲,选择净宗法门,选择《无量寿经》,尤其是选择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们开始在此地共同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因缘固然是有许多同修多年来不断的在启请,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弘一大师他老人家常常教导初学,尤其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学佛对社会影响力最大。从哪里学起?他教人从《华严经》清凉国师的《疏钞》学起,对於佛法的修学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他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又告诉我们《华严经》学习的方法,《华严》在中国有三次的翻译;第一次是东晋时代,译出六十卷经文;第二次是唐朝武则天的时代,译出八十卷经文;第三次是唐德宗的时候,译出四十卷经文。晋译跟唐译是同一部经,《华严经》的分量很大,传到中国来是个残缺不齐的本子,晋译六十卷经缺漏的地方很多,但是翻译的文字比后面两种都优美,在文学价值来讲,晋译算是第一,文字好;但是最完整的是唐译八十卷经。最后贞元年间的译本四十卷,只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但是非常难得,这一品是完整的经文,没有缺失。所以弘一大师教我们,我们读《华严》应当读《八十华严》,《八十华严》读到五十九卷,教我们读到五十九卷,然后接著念《四十华严》,因为八十经第六十卷开始就是「入法界品」,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部分只有原文的一半,缺少了一半,它只有二十一卷,所以教我们换《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是圆满的一品经文。这么一来就是九十九卷,所以我叫它做「九九华严」,很多人不懂我这个九九什么意思,我这个「九九华严」是弘一大师教给我们的,就是《八十华严》念到五十九卷,接著念《四十华严》,这是我们中文译本里面最圆满的《华严经》。晋经跟八十卷后面「入法界二十一品」,可以做参考,一定要以九十九卷为依靠;这也是我们这一次发心在此地讲《华严》一个重要的意义,我们遵循弘一大师的教诲。《华严》跟《无量寿经》,非常契合现代时代人的根机、现代时代人迫切的需要,这就是如何能够将各种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思想,能够把它圆融整合,让我们共同在地球上生活,消除歧视、消除误会,能够达到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尊敬、互助合作,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这两部经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目标。所以澳洲那边有一些智慧的人从事於这个工作,来找我,问我有什么方法没有,我就把《华严经》介绍给他们,把《无量寿经》介绍给他们,我们遵循这两部经的教诲,这个目的一定可以达到。

  请看第三尊天王,『善慧光明天王』。这个名号跟前面的名号意思非常接近。慧光就是慧光明,不一样的地方加了一个善字,这个字加得好。如果没有这个字,多元文化的目的只能够到世界大同,当然一般讲已经太难得了,和平共存,到世界大同,但是怎么样?不能超越六道,这就不善,加上这个善字,希望到这个境界之后,我们还要把境界不断向上提升,要能够突破六道;六道里头讲三界,突破欲界、突破色界、突破无色界,到最后突破十法界,那才叫善。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真实依靠佛陀的教诲;在这个地方我们首先要说明,孔老夫子跟我们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你要想让别人信受奉行,先要正名,我们一定要向别人解释清楚,佛教不是宗教;如果说佛教是宗教,其他的宗教一定排斥:「你让我放弃我的教去信你的教,这成什么话!」这是人家不能够甘心情愿的事情。我们要告诉他: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学。如果大家把这个观念改过来,所有一切宗教都愿意到这个学校来读书,世间大学任何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都在一个教室上课,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不可能说许多宗教在一个宗教里头祈祷、作礼拜,办不到的事情;但是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不同宗教徒在一个教室上课,一个老师在教导,这个我们看太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正名,「释迦牟尼佛是教学而不是宗教」,把佛教从宗教框框里面超越出来、解脱出来,让大家知道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佛教教学的对象是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一视同仁,平等的教导。它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你自己生活跟你生活环境的真相,这还有什么话说!如果明白了,任何一个众生没有理由反对这个教育,没有理由不接受这个教育,唯有接受这个教育才能够使不同的族类变成同类,不但能达到世界大同、世界和平,共存共荣,而且能达到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智慧是什么?在佛教育里面讲就是作佛、成佛。成佛是佛教育里面最高的学位,佛法里面的学位也有三个,跟世间教育里面一样,世间教育有学士、有硕士、有博士,佛教里面的学位也有三个,梵语称作阿罗汉、菩萨、佛陀,佛陀是佛教育最高的学位。佛说一切众生皆可以作佛,它是学位的名称,它不是神明,它不是上帝。宗教里面不可以说人人都作上帝,讲不通的,他们认为神只有唯一的真神,你信仰宗教,你不能够成神,成神那还得了吗?可是在佛家讲,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作菩萨,它是学位的名称,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在佛法修学它也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很严格,只要我们把执著断掉,你就证阿罗汉的学位,第一个学位你就拿到;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执著是烦恼,不执著就没有烦恼,烦恼就断掉,你就拿到第一个学位。如果再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不但不执著,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你就拿到第二个学位,你就成菩萨。最高的学位是把妄念都断掉,虽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还有妄想,妄想就是无明,是非常微细的妄想;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妄想,我们简直是在胡思乱想,不能称为妄想,胡思乱想;极其微细的妄想也断掉,那是拿到最高的学位「佛陀」。所以我们学佛的同修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够帮助自己,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让他们认识佛陀教育。我们今天不厌其烦,给人家讲佛陀教育,不说佛教;说佛教怕他以为这是宗教,我们加两个字进去,「佛陀教育」,希望把他唤醒,让他觉悟,让他明了,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肯定它是教育,那就是一切众生都应当接受教育,尤其应当接受佛陀的教育。佛陀是智慧的意思,佛教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世尊告诉我们,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能与这个相应这才称善,「善慧光明」,可见得善这一字是把慧光普照提升很高的一个层次。

  第四尊:『普云音天王』。名号当中我们立刻就能够体会到这是说法,说法是以音声。「普」是平等,平等的说法,没有偏好。不是对喜欢的人就多说一点,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就不给他说,那你就不普;普是平等。「云」的意思在此地是表法,表不著相。像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都不著相,《般若经》里面所说的「三轮体空」,不著我能说的相,我是能说,不执著,一执著就生烦恼了。不但不执著,刚才讲连分别心都没有,才完全顺乎自然,随顺法性,随顺自然生态,没有一丝毫的执著;也不执著自己所说的法,也不去分别接受闻法的那些人,你看这个心多清净。所以「云」在此地表不分别、不执著,相有体无。云彩的相我们看到有,现在我们乘飞机飞到云层里头就没有了;我们知道它是有相,远看有这个相,近看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我们体会这个意思,意思里头有「非有非无」,决定不能够执著,决定不能够分别,取这个意思。

  这就是教我们要学习佛菩萨,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非有非无,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身体在世间干什么的?绝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迷惑颠倒苦难的众生而示现的。为他们示现,因为自己不执著我、人、众生,所以示现就等於未示现,说法等於没说法,所以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诸位体会这个意思;就像云一样,非有非无,所以他得自在。自在是什么?在顺境里面没有贪爱,不会起贪爱心,在逆境里面不会生瞋恚心,无论境缘的顺逆永远保持平常心,这才叫大自在;平是心地的清净平等,常是永远保持。你能够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你就是菩萨,在佛法教学里面你就拿到菩萨的学位。

  当然同样拿到这个学位,程度有深浅高下不同,所以菩萨有分五十一等,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菩萨,五十一等。但是最低等级的菩萨,也把我执的执著放下,如果你还有执著,执著这个身是我,起心动念还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你初信位的菩萨没拿到,这是个标准;必须自私自利的念头完全没有,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我们穿的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身体不是我,身体是我所有的,所以舍身受身就非常容易,一点痛苦都没有,因为它不是我;像我们衣服一样,脱一件衣服、换一件衣服,多自在,哪里有什么痛苦?不会有痛苦。菩萨的舍身受身就是随类现身,随类现身就像我们换衣服一样,我们到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比较适合,就跟这个情形一样,很简单、很容易。问题就在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样子,才能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

  第五尊,『观世言音自在天王』。这个名号跟前面的名号又有密切的关联,前面德号显示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的态度,这一句著重在观机,非常重要。也就是众生他需要听些什么,需要学习什么,你教他那就非常适合;如果你教导他的他不需要,教导他的他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我相信很多人就不愿意学了,学了也没用处。第五尊天王显示的应机说法,你要想帮助众生、教化众生,你先要观世,观察,世间是讲现前此时此处,现在大家需要的是什么?佛在经上常作比喻说,佛自己比喻为大医王,像大夫治病,众生是病人,大夫给他治病,你要给他开处方,你要给他药物治疗;到底开什么处方,给他什么药?先要知道他害的是什么病,这叫观机。知道他害的是什么病,然后你教导他就契机,药到病除,他的病就好了,真正得利益。我们知道生病如果吃错了药,不但病不好,可能连命都送掉,很冤枉!说法也是如此,说法不契机,断人法身慧命,罪过更重。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过好几遍,我们印象很深刻。他说有一个蒙古大夫,所谓蒙古大夫不是真正的医生,也许学了几个单方,也不会诊断,他给人治病,治一个,那个人都死一个,治了不少人,大概有几十个人都死了,都被他下错药,药死了。以后他被阎罗王捉去,捉去审判,你怎么害死这么多人?他还自己辩护;他说:我给他的药没错,是好药,药是好药,他没照我这个药害病,冤枉死了!世间有这种医生:我开的方子没错,你没有照我的药方生病,你病生错了,不是我的药方错了。在阎罗王那里还狡辩,阎罗王最后判他庸医杀人,打入第十八层地狱。他被判到十八层地狱很不服气:我好心对病人,一点恶意都没有,怎么判我到十八层地狱?所以在那里是不甘心、不情愿,在那里又蹦又跳。正在这个时候,下面还有声音,下面说:老兄,你不要跳,你跳的时候灰尘都落在我身上了。这个人就问他:奇怪,十八层不是到底了吗?难道还有十九层?他说:是,我在十九层。你是干什么的?我是教书的。这个比喻就是教书误人子弟,比庸医杀人罪还要加一等,入十九层地狱。

  所以说法观机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同学当中发心学讲经的,我曾经也讲过多少次,我们对佛法要有基本上的认识,佛所讲的一切经原理原则决定不变,但是讲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我讲《无量寿经》讲过十遍,大多数都有留著录音带,诸位仔细去听听,每一遍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讲的地方不相同,听众不相同,那怎么会一样?这一次在此地,在新加坡这是第二次讲,第一次在新加坡是在弘法团讲的,这是我们第二次在新加坡讲。讲的也不一样,为什么?第一次听众的程度跟现在听众程度不一样,我第一次要这样讲法的时候,大家都跑掉了,这个经要讲到哪一年我才能听得完?算了不听了,没有耐心。所以第一次略说,一个月就讲完了,怎么样忍耐,反正一个月三十天。现在大家已经对这个有兴趣、有味道,短讲反而不过瘾,一定要长讲、细讲你才会欢喜听,所以说是时节因缘不相同,讲法就不一样,哪里有一定的讲法?

  你再看看古人对於经的注解,大概注解注得最多的是《金刚经》,《金刚经》、《心经》自古以来注解都很多,《金刚经》有五百多种注解。这么多人注,当然讲法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哪里需要这么多人注?每一个人所注所讲的,他那个地方听众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各个人需求不相同,所以讲法就不一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常用树木来做比喻,佛说的经就像树根树干,注解像什么?像枝叶,枝叶一层一层年年在生长。我们看汉朝时候的注解,那个时候对象一定是为当代的人,当时的人能得利益。看看他们的注解,就晓得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人,他害的是什么毛病;看看药方,这个药方是治什么病的,就晓得那个时代人害的什么病。我们要从这里面去开悟、开智慧,然后经是活的,不是死的。再看看唐朝人的注解,唐人注解跟汉人不一样,就知道唐朝人害的毛病跟汉朝人不相同。你能用这种观察法,唐、宋、元、明、清、现代,你一直看下来,你就开智慧了,你就知道这个经在现代这个时代应该怎么讲法,这叫开悟。

  决定不是说,我们拿到古人的注解,我们今天读《华严》,参考的是唐朝时候的注解,清凉大师的《疏钞》,我们要照这个注解讲,那效果是什么?是把现在人回到唐朝,你们去作唐朝人,那不叫开玩笑吗?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不可以依照注解。但是也不能够离开注解,从注解里面去体悟它的原理原则,要随和我们现代人的需要来讲解,我们听了学了才管用。如果在外国讲经,现在很多法师在外国讲经失败,为什么失败?他不晓得这个道理,拿中国古人的注解去讲,不但叫外国人去作中国人,还要作中国古人,你说糟糕不糟糕!他怎么能接受?所以经是活的,所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才能契机。到哪一个国家,到哪一个地区,我们必须先对它做充分的了解,然后知道怎样讲法,不可以违背那个地方的文化背景,不能违背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意识形态,不但不违背,还对他有帮助,他就欢迎,他就喜欢了。尤其是在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我们对於各种不同的文化都要有相当的理解,要有相当的认识。各种不同宗教的经典,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读?我常常读,我书架里面,伊斯兰教的东西有好多本,我念《古兰经》。我们不能了解他,怎么能跟他交流?所以各种文化都要接触,我们才能够面面应付周到,观机!这个观机不外乎人之机、时之机、处所之机,然后才能做到应机说法,「观世言音」,你的说法就自在,你表演也自在了。才能真正帮助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众生,让他们生欢喜心,大家来向佛菩萨学习。

  第六位,『寂静光明眼天王』。寂静是根本智,光明眼是智慧的起用。《金刚经》上说「如来五眼圆明」,圆明的五眼从哪里来的?从寂静来的,所以佛法的修学关键在定。我们知道佛家的宗派很多,法门就更多,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经论里面也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是修学的方法,门是门径,通达契入的门径,这都是比喻。但是把它总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学,这三个字就把无量法门都统摄,没有一个法门能超越这三个字之外。而这三个字是以定为枢纽,慧是目的,戒是手段,戒不是目的;因戒才得定,因定才开慧,称之为三无漏学。我们修学,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无论用什么功夫,你在平常念佛也好、诵经也好、念咒也好、拜忏也好,无论你修学用什么方法,你能与戒定慧相应,你的功夫就得力;你与戒定慧不相应,你的功夫就不得力。有很多人常常感叹,我很精进也很努力,也很想好好的学,就是功夫不得力,但是你就找不到不得力的原因;原因就在寂静,你的心不静。

  我们要问:为什么你的心不能够静下来?你所学习的不如法,如法就是持戒,你用功用得不如法,所以你得不到清净心。如果用功如法,你一定能够得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因定开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可见得寂静非常重要。由此可知,喜欢热闹是修道人很大的障碍。所以小乘法里面非常著重寂静,道场也清净庄严,不像大乘,大乘热闹,搞法会,讲究排场;小乘里头看不到。大乘在热闹里面得寂静,真寂静,可是在热闹里头要得不到寂静,那你就堕落了,比不上小乘,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由此可知,真正想修学的人,想成就的人,自己一定要认真反省,时时刻刻检验自己的功夫;换句话说,天天要检查,如果我们在热闹场所当中,自己把持不定,你就要懂得离开;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远离愦闹之处」,你要懂得离开,不能接近。为什么古人修行建的道场都建在深山,人迹不到之处?你想到它那里去很困难,那个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你一定要走路,甚至要走两三天才能到。它就是取境界清净,远离社会、远离都市,甚至於连村庄都远离,取环境的寂静,对於自己修行有帮助。

  现代人修行非常困难,难在哪里?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事情,电视送到你家里来,报纸送到你家里来,广播送到你家里来,让你头脑里面像浆糊一样一塌糊涂,理都理不出头绪,你怎么能够把心定下来?这是个困难处。所以我常常劝初学的同修,从哪里下手?你真正想念佛、想学佛,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你的心才能够定得下来。现在有许多在家同修,他的工作如果得不到讯息,他就没法子工作,在这种情形之下,你要想了解只是你自己工作需要的,你每天得到这些资讯就够了,与工作不需要的一概不要去理会,你就能减少一大部分。但是今天工作需要的这些资讯已经不少,已经产生严重障碍,让你的心情绪定不下来,原因在此地。所以今天修行困难比过去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对我们修学来讲,现代人的福报比不上古人。不要以为现在科技进步,我们物质的享受得到科技的方便,实际上我们今天得来这些享受,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付出代价太重,真正是得不偿失。

  这个事实一定要仔细的思惟观察反省,你才能够明了,然后才深深懂得古人心地清净之可贵。古人有真智慧,现代人没有智慧,现代人只有常识,常识丰富,儒家所谓「记问之学」,现在人所学的是记问之学,不是从自己心性里面觉悟的学问;从心性觉悟是真的,是自己的。你到处听得多、问得多、记得多,都是别人的,没有一样是从你自性流露出来的。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叫智慧,不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叫知识,现在人知识丰富,智慧没有。知识小问题能解决,大问题解决不了,唯有智慧才能真正解决一切问题。「寂静光明眼」表这个意思。

  第七尊,『光遍十方天王』。这个名号的意思非常明显,我们如何学习?就是拓开心量。我们的智慧;「光」的意思就很多,智慧是光明,能力也是光明,技巧也是光明,思惟想像无一不是光明。希望我们把心量拓开,以十方世界为我们思量的范围,像佛在经中常讲尽虚空遍法界,常常想、常常念著,你的心量自然就拓开。然后如同我们提出来修行的纲领,你的真诚遍十方、清净遍十方、平等遍十方,你的智慧遍十方,你的慈悲遍十方,你才能够帮助十方世界一切苦难的众生,这样修学大乘,障碍不但是减少,障碍就没有了。佛常常说我们凡夫业障深重,业障怎么来的?心量太小了,造作无量无边的业障。如何突破这些业障?消除这些业障?最妙的方法,心量拓开,业障就没有了。

  所以大乘称之为妙法,它真妙!无量劫来积习的业障可以刹那之间突破,刹那之间完全消除,这都是真话不是假的。为什么刹那之间能消除?佛在经上有比喻,比喻千年暗室,这个房间黑暗的,没有门窗,一千多年黑暗没有光,这比喻业障时间久,你点一盏灯进去,黑暗就没有了;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千年暗室一灯就突破了。换句话说,无量劫来的无明烦恼累积的业障,一开悟就全消除了。悟的境界是什么?悟的境界是光遍十方,你就悟了。所以你自己有没有开悟,不要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的思想、你的念头,念念都是为十方一切众生服务,你就开悟了,你跟佛菩萨的心愿没有两样。为别人里头还带著自己,也算个悟,没彻底、没究竟,拖泥带水,那不是彻悟。所以悟有小悟、有大悟,有究竟圆满的彻悟,这就看你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淡多少,愈少愈好,完全没有了最好,你才真正恢复到自己的自性。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