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81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四面,我们从头看起:
「复有不可思议数兜率陀天王。所谓知足天王。喜乐海髻天王。最胜功德幢天王。寂静光天王」,昨天介绍到此地,今天我们再看第五尊菩萨:
【可爱乐妙目天王。】
天王德号里面虽然只说『妙目』,而实际的意思圆满含摄六根,目妙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一样不妙。妙的意思就很丰富,我们世间人六根不妙,诸佛菩萨的六根妙,差别在哪里?我们的六根是四大色尘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六根跟我们其实没有两样,为什么他妙,我们不妙?由此可知,「妙」实在是讲心,六根能够不染六尘,这个根就妙了。《楞严经》上佛教人修行的方法,交光大师说得好「舍识用根」,我们凡夫用识,用识,六根就不妙,也就不可爱;如果用根,那就妙。根,诸位要知道,是指根中之性,这就妙了。譬如眼根,眼根是色法,眼根之性是见性,那就不是色法。真如自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尝性,你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六根之性,那就妙了,那就可爱乐。
什么人会用?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就会用,凡夫不会;不但六道凡夫不会,四圣法界里面也不会,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包括藏通之佛都不会。交光大师注释《楞严》,为我们提出修学的纲领,他讲得没错,实在说也就如同禅宗惠能大师所谓,这是接引上上根人;如果不是上上根人,你不会舍识用根。十法界里面菩萨、佛还是用识,不过他们用识用得很纯正,接近根性,但是还没有能够真正做到舍识用根。《楞严》所说的「舍识用根」,跟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转识成智」是一个意思,转八识成四智,那就真的用根中之性。当然这个地方这是地上菩萨,兜率陀天王是三地菩萨示现的,他们是法身大士,六根的根性可爱,这个诸位要知道。根中之识不可爱,那是有为法,根中之识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你们读过《百法明门论》,一开端就说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这些统统是有为法,有为法有生有灭,怎么会可爱?如果能够转有为成无为,那就可爱了。所以此地这位天王教导我们,修行要掌握到总原则,你才真正会修。宗门里面所谓从根本修,教下、净宗又何尝例外?抓住根本就可爱了。六根可爱,六尘也可爱,没有一样不可爱,这才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天王德号表这个意思。第六尊:
【宝峰净月天王。】
『峰』跟『月』在此地都是比喻。「峰」是山峰,形容它高,形容它很显著,一切众生都能很清楚、很明显看到它。「月」表清凉。在一切法里面,哪个法最高?『宝』,宝代表我们的性德。世出世间一切法,为什么称佛法僧为三宝?而且三宝是非常突出的珍宝,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能跟它相比。世间七宝,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这些宝物能令我们富裕,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你得到这些叫财宝。佛法里面讲三宝,能令我们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圆证无上菩提,那才是真正之宝;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能解决,不但能解决,而且都能得到大圆满。佛法僧三宝,我们认不认识?说你不认识又好像认识,说你认识实在你很含糊。惠能大师把佛法僧三宝解释为「觉正净」,这个意思明显得多;而《无量寿经》经题,特别是宋译本,也就是夏老居士会集本题目的后半段「清净平等觉」,这个题不是宋译的,汉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个题是宋译的;他是把两个经题合起来,真是会集得太圆满了,自己没有加一个字,会集得非常自然、非常圆满。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清净是僧宝,佛家常说,赞扬出家比丘「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清净是僧宝,清净是戒学。平等是法宝,平等也是定学,「诸法平等,无有高下」;经上,特别是《华严》上给我们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任何一法,可见得它是平等的,并没有特别单指某一法,法法皆如,法法平等。觉是佛宝,这个不必多解释。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也就是三学,戒定慧三学。这样说法,听过《无量寿经》的同修,现在读诵《无量寿经》的同修很多,比较清楚一点,但是起不起作用?这就很难讲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跟三宝相违背,还是迷惑,迷就不觉,还有邪思;有邪思就不正,不是正知,还会被外境污染,被污染就不清净,因此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功夫都不得力。换句话说,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不得受用,依旧是生死凡夫,每天所造作还是干轮回业,这怎么得了?真正觉悟的人,真正会用功的人,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念念自自然然与觉正净相应,这才叫「宝峰」,这如同「净月」。宝峰是比喻你成就圆满,净月是比喻你受用自在,我们讲你的生活享受像清凉月一样的自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具体修学的方法,实在讲无过於念佛堂,有一些同修在念佛堂得利益,逐渐接近这个境界。我不敢说你们契入,为什么?三天不念佛,老样子就恢复;没入,只说你接近了。当然我们时间还不够,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哪能够在三个月就断掉?不可能的事情。三个月要是能够把习气烦恼断掉,你是再来人,你不是凡夫。凡夫之人,一般讲总得要三年到五年,这是正常的;三年到五年不离开念佛堂,凡夫能成就。那我们要问:什么样的凡夫能成就?凡夫之人根性也有利钝不同,烦恼习气也都不一样,其他方法用功成就确实不一样,念佛堂的成就平等的。岂不闻《无量寿经》经题里面告诉我们,这是平等法。平等法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利根能成,钝根也能成,积功累德的人能成,造五逆十恶的人也能成,法门不可思议!其他的法门里面没有这个说法,唯独念佛堂很特殊,它是平等成佛的法门,能够入这个境界。
不入这个境界要有耐心,进入念佛堂一定是万缘放下,一个杂念都没有,这是功夫。初入念佛堂杂念还是会起来,不要害怕,不要打妄想,不要想著杂念,一心专想阿弥陀佛,你的妄念逐渐自然就少了。我们在印祖《文钞》里面读过,真正用功,功夫得力的人,念佛堂念了三年,一支香里面偶尔还有两、三个妄念;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那个功夫相当不错,一个半小时只有两、三个妄念,真正是烦恼轻、智慧长。禅宗里头常说「照顾话头」,我们念佛堂套它一句话说「照顾佛号」,念念不忘佛号,其他一切杂念自然就没有,这样子你才能够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譬如「净月」,那是正受。第七尊:
【最胜勇健力天王。】
这个名号是从比喻里面建立的。『勇健』,「勇」是勇猛,大乘法里常讲勇猛精进。勇猛精进达到最殊胜,大概就像《无量寿经》上形容的法藏菩萨,法藏菩萨修行勇猛,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能够做得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李居士从中国大陆回来告诉我们,大陆上有一位法师试试看,念佛念上七天七夜不睡眠、不吃饭,看看行不行?这七天七夜只喝水,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七天念圆满了,身体容光焕发,愈念身体愈好,愈念色相愈端严;这是一定道理,七天七夜专想佛,他的面相逐渐就变成佛相,这是最胜勇健力的表现。有人看到,我们亲耳听见。这位法师并不以为七天七夜就是圆满,所以他又发心三个七,二十一天不睡觉、不吃饭,只喝水,连续打三个七,他也成功,他也做到了,原先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这种能力,我们世间一般人讲潜在的能力,实在说,每个众生、每个人都有不可思议的潜能,只是他没有能够发挥出来。为什么不能发挥?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你发挥不出来。为什么有一些人能发挥出来?他克服自己烦恼的习气。吃饭是烦恼习气,睡觉也是烦恼习气,佛在大小乘经里面给我们讲「五盖」,盖是盖覆了自己的真如本性,五种:财色名食睡,也叫五欲,也叫五盖,把自己性德盖覆住了。诸佛菩萨他没有这五种障碍,财色名食睡都舍得干干净净,他不要了。不但是诸佛菩萨没有,高级凡夫也没有。佛跟我们说三界,欲界才有这五种障碍,财色名食睡五欲,色界天就没有了;初禅以上的天人没有饮食,吃断掉,睡眠也断掉。佛经上告诉我们,色界天人眼睛都是很明亮的,都张得很大,没有眨眼,欲界才有,色界没有,没有睡眠,所以睡眠跟饮食都可以断掉;财色名就更不必说,更容易断掉,清净心才能够现前,你最胜勇健力就显露出来。当然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根本的执著没断,还是出离不了三界。
法身大士不一样,所以显示出最胜勇健力。我们读到这个经文,听到这句话,生起羡慕之心,我们也想得到,实在说念佛人比修其他法门的人确实是容易得到。我们在念佛堂,只要有决心、有信愿、有毅力、有恒心一直念下去,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很重,可以采取谛闲老法师教锅漏匠的方法,「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立刻就接著念」,决定不能够偷懒,决定不能够懈怠;实在念累了,是自己业障现前,没有法子,就休息一下。果然能够这样念,我相信念到一段时候之后,你就能够进入很好的境界,你二六时中始终不会疲倦、不会懈怠、不会退转,每天很短暂的时间休息,你的精神、体力就足够用。何况在念佛堂,自己要发心,又得诸佛菩萨的加持、天龙护法的护佑,不难恢复。「最胜勇健力」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世间人讲潜能,潜能是你自己本来有的,你这个能力可以恢复、可以现前。有这个能力无事不办,我们用在道业上,用在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上;我们说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里面最重要接引众生,也就是说将如来正法介绍给众生、推荐给众生;帮助他起信,帮助他开解,帮助他修行,帮助他契入,就是证果,没有最胜勇健力做不到。但是,最胜勇健力一定与三宝相应,与清净慈悲相应,才能显示。第八尊:
【金刚妙光明天王。】
大乘经里面凡是提到「金刚」,都是比喻自性本具的般若。『金刚妙光明』,这是比喻自性般若的起用。既然讲到自性本具,哪个人没有?古德给我们说「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正是《出现品》里面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我们自己确实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是金刚般若;德是无量的神通、无量的能力,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你的德;相,正是大经上所赞叹,「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想想看,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全都没有了,这个没有,不是真的没有了,是没有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佛给我们讲,两种障碍障碍住,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在此地我们也不必细说。所以我们常常要想到这两种障碍麻烦,这两种障碍害我们生生世世过苦日子,在六道里面还继续不断在造业,所造之业,善业少、恶业多;善业的力量薄弱,恶业的力量强大,将来死的时候,佛说得很好,「强者先牵」。死了以后你就投胎,你到哪里去投胎?你的业力当中哪个力量最强,牵引著你去投胎。人要想到这桩事情,想到这个时候,你能不惊心动魄吗?你能不恐惧吗?
要怎么办?佛法能帮我们的忙,佛法把这个道理讲得很透彻,事实真相说得很明白,我们自己要能懂佛所说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要真懂,懂了之后要真做。怎么做法?善导大师讲得好,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都是利益众生之事,我们要做,随缘随分尽心尽力去做,利益众生;凡是伤害众生的事情决定不能做。你要知道这个原则,就是断恶修善,佛说得很多很多,要牢牢的记住,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用功夫。这一个念头起来,想想:我这个念头是善还是恶,我这个念头,佛许不许可我起这个念头?所以经要熟,经要不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学就没有标准。熟读经论就是把这个标准记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虽有起伏,不离这个标准,这是我们初学入手之处,不离标准。如果你觉得经论太多,你记不住,佛给你讲最简单的「十善业道」,这是最简单的;比这个稍微详细一点,《观经》上讲「净业三福」。三福虽然只有十一句,意境之深广,可以说把整个佛法都包括尽,我们可以称它作佛法的大总持法门,从初发心一直到无上道都不离开这十一句,我们不能看轻。讲十善,只是第一福里的第四句一句,「修十善业」这一句,我们不妨从这一句下手,渐渐把自己的境界提升,要锲而不舍,勇猛精进。
你能够这样修学,如理如法的修学,你的心自然就清净,清净心就生实相,实相就是金刚般若。由此可知,金刚般若所放的妙光明就是无尽的菩萨行。如果我们要是说,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六道、应化在十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那就是「金刚妙光明」。这是我们要知道学习的,要知道从哪里学起,决定不能离开智慧。智慧的最初方便是什么?现代人所讲的理智,你要常常保持理智,常常保持头脑的清醒,不可以感情用事;理智的对面就是感情,感情是迷邪染。你就晓得,理智虽然不是觉正净,它与觉正净相应,它不属於迷邪染。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能够有理性,这是最初方便。要真干,要有恒心,要不退转,我们功夫才得力。第九尊:
【星宿庄严幢天王。】
日、月、星都是表光明,太阳表根本智,月亮表后得智、表清凉;『星宿』表多,佛家讲无量光,表这个意思。星宿的数量是数不清的,我们凡夫肉眼在晴天的夜晚,大概可以能够见到的星宿有六千多个,我们肉眼能够见到;如果用望远镜至少会超过十万个,望远镜的倍数愈大,你见到的数量愈多,这是显示无量光的意思。『庄严』,不但庄严性德,一定要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庄严才真正有意义。无量无数的光明,比喻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事事物物、点点滴滴都与般若智慧相应,取这个意思;小到穿衣吃饭,古时候赵州和尚常常叫人「吃茶去」,都与般若智慧相应。这里面高程度的,不是我们凡夫能做得到,不但我们做不到,我们也无法想像得到,这就暂时不谈了。
如何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这个重要,现前一定要得受用,点点滴滴不迷,点点滴滴不邪,点点滴滴不染,那就是「星宿庄严幢」所表的法门。换句话说,日常生活当中,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怎样才能保得住?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可以有一念自利之心,你能保得住。如果有一念自私自利的心,觉正净就保不住,纵然这一念相应,第二念就不相应,真的像石火电光一样,保不住。我们看自古以来修行的大德们,他们的成就就是能够保住,古大德无论是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讲「保任」,就是这个意思,保任是你要保住,不要失掉。一念相应好,要念念相应才行。这个名号里头,实在讲就是显著念念相应,有这个意思在。末后这一尊:
【可爱乐庄严天王。】
这就如前面所说的,前面第五尊「可爱乐妙目天王」总指六根,此地『可爱乐庄严』范围就大,六根、六尘、六识,尽虚空遍法界,事事物物皆可爱乐,这才是真正的庄严。这个庄严落实,实在讲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叫极乐,庄严!万事万物当中,找不到一样有缺点的,如果里面还有一样有遗憾、有缺点,它就不能叫极乐。这个名号可尊可贵,稀有难得,是地上菩萨才入这个境界,我们只能够仰慕。要知道确实有这个境界,我们希求,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如理如法的修学,也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十位上首表法的意思就介绍到此地。下面经文: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这是总结与会的数量。每一段经文开头、总结意思都相同,纵然上首菩萨的名号我们记不得,可是这两句的意思很清楚,显示出这个法会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道场,是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同修常常讲「法界众生」,是以他们为对象。经上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的音声奇特微妙,这一音能令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闻法开悟;佛以一个色相,能现无量无边的色相,令一切众生见相发心,发大菩提心,见相他就能够证入。佛这个说法,经典这种文字,显示甚深的义趣,然后我们才能够体会到,《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切诸佛所说,尘说刹说,永远没有间断在说;明白的人,在在处处你都见到华严海会,在在处处你都见到毗卢遮那如来,不会的人当面错过,读《华严经》最可贵的是体会这一层深义。末后这一句:
【皆勤念持一切诸佛所有名号。】
这跟每一个团体赞叹他们的德行有一点特别,他们都念佛,这是什么意思?这一段是兜率陀天,说的是什么?弥勒内院,弥勒菩萨是后补佛,补处菩萨在那个地方等著成佛,他在兜率内院等著成佛。他怎么成佛?念佛成佛。你读了这段经文,以后你就可以跟人家谈话:弥勒菩萨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法相唯识宗一定起来反对,我有凭据,《华严经》上说「修念佛法门」,这是补处菩萨上生之处,一定要修念佛三昧。所以是『皆勤念持』,皆勤,皆就是皆悉,没有一尊补处菩萨是例外的。为什么?他不念佛,他不能成佛。这个道理就是「唯识所变,唯心所现」,你念佛你才能成佛,你念菩萨你就成菩萨,念什么就现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心里想佛,你这个时候就作佛。我们念佛法门的理论,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头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念佛法门念佛成佛的理论依据。「是心是佛」就是说你原本是佛,你为什么现在不是佛?你现在是心是凡夫,所以你就变成凡夫。如果你贪心重,贪爱五欲六尘,甚至於贪爱佛法,你只要是用贪心,贪心是饿鬼,是心是饿鬼,是心作饿鬼,你不是糟了吗?你去作饿鬼。一念瞋恚心现前,是心作地狱。这正是古德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跟唯心四个字涵盖一切法,哪个法不是自性?哪个法不是唯心?我们今天居住在娑婆世界,唯心娑婆,我们得的人身是自性人身,唯心国土。
然后你逐渐会觉悟,你会明白,人生宇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可是不能用思惟,落到思惟愈想愈糟糕、愈想愈糊涂,不可以落在意识里头。所以佛家教给我们「参究」,教我们「观照」,观照、参究是不用心意识,这样才能体会;落在心意识里头就坏了、迷了,不觉,被污染。我们不会,不会不怕,只要肯念佛就好,只要老实念佛依旧有成就,老老实实念佛。老实的条件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老实;这三条缺一条就不老实,三条都具足,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叫老实念佛。真能老实念佛,业障罪孽极重的人都有救,为什么?老实念就是真忏悔,真的是把一切恶的念头都断掉;恶念断掉,恶的言语当然没有,恶的行为当然也没有。我们身口所造是意业在指挥,所以意是一切罪根,你是从根本拔除,你意业清净,你意里头完全是阿弥陀佛,这真正是儒家所讲的「止於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了。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会死心塌地进念佛堂,你在念佛堂才能得真实受用。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念佛堂念久念皮了,懈怠了。开始念的时候,「初发心,成佛有余」,诸佛菩萨来道贺、来恭喜,念了几天之后懈怠懒惰,诸佛菩萨都走了,不来了,你也感觉得这个道场气氛不大对,念佛的热情提不起来。
殊不知佛菩萨来不来,不是他高兴不高兴,与他没有关系,诸佛菩萨常在。《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诸佛菩萨没有来去,只有隐现,没有来去,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正如同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我们频道一打开,画面现前,你问它有来有去吗?没有来去。诸佛菩萨的示现就像这个样子一样,所以是感应,我们有感,他就现前,有感就好比频道打开画面现前,没有感的时候频道关掉,画面不现前;他没有来,现前也没有来,不现前也没去。所以你感得许许多多菩萨在道场拥护,是什么?你心里有佛,你心里有一尊佛就感应一尊佛出现,你心里有无量佛,感应就无量佛出现,都在你现前一念。那是不是我们要想一尊阿弥陀佛,或者想无量无边诸佛?你要这样去想,一尊佛都没有,为什么?妄想,你在打妄想。那怎样才能见到无量佛?给诸位说,你心量小就见小佛,心量大就见大佛,就这么个道理。我利益众生有量,你就见有量的佛;如果你利益一切众生无量无边,那你就见无量无边佛。你要常常发这个心,普度法界众生,常常有这个心愿,有愿没有妄想,自自然然就起感应道交。
你看看这个地方,「皆勤念持一切诸佛」,一切,没有指一方,这个时候所现的是一切诸佛,都现身了。我们肉眼虽然看不见,这是我们的习气太重,心不清净,我们眼见不到,但是我们能感受得到,感受道场气氛不一样。如果诸佛现身在此地,你感受到这个气氛「可爱乐」,会感受到这个气氛。如果我们心念不正常,念什么?念贪瞋痴慢,心里有邪思、有恶念,气氛就非常不好,进入这个磁场你感觉得很难受,一身都不舒服;这时候也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妖魔鬼怪很多很多他们现前,使我们感觉到一身不舒服,一身不自在。由此可知,外面境界,给你说「无佛亦无魔」,佛跟魔从哪里来的?你自己心里变现,一念佛心,佛现前,一念邪思、一念恶念,妖魔鬼怪现前,就这么一回事情而已。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何必请有神通、有法术的人来给你家里除这些妖魔鬼怪,你自己就有本事,什么本事?一念清净心念佛,你就把整个气氛转变过来了;自己有本事,不必去求人。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境随心转」,只要我们自己不被境界转,能转境界,你就聪明,你就行了。转境界都在一念,凡圣在一念,邪正也在一念,染净还是一念,我们大乘佛法念得这么多,如果连这个道理都没搞清楚,这个方法都不会用,我们的佛法叫白修,经是白读也白听了,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能转境界。转境界最殊胜的、最稳当的、最快速的,无过於念佛;念一切佛里面,无过於念阿弥陀佛。
此地讲「一切诸佛所有名号」,也可以说这一句就是指「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名号就是诸佛的名号。这话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讲,「弥陀名号就是诸佛名号」,他老人家说的。可是我们细细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不能说没有道理,何以故?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会上,代表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如果能从这些经文意思上来观察,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的名号,能讲得通,念这一句名号就是念一切诸佛名号,念这一尊名号一切诸佛都现前;这个可能,不是不可能。你要是把这个理事搞清楚,你一定欢喜念佛,把念阿弥陀佛当作我这一生当中最大的事情来办,不仅在念佛堂念佛,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总不离阿弥陀佛,这个人他怎么不成佛?他怎么不往生?肯定往生,肯定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补处菩萨是这样修学的,你要不相信,将来到极乐世界,弥勒菩萨是每天都到极乐世界去上班,你见到他不妨向他请教请教。
这个地方「念持」这两个字,我们也得要略略解释一下。「念」是今心,你现前心里面真有,叫念;「持」是保持不失掉,也就是不间断。念就是不夹杂,夹杂就不叫念。你看他念得多么专、多么纯!功夫达到这样精纯,没有杂念,也许有同修要问我,那我们还能办事吗?你出家人可以不办事,我在家人还有事业、还有家庭,我要顾虑家庭、顾虑事业,这不叫夹杂了吗?对,起初你会夹杂,功夫到纯的时候不夹杂了。不夹杂照样办事,不但照样办事,事还愈办愈好,不要去思考,事情办得很圆满,不费一点功夫,样样事情都办得圆满,办得成功,没有人能跟你相比,你能相信吗?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我们从他一个样子,就能够联想到所有的样子。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这是他的工作,试问问他有没有夹杂?没有夹杂。讲经说法从来没有去想想过,一切众生无论在家、出家,各行各业,遇到释迦牟尼佛向他老人家请教,随问随答。释迦牟尼佛没有通过思考:你问的这个,我想一想再解答你,没有;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去学习一下再来解答你,没有;没有通过思考,没有通过学习,你看这桩事情他做得这么圆满。然后我们就明了,他无论做什么事情不需要学习,不需要通过思考,样样都能做到究竟圆满,这叫住真实慧。真实慧从哪里来的?从觉正净来的;换句话说,从念佛来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念佛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体会到一点,《华严经》上所说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最后、等觉,这十一个位次,到这个境界没有离开念佛的。换句话说,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永远没有间断,「念持」这两个字做到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登地的菩萨才做到,心里真有佛,除佛之外一切都放下,不再放在心上,心真正做到清净平等觉,觉就是佛;清净平等里面就没有夹杂、没有妄想,妄想是怀疑,没有了。所以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我们平常要学。我们学,学也学不会,毛病出在哪里?出在我们了解得不够透彻,认知不足,毛病产生在这里。如果我们彻底明白了解,认识透彻,你自自然然忆念不会间断,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教给我们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地讲「皆勤念持」就是净念相继,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要认真修学。
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没断,能不能取上上品往生?善导大师给我们说,能!他老人家说得有道理,「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为什么会有九品?是你遇的缘不一样,你遇的缘殊胜,什么叫殊胜?搞清楚、搞明白,缘就殊胜,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真正能够懂得不夹杂、不间断,这是第一殊胜的缘,上上品往生;缘不殊胜,品位才下降,道理在此地。善导讲得好,与经义相应,为什么?这个经里面讲这个法门是平等法,平等法里有九品,那个平等的讲法只有说遇缘不同了。上根利智的人,遇不到缘,他品位低;下下根的人,造作罪业极重的人,如果遇缘殊胜,他的品位一下就提高,这才叫平等法。诸位要细细想想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境界,我们然后能融会贯通,这才能断疑生信。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注的文字比较多,可见得他对念佛很重视。末后他说「以诸如来同一法界,体德均故」,这是解释「一切」。为什么念持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同一法界。法界也叫法身,我们常常听到经上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地方讲一法界,同一法界跟同一法身的意思完全一样。「体德均故」,均是均平、平等。他这里说念是什么?「念即明记」,这个解释得好;念是你常常记得住,明记,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忘记;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没有忘记,这叫念,不一定口念。所以我常讲念是你「心上真有」,那就是念;心上真有,他此地讲明记,我说心上真有,我们两个人讲法不一样,意思一样;可见得念是从心,不是从口。但是口念,最初学佛要口念,口念令心明记,它作用在此地,口不念的时候忘掉了。
念佛人因为自己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很重,必须要靠助缘,缘殊胜,要靠助缘。助缘是什么?供养佛像是助缘,看到佛像想起来了;听到佛号是助缘,听到佛号记起来了。现在自己如果念累了、忘掉了,念佛机很好,念佛机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你常常带在身边,常常提醒自己。毕竟娑婆世界众生,文殊菩萨讲得好,耳根最利,「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眼必须眼看到佛像你才想起来,佛像在背后看不到,可是佛号音很圆满,不管在哪里都听到,所以佛号的音声比佛像更要殊胜,缘更要殊胜。我们自己念佛,不但提醒自己,也提醒许许多多众生,这许多众生包括有形跟无形的;有形我们肉眼看得见,无形我们肉眼看不见。看不见的有些鬼神,我们不要理会他,不要去执著、不要去分别,我们只一心一意去念佛。纵然是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他看到我们这样恳切,这么专心念佛,算了!不要找他麻烦,也原谅你。如果看到你念佛不专心,还打妄想,这个念佛都不老实,给他一点教训,找你麻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妖魔鬼怪有什么可怕的?一心称念就没事了。
最怕的是念佛信心不深,为什么?还怕妖魔鬼怪附身,还怕道场有什么来扰乱,这是你对念佛没有信心,对诸佛如来的护念没有信心,对於龙天护法没有信心。从这个地方看到你老不老实?你不老实!真老实,哪里还管这些事情?真老实人天下太平,真老实人龙天护持,诸佛护念;不老实的人,妖魔鬼怪来作弄你。他这里讲得好,你能够明记,底下讲「而慧逾增」,你智慧在增长;「持而不忘,故无间断」,你能够做到不间断;「以佛为境,何五尘之能惑」?念念是佛境界,什么妖魔鬼怪,《楞严经》里面讲五十种阴魔,都没有能力迷惑你了;换句话说,都没有办法来干扰你。清凉大师注这几句话讲得好!我们要好好去读,细心去体会,应用在我们念佛功夫上,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诸位缘无比殊胜,那是善导大师祝福你们,大家各个都是上上品往生;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不需要待很长的时间。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四面,我们从头看起:
「复有不可思议数兜率陀天王。所谓知足天王。喜乐海髻天王。最胜功德幢天王。寂静光天王」,昨天介绍到此地,今天我们再看第五尊菩萨:
【可爱乐妙目天王。】
天王德号里面虽然只说『妙目』,而实际的意思圆满含摄六根,目妙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一样不妙。妙的意思就很丰富,我们世间人六根不妙,诸佛菩萨的六根妙,差别在哪里?我们的六根是四大色尘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六根跟我们其实没有两样,为什么他妙,我们不妙?由此可知,「妙」实在是讲心,六根能够不染六尘,这个根就妙了。《楞严经》上佛教人修行的方法,交光大师说得好「舍识用根」,我们凡夫用识,用识,六根就不妙,也就不可爱;如果用根,那就妙。根,诸位要知道,是指根中之性,这就妙了。譬如眼根,眼根是色法,眼根之性是见性,那就不是色法。真如自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尝性,你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六根之性,那就妙了,那就可爱乐。
什么人会用?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就会用,凡夫不会;不但六道凡夫不会,四圣法界里面也不会,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包括藏通之佛都不会。交光大师注释《楞严》,为我们提出修学的纲领,他讲得没错,实在说也就如同禅宗惠能大师所谓,这是接引上上根人;如果不是上上根人,你不会舍识用根。十法界里面菩萨、佛还是用识,不过他们用识用得很纯正,接近根性,但是还没有能够真正做到舍识用根。《楞严》所说的「舍识用根」,跟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转识成智」是一个意思,转八识成四智,那就真的用根中之性。当然这个地方这是地上菩萨,兜率陀天王是三地菩萨示现的,他们是法身大士,六根的根性可爱,这个诸位要知道。根中之识不可爱,那是有为法,根中之识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你们读过《百法明门论》,一开端就说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这些统统是有为法,有为法有生有灭,怎么会可爱?如果能够转有为成无为,那就可爱了。所以此地这位天王教导我们,修行要掌握到总原则,你才真正会修。宗门里面所谓从根本修,教下、净宗又何尝例外?抓住根本就可爱了。六根可爱,六尘也可爱,没有一样不可爱,这才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天王德号表这个意思。第六尊:
【宝峰净月天王。】
『峰』跟『月』在此地都是比喻。「峰」是山峰,形容它高,形容它很显著,一切众生都能很清楚、很明显看到它。「月」表清凉。在一切法里面,哪个法最高?『宝』,宝代表我们的性德。世出世间一切法,为什么称佛法僧为三宝?而且三宝是非常突出的珍宝,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能跟它相比。世间七宝,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这些宝物能令我们富裕,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你得到这些叫财宝。佛法里面讲三宝,能令我们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圆证无上菩提,那才是真正之宝;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能解决,不但能解决,而且都能得到大圆满。佛法僧三宝,我们认不认识?说你不认识又好像认识,说你认识实在你很含糊。惠能大师把佛法僧三宝解释为「觉正净」,这个意思明显得多;而《无量寿经》经题,特别是宋译本,也就是夏老居士会集本题目的后半段「清净平等觉」,这个题不是宋译的,汉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个题是宋译的;他是把两个经题合起来,真是会集得太圆满了,自己没有加一个字,会集得非常自然、非常圆满。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清净是僧宝,佛家常说,赞扬出家比丘「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清净是僧宝,清净是戒学。平等是法宝,平等也是定学,「诸法平等,无有高下」;经上,特别是《华严》上给我们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任何一法,可见得它是平等的,并没有特别单指某一法,法法皆如,法法平等。觉是佛宝,这个不必多解释。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也就是三学,戒定慧三学。这样说法,听过《无量寿经》的同修,现在读诵《无量寿经》的同修很多,比较清楚一点,但是起不起作用?这就很难讲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跟三宝相违背,还是迷惑,迷就不觉,还有邪思;有邪思就不正,不是正知,还会被外境污染,被污染就不清净,因此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功夫都不得力。换句话说,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不得受用,依旧是生死凡夫,每天所造作还是干轮回业,这怎么得了?真正觉悟的人,真正会用功的人,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念念自自然然与觉正净相应,这才叫「宝峰」,这如同「净月」。宝峰是比喻你成就圆满,净月是比喻你受用自在,我们讲你的生活享受像清凉月一样的自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具体修学的方法,实在讲无过於念佛堂,有一些同修在念佛堂得利益,逐渐接近这个境界。我不敢说你们契入,为什么?三天不念佛,老样子就恢复;没入,只说你接近了。当然我们时间还不够,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哪能够在三个月就断掉?不可能的事情。三个月要是能够把习气烦恼断掉,你是再来人,你不是凡夫。凡夫之人,一般讲总得要三年到五年,这是正常的;三年到五年不离开念佛堂,凡夫能成就。那我们要问:什么样的凡夫能成就?凡夫之人根性也有利钝不同,烦恼习气也都不一样,其他方法用功成就确实不一样,念佛堂的成就平等的。岂不闻《无量寿经》经题里面告诉我们,这是平等法。平等法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利根能成,钝根也能成,积功累德的人能成,造五逆十恶的人也能成,法门不可思议!其他的法门里面没有这个说法,唯独念佛堂很特殊,它是平等成佛的法门,能够入这个境界。
不入这个境界要有耐心,进入念佛堂一定是万缘放下,一个杂念都没有,这是功夫。初入念佛堂杂念还是会起来,不要害怕,不要打妄想,不要想著杂念,一心专想阿弥陀佛,你的妄念逐渐自然就少了。我们在印祖《文钞》里面读过,真正用功,功夫得力的人,念佛堂念了三年,一支香里面偶尔还有两、三个妄念;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那个功夫相当不错,一个半小时只有两、三个妄念,真正是烦恼轻、智慧长。禅宗里头常说「照顾话头」,我们念佛堂套它一句话说「照顾佛号」,念念不忘佛号,其他一切杂念自然就没有,这样子你才能够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譬如「净月」,那是正受。第七尊:
【最胜勇健力天王。】
这个名号是从比喻里面建立的。『勇健』,「勇」是勇猛,大乘法里常讲勇猛精进。勇猛精进达到最殊胜,大概就像《无量寿经》上形容的法藏菩萨,法藏菩萨修行勇猛,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能够做得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李居士从中国大陆回来告诉我们,大陆上有一位法师试试看,念佛念上七天七夜不睡眠、不吃饭,看看行不行?这七天七夜只喝水,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七天念圆满了,身体容光焕发,愈念身体愈好,愈念色相愈端严;这是一定道理,七天七夜专想佛,他的面相逐渐就变成佛相,这是最胜勇健力的表现。有人看到,我们亲耳听见。这位法师并不以为七天七夜就是圆满,所以他又发心三个七,二十一天不睡觉、不吃饭,只喝水,连续打三个七,他也成功,他也做到了,原先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这种能力,我们世间一般人讲潜在的能力,实在说,每个众生、每个人都有不可思议的潜能,只是他没有能够发挥出来。为什么不能发挥?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你发挥不出来。为什么有一些人能发挥出来?他克服自己烦恼的习气。吃饭是烦恼习气,睡觉也是烦恼习气,佛在大小乘经里面给我们讲「五盖」,盖是盖覆了自己的真如本性,五种:财色名食睡,也叫五欲,也叫五盖,把自己性德盖覆住了。诸佛菩萨他没有这五种障碍,财色名食睡都舍得干干净净,他不要了。不但是诸佛菩萨没有,高级凡夫也没有。佛跟我们说三界,欲界才有这五种障碍,财色名食睡五欲,色界天就没有了;初禅以上的天人没有饮食,吃断掉,睡眠也断掉。佛经上告诉我们,色界天人眼睛都是很明亮的,都张得很大,没有眨眼,欲界才有,色界没有,没有睡眠,所以睡眠跟饮食都可以断掉;财色名就更不必说,更容易断掉,清净心才能够现前,你最胜勇健力就显露出来。当然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根本的执著没断,还是出离不了三界。
法身大士不一样,所以显示出最胜勇健力。我们读到这个经文,听到这句话,生起羡慕之心,我们也想得到,实在说念佛人比修其他法门的人确实是容易得到。我们在念佛堂,只要有决心、有信愿、有毅力、有恒心一直念下去,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很重,可以采取谛闲老法师教锅漏匠的方法,「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立刻就接著念」,决定不能够偷懒,决定不能够懈怠;实在念累了,是自己业障现前,没有法子,就休息一下。果然能够这样念,我相信念到一段时候之后,你就能够进入很好的境界,你二六时中始终不会疲倦、不会懈怠、不会退转,每天很短暂的时间休息,你的精神、体力就足够用。何况在念佛堂,自己要发心,又得诸佛菩萨的加持、天龙护法的护佑,不难恢复。「最胜勇健力」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世间人讲潜能,潜能是你自己本来有的,你这个能力可以恢复、可以现前。有这个能力无事不办,我们用在道业上,用在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上;我们说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里面最重要接引众生,也就是说将如来正法介绍给众生、推荐给众生;帮助他起信,帮助他开解,帮助他修行,帮助他契入,就是证果,没有最胜勇健力做不到。但是,最胜勇健力一定与三宝相应,与清净慈悲相应,才能显示。第八尊:
【金刚妙光明天王。】
大乘经里面凡是提到「金刚」,都是比喻自性本具的般若。『金刚妙光明』,这是比喻自性般若的起用。既然讲到自性本具,哪个人没有?古德给我们说「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正是《出现品》里面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我们自己确实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是金刚般若;德是无量的神通、无量的能力,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你的德;相,正是大经上所赞叹,「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想想看,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全都没有了,这个没有,不是真的没有了,是没有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佛给我们讲,两种障碍障碍住,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在此地我们也不必细说。所以我们常常要想到这两种障碍麻烦,这两种障碍害我们生生世世过苦日子,在六道里面还继续不断在造业,所造之业,善业少、恶业多;善业的力量薄弱,恶业的力量强大,将来死的时候,佛说得很好,「强者先牵」。死了以后你就投胎,你到哪里去投胎?你的业力当中哪个力量最强,牵引著你去投胎。人要想到这桩事情,想到这个时候,你能不惊心动魄吗?你能不恐惧吗?
要怎么办?佛法能帮我们的忙,佛法把这个道理讲得很透彻,事实真相说得很明白,我们自己要能懂佛所说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要真懂,懂了之后要真做。怎么做法?善导大师讲得好,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都是利益众生之事,我们要做,随缘随分尽心尽力去做,利益众生;凡是伤害众生的事情决定不能做。你要知道这个原则,就是断恶修善,佛说得很多很多,要牢牢的记住,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用功夫。这一个念头起来,想想:我这个念头是善还是恶,我这个念头,佛许不许可我起这个念头?所以经要熟,经要不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学就没有标准。熟读经论就是把这个标准记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虽有起伏,不离这个标准,这是我们初学入手之处,不离标准。如果你觉得经论太多,你记不住,佛给你讲最简单的「十善业道」,这是最简单的;比这个稍微详细一点,《观经》上讲「净业三福」。三福虽然只有十一句,意境之深广,可以说把整个佛法都包括尽,我们可以称它作佛法的大总持法门,从初发心一直到无上道都不离开这十一句,我们不能看轻。讲十善,只是第一福里的第四句一句,「修十善业」这一句,我们不妨从这一句下手,渐渐把自己的境界提升,要锲而不舍,勇猛精进。
你能够这样修学,如理如法的修学,你的心自然就清净,清净心就生实相,实相就是金刚般若。由此可知,金刚般若所放的妙光明就是无尽的菩萨行。如果我们要是说,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六道、应化在十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那就是「金刚妙光明」。这是我们要知道学习的,要知道从哪里学起,决定不能离开智慧。智慧的最初方便是什么?现代人所讲的理智,你要常常保持理智,常常保持头脑的清醒,不可以感情用事;理智的对面就是感情,感情是迷邪染。你就晓得,理智虽然不是觉正净,它与觉正净相应,它不属於迷邪染。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能够有理性,这是最初方便。要真干,要有恒心,要不退转,我们功夫才得力。第九尊:
【星宿庄严幢天王。】
日、月、星都是表光明,太阳表根本智,月亮表后得智、表清凉;『星宿』表多,佛家讲无量光,表这个意思。星宿的数量是数不清的,我们凡夫肉眼在晴天的夜晚,大概可以能够见到的星宿有六千多个,我们肉眼能够见到;如果用望远镜至少会超过十万个,望远镜的倍数愈大,你见到的数量愈多,这是显示无量光的意思。『庄严』,不但庄严性德,一定要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庄严才真正有意义。无量无数的光明,比喻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事事物物、点点滴滴都与般若智慧相应,取这个意思;小到穿衣吃饭,古时候赵州和尚常常叫人「吃茶去」,都与般若智慧相应。这里面高程度的,不是我们凡夫能做得到,不但我们做不到,我们也无法想像得到,这就暂时不谈了。
如何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这个重要,现前一定要得受用,点点滴滴不迷,点点滴滴不邪,点点滴滴不染,那就是「星宿庄严幢」所表的法门。换句话说,日常生活当中,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怎样才能保得住?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可以有一念自利之心,你能保得住。如果有一念自私自利的心,觉正净就保不住,纵然这一念相应,第二念就不相应,真的像石火电光一样,保不住。我们看自古以来修行的大德们,他们的成就就是能够保住,古大德无论是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讲「保任」,就是这个意思,保任是你要保住,不要失掉。一念相应好,要念念相应才行。这个名号里头,实在讲就是显著念念相应,有这个意思在。末后这一尊:
【可爱乐庄严天王。】
这就如前面所说的,前面第五尊「可爱乐妙目天王」总指六根,此地『可爱乐庄严』范围就大,六根、六尘、六识,尽虚空遍法界,事事物物皆可爱乐,这才是真正的庄严。这个庄严落实,实在讲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叫极乐,庄严!万事万物当中,找不到一样有缺点的,如果里面还有一样有遗憾、有缺点,它就不能叫极乐。这个名号可尊可贵,稀有难得,是地上菩萨才入这个境界,我们只能够仰慕。要知道确实有这个境界,我们希求,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如理如法的修学,也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十位上首表法的意思就介绍到此地。下面经文: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这是总结与会的数量。每一段经文开头、总结意思都相同,纵然上首菩萨的名号我们记不得,可是这两句的意思很清楚,显示出这个法会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道场,是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同修常常讲「法界众生」,是以他们为对象。经上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的音声奇特微妙,这一音能令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闻法开悟;佛以一个色相,能现无量无边的色相,令一切众生见相发心,发大菩提心,见相他就能够证入。佛这个说法,经典这种文字,显示甚深的义趣,然后我们才能够体会到,《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切诸佛所说,尘说刹说,永远没有间断在说;明白的人,在在处处你都见到华严海会,在在处处你都见到毗卢遮那如来,不会的人当面错过,读《华严经》最可贵的是体会这一层深义。末后这一句:
【皆勤念持一切诸佛所有名号。】
这跟每一个团体赞叹他们的德行有一点特别,他们都念佛,这是什么意思?这一段是兜率陀天,说的是什么?弥勒内院,弥勒菩萨是后补佛,补处菩萨在那个地方等著成佛,他在兜率内院等著成佛。他怎么成佛?念佛成佛。你读了这段经文,以后你就可以跟人家谈话:弥勒菩萨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法相唯识宗一定起来反对,我有凭据,《华严经》上说「修念佛法门」,这是补处菩萨上生之处,一定要修念佛三昧。所以是『皆勤念持』,皆勤,皆就是皆悉,没有一尊补处菩萨是例外的。为什么?他不念佛,他不能成佛。这个道理就是「唯识所变,唯心所现」,你念佛你才能成佛,你念菩萨你就成菩萨,念什么就现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心里想佛,你这个时候就作佛。我们念佛法门的理论,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头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念佛法门念佛成佛的理论依据。「是心是佛」就是说你原本是佛,你为什么现在不是佛?你现在是心是凡夫,所以你就变成凡夫。如果你贪心重,贪爱五欲六尘,甚至於贪爱佛法,你只要是用贪心,贪心是饿鬼,是心是饿鬼,是心作饿鬼,你不是糟了吗?你去作饿鬼。一念瞋恚心现前,是心作地狱。这正是古德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跟唯心四个字涵盖一切法,哪个法不是自性?哪个法不是唯心?我们今天居住在娑婆世界,唯心娑婆,我们得的人身是自性人身,唯心国土。
然后你逐渐会觉悟,你会明白,人生宇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可是不能用思惟,落到思惟愈想愈糟糕、愈想愈糊涂,不可以落在意识里头。所以佛家教给我们「参究」,教我们「观照」,观照、参究是不用心意识,这样才能体会;落在心意识里头就坏了、迷了,不觉,被污染。我们不会,不会不怕,只要肯念佛就好,只要老实念佛依旧有成就,老老实实念佛。老实的条件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老实;这三条缺一条就不老实,三条都具足,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叫老实念佛。真能老实念佛,业障罪孽极重的人都有救,为什么?老实念就是真忏悔,真的是把一切恶的念头都断掉;恶念断掉,恶的言语当然没有,恶的行为当然也没有。我们身口所造是意业在指挥,所以意是一切罪根,你是从根本拔除,你意业清净,你意里头完全是阿弥陀佛,这真正是儒家所讲的「止於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了。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会死心塌地进念佛堂,你在念佛堂才能得真实受用。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念佛堂念久念皮了,懈怠了。开始念的时候,「初发心,成佛有余」,诸佛菩萨来道贺、来恭喜,念了几天之后懈怠懒惰,诸佛菩萨都走了,不来了,你也感觉得这个道场气氛不大对,念佛的热情提不起来。
殊不知佛菩萨来不来,不是他高兴不高兴,与他没有关系,诸佛菩萨常在。《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诸佛菩萨没有来去,只有隐现,没有来去,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正如同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我们频道一打开,画面现前,你问它有来有去吗?没有来去。诸佛菩萨的示现就像这个样子一样,所以是感应,我们有感,他就现前,有感就好比频道打开画面现前,没有感的时候频道关掉,画面不现前;他没有来,现前也没有来,不现前也没去。所以你感得许许多多菩萨在道场拥护,是什么?你心里有佛,你心里有一尊佛就感应一尊佛出现,你心里有无量佛,感应就无量佛出现,都在你现前一念。那是不是我们要想一尊阿弥陀佛,或者想无量无边诸佛?你要这样去想,一尊佛都没有,为什么?妄想,你在打妄想。那怎样才能见到无量佛?给诸位说,你心量小就见小佛,心量大就见大佛,就这么个道理。我利益众生有量,你就见有量的佛;如果你利益一切众生无量无边,那你就见无量无边佛。你要常常发这个心,普度法界众生,常常有这个心愿,有愿没有妄想,自自然然就起感应道交。
你看看这个地方,「皆勤念持一切诸佛」,一切,没有指一方,这个时候所现的是一切诸佛,都现身了。我们肉眼虽然看不见,这是我们的习气太重,心不清净,我们眼见不到,但是我们能感受得到,感受道场气氛不一样。如果诸佛现身在此地,你感受到这个气氛「可爱乐」,会感受到这个气氛。如果我们心念不正常,念什么?念贪瞋痴慢,心里有邪思、有恶念,气氛就非常不好,进入这个磁场你感觉得很难受,一身都不舒服;这时候也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妖魔鬼怪很多很多他们现前,使我们感觉到一身不舒服,一身不自在。由此可知,外面境界,给你说「无佛亦无魔」,佛跟魔从哪里来的?你自己心里变现,一念佛心,佛现前,一念邪思、一念恶念,妖魔鬼怪现前,就这么一回事情而已。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何必请有神通、有法术的人来给你家里除这些妖魔鬼怪,你自己就有本事,什么本事?一念清净心念佛,你就把整个气氛转变过来了;自己有本事,不必去求人。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境随心转」,只要我们自己不被境界转,能转境界,你就聪明,你就行了。转境界都在一念,凡圣在一念,邪正也在一念,染净还是一念,我们大乘佛法念得这么多,如果连这个道理都没搞清楚,这个方法都不会用,我们的佛法叫白修,经是白读也白听了,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能转境界。转境界最殊胜的、最稳当的、最快速的,无过於念佛;念一切佛里面,无过於念阿弥陀佛。
此地讲「一切诸佛所有名号」,也可以说这一句就是指「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名号就是诸佛的名号。这话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讲,「弥陀名号就是诸佛名号」,他老人家说的。可是我们细细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不能说没有道理,何以故?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会上,代表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如果能从这些经文意思上来观察,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的名号,能讲得通,念这一句名号就是念一切诸佛名号,念这一尊名号一切诸佛都现前;这个可能,不是不可能。你要是把这个理事搞清楚,你一定欢喜念佛,把念阿弥陀佛当作我这一生当中最大的事情来办,不仅在念佛堂念佛,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总不离阿弥陀佛,这个人他怎么不成佛?他怎么不往生?肯定往生,肯定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补处菩萨是这样修学的,你要不相信,将来到极乐世界,弥勒菩萨是每天都到极乐世界去上班,你见到他不妨向他请教请教。
这个地方「念持」这两个字,我们也得要略略解释一下。「念」是今心,你现前心里面真有,叫念;「持」是保持不失掉,也就是不间断。念就是不夹杂,夹杂就不叫念。你看他念得多么专、多么纯!功夫达到这样精纯,没有杂念,也许有同修要问我,那我们还能办事吗?你出家人可以不办事,我在家人还有事业、还有家庭,我要顾虑家庭、顾虑事业,这不叫夹杂了吗?对,起初你会夹杂,功夫到纯的时候不夹杂了。不夹杂照样办事,不但照样办事,事还愈办愈好,不要去思考,事情办得很圆满,不费一点功夫,样样事情都办得圆满,办得成功,没有人能跟你相比,你能相信吗?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我们从他一个样子,就能够联想到所有的样子。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这是他的工作,试问问他有没有夹杂?没有夹杂。讲经说法从来没有去想想过,一切众生无论在家、出家,各行各业,遇到释迦牟尼佛向他老人家请教,随问随答。释迦牟尼佛没有通过思考:你问的这个,我想一想再解答你,没有;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去学习一下再来解答你,没有;没有通过思考,没有通过学习,你看这桩事情他做得这么圆满。然后我们就明了,他无论做什么事情不需要学习,不需要通过思考,样样都能做到究竟圆满,这叫住真实慧。真实慧从哪里来的?从觉正净来的;换句话说,从念佛来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念佛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体会到一点,《华严经》上所说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最后、等觉,这十一个位次,到这个境界没有离开念佛的。换句话说,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永远没有间断,「念持」这两个字做到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登地的菩萨才做到,心里真有佛,除佛之外一切都放下,不再放在心上,心真正做到清净平等觉,觉就是佛;清净平等里面就没有夹杂、没有妄想,妄想是怀疑,没有了。所以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我们平常要学。我们学,学也学不会,毛病出在哪里?出在我们了解得不够透彻,认知不足,毛病产生在这里。如果我们彻底明白了解,认识透彻,你自自然然忆念不会间断,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教给我们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地讲「皆勤念持」就是净念相继,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要认真修学。
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没断,能不能取上上品往生?善导大师给我们说,能!他老人家说得有道理,「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为什么会有九品?是你遇的缘不一样,你遇的缘殊胜,什么叫殊胜?搞清楚、搞明白,缘就殊胜,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真正能够懂得不夹杂、不间断,这是第一殊胜的缘,上上品往生;缘不殊胜,品位才下降,道理在此地。善导讲得好,与经义相应,为什么?这个经里面讲这个法门是平等法,平等法里有九品,那个平等的讲法只有说遇缘不同了。上根利智的人,遇不到缘,他品位低;下下根的人,造作罪业极重的人,如果遇缘殊胜,他的品位一下就提高,这才叫平等法。诸位要细细想想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境界,我们然后能融会贯通,这才能断疑生信。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注的文字比较多,可见得他对念佛很重视。末后他说「以诸如来同一法界,体德均故」,这是解释「一切」。为什么念持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同一法界。法界也叫法身,我们常常听到经上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地方讲一法界,同一法界跟同一法身的意思完全一样。「体德均故」,均是均平、平等。他这里说念是什么?「念即明记」,这个解释得好;念是你常常记得住,明记,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忘记;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没有忘记,这叫念,不一定口念。所以我常讲念是你「心上真有」,那就是念;心上真有,他此地讲明记,我说心上真有,我们两个人讲法不一样,意思一样;可见得念是从心,不是从口。但是口念,最初学佛要口念,口念令心明记,它作用在此地,口不念的时候忘掉了。
念佛人因为自己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很重,必须要靠助缘,缘殊胜,要靠助缘。助缘是什么?供养佛像是助缘,看到佛像想起来了;听到佛号是助缘,听到佛号记起来了。现在自己如果念累了、忘掉了,念佛机很好,念佛机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你常常带在身边,常常提醒自己。毕竟娑婆世界众生,文殊菩萨讲得好,耳根最利,「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眼必须眼看到佛像你才想起来,佛像在背后看不到,可是佛号音很圆满,不管在哪里都听到,所以佛号的音声比佛像更要殊胜,缘更要殊胜。我们自己念佛,不但提醒自己,也提醒许许多多众生,这许多众生包括有形跟无形的;有形我们肉眼看得见,无形我们肉眼看不见。看不见的有些鬼神,我们不要理会他,不要去执著、不要去分别,我们只一心一意去念佛。纵然是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他看到我们这样恳切,这么专心念佛,算了!不要找他麻烦,也原谅你。如果看到你念佛不专心,还打妄想,这个念佛都不老实,给他一点教训,找你麻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妖魔鬼怪有什么可怕的?一心称念就没事了。
最怕的是念佛信心不深,为什么?还怕妖魔鬼怪附身,还怕道场有什么来扰乱,这是你对念佛没有信心,对诸佛如来的护念没有信心,对於龙天护法没有信心。从这个地方看到你老不老实?你不老实!真老实,哪里还管这些事情?真老实人天下太平,真老实人龙天护持,诸佛护念;不老实的人,妖魔鬼怪来作弄你。他这里讲得好,你能够明记,底下讲「而慧逾增」,你智慧在增长;「持而不忘,故无间断」,你能够做到不间断;「以佛为境,何五尘之能惑」?念念是佛境界,什么妖魔鬼怪,《楞严经》里面讲五十种阴魔,都没有能力迷惑你了;换句话说,都没有办法来干扰你。清凉大师注这几句话讲得好!我们要好好去读,细心去体会,应用在我们念佛功夫上,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诸位缘无比殊胜,那是善导大师祝福你们,大家各个都是上上品往生;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不需要待很长的时间。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