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五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十八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58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二面,第四行:

  【复有无量主昼神。所谓示现宫殿主昼神。发起慧香主昼神。乐胜庄严主昼神。香华妙光主昼神。普集妙药主昼神。乐作喜目主昼神。普现诸方主昼神。大悲光明主昼神。善根光照主昼神。妙华璎珞主昼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於妙法能生信解。恒共精勤严饰宫殿。】

  这一段跟上面恰恰相反,上面是主夜,诸位懂得主夜神表法的意思,主昼神自然就明白。主夜神就是积阴德,默默的行善,帮助一切众生而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也没有地位,在社会上并没有地位,也没有权力,但是他们做的是真实的功德。在本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唯有主夜神占的数量最多,而且表法很高,从春和主夜神代表初地,一直是二地、三地到八地菩萨都是主夜神,第九地是主林神。所以在后面经文来看,佛法里也特别著重在积阴德,不仅中国古圣先贤这样教我们,佛法也特别注重,这到后面可以看到的。

  『主昼神』,这是在社会上有地位,我们讲是有他的职位、有权责,有权、有责任的、而且有德行的,这些各界的领导人物,这就属於主昼神。他的范围包括非常之广,就跟主夜神里面所说的一样。下面也举了十位上首,这十位上首也就是给我们提示,领导大众的德行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我们佛法里面讲「统理大众」,你把你本分的工作做得很圆满,真正能够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提出这十个纲领。其实《华严经》里面,「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位都含摄圆满的各个地位,任何一行都含著圆满的菩萨行,这是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此地提出来,就在你权责之中特别重要的,佛在此地举了几个例子,这十个例子。第一尊,『所谓示现宫殿主昼神』。「宫殿」是表法的意思,表慈悲覆育,表这个意思。也就是我们今天讲,你是一个机构的领导人、负责人,你要爱护你的事业,要爱护你的部属,要关心他们,要教导他们,要帮助他们,这都是宫殿所含的意思。宫殿是我们居住的房屋,有房屋可以遮蔽风寒,身心能够得安稳自在,所以用宫殿来比喻慈悲。「示现」,要做出榜样来给人看,这就是我们讲席总标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不是阴德,是要做出来,很明显的做出,给社会大众做榜样。人人都看到,你这个榜样好,确实是社会大众的好样子,自然得到社会大众的赞扬,得到国家社会的褒奖,这就是主昼神。怎样示现?就是怎么样做出好样子来给人看。示现两个字,也就是经典里面常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这一句。如果我们对於世尊的教诲要不能够依教奉行,我们拿什么去示现?你所示现,就是表现在外面给人家看到的,就是依教奉行。

  每天都要读诵大乘,你所修学的经典天天要读诵,每天读诵,这里面有很多层的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对老师的尊敬,展开经卷就如同面对世尊,听世尊的教诲,这是报恩心,这是真正修供养,报恩供养,以真诚清净心读经。第二个意思,常常读诵就能熟记经文,不至於遗忘,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当中,起心动念都能想到佛的教诲。我动这个念头该不该动?佛在经上怎么样教给我们?我可不可以动这个念头?可不可以有这个行为?你才能记得住。记都记不住,你怎么能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记都记不住,你从哪里修起?这是第二个意义,熟记世尊的教诲。第三个是摄心,如果不读经,你的心就攀缘五欲六尘,攀缘外面境界;读经一心专念,你就能收心,收心就容易得定,容易得清净心,这是第三层的意思。第四层的意思,帮助你开悟,常常读诵会开悟。由此可知,读经真的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我们才能够示现。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一个好样子,这个示现的根本就是读诵大乘,所以每天不念经怎么行?

  在过去经典流通的数量很少,学佛的人很多,经本很不容易得到。所以即使没有机会读诵,最低限度朝暮二课一定要做,这是不能再少的,就是你一定要做早晚课。早晚课诵每一家的仪规皆不一样,这一点我们要晓得,他修学某一个宗派,一定要读诵他本宗的经典,依照本宗的方法来修学。我们明白这个原理,知道现代同学们的需要,我们编了《净宗朝暮课诵》。早课我们读经只读《无量寿经》第六品,读这一品的意思是提醒我们,我们今天早起,今天一定要发心,要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将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我们也照他这个样子发愿,把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今天这一天,念念不忘本愿,念念都与本愿相应,这叫修行,所以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我们选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内容是持戒念佛。这一段经文里面所说的是五戒十善,读这一部分经典让我们很冷静的去反省,佛在这里面所说的,我们有没有触犯?如果有违犯,立刻忏悔改过,明天决定不犯。所以晚课是忏悔,晚课是反省、是改过。这个早晚课就有功德,决定不是做一个形式上的早晚课,在佛菩萨面前念给他听就好,好像我的事情就交代完了,这个没有用。佛菩萨哪里要听这些东西?是我们在佛菩萨面前以虔诚恭敬心,如同佛菩萨在面前为我们做证明,督促我们、警策我们,我们一定依教奉行,是这个意思。

  所以示现宫殿主昼神,最低限度要从早晚两堂课做起,两堂课做得很踏实、做得很认真,这样子就能够影响你周边的一些人物。别人看到你这么认真这样做,天天都做,有恒心、有毅力,一生都不中断,就能感动别人。你家里面人逐渐也学佛了,你的邻居、亲戚朋友逐渐也都会学佛了,向你学习,你做出一个好样子。我们的生活依照佛的教训,我们工作,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的工作,也遵守佛指导的原理原则,决定不犯,乃至於处事待人接物。儒家要求人的标准是君子,我们社会里面的好人,做好人。佛法里面要求的是作菩萨,菩萨是佛的学生,我们今天要作菩萨,每个人都要作菩萨,《华严经》里面所有一切出席大众统统是菩萨,主夜神、主昼神都是菩萨,用这些名词、用这些形式来表法而已。无一不是表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使我们觉悟、明白应该怎样去做,这是讲到示现。

  像我们现前这个讲堂跟念佛堂,这是我们四众同修在此地示现,时间久了决定能够给社会有很好的影响,每一位在此地闻法的同修、念佛的同修,都是社会上真正的好人。我们够不够好?还要好。现在算是不错了,但是还不够标准。为什么?经天天在念,未必完全做到,认真努力去做你就是真的菩萨,你会感动社会上许多人,头一个感动你家里人。前几天有个同修告诉我,他说我们现在念佛堂,自开张以来不久,大概才两个月,有没有两个月我不晓得,没多久,居士林上上下下,以前讲经有些不来听经的,不来念佛的,都是在下面做义工。现在听说每个人都来念佛,每个人都欢喜听经,这不就是很好的影响吗?这是一家人都欢喜念佛,都欢喜听经。我们想想很可能将来我们这个道场,这一家好了,家家都好。新加坡每一个道场都像居士林一样的兴旺,天天有法师讲经,天天有法师领导大家念佛,整个佛教的风气转过来了。可不可能?非常可能,我看也很快。

  刚才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我们要办一个正式的弘法人才培训班,他告诉我准备在明年一月开课。哪些人作老师?你们年轻的这些法师各个都要当老师,明年一月很快,现在大家要认真准备,你们打算教哪一门课,现在就要积极认真的准备。我们招收学生就不限於出家人,国内、国外普遍的招生,四众弟子都收,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统统都收,希望你们好好的来教导。将来,与我们有关系的几个道场,李居士讲了,竹林寺、法轮社,将来新道场,还包括光明山,统统要去讲经。希望这些道场每个星期也都能讲七天,一天都不空过,你们大家要发心轮流去讲。所以现在要做充分的准备,否则的话到那个时候,我们准备得不足,那就拿不出去了,辜负大家的期望,所以现在一定要努力。念佛堂的人日夜不休的念佛,我们学讲经的人也日夜不休的准备讲稿,他们念佛不睡觉,我们准备也不能睡觉,我们睡觉也搞不出来。都要用功,都要认真去努力,希望把这个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先把新加坡的佛教带起来。大家都知道这个世间有灾难,佛法兴旺的地区,这个地方就避免灾难,这个地方的人有福。我们默默的在耕耘,默默的在做,也不要人知道,也不需要居功,各个都当主夜神,当夜神,不当昼神。

  再看第二尊,『发起慧香主昼神』。著重在「发起」,发起就太明显了,就很明显,绝对不是主夜,他一定是主昼,他发起。发起「慧」跟「香」,慧香是表什么?戒定慧三无漏学,换句话就是发起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真正的慧香。它是以戒定慧三学,这是教学的三个纲领,达到五分法身香的目标。五分法身香里面,最重要的是末后两句:解脱、解脱知见。解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在,所以教学的目的是得大自在。像大家天天念《心经》,《心经》开头第一句「观自在菩萨」,那个观是慧,你得自在了。解脱知见这是真实智慧,《般若经》上所讲的「无所不知」,那就是解脱知见,成就圆满真实的智慧。

  由此可知,这个德号里面落实在我们生活上,就是要发起教学。这桩事情要看机缘,没有具足的缘分,你在你自己家里面,每个星期也可以讲一次经,邀请你的邻居朋友们来听。每个星期订上一天在家里讲,家里客厅就行了,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听众。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初到台中就用这个方法,遇到人就说佛法好,不懂,不懂没有关系,我讲给你听。星期一在张家讲,星期二在李家讲,李老师最初也很忙,听众也就是三五个、七八个。每天讲的不一样,一个星期讲好几种经,在人家里到处讲。以后慢慢大家听了欢喜,人愈来愈多了,希望大家在一起共修,那就得想办法找地方。最初是租借地方,租一个房子来做讲堂。然后人多了,财力也够了,就买一个地方,最初「台中莲社」就这么起来的。不是说先有计画要怎么做的,不是,自自然然形成的。人多了大家需要,所以就买一个民房,把里面房间拆掉几个做一个讲堂,讲堂也就是佛堂,可以容纳一百多人,当然也就不会太大,容纳一百多人。以后听经念佛的人愈来愈多,那怎么办?打听隔壁房子搬走的时候也买过来,隔壁的隔壁统统买过来,就变成现在的台中莲社。隔壁邻居都学佛、都听经,他们要搬家的时候一定把房子卖给台中莲社,这样子发展起来的。这种做法完全是随缘,随缘最初要发起。

  你说我们要发起、要捐助、要建个大道场,这不容易,这非常困难,人家未必能相信你。三五个到我家里来听经,或者我到你家讲给你听,这个好,这叫做随缘,随缘跟攀缘诸位一定要搞清楚。世尊四无碍辩才末后一个「乐说无碍辩才」,你喜欢讲才行,你不喜欢讲那就没法子了。到人家家里面去讲经,李炳老是居士身分,只接受人家供养一杯水,其他的任何都不接受。到人家家里,倒一杯茶给我就够了,其余的一概不接受。为什么?如果样样接受,以后人家怕你,不敢要你到他家去,就害怕了。所以以后大家说李老师来没有关系,给他泡一杯茶就行了,他也不讲究什么好茶、坏茶,他不讲究,你只给他泡一杯就行了。很容易招待、很容易侍候,谁都欢喜,都欢喜老师到他家里去讲经说法。我们将来逐渐培训的学生多了,林友家里面可以学生到你们家里去讲经。在家里讲经,那你的家里真正吉祥,凡是有讲经的处所都有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做什么样的好事,都没有请一个人或是法师或是居士在你家里讲经那个事情好,比什么都好,这个我们要发起。有些人不愿意出来听经,先把经送到你家里面去,《无量寿经》说「菩萨作不请之友」,不必要他请,先跟他商量,好不好我到你家里讲经?不要人启请,主动就提出来。如果是老师的身分当然就不方便了,老师是师道,要尊重,「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菩萨的身分不一样,菩萨是同学,同学没有关系,同学没有大小、没有高下,我可以找你,到你家去讲。这个方法好,我们要在此地发动,真正为佛法、真正为众生,真正为主导大众学佛,这就是与法相应。纵然我们不能够成就像经上讲的成果,我们把成果订得低一点,最低的成绩是令一切众生认识佛教,肯定佛教是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学,人人应该要学习的,不学习很可惜。我们出去讲经说法,达到这个目的就成功了,我们目标就达到。他要再深入一层的求学,那就到佛学院来,就到我讲堂来听经。先是把佛法送到你家里面,跟钓鱼一样,你味道尝到了,你要尝更浓的味道,那就到讲堂来了。这是接引的方便,发起慧香就是接引的方便,方法很多。

  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现身说法,他做出来给我们看。所以他一个人坐在台中,他不需要动,他教化的地区几乎是半个台湾,北面到新竹,南面到鹿港,差不多是三分之一的台湾,中部这个地区,都是他的地盘。他用什么方法?就是培养这些学生,他用两年的时间办一个培训班,训练二十多个会讲经的,全是在家同修。我跟他学的时候也是在家,如果我要出家了,他就不收。因为居士,出家人不好教,要对他恭敬、要对他客气,那就没法子教。我亲近他幸好没出家,所以我们这个关系就建立了。二十多个学生轮流在各个地方讲经,最初是到人家里,哪个地方你有亲戚,哪个地方你有朋友,就找你的亲戚朋友到他家去讲。慢慢人多了,多的时候就找一个房子,刚才讲了,没有钱我们就租房子,有钱就买个房子,做布教所。台中莲社有二十多个布教所,就是这些学生每个星期去讲一次,带领大众念一次佛,讲一次经。平常流通经书,佛法所用的这些东西,做流通处,是这么搞起来的。做得非常自然、非常顺利,而且统统是正信的佛弟子。这是发起慧香我们要知道,如何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知道怎么样去做。

  第三尊,『乐胜庄严主昼神』。这个名号里面,「乐」是乐好,就是喜欢的意思,「胜」是殊胜。喜欢、殊胜,不是好胜、不是好强,好强好胜那就错了,那就是烦恼现前,这是真正的喜乐。前面主夜神里面曾经讲过诸根常喜,常生欢喜心。欢喜就是「庄严」,庄严不必指其他。我们学佛人,真正能得法喜,法喜在一切法里面已经是无比殊胜,何况是世间法?在世间法里尤其显得殊胜,单单这一点就能够接引无量的众生。所以主昼神第一尊是讲示现宫殿,这个意思一直贯到最后,当中就是告诉我们示现些什么?示现法喜充满,示现你生活快乐、工作快乐,无时无处不示现自在快乐。接触你的人,看到你生活这么快乐一定很羡慕,也有一些人就向你请教;我们生活这么苦,你为什么生活那么快乐?他就向你请教。他向你请教,你就把离苦得乐的方法教给他,我原先生活跟你一样苦,比你还苦,我现在快乐了。这个快乐有方法,找释迦牟尼佛就快乐了,找阿弥陀佛就更快乐了。阿弥陀佛的世界叫极乐世界,这样子就很容易把佛法介绍给大家,这个事情一定要我们主动去做、去推广。现在做得更方便,现在我们利用电视、利用网路,确实产生了效果。

  许多从电视里面接触到,听了很欢喜,天天听,听一段时期他就要来找我们,找这个道场在哪里?找那些人在哪里?我们就欢迎他到新加坡来参学。我们道场将来可以写几个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世界各个地区的同修,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也有不少人从网路上看到,我听说网路今天开始就有影像出现了,以前是有音声,今天影像也播出去了。很难得,他们工作很勤奋,这么快的时间就能把影像接通。现在在电脑里面可以看到影像,可以听到音声,文字、音声、影像统统具足。所以形象很重要,乐胜是属於形象,欢喜的形象。前面跟诸位提到,我们一进佛教的道场,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弥勒菩萨,他在天王殿正当中坐著,第一个看到。他代表什么?乐胜庄严,欢喜,这是接引大众最重要的方便法。

  第四尊,『香华妙光主昼神』。「香华妙光」这四个字表戒定慧三学。「香」表戒定,「华」表六度万行,「妙光」表智慧。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主昼神都是社会上有地位、有身分、有权势,在现在所谓是领导的阶层、领导人物。佛在此地提醒我们,你用什么方式去领导?要用「香华妙光」,你的事业没有不成功的。香表戒定,戒是守法,循规蹈矩,守法最重要,领导人要是不守法,你底下的下属员工,你要求他们守法难,自己先要做榜样给人看。我们高雄净宗学会的会长是经商的,他开了很多连锁店,食品,卖吃的东西,老板自己到店里面去买东西吃一样要付钱,守法。绝不是老板来的时候就可以不要拿钱,老板的朋友来了可以不要拿钱,那你的生意还能做吗?老板请我们去吃饭,老板一样付钱,没有优待,跟一般顾客完全一样,生意才能做得成功,这就是戒香。「华」表六度,不但是处世待人的原则,自己生活跟工作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华」也表善因,善因必定得善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真能这样做,自然生智慧。智慧用「妙光」两个字来形容,意义尤其深。如果讲一般智慧,世间聪明智慧叫世智辩聪,加个「妙」字就不是世智辩聪。与诸法实相相应的智慧,那才妙,知道一切诸法的真相。相有体空、事有理空,二边不住,这就妙了。

  请看第五尊,『普集妙药主昼神』。这尊德号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要想到,「药」是治病的,没有病哪来的药?「集」,可见得不是一种,是众多。「普集妙药」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制度、法律、规矩、章程这一类东西。正是一般所讲的国有国法,国家有宪法,家有家规,现代人大概这个家已经没有规矩了。哪一个人家里有家规?古时候有,我们在这些累积的文献里面看到,好的家规可以做大家模范的,都流传下来了。诸位看看前清陈弘谋居士编的《五种遗规》,里面收集古人的家规有十几篇。为什么他要立家规?他不立家规,他的家就乱了。诸位要晓得,中国古代是大家庭制度,不是小家庭,近代才讲小家庭,小家庭没有规矩。你一家夫妻带一个小孩,实在讲也要有规矩,你小孩才能教得好,因为你没有规矩,这个事情就麻烦了。古时候是大家庭,它是一个族,那是一个家庭,他有大家长,所以讲求的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很多,这一家几十个人,一、二百人常有的事情。诸位看小说,中国有名的小说《红楼梦》,《红楼梦》就是一个家庭,这部书所描写的就是一个家庭,大家庭,所以它有家规、它有制度。我们现在虽然是小家庭,小家庭也要懂规矩,不懂规矩你的小孩就没法子教养。虽然不像古时候规矩订得那么严密、订得那么繁杂,你现在家庭小,人事少,你就可以少订几条,现前很需要的,自己要遵守,为什么?给儿女做榜样,你自己做不到,你叫他做,他不服。

  我记得好像是前几年在台北讲经,有一个同修来告诉我,他也是听我经听了不少年。他是一个中学教员,女儿念小学,大概有十一、二岁,女儿很聪明,在街上买了一本书送给她妈妈。她妈妈打开看看,什么东西?《妈妈手册》。女儿在教训她,妈妈哪些哪些你没有做到,这就是你自己家里没有规矩,才会有这个现象。你要是有规矩,怎么会有这种现象?现在的社会问题多,社会问题非常复杂。今天下午,我很少看电视,偶尔打开来一看,电视上报导台湾老人晚年的生活非常凄惨。访问台湾的养老院、安养院,访问二、三个。里面一些老人许多痴呆症,为什么住进老人院?没有人抚养,儿女不要他们,嫌弃他,根本就不要他了,被养老院收容,非常可怜。安养院比较好一点,是儿女把他送到那边去的。他也访问,访问做儿女的,你为什么把你的父母送到这个地方来?在家里没人照顾,儿子、媳妇都要上班,孙子要上学,没人照顾他,把他送到那边去,每个月送一点生活费用。安养院里面有很多是私人办的,收费的,有些收的费用相当高,照顾就比较周到些。但是这么高的费用,做儿女的负担也不容易。安养院在台湾收费从三万到十万,也有不等,所以这是一个社会很大的问题。我们看见老人对访问的人诉苦,儿女不要他了、背弃他了,说著说著就看他流眼泪,你说他精神有多痛苦。

  我看了之后,就想到弥陀村一定要早办,一定要快快的办。我们真的是义务爱心来办,他们是拿他当生意来做。现在在台湾安养院这么多,赚钱,所以虐待老人、欺负老人,并没有真正尽心尽力去照顾,这个不一样。而且老人在里面成天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发呆,有的时候坐在那里看电视,其实他不是在看电视,对著电视发呆,你说多可怜。我们弥陀村的构想就不一样,给他精神生活,带他念佛,每天给他讲经说法,身体好的也可以带他一年举办个几次旅游。这个弥陀村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对这些老人把他当作什么看待?当作诸佛看待。老人院、安养院是把他当作老人,已经没有用了,已经是废物,照顾都是不甘心、不情愿,为了要拿人家的钱不能不照顾,他是这么一个心态。我们今天的心态不一样,我们心态是供养诸佛如来。你在那里念佛,你将来一定成佛,这一生不能成佛,将来会成佛,你在这个地方种下佛的种子,所以我们眼光当中他就是诸佛如来。我们是恭敬供养,在心态上就不一样。所以能够到弥陀村,真正是度过他一生当中最美满、最幸福的岁月。儒家讲老有所终,我们对老人一定给他善终,这是我们对於净宗修学道场的一种期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但是规矩章程一定要制订,进入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都要守法。而且这些章程规矩常常修订,至少每隔半年要全盘检讨修订一次,这才能适用。我过去在台北办了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也有十几年的历史,我们基金会的章程每半年修改一次,修了十几次,拿出来很像样,大家看到欢喜,值得做参考。修改了十几次,不断的在改进,才能够对现前的社会,现前我们的工作,才能够适合,真正能用得上。所以在此地,我常常教念佛堂带领的这些法师们,要常常检讨,要听大众的意见,他们觉得哪些地方不妥当、不方便,我们听了之后就要认真研究,是不是真的有不方便的地方,如果有就要改。他们现在不错,每个星期检讨一次、改正一次,希望这样能够有半年、一年之后,这个念佛堂的规矩就是标准的规矩。到你这个规矩大家看了,不能动一个字、不能动一条,你这个规矩就真正是模范。将来其他地方建念佛堂、建讲堂,我们这些制度、这些章程规矩,就是他们最好的参考资料。

  常常修订、常常改正就是「普集妙药」。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无论干哪一行,都要常常不断去检讨,常常来修订。尤其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大,你要不能通权达变,不能掌握高度的原则,你就被时代淘汰掉,你就不合这个时代,所以要不断求进步。进步就是改进,改正缺点,你不就进步了吗?发现缺点、改正缺点,在佛法里面讲发现缺点就是开悟、觉悟了。改正缺点就叫修行,把错误、不适宜的改正过来,修正过来。修行,修是修正,行就是错误的行为,这里面没有迷信。所以无论哪个行业,即使自己的生活,也要不断求改进,你的生活会更舒适、更快乐、更自在。有毛病不能改进,永远不能进步,换句话说,永远不能成就。

  再看第六尊,『乐作喜目主昼神』。这个名号里面前面两个字,欢喜造。佛家的戒律可以分为两类:止持、作持。止是禁止,像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决定禁止的,这是止持,你不可以做的。另外一种作持,凡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要去做。大致上来说,小乘戒是自律的、约束自己的,止持多;菩萨戒是利益众生的,作持多。佛叫你做的一定要做,你要不做那就犯戒,不做就违背佛的教诲。喜欢做,这两个字就是喜欢依教奉行,表现在我们面孔上是「喜目」,可见得他做得有成就、做得有成绩,常常显示的是法喜充满。可是这一句里面,关键的字样在「乐」。经典里面教诫的,可以说我们展开《华严》,句句都是教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勉强的做都做不到,哪里还能谈得上欢喜做?欢喜做谈何容易,什么原因?教理、教义没有搞清楚,所以佛教给我们做的,都非常勉强的做,做的时候半信半疑。譬如佛教我们布施,哪个不懂?谁肯布施?你身上装一百块钱,布施一块,了不起了,我已经布施百分之一,还得了?做不到,总要自己留一手,做得是不干不净,这个没有依教奉行。佛教给我们要忍辱,偏偏不能忍,小不如意就动肝火。学佛学了一辈子,甚至於出家当老和尚还发脾气,有什么法子?他自己也晓得,讲经也会讲「火烧功德林」,他偏偏自己还烧,有什么办法?你要追究原因究竟在哪里?没有真正搞清楚,真搞清楚、真搞明白,就欢喜去做,才能与法相应。像前面主夜神,他的德行里面以法为乐,那是真的,真正明了相应了,才以法为乐。你们念佛三十六小时,愈念愈起劲、愈念精神愈好,为什么?乐在其中。有同修不行,到时候就打瞌睡,到时候就昏沉,绕佛的时候不知道绕哪里去了,什么原因?没有得法乐,没有得到乐趣。你得到乐趣就不会了,精神百倍。研究教也是如此,读经研究古人的注解,读古人注解,有的时候入神一直念下去,念得很有味道,连天亮了都不知道,一夜好像很短暂就过去了。一夜没睡,第二天工作精神还是饱满、还是快乐,乐在其中。不是一个乐的事情,谁愿意干?乐在其中。你真正能尝到味道,这里头有大乐,你就欢喜,你就愿意去做。

  第七尊,『普现诸方主昼神』。此地「诸方」就是指十方三世,《华严经》里面所说这些菩萨们,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示现的。即使不是如来示现,也是道道地地的法身大士,他们活动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但是这一世,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讲十方三世是他们活动的空间。所以「诸方」里面,包括著有时间、有空间。「普现」,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在什么条件之下他现身?缘成熟。什么是缘?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这就「普现诸方」。所以他也不是夜神,这是非常明显的。这一位我们应当怎样学习?首先要有报恩心,我们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第一要认知一切众生於我有恩,佛在经上讲的话,初学的人未必能接受,但是佛讲的话是实话。一切众生跟我们什么关系?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如果用这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一切众生跟我的关系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怎能不孝敬?怎能不供养?佛这两句话,在大乘经论里面说了很多遍,是真的,不是假设的,说明一切有情众生与我是什么关系。我们这个生命不是这一生,有过去生,过去无量劫,在六道里面轮回,互为父子眷属,你看穿了,真相就大白。然后对一切众生,你决定不会起怨恨心,你起怨恨心是对父母怨恨、对诸佛怨恨。纵然这些有情众生这一生当中没有机缘遇到佛法,不一定他过去生中遇过,这一生没缘,将来生中他也会遇到。何况佛在大经里面说,「凡有佛性,皆当作佛」,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将来必定作佛,说不定他比我们先成佛,我们还比不上他。我们对於一切众生怎么敢怠慢?所以真正通达明白事实真相,惭愧心油然而生。因此诸佛菩萨在十方三世示现这个榜样,启发一切迷惑未觉悟的众生。这是「普现诸方」,我们把它看作时间跟空间。另外一层意思,「方」可以当作方便来讲,普现种种善巧方便,也行、也讲得通。可见得「诸方」两个字的含义很广,都是指诸佛菩萨示现的。

  下面这一尊,『大悲光明主昼神』。「悲」是慈悲心,悲是拔苦,看到众生受苦如同自己受苦。我们今天在电视里面看到一些老人晚年的苦况,看得很难过,立刻就想到我们自己会老,不老就短命,这是一定的事情。你要长寿,你一定有老苦,你老了之后怎么办?现代的社会,现代的年轻人,你注意看看,他们想些什么?逐渐逐渐洋化。所谓洋化就是不要父母,你不要指望著将来养儿防老,你这个念头过时,不合时代了。养儿养女不养老了,你老了他就讨厌你、嫌弃你,你没得用。把你送到老人院里面去,已经算很客气,对你很不错了。那我们怎么办?一定会老。只有一个方法,我们以真诚的爱心照顾老人、帮助老人,这因果。我造的是这个因,将来自己老了,一定有年轻人来照顾你、来侍候你,因果报应嘛!你今天不发心照顾老人,等你老了没人照顾你,一定的道理,因果报应一点都不会差错。我们照顾老人愈周到,将来自己年老的时候,人家照顾我们也愈周到。由此可知,助人实实在在是为了助自己,利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整个社会的变化,实在都在教育的问题上。今天学校教育只著重科技,只讲求利润,将人文、伦理、道德完全丢掉了。所以每个人年轻时候,也许你还过得不错,晚年就是你悲惨的岁月。中国人讲得不好听就是现世报,很凄惨;花报如是,果报就可想而知。所以在这么一个状况之下,我们要不全心全力提倡佛教育,发扬光大佛教育,怎么行?怎么能解决问题?所以在今天发扬佛陀教育,还要特别著重在因果教育。将来我们的培训班,关於因果的教学,我们要特别重视。像《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里面特别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注得非常好,我们要开这个课。古老的东西我们要学,要认真努力学,最新的科学知识,我们也要讲习。能够把佛家的理论、因果与科学新知结合成一体,我们才能帮助社会大众觉悟,帮助大众回头是岸,来共同创造社会的安定繁荣,众生的幸福美满,这才真正是大慈大悲,才真正是度一切苦难众生。「光明」两个字大家都晓得是智慧,慈悲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慈悲不能起作用。

  第九尊,『善根光照主昼神』。「善根」,学佛的同修都知道,世间法里面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这三条叫三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三个根生的,我们一定要修学。世间所有一切恶法,从哪里生的?三善根相反是贪瞋痴,从贪瞋痴生的。所以贪瞋痴,佛称它作三毒烦恼。你里面有贪瞋痴三毒就坏了,三毒变现的境界就是饿鬼、地狱、畜生。饿鬼道是贪毒变现的,地狱道是瞋毒变现的,畜生道是痴毒变现的。你能够把三毒转过来变成三善根,给诸位说,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三恶道的因拔除了,这个道理要懂,要做一个大的转变。在什么地方转?起心动念的时候,心里面,我们六根对著外面六尘境界,大概你喜欢的境界就起贪心,不喜欢的境界就起瞋恚心,念头才一动,立刻就要知道堕落了。一念贪心动,你已经落在饿鬼道;一念瞋心动,你已经落在地狱道;一念愚痴,你已经是畜生了。要提起高度的警觉,这才行。一念傲慢,所有一切功德全都丧失掉,这个慢是大烦恼。

  我们过去听倓虚老法师,讲他早年有个同学,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参禅的徒弟,这很早年了。在江苏金山寺,禅堂里面功夫不错修得很好,他在这个道场从清众一直被方丈和尚提升到首座,可见得他的德行很受人尊敬。可是当了首座和尚,傲慢心就生起来,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傲慢心生起来,他的护法神走了,冤家债主找来了。冤家债主是什么人?是他没有出家之前他的太太。他要出家,太太不肯,不让他出家,他一定要出家,太太跳河自杀了。那个冤鬼始终缠绕著,但是他有护法神,所以这个冤鬼没有办法贴近。到他傲慢心起来,护法神走了,他太太的冤魂跟著他,逼著他糊里糊涂跳水死了。死了以后当土地公去了,总算还修得有点功夫,到饿鬼道里去作土地公,太太就作土地婆,谛闲法师还去祭他。所以你才晓得,那一念傲慢心起来,功夫失掉了。

  世出世间圣人都教导我们要学谦敬,谦虚恭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懂得谦虚恭敬。无论是善人、是恶人,是顺境、是逆境,要修平等的谦虚恭敬,那你就是「善根光照」。这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要检点;初学的时候就是在早晚课,早课提醒自己,晚课要认真检点。早晚课是初学,功夫得力了,一切时、一切处都能提得起来,你就不会做错事了。常常保持善根光照,哪有不成就的?世间事业成就,修行道业成就,这是从三善根讲起。

  在出世法里面、佛法里面,只有一个善根,唯一的善根:精进,是菩萨善根。精进,跟诸位说,就是改进,改正过失,你不又提升一步了吗?永远不断的改,永远不断的进,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还要改。一直要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没得改了,成佛才没得改了;等觉菩萨还有得改,还要不断在改进。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天天糊里糊涂过去,有没有过失?没过失。没过失你不就作佛了?佛在经上讲,世间两种人没有过失:一个是作佛,佛没有过失。另外一种,什么人没有过失?一身过失,自己不知道自己过失,那这个人没过失,他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不知道是愚痴、糊涂,不晓得自己有过失。实在不知道,读经;读经是对照对照,你就会找到自己的过失,就会发现,发现之后一定要改。

  末后一尊,『妙华璎珞主昼神』。凡是表法的上首菩萨,一前一后总是互相呼应。第一位「示现宫殿」,末后以「妙华璎珞」来做总结,完全是成绩表现。璎珞是庄严具,我们今天所讲的佩戴这些首饰。诸位看到佛菩萨的画像、塑像也有,多半菩萨身上都佩著有璎珞,庄严具,我们今天讲装饰品。这不仅是代表美,代表高贵。什么才是高贵?妙华。妙华是表行德、表修德,真正修行。所以此地这「华」,诸位不要把它当作真的花去看,那你就错了,你就不解如来真实义。此地的华是代表六度,在《华严经》里面代表文殊菩萨的十度、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愿,这是《华严经》上所说菩萨行门的总纲领。经上说得再多,《离世间品》讲两千法门,归纳起来也不能超过十波罗蜜跟十大愿王,这是总纲领,妙华是比喻这个。你真正能依教修行,就如同佩戴璎珞一样;这个璎珞是菩萨的璎珞,法身大士的璎珞;法身大士的璎珞是十波罗蜜、十大愿王。我们果然能够依教奉行,世间的人未必瞧得起你。今天世间人看人的标准,是你有多少钱,钱来当作身分的;看你有多少财富,看你在社会上做多大的官,以这个来做标准看人。诸佛菩萨、天地鬼神不用这个标准,不要讲诸佛菩萨,一般鬼神都是看你德行的标准;不在乎你贫富、不在乎你身分,在你的德行。你果然有一个善心善行,即使贫贱到极处,鬼神尊敬你,佛菩萨保佑你、加持你,这才是妙华璎珞。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於妙法能生信解,恒共精勤严饰宫殿。」末后叹德意思也很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