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四十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41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三面第二行。昨天介绍主林神,十位上首当中我们介绍到第三位:

  【生芽发曜主林神。】

  菩萨德号里面含义非常的广大,我们如果不能够深入的体会,就没有办法得到受用。佛的经本,实在说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问题是我们展开经卷能够体会多少?能够用到多少?佛法对我们才有真实的利益。主林神的大意给诸位报告过了,他可以说是包含我们现前社会,主要是工商业,而实际上他包含的行业相当之多。他们对社会的建树就像林木一样,许许多多说之不尽。而「擢干舒光」,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某一个行业里面杰出的人物。擢是突出的意思,所谓是出类拔萃,都是诸佛如来在各个社团、各个行业里面示现的。第三尊,「生芽」,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这是基础的教育。后面我们还会讲到教育这个社团,在此地就是如何培育出类拔萃的工商业的杰出人才,这是他真正的意思。而一个成功的人物,一定受过非常好的教养。教养在儒家讲,一定是从胎教开始。

  昨天跟诸位解释到波动的现象,我们把这个现象要能够很清晰的体会到,然后才知道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跟整个虚空法界有关联,正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心动念它有波动,实际上任何一个物体都有波动的现象,这是现在科学家所观察到的。再小的微尘,我们正报里面毛端,微尘、毛端怎么形成的?也是原子、电子、粒子组成的。这些极小的物质现象,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动的。我们佛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物质的现象有四个特色∶地、水、火、风,佛是用这四个字来代表,显示基本的物质。最小的物质,它有这四个性质。所谓地大,「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我们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能够看得出来,它是一个物体,地代表一个物体。「水」代表现在讲阴电,「火」代表阳电,它是一个带电体。「风大」是说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它是动的。我们知道动就产生波,不仅起心动念,所有物质都有波动的现象。它波动的范围多大?在理论上说,决定是虚空法界。怎么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重要的原则。所以任何一个物质现象、心理现象必然是周遍法界,所以它自自然然就与虚空法界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念佛得佛力加持,念佛得菩萨善神拥护,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心里面想佛,口里面念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的语气说得很肯定。为什么说必定见佛?忆佛是心忆,心里面想,起了念头,就是心的波动;念佛是口念,是尘的震动。六尘,色声香味触这是五尘,我们念是声尘。要是以佛法归纳的讲法,忆佛是心法,念佛是色法,六尘都属於色法。心意,心发出波动,心的波动快速,而且没有强弱,立刻就传遍虚空法界。口念是色法,色的波动有强弱、有远近,愈是到远,那个波愈弱,它跟心法波动现象不相同,这是感应道交,诸佛菩萨加持的原理。所以一切的念头,念佛这个念头是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凡夫不念佛,老实话,起心动念都是造轮回业,跟什么东西相应?跟三途恶道相应。唯独忆佛念佛是跟诸佛如来相应,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然后你才欢喜念佛,肯定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念佛法门第一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不提倡的,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弘扬的。

  「生芽发曜」,曜,光明照耀。由此可知,我昨天把这一句说作慈善救济,慈善救济到极处是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慈善救济。教学与真实智慧相应,才能发曜。真实智慧是性德,性德很难懂,我们把它落实在生活里面,诸位比较容易体会。我们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说这十个字大家好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这十个字相应就发曜,就与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应。所以在教学里,最重要的是道德的教育。儒家的教学,孔子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是政事,政事是办事情的能力,将来你在社会上你要生活,你要有能力生活,我们今天讲一切技能,孔老夫子是讲政事;最后才是艺术、文学,那是精神生活。先把物质生活解决了,然后才能提升精神生活,夫子讲得很有道理。这里头特别要注重的是前面这两种∶德行、言语。言语,他老人家看得这么重,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善护三业,第一个是善护口业。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没见过面、没开过会、没有交换过意见,他们的看法做法相同,这是我们中国谚语所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为什么?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漏掉。辛辛苦苦修,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以不知道。觉明妙行菩萨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要开口说话,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那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话要是说错就造口业,把你的功德就流失掉、漏掉了,这有漏法;在有漏里面,口是最大的漏洞,这不能不知道。请看第四尊:

  【吉祥净叶主林神。】

  什么是『吉祥』?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多半用吉祥。现在人问候,看到人:你好吗?用这种口气了;可是远不如吉祥含义之美。吉祥的浅说,我们应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决定不可以取,这就叫吉祥。这里面范围包括就很广,包括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应该得的我才得到,不应该得的遇到也不可以取,这是吉祥的意思。凡是,不仅是不义之财(义就是应当得的,不义是不应当得的),不应当得的名、不应当得的利,乃至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如果不应当得的你要是得到,在佛法里面都是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广了。非分、非法,或者是夺取、或者是欺骗,或者是以威势逼迫人不能不奉献出来,统统都叫做偷盗。所以「不盗」跟儒家五常相配是配在「义」,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盗是义。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守住自己本位的德行,长养自己的善根,非分之一切我们都不能够去取。即使是应该得到的,诸佛菩萨所表现的都是把它供养给一切众生,去做布施供养。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福报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的,佛应该接受一切众生供养,九法界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供养佛,供养佛的福报大。

  佛得到的供养都供养众生,都布施给别人,佛没有享受。菩萨示现在世间,阿罗汉应化在世间,都是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要知道向他学习。他能舍,唯有能舍,他才有圆满的大福德,他的福德是在生活上,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决没有缺乏。生活在我们看起来很清苦,而实际上他的生活是大乐。世间人在饮食一定是肉食,这个饮食是丰盛,我也没吃过,说不出来,你们比我知道得多。佛菩萨眼睛里面看到那种饮食造罪业,在旁边叹息「可怜悯者」。他看到我们素食可怜,我们看到他肉食可怜,到底哪个可怜?到后来结局才知道。好心、善行、素食,果报都是生天,后来享天福;杀生、肉食,跟一切众生结下冤仇,来生在三恶道。你说哪个有福?真正的福报不是看眼前,眼前不容易看出来,眼光往远处一看就清楚、就明白了,才知道哪个是吉祥、哪个是不吉祥。实在说就在眼前,如果诸位有微细的观察,你也能够看出来。为什么?素食的人身体健康长寿,少病少恼,能令人羡慕,这是现前的好处。也许有人问,素食的人也有短命的,也有生病的?那是另有原因,决不是素食的影响,别有原因。果然心善行善,能够依照佛的教诲、经典理论方法修学,他所得到的一定是健康长寿,一定是法喜充满。

  经典上记载,阿难一生没生过病,他的名字阿难,翻成中国意思叫庆喜,你懂得这是什么道理吗?常生欢喜心就不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来的,病从忧虑来的。你心里很烦很忧,你就会生病;你每天法喜充满,怎么会生病?这两天念佛日夜不间断,有些同修来跟我说,他参加了,念得很欢喜,念到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因为自己以为没有这个体力,两天两夜一定会倒下来,没有想到愈念愈欢喜,愈念精神愈好,来告诉我。你在这里能产生信心,两天两夜念得生欢喜心,你要念上二十天二十夜更欢喜,信心不就生起来了吗?你不经过,不历练,你对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你经过念佛堂一段时期经历之后,我跟你讲的话你会相信。当你疲倦的时候,精神不能振作起来,到念佛堂转一圈马上就好了,体力就恢复;不需要打针,不需要进补,那个很麻烦。世间富贵人家天天进补,补得一身的毛病,补得一身的不自在。所以真正的补品在念佛堂,不过听说念佛堂吃的东西、饮料也在进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忆佛念佛,我们心波波动跟诸佛的磁场能相应,这才是真正带给你法喜充满,带给你无比的健康快乐,这真正是吉祥。

  『净叶』,树,我们知道树木,叶是最重要的,它吸收阳光、吸收养分,叶是净叶,表清净,唯有净叶才是吉祥的。所以这名号里面因果具足,吉祥是果,净叶是因。这个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切的造作,也就是事业。世间所有一切的工作,佛弟子都可以去做,我们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读到,世尊教诫我们,「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间事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有世间意,世间意是什么?世间意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轮回心造一切事就是轮回业;如果你是清净心,清净心造一切事就变成清净业,就是「净叶」。佛法的水准高,但是并不是高不可及;换句话说,我们是可以达到的,问题都在自己。自己真肯学习,没有做不到的,我们确实可以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我们在经上读到,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在六道十法界里面示现,游戏神通,游戏多快乐,神通就是没有障碍。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华严经》上讲,四无碍的生活: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正是大自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叶子叫净叶。

  我们怎么学法?从哪里学起?从转变念头上做起。过去我们起心动念,念头一生起,第一个念头是我,为自己,这个念就不善。初学佛的同修听到这个话感觉得奇怪,好像这个话不通人情,确实是不通人情,不通人情它通法理。佛为什么这么说?佛告诉我们,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从我执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佛法第一个教你把「我」这个念头突破。你再不执著有个我,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生死,大小乘佛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由此可知,我们怎么转变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从今天起不再为自己想。我要吃饭,就立刻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吃?我要穿衣,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衣穿?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我想幸福,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到幸福?我想避免灾难,一切众生有没有避免灾难?念念想一切众生,久而久之「我」这个执著的念头自然就淡化,这是大乘法的教学。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观念转过来,给诸位说,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决定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我执破了,我们念佛往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余土,再向上去那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这才是真正的净叶,得最吉祥的果报。第五尊:

  【垂布焰藏主林神。】

  『垂布』就是慈悲布施供养,『焰藏』是智慧的宝藏。在佛经里面,光、焰、金刚,这些字样都是表智慧。焰藏两个字就是指无尽的智慧德能,这些智慧德能随著你的修学不断的增长;你的智慧天天在增长,你的能力德行也天天在增长。增长出来做什么用处?一定要利益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说,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虽然尽心尽力服务社会大众,除自己生活必需,对社会一无所取,这是菩萨。应当得的也舍,不应当得的更不必说了,决定不取。应当得的统统都舍,这是真正度众生,做出榜样给众生看。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不应该得到的他也想要得到。菩萨示现「我应当得到的我都不要」,菩萨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愚痴众生看久了,看久了就会觉悟。最初的时候他不以为然,他觉得那个人傻瓜,他应当得的他都不要,他傻瓜、他愚痴,久久之后他就觉悟到,他才会效法。所以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很有耐心,凡是教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这是《地藏经》上说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一定要有很大的耐心。起初要随顺他的烦恼习气,然后慢慢的来转变,这东西急不得,谚语常说「欲速则不达」。一定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一定要观察他的时节因缘,因缘没成熟,因缘不具足,一定要随顺,这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技巧,佛经里面常讲善巧方便,方便。垂布,垂是慈悲,我们讲爱心、关怀、照顾,无微不至。

  这个德号总结就是以清净平等心,将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广大的群众。如果这个企业家,主林神我们把他看作现代的企业家,他能够以这些原理原则去服务社会大众,他的事业、他的前途无比的辉煌,他的福报永远无尽。绝不是说这样做法就赚不到钱了,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要赚钱,你能赚得到吗?如果你能赚得到,我就不学佛,我跟你学了。赚不到!你所赚到的,你命里头有的,命里头没有的,想也想不来。所以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财富从财布施得来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说多在那里就不施了。不施,你就那么多,再就没有了。没有之后,它不但不增加,它天天损耗,现在钱币会贬值,会损耗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舍得,这个意思深。你所得到的,得到的也要舍,舍所得。不是说舍了之后,我就得了,得了之后不再舍;得到的要舍,你才与性德相应,与自性相应。自性,六祖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你得到一物赶快舍掉,才与「本来无一物」相应。你要不肯舍,你就又有一物,再得两个又两物,你的物一大堆,那个麻烦就大了,那就带来无穷的灾难,灾难是从这里来的。舍尽之后,什么灾难都没有了,业障舍掉了。所以要懂得布施,懂得真正的服务社会大众。第六尊:

  【清净光明主林神。】

  这个名号里面的意思非常鲜明,可是不容易做到。虽不容易做到,你要真正肯发心,不是做不到。第一要心清净,心必须要一丝毫不染著才清净。假如我们见了适合自己意思的就喜欢、贪著,这心不清净;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就讨厌它,你的心也不清净。这事难,为什么?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有喜欢的,还真有讨厌的,这时候怎么办?这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在作怪,不是事实。你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了解所有境界的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你在这个境界里面就不会起心动念,你才真正放得下,放下心就清净。所以彻底明白是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更深入一层的看破,这是相辅相成的功夫。我们应当要做,对自己的好处太多。放下之后,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过日子?我们还有这个身在,同修们你们还有家庭,你还有眷属,你还有亲戚朋友,如果统统放下了,一天到晚像个木头人一样,一点表情都没有,那都把人吓坏了,这佛还能学吗?一切看破放下之后,我们后面还有两个字:自在、随缘。

  你懂得什么叫随缘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是什么?随缘就是表演、唱戏。也表现得有喜怒哀乐,样样都表现,表现得比世间人还要美满,心里真看破、真放下,是演戏。所以人生如戏、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是讲随缘,人生如梦是讲不染著,知道它是假的。也就是说,人生如梦是看破了,从看破上说的;人生如戏是从放下上说的,放下之后演戏。所以我讲过,我们的经本是剧本,真正看破放下的人就跟诸佛菩萨一样,照著剧本演戏。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一切活动,没有自己!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所以在事上面非常活泼,在理上与性空相应。这个人我们就肯定他是佛菩萨应世,是乘愿再来的,他不是凡夫。为什么?不仅仅他超越六道,连十法界他也超越了,这才叫清净光明。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这种生活才真正是幸福美满,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不是凡夫。诸位要是细细去思惟、细细去衡量,你看看这种生活自不自在?

  『光明』浅说,浅而言之,落在我们生活上,光明磊落,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透明化。现在这个世间,在外国很重视隐私权,佛教给我们光明磊落,一切透明,没有隐私。凡是有隐私大概都不是很光明的那一面,为什么?怕人家知道。诸佛菩萨没有一桩事情不能告诉人的,没有一桩事情是值得瞒著众生的,没有。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样样公开,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私利,连我与我所都舍得干干净净,这身是透明的。这个地方的光明,应当从这个地方做起。最初的方便,怎么做法?从不妄语开始。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从不妄语做起,你才能真正做到光明磊落。第七尊∶

  【可意雷音主林神。】

  这一尊是教给我们说话。『音』是音声,这个音声可意。『可意』就是一切众生听到生欢喜心,这是可意的声音,也就是可喜的声音,这个音不是普通的音声,不是泛泛之音,而是能令众生觉悟之音。『雷音』,雷的音声能振奋人心,能震破众生的烦恼,震破众生的无明;还有一个意思,雷音远闻,取这两个意思。这里我们应当要晓得,这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之中,只要我们开口,遇到人跟人家交谈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我的音声是可意雷音。闲谈的时候也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世间人常说「三句不离本行」,我们的本行就是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经》,古德讲净土宗的经典叫往生经,把这样殊胜的法门,时时刻刻存这个心,遇到的人只要他跟你交谈,你就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要跟他讲解。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完全由你自在,这种音声就是可意雷音。不仅是在讲台上,什么地方说话的时候,乃至打电话都是可意雷音。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要变成我们现实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我们就依照《大方广佛华严》剧本来演戏,那个生活多美、多么殊胜。第八位∶

  【光香普遍主林神。】

  前面这一尊是表言说,这一位是表现相。我们的形象要好,形象就是一般讲的威仪,形象要好。形象也可以常常变,常常变化,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形象,「和其光,同其尘」,我们才能普度一切众生。譬如我们的表情要随著场合变化,人家有吉庆的场合,我们一定表情很欢喜,我们穿著的服装让人一看也都能生欢喜心,颜色可以鲜艳,与它的场合能相应。如果我们参加一个丧礼,你的表情要肃穆,不能嘻嘻哈哈的,好像人家死得好一样,那就错了。你服装颜色也得要素一点,穿黑色的、穿青色的,表示哀悼之意。所以色相是随著众生种种不同场合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在家人服装很多,什么场合你们都懂得要穿什么样的服装,要怎么样打扮去应付这个场面,这就是「光香普遍主林神」教给我们的。出家人的服装都是这个样子,比较来得单纯,无论什么场合我们都是这个打扮,而且也都是这个颜色,这是在社会里面比较特殊的。虽然服装我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表情有变化。光跟香,『香』在此地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气分,『光』是光彩,一般讲都包括在威仪当中。『普遍』这两个字很重要,普遍决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才能普遍,这样才能跟社会大众生起作师作范的作用,做社会大众的表率模范。因为你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做出种种慈悲的示现。第九尊∶

  【妙光迥曜主林神。】

  这个德号里面充满智慧光明,我们今天讲高度的智慧,遍照世间。德号里面有一个『妙』字,高度智慧表现在生活上、表现在工作,特别工商业界的应酬特别频繁,表现在这里面,妙是谦虚。一般人有才华、有地位、有财富,都免不了骄慢,贡高我慢那就不妙。在人间,我们可以说有史以来,我们在历史上记载所看到,无论是智慧、福报、才艺,佛是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人能跟佛相比。释迦牟尼佛多谦虚,释迦牟尼佛对於最贫穷的乞丐都非常尊重,决定没有一丝毫轻慢这个表态,这种行才叫妙,这个光才叫妙光,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佛很清楚、很明白,贫穷乞人他也是一尊佛,怎么可以轻慢他?世尊何以看到他是一尊佛?世尊是见性不著相,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佛性,怎么不是佛!所以世尊在这个经上说,《圆觉经》上也说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从性上讲,一切众生统统是佛;从相上讲,这才有差别。但是相是假的,相是妄相;性是真的,是真性。换句话说,他是真佛,他是假众生;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佛才是真的。他为什么搞成这个相?他是个迷惑颠倒的佛,诸佛如来是觉悟的佛。我们只能用这个比喻来说,希望同修们从比喻里面去领悟,你可不能著相。你不要以为还真的有一个觉悟的佛,还有一个糊涂佛,你又糟糕了,那你就不解所说意,所以言说执著不得。还是马鸣菩萨说得有道理,我们一定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缘叫做妄想,我们怎么看法、怎么想法,那是心缘相。这三种都要离开,你才会听;你读经、听教,你能有悟处,你才能入这个境界。悟入这个境界,你在生活上立刻就用上,佛法好就好在此地,真有用,跟我们的生活没有脱节,真有用。用熟了不知不觉就超凡入圣,转我们的业报身变成愿力身,《华严经》里面讲的愿身、智身,也就是常说的乘愿再来,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把业报转变成愿力的化身。转变是一桩难事情,但是不是不能转,决定可以转。佛菩萨能转,我们也能转,你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妙光迥曜名号里面的含义。最后这一尊∶

  【华果光味主林神。】

  这位尊者德号里面的表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成就,他在工商界的成绩,华、果、光、味,说出四样。『华』表他的因行,也就是从他创业一直到成功,辛勤努力的工作,好比是花。他的事业成就了,这是『果』报,事业有成,成功了。『光』是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味』是令一切众生得他真实的利益。他在某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成就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让一切众生在生活上得到便利、得到享受,这是味。所以末后这一尊主林神表法是总结这一段,意思非常的具体而圆满。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这数量跟前面一样,都是佛世界微尘数,参与这个法会。这个法会实在讲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但包括现前,包括过去、未来;我们现在的话说作时空,时间与空间,数量之多。末后这一句叹德∶

  【皆有无量可爱光明。】

  这个意思我想大家很容易体会到。我们如果到乌节路上去走一走,你可以看到本地或者是外国许许多多的商主,佛教里面叫商主,现在叫企业家。他们的成就、他们的事业,真的像树林一样,树立在那边,我们去参观、我们去欣赏。他们这些产品琳琅满目,『可爱光明』,你看到都很喜悦。如果这些商主是菩萨的话,我们去很容易得到享受。为什么?菩萨布施。布施是什么?是很合理的价钱卖给我们,这就是布施。他是以服务为目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如果是以赚钱为目的,他是凡夫,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如果他是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他是菩萨,他这个财富就无有穷尽了。为什么?在理论上我们晓得,愈施愈多。前生修的福报很有限,一个经济风暴来的时候,他受不了,他禁不起,菩萨禁得起,菩萨无所谓。不管你风暴大小,他一样发,一直发到底,因行果报不一样,世间人不了解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谁不愿意学菩萨?他们事业的成就都有可爱光明,而且非常鲜明;一说到的时候,一切众生都能够体会得到。这段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末后这一段,第九「主药神」。我说这是末后的一段,是因为从执金刚神一直到此地这九段,九类的神众,他们代表十住因果。十住、十行、十回向,到这里是一个大段,他们表十住因果;住佛所住。由此可知,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将每一位代表的菩萨,他们在此地示现的身分是神众,实际上都是菩萨,他们的名号做了详细的介绍。而实际上就是教给我们,我们在社会,生活在世间,面对社会大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在这社会上,选择哪一种行业,从事某一项工作,这些都是菩萨行里面重要的原则纲领。如果我们能够学习、能够照做,我们就在行菩萨道,修菩萨行,这真正学佛,真正学作菩萨。所以真正学佛,学作菩萨,不必要换一个生活方式,不必要换一种行业,不需要,就在自己现实生活本位的工作当中。你明白、觉悟了,你就是菩萨化身,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

  下面这一段,主药神。诸位一看就能够联想到,这是我们社会里面,从事於医学、医药界的这些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包括制药都在这里面,现在讲的健康保健统统归在这一类。这个社团,实在讲是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离开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在世间,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一定要求助於他们,所以这些人最重要的要有德行,我们常讲医德,特别标显的是仁慈。从事这个行业,本愿是救度一切众生,是救人的,决不是牟利的。如果用这个行业牟利,造的罪业就很重。众生得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你一定要要求很高的医药费,否则的话不给他治,这个业造得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从事於医药这个行业的,他要积功累德比一般行业容易,他要做亏心缺德的事情,造业也比别人重。换句话说,他将来的前途两条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看他往那里走了。你要真正学这个行业,是为了救人的,你是菩萨;你不往生,也决定生天,得天福。你要认为这个行业可以赚钱,可以敲人竹杠,你的前途就是地狱。

  古时候世间人最敬爱良相、良医。宋朝范仲淹,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很苦,穷秀才,饭都没得吃。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是苏州人。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在一个寺庙里面念书,穷到没有饭吃,每一天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四分,一餐吃一块,穷到那个程度。以后在这个寺庙里面发现寺庙有人藏著黄金,数量大概不少,他是无意当中发现的;一般人,这是发了财。这是不义之财,不应该得的,所以他又用土把那些黄金埋掉、埋下去。他也不告诉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寺庙里地下埋了有黄金。人品就看到了,难得!曾经有一次跟几个朋友遇到看相的,大家看相算命,他也就凑一脚,找算命先生给他算命,给他看看。他就问算命先生:你算算我的命,我能不能作宰相?算命先生听他这个口气,笑笑,太夸张了。然后他就问,你给算算我可不可以作医生?算命先生说:你怎么从宰相一下就掉到医生,你什么意思?他就说:唯有宰相跟医生能救人。这个算命先生不跟他算了,「你真宰相也」。发的心是救人,不是要得高的位子,得高的利润,不是,他完全是个救人的心。所以算命先生佩服他:你这种心胸是真正的宰相。他以后真的做到宰相。人家做到宰相,做那么大的官,做那么大的事业,生活几乎没有改变,还是过穷秀才的生活。他那么多收入哪里去?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济贫。他养三百多家,亲戚朋友里面生活困苦的,他都帮助。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他的家不衰,代代都出贤人。印光大师最佩服的,中国孔老夫子是第一个,他是第二个。积的德太大,代代贤能,他给我们社会大众做了一个好样子,不但是不义之财不取,应该得的都施舍。完全是一个救人的心,从小怀著救天下人,一直到老死,他没有把这个念头改变,而且真正做到。发这个心就是菩萨心,在我们佛门里面看都是再来人,菩萨乘愿再来的,给世间人作师作范。我们看经文∶

  【复有无量主药神。】

  经文里面说这一类神的数目是无量,似乎比前面所讲的更多。主药神,刚才说过,就是从事医学、医药,主治一切众生疾病的行业,我们今天称为医学界、医药界,就是这么一个社团。在本经表法是代表行德,所谓讲医德,各种行业里面德行最明显的。他只晓得救人,救人要紧,救人第一,至於酬劳费用他没有想到。在古代,行医多半是布施,大富人家给他一点供养。古时候作医生,没有说是一定要多少钱的,没有,这话说不出口。一个是作医生的,一个是作老师,教学的。教学、教学生,不能说要多少学费,不可以,这是说不出口的。所以教学生,对老师的报酬随意的,你家里面富有,可以多送一点供养给老师;实在没有的,表示一点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拿钱的。从前老师他有德行,他的心目当中是培育人才,不是来求报酬的,没有。医生也是如此,病治好了,对医生的报酬也是随分随力,医生决定不会说一定要求多少报酬,这个话说不出来,完全是救世。

  在此地,因为他是治病,众生有什么病?烦恼是病、迷惑是病、贪瞋痴是病。所以他表现的是伏贪瞋痴,这个样子才能帮助一切众生便利於修学,利益我们的法身慧命。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如果就利他德行来说,「三业不空」,这是总表医德。心里念念是帮助病苦之人,心里要有这个愿望,身体每天去工作。病重的人,不像现在,现在医院很发达,医疗设备比从前进步太多,人生病住院,在从前没有,从前生病都在自己家里。医生很远,请的医生到家里来治病,路途遥远,有的时候要走一、二天的路。在从前代步的只是马、驴,用这东西代步,交通非常不方便。病重的要请医生,要在家里住几天,哪有这么方便?医生只要遇到病人来请,没有理由说不去的;不能说路太远、太辛苦了,不可以的,治病要紧,所以确实「三业不空」。

  在行业里面,主药神表哪一个行业?表出家这个行业。佛是大医王,学佛就得学医王。世间这些医生大夫是给人治身病的,出家人是要治众生心病的,所以「三业不空」意思就非常圆满、非常明显。出家的佛弟子,念念要发度众生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度众生,你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力。德行是先断烦恼,自己烦恼不断,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断烦恼?你自己要成就自己的德行,一定要断烦恼。烦恼里面最重的是贪瞋痴,佛要求的是「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跟戒定慧三无漏学相应,决定不能跟贪瞋痴相应,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成就之后,还要学一套本事,才能帮助人。本事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还得学法门。法门,学哪些法门?一定要看自己的根性,要看自己的能力,要看自己现实生活环境,你去选择法门。还要了解这个时代众生的需要,我们学这个法门才能契机,这是智慧的选择。

  佛在灭度之前,跟我们讲「四依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示。四依法里有一条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重要。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这个法门不能令人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不了义。如果真的能帮助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超越三界、了生死的,了义。这是教给我们选择法门头一个要考量的。哪一个法门能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很有把握的?照原理上来讲,哪一个法门都可以。你要观察现在一切众生的根机,想一想自己,我自己修学其他的法门,能不能了生死?佛说,了生死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如果不能够断尘沙烦恼,你决定不能出十法界,这个要知道。无量法门,方法不相同,依据的理论不相同,但是它达到的效果决定相同,都是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无明烦恼。我们今天想想,我们能够断得了见思吗?实在说,一品都断不了。怎么办?想想了义法门里只有一门,念佛往生净土,带业往生,烦恼不断,行!可以成就。其他法门,烦恼不断是决定不能成就。唯有念佛法门,烦恼不断可以成就;烦恼虽然不断,要有能力伏住,才能往生。如果连伏住的能力都没有,那就没有法子,这一定要懂得。所以这个法门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就是你有能力把烦恼控制住,不让它发作,烦恼确实没断。

  佛教给我们什么方法?教给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办法用熟了,到临命终时有效果,临命终时心里还是想佛、还是念佛,不念烦恼。所以对於世缘要看淡,不能太浓,将来往生的时候没有障碍。经教理论愈透彻愈好,愈明了愈容易放下,对於一切事物你就不会执著,你也不会去分别,这是念佛法门的殊胜。世尊也是这样劝导我们,他在《大集经》里面说得很清楚,正法时期,戒律成就。那个时候人心淳厚,严持戒律就能够超越三界。像法时期,众生根性就差,换句话说,妄想多了,烦恼重了,单单靠持戒不行,要修定,禅定成就。末法时期,众生每况愈下,妄想烦恼比过去人不知道要多多少,修禅不能得定,别说开悟,修禅都不能得定。所以佛才开这个法门,念佛,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想一想自己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听佛的话决定不错,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经论不多,古时候是三经一论,现在是五经一论,分量不多。又何况五经一论这六种当中,随便取一种,一门深入,老实念佛,都决定得生,这方便太多了。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又能遇到往生的法门,真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今天成就。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认真努力修学,我们这一生就作佛了。真的作佛,作究竟圆满佛,世间这一切太渺小,不值得我们再去顾念,我们作佛要紧。你真正有这个认知,你智慧开了,这才叫真实的智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