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二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22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第四行:
【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於诸三昧具足清净。】
请看这段经文。文字虽然不长,赞叹与会菩萨的智慧德行,这里面的含义非常深广,境界无量无边。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这段经文,他分做三条∶第一个是说明自己修因证果的德行;第二是讲如何再提升自己的境界,菩萨还没有圆满成佛,必须要不断的勇猛精进;第三个意思是自分跟精进向上这两种行,彼此能够相成而不妨碍。经文分成这三段。
这是第一段,第一段里面有三句,三句是说三桩事情。第一桩是自利行圆满,『诸波罗蜜悉已圆满』,这句话里面含的就很多很多。通常我们所谓菩萨修学六度万行,六度是讲纲领,每一条里面都包含无量无边的法门。在本经文殊菩萨给我们说十波罗蜜,其实十度跟六度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实际上内容没有两样。这十个纲领展开来就是经上所讲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确实有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的,诸位看看《佛学大辞典》、《教乘法数》、《三藏法数》里面都有解释。八万四千依旧是一个纲目,再细说那是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跟我们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法门。断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到功德圆满的时候,怎么样才叫做圆满?小乘人的圆满只是说见思烦恼断尽了,他就证到四果阿罗汉。大乘法里面的圆满,一般是讲法云地的菩萨,这是十地,第十地的菩萨;也就是菩萨五十个阶位修圆满,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圆满的时候,这才能够讲是「诸波罗蜜悉已圆满」。从这一句我们就可以肯定与会的这些菩萨,最低限度他们的地位都是法云地的菩萨,通常我们说三大阿僧只劫圆满。再往上面去就是等觉,就是入等觉位,这个都是称为圆满。
第二句是讲利他行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自利要不圆满,就决定不能够利他圆满。换句话说,利益一切众生做到圆满,决定是自利圆满,这个是一定的道理。经文里面跟我们讲这八个字,「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佛在这部经里面跟我们说如来有十眼,它是每一样都是用十来代表圆满,讲身有十身,讲眼也讲十眼,十眼里面特别标出一个慧眼。过去我们曾经在此地讲过《金刚经》,《金刚经》上佛说如来有五眼,实在讲《金刚经》上讲五眼跟《华严经》上讲十眼,也是开合不同,内容没有两样。慧眼就是五眼里面有慧眼,十眼里面也有慧眼。五眼的慧眼是排在第三,十眼里面的慧眼也摆在第三。明彻,明是十眼里面的智眼,彻是十眼里面的慧眼。
这也得要将这十种眼略略的说说。第一种「肉眼」,五眼跟十眼里面都有。肉眼见色相,就是我们每个人现前都有,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外面形形色色,这是肉眼的功能。对於这些色相你见到了,见到之后你了解多少,这就要讲智眼跟慧眼。十眼并不是说肉眼之外又出来九种眼,不是的。第二种「天眼」,天眼能够观察众生的心,也就是说众生起心动念。我们有没有?如果我们心地清净,现在人讲头脑清楚一点,不被外境迷惑,对於妄想分别执著淡一些的人,我们常讲看得淡一点,你也就有一点小天眼。能够看出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微细的念头我们见不到,粗的念头我们能见到,从哪里见到?从他的思想言行当中可以能够观察到。这桩事情并不很难,现代的社会由於外面境界诱惑的力量太强,而一些人自己迷在五欲六尘当中,自己不能自觉、不能自拔。虽然也有一些学佛的同修明白一点佛理,佛讲的这些道理,可是敌不过烦恼习气,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受烦恼习气控制,依旧是在造业,这是常言所说明知故犯。如果有这种情形,要是不能够提高高度的警觉性,认真的忏悔,改过自新,前途不堪设想,这是实实在在的话。
宋朝,我们在《往生传》里面,《净土圣贤录》里看到的莹珂法师,破戒作恶的出家人。他的好处就是警觉性很高,自己非常清楚坏的习气、坏的毛病,天天在造恶。如果佛在经上讲的话要不错,他自己想想将来一定堕地狱;想到佛说地狱境界的苦,他就恐怖,害怕。如果我们细细去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康熙年间青莲法师,他的法号就是用青色的莲花,青莲,给《地藏经》做了一个《科注》。《科注》里面将世尊许多经论里面所说善恶因果的报应,他都引用,所以这个注解好,读这个注解等於他把这些参考资料全部给你搜集,不必到别的地方去找。细读他的注解,我们就更清楚、更明白,地狱苦不堪忍受,时间之长都是讲无数劫,单位是用劫来算。如果我们想到这桩事情,能不认真去修行吗?
莹珂法师值得我们做榜样,他的业障重、习气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就向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方法救救,请教别人有没有方法来救他。其他的这些同参道友就送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深受感动,就关起房门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时间不长,感应不可思议。这什么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紧,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把阿弥陀佛念来。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这十年当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终的时候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莹珂法师跟阿弥陀佛说:我的烦恼习气太重,我控制不了,禁不起外面诱惑,外头境界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业,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业?这一想就不对,我十年寿命不要,我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也就接受,佛就告诉他: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说:行,三天行,三天可以不造业,能控制得住。他把房门一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以后他往生。寺庙的人对他了解太多,无恶不造,破戒犯规,三天你就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气又不像是妄语,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就等著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请这些同参道友念佛给他送行,真的往生,证明《弥陀经》上所讲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不错,一点都不假,这是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他高度的警觉心,如何能在境缘当中控制不犯?《华严经》上讲得好,第一个你要看破,看破之后要放下,看破是明理,了解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这个真相是相有体空,《般若经》上讲「缘起性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缘起,不是真的。所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好事也好、恶人坏事也好,统统是缘起性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叫看破。《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告诉你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多长?「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看破。存在的时间给你讲真话,如电,像闪电一样。这桩事情,《华严经十定品》里面要讲到,讲得很微细,闪电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比这个还短的是刹那际,这是给你讲真话、讲实话。而我们现前看到好像人的寿命有几十年,几十年就是经上讲的「如露」,露水,是什么意思?刹那际的相续相,不是真的。哪有一法是真的?世间十法界如是,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唯有真如理体是真的。这个理体没有相,虽然体性上没有相,但是它能现一切相。所现的相,一真法界跟十法界,这是所现的相。相碍不碍性体?不碍,性体也不碍幻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千经万论、千言万语,都是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我们真的领悟、体会到,就看破,看破之后自然就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我们在这个世间随缘,随缘就过得很自在。诸佛如来有五眼、有十眼,我们如果能用用功,虽然不能入佛这个境界,相似的境界是决定可以得到。我们要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有没有分别?还有没有执著?你如果没有分别,人家说你白痴,你难道连个黑白都不知道?你要不执著,人家把你当傻瓜,你要受尽欺负、受尽折磨,哪有好日子过?在这个时候怎么办?也有分别、也有执著,要学永嘉大师「分别亦非意」,这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我有没有分别?有分别,分别是什么?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确实没有分别,随顺众生;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确实没有执著。给诸位说,就不造业,不但你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善恶业都没有。然后你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还是有善恶,怎么会没善恶?善恶都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净业。你造的一切善,因为你不执著善、不分别善;你造的恶,也不执著恶、也不分别恶,善恶业统统变成净业。换句话说,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落在善恶二边,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报。善果,三善道;恶报,三恶道;你就没法子脱离。
这个地方是个关键,如何把这个关键扭转过来?你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这是佛在经上,一切经论里头,时时刻刻在劝勉我们发菩提心,往生净土。《无量寿经》上三辈都把「发菩提心」列在第一句,本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每见一位善知识,第一句话就说「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句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发菩提心怎么发法?真发。过去我迷惑、我颠倒,我起心动念为自己;现在我明白、我觉悟,我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跟诸佛菩萨一流的人物,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我们学佛四众弟子都要发这个心,这个心要发得真、要发得恳切,没有为自己。今天无论我们是什么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就叫行菩萨道。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都应当把佛法介绍给他们。
前面跟诸位讲过,维摩居士给我们讲道场,这个讲堂我们每天在这里讲经说法是道场;诸位居士,你们回家,你们家庭是道场,你们对你们家人也不能够间断讲经说法。讲经说法不一定要用言语,意业清净、慈悲,你以清净心、慈悲心对你一家人,你是意业在说法;口业柔和软语,你就是口业说法;身体为家里面每一个人服务,把家事料理得整整齐齐,让一家人生活过得非常舒适,你是身业在说法。你要把家庭看作道场,无我、无我所,我觉悟了,为这些众生服务,为众生不为自己。这个家做整齐,做一个好样子,这个家就是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样,你是个模范的家庭、菩萨的家庭。不必宣扬,自自然然日久天长能影响你的乡党邻里、亲戚朋友,你不是在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吗?让人家很明显的觉察你,你在学佛之前跟学佛之后,完全变成两个人,给诸位说,容貌也变,体质也变。从前容貌是凡夫,业报之身;现在菩提心一发,为佛法、为众生,你这个容貌是菩萨的容貌,你再仔细一看,愈看愈像菩萨、愈看愈像佛,怎么会一样?相随心转,你看看,在家里面就成菩萨、成佛。
你要是经商开个店,你那个店是道场,所有来的顾客就是你度化的对象,待他真诚,和颜软语,就用四摄法摄受。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所以你那个小店面就是大道场,度人成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道场在哪里?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在说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些事实,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法。时时刻刻念念都是利益众生,都是弘扬佛法,弘扬佛法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佛法是在一切众生心里面,不在外面,他现在迷而不觉,迷失了佛法,觉悟的人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人,让他省悟过来。所以我们心地清净就有能力观察一切众生,以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觉悟了,他又会教别人,辗转教化,我们这个世间劫难才能够消除。劫难之由来是由大家的共业所感,劫难的消除还是要从人心上著手,一定要净化人心,帮助一切众生开智慧,智慧跟世智辩聪不一样。
「慧眼」,在本经里面讲,见一切众生诸根境界。天眼是见众生心,慧眼是见众生的根性,诸根是讲根性。他是什么样的根性,诸佛菩萨看得清楚,所以说法就契机。任何一个众生,只要遇到佛陀,佛给他说法,很少不开悟的,很少不证果的。这我们在经上看到,最低限度听佛说法,他都证须陀洹果,真管用。只有一类的人,天天在佛菩萨面前,跟著佛菩萨也不能证果。哪一类人?提婆达多。天天跟在佛的周边,他为什么不证果?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太重,恋慕世间的名闻利养,他只看到很多人恭敬佛、供养佛,他看到很难受,一定要取而代之,所以天天听佛讲经说法他也不能悟,这个在佛经里面叫阐提根性。造无量无边罪业,破和合僧,断众生的法身慧命,果报在阿鼻地狱。实在说经里头有《提婆达多经》,释迦牟尼佛说出这个因缘,提婆达多真的是坏人吗?不是,菩萨示现的。菩萨为什么要做这个示现?菩萨晓得世尊灭度之后,佛法传递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还有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佛不在世,佛的弟子代代承传下来,将来僧团里面佛的这些弟子身边,也有提婆达多一类人物,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世就做了一个表演给你看。
确实有这些人来破坏佛法,你就要觉悟;你觉悟,不受他害,不但不受他的害,还要受他的利。利是什么?更坚定自己的信愿,坚定自己的修行。所以这些人给我们做逆增上缘,我们接触这个境界,不受其害反受其利,给诸位说,他也有功德,他也有好处;如果我们受害,我们堕落,他也堕落。所以我们对这些恶性的众生,我们也要度他,一片慈悲,决定不能够怀恨,决定不可以有报复的意念,要用大慈悲心怜悯他们做逆的示现,要帮助他。一个人一生当中,心善、言善、行善,即使你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你也决定生天,来生一定得人天福报。无贪、无瞋、无痴叫三善根,必须把贪瞋痴三毒连根拔除,我们的佛就没有白学。你的根性好、根性善,你的心地好,存心好。存心好,你的境界好,为什么?境随心转,现在外国人讲磁场,你的磁场好,磁场就是境界。确实,人家接近你都感觉得很舒适、都感觉得很快乐,你的磁场好。如果你心胸邪恶,那个磁场不好,人家接触你的时候都感觉得寒毛直竖,身心不安,那就是境界不好。境随心转,我们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无论遇到什么境界,我们守住自己的原则,就是自行化他,就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
第四「法眼」,法眼所见的是一切法的实相,实相就是从相上见到性。性是什么?性是空寂的。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教给我们明心见性的方法。佛在《金刚经》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在一切法里面看到相是梦幻泡影,你就见性,你就见到诸法实相。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性是万法皆空,一切法的体性不可得。体不可得,从体现的相可不可得?也不可得。不可得,你以为可得,这是一个错觉,是个幻想,不是事实,确确实实不可得。别说死了以后,这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场空,这个时候有那一刹那的体会;自己还没有死,看到别人死,警觉性高的,一看到人死,摇摇头,一场空,一场梦。其实我们哪一个人每一天不死一次?你每天晚上躺在床睡著,不等於死了一样?睡熟的时候,人家把你的身体抬走你都不晓得。我们试想一想,当睡著的时候,在梦中的时候,哪一样是你的?不但身外之物不是你的,你在作梦的时候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要有高度的警觉。
所以念佛人,我常常劝勉同修,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晚上上床一睡觉,躺在那里念阿弥陀佛,就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天天盼望著阿弥陀佛来接引,今天阿弥陀佛没来,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真来了,你一点恐怖都没有,你生欢喜心,我天天盼望,今天真的盼望到了,阿弥陀佛来了,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跟他走,一点恐怖忧虑都没有。所以要天天放下,天天准备往生,不要等明天,不要等明年,没那么长的时间。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为众生、为佛法,没有自己,真正到无我、无我所,给诸位说,你已经证果。什么果位?最低的果位,你就证须陀洹果,须陀洹破了身见,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我们现在能做得到,只要你真的觉悟,念头转了:我,空的、假的;我所,全是假的。这个躯壳身体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是乘愿再来,是到这个地方来示现,帮助佛弘法利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你这个念头这么一转,你就证得须陀洹果,你不是凡夫,已经入圣人一流,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我」害死人,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同修们,其中必定也有几个契入这个境界。这个法会无量功德,会会都有人入境界,会会都有人开悟证果,你说这个法会多么殊胜!这是讲你见到性,从相上见到性。
「佛眼」,那是圆满的,如来在果地上见十方如来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佛在大乘经里面,将如来果地上智慧德能也归纳为十种:十智、十力,力就是能力,十种,超过菩萨的智慧德能,这是佛眼才能见到,所以说佛佛道同,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地。
「智眼」是见一切法,见诸法。一切法有体性、有现相、有作用。实在说,这就是给我们讲「佛」这个字,通常讲三种觉、三种智;一切智是体,见体;道种智是见相;一切种智是见一切法的作用。这三种智就是如来在此地讲的智眼,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万相无所不知。因为经文里面有「慧眼明彻」,明就是的指十眼里面的智眼;智眼的意思简单的讲,真的是宇宙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也许初学的同修听到不太容易接受,这可能吗?不但初学的同修很难接受,我还遇到些老法师都怀疑。比我长一辈的老和尚,也讲经说法,通宗通教,著作等身。有时候我们在一起谈话谈起来,讲到佛经上赞叹佛的万德万能,他给我们解释,他说:万德万能不可能,这是赞叹的话,不是真的。我们是晚辈,听了之后也不敢给他辩论。其实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晓得是真的?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自性所现的,《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要是明心见性,哪有不通达的?自性所现的一切万法,自性哪有不通达的道理?你没有见性,当然你没有法子通达,你也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个不可能是你的妄见、是你的妄想,不是正知正见;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分别执著,不是事实。
我们细细体会佛经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在原理原则上讲得通,而在古今这些修学大德所表现的,我们也能够取到很好的证明。在中国佛门里面人所周知,唐朝禅宗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读过经,也没有听人讲经过。惠能大师一生,你看他的传记,没有在哪一次到哪个地方听法师讲经,没有,没有过。可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问他,他都很内行,一点都不外行;佛门里面相宗、性宗他都通达。他答覆法相,他所讲的八识,言语多么简单,讲得透彻;他没学过。没有听过《法华经》,法达禅师在他面前,他叫他念《法华经》,念给他听;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诉法达不要再念,我完全明白。《法华经》二十八品,听了两品,后头不必读。给他讲《法华经》大意,法达开悟了。他哪一样不懂?这就证明,除非你没见性,你要是见性,世出世间法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佛法之可贵处,佛法之真实处,就在此地。佛并不是要传授我们知识,那你就完全搞错。传授知识,这不是人师,佛称为天人师,那怎么能称为人师?佛传给我们是真实智慧,不是知识,是传给我们明心见性,这才可贵。所以在利他行满,用慧眼明彻;彻就是慧眼的意思。慧眼彻见一切众生根性境界;智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十眼里面两种。
底下讲「等观三世」。说三世必然就包括十方,空间讲十方,时间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今天为什么不知道?有障碍。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里面妄想分别执著最严重的就是「我」,我执、法执。佛在经上说,破了我执,你就证阿罗汉果;破了法执,你超越十法界,最低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了法执。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他我法二执确确实实没有,但是为了教化众生方便起见,一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修的是这个。《楞严经》里面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示现的,不是真的。这也就是六祖问永嘉,分别亦非意,这个妙;我的分别,不是我有分别,是你们这么分别,我随顺你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你的执著而执著;你们大家都把这个东西执著是我,我跟你交流的时候也说我,你们说这个「我」有执著,我说这个「我」没执著,这就叫分别亦非意,执著亦非意,你才能入境界。我们常讲入佛境界,入佛境界难懂;听说佛,佛不是我,入他的境界去。大家这样想法,这个想法真想到十万八千里去了。入自性的境界,这就是佛境界,佛境界是明心见性的境界。
诸位同修一定要细细的去想一想,我们也随顺众生叫你想,佛法里面的术语叫「参」。参是什么?不用心意识就叫参,落在心意识里头叫想。好好的去思惟,要把这个道理想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得殊胜的成就,超越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为佛法、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这个念头一转,给诸位说,我法二执纵然不能断干净,也少了一大半,对於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真的有把握。如果诸位同修真有这个警觉心,真的向这个方向去做、去努力,舍己为人。说个舍己为人还不行,你还有自己,还没有忘掉。自己都没有,还舍什么自己?没自己,舍己都没有,只是为人。我们华严这一会,照现在的进度来看,大概是四年到五年,这四年到五年果然你每一会都来参加,我想肯定会证果。为什么?天天在薰习,长时间在薰习,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自己。凡夫修行所以不能契入境界,就是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断断续续,所以烦恼容易起现行;天天在真干,烦恼就能够降伏得住。尤其现在这个道场,晚上这里讲经,帮助你看破。白天四楼的念佛堂,你到这个地方来一心持名,帮助你放下。进念佛堂,什么都不想,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解行相应,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个道场必定是诸佛如来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这一段菩萨众介绍完之后,下面就跟诸位介绍金刚神,金刚护法神,都在这个道场。
底下第七「光明眼」,见佛的光明,佛的光明无量无边,光明里面的功德不可思议。第八种叫「出生死眼」,见大涅盘。第九种「无障碍眼」,见《华严经》上所讲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第十种眼叫「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普门法界就是我们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门他统统都见到;见就是明了,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明了,不学都明了。十种眼简单介绍到此地。这是「慧眼明彻」这四个字。
「等观三世」,等是平等,三世十方,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平等观,给诸位说,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不是说十法界之外还有一个一真法界,那你就搞错,跟经义就相违背。经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给我们说「入不二法门」。如果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二,你没入门;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不二的现象是什么?不一不异。不一,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一样;不异,没有两样。不一样,又没有两样,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大家回去慢慢参,事实真相给你说出来了。所以我们要是能够平等看这个法界,不是普通人!谁能用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平等心重要,诸法平等。不仅仅是法门平等,万法平等,佛与众生平等,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平等。你能看出来吗?我们讲很粗浅的,不一不异。不一,相上不平等,相是两样;极乐世界是清净庄严,地狱是恶劣到了极处。相不一样,性平等,这个我们好懂,这个说法大家会点头,性是平等。如果给你说性平等,相也平等,你就不好懂,你就难懂。其实给你讲,相是平等的。迷的人相不平等,事不平等;悟的人相平等,事也平等。怎么平等法?《金刚经》上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怎么不平等?极乐世界的相是虚妄的,阿鼻地狱的相也是虚妄的,虚妄跟虚妄怎么不平等?平等。
诸佛菩萨到地狱里面度化众生,现地狱的相,他受不受地狱果报?不受。但是在形相上、事相上,好像也跟他们一样在受,实际上呢?实际上不受。造作地狱业报的人在那里受,那真有苦受,他真受苦;菩萨在那里面示现这个相,不受苦。像释迦牟尼佛,经上有这个故事,释迦牟尼佛曾经也下过地狱,那个地狱叫火车地狱。这个火车是个车,完全是火,铁都烧得红红的。地狱的人要把自己的筋抽出来,当作绳索去拉这个车,你说那个多苦;几个人合拉这个车,拉的人太痛苦了。释迦牟尼佛就发个慈悲心,跟那个小鬼说:他太可怜,我抽两条筋可不可以?送一条给他来拉。那个小鬼看了,恨透了,拿个狼牙棒一棒把他打死;打死就出去,出地狱,在地狱里面他还发了个慈悲心。诸佛菩萨也常常在地狱里示现,受罪的人有苦,他也有这个形式,但是不受苦报。同样的道理,地狱如此,畜生也如此,饿鬼也如此,人天也如此;人天里面纵然富贵享乐,他有没有真的享乐?没有。他的心永远是清净、永远是平等,清净平等觉,这叫大权示现。
菩萨能够大权示现,我们一般讲乘愿再来,我们行不行?行。真的能够学到,这个不是假的。只要我们自己真的觉悟,知道身心世界幻化不实,对现前一切万法决定没有留恋,在这个境界里决定不起贪瞋痴慢;再发心能够为一切众生,能够为佛法久住,佛法久住众生才有福;这个念头一转,就乘愿再来,这个念头一转,超凡入圣。所以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目的何在?《华严》说得好,给我们做榜样,要我们效法。明白人,根性利的人,聪明人一看到这个样子,一学他就学会,即身成佛。利根的人一下就能够超到十住位,从初住到十住,这个地位不等,一下就超越;这一下超越,就超越十法界,那多快。根性再钝的人,也觉悟了,不能超得这么高,给诸位说,也能超入信位。圆教十信位,不得了,圆教的初信等於小乘的须陀洹果。初信位就是证果,三不退里面你证的是位不退,绝对不会再退到凡夫位。这多么殊胜,这多么难得,这是真正解决问题,解决我们无量劫来没法子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证入才是真正的成就。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全是假的,为什么?不能够离开生死轮回,不能够断烦恼。这个念头一转,烦恼一起会顿断。圆顿大法,没有能跟这个相比。等观三世,如果没有慧眼明彻,意思是讲没有慧眼、没有智眼;慧眼是辨别,智眼是了断。
再看底下一句,『於诸三昧具足清净』。这一条也是我们要认真学习,你要是学会,你的生活就自在,真正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离苦得乐。无论是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处在哪一种环境里面,都可以离苦得乐。什么叫三昧?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它的意思就是正受;三翻作正,昧翻作受。正受的意思就是正常的享受,诸佛如来他们的日子是过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我们净土法门里面常讲的极乐,这是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佛用归纳的方法,将六道凡夫的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五种在转,也是在轮回,这个日子很难过。身有苦乐,苦的时候多,乐的时候少。心里面有忧喜,忧的时候多,喜的时候少。偶尔也有一个不苦不乐不忧不喜的时候,那个很短暂,不能持久,那叫舍受。总而言之,六道的凡夫从非想非非想天一直到阿鼻地狱,所享受的都不出这五大类。色界以上,我们知道他是在禅定当中,禅悦是乐。禅悦是属於哪一类?舍受。他能够保持身不苦不乐、心不忧不喜,保持在这个境界里头。为什么叫舍受?因为他不能永远保持。如果永远保持,这就叫三昧,就不叫舍受。非想非非想天,他这个境界能够保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要是比无际的时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八万大劫还是很短的一个时间,不长;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八万算什么,所以他还是叫舍受,不能叫三昧。
什么人得三昧?阿罗汉以上,这超越三界;超越三界不是凡夫,是圣人。楞严会上佛给我们讲,阿罗汉证九次第定,证得三昧。世间的定功是八个阶段,叫四禅八定;八定里包括四禅,不是四禅外面还有八定,四禅再加四空定叫八定,这是世间禅定。第九定出了世间,超越六道轮回,这个时候叫三昧。他的受用清净,实在给诸位说,心清净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心不清净,想我们的生活一切受用清净,怎么能得到?万法唯心,宗门里面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所有一切大乘经,世尊无时无刻不在那里有意无意的点醒我们相应之法。要相应,与什么相应?我们今天都是修念佛的,《无量寿经》上讲清净平等觉,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对。如果不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你就从事上来说,与阿弥陀佛相应也行。念念心里面有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念佛不一定念在口上,心上真有。中国的文字,「念」这个字是会意,它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今心;现在心上有,那就是念。我们现前一念之心里面有阿弥陀佛,这就是真正念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念都是心里头有,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这种人哪有不见佛的道理?古德告诉我们,「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也行。所以你能够与阿弥陀佛相应、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都行,经上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一念相应,我相信我们同修都有,一念相应就像闪电一样,时间太短,第二念就不相应。如何能保持第一念,让它念念相应,我们就成功,我们这个心就真正住在三昧。
「於诸三昧」,诸是多,我们的受用太多,在生活起居、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点点滴滴都与阿弥陀佛相应。一切时、一切处,无论做什么事情,与阿弥陀佛相应,或者与清净心相应、与平等心相应。清净,不被尘缘所染就是清净,再说得明显一点,不生烦恼。如果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面起了贪瞋痴这妄想,清净心没有了;顺境里面不生贪爱,逆缘里面不生瞋恚,这个心才叫清净心。平等心不起分别,无论境缘好丑不生分别,见诸佛菩萨,跟见一切小动物、见一切饿鬼、地狱,一个样子,一心恭敬;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一个真诚心,一个恭敬心,这就平等心现前,与平等相应。我们对佛真诚恭敬,我们对人也真诚恭敬,不差分毫;我们对物也真诚恭敬,我们对这个毛巾、对这个茶碗,跟对佛那个真诚恭敬没有两样,这是平等心现前。
於一切法,觉而不迷,这就是智眼。一切法的体相、因缘、果报、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与觉相应。这功夫在哪里用?生活里面用,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与觉正净相应。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好的环境也好,不好的环境也好,不生烦恼,不起执著,不起分别。不起执著是清净,与清净相应;不起分别,与平等相应;清清楚楚,与觉相应。事缘无量无边,这叫诸三昧。怕的是诸三昧,诸位还有一点疑惑,我们再举例来说明。譬如我们讲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对财放下,一切财宝摆在我们面前,不生贪爱、不起执著、不起分别,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在财里面得三昧,财宝里面得正受。色里面亦复如是,美色没有贪爱心,丑陋之色也没有一点分别心,境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在色法里面得三昧。所以法无量无边,这就讲你样样看得破、样样放得下,就叫做诸三昧。你只要有一样放不下、有一样看不破,那一样里面都会产生障碍。障碍你见性,或者障碍你见性不得圆满。
这个地方所讲,他具足清净,具足是圆满的意思。所以从经文里面看,这些菩萨各个都是法云地的菩萨。不是法云地的菩萨不可以讲具足,不可以说圆满,於诸三昧他总有几条还没有达到圆满。说圆满,决定是三大阿僧只劫修满,证得十地的果位。我们要学,虽然我们是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十地菩萨的行门我们可以学。不但是十地菩萨,如来果地上的行法;等觉菩萨还讲修、修因,如来果地上没有修,只讲行,我们初学的人都可以学习。如来果法我们都可以学,何况菩萨法?问题是我们懂得、明了,真肯学,这个才行。
三昧也叫等持,持是保持,等是平等;换句话说,永远保持你的心境平等,这也叫三昧。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境有两种: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你都能够保持一个平等心,这叫三昧。境缘复杂,无量无边,所以称之为「诸」。
我们学习应当从哪里学起?这就跟治病一样。我们身上现在的病太多,现在我们去求医治疗,哪一个病是要命的,先治,先把命保住。次要的病,还不至於要命的,慢慢治。每个人的病况不一样,所以自己一定要替自己好好的诊断一下。在我们烦恼习气里面,哪一种最重,先从最重的下手。如果我们贪心很重,贪瞋痴比较,贪心重,先断贪;如果瞋恚心很重,先断瞋恚;愚痴心很重,先断愚痴。重的先下手,重的烦恼断掉之后,轻的容易对治。贪里面范围很广泛,如果贪财,我就先从贪财这一条下手。佛给我们讲布施,布施很难,散财难舍。这里面你就要有真正觉悟,我要不舍财,必定被贪财所害,贪财会叫我堕饿鬼、堕地狱。如果只有贪财,没有犯其他的罪,堕饿鬼;因贪财而造作其他的重罪,那就要堕地狱。财是假的,不是真的。古钱,你们看看中国,到博物馆里面看,夏商周用的古钱,做的形式像个小船一样,上面刻个字是叫布,布是散布;船是水里头流水,叫泉,我记得是泉,泉是流动的。就说明古人聪明有智慧,财宝是在你面前流过而已,不是你的,你不要认为是你的,佛在经上讲五家共有。
人往往为贪财、积财得杀身之祸,你能够把它舍弃掉,你一生平平安安过日子。所以有财一定要懂得施,施的果报、福德不可思议。你要有方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哪一个病最重,就从这个病上下手。你要是贪名,名也是祸害,不是好事情,惹人嫉妒、惹人怨恨,都不是好东西。权力、地位是斗争的根源,日子都不好过,不管你得到、不得到,总而言之,都给你带来一些苦难,一定要觉悟。明了之后,看清楚这些事实真相,彻底放下,不再搞这些分别执著,你就得三昧,你就得清净。
佛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才是真的享受,真正的幸福。心地永远跟清净平等觉相应,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这里面自度度他,功德就圆满。这一生没有白过,这一生真有意义,这一生当中我们超凡入圣,永脱轮回。我跟诸位说的都是真话,可以证果,只要你真的觉悟,念头一转,最低限度,我们不讲高,高我们未必能做到,圆教初住菩萨,小乘须陀洹果,我们决定可以证得,入这个位子就是超凡入圣。好,今天时间到了。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第四行:
【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於诸三昧具足清净。】
请看这段经文。文字虽然不长,赞叹与会菩萨的智慧德行,这里面的含义非常深广,境界无量无边。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这段经文,他分做三条∶第一个是说明自己修因证果的德行;第二是讲如何再提升自己的境界,菩萨还没有圆满成佛,必须要不断的勇猛精进;第三个意思是自分跟精进向上这两种行,彼此能够相成而不妨碍。经文分成这三段。
这是第一段,第一段里面有三句,三句是说三桩事情。第一桩是自利行圆满,『诸波罗蜜悉已圆满』,这句话里面含的就很多很多。通常我们所谓菩萨修学六度万行,六度是讲纲领,每一条里面都包含无量无边的法门。在本经文殊菩萨给我们说十波罗蜜,其实十度跟六度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实际上内容没有两样。这十个纲领展开来就是经上所讲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确实有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的,诸位看看《佛学大辞典》、《教乘法数》、《三藏法数》里面都有解释。八万四千依旧是一个纲目,再细说那是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跟我们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法门。断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到功德圆满的时候,怎么样才叫做圆满?小乘人的圆满只是说见思烦恼断尽了,他就证到四果阿罗汉。大乘法里面的圆满,一般是讲法云地的菩萨,这是十地,第十地的菩萨;也就是菩萨五十个阶位修圆满,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圆满的时候,这才能够讲是「诸波罗蜜悉已圆满」。从这一句我们就可以肯定与会的这些菩萨,最低限度他们的地位都是法云地的菩萨,通常我们说三大阿僧只劫圆满。再往上面去就是等觉,就是入等觉位,这个都是称为圆满。
第二句是讲利他行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自利要不圆满,就决定不能够利他圆满。换句话说,利益一切众生做到圆满,决定是自利圆满,这个是一定的道理。经文里面跟我们讲这八个字,「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佛在这部经里面跟我们说如来有十眼,它是每一样都是用十来代表圆满,讲身有十身,讲眼也讲十眼,十眼里面特别标出一个慧眼。过去我们曾经在此地讲过《金刚经》,《金刚经》上佛说如来有五眼,实在讲《金刚经》上讲五眼跟《华严经》上讲十眼,也是开合不同,内容没有两样。慧眼就是五眼里面有慧眼,十眼里面也有慧眼。五眼的慧眼是排在第三,十眼里面的慧眼也摆在第三。明彻,明是十眼里面的智眼,彻是十眼里面的慧眼。
这也得要将这十种眼略略的说说。第一种「肉眼」,五眼跟十眼里面都有。肉眼见色相,就是我们每个人现前都有,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外面形形色色,这是肉眼的功能。对於这些色相你见到了,见到之后你了解多少,这就要讲智眼跟慧眼。十眼并不是说肉眼之外又出来九种眼,不是的。第二种「天眼」,天眼能够观察众生的心,也就是说众生起心动念。我们有没有?如果我们心地清净,现在人讲头脑清楚一点,不被外境迷惑,对於妄想分别执著淡一些的人,我们常讲看得淡一点,你也就有一点小天眼。能够看出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微细的念头我们见不到,粗的念头我们能见到,从哪里见到?从他的思想言行当中可以能够观察到。这桩事情并不很难,现代的社会由於外面境界诱惑的力量太强,而一些人自己迷在五欲六尘当中,自己不能自觉、不能自拔。虽然也有一些学佛的同修明白一点佛理,佛讲的这些道理,可是敌不过烦恼习气,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受烦恼习气控制,依旧是在造业,这是常言所说明知故犯。如果有这种情形,要是不能够提高高度的警觉性,认真的忏悔,改过自新,前途不堪设想,这是实实在在的话。
宋朝,我们在《往生传》里面,《净土圣贤录》里看到的莹珂法师,破戒作恶的出家人。他的好处就是警觉性很高,自己非常清楚坏的习气、坏的毛病,天天在造恶。如果佛在经上讲的话要不错,他自己想想将来一定堕地狱;想到佛说地狱境界的苦,他就恐怖,害怕。如果我们细细去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康熙年间青莲法师,他的法号就是用青色的莲花,青莲,给《地藏经》做了一个《科注》。《科注》里面将世尊许多经论里面所说善恶因果的报应,他都引用,所以这个注解好,读这个注解等於他把这些参考资料全部给你搜集,不必到别的地方去找。细读他的注解,我们就更清楚、更明白,地狱苦不堪忍受,时间之长都是讲无数劫,单位是用劫来算。如果我们想到这桩事情,能不认真去修行吗?
莹珂法师值得我们做榜样,他的业障重、习气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就向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方法救救,请教别人有没有方法来救他。其他的这些同参道友就送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深受感动,就关起房门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时间不长,感应不可思议。这什么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紧,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把阿弥陀佛念来。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这十年当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终的时候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莹珂法师跟阿弥陀佛说:我的烦恼习气太重,我控制不了,禁不起外面诱惑,外头境界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业,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业?这一想就不对,我十年寿命不要,我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也就接受,佛就告诉他: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说:行,三天行,三天可以不造业,能控制得住。他把房门一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以后他往生。寺庙的人对他了解太多,无恶不造,破戒犯规,三天你就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气又不像是妄语,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就等著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请这些同参道友念佛给他送行,真的往生,证明《弥陀经》上所讲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不错,一点都不假,这是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他高度的警觉心,如何能在境缘当中控制不犯?《华严经》上讲得好,第一个你要看破,看破之后要放下,看破是明理,了解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这个真相是相有体空,《般若经》上讲「缘起性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缘起,不是真的。所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好事也好、恶人坏事也好,统统是缘起性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叫看破。《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告诉你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多长?「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看破。存在的时间给你讲真话,如电,像闪电一样。这桩事情,《华严经十定品》里面要讲到,讲得很微细,闪电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比这个还短的是刹那际,这是给你讲真话、讲实话。而我们现前看到好像人的寿命有几十年,几十年就是经上讲的「如露」,露水,是什么意思?刹那际的相续相,不是真的。哪有一法是真的?世间十法界如是,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唯有真如理体是真的。这个理体没有相,虽然体性上没有相,但是它能现一切相。所现的相,一真法界跟十法界,这是所现的相。相碍不碍性体?不碍,性体也不碍幻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千经万论、千言万语,都是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我们真的领悟、体会到,就看破,看破之后自然就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我们在这个世间随缘,随缘就过得很自在。诸佛如来有五眼、有十眼,我们如果能用用功,虽然不能入佛这个境界,相似的境界是决定可以得到。我们要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有没有分别?还有没有执著?你如果没有分别,人家说你白痴,你难道连个黑白都不知道?你要不执著,人家把你当傻瓜,你要受尽欺负、受尽折磨,哪有好日子过?在这个时候怎么办?也有分别、也有执著,要学永嘉大师「分别亦非意」,这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我有没有分别?有分别,分别是什么?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确实没有分别,随顺众生;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确实没有执著。给诸位说,就不造业,不但你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善恶业都没有。然后你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还是有善恶,怎么会没善恶?善恶都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净业。你造的一切善,因为你不执著善、不分别善;你造的恶,也不执著恶、也不分别恶,善恶业统统变成净业。换句话说,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落在善恶二边,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报。善果,三善道;恶报,三恶道;你就没法子脱离。
这个地方是个关键,如何把这个关键扭转过来?你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这是佛在经上,一切经论里头,时时刻刻在劝勉我们发菩提心,往生净土。《无量寿经》上三辈都把「发菩提心」列在第一句,本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每见一位善知识,第一句话就说「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句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发菩提心怎么发法?真发。过去我迷惑、我颠倒,我起心动念为自己;现在我明白、我觉悟,我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跟诸佛菩萨一流的人物,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我们学佛四众弟子都要发这个心,这个心要发得真、要发得恳切,没有为自己。今天无论我们是什么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就叫行菩萨道。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都应当把佛法介绍给他们。
前面跟诸位讲过,维摩居士给我们讲道场,这个讲堂我们每天在这里讲经说法是道场;诸位居士,你们回家,你们家庭是道场,你们对你们家人也不能够间断讲经说法。讲经说法不一定要用言语,意业清净、慈悲,你以清净心、慈悲心对你一家人,你是意业在说法;口业柔和软语,你就是口业说法;身体为家里面每一个人服务,把家事料理得整整齐齐,让一家人生活过得非常舒适,你是身业在说法。你要把家庭看作道场,无我、无我所,我觉悟了,为这些众生服务,为众生不为自己。这个家做整齐,做一个好样子,这个家就是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样,你是个模范的家庭、菩萨的家庭。不必宣扬,自自然然日久天长能影响你的乡党邻里、亲戚朋友,你不是在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吗?让人家很明显的觉察你,你在学佛之前跟学佛之后,完全变成两个人,给诸位说,容貌也变,体质也变。从前容貌是凡夫,业报之身;现在菩提心一发,为佛法、为众生,你这个容貌是菩萨的容貌,你再仔细一看,愈看愈像菩萨、愈看愈像佛,怎么会一样?相随心转,你看看,在家里面就成菩萨、成佛。
你要是经商开个店,你那个店是道场,所有来的顾客就是你度化的对象,待他真诚,和颜软语,就用四摄法摄受。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所以你那个小店面就是大道场,度人成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道场在哪里?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在说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些事实,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法。时时刻刻念念都是利益众生,都是弘扬佛法,弘扬佛法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佛法是在一切众生心里面,不在外面,他现在迷而不觉,迷失了佛法,觉悟的人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人,让他省悟过来。所以我们心地清净就有能力观察一切众生,以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觉悟了,他又会教别人,辗转教化,我们这个世间劫难才能够消除。劫难之由来是由大家的共业所感,劫难的消除还是要从人心上著手,一定要净化人心,帮助一切众生开智慧,智慧跟世智辩聪不一样。
「慧眼」,在本经里面讲,见一切众生诸根境界。天眼是见众生心,慧眼是见众生的根性,诸根是讲根性。他是什么样的根性,诸佛菩萨看得清楚,所以说法就契机。任何一个众生,只要遇到佛陀,佛给他说法,很少不开悟的,很少不证果的。这我们在经上看到,最低限度听佛说法,他都证须陀洹果,真管用。只有一类的人,天天在佛菩萨面前,跟著佛菩萨也不能证果。哪一类人?提婆达多。天天跟在佛的周边,他为什么不证果?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太重,恋慕世间的名闻利养,他只看到很多人恭敬佛、供养佛,他看到很难受,一定要取而代之,所以天天听佛讲经说法他也不能悟,这个在佛经里面叫阐提根性。造无量无边罪业,破和合僧,断众生的法身慧命,果报在阿鼻地狱。实在说经里头有《提婆达多经》,释迦牟尼佛说出这个因缘,提婆达多真的是坏人吗?不是,菩萨示现的。菩萨为什么要做这个示现?菩萨晓得世尊灭度之后,佛法传递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还有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佛不在世,佛的弟子代代承传下来,将来僧团里面佛的这些弟子身边,也有提婆达多一类人物,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世就做了一个表演给你看。
确实有这些人来破坏佛法,你就要觉悟;你觉悟,不受他害,不但不受他的害,还要受他的利。利是什么?更坚定自己的信愿,坚定自己的修行。所以这些人给我们做逆增上缘,我们接触这个境界,不受其害反受其利,给诸位说,他也有功德,他也有好处;如果我们受害,我们堕落,他也堕落。所以我们对这些恶性的众生,我们也要度他,一片慈悲,决定不能够怀恨,决定不可以有报复的意念,要用大慈悲心怜悯他们做逆的示现,要帮助他。一个人一生当中,心善、言善、行善,即使你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你也决定生天,来生一定得人天福报。无贪、无瞋、无痴叫三善根,必须把贪瞋痴三毒连根拔除,我们的佛就没有白学。你的根性好、根性善,你的心地好,存心好。存心好,你的境界好,为什么?境随心转,现在外国人讲磁场,你的磁场好,磁场就是境界。确实,人家接近你都感觉得很舒适、都感觉得很快乐,你的磁场好。如果你心胸邪恶,那个磁场不好,人家接触你的时候都感觉得寒毛直竖,身心不安,那就是境界不好。境随心转,我们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无论遇到什么境界,我们守住自己的原则,就是自行化他,就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
第四「法眼」,法眼所见的是一切法的实相,实相就是从相上见到性。性是什么?性是空寂的。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教给我们明心见性的方法。佛在《金刚经》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在一切法里面看到相是梦幻泡影,你就见性,你就见到诸法实相。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性是万法皆空,一切法的体性不可得。体不可得,从体现的相可不可得?也不可得。不可得,你以为可得,这是一个错觉,是个幻想,不是事实,确确实实不可得。别说死了以后,这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场空,这个时候有那一刹那的体会;自己还没有死,看到别人死,警觉性高的,一看到人死,摇摇头,一场空,一场梦。其实我们哪一个人每一天不死一次?你每天晚上躺在床睡著,不等於死了一样?睡熟的时候,人家把你的身体抬走你都不晓得。我们试想一想,当睡著的时候,在梦中的时候,哪一样是你的?不但身外之物不是你的,你在作梦的时候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要有高度的警觉。
所以念佛人,我常常劝勉同修,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晚上上床一睡觉,躺在那里念阿弥陀佛,就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天天盼望著阿弥陀佛来接引,今天阿弥陀佛没来,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真来了,你一点恐怖都没有,你生欢喜心,我天天盼望,今天真的盼望到了,阿弥陀佛来了,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跟他走,一点恐怖忧虑都没有。所以要天天放下,天天准备往生,不要等明天,不要等明年,没那么长的时间。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为众生、为佛法,没有自己,真正到无我、无我所,给诸位说,你已经证果。什么果位?最低的果位,你就证须陀洹果,须陀洹破了身见,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我们现在能做得到,只要你真的觉悟,念头转了:我,空的、假的;我所,全是假的。这个躯壳身体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是乘愿再来,是到这个地方来示现,帮助佛弘法利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你这个念头这么一转,你就证得须陀洹果,你不是凡夫,已经入圣人一流,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我」害死人,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同修们,其中必定也有几个契入这个境界。这个法会无量功德,会会都有人入境界,会会都有人开悟证果,你说这个法会多么殊胜!这是讲你见到性,从相上见到性。
「佛眼」,那是圆满的,如来在果地上见十方如来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佛在大乘经里面,将如来果地上智慧德能也归纳为十种:十智、十力,力就是能力,十种,超过菩萨的智慧德能,这是佛眼才能见到,所以说佛佛道同,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地。
「智眼」是见一切法,见诸法。一切法有体性、有现相、有作用。实在说,这就是给我们讲「佛」这个字,通常讲三种觉、三种智;一切智是体,见体;道种智是见相;一切种智是见一切法的作用。这三种智就是如来在此地讲的智眼,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万相无所不知。因为经文里面有「慧眼明彻」,明就是的指十眼里面的智眼;智眼的意思简单的讲,真的是宇宙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也许初学的同修听到不太容易接受,这可能吗?不但初学的同修很难接受,我还遇到些老法师都怀疑。比我长一辈的老和尚,也讲经说法,通宗通教,著作等身。有时候我们在一起谈话谈起来,讲到佛经上赞叹佛的万德万能,他给我们解释,他说:万德万能不可能,这是赞叹的话,不是真的。我们是晚辈,听了之后也不敢给他辩论。其实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晓得是真的?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自性所现的,《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要是明心见性,哪有不通达的?自性所现的一切万法,自性哪有不通达的道理?你没有见性,当然你没有法子通达,你也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个不可能是你的妄见、是你的妄想,不是正知正见;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分别执著,不是事实。
我们细细体会佛经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在原理原则上讲得通,而在古今这些修学大德所表现的,我们也能够取到很好的证明。在中国佛门里面人所周知,唐朝禅宗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读过经,也没有听人讲经过。惠能大师一生,你看他的传记,没有在哪一次到哪个地方听法师讲经,没有,没有过。可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问他,他都很内行,一点都不外行;佛门里面相宗、性宗他都通达。他答覆法相,他所讲的八识,言语多么简单,讲得透彻;他没学过。没有听过《法华经》,法达禅师在他面前,他叫他念《法华经》,念给他听;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诉法达不要再念,我完全明白。《法华经》二十八品,听了两品,后头不必读。给他讲《法华经》大意,法达开悟了。他哪一样不懂?这就证明,除非你没见性,你要是见性,世出世间法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佛法之可贵处,佛法之真实处,就在此地。佛并不是要传授我们知识,那你就完全搞错。传授知识,这不是人师,佛称为天人师,那怎么能称为人师?佛传给我们是真实智慧,不是知识,是传给我们明心见性,这才可贵。所以在利他行满,用慧眼明彻;彻就是慧眼的意思。慧眼彻见一切众生根性境界;智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十眼里面两种。
底下讲「等观三世」。说三世必然就包括十方,空间讲十方,时间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今天为什么不知道?有障碍。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里面妄想分别执著最严重的就是「我」,我执、法执。佛在经上说,破了我执,你就证阿罗汉果;破了法执,你超越十法界,最低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了法执。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他我法二执确确实实没有,但是为了教化众生方便起见,一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修的是这个。《楞严经》里面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示现的,不是真的。这也就是六祖问永嘉,分别亦非意,这个妙;我的分别,不是我有分别,是你们这么分别,我随顺你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你的执著而执著;你们大家都把这个东西执著是我,我跟你交流的时候也说我,你们说这个「我」有执著,我说这个「我」没执著,这就叫分别亦非意,执著亦非意,你才能入境界。我们常讲入佛境界,入佛境界难懂;听说佛,佛不是我,入他的境界去。大家这样想法,这个想法真想到十万八千里去了。入自性的境界,这就是佛境界,佛境界是明心见性的境界。
诸位同修一定要细细的去想一想,我们也随顺众生叫你想,佛法里面的术语叫「参」。参是什么?不用心意识就叫参,落在心意识里头叫想。好好的去思惟,要把这个道理想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得殊胜的成就,超越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为佛法、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这个念头一转,给诸位说,我法二执纵然不能断干净,也少了一大半,对於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真的有把握。如果诸位同修真有这个警觉心,真的向这个方向去做、去努力,舍己为人。说个舍己为人还不行,你还有自己,还没有忘掉。自己都没有,还舍什么自己?没自己,舍己都没有,只是为人。我们华严这一会,照现在的进度来看,大概是四年到五年,这四年到五年果然你每一会都来参加,我想肯定会证果。为什么?天天在薰习,长时间在薰习,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自己。凡夫修行所以不能契入境界,就是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断断续续,所以烦恼容易起现行;天天在真干,烦恼就能够降伏得住。尤其现在这个道场,晚上这里讲经,帮助你看破。白天四楼的念佛堂,你到这个地方来一心持名,帮助你放下。进念佛堂,什么都不想,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解行相应,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个道场必定是诸佛如来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这一段菩萨众介绍完之后,下面就跟诸位介绍金刚神,金刚护法神,都在这个道场。
底下第七「光明眼」,见佛的光明,佛的光明无量无边,光明里面的功德不可思议。第八种叫「出生死眼」,见大涅盘。第九种「无障碍眼」,见《华严经》上所讲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第十种眼叫「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普门法界就是我们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门他统统都见到;见就是明了,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明了,不学都明了。十种眼简单介绍到此地。这是「慧眼明彻」这四个字。
「等观三世」,等是平等,三世十方,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平等观,给诸位说,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不是说十法界之外还有一个一真法界,那你就搞错,跟经义就相违背。经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给我们说「入不二法门」。如果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二,你没入门;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不二的现象是什么?不一不异。不一,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一样;不异,没有两样。不一样,又没有两样,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大家回去慢慢参,事实真相给你说出来了。所以我们要是能够平等看这个法界,不是普通人!谁能用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平等心重要,诸法平等。不仅仅是法门平等,万法平等,佛与众生平等,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平等。你能看出来吗?我们讲很粗浅的,不一不异。不一,相上不平等,相是两样;极乐世界是清净庄严,地狱是恶劣到了极处。相不一样,性平等,这个我们好懂,这个说法大家会点头,性是平等。如果给你说性平等,相也平等,你就不好懂,你就难懂。其实给你讲,相是平等的。迷的人相不平等,事不平等;悟的人相平等,事也平等。怎么平等法?《金刚经》上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怎么不平等?极乐世界的相是虚妄的,阿鼻地狱的相也是虚妄的,虚妄跟虚妄怎么不平等?平等。
诸佛菩萨到地狱里面度化众生,现地狱的相,他受不受地狱果报?不受。但是在形相上、事相上,好像也跟他们一样在受,实际上呢?实际上不受。造作地狱业报的人在那里受,那真有苦受,他真受苦;菩萨在那里面示现这个相,不受苦。像释迦牟尼佛,经上有这个故事,释迦牟尼佛曾经也下过地狱,那个地狱叫火车地狱。这个火车是个车,完全是火,铁都烧得红红的。地狱的人要把自己的筋抽出来,当作绳索去拉这个车,你说那个多苦;几个人合拉这个车,拉的人太痛苦了。释迦牟尼佛就发个慈悲心,跟那个小鬼说:他太可怜,我抽两条筋可不可以?送一条给他来拉。那个小鬼看了,恨透了,拿个狼牙棒一棒把他打死;打死就出去,出地狱,在地狱里面他还发了个慈悲心。诸佛菩萨也常常在地狱里示现,受罪的人有苦,他也有这个形式,但是不受苦报。同样的道理,地狱如此,畜生也如此,饿鬼也如此,人天也如此;人天里面纵然富贵享乐,他有没有真的享乐?没有。他的心永远是清净、永远是平等,清净平等觉,这叫大权示现。
菩萨能够大权示现,我们一般讲乘愿再来,我们行不行?行。真的能够学到,这个不是假的。只要我们自己真的觉悟,知道身心世界幻化不实,对现前一切万法决定没有留恋,在这个境界里决定不起贪瞋痴慢;再发心能够为一切众生,能够为佛法久住,佛法久住众生才有福;这个念头一转,就乘愿再来,这个念头一转,超凡入圣。所以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目的何在?《华严》说得好,给我们做榜样,要我们效法。明白人,根性利的人,聪明人一看到这个样子,一学他就学会,即身成佛。利根的人一下就能够超到十住位,从初住到十住,这个地位不等,一下就超越;这一下超越,就超越十法界,那多快。根性再钝的人,也觉悟了,不能超得这么高,给诸位说,也能超入信位。圆教十信位,不得了,圆教的初信等於小乘的须陀洹果。初信位就是证果,三不退里面你证的是位不退,绝对不会再退到凡夫位。这多么殊胜,这多么难得,这是真正解决问题,解决我们无量劫来没法子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证入才是真正的成就。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全是假的,为什么?不能够离开生死轮回,不能够断烦恼。这个念头一转,烦恼一起会顿断。圆顿大法,没有能跟这个相比。等观三世,如果没有慧眼明彻,意思是讲没有慧眼、没有智眼;慧眼是辨别,智眼是了断。
再看底下一句,『於诸三昧具足清净』。这一条也是我们要认真学习,你要是学会,你的生活就自在,真正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离苦得乐。无论是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处在哪一种环境里面,都可以离苦得乐。什么叫三昧?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它的意思就是正受;三翻作正,昧翻作受。正受的意思就是正常的享受,诸佛如来他们的日子是过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我们净土法门里面常讲的极乐,这是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佛用归纳的方法,将六道凡夫的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五种在转,也是在轮回,这个日子很难过。身有苦乐,苦的时候多,乐的时候少。心里面有忧喜,忧的时候多,喜的时候少。偶尔也有一个不苦不乐不忧不喜的时候,那个很短暂,不能持久,那叫舍受。总而言之,六道的凡夫从非想非非想天一直到阿鼻地狱,所享受的都不出这五大类。色界以上,我们知道他是在禅定当中,禅悦是乐。禅悦是属於哪一类?舍受。他能够保持身不苦不乐、心不忧不喜,保持在这个境界里头。为什么叫舍受?因为他不能永远保持。如果永远保持,这就叫三昧,就不叫舍受。非想非非想天,他这个境界能够保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要是比无际的时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八万大劫还是很短的一个时间,不长;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八万算什么,所以他还是叫舍受,不能叫三昧。
什么人得三昧?阿罗汉以上,这超越三界;超越三界不是凡夫,是圣人。楞严会上佛给我们讲,阿罗汉证九次第定,证得三昧。世间的定功是八个阶段,叫四禅八定;八定里包括四禅,不是四禅外面还有八定,四禅再加四空定叫八定,这是世间禅定。第九定出了世间,超越六道轮回,这个时候叫三昧。他的受用清净,实在给诸位说,心清净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心不清净,想我们的生活一切受用清净,怎么能得到?万法唯心,宗门里面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所有一切大乘经,世尊无时无刻不在那里有意无意的点醒我们相应之法。要相应,与什么相应?我们今天都是修念佛的,《无量寿经》上讲清净平等觉,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对。如果不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你就从事上来说,与阿弥陀佛相应也行。念念心里面有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念佛不一定念在口上,心上真有。中国的文字,「念」这个字是会意,它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今心;现在心上有,那就是念。我们现前一念之心里面有阿弥陀佛,这就是真正念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念都是心里头有,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这种人哪有不见佛的道理?古德告诉我们,「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也行。所以你能够与阿弥陀佛相应、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都行,经上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一念相应,我相信我们同修都有,一念相应就像闪电一样,时间太短,第二念就不相应。如何能保持第一念,让它念念相应,我们就成功,我们这个心就真正住在三昧。
「於诸三昧」,诸是多,我们的受用太多,在生活起居、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点点滴滴都与阿弥陀佛相应。一切时、一切处,无论做什么事情,与阿弥陀佛相应,或者与清净心相应、与平等心相应。清净,不被尘缘所染就是清净,再说得明显一点,不生烦恼。如果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面起了贪瞋痴这妄想,清净心没有了;顺境里面不生贪爱,逆缘里面不生瞋恚,这个心才叫清净心。平等心不起分别,无论境缘好丑不生分别,见诸佛菩萨,跟见一切小动物、见一切饿鬼、地狱,一个样子,一心恭敬;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一个真诚心,一个恭敬心,这就平等心现前,与平等相应。我们对佛真诚恭敬,我们对人也真诚恭敬,不差分毫;我们对物也真诚恭敬,我们对这个毛巾、对这个茶碗,跟对佛那个真诚恭敬没有两样,这是平等心现前。
於一切法,觉而不迷,这就是智眼。一切法的体相、因缘、果报、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与觉相应。这功夫在哪里用?生活里面用,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与觉正净相应。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好的环境也好,不好的环境也好,不生烦恼,不起执著,不起分别。不起执著是清净,与清净相应;不起分别,与平等相应;清清楚楚,与觉相应。事缘无量无边,这叫诸三昧。怕的是诸三昧,诸位还有一点疑惑,我们再举例来说明。譬如我们讲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对财放下,一切财宝摆在我们面前,不生贪爱、不起执著、不起分别,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在财里面得三昧,财宝里面得正受。色里面亦复如是,美色没有贪爱心,丑陋之色也没有一点分别心,境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在色法里面得三昧。所以法无量无边,这就讲你样样看得破、样样放得下,就叫做诸三昧。你只要有一样放不下、有一样看不破,那一样里面都会产生障碍。障碍你见性,或者障碍你见性不得圆满。
这个地方所讲,他具足清净,具足是圆满的意思。所以从经文里面看,这些菩萨各个都是法云地的菩萨。不是法云地的菩萨不可以讲具足,不可以说圆满,於诸三昧他总有几条还没有达到圆满。说圆满,决定是三大阿僧只劫修满,证得十地的果位。我们要学,虽然我们是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十地菩萨的行门我们可以学。不但是十地菩萨,如来果地上的行法;等觉菩萨还讲修、修因,如来果地上没有修,只讲行,我们初学的人都可以学习。如来果法我们都可以学,何况菩萨法?问题是我们懂得、明了,真肯学,这个才行。
三昧也叫等持,持是保持,等是平等;换句话说,永远保持你的心境平等,这也叫三昧。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境有两种: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你都能够保持一个平等心,这叫三昧。境缘复杂,无量无边,所以称之为「诸」。
我们学习应当从哪里学起?这就跟治病一样。我们身上现在的病太多,现在我们去求医治疗,哪一个病是要命的,先治,先把命保住。次要的病,还不至於要命的,慢慢治。每个人的病况不一样,所以自己一定要替自己好好的诊断一下。在我们烦恼习气里面,哪一种最重,先从最重的下手。如果我们贪心很重,贪瞋痴比较,贪心重,先断贪;如果瞋恚心很重,先断瞋恚;愚痴心很重,先断愚痴。重的先下手,重的烦恼断掉之后,轻的容易对治。贪里面范围很广泛,如果贪财,我就先从贪财这一条下手。佛给我们讲布施,布施很难,散财难舍。这里面你就要有真正觉悟,我要不舍财,必定被贪财所害,贪财会叫我堕饿鬼、堕地狱。如果只有贪财,没有犯其他的罪,堕饿鬼;因贪财而造作其他的重罪,那就要堕地狱。财是假的,不是真的。古钱,你们看看中国,到博物馆里面看,夏商周用的古钱,做的形式像个小船一样,上面刻个字是叫布,布是散布;船是水里头流水,叫泉,我记得是泉,泉是流动的。就说明古人聪明有智慧,财宝是在你面前流过而已,不是你的,你不要认为是你的,佛在经上讲五家共有。
人往往为贪财、积财得杀身之祸,你能够把它舍弃掉,你一生平平安安过日子。所以有财一定要懂得施,施的果报、福德不可思议。你要有方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哪一个病最重,就从这个病上下手。你要是贪名,名也是祸害,不是好事情,惹人嫉妒、惹人怨恨,都不是好东西。权力、地位是斗争的根源,日子都不好过,不管你得到、不得到,总而言之,都给你带来一些苦难,一定要觉悟。明了之后,看清楚这些事实真相,彻底放下,不再搞这些分别执著,你就得三昧,你就得清净。
佛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才是真的享受,真正的幸福。心地永远跟清净平等觉相应,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这里面自度度他,功德就圆满。这一生没有白过,这一生真有意义,这一生当中我们超凡入圣,永脱轮回。我跟诸位说的都是真话,可以证果,只要你真的觉悟,念头一转,最低限度,我们不讲高,高我们未必能做到,圆教初住菩萨,小乘须陀洹果,我们决定可以证得,入这个位子就是超凡入圣。好,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