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20
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最后一行:
【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云音海光无垢藏菩萨摩诃萨。功德宝髻智生菩萨摩诃萨。】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是介绍华严会上出席的大众。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大会无比的殊胜庄严,出席的团体,众就是团体,一共有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每一个团体里面人数都是不可思议。这个会圆满称性,所以其中所说句句都是讲到尽虚空遍法界,这是华严境界,圆满的法界,一丝毫都没有欠缺。法界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要晓得。世尊在这边告诉我们,法界就是我们本人。因为我们自己迷失了自己,迷失自己也就是迷失了法界。法界的这些现象,佛在经上比喻说幻相、梦幻泡影,我们现前的境界相也是幻相。幻相不是没有相,确确实实有相、有作用、有感受,但是它没有自体,完全是空寂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诸位知道,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确实有相,不能说它没有相;梦中有相,也有作用,同样也有感受,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可是梦醒之后才晓得,这是一场梦,不是真的,假的。
什么时候我们在法界里面也一下省悟过来,知道六道、十法界、一真法界原来都是一场梦。梦有没有长短?给诸位说,没长短,不要认为我们晚上作梦的时间很短。我们在六道轮回,佛经上常讲无量劫,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实际上都是一刹那。所以《华严》,后面经还很长,到十定品里面给我们讲真话,时间真正的时是刹那际,这是给你讲真话,一点都不假。可是我们初学的人,不但是初学,老修,甚至说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证得辟支佛果、证得菩萨的果位,对於刹那际很难接受。但是知道佛所说的话句句真实,决定没有妄语,就像《金刚经》上所说,佛的言语是「真语者,实语者」,真就不假,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与事实真相完全相符合,佛说话也不会添一点,也不会减少一点,事实是怎么样,他老人家就怎么说法,所说与事实完全相应,如语,「不妄语,不诳语」,如来的话是最靠得住,所说的全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说宇宙人生就是说我们自己,人生是我们本人,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通常我们有分别心,自己跟生活环境把它分做两桩事,不是一桩事,总是起这些分别执著。而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依报跟正报、自己跟生活环境是一不是二。这些话都非常难懂,难懂的原因就是我们迷失太久,都把假的当作真的,认假不认真,认虚不认实,这是我们凡夫毛病习气。什么时候回过头来省悟了,然后才证明,我们讲信解行证,证什么?证明佛所讲句句话是正确,没有错误;我们想错了,我们看错了,我们说错了,证就是证明这个事实真相。
这一百七十多个团体,菩萨排列在第一,第一段给我们介绍菩萨。菩萨众里面先给我们介绍的是同名菩萨,这个意思跟诸位报告过。今天这十位菩萨是异名菩萨,异跟前面同,这就是异跟同,异同是一不是二。同,异中之同;异,同中之异;同异不二,这里头才有味道。所以这部《华严经》,根性利的人,给诸位说,不必听完,全经八十卷,也许你听了几卷你就开悟,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什么?不二法门,一真法界;总别是一,同异是一,一真法界。《维摩经》里面讲「入不二法门」,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你才真的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里面得的受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这是从他的德行深净处说。深是从德性上讲,深广无际,深广没有边际。在事相上,佛给我们讲山河大地,我们从形相上,也不要深究这些理论,好像都是依大海而建立。为什么这么说法?这就地球而论,地球水多,陆地少,每一块陆地的四周都是海水,好像海里面浮的一个岛一样,洲不过是大一点的岛,好像都是依海水而建立。佛把海水比作自性,大海比作自性。菩萨修学所依据的智慧、德行,都是从自性般若当中建立,自性般若就好像大海一样。在海里面,如果我们坐船在海里面,尤其是夜晚看到满月,十五的月亮是满月,这时候看到月光,月光跟海水相映,我们看到这个景色,既清净又感到无限的深远。这是比喻,菩萨依自性般若智慧修学十波罗蜜,修学普贤菩萨十愿。前面说过普贤就是自己,不是别人。以愿行庄严刹土,刹土在哪里?就是我们现前的社会。我们要效法菩萨大愿大行,庄严自己的身相,庄严这个社会,庄严这个地球。庄严怎么讲法?就是我们总题目上所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的愿行,是广大社会群众的表率,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好模范,这就是真正的庄严。
我们天天念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佛净土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你怎么能庄严得上?在哪里也不晓得,也没见到,你怎么庄严得上?净土就在现前!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由此可知,庄严佛净土先庄严自己的清净心,然后庄严自己的身相。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给环境做好样子,这一点很重要。处处要展现智慧,处处小心谨慎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不要认为这个很小,小事。我们用一张卫生纸,用完之后随便一丢,这不是好样子;用完之后把它叠得整整齐齐丢垃圾桶里,不必握成一团就丢在那里,那不是好样子。我们坐飞机,在飞机上都有小枕头、有毛毯,我们用完之后,下飞机了,你看有一些人下飞机的时候拿著往座位上一摆就走了;可是你看到也有不少人很有规矩,用完之后,还把它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座位上。小事情、小动作,我们处处要想到,不是为自己,为众生,为庄严佛净土,这块土地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娑婆世界。所以秽土,秽土是什么?不懂得庄严人他把这里搞脏、搞污秽,染污了这块净土。我们今天学佛,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做出样子给别人看,大家都爱惜这个社会,大家都爱惜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地球又何尝不是净土?现前住在净土里面,将来才能往生弥陀净土。现前住的不是净土,说将来要生净土,靠不住,这话不太可靠;现前我们自己要住净土,要修身心的清净。菩萨名号里面如大海、如月光,月也是表智慧。海月光大明,明就是智慧,月光是表这个意思。我们在这个地方就知道怎么学习。
第二尊菩萨,『云音海光无垢藏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前面介绍过,就不说了,我们说菩萨的别号、别名,菩萨摩诃萨是通名。这位菩萨「云音」,音是音声,音声当然是说法。如来的四种无碍辩才,菩萨也具足,无碍的辩才,所以称云音。海光的意思跟前面这位海月光意思相同。名号里有「无垢藏」,无垢是清净,藏是含藏、是宝藏。从名号里面我们能够领会到,菩萨的事业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是常说的「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辩才洋溢就如同海光一样。海要放光,海天一色,这光明就没有边际,形容菩萨说法是智慧的起用,念念普周法界。既然念念普周,在德相上我们就了解,言言也应当是普周法界,这是事实,我们在这个大经上得到讯息。虽然我们自己有深重的迷障,迷惑障难,见不到事实真相,可是从这个经上我们细心去体会,佛讲的不会错。因为任何一法,无论是理体、无论是现相、无论是作用,一毛端、一微尘都称性,称性就周遍法界。我们见色闻声、言语动作,它都有震动,既然有震动就一定起波动的现象。我们见到的光,光波,我们说话有音波,这个震动也是尽虚空遍法界。
虚空法界,这个光,我们现在用科学仪器来侦测,可以侦测到几十万光年、几百万光年,那个微弱的光波我们侦测到。我们要问:亿万光年、千亿万光年、亿亿万光年,佛经上讲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恒沙数光年,我们今天的科技还办不到,还没有办法侦测出来。其实光波愈扩散,波愈微弱,不管它微弱到什么程度,一定是尽虚空遍法界。如果我们体会这个道理,真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动作,不是影响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影响这个地球,影响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在理论上我们能够肯定、能够接受。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我们在讲席上常讲,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自爱自重。我们能自爱就爱虚空法界,我们能自重就重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自他不二。菩萨名号里面显示这些德能。一念普周,这个念是正念、是净念,念佛人常说「净念相继」。净念能破烦恼、能破惑障,这是无垢的意思。我们的烦恼习气无量无边,怎么会有这么多?佛给我们讲,烦恼从哪里来?从迷生出来。迷什么?迷自性般若。迷自性般若就变成所知障,迷自性的功能就变成烦恼障。所以烦恼不是别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德能迷了,一觉那个烦恼就恢复原状。因此我们的智慧德能有多少,你一迷就把它变成二障,二障有多少?说不尽。四弘誓愿里面讲「烦恼无尽誓愿断」,他能断得了吗?给诸位说,断不了。如果烦恼断了,你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德能岂不都断了?那怎么能断?断是假设的一个字,你要懂得;不是真的断,转,转变。烦恼转变成菩提,生死转变成涅盘,转变;一转变,烦恼没有了,我们就叫它做「断」。诸位要懂,不是真的断,没有真断的道理,如果真的要断掉了,烦恼就不是自性。烦恼还是自性、还是性德,只是迷了的时候把它转变成烦恼,成这么一个现象;觉悟之后,这个现象马上又转过头来,菩提也无量。所以称之为「藏」,无垢藏。
这位菩萨教给我们,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清净心为人演说。清净心没有丝毫希求之心,我们为别人介绍佛法、演说佛法,演还带表演,也就是我们要做给别人看。我这样做,我能得到些什么?什么都没有,这才叫清净。如果我这样做,我希望得名闻利养,那不清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边都不沾,又能勇猛精进,不舍一人,认真努力去做。像现在所谓义工,只尽义务,不讲权利。为哪些众生服务?尽虚空遍法界,为一切众生服务。
第三位,『功德宝髻智生菩萨摩诃萨』,这个名号里面有福、有慧、有净,清净,宝是清净,功德是福。诸位要知道,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有福要给别人享,不能自己享,自己一享福就糊涂了;自己不享福,头脑永远是清新,永远清楚,享福没有不迷惑的。福给一切众生享,那是真的福报,永远享不尽的福报。我们在生活当中衣食不缺,自在快乐,这就是享受。世间人以五欲六尘为乐,那叫苦中作乐,那哪是真乐?那是迷惑颠倒。佛在经上讲,这种乐叫坏苦,享受尽的时候,他觉得苦恼现前。其实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冷静在旁边观察,正在享受的时候就苦,哪里还要享受过之后再觉得苦,正享受的时候他就觉得苦,他已经感觉到苦,但是他不能把苦舍掉。所以现在做人,人生在一生当中的感受,比古人,不要比太久,比半个世纪以前的人所承担的苦受,比五、六十年以前的人要增加好多倍。往后我们这个苦日子,苦的承受必定还是一年比一年增加,不觉悟不得了,一定要觉悟。
觉悟的人修功德,世间人能修福德的就不错,就很难得,总不如功德好。功德跟福德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不能把它混作一谈,那就错了。功德是要自己真正下功夫,德是果报,决定不是说我们今天在道场,道场前面跟诸位讲过范围很广大,在道场里面捐一点钱算是功德吗?到道场里面来做义工是功德吗?不尽然也。为什么说不尽然?会修的他在这里布施是功德,不会布施的是福德,会与不会都在用心。如果我在这里布施,不拘多少,布施完之后连个印象都不著,他是功德;如果我在这里布施,我有求,布施之后佛菩萨保佑,保佑我升官发财、保佑我健康长寿、保佑我事事如意,他是有期望、有企图。有企图是福德,无企图是功德。无企图布施是什么?布施是清净心。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在这个地方、在道场里面做义工,如果做义工我也是有企图、有希求的,福德。我在这里做义工,只为大众服务,没有任何希求,这是功德。由此可知,功德跟福德在一念之差。
古德从戒定慧来给我们作说明,也很容易懂,持戒有功,功是功夫,你持戒很认真、很清净,有功夫,得定,那就是德;你得定就是德,我们现在讲你得清净心,那就是德。由此可知,你持戒要是得清净心,持戒算是有功。如果持戒戒律很严,戒持得很清净,没有得定、没有得清净心,你持戒是福,是福德不是功德,持戒生天、生人道享福,人天两道的福报,不是功德。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开智慧这是德。由此可知,修定,定修得很好,定功很深,一盘腿、一打坐,可以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不出定,定功深,没开智慧;智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那么你修定,这个定是福德,不是功德,真的是福德。福德将来到哪里去享?定修成了,到四禅天、四空天去享福,福德,这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明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讲了生死、成佛道这桩事情,这桩事情福德没用处,要功德才有用处。所以我们要懂得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
这么一说,大家对功德福德有了一个粗浅的概念,可是还是很难落实。我们再讲一个浅显的例子,《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我们布施修福,或者是做义工,帮助一切社会大众,我们的心行与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相应是功德,与这五个字不相应是福德,这大家好懂。所以诸位要晓得,功德是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能断烦恼、能证菩提、能出三界、能成佛作祖,福德不行。福德大者得人天福报,人间享大福,最大的福报到天上去作大梵天王,这是天人里面富贵到顶头;福报的成就,他还在三界之内,他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这是功德跟福德要辨别清楚。由此可知,功德是真福,福德那个福不是真的,是短暂的福报,不是永恒的,功德是永恒的福报。
宝髻,这是比喻,髻是挽在头顶上,宝是比喻清净,清净之宝,清净一定生智慧,这智慧就生了,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智慧是从高度清净心里面生出来。我们如果真正想修福慧两种庄严,一定是从高度清净里面生出智慧,福、智、净於是都高。佛法自始至终所求的是真实慧,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今天世界很乱,灾难很多,如果你有高度智慧,你知道所有一切灾变的根源在哪里,你都清楚、你都明白;如何能够消除这些灾难,你知道,你也清楚,也很明白。灾难可不可以消除?能消除。能消除为什么消除不了?迷的人太多,我觉悟,他没觉悟,於是我能消除自己的灾难,不能帮助他们消除灾难。如果要帮助他们消除灾难,一定要开悟众生,那就是经上一再嘱咐,世尊嘱咐的话,一生四十九年当中讲了千千万万遍,「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热心这样去做,没有任何希求,只希望一切大众消灾免难,希望一切大众破迷开悟,没有一丝毫是为自己。这么一个单纯的弘法教学的目的,非常非常的单纯,这里面决定是有高度智慧,才能真正做到福慧二严。
所以世间,世间人想修福报,我们也常常讲。实在讲,世间人看风水的人他也会说,「福地福人居」。我们套这个例子来说,「福报福人种」,福人才种福报,没有福报的人想种福种不到,一个道理。你没有福报,你想修福往往修错,把一切罪业当作福报,这个我们在社会上看到太多太多,这就是说他没有智慧,他没有福德。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妄他不能辨别,邪正他不能辨别,是非他不能辨别,甚至利害他也不能辨别,往往搞错、搞颠倒。我们中国人,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非常有智慧,我们能生为中国人,现在人讲值得骄傲;骄傲是烦恼,不可以的。我们应当是感到幸运、感到欢喜。老祖宗给们制订的文字,文字是符号,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没有我们这一套美好完整的工具,没有。我们老祖宗给我们制订「祸」、「福」,你看这两个字像不像?太相似。你要是粗心大意就把祸看成福,福看成祸,你不就颠倒了吗?你修福到哪里去修去?要仔细看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福田?福田才能够生福,搞错了得不到福报。不但得不到福报,惹来灾祸。他把祸当作福,现在人太多太多,你稍微冷静一观察,许许多多人把祸害看作福报。真正福报他不知道,有个明白人劝导他,讲解给他听,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肯接受。
譬如为社会大众造福,好事情。我们以自己的财力、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劳力,贡献给社会大众,为社会大众解决一些苦难的问题,这是修福,世间人知道做这些事情的人不多。而这里面一些好事,我们今天社会上所谓慈善事业,是小的慈善事业,解决我们现前的困难。我们现前没得吃,他送东西给我们吃;我们没有衣服穿,他送衣服来救济我们;我们没有地方住,他建设房舍来给我们住,解决现前,是小善。我们生活完全要仰赖救济,尤其是现在社会上一些老人、身体衰弱的人、病苦的人。今天这个社会能照顾老人、照顾病苦的人愈来愈少。子女不孝父母、不养父母,做父母的人痴心,还去关怀爱护他的儿孙,儿孙不要他,他老了没用,不要他,让社会来救济他。我们看到这种凄惨的现象,怎么能不动心?这是今天社会现象。为什么会糟到这个样子?不爱国家、不爱民族,去爱洋人,我们中国称洋鬼子,去学他那一套。他们不养父母,跟中国人不一样,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到现在还能保留,所以日本人我们所看到,还有养父母,还有三代同堂住在一起。外国人绝对没有,儿女长大都走了,有不少一生都不会再见面。儿女没有义务养父母,小孩在美国十六岁,十六岁以上他要出家走了,你去报警;警察问多大了?十六岁,不要管了,他独立了。警察不会去替你找人;换句话说,关系就没有、就中止,悲惨世界。
中国古老的教育,从小孩你还没懂事就教孝,教你要认识、要明了你跟父母是什么关系,兄弟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你这个。人与人的关系明白,再进一步教给你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万物的关系,再往上提升,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教育的中心思想。换句话说,中国人是教人怎样做一个完美的人。在法律上,清朝,清朝以前更不必说,清朝的法律到民国初年,大概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这个法律还存在。我在小的时候还听说过,「亲权处分」,这一条法律很厉害,儿女不敢不养父母,不敢不尊重父母。因为父母可以到法院里去告儿子:我的儿子不孝,你们把他抓去枪毙;不要审判、不必审判,为什么?是你父母的意思,法官派刑警马上抓去,就把你枪毙。所以他害怕,这个太厉害了,犯别的罪还可以审判,还可以找律师来辩护,这个没得辩护,立刻就执行。所以那个时候做儿女,不敢不怕母亲,他真怕,真害怕,因为她可以要他的命。现在民主自由开放,要讲人权,你说糟不糟糕?这一条法律废除,大概是在民国二十几年到三十年间才废除,我小的时候我知道有这么一条。所以高度的智慧,就是对於邪正、是非、利害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第四位菩萨:
【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萨摩诃萨。】
这个名字里面的含义很明显,自在,现用自在。佛经里面都是用佛菩萨来作比喻,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是表演的,没有一样不自在,他的表演就是经上讲的「为人演说」,可见得他不是为自己来的,他是为佛法。为佛法就是帮助诸佛如来教学,他为这个来,为一切众生得度而来,哪里是为自己?正是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菩萨不但应众生,也应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教,他要来做样子。所以他这个应是双应,上应诸佛之感,下应众生,就是下契众生之机。显示出菩萨这个做法,正是上求下化,与诸佛如来感应是上求,与一切众生感应是下化。他当然要表演得很好,要表演得很逼真,要表演得让我们接触之后很容易感悟。所表演,在事相上讲无量无边,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桩事情:一个是福、一个是慧。我们讲「庄严佛净土」,用什么庄严?福慧二严,就全都包括。表演高度的智慧,表演高度的自在,自在是福,福慧二严。两种圆满,那就是自在王,自在王底下有大光。
「王」这个字也是比喻自在。在古时候一个国家有个国王,发号施令,全国的人都要听他,他不会听别人。他是主,所以他有大自在;其余的人听命於他,当然就不能自在,要受王法的约束,所以「王」在佛经里面都是比自在的意思。『自在王』,在自在里面他是王,这是最自在的,没有比他更自在,这名字是这个意思。他这种自在从哪里来?诸位要看清楚,前面是功德,后面是大光。功德是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是讲事、讲相;大光是心里面的清净心生的智慧,智慧光明。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习,具体的学习。功德就是要从守法做起,戒律就是法规,就是方法、就是规矩,一定要依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后你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得自在,这里面就显示出高度的智慧,这个大自在是受用。可见得离开法度,离开方法规矩,你不但自在没有,你智慧也没有。对自己来讲,过失还算小,大过失从哪里结?你对不起诸佛如来,诸佛如来付托给你,你没有尽到责任,你对不起广大的众生,你没有给他们做一个好样子。
特别是学佛的四众同修要记住,世尊在经典里面期望我们是什么?世尊在《地藏经》里面如何付嘱地藏菩萨。你不要看到经上付嘱地藏菩萨,又不是付嘱我,与我有什么相干?你要这样念经,古人讲你念到驴年都不能开悟。什么叫驴年?十二生肖里有没有驴?这意思就是说,永远你不会开悟。你要知道地藏是表心地法门,你有没有心?你有心,世尊的嘱咐你就得接受,哪里是嘱咐一个人?你既然有心,你有心地,试问问哪一个不是地藏菩萨?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地藏菩萨分身无量无边,其实你说哪一个众生不是地藏菩萨?你怎么能说与你不相干?由此可知,我们四众同修只要是学佛,都接受佛的嘱咐、佛的付托,度自己度众生,度众生度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一定要做个样子给别人看。
我不用圆规画一个圆很圆,跟圆规画出来没有两样,我有这个本事。可是为了要帮助别人,我还是要用仪器来画。为什么?别人没有我这个能力,我用圆规画,大家都用这个,那都行;这叫大慈大悲,这叫怜悯一切众生。世尊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为什么还要搞八相成道?久远劫已经成佛,为什么还要到兜率内院去作补处菩萨,命终之后再降生到这个世间,还要示现去修行,苦行,去示现开悟,要搞这套?演戏,演给没有悟的众生看,让他们从这个当中觉悟,从这个当中学习,这叫做大慈大悲。所以我们会了,也要装作不会,也要装作一般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来学习,给别人看,不是给自己,这才是真正得意,你会得如来的意思,你真正有体会。这是功德里面就放光明了。下面第五尊菩萨:
【善勇猛莲花髻菩萨摩诃萨。】
这位菩萨名号里面有勇猛精进、有莲花,莲花代表清净。前面一个「善」字是个关键的字眼,凡夫也修精进、也修清净,不善,所以善在此地是关键。善是什么?善巧。善巧两个字,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讲过多次。巧是巧妙,虽巧妙它又合规矩,这就叫善,善是代表规矩。由此可知,依照规矩去做,做得不很巧妙,没错;这个人做得很巧妙,但是不守规矩,世间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不取。为什么?不能以这个为法则。他巧是没错,是非常之巧;不善,不足以为法,不可以给大众去模仿。由此可知,我们中国古人讲求,佛法里面也讲求,宁可善而不巧,不可以巧而不善。这个话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体会得更深,哪些?科技,发明核武、发明飞弹,巧,不善,这个东西不知道要杀害多少人。现在世界上每个国家拼命在制造,造得举世的人惶惶不安。造那么多,造来干什么?一定要用,这个用就是小三灾来了。中国人,我们前面赞叹,有智慧,非常聪明,为什么不发展这些科技?中国人懂得善巧的道理。所以巧而不善,这个事情决定干不得,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我们不说别的,拿孔老夫子来说。孔老夫子确确实实有志从政,他周游列国目的何在?用现在的话,还不就想求个一官半职,孔老夫子确实有这个意思。他要作官,可以施展他的抱负,他的目的在此地;他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用政治来帮助国家、帮助老百姓,救世救人。他的心目当中所羡慕、向往的是古圣先王,在当时他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周公,这是中国真正大政治家。可是每个国家这些诸侯接见孔老夫子,谈得都很愉快,赞叹他,就是不敢请他作官。为什么?太聪明、太能干,怕他夺权。照理说,孔老夫子要搞个政变,夺取政权,做得到做不到?轻而易举。他底下三千弟子,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所以每个国家的君侯都怕他。而孔老夫子决不用这种手段。这是什么?因为这个手段巧而不善,不足以为法,不能立一个法则给后世人学。所以没有人肯用他,回家去办学,把他这一套本事传授给学生,代代传下去。他去从事教育工作,搞教学,这就是深明善的意思,一生不造恶业。
他的成就,说实在的话,比中国历代任何一个帝王成就都大。中国古代的帝王,到今天有几个人常常还会记得?常常还会挂念?可是今天在全世界提到孔老夫子,连外国人都尊敬,你就想他的成就之伟大。他的后裔孔德成先生到美国,在洛杉矶得到美国政府特别的礼遇。什么原因?听说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七十多代的后人,在外国都沾光,沾祖宗之光,所以我们要注重「善」这个字重要。
能够做到善巧那是极高明,做不到善巧,一定是宁愿做到善,不愿意取巧。我们常讲不善那个巧,投机取巧,这是不足以为法,一定要依照规矩去做。这个规矩,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学佛,佛菩萨在经论当中的教诲,理论方法一定要遵守,不能违背。国家的宪法、法律,地方政府的一些规章规约,还有没有文字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我们统统要遵守,决定不能违犯,这些都纳入在佛家戒律范围之内,所以持戒不仅仅是几个戒条,那你就完全错误。现在我们的生活空间比从前扩大,有机会常常到其他国家去旅游观光,外国的法令规章跟我们自己国家不一样,外国的风俗习惯跟我们自己的传统也不一样,我们到人家那个地方,一定要遵守别人的礼俗,要守人家的规矩,才能跟这个地区的人和睦相处,结欢喜缘。尊重别人、爱敬别人,你能够敬人,人家就能尊重你,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应当要学习。
它前面是个善字,善勇猛;这里面有善巧,勇猛精进。莲花髻,凡是髻都表高超,都表这个意思。莲花是清净。以清净法,清净法是佛法,教化一切众生,高出世间一切法,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我们合起来讲就是净化人生、净化社会、净化世界,要达到净化效果一定要有善巧方便,要勇猛精进,你才能做得到。菩萨在此地教我们这些科目,我们要知道如何去学习。第六位:
【普智云日幢菩萨摩诃萨。】
这里面有云、有日,如果把云字拿开,意思就很明显,智日,就很好懂,云是慈云,这名号里是慈云智日。前面有个普,普是普遍广大的意思。幢也是高显的意思。这名号里面说两桩事情:一个是大慈悲,一个是大智慧。智日是大智慧,慈云是表大慈悲,这两桩事情是佛法教学,无论是自受用、是他受用,两个非常重要的科目,主修的科目、必修的科目。慈悲从哪里来?从智慧来。智慧从哪里来?从慈悲来。所以慈悲跟智慧相辅相成,你要想求得大智慧,一定要发慈悲心,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推动佛法的教学,什么力量?世间人也认真努力工作,有许多人不眠不休,为什么这样拼命去工作?为名为利,名利在推动。诸佛菩萨以及我们学佛的人,诸佛菩萨名利完全没有,断得干干净净,佛的弟子虽然名利心没有舍弃,比起世间一般人总是要淡几分。淡泊名利,你勇猛精进什么力量在推动?慈悲心,慈悲是个动力。你能够发心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什么力量在策动你?慈悲,没有慈悲心就没有动力。你愈是看到人精进不懈,那个人就愈有慈悲心;你看到这个人懒散,没有慈悲心,缺乏慈悲心,人就懈怠、就懒惰。你看到勇猛精进的人,那真有慈悲心,有慈悲心必定有智慧。
这一尊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学佛不是短时间,是长时间。我们自己成就,时间长短姑且不论,如果我们选择净宗法门,这个时间不会太长,这是修行、证果、成佛最快速的一条道路。我们今天讲快速公路、高速公路,最快的一条道路,净宗法门。其余的大乘法门,快捷的算是禅,比一般大乘要快得多;大乘又比小乘快速。可是即使以禅宗而论,给诸位说,破一品无明,证得法身之后,生到华藏世界初住菩萨,要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到究竟圆满的果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华严经》上讲的,你没有证得圆初住以前,你所修行的时间不算,三大阿僧只劫是圆初住菩萨讲的。比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差太多,生到西方世界,烦恼一品没断。诸位要晓得,华藏世界初住菩萨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烦恼一品都没断,但是成佛比华藏世界的菩萨快得太多,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信不是我们难信,我们很容易就相信。难信指谁?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听到难信,哪有这种道理?他们费千辛万苦,无量时劫,才达到这个地位;怎么我们一品烦恼没断,一下就成就?他难信不是我们难信。
我们今天能信,实在说,不可思议!我们凭什么会相信?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我们真的没有法子理解。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能够相信,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学过这个法门,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这一生能够信、能够愿,是你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这第一个条件,是我们自己本身所具备的条件有了。第二个条件,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说阿弥陀佛加持,这里面就包含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加持,这是靠外力所加。这两个原因你才能够相信,才能够不退、成就。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这个法门决定是当面错过,你一生纵然遇到,你也不肯修。更甚的,法师讲净土经,劝人家念佛往生,自己不肯修。
我曾经遇到,他讲《弥陀经》,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念佛,他不相信净土。不相信净土,为什么讲《弥陀经》?「他们那些人相信,讲给他们听。」这一类的法师、大德、居士讲给别人听,劝别人听,自己不干,大有人在。这是什么原因?还是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少,不具足,一切诸佛如来威神加不上,他本身有障碍障住,不相信、不接受。对他来讲是难信之法,因为这些人大乘经论涉猎的太多,阿赖耶识里种子不少,一听说净土,哪有这种便宜事情?这是阿弥陀佛骗这些没有常识、没有学问的人,安慰安慰他们而已,哪里是真的?他们总是有这个怀疑。好像讲这个经劝大众是安慰大众,他也是慈悲怜悯心安慰大众,抱这种心态来讲经。哪里知道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他当面错过,你说多么可惜。这些人正是佛在经上讲,他们有的是世智辩聪,他没有智慧,再仔细观察一下,是不是真的没有智慧?果然,给诸位说,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你别看他一生认真努力精进,又讲经、又说法、又著书,甚至於著作等身,与戒定慧真的不相应,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说得真的是彻底圆满究竟,无过於《华严》。《华严》要细读深思,要详细加以研究讨论,这样丰富的教材,我们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其他经论实在讲没有这么圆满,都是讲《华严》某一个部分。特别加以详细的研究讨论,研究讨论里面有没有偏差?有没有过失?很难讲。如果没有开智慧,完全还是用意识心,我们思惟想像应该怎么说法,比较古人怎么说法,难免过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开了智慧,那才没有过失。像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能大师真的是开智慧。你看他老人家所说,他说经、说论、说法相,都解释得很圆满。言语文字不多,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开智慧。他的心行、生活、教学与戒定慧完全相应。祖师大德当中,固然也都有相应,能够跟能大师并论的人实在不多,他的相应我们可以说是圆满的相应。这正是《无量寿经》上所说「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很广很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在这个地方慈云智日,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不能够轻易看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
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最后一行:
【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云音海光无垢藏菩萨摩诃萨。功德宝髻智生菩萨摩诃萨。】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是介绍华严会上出席的大众。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大会无比的殊胜庄严,出席的团体,众就是团体,一共有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每一个团体里面人数都是不可思议。这个会圆满称性,所以其中所说句句都是讲到尽虚空遍法界,这是华严境界,圆满的法界,一丝毫都没有欠缺。法界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要晓得。世尊在这边告诉我们,法界就是我们本人。因为我们自己迷失了自己,迷失自己也就是迷失了法界。法界的这些现象,佛在经上比喻说幻相、梦幻泡影,我们现前的境界相也是幻相。幻相不是没有相,确确实实有相、有作用、有感受,但是它没有自体,完全是空寂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诸位知道,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确实有相,不能说它没有相;梦中有相,也有作用,同样也有感受,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可是梦醒之后才晓得,这是一场梦,不是真的,假的。
什么时候我们在法界里面也一下省悟过来,知道六道、十法界、一真法界原来都是一场梦。梦有没有长短?给诸位说,没长短,不要认为我们晚上作梦的时间很短。我们在六道轮回,佛经上常讲无量劫,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实际上都是一刹那。所以《华严》,后面经还很长,到十定品里面给我们讲真话,时间真正的时是刹那际,这是给你讲真话,一点都不假。可是我们初学的人,不但是初学,老修,甚至说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证得辟支佛果、证得菩萨的果位,对於刹那际很难接受。但是知道佛所说的话句句真实,决定没有妄语,就像《金刚经》上所说,佛的言语是「真语者,实语者」,真就不假,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与事实真相完全相符合,佛说话也不会添一点,也不会减少一点,事实是怎么样,他老人家就怎么说法,所说与事实完全相应,如语,「不妄语,不诳语」,如来的话是最靠得住,所说的全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说宇宙人生就是说我们自己,人生是我们本人,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通常我们有分别心,自己跟生活环境把它分做两桩事,不是一桩事,总是起这些分别执著。而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依报跟正报、自己跟生活环境是一不是二。这些话都非常难懂,难懂的原因就是我们迷失太久,都把假的当作真的,认假不认真,认虚不认实,这是我们凡夫毛病习气。什么时候回过头来省悟了,然后才证明,我们讲信解行证,证什么?证明佛所讲句句话是正确,没有错误;我们想错了,我们看错了,我们说错了,证就是证明这个事实真相。
这一百七十多个团体,菩萨排列在第一,第一段给我们介绍菩萨。菩萨众里面先给我们介绍的是同名菩萨,这个意思跟诸位报告过。今天这十位菩萨是异名菩萨,异跟前面同,这就是异跟同,异同是一不是二。同,异中之同;异,同中之异;同异不二,这里头才有味道。所以这部《华严经》,根性利的人,给诸位说,不必听完,全经八十卷,也许你听了几卷你就开悟,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什么?不二法门,一真法界;总别是一,同异是一,一真法界。《维摩经》里面讲「入不二法门」,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你才真的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里面得的受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这是从他的德行深净处说。深是从德性上讲,深广无际,深广没有边际。在事相上,佛给我们讲山河大地,我们从形相上,也不要深究这些理论,好像都是依大海而建立。为什么这么说法?这就地球而论,地球水多,陆地少,每一块陆地的四周都是海水,好像海里面浮的一个岛一样,洲不过是大一点的岛,好像都是依海水而建立。佛把海水比作自性,大海比作自性。菩萨修学所依据的智慧、德行,都是从自性般若当中建立,自性般若就好像大海一样。在海里面,如果我们坐船在海里面,尤其是夜晚看到满月,十五的月亮是满月,这时候看到月光,月光跟海水相映,我们看到这个景色,既清净又感到无限的深远。这是比喻,菩萨依自性般若智慧修学十波罗蜜,修学普贤菩萨十愿。前面说过普贤就是自己,不是别人。以愿行庄严刹土,刹土在哪里?就是我们现前的社会。我们要效法菩萨大愿大行,庄严自己的身相,庄严这个社会,庄严这个地球。庄严怎么讲法?就是我们总题目上所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的愿行,是广大社会群众的表率,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好模范,这就是真正的庄严。
我们天天念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佛净土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你怎么能庄严得上?在哪里也不晓得,也没见到,你怎么庄严得上?净土就在现前!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由此可知,庄严佛净土先庄严自己的清净心,然后庄严自己的身相。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给环境做好样子,这一点很重要。处处要展现智慧,处处小心谨慎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不要认为这个很小,小事。我们用一张卫生纸,用完之后随便一丢,这不是好样子;用完之后把它叠得整整齐齐丢垃圾桶里,不必握成一团就丢在那里,那不是好样子。我们坐飞机,在飞机上都有小枕头、有毛毯,我们用完之后,下飞机了,你看有一些人下飞机的时候拿著往座位上一摆就走了;可是你看到也有不少人很有规矩,用完之后,还把它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座位上。小事情、小动作,我们处处要想到,不是为自己,为众生,为庄严佛净土,这块土地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娑婆世界。所以秽土,秽土是什么?不懂得庄严人他把这里搞脏、搞污秽,染污了这块净土。我们今天学佛,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做出样子给别人看,大家都爱惜这个社会,大家都爱惜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地球又何尝不是净土?现前住在净土里面,将来才能往生弥陀净土。现前住的不是净土,说将来要生净土,靠不住,这话不太可靠;现前我们自己要住净土,要修身心的清净。菩萨名号里面如大海、如月光,月也是表智慧。海月光大明,明就是智慧,月光是表这个意思。我们在这个地方就知道怎么学习。
第二尊菩萨,『云音海光无垢藏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前面介绍过,就不说了,我们说菩萨的别号、别名,菩萨摩诃萨是通名。这位菩萨「云音」,音是音声,音声当然是说法。如来的四种无碍辩才,菩萨也具足,无碍的辩才,所以称云音。海光的意思跟前面这位海月光意思相同。名号里有「无垢藏」,无垢是清净,藏是含藏、是宝藏。从名号里面我们能够领会到,菩萨的事业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是常说的「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辩才洋溢就如同海光一样。海要放光,海天一色,这光明就没有边际,形容菩萨说法是智慧的起用,念念普周法界。既然念念普周,在德相上我们就了解,言言也应当是普周法界,这是事实,我们在这个大经上得到讯息。虽然我们自己有深重的迷障,迷惑障难,见不到事实真相,可是从这个经上我们细心去体会,佛讲的不会错。因为任何一法,无论是理体、无论是现相、无论是作用,一毛端、一微尘都称性,称性就周遍法界。我们见色闻声、言语动作,它都有震动,既然有震动就一定起波动的现象。我们见到的光,光波,我们说话有音波,这个震动也是尽虚空遍法界。
虚空法界,这个光,我们现在用科学仪器来侦测,可以侦测到几十万光年、几百万光年,那个微弱的光波我们侦测到。我们要问:亿万光年、千亿万光年、亿亿万光年,佛经上讲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恒沙数光年,我们今天的科技还办不到,还没有办法侦测出来。其实光波愈扩散,波愈微弱,不管它微弱到什么程度,一定是尽虚空遍法界。如果我们体会这个道理,真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动作,不是影响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影响这个地球,影响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在理论上我们能够肯定、能够接受。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我们在讲席上常讲,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自爱自重。我们能自爱就爱虚空法界,我们能自重就重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自他不二。菩萨名号里面显示这些德能。一念普周,这个念是正念、是净念,念佛人常说「净念相继」。净念能破烦恼、能破惑障,这是无垢的意思。我们的烦恼习气无量无边,怎么会有这么多?佛给我们讲,烦恼从哪里来?从迷生出来。迷什么?迷自性般若。迷自性般若就变成所知障,迷自性的功能就变成烦恼障。所以烦恼不是别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德能迷了,一觉那个烦恼就恢复原状。因此我们的智慧德能有多少,你一迷就把它变成二障,二障有多少?说不尽。四弘誓愿里面讲「烦恼无尽誓愿断」,他能断得了吗?给诸位说,断不了。如果烦恼断了,你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德能岂不都断了?那怎么能断?断是假设的一个字,你要懂得;不是真的断,转,转变。烦恼转变成菩提,生死转变成涅盘,转变;一转变,烦恼没有了,我们就叫它做「断」。诸位要懂,不是真的断,没有真断的道理,如果真的要断掉了,烦恼就不是自性。烦恼还是自性、还是性德,只是迷了的时候把它转变成烦恼,成这么一个现象;觉悟之后,这个现象马上又转过头来,菩提也无量。所以称之为「藏」,无垢藏。
这位菩萨教给我们,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清净心为人演说。清净心没有丝毫希求之心,我们为别人介绍佛法、演说佛法,演还带表演,也就是我们要做给别人看。我这样做,我能得到些什么?什么都没有,这才叫清净。如果我这样做,我希望得名闻利养,那不清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边都不沾,又能勇猛精进,不舍一人,认真努力去做。像现在所谓义工,只尽义务,不讲权利。为哪些众生服务?尽虚空遍法界,为一切众生服务。
第三位,『功德宝髻智生菩萨摩诃萨』,这个名号里面有福、有慧、有净,清净,宝是清净,功德是福。诸位要知道,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有福要给别人享,不能自己享,自己一享福就糊涂了;自己不享福,头脑永远是清新,永远清楚,享福没有不迷惑的。福给一切众生享,那是真的福报,永远享不尽的福报。我们在生活当中衣食不缺,自在快乐,这就是享受。世间人以五欲六尘为乐,那叫苦中作乐,那哪是真乐?那是迷惑颠倒。佛在经上讲,这种乐叫坏苦,享受尽的时候,他觉得苦恼现前。其实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冷静在旁边观察,正在享受的时候就苦,哪里还要享受过之后再觉得苦,正享受的时候他就觉得苦,他已经感觉到苦,但是他不能把苦舍掉。所以现在做人,人生在一生当中的感受,比古人,不要比太久,比半个世纪以前的人所承担的苦受,比五、六十年以前的人要增加好多倍。往后我们这个苦日子,苦的承受必定还是一年比一年增加,不觉悟不得了,一定要觉悟。
觉悟的人修功德,世间人能修福德的就不错,就很难得,总不如功德好。功德跟福德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不能把它混作一谈,那就错了。功德是要自己真正下功夫,德是果报,决定不是说我们今天在道场,道场前面跟诸位讲过范围很广大,在道场里面捐一点钱算是功德吗?到道场里面来做义工是功德吗?不尽然也。为什么说不尽然?会修的他在这里布施是功德,不会布施的是福德,会与不会都在用心。如果我在这里布施,不拘多少,布施完之后连个印象都不著,他是功德;如果我在这里布施,我有求,布施之后佛菩萨保佑,保佑我升官发财、保佑我健康长寿、保佑我事事如意,他是有期望、有企图。有企图是福德,无企图是功德。无企图布施是什么?布施是清净心。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在这个地方、在道场里面做义工,如果做义工我也是有企图、有希求的,福德。我在这里做义工,只为大众服务,没有任何希求,这是功德。由此可知,功德跟福德在一念之差。
古德从戒定慧来给我们作说明,也很容易懂,持戒有功,功是功夫,你持戒很认真、很清净,有功夫,得定,那就是德;你得定就是德,我们现在讲你得清净心,那就是德。由此可知,你持戒要是得清净心,持戒算是有功。如果持戒戒律很严,戒持得很清净,没有得定、没有得清净心,你持戒是福,是福德不是功德,持戒生天、生人道享福,人天两道的福报,不是功德。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开智慧这是德。由此可知,修定,定修得很好,定功很深,一盘腿、一打坐,可以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不出定,定功深,没开智慧;智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那么你修定,这个定是福德,不是功德,真的是福德。福德将来到哪里去享?定修成了,到四禅天、四空天去享福,福德,这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明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讲了生死、成佛道这桩事情,这桩事情福德没用处,要功德才有用处。所以我们要懂得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
这么一说,大家对功德福德有了一个粗浅的概念,可是还是很难落实。我们再讲一个浅显的例子,《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我们布施修福,或者是做义工,帮助一切社会大众,我们的心行与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相应是功德,与这五个字不相应是福德,这大家好懂。所以诸位要晓得,功德是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能断烦恼、能证菩提、能出三界、能成佛作祖,福德不行。福德大者得人天福报,人间享大福,最大的福报到天上去作大梵天王,这是天人里面富贵到顶头;福报的成就,他还在三界之内,他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这是功德跟福德要辨别清楚。由此可知,功德是真福,福德那个福不是真的,是短暂的福报,不是永恒的,功德是永恒的福报。
宝髻,这是比喻,髻是挽在头顶上,宝是比喻清净,清净之宝,清净一定生智慧,这智慧就生了,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智慧是从高度清净心里面生出来。我们如果真正想修福慧两种庄严,一定是从高度清净里面生出智慧,福、智、净於是都高。佛法自始至终所求的是真实慧,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今天世界很乱,灾难很多,如果你有高度智慧,你知道所有一切灾变的根源在哪里,你都清楚、你都明白;如何能够消除这些灾难,你知道,你也清楚,也很明白。灾难可不可以消除?能消除。能消除为什么消除不了?迷的人太多,我觉悟,他没觉悟,於是我能消除自己的灾难,不能帮助他们消除灾难。如果要帮助他们消除灾难,一定要开悟众生,那就是经上一再嘱咐,世尊嘱咐的话,一生四十九年当中讲了千千万万遍,「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热心这样去做,没有任何希求,只希望一切大众消灾免难,希望一切大众破迷开悟,没有一丝毫是为自己。这么一个单纯的弘法教学的目的,非常非常的单纯,这里面决定是有高度智慧,才能真正做到福慧二严。
所以世间,世间人想修福报,我们也常常讲。实在讲,世间人看风水的人他也会说,「福地福人居」。我们套这个例子来说,「福报福人种」,福人才种福报,没有福报的人想种福种不到,一个道理。你没有福报,你想修福往往修错,把一切罪业当作福报,这个我们在社会上看到太多太多,这就是说他没有智慧,他没有福德。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妄他不能辨别,邪正他不能辨别,是非他不能辨别,甚至利害他也不能辨别,往往搞错、搞颠倒。我们中国人,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非常有智慧,我们能生为中国人,现在人讲值得骄傲;骄傲是烦恼,不可以的。我们应当是感到幸运、感到欢喜。老祖宗给们制订的文字,文字是符号,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没有我们这一套美好完整的工具,没有。我们老祖宗给我们制订「祸」、「福」,你看这两个字像不像?太相似。你要是粗心大意就把祸看成福,福看成祸,你不就颠倒了吗?你修福到哪里去修去?要仔细看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福田?福田才能够生福,搞错了得不到福报。不但得不到福报,惹来灾祸。他把祸当作福,现在人太多太多,你稍微冷静一观察,许许多多人把祸害看作福报。真正福报他不知道,有个明白人劝导他,讲解给他听,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肯接受。
譬如为社会大众造福,好事情。我们以自己的财力、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劳力,贡献给社会大众,为社会大众解决一些苦难的问题,这是修福,世间人知道做这些事情的人不多。而这里面一些好事,我们今天社会上所谓慈善事业,是小的慈善事业,解决我们现前的困难。我们现前没得吃,他送东西给我们吃;我们没有衣服穿,他送衣服来救济我们;我们没有地方住,他建设房舍来给我们住,解决现前,是小善。我们生活完全要仰赖救济,尤其是现在社会上一些老人、身体衰弱的人、病苦的人。今天这个社会能照顾老人、照顾病苦的人愈来愈少。子女不孝父母、不养父母,做父母的人痴心,还去关怀爱护他的儿孙,儿孙不要他,他老了没用,不要他,让社会来救济他。我们看到这种凄惨的现象,怎么能不动心?这是今天社会现象。为什么会糟到这个样子?不爱国家、不爱民族,去爱洋人,我们中国称洋鬼子,去学他那一套。他们不养父母,跟中国人不一样,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到现在还能保留,所以日本人我们所看到,还有养父母,还有三代同堂住在一起。外国人绝对没有,儿女长大都走了,有不少一生都不会再见面。儿女没有义务养父母,小孩在美国十六岁,十六岁以上他要出家走了,你去报警;警察问多大了?十六岁,不要管了,他独立了。警察不会去替你找人;换句话说,关系就没有、就中止,悲惨世界。
中国古老的教育,从小孩你还没懂事就教孝,教你要认识、要明了你跟父母是什么关系,兄弟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你这个。人与人的关系明白,再进一步教给你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万物的关系,再往上提升,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教育的中心思想。换句话说,中国人是教人怎样做一个完美的人。在法律上,清朝,清朝以前更不必说,清朝的法律到民国初年,大概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这个法律还存在。我在小的时候还听说过,「亲权处分」,这一条法律很厉害,儿女不敢不养父母,不敢不尊重父母。因为父母可以到法院里去告儿子:我的儿子不孝,你们把他抓去枪毙;不要审判、不必审判,为什么?是你父母的意思,法官派刑警马上抓去,就把你枪毙。所以他害怕,这个太厉害了,犯别的罪还可以审判,还可以找律师来辩护,这个没得辩护,立刻就执行。所以那个时候做儿女,不敢不怕母亲,他真怕,真害怕,因为她可以要他的命。现在民主自由开放,要讲人权,你说糟不糟糕?这一条法律废除,大概是在民国二十几年到三十年间才废除,我小的时候我知道有这么一条。所以高度的智慧,就是对於邪正、是非、利害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第四位菩萨:
【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萨摩诃萨。】
这个名字里面的含义很明显,自在,现用自在。佛经里面都是用佛菩萨来作比喻,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是表演的,没有一样不自在,他的表演就是经上讲的「为人演说」,可见得他不是为自己来的,他是为佛法。为佛法就是帮助诸佛如来教学,他为这个来,为一切众生得度而来,哪里是为自己?正是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菩萨不但应众生,也应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教,他要来做样子。所以他这个应是双应,上应诸佛之感,下应众生,就是下契众生之机。显示出菩萨这个做法,正是上求下化,与诸佛如来感应是上求,与一切众生感应是下化。他当然要表演得很好,要表演得很逼真,要表演得让我们接触之后很容易感悟。所表演,在事相上讲无量无边,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桩事情:一个是福、一个是慧。我们讲「庄严佛净土」,用什么庄严?福慧二严,就全都包括。表演高度的智慧,表演高度的自在,自在是福,福慧二严。两种圆满,那就是自在王,自在王底下有大光。
「王」这个字也是比喻自在。在古时候一个国家有个国王,发号施令,全国的人都要听他,他不会听别人。他是主,所以他有大自在;其余的人听命於他,当然就不能自在,要受王法的约束,所以「王」在佛经里面都是比自在的意思。『自在王』,在自在里面他是王,这是最自在的,没有比他更自在,这名字是这个意思。他这种自在从哪里来?诸位要看清楚,前面是功德,后面是大光。功德是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是讲事、讲相;大光是心里面的清净心生的智慧,智慧光明。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习,具体的学习。功德就是要从守法做起,戒律就是法规,就是方法、就是规矩,一定要依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后你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得自在,这里面就显示出高度的智慧,这个大自在是受用。可见得离开法度,离开方法规矩,你不但自在没有,你智慧也没有。对自己来讲,过失还算小,大过失从哪里结?你对不起诸佛如来,诸佛如来付托给你,你没有尽到责任,你对不起广大的众生,你没有给他们做一个好样子。
特别是学佛的四众同修要记住,世尊在经典里面期望我们是什么?世尊在《地藏经》里面如何付嘱地藏菩萨。你不要看到经上付嘱地藏菩萨,又不是付嘱我,与我有什么相干?你要这样念经,古人讲你念到驴年都不能开悟。什么叫驴年?十二生肖里有没有驴?这意思就是说,永远你不会开悟。你要知道地藏是表心地法门,你有没有心?你有心,世尊的嘱咐你就得接受,哪里是嘱咐一个人?你既然有心,你有心地,试问问哪一个不是地藏菩萨?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地藏菩萨分身无量无边,其实你说哪一个众生不是地藏菩萨?你怎么能说与你不相干?由此可知,我们四众同修只要是学佛,都接受佛的嘱咐、佛的付托,度自己度众生,度众生度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一定要做个样子给别人看。
我不用圆规画一个圆很圆,跟圆规画出来没有两样,我有这个本事。可是为了要帮助别人,我还是要用仪器来画。为什么?别人没有我这个能力,我用圆规画,大家都用这个,那都行;这叫大慈大悲,这叫怜悯一切众生。世尊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为什么还要搞八相成道?久远劫已经成佛,为什么还要到兜率内院去作补处菩萨,命终之后再降生到这个世间,还要示现去修行,苦行,去示现开悟,要搞这套?演戏,演给没有悟的众生看,让他们从这个当中觉悟,从这个当中学习,这叫做大慈大悲。所以我们会了,也要装作不会,也要装作一般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来学习,给别人看,不是给自己,这才是真正得意,你会得如来的意思,你真正有体会。这是功德里面就放光明了。下面第五尊菩萨:
【善勇猛莲花髻菩萨摩诃萨。】
这位菩萨名号里面有勇猛精进、有莲花,莲花代表清净。前面一个「善」字是个关键的字眼,凡夫也修精进、也修清净,不善,所以善在此地是关键。善是什么?善巧。善巧两个字,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讲过多次。巧是巧妙,虽巧妙它又合规矩,这就叫善,善是代表规矩。由此可知,依照规矩去做,做得不很巧妙,没错;这个人做得很巧妙,但是不守规矩,世间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不取。为什么?不能以这个为法则。他巧是没错,是非常之巧;不善,不足以为法,不可以给大众去模仿。由此可知,我们中国古人讲求,佛法里面也讲求,宁可善而不巧,不可以巧而不善。这个话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体会得更深,哪些?科技,发明核武、发明飞弹,巧,不善,这个东西不知道要杀害多少人。现在世界上每个国家拼命在制造,造得举世的人惶惶不安。造那么多,造来干什么?一定要用,这个用就是小三灾来了。中国人,我们前面赞叹,有智慧,非常聪明,为什么不发展这些科技?中国人懂得善巧的道理。所以巧而不善,这个事情决定干不得,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我们不说别的,拿孔老夫子来说。孔老夫子确确实实有志从政,他周游列国目的何在?用现在的话,还不就想求个一官半职,孔老夫子确实有这个意思。他要作官,可以施展他的抱负,他的目的在此地;他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用政治来帮助国家、帮助老百姓,救世救人。他的心目当中所羡慕、向往的是古圣先王,在当时他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周公,这是中国真正大政治家。可是每个国家这些诸侯接见孔老夫子,谈得都很愉快,赞叹他,就是不敢请他作官。为什么?太聪明、太能干,怕他夺权。照理说,孔老夫子要搞个政变,夺取政权,做得到做不到?轻而易举。他底下三千弟子,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所以每个国家的君侯都怕他。而孔老夫子决不用这种手段。这是什么?因为这个手段巧而不善,不足以为法,不能立一个法则给后世人学。所以没有人肯用他,回家去办学,把他这一套本事传授给学生,代代传下去。他去从事教育工作,搞教学,这就是深明善的意思,一生不造恶业。
他的成就,说实在的话,比中国历代任何一个帝王成就都大。中国古代的帝王,到今天有几个人常常还会记得?常常还会挂念?可是今天在全世界提到孔老夫子,连外国人都尊敬,你就想他的成就之伟大。他的后裔孔德成先生到美国,在洛杉矶得到美国政府特别的礼遇。什么原因?听说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七十多代的后人,在外国都沾光,沾祖宗之光,所以我们要注重「善」这个字重要。
能够做到善巧那是极高明,做不到善巧,一定是宁愿做到善,不愿意取巧。我们常讲不善那个巧,投机取巧,这是不足以为法,一定要依照规矩去做。这个规矩,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学佛,佛菩萨在经论当中的教诲,理论方法一定要遵守,不能违背。国家的宪法、法律,地方政府的一些规章规约,还有没有文字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我们统统要遵守,决定不能违犯,这些都纳入在佛家戒律范围之内,所以持戒不仅仅是几个戒条,那你就完全错误。现在我们的生活空间比从前扩大,有机会常常到其他国家去旅游观光,外国的法令规章跟我们自己国家不一样,外国的风俗习惯跟我们自己的传统也不一样,我们到人家那个地方,一定要遵守别人的礼俗,要守人家的规矩,才能跟这个地区的人和睦相处,结欢喜缘。尊重别人、爱敬别人,你能够敬人,人家就能尊重你,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应当要学习。
它前面是个善字,善勇猛;这里面有善巧,勇猛精进。莲花髻,凡是髻都表高超,都表这个意思。莲花是清净。以清净法,清净法是佛法,教化一切众生,高出世间一切法,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我们合起来讲就是净化人生、净化社会、净化世界,要达到净化效果一定要有善巧方便,要勇猛精进,你才能做得到。菩萨在此地教我们这些科目,我们要知道如何去学习。第六位:
【普智云日幢菩萨摩诃萨。】
这里面有云、有日,如果把云字拿开,意思就很明显,智日,就很好懂,云是慈云,这名号里是慈云智日。前面有个普,普是普遍广大的意思。幢也是高显的意思。这名号里面说两桩事情:一个是大慈悲,一个是大智慧。智日是大智慧,慈云是表大慈悲,这两桩事情是佛法教学,无论是自受用、是他受用,两个非常重要的科目,主修的科目、必修的科目。慈悲从哪里来?从智慧来。智慧从哪里来?从慈悲来。所以慈悲跟智慧相辅相成,你要想求得大智慧,一定要发慈悲心,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推动佛法的教学,什么力量?世间人也认真努力工作,有许多人不眠不休,为什么这样拼命去工作?为名为利,名利在推动。诸佛菩萨以及我们学佛的人,诸佛菩萨名利完全没有,断得干干净净,佛的弟子虽然名利心没有舍弃,比起世间一般人总是要淡几分。淡泊名利,你勇猛精进什么力量在推动?慈悲心,慈悲是个动力。你能够发心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什么力量在策动你?慈悲,没有慈悲心就没有动力。你愈是看到人精进不懈,那个人就愈有慈悲心;你看到这个人懒散,没有慈悲心,缺乏慈悲心,人就懈怠、就懒惰。你看到勇猛精进的人,那真有慈悲心,有慈悲心必定有智慧。
这一尊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学佛不是短时间,是长时间。我们自己成就,时间长短姑且不论,如果我们选择净宗法门,这个时间不会太长,这是修行、证果、成佛最快速的一条道路。我们今天讲快速公路、高速公路,最快的一条道路,净宗法门。其余的大乘法门,快捷的算是禅,比一般大乘要快得多;大乘又比小乘快速。可是即使以禅宗而论,给诸位说,破一品无明,证得法身之后,生到华藏世界初住菩萨,要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到究竟圆满的果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华严经》上讲的,你没有证得圆初住以前,你所修行的时间不算,三大阿僧只劫是圆初住菩萨讲的。比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差太多,生到西方世界,烦恼一品没断。诸位要晓得,华藏世界初住菩萨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烦恼一品都没断,但是成佛比华藏世界的菩萨快得太多,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信不是我们难信,我们很容易就相信。难信指谁?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听到难信,哪有这种道理?他们费千辛万苦,无量时劫,才达到这个地位;怎么我们一品烦恼没断,一下就成就?他难信不是我们难信。
我们今天能信,实在说,不可思议!我们凭什么会相信?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我们真的没有法子理解。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能够相信,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学过这个法门,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这一生能够信、能够愿,是你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这第一个条件,是我们自己本身所具备的条件有了。第二个条件,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说阿弥陀佛加持,这里面就包含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加持,这是靠外力所加。这两个原因你才能够相信,才能够不退、成就。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这个法门决定是当面错过,你一生纵然遇到,你也不肯修。更甚的,法师讲净土经,劝人家念佛往生,自己不肯修。
我曾经遇到,他讲《弥陀经》,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念佛,他不相信净土。不相信净土,为什么讲《弥陀经》?「他们那些人相信,讲给他们听。」这一类的法师、大德、居士讲给别人听,劝别人听,自己不干,大有人在。这是什么原因?还是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少,不具足,一切诸佛如来威神加不上,他本身有障碍障住,不相信、不接受。对他来讲是难信之法,因为这些人大乘经论涉猎的太多,阿赖耶识里种子不少,一听说净土,哪有这种便宜事情?这是阿弥陀佛骗这些没有常识、没有学问的人,安慰安慰他们而已,哪里是真的?他们总是有这个怀疑。好像讲这个经劝大众是安慰大众,他也是慈悲怜悯心安慰大众,抱这种心态来讲经。哪里知道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他当面错过,你说多么可惜。这些人正是佛在经上讲,他们有的是世智辩聪,他没有智慧,再仔细观察一下,是不是真的没有智慧?果然,给诸位说,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你别看他一生认真努力精进,又讲经、又说法、又著书,甚至於著作等身,与戒定慧真的不相应,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说得真的是彻底圆满究竟,无过於《华严》。《华严》要细读深思,要详细加以研究讨论,这样丰富的教材,我们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其他经论实在讲没有这么圆满,都是讲《华严》某一个部分。特别加以详细的研究讨论,研究讨论里面有没有偏差?有没有过失?很难讲。如果没有开智慧,完全还是用意识心,我们思惟想像应该怎么说法,比较古人怎么说法,难免过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开了智慧,那才没有过失。像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能大师真的是开智慧。你看他老人家所说,他说经、说论、说法相,都解释得很圆满。言语文字不多,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开智慧。他的心行、生活、教学与戒定慧完全相应。祖师大德当中,固然也都有相应,能够跟能大师并论的人实在不多,他的相应我们可以说是圆满的相应。这正是《无量寿经》上所说「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很广很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在这个地方慈云智日,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不能够轻易看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