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13
请掀开经本第八面最后一行。
【身恒遍坐一切道场。菩萨众中。威光赫弈。如日轮出。照明世界。】
我们看这一段。昨天讲到清凉大师引用世尊对光严童子的一段话,说明维摩长者跟我们讲到「安坐万行道场」。这个范围非常的广大,凡是与心性相应的,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坐道场,我们要深深的理解这个道理。维摩长者只是举几个例子来说,说直心、发行、深心、菩提心,接著再讲六波罗蜜。六波罗蜜里面,前面五条我们介绍过了,末后一条般若波罗蜜,我们翻作智慧。
「智慧是道场」,见到一切诸法的真相。要细说,乃至「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为什么?成就一切智故。维摩居士这才告诉光严童子,告诉他菩萨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能够与六度或者是经上讲的十度相应,这样教化众生,无论是你起心动念,或是言语、或是造作,包括我们日常生活起居在内,无一不是念著众生,佛法里面讲诸佛护念。一个菩萨,一个大心的凡夫,我们真正发心学习《华严》就是大心凡夫,起心动念跟佛一样,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尽心尽力想帮助一切众生,这个样子举足下足皆是从道场来,心真实的安住在佛法中。《维摩经》上这段话,光严童子本来问的是事相,问维摩居士:你从哪里来?而维摩长者完全是以法来显示,告诉他万行就是得道之处,一切时、一切处,不定在什么机缘,豁然开悟、豁然明白,这个时间、这个处所就叫做道场。所以经上才讲,「法门身,安坐万行道场」,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由此可知,维摩长者念念不舍众生,念念真正安住在佛法上,我们要学习。看维摩教诫光严,用现代的话来说,机会教育。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接触许许多多的人物,可是把佛法如何介绍给他,这个意念很弱,不能说没有,常常忘记,所以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地方。我们随身携带一点小的结缘品,佛像也好、卡片也好、小册子也好,这就有这个心,你的心就坐道场。别人要向你请教,大可以学习维摩居士,人家问多半问的是事相,我们解答确实可以用佛法来解答,这个意思好。
遍坐道场的意思,清凉大师给我们说了十种,第四种是「幻化身,安坐水月道场。」佛在《涅盘经》上说,他说,我现在这个身体,这是佛自己叙说:我现在的身体是幻化之身。得道之处,我们知道,世尊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开悟的。我们都认定菩提树下是世尊得道的场所,而佛他老人家说,道场如水中之月。所以古德才说∶「修习空华万行,安坐水月道场,降伏镜像天魔,证成梦中佛果。」能说得出这个话,这是过来人,若非过来人,这个话说不出。说这个话的这位大德,书籍上没有详细记载,想必也是读《华严》,或者是读《涅盘经》,从世尊这句经文当中悟入的,他明白了。我们这个身确实如《金刚经》上所说「梦幻泡影」,事上有,相上有,理上无,性上无。身如是,我们依报的环境亦复如是,真正能把这个身看作幻身,我们依靠生存的环境看作水月,你会开悟。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知道自己的身是幻化之身;道场,居家开悟了,家也是道场,安居水月之家。你要是做生意,开个小店,水月商店。经营生意跟顾客往来,梦中生意,梦中交往,你会得大自在。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空了,你怎么会不自在?你的烦恼、妄想、习气,它怎么会不断?居家的场所、工作的场所、交际的场所,一切场所,只要你能够与心性相应,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始成正觉。我们学这一段经文,这才真正得受用。
外面境界不是真的,把外面境界当真,我们才会受魔的控制、受魔的折磨。如果一旦省悟过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魔王也是虚妄,魔境界也是虚妄。只要你晓得它不是真的,它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就当下能够远离一切恐怖妄想。像《心经》上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就是超越了。说到降伏魔外,《般若》的确是有很圆满的效果。我们修行,证得菩萨果位,证得如来的果位,那也是「梦中佛事」,梦中佛事要不要做?要做,不能不做。绝对不要错会了意思,以为万法皆空、梦幻泡影,因果也没有了,业报也没有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你就上当了。没有上释迦牟尼佛的当,释迦牟尼佛没这个说法,你错会了意思,你听错了。这个问题向后还会详细讨论到。我们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掉,没有断掉,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你还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我们一定要晓得自己现前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们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佛所讲的,的确是事实真相,没错。我们现前的状况依旧是迷而不觉,这个是事实真相。我们没有能力契入佛所说的境界,只能够学个几分,只能够学一个相似的相应,这样对我们修学来说,确是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如果舍弃净土,修学其他的法门,诸位细心想想,有没有把握成就?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都讲得很清楚,不断烦恼决定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有没有能力断见思烦恼?佛在经上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证得小乘须陀洹果。大心凡夫能够证得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断烦恼上来讲,跟小乘须陀洹果相同,可是智慧不一样,智慧要比须陀洹高出太多太多了。不但须陀洹不能比,阿罗汉、辟支佛都不能比,但是在断烦恼等於小乘初果,这个不能不知道。试问问我们有没有能力?见惑里面第一个是身见,我们是不是还把这个身体看作「我」?如果还把这个身体当作「我」,你这八十八品见惑是一品都没断。必须要像佛一样,说「我」,绝不执著我相、绝不分别我相,他真的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为什么说「我」?随顺众生之说而说,自己意地之中确确实实没有这个分别执著,那才叫真断。「我」没有了,「我所有的」当然就没有了,这是破身见。所以仔细思惟,确确实实没有这个能力,这才不能不求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里面不需要断惑,见思烦恼一品不断都能往生,我们才有把握。虽然不断,但是诸位要记住,要把它伏住。伏住这个能力,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断这个能力我们确实没有把握。伏,古人讲好比石头压草,没有除根,只是把它压住,它不起现行、不起作用而已,这样就能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净宗法门之殊胜,不可思议,确确实实能度九法界一切业障深重的众生,除这个法门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好走。我们在倓虚老法师《念佛论》里面看到,倓老自己给大家说,他在他一生之中,曾经参访很多的知识。他说他见过参禅有得定的,但是没有见过参禅开悟的;不但没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他老人家说得很清楚,能得禅定,果报在四禅天,出不了三界,没有法子脱离轮回,这就说明参禅不如念佛。念佛人往生净土的,他见过、听说过,人数太多了。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一生当中要想真正成就,除念佛之外,别无二法,他老人家自己是念佛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当然我们希求高品位往生,应当有这个愿望。可是下下品往生也不赖,也不错,你已经超越十法界,不仅仅是六道轮回。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做阿惟越致菩萨,你说这多希有,多么难得。
提高品位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观照功夫,而观照里头的纲领,《金刚经》很适合。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不管起什么心,不管起什么念,立刻就能够觉悟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你的心念就打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提起就对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正念现前,无论起什么念头都是邪念,阿弥陀佛是正念。《般若经》上还有两句话,也能够时时刻刻帮助我们深入观照,「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诸法是一切万法,为什么说无所有?一切诸法都是从缘生,凡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缘起性空」。这些重要的开示,都可以帮助我们时时刻刻省悟过来,不再迷惑,这样才能够安坐道场。
如果就威势身来说,这里面又可以说为六种道场。第一个是「遍一切同类世界道场」。遍是普遍,同类那是讲法身大士,相宗里面讲同生性。第二也能遍「一切异类世界」,这也是道场,这是异生性。另外还说到「一切世界种」、「一切世界海」,这是我们今天所谓向太空物理去展观,大而无外。第五讲「一切微尘中」,这是说到小而无内。无论是大,无论是小,无论是因,无论是果,都是自己心性所变现出来的境界。心体遍一切法界,它的作用哪有不遍法界的道理?所以《华严》上说,佛坐在一毛端上转大法轮,转大法轮就是开大法会,讲经说法。在什么场所?在毛端上。不止芥子纳须弥,不止!大小无碍,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无障碍法界,事事无碍。末后一个意思说「刹尘帝网无尽道场」,这是总结。刹是佛刹,尘是形容极多,像微尘那么多的诸佛刹土;帝网是比喻,像大梵天的罗网一样;都是比喻无穷无尽,说明无有一处不是道场。这是说到一切道场,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底下这句经文,『菩萨众中,威光赫弈,如日轮出,照明世界』。日轮是太阳,用这个来做比喻。菩萨众中,这是讲这些法身大士们,他们在一些菩萨众中显示得特别的殊胜,威德、智慧、容貌超胜一切菩萨,其他的更不必说了,菩萨下面,缘觉、声闻、六道凡夫,还有谁能够比得上?后面两句比喻像太阳一样,太阳出来之后,照明世界,这是比喻菩萨三身的殊胜。清凉大师跟我们说,这个比喻很明显,日出先照高山,比喻化身。在阳光之下,没有一样东西不照,都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法身一样。处处全现,这就如报身一样。所谓是化身坐道场、法身坐道场、报身坐道场。三身实在说就是一个身,一而三、三而一,一不碍三、三不碍一。法身是体,报身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应化身完全是他受用。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三世所行众福大海。悉已清净。】
这是说「福德身」。世间人求福,佛不反对。诸佛菩萨也修福,可是佛常常警惕我们,唯恐我们修福迷在福中,那就错了。『三世所行』,这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佛没有一样不学,没有一样不修。在果地,烦恼习气断尽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换句话说,三际也坐断了。什么时候,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时间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没有先后,这是你超越三际,你在三际里头得清净。你不能够超越,你清净心没现前。清净心现前,里面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诸位一定要知道,十方三世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只要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三际相了不可得,这是真的。现代科学家算是相当聪明,但是他们知道空间是可以突破,时间也可以突破,换句话说,时光倒流,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未来。这个道理他懂,他也知道可能,但是究竟用什么方法,他不知道;他们用佛法来说「知其当然,未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是怎么形成?什么原因形成?他没搞清楚。空间,他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这些度数维次怎么来的?他们知道确实有不同的空间存在,但是不晓得怎么来的。这个道理深,比较难懂。我们说另外一桩事情大家就比较好懂,譬如我们今天讲的「波」,电波,这个大家好懂多了。电波,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这个空间,无线电波非常复杂,频率不相同,所以虽然在一起,它也不相杂。我们拿一个收音机,拨到哪一个频道,就听到哪一个电台的音声;换一个频率,就换一个电台的播出,频率不相同。时间、空间的产生也是这个道理,统统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假如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坐断了,恢复到清净心,一念不生,那就是佛给我们说的境界,所有时间、空间的障碍全部突破,这个福就大。
『众福大海』,海是比喻,你的福报广大,就像海一样。实在说这是个形容词,比海大得太多太多了,你所修的毫发之福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由此可知,如果你著三世相,你著相,你的福不管修多大,不是清净福报。如果你断了三际的心,也就是你不著相,那个福报之大,不可思议,无法去度量。所以我们修福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的真相,知道如何去修学。但是我们要想不著相,难!虽然说不著相,事实上已经著了,难在这个地方。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甚深的习气,无量劫已经养成习惯,很想断,总是断不了。虽然断不了,愈淡薄愈好,应当要在这上面努力。我们於一切法的分别、执著,一定要做到一年比一年淡,习气染著一年比一年轻,这就是功夫得力的好现象。如果我们的习气、烦恼,今年跟往年还差不多,如果今年比往年还来得严重,那就麻烦了,我们这个佛法就白学了!学一定有偏差,一定有问题,应当认真去反省、去检点,这叫会修行。会修行的人,时时刻刻找自己的毛病,发现自己的毛病,这就是觉悟;把自己毛病、习气、染著改过来,这是功夫,你真有功夫了。
这个地方是修行重要的纲领,《无量寿经》经题上提示的三个纲领∶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里面,实际上就是三宝、三学,里面含摄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没有离开这五个字。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来修学?在生活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提醒自己要清净、要平等、要觉悟。具体使用的方法,在事上说,就是要看得破、要放得下。在行门里面讲,时时刻刻提起这一句佛号,心心向往极乐世界,念念与诸佛菩萨海会同在。看一切处皆是道场,一切时都是始成正觉,常有这种观念就好,常作如是观。请看经本第九面第三行:
【而恒示生诸佛国土。】
这是第四「随意受生」,十种身里面讲的「意生身」。随意受生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随他意」,就是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像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求的人是什么样的身分,菩萨就有能力给他现同类身去度他,这叫随他意。实实在在讲处处受生,而且跟诸位讲,念念受生。世界太大、太多,虚空里面,实在讲,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虚空,现在科学家讲的,我们只能看到一个频道,只能看到一个时段,没有办法看到过去、未来,只能看一个频道。实际上频道是无量无边,时空里面的世界也就无量无边。佛在《华严经》上常用,「十恒河沙数,佛刹微尘数」,把佛刹磨成微尘,用这个数量来形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实,绝不是心里想像的话,不是的,不是形容的话,不是猜测的话,而是事实真相。这么多的世界,众生的数量更不必说了,哪个地方众生有求,菩萨就应。哪一位菩萨去应?与这个众生有缘的菩萨。菩萨多,经上常讲,华藏世界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我们念得很熟,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人数谁能算得清?这么多的菩萨,这么多众生在感应,哪里晓得哪一个菩萨跟他有缘?哪一个菩萨去应化?这就如同电脑一样,数量再多,一毫都不差,那个感应实在不可思议。
所以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要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你法缘结得愈多,将来你成了佛,不必成究竟圆满佛,你只要成分证位佛就行。分证佛,我们《华严经》里面,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证佛,你就有能力在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你可以应化到过去,你也可以应化到未来,神通真的是广大,真正不可思议。同时还要应无量无边众生的感应,有这个能力分身、化身,经上常说,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诸位要晓得,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就有这个能力,就有这个受用。极乐世界不能不去,难怪《华严》会上文殊、普贤都要求愿往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种是「随自意」。随自意,那都不想生了,那有多麻烦!随自意可以不生,可以不现形相,像我们这个世界无色界天人一样。其实无色界天人没有显色,他还是有色的;他那种色相因为不是显色,我们看不到。譬如人在定中,定中有境界,定中有色相,只有入定的人他清楚,别人见不到;还有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色相,跟我们睡在一起的人他也见不到。无色界天人的色相就类似这种,不是真的没有色,还是有。所以法身大士他可以真正把色相灭尽,永嘉大师所说「觉后空空无大千」,确实能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叫大涅盘境界。这些佛菩萨们住不住涅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实在这个话的意思我们要会听,不住生死就是住涅盘,不住涅盘就是意生身,就是意生身的两个意思:随他意,不住涅盘;随自意,不住生死;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是同时。我们讲三身就好讲,法身不住生死,应化身不住涅盘;报身是自受用身不住生死,他受用身不住涅盘,这很有趣味。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显示出无量的慈悲、真实智慧,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超越时空,尽未来际,正是古德所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法身无生,无所不生。法身是我们自己真正之身,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法身是本来面目。法身无相,能现一切相;法身无生,无所不生。这是讲意生身。
我们现前应当怎么学法,跟这个意生身有个几分相应。每个人在这个世间上同时都具有好多种不同的身分,儒家所讲五伦十义,这个跟意生身就很接近。现代的社会比古时候复杂太多,人与人的关系往来比过去不知道要增长多少倍。我们以清净心,清净心是最重要的,清净心能生,清净慈悲,清净心常常保持自己一念不生,在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什么时候做这个功夫?静坐的时候、念佛的时候,没有工作,一切万缘放下的时候,整个身心放松,最好是经行散步,这个时候万缘放下,恢复自己的清净心,用这个清净心来念佛,效果无比的殊胜。这个要平常多下功夫,然后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应酬里面,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功夫就能用得上。什么功夫?清净心。清净心对一切人事物照见,跟平常决定不相同,你自己会感觉到现在有智慧。从前处事待人接物迷惑颠倒,常随境转;现在好像有一点智慧,聪明了、清楚了、明白了,这就是受用之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对待、去处理,这就接近意生身。随他意,令他生欢喜心;随自意,清净无染。这就把这段经文的义趣,应用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再看下面这一行,第四行∶
【无边色相。圆满光明。遍周法界。等无差别。】
这句经文是说「相好庄严身」。『无边色相』,色相无有穷尽。在大经里面我们才读到,世尊告诉我们,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的;身有无量相,每一个相里又有无量好。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一般经上说的劣应身;实在是说,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所现的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什么不多现几个相?为什么不少现几个相?一定要三十二?三十三不行吗?三十不行吗?诸位要晓得,佛到这个世间来示现,随他意。他意是谁意?佛示现在当时的印度,随印度人的意思。那个时候在印度这个社会,他们大家以为这三十二种是贵相,像我们中国看相的,哪些相好是贵相,一般人喜欢的、尊重的。世尊示现你们认为是尊贵的那个相,我一示现统统都具足,一样也不缺。所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众生的分别执著。佛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是这么个意思。佛在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现报身,报身也是随他意,也不是随自己意,他是谁?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心量跟我们不一样,他本身的身相也大。他们是以相好,圆满的相好,无量相,相有无量好。
这个相好还放光,圆满光明。光,光有放光,有常光;放光周遍法界,常光也周遍法界,才叫圆满。周遍法界的意思我们逐渐能够体会到一些,确实是周遍法界。光照得愈远,波渐渐的就微弱。像我们现在在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星球,现在能够观察到的星球几乎都是本身发光的,像太阳一样。不发光的,本身不发光的星球,一定是发光体照著它,它有反射的光,我们才能见到。如果它连反射的光都没有,这个星球我们就见不到。我们现在知道有几万光年星球,距离我们远近是用光年来计算,光的速度走一年。几十万光年、几百万光年、几亿万光年,光就非常微弱,真的是周遍法界。佛菩萨的光强,不是像星球发这个光,这个光不强,太阳的光不强。为什么知道它不强?依报,它不是正报。佛菩萨的身光、放光是正报,比它的光要强得多,这才合理。为什么佛光我们肉眼见不到?实在说,我们肉眼的能力非常有限。科学家用仪器侦测到,证明这个光的波度不一样,就像电的频道不相同。光波有长波的,比我们现在能见的这个波度长,我们见不到;比我们现在能见的波度短,我们也见不到。我们肉眼能够见,在这个无数的光波里面,我们能够见到是很窄小的一个波度,跟我们耳听也是一样。音声频率高的,高音的,我们听不到;比我们能听频率低的,我们也听不到。这些音波跟光波充遍在空间,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明了。所以佛的音声遍法界,佛的佛光遍照法界,我们能相信。从科学这些证明,我们能够相信。
佛说的这些境界,实在讲,都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具足的,一切诸法从心想生。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源,心遍法界,心所起的作用哪有不周遍法界的道理?体周,用也周;体用都周,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相也周,相也周遍。所以诸佛菩萨就有能力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只要有感,决定就有应。他的感应那么圆满、那么快速,也有个道理:无分别心。换句话说,才有分别执著,这个能力就没有了;只要没有分别执著,这个能力就现前。能力是本能,不是学得来的,不是外面得来的。相好庄严身,我们要学,非常的重要。佛以相好光明接引许许多多众生,帮助许许多多众生;善根、福德、因缘还差一点没成熟的,佛用这个方法让他接触到之后,就能把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提前成熟,得度的人无量无边。所以我们不能不注重相好庄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晓得。
佛菩萨为众生示现有种种差别不同,可是他的用意是相同,不同当中有相同。相同是什么?接引众生,帮助众生觉悟。因此,观机就非常重要,这是智慧。一定要对众生的根性才能够帮助他们,才能够去诱导他,所以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正是世间人常说「通权达变」,你才能够普度众生,才能令正法久住。现在这个世间众生追求美,没有一个不爱美,可是美而不善,美而不真,美里头没有智慧,有愚痴,你说糟不糟糕?我们在今天要给他做什么示现?美,美里面有真、有善、有慧,他们才喜欢接触,喜欢来修学。他喜欢美,你把这个美断掉,他就不来了。投其所好,改他的毛病,这就叫佛法,这叫善巧方便。我们在经典里面要学习这些原理、原则,体会佛菩萨度众生的深心。所以相好庄严身,我们也常讲招牌、门面、包装,不能不重视。妖魔鬼怪他也会,但是他那个美里面,没有真、没有善、没有慧。再看下面一句∶
【演一切法。如布大云。】
这一句里面是讲「愿身」,志愿的愿,愿身演法。我们特别注意这个「演」字。他为什么不说「说」,说一切法,如布大云。他为什么不说「说」?说只有口业,三业里只占一个。演,三业具足。演是表演,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个叫演。佛所说的一切法统统都可以表演,用表演的方法来弘法利生,是最高明的。我们在一般上讲,歌舞、戏剧,我们佛法里有没有?有。《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那就是唱戏,就是戏剧。如果有人发心把五十三参写成剧本,到电视台上去演连续剧,比我们苦口婆心在这里讲,那个效果不知道要增长多少倍,应该要这么做法。现在有许多写剧本的人找不到材料,他不晓得佛经里面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释迦牟尼佛每一次的法会、每一次的讲经,都可以把它编成故事,都可以把它编成剧本。用歌曲来弘法,《大藏经》里面的歌词,我看不下一万首,都可以演唱的。我看过是《中华大藏经》,精装本,这么厚的两册。在哪一本,我忘掉了,全部都是歌词,都是唱的。正式把它写成剧本的也有,《归元镜》。这个剧本说三位法师的故事,我们净土宗的,第一位是慧远大师,第二位是永明延寿大师,第三位是莲池大师。写成剧本,也都收在《大藏经》里。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舞台、通过电视表演。这是说了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演」是我们自己切身做到。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闻到佛法,明白了,发了大愿,从今之后,我们就干表演的事情,专门表演给社会大众来观看。社会是我们的大舞台,我们是演员一个。一切为佛法,为佛法就是为剧本,演得要像那个角色;一切为众生,一切为观众、为社会大众,帮助这一切社会大众。我们表演的目的只有一个∶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所表演的,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们演这么一场戏。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勉同修,学佛最低限度要把我们这个业报身;我们来的时候迷惑颠倒来的,糊里糊涂来的,不知道过去、不晓得现在、也不晓得未来,迷惑颠倒;我们是业报身,随业流转。今天遇到佛法,明白这些事实真相,心里做一个大的转变,把我们这个业报身转成愿身,愿身就是乘愿再来。我们的愿力超过业报,你就转过来了。每个人都能转,只要你下定决心,依教修行,就转了。哪些是业报?我们用六度来做个比喻。过去我们悭贪心,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叫吝啬;自己没有的,想尽方法去贪求,这是业报身。不知道修善、不知道持戒,念念还作恶,随顺恶习气,这是业报身;对人、对事、对物没有耐心、没有恒心,业报身。如何把业报身转成愿身?从今之后,我依佛的教诲修布施波罗蜜,你不就转业报成愿身吗?原来你这个心安住在六道轮回,现在安住在道场,马上转过来了。过去起心动念皆是恶业,现在我们发心持清净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真正发心修学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转过来了。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提出修行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都守著这个规矩,就转了;决定不违犯,转业报身为愿身。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佛讲这十种身,你一种得到,其他九种都得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想想看,舍弃业报,如法修行,你心地自然真诚、清净、慈悲,你就得相好圆满身。你的慈悲心、智慧心时时刻刻像诸佛如来一样,护念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意生身不就现前了吗?一个转了,统统都转了。不是佛这十身一个一个修,不是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从哪里转最方便?愿转最方便,发愿我要学佛、我要学菩萨,我的心像佛、像菩萨,我的身也像佛、也像菩萨,我的言语造作也像佛、也像菩萨。愿一发,身语意三轮都转。这是愿身演法,演一切法,这一切法包括我们的生活。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做得很圆满,没有一点缺陷,这个才行,身语意三业没有过失。
所以时时刻刻要学,学习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读诵大乘。我们今天依照《无量寿经》学就好,《华严》太大,分量太多,不容易抓到纲领,依《无量寿经》学就好。《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浓缩,《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纲要、《华严经》的总纲领。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老老实实的做,很细心的去做;粗心大意是我们的毛病。我们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看一本书,看完之后,随便往桌上一丢,这不是菩萨、不是佛,这不是一个好榜样。诸佛菩萨这本书看过了,不看了,一定把它合起来,合得好好的,一定放在那里整整齐齐,决定不会有一点凌乱。不常看的书一定放在书架上,或者放在书橱里,整整齐齐,一点都不会凌乱;人家一看,心里多么舒畅,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自自然然就生起来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做得整齐、端庄,端正庄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细节里面养成好习惯。为谁养?为一切众生做样子,不为自己;为自己,身都不要了。所以随顺自己,一念不生;随顺众生就要做表演,要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
此地的「云」,云后面就是大雨。佛是用云表慈悲,用雨表演法,慈云法雨。你要表演一切法做给人看,先要有大慈悲心,没有大慈悲心,你决定做不到,如布大云。经里面说:「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无上轮就是指《华严经》。也有说法,云比喻身;身前面讲,身是幻色,不是真的。像云我们看到,远看有,近看就没有了;相有体空,用云表这个意思。把说法比作雨,广现化身,表演一切法,就好像浓云密布,这要下大雨了。先布慈云,后注法雨,取这个比喻。经上跟我们说,世尊,乃至菩萨、声闻,以及祖师大德善知识说法,一定要随顺众生的根性,然后才能令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所以说法一定要契机。
讲到说法,虽然只是说到语业,说一条,身语意也都包括在其中。身要表演,心里面要慈悲、要有智慧。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是智慧,差别智,我们也称作后得智、也称作权智,权智就是社会一般人讲的通权达变,你有这个智慧、你有这个能力,才应付得了这些无量差别的众生种种不同的需求。佛说法,所谓一音而说法,出在一个大慈悲心。佛所说的、佛所表演的,能令一切众生听到了、见到了、接触到了,都有所感悟,感是感应、感通,悟是觉悟。为什么能令众生感悟?佛有真诚心,佛有愿心,佛的清净平等觉再加上慈悲愿力,所以能感人深刻。我们今天跟一切大众接触的时候没有感应,粗心大意;不仅是粗心大意,说得不好听的,虚情假意,有什么感应?从真诚心才有感应。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八面最后一行。
【身恒遍坐一切道场。菩萨众中。威光赫弈。如日轮出。照明世界。】
我们看这一段。昨天讲到清凉大师引用世尊对光严童子的一段话,说明维摩长者跟我们讲到「安坐万行道场」。这个范围非常的广大,凡是与心性相应的,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坐道场,我们要深深的理解这个道理。维摩长者只是举几个例子来说,说直心、发行、深心、菩提心,接著再讲六波罗蜜。六波罗蜜里面,前面五条我们介绍过了,末后一条般若波罗蜜,我们翻作智慧。
「智慧是道场」,见到一切诸法的真相。要细说,乃至「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为什么?成就一切智故。维摩居士这才告诉光严童子,告诉他菩萨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能够与六度或者是经上讲的十度相应,这样教化众生,无论是你起心动念,或是言语、或是造作,包括我们日常生活起居在内,无一不是念著众生,佛法里面讲诸佛护念。一个菩萨,一个大心的凡夫,我们真正发心学习《华严》就是大心凡夫,起心动念跟佛一样,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尽心尽力想帮助一切众生,这个样子举足下足皆是从道场来,心真实的安住在佛法中。《维摩经》上这段话,光严童子本来问的是事相,问维摩居士:你从哪里来?而维摩长者完全是以法来显示,告诉他万行就是得道之处,一切时、一切处,不定在什么机缘,豁然开悟、豁然明白,这个时间、这个处所就叫做道场。所以经上才讲,「法门身,安坐万行道场」,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由此可知,维摩长者念念不舍众生,念念真正安住在佛法上,我们要学习。看维摩教诫光严,用现代的话来说,机会教育。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接触许许多多的人物,可是把佛法如何介绍给他,这个意念很弱,不能说没有,常常忘记,所以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地方。我们随身携带一点小的结缘品,佛像也好、卡片也好、小册子也好,这就有这个心,你的心就坐道场。别人要向你请教,大可以学习维摩居士,人家问多半问的是事相,我们解答确实可以用佛法来解答,这个意思好。
遍坐道场的意思,清凉大师给我们说了十种,第四种是「幻化身,安坐水月道场。」佛在《涅盘经》上说,他说,我现在这个身体,这是佛自己叙说:我现在的身体是幻化之身。得道之处,我们知道,世尊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开悟的。我们都认定菩提树下是世尊得道的场所,而佛他老人家说,道场如水中之月。所以古德才说∶「修习空华万行,安坐水月道场,降伏镜像天魔,证成梦中佛果。」能说得出这个话,这是过来人,若非过来人,这个话说不出。说这个话的这位大德,书籍上没有详细记载,想必也是读《华严》,或者是读《涅盘经》,从世尊这句经文当中悟入的,他明白了。我们这个身确实如《金刚经》上所说「梦幻泡影」,事上有,相上有,理上无,性上无。身如是,我们依报的环境亦复如是,真正能把这个身看作幻身,我们依靠生存的环境看作水月,你会开悟。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知道自己的身是幻化之身;道场,居家开悟了,家也是道场,安居水月之家。你要是做生意,开个小店,水月商店。经营生意跟顾客往来,梦中生意,梦中交往,你会得大自在。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空了,你怎么会不自在?你的烦恼、妄想、习气,它怎么会不断?居家的场所、工作的场所、交际的场所,一切场所,只要你能够与心性相应,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始成正觉。我们学这一段经文,这才真正得受用。
外面境界不是真的,把外面境界当真,我们才会受魔的控制、受魔的折磨。如果一旦省悟过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魔王也是虚妄,魔境界也是虚妄。只要你晓得它不是真的,它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就当下能够远离一切恐怖妄想。像《心经》上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就是超越了。说到降伏魔外,《般若》的确是有很圆满的效果。我们修行,证得菩萨果位,证得如来的果位,那也是「梦中佛事」,梦中佛事要不要做?要做,不能不做。绝对不要错会了意思,以为万法皆空、梦幻泡影,因果也没有了,业报也没有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你就上当了。没有上释迦牟尼佛的当,释迦牟尼佛没这个说法,你错会了意思,你听错了。这个问题向后还会详细讨论到。我们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掉,没有断掉,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你还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我们一定要晓得自己现前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们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佛所讲的,的确是事实真相,没错。我们现前的状况依旧是迷而不觉,这个是事实真相。我们没有能力契入佛所说的境界,只能够学个几分,只能够学一个相似的相应,这样对我们修学来说,确是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如果舍弃净土,修学其他的法门,诸位细心想想,有没有把握成就?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都讲得很清楚,不断烦恼决定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有没有能力断见思烦恼?佛在经上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证得小乘须陀洹果。大心凡夫能够证得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断烦恼上来讲,跟小乘须陀洹果相同,可是智慧不一样,智慧要比须陀洹高出太多太多了。不但须陀洹不能比,阿罗汉、辟支佛都不能比,但是在断烦恼等於小乘初果,这个不能不知道。试问问我们有没有能力?见惑里面第一个是身见,我们是不是还把这个身体看作「我」?如果还把这个身体当作「我」,你这八十八品见惑是一品都没断。必须要像佛一样,说「我」,绝不执著我相、绝不分别我相,他真的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为什么说「我」?随顺众生之说而说,自己意地之中确确实实没有这个分别执著,那才叫真断。「我」没有了,「我所有的」当然就没有了,这是破身见。所以仔细思惟,确确实实没有这个能力,这才不能不求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里面不需要断惑,见思烦恼一品不断都能往生,我们才有把握。虽然不断,但是诸位要记住,要把它伏住。伏住这个能力,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断这个能力我们确实没有把握。伏,古人讲好比石头压草,没有除根,只是把它压住,它不起现行、不起作用而已,这样就能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净宗法门之殊胜,不可思议,确确实实能度九法界一切业障深重的众生,除这个法门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好走。我们在倓虚老法师《念佛论》里面看到,倓老自己给大家说,他在他一生之中,曾经参访很多的知识。他说他见过参禅有得定的,但是没有见过参禅开悟的;不但没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他老人家说得很清楚,能得禅定,果报在四禅天,出不了三界,没有法子脱离轮回,这就说明参禅不如念佛。念佛人往生净土的,他见过、听说过,人数太多了。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一生当中要想真正成就,除念佛之外,别无二法,他老人家自己是念佛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当然我们希求高品位往生,应当有这个愿望。可是下下品往生也不赖,也不错,你已经超越十法界,不仅仅是六道轮回。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做阿惟越致菩萨,你说这多希有,多么难得。
提高品位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观照功夫,而观照里头的纲领,《金刚经》很适合。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不管起什么心,不管起什么念,立刻就能够觉悟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你的心念就打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提起就对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正念现前,无论起什么念头都是邪念,阿弥陀佛是正念。《般若经》上还有两句话,也能够时时刻刻帮助我们深入观照,「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诸法是一切万法,为什么说无所有?一切诸法都是从缘生,凡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缘起性空」。这些重要的开示,都可以帮助我们时时刻刻省悟过来,不再迷惑,这样才能够安坐道场。
如果就威势身来说,这里面又可以说为六种道场。第一个是「遍一切同类世界道场」。遍是普遍,同类那是讲法身大士,相宗里面讲同生性。第二也能遍「一切异类世界」,这也是道场,这是异生性。另外还说到「一切世界种」、「一切世界海」,这是我们今天所谓向太空物理去展观,大而无外。第五讲「一切微尘中」,这是说到小而无内。无论是大,无论是小,无论是因,无论是果,都是自己心性所变现出来的境界。心体遍一切法界,它的作用哪有不遍法界的道理?所以《华严》上说,佛坐在一毛端上转大法轮,转大法轮就是开大法会,讲经说法。在什么场所?在毛端上。不止芥子纳须弥,不止!大小无碍,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无障碍法界,事事无碍。末后一个意思说「刹尘帝网无尽道场」,这是总结。刹是佛刹,尘是形容极多,像微尘那么多的诸佛刹土;帝网是比喻,像大梵天的罗网一样;都是比喻无穷无尽,说明无有一处不是道场。这是说到一切道场,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底下这句经文,『菩萨众中,威光赫弈,如日轮出,照明世界』。日轮是太阳,用这个来做比喻。菩萨众中,这是讲这些法身大士们,他们在一些菩萨众中显示得特别的殊胜,威德、智慧、容貌超胜一切菩萨,其他的更不必说了,菩萨下面,缘觉、声闻、六道凡夫,还有谁能够比得上?后面两句比喻像太阳一样,太阳出来之后,照明世界,这是比喻菩萨三身的殊胜。清凉大师跟我们说,这个比喻很明显,日出先照高山,比喻化身。在阳光之下,没有一样东西不照,都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法身一样。处处全现,这就如报身一样。所谓是化身坐道场、法身坐道场、报身坐道场。三身实在说就是一个身,一而三、三而一,一不碍三、三不碍一。法身是体,报身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应化身完全是他受用。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三世所行众福大海。悉已清净。】
这是说「福德身」。世间人求福,佛不反对。诸佛菩萨也修福,可是佛常常警惕我们,唯恐我们修福迷在福中,那就错了。『三世所行』,这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佛没有一样不学,没有一样不修。在果地,烦恼习气断尽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换句话说,三际也坐断了。什么时候,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时间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没有先后,这是你超越三际,你在三际里头得清净。你不能够超越,你清净心没现前。清净心现前,里面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诸位一定要知道,十方三世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只要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三际相了不可得,这是真的。现代科学家算是相当聪明,但是他们知道空间是可以突破,时间也可以突破,换句话说,时光倒流,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未来。这个道理他懂,他也知道可能,但是究竟用什么方法,他不知道;他们用佛法来说「知其当然,未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是怎么形成?什么原因形成?他没搞清楚。空间,他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这些度数维次怎么来的?他们知道确实有不同的空间存在,但是不晓得怎么来的。这个道理深,比较难懂。我们说另外一桩事情大家就比较好懂,譬如我们今天讲的「波」,电波,这个大家好懂多了。电波,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这个空间,无线电波非常复杂,频率不相同,所以虽然在一起,它也不相杂。我们拿一个收音机,拨到哪一个频道,就听到哪一个电台的音声;换一个频率,就换一个电台的播出,频率不相同。时间、空间的产生也是这个道理,统统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假如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坐断了,恢复到清净心,一念不生,那就是佛给我们说的境界,所有时间、空间的障碍全部突破,这个福就大。
『众福大海』,海是比喻,你的福报广大,就像海一样。实在说这是个形容词,比海大得太多太多了,你所修的毫发之福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由此可知,如果你著三世相,你著相,你的福不管修多大,不是清净福报。如果你断了三际的心,也就是你不著相,那个福报之大,不可思议,无法去度量。所以我们修福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的真相,知道如何去修学。但是我们要想不著相,难!虽然说不著相,事实上已经著了,难在这个地方。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甚深的习气,无量劫已经养成习惯,很想断,总是断不了。虽然断不了,愈淡薄愈好,应当要在这上面努力。我们於一切法的分别、执著,一定要做到一年比一年淡,习气染著一年比一年轻,这就是功夫得力的好现象。如果我们的习气、烦恼,今年跟往年还差不多,如果今年比往年还来得严重,那就麻烦了,我们这个佛法就白学了!学一定有偏差,一定有问题,应当认真去反省、去检点,这叫会修行。会修行的人,时时刻刻找自己的毛病,发现自己的毛病,这就是觉悟;把自己毛病、习气、染著改过来,这是功夫,你真有功夫了。
这个地方是修行重要的纲领,《无量寿经》经题上提示的三个纲领∶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里面,实际上就是三宝、三学,里面含摄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没有离开这五个字。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来修学?在生活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提醒自己要清净、要平等、要觉悟。具体使用的方法,在事上说,就是要看得破、要放得下。在行门里面讲,时时刻刻提起这一句佛号,心心向往极乐世界,念念与诸佛菩萨海会同在。看一切处皆是道场,一切时都是始成正觉,常有这种观念就好,常作如是观。请看经本第九面第三行:
【而恒示生诸佛国土。】
这是第四「随意受生」,十种身里面讲的「意生身」。随意受生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随他意」,就是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像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求的人是什么样的身分,菩萨就有能力给他现同类身去度他,这叫随他意。实实在在讲处处受生,而且跟诸位讲,念念受生。世界太大、太多,虚空里面,实在讲,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虚空,现在科学家讲的,我们只能看到一个频道,只能看到一个时段,没有办法看到过去、未来,只能看一个频道。实际上频道是无量无边,时空里面的世界也就无量无边。佛在《华严经》上常用,「十恒河沙数,佛刹微尘数」,把佛刹磨成微尘,用这个数量来形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实,绝不是心里想像的话,不是的,不是形容的话,不是猜测的话,而是事实真相。这么多的世界,众生的数量更不必说了,哪个地方众生有求,菩萨就应。哪一位菩萨去应?与这个众生有缘的菩萨。菩萨多,经上常讲,华藏世界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我们念得很熟,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人数谁能算得清?这么多的菩萨,这么多众生在感应,哪里晓得哪一个菩萨跟他有缘?哪一个菩萨去应化?这就如同电脑一样,数量再多,一毫都不差,那个感应实在不可思议。
所以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要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你法缘结得愈多,将来你成了佛,不必成究竟圆满佛,你只要成分证位佛就行。分证佛,我们《华严经》里面,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证佛,你就有能力在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你可以应化到过去,你也可以应化到未来,神通真的是广大,真正不可思议。同时还要应无量无边众生的感应,有这个能力分身、化身,经上常说,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诸位要晓得,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就有这个能力,就有这个受用。极乐世界不能不去,难怪《华严》会上文殊、普贤都要求愿往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种是「随自意」。随自意,那都不想生了,那有多麻烦!随自意可以不生,可以不现形相,像我们这个世界无色界天人一样。其实无色界天人没有显色,他还是有色的;他那种色相因为不是显色,我们看不到。譬如人在定中,定中有境界,定中有色相,只有入定的人他清楚,别人见不到;还有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色相,跟我们睡在一起的人他也见不到。无色界天人的色相就类似这种,不是真的没有色,还是有。所以法身大士他可以真正把色相灭尽,永嘉大师所说「觉后空空无大千」,确实能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叫大涅盘境界。这些佛菩萨们住不住涅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实在这个话的意思我们要会听,不住生死就是住涅盘,不住涅盘就是意生身,就是意生身的两个意思:随他意,不住涅盘;随自意,不住生死;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是同时。我们讲三身就好讲,法身不住生死,应化身不住涅盘;报身是自受用身不住生死,他受用身不住涅盘,这很有趣味。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显示出无量的慈悲、真实智慧,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超越时空,尽未来际,正是古德所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法身无生,无所不生。法身是我们自己真正之身,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法身是本来面目。法身无相,能现一切相;法身无生,无所不生。这是讲意生身。
我们现前应当怎么学法,跟这个意生身有个几分相应。每个人在这个世间上同时都具有好多种不同的身分,儒家所讲五伦十义,这个跟意生身就很接近。现代的社会比古时候复杂太多,人与人的关系往来比过去不知道要增长多少倍。我们以清净心,清净心是最重要的,清净心能生,清净慈悲,清净心常常保持自己一念不生,在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什么时候做这个功夫?静坐的时候、念佛的时候,没有工作,一切万缘放下的时候,整个身心放松,最好是经行散步,这个时候万缘放下,恢复自己的清净心,用这个清净心来念佛,效果无比的殊胜。这个要平常多下功夫,然后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应酬里面,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功夫就能用得上。什么功夫?清净心。清净心对一切人事物照见,跟平常决定不相同,你自己会感觉到现在有智慧。从前处事待人接物迷惑颠倒,常随境转;现在好像有一点智慧,聪明了、清楚了、明白了,这就是受用之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对待、去处理,这就接近意生身。随他意,令他生欢喜心;随自意,清净无染。这就把这段经文的义趣,应用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再看下面这一行,第四行∶
【无边色相。圆满光明。遍周法界。等无差别。】
这句经文是说「相好庄严身」。『无边色相』,色相无有穷尽。在大经里面我们才读到,世尊告诉我们,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的;身有无量相,每一个相里又有无量好。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一般经上说的劣应身;实在是说,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所现的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什么不多现几个相?为什么不少现几个相?一定要三十二?三十三不行吗?三十不行吗?诸位要晓得,佛到这个世间来示现,随他意。他意是谁意?佛示现在当时的印度,随印度人的意思。那个时候在印度这个社会,他们大家以为这三十二种是贵相,像我们中国看相的,哪些相好是贵相,一般人喜欢的、尊重的。世尊示现你们认为是尊贵的那个相,我一示现统统都具足,一样也不缺。所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众生的分别执著。佛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是这么个意思。佛在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现报身,报身也是随他意,也不是随自己意,他是谁?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心量跟我们不一样,他本身的身相也大。他们是以相好,圆满的相好,无量相,相有无量好。
这个相好还放光,圆满光明。光,光有放光,有常光;放光周遍法界,常光也周遍法界,才叫圆满。周遍法界的意思我们逐渐能够体会到一些,确实是周遍法界。光照得愈远,波渐渐的就微弱。像我们现在在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星球,现在能够观察到的星球几乎都是本身发光的,像太阳一样。不发光的,本身不发光的星球,一定是发光体照著它,它有反射的光,我们才能见到。如果它连反射的光都没有,这个星球我们就见不到。我们现在知道有几万光年星球,距离我们远近是用光年来计算,光的速度走一年。几十万光年、几百万光年、几亿万光年,光就非常微弱,真的是周遍法界。佛菩萨的光强,不是像星球发这个光,这个光不强,太阳的光不强。为什么知道它不强?依报,它不是正报。佛菩萨的身光、放光是正报,比它的光要强得多,这才合理。为什么佛光我们肉眼见不到?实在说,我们肉眼的能力非常有限。科学家用仪器侦测到,证明这个光的波度不一样,就像电的频道不相同。光波有长波的,比我们现在能见的这个波度长,我们见不到;比我们现在能见的波度短,我们也见不到。我们肉眼能够见,在这个无数的光波里面,我们能够见到是很窄小的一个波度,跟我们耳听也是一样。音声频率高的,高音的,我们听不到;比我们能听频率低的,我们也听不到。这些音波跟光波充遍在空间,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明了。所以佛的音声遍法界,佛的佛光遍照法界,我们能相信。从科学这些证明,我们能够相信。
佛说的这些境界,实在讲,都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具足的,一切诸法从心想生。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源,心遍法界,心所起的作用哪有不周遍法界的道理?体周,用也周;体用都周,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相也周,相也周遍。所以诸佛菩萨就有能力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只要有感,决定就有应。他的感应那么圆满、那么快速,也有个道理:无分别心。换句话说,才有分别执著,这个能力就没有了;只要没有分别执著,这个能力就现前。能力是本能,不是学得来的,不是外面得来的。相好庄严身,我们要学,非常的重要。佛以相好光明接引许许多多众生,帮助许许多多众生;善根、福德、因缘还差一点没成熟的,佛用这个方法让他接触到之后,就能把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提前成熟,得度的人无量无边。所以我们不能不注重相好庄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晓得。
佛菩萨为众生示现有种种差别不同,可是他的用意是相同,不同当中有相同。相同是什么?接引众生,帮助众生觉悟。因此,观机就非常重要,这是智慧。一定要对众生的根性才能够帮助他们,才能够去诱导他,所以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正是世间人常说「通权达变」,你才能够普度众生,才能令正法久住。现在这个世间众生追求美,没有一个不爱美,可是美而不善,美而不真,美里头没有智慧,有愚痴,你说糟不糟糕?我们在今天要给他做什么示现?美,美里面有真、有善、有慧,他们才喜欢接触,喜欢来修学。他喜欢美,你把这个美断掉,他就不来了。投其所好,改他的毛病,这就叫佛法,这叫善巧方便。我们在经典里面要学习这些原理、原则,体会佛菩萨度众生的深心。所以相好庄严身,我们也常讲招牌、门面、包装,不能不重视。妖魔鬼怪他也会,但是他那个美里面,没有真、没有善、没有慧。再看下面一句∶
【演一切法。如布大云。】
这一句里面是讲「愿身」,志愿的愿,愿身演法。我们特别注意这个「演」字。他为什么不说「说」,说一切法,如布大云。他为什么不说「说」?说只有口业,三业里只占一个。演,三业具足。演是表演,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个叫演。佛所说的一切法统统都可以表演,用表演的方法来弘法利生,是最高明的。我们在一般上讲,歌舞、戏剧,我们佛法里有没有?有。《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那就是唱戏,就是戏剧。如果有人发心把五十三参写成剧本,到电视台上去演连续剧,比我们苦口婆心在这里讲,那个效果不知道要增长多少倍,应该要这么做法。现在有许多写剧本的人找不到材料,他不晓得佛经里面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释迦牟尼佛每一次的法会、每一次的讲经,都可以把它编成故事,都可以把它编成剧本。用歌曲来弘法,《大藏经》里面的歌词,我看不下一万首,都可以演唱的。我看过是《中华大藏经》,精装本,这么厚的两册。在哪一本,我忘掉了,全部都是歌词,都是唱的。正式把它写成剧本的也有,《归元镜》。这个剧本说三位法师的故事,我们净土宗的,第一位是慧远大师,第二位是永明延寿大师,第三位是莲池大师。写成剧本,也都收在《大藏经》里。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舞台、通过电视表演。这是说了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演」是我们自己切身做到。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闻到佛法,明白了,发了大愿,从今之后,我们就干表演的事情,专门表演给社会大众来观看。社会是我们的大舞台,我们是演员一个。一切为佛法,为佛法就是为剧本,演得要像那个角色;一切为众生,一切为观众、为社会大众,帮助这一切社会大众。我们表演的目的只有一个∶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所表演的,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们演这么一场戏。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勉同修,学佛最低限度要把我们这个业报身;我们来的时候迷惑颠倒来的,糊里糊涂来的,不知道过去、不晓得现在、也不晓得未来,迷惑颠倒;我们是业报身,随业流转。今天遇到佛法,明白这些事实真相,心里做一个大的转变,把我们这个业报身转成愿身,愿身就是乘愿再来。我们的愿力超过业报,你就转过来了。每个人都能转,只要你下定决心,依教修行,就转了。哪些是业报?我们用六度来做个比喻。过去我们悭贪心,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叫吝啬;自己没有的,想尽方法去贪求,这是业报身。不知道修善、不知道持戒,念念还作恶,随顺恶习气,这是业报身;对人、对事、对物没有耐心、没有恒心,业报身。如何把业报身转成愿身?从今之后,我依佛的教诲修布施波罗蜜,你不就转业报成愿身吗?原来你这个心安住在六道轮回,现在安住在道场,马上转过来了。过去起心动念皆是恶业,现在我们发心持清净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真正发心修学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转过来了。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提出修行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都守著这个规矩,就转了;决定不违犯,转业报身为愿身。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佛讲这十种身,你一种得到,其他九种都得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想想看,舍弃业报,如法修行,你心地自然真诚、清净、慈悲,你就得相好圆满身。你的慈悲心、智慧心时时刻刻像诸佛如来一样,护念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意生身不就现前了吗?一个转了,统统都转了。不是佛这十身一个一个修,不是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从哪里转最方便?愿转最方便,发愿我要学佛、我要学菩萨,我的心像佛、像菩萨,我的身也像佛、也像菩萨,我的言语造作也像佛、也像菩萨。愿一发,身语意三轮都转。这是愿身演法,演一切法,这一切法包括我们的生活。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做得很圆满,没有一点缺陷,这个才行,身语意三业没有过失。
所以时时刻刻要学,学习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读诵大乘。我们今天依照《无量寿经》学就好,《华严》太大,分量太多,不容易抓到纲领,依《无量寿经》学就好。《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浓缩,《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纲要、《华严经》的总纲领。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老老实实的做,很细心的去做;粗心大意是我们的毛病。我们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看一本书,看完之后,随便往桌上一丢,这不是菩萨、不是佛,这不是一个好榜样。诸佛菩萨这本书看过了,不看了,一定把它合起来,合得好好的,一定放在那里整整齐齐,决定不会有一点凌乱。不常看的书一定放在书架上,或者放在书橱里,整整齐齐,一点都不会凌乱;人家一看,心里多么舒畅,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自自然然就生起来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做得整齐、端庄,端正庄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细节里面养成好习惯。为谁养?为一切众生做样子,不为自己;为自己,身都不要了。所以随顺自己,一念不生;随顺众生就要做表演,要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
此地的「云」,云后面就是大雨。佛是用云表慈悲,用雨表演法,慈云法雨。你要表演一切法做给人看,先要有大慈悲心,没有大慈悲心,你决定做不到,如布大云。经里面说:「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无上轮就是指《华严经》。也有说法,云比喻身;身前面讲,身是幻色,不是真的。像云我们看到,远看有,近看就没有了;相有体空,用云表这个意思。把说法比作雨,广现化身,表演一切法,就好像浓云密布,这要下大雨了。先布慈云,后注法雨,取这个比喻。经上跟我们说,世尊,乃至菩萨、声闻,以及祖师大德善知识说法,一定要随顺众生的根性,然后才能令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所以说法一定要契机。
讲到说法,虽然只是说到语业,说一条,身语意也都包括在其中。身要表演,心里面要慈悲、要有智慧。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是智慧,差别智,我们也称作后得智、也称作权智,权智就是社会一般人讲的通权达变,你有这个智慧、你有这个能力,才应付得了这些无量差别的众生种种不同的需求。佛说法,所谓一音而说法,出在一个大慈悲心。佛所说的、佛所表演的,能令一切众生听到了、见到了、接触到了,都有所感悟,感是感应、感通,悟是觉悟。为什么能令众生感悟?佛有真诚心,佛有愿心,佛的清净平等觉再加上慈悲愿力,所以能感人深刻。我们今天跟一切大众接触的时候没有感应,粗心大意;不仅是粗心大意,说得不好听的,虚情假意,有什么感应?从真诚心才有感应。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