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二十三集) 1997/12/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23
请看讲义:
【法轮者。法本如。应颂如。乃至论议如。一切法皆如也。则无如非教。】
『法轮』是比喻诸佛如来说法,佛教也就用这个做一个标志,我们常常看到佛门所用的叫「法轮常转」。除法轮之外,还有用莲花,也有用卍字,这都是代表佛法的。这几种标志里面,实在说轮是最圆满的。《华严经》上将这个名词讲得很详细,它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让我们明了空有不二、空有同时,表这个意思。在一切诸法里面,唯有「轮」显示这个意思是最圆满的。「轮」是一个圆相,圆有心、有柱、有中。我们知道圆周是动的,凡是圆都是代表动相,如果不动,这个轮就没有作用了。
今天科技这么发达,什么东西带动的?轮带动的。轮是个圆,圆一定有心。圆心实在讲是不可得,但是它决定有,决定找不到。这在数学几何里面就解释得很清楚。所以,心是空的,周是有,圆的图就代表空有不二。空代表的法性,有代表的法相。法性是体,体虽然空寂,能现一切万相,所以相有是从空而来的。空虽然能变成有,有不碍空,空也不碍有,所以说性相一如,动静不二。佛说的一切法,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这一句就可以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即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也离不开这个范围。所以佛就用轮来表法,代表佛法,法轮表这个意思。
『法本如』,法是如来所说的一切法。本如这个「如」是指世出世间一切理事的真相。佛所说的就是诸法真相,离开一切法的真实相,佛没有说一句话。「法本」在我们现在就称之为经典,或者称之为长行文,我们读经看到散文体裁所写的叫法本。『应颂如,乃至论议如』,这个「乃至」是把当中省略掉的,这就是讲的十二分教。法本是长行,应颂就是偈颂,当中省略掉了。换句话说,十二分教「唯如」而已,所以佛经一开头就用「如是我闻」。
如果你要问:佛究竟讲了些什么?佛讲如是而已,所说一切法都是说如是;理如是,事如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有一法不如是。「如」是讲的性体,「是」是讲的现相。性如其相,相如其性,事如其理,理如其事;理事不二,性相一如,这就是世尊、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所以说无有一法不如是。下面这一句总结,『一切法皆如也』。如果你要是通达一切法皆如,那就恭喜你,在佛门就称你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作佛了。你要是真正会了,真正体得,你就证到如来的果位。「如来」这一句名号也没有离开如。
我们今天在经上读到这些句子,好像也懂得,这个懂得不算数,怎么不算数?纵然你真的听懂明白了,这叫解悟,没落实,没落实在生活上,没落实。解悟还是要随著业力轮回流转,不能自在,必须要证悟。什么叫证悟?性相、理事一如不二,真正落实在生活上,我们的观念确确实实改过来了。我们凡夫的观念总是把性、相、理、事分成两截,性不是相,相不是性,事不是理,理不是事,都把它分开了。佛不是众生,众生不是佛,一切诸法都把它分成七零八落,而不知道一切诸法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宗门的话说得好,「识得一,万事毕」。「一」是什么?一个整体。怎样才能认识这个整体?整体就是经上常讲的一真法界。「一」就真了,那么你就晓得二就是虚妄,二不是真,一是真。一真要如何证得?佛给我们讲一心就证得。由此可知,十法界、无量无边法界,这种现象怎么产生的?都是从妄想分别变现出来的。不是外面境界真的有差别相,不是真正的有十法界这些相,没有!都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假相。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一真,还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给你说明这个事实。
我们要想如诸佛菩萨真正证得这个境界,一定要修一心。「一心」即是甚深的大定,出世间上上禅定,你才能够解决问题,才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所见到的必定跟佛在经上所说的一样,经典可以给我们作证明,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契入。这话说起来容易,而在事上修学,那的确是非常非常的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凡夫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我们想断断不了,想伏伏不住,麻烦在此地。於是佛所说的一些微妙之法,我们读了听了徒增羡慕而已,不得受用,你说这多难过!
南宋的时候绍兴年间,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有一千多年。有一位居士,这位居士是在家一个老太太,她很年轻的时候丈夫就过世,留了两个小孩。从她丈夫过世之后,她就很认真的学佛,长斋念佛。她念《圆觉经》,一生就受持这一部《圆觉经》。居丧满了之后,古时候居丧是三年,三年课诵《圆觉经》天天不中断;丧期尽了之后,她还是长斋,还念这一部经。别人就问她:你可不可以换一部经念念?她不换,她就一部经念到底。念久了,她得定了,她跟家里人讲,她没有妄念,晚上睡觉不会作梦。又过了若干年之后,白天见佛,感应不可思议。临命终的时候,预知时至坐著往生。亲戚邻居都不学佛,对她并不了解,只听说她自己讲见佛,她见到,别人见不到。
她在往生的前一天,沐浴更衣,第二天跟家人告别,坐在那里就走了;家里的人不知道,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赶紧去找医生,医生来了,她已经断气。地方上的太守,就是像现在的县市长,听到这个事情,带了他的部下来访问,看到老居士往生的瑞相,叹为希有!这是大丈夫都不容易做到,一个老太太做到了,她往生的时候七十七岁。太守也很难得,找画画的,那个时候没照像,找画画的来给她写真,给她画一幅像。像画成了,她眼睛是闭的。太守就祷告:这一幅画里头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眼睛,能不能把眼睛张开来让我们画?他很虔诚的祷告,居然她眼睛就张开了,家里人以为她又活过来了,高兴得不得了,眼睛画完之后,她眼睛又闭了,不再睁开了。
这一个公案告诉我们,专精就灵。她并不是什么很高级的知识分子,她的成就一生专在《圆觉经》上,临终这一句佛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不可思议。类似这一些公案自古至今都有,我们在近代亲耳所闻的,有不少比我们年长的老法师、老居士亲眼所见的,我们不能不相信。所以妄念是最大的障碍,如何能克服?儒家教给我们「克念作圣」,儒家也讲圣人、贤人,怎样才能够作到圣贤?你把你的念头克服了,你就是圣人;换句话说,有念就是凡夫,无念就是圣人。我们如何把这个念头克服?有念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无念就是真如,就是一心。
由此可知,真正想契入境界,佛法的修学决定不能中断。中断一天,妄念就增长一天,中断一小时,妄念就又长一小时;一定要能够,这个东西就像打仗拼命一样,锲而不舍,决定不能让它中断。有些人念佛还照样打妄想,功夫不得力;如果有这种情况,你不要害怕,这一种情形大家都有的,不可能你才念几天佛,你就能把你的妄念克服住,没这个道理。你要继续不断持之有恒,一句佛号念到底,久久就有功夫了,功夫就能够伏妄念。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也是非常有效,就是读经。读经在一般讲比念佛的效果还要显著,因为念佛不知不觉的打妄想,读经一个妄想,那一句就念错了,你很容易发觉,必须要全部精神贯注,所以古人用这个方法修行的很多。很多人用《楞严经》、用《法华经》,那个分量很适中。《法华经》跟《楞严经》一部念下来,大概需要六个小时。一天能够六个小时读诵,全部精神贯注读诵,就是修六小时的定,就是修六小时的慧,长年累积下去,这个功夫就很可观了。
像选择《圆觉经》,选择《无量寿经》,这种分量是差不多的,一天至少要念三部、四部,才能收到效果;一天念一部效果很微薄。经念熟了,熟透了,当然速度就快,快了遍数加多,一天念十部、二十部。念到很熟的时候,一般读《无量寿经》,读到五年之后,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可以读一部。半个小时能读一部,你一天至少要念十二部到十六部,你的心才定得下来,才管用。
末后一个是总结,『则无如非教』。「无如非教」就把一切万事万法都变成教体了。经论熟透之后,契入这个境界,那个时候我们要问,哪是《无量寿经》?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没有一样不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变成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无量寿经》,我们自己跟经体已经融成一体,这就契入境界了。这样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是上上品往生,我们应当要明了的。请看讲义:
【万法从缘。故无定实。如铁之坚。遇火则熔。如水之湿。遇寒则坚。明知从缘则无定性。假名而已。】
这是教我们观相,观法相,诸法的现相。《无量寿经》,佛告诉我们,「观法如化」这一句,这地方这一段就是这一句的注解。怎样观法如化?化就是变化、不实在的。它为什么会变化?『万法从缘』,缘生的。缘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条件,许许多多的条件会合了,这个相就现前;缘要是缺了,这个相就不会现前。所以要晓得一切万法都是缘生的。缘生没有一定、没有实在,『故无』,无是通底下无定、无实这两桩事情。
「无定」是从时间上讲的,它是不定法,也就是说刹那刹那它都在变。我们凡夫粗心大意,没有觉察到它刹那在变。我们心粗,这个人过了好几年没见面,突然见面,「你变了!」他不是多少年才变的,他刹那刹那在变,不是一年一年变的,不是一月一月变的,诸位一定要明了这个道理,刹那刹那在变。这就是无定,也叫无常,「万法无常」。
「万法无实」,实是真实,不是实就是假的,假相。《金刚经》上讲「梦幻泡影」,假相,这是不实。「如露亦如电」是无定,皆是无定就是无常。你要这样观察,你对於法相的真实相,你看清楚了。如果把法相的真实相看清楚了,诸位想想,你在这一切法相当中,你还会有留恋吗?你还会有贪著吗?决定没有了。为什么?假的、空的!因为一切法无定无实,所以佛说「万法皆空」。这个万法包括我们自己的身心。
我们身是假的不是真实的,因缘所生是生灭法,身是个生灭法,无常。这个生灭,不是说过了几十年,人死就灭了,那你看得太粗了,你没有看到它的真相,它的真相是刹那生灭,这才是实相。西方有一些聪明人哲学家,他们体会到身是假的、无常的,是会灭的。这个会灭的里头有个不灭的,他把不灭的当作是「我」,这是相当聪明了。什么东西不灭?他说这个念头是我,他不相信这个身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够思惟,我能够想像,这个能够思惟想像的这是「我」,这个东西存在,这是比一般人要聪明多了。
可是《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我思故我在」不能成立了;那个思是心,三心不可得,思也没有了。何以故?我思,思还是一个缘生法,还是因缘生法。所以说实实在在的话,身心都不可得,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真心是什么?真心离念,真心没有思。能够思惟想像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佛在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是说这个意思。
「万法缘生」,所有一切法相是缘生。其实我们现在讲的心,能够思惟想像的心,依旧属於法相。法相里面有心法、有色法。心法没有「显色」,显是明显的,没有,但是有「无表色」。起心动念都有个相,我们心里想一个人,它就有一个人的相,自己很清楚,别人看不见,别人不知道;我们想到从前曾经去玩过的地方,这一想,那个相就浮现起来,所以只要你想就有相。我们中国人造字,「想」,想是心上有了相,那就叫想;心上没有相,你就没想,想一定有相。所以诸位要晓得思跟想都是妄心,都是不可得。我们就用思、想两个字作比喻,想是心上有相,思是心上有分别;那个田是划格子,划格子就是有分别。你能够把妄相、分别拿掉,剩下来就叫真心,才叫做性。我们现在讲的心都是思想,这是妄心,心上都附带一些东西在里头。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让你一看到就开悟,你要是细心,从中国这些文字符号上就能开智慧。
外面一切的色相,一切人事物包括虚空是缘生之法,「缘起性空」。凡是缘生之法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告诉我们,内而身心,外而世界,通是缘生之法,都是了不可得。如果真正入这个境界,你的心多清净,「贪瞋欲念皆永无」,永远没有了,连根都断掉了。为什么?因为你知道是一场空都不可得,那何必再去打妄想,没有打妄想的必要了。你就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是佛心;换句话说,你就恢复到佛的地位。这正是大经上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就恢复到你本来,你本来是佛。
下面举出一个比喻,『如铁之坚』,铁是最坚硬的,遇到火就熔化,可见得它不是定实。『如水之湿』,遇寒它就结成冰,就变成冰块。我们这边同修大概现在到国外去旅游观光的机会太多了,实在是可以看看南北极的冰河,亿万年的冰不溶化的,你去看看那个。我到加拿大的时候,特地去看这些冰河,真正结成了坚冰,这就说明一切法从缘而生。
『明知从缘则无定性』,这个性就是体性,凡是缘生法没有自性。万法随缘,我们要学会随缘就很自在了,学会随缘就没有烦恼了。相虽然随缘,性是如如不动。性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智慧是如如不动的,对於一切诸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了就是慧,明了就是觉;明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造作,就与事实真相相应。内与性相应,与如如不动的性相应;外与随缘的法相相应,他怎么不自在?
我们现代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可惜!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聪明的人真的不少。中国的古人,他就知道随缘,这两种他都能相应。心要定、要清净,要求开悟,古时候读书讲求的是悟性,不著重在记诵,教你念书念的遍数多,遍数多还是修定。教你心里离开一切妄想,离开一切分别,天天叫你读这一部经、念这个书,目的在此地,他修定,人定久了,他就开智慧。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与自然相应。
我们现在看《礼记》里面的「月令」,看《吕氏春秋》,这里面讲到我们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起居这些琐碎的事情,古人非常重视。这一个月份我们要吃些什么东西,是最健康的、最营养的,吃些什么东西?这一个月生长的,它是合乎自然,它顺乎自然;一个月烧的柴火都不一样。你去看《月令》,看中国人生活怎么这么麻烦,每一个月吃的东西不一样,每一个月烧的柴火不一样,吃什么东西要用什么样的柴火来烧。
我是年轻的时候喜欢看这些东西,看了很有味道,才知道中国古人生活随缘,随缘就是顺大自然。违逆自然的生活,人容易得病,现在人得些奇奇怪怪的病,古时候没有。病从哪里来的?多半从饮食来的,「病从口入」这个很有道理。过去我们作客带点礼物送人,礼物用什么?土产,这是最好的礼物,这才叫合情合理。我们如果买些外国的东西来送人,真正有学问的人看到会见笑,笑你什么?笑你很可怜,你这个地方什么出产都没有,都用外国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这个很可怜。也说明你们这个地方的人,懈怠懒惰不肯耕作,没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产品拿出去作礼物是最尊敬的,代表这是我们自己劳动生产的成果来献给嘉宾,这是最珍贵的礼物。
现在人观念不一样,对这些道理不懂,生活完全反常,违背了自然,身心都违背自然,他怎么会正常?所以我们冷静仔细观察,现在人生活非常痛苦。别看他有地位、有财富,佛菩萨眼睛看起来,可怜悯者!为什么他是可怜悯者?身心不安,这就是可怜悯者。古人是身心安稳,过的生活,他与法性法相原理原则相应,身心安稳那叫正常的生活,我们今天过的是不正常的生活。我们明白知道了,这就是开始觉悟了;如果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不明了、不知道,那是迷惑颠倒。所以这一段的文义很深很广,不但教给我们把这些错误的见解转变过来,乃至於我们错误的生活方式也要改正过来,我们身心才健康。
佛家常讲「身安则道隆」,身心不安稳,你想把道修好,那个太难了。什么道理?我们举个最简单的,这句佛号你能把它念好,能念到功夫成片就算不错。为什么现代人念了很多年,念了几十年,不是不诚心,不是不老实,也真干,天天都在干,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心里还是乱糟糟的,身心都定不下来,功夫不能成片,你要问原因在哪里?刚才所说的,这是原因之所在。你的身心跟法性法相的规则脱离、违反了,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功夫,念佛是最容易的;参禅、持咒、学教、持戒,功夫统统不得力,关键在此地。
所以,学佛的同修一定要记住一桩事情,经论要读;不但要读,实在讲我们是初学的阶段,还要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要搞清楚、搞明白。知道我们怎么样去生活,怎么样去过日子,才能与佛法相应,这个相应就是与法性相应。内与法性相应,外与缘生相应,那个时候无论用什么功夫,就容易得力了。念佛当然可以念到成片,更好一点的可以念到不乱,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事一心、理一心,都是我们世间人可以办到的,不是办不到。理一心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宗门成就没有两样,确确实实能做到,相应就做到,不相应就做不到。请看讲义:
【不知三界由乎我心。从痴有爱。流转无极。迷正因缘故。异计纷然。】
这一段是清凉大师一番无限感慨之词,凡夫不晓得「三界唯心」。《华严经》上讲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讲到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法相。我们佛门里面有法相宗,法相宗将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二十一个不相应,统统都列在法相里面;不但这九十四种有为法是法相,后面六种无为法也是法相。实在讲,无为法里只有「真如无为」是法性,只有这一个,法相宗都把它看成法相。为什么?「真如无为」这个名词是法相;实际上它是法性,但是法性没有名字,名字是法相。
由此可知,法相涵盖了一切法,世出世间法一法都不漏,这些相「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大前提明白了,三界是小前提。讲到我们眼前的现实,三界六道,三界六道从哪里来的?『由乎我心』,这个心就是八识心、识心,就是唯识所变。心不明白事实真相,心迷了,迷了就叫无明。『从痴有爱』,痴就是无明,不明了事实真相;这个爱在此地就是代表烦恼,贪、瞋、痴、慢,用一个字做代表。顺著自己的意思,这个爱就是爱贪,喜欢得到,这是爱;不顺自己的意思,希望它走得远远的,那也是爱,所以用一个字就统统代表了。所以烦恼是从愚痴生起来的,愚痴就是无明。
这样『流转无极』,极是边际,没有边际。无始劫以来,我们就是搞贪瞋痴,这要用十二因缘来讲,「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就是流转无极。「十二因缘」是给我们说明轮回现象之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轮回现象?这十二个连环。十二个环结如果破掉一个,你就超越三界,就脱离三界了。缘觉、辟支佛他们就修学这个法门,所以我们称他作缘觉,他从十二因缘里面觉悟过来的。可是这十二个环结里有因有果,果里面不能断,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现在有人烦恼,烦恼到极处,问题不能解决,他就自杀。以为自杀就能解决问题,就能解脱了吗?自杀是从果上,生死是果,这不行!这个解决不了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把问题搞复杂搞麻烦。凡是自杀的人轮回投胎都还没分,他还要找替身,你说岂不是找麻烦吗?他要找不到替身,他都没有办法去轮转,我们俗话讲投胎,他都没有机会去投胎,去作孤魂野鬼就搞这些,那个困境更苦!所以这个不是解决问题的。
解决问题要从因上,这十二环里头,因只有五个,其余都是属於果报。这五个因,过去生中两个,你也没办法;无明、行是过去的,过去的业因,你没有法子。只有从现在的业因,现在业因只有三个,「爱、取、有」,只有这三个。这三个你能够断一个,问题就解决了。「爱」是从无明上断,这个高,这个功夫很高;爱断了,当然你就没有「取」,也没有「有」了。取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得失,你在一切法里面,决定没有得失这个念头。有,那是心里不落痕迹,在有上断的。所以在一般修行人来讲,这十二个环里头多半是从「取」断。上根利智的人从爱断,中、下根性的人从取断,取怎么断法?严持戒律。严持戒律就是教你离开一切五欲六尘,把五欲六尘的这种欲望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这是个好方法。
从有上断的,说老实话,多半是再来人。诸佛菩萨、罗汉到人间来示现,示现的一般都是疯疯颠颠的,像济公活佛、金山活佛这一类的。我们看他的行为跟世间人没有两样,实际上他心清净,我们凡夫的心不清净。凡夫的心里面,真的有苦乐忧喜舍,真的有是非人我,有五欲六尘。这一些佛菩萨再来的,他们表现在外面好像是有,里面真的没有。真正没有,那就是经上讲的「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不住涅盘,示现跟凡夫一样,和光同尘,广度众生,以种种的方式让众生觉悟,这是不住涅盘;虽示现在人间,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住生死;这种人就叫无住涅盘,他是生死、涅盘两边都不住,这样才能够超越三界。
我们今天说实在的话,真正想了生死出三界,还是古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的,「持戒念佛,求生净土」。《无量寿经》就是这么教给我们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不是教给我们持戒吗?这一大段的经文,我们天天要念。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重新编了一个课诵本,我就把这一段经文编作晚课,天天要念。念的时候要反省,做到了没有?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有没有真正去做到?佛教给我们不许做的,我们是不是就不做,就真的断掉了?
三辈往生,往生正因里面,教给我们「发菩提心,老实念佛」,这样才能保证往生,保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如果不能够依教奉行,纵然修学净宗修一辈子,来生能不能往生还是问号,还是靠不住。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到的,年岁大的人警觉性更要高,来日无多。年轻的人也要提高警觉,你是不是真的跟阎罗王订了契约,要活到八十、九十?黄泉路上无老少,谁能保证自己长寿?所以,时时能提起警觉心的人,这个人在佛法里讲,他觉悟了,觉性很高。
一定要认真努力依教修行,中等根性的人修行决定不能离开经教。早晚的课诵,一定要依文观照,早晚课要这样做法。早课,我们念「四十八愿」,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一样不一样?要认真努力向阿弥陀佛学习,学习阿弥陀佛的心愿,把阿弥陀佛的心愿变成自己的心愿,这早课你真做了。晚课,反省忏悔,念这一段经文,佛在这一段的教训,我们今天有没有做到?这一段经文的内容,是详细给我们说明「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去做到?如果有犯过,赶紧要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下一次再不犯,这叫真正的忏悔,那么你晚课就有功德了。
平常读经叫你读五遍、十遍,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的时候,不要去想经里的意思,不要去随文作观,不要!就是一直老实念下去,修定。我念经的目的,是把自己的妄想杂念打掉,用读经这个方法来打掉。所以读经是属於修定,「定慧等持」,三学一次完成。所以读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当然也就不相同了。所以修学一定要落实到生活,不落实到生活,那我们就算空过了。要知道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这两句话,意义很深很深。我们无量劫以来,在六道里生死轮回不能出离,受尽了苦难,到底是什么原因?他老人家一语道破,就是「从痴有爱」。下面说。
『迷正因缘故,异计纷然』。正因缘只有佛知道,世间人哪里会知道!所以,世间的学者,现在所讲的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於宗教家,个人说个人一套。「计」就是他们的想法看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的学说」;学说很多,那就是「异」,不一样;「纷然」就是众多。每一个人都是好心,都是想探讨问题症结之所在,想了解事实真相解决问题,可是始终没有办法。自古至今这个地球上,我们人类历史有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古今中外这些圣者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原因在哪里?「迷正因缘」。我们晓得正因缘是什么?正因缘是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才能够见到一切诸法的真相,这才是正因缘。
这些三界的真相从哪里来的?十二因缘就说得很清楚,「从痴有爱」,痴就是无明。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还不是根本无明,是枝末无明。根本无明,声闻、缘觉不知道,大经上讲根本无明谁才发现?八地菩萨才发现。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然后才能下手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所以,声闻、缘觉讲六道轮回这个无明是枝末无明,根本无明是讲十法界的。因此,世间这些圣哲他们都没有离开八识,都没有离开意识,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难了。
《楞严经》传到中国来,古德用天台「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交光大师不同意,为什么?天台家的「止观」没有离开心意识,所以,他作《楞严经正脉》就完全舍弃天台的止观,直接教人「舍识用根」,而舍识用根正是《楞严经》上佛所说的,教我们舍心意识。不用八识五十一心心所,用什么?用六根的根性,用见性见色,用闻性闻声,用六根根性,那就对了;正是观世音菩萨在经上所讲的,「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交光大师就讲对了,要用天台的「止观」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交光大师对《楞严》是很大的贡献。
这是「异计纷然」,不但是在世法连佛法也不例外,佛法如果没有舍离心意识,也是异计纷然。这个我们看到很普遍,看了很多。一部经,自古以来众多的注解,各人说各人的,但是要晓得都讲得有道理。我们统统可以做参考,决定不能依靠。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佛知道这个情形。法是什么?法是经典。我们要以经典做依靠,古今的注疏做参考,那就没有问题。菩萨注的,我们也拿来当参考,这是世尊给我们指出研教的一条明路。请看讲义:
【心法刹那自类相续。无始时界辗转流来。不断不常。凭缘凭对。非气非禀。唯识唯心。】
这一段文我们可以见到,为什么法相宗要把《华严经》列入它的本宗主要的经典,就是《华严经》有这个意思,有这些说法。所以法相宗的典籍最多了,它有六部经、十一部论,六经十一论,分量都很大。经典里面最大的是《华严》,论典里面最大的是《瑜伽师地论》。
这里告诉我们『心法刹那自类相续』,这个名相里面是双关语,一种说法就是色法跟心法,分开来讲这是心法不是色法,这样讲讲得通;第二种讲法,这个心就是心法,法就是色法。这两个字就是包括了所有一切法,因为一切法不出心、色二法。心、色二法都是自类相续的。譬如「色法」,我们看到的花,它要不自类相续,我们怎么能见到!我们见的是相续相,都是属於自类相续。所以心法跟色法统统离不开这个原理原则,两种讲法都讲得通,不必执著哪个对、哪个不对。佛经里面,类似这种双关的语句很多,我们一定要看上下文。
『无始时界辗转流来』,这就讲它自类相续,自类相续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还有不少人提这个问题。譬如说佛给我们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无明则变现出一切诸法。有人问: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最初一念不觉是怎么起来的,是哪一天起来的?这个问题在我们佛门里面,是非常著名的大问题,这是大问题,不是普通问题,是佛法里根本的问题。
过去我在初出家不久的时候,有一个法师,这个法师很难得,他将《大藏经》看过一遍。现代人有耐心看过一部《大藏经》的人不多,他看过一部《大藏经》。他选的是嘉兴藏,大概有五千多卷。看完之后,他来告诉我,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叫著我,他说:净空,你是个研究经教的,学讲经的。他说:我有一个问题。我说:什么问题?他说:一念不觉到底什么原因起的?无始无明是哪一天开始的?他说:我看过《大藏经》,《大藏经》上没有,佛没有说这句话,这是佛说法不圆满。他来告诉我。
我就告诉他,我说: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大藏经》太粗心太大意了,没看出来。他说:在哪个经上?我那个时候正在学《楞严经》,《楞严经》上就讲得很清楚。他说:我怎么没有看出来?你要看出来,你怎么还会来问我?你要能看出来,你就是菩萨,你就不是凡夫了。他还问我:在哪一段?我说:我告诉你,你回去再去看,你去看也未必能看得懂,在《楞严经》第四卷,《楞严经》有十卷在第四卷。你提的这个问题,正是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提的问题,跟你提的问题一样,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对富楼那尊者的开示,说明这桩事情。还真有人听懂了,楞严会上不少人开悟了、明白了。
假如真的再看不懂,我就建议你去念《华严经疏钞》,《疏钞》清凉大师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了,很有味道。佛法要你自己去开悟,悟入的境界一般祖师大德不说出来,不是不能说出来,说出来之后,慈悲心没有了;说出来之后,你永远不会开悟,你自己入不了这个境界。所以宗门里的祖师大德为什么不说出来,硬是苦苦的逼著你,叫你自己去悟,有的人搞得逼得十几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觉悟,祖师大德点点头笑笑,没错!给他作个证明,让他苦苦的搞了那么多年月。为什么不一句话说穿,一句话说穿了,一文不值,永远把他的悟门堵死了,他永远不会开悟。所以人家来问我,我都叫他读经去,你自己去悟去。我如果把这个话说出来,我也很对不起你,那是真的。你自己入进去是你的境界,那才真有味道。
但是这些事,实实在在讲不在一部经,所有一切大乘经佛都说,问题你会不会听,你听了觉不觉悟;你要觉悟,哪一部大乘经都有入门之处,并不是特别指定哪几部经,不过《楞严经》上讲得特别多,因为富楼那明显提出这个问题,其他经论没人提出这个问题,可是佛统统有暗示。就在我们自己细不细心,讲细心还不行,细心还是障碍。什么心?是不是清净心!清净心就很容易觉悟,就能听懂佛的话,佛讲的什么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清净心懂。心不清净就有障碍,障碍不在佛那边,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佛心清净,所以佛在经中的言教,都是清净心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我们看古大德对这些经论的注解,各人执著自己的意见,指责别人的不对,这都是此地说的「异计纷然」。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那就是说他的心还没有达到真正清净,达到真正清净,那个说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再说到清净心,清净的纯度又有不相同。《华严》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四十一品无明,破一品无明就得清净心,但是破一品无明的人跟破十品无明的人不一样,破十品无明的人跟破四十品无明的等觉菩萨又不一样,清净的纯度不一样。到那个时候所讲的决定没有错误,只可以说讲得够不够深、够不够远,决定没错误。由此可知,讲经跟注经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们今天所做的,只是尽我们初学的责任,帮助现前没有接触佛法的大众,把佛法的殊胜功德利益,能够让他们明了,他们能够生起爱好的心,发起学习的心,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对於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如理如法的去修学,一定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才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才是真正修菩萨道、学菩萨行,然后念佛求生净土,才有像善财童子一样的成就。善财童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上上品往生,那的确不是凡人。所以这是说明「无始时界辗转流来」,经上有的时候讲「无始劫来」。佛说这个意思,你要会听,你要真正能听得懂。
『不断不常』,断是间断,从来没有间断,为什么没有间断?相续,自类相续。也不常,相续就不常,常就不能说相续了,刹那刹那相续。所以真相是不断不常,因此佛才给我们说,一般人断见、常见都是邪见,都错误,都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事实的真相是不断不常。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凭缘凭对』。这一些现象它是会变化的,什么时候它有显著的变化了,这是「缘」。「对」也是缘,「对」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现代科学家认为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不是真的,是相对的一种现象,这个说法说得也接近事实真相,所有一切法都是相对建立的。佛法从缘生,佛法怎么生?佛法从世间相对生的,有世间法才有佛法。凡跟圣也是相对生的,没有凡怎么能说圣!「凭缘凭对」是这么建立的。
『非气非禀』,这是世间人所讲的,他们认为是气数,认为是禀赋。佛告诉我们,与世间人讲的气数不相干,与一般人讲的禀赋也不相干。好像是这个样子,事实不是的。这些讲法都是牵强附会,如果不深究,好像是这个样子的,这都是前面所讲的「迷正因缘」。真正的因缘是什么?「唯识唯心」,这才是真的。心能现,识能变,识是什么?佛在经上常讲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
妄想八个识都有,阿赖耶特别重;分别八个识也都有,第六意识最重;执著八个识也都有,末那最重。这是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的法界,「正因缘」是这个。换句话说,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事实真相就大白了。然后你才晓得,佛所讲的句句是真相,句句都是事实。我们所想的所看的,与佛所讲的不一样,那是我们看错了,我们想错了。由於看错想错,这就叫邪知邪见,我们的知见不正,於是言语造作就违背了性相的原则。虽然违背,把性相那个自然的相,就变成不自然了;自然的是一真法界,不自然的是十法界,是六道三途,所以这一些东西是唯识所变。
佛告诉我们,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造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谁能给你解决?还得要自己解决。佛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没有办法代你解决,所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佛菩萨自己解脱了,没有办法帮助你解脱,这也正是大经上佛常讲的「佛不度众生」,佛是真不度众生。佛要真有能力度众生,那应当来度我们,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也解除掉,他没有法子。他只能把这个现象说清楚、说明白,提供我们方法。那么对他的这一切说法,我们听了要觉悟、要明了,他提供我们这些方法,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做。
理论方法都是无量无边,哪一个方法听懂了,你就依照这个原理;哪一个方法你觉得行,我可以做,任何一个方法都通大道,所谓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必执著这个方法好,那个方法差,那你就错了,你又在打妄想。学著佛法还打妄想,还在那里搞妄想分别执著,这样子把佛法又变成世法了,你怎么会有成就?把出离三界的大道,变成世间的小技巧了,这是我们自己有过失,佛没有过失。
佛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大乘、小乘、三乘、五乘是我们人分的,世尊当年讲经说法没有分科判教,分科判教是后人干的。古人也有赞成也有反对,赞成的人说对初学有帮助;反对的人说这是分别佛法,已经产生错误了。两个说法都有道理,可是后来多数的祖师大德,还是赞成分科判教。为什么?便利於后学。要告诉他,这是我们学佛初初一个阶段,便利於我们入门,入门之后一定要舍弃,舍弃才能入真实,所以分科判教是手段不是目的,这一定要懂得。宗门里「不立文字,一法不立」,有道理!它就没有分科判教,它就没有什么大乘、小乘,它没有这个分别。
所以学教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我们不能躐等,按部就班逐渐的深入,这是对中下根性的人最有利益。决不能执著在这个阶段里头,修学要不断去突破,用什么方法突破?用禅定、用智慧。一定要於戒定慧三学下功夫,真正突破境界,提升自己境界,这是正确的。所以关键是在唯识唯心,这是正因缘。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讲义:
【法轮者。法本如。应颂如。乃至论议如。一切法皆如也。则无如非教。】
『法轮』是比喻诸佛如来说法,佛教也就用这个做一个标志,我们常常看到佛门所用的叫「法轮常转」。除法轮之外,还有用莲花,也有用卍字,这都是代表佛法的。这几种标志里面,实在说轮是最圆满的。《华严经》上将这个名词讲得很详细,它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让我们明了空有不二、空有同时,表这个意思。在一切诸法里面,唯有「轮」显示这个意思是最圆满的。「轮」是一个圆相,圆有心、有柱、有中。我们知道圆周是动的,凡是圆都是代表动相,如果不动,这个轮就没有作用了。
今天科技这么发达,什么东西带动的?轮带动的。轮是个圆,圆一定有心。圆心实在讲是不可得,但是它决定有,决定找不到。这在数学几何里面就解释得很清楚。所以,心是空的,周是有,圆的图就代表空有不二。空代表的法性,有代表的法相。法性是体,体虽然空寂,能现一切万相,所以相有是从空而来的。空虽然能变成有,有不碍空,空也不碍有,所以说性相一如,动静不二。佛说的一切法,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这一句就可以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即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也离不开这个范围。所以佛就用轮来表法,代表佛法,法轮表这个意思。
『法本如』,法是如来所说的一切法。本如这个「如」是指世出世间一切理事的真相。佛所说的就是诸法真相,离开一切法的真实相,佛没有说一句话。「法本」在我们现在就称之为经典,或者称之为长行文,我们读经看到散文体裁所写的叫法本。『应颂如,乃至论议如』,这个「乃至」是把当中省略掉的,这就是讲的十二分教。法本是长行,应颂就是偈颂,当中省略掉了。换句话说,十二分教「唯如」而已,所以佛经一开头就用「如是我闻」。
如果你要问:佛究竟讲了些什么?佛讲如是而已,所说一切法都是说如是;理如是,事如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有一法不如是。「如」是讲的性体,「是」是讲的现相。性如其相,相如其性,事如其理,理如其事;理事不二,性相一如,这就是世尊、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所以说无有一法不如是。下面这一句总结,『一切法皆如也』。如果你要是通达一切法皆如,那就恭喜你,在佛门就称你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作佛了。你要是真正会了,真正体得,你就证到如来的果位。「如来」这一句名号也没有离开如。
我们今天在经上读到这些句子,好像也懂得,这个懂得不算数,怎么不算数?纵然你真的听懂明白了,这叫解悟,没落实,没落实在生活上,没落实。解悟还是要随著业力轮回流转,不能自在,必须要证悟。什么叫证悟?性相、理事一如不二,真正落实在生活上,我们的观念确确实实改过来了。我们凡夫的观念总是把性、相、理、事分成两截,性不是相,相不是性,事不是理,理不是事,都把它分开了。佛不是众生,众生不是佛,一切诸法都把它分成七零八落,而不知道一切诸法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宗门的话说得好,「识得一,万事毕」。「一」是什么?一个整体。怎样才能认识这个整体?整体就是经上常讲的一真法界。「一」就真了,那么你就晓得二就是虚妄,二不是真,一是真。一真要如何证得?佛给我们讲一心就证得。由此可知,十法界、无量无边法界,这种现象怎么产生的?都是从妄想分别变现出来的。不是外面境界真的有差别相,不是真正的有十法界这些相,没有!都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假相。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一真,还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给你说明这个事实。
我们要想如诸佛菩萨真正证得这个境界,一定要修一心。「一心」即是甚深的大定,出世间上上禅定,你才能够解决问题,才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所见到的必定跟佛在经上所说的一样,经典可以给我们作证明,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契入。这话说起来容易,而在事上修学,那的确是非常非常的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凡夫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我们想断断不了,想伏伏不住,麻烦在此地。於是佛所说的一些微妙之法,我们读了听了徒增羡慕而已,不得受用,你说这多难过!
南宋的时候绍兴年间,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有一千多年。有一位居士,这位居士是在家一个老太太,她很年轻的时候丈夫就过世,留了两个小孩。从她丈夫过世之后,她就很认真的学佛,长斋念佛。她念《圆觉经》,一生就受持这一部《圆觉经》。居丧满了之后,古时候居丧是三年,三年课诵《圆觉经》天天不中断;丧期尽了之后,她还是长斋,还念这一部经。别人就问她:你可不可以换一部经念念?她不换,她就一部经念到底。念久了,她得定了,她跟家里人讲,她没有妄念,晚上睡觉不会作梦。又过了若干年之后,白天见佛,感应不可思议。临命终的时候,预知时至坐著往生。亲戚邻居都不学佛,对她并不了解,只听说她自己讲见佛,她见到,别人见不到。
她在往生的前一天,沐浴更衣,第二天跟家人告别,坐在那里就走了;家里的人不知道,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赶紧去找医生,医生来了,她已经断气。地方上的太守,就是像现在的县市长,听到这个事情,带了他的部下来访问,看到老居士往生的瑞相,叹为希有!这是大丈夫都不容易做到,一个老太太做到了,她往生的时候七十七岁。太守也很难得,找画画的,那个时候没照像,找画画的来给她写真,给她画一幅像。像画成了,她眼睛是闭的。太守就祷告:这一幅画里头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眼睛,能不能把眼睛张开来让我们画?他很虔诚的祷告,居然她眼睛就张开了,家里人以为她又活过来了,高兴得不得了,眼睛画完之后,她眼睛又闭了,不再睁开了。
这一个公案告诉我们,专精就灵。她并不是什么很高级的知识分子,她的成就一生专在《圆觉经》上,临终这一句佛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不可思议。类似这一些公案自古至今都有,我们在近代亲耳所闻的,有不少比我们年长的老法师、老居士亲眼所见的,我们不能不相信。所以妄念是最大的障碍,如何能克服?儒家教给我们「克念作圣」,儒家也讲圣人、贤人,怎样才能够作到圣贤?你把你的念头克服了,你就是圣人;换句话说,有念就是凡夫,无念就是圣人。我们如何把这个念头克服?有念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无念就是真如,就是一心。
由此可知,真正想契入境界,佛法的修学决定不能中断。中断一天,妄念就增长一天,中断一小时,妄念就又长一小时;一定要能够,这个东西就像打仗拼命一样,锲而不舍,决定不能让它中断。有些人念佛还照样打妄想,功夫不得力;如果有这种情况,你不要害怕,这一种情形大家都有的,不可能你才念几天佛,你就能把你的妄念克服住,没这个道理。你要继续不断持之有恒,一句佛号念到底,久久就有功夫了,功夫就能够伏妄念。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也是非常有效,就是读经。读经在一般讲比念佛的效果还要显著,因为念佛不知不觉的打妄想,读经一个妄想,那一句就念错了,你很容易发觉,必须要全部精神贯注,所以古人用这个方法修行的很多。很多人用《楞严经》、用《法华经》,那个分量很适中。《法华经》跟《楞严经》一部念下来,大概需要六个小时。一天能够六个小时读诵,全部精神贯注读诵,就是修六小时的定,就是修六小时的慧,长年累积下去,这个功夫就很可观了。
像选择《圆觉经》,选择《无量寿经》,这种分量是差不多的,一天至少要念三部、四部,才能收到效果;一天念一部效果很微薄。经念熟了,熟透了,当然速度就快,快了遍数加多,一天念十部、二十部。念到很熟的时候,一般读《无量寿经》,读到五年之后,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可以读一部。半个小时能读一部,你一天至少要念十二部到十六部,你的心才定得下来,才管用。
末后一个是总结,『则无如非教』。「无如非教」就把一切万事万法都变成教体了。经论熟透之后,契入这个境界,那个时候我们要问,哪是《无量寿经》?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人事物没有一样不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变成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无量寿经》,我们自己跟经体已经融成一体,这就契入境界了。这样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是上上品往生,我们应当要明了的。请看讲义:
【万法从缘。故无定实。如铁之坚。遇火则熔。如水之湿。遇寒则坚。明知从缘则无定性。假名而已。】
这是教我们观相,观法相,诸法的现相。《无量寿经》,佛告诉我们,「观法如化」这一句,这地方这一段就是这一句的注解。怎样观法如化?化就是变化、不实在的。它为什么会变化?『万法从缘』,缘生的。缘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条件,许许多多的条件会合了,这个相就现前;缘要是缺了,这个相就不会现前。所以要晓得一切万法都是缘生的。缘生没有一定、没有实在,『故无』,无是通底下无定、无实这两桩事情。
「无定」是从时间上讲的,它是不定法,也就是说刹那刹那它都在变。我们凡夫粗心大意,没有觉察到它刹那在变。我们心粗,这个人过了好几年没见面,突然见面,「你变了!」他不是多少年才变的,他刹那刹那在变,不是一年一年变的,不是一月一月变的,诸位一定要明了这个道理,刹那刹那在变。这就是无定,也叫无常,「万法无常」。
「万法无实」,实是真实,不是实就是假的,假相。《金刚经》上讲「梦幻泡影」,假相,这是不实。「如露亦如电」是无定,皆是无定就是无常。你要这样观察,你对於法相的真实相,你看清楚了。如果把法相的真实相看清楚了,诸位想想,你在这一切法相当中,你还会有留恋吗?你还会有贪著吗?决定没有了。为什么?假的、空的!因为一切法无定无实,所以佛说「万法皆空」。这个万法包括我们自己的身心。
我们身是假的不是真实的,因缘所生是生灭法,身是个生灭法,无常。这个生灭,不是说过了几十年,人死就灭了,那你看得太粗了,你没有看到它的真相,它的真相是刹那生灭,这才是实相。西方有一些聪明人哲学家,他们体会到身是假的、无常的,是会灭的。这个会灭的里头有个不灭的,他把不灭的当作是「我」,这是相当聪明了。什么东西不灭?他说这个念头是我,他不相信这个身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够思惟,我能够想像,这个能够思惟想像的这是「我」,这个东西存在,这是比一般人要聪明多了。
可是《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我思故我在」不能成立了;那个思是心,三心不可得,思也没有了。何以故?我思,思还是一个缘生法,还是因缘生法。所以说实实在在的话,身心都不可得,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真心是什么?真心离念,真心没有思。能够思惟想像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佛在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是说这个意思。
「万法缘生」,所有一切法相是缘生。其实我们现在讲的心,能够思惟想像的心,依旧属於法相。法相里面有心法、有色法。心法没有「显色」,显是明显的,没有,但是有「无表色」。起心动念都有个相,我们心里想一个人,它就有一个人的相,自己很清楚,别人看不见,别人不知道;我们想到从前曾经去玩过的地方,这一想,那个相就浮现起来,所以只要你想就有相。我们中国人造字,「想」,想是心上有了相,那就叫想;心上没有相,你就没想,想一定有相。所以诸位要晓得思跟想都是妄心,都是不可得。我们就用思、想两个字作比喻,想是心上有相,思是心上有分别;那个田是划格子,划格子就是有分别。你能够把妄相、分别拿掉,剩下来就叫真心,才叫做性。我们现在讲的心都是思想,这是妄心,心上都附带一些东西在里头。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让你一看到就开悟,你要是细心,从中国这些文字符号上就能开智慧。
外面一切的色相,一切人事物包括虚空是缘生之法,「缘起性空」。凡是缘生之法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告诉我们,内而身心,外而世界,通是缘生之法,都是了不可得。如果真正入这个境界,你的心多清净,「贪瞋欲念皆永无」,永远没有了,连根都断掉了。为什么?因为你知道是一场空都不可得,那何必再去打妄想,没有打妄想的必要了。你就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是佛心;换句话说,你就恢复到佛的地位。这正是大经上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就恢复到你本来,你本来是佛。
下面举出一个比喻,『如铁之坚』,铁是最坚硬的,遇到火就熔化,可见得它不是定实。『如水之湿』,遇寒它就结成冰,就变成冰块。我们这边同修大概现在到国外去旅游观光的机会太多了,实在是可以看看南北极的冰河,亿万年的冰不溶化的,你去看看那个。我到加拿大的时候,特地去看这些冰河,真正结成了坚冰,这就说明一切法从缘而生。
『明知从缘则无定性』,这个性就是体性,凡是缘生法没有自性。万法随缘,我们要学会随缘就很自在了,学会随缘就没有烦恼了。相虽然随缘,性是如如不动。性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智慧是如如不动的,对於一切诸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了就是慧,明了就是觉;明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造作,就与事实真相相应。内与性相应,与如如不动的性相应;外与随缘的法相相应,他怎么不自在?
我们现代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可惜!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聪明的人真的不少。中国的古人,他就知道随缘,这两种他都能相应。心要定、要清净,要求开悟,古时候读书讲求的是悟性,不著重在记诵,教你念书念的遍数多,遍数多还是修定。教你心里离开一切妄想,离开一切分别,天天叫你读这一部经、念这个书,目的在此地,他修定,人定久了,他就开智慧。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与自然相应。
我们现在看《礼记》里面的「月令」,看《吕氏春秋》,这里面讲到我们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起居这些琐碎的事情,古人非常重视。这一个月份我们要吃些什么东西,是最健康的、最营养的,吃些什么东西?这一个月生长的,它是合乎自然,它顺乎自然;一个月烧的柴火都不一样。你去看《月令》,看中国人生活怎么这么麻烦,每一个月吃的东西不一样,每一个月烧的柴火不一样,吃什么东西要用什么样的柴火来烧。
我是年轻的时候喜欢看这些东西,看了很有味道,才知道中国古人生活随缘,随缘就是顺大自然。违逆自然的生活,人容易得病,现在人得些奇奇怪怪的病,古时候没有。病从哪里来的?多半从饮食来的,「病从口入」这个很有道理。过去我们作客带点礼物送人,礼物用什么?土产,这是最好的礼物,这才叫合情合理。我们如果买些外国的东西来送人,真正有学问的人看到会见笑,笑你什么?笑你很可怜,你这个地方什么出产都没有,都用外国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这个很可怜。也说明你们这个地方的人,懈怠懒惰不肯耕作,没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产品拿出去作礼物是最尊敬的,代表这是我们自己劳动生产的成果来献给嘉宾,这是最珍贵的礼物。
现在人观念不一样,对这些道理不懂,生活完全反常,违背了自然,身心都违背自然,他怎么会正常?所以我们冷静仔细观察,现在人生活非常痛苦。别看他有地位、有财富,佛菩萨眼睛看起来,可怜悯者!为什么他是可怜悯者?身心不安,这就是可怜悯者。古人是身心安稳,过的生活,他与法性法相原理原则相应,身心安稳那叫正常的生活,我们今天过的是不正常的生活。我们明白知道了,这就是开始觉悟了;如果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不明了、不知道,那是迷惑颠倒。所以这一段的文义很深很广,不但教给我们把这些错误的见解转变过来,乃至於我们错误的生活方式也要改正过来,我们身心才健康。
佛家常讲「身安则道隆」,身心不安稳,你想把道修好,那个太难了。什么道理?我们举个最简单的,这句佛号你能把它念好,能念到功夫成片就算不错。为什么现代人念了很多年,念了几十年,不是不诚心,不是不老实,也真干,天天都在干,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心里还是乱糟糟的,身心都定不下来,功夫不能成片,你要问原因在哪里?刚才所说的,这是原因之所在。你的身心跟法性法相的规则脱离、违反了,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功夫,念佛是最容易的;参禅、持咒、学教、持戒,功夫统统不得力,关键在此地。
所以,学佛的同修一定要记住一桩事情,经论要读;不但要读,实在讲我们是初学的阶段,还要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要搞清楚、搞明白。知道我们怎么样去生活,怎么样去过日子,才能与佛法相应,这个相应就是与法性相应。内与法性相应,外与缘生相应,那个时候无论用什么功夫,就容易得力了。念佛当然可以念到成片,更好一点的可以念到不乱,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事一心、理一心,都是我们世间人可以办到的,不是办不到。理一心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宗门成就没有两样,确确实实能做到,相应就做到,不相应就做不到。请看讲义:
【不知三界由乎我心。从痴有爱。流转无极。迷正因缘故。异计纷然。】
这一段是清凉大师一番无限感慨之词,凡夫不晓得「三界唯心」。《华严经》上讲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讲到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法相。我们佛门里面有法相宗,法相宗将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二十一个不相应,统统都列在法相里面;不但这九十四种有为法是法相,后面六种无为法也是法相。实在讲,无为法里只有「真如无为」是法性,只有这一个,法相宗都把它看成法相。为什么?「真如无为」这个名词是法相;实际上它是法性,但是法性没有名字,名字是法相。
由此可知,法相涵盖了一切法,世出世间法一法都不漏,这些相「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大前提明白了,三界是小前提。讲到我们眼前的现实,三界六道,三界六道从哪里来的?『由乎我心』,这个心就是八识心、识心,就是唯识所变。心不明白事实真相,心迷了,迷了就叫无明。『从痴有爱』,痴就是无明,不明了事实真相;这个爱在此地就是代表烦恼,贪、瞋、痴、慢,用一个字做代表。顺著自己的意思,这个爱就是爱贪,喜欢得到,这是爱;不顺自己的意思,希望它走得远远的,那也是爱,所以用一个字就统统代表了。所以烦恼是从愚痴生起来的,愚痴就是无明。
这样『流转无极』,极是边际,没有边际。无始劫以来,我们就是搞贪瞋痴,这要用十二因缘来讲,「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就是流转无极。「十二因缘」是给我们说明轮回现象之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轮回现象?这十二个连环。十二个环结如果破掉一个,你就超越三界,就脱离三界了。缘觉、辟支佛他们就修学这个法门,所以我们称他作缘觉,他从十二因缘里面觉悟过来的。可是这十二个环结里有因有果,果里面不能断,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现在有人烦恼,烦恼到极处,问题不能解决,他就自杀。以为自杀就能解决问题,就能解脱了吗?自杀是从果上,生死是果,这不行!这个解决不了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把问题搞复杂搞麻烦。凡是自杀的人轮回投胎都还没分,他还要找替身,你说岂不是找麻烦吗?他要找不到替身,他都没有办法去轮转,我们俗话讲投胎,他都没有机会去投胎,去作孤魂野鬼就搞这些,那个困境更苦!所以这个不是解决问题的。
解决问题要从因上,这十二环里头,因只有五个,其余都是属於果报。这五个因,过去生中两个,你也没办法;无明、行是过去的,过去的业因,你没有法子。只有从现在的业因,现在业因只有三个,「爱、取、有」,只有这三个。这三个你能够断一个,问题就解决了。「爱」是从无明上断,这个高,这个功夫很高;爱断了,当然你就没有「取」,也没有「有」了。取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得失,你在一切法里面,决定没有得失这个念头。有,那是心里不落痕迹,在有上断的。所以在一般修行人来讲,这十二个环里头多半是从「取」断。上根利智的人从爱断,中、下根性的人从取断,取怎么断法?严持戒律。严持戒律就是教你离开一切五欲六尘,把五欲六尘的这种欲望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这是个好方法。
从有上断的,说老实话,多半是再来人。诸佛菩萨、罗汉到人间来示现,示现的一般都是疯疯颠颠的,像济公活佛、金山活佛这一类的。我们看他的行为跟世间人没有两样,实际上他心清净,我们凡夫的心不清净。凡夫的心里面,真的有苦乐忧喜舍,真的有是非人我,有五欲六尘。这一些佛菩萨再来的,他们表现在外面好像是有,里面真的没有。真正没有,那就是经上讲的「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不住涅盘,示现跟凡夫一样,和光同尘,广度众生,以种种的方式让众生觉悟,这是不住涅盘;虽示现在人间,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住生死;这种人就叫无住涅盘,他是生死、涅盘两边都不住,这样才能够超越三界。
我们今天说实在的话,真正想了生死出三界,还是古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的,「持戒念佛,求生净土」。《无量寿经》就是这么教给我们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不是教给我们持戒吗?这一大段的经文,我们天天要念。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重新编了一个课诵本,我就把这一段经文编作晚课,天天要念。念的时候要反省,做到了没有?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有没有真正去做到?佛教给我们不许做的,我们是不是就不做,就真的断掉了?
三辈往生,往生正因里面,教给我们「发菩提心,老实念佛」,这样才能保证往生,保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如果不能够依教奉行,纵然修学净宗修一辈子,来生能不能往生还是问号,还是靠不住。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到的,年岁大的人警觉性更要高,来日无多。年轻的人也要提高警觉,你是不是真的跟阎罗王订了契约,要活到八十、九十?黄泉路上无老少,谁能保证自己长寿?所以,时时能提起警觉心的人,这个人在佛法里讲,他觉悟了,觉性很高。
一定要认真努力依教修行,中等根性的人修行决定不能离开经教。早晚的课诵,一定要依文观照,早晚课要这样做法。早课,我们念「四十八愿」,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一样不一样?要认真努力向阿弥陀佛学习,学习阿弥陀佛的心愿,把阿弥陀佛的心愿变成自己的心愿,这早课你真做了。晚课,反省忏悔,念这一段经文,佛在这一段的教训,我们今天有没有做到?这一段经文的内容,是详细给我们说明「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去做到?如果有犯过,赶紧要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下一次再不犯,这叫真正的忏悔,那么你晚课就有功德了。
平常读经叫你读五遍、十遍,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的时候,不要去想经里的意思,不要去随文作观,不要!就是一直老实念下去,修定。我念经的目的,是把自己的妄想杂念打掉,用读经这个方法来打掉。所以读经是属於修定,「定慧等持」,三学一次完成。所以读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当然也就不相同了。所以修学一定要落实到生活,不落实到生活,那我们就算空过了。要知道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这两句话,意义很深很深。我们无量劫以来,在六道里生死轮回不能出离,受尽了苦难,到底是什么原因?他老人家一语道破,就是「从痴有爱」。下面说。
『迷正因缘故,异计纷然』。正因缘只有佛知道,世间人哪里会知道!所以,世间的学者,现在所讲的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於宗教家,个人说个人一套。「计」就是他们的想法看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的学说」;学说很多,那就是「异」,不一样;「纷然」就是众多。每一个人都是好心,都是想探讨问题症结之所在,想了解事实真相解决问题,可是始终没有办法。自古至今这个地球上,我们人类历史有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古今中外这些圣者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原因在哪里?「迷正因缘」。我们晓得正因缘是什么?正因缘是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才能够见到一切诸法的真相,这才是正因缘。
这些三界的真相从哪里来的?十二因缘就说得很清楚,「从痴有爱」,痴就是无明。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还不是根本无明,是枝末无明。根本无明,声闻、缘觉不知道,大经上讲根本无明谁才发现?八地菩萨才发现。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然后才能下手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所以,声闻、缘觉讲六道轮回这个无明是枝末无明,根本无明是讲十法界的。因此,世间这些圣哲他们都没有离开八识,都没有离开意识,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难了。
《楞严经》传到中国来,古德用天台「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交光大师不同意,为什么?天台家的「止观」没有离开心意识,所以,他作《楞严经正脉》就完全舍弃天台的止观,直接教人「舍识用根」,而舍识用根正是《楞严经》上佛所说的,教我们舍心意识。不用八识五十一心心所,用什么?用六根的根性,用见性见色,用闻性闻声,用六根根性,那就对了;正是观世音菩萨在经上所讲的,「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交光大师就讲对了,要用天台的「止观」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交光大师对《楞严》是很大的贡献。
这是「异计纷然」,不但是在世法连佛法也不例外,佛法如果没有舍离心意识,也是异计纷然。这个我们看到很普遍,看了很多。一部经,自古以来众多的注解,各人说各人的,但是要晓得都讲得有道理。我们统统可以做参考,决定不能依靠。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佛知道这个情形。法是什么?法是经典。我们要以经典做依靠,古今的注疏做参考,那就没有问题。菩萨注的,我们也拿来当参考,这是世尊给我们指出研教的一条明路。请看讲义:
【心法刹那自类相续。无始时界辗转流来。不断不常。凭缘凭对。非气非禀。唯识唯心。】
这一段文我们可以见到,为什么法相宗要把《华严经》列入它的本宗主要的经典,就是《华严经》有这个意思,有这些说法。所以法相宗的典籍最多了,它有六部经、十一部论,六经十一论,分量都很大。经典里面最大的是《华严》,论典里面最大的是《瑜伽师地论》。
这里告诉我们『心法刹那自类相续』,这个名相里面是双关语,一种说法就是色法跟心法,分开来讲这是心法不是色法,这样讲讲得通;第二种讲法,这个心就是心法,法就是色法。这两个字就是包括了所有一切法,因为一切法不出心、色二法。心、色二法都是自类相续的。譬如「色法」,我们看到的花,它要不自类相续,我们怎么能见到!我们见的是相续相,都是属於自类相续。所以心法跟色法统统离不开这个原理原则,两种讲法都讲得通,不必执著哪个对、哪个不对。佛经里面,类似这种双关的语句很多,我们一定要看上下文。
『无始时界辗转流来』,这就讲它自类相续,自类相续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还有不少人提这个问题。譬如说佛给我们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无明则变现出一切诸法。有人问: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最初一念不觉是怎么起来的,是哪一天起来的?这个问题在我们佛门里面,是非常著名的大问题,这是大问题,不是普通问题,是佛法里根本的问题。
过去我在初出家不久的时候,有一个法师,这个法师很难得,他将《大藏经》看过一遍。现代人有耐心看过一部《大藏经》的人不多,他看过一部《大藏经》。他选的是嘉兴藏,大概有五千多卷。看完之后,他来告诉我,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叫著我,他说:净空,你是个研究经教的,学讲经的。他说:我有一个问题。我说:什么问题?他说:一念不觉到底什么原因起的?无始无明是哪一天开始的?他说:我看过《大藏经》,《大藏经》上没有,佛没有说这句话,这是佛说法不圆满。他来告诉我。
我就告诉他,我说: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大藏经》太粗心太大意了,没看出来。他说:在哪个经上?我那个时候正在学《楞严经》,《楞严经》上就讲得很清楚。他说:我怎么没有看出来?你要看出来,你怎么还会来问我?你要能看出来,你就是菩萨,你就不是凡夫了。他还问我:在哪一段?我说:我告诉你,你回去再去看,你去看也未必能看得懂,在《楞严经》第四卷,《楞严经》有十卷在第四卷。你提的这个问题,正是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提的问题,跟你提的问题一样,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对富楼那尊者的开示,说明这桩事情。还真有人听懂了,楞严会上不少人开悟了、明白了。
假如真的再看不懂,我就建议你去念《华严经疏钞》,《疏钞》清凉大师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了,很有味道。佛法要你自己去开悟,悟入的境界一般祖师大德不说出来,不是不能说出来,说出来之后,慈悲心没有了;说出来之后,你永远不会开悟,你自己入不了这个境界。所以宗门里的祖师大德为什么不说出来,硬是苦苦的逼著你,叫你自己去悟,有的人搞得逼得十几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觉悟,祖师大德点点头笑笑,没错!给他作个证明,让他苦苦的搞了那么多年月。为什么不一句话说穿,一句话说穿了,一文不值,永远把他的悟门堵死了,他永远不会开悟。所以人家来问我,我都叫他读经去,你自己去悟去。我如果把这个话说出来,我也很对不起你,那是真的。你自己入进去是你的境界,那才真有味道。
但是这些事,实实在在讲不在一部经,所有一切大乘经佛都说,问题你会不会听,你听了觉不觉悟;你要觉悟,哪一部大乘经都有入门之处,并不是特别指定哪几部经,不过《楞严经》上讲得特别多,因为富楼那明显提出这个问题,其他经论没人提出这个问题,可是佛统统有暗示。就在我们自己细不细心,讲细心还不行,细心还是障碍。什么心?是不是清净心!清净心就很容易觉悟,就能听懂佛的话,佛讲的什么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清净心懂。心不清净就有障碍,障碍不在佛那边,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佛心清净,所以佛在经中的言教,都是清净心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我们看古大德对这些经论的注解,各人执著自己的意见,指责别人的不对,这都是此地说的「异计纷然」。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那就是说他的心还没有达到真正清净,达到真正清净,那个说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再说到清净心,清净的纯度又有不相同。《华严》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四十一品无明,破一品无明就得清净心,但是破一品无明的人跟破十品无明的人不一样,破十品无明的人跟破四十品无明的等觉菩萨又不一样,清净的纯度不一样。到那个时候所讲的决定没有错误,只可以说讲得够不够深、够不够远,决定没错误。由此可知,讲经跟注经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们今天所做的,只是尽我们初学的责任,帮助现前没有接触佛法的大众,把佛法的殊胜功德利益,能够让他们明了,他们能够生起爱好的心,发起学习的心,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对於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如理如法的去修学,一定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才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才是真正修菩萨道、学菩萨行,然后念佛求生净土,才有像善财童子一样的成就。善财童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上上品往生,那的确不是凡人。所以这是说明「无始时界辗转流来」,经上有的时候讲「无始劫来」。佛说这个意思,你要会听,你要真正能听得懂。
『不断不常』,断是间断,从来没有间断,为什么没有间断?相续,自类相续。也不常,相续就不常,常就不能说相续了,刹那刹那相续。所以真相是不断不常,因此佛才给我们说,一般人断见、常见都是邪见,都错误,都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事实的真相是不断不常。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凭缘凭对』。这一些现象它是会变化的,什么时候它有显著的变化了,这是「缘」。「对」也是缘,「对」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现代科学家认为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不是真的,是相对的一种现象,这个说法说得也接近事实真相,所有一切法都是相对建立的。佛法从缘生,佛法怎么生?佛法从世间相对生的,有世间法才有佛法。凡跟圣也是相对生的,没有凡怎么能说圣!「凭缘凭对」是这么建立的。
『非气非禀』,这是世间人所讲的,他们认为是气数,认为是禀赋。佛告诉我们,与世间人讲的气数不相干,与一般人讲的禀赋也不相干。好像是这个样子,事实不是的。这些讲法都是牵强附会,如果不深究,好像是这个样子的,这都是前面所讲的「迷正因缘」。真正的因缘是什么?「唯识唯心」,这才是真的。心能现,识能变,识是什么?佛在经上常讲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
妄想八个识都有,阿赖耶特别重;分别八个识也都有,第六意识最重;执著八个识也都有,末那最重。这是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的法界,「正因缘」是这个。换句话说,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事实真相就大白了。然后你才晓得,佛所讲的句句是真相,句句都是事实。我们所想的所看的,与佛所讲的不一样,那是我们看错了,我们想错了。由於看错想错,这就叫邪知邪见,我们的知见不正,於是言语造作就违背了性相的原则。虽然违背,把性相那个自然的相,就变成不自然了;自然的是一真法界,不自然的是十法界,是六道三途,所以这一些东西是唯识所变。
佛告诉我们,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造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谁能给你解决?还得要自己解决。佛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没有办法代你解决,所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佛菩萨自己解脱了,没有办法帮助你解脱,这也正是大经上佛常讲的「佛不度众生」,佛是真不度众生。佛要真有能力度众生,那应当来度我们,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也解除掉,他没有法子。他只能把这个现象说清楚、说明白,提供我们方法。那么对他的这一切说法,我们听了要觉悟、要明了,他提供我们这些方法,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做。
理论方法都是无量无边,哪一个方法听懂了,你就依照这个原理;哪一个方法你觉得行,我可以做,任何一个方法都通大道,所谓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必执著这个方法好,那个方法差,那你就错了,你又在打妄想。学著佛法还打妄想,还在那里搞妄想分别执著,这样子把佛法又变成世法了,你怎么会有成就?把出离三界的大道,变成世间的小技巧了,这是我们自己有过失,佛没有过失。
佛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大乘、小乘、三乘、五乘是我们人分的,世尊当年讲经说法没有分科判教,分科判教是后人干的。古人也有赞成也有反对,赞成的人说对初学有帮助;反对的人说这是分别佛法,已经产生错误了。两个说法都有道理,可是后来多数的祖师大德,还是赞成分科判教。为什么?便利於后学。要告诉他,这是我们学佛初初一个阶段,便利於我们入门,入门之后一定要舍弃,舍弃才能入真实,所以分科判教是手段不是目的,这一定要懂得。宗门里「不立文字,一法不立」,有道理!它就没有分科判教,它就没有什么大乘、小乘,它没有这个分别。
所以学教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我们不能躐等,按部就班逐渐的深入,这是对中下根性的人最有利益。决不能执著在这个阶段里头,修学要不断去突破,用什么方法突破?用禅定、用智慧。一定要於戒定慧三学下功夫,真正突破境界,提升自己境界,这是正确的。所以关键是在唯识唯心,这是正因缘。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