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二十二集) 1997/11/3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22
请看讲义:
【自性如如。言来者。约从自性来至得果。是名如来。性虽是一。因名应得。果名至得。其体不二。但由清浊有异。在因位时。违二空理。故起无明而为烦恼所杂乱。故名为染浊。虽未即显。必当可现。故名应得。若至果时。与二空合。无复惑累。烦恼不染。说名为清。果已显现。故名至得。】
这一段文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如来」这个名词的定义。「如来」这个名词,学佛的同修与社会一般大众都非常熟悉,可是这两个字的含义能够讲清楚的人不多。一般人解释这个名词,多半引用《金刚经》上所说的。《金刚经》流通得普遍,读诵的人多,经上讲得也非常好,它讲得很简单、很扼要,意思也很圆满;但是总不如清凉大师这个地方讲得透彻,我们初学的人容易懂。我们看文。
『自性如如』,这一句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性,在未起作用的时候「如如」,如如就是经上常讲的「法尔如是」;或者我们讲「本来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有现相也没有名字。『言来者』,「如」来了,「来」是什么意思?下面说,这是就『从自性来至得果』,自性里面变现出一个很圆满的果报,这个果报我们就称它作「如来」。可见得这个如来不是从其他地方来的,不是从阿赖耶里头来的,也不是从第六意识来的,是从真如本性而来的,这才能称之为「如来」。由此可知,没有见性就不能叫如来。
六道的凡夫,十法界里面的圣贤,他们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相分,所以不称如来。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可以称如来,这个如来是分证的如来,不是圆满的。他确确实实是如来,「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四十一位法身如来」,这个话讲得没错,分证如来。在百法里面,不相应行法里面有两种,一种叫同生性,一种叫异生性。同生性就是如来,同从自性如如变现而来的。异生性是十法界之内的,十法界、六道这一些众生,他们是从阿赖耶识相分变现出来的,不是从自性变现的,所以就不称如来。这是从得果建立的名词。
下面给我们解释『性虽是一』。无论是佛菩萨或者是六道众生,要讲到自性,要讲到真心,是一不是二,众生跟佛没有两样。在我们凡夫分上,在因上讲是『应得』,你应该会得到,但是你现在没得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应当成佛。应当成佛不是你现在就成佛,你将来会成佛,「因名应得」。如果在果上讲是『至得』,至是到了,达到这个境界了。所以应得跟至得的意思不同,应得是因上说的,至得是果上说的。
『其体不二』,这个体是自性,也就是因位的人跟果位的人自性不二,真心不二,这个体不二。『但由清浊有异』。清浊是从心上讲的,一个人心清净,一个人心染著,那就不一样了。果位上的人心清净,妄想分别执著都离开了。但是在因位上,像我们是凡夫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且非常严重,所以在相上凡圣迥然不同。原因在哪里?下面给我们说出来了,『在因位时,违二空理』,违是相违背,二空是事实真相,二空就是讲的「人我空,法我空」。人我空是讲我们的身体,是正报上说的;法我空是我们居住生活的环境,经上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正报上来说,人我空;从依报上来讲,法我空。
不但法性宗里面说这些道理,说这些事实真相,法相宗也是这个目标。你看相宗入门的教科书,《百法明门论》是法相宗入门的教科书,一开端就讲得很清楚,这一部论典讲的是什么东西?所说的就是世尊在经上讲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那你们就懂得了。一切法把它分开来说成百法,百法就是一切法,说明这一切法里头无我。人法都无我,这才叫「明」了,「明」就是开悟了,这一下明白了,一下觉悟了。觉悟了之后把二空断掉,你就脱离十法界了,你就是如来了。
天亲菩萨作《百法明门论》是依据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就是一切法,说明一桩什么事?说明无我。可见得相宗跟性宗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方法手段却不相同,这正是所谓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最后的目标都相同。人无我,我们这个人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告诉我们缘生之法,一分析开四大五蕴,物质的部分是四大,五蕴里面的「色大」,色再一分析就是「地、水、火、风」。这一分析之后,就晓得这个色相是假的,色相是因缘生法,《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合相」,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
「四大」是说明基本的物质现象,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物理现象。现在科学家实在讲也相当了不起,他们用科学仪器来观察,看到基本的物质,称它作粒子,比原子、电子还要小。这么小的物质,它有四个现象,这四个现象就是我们佛门讲的「四大」。我们叫它做地大,「地大」就是它是一个物体,虽然很小,在高科技仪器之下能够探测到,能够观察到,它是一个物体;地就代表一个物体。「水大」说明它有湿度,「火大」说明它有温度。现在科技上,它不讲温度、不讲湿度,它讲带电,一个意思。水大就是带阴电,火大就是带阳电,它是带电的,再小的物质它是带电的。「风大」的意思说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所以说风是动的。构成一切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它有这四个条件,我们称它作「四大」,用地、水、火、风这四个字来代表。所有一切的物相,都是这个基本粒子所组成的,聚起来就现一个相,散开来相就不见了,所以这个相是假相,我们身体也是如此。这些物质聚会的时候,现这个相出来,等到它散掉了,这个相就没有了;可见这个相「缘聚则有,缘散则灭」,完全是假的,它没有自体。而造成这个身体的基本物质不生不灭,它只有聚只有散,它没有生灭。
这就说明了们这个色身了不可得,这个物理的现象聚散无常。我们今天所感觉到,这个身体在世间还能够存在几十年,我们把它看作寿命,其实这个身体刹那生灭。我们的心思很粗,所观察到的是这种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不是真相,我们被这个假相欺骗了,这是物质,身体的这一部分。除这一部分之外,还有精神这一部分,我们讲的心理的现象。精神这一部分,佛讲「受、想、行、识」。「受」是你的感受。「想」是你的念头。「行」就是指它不住,它是刹那生灭的,它不会停在那个地方。行就是动的相,跟四大里面风的意思相同,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识」是业,所造种种的业储藏在阿赖耶识里,这个叫识。阿赖耶里面储藏这些业力的习气,永远不会消失,它要是遇缘又变成了果报。这个果报还是幻化不实的,就是说六道、十法界的果报,它会现行。由此可知,善的业习种子就变现善的果报,人天果报;恶的种子就变现出三恶道。
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这个事情就非常严重了。你有能力超出六道轮回,那很好;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决定要受果报,这是不了解事实真相。《金刚经》里面讲得也很明白,佛给我们讲「三心不可得」,人我空;「诸法缘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这是讲法空;我法二空,这是事实真相。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在这个里面『起无明而为烦恼所杂乱』,生起无明,无明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事实真相叫做「无明」。你在里面起贪瞋痴慢,你在里面有取舍得失,这就乱了,心性里头就杂乱了,这叫做『染』,这叫做『浊』。「染」是对心性来讲的,你的心地被染了;「浊」是对环境来讲的。这个时候,我们的真如自性没有能够透出来,虽然不能够『即显』,不能够透出来,『必当可现』,为什么?因为这是本来有的。总有一天你这个真如自性会现前,所以叫应得;现在虽然没有得,应得,你应该得,你将来一定会得,是这么个意思。
如果你修行功夫得力,能破执著、能破分别、能破妄想,『与二空合』。「合」就是契合,你的思想、你的见解、你的言语造作、你的生活,都能与事实真相相应。合就是相应的意思,完全不违背,这个好!『无复惑累』,「惑」是迷惑、无明,你没有无明,你明了,明了就不是无明,无明没有了;「累」是烦恼的累赘。你脱离了无明烦恼,所以『烦恼不染』。这个时候『说名为清』,你心清净了,身也清净了;身心清净,环境也清净了,就像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国土。国土怎么清净?人心清净。这正是说明佛在经上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只要我们心地清净,身与世界都清净了。
『果已显现』,依正的清净果报都显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就叫做『至得』,至是到了,也就是我们讲,至得就是证得,应得是没有证得。我们明白、了解了,了解是解悟不是证悟,那还是在应得;到证悟的时候,这就是至得,才真正得其受用。所以这种说法比一般讲解如来,确实清楚、容易懂。请看讲义:
【众生即因。因称法界。法界摄法无遗。故众生亦摄无遗矣。】
这是解释众生这个名词术语,什么叫『众生』?确实有一些粗心大意的人,看到「众生」,就是好多好多的人,众生;或者是很多很多的动物,这叫众生。这都把众生的意思讲错了,这是粗心大意,没有细细的去探讨。「众生」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诸位想一想,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我们人身、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四大五蕴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矿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乃至於自然现象,甚至於一些抽象的概念,都离不开众缘和合而生。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佛法也是缘生法。由此可知,众生是因,十法界、一真法界、世出世间万事万法所形成的因。众生就是因缘,因,缘省略掉了,这是因缘。『因称法界』,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因称法界」。称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现象不是因缘所生的。
『法界摄法无遗』,「摄」是包罗、包括的意思,虚空法界包含一切万法;诸佛无量无边的刹土,十法界依正庄严,一法不漏。法界摄法如是,众生摄法也如是,一个法界,没有两样。这一段给我们说明众生的本意是什么,这是学佛不能不明白的。明白这个才晓得事实的真相,事实真相就是众缘和合而现的幻相。明白事实真相,我们在一切万事万象里面就不会迷惑了。不迷就是破了无明,没有无明,明白了;明白之后,我们一切造作就不犯过失。为什么?决定不会在境界里面起人我的执著,决定不会起贪瞋痴慢的念头,这就没有过失了。
所以在过去学佛,对於这些名词术语很重视,不仅仅我们懂它的意思,确确实实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觉悟,防范我们迷惑。譬如一个寺院、一个道场里面住的这些修学的大众,学佛的人、内行问的,是你这道场住多少「众」,这个话就很内行的;外行人问,你这个庙里住几个「人」,说人是外行话,内行话讲「众」。众是你这个道场住多少众缘和合而现的假相,就这个意思,破你的执著。住多少人,是人我执,增长你的我执,增长法执。提醒你住多少众,住多少众缘和合的假相。名词提醒我们觉悟。再看底下一段:
【佛本觉与众生本觉无有二体。同一觉故。本觉即法身故。法身同故。众生未证。佛证法身。】
『本觉』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所以真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真智慧是我们自性里本有的,称之为「本觉」。它的能力不可思议,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过去无始,未来无终,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么大的智慧。这个智慧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不是学来的。佛这个智慧现前了,佛为我们讲经说法,讲到他方诸佛刹土,佛讲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为什么?他是智慧亲证的境界,不是假想的,不是推想的。尽虚空遍法界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天耳彻听,六根的本能就是本觉,般若智慧,生佛不二。佛有众生也有,佛不会比我们多一点,我们也不会比佛少一点,实在讲无二无别。
『本觉即法身』,所以智慧一开就证得法身,正是大经上所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两品无明,证两分法身。无明有四十一品,四十一品无明破尽,所证的法身就圆满。等觉菩萨所证的还欠一分,等觉菩萨破四十品无明,还剩一品无明,那一品无明破尽,他就圆满成佛了,这是圆教的佛果。
由此可知,我们的本觉为什么不能够现前,佛的本觉现前了,我们的本觉有无明烦恼障碍著,它透不出来。就像白天的太阳一样,阴天浓浓的云层把太阳遮住,我们见不到太阳,不是太阳没有,太阳有,被障碍了。这个比喻,就好像佛有本觉,本觉像太阳,佛的本觉没有障碍,青天白日。我们这个太阳、这个本觉,有见思烦恼、麈沙烦恼、无明烦恼三重障碍,透不出来,不是没有而是透不出来,所以『众生未证』。如果我们要是证得,跟佛就没有两样。为什么?本觉同,法身就同。既然法身同,所有色相、受用、能力无一而不相同。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往生到极乐世界,得佛威神的加持,能力几乎都现前了,这个话我们就可以相信了。我们这个信不是迷信,我们的信是有理论的依据。理上讲得通,事上就可能,这样的信叫正信。由此可知,正信的佛教徒,明理才叫正信,如果理不明白,还是迷信。
学佛不能不听经,不能不研究教理,学佛如果不必听经,不必研教,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辛辛苦苦说了四十九年。佛说四十九年,实在讲就是说明这一桩事情重且要也,太重要了。听经研教非常非常重要。让你明白,让你开悟,然后你的信心才能够坚定,你的愿力才不会退转,佛法修持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才能证得。
所以我们学佛,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不但要听经,而且还要发心为一切大众讲解经论。讲经说法,我们不能把这个事情统统推给出家人,推得一干二净,这是错误的。在家同修也应当要讲经说法,出家他是专业的,他当然要讲经说法。在家有种种事业劳累,怕的是没有时间来做讲经弘法的工作,如果有时间应当要做,没有时间可以不做,这是在家跟出家学佛的一点差别。在家学佛如果有空闲,也应当出来讲经说法,世尊当年在世,维摩居士就是在家的佛,也常常为大众讲经说法。
维摩以后,中国、外国,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居士建道场,居士讲经说法很多很多,历史上都有记载。居士林、新加坡净宗学会都是在家同修建立的道场。居士自己有道场,没有空来讲经,礼请法师,礼请其他的大德,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是正确的,这个做法是对的。讲经说法就是帮助我们恢复本觉,帮助我们证得法身,这是学佛最后的目标。
证法身这一桩事,对我们来讲是相当困难,但是我们能够归信净土,乘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依照《无量寿经》上的理论方法,「深信因果,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能成功。烦恼一品都没有断,也能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是四十八愿里所说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菩萨?就是证得法身的菩萨。佛证法身,这个菩萨也证法身,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法身。说老实话,这不是凭我们自己的本事,我们自己没这个本事。这是凭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大志大愿的帮助,使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这一种殊胜的果报。所以西方世界,诸位在《无量寿经》上看到是平等法界,真正不可思议,古人赞叹得没错。
阿弥陀佛的弘愿,就是令五乘齐入报土。五乘: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这五种人,五种人的根性完全不相同,阿弥陀佛有能力叫他平等,齐就是平等,齐入报土,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法身大士所证的,所以念佛人下下品往生也入报土。经上跟我们讲的三辈九品,又是什么回事情?给诸位说,三辈九品是有的,不是没有,三辈九品是讲自分,不论佛加;佛一加持,大家都平等了;三辈九品是讲自分。换句话说,要是不论佛的加持,你自己是什么样的地位,是那一品;佛一加持了,大家都是上上品,没有上中品;要是有上中品,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平等了,清净平等觉就讲不通了。所以说论你自己自分不平等,有三辈九品;论佛的加持统统平等,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虽然得佛平等加持,我们自己真的要加功用行。为什么?如果我们自分的品位高,成佛就快,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快;自分的品位低,成佛的时间就会延长。
《观无量寿佛经》讲得没错。晓得这些事实真相,还是应该认真努力的修持,尽量把自己的品位向上提升。实在是烦恼习气太重也不怕,提不起来也没有关系,下下品往生也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到什么时候成佛?要十二劫,十二劫花开见佛,那是论自分,不是论加持,加持是平等的。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然后才知道净宗法门的殊胜,净宗法门的不可思议。才知道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推崇,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如果佛要不这样劝勉大家,佛就没有慈悲心了。明明有一条路,教一切众生这一生当中就作佛,佛为什么不说这个法门,为什么不劝大家,讲些其他的法门来接引众生,那佛的慈悲心何在?所以,没有一尊佛不说这个法门。说了你听不进去,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所以佛才讲其他法门,委曲婉转。令你不断渐渐觉醒过来,真正省悟过来了,还是归这个法门。祖师大德们所讲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很有道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请看讲义:
【众生心中佛。为佛心中众生说法。佛心中众生。听众生心中佛说法。】
清凉大师这两句话,意思何在?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很有趣味,也是事实真相,一点都不假。前次跟诸位讲过「一切所有,唯心所现」,也说过「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谁的一心?众生的一心,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心。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心现的,离开自心,哪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也是我们自心现的,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是我们自心现的。我们自心是能现、是本体,一切诸佛是现相。由此可知,我们自心里面十法界的因统统有,哪一个因遇到缘,它就现行。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就是这么回事情,统统是我们自心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还是我们自心变现出来的;离开自心,一切法皆不可得。知道是自心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哪里有去不成的道理?自己变现出来的境界,自己不能契入,那成什么话!所以要晓得,佛与佛境界是我们众生心中变现出来的,『众生心中佛』。
佛讲经说法度众生,度哪些众生?『为佛心中众生说法』。我们心现佛境界,佛心现众生境界,彼此感应道交。这个境界,如果一下想不过来,我们可以用作梦做比喻;你作梦梦到佛,梦到佛讲经说法,你在那里听法了,那梦是你自己心变的,梦里头也有自己,佛为自己讲经说法。诸位细细从这个比喻上,你就能得一点消息了。说明什么?说明自他不二、生佛一体。一体,为什么会有生佛这一种迥然不同的现象?前面说过,众生违二空理,所以为无明烦恼所障,我们这个样子跟佛不一样。佛是通达二空理,永断无明习气,他没有障碍,现的境界相就不一样,清浊不相同,染净不一样,道理在此地。无论清浊、染净,体是一个,决定没有二体。所以我们讲生佛不二,讲性相一如,是从理上讲的。如果理上通达了,事上也不例外,那就入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两句懂了,下面两句就好说了。
『佛心中众生,听众生心中佛说法』,这两句就好懂了。刚才我讲,这两句意思很深,要细心去体会,要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观念就转变了。世间人最难相处的是冤家对头,一见面心里就很不痛快,你把这几句经文念一念,「我心中冤家,为冤家心中这个我」,是一不是二。这么一想,那个冤就没有了,冤结就解开了。你不明白这个真相,你跟这个冤家冤是愈结愈深,这个结永远解不开没完没了。你看这一句经文念个几十遍,那个结就解开了,这个帐就了了。哪里是我们心外之物?自性变现的。你欢喜的人,也是你自性变现的;你讨厌的人,还是你自性变现的,无有一法不是自性变现的,既然是自性变现的,那就是平等的,就是清净的。
可见得这个意思的确是很深很深,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这一生就过得非常幸福美满。真的是古人所讲「仁者无敌」,仁是仁慈的仁,在我们佛法里讲是菩萨,佛家称菩萨是仁者。无敌,敌就是敌对的,一个仁慈的人,菩萨心里头,决定没有一个敌对的,敌对的人、敌对的事、敌对的物统统没有。与一切人事物都能够相容,都能够圆融相处,都能够达到自在,哪里会有什么过不去!由此可知,往后你再要遇到有过不去的人、过不去的事,你就好好想到佛经中所说的,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绝对没有人事物跟你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迷惑颠倒,妄想分别执著,毛病出在这些地方。再看底下这一段。
【如来不说法。亦不度众生。我从得道来不说一字。汝亦不闻。】
后面这两句,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而前面这两句,是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如来,都不曾说法,也不度众生。我们学佛的人乍听到这两句,感到非常茫然。四弘誓愿天天念,头一句就是教我们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不度众生?怎么不说法?我们过去讲过《金刚经》,还能不能记得,《金刚经》上讲的如来、讲的佛,诸位回味一下,凡是讲如来,都是讲性体,讲的自性。真如本性离一切相,他怎么说法?他怎么度众生?所以,讲如来是从性体上讲的,讲佛是从相上讲的。从体现相,相就起作用。所以佛度众生,如来不度众生,这个要搞清楚。如来是佛之体,是佛之本体,佛是如来起的现相。所以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佛不说法,谁说法?菩萨说法。那个佛就是代表如来的意思,所以佛代表体。
我们供佛像,这也是常识,诸位不能不知道,一般很多人问到我们,我们要能够跟他解释,解释就是机会教育。特别是现在一般寺院道场,观光旅游的人非常多,特别是一些外国人,看到中国这些文物,他们非常羡慕,也很欣赏。一看历史悠久,他都会问,这供的是什么?什么意思?我们就有机会对他教育。
大雄宝殿里面,通常供养一佛二菩萨。为什么这样供法?因为佛不说法,佛代表本体。佛、如来,经论上你要看上下文,它是表什么意思?有些时候「如来」也代表身相,有的时候它代表性体;说佛,「佛」有的时候也代表本体,用菩萨来代表现相,一定要看经的前后文,才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像我们一般供佛,佛代表本体,本体不说法,体哪里会说法?从体起用,那就是菩萨,菩萨说法,菩萨说法就是佛说法;换句话说,如来要说法,如来一定要变现出色相,这个色相就叫做菩萨。「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那个佛还是菩萨,诸位要懂得,那个佛还是菩萨。
就以《金刚经》来说,《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江味农居士《讲义》里面的解释,诸佛就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应以八相成道这个身来度众生的,他就现这个身,我们称之为佛身。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现这个身,所以初住以上就是佛,不是假佛是真佛,天台家称为「分证位佛」。诸佛就是指这四十一个位次,称之为诸佛。
所以这些诸佛,在《华严经》上是菩萨、法身大士,要现这种身才能够利益众生,才能帮助一切众生。如果不现身,不现身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此地讲的如来,如来是讲性体。他不说法,他不度众生,一定从体起用,起用就说法、就度众生了。因为理体上没有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现相,相上面就有说,有示有说;理上、性上无示无说,示是示现,没有示现也没有言说。体跟用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这是说明何以『如来不说法,亦不度众生』。
后面这一句话,不但是从体性上流露出来的,而且还牵涉到相。『我从得道来』,「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所示现的,诸位要晓得叫藏教佛,示现八相成道。我们佛门也叫藏头佛,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教的佛,这是示现的劣应身,为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说法。藏教佛的果证,要在圆教里面来讲大概是七信、八信位的菩萨,没有到圆教初住。可是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已经成佛了,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说法;换句话说,是来演戏的,来表演的,现这种劣应身。
这个地方,「从得道来」,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以来,『不说一字,汝亦不闻。』这个话说的是真话,说得很深很深。如果如来有说,你也有闻,有说有闻就落在能所里面;落在能所里面,是凡夫不是圣人;换句话说,你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这就说明,凡夫之人学佛的人很多,为什么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就是执著佛菩萨有示有说,我有听有闻。你用这种心态来学佛,不是没有好处,好处在哪里?好处在生生世世不断在薰习,阿赖耶里面薰习成种而已。能不能起现行?不能起现行。原因在哪里?因为你有能所,你依旧落在意识里面,麻烦在此地。
怎样才能够出头?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说得好,教给我们一招,我们要牢牢的记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你要能懂这个意思,你要能够肯定这个事实,那你是真的有慧眼,你看破了,你明白事实真相了。我们听法怎么听?「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样你就能超越三界。为什么?你有能力破我法二执,功夫浅的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去了;功夫深的超越十法界,证法身大士。
马鸣菩萨教给我们这一招,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我们在这儿听经,这个听经是真有功夫,真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佛讲经的言语,这就是「离言说相」;不分别佛所讲的这些法相名词,「离名字相」;佛所讲的一切义理,不去想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不去思惟,不去想像,不去研究,不去推敲。一有这个念头,你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你就掉在分别执著里面了。落在意识里面,顶多增长见闻而已,你不开智慧;不落在意识里面,开智慧了,与自性般若智慧相应。才起心动念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意识里面就变成世智辩聪,不能出三界。所以佛这一句话说的意思就深了,意思也圆了。佛就是示现这个色相以来,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
「汝亦不闻」,这对哪些人说的?对那个闻法开悟的人说的,听佛讲经说法开悟了,明心见性了。确实,他怎么明心见性的,就是这一句的意思。我们今天天天读经,天天听法为什么不能开悟,就是「有说有示,有听有闻」,坏就坏在这个「有」字。你有就坏了,到哪一天那个没有了,你就成功了。没有不是不来听,不来听经不是没有吗?那不行,不来听经,你还是有胡思乱想,你还是有烦恼、执著。来听而没有,那才叫高明,「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不是我不来听,那你就把意思完全错会了。请看讲义:
【真如于一切法中最胜。】
胜是殊胜,没有比它殊胜的。
【由缘真如起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真如所流。此智于诸智中最胜。由此智流出后得智。后得智所生大悲。此大悲于一切定中最胜。因此大悲。如来欲安立正法救济众生。说大乘十二部经。此法是大悲所流。此法于一切法中最胜。菩萨为得此法。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由观此法。得入三地。】
这一段文说明,世出世间法什么是最殊胜的。聪明人一定是求第一殊胜,第一殊胜的根源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这个地方称为真如。本性、真心、自性、真如,一个意思,同体而异名。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佛的用意很深,叫我们不要执著,不要执著名字相,懂得名字相里面所含的意义,不要执著名词。所以一桩事情说了许多的名字,用意在此地。这是一切法当中最殊胜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真如变现出来的。真如是能变,一切万事万法是所变。下面这个话重要了。
『由缘真如起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大般若经》里所说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讲的无分别智,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诸位要知道,根本智就是无分别智,是自受用;后得智,无所不知是他受用,是教化众生的,不是自受用。如果把后得智当作自己来受用,那就坏了,这就搞错了。自己受用是无分别,无分别就是平等性智,分别就不平等了,所以无分别智跟真如相应,真如里面的般若智慧流露出来。无分别智我们有没有?有!哪个没有!虽有而不会用,可惜在这个地方。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提示我们,我们眼见外面色相,耳听声音,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第一念是无分别智,张开眼睛看到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分别。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念头还没起来,你不能说眼还没有起分别执著,外面看不见,一定要分别一下才看见,没这个道理。你明明看得清楚,听得清清楚楚,你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分别执著,这个时候就是无分别智现前。所以第一念一定是无分别智,问题在哪里?不能保持,麻烦在这里;第二念它就分别执著了,它就起心动念了,这就坏了。
诸佛菩萨的本事,能保持第一念永远不变,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如果我们能保持第一念,那你就成佛了。所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么?屠刀是比喻造业。什么是造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造业了。把根本智变成了无明,把后得智变成烦恼,你看你冤枉不冤枉!怎么变的?就是分别执著、起心动念。真的能够保持这第一念,於一切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的根本智现前,后得智现前;根本智现前,无明没有了,后得智现前,烦恼没有了。所以古人教导我们的方法,是不要分别执著。
那么学习起步从哪里?起步一定要依照古人的成规,死心塌地就没有妄想。把自己的分别执著缩小,缩得愈小愈好,不能扩大,扩大之后收不回来,缩小缩到最后就变成没有了。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佛有没有说法?佛没有说法。佛所说的是什么?都是说的古佛所说的,没有一个字、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意思。所以说:「我从得道以来,不说一字」,说的是什么?古佛所说的。
这就是所谓「述而不作」,出世间的佛菩萨如是,世间的圣人亦如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常常告诉别人,他是「述而不作」。自己没有创作,没有立言,没有说一句话,所说的都是古圣先贤的,传述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佛佛相传」,所以如来又有一个解释,又有一个意思,「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也叫如来。
我们现代人总是想要标新立异,自己要创作,世间科技可以这个说法,修道不能这个说法,为什么?道的根源是真如本性,你还能创造一个真如本性出来吗?万法的根源是没法子创造的。一切诸佛的经教都是从真心本性里头流出来的,你怎么创造法?所以世法里头勉强可以说你有创意,你有创新,佛法里头不行;一有创意,一有创新,就变成外道了,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了。这个道理我们如果不明白不清楚,学佛往往变成门内外,这是佛学里面的一个术语「外道」,不是佛门以外的外道,佛门里面的外道,「门内外」,学佛学成了魔。
学佛学成魔,如果我们细心不难体会,为什么?佛心清净,魔心烦恼。如果学佛,学得愈学烦恼愈多,就是学佛学成魔了;假如你学佛,学得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你是学的佛没错;一天一天难说,一年一年做比较就比较明显了。今年比去年确实清净了不少,烦恼轻智慧长,你是在学佛,你的功夫得力了。如果你学佛,今年比去年的烦恼还多,今年比去年的心还乱,你已经不是学佛了,你已经变成魔了。自己变成魔还不晓得,还以为自己佛学得不错,这个就坏了。所以这个开示就很重要了。
『由缘真如起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真如所流,此智于诸智中最胜』。哪些智?通常我们讲「四智菩提」,四智菩提跟它比,它还是第一殊胜。『由此智流出后得智』。所以无分别智实实在在说,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无分别智,那个觉就是无分别智,这个智是从清净平等里面流出来的,清净平等就是真如的相。由这个智才流出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众生来向你请教,如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切众生遇到佛向佛请教,众生提出任何问题,这一提出佛立刻就解答了,那个解答的能力就是后得智。诸位要记住,对方提出问题,不是去想一想这个问题,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答覆,那就不是后得智了,那个没有智慧。智慧是随问随答,没有去研究,没有去想一想该怎么答,不需要,随问随答。没有人问,佛是一念不生,有人问随问随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答覆出来的是无所不知,这是真实智慧。
因为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著,所以说「说而无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无说」。虽不起心动念,可是答覆一切众生的疑难问题,答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都没有错乱,这样的智慧就称之为后得智。他有这个能力,替一切众生解决疑难的问题,解决生死的问题,解决轮回的问题,佛有这个能力。你想度众生,你没有能力办不到。所以根本智现前之后,后得智就连带现前,就像树一样,有根本自然有枝叶花果,这一定的道理,后得智就好比枝叶花果。所以从『后得智所生大悲』。
『大悲于一切定中最胜』,此地要注意这个「大」字,如果单讲慈悲不是这个境界,「慈悲」佛经里面讲有四种缘的慈悲。一般凡夫「爱缘慈悲」,爱你、喜欢你对你就慈悲,不喜欢慈悲就没有了。可是这个慈加上一个大慈,大慈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由此可知,四种缘的慈悲,这里头最后一种叫「无缘慈悲」,那是大慈悲。其余的三种,众生缘的慈悲,法缘的慈悲,都不是此地所讲的境界。为什么?还有情识掺杂在里面,那就不是定;纵然是定,不是深定。此地讲的这个定,明心见性的这种大定,这就是最殊胜了。
世间四禅八定也能生慈悲心,众生缘慈悲。所以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就是众生缘慈悲,比爱缘高得太多了,但是不能出三界。出三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的定功比四禅八定高明得多了。他们修的是出世间的禅定,对一切众生有慈悲心,这个慈悲叫法缘慈悲。换句话说,还是有条件的,知道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还有这个念头在,有这个念头在的慈悲心就是法缘慈。这个念头都打掉了没有了,才叫无缘慈,那就是甚深的禅定。这个禅定是脱离十法界,证一真法界这样的深定。所以这个大悲心是从这个深定里面生出来的,才生出无缘的大慈大悲。
『因此大悲,如来欲安立正法救济众生』。此地的如来跟我们上面讲的如来意思不一样了。这个如来就是佛,就是有色相的佛,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个如来。所以同样是一个如来,我们看经文前后的意思,这里头浅深的意思完全不相同;有的完全是讲自性的本体,这个地方也可以说色相。这个色相像佛的四种名号,四种名号里第一个就是如来,这个如来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是这个意思。所以佛要安立正法,也就是建立正法;或者我们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说,我们要建立正法的教学,要建立佛陀的教育。我们要到这里办教育,其目的是救济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才说一切经,『十二部经』就是讲的一切经。『此法是大悲所流』,如来所讲的一切经法是从大悲心里流露出来的。
『此法于一切法中最胜』,世间一切法都比不上佛法,佛法是世间一切法里面第一殊胜。大乘法而且比小乘还要殊胜,一乘法比三乘又要殊胜。诸位要知道,《华严》是一乘法,《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是一乘法,无比的殊胜。『菩萨为得此法』,菩萨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是如来的真正弟子,他闻到佛法觉悟了、明白了。明了,能够落实在自己生活行为上,这就叫「得」。如果我们明了,没有把它落实在生活上,对我们自己现实的生活、思想行为,没有一点影响,没有一点改变,那你没有得。你虽然闻佛法,你没有得,得是得到受用。他们得到这个法了,得到受用了。得到受用有个什么现象?『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没有得到的时候,你难行还是不能行,你难忍还是不能忍,你虽然修学佛法,没有得到受用;真正得到受用,那不一样了。
『由观此法,得入三地』,这个三地虽然没有说是藏、通、别、圆,但是《华严》是圆教,圆教三地菩萨地位高了。「由观此法,得入三地」,由此可知,他的果证不可思议。即使我们离开圆教,以别教来说,这个地位也相当之高。别教三地也是超越十法界了,别教初地菩萨等於圆教初住菩萨,可见得别教三地就是圆教三住,都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得到真实的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讲义:
【自性如如。言来者。约从自性来至得果。是名如来。性虽是一。因名应得。果名至得。其体不二。但由清浊有异。在因位时。违二空理。故起无明而为烦恼所杂乱。故名为染浊。虽未即显。必当可现。故名应得。若至果时。与二空合。无复惑累。烦恼不染。说名为清。果已显现。故名至得。】
这一段文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如来」这个名词的定义。「如来」这个名词,学佛的同修与社会一般大众都非常熟悉,可是这两个字的含义能够讲清楚的人不多。一般人解释这个名词,多半引用《金刚经》上所说的。《金刚经》流通得普遍,读诵的人多,经上讲得也非常好,它讲得很简单、很扼要,意思也很圆满;但是总不如清凉大师这个地方讲得透彻,我们初学的人容易懂。我们看文。
『自性如如』,这一句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性,在未起作用的时候「如如」,如如就是经上常讲的「法尔如是」;或者我们讲「本来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有现相也没有名字。『言来者』,「如」来了,「来」是什么意思?下面说,这是就『从自性来至得果』,自性里面变现出一个很圆满的果报,这个果报我们就称它作「如来」。可见得这个如来不是从其他地方来的,不是从阿赖耶里头来的,也不是从第六意识来的,是从真如本性而来的,这才能称之为「如来」。由此可知,没有见性就不能叫如来。
六道的凡夫,十法界里面的圣贤,他们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相分,所以不称如来。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可以称如来,这个如来是分证的如来,不是圆满的。他确确实实是如来,「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四十一位法身如来」,这个话讲得没错,分证如来。在百法里面,不相应行法里面有两种,一种叫同生性,一种叫异生性。同生性就是如来,同从自性如如变现而来的。异生性是十法界之内的,十法界、六道这一些众生,他们是从阿赖耶识相分变现出来的,不是从自性变现的,所以就不称如来。这是从得果建立的名词。
下面给我们解释『性虽是一』。无论是佛菩萨或者是六道众生,要讲到自性,要讲到真心,是一不是二,众生跟佛没有两样。在我们凡夫分上,在因上讲是『应得』,你应该会得到,但是你现在没得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应当成佛。应当成佛不是你现在就成佛,你将来会成佛,「因名应得」。如果在果上讲是『至得』,至是到了,达到这个境界了。所以应得跟至得的意思不同,应得是因上说的,至得是果上说的。
『其体不二』,这个体是自性,也就是因位的人跟果位的人自性不二,真心不二,这个体不二。『但由清浊有异』。清浊是从心上讲的,一个人心清净,一个人心染著,那就不一样了。果位上的人心清净,妄想分别执著都离开了。但是在因位上,像我们是凡夫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且非常严重,所以在相上凡圣迥然不同。原因在哪里?下面给我们说出来了,『在因位时,违二空理』,违是相违背,二空是事实真相,二空就是讲的「人我空,法我空」。人我空是讲我们的身体,是正报上说的;法我空是我们居住生活的环境,经上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正报上来说,人我空;从依报上来讲,法我空。
不但法性宗里面说这些道理,说这些事实真相,法相宗也是这个目标。你看相宗入门的教科书,《百法明门论》是法相宗入门的教科书,一开端就讲得很清楚,这一部论典讲的是什么东西?所说的就是世尊在经上讲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那你们就懂得了。一切法把它分开来说成百法,百法就是一切法,说明这一切法里头无我。人法都无我,这才叫「明」了,「明」就是开悟了,这一下明白了,一下觉悟了。觉悟了之后把二空断掉,你就脱离十法界了,你就是如来了。
天亲菩萨作《百法明门论》是依据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就是一切法,说明一桩什么事?说明无我。可见得相宗跟性宗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方法手段却不相同,这正是所谓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最后的目标都相同。人无我,我们这个人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告诉我们缘生之法,一分析开四大五蕴,物质的部分是四大,五蕴里面的「色大」,色再一分析就是「地、水、火、风」。这一分析之后,就晓得这个色相是假的,色相是因缘生法,《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合相」,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
「四大」是说明基本的物质现象,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物理现象。现在科学家实在讲也相当了不起,他们用科学仪器来观察,看到基本的物质,称它作粒子,比原子、电子还要小。这么小的物质,它有四个现象,这四个现象就是我们佛门讲的「四大」。我们叫它做地大,「地大」就是它是一个物体,虽然很小,在高科技仪器之下能够探测到,能够观察到,它是一个物体;地就代表一个物体。「水大」说明它有湿度,「火大」说明它有温度。现在科技上,它不讲温度、不讲湿度,它讲带电,一个意思。水大就是带阴电,火大就是带阳电,它是带电的,再小的物质它是带电的。「风大」的意思说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所以说风是动的。构成一切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它有这四个条件,我们称它作「四大」,用地、水、火、风这四个字来代表。所有一切的物相,都是这个基本粒子所组成的,聚起来就现一个相,散开来相就不见了,所以这个相是假相,我们身体也是如此。这些物质聚会的时候,现这个相出来,等到它散掉了,这个相就没有了;可见这个相「缘聚则有,缘散则灭」,完全是假的,它没有自体。而造成这个身体的基本物质不生不灭,它只有聚只有散,它没有生灭。
这就说明了们这个色身了不可得,这个物理的现象聚散无常。我们今天所感觉到,这个身体在世间还能够存在几十年,我们把它看作寿命,其实这个身体刹那生灭。我们的心思很粗,所观察到的是这种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不是真相,我们被这个假相欺骗了,这是物质,身体的这一部分。除这一部分之外,还有精神这一部分,我们讲的心理的现象。精神这一部分,佛讲「受、想、行、识」。「受」是你的感受。「想」是你的念头。「行」就是指它不住,它是刹那生灭的,它不会停在那个地方。行就是动的相,跟四大里面风的意思相同,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识」是业,所造种种的业储藏在阿赖耶识里,这个叫识。阿赖耶里面储藏这些业力的习气,永远不会消失,它要是遇缘又变成了果报。这个果报还是幻化不实的,就是说六道、十法界的果报,它会现行。由此可知,善的业习种子就变现善的果报,人天果报;恶的种子就变现出三恶道。
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这个事情就非常严重了。你有能力超出六道轮回,那很好;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决定要受果报,这是不了解事实真相。《金刚经》里面讲得也很明白,佛给我们讲「三心不可得」,人我空;「诸法缘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这是讲法空;我法二空,这是事实真相。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在这个里面『起无明而为烦恼所杂乱』,生起无明,无明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事实真相叫做「无明」。你在里面起贪瞋痴慢,你在里面有取舍得失,这就乱了,心性里头就杂乱了,这叫做『染』,这叫做『浊』。「染」是对心性来讲的,你的心地被染了;「浊」是对环境来讲的。这个时候,我们的真如自性没有能够透出来,虽然不能够『即显』,不能够透出来,『必当可现』,为什么?因为这是本来有的。总有一天你这个真如自性会现前,所以叫应得;现在虽然没有得,应得,你应该得,你将来一定会得,是这么个意思。
如果你修行功夫得力,能破执著、能破分别、能破妄想,『与二空合』。「合」就是契合,你的思想、你的见解、你的言语造作、你的生活,都能与事实真相相应。合就是相应的意思,完全不违背,这个好!『无复惑累』,「惑」是迷惑、无明,你没有无明,你明了,明了就不是无明,无明没有了;「累」是烦恼的累赘。你脱离了无明烦恼,所以『烦恼不染』。这个时候『说名为清』,你心清净了,身也清净了;身心清净,环境也清净了,就像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国土。国土怎么清净?人心清净。这正是说明佛在经上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只要我们心地清净,身与世界都清净了。
『果已显现』,依正的清净果报都显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就叫做『至得』,至是到了,也就是我们讲,至得就是证得,应得是没有证得。我们明白、了解了,了解是解悟不是证悟,那还是在应得;到证悟的时候,这就是至得,才真正得其受用。所以这种说法比一般讲解如来,确实清楚、容易懂。请看讲义:
【众生即因。因称法界。法界摄法无遗。故众生亦摄无遗矣。】
这是解释众生这个名词术语,什么叫『众生』?确实有一些粗心大意的人,看到「众生」,就是好多好多的人,众生;或者是很多很多的动物,这叫众生。这都把众生的意思讲错了,这是粗心大意,没有细细的去探讨。「众生」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诸位想一想,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我们人身、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四大五蕴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矿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乃至於自然现象,甚至於一些抽象的概念,都离不开众缘和合而生。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佛法也是缘生法。由此可知,众生是因,十法界、一真法界、世出世间万事万法所形成的因。众生就是因缘,因,缘省略掉了,这是因缘。『因称法界』,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因称法界」。称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现象不是因缘所生的。
『法界摄法无遗』,「摄」是包罗、包括的意思,虚空法界包含一切万法;诸佛无量无边的刹土,十法界依正庄严,一法不漏。法界摄法如是,众生摄法也如是,一个法界,没有两样。这一段给我们说明众生的本意是什么,这是学佛不能不明白的。明白这个才晓得事实的真相,事实真相就是众缘和合而现的幻相。明白事实真相,我们在一切万事万象里面就不会迷惑了。不迷就是破了无明,没有无明,明白了;明白之后,我们一切造作就不犯过失。为什么?决定不会在境界里面起人我的执著,决定不会起贪瞋痴慢的念头,这就没有过失了。
所以在过去学佛,对於这些名词术语很重视,不仅仅我们懂它的意思,确确实实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觉悟,防范我们迷惑。譬如一个寺院、一个道场里面住的这些修学的大众,学佛的人、内行问的,是你这道场住多少「众」,这个话就很内行的;外行人问,你这个庙里住几个「人」,说人是外行话,内行话讲「众」。众是你这个道场住多少众缘和合而现的假相,就这个意思,破你的执著。住多少人,是人我执,增长你的我执,增长法执。提醒你住多少众,住多少众缘和合的假相。名词提醒我们觉悟。再看底下一段:
【佛本觉与众生本觉无有二体。同一觉故。本觉即法身故。法身同故。众生未证。佛证法身。】
『本觉』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所以真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真智慧是我们自性里本有的,称之为「本觉」。它的能力不可思议,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过去无始,未来无终,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么大的智慧。这个智慧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不是学来的。佛这个智慧现前了,佛为我们讲经说法,讲到他方诸佛刹土,佛讲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为什么?他是智慧亲证的境界,不是假想的,不是推想的。尽虚空遍法界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天耳彻听,六根的本能就是本觉,般若智慧,生佛不二。佛有众生也有,佛不会比我们多一点,我们也不会比佛少一点,实在讲无二无别。
『本觉即法身』,所以智慧一开就证得法身,正是大经上所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两品无明,证两分法身。无明有四十一品,四十一品无明破尽,所证的法身就圆满。等觉菩萨所证的还欠一分,等觉菩萨破四十品无明,还剩一品无明,那一品无明破尽,他就圆满成佛了,这是圆教的佛果。
由此可知,我们的本觉为什么不能够现前,佛的本觉现前了,我们的本觉有无明烦恼障碍著,它透不出来。就像白天的太阳一样,阴天浓浓的云层把太阳遮住,我们见不到太阳,不是太阳没有,太阳有,被障碍了。这个比喻,就好像佛有本觉,本觉像太阳,佛的本觉没有障碍,青天白日。我们这个太阳、这个本觉,有见思烦恼、麈沙烦恼、无明烦恼三重障碍,透不出来,不是没有而是透不出来,所以『众生未证』。如果我们要是证得,跟佛就没有两样。为什么?本觉同,法身就同。既然法身同,所有色相、受用、能力无一而不相同。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往生到极乐世界,得佛威神的加持,能力几乎都现前了,这个话我们就可以相信了。我们这个信不是迷信,我们的信是有理论的依据。理上讲得通,事上就可能,这样的信叫正信。由此可知,正信的佛教徒,明理才叫正信,如果理不明白,还是迷信。
学佛不能不听经,不能不研究教理,学佛如果不必听经,不必研教,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辛辛苦苦说了四十九年。佛说四十九年,实在讲就是说明这一桩事情重且要也,太重要了。听经研教非常非常重要。让你明白,让你开悟,然后你的信心才能够坚定,你的愿力才不会退转,佛法修持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才能证得。
所以我们学佛,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不但要听经,而且还要发心为一切大众讲解经论。讲经说法,我们不能把这个事情统统推给出家人,推得一干二净,这是错误的。在家同修也应当要讲经说法,出家他是专业的,他当然要讲经说法。在家有种种事业劳累,怕的是没有时间来做讲经弘法的工作,如果有时间应当要做,没有时间可以不做,这是在家跟出家学佛的一点差别。在家学佛如果有空闲,也应当出来讲经说法,世尊当年在世,维摩居士就是在家的佛,也常常为大众讲经说法。
维摩以后,中国、外国,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居士建道场,居士讲经说法很多很多,历史上都有记载。居士林、新加坡净宗学会都是在家同修建立的道场。居士自己有道场,没有空来讲经,礼请法师,礼请其他的大德,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是正确的,这个做法是对的。讲经说法就是帮助我们恢复本觉,帮助我们证得法身,这是学佛最后的目标。
证法身这一桩事,对我们来讲是相当困难,但是我们能够归信净土,乘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依照《无量寿经》上的理论方法,「深信因果,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能成功。烦恼一品都没有断,也能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是四十八愿里所说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菩萨?就是证得法身的菩萨。佛证法身,这个菩萨也证法身,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法身。说老实话,这不是凭我们自己的本事,我们自己没这个本事。这是凭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大志大愿的帮助,使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这一种殊胜的果报。所以西方世界,诸位在《无量寿经》上看到是平等法界,真正不可思议,古人赞叹得没错。
阿弥陀佛的弘愿,就是令五乘齐入报土。五乘: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这五种人,五种人的根性完全不相同,阿弥陀佛有能力叫他平等,齐就是平等,齐入报土,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法身大士所证的,所以念佛人下下品往生也入报土。经上跟我们讲的三辈九品,又是什么回事情?给诸位说,三辈九品是有的,不是没有,三辈九品是讲自分,不论佛加;佛一加持,大家都平等了;三辈九品是讲自分。换句话说,要是不论佛的加持,你自己是什么样的地位,是那一品;佛一加持了,大家都是上上品,没有上中品;要是有上中品,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平等了,清净平等觉就讲不通了。所以说论你自己自分不平等,有三辈九品;论佛的加持统统平等,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虽然得佛平等加持,我们自己真的要加功用行。为什么?如果我们自分的品位高,成佛就快,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快;自分的品位低,成佛的时间就会延长。
《观无量寿佛经》讲得没错。晓得这些事实真相,还是应该认真努力的修持,尽量把自己的品位向上提升。实在是烦恼习气太重也不怕,提不起来也没有关系,下下品往生也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到什么时候成佛?要十二劫,十二劫花开见佛,那是论自分,不是论加持,加持是平等的。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然后才知道净宗法门的殊胜,净宗法门的不可思议。才知道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推崇,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如果佛要不这样劝勉大家,佛就没有慈悲心了。明明有一条路,教一切众生这一生当中就作佛,佛为什么不说这个法门,为什么不劝大家,讲些其他的法门来接引众生,那佛的慈悲心何在?所以,没有一尊佛不说这个法门。说了你听不进去,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所以佛才讲其他法门,委曲婉转。令你不断渐渐觉醒过来,真正省悟过来了,还是归这个法门。祖师大德们所讲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很有道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请看讲义:
【众生心中佛。为佛心中众生说法。佛心中众生。听众生心中佛说法。】
清凉大师这两句话,意思何在?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很有趣味,也是事实真相,一点都不假。前次跟诸位讲过「一切所有,唯心所现」,也说过「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谁的一心?众生的一心,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心。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心现的,离开自心,哪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也是我们自心现的,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是我们自心现的。我们自心是能现、是本体,一切诸佛是现相。由此可知,我们自心里面十法界的因统统有,哪一个因遇到缘,它就现行。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就是这么回事情,统统是我们自心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还是我们自心变现出来的;离开自心,一切法皆不可得。知道是自心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哪里有去不成的道理?自己变现出来的境界,自己不能契入,那成什么话!所以要晓得,佛与佛境界是我们众生心中变现出来的,『众生心中佛』。
佛讲经说法度众生,度哪些众生?『为佛心中众生说法』。我们心现佛境界,佛心现众生境界,彼此感应道交。这个境界,如果一下想不过来,我们可以用作梦做比喻;你作梦梦到佛,梦到佛讲经说法,你在那里听法了,那梦是你自己心变的,梦里头也有自己,佛为自己讲经说法。诸位细细从这个比喻上,你就能得一点消息了。说明什么?说明自他不二、生佛一体。一体,为什么会有生佛这一种迥然不同的现象?前面说过,众生违二空理,所以为无明烦恼所障,我们这个样子跟佛不一样。佛是通达二空理,永断无明习气,他没有障碍,现的境界相就不一样,清浊不相同,染净不一样,道理在此地。无论清浊、染净,体是一个,决定没有二体。所以我们讲生佛不二,讲性相一如,是从理上讲的。如果理上通达了,事上也不例外,那就入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两句懂了,下面两句就好说了。
『佛心中众生,听众生心中佛说法』,这两句就好懂了。刚才我讲,这两句意思很深,要细心去体会,要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观念就转变了。世间人最难相处的是冤家对头,一见面心里就很不痛快,你把这几句经文念一念,「我心中冤家,为冤家心中这个我」,是一不是二。这么一想,那个冤就没有了,冤结就解开了。你不明白这个真相,你跟这个冤家冤是愈结愈深,这个结永远解不开没完没了。你看这一句经文念个几十遍,那个结就解开了,这个帐就了了。哪里是我们心外之物?自性变现的。你欢喜的人,也是你自性变现的;你讨厌的人,还是你自性变现的,无有一法不是自性变现的,既然是自性变现的,那就是平等的,就是清净的。
可见得这个意思的确是很深很深,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这一生就过得非常幸福美满。真的是古人所讲「仁者无敌」,仁是仁慈的仁,在我们佛法里讲是菩萨,佛家称菩萨是仁者。无敌,敌就是敌对的,一个仁慈的人,菩萨心里头,决定没有一个敌对的,敌对的人、敌对的事、敌对的物统统没有。与一切人事物都能够相容,都能够圆融相处,都能够达到自在,哪里会有什么过不去!由此可知,往后你再要遇到有过不去的人、过不去的事,你就好好想到佛经中所说的,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绝对没有人事物跟你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迷惑颠倒,妄想分别执著,毛病出在这些地方。再看底下这一段。
【如来不说法。亦不度众生。我从得道来不说一字。汝亦不闻。】
后面这两句,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而前面这两句,是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如来,都不曾说法,也不度众生。我们学佛的人乍听到这两句,感到非常茫然。四弘誓愿天天念,头一句就是教我们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不度众生?怎么不说法?我们过去讲过《金刚经》,还能不能记得,《金刚经》上讲的如来、讲的佛,诸位回味一下,凡是讲如来,都是讲性体,讲的自性。真如本性离一切相,他怎么说法?他怎么度众生?所以,讲如来是从性体上讲的,讲佛是从相上讲的。从体现相,相就起作用。所以佛度众生,如来不度众生,这个要搞清楚。如来是佛之体,是佛之本体,佛是如来起的现相。所以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佛不说法,谁说法?菩萨说法。那个佛就是代表如来的意思,所以佛代表体。
我们供佛像,这也是常识,诸位不能不知道,一般很多人问到我们,我们要能够跟他解释,解释就是机会教育。特别是现在一般寺院道场,观光旅游的人非常多,特别是一些外国人,看到中国这些文物,他们非常羡慕,也很欣赏。一看历史悠久,他都会问,这供的是什么?什么意思?我们就有机会对他教育。
大雄宝殿里面,通常供养一佛二菩萨。为什么这样供法?因为佛不说法,佛代表本体。佛、如来,经论上你要看上下文,它是表什么意思?有些时候「如来」也代表身相,有的时候它代表性体;说佛,「佛」有的时候也代表本体,用菩萨来代表现相,一定要看经的前后文,才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像我们一般供佛,佛代表本体,本体不说法,体哪里会说法?从体起用,那就是菩萨,菩萨说法,菩萨说法就是佛说法;换句话说,如来要说法,如来一定要变现出色相,这个色相就叫做菩萨。「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那个佛还是菩萨,诸位要懂得,那个佛还是菩萨。
就以《金刚经》来说,《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江味农居士《讲义》里面的解释,诸佛就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应以八相成道这个身来度众生的,他就现这个身,我们称之为佛身。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现这个身,所以初住以上就是佛,不是假佛是真佛,天台家称为「分证位佛」。诸佛就是指这四十一个位次,称之为诸佛。
所以这些诸佛,在《华严经》上是菩萨、法身大士,要现这种身才能够利益众生,才能帮助一切众生。如果不现身,不现身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此地讲的如来,如来是讲性体。他不说法,他不度众生,一定从体起用,起用就说法、就度众生了。因为理体上没有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现相,相上面就有说,有示有说;理上、性上无示无说,示是示现,没有示现也没有言说。体跟用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这是说明何以『如来不说法,亦不度众生』。
后面这一句话,不但是从体性上流露出来的,而且还牵涉到相。『我从得道来』,「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所示现的,诸位要晓得叫藏教佛,示现八相成道。我们佛门也叫藏头佛,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教的佛,这是示现的劣应身,为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说法。藏教佛的果证,要在圆教里面来讲大概是七信、八信位的菩萨,没有到圆教初住。可是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已经成佛了,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说法;换句话说,是来演戏的,来表演的,现这种劣应身。
这个地方,「从得道来」,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以来,『不说一字,汝亦不闻。』这个话说的是真话,说得很深很深。如果如来有说,你也有闻,有说有闻就落在能所里面;落在能所里面,是凡夫不是圣人;换句话说,你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这就说明,凡夫之人学佛的人很多,为什么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就是执著佛菩萨有示有说,我有听有闻。你用这种心态来学佛,不是没有好处,好处在哪里?好处在生生世世不断在薰习,阿赖耶里面薰习成种而已。能不能起现行?不能起现行。原因在哪里?因为你有能所,你依旧落在意识里面,麻烦在此地。
怎样才能够出头?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说得好,教给我们一招,我们要牢牢的记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你要能懂这个意思,你要能够肯定这个事实,那你是真的有慧眼,你看破了,你明白事实真相了。我们听法怎么听?「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样你就能超越三界。为什么?你有能力破我法二执,功夫浅的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去了;功夫深的超越十法界,证法身大士。
马鸣菩萨教给我们这一招,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我们在这儿听经,这个听经是真有功夫,真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佛讲经的言语,这就是「离言说相」;不分别佛所讲的这些法相名词,「离名字相」;佛所讲的一切义理,不去想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不去思惟,不去想像,不去研究,不去推敲。一有这个念头,你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你就掉在分别执著里面了。落在意识里面,顶多增长见闻而已,你不开智慧;不落在意识里面,开智慧了,与自性般若智慧相应。才起心动念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意识里面就变成世智辩聪,不能出三界。所以佛这一句话说的意思就深了,意思也圆了。佛就是示现这个色相以来,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
「汝亦不闻」,这对哪些人说的?对那个闻法开悟的人说的,听佛讲经说法开悟了,明心见性了。确实,他怎么明心见性的,就是这一句的意思。我们今天天天读经,天天听法为什么不能开悟,就是「有说有示,有听有闻」,坏就坏在这个「有」字。你有就坏了,到哪一天那个没有了,你就成功了。没有不是不来听,不来听经不是没有吗?那不行,不来听经,你还是有胡思乱想,你还是有烦恼、执著。来听而没有,那才叫高明,「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不是我不来听,那你就把意思完全错会了。请看讲义:
【真如于一切法中最胜。】
胜是殊胜,没有比它殊胜的。
【由缘真如起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真如所流。此智于诸智中最胜。由此智流出后得智。后得智所生大悲。此大悲于一切定中最胜。因此大悲。如来欲安立正法救济众生。说大乘十二部经。此法是大悲所流。此法于一切法中最胜。菩萨为得此法。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由观此法。得入三地。】
这一段文说明,世出世间法什么是最殊胜的。聪明人一定是求第一殊胜,第一殊胜的根源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这个地方称为真如。本性、真心、自性、真如,一个意思,同体而异名。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佛的用意很深,叫我们不要执著,不要执著名字相,懂得名字相里面所含的意义,不要执著名词。所以一桩事情说了许多的名字,用意在此地。这是一切法当中最殊胜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真如变现出来的。真如是能变,一切万事万法是所变。下面这个话重要了。
『由缘真如起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大般若经》里所说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讲的无分别智,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诸位要知道,根本智就是无分别智,是自受用;后得智,无所不知是他受用,是教化众生的,不是自受用。如果把后得智当作自己来受用,那就坏了,这就搞错了。自己受用是无分别,无分别就是平等性智,分别就不平等了,所以无分别智跟真如相应,真如里面的般若智慧流露出来。无分别智我们有没有?有!哪个没有!虽有而不会用,可惜在这个地方。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提示我们,我们眼见外面色相,耳听声音,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第一念是无分别智,张开眼睛看到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分别。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念头还没起来,你不能说眼还没有起分别执著,外面看不见,一定要分别一下才看见,没这个道理。你明明看得清楚,听得清清楚楚,你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分别执著,这个时候就是无分别智现前。所以第一念一定是无分别智,问题在哪里?不能保持,麻烦在这里;第二念它就分别执著了,它就起心动念了,这就坏了。
诸佛菩萨的本事,能保持第一念永远不变,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如果我们能保持第一念,那你就成佛了。所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么?屠刀是比喻造业。什么是造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造业了。把根本智变成了无明,把后得智变成烦恼,你看你冤枉不冤枉!怎么变的?就是分别执著、起心动念。真的能够保持这第一念,於一切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的根本智现前,后得智现前;根本智现前,无明没有了,后得智现前,烦恼没有了。所以古人教导我们的方法,是不要分别执著。
那么学习起步从哪里?起步一定要依照古人的成规,死心塌地就没有妄想。把自己的分别执著缩小,缩得愈小愈好,不能扩大,扩大之后收不回来,缩小缩到最后就变成没有了。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佛有没有说法?佛没有说法。佛所说的是什么?都是说的古佛所说的,没有一个字、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意思。所以说:「我从得道以来,不说一字」,说的是什么?古佛所说的。
这就是所谓「述而不作」,出世间的佛菩萨如是,世间的圣人亦如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常常告诉别人,他是「述而不作」。自己没有创作,没有立言,没有说一句话,所说的都是古圣先贤的,传述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佛佛相传」,所以如来又有一个解释,又有一个意思,「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也叫如来。
我们现代人总是想要标新立异,自己要创作,世间科技可以这个说法,修道不能这个说法,为什么?道的根源是真如本性,你还能创造一个真如本性出来吗?万法的根源是没法子创造的。一切诸佛的经教都是从真心本性里头流出来的,你怎么创造法?所以世法里头勉强可以说你有创意,你有创新,佛法里头不行;一有创意,一有创新,就变成外道了,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了。这个道理我们如果不明白不清楚,学佛往往变成门内外,这是佛学里面的一个术语「外道」,不是佛门以外的外道,佛门里面的外道,「门内外」,学佛学成了魔。
学佛学成魔,如果我们细心不难体会,为什么?佛心清净,魔心烦恼。如果学佛,学得愈学烦恼愈多,就是学佛学成魔了;假如你学佛,学得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你是学的佛没错;一天一天难说,一年一年做比较就比较明显了。今年比去年确实清净了不少,烦恼轻智慧长,你是在学佛,你的功夫得力了。如果你学佛,今年比去年的烦恼还多,今年比去年的心还乱,你已经不是学佛了,你已经变成魔了。自己变成魔还不晓得,还以为自己佛学得不错,这个就坏了。所以这个开示就很重要了。
『由缘真如起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真如所流,此智于诸智中最胜』。哪些智?通常我们讲「四智菩提」,四智菩提跟它比,它还是第一殊胜。『由此智流出后得智』。所以无分别智实实在在说,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无分别智,那个觉就是无分别智,这个智是从清净平等里面流出来的,清净平等就是真如的相。由这个智才流出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众生来向你请教,如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切众生遇到佛向佛请教,众生提出任何问题,这一提出佛立刻就解答了,那个解答的能力就是后得智。诸位要记住,对方提出问题,不是去想一想这个问题,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答覆,那就不是后得智了,那个没有智慧。智慧是随问随答,没有去研究,没有去想一想该怎么答,不需要,随问随答。没有人问,佛是一念不生,有人问随问随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答覆出来的是无所不知,这是真实智慧。
因为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著,所以说「说而无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无说」。虽不起心动念,可是答覆一切众生的疑难问题,答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都没有错乱,这样的智慧就称之为后得智。他有这个能力,替一切众生解决疑难的问题,解决生死的问题,解决轮回的问题,佛有这个能力。你想度众生,你没有能力办不到。所以根本智现前之后,后得智就连带现前,就像树一样,有根本自然有枝叶花果,这一定的道理,后得智就好比枝叶花果。所以从『后得智所生大悲』。
『大悲于一切定中最胜』,此地要注意这个「大」字,如果单讲慈悲不是这个境界,「慈悲」佛经里面讲有四种缘的慈悲。一般凡夫「爱缘慈悲」,爱你、喜欢你对你就慈悲,不喜欢慈悲就没有了。可是这个慈加上一个大慈,大慈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由此可知,四种缘的慈悲,这里头最后一种叫「无缘慈悲」,那是大慈悲。其余的三种,众生缘的慈悲,法缘的慈悲,都不是此地所讲的境界。为什么?还有情识掺杂在里面,那就不是定;纵然是定,不是深定。此地讲的这个定,明心见性的这种大定,这就是最殊胜了。
世间四禅八定也能生慈悲心,众生缘慈悲。所以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就是众生缘慈悲,比爱缘高得太多了,但是不能出三界。出三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的定功比四禅八定高明得多了。他们修的是出世间的禅定,对一切众生有慈悲心,这个慈悲叫法缘慈悲。换句话说,还是有条件的,知道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还有这个念头在,有这个念头在的慈悲心就是法缘慈。这个念头都打掉了没有了,才叫无缘慈,那就是甚深的禅定。这个禅定是脱离十法界,证一真法界这样的深定。所以这个大悲心是从这个深定里面生出来的,才生出无缘的大慈大悲。
『因此大悲,如来欲安立正法救济众生』。此地的如来跟我们上面讲的如来意思不一样了。这个如来就是佛,就是有色相的佛,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个如来。所以同样是一个如来,我们看经文前后的意思,这里头浅深的意思完全不相同;有的完全是讲自性的本体,这个地方也可以说色相。这个色相像佛的四种名号,四种名号里第一个就是如来,这个如来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是这个意思。所以佛要安立正法,也就是建立正法;或者我们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说,我们要建立正法的教学,要建立佛陀的教育。我们要到这里办教育,其目的是救济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才说一切经,『十二部经』就是讲的一切经。『此法是大悲所流』,如来所讲的一切经法是从大悲心里流露出来的。
『此法于一切法中最胜』,世间一切法都比不上佛法,佛法是世间一切法里面第一殊胜。大乘法而且比小乘还要殊胜,一乘法比三乘又要殊胜。诸位要知道,《华严》是一乘法,《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是一乘法,无比的殊胜。『菩萨为得此法』,菩萨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是如来的真正弟子,他闻到佛法觉悟了、明白了。明了,能够落实在自己生活行为上,这就叫「得」。如果我们明了,没有把它落实在生活上,对我们自己现实的生活、思想行为,没有一点影响,没有一点改变,那你没有得。你虽然闻佛法,你没有得,得是得到受用。他们得到这个法了,得到受用了。得到受用有个什么现象?『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没有得到的时候,你难行还是不能行,你难忍还是不能忍,你虽然修学佛法,没有得到受用;真正得到受用,那不一样了。
『由观此法,得入三地』,这个三地虽然没有说是藏、通、别、圆,但是《华严》是圆教,圆教三地菩萨地位高了。「由观此法,得入三地」,由此可知,他的果证不可思议。即使我们离开圆教,以别教来说,这个地位也相当之高。别教三地也是超越十法界了,别教初地菩萨等於圆教初住菩萨,可见得别教三地就是圆教三住,都已经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得到真实的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