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 (第二十一集)
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二十一集)  1997/11/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21

  请看讲义。

  【一切所有。唯心现故。梵行品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

  这几句话说得很简单,可是里面的义理非常之深,也是说明宇宙事实的真相。『一切所有』,不但是我们现前的世间包括在这一句里面,佛经里面所说的六道、十法界,乃至诸佛如来所证得的一真法界,像《华严经》上讲「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土」,这里面「一切所有」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唯心现故』。佛为什么这样说法?佛是亲自证得了,证实确确实实是唯心所现。「心」这个字就不好懂了,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个心,「唯心所现」,很难接受,很难同意,总以为佛这个话说得太玄,说得我们听不懂,我们没法子体会得到。其实这个关键就是我们不懂得什么叫「心」。

  这桩事情在佛法里面是一桩大事。在中国佛法里面,《楞严经》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是一般修学大乘非常爱好的一部大经,它的分量跟《法华经》差不多。自古以来即使不是学佛的,古时候世间这些文人才子没有不喜欢《楞严经》的。《楞严经》的文章写得好!要论文字来说,所有一切翻译的经,《楞严》应该算是第一,义理说得透彻。《楞严经》一开端就说到心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就来考一考阿难尊者。佛出的这个题目实在讲含糊笼统,并没有说明真心、妄心,没说明。只是问阿难:「心在哪里?」这个心到底是真心、妄心,佛没说。心在哪里?阿难到处找!他也真有本事,他能找到七个地方,我们找不到!他有办法找到七个地方,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了。这心到底在哪里,於是一层一层的再分析,佛在这个经上把妄心、真心说出来了,费了很长的经文,所以佛家称「开智慧的楞严」,这个话说得是很有道理。

  读过《楞严经》,对於这两句话比较容易懂了,虽然能够懂得一些,毕竟还不是自己的境界;换句话说,依旧得不到受用。真正的受用是什么?就是『梵行品』里面讲的『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这句话我们不要把它含糊笼统的看过,那你就错了,这句话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的人就不是凡夫,不但不是凡夫,也不是二乘,也不是权教菩萨,而是法身大士。他们所入的境界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入《金刚经》的境界了;像《大乘起信论》上所讲的。这一些经论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真正明了一切法就是自性,自性所变现的。

  古人用比喻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既然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哪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自性的体相德用,就在一切法相之中,可惜我们见不到。虽然听佛这么说,依旧不是自己的境界,在一切法里面得不到自在。如果真正见性之人,不但他理事无碍,而且是事事无碍,他已经入无障碍的境界。无障碍就是法身大士的受用,我们也可以说法身大士的享受。我们是凡夫,虽然没入这个境界,这些话常常听有好处,什么好处?常常薰习就把我们唤醒,我们好像在睡梦当中一样,一次、两次叫不醒,常常叫,不断的叫,就把我们叫醒了。这在佛法里面就是讲的薰修、薰习,不断的去薰习。

  「心性」,没有现相。心性是所有一切现象的根源,所有一切现象的本体,它没有相,它能够现一切相。没有相,那就是我们六根没有办法接触得到的。我们眼看不到,耳也听不到,鼻也闻不到,乃至於心里头也想不到,所以佛说这个自性叫「真空」。它不是顽虚空,顽虚空我们眼睛看到,我们看到的是太空,真空见不到,不是顽空。可是它确实存在,而且是无处而不在,无时而不在,这叫妙!微妙到极处!一切诸法的本体是这个。这个本体所现的一切相,诸位要晓得,现的那个相跟体无二无别。古人用金跟器作比喻,比喻得好!金做成器,那个器就是金。如果将这个比喻合在法上说,一切诸法是心性变现的,所以法相就是法性。法性是空寂,法相又何尝不是空寂。

  所以佛说所有一切法相「因缘生法」,因缘就是唯识所现,识就是缘。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为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因为它就是自性,自性了不可得。自性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的,所以自性变现出来的法相,也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的。说到这个地方,也许有人摇头,我不相信,明明我眼睛看的,我还会看错?哪里晓得你就是看错了,你自己还不晓得。怎么看错了,我眼前明明摆著这个花,没看错!实在是真的看错了!你眼睛看到这个花吗?没有!如果你眼睛真的看到这个花,那你的本事就大了。

  所有一切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我们眼根所见的,眼睛张开这个眼睛是照相机,眼球就是镜头。外面的色相摄进去之后,里面有个底片,底片上产生一个影像。谁知道这个影像?眼识,前五识只有了别(了是明了)没有分别。了是明了,像照相机一样照得很清楚。谁去分别它?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分别谁?分别眼识的相分。我们听声音也是如此,没有真正听见,是耳根将这个音波传到耳识里头去,耳识产生音声的相分,第六意识缘耳识的相分,他才听到音声。缘眼识的相分才看到色相,哪里是真的看到!

  这种事情像我们现在摄相一样,真正摄相是在现场,我们没有看到现场,我们是看到不断的在传播,影像的传播。法相唯识就讲得透彻,八识五十一心所,心心所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所以我们了解外面的状况,六尘的状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场有没有影?没有!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给你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正能够接触到现场,那是法性,那是一真法界,那不是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真法界才进入到现场,那个境界是佛经里面讲的实报庄严土,那个不一样。所以这几句话我们多听,加深我们的印象,知道「缘起性空」、「一切法了不可得」,帮助你入定。怎么说它帮助你?你知道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你就不会去执著,不会再去计较,有也好,没有也好,一切都能够随缘,你的心就清净了,清净心就是禅定。

  我们修行为什么定不下来?念佛人常说功夫不得力,一心不乱得不到。不但一心不乱得不到,连功夫成片都得不到。障碍在什么地方?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一切诸法是真有。在这个幻相里面起了贪瞋痴慢,患得患失,愈迷愈深,亏吃在这个地方。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功夫不得力。真相稍稍明了,知道这一切法确确实实是幻有、假有,不是真有。佛经里面常讲妙有,妙有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才叫妙。就跟梦中境界一样,妙有,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没有,它确实有这个相;你说它有,它确实不存在。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幻有,都不是真实的。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样我们才能够看破、放下。看破就是对於事实真相明白了,明白了叫看破,明白的人怎么还会有分别,还会有执著?凡是有分别有执著,没明白还是迷惑。迷人才有分别执著,觉悟的人没有分别执著。觉悟的人是清净心,心地清净;迷惑的人心里不清净,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有患得患失,那是迷人。所以这些经文虽然很深,很难懂,可是对我们初学还是有很殊胜的利益,还是有很大的好处。长时间不断的薰修,对我们来说它就起作用。

  我们看古来的这些出家在家的大德们,出家有修行开悟证果的,在家也有,没有两样。他们在最初没有接触佛法之前,跟我们没有两样。我们差不多是站在一条线上,为什么人家在短时期就有那么样的成就,我们今天用了多少年,十几年、几十年还没有进展。实实在在说,关键就在此地。人家是不断在薰修,久而久之这个薰习产生力量。我们今天就是薰修的时间太短,时间太少,绝大多数的时间,我们是受烦恼的薰习,这怎么得了!

  古时候人学佛,说实在话,比我们现代人认真。他们一天以念佛来说,总要念十几个小时,佛号一句接著一句,「净念相继」他做到。我们今天念上个半点钟、一点钟,就觉得今天很不错了。纵然你一天念两个钟点佛,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二十二个小时念贪瞋痴慢,你怎么能够敌得过烦恼!古人没有什么巧妙,说老实话,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在老实念,他就得到这么一个窍门,所以他能够在三年五载,就有非常殊胜的成就。念佛念上三年,就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通消息了,想往生真的不是难事,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所以同修们一定要记住,明了事实真相,一门深入,不断的薰修就成功了。佛在经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包括往生成佛。只要制心一处,制心一处就是一心不乱,想往生就往生,想作佛就作佛。世间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得了什么!请看讲义:

  【经云。佛子。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来于此分别演说。皆依一心如是而立。】

  这一段经文好!不但是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是从哪里来的,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十方世界众生演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世尊在此地一语道破佛法的根源。我们听了,听明白、懂得了,你就会对於世尊所说一切法深信不疑。为什么?知道它的源头。这个根源是正确的,这个根源是真实的,根源就是一心,一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

  『三界所有』跟前面所讲的「一切所有」是一个意思。此地三界是讲欲界、色界、无色界,通指一尊佛的教化区,一个大千世界。『唯是一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心之作用,但是这个作用里面掺杂著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虽然起作用,这个作用起了很大的变化,不是正常的作用。正常的作用,如果离开了心心所,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离开了心心所,佛与大菩萨们,他们心的作用决定没有错误的作用。

  佛门念佛人常讲「正念」,不但净宗讲正念,其他宗派也讲正念。「正念」是没有心意识,离心意识才叫正念。离心意识就是离八识五十一心所,不用这个东西了。不用这个东西,这个心起作用叫什么?佛不得已也把它起个名词叫「四智」,转识成智。通常我们叫阿赖耶,现在不叫阿赖耶,叫「大圆镜智」;通常叫末那识,现在叫它做「平等性智」;叫它做第六意识,现在叫它做「妙观察智」;前五识就叫它做「成所作智」。四种智,四智是一个智,一个智四种不同的作用,四智菩提,这就叫转识成智。转识成智,这是正用、正念,正念所现的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华藏世界是正念现前,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正念现前。不杂妄想,一杂妄想就变成十法界,再杂执著就变成六道了。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说什么?还不就是说这些道理,说这些事实真相。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皆依一心如是而立』。这一句里面「如是」两个字是关键的字眼,不能疏忽。你看佛家的经典展开第一句,「如是我闻」,就说明了佛给我们说的是什么?「如是」。「如是」是什么意思?那一部经里面都是讲的如是。一部经没把如是讲完,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统统讲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经论,还是讲个如是。「如是」这两个字意思深广没有边际。「如」是什么?如就是一心。「是」是什么?是就是一心所变的一切现相,就是此地讲的三界所有。三界所有是「是」,是所变的;能变的是一心,一心是「如」;能变跟所变不二,是一不是二。

  所以佛法不同於世间的哲学,世间哲学能跟所是二,能变不是所变,所变决非能变。佛法里面也说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不同於哲学。类似哲学,实际上不同於哲学。所变的是万象,能变的是一心,性相一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所以叫「如是」。就好比金如其器,器如其金,金跟器不二。所以真正通达佛法,觉悟了,就是知道一切万法皆是自性,一切万法皆是真心,真心离念。觉悟的人为什么能见到,我们为什么见不到,道理实在讲很简单。觉悟的人心境交接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心与境界交接的时候,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他的心境一如。这不但是开悟,契入境界,就是我们讲的入不二法门、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面前。心境一如就契入了。我们凡夫为什么入不了?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与事实真相远之远矣!你就见不到了。自性、一真法界明明在眼前,你就是见不到。

  觉了外面六麈境界,要通过许许多多机械式的传播,心心所的四分就是机械传播,见不到现场。就像我们现在在家里看电视一样,全世界的事情都看到了,现场那里没看到。我们今天眼对色、耳对声,这是现场,没有见到现场,能够对於外境这样的清楚、这样的明了,是透过许许多多层次,要是依《瑜伽师地论》讲的,就更多了。我们今天跟大家讲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天亲菩萨归纳的,把同一类的归纳在一起,用归纳方法说的,如果要真的讲事实真相太繁杂了。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将一切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要知道是一切所有、三界所有,把它归纳成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看到我们初学的人,六百六十法太麻烦、太难,不容易接受,再把它归纳成百法,百法心心所几乎占了一半,一大半。才晓得我们对於外面境界,六尘境界之了解,是透过重重的传播,几百重几千重的传播,我们的意识才接触到。我们用今天电视转播,这个大家容易体会容易懂。无论多少重的传播,与事实真相并没有脱离。事实真相是什么?本质相。我们感官里面是影像,不是本质相是影像。影像里面也非常复杂,有接近事实的,有与事实有很大差距的,那是我们自己的见分把它扭曲,心心所的见分把它扭曲。於是对这一切境界相产生误解,产生了误会。这种事情很容易发生,也是很平常的现象。

  所以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那是一句嘱咐的话,是一句勉励的话、期盼的话;就是因为我们太容易把事实真相给扭曲,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常讲的成见,成见把事实真相扭曲。事实真相是性,变现出一切境界相,从境界相当中见到色性。如果我们用六尘的比喻来说,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那个六根的作用完全不一样了,这才能契入一真法界,这样才能够进入到现场,就不是转播,现场的境界你见到了。

  然后才彻底明了,如来所说的一切法,纵然是权说,这是经上常讲的,佛以二谛说法。「真谛」是他自己的境界,纯真无妄的境界;「俗谛」是随顺我们的境界。可是要晓得真俗不二。不二,我们今天为什么变成二?那是我们自己扭曲了,是我们妄念当中有二。事实上有没有?事实上没有。决不是因为我们的妄念,事实就有所改变,没有这个道理,事实决定没有改变,无论现什么相都没有改变。

  这个我们再用一个比喻来说,依旧用古人「以金作器」这个比喻。譬如我们用黄金,黄金大家都很熟悉,我们中国人讲寸金,一方寸它的重量是一斤。一方寸的体积不大,大概我们要用上二十斤、三十斤,才有一个分量。我们将这一团的黄金,塑成一尊佛像,大概可以塑成一尺多高的佛像。金比作「一心」,像就比作三界所有、一切所有,它变成佛像。我们见到这个佛像,学佛的人见到佛像,他就有分别、有执著,见到佛像要烧香、要礼拜,要对它很恭敬。过两天有人把这个佛像熔化,做成一个小狗的像,还是这么多的黄金,摆在那个地方,你看看摸摸它,不错很可爱,你不会对它礼拜,也不会给它烧香磕头。其实它的体,金没有变,那个相也没有变,诸位要懂得相没有变。怎么说相没有变?从佛像不就变成小狗像,怎么会没有变?它本来没有相。如果有相,它本来就有相;它本来没有相。所以无论现什么样的相,都是幻相,都是假相,不是真的;真的,它没有相,你怎么会被幻相欺骗了?所以凡夫著相,就被这些幻相扭曲了自己的正念,正念没有了,从幻相里头变现出无量无边的妄念、妄想,正念失掉了。

  这些事情诸位要是有兴趣,看看禅宗的公案,像《五灯会元》、《景德录》这一些书籍,里面关於这一类的公案许许多多,很有趣味。契入境界的人不著相,没入境界的人著相。宗门里头有个小故事,这两位都是很了不起的法师,住在山上。这个老法师住在山上,一个人住,养了一头老虎跟他作伴,那个老虎不会伤人的、很听话的、很驯服的。有一天他的朋友来看他,看到这个老虎总觉得有点害怕,他就笑笑:你还有这个。你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还有恐怖的心。他这个朋友听了这个话也不服气,总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断干净。到他这里来了,就给他弄点茶水吃。他就在他那个座位上写了一个佛字,他在旁边等他,等他朋友茶端上来了,他想坐下去,一看到座位上一个佛字,不大敢坐,他说:你也有这个。你也有这个。著了相!所以这两个都很了不起,都有一点功夫,功夫还没到家,到家就没有了,还差一点,还有这么一点距离。所以,真的到一切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那就是一心的境界,就是正念现前。正念没有现前,还有妄念,所以看到老虎还害怕,看到佛字就不敢坐。

  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佛所说的,「皆依一心如是而立」,这句话的味道很深很长,从而体现佛经的真实,佛语不妄。请看讲义:

  【自善为因。佛力为缘。影像为果。】

  这三句话给我们说明一个事实,现在我们也常常提倡,常常劝人「种善因得善果」,这三句话是「种善因得善果」的道理之所在,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深信不疑了。可是反过来,那就是「造恶因必有恶报」,也离不开这个道理。『自善』是自己的善根,善根是无量劫薰习而成,这个我们一般讲宿根,过去生中所种下的善根。

  《弥陀经》上佛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凡是念佛往生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纵然我们看到他这一生没学佛,临终才遇到善友,劝他念阿弥陀佛,没念几天他往生了。好像念佛很简单,不难!但是要知道,那是他无量劫的善根在最后这几天成熟,他才能往生。过去生中没有善根,现在劝他念佛,他不会接受,不会相信,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点,我们就能够觉察到不能接受的人很多。纵然有接受,不肯真正去干的人也不少。什么道理?都是善根没成熟,所以过去的宿善是因,非常非常重要。

  『佛力为缘』,佛力是讲现在我们遇到佛法,遇到善友把佛法介绍给我们。我们读了佛经,听了佛法明白这些道理,加上自己又有善根,喜欢修善断恶,这个因缘具足了,后面一定结果。『影像为果』。佛在大乘经上跟我们说,像《华严经》里面就讲得很明白,《法华经》上也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讲实话,只有一乘法有真实的果报。三乘有因无果,这个地方是讲三乘。三乘果是什么?果是影像为果。三乘在哪里?在十法界。一乘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果是真实的;十法界里面果不是真实的,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楚。

  佛在经上说小乘人的涅盘,四果罗汉所证的,佛把它比喻作「化城」,他得到一个暂时休息的地方,这个休息的地方不是他的目的地,不是真实的,是一个变化的场所,临时休息的场所,不是正确的。权教菩萨,藏教、通教的佛果,都是化城,都是有因无果。这个我们听起来就难了。真正的果报,我们这一生还有指望吗?你要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会警觉到、会体悟到,修学所有一切的大乘法门,自己要不能够破无明,断见思烦恼不算,断见思、破麈沙都是「影像为果」,都不是真实果报,真实果报一定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法身是真实的果报,你说这多难!这才想想自己,没有法子!不能不依靠阿弥陀佛。唯独依靠阿弥陀佛,我们还有救,不需要断烦恼,不需要破无明,凭著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真实的果报。但是诸位要晓得,无量无边的法门,除了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之外,其他决定没有第二个法门,不断烦恼你也能得真实的果报,没这回事情。三乘佛法里面都没有,唯独念佛一门,所以这一门普度九界众生平等成佛,这还得了!念佛人往生的果报,跟《法华》、《华严》无二无别。

  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不能不赞叹阿弥陀佛,我们在经上读到也是事实,佛佛道同,那么阿弥陀佛能做到的,十方诸佛又何尝做不到?阿弥陀佛能够以这句佛号,令一切众生带业往生,其他一切诸佛为什么不这么做?这一切诸佛也好像不平等,也好像有差别,其实还是我们看错了。我们对这个理没搞清楚,「一切所有唯心现故」,「三界所有唯是一心」,你要把这两句参透了,你这个疑惑就断掉了。

  在如来果地上的境界,阿弥陀佛的成就就是一切诸佛的成就,自他不二,又何必再搞一个世界跟阿弥陀佛唱对台戏?没有这个必要。除非是阿弥陀佛那个道场容纳不下,不得已再建一个道场,但是你要晓得阿弥陀佛的道场是法性土,法性土没有边际,无穷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法性土,一切诸佛如来怎么可能再建一个法性土,那不可能。诸佛所立的刹土是法相土,法相土可以你建一个,我建一个,法性土没有。这个诸位要懂得,一真法界是法性土,十法界是法相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它不是法相土,它不是十法界。阿弥陀佛是法性身,他也不是法相身。法性身,一切诸佛同一个法性身,你要说阿弥陀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讲得通,从法性上讲得通。法相上是二,法性上是一。

  由此可知,我们是妄想不断、分别不断、执著不断,一定要这一尊佛跟那一尊佛两样不一样。这是我们的妄想,不是事实真相,所以这个因果的道理很深很深。因圆果就圆满,因要有欠缺,果就不圆满。怎么样圆满,怎么样不圆满?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就不圆满;舍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自然就是圆满。我们成天就是喜欢打妄想,就是喜欢执著,一定要觉悟,这是我们的大毛病。

  我们学佛不是这一生,过去无量劫来,像《无量寿经》上讲的,阿闍王子这一帮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还得了!我们想想,他的善根多么深厚,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可是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他们听了欢喜,还没有动个念头求往生。今天我们在讲经说法,有人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不想往生,就跟阿闍王子一样。我们知道他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佛那个善根要用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太少了,不够。实在说,纵然少一点不够,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把它补足?行!确实可以把它补足的。补足都在缘上,遇到极善之缘。这个意思就是善导大师在《观经》里面所说的,「九品往生」原因在哪里?遇缘不同而已。上上品跟下下品相差很大,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是我们遇缘不一样。下下根人如果遇到殊胜的缘,他能上上品往生;上上根人遇缘要是劣,可能下下品往生,缘太重要了。

  「缘」一般讲不外乎三大类,第一个善知识,指点你的人,指路的这个人;第二类同参道友,这非常重要,好比旅行结伴同行,彼此互相照顾;第三个道场,也就是我们今天讲修学的环境。三种缘都殊胜,那我们过去善根稍稍有不足都能够弥补。我们再看,即使临终遇到佛法念佛往生的,也是这三个条件具足,可见这个缘非常重要。如果有人能够促成这个因缘,这就是我们佛门讲的真实护法。真正的护法不是别的,是把这些条件给我们促成,让我们修学如法,功夫得力,这是无比殊胜的功德。

  今天我们能在新加坡这个地区,这个缘是李木源居士跟此地一些热心同修们促成的。如果没有这些人促成这些条件,我们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跟大家研究佛法,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年轻法师,在这个地方我们共同的学习。促成这个缘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这在佛法里面讲「真实智慧」。你没有智慧,你想不到,你见不到,有这个智慧还要有大福报,没有福报,那就是一般讲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办不到。

  福报从哪里来的?李木源居士他到底发多大的财,他作多大的官?他也没有作官,他也没有发财。然后我们才晓得,福报与这个不相干。真正的福报从哪里来的?从他一颗真实的智慧,智慧里头有福,真实智慧里头有福。你只要用的是真心,真心就有感应。所以李居士常讲:「我没有福报,阿弥陀佛有福报」,靠定这个靠山,福报就现前了。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发心去做。佛有福报,我们大众人人都有福报,你要是没有福报,你今天晚上决定不能到这儿来听经,你能够来听两个小时,就证明你很有福报。可是这个福报要有个带头的,李居士带头,他是有福报走在前面,我们一大堆有福报跟在他后面,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从中国那么远来的这么多年轻法师,到这个地方来共同学习,都是有福报,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果就现前了。我们现在这个果虽然是「影像为果」,我们希望把这影像变成真实,都在一心。

  所以有了智慧,就是对於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认清楚、搞明白了,然后放下万缘,一心一意为佛法、为众生,为社会的安定,为世界和平,福报就现前了,这一个心念是求福的妙法。不是天天动脑筋怎么样去赚钱,怎么样去劝化,不是这个,这个搞不成功的,心都搞乱了。所以佛在经上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看看我们要大福报,要大的财力,要大的人力,来替佛教办大事业,怎么求法?制心一处,这句话就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不乱。制心一处就是一心不乱,就办到了,感应就现前了。诸佛如来的福报真的不可思议,这个道理我们在佛经里面常常读过,事实我们在新加坡看到。如果我们再不相信,那就无可奈何,那就真的没福报了。没福报,说老实话也就没有智慧。所以新加坡这些大德们,这个道场同修们,为我们现身说法。佛家的三转法轮,「示转、劝转、作证转」,我们在这里统统见到。所以这三句我们看起来好像不难懂,很浅显,意思非常非常的深广,涵盖世出世间一切法。请看讲义。

  【说法者无说无示。听法者无闻无得。】

  这两句义理很深。『说法者』,这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他给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是清凉大师讲的,佛没说。这个话我们听起来很不好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现在从印度梵文翻成中文的经典这么多,不全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怎么说『无说』?『无示』,示是示现。历史上确实有这个记载,三千年前的古印度,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年,现在外国人记载是二千五百多年,缩水了。历史上记载确实有这个人,这个人不假,确实有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住世八十年,八十岁圆寂,我们中国人喜欢讲虚岁,释迦牟尼佛虚岁是八十岁入灭的;外国人讲实足年龄,实足年龄释迦牟尼佛灭度是七十九岁。示就是示现,八相成道最后示现入般涅盘。

  换句话说,做出一个觉悟的样子给我们看。觉悟的人,觉悟的生活,是个好榜样。这也是经上常讲的「为人演说」。「示」就是演,表演给大家看;「说」就是说法。明明有示现有说法,为什么说「无说无示」?我们今天所讲的有说有示现,是从相上说的;人家讲无说无示,是从性上说的。为什么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告诉我们一桩事实,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千万不要妄想分别执著,法性跟法相是二,那你就错了。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十法界不是一真法界,法性土决不是法相土,法相土决不是法性土,那你就又搞错了。这两个是二,二而不二,你要从二当中见到不二,你就算是开悟;从不二里面,你能够运用二,你才能普度众生。

  这个说法恐怕把听的人愈说愈糊涂,到底是一还是二,很难。我在此地劝勉同修,你们听懂很好,对你修学会有帮助,帮助你放下,帮助你看破;听不懂没关系,不懂不要去研究,老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念到心清净,你自然就懂了。这个问题不能想,愈想愈糊涂,为什么?想是落在意识里头。意识决定入不了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境界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无量寿经》上有两句话,拿来解释这一句比较贴切。经上讲:「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如果一个人入在这个境界里面,那就是「无说无示」。所以佛与大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由此可知,诸佛如来在六道十界里面现身,不是他有意,他有意就是有说有示;也不是无意,无意也变成有说有示,有意无意统统都没有,这个才妙!

  在经上实在没有法子了,说个「法尔如是」,「法尔如是」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像我们佛案供的大磬一样,你敲一下,它就响。你去问它:你为什么会响?你敲我,我才响,它有这个念头吗?它没有这个念头。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所以,一切众生那个念头起心动念,佛都有感应,再微细的波动,佛在大寂定当中,都有很明显的感应,这个感应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今天讲电,电要跟心来比的时候,真是小巫见大巫,简直就不能比。这个电波实在讲现象太粗太粗了,最微细的感应是心。

  我们心里面极其微细的妄想,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特别是那个妄念要是极其短暂,一刹那,完全不知道,可是诸佛如来都见到,都能觉察到。细念尚且与十方起感应道交,何况粗念?何况我们的心愿?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今天同修当中,有很多人天天求佛没有感应。是不是佛不灵?不是!是你自己不是真心想求。「我求是真心」。求的时候,祷告的时候是真心,祷告完了之后,妄念就起来了,所以他不会有感应。佛这个地方才感的时候,你马上就把他打断掉。感应道交是真的不是假的。还是善导大师讲得好,「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你心真实就感应道交。

  我在最初早年学佛的时候,我学佛算是相当晚,二十六岁才闻到佛法,我三十三岁上台讲经,我们现在这些同学真是后来居上,他们这些同学当中,十几岁就闻佛法、就出家,二十一、二岁就上台讲经,比我早十年,实在是很令人羡慕。如果他们能够锲而不舍,往后成就不可思议。他们的成就是众生的福报,我们看到心里面当然欢喜,无尽的赞叹。

  我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然后又告诉我,你求,求了没有感应,那是什么原因?是你自己有业障,业障消除了,感应就现前。什么是业障?我刚才说过了,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的求不是一心求,你是用妄心求、妄想求、执著求、杂念求,那就没有感应。如果是一心求,没有不得感应的。所以大家要记住,「一心」这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疏忽,佛在一切经里面,这两个字讲得最多。不是佛不慈悲,是我们太大意,讲多了反而变成什么?老生常谈。不去注意它,说得太多。所以众生很难教,讲少了,他又不注意;讲多了,他又漫不经心,这个麻烦!难怪地藏菩萨在经上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地藏菩萨早就成佛了,他是退居在菩萨位,示现作菩萨身来教化众生,他的学生成佛的不晓得有多少。你们看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序品里面,那个法会的庄严殊胜,连《华严经》都比不上。

  所以我们懂得「无说无示」的意思,就是性相不二,法性身跟法相身是一不是二,法性土跟法相土也是一不是二,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见性,法性就现前。所以从性上说,无说无示;从相上讲,有说有示。这是把说法的说出来了,说法的搞清楚了,闻法的就容易懂了。『听法者,无闻无得』,这也是从法性身上说。我们从性上讲,「无闻无得」,你真的闻,真的得到了。我们今天的麻烦是什么?是有闻有得。有闻有得,你得的是法相,你没有办法见性;如果哪一天你是无闻无得,你就见性了。

  我们在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有些时候经还没讲完,讲一半、讲三分之一,学生里面就开悟,就证果了。什么原因?他们是无闻无得。你要晓得有闻是妄想,有得是执著;无闻无得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打掉了,他怎么不见性?他怎么不成佛?这是真听,真会听,听了就开悟,听了就证果。我们今天的大麻烦、大毛病是有说有听、有闻有得,就完了,把佛法变成世间法。不但有闻有得,还患得患失,你说麻烦不麻烦!可见得迷是愈迷愈深,病愈害愈重,哪一天才能恢复?

  这一些开示都是帮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唯有明白之后,你才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分别执著。不是教你不听经,不是教你不要去闻法,佛既然讲经说法,我们当然要听经听法,可是要懂得佛是无说而说。也就是佛说一切法,以及佛示现一生在生活当中,做出觉悟的样子来给我们看。为什么说他「无」?无心!他说法没有起心动念,他示现也没有起心动念,依旧是住在常寂光中,依旧是三昧常寂,行住坐卧都在大定之中,三昧就是大定。这教给我们,我们明白之后,闻经听法、种种修持,事上要不要做?要做。事上不做,你就落空了,佛法给你讲空有不二,你落在一边都错了。你住空错了,住有也错了,两边不住。

  我们做一个学生,每天认真的到时间去听经闻法上课,「不著空」;心地清净,虽然在听经,绝不分别,绝不执著,「不著有」。这样来听经,是来修行,真修!修什么?修不二法门,这是高级的佛法,法身大士所修的。两边不住,中道不存。释迦牟尼佛一生表演这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要学佛就要学这一套,表演得非常逼真,心里头从来没有起一个念头。你在生活当中,生活就是表演,离一切妄想执著就超越六道。在六道,即六道而离六道,离即同时,不是分开的。如果离妄想分别,你就离十法界了。所以佛法是一不是二,决定不能把它分作二个。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是同时,没有先后,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也没有空间上的距离,所以时空都是一个抽象概念,决非事实。《百法明门》里面讲时分、方分,「时分」就是时间概念,「方分」是空间概念,都列在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说,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不是事实,完全是抽象的概念。

  释迦牟尼佛在那么久远的时候,这个世间没有科技,佛对於事实真相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真的听懂了,真的会了,你就知道怎么去学。这个境界就是《华严经》上事事无碍的境界,比理事无碍还要超出。如果我们听懂能体会得了,我们的生活就自在了,无论过什么日子都幸福、都美满。为什么?不著相!知道相有体无,相是假的,性是真的,你能够性相一如,你的生活就是究竟圆满,大圆满大自在。这个大圆满里面没有一样不圆满。

  《地藏菩萨本愿经》用「光明云」来表法,第一句总说「大圆满光明云」,后面连说十二句,无有一法不圆满,无有一法不具足。穷得连身上一毛钱都没有,吃饭都成问题,财富圆满!圆满在哪里?真圆满,世间人看的是相圆满,他内心里是性圆满。他能够安於贫贱就是大圆满,没有丝毫贪心,没有钱给他钱他不要。人家有钱还想要,没有足,那个不圆满;他一分钱都没有,给他一分钱他不要,多余的累赘用不著,他圆满了。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懂得的人就接近圆满,虽没有入大圆满也差不多了。所以佛经你愈去读诵愈去体会,这个体会不能用心意识,不可以去分别,不可以去研究,不可以去想它的意思,那个意思非常非常的丰富,无有穷尽。好!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