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二十集) 1997/11/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20
请看讲义:
【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饮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前面曾经说到,只要是显示诸法的义理,一切法都是教体。这一段经文,这是世尊叫著阿难跟他说的,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也就是说明一切诸法无非佛事。既然是佛事,那就是教体,就是教化众生所依据的理体。文虽然说了这么多,实在讲还是略说,省略到不能再省略。广说是说不尽的,一切诸佛无量劫也没有办法说尽,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
『或有佛土』,这个「或」是或者有,意思是并不尽然,有些佛土。为什么有些?诸佛说法都是应机而说的,众生的机缘不相同,所以佛说法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细心去观察,佛在经上所说的种种法,以及说法的仪式,也就能想到,那个时代众生是属於哪一类的根性,自然可以明白。『以佛光明而作佛事』,大概这都是一类根性很利的。实在讲,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哪里会像我们这样讲经说法,没有!华藏世界的菩萨皆是破无明、证法身的法身大士,这个境界里面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妄想都没有了,诸位想想那怎么说法?西方世界是大光明藏,没有一样东西不放光,佛全身放光,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是全身放光,一切物质现象皆放光明,所以西方世界不需要日、月、灯、火,不需要!大光明藏,光明而作佛事。
什么叫做「佛事」?这两个字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白,佛是觉悟;换句话说,能令一切众生大彻大悟,这个事情就叫做佛事。所以「佛事」千万不要误会,为亡者诵经超度叫佛事,那就全都搞错了。一切经论里面讲的佛事,跟我们现在世俗里所谓的佛事,风马牛不相干,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能令一切众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能令一切众生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大涅盘的,这就叫做佛事。作佛事方法无量无边,所谓是无量法门,种种形式皆不相同;但是它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令一切众生觉悟,所以都称之为佛事。在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佛是以光明作佛事。这些菩萨们,法身大士,他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个地方实在讲,不能叫六尘,六尘是对我们这说的,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无一不是佛事。诸位读《无量寿经》多少能有一些体会,西方极乐世界所谓「六尘说法」。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这是属於这一类的。『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这是一种特别的机缘成熟,感得佛菩萨的化身。这些事情古今皆有,如果我们细心时时刻刻能够留意,也许会发现、会见到。在过去台湾周邦道的夫人,在大战之后,她住在南京,曾经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那是化身而作佛事。地藏菩萨变化一个出家人,到他家去化缘,化也不多,化五斤香油,并不多。周夫人那时候没有学佛,看到这位出家人化缘也没有给他,以后这位出家人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觉悟了,觉悟就是佛事,觉悟什么?他们家的庭院很深,她住的地方我曾经去过,三道大门,大门进去是很大的院子,树木花草很多,然后再进二门,才到她里面,所以有三道门进去。这位出家人到她那里化香油,还讲话讲了好半天,她也没给他。他走了之后,忽然想到三道门没有开,他怎么进来的?人不见了,他怎么出去的?这个时候想起来,寒毛直竖,才晓得那不是人。但是现的出家人像是很和蔼、很慈祥,并不是很恐怖的样子。
这个事情就一直耿耿於怀,一生当中遇到这么一桩事情,白天遇到的,又不是晚上作梦,境界太清楚。以后到台湾遇到李炳南老居士,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说:可惜!你遇到的是地藏菩萨。她这才觉得真后悔,那时候没有拿香油给他。以后她就常念《地藏经》,常念地藏菩萨,念得很有感应,因这个因缘而学佛。这就是以化人而作佛事。所以各人入佛的因缘不相同,佛菩萨统统照顾到,真是无微不至,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像周夫人与地藏菩萨化身的事情,在佛法里面讲冥感显应,她并没有求,菩萨忽然就来了,菩萨就应了,非常明显的应。虽然没有心求,她求的念头很弱,自己都不能觉察,确实有这个意念,意念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的善根。这个善根兴起,因为自己烦恼杂念很多,这个念头虽然起,没有觉察到,微微的念头起来,佛菩萨那里感应到了。我们想是很微弱的电波,一般都感受不到,但是佛菩萨感受到了,很明显的来应,叫冥感显应,这是这一类的。
这一次你们也有不少同修到普陀参加观音菩萨圣像开光典礼,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大家都见到观音菩萨现像在空中,这个可以说是显感显应。明显的求观音菩萨,虽没有求观音菩萨现像,那感应的力量很大,你到那边去朝拜,到那边参加圣像开光典礼,这是很明显的,所以观音菩萨现身,这是属於显感显应。另外还有冥感冥应、显感冥应,都是真实的,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菩提树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处所,他在这个树下打坐,示现的开悟,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所以以后他老人家坐在这棵树下,我们就叫这树做菩提树。佛虽然灭度了,没有在这世间,后人到这些圣迹去参访的时候,有见到这棵树而受感动,这是菩提树作佛事。在西方极乐世界,树木、花草作佛事的就太普遍太普遍了。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这正如古时候,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带来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达摩传给慧可,代代相传,传到惠能大师就不传衣钵了,这是以佛的衣钵而作佛事。六祖以后,因为传衣钵争执很多,为了避免争执,以后传法不传衣钵了,这是我们见到的。
『有以饮食而作佛事』。像经上讲的香积国,香积国的众生六根的舌根最利,你给他看,他看不懂;你跟他讲,他也听不懂;你做一顿饭给他吃,他一吃就开悟了,这不可思议。饮食能够开悟,所以诸佛如来到香积国去,个个都是顶尖的大厨师、大师傅,厨房的大师傅,都能办一手好菜好饭,让这些人一吃都觉悟了,都明心见性了,这是根性不相同。我们这边要办起好吃的,增长贪心,不会开悟。这个地方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佛为我们讲经说法。有耳根利的,有舌根利的。
『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这是讲生活的环境,物质生活环境,楼台亭观,到这个地方,进入这个范围,这个园林心旷神怡,就能够自然的烦恼轻,智慧长。这个境界我们很难懂,实在说要用现代科学家讲的话,磁场。佛菩萨在那个地方设计的磁场不一样,让凡夫进入这个磁场就能够受到改变,受到感应,所以以修行的环境来作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作佛事』。这个里面有两种意义。一个是对佛菩萨的相好光明,自然生起仰慕之心。就像阿难尊者一样,在楞严会上,阿难说出他出家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非常仰慕,他说佛的这个相好,决不是父母肉身所生的,一定是他修行成就的,他喜欢相好光明来学佛,他的目的希望将来自己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用相好接引他入佛门的。
另一层意思,每一个相好都是果报,果必有因,有人一看到相好光明就想到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真正是种善因得善果。这个意思在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三十二相的因果,八十随形好的因果,如果有兴趣都可以去看看,一般人因为看到这个太麻烦、太繁琐了,所以讲经说法也只略为提几句而已,都不会细讲,细讲耽误很长的时间。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佛身作佛事在《华严经》讲得很多,佛的身真是一一毛孔都不可思议,都放无量光明,光中化佛,化佛为一切众生演说佛法,佛身而作佛事。大概也不是我们六道众生所能够见得到,这大概在声闻、缘觉、菩萨就能够接触到,四圣法界里面有。
『有以虚空而作佛事』。虚空,有一类根性的众生,从空义里面体会到心性,心性像虚空一样,但是虚空是个顽空,心性是真空,这个空的相虽然是一样,但是空的性质不一样,虚空不能现相,心性虽空能现万象。所以从虚空,佛常常用这些比喻,有一类众生,他从这个地方悟入。
『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缘是因缘,各个众生的因缘不一样。因缘是多生多劫薰修的习气,不是一生一世养成的,是多生多劫累积的,所以各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佛与大菩萨他们观机的能力殊胜,阿罗汉只能观五百世,他要看一个众生五百世以内的,生生世世的业因果报他知道,超过五百世,阿罗汉的能力就达不到了;但是佛与大菩萨,无量劫前的事情,他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说法就特别契机,遇到佛与大菩萨,没有一个不得度的。我们为什么遇不到?佛菩萨既然大慈大悲,为什么不常常现在我们面前?其实佛菩萨确确实实是常常现在你面前,可惜你不认识,不能怪他,怪自己!这什么原因?业障,因为自己有业障,所以佛菩萨在面前当面错过。就像刚才讲的周邦道的夫人,地藏菩萨去化缘,当面错过,不认识!所以诸佛菩萨现种种身在我们面前,我们应当要留意。接著再看下面这一段。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这一句是讲比喻。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而用比喻这个方式非常之多,几乎我们在一切经论里面常常看见。一切众生确实因听比喻而悟入的人很多,尤其是中等根性的人。这些都是比喻,「梦、幻、影、响」,梦大家都容易懂;幻就像变魔术一样;影是假的,我们人站在太阳底下,站在灯光底下,都有一个影,这个也好懂;响是回音,大的山谷,我们长啸一声立刻就有回音过来,这个响是讲回音,都是虚幻不实。「镜中像、水中月」,世人常讲「镜花水月」,就是这个意思。「热时焰」,焰是火焰,也像梦幻泡影一样,都不是真实的。说如是这些比喻,能令一切众生听到比喻而觉悟,这都是佛事。种种比喻,比喻帮助一切众生了解事实真相,帮助他觉悟都叫做佛事。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这就像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利、眼根利,眼能看佛经、能看佛像,耳能听佛说法,佛就以这个方式来作佛事。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就用的这一条。
『如是阿难』,佛在这里做了一个结论,上面都是举几个例子。「如是」是总结上面,如是等等。阿难。『诸佛威仪进止』,「威仪」是事相,或者是在生活上,或者是在工作上,或者是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威仪用现在话来讲是规矩,它都有规矩,能令人见到生欢喜心,生恭敬心,这是表演。『诸所施为,无非佛事』,佛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也好,讲经说法也好,一生当中要用我们凡夫人来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别的,只为一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开悟,所以「无非佛事」。
这一段的意思,虽然是一桩一桩分别解说,实际上讲,它是圆融的、是圆满的,不过一桩一桩的说,我们容易体会,容易接受。如果是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很难体会到,可是事实上确确实实是圆融的,无有一法不是佛事。问题是在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我们接触了不觉悟,所以古德才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人学法,无法不圆。什么叫圆人?觉悟能力特别强的人,这一类的人就叫圆人,他的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能觉悟,他都不迷。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圆人跟其他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给诸位说,圆人心是清净的。其他的人心不清净,也就是说他有分别,他有执著,他有妄想;而圆人的分别执著非常薄弱,也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讲的,能看得开、放得下,不跟人计较、不执著。真能看得开,真能放得下,就很容易觉悟,如果是大乘经,你要是多读诵几遍之后,你在生活上真的是左右逢源,真的是头头是道。
所以「大方广佛华严」不是假的,只要我们舍一切分别执著,虽然不能够直入这个境界,但是这个境界的气氛,我们会感触得到。这个古人有比喻,好像烧火,我们虽然没有接触到火,但是接触到暖气了,那个温度我们已经接触到,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没有入华严境界,华严的气氛感受到了,那对我们的受用帮助就很大了。这就是常讲的转凡入圣,改变我们凡夫的生活,我们也能享受几成佛菩萨的生活,不能完全享受到,也能享受几成,那就不一样了。这是在此地透一点这些消息,告诉我们,《华严》如果认真的来学习,真的是有好处,对於将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是有很大的帮助。再看底下这一段。
【生公云。若投药失所。则药反为毒矣。苟曰得会。毒为药也。是以大圣为心病之医王。触事皆是法之良药也。苟达其会。众事皆毕矣。菩萨既入此门。便知佛土本是就应之义。好恶在彼。於我岂有异哉。】
『生公』,我想一般学佛的人对他都不会太陌生,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公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一段话是他老人家说的,说得非常好。前面用一个比喻来说,人生病了,总不免要用药,药一定要对症,对症那才叫药,药是要把病治好;如果这个药不对症,不但治不了病,反而把病加重了。这一点我们世间人都有这个常识,所以生病决定不敢随便轻易用药。即使平常,高贵的这些药品也要仔细去研究,对我们这个身体有没有好处?不见得高贵的药材对自己身体就会有好处,每个人的体质不相同。
从大的区别上来说,一般人的体质就分做热性跟凉性。热性的体质,现在人讲进补,他就不受补。药材里头名贵的高丽蔘,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那不是药,那是毒。这种热性的这些药材,对於体质凉性的,对他有好处,对他有帮助。我的体质是热性的,如果今天人家送高丽蔘来泡茶,我喝一杯,晚上就不能讲经了,毛病就出来了,内热就出来了,这个就没有法子,所以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体质。我的体质是热性的,一般人讲西瓜是凉性的,很多人不敢吃,我可以吃大量的西瓜,没事!吃得很舒服,体质不相同。所以这是用药的时候就要注意到。
『苟曰得会』,会是会通,你要是真正能够明白它,毒也能治病,以毒攻毒,毒药也是良药,它能治病。你真正要懂得药性,要明了病况,对症下药,这就对了。
比喻说了之后,再说到正题上。『是以大圣为心病之医王』,「大圣」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佛为大医王,这个话说得也很恰当。不但六道凡夫统统是病人,六道外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没出离十法界的也都是病人。他们病轻,我们的病重,都有病。佛是医王。病根是心病,所以身病都是从心病来的;心里没有病,身体是不会得病的。你的身为什么会有病?心有病。心病里头最严重的是三毒,贪瞋痴三毒。我们今天这个世间,现在医药所谓是发达,发现许许多多的病毒,他没有发现贪瞋痴,你说冤不冤枉!没发现贪瞋痴是最严重的病毒,他没发现;大圣佛陀发现了,这才真正是医王,所以佛现身说法。
『触事皆是法之良药也』。佛给我们讲一切法表法的义趣,如果我们能够契入表法的义趣,给诸位说,你在这个世界跟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此地又何尝不是六尘说法?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你在经上读了,「这很明显,它在给我们讲经说法」。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万事万象,一切有情、无情从无间断的为我们演说妙法,我们没觉悟。不是它没有说法,是我们没有听到,没有见到,只能怪自己,不能怪诸法。
佛菩萨住在这个世界,跟住极乐世界,跟住华藏世界,无二无别。华藏在哪里?就在此地。离开我们现实生活环境,哪来的华藏?一定要懂这个意思。『苟达其会』,这个意思是假使你通达,你能体会明白了,『众事皆毕矣』,你的修学大事就圆满了,就毕业了。就像禅宗里面所讲「识得一,万事毕」。一是什么?万法归一。一是什么?前面讲过,无所有不可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离这个真相,这叫诸法实相。
『菩萨既入此门』。菩萨是一切众生里面,悟性最高的,上根利智,他入这个法门。『便知佛土本是就应之义』。佛土,我们这个土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土,娑婆世界;「就应」,应是感应。众生有感,什么感?所造作的业,业感。我们住在这个佛土,佛是愿力应的,佛是愿应的,我们是业感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业转变成愿,那我们住的佛土就不一样,那就住真实的报土;真实报土,净宗里面讲的实报庄严土。四土也是天台大师所说的,一切经里头并没有讲四土,天台大师说的。说的没错,经上虽然没说四土之名,但是有四土之义,依义不依语。正如同净宗里面讲的带业往生,佛在经里没有说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带业往生也是祖师说出来的,可是经里头有意思,有这个义,虽没有这句话,有这个义,我们依义不依语就行了。这个话没说错,所以四土也没有说错。
释迦牟尼佛也有他的报土,实报庄严土,法身大士所居的。但是报土之中,里面变现出来的化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实在说,四土就是一土,一就是四,四就是一,这才叫圆融具德。可是你不入这个境界,虽然在这个地方,你局限在这个小范围,你见不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没有远离你。
所以说『好恶在彼』,「彼」是人心,「好恶」就是分别、就是执著。因为你有分别,把佛的报土变现出方便有余土,自己去受用;再加上执著,就把佛的报土变现成六道的凡圣同居土,你在这个里头过日子,没有离开。实报是本,就好像这个身体一样,方便、同居是影,在光底下照的影;没有本哪来的影,影不离本,本不离影,没离开。由此可知,只要除妄,不要去求真,求真又是个妄念。所以《楞严经》上佛说了真话,「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无所得就是不可得,就是无所有。所以只要契入不可得无所有,你的心真的干净了,一尘不染。六祖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真心,本来无一物就是真土。讲到法身,讲到常寂光土,身土是一不是二,这才说到究竟圆满处。『於我岂有异哉』。这个「我」不是我们凡夫执著的我,这个我是真我,就是真如自性,没有两样。生公的这一段话,意思说得很深,都是讲的诸法实相。请看讲义:
【香积世界。餐香饭而三昧显。极乐国土。听风柯而正念成。丝竹可以传心。目击以之存道。】
清凉大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善学的人见色闻声无不是道,那里要用言语?实在说,言语传法真正是不得已。固然可以传法,可是被一切众生误解、曲解了,比比可见,不在少数。所以宗门它知道这个事实状况,干脆不用言语文字,直截了当教你用心去体会,所谓是「以心传心」。什么心?不是达摩的心传给慧可的心,慧可的心再传给僧灿的心,不是这个,这怎么传法!这个传法现在讲要用外科手术了,不是这个传法。
心是什么?万法皆是心。你在一切万法上体会到,心法是一不是二,你就会了。诸佛之所以成佛,就是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要明白通达了,你就成佛了。这个地方举几个例子说。『香积世界』,餐是吃,这地方当动词讲,『餐香饭而三昧显』,刚才说过,他们是舌根很利,六根里头舌根最聪明,品尝味道他就入三昧,就得正受。正受是什么?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个受就是正受。我们试问:他知不知道酸甜苦辣?如果尝味道,酸甜苦辣都不知道,那个舌头麻木不仁了,那还能叫成佛吗?哪里是能成佛?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而又没有分别执著,这才叫正受。我们是样样明了、样样分别、样样执著,坏了,所以不能叫佛!石头雕的人,木头雕的人,你把味道让它去品尝,它那个舌头什么都不知道,它也不叫做佛。样样都清楚、都明白,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三昧,这叫做正受。
我们这个世间人,听经闻法而三昧显,佛讲这些道理,讲这些事实真相,我们真的明白了,真正觉悟了,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然后你的生活是正受。你这个享受跟世间人享受没有两样,世间人吃甜的,你也知道甜;世间人吃酸的,你也知道酸。他有分别执著,我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执著,心清净的,清净心就是正受。他有分别执著,他有贪!这个不错,回去怎么做,到哪里去找材料,他心里有烦恼,他没放下,他那个受就不是正受。他有欲望,他里头引发的是贪瞋痴,三昧引发的是戒定慧,这个就是感受不相同的地方。世间人的受是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不是正受,离开这五种受,这才叫三昧,才叫正受。
西方极乐世界,听听风声、流水声,宝树枝条花果相碰的音声,『而正念成』。什么叫「正念」?正念是没有邪念,离开一切邪念,那个念才叫正念。什么是邪念?与烦恼相应的是邪念,也就是说与贪瞋痴慢疑相应的是邪念,起这个念头会落在这些心所里头,烦恼心所。《百法明门论》里面告诉我们,烦恼心所归纳起来有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恶心所,与这个相应是邪念。除这个恶心所之外,还有十一个善心所,与这十一个善心所相应也是邪念,不是正念。善恶、邪正两边统统离掉了,那个念才叫正念。初学的同修,听这个说法恐怕也不太好懂,也很难体会,跟前面的例子相同,没有两样。正念成就的人,我们问他,他知不知道善念?他知不知道恶念?知道!很清楚、很明白。虽然一切明了,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是正念。
诸位读《华严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他们都是正念成就的人。但是他们所表演的,各种不同的身分,各种不同生活的方式,有欢乐也有苦恼,有善法也干杀盗淫妄,那是什么一回事情?他们统统住在正念之中,他们种种表演皆是佛事,都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帮助他觉悟的手段不一样。
世间有一些人喜欢听戏的,你叫他来听经,他决定不肯来,你叫他去哪个地方听戏,他去了。佛菩萨就可以把这个经编成剧本在那里表演,让他去听戏,听了之后,他就开悟了,方法不一样。现在一些年轻人喜欢卡拉ok,你们能把经本变成又唱、又跳、又蹦的,让他跳几次、蹦几次,他在里头就开悟了,就闻到佛法了。五十三参就是表演这些,所以那些表演的人都是正受。由此可知,佛家的善巧方便。善,不舍三昧、不舍正念是善,巧是什么?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投其所好,让你在这个里面去觉悟、去体会。
佛门里头《大藏经》里面,这么厚的本子,我看到有两大本,在《嘉兴藏》,我看的是《嘉兴藏》,他们缩印的二大本,里面是什么东西?统统是唱歌的歌词,我们看到这个叹为观止,佛门这些祖师大德真了不起,把佛法变成歌曲。很可惜的现在没有人去演唱,谱成曲子都可以唱。在从前大多数是用莲花落跟黄梅调来唱的,很多,这都是一般民间非常爱好的。所以佛法、佛经可以把它写成剧本,可以拿到舞台上去表演,可以放在电视上做连续剧。
上一次也正在我们这个学期当中,从中国来的游本昌,演济公的,他到这个地方来看我,很难得,我就把它剧本里头加了许许多多的佛法进去,所以他第二集里佛法的味道就很浓,用这种方法讲经说法。我还教他,最好能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编作五十三个单元的连续剧,拿到电视上去表演,这五十三参要细细的说一说,让他们写剧本的人,明了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把佛经的经义,佛事用这个方式表达出去来觉悟众生,所以样样都是佛事。
在中国古代教育不普及,根本都没有学校,只有大户人家请一个秀才,教教自己家里几个子弟而已,称之为私塾。从前国家这些帝王,主管地方的这些官吏,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广大的人民?用戏剧。每年总有一些喜庆的聚会,利用这个时间来演几天戏,时间短的三天、五天,时间长的可以演到一个多月。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这个时候请戏班来演戏。演戏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叫广大群众接受教育。所以中国的戏剧,归纳到最根本的,它里面的中心思想,所谓忠孝节义,教忠、教孝、教节、教义。如果社会大众都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社会就安定,人人晓得善有善的报应,作恶一定没有好下场,他处事待人接物,他就不会用恶心。纵然作恶,自己也常常提心吊胆,怕报应现前,他有所畏惧。这种效果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戏剧表演上所产生的。
所以古时候这个戏剧,不是娱乐是教育,是用娱乐的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个构想,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第一个是孔老夫子,是他的想法。孔子之前,当然也有圣人,这些圣贤可能他们也想到,但是书上没有记载,记载的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删诗书,订礼乐。所以中国古代的乐,歌舞、音乐、表演,目的是教育不是娱乐;不像现代,现代是纯粹娱乐,里头没有教育。中国是把教育用娱乐的方法来达到,这的确是高度的艺术,艺术的教学。在佛经里面我们所看到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那是达到最高的艺术水准,真正做到究竟圆满。
『丝竹可以传心,目击以之存道』,这两个都有公案。丝竹代表的是音乐,音乐的演奏,可以能够感动人心,可以能令人心觉悟。「目击」是眼睛所接触到外面的境界,所谓「翠竹黄花无非般若」。根性大利的人能够在物质环境里面,他所接触到的时候,能够恍然大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一段是说明,决不是仅仅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界并不例外,只在我们个人用心不同。真正有道心的人,心地清净的人容易觉悟,何况读经闻法。再看底下这一段:
【苟能得法契神。何必要因言说。】
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得法,这个『得』就是通达的意思、明了的意思。宗门里面常讲「会么?」你会了,这个会就是会得的意思。『法』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真的要是明白、通达了。『契』是契入。『神』在此地可以当作心性来讲,心性是不可思议的,神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神奇莫测,就是自性、真心、真如。佛经里面名词术语很多,都是说这桩事情。你真正是能体会得,六根一接触,你就能体会得,『何必要因言说』?
言说实在讲是末技,不是很高明的方法。言语范围是非常有限,而事实往往是言语的能力达不到,用言语来表达,一定要通达。藉著言语这个方式要能够突破,你才能够通达,才能够明了;否则的话,如果死在言语句下,这个言语就变成一种障碍,文字障、语言障。所以佛菩萨都教给我们离言说相,这个离就是要突破,我们要藉著言语,但是要突破言语;要离文字,藉文字要突破文字,所谓是意在言外。但是不用言语,也没有办法引发出来,言语文字引导而已。希望你从这个引导,你能够突破,契入真实,这就对了。
宗门不用这个方法,用更直截的方法,是好,但是那种直截方法,必须要上上根人才行,中下根人那个方法用不上,所以中下根人还是言语文字比较妥当。一定要善教、要善学,善教就是教你不要执著言语文字,善学是能够离言说相、离文字相,那就善了,这样才能够契入。请看讲义:
【华严性海。云台宝网。同演妙音。毛孔光明。皆能说法。华香云树。即法界之法门。刹土众生。本十身之正体。一切世间诸境界。皆悉能令转法轮。】
这是清凉大师就《华严》的教义,跟我们说出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佛法里面最圆满、最究竟的佛法。不但是一切诸佛如来,一般讲十方三世,三世有过去、现在,还有未来,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演说这个法门,从来没有间断,从来没有欠缺,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演,无时不演。我们这个生活空间也包含在其中,没有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在其外,没有!这就是讲的法尔常说,这是事实。
但是若非圆教根性的人,跟他讲了,他也不相信,哪有这回事情?他们这些人看到,有的地方有佛说法,有的地方没有佛说法,他看的完全是迹象,迹象也是看在一边,也没有把这个迹象看圆满。看了之后,在这里面生起严重的分别执著。由於看的角度不相同,体会的不一样,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矛盾斗争,种种知见,都是没有把事实看清楚所发生的。所以佛教化众生的对象,最欢喜的对象是圆顿根性的人,这是他最欢喜的,好教!他的妄想分别少,知见少,这一类的众生就好教。
妄想知见之产生,譬如我们拿这个是水瓶的盖子,这一边的人看,这是什么形状?凸出来的,没错,一点没错。这边人看的是凹进去的,这两个人非打架不可,打得头破血流,各个不相让,到最后翻过来一看,「我们都错了」,这才了解真相。都是偏在一边,毛病发生在这里,不知道万法是一。所以宗门说得好,「识得一,万事毕」,什么事都没有了,问题全解决了。
『华严性海』就是一,底下所说的都是性海里变现的现象。如果你要明了,所有一切现象是自性变现的,哪个相不是性?正是古人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问题不都解决了吗?只要是显性,那就是佛法,就是令一切众生,不但是开悟,圆满的开悟。『云台宝网,同演妙音』,《华严经》上说的,毗卢遮那佛的依报。依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环境,我们的生活物质环境。《华严》讲得非常丰富,有十一卷半的经文,从《华严经》一开端,十一卷半的经文讲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这里面只举出一个例子,「云台宝网,同演妙音」。
『毛孔光明,皆能说法』,这是讲正报。毗卢遮那佛的报身,毛孔放光,光中化佛,佛为众生说种种法门,这是正报。所以这四句就说明,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都是从性海里面流露出来的、变现出来的。性是自性,海是比喻,自性的深广像大海一样。实在讲,深广再找不出东西比喻,在我们这个世间,大海很深很广,不得已用这个来做比喻。而自性的深广,大海怎么能比得了?没法子比!无限的深广。
所以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诸佛的一真法界,我们凡圣居住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性海流露出来的,都是性海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正如同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就好比是性海,器就好比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天你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依正庄严就是自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你就真的开悟了。
这些文字我们常常念到,这些话我们常常听说,有时候也会跟别人讲几句,可是天天还生烦恼,这是怎么回事情?这就是说,法你是听到了,你没有能悟入进去。要以清凉大师这四个阶段来讲,信、解、行、证,你信了、解了,没行;所以你的行还是烦恼,还是分别执著,你没行!为什么你没有行?说老实话,你解的还不够透彻。如果你解的真的透彻,行跟解就合成一体,就集合成一个。那是什么现象?你对於一切万事万法,再不会起心动念,再不会有贪瞋痴慢,再不会有分别执著了,你就是行证了,你入进去了。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信解了,还没有能够契入,要用什么方法来契入?不断的薰修,没有别的方法,「一门深入,不断薰修」。今天下午,南大不少同学来看我,也提到这个问题:学佛怎么能契入这个境界?没有别的方法,一门深入,无止境的薰修,就这八个字。一门深入,不断薰习就成功了。在佛法里头,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所用的方法不一样,原理都是这八个字。决定不能想新方法,新方法不行,新方法是妄想,是分别执著。一定要守诸佛如来的成规,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是用这个方法成就的,我们要另外想一个方法修行能成佛,那才怪了,从来没听说过的。想些新花样来修行成就,成什么?成魔,不是成佛。成佛一定要守规矩,老办法才行,永远不变的,这叫真的。你想起的那个花样都是会变的,不是永恒的;不是永恒的,就是虚妄的。所以真理永恒不变,真的方法永恒不变就是一门深入。无论是哪个法门,只要一门深入,不断的薰习。
你要晓得,一门深入,不断薰习,你守住这八个字,这叫持戒,你有戒了。因戒就得定,你心里面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舍掉了,你就得定了。定起作用就是智慧现前,你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不可以想新花样,想新花样都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都落在这里头,那就不是佛法,那叫世间法。今天多少人把佛经当世间法在学习,所以他可以成为世界上佛学家、佛学博士,拿到多少个博士头衔挂在身上,还是过烦恼的生活,还是搞六道轮回,与生死毫不相关。那是什么?把佛法当作世间法,不是佛法。如果你真正能守定这个成规,一门深入,不断薰习,给诸位说,世间法都变成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为什么?你会在这里得定,定了就会觉悟。不接触佛经也会开悟,也能证果,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今天有个同学,这个同学跟我见过几次面,非常难得!他的功课很好,对佛法很有兴趣。他问我:到底是先学佛法好?还是先学世间法好?我上一次告诉他,先把世间法学好,你把大学念毕业,学位拿到,然后再去专心学佛,心无二用。你现在在念书,又想念书,又想学佛,结果佛也没学好,书也没念好,两样都搞糟了。一样一样的来,先读书,把书念好,然后再学佛。
他今天就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佛法这么好,为什么不早一点学?没错!如果要想修行证果,当然愈早愈好,世法、佛法都一样,愈早愈好。但是问题就像世间念书选学校、选科系,在世间选择你的行业,这是大前题。如果你选我们这个行业,出家这个行业,你就不要念书了,你念大学、中学都没用处。学佛,你念的书念到什么就可以了?认识字就可以了,然后全心全力来学佛法,我们是干这个行业。你学校里所学的东西,跟我这个行业没用处,你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浪费那么多精力。而且还有不良的、最不好的,那个学校种种科目,头脑里头乱七八糟,染成一团糟,这对佛法都造成障碍,所以只要认识字就行了。然后你在佛法法门里面,你选择一部经论一门深入,不断薰修。
你如果十几岁入佛门,在古时候有不满十岁的,念过两、三年的书,认识一些字就行了,经典拿来他能认得就可以了。遇到真正好老师,以这个老方法来教他,十几岁开始学,二十几岁就开悟、就证果了,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得到五祖传的衣钵,他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幸亏他没念中学,没念大学,一念就完了,他二十四岁保险开不了悟。六祖惠能为什么会开悟?没有念过学校。你们去想想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头脑简单,他不胡思乱想,老师教他一门,他就一门,锲而不舍,他在这里得到正受,成就定力,他成功了。
我们今天修学最大的困难,不是在用功上,是观念上。我们有个错误的观念,障碍我们的功夫。用功哪有什么困难?你们这些同学到此地来,四个月一百多天,我想你们多多少少懂得这一点道理。你们这四个月在此地,一部经搞了十几遍,天天在搞,一门深入,不断薰习,才四个月,你们想想就有这个成就。如果是四年还得了,不得了!这样下去,就一门深入,天天这样搞法,一遍搞完从头再搞,一遍搞完从头再搞,决定不要改换,四年你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真的佛来了,一点都不假。可是你这四年要搞个十门、二十门,什么都不是。成败的关键在观念,不在功夫,不在用功。所以错误的观念浪费我们一生的时间,一个正确的观念给我们,短短的时间就有成就了。
我们看《高僧传》,《大藏经》里面的《居士传》,在家、出家修行,三、五年开悟的,三、五年成就的人很多。为什么他们能,我们现在的人不能?他们那个时候生活艰难,得一本佛经不容易,都是手抄,哪有经书?我们今天一般人生在这个时代,你自己拥有一部《大藏经》都不是难事。今天科技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方便,我们的聪明、智慧又不输给古人,为什么成就落在人家后面,落得这么远?你要追究其原因,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所造成的,这个观念就是喜欢新。现在这个时代是新时代,一切要新,这一个新就坏了,就麻烦大了。凡是成就的人一定要守住旧规矩、老方法,我们才能成功。所以我们今天的毛病,自己要清楚、要明白。
特别是在这个短短期间当中,诸位有了体会了,你如果是以现前这个方式,在我想四年到五年,你们讲经说法就不必要准备了。还用得著去查参考资料吗?不需要!经文一翻开,自性流露了,不必要依靠任何人的注解,藉著释迦牟尼佛文字般若的光明,把自己心性里头般若智慧就引出来了。这个时候讲的经,是自性当中流露的经文,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古来的祖师大德能做到,我们现在人也能做到,问题是你肯不肯用上四、五年的工夫,走这个老方法,决定不可以标新立异。然后才晓得尘说、刹说,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在那里说法。
末后,『刹土众生』,这就是我们讲的依报、正报,刹土是依报,众生是正报。『本十身之正体』,《华严经》上讲身,讲十种身,十种身都是从德用上说的,依正庄严都是《华严》讲的十身之体。『一切世间诸境界』,一切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皆悉能令转法轮』,不仅仅只是知正觉世间,情与无情统统在转法轮。所以《华严经》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与无情同转法轮,情与无情同说妙法。诸位往这个地方去体会,大乘佛法妙义无穷,你才真正能体会到一些,而后才能契入这个境界。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请看讲义:
【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饮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前面曾经说到,只要是显示诸法的义理,一切法都是教体。这一段经文,这是世尊叫著阿难跟他说的,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也就是说明一切诸法无非佛事。既然是佛事,那就是教体,就是教化众生所依据的理体。文虽然说了这么多,实在讲还是略说,省略到不能再省略。广说是说不尽的,一切诸佛无量劫也没有办法说尽,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
『或有佛土』,这个「或」是或者有,意思是并不尽然,有些佛土。为什么有些?诸佛说法都是应机而说的,众生的机缘不相同,所以佛说法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细心去观察,佛在经上所说的种种法,以及说法的仪式,也就能想到,那个时代众生是属於哪一类的根性,自然可以明白。『以佛光明而作佛事』,大概这都是一类根性很利的。实在讲,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哪里会像我们这样讲经说法,没有!华藏世界的菩萨皆是破无明、证法身的法身大士,这个境界里面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妄想都没有了,诸位想想那怎么说法?西方世界是大光明藏,没有一样东西不放光,佛全身放光,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是全身放光,一切物质现象皆放光明,所以西方世界不需要日、月、灯、火,不需要!大光明藏,光明而作佛事。
什么叫做「佛事」?这两个字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白,佛是觉悟;换句话说,能令一切众生大彻大悟,这个事情就叫做佛事。所以「佛事」千万不要误会,为亡者诵经超度叫佛事,那就全都搞错了。一切经论里面讲的佛事,跟我们现在世俗里所谓的佛事,风马牛不相干,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能令一切众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能令一切众生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大涅盘的,这就叫做佛事。作佛事方法无量无边,所谓是无量法门,种种形式皆不相同;但是它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令一切众生觉悟,所以都称之为佛事。在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佛是以光明作佛事。这些菩萨们,法身大士,他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个地方实在讲,不能叫六尘,六尘是对我们这说的,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无一不是佛事。诸位读《无量寿经》多少能有一些体会,西方极乐世界所谓「六尘说法」。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这是属於这一类的。『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这是一种特别的机缘成熟,感得佛菩萨的化身。这些事情古今皆有,如果我们细心时时刻刻能够留意,也许会发现、会见到。在过去台湾周邦道的夫人,在大战之后,她住在南京,曾经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那是化身而作佛事。地藏菩萨变化一个出家人,到他家去化缘,化也不多,化五斤香油,并不多。周夫人那时候没有学佛,看到这位出家人化缘也没有给他,以后这位出家人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觉悟了,觉悟就是佛事,觉悟什么?他们家的庭院很深,她住的地方我曾经去过,三道大门,大门进去是很大的院子,树木花草很多,然后再进二门,才到她里面,所以有三道门进去。这位出家人到她那里化香油,还讲话讲了好半天,她也没给他。他走了之后,忽然想到三道门没有开,他怎么进来的?人不见了,他怎么出去的?这个时候想起来,寒毛直竖,才晓得那不是人。但是现的出家人像是很和蔼、很慈祥,并不是很恐怖的样子。
这个事情就一直耿耿於怀,一生当中遇到这么一桩事情,白天遇到的,又不是晚上作梦,境界太清楚。以后到台湾遇到李炳南老居士,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说:可惜!你遇到的是地藏菩萨。她这才觉得真后悔,那时候没有拿香油给他。以后她就常念《地藏经》,常念地藏菩萨,念得很有感应,因这个因缘而学佛。这就是以化人而作佛事。所以各人入佛的因缘不相同,佛菩萨统统照顾到,真是无微不至,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像周夫人与地藏菩萨化身的事情,在佛法里面讲冥感显应,她并没有求,菩萨忽然就来了,菩萨就应了,非常明显的应。虽然没有心求,她求的念头很弱,自己都不能觉察,确实有这个意念,意念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的善根。这个善根兴起,因为自己烦恼杂念很多,这个念头虽然起,没有觉察到,微微的念头起来,佛菩萨那里感应到了。我们想是很微弱的电波,一般都感受不到,但是佛菩萨感受到了,很明显的来应,叫冥感显应,这是这一类的。
这一次你们也有不少同修到普陀参加观音菩萨圣像开光典礼,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大家都见到观音菩萨现像在空中,这个可以说是显感显应。明显的求观音菩萨,虽没有求观音菩萨现像,那感应的力量很大,你到那边去朝拜,到那边参加圣像开光典礼,这是很明显的,所以观音菩萨现身,这是属於显感显应。另外还有冥感冥应、显感冥应,都是真实的,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菩提树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处所,他在这个树下打坐,示现的开悟,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所以以后他老人家坐在这棵树下,我们就叫这树做菩提树。佛虽然灭度了,没有在这世间,后人到这些圣迹去参访的时候,有见到这棵树而受感动,这是菩提树作佛事。在西方极乐世界,树木、花草作佛事的就太普遍太普遍了。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这正如古时候,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带来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达摩传给慧可,代代相传,传到惠能大师就不传衣钵了,这是以佛的衣钵而作佛事。六祖以后,因为传衣钵争执很多,为了避免争执,以后传法不传衣钵了,这是我们见到的。
『有以饮食而作佛事』。像经上讲的香积国,香积国的众生六根的舌根最利,你给他看,他看不懂;你跟他讲,他也听不懂;你做一顿饭给他吃,他一吃就开悟了,这不可思议。饮食能够开悟,所以诸佛如来到香积国去,个个都是顶尖的大厨师、大师傅,厨房的大师傅,都能办一手好菜好饭,让这些人一吃都觉悟了,都明心见性了,这是根性不相同。我们这边要办起好吃的,增长贪心,不会开悟。这个地方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佛为我们讲经说法。有耳根利的,有舌根利的。
『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这是讲生活的环境,物质生活环境,楼台亭观,到这个地方,进入这个范围,这个园林心旷神怡,就能够自然的烦恼轻,智慧长。这个境界我们很难懂,实在说要用现代科学家讲的话,磁场。佛菩萨在那个地方设计的磁场不一样,让凡夫进入这个磁场就能够受到改变,受到感应,所以以修行的环境来作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作佛事』。这个里面有两种意义。一个是对佛菩萨的相好光明,自然生起仰慕之心。就像阿难尊者一样,在楞严会上,阿难说出他出家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非常仰慕,他说佛的这个相好,决不是父母肉身所生的,一定是他修行成就的,他喜欢相好光明来学佛,他的目的希望将来自己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用相好接引他入佛门的。
另一层意思,每一个相好都是果报,果必有因,有人一看到相好光明就想到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真正是种善因得善果。这个意思在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三十二相的因果,八十随形好的因果,如果有兴趣都可以去看看,一般人因为看到这个太麻烦、太繁琐了,所以讲经说法也只略为提几句而已,都不会细讲,细讲耽误很长的时间。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佛身作佛事在《华严经》讲得很多,佛的身真是一一毛孔都不可思议,都放无量光明,光中化佛,化佛为一切众生演说佛法,佛身而作佛事。大概也不是我们六道众生所能够见得到,这大概在声闻、缘觉、菩萨就能够接触到,四圣法界里面有。
『有以虚空而作佛事』。虚空,有一类根性的众生,从空义里面体会到心性,心性像虚空一样,但是虚空是个顽空,心性是真空,这个空的相虽然是一样,但是空的性质不一样,虚空不能现相,心性虽空能现万象。所以从虚空,佛常常用这些比喻,有一类众生,他从这个地方悟入。
『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缘是因缘,各个众生的因缘不一样。因缘是多生多劫薰修的习气,不是一生一世养成的,是多生多劫累积的,所以各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佛与大菩萨他们观机的能力殊胜,阿罗汉只能观五百世,他要看一个众生五百世以内的,生生世世的业因果报他知道,超过五百世,阿罗汉的能力就达不到了;但是佛与大菩萨,无量劫前的事情,他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说法就特别契机,遇到佛与大菩萨,没有一个不得度的。我们为什么遇不到?佛菩萨既然大慈大悲,为什么不常常现在我们面前?其实佛菩萨确确实实是常常现在你面前,可惜你不认识,不能怪他,怪自己!这什么原因?业障,因为自己有业障,所以佛菩萨在面前当面错过。就像刚才讲的周邦道的夫人,地藏菩萨去化缘,当面错过,不认识!所以诸佛菩萨现种种身在我们面前,我们应当要留意。接著再看下面这一段。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这一句是讲比喻。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而用比喻这个方式非常之多,几乎我们在一切经论里面常常看见。一切众生确实因听比喻而悟入的人很多,尤其是中等根性的人。这些都是比喻,「梦、幻、影、响」,梦大家都容易懂;幻就像变魔术一样;影是假的,我们人站在太阳底下,站在灯光底下,都有一个影,这个也好懂;响是回音,大的山谷,我们长啸一声立刻就有回音过来,这个响是讲回音,都是虚幻不实。「镜中像、水中月」,世人常讲「镜花水月」,就是这个意思。「热时焰」,焰是火焰,也像梦幻泡影一样,都不是真实的。说如是这些比喻,能令一切众生听到比喻而觉悟,这都是佛事。种种比喻,比喻帮助一切众生了解事实真相,帮助他觉悟都叫做佛事。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这就像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利、眼根利,眼能看佛经、能看佛像,耳能听佛说法,佛就以这个方式来作佛事。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就用的这一条。
『如是阿难』,佛在这里做了一个结论,上面都是举几个例子。「如是」是总结上面,如是等等。阿难。『诸佛威仪进止』,「威仪」是事相,或者是在生活上,或者是在工作上,或者是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威仪用现在话来讲是规矩,它都有规矩,能令人见到生欢喜心,生恭敬心,这是表演。『诸所施为,无非佛事』,佛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也好,讲经说法也好,一生当中要用我们凡夫人来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别的,只为一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开悟,所以「无非佛事」。
这一段的意思,虽然是一桩一桩分别解说,实际上讲,它是圆融的、是圆满的,不过一桩一桩的说,我们容易体会,容易接受。如果是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很难体会到,可是事实上确确实实是圆融的,无有一法不是佛事。问题是在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我们接触了不觉悟,所以古德才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人学法,无法不圆。什么叫圆人?觉悟能力特别强的人,这一类的人就叫圆人,他的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能觉悟,他都不迷。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圆人跟其他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给诸位说,圆人心是清净的。其他的人心不清净,也就是说他有分别,他有执著,他有妄想;而圆人的分别执著非常薄弱,也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讲的,能看得开、放得下,不跟人计较、不执著。真能看得开,真能放得下,就很容易觉悟,如果是大乘经,你要是多读诵几遍之后,你在生活上真的是左右逢源,真的是头头是道。
所以「大方广佛华严」不是假的,只要我们舍一切分别执著,虽然不能够直入这个境界,但是这个境界的气氛,我们会感触得到。这个古人有比喻,好像烧火,我们虽然没有接触到火,但是接触到暖气了,那个温度我们已经接触到,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没有入华严境界,华严的气氛感受到了,那对我们的受用帮助就很大了。这就是常讲的转凡入圣,改变我们凡夫的生活,我们也能享受几成佛菩萨的生活,不能完全享受到,也能享受几成,那就不一样了。这是在此地透一点这些消息,告诉我们,《华严》如果认真的来学习,真的是有好处,对於将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是有很大的帮助。再看底下这一段。
【生公云。若投药失所。则药反为毒矣。苟曰得会。毒为药也。是以大圣为心病之医王。触事皆是法之良药也。苟达其会。众事皆毕矣。菩萨既入此门。便知佛土本是就应之义。好恶在彼。於我岂有异哉。】
『生公』,我想一般学佛的人对他都不会太陌生,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公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一段话是他老人家说的,说得非常好。前面用一个比喻来说,人生病了,总不免要用药,药一定要对症,对症那才叫药,药是要把病治好;如果这个药不对症,不但治不了病,反而把病加重了。这一点我们世间人都有这个常识,所以生病决定不敢随便轻易用药。即使平常,高贵的这些药品也要仔细去研究,对我们这个身体有没有好处?不见得高贵的药材对自己身体就会有好处,每个人的体质不相同。
从大的区别上来说,一般人的体质就分做热性跟凉性。热性的体质,现在人讲进补,他就不受补。药材里头名贵的高丽蔘,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那不是药,那是毒。这种热性的这些药材,对於体质凉性的,对他有好处,对他有帮助。我的体质是热性的,如果今天人家送高丽蔘来泡茶,我喝一杯,晚上就不能讲经了,毛病就出来了,内热就出来了,这个就没有法子,所以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的体质。我的体质是热性的,一般人讲西瓜是凉性的,很多人不敢吃,我可以吃大量的西瓜,没事!吃得很舒服,体质不相同。所以这是用药的时候就要注意到。
『苟曰得会』,会是会通,你要是真正能够明白它,毒也能治病,以毒攻毒,毒药也是良药,它能治病。你真正要懂得药性,要明了病况,对症下药,这就对了。
比喻说了之后,再说到正题上。『是以大圣为心病之医王』,「大圣」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佛为大医王,这个话说得也很恰当。不但六道凡夫统统是病人,六道外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没出离十法界的也都是病人。他们病轻,我们的病重,都有病。佛是医王。病根是心病,所以身病都是从心病来的;心里没有病,身体是不会得病的。你的身为什么会有病?心有病。心病里头最严重的是三毒,贪瞋痴三毒。我们今天这个世间,现在医药所谓是发达,发现许许多多的病毒,他没有发现贪瞋痴,你说冤不冤枉!没发现贪瞋痴是最严重的病毒,他没发现;大圣佛陀发现了,这才真正是医王,所以佛现身说法。
『触事皆是法之良药也』。佛给我们讲一切法表法的义趣,如果我们能够契入表法的义趣,给诸位说,你在这个世界跟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此地又何尝不是六尘说法?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你在经上读了,「这很明显,它在给我们讲经说法」。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万事万象,一切有情、无情从无间断的为我们演说妙法,我们没觉悟。不是它没有说法,是我们没有听到,没有见到,只能怪自己,不能怪诸法。
佛菩萨住在这个世界,跟住极乐世界,跟住华藏世界,无二无别。华藏在哪里?就在此地。离开我们现实生活环境,哪来的华藏?一定要懂这个意思。『苟达其会』,这个意思是假使你通达,你能体会明白了,『众事皆毕矣』,你的修学大事就圆满了,就毕业了。就像禅宗里面所讲「识得一,万事毕」。一是什么?万法归一。一是什么?前面讲过,无所有不可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离这个真相,这叫诸法实相。
『菩萨既入此门』。菩萨是一切众生里面,悟性最高的,上根利智,他入这个法门。『便知佛土本是就应之义』。佛土,我们这个土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土,娑婆世界;「就应」,应是感应。众生有感,什么感?所造作的业,业感。我们住在这个佛土,佛是愿力应的,佛是愿应的,我们是业感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业转变成愿,那我们住的佛土就不一样,那就住真实的报土;真实报土,净宗里面讲的实报庄严土。四土也是天台大师所说的,一切经里头并没有讲四土,天台大师说的。说的没错,经上虽然没说四土之名,但是有四土之义,依义不依语。正如同净宗里面讲的带业往生,佛在经里没有说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带业往生也是祖师说出来的,可是经里头有意思,有这个义,虽没有这句话,有这个义,我们依义不依语就行了。这个话没说错,所以四土也没有说错。
释迦牟尼佛也有他的报土,实报庄严土,法身大士所居的。但是报土之中,里面变现出来的化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实在说,四土就是一土,一就是四,四就是一,这才叫圆融具德。可是你不入这个境界,虽然在这个地方,你局限在这个小范围,你见不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没有远离你。
所以说『好恶在彼』,「彼」是人心,「好恶」就是分别、就是执著。因为你有分别,把佛的报土变现出方便有余土,自己去受用;再加上执著,就把佛的报土变现成六道的凡圣同居土,你在这个里头过日子,没有离开。实报是本,就好像这个身体一样,方便、同居是影,在光底下照的影;没有本哪来的影,影不离本,本不离影,没离开。由此可知,只要除妄,不要去求真,求真又是个妄念。所以《楞严经》上佛说了真话,「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无所得就是不可得,就是无所有。所以只要契入不可得无所有,你的心真的干净了,一尘不染。六祖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真心,本来无一物就是真土。讲到法身,讲到常寂光土,身土是一不是二,这才说到究竟圆满处。『於我岂有异哉』。这个「我」不是我们凡夫执著的我,这个我是真我,就是真如自性,没有两样。生公的这一段话,意思说得很深,都是讲的诸法实相。请看讲义:
【香积世界。餐香饭而三昧显。极乐国土。听风柯而正念成。丝竹可以传心。目击以之存道。】
清凉大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善学的人见色闻声无不是道,那里要用言语?实在说,言语传法真正是不得已。固然可以传法,可是被一切众生误解、曲解了,比比可见,不在少数。所以宗门它知道这个事实状况,干脆不用言语文字,直截了当教你用心去体会,所谓是「以心传心」。什么心?不是达摩的心传给慧可的心,慧可的心再传给僧灿的心,不是这个,这怎么传法!这个传法现在讲要用外科手术了,不是这个传法。
心是什么?万法皆是心。你在一切万法上体会到,心法是一不是二,你就会了。诸佛之所以成佛,就是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要明白通达了,你就成佛了。这个地方举几个例子说。『香积世界』,餐是吃,这地方当动词讲,『餐香饭而三昧显』,刚才说过,他们是舌根很利,六根里头舌根最聪明,品尝味道他就入三昧,就得正受。正受是什么?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个受就是正受。我们试问:他知不知道酸甜苦辣?如果尝味道,酸甜苦辣都不知道,那个舌头麻木不仁了,那还能叫成佛吗?哪里是能成佛?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而又没有分别执著,这才叫正受。我们是样样明了、样样分别、样样执著,坏了,所以不能叫佛!石头雕的人,木头雕的人,你把味道让它去品尝,它那个舌头什么都不知道,它也不叫做佛。样样都清楚、都明白,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三昧,这叫做正受。
我们这个世间人,听经闻法而三昧显,佛讲这些道理,讲这些事实真相,我们真的明白了,真正觉悟了,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然后你的生活是正受。你这个享受跟世间人享受没有两样,世间人吃甜的,你也知道甜;世间人吃酸的,你也知道酸。他有分别执著,我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执著,心清净的,清净心就是正受。他有分别执著,他有贪!这个不错,回去怎么做,到哪里去找材料,他心里有烦恼,他没放下,他那个受就不是正受。他有欲望,他里头引发的是贪瞋痴,三昧引发的是戒定慧,这个就是感受不相同的地方。世间人的受是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不是正受,离开这五种受,这才叫三昧,才叫正受。
西方极乐世界,听听风声、流水声,宝树枝条花果相碰的音声,『而正念成』。什么叫「正念」?正念是没有邪念,离开一切邪念,那个念才叫正念。什么是邪念?与烦恼相应的是邪念,也就是说与贪瞋痴慢疑相应的是邪念,起这个念头会落在这些心所里头,烦恼心所。《百法明门论》里面告诉我们,烦恼心所归纳起来有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恶心所,与这个相应是邪念。除这个恶心所之外,还有十一个善心所,与这十一个善心所相应也是邪念,不是正念。善恶、邪正两边统统离掉了,那个念才叫正念。初学的同修,听这个说法恐怕也不太好懂,也很难体会,跟前面的例子相同,没有两样。正念成就的人,我们问他,他知不知道善念?他知不知道恶念?知道!很清楚、很明白。虽然一切明了,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是正念。
诸位读《华严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他们都是正念成就的人。但是他们所表演的,各种不同的身分,各种不同生活的方式,有欢乐也有苦恼,有善法也干杀盗淫妄,那是什么一回事情?他们统统住在正念之中,他们种种表演皆是佛事,都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帮助他觉悟的手段不一样。
世间有一些人喜欢听戏的,你叫他来听经,他决定不肯来,你叫他去哪个地方听戏,他去了。佛菩萨就可以把这个经编成剧本在那里表演,让他去听戏,听了之后,他就开悟了,方法不一样。现在一些年轻人喜欢卡拉ok,你们能把经本变成又唱、又跳、又蹦的,让他跳几次、蹦几次,他在里头就开悟了,就闻到佛法了。五十三参就是表演这些,所以那些表演的人都是正受。由此可知,佛家的善巧方便。善,不舍三昧、不舍正念是善,巧是什么?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投其所好,让你在这个里面去觉悟、去体会。
佛门里头《大藏经》里面,这么厚的本子,我看到有两大本,在《嘉兴藏》,我看的是《嘉兴藏》,他们缩印的二大本,里面是什么东西?统统是唱歌的歌词,我们看到这个叹为观止,佛门这些祖师大德真了不起,把佛法变成歌曲。很可惜的现在没有人去演唱,谱成曲子都可以唱。在从前大多数是用莲花落跟黄梅调来唱的,很多,这都是一般民间非常爱好的。所以佛法、佛经可以把它写成剧本,可以拿到舞台上去表演,可以放在电视上做连续剧。
上一次也正在我们这个学期当中,从中国来的游本昌,演济公的,他到这个地方来看我,很难得,我就把它剧本里头加了许许多多的佛法进去,所以他第二集里佛法的味道就很浓,用这种方法讲经说法。我还教他,最好能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编作五十三个单元的连续剧,拿到电视上去表演,这五十三参要细细的说一说,让他们写剧本的人,明了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把佛经的经义,佛事用这个方式表达出去来觉悟众生,所以样样都是佛事。
在中国古代教育不普及,根本都没有学校,只有大户人家请一个秀才,教教自己家里几个子弟而已,称之为私塾。从前国家这些帝王,主管地方的这些官吏,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广大的人民?用戏剧。每年总有一些喜庆的聚会,利用这个时间来演几天戏,时间短的三天、五天,时间长的可以演到一个多月。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这个时候请戏班来演戏。演戏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叫广大群众接受教育。所以中国的戏剧,归纳到最根本的,它里面的中心思想,所谓忠孝节义,教忠、教孝、教节、教义。如果社会大众都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社会就安定,人人晓得善有善的报应,作恶一定没有好下场,他处事待人接物,他就不会用恶心。纵然作恶,自己也常常提心吊胆,怕报应现前,他有所畏惧。这种效果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戏剧表演上所产生的。
所以古时候这个戏剧,不是娱乐是教育,是用娱乐的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个构想,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第一个是孔老夫子,是他的想法。孔子之前,当然也有圣人,这些圣贤可能他们也想到,但是书上没有记载,记载的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删诗书,订礼乐。所以中国古代的乐,歌舞、音乐、表演,目的是教育不是娱乐;不像现代,现代是纯粹娱乐,里头没有教育。中国是把教育用娱乐的方法来达到,这的确是高度的艺术,艺术的教学。在佛经里面我们所看到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那是达到最高的艺术水准,真正做到究竟圆满。
『丝竹可以传心,目击以之存道』,这两个都有公案。丝竹代表的是音乐,音乐的演奏,可以能够感动人心,可以能令人心觉悟。「目击」是眼睛所接触到外面的境界,所谓「翠竹黄花无非般若」。根性大利的人能够在物质环境里面,他所接触到的时候,能够恍然大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一段是说明,决不是仅仅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界并不例外,只在我们个人用心不同。真正有道心的人,心地清净的人容易觉悟,何况读经闻法。再看底下这一段:
【苟能得法契神。何必要因言说。】
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得法,这个『得』就是通达的意思、明了的意思。宗门里面常讲「会么?」你会了,这个会就是会得的意思。『法』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真的要是明白、通达了。『契』是契入。『神』在此地可以当作心性来讲,心性是不可思议的,神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神奇莫测,就是自性、真心、真如。佛经里面名词术语很多,都是说这桩事情。你真正是能体会得,六根一接触,你就能体会得,『何必要因言说』?
言说实在讲是末技,不是很高明的方法。言语范围是非常有限,而事实往往是言语的能力达不到,用言语来表达,一定要通达。藉著言语这个方式要能够突破,你才能够通达,才能够明了;否则的话,如果死在言语句下,这个言语就变成一种障碍,文字障、语言障。所以佛菩萨都教给我们离言说相,这个离就是要突破,我们要藉著言语,但是要突破言语;要离文字,藉文字要突破文字,所谓是意在言外。但是不用言语,也没有办法引发出来,言语文字引导而已。希望你从这个引导,你能够突破,契入真实,这就对了。
宗门不用这个方法,用更直截的方法,是好,但是那种直截方法,必须要上上根人才行,中下根人那个方法用不上,所以中下根人还是言语文字比较妥当。一定要善教、要善学,善教就是教你不要执著言语文字,善学是能够离言说相、离文字相,那就善了,这样才能够契入。请看讲义:
【华严性海。云台宝网。同演妙音。毛孔光明。皆能说法。华香云树。即法界之法门。刹土众生。本十身之正体。一切世间诸境界。皆悉能令转法轮。】
这是清凉大师就《华严》的教义,跟我们说出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佛法里面最圆满、最究竟的佛法。不但是一切诸佛如来,一般讲十方三世,三世有过去、现在,还有未来,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演说这个法门,从来没有间断,从来没有欠缺,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演,无时不演。我们这个生活空间也包含在其中,没有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在其外,没有!这就是讲的法尔常说,这是事实。
但是若非圆教根性的人,跟他讲了,他也不相信,哪有这回事情?他们这些人看到,有的地方有佛说法,有的地方没有佛说法,他看的完全是迹象,迹象也是看在一边,也没有把这个迹象看圆满。看了之后,在这里面生起严重的分别执著。由於看的角度不相同,体会的不一样,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矛盾斗争,种种知见,都是没有把事实看清楚所发生的。所以佛教化众生的对象,最欢喜的对象是圆顿根性的人,这是他最欢喜的,好教!他的妄想分别少,知见少,这一类的众生就好教。
妄想知见之产生,譬如我们拿这个是水瓶的盖子,这一边的人看,这是什么形状?凸出来的,没错,一点没错。这边人看的是凹进去的,这两个人非打架不可,打得头破血流,各个不相让,到最后翻过来一看,「我们都错了」,这才了解真相。都是偏在一边,毛病发生在这里,不知道万法是一。所以宗门说得好,「识得一,万事毕」,什么事都没有了,问题全解决了。
『华严性海』就是一,底下所说的都是性海里变现的现象。如果你要明了,所有一切现象是自性变现的,哪个相不是性?正是古人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问题不都解决了吗?只要是显性,那就是佛法,就是令一切众生,不但是开悟,圆满的开悟。『云台宝网,同演妙音』,《华严经》上说的,毗卢遮那佛的依报。依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环境,我们的生活物质环境。《华严》讲得非常丰富,有十一卷半的经文,从《华严经》一开端,十一卷半的经文讲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这里面只举出一个例子,「云台宝网,同演妙音」。
『毛孔光明,皆能说法』,这是讲正报。毗卢遮那佛的报身,毛孔放光,光中化佛,佛为众生说种种法门,这是正报。所以这四句就说明,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都是从性海里面流露出来的、变现出来的。性是自性,海是比喻,自性的深广像大海一样。实在讲,深广再找不出东西比喻,在我们这个世间,大海很深很广,不得已用这个来做比喻。而自性的深广,大海怎么能比得了?没法子比!无限的深广。
所以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诸佛的一真法界,我们凡圣居住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性海流露出来的,都是性海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正如同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就好比是性海,器就好比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天你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依正庄严就是自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你就真的开悟了。
这些文字我们常常念到,这些话我们常常听说,有时候也会跟别人讲几句,可是天天还生烦恼,这是怎么回事情?这就是说,法你是听到了,你没有能悟入进去。要以清凉大师这四个阶段来讲,信、解、行、证,你信了、解了,没行;所以你的行还是烦恼,还是分别执著,你没行!为什么你没有行?说老实话,你解的还不够透彻。如果你解的真的透彻,行跟解就合成一体,就集合成一个。那是什么现象?你对於一切万事万法,再不会起心动念,再不会有贪瞋痴慢,再不会有分别执著了,你就是行证了,你入进去了。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信解了,还没有能够契入,要用什么方法来契入?不断的薰修,没有别的方法,「一门深入,不断薰修」。今天下午,南大不少同学来看我,也提到这个问题:学佛怎么能契入这个境界?没有别的方法,一门深入,无止境的薰修,就这八个字。一门深入,不断薰习就成功了。在佛法里头,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所用的方法不一样,原理都是这八个字。决定不能想新方法,新方法不行,新方法是妄想,是分别执著。一定要守诸佛如来的成规,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是用这个方法成就的,我们要另外想一个方法修行能成佛,那才怪了,从来没听说过的。想些新花样来修行成就,成什么?成魔,不是成佛。成佛一定要守规矩,老办法才行,永远不变的,这叫真的。你想起的那个花样都是会变的,不是永恒的;不是永恒的,就是虚妄的。所以真理永恒不变,真的方法永恒不变就是一门深入。无论是哪个法门,只要一门深入,不断的薰习。
你要晓得,一门深入,不断薰习,你守住这八个字,这叫持戒,你有戒了。因戒就得定,你心里面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舍掉了,你就得定了。定起作用就是智慧现前,你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不可以想新花样,想新花样都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都落在这里头,那就不是佛法,那叫世间法。今天多少人把佛经当世间法在学习,所以他可以成为世界上佛学家、佛学博士,拿到多少个博士头衔挂在身上,还是过烦恼的生活,还是搞六道轮回,与生死毫不相关。那是什么?把佛法当作世间法,不是佛法。如果你真正能守定这个成规,一门深入,不断薰习,给诸位说,世间法都变成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为什么?你会在这里得定,定了就会觉悟。不接触佛经也会开悟,也能证果,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今天有个同学,这个同学跟我见过几次面,非常难得!他的功课很好,对佛法很有兴趣。他问我:到底是先学佛法好?还是先学世间法好?我上一次告诉他,先把世间法学好,你把大学念毕业,学位拿到,然后再去专心学佛,心无二用。你现在在念书,又想念书,又想学佛,结果佛也没学好,书也没念好,两样都搞糟了。一样一样的来,先读书,把书念好,然后再学佛。
他今天就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佛法这么好,为什么不早一点学?没错!如果要想修行证果,当然愈早愈好,世法、佛法都一样,愈早愈好。但是问题就像世间念书选学校、选科系,在世间选择你的行业,这是大前题。如果你选我们这个行业,出家这个行业,你就不要念书了,你念大学、中学都没用处。学佛,你念的书念到什么就可以了?认识字就可以了,然后全心全力来学佛法,我们是干这个行业。你学校里所学的东西,跟我这个行业没用处,你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浪费那么多精力。而且还有不良的、最不好的,那个学校种种科目,头脑里头乱七八糟,染成一团糟,这对佛法都造成障碍,所以只要认识字就行了。然后你在佛法法门里面,你选择一部经论一门深入,不断薰修。
你如果十几岁入佛门,在古时候有不满十岁的,念过两、三年的书,认识一些字就行了,经典拿来他能认得就可以了。遇到真正好老师,以这个老方法来教他,十几岁开始学,二十几岁就开悟、就证果了,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得到五祖传的衣钵,他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幸亏他没念中学,没念大学,一念就完了,他二十四岁保险开不了悟。六祖惠能为什么会开悟?没有念过学校。你们去想想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头脑简单,他不胡思乱想,老师教他一门,他就一门,锲而不舍,他在这里得到正受,成就定力,他成功了。
我们今天修学最大的困难,不是在用功上,是观念上。我们有个错误的观念,障碍我们的功夫。用功哪有什么困难?你们这些同学到此地来,四个月一百多天,我想你们多多少少懂得这一点道理。你们这四个月在此地,一部经搞了十几遍,天天在搞,一门深入,不断薰习,才四个月,你们想想就有这个成就。如果是四年还得了,不得了!这样下去,就一门深入,天天这样搞法,一遍搞完从头再搞,一遍搞完从头再搞,决定不要改换,四年你们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真的佛来了,一点都不假。可是你这四年要搞个十门、二十门,什么都不是。成败的关键在观念,不在功夫,不在用功。所以错误的观念浪费我们一生的时间,一个正确的观念给我们,短短的时间就有成就了。
我们看《高僧传》,《大藏经》里面的《居士传》,在家、出家修行,三、五年开悟的,三、五年成就的人很多。为什么他们能,我们现在的人不能?他们那个时候生活艰难,得一本佛经不容易,都是手抄,哪有经书?我们今天一般人生在这个时代,你自己拥有一部《大藏经》都不是难事。今天科技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方便,我们的聪明、智慧又不输给古人,为什么成就落在人家后面,落得这么远?你要追究其原因,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所造成的,这个观念就是喜欢新。现在这个时代是新时代,一切要新,这一个新就坏了,就麻烦大了。凡是成就的人一定要守住旧规矩、老方法,我们才能成功。所以我们今天的毛病,自己要清楚、要明白。
特别是在这个短短期间当中,诸位有了体会了,你如果是以现前这个方式,在我想四年到五年,你们讲经说法就不必要准备了。还用得著去查参考资料吗?不需要!经文一翻开,自性流露了,不必要依靠任何人的注解,藉著释迦牟尼佛文字般若的光明,把自己心性里头般若智慧就引出来了。这个时候讲的经,是自性当中流露的经文,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古来的祖师大德能做到,我们现在人也能做到,问题是你肯不肯用上四、五年的工夫,走这个老方法,决定不可以标新立异。然后才晓得尘说、刹说,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在那里说法。
末后,『刹土众生』,这就是我们讲的依报、正报,刹土是依报,众生是正报。『本十身之正体』,《华严经》上讲身,讲十种身,十种身都是从德用上说的,依正庄严都是《华严》讲的十身之体。『一切世间诸境界』,一切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皆悉能令转法轮』,不仅仅只是知正觉世间,情与无情统统在转法轮。所以《华严经》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与无情同转法轮,情与无情同说妙法。诸位往这个地方去体会,大乘佛法妙义无穷,你才真正能体会到一些,而后才能契入这个境界。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