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十八集) 1997/11/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18
请看讲义:
【唯心所现。法性融通。如幻梦。如影像。缘起无性故。观法唯心。此六句该一切法。若染若净。若依若正。若因若果。同类异类。皆以六观贯之。】
这是大师在经里面,教我们应该怎样的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意思也就是如我们世人常说的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宇宙观是对环境的看法。凡夫、二乘种种的看法都不是正确的,都有偏差,都有误会;唯独诸佛菩萨通达诸法实相,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此地就是教给我们佛菩萨是怎么个看法,这六句是总纲领。
首先要明了一切法是『唯心所现』,现是现相,心是能现,一切万相是所现。『法性融通』,融是圆融,通是通达,这两个字的意义就是无有障碍。法性是融通的,给诸位说,法相也不例外。我们初学的人对於法性融通可以接受,对於法相上无碍就很难体会。《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理事无碍,这就是法性融通,事事无碍就是法相也融通,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古德也称这部经叫大不思议经,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如果我们在比喻里面体会到了法相的融通,就能懂得一些,也能够体会到几分。
『如幻梦』。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不知道自己是作梦,所以在梦中的境界相里面也产生了障碍,假如我们晓得是在作梦,梦到前面有一道墙堵住了,如果觉得我是在作梦,梦是假的,墙也不是真的,你一头撞进去,就走过去了,就没事了。可见得我们把这个相当作真实,就被它障碍住了;如果晓得它是假的,你自然就走过去了,没有障碍。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神通,佛法里面讲神足通,神足通就是没有障碍,确确实实没有障碍。今天我们为什么触处成障?这个障都是因为我们执著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所以就变成障碍。如果晓得一切法相「如幻梦,如影像」,幻梦影像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实的。
『缘起无性故』,这个性就是体性,缘是无量的因缘,我们现在人讲条件,任何一法的生起不是单独生起的,许许多多的条件聚会起来,这个法相生起来,缺少一个条件,它都生不起来。这个意思前面曾经说过。所以《华严经》上讲「一一法皆是无量因缘为缘起」,就是无量因缘它才生起的。既然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当然它就没有自性,也就是说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是怎么回事?佛给我们讲「当体皆空」,所以给我们讲「万法皆空」。万法皆空不是没有法相,有啊!森罗万象,但是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当体皆空。相是什么相?影像、幻相、梦中之相。这是诸佛菩萨将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所以他在十法界里面舍身受生,随心应量。随心不是随自己的心,随众生心,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就是因为「缘起无性」,是这么一个道理。
『观法唯心』,诸法我们看的是法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就像古人所说的,「金即是器,器即是金」,是一不是二,所以说「性相不二,理事圆融」,这才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上面这六句,『该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这个样子,没有例外的。
『若染若净』,染是讲六道,净是讲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净。不论染净,也不论依正。「依」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是我们自己得的这个身体。我们身之外都是依报,依报里面,就是环境里面,可以分为二大类,物质的环境与人事的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给诸位说,统统是依报,正报只是指自己,我自己这个身是正报;身外之物,我们依靠这些境界来生活的,统统叫依报。不管是正报、是依报,也离不开这六句。
『若因若果,同类异类』。若照佛法来说,同类的是佛与大菩萨,为什么说他们同类?他们用真心,转八识成四智,用真性,这是同类。异类的是凡夫、二乘、权教菩萨,他们用的是妄心,这个不同类。百法里讲同生性、异生性,就是这个意思,也离不开这个道理。由此可知,梦幻泡影这一句,确确实实道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可惜我们闻经太少!这个少怎么讲法?是不是我们读的经太少?不是这个讲法,遍数少了。如果将《金刚经》上这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每天念三百遍,念上三年,闻经就多了。为什么?把你的观念改变过来。闻的太少,你听的遍数太少,不起作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还当真,还处处执著,这就是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是遍数太少了,薰习的力量不够。
凡夫之人如果不为佛法薰习,一定是为世间烦恼薰习,天天烦恼在薰习,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说这怎么得了!这个东西一天二十四小时薰习不断。现在乌节路很热闹,我们在那里走一遍,来来往往的人都是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薰习,怎么得了?几个人在这街上走起来觉悟了?恐怕稍稍觉悟的人,那一条街一走就迷惑了,觉就没有了,你说这个多可怕!薰习重要。佛在经上常常叹息众生闻经太少,就是遍数不够,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到。
所以中国来的年轻法师,每天晚上在这边练习讲经,这个缘非常殊胜,为什么?一部经多次的薰习,唯有多次的薰习,我们才会有印象,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他才有警觉生起。薰习得不够,这一部经一生听个二遍、三遍,不起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根尘相接触的时候,没有警觉心,提不起警觉心,这就叫不起作用。我们同学在这个地方三个月的时间,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道理稍稍有一点体会了,发现多次薰习的确很重要,天天在薰习,薰习了一百天,不一样!但是这一百天虽然不一样,如果离开这个地方,再过一百天恐怕又变样子,又靠不住了。怎么样能保持下去,就是你成败的关键,你这一生修行证果的秘诀就在此地,没有别的。
凡夫可以成佛,不是不能成佛,关键就是在懂得薰习,所以大乘经要天天念。修行基本教条里面,《观经》的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大乘经天天念,念的遍数愈多愈好,目的都是在薰习。薰习成种,这个种有力量,时时刻刻能起现行,就是时时刻刻它能够提起警觉,这样子就不会退转,不会堕落,功夫才有力。所以末后讲到不论是因是果,因也离不开这个原则,果也离不开这个原则,因缘果报统统是梦幻泡影,这些都是说的事实真相。末后一句,『皆以六观贯之』,这六种观法贯穿一切法。再看底下这一段。
【论云。不正信。随言生解。不称实故。退勇猛。不能亡相。趣实理故。诳他。以己谬解。为人说故。谤佛。指己谬解。是佛说故。轻法。以浅近解。解深旨故。】
这里面说的这几段,它每一句就是一段,非常重要。我们初学往往犯这些过失而不知道,不知不觉犯下这些过失,这些过失对我们修学关系重大。我们念佛目的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学佛的同修很多,其中确确实实有一些人虽然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弥陀经》,他没有生起正信。净土法门也有真的、也有假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确确实实有一些人拿著假净土来欺诳众生,说得头头是道,於是舍弃正信,他去学这些假的去了,跟著邪师走了。《楞严经》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里头也有一派说假净土,不是真实的。
他为什么没有正信?『随言生解,不称实故』。随著别人讲,他轻易就听信,尤其是现代人喜欢神通、喜欢感应,说一些神通感应,马上就跟他走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正法,给诸位说不讲神通,不讲感应。净土里面感应很多,真正修净土的学人,对这些感应、神通不放在心里,纵然有这些瑞相一字不提,决不用这个来劝导众生;劝导众生一定要按经论的道理,经论里面所讲的方法。这个说法,邪师就是妖魔鬼怪他做不到,他不会讲经说法,他会变花样,他会变神通,他不会讲经说法。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都是规规矩矩的讲经说法,决不用神通,决不谈感应,那就对了,这就称实。「实」是什么?实实在在就是讲经典,「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佛教给我们的四依法,这就是真实,一切要以经典为依据,这就没错了。
修净土一定要遵守净土宗的五经一论,五经一论里面任何一经都行,兼修二部、三部也可以。如果没有能力,工作繁忙,闲暇的时间很少,一部就可以了。经论当中,净宗的经论实在讲都不太长,分量都不多,最长的就是《无量寿经》,最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一部就可以了。如果嫌一部也太麻烦,那也行,你就牢牢的抓住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还嫌太多了,还可以,「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行了,你看这个法门多殊胜,真正不可思议。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当中绝不改变,绝不好奇骛怪,绝不求神通感应,你就决定往生。如果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就怕被人骗了,我们看到很多老实念佛的人最后被人骗了,真正可惜,这是我们应当警惕的。
『退勇猛』,这讲退心。他为什么会退心?这是严重问题,如果一个人修行精进不退,成就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佛跟我们讲修行证果要三大阿僧只劫,就是退的时间太长,进的时间太短。为什么会退转?此地退加个勇猛,我们不是勇猛精进,是勇猛退转。原因是『不能亡相』,「亡相」就是离相,不能离相。
『趣实理故』,「实理」是真实之理,相是妄相,梦幻泡影,你把这些东西当真,就很容易退转,你不知道趣向真实。真实之理就是这一句佛号,只要老实念,念念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不要怀疑,不要去问,为什么?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带我们走,我们何必要问路怎么走,太麻烦了,佛来了跟他走就好了,准没有错误。千万不能够疑惑,如果对这桩事情生疑惑,眼前这些幻相以为是真实,就很容易退转,这是将退转的道理给我们说明白。
『诳他』。「诳他」是骗人,欺骗别人,譬如我们刚才说的,说假的净土法门,他不是说真的。这种欺诳人也有是有意的,也有是无意的,有意、无意统统都有。有意,他自己有目的,无非是求得眼前的名闻利养,故意标新立异,跟别人讲的不一样。他讲净土法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别人讲的不一样,这个很希奇,喜欢奇奇怪怪的就跟他走了。你们跟祖师大德讲的一样,老生常谈,不希奇了;他讲得不一样,他讲得希奇,他讲得了不起。跟人走了,这是有意的。无意的是什么?跟这个人走了之后,他也在外头劝别人去跟这个老师学,他是无意的。有意、无意都有!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常常发生,不是今天才有,今天比从前多。我们佛门常讲:「和尚不作怪,居士就不来拜」,所以现在懂得作怪的就很多,我们要特别小心。
中国的净宗祖祖相传,传到近代印光大师,这是被我们佛门尊称为第十三祖。他老人家一生修学教导众生的,都被我们佛门各个宗派的四众缁素所肯定、所尊重,那里会有错误?我们今天修学净土,是直接传承印光大师之法。印祖是我们的亲教师,我们这个是有师承的,千万不要看作古老的承传,这个方法太旧了,老生常谈,没有什么希奇古怪。不希奇、不古怪,才叫老实,才叫成就;凡是搞希奇、古怪的都有问题,这是我们真正学佛的人不能不明白。
凡是欺骗就是以自己错误的解释为别人讲解,这就讲错了。刚才说了,这种错解是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意标新立异,一种是误会,自己并不晓得他自己讲错了。凡是错解经义,说老实话都是没有师承。世出世间的正法都著重在师承,你的法从哪里学来的,谁教导你的,你这个老师有没有问题,这一点重要。我们这个法是得自於李炳南老居士的,他传给我,李老居士是印祖传给他的。我们生得晚,没有遇到印祖,遇到印祖的学生,学生将这个法传给我们,跟老师的承传没有两样。何况李老师还非常谦虚,我跟他学的时候,他自己并不以为他是我的老师,我们尊他是老师,他把我们当作同学看待,好几次告诉我们,要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印光大师不在了,《文钞》在,天天读《文钞》,依照《文钞》的教诲去修学,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所以我们是有师承的。决定不能把经义错解了,这是说明何以会欺骗他人。
下面更严重的,『谤佛』,「谤佛」这桩事情,大家都知道罪业极重,果报在三途当中的地狱,谤佛决定是堕地狱的。为什么会谤佛?也是指自己错误的解释,认为这是佛说的。古今中外都有这个情形,将自己的见解告诉别人佛说的,不但欺骗众生,也欺骗佛菩萨,这个罪过还得了吗?我们一生当中,决定不可以干这个事。没有开悟为别人介绍佛法、介绍经论,所说的字字句句都要有根据,这就不会错误了,不可以随著自己的见解。
我们在此地举一个例子,这些事情诳他、谤佛之事,我们曾经遇到,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些人现在都不在了,都已经过世了。十几年前,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这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他自己的见解,他说是佛的见解,把念佛人的心搞乱了。许许多多人听到这个话,对於念佛往生的信心失掉了,你说这怎么得了!我们真正明了教义的人不会受他的影响,我们知道那是他的错误。他说这些话如果不是他错解,就是他别有用心,他用这个方法拉信徒,求名闻利养,总是这么一个目的。要不然就是自己对於经论产生误会,把自己错误的见解以为是佛的见解,说经上没有说带业往生。还发动许多人去查《大藏经》,没有查到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提出证据出来,经上确实没有!带业往生是古大德说的,这不是佛说的,我们要依法不依人,说得振振有辞。连当时一些老居士念佛念了一生,念了几十年,信心都被他动摇。
我有一年到美国洛杉矶,下飞机就见到创办慧炬的周宣德老居士,八十多岁了,在机场迎接我。我们在机场坐车到市区,飞机场到市区很远,差不多要一小时的路程。在车上他就很感慨的跟我讲,他说:法师,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这怎么办?我念佛念了这么多年,没指望了。你看看这样的大德居士信心都动摇了,其他人可想而知。可是说话的这个人在佛教里面相当有地位,徒众很多,我们得罪不起,惹不起,那时候我刚刚到美国不久。
在这种情形之下怎么办?我们只有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叫他自己觉悟。我跟周老居士说,我说:既然带业不能往生,就不必往生了,不要去了。他没有想到我这么回答他,我这一说,他就愣住了,他眼睛看著我,说不出话出来。我就跟他解释:如果要不带业的话,你老人家仔细想一想,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是不是叫带业?他听我这个解释,就有一点意思了,等觉菩萨还带业,你怎么能说不带业!要不带业,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我这一解释,他就开心了。哪一个不带业!
经上虽然没有说带业往生,确实带业,等觉菩萨,《华严经》上文殊、普贤往生,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还带一品生相无明,还是带业。换句话说,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带业,只是带得多带得少而已。所以我把话题又转过来反问他,我说:如果要不带业,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可能有三辈九品。我说:三辈九品经上有没有?有!这个经上有。《无量寿经》上有三辈,《观无量寿经》讲九品,三辈九品有!如果不带业,三辈九品怎么建立?他这才明白,这才踏实了。我说:佛教给我们四依法,依义不依语,语虽然没有说,意思很圆满,祖师说带业往生是根据义说的。我举出这个例子,这就是诳他、谤佛的例子。
这样的人读经可以说是太粗心、太大意了,还以为自己有了不起的发现。佛法传到中国来二千年了,这个错误都没有人发现,被他发现了,还得了!这二千年来,古来祖师大德都没有他聪明,哪有这个话!我这个说法当然会传出去,传出去又怕得罪人,这个事情对我们在美国弘法就会有很大的障碍。所以我后头又婉转的说,我说:人家说不准带业往生,是好意不是恶意。怎么是好意?希望你多消一点,少带一点,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就高一点,也许人家是这个意思,是好意!打个圆场,减少障碍。所以弘扬佛法相当不容易,什么样的场面,你都要接触,你都要委曲婉转,把这个事情解释清楚,还要不得罪人,这是很难。这说明诳他、谤佛。
末后『轻法』,轻法也是无意的,不是有意的,实在讲自己对法很尊重,但是自己的做法往往是轻法。『以浅近解,解深旨故』,这就是把佛经看浅了,这是轻法。佛经可以浅说,但是任何一部经典,别说大乘经,小乘经意思都不浅。佛门里有一句谚语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是天台、贤首所说的圆顿根性,这是一切根性里面最利的,上上根人,他们说法无法不圆。不但大乘法法法皆圆,小乘法他来讲,法法也圆,不但小乘经他讲的都是圆教一乘法;再跟诸位说,这些外教其他宗教典籍,他要来讲也是圆顿大法。这个意思能不能体会?不但宗教典籍,说实实在在的话,幼稚园小朋友念的课本,「小猫跳,小狗叫」都是圆教,都是圆顿一乘法。
可见得哪一法不深?法法都是深广无尽,我们凡夫见不到,所以决定不能把经典看轻了,决定不可以把经义看浅了。如果将经义看成浅显,你就永远不能够深入,对自己造成重大的障碍;你要晓得经义深广无尽,你会虚心去探讨,你能够把你自己的境界,将你的见解不断向上提升。菩萨五十一个位次,你才能够修证圆满,如果你看轻了,你就止於这个境界,不会再向前。好像在学校念书,把小学这个阶段认为到顶点了、毕业了,不知道上面还有中学,你的文化水平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你知道上面还有中学、还有大学,小学读完,依旧虚心去求学,到最后你才拿到圆满的学位。
佛经无论大小乘经,都是世尊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所谓小乘不过是随世间说法而说得多一点,也就是佛以真俗二谛说法,俗谛说得多,真谛说得少;大乘法里面真谛说得多,俗谛说得少。真俗不二,理事圆融,才知道一样的深广,真正是一味平等,怎么可以把它看成浅近?如果有这个看法,这是轻法。但是对於众生介绍讲解佛经可以浅说,那个不是轻法,为什么?接引初机,你讲深了,他不能接受,他不得利益,一定要浅讲。遇到程度浅的浅讲,遇到程度深的深讲,法贵契机,道理在此。请看讲义:
这一段里面有五个小段,说明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佛为什么人说的,什么样的人才是《华严经》的当机,也就是说他有能力修学《华严》。这五段是清凉大师所说的。
【一正为。】
『正为』就是正式为他们说的,为这一类人说的,这一类的人是《华严经》的当机者,好像教学他们是正科生,其他都算是旁听生、预科的学生,不是正科的学生。「正为」是正科的学生。
【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唯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说。谓一运一切运。圆融行位。即深不思议。又能遍达诸教。即广不思议。】
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佛讲《华严经》的对象,皆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所以『不为余众生说』,「余众生」是指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十法界里面有六道、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还有权教的佛,像天台所讲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这都是余众生,其他的众生。佛的对象是什么?是『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说』,不思议就是一真法界,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对明心见性的人所说的。这些菩萨最低的程度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有能力学《华严》,学这一部圆满的大乘法。下面这几句略说这一部经的大意。
『谓一运一切运』,运是比喻,运载的意思。《华严》教义是圆融具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唯独这个经上说得清楚、明白。《法华经》上都没有这个说法。《法华》一乘,古大德判作同教一乘,因为它里头讲到理事无碍,没讲到事事无碍;这个经上讲到事事无碍,称为别教一乘。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位即是一切位,任何一位都圆摄其余的四十位。譬如说初住菩萨,初住位,初住里面就圆满含摄著其他的四十位,就包括了十地、等觉;而十地、等觉也包含初住菩萨、二住菩萨的修学。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所以是『圆融行位』,行是修行,位是果位,菩萨四十一个位次,位位都是圆融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深不可思议』。
而《华严》的教义,以《华严》本宗来说,小、始、终、顿、圆,《华严》是圆教,圆教里面包括小、始、终、顿,它统统包在里头;如果用天台家来说,藏、通、别、圆,藏、通、别的意思全在里面,这是广,『广不可思议』。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法都不漏,全都圆圆满满包括在这一部经,这个经的味道就深长。这部经如果真正肯修学,对我们的利益太大了,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这一生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正如同过去方东美先生所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用在《华严》上非常恰当,你要是学《华严》,的确你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里头有真乐趣!我们一看,这是为法身大士说的,不为我们说的,法身大士他们得的最高的享受,我们能沾得上吗?我们再看看底下,正科生不能当,还有旁听生可以当,这个受用也不浅。
【二兼为。即时虽未悟入。而能信向成种。】
这一条实在讲我们就有分,虽然现前我们没有开悟,没有入《华严》境界,『入』是证,『悟』是解,我们虽然不能够大开圆解,不能够证得法身大士的果位,但是怎么样,我们能够信,听不懂也信,这就对了。你有信,你这个心向往《华严》,阿赖耶识里就落下种子,你跟《华严》就有缘分,将来这个种子成熟,你就会变成「正为」的当机者;由此可知,《华严》不能不读、不能不听。
【三引为。权教菩萨。】
『引』是诱导。这不是对我们讲的,这是对『权教菩萨』。
【不受圆融之法。】
有一些菩萨你跟他讲圆顿大法,他不相信;你跟他讲六度,他欢喜。你跟他讲圆融,他不能接受,对这样的叫权教菩萨,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这些菩萨,有一些不能接受圆融大法的。
【故十地之中寄位显胜。】
权教里面藏教、通教、别教都有五十一个位次,这些诸佛与大菩萨随类化身,「应以菩萨身而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现什么样的菩萨?他如果是藏教的菩萨,佛就现藏教菩萨身,他要是通教菩萨,佛就现通教菩萨身。佛为我们说法,要示现我们凡夫身,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为我们说法,随类应化,这就是『寄位显胜』。「寄位」就是化身在他里面,跟他做同学;学得特别好,学得特别殊胜,做一个榜样,让其他的同学敬仰他,向他学习,这就是「显胜」的意思。
【借其三乘行布之名。】
『行布』是次第,有阶级、有次第。「行」是修行,「布」就是展布,从十信位到十住位,由十住位到十行位,再到十回向位,这就是行布的意思。圆融的法身大士,应化在权教菩萨里头,也显示这种样子,也来按部就班的学习。实际上,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早就成佛了,久远劫就成佛了,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还要投胎,还要出家,还要去修行,每天还要去托钵,还要去持戒,其实都是做给我们看的,这就是「寄位显胜」。《华严经》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故意现这种身相,修这种法门,来提醒我们,给我们作为一个修行的样子,这叫大慈大悲。他们不是初学,他们早都成就,做修行的榜样给我们看。
【彼谓同于我法。】
让别人看,「他跟我一样,他可以修得好,我也可以修得好!」
【后因熏习,方信入圆融。】
跟著菩萨学,菩萨慢慢的诱导他,把他的分别执著,劝他离开,长时间的熏习,渐渐他就不执著、不分别了,思想、见解就趣向於圆融,他才能『信入圆融』。
【以离此普法无所归故。权教极果无实事故。】
这两句话重要,把修行的真相说出来。『普法』是圆融普遍的大法,《华严》;《华严》是有因有果。『权教』,以《华严》来说权教,藏、通、别都是权教,权教有因没果。藏、通不必说了,别教菩萨来讲,别教菩萨三贤位没果,没有离开十法界。别教初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出离十法界,这是有果,初地菩萨证得果位,这个果位是真实的;初地菩萨他所证的果等於圆教初住。别教十地菩萨等於十住菩萨,别教等觉菩萨等於初行位的菩萨,别教的佛果等於圆教二行位的菩萨。如果他执著他成佛了,也不过是二行位的菩萨,不是真的圆满佛,他还落在分证佛位里,把分证佛位当作究竟佛果,不就错了吗?哪里是真的果位?这个我们统统都要明了。所以《华严》对他们来讲是「引为」,帮助三乘人,三乘都是菩萨。
【四权为。】
『权』是权巧方便,是对二乘人讲的,我们讲的小乘,声闻、缘觉。声闻、缘觉不是菩萨,虽然他们在断证上有相当的功夫,能断见思烦恼,但是诸位要知道,他的智慧很少。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讲完了十番显见,那一段经文相当长,阿难尊者开悟了。第三卷末尾,阿难尊者开悟了,说偈赞佛;而富楼那尊者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富楼那尊者是四果罗汉,阿难尊者是初果须陀洹。须陀洹开悟了,阿罗汉还迷惑,这什么道理?诸位要晓得,所障不同。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所以他开悟,不能断烦恼,八十一品思惑不能断;没有能力断烦恼,他会开悟,释迦牟尼佛讲的话,他真懂了,这就是所知障轻,烦恼障重。富楼那尊者表现的跟他恰恰相反,富楼那尊者是烦恼障轻,他能证四果,他能断见思烦恼;所知障重,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的大乘经,他听不懂。障不一样!佛说这种经,三乘菩萨或者听得能生欢喜心;但是二乘人,他就是所知障太重,他听不懂。
【二乘。既不闻。况于受持。】
这个『不闻』,不是说他没有在座听;在座听,听不懂。
【故诸菩萨权示声闻。】
这些法身大士,这些人是以声闻身得度,他就示现声闻,也装著听不懂。
【或在法会而聋盲。彰其绝分。或示在道而启悟。知可回心。】
好像在法会里头听没听懂,装著跟他们一样。偶然之间忽然他觉悟了,这就告诉他,小乘可以回小向大,『回心』之后,你就能体会佛的意思;如果不能回小向大,那就真的不懂。所谓回小向大,实在讲就是去执著。只要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佛讲的这个意思就懂了;因为你有成见,因为你有执著,所以你就不懂了。纵然听,有时候把意思听错了、曲解了,这常常有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因为有成见,因为有妄想,所以不解如来真实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佛的意思你就懂了。这是对二乘。末后一条:
【五远为。】
『远为』是对凡夫。
【凡夫外道阐提悉有佛性。】
这个地方讲的『凡夫外道』,都是不相信佛法的。『阐提』是印度话,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排斥佛法,决定不能接受佛法。这些人『有佛性』,这是《法华经》上说的。《法华经》开权显实,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得作佛,所以说成佛的《法华》。这些人都有佛性,只要有佛性,现在他虽然不相信,久后他还是会相信,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不能够相信佛法,不愿意听佛法。我们这个地方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外面贴了有告示,这个地方哪一天讲经,他看了一看,虽然不信,但是一看《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题落在他阿赖耶识里去,永为道种;或是来生,或是多生多劫,遇到缘他就进来了。你叫他来听经,他办不到,你送经给他看,他不肯看,但是经题他听进去了。你这一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他又不能不听,非听不可,不听也要听,这个经题写在外面,我们讲经的告示,他也不能不看,这一看一听,阿赖耶识就落种子,「远为」。
从这五种不同的根性,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是属於第二种。为什么我们会属於第二种?大概我们在前世或者多生多劫之前是第五种的,现在升到第二种,应该值得庆幸。认真好好的来学习,一定得利益。请看讲义:
【经云。佛子。我今告汝。设有众生见闻于佛。业障缠覆。不生信乐。亦种善根。无空过者。乃至究竟入於涅盘。】
这一段经文,佛说这些话,实实在在就给我们宣布佛法殊胜不可思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法华经》上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话不错!哪一个不成佛?凡是跟我们见面的人,个个都成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跟我们见面,出家人方便,穿这些衣服,他看衣服这个样子就想到佛,他那个佛的种子就落下去。居士们就差一点,所以居士们平常最好手上带一串念珠,你走到任何地方,人家看到念珠,就想到「他是学佛的」,那个佛字它就落在心上去,你就度一个众生。你到乌节路上走一趟,度好多众生,你都不知道!可以这么做的。
再跟诸位说,要做得更明显的话,这一串念珠可以挂在身上,不要以为在家人这个念珠不能挂。在家人不能挂念珠,哪个经上所讲的?你拿来我看看,佛在经上没说,没说,在家人可以挂,何况挂著并不是炫耀,挂著是度众生。你在街上走一趟,多少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用意是帮助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种佛的种子,目的在此地。
在早年,大概在三十多年前,台湾佛法还不兴旺的时候,刚刚起来的时候,一般知识分子、大学生学佛怎么样?偷偷摸摸的学,不好意思,怕人家说他是迷信。那个时候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办慈光大专讲座,利用寒暑假招收学生来学佛。我在他讲座里,我就劝这些同学,不要怕人笑!你要怕人笑,你的功德就做不成。有什么好笑的?手上拿串念珠,让全校同学个个都看到,「他是阿弥陀佛」。你看,你度多少人!笑话,没有关系,度了好多众生。学校里念书都有课本,课本上一般都写名字,你不要写名字,课本上写阿弥陀佛,人家一看,这是阿弥陀佛的,他就来找你。你看,他又念一句阿弥陀佛。所以用种种方式叫人念佛,有意无意叫人自自然然念佛,念的佛号愈多愈好,熟了之后,人家看到你就喊你阿弥陀佛,这个才好。
我学佛的时候,头几年我还在上班,接触佛法,我大概是学佛六个月就进入状况,吃长素了,头发剃光了,不穿皮鞋穿布鞋。我们那个机关上上下下的同事三百多人,看到我都叫阿弥陀佛,你看看不就是三百多人统统度了,普度了。我们那个机关大多数都是信基督教的,信基督教的看到我剃光头,也叫阿弥陀佛,所以他将来也成佛。我度了他们,他们都不知道。所以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所以居士们出去的时候,手上带串念珠,很明显让人家看到你,就知道你是学佛的,这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这一段是佛说的。『佛子』,佛子是佛弟子、佛的学生,我们如果这样做都是佛子。这一段话是佛对我们讲的,对我自己讲的。『我今告汝』,「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设有众生见闻于佛』,见到佛像,听到佛号。所以为什么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议,让你看到佛像就度众生,众生就得度了。
所以现在有一些人,他有情执,见解不圆融,认为佛像有的时候好像对它不恭敬,这个要造无量的罪业,将来要受果报怎么得了!像哪些呢?现在有很多广告里面印的有佛像,张贴印的有佛像,报纸杂志上印的有佛像,有一些佛教徒一拿到手,不晓得怎么办,这不得了,不知道怎么处理好。诸位必须要知道,你是以恭敬心,不是轻慢心,就没有罪过。报纸应当跟平常一般报纸一样去处理,总不能把报纸供在家里。那个报纸如果天天印佛像,那你天天供养还得了,你家哪有那么多地方贴这些佛像。随著报纸去处理,这个不是不恭敬,但是我们懂得,我们生欢喜心。报纸上印的这张佛像,今天看报纸的有多少人都看到佛像,阿赖耶识里统统种了佛的种子,这个佛像烧掉也好、丢掉也好,都没有关系,它的功德已经圆满了;我们不是以不尊重的心。
古时候说,佛像坏了的时候要修补,为什么?那个时候一切工巧技术不发达,画一张佛像不容易,所以佛像坏了要修补,要继续去供养。雕塑的佛像,在从前都是人工雕的,不像现在,现在用机器可以做模子。我们前面这一尊阿弥陀佛,你在此地看到,就可以看到几十尊都是一样模子做出来的,不像从前完全是手工雕的。手工雕的两尊佛像,仔细比较都不一样,总有差别。所以佛像雕塑不容易,一定要很尊重,把它看作珍宝一样来供养、来保存。现在的机器,机械发达,大量的生产,我们一定要懂得供养佛像真正的意义、真实的效果,达到它真实的效果就好。今天大家都喜欢佛像庄严,如这佛像稍有一点缺陷,你送给人家,人家不要。彩画的佛像亦复如是,都喜欢新的;旧的佛像你送给人,人家不要。
现前的生活环境跟过去完全不相同,因此那个标准也要重新建立。理不变,尊重三宝,这个理不变。事情怎么做法要改变,不可以墨守成规,那就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通权达变。佛讲的是智慧,不是叫你墨守成规,不是叫你死呆板的,死在教条之下,死在戒律之下,那是错误的。佛法完全是活活泼泼,连戒律都是活泼的,没有一条是死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特别是在《华严经》上,一定要懂得圆融的教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有机会听到佛菩萨的名号,见到佛菩萨的形像。
本来实在讲,我们身上带一尊佛菩萨形像,一般讲这是不恭敬,佛菩萨的形像怎么可以带在身上?这就很不恭敬。还把它做成项炼。可是一般人怎么样?这是护身的,佛菩萨保佑。这很不恭敬的,怎么会保佑你?但是你如果把这尊佛像从里面挂到外面,叫人家看到这个佛像,「一历眼根,永为道种」,功德无量,马上就不一样。我们带这个佛像在身上,目的在哪里?目的是给一切众生见佛,你的功德就无量。你认为这尊佛像贴在里面保护自己,你就错了,你打妄想。
你看从前在古时候帝王时代,皇帝戴的我们现在讲戒指,皇帝对大臣非常喜欢他、爱护他、尊重他的时候,把自己戴的送给他。大臣接过来不敢戴在手上,皇帝戴的怎么敢戴,怎么办?戴在帽子顶上,这是恭敬。我们今天把佛菩萨形像戴在身上,不像话!所以佛像应该戴在顶上。但是这个都无所谓,无论佩在哪里,要很明显,走到外面让人家能看到佛像,我们目的,带佛像是让人见佛。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这个声音,是让人家听到,听闻到佛号。这个心是什么?佛教给我们要度众生,接引众生,这是佛教的,有根据。
这些众生虽然见佛,虽然听到佛号,业障深重,『不生信乐』,他并不信,他并不生欢喜心。没有关系,『亦种善根』,阿赖耶识里佛的种子种下去了,这是真正的善根,真实的善根。特别在新加坡这个地区,新加坡是个观光的都市,哪一条路上,你没有看到观光客,你没有看到从世界各个地方来的?我们身上带一尊佛像。还有的同修身上带著念佛机,打开来,口袋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好!你走到哪里,人家会听见,这是什么声音?听到阿弥陀佛,声音就听进去了。小的念佛机用电池的很好,放在口袋里头,你们女同修可以放在钱包里面,钱包可以念阿弥陀佛,人家问你:这谁教你的?这是佛教给我们的。真的有心帮助一切众生,把基督教讲的福音,佛的形像、名号是真正的福音,你要把这个福音传给他。
『无空过者』,决定没有空过。阿赖耶识里种下了金刚种子,将来遇缘,这个种子就起现行、就起作用。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够闻佛法,能够生起信乐,能够欢喜修学,还要发愿往生,无量劫来累积的这些善根种子,这个时候起现行。世间这些芸芸众生,还是我们过去那个时代的状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他,所以应当这样做法。『乃至究竟入於涅盘』。末后一句就是究竟成佛。当然我们想成佛,决定大多数是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再看底下这一段:
【大般若广说谤法之罪。】
《大般若经》上讲得多,经文也长。《大般若经》实实在在讲,它的特色就是不断重复的薰习,让我们对於重要的开示留下很深的印象,绝不是说经典罗嗦。当然以中国人标准来看,《大般若经》是很罗嗦,重复的地方太多,他不知道它的用意;用意是不断重复薰习,这是佛经跟我们中国古时候文章不相同的地方。中国的文章最忌讳的是重复、是雷同;佛法不忌讳,它别有目的。那么说谤佛、谤法之罪。
【谓此方堕阿鼻地狱。此土劫坏。罪犹未毕。移置他方阿鼻地狱中。】
堕落在阿鼻地狱,罪业往往要经无央数的大劫,才能够消灭,不是简单的事情。在一个大劫里面,我们知道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这个世界会坏;世界坏了,他到哪里去?他就移到别的世界的阿鼻地狱去受罪去了。那个世界将来再坏掉了,一个大劫里面就要坏一次,他又要搬一次家,常常是移到各个世界里面的阿鼻地狱去受果报。等到将来这个世界再成就了,他又转回来,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麻烦。
【他方复经劫坏。】
一个大劫,它一定会坏一次。
【罪亦未尽。复移他方。如是巡历十方阿鼻。各经劫尽。】
这一个大劫尽,就是这一个世间成住坏空,要经历这一次。
【还生此土阿鼻狱中。】
这个世间经过成住坏空之后,它又成就了,这个人从另外一个阿鼻地狱将要坏的时候,他又迁到这个世间来。
【千佛出世。救之犹难。】
一尊佛出现在世间非常希有,佛出现在世间也是因缘所致;没有缘,佛不现在这个世间。我们现在这一劫很奇特,也是希有难逢。在这个大劫里面,住劫,这是讲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住劫这个中劫里面,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这个劫叫贤劫,很希有!不是每一个中劫里都有一千尊佛出世,不是;有许多劫里面根本就没有佛出世,太多太多了。这一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密集出世,希有的因缘。千佛出世都没有办法救他,他都不能回头!
【若欲说其所受之身。闻者当吐血而死。】
如果佛要讲他地狱受罪的状况,听的人受不了,没法子说,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只是略说而已。经典当中,佛举阿罗汉做比喻。阿罗汉证了圣果,他的能力恢复了,宿命通、天眼通的能力恢复了,他能够看到过去五百世。过去五百世曾经堕过阿鼻地狱,阿鼻地狱那种情形,现在想一想的时候,身上都流血汗,心还是有余悸,还有恐怖,还有害怕,一提到阿鼻地狱,身上都流血汗。我们一般讲身上冒冷汗,他不是冷汗,是血汗,你才晓得地狱受苦之可怕、恐怖。
【故善现请说所受之身。】
『善现』是须菩提尊者,请释迦牟尼佛说明阿鼻地狱他们受的这个身,受的这个苦报。
【佛竟不说。】
虽然须菩提尊者启请,佛不说,为什么?过分的凄惨,说的人不忍心说,听的人不敢听。
【是知谤方等大经。非可轻也。】
佛在这里提醒我们,决定不要谤大乘经,谤大乘经罪过无量无边,果报非常非常的恐怖。由此可知,如果你要是尊重大乘经,赞叹大乘经,福报是无量无边,也是说不能尽,说不尽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虽然修净宗法门,我们对其他的法门会尊重赞叹,不会毁谤。不会说我修净土比你们都高,比你们都殊胜,你就不会讲这个话。为什么?你才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的。如果说其他宗派不如我们,你就谤佛、谤法、谤僧,决定不可以。我们可以赞叹我们,但是决定不能够毁谤其他的宗派,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对於其他宗派一定要尊重、要赞叹,也要供养,而我们不学。为什么不学?我们专修净土,我们在这一门里面得解脱,这样就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讲义:
【唯心所现。法性融通。如幻梦。如影像。缘起无性故。观法唯心。此六句该一切法。若染若净。若依若正。若因若果。同类异类。皆以六观贯之。】
这是大师在经里面,教我们应该怎样的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意思也就是如我们世人常说的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宇宙观是对环境的看法。凡夫、二乘种种的看法都不是正确的,都有偏差,都有误会;唯独诸佛菩萨通达诸法实相,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此地就是教给我们佛菩萨是怎么个看法,这六句是总纲领。
首先要明了一切法是『唯心所现』,现是现相,心是能现,一切万相是所现。『法性融通』,融是圆融,通是通达,这两个字的意义就是无有障碍。法性是融通的,给诸位说,法相也不例外。我们初学的人对於法性融通可以接受,对於法相上无碍就很难体会。《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理事无碍,这就是法性融通,事事无碍就是法相也融通,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古德也称这部经叫大不思议经,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如果我们在比喻里面体会到了法相的融通,就能懂得一些,也能够体会到几分。
『如幻梦』。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不知道自己是作梦,所以在梦中的境界相里面也产生了障碍,假如我们晓得是在作梦,梦到前面有一道墙堵住了,如果觉得我是在作梦,梦是假的,墙也不是真的,你一头撞进去,就走过去了,就没事了。可见得我们把这个相当作真实,就被它障碍住了;如果晓得它是假的,你自然就走过去了,没有障碍。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神通,佛法里面讲神足通,神足通就是没有障碍,确确实实没有障碍。今天我们为什么触处成障?这个障都是因为我们执著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所以就变成障碍。如果晓得一切法相「如幻梦,如影像」,幻梦影像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实的。
『缘起无性故』,这个性就是体性,缘是无量的因缘,我们现在人讲条件,任何一法的生起不是单独生起的,许许多多的条件聚会起来,这个法相生起来,缺少一个条件,它都生不起来。这个意思前面曾经说过。所以《华严经》上讲「一一法皆是无量因缘为缘起」,就是无量因缘它才生起的。既然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当然它就没有自性,也就是说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是怎么回事?佛给我们讲「当体皆空」,所以给我们讲「万法皆空」。万法皆空不是没有法相,有啊!森罗万象,但是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当体皆空。相是什么相?影像、幻相、梦中之相。这是诸佛菩萨将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所以他在十法界里面舍身受生,随心应量。随心不是随自己的心,随众生心,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就是因为「缘起无性」,是这么一个道理。
『观法唯心』,诸法我们看的是法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就像古人所说的,「金即是器,器即是金」,是一不是二,所以说「性相不二,理事圆融」,这才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上面这六句,『该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这个样子,没有例外的。
『若染若净』,染是讲六道,净是讲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净。不论染净,也不论依正。「依」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是我们自己得的这个身体。我们身之外都是依报,依报里面,就是环境里面,可以分为二大类,物质的环境与人事的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给诸位说,统统是依报,正报只是指自己,我自己这个身是正报;身外之物,我们依靠这些境界来生活的,统统叫依报。不管是正报、是依报,也离不开这六句。
『若因若果,同类异类』。若照佛法来说,同类的是佛与大菩萨,为什么说他们同类?他们用真心,转八识成四智,用真性,这是同类。异类的是凡夫、二乘、权教菩萨,他们用的是妄心,这个不同类。百法里讲同生性、异生性,就是这个意思,也离不开这个道理。由此可知,梦幻泡影这一句,确确实实道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可惜我们闻经太少!这个少怎么讲法?是不是我们读的经太少?不是这个讲法,遍数少了。如果将《金刚经》上这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每天念三百遍,念上三年,闻经就多了。为什么?把你的观念改变过来。闻的太少,你听的遍数太少,不起作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还当真,还处处执著,这就是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是遍数太少了,薰习的力量不够。
凡夫之人如果不为佛法薰习,一定是为世间烦恼薰习,天天烦恼在薰习,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说这怎么得了!这个东西一天二十四小时薰习不断。现在乌节路很热闹,我们在那里走一遍,来来往往的人都是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薰习,怎么得了?几个人在这街上走起来觉悟了?恐怕稍稍觉悟的人,那一条街一走就迷惑了,觉就没有了,你说这个多可怕!薰习重要。佛在经上常常叹息众生闻经太少,就是遍数不够,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到。
所以中国来的年轻法师,每天晚上在这边练习讲经,这个缘非常殊胜,为什么?一部经多次的薰习,唯有多次的薰习,我们才会有印象,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他才有警觉生起。薰习得不够,这一部经一生听个二遍、三遍,不起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根尘相接触的时候,没有警觉心,提不起警觉心,这就叫不起作用。我们同学在这个地方三个月的时间,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道理稍稍有一点体会了,发现多次薰习的确很重要,天天在薰习,薰习了一百天,不一样!但是这一百天虽然不一样,如果离开这个地方,再过一百天恐怕又变样子,又靠不住了。怎么样能保持下去,就是你成败的关键,你这一生修行证果的秘诀就在此地,没有别的。
凡夫可以成佛,不是不能成佛,关键就是在懂得薰习,所以大乘经要天天念。修行基本教条里面,《观经》的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大乘经天天念,念的遍数愈多愈好,目的都是在薰习。薰习成种,这个种有力量,时时刻刻能起现行,就是时时刻刻它能够提起警觉,这样子就不会退转,不会堕落,功夫才有力。所以末后讲到不论是因是果,因也离不开这个原则,果也离不开这个原则,因缘果报统统是梦幻泡影,这些都是说的事实真相。末后一句,『皆以六观贯之』,这六种观法贯穿一切法。再看底下这一段。
【论云。不正信。随言生解。不称实故。退勇猛。不能亡相。趣实理故。诳他。以己谬解。为人说故。谤佛。指己谬解。是佛说故。轻法。以浅近解。解深旨故。】
这里面说的这几段,它每一句就是一段,非常重要。我们初学往往犯这些过失而不知道,不知不觉犯下这些过失,这些过失对我们修学关系重大。我们念佛目的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学佛的同修很多,其中确确实实有一些人虽然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弥陀经》,他没有生起正信。净土法门也有真的、也有假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确确实实有一些人拿著假净土来欺诳众生,说得头头是道,於是舍弃正信,他去学这些假的去了,跟著邪师走了。《楞严经》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里头也有一派说假净土,不是真实的。
他为什么没有正信?『随言生解,不称实故』。随著别人讲,他轻易就听信,尤其是现代人喜欢神通、喜欢感应,说一些神通感应,马上就跟他走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正法,给诸位说不讲神通,不讲感应。净土里面感应很多,真正修净土的学人,对这些感应、神通不放在心里,纵然有这些瑞相一字不提,决不用这个来劝导众生;劝导众生一定要按经论的道理,经论里面所讲的方法。这个说法,邪师就是妖魔鬼怪他做不到,他不会讲经说法,他会变花样,他会变神通,他不会讲经说法。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都是规规矩矩的讲经说法,决不用神通,决不谈感应,那就对了,这就称实。「实」是什么?实实在在就是讲经典,「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佛教给我们的四依法,这就是真实,一切要以经典为依据,这就没错了。
修净土一定要遵守净土宗的五经一论,五经一论里面任何一经都行,兼修二部、三部也可以。如果没有能力,工作繁忙,闲暇的时间很少,一部就可以了。经论当中,净宗的经论实在讲都不太长,分量都不多,最长的就是《无量寿经》,最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一部就可以了。如果嫌一部也太麻烦,那也行,你就牢牢的抓住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还嫌太多了,还可以,「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行了,你看这个法门多殊胜,真正不可思议。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当中绝不改变,绝不好奇骛怪,绝不求神通感应,你就决定往生。如果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就怕被人骗了,我们看到很多老实念佛的人最后被人骗了,真正可惜,这是我们应当警惕的。
『退勇猛』,这讲退心。他为什么会退心?这是严重问题,如果一个人修行精进不退,成就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佛跟我们讲修行证果要三大阿僧只劫,就是退的时间太长,进的时间太短。为什么会退转?此地退加个勇猛,我们不是勇猛精进,是勇猛退转。原因是『不能亡相』,「亡相」就是离相,不能离相。
『趣实理故』,「实理」是真实之理,相是妄相,梦幻泡影,你把这些东西当真,就很容易退转,你不知道趣向真实。真实之理就是这一句佛号,只要老实念,念念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不要怀疑,不要去问,为什么?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带我们走,我们何必要问路怎么走,太麻烦了,佛来了跟他走就好了,准没有错误。千万不能够疑惑,如果对这桩事情生疑惑,眼前这些幻相以为是真实,就很容易退转,这是将退转的道理给我们说明白。
『诳他』。「诳他」是骗人,欺骗别人,譬如我们刚才说的,说假的净土法门,他不是说真的。这种欺诳人也有是有意的,也有是无意的,有意、无意统统都有。有意,他自己有目的,无非是求得眼前的名闻利养,故意标新立异,跟别人讲的不一样。他讲净土法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别人讲的不一样,这个很希奇,喜欢奇奇怪怪的就跟他走了。你们跟祖师大德讲的一样,老生常谈,不希奇了;他讲得不一样,他讲得希奇,他讲得了不起。跟人走了,这是有意的。无意的是什么?跟这个人走了之后,他也在外头劝别人去跟这个老师学,他是无意的。有意、无意都有!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常常发生,不是今天才有,今天比从前多。我们佛门常讲:「和尚不作怪,居士就不来拜」,所以现在懂得作怪的就很多,我们要特别小心。
中国的净宗祖祖相传,传到近代印光大师,这是被我们佛门尊称为第十三祖。他老人家一生修学教导众生的,都被我们佛门各个宗派的四众缁素所肯定、所尊重,那里会有错误?我们今天修学净土,是直接传承印光大师之法。印祖是我们的亲教师,我们这个是有师承的,千万不要看作古老的承传,这个方法太旧了,老生常谈,没有什么希奇古怪。不希奇、不古怪,才叫老实,才叫成就;凡是搞希奇、古怪的都有问题,这是我们真正学佛的人不能不明白。
凡是欺骗就是以自己错误的解释为别人讲解,这就讲错了。刚才说了,这种错解是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意标新立异,一种是误会,自己并不晓得他自己讲错了。凡是错解经义,说老实话都是没有师承。世出世间的正法都著重在师承,你的法从哪里学来的,谁教导你的,你这个老师有没有问题,这一点重要。我们这个法是得自於李炳南老居士的,他传给我,李老居士是印祖传给他的。我们生得晚,没有遇到印祖,遇到印祖的学生,学生将这个法传给我们,跟老师的承传没有两样。何况李老师还非常谦虚,我跟他学的时候,他自己并不以为他是我的老师,我们尊他是老师,他把我们当作同学看待,好几次告诉我们,要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印光大师不在了,《文钞》在,天天读《文钞》,依照《文钞》的教诲去修学,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所以我们是有师承的。决定不能把经义错解了,这是说明何以会欺骗他人。
下面更严重的,『谤佛』,「谤佛」这桩事情,大家都知道罪业极重,果报在三途当中的地狱,谤佛决定是堕地狱的。为什么会谤佛?也是指自己错误的解释,认为这是佛说的。古今中外都有这个情形,将自己的见解告诉别人佛说的,不但欺骗众生,也欺骗佛菩萨,这个罪过还得了吗?我们一生当中,决定不可以干这个事。没有开悟为别人介绍佛法、介绍经论,所说的字字句句都要有根据,这就不会错误了,不可以随著自己的见解。
我们在此地举一个例子,这些事情诳他、谤佛之事,我们曾经遇到,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些人现在都不在了,都已经过世了。十几年前,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这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他自己的见解,他说是佛的见解,把念佛人的心搞乱了。许许多多人听到这个话,对於念佛往生的信心失掉了,你说这怎么得了!我们真正明了教义的人不会受他的影响,我们知道那是他的错误。他说这些话如果不是他错解,就是他别有用心,他用这个方法拉信徒,求名闻利养,总是这么一个目的。要不然就是自己对於经论产生误会,把自己错误的见解以为是佛的见解,说经上没有说带业往生。还发动许多人去查《大藏经》,没有查到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提出证据出来,经上确实没有!带业往生是古大德说的,这不是佛说的,我们要依法不依人,说得振振有辞。连当时一些老居士念佛念了一生,念了几十年,信心都被他动摇。
我有一年到美国洛杉矶,下飞机就见到创办慧炬的周宣德老居士,八十多岁了,在机场迎接我。我们在机场坐车到市区,飞机场到市区很远,差不多要一小时的路程。在车上他就很感慨的跟我讲,他说:法师,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这怎么办?我念佛念了这么多年,没指望了。你看看这样的大德居士信心都动摇了,其他人可想而知。可是说话的这个人在佛教里面相当有地位,徒众很多,我们得罪不起,惹不起,那时候我刚刚到美国不久。
在这种情形之下怎么办?我们只有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叫他自己觉悟。我跟周老居士说,我说:既然带业不能往生,就不必往生了,不要去了。他没有想到我这么回答他,我这一说,他就愣住了,他眼睛看著我,说不出话出来。我就跟他解释:如果要不带业的话,你老人家仔细想一想,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是不是叫带业?他听我这个解释,就有一点意思了,等觉菩萨还带业,你怎么能说不带业!要不带业,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我这一解释,他就开心了。哪一个不带业!
经上虽然没有说带业往生,确实带业,等觉菩萨,《华严经》上文殊、普贤往生,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还带一品生相无明,还是带业。换句话说,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带业,只是带得多带得少而已。所以我把话题又转过来反问他,我说:如果要不带业,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可能有三辈九品。我说:三辈九品经上有没有?有!这个经上有。《无量寿经》上有三辈,《观无量寿经》讲九品,三辈九品有!如果不带业,三辈九品怎么建立?他这才明白,这才踏实了。我说:佛教给我们四依法,依义不依语,语虽然没有说,意思很圆满,祖师说带业往生是根据义说的。我举出这个例子,这就是诳他、谤佛的例子。
这样的人读经可以说是太粗心、太大意了,还以为自己有了不起的发现。佛法传到中国来二千年了,这个错误都没有人发现,被他发现了,还得了!这二千年来,古来祖师大德都没有他聪明,哪有这个话!我这个说法当然会传出去,传出去又怕得罪人,这个事情对我们在美国弘法就会有很大的障碍。所以我后头又婉转的说,我说:人家说不准带业往生,是好意不是恶意。怎么是好意?希望你多消一点,少带一点,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就高一点,也许人家是这个意思,是好意!打个圆场,减少障碍。所以弘扬佛法相当不容易,什么样的场面,你都要接触,你都要委曲婉转,把这个事情解释清楚,还要不得罪人,这是很难。这说明诳他、谤佛。
末后『轻法』,轻法也是无意的,不是有意的,实在讲自己对法很尊重,但是自己的做法往往是轻法。『以浅近解,解深旨故』,这就是把佛经看浅了,这是轻法。佛经可以浅说,但是任何一部经典,别说大乘经,小乘经意思都不浅。佛门里有一句谚语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是天台、贤首所说的圆顿根性,这是一切根性里面最利的,上上根人,他们说法无法不圆。不但大乘法法法皆圆,小乘法他来讲,法法也圆,不但小乘经他讲的都是圆教一乘法;再跟诸位说,这些外教其他宗教典籍,他要来讲也是圆顿大法。这个意思能不能体会?不但宗教典籍,说实实在在的话,幼稚园小朋友念的课本,「小猫跳,小狗叫」都是圆教,都是圆顿一乘法。
可见得哪一法不深?法法都是深广无尽,我们凡夫见不到,所以决定不能把经典看轻了,决定不可以把经义看浅了。如果将经义看成浅显,你就永远不能够深入,对自己造成重大的障碍;你要晓得经义深广无尽,你会虚心去探讨,你能够把你自己的境界,将你的见解不断向上提升。菩萨五十一个位次,你才能够修证圆满,如果你看轻了,你就止於这个境界,不会再向前。好像在学校念书,把小学这个阶段认为到顶点了、毕业了,不知道上面还有中学,你的文化水平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你知道上面还有中学、还有大学,小学读完,依旧虚心去求学,到最后你才拿到圆满的学位。
佛经无论大小乘经,都是世尊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所谓小乘不过是随世间说法而说得多一点,也就是佛以真俗二谛说法,俗谛说得多,真谛说得少;大乘法里面真谛说得多,俗谛说得少。真俗不二,理事圆融,才知道一样的深广,真正是一味平等,怎么可以把它看成浅近?如果有这个看法,这是轻法。但是对於众生介绍讲解佛经可以浅说,那个不是轻法,为什么?接引初机,你讲深了,他不能接受,他不得利益,一定要浅讲。遇到程度浅的浅讲,遇到程度深的深讲,法贵契机,道理在此。请看讲义:
这一段里面有五个小段,说明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佛为什么人说的,什么样的人才是《华严经》的当机,也就是说他有能力修学《华严》。这五段是清凉大师所说的。
【一正为。】
『正为』就是正式为他们说的,为这一类人说的,这一类的人是《华严经》的当机者,好像教学他们是正科生,其他都算是旁听生、预科的学生,不是正科的学生。「正为」是正科的学生。
【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唯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说。谓一运一切运。圆融行位。即深不思议。又能遍达诸教。即广不思议。】
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佛讲《华严经》的对象,皆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所以『不为余众生说』,「余众生」是指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十法界里面有六道、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还有权教的佛,像天台所讲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这都是余众生,其他的众生。佛的对象是什么?是『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说』,不思议就是一真法界,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对明心见性的人所说的。这些菩萨最低的程度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有能力学《华严》,学这一部圆满的大乘法。下面这几句略说这一部经的大意。
『谓一运一切运』,运是比喻,运载的意思。《华严》教义是圆融具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唯独这个经上说得清楚、明白。《法华经》上都没有这个说法。《法华》一乘,古大德判作同教一乘,因为它里头讲到理事无碍,没讲到事事无碍;这个经上讲到事事无碍,称为别教一乘。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位即是一切位,任何一位都圆摄其余的四十位。譬如说初住菩萨,初住位,初住里面就圆满含摄著其他的四十位,就包括了十地、等觉;而十地、等觉也包含初住菩萨、二住菩萨的修学。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所以是『圆融行位』,行是修行,位是果位,菩萨四十一个位次,位位都是圆融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深不可思议』。
而《华严》的教义,以《华严》本宗来说,小、始、终、顿、圆,《华严》是圆教,圆教里面包括小、始、终、顿,它统统包在里头;如果用天台家来说,藏、通、别、圆,藏、通、别的意思全在里面,这是广,『广不可思议』。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法都不漏,全都圆圆满满包括在这一部经,这个经的味道就深长。这部经如果真正肯修学,对我们的利益太大了,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这一生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正如同过去方东美先生所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用在《华严》上非常恰当,你要是学《华严》,的确你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里头有真乐趣!我们一看,这是为法身大士说的,不为我们说的,法身大士他们得的最高的享受,我们能沾得上吗?我们再看看底下,正科生不能当,还有旁听生可以当,这个受用也不浅。
【二兼为。即时虽未悟入。而能信向成种。】
这一条实在讲我们就有分,虽然现前我们没有开悟,没有入《华严》境界,『入』是证,『悟』是解,我们虽然不能够大开圆解,不能够证得法身大士的果位,但是怎么样,我们能够信,听不懂也信,这就对了。你有信,你这个心向往《华严》,阿赖耶识里就落下种子,你跟《华严》就有缘分,将来这个种子成熟,你就会变成「正为」的当机者;由此可知,《华严》不能不读、不能不听。
【三引为。权教菩萨。】
『引』是诱导。这不是对我们讲的,这是对『权教菩萨』。
【不受圆融之法。】
有一些菩萨你跟他讲圆顿大法,他不相信;你跟他讲六度,他欢喜。你跟他讲圆融,他不能接受,对这样的叫权教菩萨,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这些菩萨,有一些不能接受圆融大法的。
【故十地之中寄位显胜。】
权教里面藏教、通教、别教都有五十一个位次,这些诸佛与大菩萨随类化身,「应以菩萨身而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现什么样的菩萨?他如果是藏教的菩萨,佛就现藏教菩萨身,他要是通教菩萨,佛就现通教菩萨身。佛为我们说法,要示现我们凡夫身,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为我们说法,随类应化,这就是『寄位显胜』。「寄位」就是化身在他里面,跟他做同学;学得特别好,学得特别殊胜,做一个榜样,让其他的同学敬仰他,向他学习,这就是「显胜」的意思。
【借其三乘行布之名。】
『行布』是次第,有阶级、有次第。「行」是修行,「布」就是展布,从十信位到十住位,由十住位到十行位,再到十回向位,这就是行布的意思。圆融的法身大士,应化在权教菩萨里头,也显示这种样子,也来按部就班的学习。实际上,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早就成佛了,久远劫就成佛了,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还要投胎,还要出家,还要去修行,每天还要去托钵,还要去持戒,其实都是做给我们看的,这就是「寄位显胜」。《华严经》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故意现这种身相,修这种法门,来提醒我们,给我们作为一个修行的样子,这叫大慈大悲。他们不是初学,他们早都成就,做修行的榜样给我们看。
【彼谓同于我法。】
让别人看,「他跟我一样,他可以修得好,我也可以修得好!」
【后因熏习,方信入圆融。】
跟著菩萨学,菩萨慢慢的诱导他,把他的分别执著,劝他离开,长时间的熏习,渐渐他就不执著、不分别了,思想、见解就趣向於圆融,他才能『信入圆融』。
【以离此普法无所归故。权教极果无实事故。】
这两句话重要,把修行的真相说出来。『普法』是圆融普遍的大法,《华严》;《华严》是有因有果。『权教』,以《华严》来说权教,藏、通、别都是权教,权教有因没果。藏、通不必说了,别教菩萨来讲,别教菩萨三贤位没果,没有离开十法界。别教初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出离十法界,这是有果,初地菩萨证得果位,这个果位是真实的;初地菩萨他所证的果等於圆教初住。别教十地菩萨等於十住菩萨,别教等觉菩萨等於初行位的菩萨,别教的佛果等於圆教二行位的菩萨。如果他执著他成佛了,也不过是二行位的菩萨,不是真的圆满佛,他还落在分证佛位里,把分证佛位当作究竟佛果,不就错了吗?哪里是真的果位?这个我们统统都要明了。所以《华严》对他们来讲是「引为」,帮助三乘人,三乘都是菩萨。
【四权为。】
『权』是权巧方便,是对二乘人讲的,我们讲的小乘,声闻、缘觉。声闻、缘觉不是菩萨,虽然他们在断证上有相当的功夫,能断见思烦恼,但是诸位要知道,他的智慧很少。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讲完了十番显见,那一段经文相当长,阿难尊者开悟了。第三卷末尾,阿难尊者开悟了,说偈赞佛;而富楼那尊者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富楼那尊者是四果罗汉,阿难尊者是初果须陀洹。须陀洹开悟了,阿罗汉还迷惑,这什么道理?诸位要晓得,所障不同。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所以他开悟,不能断烦恼,八十一品思惑不能断;没有能力断烦恼,他会开悟,释迦牟尼佛讲的话,他真懂了,这就是所知障轻,烦恼障重。富楼那尊者表现的跟他恰恰相反,富楼那尊者是烦恼障轻,他能证四果,他能断见思烦恼;所知障重,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的大乘经,他听不懂。障不一样!佛说这种经,三乘菩萨或者听得能生欢喜心;但是二乘人,他就是所知障太重,他听不懂。
【二乘。既不闻。况于受持。】
这个『不闻』,不是说他没有在座听;在座听,听不懂。
【故诸菩萨权示声闻。】
这些法身大士,这些人是以声闻身得度,他就示现声闻,也装著听不懂。
【或在法会而聋盲。彰其绝分。或示在道而启悟。知可回心。】
好像在法会里头听没听懂,装著跟他们一样。偶然之间忽然他觉悟了,这就告诉他,小乘可以回小向大,『回心』之后,你就能体会佛的意思;如果不能回小向大,那就真的不懂。所谓回小向大,实在讲就是去执著。只要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佛讲的这个意思就懂了;因为你有成见,因为你有执著,所以你就不懂了。纵然听,有时候把意思听错了、曲解了,这常常有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因为有成见,因为有妄想,所以不解如来真实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佛的意思你就懂了。这是对二乘。末后一条:
【五远为。】
『远为』是对凡夫。
【凡夫外道阐提悉有佛性。】
这个地方讲的『凡夫外道』,都是不相信佛法的。『阐提』是印度话,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排斥佛法,决定不能接受佛法。这些人『有佛性』,这是《法华经》上说的。《法华经》开权显实,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得作佛,所以说成佛的《法华》。这些人都有佛性,只要有佛性,现在他虽然不相信,久后他还是会相信,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不能够相信佛法,不愿意听佛法。我们这个地方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外面贴了有告示,这个地方哪一天讲经,他看了一看,虽然不信,但是一看《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题落在他阿赖耶识里去,永为道种;或是来生,或是多生多劫,遇到缘他就进来了。你叫他来听经,他办不到,你送经给他看,他不肯看,但是经题他听进去了。你这一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他又不能不听,非听不可,不听也要听,这个经题写在外面,我们讲经的告示,他也不能不看,这一看一听,阿赖耶识就落种子,「远为」。
从这五种不同的根性,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是属於第二种。为什么我们会属於第二种?大概我们在前世或者多生多劫之前是第五种的,现在升到第二种,应该值得庆幸。认真好好的来学习,一定得利益。请看讲义:
【经云。佛子。我今告汝。设有众生见闻于佛。业障缠覆。不生信乐。亦种善根。无空过者。乃至究竟入於涅盘。】
这一段经文,佛说这些话,实实在在就给我们宣布佛法殊胜不可思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法华经》上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话不错!哪一个不成佛?凡是跟我们见面的人,个个都成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跟我们见面,出家人方便,穿这些衣服,他看衣服这个样子就想到佛,他那个佛的种子就落下去。居士们就差一点,所以居士们平常最好手上带一串念珠,你走到任何地方,人家看到念珠,就想到「他是学佛的」,那个佛字它就落在心上去,你就度一个众生。你到乌节路上走一趟,度好多众生,你都不知道!可以这么做的。
再跟诸位说,要做得更明显的话,这一串念珠可以挂在身上,不要以为在家人这个念珠不能挂。在家人不能挂念珠,哪个经上所讲的?你拿来我看看,佛在经上没说,没说,在家人可以挂,何况挂著并不是炫耀,挂著是度众生。你在街上走一趟,多少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用意是帮助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种佛的种子,目的在此地。
在早年,大概在三十多年前,台湾佛法还不兴旺的时候,刚刚起来的时候,一般知识分子、大学生学佛怎么样?偷偷摸摸的学,不好意思,怕人家说他是迷信。那个时候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办慈光大专讲座,利用寒暑假招收学生来学佛。我在他讲座里,我就劝这些同学,不要怕人笑!你要怕人笑,你的功德就做不成。有什么好笑的?手上拿串念珠,让全校同学个个都看到,「他是阿弥陀佛」。你看,你度多少人!笑话,没有关系,度了好多众生。学校里念书都有课本,课本上一般都写名字,你不要写名字,课本上写阿弥陀佛,人家一看,这是阿弥陀佛的,他就来找你。你看,他又念一句阿弥陀佛。所以用种种方式叫人念佛,有意无意叫人自自然然念佛,念的佛号愈多愈好,熟了之后,人家看到你就喊你阿弥陀佛,这个才好。
我学佛的时候,头几年我还在上班,接触佛法,我大概是学佛六个月就进入状况,吃长素了,头发剃光了,不穿皮鞋穿布鞋。我们那个机关上上下下的同事三百多人,看到我都叫阿弥陀佛,你看看不就是三百多人统统度了,普度了。我们那个机关大多数都是信基督教的,信基督教的看到我剃光头,也叫阿弥陀佛,所以他将来也成佛。我度了他们,他们都不知道。所以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所以居士们出去的时候,手上带串念珠,很明显让人家看到你,就知道你是学佛的,这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这一段是佛说的。『佛子』,佛子是佛弟子、佛的学生,我们如果这样做都是佛子。这一段话是佛对我们讲的,对我自己讲的。『我今告汝』,「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设有众生见闻于佛』,见到佛像,听到佛号。所以为什么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议,让你看到佛像就度众生,众生就得度了。
所以现在有一些人,他有情执,见解不圆融,认为佛像有的时候好像对它不恭敬,这个要造无量的罪业,将来要受果报怎么得了!像哪些呢?现在有很多广告里面印的有佛像,张贴印的有佛像,报纸杂志上印的有佛像,有一些佛教徒一拿到手,不晓得怎么办,这不得了,不知道怎么处理好。诸位必须要知道,你是以恭敬心,不是轻慢心,就没有罪过。报纸应当跟平常一般报纸一样去处理,总不能把报纸供在家里。那个报纸如果天天印佛像,那你天天供养还得了,你家哪有那么多地方贴这些佛像。随著报纸去处理,这个不是不恭敬,但是我们懂得,我们生欢喜心。报纸上印的这张佛像,今天看报纸的有多少人都看到佛像,阿赖耶识里统统种了佛的种子,这个佛像烧掉也好、丢掉也好,都没有关系,它的功德已经圆满了;我们不是以不尊重的心。
古时候说,佛像坏了的时候要修补,为什么?那个时候一切工巧技术不发达,画一张佛像不容易,所以佛像坏了要修补,要继续去供养。雕塑的佛像,在从前都是人工雕的,不像现在,现在用机器可以做模子。我们前面这一尊阿弥陀佛,你在此地看到,就可以看到几十尊都是一样模子做出来的,不像从前完全是手工雕的。手工雕的两尊佛像,仔细比较都不一样,总有差别。所以佛像雕塑不容易,一定要很尊重,把它看作珍宝一样来供养、来保存。现在的机器,机械发达,大量的生产,我们一定要懂得供养佛像真正的意义、真实的效果,达到它真实的效果就好。今天大家都喜欢佛像庄严,如这佛像稍有一点缺陷,你送给人家,人家不要。彩画的佛像亦复如是,都喜欢新的;旧的佛像你送给人,人家不要。
现前的生活环境跟过去完全不相同,因此那个标准也要重新建立。理不变,尊重三宝,这个理不变。事情怎么做法要改变,不可以墨守成规,那就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通权达变。佛讲的是智慧,不是叫你墨守成规,不是叫你死呆板的,死在教条之下,死在戒律之下,那是错误的。佛法完全是活活泼泼,连戒律都是活泼的,没有一条是死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特别是在《华严经》上,一定要懂得圆融的教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有机会听到佛菩萨的名号,见到佛菩萨的形像。
本来实在讲,我们身上带一尊佛菩萨形像,一般讲这是不恭敬,佛菩萨的形像怎么可以带在身上?这就很不恭敬。还把它做成项炼。可是一般人怎么样?这是护身的,佛菩萨保佑。这很不恭敬的,怎么会保佑你?但是你如果把这尊佛像从里面挂到外面,叫人家看到这个佛像,「一历眼根,永为道种」,功德无量,马上就不一样。我们带这个佛像在身上,目的在哪里?目的是给一切众生见佛,你的功德就无量。你认为这尊佛像贴在里面保护自己,你就错了,你打妄想。
你看从前在古时候帝王时代,皇帝戴的我们现在讲戒指,皇帝对大臣非常喜欢他、爱护他、尊重他的时候,把自己戴的送给他。大臣接过来不敢戴在手上,皇帝戴的怎么敢戴,怎么办?戴在帽子顶上,这是恭敬。我们今天把佛菩萨形像戴在身上,不像话!所以佛像应该戴在顶上。但是这个都无所谓,无论佩在哪里,要很明显,走到外面让人家能看到佛像,我们目的,带佛像是让人见佛。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这个声音,是让人家听到,听闻到佛号。这个心是什么?佛教给我们要度众生,接引众生,这是佛教的,有根据。
这些众生虽然见佛,虽然听到佛号,业障深重,『不生信乐』,他并不信,他并不生欢喜心。没有关系,『亦种善根』,阿赖耶识里佛的种子种下去了,这是真正的善根,真实的善根。特别在新加坡这个地区,新加坡是个观光的都市,哪一条路上,你没有看到观光客,你没有看到从世界各个地方来的?我们身上带一尊佛像。还有的同修身上带著念佛机,打开来,口袋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好!你走到哪里,人家会听见,这是什么声音?听到阿弥陀佛,声音就听进去了。小的念佛机用电池的很好,放在口袋里头,你们女同修可以放在钱包里面,钱包可以念阿弥陀佛,人家问你:这谁教你的?这是佛教给我们的。真的有心帮助一切众生,把基督教讲的福音,佛的形像、名号是真正的福音,你要把这个福音传给他。
『无空过者』,决定没有空过。阿赖耶识里种下了金刚种子,将来遇缘,这个种子就起现行、就起作用。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够闻佛法,能够生起信乐,能够欢喜修学,还要发愿往生,无量劫来累积的这些善根种子,这个时候起现行。世间这些芸芸众生,还是我们过去那个时代的状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他,所以应当这样做法。『乃至究竟入於涅盘』。末后一句就是究竟成佛。当然我们想成佛,决定大多数是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再看底下这一段:
【大般若广说谤法之罪。】
《大般若经》上讲得多,经文也长。《大般若经》实实在在讲,它的特色就是不断重复的薰习,让我们对於重要的开示留下很深的印象,绝不是说经典罗嗦。当然以中国人标准来看,《大般若经》是很罗嗦,重复的地方太多,他不知道它的用意;用意是不断重复薰习,这是佛经跟我们中国古时候文章不相同的地方。中国的文章最忌讳的是重复、是雷同;佛法不忌讳,它别有目的。那么说谤佛、谤法之罪。
【谓此方堕阿鼻地狱。此土劫坏。罪犹未毕。移置他方阿鼻地狱中。】
堕落在阿鼻地狱,罪业往往要经无央数的大劫,才能够消灭,不是简单的事情。在一个大劫里面,我们知道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这个世界会坏;世界坏了,他到哪里去?他就移到别的世界的阿鼻地狱去受罪去了。那个世界将来再坏掉了,一个大劫里面就要坏一次,他又要搬一次家,常常是移到各个世界里面的阿鼻地狱去受果报。等到将来这个世界再成就了,他又转回来,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麻烦。
【他方复经劫坏。】
一个大劫,它一定会坏一次。
【罪亦未尽。复移他方。如是巡历十方阿鼻。各经劫尽。】
这一个大劫尽,就是这一个世间成住坏空,要经历这一次。
【还生此土阿鼻狱中。】
这个世间经过成住坏空之后,它又成就了,这个人从另外一个阿鼻地狱将要坏的时候,他又迁到这个世间来。
【千佛出世。救之犹难。】
一尊佛出现在世间非常希有,佛出现在世间也是因缘所致;没有缘,佛不现在这个世间。我们现在这一劫很奇特,也是希有难逢。在这个大劫里面,住劫,这是讲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住劫这个中劫里面,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这个劫叫贤劫,很希有!不是每一个中劫里都有一千尊佛出世,不是;有许多劫里面根本就没有佛出世,太多太多了。这一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密集出世,希有的因缘。千佛出世都没有办法救他,他都不能回头!
【若欲说其所受之身。闻者当吐血而死。】
如果佛要讲他地狱受罪的状况,听的人受不了,没法子说,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只是略说而已。经典当中,佛举阿罗汉做比喻。阿罗汉证了圣果,他的能力恢复了,宿命通、天眼通的能力恢复了,他能够看到过去五百世。过去五百世曾经堕过阿鼻地狱,阿鼻地狱那种情形,现在想一想的时候,身上都流血汗,心还是有余悸,还有恐怖,还有害怕,一提到阿鼻地狱,身上都流血汗。我们一般讲身上冒冷汗,他不是冷汗,是血汗,你才晓得地狱受苦之可怕、恐怖。
【故善现请说所受之身。】
『善现』是须菩提尊者,请释迦牟尼佛说明阿鼻地狱他们受的这个身,受的这个苦报。
【佛竟不说。】
虽然须菩提尊者启请,佛不说,为什么?过分的凄惨,说的人不忍心说,听的人不敢听。
【是知谤方等大经。非可轻也。】
佛在这里提醒我们,决定不要谤大乘经,谤大乘经罪过无量无边,果报非常非常的恐怖。由此可知,如果你要是尊重大乘经,赞叹大乘经,福报是无量无边,也是说不能尽,说不尽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虽然修净宗法门,我们对其他的法门会尊重赞叹,不会毁谤。不会说我修净土比你们都高,比你们都殊胜,你就不会讲这个话。为什么?你才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的。如果说其他宗派不如我们,你就谤佛、谤法、谤僧,决定不可以。我们可以赞叹我们,但是决定不能够毁谤其他的宗派,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对於其他宗派一定要尊重、要赞叹,也要供养,而我们不学。为什么不学?我们专修净土,我们在这一门里面得解脱,这样就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