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十六集) 1997/10/2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16
请掀开讲义:
【如来於一语言中。演说无边契经海。无论小大。三一显密。一刹那中皆具演耳。】
平常我们在经典上读到,「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句话意义很深很广,但是很难体会;这一段文帮助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诸佛如来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也就是说断除一切无明烦恼,自性圆满现前。这个时候他的智慧、德能,无一而不圆满,真正是经论上常常赞叹的大圆满。这是大圆满里面的一种,那就是『於一语言中』,一音之中,一句之中,把他所证得的境界,都能够圆圆满满的显示给一切众生,这就是一音说法。我们不晓得一音说法,大概是说一句、二句吧!不是的,是无量无边的『契经海』,同时都宣演了,我们凡夫没有法子理解,也不能体会。
什么人明白?见性的菩萨就明了,他能够契入这个境界,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不二法门」,入不二门就能懂得佛说法的义趣,那才是究竟圆满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可见得经上真的是字字句句深广无尽。『无论』,「小」是小乘,「大」是讲大乘,「三」是说三乘,「一」是讲一乘,通常我们讲的教下,显教、密教,无量无边的佛法都能在一句话当中、一个字当中,全部都给我们显示无余!所以『一刹那中皆具演耳』,「一刹那」是时间的短暂,「具」是具足,丝毫欠缺都没有,「演」是演说。这种能力,我们看起来真实不可思议,而给诸位说明,这是我们的本能,佛有,我们也有。佛的能力显现出来了,我们这个能力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透不出来,不起作用,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要明了。
佛教给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无非是将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现前而已。我们的能力为什么不能现前?烦恼、无明盖覆住了,所以只要将无明、烦恼舍弃,将无明、烦恼除掉,我们性德就现前,这个能力就恢复。所以我们在经论上看到,如来果地上不思议的智慧德能,要知道那就是自己的,自己有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於佛法修学的信心具足了,热爱佛法,勇猛精进,勤修佛法,这个意愿自自然然就生起。我们看底下一段:
【兜率偈云。】
这是《华严经•兜率天品》,生兜率天品里面的一首偈。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这首偈里面,也给我们说明不二而二,二而不二的道理。『色身』,佛的应身、化身、报身都是色身。为什么说色身不是佛?如果说色身是佛,那么所有的色身应该都成佛了。换句话说,在色身上起了分别执著就不是佛,凡夫知见!如果在色身上不起分别执著,色身是不是佛?是佛,没错!『音声亦复然』,音声是讲佛说法的言语音声,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亦不离色声』,为什么?色、声都是真如本性的德用,性体里面所起的现相,所生的作用。既然从性体而生,与性体有什么两样?正是古人所谓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金。可是要是著了相就不能见性,关键就是在著相跟不著相。
诸佛菩萨不著相,所以色身即是佛身,音声也是佛性;凡夫因为分别执著,所以色身不是佛身,音声也不是佛性。这里面的义趣,诸位细细去参究。所以四句偈末后两句说,『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见佛神通力」就是显现佛性的德能,真如本性的德用,可见得就在六根、六尘、六识里面,显现出不可思议的神通力。「神」是形容,神奇莫测。「通」是通达无碍,就是《华严》上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这一种能力,称为「神通力」。再看底下两句:
【宗通自修行。说通示未悟。】
『宗通』跟『说通』,「通」就是通达无碍。「宗」,一般人常讲宗门,宗门是指禅宗。「说」是教下,教下讲经说法,指教下。所以宗跟说就把全部的佛法包括了。宗通是什么意思?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叫宗通。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宗通」,这是自己修行,《无量寿经》上讲的「住正定聚」,这哪有不成功的!宗通就是住正定聚。宗通的人必定有说通,宗通一定有说通;说通的人未必有宗通。宗可以兼说,说不能兼宗。
说通的人没有见性,但是他也有悟入,悟入的浅,不够深,在天台六即位中是属於相似位。观行位、相似位都可以到说通,我们常讲有修有学,没有证果。这个证果不是小乘的四果,不是权教菩萨,是大乘菩萨的果位,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那就是宗通,明心见性了。别教,地前有说通,没有宗通。圆教十信位有说通,没有宗通。这个境界我们应当要辨别。
在净土宗里面,理一心不乱是宗通,事一心不乱以前还是说通。可是净宗的殊胜,不要讲说通,说通做不到,只要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就能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宗也通,说也通,全都通了,这个不可思议,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但是如果舍弃念佛这个法门,宗通、说通都要靠自力,佛菩萨虽然加持,加持的力量有限,不是佛的力量有限,是我们本身接受的力量有限。说老实话,佛加持的力量是平等的,像我们现在无线电广播一样,广播电台发射电波到每个地方是平等的,可是我们自己接收的机器不平等。你看你们家接收这个电视机的,电视机厂牌不一样,价钱不相同,那个好的、高级的,收的画面非常清晰;那个很便宜的、很低级的,接收影像就模糊不清。我们本身这个机器不行,所以接收的能力很差,不是佛加持的力量不平等,是我们每个家里用的机器不一样,道理在此地。所以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才知道净宗法门之可贵、之不可思议。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若说法不违佛。不违法。不违僧。是名说法。若知法即是佛。离相即是法。无为即是僧。是名圣默然。】
这对於我们学讲经的同修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开示,我们学习讲经说法非常重要。佛法殊胜的利益,对我们凡夫来讲,我们的业障习气非常深重,自己也知道。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我们也很勤奋、也很努力,几年下来,甚至於十几、二十年下来,功夫依旧不得力,烦恼还是这么多,习气还是这么重,没有改变一丝毫,这就是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不知道!要问你,「我每天都念佛,每天都读经,一天也没有间断」。好像是很如法,好像是很用功,可是没有办法把烦恼减少几分,没有办法将智慧提升几分,实在讲我们还是太大意,没有认真的去观察,没有认真的去寻找,一定有原因。原因在什么地方?经论上常讲的薰习,大家要牢牢记住这两个字,薰习。我们每天在佛法里面薰习的时间太少了,而被这些烦恼的薰习太多了,又何况我们对於佛法修学,在经教理论上的基础本来就不够,纵然学了一点经教,学的是皮毛,不够透彻,对佛法依然认识不清,你的功夫怎么会得力!别说你功夫不得力,你发愿的愿心不得力,你的信心不得力,信心若有若无,愿心经不起考验,遇到小小的挫折就退了心,你的功夫怎么会得力!
所以,清凉大师在《华严》为我们以四科拣别,这四科就是四个阶段,信、解、行、证。我们相信佛法入门了,然后你的信心为什么不能提升?你对佛法不了解,你了解得不够透彻,关键在此地。所以你以后行不得力,证果就别想了,没指望。闻法,缘太重要了,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利用科学的工具,确确实实是比古时候机会来得多。我们利用电视的传播,利用网路的传播,如果诸位真肯学习,佛法的资料实在讲摆在我们面前。当然最殊胜的是现场,现场听经比在电视里面听的效果不一样,尤其是一部经论要不断重复的薰习,才能产生效果。《无量寿经》,我在十年当中,讲了十遍,才有那么一点印象,没有十遍怎么行!十遍是十年,所以薰习的力量还是薄弱。如果十遍在一年当中讲,那个力量才不可思议,密集的薰习。说、听那得大利益、大功德,这是一定的道理。
今天新加坡的缘,在全世界第一殊胜,这个地方有福。我们有十几位年轻的法师,天天晚上在这个地方讲《无量寿经》,这三、四个月当中,要将《无量寿经》讲十几遍,每天来听的人,我相信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这是什么?密集的薰习。这种薰习产生的效果,提升了你的信心,加强了你的愿心,然后你读经念佛修持,你的功夫渐渐就得力,机会不能错过!
如果同修们每天没有时间到这边来听经,这个也是福报。你每天有工作,工作就是业障,障碍你不能到现场来听经,那怎么办?我们这边的录相带、录音带请回去,找时间去听,也是一样的。所以不断的去听,一部《无量寿经》的录相带,可以不断的重复去听。不要认为我听了一遍、二遍,这部经我听过了,这个态度是永远不能够成就的,一定要不断的薰习。那要听多少遍才行?愈多愈好,你开头听个十遍,听个二十遍,你能够听上一百遍、二百遍更好,愈多愈清楚,愈多遍愈明白,你的信愿行才真正坚固有力。
『若说法不违佛,不违法,不违僧,是名说法』。这是三宝,佛法僧是三宝,你说法不违背三宝,这就是说法;如果违背三宝,那就不名说法。三宝,佛是觉的意思,觉而不迷;法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见,正而不邪;僧是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与觉正净相应,换句话说,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僧宝。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里面的内容,就是清净平等觉。而这部经,古大德告诉我们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换句话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与觉正净相应。无论哪一部经论,如果与清净平等觉相违背,那就不是佛说,是魔说,就不是佛法,佛法决定跟清净平等觉相应。或者是三个都说,或者是说二个,或者是三个里面说一个,这叫说法。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有能力辨别哪个是真的佛法,那个是假的佛法,因为在末法时期,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所说就不是佛法,但是他也打著佛法的旗号,说的不是佛法,我们怎么辨别?这是一个标准,他所讲的与清净平等觉相违背,这就不是佛法;他所说的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那是正法。此地清凉大师教给我们辨别邪正的标准,非常难得,这是普通的标准,我们都能用得上。
后面一个是高级的标准。『若知法即是佛』,佛即是法,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这样你才能入不二法门,你才能够宗通,或者叫通宗。前面不违背佛法僧说法是说通,是通说。底下这一句你要是明白了,那你就通宗、宗通。知道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说一个一定包括其余两个,决定没有一个是独立的,一就是三,三就是一,知道法即是佛。『离相即是法』,在清净平等觉里面,平等是法,诸位想想,著相就不平等,离相才平等。著了相就有高下,就有分别;离相就没有高下,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所以「离相即是法」,这个法是佛法,不是普通的法。佛即是法,法即是佛。
『无为即是僧』,僧是清净,有为就不清净,无为才是清净。这叫『圣默然』,「默然」是一念不生。无论在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在一真法界也好,在十法界也好,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永远是清净寂灭的,「圣默然」,那你就宗通了。宗通、说通,度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是我们应当要努力的,要懂得万法一如,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无为就是离执著,一切不执著就是无为,一切不分别就是离相。再看下面这一段:
【正说之时。心契法理。即不说耳。明非缄口名不说也。】
这一段就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前面给你讲的「圣默然」。圣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默然是不是不说法?不是的,天天说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一天停止过,虽然说法,实实在在讲,他是住在圣默然,这个就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正说之时』,这四十九年天天说。『心契法理』,「法理」就是性体,真如本性理体。性体一念不生,性体无有言说,不但无有言说,连相也没有。正说的时候,他的心跟性体相应,跟性体相应就是无说;但是从性体现的这个相,相起作用有说。「说即无说,无说即说」,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华严》称为别教一乘,就是这个道理。
『明』是说明,说明不是『缄口』,「缄口」就是嘴巴闭起来,叫不说。这个不说谁不懂,三岁小朋友都懂!不要说,嘴巴闭起来,他也懂!还用得著佛教训大菩萨们吗?所以大乘法里面讲的不说,是说而不说,不说而说,说跟不说是一不是二,这才难懂,这个才所谓是不可思议。佛说法,我们明白了,「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我们接受佛的教导,应该要什么态度?也要这个态度,「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你就会听,会听的人听了之后宗通了。宗通就是常讲,听经听下来之后开悟了,明心见性。他为什么会听了就开悟?听了就证果?他会听。我们听了为什么不开悟、不证果?不会听。不会听就是听跟无听把它分做两边,不能把两边融会成一体,这就不会听。不会听的人就见不了性,就没法子开悟,你所得到的是什么?说通。听了之后,懂得他所讲的,通说不通宗,见不了性。
所以,马鸣菩萨教给我们听经的三个原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字相是术语,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缘相,听了之后,我们有反应,听了之后想想,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一段是什么道理,他去想一想,就是心里头攀缘。攀缘言语音声,攀缘文字法相,用攀缘心来闻法,永远不能得佛的真实义。佛的真实义,意在言外,不在言语之中。所以你要会听,一定是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能够离这三种相,就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个心「心契法理」。正在听经的时候,就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是宗通,你就真的会听。我们真正想修学佛法,想在佛法当中得殊胜的功德利益,不能不懂这个道理。请看底下一段:
【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约其所见。空与不空即是中道佛性。约其能见。即是智慧。若不双见。不识佛性。若见中道。名见佛性。】
这些开示都是教导我们有能力、有智慧去辨别,什么叫见性,什么叫不见性;或前面所讲的,什么叫宗通,什么叫说通,你就都明白了。『见一切空,不见不空』是什么人?小乘阿罗汉,他见到万法皆空;万法皆空是讲体,他见到了。一切法无有自性,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小乘圣者见到了。他有没有见性?没有!他没有见性。为什么?他只见到空相的体性,没有见到空相的作用。作用是什么?作用不空。性体是真空,真空能现万象,他没有见到不空,没有见到万象,所以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声闻、缘觉一无所知,他对这个不明白。
他为什么能出三界?很简单,三界是怎么造成的?见思烦恼造成的。他见到一切法体空,他对於一切法再不执著,所以烦恼断了。能够真正明了、真正见到,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能够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见一切空,你决定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你还没有见到不空,所以『不名中道』。「中道」就是佛性,菩萨见到中道,所以菩萨见性了。
『约其所见』,「约」是就他所见的。『空与不空即是中道佛性』,「空」是体,「不空」是相、是作用。体相用统统见到,圆满的见到,才叫见性,见到一边不行。见到一边怎么样?还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纵然没有了,不执著了,但是有分别、有妄想,必须面面都见到,妄想分别也没有了,这才叫见性,这是从所见的,就是诸法的体相用。空与不空,不空就是有,就是空有两面。如果就它『能见』的来讲,那是『智慧』。智慧有浅深不同,如果我们就三乘人来讲,大家就好懂。阿罗汉所得的智慧是正觉,菩萨的智慧是正等正觉,比正觉高;如来果地上的智慧是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智慧,智慧有高低不等。
『若不双见,不识佛性』,菩萨双见,菩萨是空有两边都见到;声闻、缘觉只见到一边,所以他有一切智,他没有道种智。一切智是知空,知道性空;道种智是知有。「道种智」在《大般若经》里面,称作「道相智」,这是古人翻的文字不相同,实际上是一桩事情,道种智跟道相智是一桩事情。「种」似乎还好讲,种是什么?种类,种类太多,这个相、法相的种类太多。每一类里头又有种种差别,你能够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的现象,统统都清楚,统统都明了,这个智慧叫道种智。所以道种智是什么?无所不知。一切智是什么?说老实话,是根本智,也就是经上常讲的「般若无知」,知道一切法空。阿罗汉证得这个智慧,但是后得智没有,权智没有。权智要怎样才能得来?一定要回小向大,一定要广度众生。广度众生,成就无量无边的后得智;你不跟社会大众接触,你智慧怎么会现前?所以,双见这才叫见性。
『若见中道,名见佛性』,不见中道,没见佛性。我们学佛,如果在佛法里面得真实受用,在佛法里面得真实利益,使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自在、幸福、美满。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导同修,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就自在圆满。佛菩萨的生活是什么生活?中道的生活。中道的生活怎么过?知道一切法性空,体性是空的,了不可得;知道一切相是假有。这时你两边都知道,我们生活怎么办?生活用中,用中就是我们的生活与这两边都相应,那你就自在。与有相应,我们一切生活的受用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享受得很自在,有啊!又与性空相应,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用「中」。佛法用「中」,高明!儒家也用「中」亦高明。儒家讲「中庸之道」,这正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都懂得用中。懂得用中,这是真正的学问,这才叫住真实慧。
【觉林菩萨偈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我们先看这一首,这是《华严经》上觉林菩萨所说的。心就像一个画家一样。前几天我们四楼陈木济居士在这里举行画展,他画的是五百罗汉。画怎么画出来的?当然他心里头先有这个形像,他才能把它画出来。在此地,菩萨把我们的心比喻作画家,就像一个画师一样,『能画诸世间』,能画种种图画,图画是从他手里变现出来的,从他意识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个比喻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我们心念变现出来,我们这个心有念头,起心动念就变现十法界。十法界的基本是五阴,色受想行识,十法界都是五阴生的。
『无法而不造』,这个「法」就是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我们的心念要紧,重要!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段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这一生得到这个身体是正报,我们一生生活的环境是依报,有顺有逆这些事从哪里来的?没人知道,只有佛知道,从心想生的。心想是因,所现的相是果报,你想什么就现什么样的果报。由此可知,念头才真正可怕,所以佛法重视观想。
观想是佛家修行的总纲领,总持法门;不但佛法如此,世间这些有学问的人,有见识的人,也是这个说法。你看儒家讲「克念作圣」,那个念就是心想,你能把你的妄念、妄想克服住,你就是圣人。在佛法里面讲,你能够把你的妄念、妄想克服住,你就是佛菩萨。世出世间圣人所见的所说的,这么接近、这么亲切,我们不能不相信。所以,世尊给我们说出来,十法界是怎么想出来的,当然念头不是单纯的,很复杂。再复杂的念头,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枝叶非常繁茂,很复杂。这样复杂的这些枝叶,我们去找,一定会找到一个根源,会找到一个本,会找到它的根。
十法界依正庄严,妄念无量无边,也有一个根,这个根就是它第一个因素,所有一切的念头都是从这个根生起来的。佛法界的根是什么?佛给我们讲平等,平等就成佛了。佛的心是平等心,平等心现华藏世界,平等心现极乐世界。我们要想成佛,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要想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个常说你要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什么?平等心,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心净,平等了,能不能做得到?给诸位说能做到。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晓得怎么修法。无论什么人,善人也好,恶人也好,你一见到他,他跟你谈话,你跟他见面,你一合掌阿弥陀佛,平等了!不要再去分别他是善人,他是恶人,它是好事,它是坏事,它是顺境,它是逆境,统统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平等了。你要能用这个功夫,你将来往生是上上品,你生实报庄严土,不要再去搞这些分别执著,妙极了,这个法门。
菩萨法界用什么心?用六度心。菩萨是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归结到最后不离六度,「六度」是菩萨无量无边心行的根本。所以,我们心要住在六度上,自己修学六度,以六度法教化一切众生,你就成菩萨了。
缘觉的心是十二因缘。声闻的心就是阿罗汉,是四谛。他们无量无边的心行归纳起来,那个根本在此地。再往下面就是天道,天道的心是上品十善,还要加上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加上慈悲喜舍,天道!人道是五戒十善,中品的十善,五戒具足,人道的心行,找到它的根源,不外在此。
这当中还有个阿修罗道。修罗道的业因是什么?他也是修五戒十善,但是没有离开好胜、嫉妒,这两个烦恼没有舍掉,所以他好胜心很强,嫉妒心很重,没有能够舍好胜嫉妒,修五戒十善就变成阿修罗。所以阿修罗的福报很大,是他真修!他有福没有德,所以往往享大福报的时候,他就造业了,造极重的罪业。
三恶道的业因,饿鬼道业因第一个因素是贪欲,贪而无厌,饿鬼道。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开导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这十种不同心行里面变现出来的。我们明白了,就晓得阿赖耶识里面,这十法界的业因种子,我们统统具足,无量无边!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实在讲这不是一个难事情,只要在我们想求的这个业因上,加上增上缘,它就成功了。因要不遇缘不能结果,永远含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遇到缘就起现行,它就结果。
如果我们想作佛,我们把佛的种子,佛种子我们有,人人都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就是你有成佛的种子。那怎么样成佛?修平等心,念阿弥陀佛,我们这一生就成佛了。如果想作菩萨,我们有作菩萨的种子,阿赖耶识里面有六度的业因。我们现在自己修六度,以六度帮助别人,这一生当中就成菩萨了。觉林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就是这个意思。底下一首颂说: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这一句偈也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显示这个道理。『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众生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心性之体无有极限,佛的智慧、神通无有极限,众生的业果也无有极限。这些无有极限,都是自性体相用的随缘显现,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在境界里面,确确实实清净平等,再不会起心动念了。请看下面一段。
【由事理相即。故起灭同时。同时四相。不待后无。】
这是说明,由於事理是一不是二,事是相,理是性,「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所以『起灭同时』,没有先后。现在世间有不少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们,都在研究寻找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他不晓得佛在大乘经上,把这个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起则同时起,灭则同时灭,「起灭同时」。找得到找不到?找不到,不可得!为什么说找不到不可得?『同时四相』,这个「四相」就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在有情讲生老病死,这四相是同时的,决定没有先后,都是在刹那之间,一刹那,一刹那起灭同时,所以觅四相了不可得。这个境界很深,很不容易懂,如果你要懂了,你就见性;你要懂得了,你就见到事实真相。我们不懂没有关系,我们对於佛所说的深信不疑,这样就好。这个境界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它证实,这是宇宙万有的真相。请看底下一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为是有为。为是无为。】
这个话,《般若经》上我们常常看到,须菩提尊者向世尊请教,佛常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尊者起了个疑问,实在讲这个疑问是代我们发问的,佛讲这个法平等无有高下,到底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如果说无为法是平等的,我们勉强还能同意,还可以接受;如果说有为法是平等的,我们很难接受。因为在我们眼睛里面,有为法不平等,为什么说它是平等的?所以代我们发问。
【佛言。非有为法。非无为法。】
佛答得妙!佛的答覆是随自意答,不是随他意答覆,佛在这里讲的是真实话。为什么?有为跟无为是相对建立的,凡是相对而建立的就不是真实。这个意思我们要懂,要深深去体会。下面佛说过了:
【何以故。】
为什么这么说法,非有为、非无为?
【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
它是相对建立的,有这边才有那一边;这边没有了,那一边就没有了。譬如我们讲一个空有,说空是因为有那一边显示空;说有是因为空那一边显示有。我们再举一个浅显例子,譬如说明暗,我们打开灯,明了,照明了;灯熄掉,黑暗了。因为有暗,才说明;因为有明,才说暗。一切诸法是相对建立的,没有这边就没有那一边。所以,『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
【离无为法。有为法不可得。】
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真实相。所以叫著须菩提。
【须菩提。有为无为。不合不散。】
有为跟无为是一体,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所以才说『不合不散』。「不合不散」的意思,非一非二。你要说一,有为跟无为它是二;你要说二,离有为,无为不可得;离无为,有为不可得。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这一桩事情明白了,所有一切法都是这个道理,都是这个现象。你明白一个理,你就能够通一切理,万事万法都不外乎有为跟无为。一真法界从哪里建立的?对十法界才说一真,离开十法界,哪有一真?离开一真,哪有十法界?统统都是相对建立的。
今天,我想我就说到此地,我们提前半个钟点下课,我今天身体有点不舒服,谢谢诸位。
请掀开讲义:
【如来於一语言中。演说无边契经海。无论小大。三一显密。一刹那中皆具演耳。】
平常我们在经典上读到,「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句话意义很深很广,但是很难体会;这一段文帮助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诸佛如来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也就是说断除一切无明烦恼,自性圆满现前。这个时候他的智慧、德能,无一而不圆满,真正是经论上常常赞叹的大圆满。这是大圆满里面的一种,那就是『於一语言中』,一音之中,一句之中,把他所证得的境界,都能够圆圆满满的显示给一切众生,这就是一音说法。我们不晓得一音说法,大概是说一句、二句吧!不是的,是无量无边的『契经海』,同时都宣演了,我们凡夫没有法子理解,也不能体会。
什么人明白?见性的菩萨就明了,他能够契入这个境界,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不二法门」,入不二门就能懂得佛说法的义趣,那才是究竟圆满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可见得经上真的是字字句句深广无尽。『无论』,「小」是小乘,「大」是讲大乘,「三」是说三乘,「一」是讲一乘,通常我们讲的教下,显教、密教,无量无边的佛法都能在一句话当中、一个字当中,全部都给我们显示无余!所以『一刹那中皆具演耳』,「一刹那」是时间的短暂,「具」是具足,丝毫欠缺都没有,「演」是演说。这种能力,我们看起来真实不可思议,而给诸位说明,这是我们的本能,佛有,我们也有。佛的能力显现出来了,我们这个能力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透不出来,不起作用,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要明了。
佛教给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无非是将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现前而已。我们的能力为什么不能现前?烦恼、无明盖覆住了,所以只要将无明、烦恼舍弃,将无明、烦恼除掉,我们性德就现前,这个能力就恢复。所以我们在经论上看到,如来果地上不思议的智慧德能,要知道那就是自己的,自己有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於佛法修学的信心具足了,热爱佛法,勇猛精进,勤修佛法,这个意愿自自然然就生起。我们看底下一段:
【兜率偈云。】
这是《华严经•兜率天品》,生兜率天品里面的一首偈。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这首偈里面,也给我们说明不二而二,二而不二的道理。『色身』,佛的应身、化身、报身都是色身。为什么说色身不是佛?如果说色身是佛,那么所有的色身应该都成佛了。换句话说,在色身上起了分别执著就不是佛,凡夫知见!如果在色身上不起分别执著,色身是不是佛?是佛,没错!『音声亦复然』,音声是讲佛说法的言语音声,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亦不离色声』,为什么?色、声都是真如本性的德用,性体里面所起的现相,所生的作用。既然从性体而生,与性体有什么两样?正是古人所谓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金。可是要是著了相就不能见性,关键就是在著相跟不著相。
诸佛菩萨不著相,所以色身即是佛身,音声也是佛性;凡夫因为分别执著,所以色身不是佛身,音声也不是佛性。这里面的义趣,诸位细细去参究。所以四句偈末后两句说,『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见佛神通力」就是显现佛性的德能,真如本性的德用,可见得就在六根、六尘、六识里面,显现出不可思议的神通力。「神」是形容,神奇莫测。「通」是通达无碍,就是《华严》上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这一种能力,称为「神通力」。再看底下两句:
【宗通自修行。说通示未悟。】
『宗通』跟『说通』,「通」就是通达无碍。「宗」,一般人常讲宗门,宗门是指禅宗。「说」是教下,教下讲经说法,指教下。所以宗跟说就把全部的佛法包括了。宗通是什么意思?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叫宗通。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宗通」,这是自己修行,《无量寿经》上讲的「住正定聚」,这哪有不成功的!宗通就是住正定聚。宗通的人必定有说通,宗通一定有说通;说通的人未必有宗通。宗可以兼说,说不能兼宗。
说通的人没有见性,但是他也有悟入,悟入的浅,不够深,在天台六即位中是属於相似位。观行位、相似位都可以到说通,我们常讲有修有学,没有证果。这个证果不是小乘的四果,不是权教菩萨,是大乘菩萨的果位,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那就是宗通,明心见性了。别教,地前有说通,没有宗通。圆教十信位有说通,没有宗通。这个境界我们应当要辨别。
在净土宗里面,理一心不乱是宗通,事一心不乱以前还是说通。可是净宗的殊胜,不要讲说通,说通做不到,只要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就能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宗也通,说也通,全都通了,这个不可思议,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但是如果舍弃念佛这个法门,宗通、说通都要靠自力,佛菩萨虽然加持,加持的力量有限,不是佛的力量有限,是我们本身接受的力量有限。说老实话,佛加持的力量是平等的,像我们现在无线电广播一样,广播电台发射电波到每个地方是平等的,可是我们自己接收的机器不平等。你看你们家接收这个电视机的,电视机厂牌不一样,价钱不相同,那个好的、高级的,收的画面非常清晰;那个很便宜的、很低级的,接收影像就模糊不清。我们本身这个机器不行,所以接收的能力很差,不是佛加持的力量不平等,是我们每个家里用的机器不一样,道理在此地。所以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才知道净宗法门之可贵、之不可思议。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若说法不违佛。不违法。不违僧。是名说法。若知法即是佛。离相即是法。无为即是僧。是名圣默然。】
这对於我们学讲经的同修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开示,我们学习讲经说法非常重要。佛法殊胜的利益,对我们凡夫来讲,我们的业障习气非常深重,自己也知道。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我们也很勤奋、也很努力,几年下来,甚至於十几、二十年下来,功夫依旧不得力,烦恼还是这么多,习气还是这么重,没有改变一丝毫,这就是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不知道!要问你,「我每天都念佛,每天都读经,一天也没有间断」。好像是很如法,好像是很用功,可是没有办法把烦恼减少几分,没有办法将智慧提升几分,实在讲我们还是太大意,没有认真的去观察,没有认真的去寻找,一定有原因。原因在什么地方?经论上常讲的薰习,大家要牢牢记住这两个字,薰习。我们每天在佛法里面薰习的时间太少了,而被这些烦恼的薰习太多了,又何况我们对於佛法修学,在经教理论上的基础本来就不够,纵然学了一点经教,学的是皮毛,不够透彻,对佛法依然认识不清,你的功夫怎么会得力!别说你功夫不得力,你发愿的愿心不得力,你的信心不得力,信心若有若无,愿心经不起考验,遇到小小的挫折就退了心,你的功夫怎么会得力!
所以,清凉大师在《华严》为我们以四科拣别,这四科就是四个阶段,信、解、行、证。我们相信佛法入门了,然后你的信心为什么不能提升?你对佛法不了解,你了解得不够透彻,关键在此地。所以你以后行不得力,证果就别想了,没指望。闻法,缘太重要了,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利用科学的工具,确确实实是比古时候机会来得多。我们利用电视的传播,利用网路的传播,如果诸位真肯学习,佛法的资料实在讲摆在我们面前。当然最殊胜的是现场,现场听经比在电视里面听的效果不一样,尤其是一部经论要不断重复的薰习,才能产生效果。《无量寿经》,我在十年当中,讲了十遍,才有那么一点印象,没有十遍怎么行!十遍是十年,所以薰习的力量还是薄弱。如果十遍在一年当中讲,那个力量才不可思议,密集的薰习。说、听那得大利益、大功德,这是一定的道理。
今天新加坡的缘,在全世界第一殊胜,这个地方有福。我们有十几位年轻的法师,天天晚上在这个地方讲《无量寿经》,这三、四个月当中,要将《无量寿经》讲十几遍,每天来听的人,我相信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这是什么?密集的薰习。这种薰习产生的效果,提升了你的信心,加强了你的愿心,然后你读经念佛修持,你的功夫渐渐就得力,机会不能错过!
如果同修们每天没有时间到这边来听经,这个也是福报。你每天有工作,工作就是业障,障碍你不能到现场来听经,那怎么办?我们这边的录相带、录音带请回去,找时间去听,也是一样的。所以不断的去听,一部《无量寿经》的录相带,可以不断的重复去听。不要认为我听了一遍、二遍,这部经我听过了,这个态度是永远不能够成就的,一定要不断的薰习。那要听多少遍才行?愈多愈好,你开头听个十遍,听个二十遍,你能够听上一百遍、二百遍更好,愈多愈清楚,愈多遍愈明白,你的信愿行才真正坚固有力。
『若说法不违佛,不违法,不违僧,是名说法』。这是三宝,佛法僧是三宝,你说法不违背三宝,这就是说法;如果违背三宝,那就不名说法。三宝,佛是觉的意思,觉而不迷;法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见,正而不邪;僧是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与觉正净相应,换句话说,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僧宝。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里面的内容,就是清净平等觉。而这部经,古大德告诉我们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换句话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与觉正净相应。无论哪一部经论,如果与清净平等觉相违背,那就不是佛说,是魔说,就不是佛法,佛法决定跟清净平等觉相应。或者是三个都说,或者是说二个,或者是三个里面说一个,这叫说法。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有能力辨别哪个是真的佛法,那个是假的佛法,因为在末法时期,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所说就不是佛法,但是他也打著佛法的旗号,说的不是佛法,我们怎么辨别?这是一个标准,他所讲的与清净平等觉相违背,这就不是佛法;他所说的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那是正法。此地清凉大师教给我们辨别邪正的标准,非常难得,这是普通的标准,我们都能用得上。
后面一个是高级的标准。『若知法即是佛』,佛即是法,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这样你才能入不二法门,你才能够宗通,或者叫通宗。前面不违背佛法僧说法是说通,是通说。底下这一句你要是明白了,那你就通宗、宗通。知道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说一个一定包括其余两个,决定没有一个是独立的,一就是三,三就是一,知道法即是佛。『离相即是法』,在清净平等觉里面,平等是法,诸位想想,著相就不平等,离相才平等。著了相就有高下,就有分别;离相就没有高下,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所以「离相即是法」,这个法是佛法,不是普通的法。佛即是法,法即是佛。
『无为即是僧』,僧是清净,有为就不清净,无为才是清净。这叫『圣默然』,「默然」是一念不生。无论在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在一真法界也好,在十法界也好,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永远是清净寂灭的,「圣默然」,那你就宗通了。宗通、说通,度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是我们应当要努力的,要懂得万法一如,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无为就是离执著,一切不执著就是无为,一切不分别就是离相。再看下面这一段:
【正说之时。心契法理。即不说耳。明非缄口名不说也。】
这一段就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前面给你讲的「圣默然」。圣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默然是不是不说法?不是的,天天说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一天停止过,虽然说法,实实在在讲,他是住在圣默然,这个就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正说之时』,这四十九年天天说。『心契法理』,「法理」就是性体,真如本性理体。性体一念不生,性体无有言说,不但无有言说,连相也没有。正说的时候,他的心跟性体相应,跟性体相应就是无说;但是从性体现的这个相,相起作用有说。「说即无说,无说即说」,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华严》称为别教一乘,就是这个道理。
『明』是说明,说明不是『缄口』,「缄口」就是嘴巴闭起来,叫不说。这个不说谁不懂,三岁小朋友都懂!不要说,嘴巴闭起来,他也懂!还用得著佛教训大菩萨们吗?所以大乘法里面讲的不说,是说而不说,不说而说,说跟不说是一不是二,这才难懂,这个才所谓是不可思议。佛说法,我们明白了,「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我们接受佛的教导,应该要什么态度?也要这个态度,「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你就会听,会听的人听了之后宗通了。宗通就是常讲,听经听下来之后开悟了,明心见性。他为什么会听了就开悟?听了就证果?他会听。我们听了为什么不开悟、不证果?不会听。不会听就是听跟无听把它分做两边,不能把两边融会成一体,这就不会听。不会听的人就见不了性,就没法子开悟,你所得到的是什么?说通。听了之后,懂得他所讲的,通说不通宗,见不了性。
所以,马鸣菩萨教给我们听经的三个原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字相是术语,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缘相,听了之后,我们有反应,听了之后想想,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一段是什么道理,他去想一想,就是心里头攀缘。攀缘言语音声,攀缘文字法相,用攀缘心来闻法,永远不能得佛的真实义。佛的真实义,意在言外,不在言语之中。所以你要会听,一定是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能够离这三种相,就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个心「心契法理」。正在听经的时候,就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是宗通,你就真的会听。我们真正想修学佛法,想在佛法当中得殊胜的功德利益,不能不懂这个道理。请看底下一段:
【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约其所见。空与不空即是中道佛性。约其能见。即是智慧。若不双见。不识佛性。若见中道。名见佛性。】
这些开示都是教导我们有能力、有智慧去辨别,什么叫见性,什么叫不见性;或前面所讲的,什么叫宗通,什么叫说通,你就都明白了。『见一切空,不见不空』是什么人?小乘阿罗汉,他见到万法皆空;万法皆空是讲体,他见到了。一切法无有自性,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小乘圣者见到了。他有没有见性?没有!他没有见性。为什么?他只见到空相的体性,没有见到空相的作用。作用是什么?作用不空。性体是真空,真空能现万象,他没有见到不空,没有见到万象,所以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声闻、缘觉一无所知,他对这个不明白。
他为什么能出三界?很简单,三界是怎么造成的?见思烦恼造成的。他见到一切法体空,他对於一切法再不执著,所以烦恼断了。能够真正明了、真正见到,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能够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见一切空,你决定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你还没有见到不空,所以『不名中道』。「中道」就是佛性,菩萨见到中道,所以菩萨见性了。
『约其所见』,「约」是就他所见的。『空与不空即是中道佛性』,「空」是体,「不空」是相、是作用。体相用统统见到,圆满的见到,才叫见性,见到一边不行。见到一边怎么样?还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纵然没有了,不执著了,但是有分别、有妄想,必须面面都见到,妄想分别也没有了,这才叫见性,这是从所见的,就是诸法的体相用。空与不空,不空就是有,就是空有两面。如果就它『能见』的来讲,那是『智慧』。智慧有浅深不同,如果我们就三乘人来讲,大家就好懂。阿罗汉所得的智慧是正觉,菩萨的智慧是正等正觉,比正觉高;如来果地上的智慧是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智慧,智慧有高低不等。
『若不双见,不识佛性』,菩萨双见,菩萨是空有两边都见到;声闻、缘觉只见到一边,所以他有一切智,他没有道种智。一切智是知空,知道性空;道种智是知有。「道种智」在《大般若经》里面,称作「道相智」,这是古人翻的文字不相同,实际上是一桩事情,道种智跟道相智是一桩事情。「种」似乎还好讲,种是什么?种类,种类太多,这个相、法相的种类太多。每一类里头又有种种差别,你能够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的现象,统统都清楚,统统都明了,这个智慧叫道种智。所以道种智是什么?无所不知。一切智是什么?说老实话,是根本智,也就是经上常讲的「般若无知」,知道一切法空。阿罗汉证得这个智慧,但是后得智没有,权智没有。权智要怎样才能得来?一定要回小向大,一定要广度众生。广度众生,成就无量无边的后得智;你不跟社会大众接触,你智慧怎么会现前?所以,双见这才叫见性。
『若见中道,名见佛性』,不见中道,没见佛性。我们学佛,如果在佛法里面得真实受用,在佛法里面得真实利益,使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自在、幸福、美满。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导同修,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就自在圆满。佛菩萨的生活是什么生活?中道的生活。中道的生活怎么过?知道一切法性空,体性是空的,了不可得;知道一切相是假有。这时你两边都知道,我们生活怎么办?生活用中,用中就是我们的生活与这两边都相应,那你就自在。与有相应,我们一切生活的受用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享受得很自在,有啊!又与性空相应,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用「中」。佛法用「中」,高明!儒家也用「中」亦高明。儒家讲「中庸之道」,这正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都懂得用中。懂得用中,这是真正的学问,这才叫住真实慧。
【觉林菩萨偈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我们先看这一首,这是《华严经》上觉林菩萨所说的。心就像一个画家一样。前几天我们四楼陈木济居士在这里举行画展,他画的是五百罗汉。画怎么画出来的?当然他心里头先有这个形像,他才能把它画出来。在此地,菩萨把我们的心比喻作画家,就像一个画师一样,『能画诸世间』,能画种种图画,图画是从他手里变现出来的,从他意识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个比喻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我们心念变现出来,我们这个心有念头,起心动念就变现十法界。十法界的基本是五阴,色受想行识,十法界都是五阴生的。
『无法而不造』,这个「法」就是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我们的心念要紧,重要!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段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这一生得到这个身体是正报,我们一生生活的环境是依报,有顺有逆这些事从哪里来的?没人知道,只有佛知道,从心想生的。心想是因,所现的相是果报,你想什么就现什么样的果报。由此可知,念头才真正可怕,所以佛法重视观想。
观想是佛家修行的总纲领,总持法门;不但佛法如此,世间这些有学问的人,有见识的人,也是这个说法。你看儒家讲「克念作圣」,那个念就是心想,你能把你的妄念、妄想克服住,你就是圣人。在佛法里面讲,你能够把你的妄念、妄想克服住,你就是佛菩萨。世出世间圣人所见的所说的,这么接近、这么亲切,我们不能不相信。所以,世尊给我们说出来,十法界是怎么想出来的,当然念头不是单纯的,很复杂。再复杂的念头,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枝叶非常繁茂,很复杂。这样复杂的这些枝叶,我们去找,一定会找到一个根源,会找到一个本,会找到它的根。
十法界依正庄严,妄念无量无边,也有一个根,这个根就是它第一个因素,所有一切的念头都是从这个根生起来的。佛法界的根是什么?佛给我们讲平等,平等就成佛了。佛的心是平等心,平等心现华藏世界,平等心现极乐世界。我们要想成佛,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要想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个常说你要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什么?平等心,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心净,平等了,能不能做得到?给诸位说能做到。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晓得怎么修法。无论什么人,善人也好,恶人也好,你一见到他,他跟你谈话,你跟他见面,你一合掌阿弥陀佛,平等了!不要再去分别他是善人,他是恶人,它是好事,它是坏事,它是顺境,它是逆境,统统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平等了。你要能用这个功夫,你将来往生是上上品,你生实报庄严土,不要再去搞这些分别执著,妙极了,这个法门。
菩萨法界用什么心?用六度心。菩萨是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归结到最后不离六度,「六度」是菩萨无量无边心行的根本。所以,我们心要住在六度上,自己修学六度,以六度法教化一切众生,你就成菩萨了。
缘觉的心是十二因缘。声闻的心就是阿罗汉,是四谛。他们无量无边的心行归纳起来,那个根本在此地。再往下面就是天道,天道的心是上品十善,还要加上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加上慈悲喜舍,天道!人道是五戒十善,中品的十善,五戒具足,人道的心行,找到它的根源,不外在此。
这当中还有个阿修罗道。修罗道的业因是什么?他也是修五戒十善,但是没有离开好胜、嫉妒,这两个烦恼没有舍掉,所以他好胜心很强,嫉妒心很重,没有能够舍好胜嫉妒,修五戒十善就变成阿修罗。所以阿修罗的福报很大,是他真修!他有福没有德,所以往往享大福报的时候,他就造业了,造极重的罪业。
三恶道的业因,饿鬼道业因第一个因素是贪欲,贪而无厌,饿鬼道。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开导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这十种不同心行里面变现出来的。我们明白了,就晓得阿赖耶识里面,这十法界的业因种子,我们统统具足,无量无边!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什么样的成就,实在讲这不是一个难事情,只要在我们想求的这个业因上,加上增上缘,它就成功了。因要不遇缘不能结果,永远含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遇到缘就起现行,它就结果。
如果我们想作佛,我们把佛的种子,佛种子我们有,人人都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就是你有成佛的种子。那怎么样成佛?修平等心,念阿弥陀佛,我们这一生就成佛了。如果想作菩萨,我们有作菩萨的种子,阿赖耶识里面有六度的业因。我们现在自己修六度,以六度帮助别人,这一生当中就成菩萨了。觉林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就是这个意思。底下一首颂说: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这一句偈也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显示这个道理。『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众生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心性之体无有极限,佛的智慧、神通无有极限,众生的业果也无有极限。这些无有极限,都是自性体相用的随缘显现,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在境界里面,确确实实清净平等,再不会起心动念了。请看下面一段。
【由事理相即。故起灭同时。同时四相。不待后无。】
这是说明,由於事理是一不是二,事是相,理是性,「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所以『起灭同时』,没有先后。现在世间有不少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们,都在研究寻找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他不晓得佛在大乘经上,把这个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起则同时起,灭则同时灭,「起灭同时」。找得到找不到?找不到,不可得!为什么说找不到不可得?『同时四相』,这个「四相」就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在有情讲生老病死,这四相是同时的,决定没有先后,都是在刹那之间,一刹那,一刹那起灭同时,所以觅四相了不可得。这个境界很深,很不容易懂,如果你要懂了,你就见性;你要懂得了,你就见到事实真相。我们不懂没有关系,我们对於佛所说的深信不疑,这样就好。这个境界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它证实,这是宇宙万有的真相。请看底下一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为是有为。为是无为。】
这个话,《般若经》上我们常常看到,须菩提尊者向世尊请教,佛常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尊者起了个疑问,实在讲这个疑问是代我们发问的,佛讲这个法平等无有高下,到底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如果说无为法是平等的,我们勉强还能同意,还可以接受;如果说有为法是平等的,我们很难接受。因为在我们眼睛里面,有为法不平等,为什么说它是平等的?所以代我们发问。
【佛言。非有为法。非无为法。】
佛答得妙!佛的答覆是随自意答,不是随他意答覆,佛在这里讲的是真实话。为什么?有为跟无为是相对建立的,凡是相对而建立的就不是真实。这个意思我们要懂,要深深去体会。下面佛说过了:
【何以故。】
为什么这么说法,非有为、非无为?
【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
它是相对建立的,有这边才有那一边;这边没有了,那一边就没有了。譬如我们讲一个空有,说空是因为有那一边显示空;说有是因为空那一边显示有。我们再举一个浅显例子,譬如说明暗,我们打开灯,明了,照明了;灯熄掉,黑暗了。因为有暗,才说明;因为有明,才说暗。一切诸法是相对建立的,没有这边就没有那一边。所以,『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
【离无为法。有为法不可得。】
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真实相。所以叫著须菩提。
【须菩提。有为无为。不合不散。】
有为跟无为是一体,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所以才说『不合不散』。「不合不散」的意思,非一非二。你要说一,有为跟无为它是二;你要说二,离有为,无为不可得;离无为,有为不可得。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这一桩事情明白了,所有一切法都是这个道理,都是这个现象。你明白一个理,你就能够通一切理,万事万法都不外乎有为跟无为。一真法界从哪里建立的?对十法界才说一真,离开十法界,哪有一真?离开一真,哪有十法界?统统都是相对建立的。
今天,我想我就说到此地,我们提前半个钟点下课,我今天身体有点不舒服,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