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 (第十二集)
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十二集)  1997/10/1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12

  请掀开讲义:

  【华严之圆。是顿中之圆。法华之圆。是渐中之圆。华严名为顿顿。法华名为渐顿。】

  这是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所判别的,这个说法也很有道理。贤首家分判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为五教:小、始、终、顿、圆,与天台家所判大同小异。圆教也就是一乘,在一乘里面有讲同教一乘、别教一乘,《法华》是同教一乘,《华严》则是别教一乘,所以《华严》是顿中之圆。世尊初成道时,一时顿说,二七日中说出如来果地上亲证的境界,所以它是顿中之圆。『法华之圆』性质就不相同,《法华》经过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到最后开权显实,所以它是『渐中之圆』,是属於同教一乘。所以《华严》称之为『顿顿』,顿中之顿,一生圆满成佛,这是中国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几乎都是公认的。而《法华》则是为『渐顿』,两个都属於顿教,顿教当中要做一个比较,依旧有顿渐的差别。

  而《华严》一生圆满成就,诸位一定要明了,就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明白觉悟了,就可以少走许许多多的冤枉路,我们可以走近路,比《华严》还要近,比《华严》还要容易、还要稳当,直接走《无量寿经》的路子,为什么?《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归《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总结处、总归结。所以净宗法门古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修行不是修因证果,它是以如来果地做为我们的因地心,我们修的是什么因?修的是诸佛如来果地,以果地的境界做为我们因地修行的原理原则,所以它才快,它这个成就才稳当,道理在此地。

  由此可知,古德称《无量寿经》是圆中之圆,那个圆就是讲的《华严》、《法华》,跟《华严》、《法华》比较,这两个是圆教,《无量寿经》圆满到极处,比这两部经还要超胜。这两部经是顿教,净宗法门称为顿中之顿,就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我们要不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这一生当中真的要当面错过,那才是无与伦比的损失。再看下面一段。

  【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空有无二。总忘心境。即事而真。】

  这一段佛在经上的开示用意很深。许许多多修学的人,不但是初学,甚至於老修,不仅是现代,世尊在世的时候,也出这些毛病。前面两句是讲执著,一切众生哪个不执著?有执著「有」,一切法都有,他认为真有;有些人执著一切法空。实在说,执著有的人多,执著空的人还不多,幸亏如此,如果执著空的人多,佛就没办法讲经说法了,佛没法子教他;因为众生执著有,佛才好教。所以世尊有这么两句感叹的话说,『宁可执有如须弥山』,须弥山是形容大,执著有不怕,执著有有救,为什么?他相信因缘果报;换句话说,他还肯断恶修善。有这样的基础,佛就有能力、有方便慢慢的来诱导他,帮助他契入境界。

  假如有个人执著空『如芥子许』,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一点大。执空执著这么一点点,问题就严重,为什么?拨无因果,什么都是空的,人死了就完了,死了什么都了了,这个因缘果报他不相信,他不会改过修善,他不懂得。佛所讲的这些经教,他不能接受;这是大邪见,佛菩萨也没有办法救他。这两种都是见病,就是见解的错误,但是这个利害悬殊很大。

  而事实真相是什么?下面佛为我们说出来,事实真相是『空有无二』,空与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心经》每个人都念过,里面讲得多清楚,「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代表有,空跟有是一不是二。但是这种说法我们很不容易理解,意思实实在在太深。佛跟我们讲空有不二,空是讲性、体性,有是讲事相。事相从哪里来的?体性变现出来,没有体怎么会现相。体是空寂的,现出来的相怎么可能是真有?所以相在佛法里面叫幻相,有叫妙有。为什么称妙?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就叫妙,不是真有。

  初学的同修听到这个说法,恐怕愈听愈迷惑,怎么不是真有?这不是摆在面前,我们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六根都能接触得到,怎么不是真有?佛法里面跟我们讲真、假,它的定义也就是现在所讲的标准,如果说有永远存在就是真的,如果不能永远存在,佛就给我们说那是假的。从这个标准来观察,诸位细细去想一想,这世间哪一法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没有!我们这个身体,你有没有觉察到刹那刹那在变化?我们走进佛堂这个我,我们再出去佛堂,绝对不是走进佛堂这个我,你身体里面的细胞新陈代谢,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实在讲,我们的心太粗,没有意识到,以为这是不变,你完全错了。

  你想想人会不会老?会老。怎么老的?是不是十年比十年老?佛在《楞严》会上,对波斯匿王就是这个说法,波斯匿王那个时候六十二岁。佛就问他:「你老了。」老了,是老了。他说:「你比五十岁的时候怎么样?」老多了。「五十岁比四十岁?」又老了。「四十岁比三十岁?」那四十岁当然老了。他说:「是不是十年比十年老?」波斯匿王很聪明,不是的,一年比一年老。再微细观察,一月比一月老;再细观察,一天比一天老;再微细的观察,一秒钟比一秒钟老,你才真的觉悟了。这就说明我们这个身无常,要懂得身无常。

  我们身体无常,再观察一切万物,万物也无常。植物,大家看到花开花谢,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於大地沧海桑田。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将一百万年把它浓缩成一小时,科学家这个想法很像《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刹那可以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浓缩为一刹那,他们有这种想法。假如把一百万年浓缩成一个小时,我们地球上有人类、有历史才只十几分钟,那我们这个人生百年,在这个里头找不到,没有了,太短了,所谓「石火电光」,像闪电,闪电时间还满长的,我们能够觉察得到,还有几秒钟的时间。所以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万法无常,所有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假的。有没有?不能说它没有,所以佛讲幻有、假有、妙有,告诉你不是真有。不是真有,你就应当要记住,对於一切法不要执著,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这些事实究竟是什么?佛告诉我们一个字,缘,因缘生法,所以才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因果就是讲,所有一切现象「转变不空」,你看我们人一天比一天老,这个老是转变,实在讲不是一天一天,真的是一秒钟一秒钟,刹那刹那在那里老,这是「转变不空,相续不空」。这个现象转变、相续,这两桩事情不空,所以叫做因果不空。佛菩萨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人家在缘生法里面,积功累德,成就无上菩提,普度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你说这个多有意义、多有价值。我们凡夫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佛在《地藏经》上讲的。为什么会造罪?念念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干这种事情;这种事干多了,果报在三途。

  这两天李木源居士稍微有一点空闲,前几天忙著林医生往生,从他生病一直到往生后事,都是他替他料理,相当不容易。林医生你们许许多多人都认识他,他常年在居士林做义诊。十年前我到新加坡讲经,他来听讲,对净宗法门明白了,很有兴趣发心专修、专弘。这些年来修得很不错,他是因为替人家看病非常热心,感染肝炎,由肝炎变成了肝癌,肝癌是很痛苦的病,他实在是得三宝加持,病中没有痛苦。他也不愿意接受治疗,一心求生净土,非常难得。我这次到此地来,李居士告诉我,林医生很想来见见我,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走路。我听到之后,我去看他,他非常欢喜,我们见最后一面,勉励他念佛。走得好,坐著走的,本来他的力气很衰弱,走的时候念三声「阿弥陀佛」,声音很大。三声阿弥陀佛念完之后,他告诉李木源一些同修,助念的同修,他说:「我看不到你们,我看到一片金光」;说完这个话就走了。佛来接引,佛光注照,他看到了,这一生没有白来,这是我们好榜样、好典型。

  木源又告诉我,他在这个地方几乎是专门替人办丧事,所以他说他跟棺材、死人为伍,他说那就是他的道场。他曾经见到两位法师,都是最近的事情,有一位法师临终的时候,见到一片黑暗,其实灯光很亮,他叫:「为什么这么黑,你们不开灯?」又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些墙、房子都裂开了?」然后就走了。这个现象不好。灯开得那么亮,他说是黑暗的;房子那么好,他说是破的,这个就不是好事情。另外一个法师是迷惑颠倒走的,不醒人事。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现象要值得警惕,要了解道理,了解事实真相,知道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因缘果报变现的这个现象,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

  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们这一生一定要争取,所以一定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世间一切人事与我们不相干,没关系!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就糟了,糟透了,为什么不老实念佛,去打这些妄想。所以这个地方跟我们讲空有无二,『总忘心境,即事而真』,这个真就是真如,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没有差别,诸位要懂这个道理。佛菩萨在人法界里面,示现弘法利生,他在这个法界是一真法界,我们是人法界。地藏菩萨在地狱里面度众生,地藏菩萨自己住的是一真法界,地狱众生看到他那个境界是地狱法界,境界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的修学。「即事而真」,是说这个意思。

  【但以假名字。引导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这句话是说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以种种善巧方便接引一切众生,众生愚痴、迷惑、颠倒、执著,佛菩萨以种种善巧方便,以这些假名、假相,相是假的,依他起性;名字更假,遍计所执性。用这些方法诱导众生,把他引进门,渐渐让他破迷开悟,让他生智慧,智慧现起来之后,最后一定是以大乘方法来度脱他。在世尊一代时教里面非常明显,你看佛一成佛,二七日中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把利根、上上根性的人统统度了。但是还有中下根性不能得度,中下根性的人不见不闻,所以佛很慈悲再回过头来讲阿含,讲人天的善福。这是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哪一个众生都想自己有福报,学佛的人想,不学佛的人也想,中国人想,外国人也想。

  我在达拉斯旁边的那些邻居,那些外国人都是信基督教,星期天都是上教堂,遇到我他来问我,他们对佛教也有一点常识,知道佛教有禅宗、有密宗,这两个宗派在美国很流行,历史也很久,他们知道,净土宗他们不知道。他问我学哪一宗?我们说净土宗就很麻烦,他不懂解释半天多费事。我就跟他讲,我学的是阿弥陀佛宗。他就很奇怪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快乐。这个好!我也要!基督教徒他也要快乐。阿弥陀佛长寿,这个要!他不想短命,他要长寿。阿弥陀佛清净,他说这三个我都要。我说那很好,我星期六开放,你们到这个地方来学快乐、学长寿、学清净,星期天你就上教堂去,没有冲突!一说他就需要了,他很高兴,他就接受。这就是先用这些善巧方便诱导他入门,所以我们都教他念阿弥陀佛,他们外国人念「NAMOAMITABHA」,我都教个个都会念,为什么?念了你就会长寿,你就会快乐,愈念愈快乐!先教他念阿弥陀佛。

  到最后,阿含、方等、般若,最后《法华》,依旧是用大乘法帮助他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佛菩萨有这些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我们也要学著会用,将来能够把一乘了义甚深经教,把它变作很容易懂、很容易了解,你就能普度一切众生,这是诸佛如来把这桩事情交给我们来做。那你要问:佛当年在世为什么都不做?当年在世,那时候根性不相同,这个做法是不能度那个时候根性的人。我们度现前根性的人,一定要用这个善巧方便,我们知道佛讲经说法度化众生的这些原理原则,明了之后,这才真正是「愿解如来真实义」。懂得佛的意思,晓得怎样帮助众生,帮助这个社会,能够令社会安定,人人都知道断恶修善,这个社会会安定、会兴旺,真正能够做到安和乐利,那么佛法对於这个世间就有大功德。再看底下一段。

  【偈云。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於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这是《华严经》的偈子,这首偈意思很深,但是总而言之,显示出佛度化众生彻底的悲心。经里面所讲的『未来世诸佛』,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不仅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世诸佛都不例外,虽然讲无量的法门;这个『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四弘誓愿里头,所谓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无论怎么说法,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一乘法。什么叫一乘法?帮助众生直接成佛的这个法门叫一乘法。帮助众生修行成菩萨的叫大乘法,帮助众生修行证阿罗汉果的叫小乘法,所以一乘法就是成佛的法门,帮助众生在一生成佛。

  诸位你就了解,净土宗法门真的是一乘当中的一乘,一生成佛。林医生修净土到前几天往生,他那是真往生一点都不假,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临走的时候,看一片金光,佛来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他作佛去了。所以,这是一乘当中的一乘,都是为这个。所以,善导大师讲的话讲得好,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那个如来就是一切诸佛,一切诸佛示现在这个世间,目的是什么?就是讲《阿弥陀经》,就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因为这是真正的一乘法,就是为这个。因为这个法门你不能接受,因为接受这个法门,经上讲得很清楚,必须三个条件成熟: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有一条不成熟,你就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人才委曲婉转讲其他的法门,讲所有一切法门,都是引导你归到这个法门,连《法华》、《华严》都归到净土,都归到《无量寿经》,这个太明显了。所以这首偈叫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认识这个事实真相。

  下面这首『诸佛两足尊』,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两是福与慧这两种;他的福德圆满、智慧圆满,这叫两足尊,这才值得一切大众尊敬。像现在我们一般常常尊敬别人,都称尊敬的某某人,这个尊就是尊敬的。他知道『知法常无性』,性就是自性,一切法都没有自性,自性就是自体,没有自体。现象怎么产生的?是种种条件因缘际会的时候,而现起的这个现象,没有自性。佛法也不例外。

  『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佛种」,这个种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个种不是讲种性,这个种是缘起,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是性的种子,可是它要没有缘,学佛这个念头不能生起。此地讲的佛种就是你学佛的念头,最初的那个念头,你怎么生起来的?也是缘生起的。

  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他修道那个念头从哪里起来的?是因为出去玩,去游览的时候,现在出去郊游,看到生老病死,从这个地方生起来的。看到这个世间无常,於是才想到要修道,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佛种从缘生」。目的一定要成佛,要成佛当然要说一乘法,要说成佛的方法,不能教人成菩萨、成罗汉,那佛就对不起人,一定要告诉你成佛的方法。下面这两句。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这两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就是「世间相常住」,但是这个意思我们见不到。如果你要见到了,那就恭喜你,你已经成佛了,你不是凡夫。见到了,在佛门里面有个术语,叫无生法忍,你证得无生法忍,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今天看一切法无常,有生有灭,没有看到一切法不生不灭,没看到!这个意思,我们虽然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如果对於事实真相能够体会到几分,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就明白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在一起,就像灯光一样。我们再举个比喻,我们把太阳的光比作一真法界,把我们的灯光比作十法界,在白天太阳底下,我们灯光统统开了,当然灯光是显示不出来,阳光太大,把它的灯光掩盖,但是灯有没有光?有光,不能说它没有光。灯光跟阳光融合成一片,在这个里面,你能分得出哪个光是太阳光,哪个光是灯光?分不出!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就是这样的情形,它是交融的。

  所以在一真法界里面的人,他看到十法界依正庄严不生不灭,没有生灭;我们在十法界里面的众生,看到这个现象有生有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说穿了并不难懂,凡夫用什么心来观察宇宙人生?用生灭心,用生灭心看外面境界,那就是有生有灭,这个现象就是生灭的现象。佛菩萨的心是用不生不灭的真心,看外面的境界不生不灭,用心不一样。十法界里头众生用妄心,妄心是生灭心,八识五十一心所,他用这个心。诸佛菩萨用真心,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用真心,用心性;心性是不生不灭,外面境界相也不生不灭。

  这个还不好懂,再打个比方来说。现在科技发达,大家玩的是录相机,录相机不太明显,所录的相当然也是生灭,但是不太明显,如果你玩电影的摄影机就明显了。现在电影摄影机恐怕已经被淘汰掉,因为它的价钱高,成本也很高,也费事情。这个摄影机它是镜头的开关,通常一般是一秒钟镜头开关二十四次,从十八次到二十四次,快的镜头二十四次。它一个镜头打开,照一张底片进去,关起来,再开照第二张,所以你看电影的底片,你就看出来一张一张。摄影机看外面的境界相,录下来的影像是一张一张的,一张一张比较不同,那个动作不一样,那个就好像生灭、生灭法,是因为它那个镜头开关不同照下来的,这就好像我们凡夫用的妄心。

  佛菩萨用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照外面没有开关,它照的相是真相。诸位从这个浅显的比喻当中,用心不一样,如果你用真心,真心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见色闻声,你就见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你就见到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真相就是不生不灭,一切现象不生不灭,这是诸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世尊在《法华经》上说,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对这个道理明白了几分,所以我们也能体会到一些,虽然不能契入,如果是契入那你就证得,最低限度,你证得圆教初住菩萨,这是圆初住以上的境界。

  也许我们初听,我们看明明是生灭,为什么他看不生不灭?我们看到生灭,把假的当作真的;人家看到不生不灭,知道完全是幻相,没有一个是真实。所以他在一切法里面,没有取、没有舍,无取、无舍,应用自在,可以随缘现身,随缘现相,现一切相。可以现有情众生的相,也可以现无情众生相,那真叫自在,我们所谓是千变万化,不可思议。可以现有形相的现象,也可以现无形相的现象,无一不是利益众生,这是佛法最极微妙之处。

  下面这两句我们就不必说了,我们只是节录,这两句可以把它删掉,因为它里头没有重要的意思。学佛最要紧的是要开智慧,所以古大德常讲,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做一个明白人而已。由此可知,世间人对於宇宙人生事实真相不明白,不明白就是迷惑颠倒,所以才造业受报,哪一个明白人肯造业?没有这个道理。哪一个明白人不想帮助别人?所以明白就是佛菩萨,不明白就是凡夫。请看讲义:

  【涅盘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又云。一切众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一因一果。同一甘露一切当得常乐我净。是名一味。】

  《大涅盘经》是世尊在说完《法华经》之后,一日一夜所说,这也是佛的遗教,是世尊最后所说的。这里面句句都是真实话,『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此地所说的,一般人都把他看作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动物。但是动物这个名称并不能完全包含,为什么?动物是有形状的,我们能看得见,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鬼神他也有身,他也有情;天神我们也看不见,他也有身,他也有情识。所以有情这个范围就大了,如果用现在科学名词讲动物、植物、矿物,实在讲范围很窄小,跟佛学里面用的这些名相比较,那实在是远远比不上佛教的这些名相含义深广。不但有情是众生,诸位要晓得,无情也是众生,但是佛经上常讲,在有情这边讲佛性,在无情那边则讲法性。

  可是我们要知道,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因为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所以《华严》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果不是一个性,那怎么能圆的过来?因为它是一个性,所以同圆种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普贤菩萨教人礼敬诸佛,对於一切众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诚的恭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你的自尊,你自己尊重你自己。怎么说我敬一切人事物是尊重自己?一切人事物是你自性变化出来的现象,性相不二,理事一如。你要不懂得敬人、敬事、敬物,就是你不知道尊重自己,我们一般人常讲,这个人不自爱。真正知道尊重自己,自珍自爱的是诸佛菩萨,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下面两句是说得更明白。

  『凡是有心,定当作佛』。这个心就是情,就是我们讲有情众生,为什么?他有佛性,有佛性当然会作佛,决定会作佛,就是作佛时间早晚不一样。有人缘成熟,他早作佛去了;有人缘没成熟,他作佛的时间延后,不过是早晚而已,决定会作佛,这一点我们要明了。所以你懂得这些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你就应当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做作佛的增上缘。做作佛的增上缘,怎么个做法?劝人念佛,劝人修净土,劝人读诵净土经论,就是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他作佛的增上缘,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经文里面又说『一切众生,同有佛性』,这个一切众生包括有情、无情,同一个性,同一个体,同一个根源,尽虚空遍法界,包括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它的来源是一个,就是真心本性,来源是一个。所以『皆同一乘』,既然都有佛性,当然是同一乘。『同一解脱』,这个解脱是究竟圆满的解脱,圆教如来果地上的解脱。不但是六道他解脱了,十法界也解脱,在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这才叫同一解脱。

  『一因一果』,这一因一果是什么?一因,念佛之因;一果,成佛之果。所以德云比丘,《八十华严》里面翻作德云,《四十华严》里面翻作吉祥云,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参访的善友。诸位要晓得,第一位参访的很重要,我们一般人常讲先入为主,所以第一个太重要,第一个往往决定你一生。这位善友教善财童子什么法门?念佛法门,他将念佛法门归纳为二十一门,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二十一种法门要是展开来,把所有的佛法全部包括进去了;换句话说,广义的讲,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说得妙,妙极了,所有一切宗派、所有一切法门,统统是念佛法门。

  那么我们要问,他自己修的是哪一个法门?他所修的是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修这个法门,你看看给善财的影响多大。善财的老师,启蒙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发愿求生净土,善财看到了,看到老师修这个法门;文殊跟普贤两个人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善财看到了。第一位参访的善知识,就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你看这是什么味道?所以在经论里面,我们要能体会到,《四十华严》里面,文殊、普贤发愿是在第三十九卷,末后接著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段经文是给善财童子作证。在本会里面,这是讲「入法界品」有本、末二会,本会里面是示相,三转法轮示转;末会德云比丘劝转,到末后文殊、普贤作证转,三转法轮。我们这才知道,经上讲的一因一果是什么意思,「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因一果。『同一甘露』,甘露是比喻,甘露味最美,比喻无上的法味。

  『一切当得常乐我净』,常乐我净是四种享受,真实不虚,四种真实的享受。「常」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常!寿命无量,佛寿命无量,往生的人寿命无量,所有一切依报庄严也是无量寿。「乐」是离一切苦,六道里面苦没有了,十法界里面苦没有了,一真法界无明没断那个苦,他也没有了,这是真正得乐。「我」是自己做得了主,自己得大自在,这是「我」的意思。我们凡夫那有我?凡夫念念执著这个我,有名无实,你能做得了主吗?我想我不老,年年十八,就做不到,可见你做不了主!「我」的定义是主宰、自在,经上讲八个意思,这两个意思最重要。咱们说两个就可以了,你要想多知道,你看《佛学辞典》、《教乘法数》里面都说得很详细。所以我们没有自在,做不了主。可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他做得了主宰,他能够随心所欲,他得大自在。「净」,身心洁净,一尘不染。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四种真正的享受,你全都得到,这叫『一味』。一味是你这个享受的滋味,跟诸佛如来平等,完全相同,这叫一味。

  由此可知,佛在经上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统统都有,一切众生当得,这个「当」字用得好,你现在还没得,不是已得,当得。这个「当」是两个意思,一个是你应当会得到,一个是你将来、当来会得到,所以两个意思。这是世尊三千年前所说的,所说的这个「当」,岂不正是对我们说的吗?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果然死心塌地依教奉行,那我们这一生决定可以得到。得到的受用,得到的果报,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无二无别。再看下面这一段。

  【天台立四土。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无障碍土。四常寂光土。】

  天台大师立的,也就是说,他说这四种土。佛经里面虽然没说,经典里没有这个意思,净土宗常讲「四土三辈九品」,三辈有,九品有,四土经里头没说到。经文虽然没有,意思有,那就行!祖师大德根据佛的教义,不是文字,是教义,为我们把佛境界说出来,好事情!这正是佛教导的「依义不依语」,四依法里头有这一条。为什么我们特别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说?因为在过去曾经有一个时期,有一些人提出带业不能往生,说带业往生这一句话、这四个字,佛经里头没有,不是佛说的。所以还有人组成了小组,查经小组,去查《大藏经》有没有这一句。查到最后结论,没有这一句,所以就肯定带业不能往生。带业不能往生,那这四土也就靠不住。这也是一个很有声望、很有名气的,我们佛门的大德他提出来的,提出来之后,对於修净土的人产生了很大的疑惑,有了疑惑就把这一生往生的缘断掉了,这还得了。

  我到美国恰好碰到这一桩事情,我记得那一年,我飞到洛杉矶,在洛杉矶机场周宣德老居士,有几个年岁很大的,那时候老居士八十多岁,在机场迎接。我们坐车到市区,洛杉矶的城很大,市区里面高速公路就有十几条,行车的时间差不多有一个多小时。车上他就很悲哀的跟我说,他说:法师,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查《大藏经》上确实没有这句话,那我们这一生不就完了。说的话说得好可怜、好悲伤,我看到也很难过,我就跟他说,我说:老居士,不能往生就算了。他听我说话跟浇凉水一样,他也莫名其妙,瞪著眼睛望著我,怀疑著,究竟怎么回事情?我看他疑情提起来,我就告诉他,我说:为什么叫你不要去?去没有意思!我的话愈说他愈不懂,疑问愈来愈多。为什么去了没意思?我说: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他一听,又听得莫名其妙,为什么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他虽然没有问,没问,他这个疑情是愈来愈重,我看到这个样子,可以帮助他解释了。

  我就问他,我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你知不知道?知道。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你知不知道?知道。经上有没有说?有说。那一品无明是不是业?他笑起来了。带业!观音、势至也带业,如果不带业,就阿弥陀佛一个人,西方极乐世界不带业的,就一个人不带业,阿弥陀佛,其他统统带业,你怎么可以说带业不能往生?都带业!所以说三辈九品,这经上有的,为什么有三辈九品?带业多少不一样。带得少的品位就高,带得多的品位就低,这样他就明白。我说:「老实念佛,决定往生,别听人家这些说法。」

  但是我们初到美国,这个人身分、地位很高,信徒众多,我们惹不起,得罪不起,所以我后头又留了一句话,我说:他说得也没错。为什么没错?他劝你少带一点业,往生品位高一点。圆融一下,缓和一下,否则的话,得罪那一批人也是麻烦,我们弘法,他来障碍。我们这样也捧一捧他,也不要说他太大的过失,也捧一捧他,说他也是好心,希望你少带一点业,往生品位高一点,不是很好吗?所以面面都要顾到,不能得罪人,得罪了都变成障碍,都变成麻烦,那你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那是我初到美国去没有多久,各种他们的势力范围,我们都要尊重,都要应付到,以后我们在美国弘扬净宗,障碍阻力才能减少到最低的限度。现在说这些话的人都往生了,都走了,净宗在美国宣扬相当顺利,所以这个都是好现象,也提供这一点参考资料给诸位同修。世出世间法都要圆融,都要面面顾到,不可以得罪任何一方,自己的姿势总要摆低,中国古人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自己谦虚总有好处,姿势不能太高,高了的时候,树大招风,惹麻烦。

  天台的四土,道理跟前一段所讲的相同,虽然经上没有,意思有。天台四土从什么样的教义建立的?天台宗讲得很清楚,见思烦恼没断,这是一个阶段;见思烦恼没断,你没有出六道,你是凡夫。就如同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一样,我们这个世界有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也有菩萨、阿罗汉在我们这个世间建立道场,但是他这个道场虽建立在我们世间,我们见不到,肉眼凡夫见不到。如果你们要是看虚云老和尚的传记,这是近代的。虚老和尚去朝五台山,三步一拜,非常辛苦!拜了三年才拜到五台山。在这一路当中,行路非常艰难,尤其是遇到冬天;下雪,他老人家也是三步一拜,膝盖都磕破了。

  又饥又饿病倒的时候,没有人照顾,这个时候就偏偏遇到有一个要饭的,一个叫化子,碰到他来照顾他,来侍候他。他觉得这个人不错,好像遇到两、三次,都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碰到他,真跟他有缘。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凶的吉,叫文吉。他问:你家乡在哪里?他说:我也是五台的人,到那个地方你去问问,大家都晓得我。结果他到了五台山之后问,没有人晓得,有一个老和尚告诉他,文吉,文殊菩萨化身,文殊菩萨常常照顾他。

  文殊菩萨住在五台,唐朝时候,法照禅师曾经遇到。法照早年在衡山参学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早斋吃早粥,那个时候大家都是用钵,钵里面盛著粥。他一看这个钵,钵里面现的相,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电视的画面。这个画面是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圣竹林寺。他看了之后,看得很清楚,吃过饭之后,他就把这个事情、境界,跟一些同参道友们说,这同参道友有人知道,他说这是文殊菩萨道场,你既然有这个缘分,应当去朝五台。结果他去朝五台山果然见到了,还在文殊菩萨道场听文殊菩萨讲经听了一座,他说参加法会有一万多人。

  向文殊菩萨请教,末法时期修行,哪一个法门最殊胜?文殊教他念佛法门。这佛号怎么念法?文殊菩萨自己念了几声给他听,他就记住,以后就学文殊菩萨这个腔调,这个腔调传下来叫五会念佛,所以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传给法照的。法照是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善导是第二代,他是第四代、四祖,所以五会念佛是他传的。但是诸位要记住,现在也有五会念佛,那个可靠不住,他传的音调已经失传了。现在传的五会念佛我知道,民国初年有几位法师懂得音乐谱成这个乐谱,把弥陀名号配进去,这五会念佛。

  我在一九七七年到香港讲经看到这个谱子,这个谱子是民国十几年的版,我们看到这个本子很旧,纸张已经快要碎了,所以我就带了两本回到台湾,就重新翻印,希望能够把它留下去。以后台湾中坜圆光佛学院的学生拿到这个本子,请一位法师,这位法师也懂得音乐,就教大家唱,录成录音带现在流通在外面,这个五会念佛是这么来的。

  我为什么怀疑它不是法照所传的?祖师所传的佛号,一定叫你念到心地清净,得清净心,能够入念佛三昧,那就是真的。他这个五会念佛像唱歌一样,很好听,不能入定,不能得定。所以这种五会念佛用来表演很好,接引初机很好,像唱歌一样,唱得很好听,所以可以拿来接引社会广大群众,把它当歌来唱,好事情!所以法照见到文殊菩萨传授的念佛,以后他就不参禅,专修专弘,成为净宗一代祖师,所以当时称他作五会法师。那么他离开文殊菩萨那个道场,他一路走一路做记号,希望下次来不要迷路,沿路做记号。走了没有多远,再一回头不见了,道场没有了,看到是一片荒山,所以才知道菩萨境界,不是凡人境界,他跟菩萨特别有缘,他才见到,没有缘的人见不到。所以文殊菩萨确确实实住在五台山,但是不是五台山那一个寺庙里,不是的,他的寺庙非常庄严。这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有凡人、有圣人。你们看《慈悲三昧水忏》里面所讲的悟达国师,去看迦诺迦尊者,那在四川,罗汉的道场。他在那里治好了人面疮,治好之后离开山,再回头看看没有了,道场没有了。所以凡圣同居土它有教义,不是随便说的。

  『方便有余土』是已经断了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破,这是什么人住的?阿罗汉、辟支佛所住的,他们的境界,他们修行的道场,所以叫方便有余土。余是什么?尘沙、无明没断,还有余,你断的只是见思,还余尘沙、无明没断,所以你那个果报是方便的果报,不是真实、不是究竟的,名字很有道理。

  第三个是见性的,明心见性的,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分破无明,『实报无障碍土』,他入了佛的境界。佛境界是无障碍的法界,《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真实的,实报土。所以说唯有大乘有因有果,这个大乘是实教的大乘,也叫一乘,一乘就是真实的大乘,不是权教大乘;权教大乘以下的,有因没有果。唯有这个地方才真正有因有果,果是一真法界,所以它是真实的报土,是无障碍的生活环境,这是法身大士所住。

  末后立一个『常寂光土』,常寂光是理,是什么?就是自性般若光明,这个里面是身土不二,所以把它立一个常寂光土。常寂光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证得一分实报土,也证得一分常寂光土,一直到如来果地,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那就是究竟寂光,圆满的寂光土,所以寂光跟实报实在讲是一土,是一而二、二而一。

  可见得天台大师讲四土有道理,也是根据教义讲的,就如同净宗的祖师大德们讲带业往生,带业往生佛虽然没说这句话,意思有!根据教义而说,正是四依法里面,「依义不依语」。佛说法的时候是言语,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佛所说的,把它记录下来称之为经,由此可知,经典的文字就是言语的符号。佛既然教我们依义不依语,我们也可以说依义不依文,不要死在文字里面。文字里面虽然没说这句话,可是意思很周到,那就行了。所以祖师大德根据教义建立一些名相术语,为当时、为后代所承认、所肯定的,那就没有过失。已经传了这么久了,这么多年代才被你发现毛病,你很了不起!这百千年当中都没有高人,都没有发现,才被你发现,你实在是很了不起。

  所以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不能一听别人心就动摇,听别人怎么说法,我们就怀疑、就动心,或者是改变自己修学的法门,那才叫大错特错。楞严会上世尊教诫我们,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个邪师就是专门来破坏佛法的,专门来指示邪途给你的,你走的是条正道,他教你走邪路。所以他也很会说,说的一百句里面,九十九句是佛法,你想一点都不错,只有一句是毒药,那一句就把你害惨,就叫你这一生不能成就。这是我们要提防,要小心谨慎,要有能力辨别。再看下面这一段。

  【不轻品中。】

  这是《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

  【示现礼拜赞叹。作如是言。我不敢轻於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者。示诸众生皆有佛性故。】

  这个底下,对於佛性我们要多说一点。我们如果明白了,增长我们这一生当中,念佛求生净土的坚定信心,这也正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信、愿、行三个条件当中,第一个说「信」,「信」给我们讲有六种。第一种就是信自己,信自己这一生决定可以成佛,你才能成得了。如果对於自己没有信心,只信佛,还是没有办法。第一个要相信自己。所以佛在经上讲了这么多,一切众生有佛性,包括我们在内;既有佛性,当然就有资格作佛。能不能作佛?都在一个缘字上,也就是你有没有遇到机会,假如遇到作佛的机缘,那你就去作佛去了;你遇到菩萨的缘,那你就作菩萨去了。

  由此可知,六道轮回原因是什么?缘分,看你临终遇的是什么缘,这个关系太大太大了。常不轻菩萨给诸位说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地位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没有两样,他对於一切众生、下等凡夫,他见到都作礼,都『礼拜赞叹』,很了不起。他老人家这种表演,就是教我们要把贡高我慢的心舍得干干净净。等觉菩萨为什么还去礼拜下等凡夫?他不是在相上看,他在性上看,性上看你是佛,我是等觉菩萨,你比我还高一级,所以他那个恭敬赞叹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不是装模作样,出自於内心,真诚。见到众生有佛性,见到众生皆是佛。这是圣者,不是凡人,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

  所以要紧的就是末后一句,『示诸众生皆有佛性故』,这个示是暗示,他并没有明说,暗示,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从他的言语、从他的行为当中,要能体会到这个深甚的义趣,教导我们不可以轻慢任何一个众生。再看底下一段。

  【涅盘云。】

  《涅盘经》上所说的。

  【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於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

  佛的这段话正是讲到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有没有佛性?有!不过还好,我们还不是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音译的,意思叫断了善根的人,也就是说决定不能接受佛法,决定不能相信佛法,这个人就叫一阐提。甚至於他研究佛法,他是我们世间的佛学家、佛学博士,讲得天花乱坠,他信不信?不信,他不相信,只把它当作学术理论来研究,这种人也叫一阐提,没有善根。他虽有佛性,那就真的是『无量罪垢所缠』,这个罪垢不外乎烦恼障、所知障,两种东西把他缠缚住,他没有办法透出,没有办法超越,就像蚕在茧里面一样,作茧自缚。

  因为这一个业缘,业是他的造业、他的造作,所以『菩提妙因』不能生起。这就是前面讲的「佛种从缘生」,他没有这个缘,他生不起来。於是虽有佛性,还要『流转生死』,还要搞六道轮回,没完没了。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够轻视,诸位要晓得,人在一生当中能够省悟过来、觉悟过来很困难,而且时间很短,就好像是什么?睡觉,睡得很熟,翻个身好像醒过来,眼睛眯一眯又睡过去,就这个样子。他不能一下醒过来就起床,眯一下眼睛又昏过去了,於是愈迷愈深,那个觉性愈来愈困难。我们这一生难得,这醒来眯眯眼,赶快要起来,决定不能再糊涂下去,一糊涂下去,以后六道轮回没完没了。

  诸位要晓得,一轮回没有不堕三恶道,这是跟大家讲实话。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你这一生当中,你做多少善业,做多少恶业,如果自己仔细想一想,造的恶业比善业多。即使你念佛弘法利生,这个善业造得不少,觉得很大,可是你有没有起过贪瞋痴慢?有没有起过嫉妒障碍?如果你嫉妒一个学佛的人,嫉妒一个弘法的人,你这一念的嫉妒心,把你一生所做的全部都盖过了。这个我们在《弥勒菩萨所问经》上读到,都是平常被自己所忽略掉,以为自己积功累德做了多少好事情,障碍一个道场,障碍一个弘法的因缘,不晓得这个过失之大,不知道。读了这一部经之后,这部经还有一个名字,叫《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我们在这边讲过。障碍一个法师讲经,障碍一个道场,那个罪业不得了,几尊佛过去之后,你在地狱里头还出不来,你说多可怕。所以佛经不能不读,佛法不能不学,道理就在此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