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八集) 97/9/2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08
请看讲义:
【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无心体极。一念便契佛家。】
这是大乘圆教的教义,义理很深,所说的都是事实的真相。『有作』,简单的说就是有心、有念;换句话说,你还是有分别、执著;纵然没有执著,你还是有分别心。如果就相宗的教义来讲,你用的是心识,也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有作」,也叫做「有为」。百法里面,前面九十四条,都叫有为法,有为跟有作是一个意思。这样修行,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修得很如理如法,也只不过证得小乘声闻、缘觉的位次,决定不能成为菩萨,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说『多劫终成败坏』,这一句开示,我们不能把它看轻,为什么?我们自己本身确实就犯了这个毛病。在座的同修们,你们每一位都是多生多劫的修行人,过去生中不知道供养多少亿尊佛,前面跟大家说,不止四百亿尊佛,我们的善根,你知道多么深厚?无量劫一直混到今天,还混成这个样子,这不就是生生世世都是用有为有作的心来修行,这是我们不能成功的原因。
大师在此地教导我们,应该怎么修?『无心体极』,「体」是体会,「极」就是真如本性。《无量寿经》上讲的「开化显示」,怎么开、怎么显示?「真实之际」就是「极」。怎么样才能体会到?「无心」,如果我们把它用在净宗修行的方法,这个「极」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如何才能体会?「无心」就能体会。为什么?无心是真心,有心是妄心,无心是真心。这也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真实心是无作的,这个经上常讲「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这三门都能明心见性,都能够见性成佛。
我们前面二门做不到,从第三门「无作」。「无作」是什么?是不是什么都不做了?不是的,样样都要做,做得很认真、负责,做得比别人都做得好。那怎么叫「无作」?心里不要有作的意念,「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要紧的是心里头要清净。心怎么个清净法?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世间、出世间的事,什么事都可以做,心里头没有,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我们现前境界可以做得到的。
这样一念也就契入佛家,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家,既是阿弥陀佛的家,就是一切诸佛之家。原始教义如果不是修念佛法门,说实在的话,很难契入,如果遇到净宗法门,要想契入就不难,可以说我们在座的同修人人都有分,这一点要珍惜,要有自信心,坚定的自信心。再看底下这一节。
【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等法界三业悔过。一断一切断。若如是知。是真实忏悔。一切罪恶悉得清净。】
忏除业障这桩事情,是所有学佛的同修,无论你是修那一宗那一派,你对於这一桩事情都非常关心,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怎样把这业障消除?佛教给我们忏悔法。忏悔法的范围非常广大,天台的四教,无量法门,哪一个法门不是忏悔法?所以忏悔可以说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纲领,大总持法门。此地教给我们一个最殊胜的修学方法,那就是先要发心。你看世尊教给我们念佛往生净土,第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在前面,你要真正去灭罪,消除业障,没有别的,也是发心为第一。
上一次(昨天)跟大家讲发菩提心的重要。菩提心怎么个发法?这一句里面说得很清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从后面说起,正觉,你真的觉悟,而且你的觉悟不是普通的觉悟,是正觉,这非常难得。正觉在果位上讲,就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所以你一发心,你就不是凡人,一发心你就入菩萨位,你就是菩萨、是小菩萨,初发心的菩萨。如果是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破了一些,那你就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就是大菩萨,是真的菩萨。《华严经》里面初住以上,就是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个位次,究竟的佛果,圆教的佛果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发心一定要发无上心,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明白了,一定要发心作佛,要发心作究竟圆满佛,你这个人才算有志气。发心作佛能做得到吗?决定可以做得到,就怕你不发心,《华严》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是心造的,你发这个心,你就决定作佛。作佛有近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我们发无上心,又走捷径,成佛就快了。
所以发心是第一,这心一发,给诸位说,『以等法界三业悔过』。「三业」,身业、语业、意业。三业与佛法相应了,那是真正的悔过。怎么相应?我们还以念佛法门来说,比较具体,落实在我们现在修行环境当中,心里面想佛,不再想别的,这是意业悔过。诸位要知道,你不想佛,想其他的事情,还是在造罪业。你想世间名闻利养、想世间五欲六尘,你想这些东西,这是六道里面,三恶道的业报。你想做个好人、做个君子,做一些慈善的事业,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修五戒十善,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什么?慈悲喜舍。好!不错!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修的是三善道的业因,这个不是真忏悔。
真忏悔最有效果的,一生当中决定自己能看得到的,无过於念佛成佛,为什么不想阿弥陀佛?意业专念阿弥陀佛,口业专念阿弥陀佛,身业专礼阿弥陀佛,这叫三业悔过。这就是『一断一切断』,只要抓住一句阿弥陀佛,把其他的统统放下,这个效果快!阿弥陀佛愿力宏深,宏是大。他老人家念念要度尽法界的一切众生,我们要跟他相应,不能没有这个大愿。发了这个大愿,如何去兑现?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做法?自己知道念念缘阿弥陀佛,同时我们也要帮助一切大众,认识的人也好,不认识的人也好,普遍的劝导他们来念佛,这跟阿弥陀佛的行就相应了。行也是广大无边。道场讲经,这个道场天天在讲经,每天到这个时候,我们都来听经,这个与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的愿力相应了。
诸佛如来的事业是什么?就是讲经说道、教化众生。佛在这里教化众生,谁在下面坐著听经?听众里头有众生,还有诸佛如来,岂不闻「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示现成佛,你有没有看到千佛拥护?你说:没听说过,没看到过。那是你粗心大意。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就是诸佛再来的,千佛都在这里面现比丘相,示现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就像唱戏一样。释迦牟尼佛唱主角,这些人唱配角,跑龙套,到后台去看,原来都是主角的老师,学生唱主角,老师替他跑龙套,千佛拥护!
今天这个道场,讲经的不是诸佛,听众里头可是真有诸佛。你们可以代表诸佛到这里来护持佛法,坐在座位上代表佛来的。这个用心就是弘法利生,与诸佛如来普度众生的心、愿、行无二无别,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能消一切罪业。「一断一切断」是真的,不是假的。
『若如是知』。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能发心这么做,这叫真忏悔,一切罪恶都能够忏除,恢复到自性清净心。你要问什么缘故?简单的讲,你那个心念兹在兹,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弘法利生。什么样的罪业不能消除?这个意思很深很广。
这几天,我们也正好看到《华严经》上,清凉大师这些开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使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修学。虽然我们在凡夫地,世尊在经上说得好,「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地方不是不好,好得很!修一天等於西方极乐世界一百年,修十天等於它一千年,这个地方怎么不好?可是问题,相应的、会修的人太难了,这个地方叫「大起大落」,起得快,落也落得快,一落就落到阿鼻地狱去了,大起大落!西方世界是平平稳稳,没有什么起落,决定不落、不退转,但是修行进度没有这么快。这个地方是太快了,为什么?你想想看,多少这些诱惑、妖魔鬼怪在你的身旁,你都不为所动,你的定功了不起;你都看得清清楚楚,不被它迷惑,你的智慧了不起,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所以环境都是有利有弊,你只要认识清楚,能掌握住,受其利而不受其弊,我们就成功了。这个世间虽然好,为什么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去西方极乐世界,保证不退转,这是非去不可的。西方世界无量寿,决定一生成佛;这个地方,要是善修的人是个好地方,你的寿命有限,你就是修上一百年,比起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还是有限,还是不如人家。如果来生不能出离六道轮回,这一堕落,那就惨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要去,道理就在此地。请看讲义。
【如来法身是妙功德果。功德无边。果亦无边。功德无相。果亦无相。功德方便。果亦方便。无边故量齐虚空。无相故妙同实相。方便故无感不形。是为如来真妙法身。阴界不摄非有非无,以有此身。为万化之本。故得於中无感不应。】『如来』是究竟果地上的称号。『法身是妙功德果』,「妙」就是下面所讲的『非有非无』,「非有非无」才是真正的妙,这是自性本具的功德,不是修成的。『功德无边』,「功德无边」,法身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本具的德用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果报也就无量无边。如经上常讲,佛菩萨在一切世间,随类化身得大自在,这都是果相。『功德无相』,所以『果亦无相』,因为「无相」,才能无不相。我们今天为什么失去了这些自在?因为我们著了相,把幻相执著以为是真实的,所以在现象当中就不能自在,这是随业受报,不像诸佛菩萨功德法身。
『功德方便,果亦方便』,所以《华严经》为我们显示出「六相十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是究竟圆满觉者的无方德用。经上说的这些,给诸位同修说,都是说的我们自己,不是说的别人。如来果地上这些功德,我们统统都有,如果我们没有,佛说这一些就毫无意义,我们都有。虽有,现在不起作用,好像是没有,不是真的没有。为什么没有了?因为有障碍障住了,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够起现行,不能起作用,不能像诸佛菩萨那样的妙用。但是佛给我们说,障碍不是真的,本性的德能是真的,障碍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障碍当然可以断除;真的,永远不会失掉,决定可以恢复。我们听了这个话,疑惑就没有了,信心就具足了。
因为『无边』,所以『量齐虚空』,法身同虚空法界,智慧也是尽虚空法界,方便德用还是与虚空法界一样。举个例子来说,眼能见,眼见的范围多大?尽虚空遍法界都能见得到,给诸位说,这是我们的本能。现在我们这个能力失掉,怎么失掉了?你看距离远了,我看最后一排都看不清楚,隔了这个墙,墙外面人走动,我就看不到了,这叫障碍。如果障碍没有了,尽虚空遍法界那么远,也看得清清楚楚。西方极乐世界距我们这个地方,经上讲的距离,「十万亿佛国土」,距离这么远,我们坐在这里看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如观掌中庵摩罗果」,看得这么清楚,就如同面对面一样,那是能力恢复。能力恢复之后,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你想看哪个诸佛世界,就跟在面前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看得清楚,而且还可以跟那个世界的人讲话,还可以跟他们聊天,你说多自在!所以,要晓得「量齐虚空」。
我们的心量不能不大,心量小就是障碍,怎样把心量放大,放到跟虚空法界一样大,你就成佛了。实在讲,超越六道轮回有什么了不起、有什么难处!六道轮回是个范围,你把心量放大,放大把六道轮回挤破,不就出去了。真的,不是假的,六道轮回是这么大,你的心量比它大就出去了,你包它,它包不住你。如果你的心量再能够突破十法界,那就尽虚空遍法界,量等虚空,就是这么回事情。法门很多很多,你专门从心量扩大,这个法子也行,也能消灾、也能灭罪、也能超越六道、也能作佛作祖,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没有定法。
『无相,故妙同实相』,「无相」,诸位要记住,从体上讲的,因为相是幻相,相是因缘生法,也就是说,许许多多条件凑合现这个现象。虽然现这个现象,「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真的,这是事实,所以说「相即无相」。相,有相跟无相是同时的、同体的,没有先后、没有虚实,这就是实相。
『方便』,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千」不是数字,是比喻多,无量无边的众生求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都有感应。感应,我们在前面说过,有明显的、有不明显的,所以有显应、有冥应。如果种种条件具足,佛法里面讲「因缘具足」,这个应非常明显,显应;条件要是不具足,冥应。我们讲是暗中保佑你,你自己虽然没有觉察到,佛菩萨确确实实在你身边,确确实实照顾你,你自己要有信心,所以是『无感不形』,「形」就是应的意思。
『是为如来真妙法身』,这是如来真妙法身,也是我们自己真正的法身,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讲这桩事情。『阴界不摄』,「阴」是五阴,我们凡夫这个身相,五阴身,色受想行识,真身、法身不属於五阴。「界」是十八界,十八界是讲的六根、六尘、六识,实在是把我们六道、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总归纳为十八大类。法身也不属於这十八类,超越了五阴,超越了十法界。『非有非无』,如果你要说它有,它无相;你要说它无,它能随缘现相。所以它「非有非无」。
『以有此身,为万化之本,故得於中无感不应』。所以九法界有情众生只要有感,诸佛如来一定有应,为什么?因为诸佛如来的法身遍一切处,《华严经》上讲佛的法身,毗卢遮那是讲法身佛,卢舍那是讲报身佛,释迦牟尼是讲应身佛,这是讲佛的三身。毗卢遮那的意思,毗卢遮那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法身在那里?遍一切处,无处不在,所以只要有感,诸佛如来就有应。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感应道交你就会肯定,你就会一丝毫都不怀疑,这桩事情决定是真实的。请看讲义。
【众生真心名如来藏。随无明等缘作诸众生流转三界。而此真心自性不失。】
这些开示,确确实实增长我们学佛的信心,我们如果明白了,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普通人。众生的『真心』,在佛法里面叫『如来藏』,「如来」就是「真心」,真心怎么样?真心现在藏起来了,「藏」就是藏,不能起作用,藏起来了。真心不起作用,妄心起作用,『随无明等缘』,「无明」就是常讲的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无明。随这些缘,所以你才做了众生,九法界都是众生。九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还算不错,六道就可怜了,这后面讲六道,『流转三界』,「流转三界」是六道里面的众生。「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算是不错,福报很大,作天人。欲界的众生就苦了,欲界里面还有三恶道,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就是你如来藏随无明缘,坏就坏在这里。
「如来藏」,法相宗里面所说:真心跟妄心和合是真心,真心里面带著妄,就叫如来藏。六道众生用这个心。我们今天有没有用真心,有!不是没有用真心,妄从真起,没有真心哪里会带妄?真心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譬如眼睛见,这个见是真心,第一眼见是真心,第二眼就变成妄心,坏就坏在这里。第一眼见是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你这个眼睛一睁开所见的,你是见性见外面的色性,你是见性。可是那个时间太短太短了,万分之一秒都不到。第二个念头就有分别了,就有执著了,分别、执著,妄心!如果你要是能够永远保住第一念,你就成佛了。佛跟我们差别在那里?佛就是永远保持第一念,没有退到第二念。我们很糟糕,第一念一刹那,比闪电还快,第二念马上就滑落了,一落就到底了。我们这个作用是干这个事情,所以坏就坏在这个地方。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去锻炼,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学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可是你说:我做不到!我看到这个喜欢,看到那个讨厌。这是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佛有方便法教给我们,如果起心动念了,你就念阿弥陀佛,把你这个念头打掉。如果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还不起作用,那就是阿弥陀佛这一服药,给你不太契机,不十分对症,但是它能对大多数的病症,大概你的病症里头,有一部分不能对治。你就想《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要想到:「因缘所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能够想到这个,你的心就会平下来一点。
所以佛有许许多多的方便法,教给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恢复到清净心,恢复到第一念,纵然达不到第一念,也要把滑落的往上提升,这样才好,不要一落千丈,那就坏了。一落落到底,就落到地狱去了,不是好事情。所以如果在境界还会起心动念,就知道自己的功夫还不够,功夫还不得力;功夫得力了,就不会起心动念,就会把世缘看淡了;不但世缘淡,佛缘也淡,世出世法都不执著,这样功夫才能够得力。
众生虽然流转三界,你的真性、你的自性本具的功德,决定没有丧失,所以说『而此真心,自性不失』,并没有丧失掉。佛就从这桩事实,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这一句话等於说,是佛跟我们大家都授作佛之记,我们都受记了。这是普遍给一切众生受记,就是从这个地方来说的,从自性本具而讲的,「自性不失」。所以说「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请看讲义:
【若诸众生。观察境界。修习法门。则得智慧清净明了。而如来智。平等无二。无有分别。但随众生心行异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
这一段也是经上所说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道理就在此地。『若诸众生』,这是假设,实在讲也是事实。虚空法界许许多多闻佛法、修学佛法的这些大众,依照佛的教诲,『观察境界,修习法门,则得智慧,清净明了』,这一句总说。「观察」,佛法里面,不教我们研究,世间人讲研究,是用的分别心、用的妄想心,佛教我们作观;「观」不用心意识,所以叫观照、照住、照见。你要会用观,你才能入得了门;这个门是解脱之门,就是了生死、出三界的门路。观的定义就是离心意识,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修行的纲领,不仅仅是禅宗,参禅要离心意识,念佛就不要离心意识?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要离心意识,你才有入处,你的功夫就得力。
如果依旧用心意识,你就决定不能成就,但是净宗例外。净宗要不能离心意识也行,只要你老实念,但是你还要修习法门,你要放得下,你不离心意识没关系,你要能把世缘放下,这是念佛堂常说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心意识并没有放下,你把外面的境界放下,你可以带业往生。带什么东西?带心意识去往生,你能够带这个去往生。可是诸位要记住,不能带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东西带不去,这个东西里头只要有一条,你要是不能放下、不能舍弃,你就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比铁炼还坚固,把你拴得牢牢的,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这个太可怕。经上不是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是五欲,沾上一条,佛拉都拉不动。若五条都有,佛一看,不动,不去拉你了,知道没法子。所以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六尘一定要放下。
睡眠这桩事情,要到极乐世界了,还讲究怎么睡得好、睡不好,不要想这些了。要讲睡得舒舒服服的,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贪睡,那怎么行?真正用功人,实在是累了、疲倦了,躺一下、睡一下、休息一下,醒过来赶紧接著念。我们今天看到经上讲的「般舟三昧」。我们看了羡慕、看了惭愧,做不到。「般舟三昧」一期三个月,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觉;不但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般舟三昧」叫「佛立三昧」,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著,你经行、散步,我们叫绕佛,或者你站在那里可以,你拜佛也可以、礼佛也可以,不能坐下来,更不能躺下来。这是专修净土,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的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德云比丘就是修般舟三昧,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大家学《华严》,不能不注意,《华严经》头一个善友,就是教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头一个!头一个,我们常讲:「先入为主」,头一个太重要。善财学什么法门?就是学这个法门。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想想看,那个修行始终不离念佛,你才把《华严》的真相看出来。所以隋唐古代大德说:《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我说不出来,但是他一说出来,我马上就同意,我懂!佩服他,他说出来了,我说不出来。一点都不错,就像经的三分一样,《华严》、《法华》,序分;《无量寿经》,正宗分;《阿弥陀经》,流通分,不可思议!这样才晓得,《华严》、《法华》跟《无量寿经》是一不是二,虽然不能讲是同部,是同类,决定是同类。
所以我们看到人家修行精进,真的是不倒单。宗门不倒单,还在打坐;人家不打坐,站著不倒单,这个厉害。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不倒单的人,我年轻的时候很想学,以后我仔细观察他,他不是的,他坐在那里睡觉,还打呼。所以我就把桩事情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说:坐著睡觉,那有躺著舒服!我一想,没错!所以李老师很讲求现实,修行不可以有丝毫的勉强,勉强坐著不能成功,反而对身体有伤害,一定是随其自然。
所以我们看谛闲老法师的教诲,这个方法好,他给我们修行一点压力都没有。他教人念佛,念累了,去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你看,这个多自在!真精进,真得力。你休息的时候,你休息两个小时也好,三个小时也好,一醒过来,佛号就接著。你绕著念也好、坐著念也好、站著念也好,念累了,你就休息。这个办法好,非常适合於我们现代社会、现代的大众。
所以,我在国外,我们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开放。念佛堂里面划分三个区域,这当中供佛像,佛像前面,我们铺著大地毯,这个区是拜佛的,拜佛的人到这里来拜佛。周边四周围,佛像是供在当中,不是像这边靠墙,佛像是当中,绕佛,那是经行的区域。旁边两旁是止静的,摆成蒲团,你念累了,你可以到那里坐著听佛号,不要念,休息。所以,分成这三个区。这三个区没有人安排,没有人照顾,完全随你自己,你自己想经行,你就绕佛;想坐下来念,你就到旁边去面壁;你想拜佛,你就到当中拜垫来拜。这个佛堂里没有维那、没有悦众,我们只用念佛机放佛号,大家声调跟著念佛机的声调一致。走进佛堂只有一个规矩,决定不说话,决定不打招呼。法师进去也不打招呼,一打招呼就打闲岔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师好!」阿弥陀佛里夹杂一个「法师好」,你说糟糕不糟糕!所以不打招呼,什么人进去都不打招呼,见如不见,这个佛堂庄严,清净、庄严。吃饭也没有人通知你,你饿了的时候,你自己下去吃饭。我们饭是自助餐,一份一份给你摆好,你什么时候想吃,你就吃,你吃饭也不要招呼别人,「吃饭了,一道去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里面,还夹杂一个吃饭,成什么话!这个功夫得力了。
我也想到,太累了要想躺一躺,怎么办?佛堂隔壁,我们现在是图书馆,我准备建一个新的图书馆,把这个图书馆做成通铺,实在累了,就到里面去躺一躺,休息休息!符合谛闲老法师的教诲。所以你进入这个念佛堂,你真正生欢喜心,一点压力都没有,喜欢念多久,你就念多久;喜欢什么时候离开,你自己就离开,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我想这样的念佛堂提供现代人,是大家都很欢喜接受的。所以,修习法门就重要了,要懂得修学,这样子你心会清净,「清净明了」,智慧就生了。
『而如来智平等无二』,这一句是总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跟诸位讲,都是平等无二,都是从如来清净心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无有分别,但随众生,心行异故』,我们后来,这是佛法传到中国,中国的祖师分科判教,把这个说法判作小乘,那个说法判作大乘;这个说法判作圆教,那个说法判作别教,这种搞法都是「随众生心行异故」。所以古时候也有一些法师主张,决定不可以分判,因为法是一味,平等一味,他讲的不是没有道理,有道理,各宗的祖师也都点头。那为什么还要分判?不判有不判的好处,判有判的好处。不判是契理,判是契机。所以为了顾虑到广大的众生,从不可判当中再分判;由此可知,分科判教是不得已的作法。诸位要知道,不是一定要这么做的,是一种实在不得已的作法,所以『所得智慧各各不同』。浅的人得浅利益,深的人得深的利益。再看底下的这一段。
【体相二大。俱名法身。以性功德本自有故。用即报化。】
这个常识,我们学佛的人也不能不懂。『体相』还有个「用」,所以后面讲,体相用叫三大。《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这三个字就是代表著三大。「大」就是说的体大;「方」是说的相大;「广」是说的用大。一部《华严经》所说的,就是自性的体相用三大。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的经教,都是从这三大流出来的,一切诸佛如来所证,就是证得三大的自性。所以这三大,体相都叫做法身,『俱名法身』。
通常我们讲「体是法身」,大家没有怀疑,可以承认的。「相」怎么能说是法身?在「相」上面讲,多半讲是报身,《华严》也是用三个名词来代表,毗卢遮那、卢舍那、释迦牟尼,用这三个名称来表。可是诸位要晓得,分开来讲,三身,融合起来讲,一身。报身、化身从哪里来的?法身变现出来的。法身变现出来的,他怎么不是法身?不但报身是法身,应化也是法身。这个佛在经上自己曾经说过,说他自己这个身就是法身,曾经讲过这个意思。所以都可以称之为法身。
『以性功德本自有故』,「体」是性,「相用」就是自性的功德,这个功德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十法界现身,法尔如是,所以说「非自然,非因缘」。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也是法尔如是,不落在自然因缘里面。这个教义,《楞严》里面讲得很清楚,这是「性功德本自有故」。
『用即报化』,这个「报化」是讲他受用;诸位要知道,如果讲自受用,都可以称之为「法身」。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丈六金身,那也是肉身,就他自受用来讲,可以说法身,但是对教化众生来讲,那就是报身,所以报身是他受用。这个报的意思很深很广。
佛为十地菩萨示现,所现的是圆满报身,那个相就大了。经上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是为十地菩萨讲的。十地以下现的报身,就不定了,随类现身。所以在我们人间,就示现人的身;佛要度畜生,要示现畜生身;示现一个人身,跟畜生讲经说法,不行!讲不通!我们找一个狗、找一个猫,你跟它讲经,能讲得通吗?猫跟猫在一起讲经说法,我们听不懂。所以,度哪一类的众生,一定要现同类身。观音菩萨在饿鬼道现身,不能现人身,要现鬼身。此地好像也常常做佛事,你们看看水陆法会,放焰口的时候,焰口台对面,用纸扎一个鬼王,青面獠牙,样子很恐怖,焦面大士,那什么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鬼道,就现鬼的身,他才能跟鬼说法;在地狱现地狱身,在哪一道,现哪一道身,这叫随类化身。这是作用。所以「用即报化」,在作用上可以说是度众生的一种报身。经论里面对於这些法相分析得很微细,意思是叫我们,极其微细的我们都能明了,何况是粗而明显的,你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开了。请看讲义。
【依三昧将有说。必须静鉴前理。受诸佛加。从定起而发言。言必真当。言必真当故。受者之心。自然笃矣。】
这是说法师讲经说法,古时候要求的水平是很高,现在要用这个水平,佛法在这个世间就灭掉了。因此,我们是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把水平降低,要拿从前的水平,我们哪有资格上台讲经?古时候这些大德们登台先入定,所以讲经有讲经的仪式,就是大座讲经的仪规。法师礼佛之后登台,下面诵经、钟声偈、赞佛偈,一连串一大堆,整个仪式做完,大概要四十五分钟。这个法师在台上入定,仪式完了之后,引磬一敲,法师出定了,出定才讲经,这是讲的『依三昧将有说』。「三昧」就是入定。这是讲佛法是从清净心里流出来的,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这是根本,这样说法叫契理。
除契理之外,还要契机。此地契机没说,专讲契理,所以要『静鉴前理』。「静」就是定,入定的时候,把整个心静下来。「鉴」就是观察,观察今天所讲这一座经里面的教理。我们现在看古来大德对於经论的注解,在一开端,大家能看到「玄义」的部分。玄义部分里面所说的,就是这一部经的教理、一部经的教义,都在其中。但是你要晓得,每一品有每一品的悟处;换句话说,每一品有每一品的教理、教义,那是品品不一样。如果这一品经很长,往往又分几个大段,每一大段各有它的义理,你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讲经才契理。
不但要这样,还要求佛加持,要接受诸佛的加被,然后『从定起而发言』。你所说的「真」是真实,你所说的「当」是恰当;当是契机,真是契理;你这个说法,契机、契理。言语真正做到契机、契理,听经闻法的人他听了,自然能够信解奉行,他听了,他明白,能够开悟,他能够相信,依教奉行。这个说法,功德才不至於唐捐,这是古时候的标准。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还是继续说这一桩事情。
【此三昧是法体。非证不说。不证而说。则是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所以入定,定是法,这个法是说法,是说法之体。法是从这个地方说的。『非证不说』,你没有能够证得,不能说。从这个地方,我们应当要体会到,中国人在这个世界,是非常幸运的一个民族。佛教传到中国来,古代的高僧大德,无论是从印度来的,是中国本地修学证果的,可以说都是有修有证,其中我们晓得,有不少是古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所以翻译经典、传承经典、注释经典,不是凡人,都是有修有证的人。我们身为中国人,不能说不幸运。
现代佛法随著资讯传到外国去了,用外国的文字翻佛经,梵文的经典流传到今天,已经非常稀少,十之八九都已经失传。在佛教经论里,今天保存最丰富的是华文,其次是藏文,再其次的是巴利文,最丰富的是华文。把华文译成其他国家的文字,问题很多,毛病出在那里?这些翻译经典的人,就是底下说:『不证而说』,他不但不证,连修都没有。没有修证,拿著佛经去翻译,翻成外国文给外国人看,讲给外国人听,字面上讲没错,意思错了。譬如说经典里面,你们大家都受过三皈,「归依佛,二足尊」,他怎么翻?归依佛,二条腿里头最尊贵的。他没有翻错,「足」是二只脚,「尊」是尊贵,二只脚里最尊贵的,他没有翻错。像这种笑话不晓得有多少,连外国英文字典上都是这么写的,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个说起来,外国人没有中国人有福报。人生最大的福报是闻佛法,得人身闻佛法,是最大的福报。所以翻译不容易,翻经决定要证果的人。说实在的话,有修没有证,你讲经还勉强,你翻经不行。佛经翻成中文,你们看看,三藏法师。在今天问题来了,在这个时代里面,末法时代,佛法衰微到极处,要找一个有修有证的人来讲经,到那里去找?找不到!所以现在鼓励初发心的,大家都出来讲,讲错了要背因果,那问你,你为什么要讲错?你不讲错也可以。怎么才能不讲错?孔老夫子讲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就不会讲错了。这个地方没有把握,我把经文念一下就好了,念没有错,顶多是「法师,你这里讲漏掉了」。那没有关系,漏掉不算过失,没讲错,我们就用这个方法。那些句子,我们真的搞明白,没有错误,我们就讲。
最初学讲,这是过去我们老师传给我们的,知道我们的程度很差,鼓励我们出来讲经说法,抛砖引玉,这个方法好。佛法才能够延续下去,才能够不至於中断,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所以,当年李老师开班教学,教讲经的方法,找的这些学生,年岁都很大,都是中年人、老年人,找这些人。文化程度?小学就可以了。小学的程度,年岁有五、六十岁,小学程度,把他们教出来讲经说法,让年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看到生惭愧心,「你看,他们都上台,我怎么不能上台?」用激将的方法,劝大家发菩提心上台讲经说法,续佛慧命。
这些人有没有讲错?老师教他一个原则,我们不是讲经,讲什么?讲注解,完全依照古人的注解来讲。古人注解文言文写的,我们把文言文翻成白话文,用白话口语来讲古人的注解,如果讲错了,我们没有责任,注解的人他注错了,是他的责任,我们没有责任。假如我们不遵守,自己要搞一套什么东西掺进去讲,那自己要负责任,不但是不可以掺自己的意思,掺其他古人的意思也不行。讲错了,你也要负责任,他可不负责任,他的注解没有这一句,你到那里找到这一句补在里头,那个过失是你负责任,他不负责任。这就是教给我们讲经取注,取一家之言,决定不能取二家,取二家讲错了,自己要负因果责任,取一家可以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
我们程度低,古人的注子,我们还是看不懂,所以李老师帮我们一个大忙,他帮我们做翻译,把古注翻成白话,让我们来学。我们那个班是这么学成的。给诸位说,文化水平很低学成了,实在讲,只要如理如法,就得佛菩萨加持。所以我们靠什么?李老师传授给我们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有什么能力?讲经说法要通达世出世间法,我们那有能力通达?唯一的办法,求感应。用什么方法求感应?真诚心,真诚到极处。真诚心怎么发?只有一个念,为佛法、为利益一切众生,为弘扬佛法、为利益一切众生,没有一点意思为自己,这就是真诚心,这样就能得佛力加持。如果你讲经说法还有一点自利,为名为利,你就得不到佛菩萨加持,得不到感应。求佛菩萨感应,真诚到了极处。昨天讲的真正生起大悲心,看到佛法没有人讲,我出来;我出来,本身没有能力,希望什么?把我这个身体借给佛菩萨用用,真的就这么一回事情。上台之后,所讲的是佛菩萨讲的;下台之后,问你讲什么?不知道!确实是如此。所以你们很吝啬,不肯把身体借给佛菩萨用,那有什么法子?你们今天问我,我就是大方一点,肯把这个身体在讲台上,借给佛菩萨用两个小时,下了台是我自己,又成了一个凡夫。上台是佛力加持,我们要抱这个心,决定没有丝毫为自己的念头,这样才能得感应。所以古人是这个标准,我们今天把古人标准降低了。
『不证而说,则是生灭心行,说实相法。』「不证」不如法,不求三宝加持,得不到三宝加持,那你一定会把法说错了,这个就是背因果。所以我们今天切记,特别是发心讲经的同学。今天还有居士们来给我说,在家居士可不可以参加培训班的旁听?这个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是来上课的,当教员;培训班是李木源居士他主持的,他是校长,什么事情要找他商量,不能找我商量,我要插手进去,他就不好办事,我绝不插手。到时间上课,到时间下课,除这个之外,我没事情。可是去年茗山老法师在此地,他老人家曾经讲过,是在结业,好像是第一届,第一届结业的时候,茗老法师在这里讲过,希望这个班,在家、出家统统都要有。这个意思的确是很好,在家居士们发心出来学讲经,对出家人是一个勉励,「在家人都讲经说法,我们出家人不讲经,成什么话?」会使出家人更用功、更努力,是一桩好事情,但是这个事情要跟李居士讲,不要跟我讲。下面讲:
【观机审法。须药病相当。方可说故。】
所以有这一句,我们的水平就可以降低了。在过去,闻法的水平都高,所以说法的人水平也要高。现在水平是普遍降低,说法的人水平也要降低,这就是『观机审法』。所以我们现在观察众生的根机,我们要研究研究佛法,那一类的教义对现前大众能有真实的利益,我们选择经论,这样才能够『药病相当』。众生什么毛病,我们今天要下什么药。『方可说故』,这样才能讲。
所以李炳老当年开班,他那个方式正确,他要是不用这个方式开班,这个方式给诸位说,真实智慧;不用这个方式,佛法确确实实会失传。所以,把我们没有水平的人都拉上去。我们今天自己能有一点成就,能遇到这种殊胜法门,欢喜信受奉行,我们对老师的恩德,不能不感激。明明是个业障深重的凡夫,他没有这些善巧方法,帮助我们、提拔我们,消业障、断烦恼、开智慧,很不容易。这个因缘也是希有难逢。
我们今天在此地办的培训班,比李老师当年教我们,水平提高了很多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遵守李炳老那个原则,为什么?我们没有证果,我们烦恼没有断尽,见思烦恼没断,智慧没开,没有得三昧。那怎么办?李老师的方法好,讲注,讲古人的注解,如果你能够遵循这个方法,你一定得三宝加持,假以时日你一定有悟处;换句话说,你会开悟,但是开悟恐怕要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你会开悟。如果你不遵循这个方法,要用自己的意见,或者是掺杂几家的注解混合来讲,你得不到三宝加持;换句话说,你一生当中要开悟,难!要断烦恼,难!真正要想断烦恼、开悟,一定是一家之言,就是古人讲的师承。虽然老师不在了,找一个古大德作老师,你只跟定一个人,遵守他的教诫十年、二十年,开悟了。开悟了,你才能够触类旁通,你才能够像前面讲的,你非有证,你就有说了。所以底下讲:
【为受佛加。成轨仪故。】
『成轨仪』,说法就如法了,无论在理在事,统统如法了。是不是时间到了?好!我们念佛回向。
请看讲义:
【有作之修。多劫终成败坏。无心体极。一念便契佛家。】
这是大乘圆教的教义,义理很深,所说的都是事实的真相。『有作』,简单的说就是有心、有念;换句话说,你还是有分别、执著;纵然没有执著,你还是有分别心。如果就相宗的教义来讲,你用的是心识,也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有作」,也叫做「有为」。百法里面,前面九十四条,都叫有为法,有为跟有作是一个意思。这样修行,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修得很如理如法,也只不过证得小乘声闻、缘觉的位次,决定不能成为菩萨,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说『多劫终成败坏』,这一句开示,我们不能把它看轻,为什么?我们自己本身确实就犯了这个毛病。在座的同修们,你们每一位都是多生多劫的修行人,过去生中不知道供养多少亿尊佛,前面跟大家说,不止四百亿尊佛,我们的善根,你知道多么深厚?无量劫一直混到今天,还混成这个样子,这不就是生生世世都是用有为有作的心来修行,这是我们不能成功的原因。
大师在此地教导我们,应该怎么修?『无心体极』,「体」是体会,「极」就是真如本性。《无量寿经》上讲的「开化显示」,怎么开、怎么显示?「真实之际」就是「极」。怎么样才能体会到?「无心」,如果我们把它用在净宗修行的方法,这个「极」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如何才能体会?「无心」就能体会。为什么?无心是真心,有心是妄心,无心是真心。这也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真实心是无作的,这个经上常讲「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这三门都能明心见性,都能够见性成佛。
我们前面二门做不到,从第三门「无作」。「无作」是什么?是不是什么都不做了?不是的,样样都要做,做得很认真、负责,做得比别人都做得好。那怎么叫「无作」?心里不要有作的意念,「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要紧的是心里头要清净。心怎么个清净法?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世间、出世间的事,什么事都可以做,心里头没有,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我们现前境界可以做得到的。
这样一念也就契入佛家,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家,既是阿弥陀佛的家,就是一切诸佛之家。原始教义如果不是修念佛法门,说实在的话,很难契入,如果遇到净宗法门,要想契入就不难,可以说我们在座的同修人人都有分,这一点要珍惜,要有自信心,坚定的自信心。再看底下这一节。
【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等法界三业悔过。一断一切断。若如是知。是真实忏悔。一切罪恶悉得清净。】
忏除业障这桩事情,是所有学佛的同修,无论你是修那一宗那一派,你对於这一桩事情都非常关心,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怎样把这业障消除?佛教给我们忏悔法。忏悔法的范围非常广大,天台的四教,无量法门,哪一个法门不是忏悔法?所以忏悔可以说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纲领,大总持法门。此地教给我们一个最殊胜的修学方法,那就是先要发心。你看世尊教给我们念佛往生净土,第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在前面,你要真正去灭罪,消除业障,没有别的,也是发心为第一。
上一次(昨天)跟大家讲发菩提心的重要。菩提心怎么个发法?这一句里面说得很清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从后面说起,正觉,你真的觉悟,而且你的觉悟不是普通的觉悟,是正觉,这非常难得。正觉在果位上讲,就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所以你一发心,你就不是凡人,一发心你就入菩萨位,你就是菩萨、是小菩萨,初发心的菩萨。如果是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破了一些,那你就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就是大菩萨,是真的菩萨。《华严经》里面初住以上,就是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个位次,究竟的佛果,圆教的佛果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发心一定要发无上心,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明白了,一定要发心作佛,要发心作究竟圆满佛,你这个人才算有志气。发心作佛能做得到吗?决定可以做得到,就怕你不发心,《华严》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是心造的,你发这个心,你就决定作佛。作佛有近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我们发无上心,又走捷径,成佛就快了。
所以发心是第一,这心一发,给诸位说,『以等法界三业悔过』。「三业」,身业、语业、意业。三业与佛法相应了,那是真正的悔过。怎么相应?我们还以念佛法门来说,比较具体,落实在我们现在修行环境当中,心里面想佛,不再想别的,这是意业悔过。诸位要知道,你不想佛,想其他的事情,还是在造罪业。你想世间名闻利养、想世间五欲六尘,你想这些东西,这是六道里面,三恶道的业报。你想做个好人、做个君子,做一些慈善的事业,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修五戒十善,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什么?慈悲喜舍。好!不错!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修的是三善道的业因,这个不是真忏悔。
真忏悔最有效果的,一生当中决定自己能看得到的,无过於念佛成佛,为什么不想阿弥陀佛?意业专念阿弥陀佛,口业专念阿弥陀佛,身业专礼阿弥陀佛,这叫三业悔过。这就是『一断一切断』,只要抓住一句阿弥陀佛,把其他的统统放下,这个效果快!阿弥陀佛愿力宏深,宏是大。他老人家念念要度尽法界的一切众生,我们要跟他相应,不能没有这个大愿。发了这个大愿,如何去兑现?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做法?自己知道念念缘阿弥陀佛,同时我们也要帮助一切大众,认识的人也好,不认识的人也好,普遍的劝导他们来念佛,这跟阿弥陀佛的行就相应了。行也是广大无边。道场讲经,这个道场天天在讲经,每天到这个时候,我们都来听经,这个与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的愿力相应了。
诸佛如来的事业是什么?就是讲经说道、教化众生。佛在这里教化众生,谁在下面坐著听经?听众里头有众生,还有诸佛如来,岂不闻「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示现成佛,你有没有看到千佛拥护?你说:没听说过,没看到过。那是你粗心大意。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就是诸佛再来的,千佛都在这里面现比丘相,示现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就像唱戏一样。释迦牟尼佛唱主角,这些人唱配角,跑龙套,到后台去看,原来都是主角的老师,学生唱主角,老师替他跑龙套,千佛拥护!
今天这个道场,讲经的不是诸佛,听众里头可是真有诸佛。你们可以代表诸佛到这里来护持佛法,坐在座位上代表佛来的。这个用心就是弘法利生,与诸佛如来普度众生的心、愿、行无二无别,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能消一切罪业。「一断一切断」是真的,不是假的。
『若如是知』。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能发心这么做,这叫真忏悔,一切罪恶都能够忏除,恢复到自性清净心。你要问什么缘故?简单的讲,你那个心念兹在兹,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弘法利生。什么样的罪业不能消除?这个意思很深很广。
这几天,我们也正好看到《华严经》上,清凉大师这些开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使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修学。虽然我们在凡夫地,世尊在经上说得好,「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地方不是不好,好得很!修一天等於西方极乐世界一百年,修十天等於它一千年,这个地方怎么不好?可是问题,相应的、会修的人太难了,这个地方叫「大起大落」,起得快,落也落得快,一落就落到阿鼻地狱去了,大起大落!西方世界是平平稳稳,没有什么起落,决定不落、不退转,但是修行进度没有这么快。这个地方是太快了,为什么?你想想看,多少这些诱惑、妖魔鬼怪在你的身旁,你都不为所动,你的定功了不起;你都看得清清楚楚,不被它迷惑,你的智慧了不起,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所以环境都是有利有弊,你只要认识清楚,能掌握住,受其利而不受其弊,我们就成功了。这个世间虽然好,为什么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去西方极乐世界,保证不退转,这是非去不可的。西方世界无量寿,决定一生成佛;这个地方,要是善修的人是个好地方,你的寿命有限,你就是修上一百年,比起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还是有限,还是不如人家。如果来生不能出离六道轮回,这一堕落,那就惨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要去,道理就在此地。请看讲义。
【如来法身是妙功德果。功德无边。果亦无边。功德无相。果亦无相。功德方便。果亦方便。无边故量齐虚空。无相故妙同实相。方便故无感不形。是为如来真妙法身。阴界不摄非有非无,以有此身。为万化之本。故得於中无感不应。】『如来』是究竟果地上的称号。『法身是妙功德果』,「妙」就是下面所讲的『非有非无』,「非有非无」才是真正的妙,这是自性本具的功德,不是修成的。『功德无边』,「功德无边」,法身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本具的德用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果报也就无量无边。如经上常讲,佛菩萨在一切世间,随类化身得大自在,这都是果相。『功德无相』,所以『果亦无相』,因为「无相」,才能无不相。我们今天为什么失去了这些自在?因为我们著了相,把幻相执著以为是真实的,所以在现象当中就不能自在,这是随业受报,不像诸佛菩萨功德法身。
『功德方便,果亦方便』,所以《华严经》为我们显示出「六相十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是究竟圆满觉者的无方德用。经上说的这些,给诸位同修说,都是说的我们自己,不是说的别人。如来果地上这些功德,我们统统都有,如果我们没有,佛说这一些就毫无意义,我们都有。虽有,现在不起作用,好像是没有,不是真的没有。为什么没有了?因为有障碍障住了,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够起现行,不能起作用,不能像诸佛菩萨那样的妙用。但是佛给我们说,障碍不是真的,本性的德能是真的,障碍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障碍当然可以断除;真的,永远不会失掉,决定可以恢复。我们听了这个话,疑惑就没有了,信心就具足了。
因为『无边』,所以『量齐虚空』,法身同虚空法界,智慧也是尽虚空法界,方便德用还是与虚空法界一样。举个例子来说,眼能见,眼见的范围多大?尽虚空遍法界都能见得到,给诸位说,这是我们的本能。现在我们这个能力失掉,怎么失掉了?你看距离远了,我看最后一排都看不清楚,隔了这个墙,墙外面人走动,我就看不到了,这叫障碍。如果障碍没有了,尽虚空遍法界那么远,也看得清清楚楚。西方极乐世界距我们这个地方,经上讲的距离,「十万亿佛国土」,距离这么远,我们坐在这里看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如观掌中庵摩罗果」,看得这么清楚,就如同面对面一样,那是能力恢复。能力恢复之后,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你想看哪个诸佛世界,就跟在面前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看得清楚,而且还可以跟那个世界的人讲话,还可以跟他们聊天,你说多自在!所以,要晓得「量齐虚空」。
我们的心量不能不大,心量小就是障碍,怎样把心量放大,放到跟虚空法界一样大,你就成佛了。实在讲,超越六道轮回有什么了不起、有什么难处!六道轮回是个范围,你把心量放大,放大把六道轮回挤破,不就出去了。真的,不是假的,六道轮回是这么大,你的心量比它大就出去了,你包它,它包不住你。如果你的心量再能够突破十法界,那就尽虚空遍法界,量等虚空,就是这么回事情。法门很多很多,你专门从心量扩大,这个法子也行,也能消灾、也能灭罪、也能超越六道、也能作佛作祖,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没有定法。
『无相,故妙同实相』,「无相」,诸位要记住,从体上讲的,因为相是幻相,相是因缘生法,也就是说,许许多多条件凑合现这个现象。虽然现这个现象,「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真的,这是事实,所以说「相即无相」。相,有相跟无相是同时的、同体的,没有先后、没有虚实,这就是实相。
『方便』,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千」不是数字,是比喻多,无量无边的众生求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都有感应。感应,我们在前面说过,有明显的、有不明显的,所以有显应、有冥应。如果种种条件具足,佛法里面讲「因缘具足」,这个应非常明显,显应;条件要是不具足,冥应。我们讲是暗中保佑你,你自己虽然没有觉察到,佛菩萨确确实实在你身边,确确实实照顾你,你自己要有信心,所以是『无感不形』,「形」就是应的意思。
『是为如来真妙法身』,这是如来真妙法身,也是我们自己真正的法身,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讲这桩事情。『阴界不摄』,「阴」是五阴,我们凡夫这个身相,五阴身,色受想行识,真身、法身不属於五阴。「界」是十八界,十八界是讲的六根、六尘、六识,实在是把我们六道、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总归纳为十八大类。法身也不属於这十八类,超越了五阴,超越了十法界。『非有非无』,如果你要说它有,它无相;你要说它无,它能随缘现相。所以它「非有非无」。
『以有此身,为万化之本,故得於中无感不应』。所以九法界有情众生只要有感,诸佛如来一定有应,为什么?因为诸佛如来的法身遍一切处,《华严经》上讲佛的法身,毗卢遮那是讲法身佛,卢舍那是讲报身佛,释迦牟尼是讲应身佛,这是讲佛的三身。毗卢遮那的意思,毗卢遮那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法身在那里?遍一切处,无处不在,所以只要有感,诸佛如来就有应。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感应道交你就会肯定,你就会一丝毫都不怀疑,这桩事情决定是真实的。请看讲义。
【众生真心名如来藏。随无明等缘作诸众生流转三界。而此真心自性不失。】
这些开示,确确实实增长我们学佛的信心,我们如果明白了,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普通人。众生的『真心』,在佛法里面叫『如来藏』,「如来」就是「真心」,真心怎么样?真心现在藏起来了,「藏」就是藏,不能起作用,藏起来了。真心不起作用,妄心起作用,『随无明等缘』,「无明」就是常讲的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无明。随这些缘,所以你才做了众生,九法界都是众生。九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还算不错,六道就可怜了,这后面讲六道,『流转三界』,「流转三界」是六道里面的众生。「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算是不错,福报很大,作天人。欲界的众生就苦了,欲界里面还有三恶道,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就是你如来藏随无明缘,坏就坏在这里。
「如来藏」,法相宗里面所说:真心跟妄心和合是真心,真心里面带著妄,就叫如来藏。六道众生用这个心。我们今天有没有用真心,有!不是没有用真心,妄从真起,没有真心哪里会带妄?真心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譬如眼睛见,这个见是真心,第一眼见是真心,第二眼就变成妄心,坏就坏在这里。第一眼见是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你这个眼睛一睁开所见的,你是见性见外面的色性,你是见性。可是那个时间太短太短了,万分之一秒都不到。第二个念头就有分别了,就有执著了,分别、执著,妄心!如果你要是能够永远保住第一念,你就成佛了。佛跟我们差别在那里?佛就是永远保持第一念,没有退到第二念。我们很糟糕,第一念一刹那,比闪电还快,第二念马上就滑落了,一落就到底了。我们这个作用是干这个事情,所以坏就坏在这个地方。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去锻炼,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学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可是你说:我做不到!我看到这个喜欢,看到那个讨厌。这是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佛有方便法教给我们,如果起心动念了,你就念阿弥陀佛,把你这个念头打掉。如果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还不起作用,那就是阿弥陀佛这一服药,给你不太契机,不十分对症,但是它能对大多数的病症,大概你的病症里头,有一部分不能对治。你就想《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要想到:「因缘所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能够想到这个,你的心就会平下来一点。
所以佛有许许多多的方便法,教给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恢复到清净心,恢复到第一念,纵然达不到第一念,也要把滑落的往上提升,这样才好,不要一落千丈,那就坏了。一落落到底,就落到地狱去了,不是好事情。所以如果在境界还会起心动念,就知道自己的功夫还不够,功夫还不得力;功夫得力了,就不会起心动念,就会把世缘看淡了;不但世缘淡,佛缘也淡,世出世法都不执著,这样功夫才能够得力。
众生虽然流转三界,你的真性、你的自性本具的功德,决定没有丧失,所以说『而此真心,自性不失』,并没有丧失掉。佛就从这桩事实,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这一句话等於说,是佛跟我们大家都授作佛之记,我们都受记了。这是普遍给一切众生受记,就是从这个地方来说的,从自性本具而讲的,「自性不失」。所以说「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请看讲义:
【若诸众生。观察境界。修习法门。则得智慧清净明了。而如来智。平等无二。无有分别。但随众生心行异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
这一段也是经上所说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道理就在此地。『若诸众生』,这是假设,实在讲也是事实。虚空法界许许多多闻佛法、修学佛法的这些大众,依照佛的教诲,『观察境界,修习法门,则得智慧,清净明了』,这一句总说。「观察」,佛法里面,不教我们研究,世间人讲研究,是用的分别心、用的妄想心,佛教我们作观;「观」不用心意识,所以叫观照、照住、照见。你要会用观,你才能入得了门;这个门是解脱之门,就是了生死、出三界的门路。观的定义就是离心意识,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修行的纲领,不仅仅是禅宗,参禅要离心意识,念佛就不要离心意识?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要离心意识,你才有入处,你的功夫就得力。
如果依旧用心意识,你就决定不能成就,但是净宗例外。净宗要不能离心意识也行,只要你老实念,但是你还要修习法门,你要放得下,你不离心意识没关系,你要能把世缘放下,这是念佛堂常说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心意识并没有放下,你把外面的境界放下,你可以带业往生。带什么东西?带心意识去往生,你能够带这个去往生。可是诸位要记住,不能带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东西带不去,这个东西里头只要有一条,你要是不能放下、不能舍弃,你就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比铁炼还坚固,把你拴得牢牢的,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这个太可怕。经上不是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是五欲,沾上一条,佛拉都拉不动。若五条都有,佛一看,不动,不去拉你了,知道没法子。所以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六尘一定要放下。
睡眠这桩事情,要到极乐世界了,还讲究怎么睡得好、睡不好,不要想这些了。要讲睡得舒舒服服的,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贪睡,那怎么行?真正用功人,实在是累了、疲倦了,躺一下、睡一下、休息一下,醒过来赶紧接著念。我们今天看到经上讲的「般舟三昧」。我们看了羡慕、看了惭愧,做不到。「般舟三昧」一期三个月,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觉;不但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般舟三昧」叫「佛立三昧」,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著,你经行、散步,我们叫绕佛,或者你站在那里可以,你拜佛也可以、礼佛也可以,不能坐下来,更不能躺下来。这是专修净土,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的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德云比丘就是修般舟三昧,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大家学《华严》,不能不注意,《华严经》头一个善友,就是教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头一个!头一个,我们常讲:「先入为主」,头一个太重要。善财学什么法门?就是学这个法门。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想想看,那个修行始终不离念佛,你才把《华严》的真相看出来。所以隋唐古代大德说:《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我说不出来,但是他一说出来,我马上就同意,我懂!佩服他,他说出来了,我说不出来。一点都不错,就像经的三分一样,《华严》、《法华》,序分;《无量寿经》,正宗分;《阿弥陀经》,流通分,不可思议!这样才晓得,《华严》、《法华》跟《无量寿经》是一不是二,虽然不能讲是同部,是同类,决定是同类。
所以我们看到人家修行精进,真的是不倒单。宗门不倒单,还在打坐;人家不打坐,站著不倒单,这个厉害。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不倒单的人,我年轻的时候很想学,以后我仔细观察他,他不是的,他坐在那里睡觉,还打呼。所以我就把桩事情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说:坐著睡觉,那有躺著舒服!我一想,没错!所以李老师很讲求现实,修行不可以有丝毫的勉强,勉强坐著不能成功,反而对身体有伤害,一定是随其自然。
所以我们看谛闲老法师的教诲,这个方法好,他给我们修行一点压力都没有。他教人念佛,念累了,去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你看,这个多自在!真精进,真得力。你休息的时候,你休息两个小时也好,三个小时也好,一醒过来,佛号就接著。你绕著念也好、坐著念也好、站著念也好,念累了,你就休息。这个办法好,非常适合於我们现代社会、现代的大众。
所以,我在国外,我们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开放。念佛堂里面划分三个区域,这当中供佛像,佛像前面,我们铺著大地毯,这个区是拜佛的,拜佛的人到这里来拜佛。周边四周围,佛像是供在当中,不是像这边靠墙,佛像是当中,绕佛,那是经行的区域。旁边两旁是止静的,摆成蒲团,你念累了,你可以到那里坐著听佛号,不要念,休息。所以,分成这三个区。这三个区没有人安排,没有人照顾,完全随你自己,你自己想经行,你就绕佛;想坐下来念,你就到旁边去面壁;你想拜佛,你就到当中拜垫来拜。这个佛堂里没有维那、没有悦众,我们只用念佛机放佛号,大家声调跟著念佛机的声调一致。走进佛堂只有一个规矩,决定不说话,决定不打招呼。法师进去也不打招呼,一打招呼就打闲岔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师好!」阿弥陀佛里夹杂一个「法师好」,你说糟糕不糟糕!所以不打招呼,什么人进去都不打招呼,见如不见,这个佛堂庄严,清净、庄严。吃饭也没有人通知你,你饿了的时候,你自己下去吃饭。我们饭是自助餐,一份一份给你摆好,你什么时候想吃,你就吃,你吃饭也不要招呼别人,「吃饭了,一道去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里面,还夹杂一个吃饭,成什么话!这个功夫得力了。
我也想到,太累了要想躺一躺,怎么办?佛堂隔壁,我们现在是图书馆,我准备建一个新的图书馆,把这个图书馆做成通铺,实在累了,就到里面去躺一躺,休息休息!符合谛闲老法师的教诲。所以你进入这个念佛堂,你真正生欢喜心,一点压力都没有,喜欢念多久,你就念多久;喜欢什么时候离开,你自己就离开,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我想这样的念佛堂提供现代人,是大家都很欢喜接受的。所以,修习法门就重要了,要懂得修学,这样子你心会清净,「清净明了」,智慧就生了。
『而如来智平等无二』,这一句是总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跟诸位讲,都是平等无二,都是从如来清净心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无有分别,但随众生,心行异故』,我们后来,这是佛法传到中国,中国的祖师分科判教,把这个说法判作小乘,那个说法判作大乘;这个说法判作圆教,那个说法判作别教,这种搞法都是「随众生心行异故」。所以古时候也有一些法师主张,决定不可以分判,因为法是一味,平等一味,他讲的不是没有道理,有道理,各宗的祖师也都点头。那为什么还要分判?不判有不判的好处,判有判的好处。不判是契理,判是契机。所以为了顾虑到广大的众生,从不可判当中再分判;由此可知,分科判教是不得已的作法。诸位要知道,不是一定要这么做的,是一种实在不得已的作法,所以『所得智慧各各不同』。浅的人得浅利益,深的人得深的利益。再看底下的这一段。
【体相二大。俱名法身。以性功德本自有故。用即报化。】
这个常识,我们学佛的人也不能不懂。『体相』还有个「用」,所以后面讲,体相用叫三大。《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这三个字就是代表著三大。「大」就是说的体大;「方」是说的相大;「广」是说的用大。一部《华严经》所说的,就是自性的体相用三大。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的经教,都是从这三大流出来的,一切诸佛如来所证,就是证得三大的自性。所以这三大,体相都叫做法身,『俱名法身』。
通常我们讲「体是法身」,大家没有怀疑,可以承认的。「相」怎么能说是法身?在「相」上面讲,多半讲是报身,《华严》也是用三个名词来代表,毗卢遮那、卢舍那、释迦牟尼,用这三个名称来表。可是诸位要晓得,分开来讲,三身,融合起来讲,一身。报身、化身从哪里来的?法身变现出来的。法身变现出来的,他怎么不是法身?不但报身是法身,应化也是法身。这个佛在经上自己曾经说过,说他自己这个身就是法身,曾经讲过这个意思。所以都可以称之为法身。
『以性功德本自有故』,「体」是性,「相用」就是自性的功德,这个功德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十法界现身,法尔如是,所以说「非自然,非因缘」。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也是法尔如是,不落在自然因缘里面。这个教义,《楞严》里面讲得很清楚,这是「性功德本自有故」。
『用即报化』,这个「报化」是讲他受用;诸位要知道,如果讲自受用,都可以称之为「法身」。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丈六金身,那也是肉身,就他自受用来讲,可以说法身,但是对教化众生来讲,那就是报身,所以报身是他受用。这个报的意思很深很广。
佛为十地菩萨示现,所现的是圆满报身,那个相就大了。经上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是为十地菩萨讲的。十地以下现的报身,就不定了,随类现身。所以在我们人间,就示现人的身;佛要度畜生,要示现畜生身;示现一个人身,跟畜生讲经说法,不行!讲不通!我们找一个狗、找一个猫,你跟它讲经,能讲得通吗?猫跟猫在一起讲经说法,我们听不懂。所以,度哪一类的众生,一定要现同类身。观音菩萨在饿鬼道现身,不能现人身,要现鬼身。此地好像也常常做佛事,你们看看水陆法会,放焰口的时候,焰口台对面,用纸扎一个鬼王,青面獠牙,样子很恐怖,焦面大士,那什么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鬼道,就现鬼的身,他才能跟鬼说法;在地狱现地狱身,在哪一道,现哪一道身,这叫随类化身。这是作用。所以「用即报化」,在作用上可以说是度众生的一种报身。经论里面对於这些法相分析得很微细,意思是叫我们,极其微细的我们都能明了,何况是粗而明显的,你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开了。请看讲义。
【依三昧将有说。必须静鉴前理。受诸佛加。从定起而发言。言必真当。言必真当故。受者之心。自然笃矣。】
这是说法师讲经说法,古时候要求的水平是很高,现在要用这个水平,佛法在这个世间就灭掉了。因此,我们是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把水平降低,要拿从前的水平,我们哪有资格上台讲经?古时候这些大德们登台先入定,所以讲经有讲经的仪式,就是大座讲经的仪规。法师礼佛之后登台,下面诵经、钟声偈、赞佛偈,一连串一大堆,整个仪式做完,大概要四十五分钟。这个法师在台上入定,仪式完了之后,引磬一敲,法师出定了,出定才讲经,这是讲的『依三昧将有说』。「三昧」就是入定。这是讲佛法是从清净心里流出来的,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这是根本,这样说法叫契理。
除契理之外,还要契机。此地契机没说,专讲契理,所以要『静鉴前理』。「静」就是定,入定的时候,把整个心静下来。「鉴」就是观察,观察今天所讲这一座经里面的教理。我们现在看古来大德对於经论的注解,在一开端,大家能看到「玄义」的部分。玄义部分里面所说的,就是这一部经的教理、一部经的教义,都在其中。但是你要晓得,每一品有每一品的悟处;换句话说,每一品有每一品的教理、教义,那是品品不一样。如果这一品经很长,往往又分几个大段,每一大段各有它的义理,你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讲经才契理。
不但要这样,还要求佛加持,要接受诸佛的加被,然后『从定起而发言』。你所说的「真」是真实,你所说的「当」是恰当;当是契机,真是契理;你这个说法,契机、契理。言语真正做到契机、契理,听经闻法的人他听了,自然能够信解奉行,他听了,他明白,能够开悟,他能够相信,依教奉行。这个说法,功德才不至於唐捐,这是古时候的标准。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还是继续说这一桩事情。
【此三昧是法体。非证不说。不证而说。则是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所以入定,定是法,这个法是说法,是说法之体。法是从这个地方说的。『非证不说』,你没有能够证得,不能说。从这个地方,我们应当要体会到,中国人在这个世界,是非常幸运的一个民族。佛教传到中国来,古代的高僧大德,无论是从印度来的,是中国本地修学证果的,可以说都是有修有证,其中我们晓得,有不少是古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所以翻译经典、传承经典、注释经典,不是凡人,都是有修有证的人。我们身为中国人,不能说不幸运。
现代佛法随著资讯传到外国去了,用外国的文字翻佛经,梵文的经典流传到今天,已经非常稀少,十之八九都已经失传。在佛教经论里,今天保存最丰富的是华文,其次是藏文,再其次的是巴利文,最丰富的是华文。把华文译成其他国家的文字,问题很多,毛病出在那里?这些翻译经典的人,就是底下说:『不证而说』,他不但不证,连修都没有。没有修证,拿著佛经去翻译,翻成外国文给外国人看,讲给外国人听,字面上讲没错,意思错了。譬如说经典里面,你们大家都受过三皈,「归依佛,二足尊」,他怎么翻?归依佛,二条腿里头最尊贵的。他没有翻错,「足」是二只脚,「尊」是尊贵,二只脚里最尊贵的,他没有翻错。像这种笑话不晓得有多少,连外国英文字典上都是这么写的,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个说起来,外国人没有中国人有福报。人生最大的福报是闻佛法,得人身闻佛法,是最大的福报。所以翻译不容易,翻经决定要证果的人。说实在的话,有修没有证,你讲经还勉强,你翻经不行。佛经翻成中文,你们看看,三藏法师。在今天问题来了,在这个时代里面,末法时代,佛法衰微到极处,要找一个有修有证的人来讲经,到那里去找?找不到!所以现在鼓励初发心的,大家都出来讲,讲错了要背因果,那问你,你为什么要讲错?你不讲错也可以。怎么才能不讲错?孔老夫子讲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就不会讲错了。这个地方没有把握,我把经文念一下就好了,念没有错,顶多是「法师,你这里讲漏掉了」。那没有关系,漏掉不算过失,没讲错,我们就用这个方法。那些句子,我们真的搞明白,没有错误,我们就讲。
最初学讲,这是过去我们老师传给我们的,知道我们的程度很差,鼓励我们出来讲经说法,抛砖引玉,这个方法好。佛法才能够延续下去,才能够不至於中断,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所以,当年李老师开班教学,教讲经的方法,找的这些学生,年岁都很大,都是中年人、老年人,找这些人。文化程度?小学就可以了。小学的程度,年岁有五、六十岁,小学程度,把他们教出来讲经说法,让年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看到生惭愧心,「你看,他们都上台,我怎么不能上台?」用激将的方法,劝大家发菩提心上台讲经说法,续佛慧命。
这些人有没有讲错?老师教他一个原则,我们不是讲经,讲什么?讲注解,完全依照古人的注解来讲。古人注解文言文写的,我们把文言文翻成白话文,用白话口语来讲古人的注解,如果讲错了,我们没有责任,注解的人他注错了,是他的责任,我们没有责任。假如我们不遵守,自己要搞一套什么东西掺进去讲,那自己要负责任,不但是不可以掺自己的意思,掺其他古人的意思也不行。讲错了,你也要负责任,他可不负责任,他的注解没有这一句,你到那里找到这一句补在里头,那个过失是你负责任,他不负责任。这就是教给我们讲经取注,取一家之言,决定不能取二家,取二家讲错了,自己要负因果责任,取一家可以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
我们程度低,古人的注子,我们还是看不懂,所以李老师帮我们一个大忙,他帮我们做翻译,把古注翻成白话,让我们来学。我们那个班是这么学成的。给诸位说,文化水平很低学成了,实在讲,只要如理如法,就得佛菩萨加持。所以我们靠什么?李老师传授给我们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有什么能力?讲经说法要通达世出世间法,我们那有能力通达?唯一的办法,求感应。用什么方法求感应?真诚心,真诚到极处。真诚心怎么发?只有一个念,为佛法、为利益一切众生,为弘扬佛法、为利益一切众生,没有一点意思为自己,这就是真诚心,这样就能得佛力加持。如果你讲经说法还有一点自利,为名为利,你就得不到佛菩萨加持,得不到感应。求佛菩萨感应,真诚到了极处。昨天讲的真正生起大悲心,看到佛法没有人讲,我出来;我出来,本身没有能力,希望什么?把我这个身体借给佛菩萨用用,真的就这么一回事情。上台之后,所讲的是佛菩萨讲的;下台之后,问你讲什么?不知道!确实是如此。所以你们很吝啬,不肯把身体借给佛菩萨用,那有什么法子?你们今天问我,我就是大方一点,肯把这个身体在讲台上,借给佛菩萨用两个小时,下了台是我自己,又成了一个凡夫。上台是佛力加持,我们要抱这个心,决定没有丝毫为自己的念头,这样才能得感应。所以古人是这个标准,我们今天把古人标准降低了。
『不证而说,则是生灭心行,说实相法。』「不证」不如法,不求三宝加持,得不到三宝加持,那你一定会把法说错了,这个就是背因果。所以我们今天切记,特别是发心讲经的同学。今天还有居士们来给我说,在家居士可不可以参加培训班的旁听?这个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是来上课的,当教员;培训班是李木源居士他主持的,他是校长,什么事情要找他商量,不能找我商量,我要插手进去,他就不好办事,我绝不插手。到时间上课,到时间下课,除这个之外,我没事情。可是去年茗山老法师在此地,他老人家曾经讲过,是在结业,好像是第一届,第一届结业的时候,茗老法师在这里讲过,希望这个班,在家、出家统统都要有。这个意思的确是很好,在家居士们发心出来学讲经,对出家人是一个勉励,「在家人都讲经说法,我们出家人不讲经,成什么话?」会使出家人更用功、更努力,是一桩好事情,但是这个事情要跟李居士讲,不要跟我讲。下面讲:
【观机审法。须药病相当。方可说故。】
所以有这一句,我们的水平就可以降低了。在过去,闻法的水平都高,所以说法的人水平也要高。现在水平是普遍降低,说法的人水平也要降低,这就是『观机审法』。所以我们现在观察众生的根机,我们要研究研究佛法,那一类的教义对现前大众能有真实的利益,我们选择经论,这样才能够『药病相当』。众生什么毛病,我们今天要下什么药。『方可说故』,这样才能讲。
所以李炳老当年开班,他那个方式正确,他要是不用这个方式开班,这个方式给诸位说,真实智慧;不用这个方式,佛法确确实实会失传。所以,把我们没有水平的人都拉上去。我们今天自己能有一点成就,能遇到这种殊胜法门,欢喜信受奉行,我们对老师的恩德,不能不感激。明明是个业障深重的凡夫,他没有这些善巧方法,帮助我们、提拔我们,消业障、断烦恼、开智慧,很不容易。这个因缘也是希有难逢。
我们今天在此地办的培训班,比李老师当年教我们,水平提高了很多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遵守李炳老那个原则,为什么?我们没有证果,我们烦恼没有断尽,见思烦恼没断,智慧没开,没有得三昧。那怎么办?李老师的方法好,讲注,讲古人的注解,如果你能够遵循这个方法,你一定得三宝加持,假以时日你一定有悟处;换句话说,你会开悟,但是开悟恐怕要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你会开悟。如果你不遵循这个方法,要用自己的意见,或者是掺杂几家的注解混合来讲,你得不到三宝加持;换句话说,你一生当中要开悟,难!要断烦恼,难!真正要想断烦恼、开悟,一定是一家之言,就是古人讲的师承。虽然老师不在了,找一个古大德作老师,你只跟定一个人,遵守他的教诫十年、二十年,开悟了。开悟了,你才能够触类旁通,你才能够像前面讲的,你非有证,你就有说了。所以底下讲:
【为受佛加。成轨仪故。】
『成轨仪』,说法就如法了,无论在理在事,统统如法了。是不是时间到了?好!我们念佛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