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严经行愿品妙住比丘章 - (第五集)
华严经行愿品妙住比丘章  (第五集)  1997/7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12-015-0005

  请掀开经本第十面第五行。这个经文是大科里面的第三段:

  【彰法功用。】

  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提示:

  【於中具十通用。文分为三。】

  这分为三段,第一段:

  【总明通智之用。】

  第二段:

  【总相徵释。】

  末后一段:

  【别明通变之用。】

  请看经文:

  【由得如是智光明故】

  这一句是结前启后,总结前面所说。菩萨在前面说出他修学证果,得法就是证果的意思,我们现在讲修行证果,他说出他自己。要紧的也是关键的话,就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这个四威仪也就是我们现在讲,一切时、一切处,从来没有间断过,就是这个意思,行、住、坐、卧都没有间断过。这工夫是修习思惟、随顺观察,他把他的用功方法说出来了。这个方法是要领、纲领,任何一个法门只要抓住这个纲领,守住这个原则都能成就。成就就是得智慧光明,这就是《华严》上讲「无碍」的意思,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底下讲,这是「普照诸法究竟无碍」,证得这四种无碍,这是讲修行证果。

  说完了之后,『由得如是智光明故』,由於前面所讲的,他修行证果的缘故,下面说出他的作用自在。经文这一小段里面「有十二句」,十二句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得很详细,他说:

  【具十通智。】

  『十通智』是讲如来果地上的,平常我们一般都讲六通—六种神通,《华严》是以十代表圆满,所以「通」它也讲十种,「定」它也讲十种,「智」它也讲十种,样样都用十代表圆满。第一句:

  【知诸众生种种心行无所罣碍。】

  他有这个能力,有这种能力『知诸众生』,「诸」是讲的类,众生的类别很多!「众」是讲的多,每一类里面数量都是无量无边的。譬如我们简单的讲,这个十法界就是十大类,人法界里面各式各样的人,不但我们这个地球上,这《华严经》上「此界他方」,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刹土,你说它这个里头数量多少?这是大分。畜生道里面分量也是非常复杂,种类复杂,数量众多,每一个众生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他都知道。我们现在变成什么?变成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知道。几个人知道自己的心行?能知道自己心行,这个人算是很不错的人。由此可知,谚语里面常讲的醉生梦死,真的!醉生梦死就是糊里糊涂到这个世间来,还是糊里糊涂死。对自己都搞不清楚了,他那里知道别人?这是真正的智慧开了,对於一切众生的心行都通达无碍。这一条是「他心通智」,在六通里面—「他心通」,在此地特别加一个智—「十通智」,比一般罗汉、缘觉、菩萨能力要高出太多太多了。他们虽然还没有证到究竟的果位,智慧、德能与究竟佛果逐渐接近,所以也得如来果地上这十种通智的能力,虽不圆满,他得少分,他有这个能力。再看第二句:

  【知诸众生种种殁生无所罣碍。】

  再念下面第三句:

  【知诸众生宿住之事无所罣碍。】

  因为这两句都是「宿命通」,在此地不是讲「宿命」,讲「宿住」,宿住就是六通里头讲的宿命,这个名相上不相同,是一桩事情,那么它是两句。前面一句讲「本生」,后面一句是讲「本事」,都是讲的宿命,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提一提。『知诸众生』,我们简单的说,九法界的一切众生,或者我们把范围缩小一点—六道的一切众生,他们生生世世的这些事情都知道。『殁生』,殁是死,死了以后,他又生。所以这个字不用生殁;生殁就断掉了,生了、死了就完了;所以他用殁生,死了以后又生。这两个字颠倒一下,意思就大大的不相同。像我们中国古书常讲,它不讲始终,始到终就完了;它讲终始,终了,下面又开始。像一年十二个月,腊月三十这年终了,第二天大年初一又开始了,所以它叫终始。终始是永远循环没有止尽的,殁生这个意思也是如此。

  由此可知,这个是我们在讲席也常常提示同修们,没有生死!死了以后,这经上讲了,四十九天又去投胎了,四十九天是最长的。时间短的,大概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就投胎去了,就又去得一个身了。由此可知,死是什么?这个身不要了,这个身用久了、用旧了、用坏了,换一个身体而已,死生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大家要是过分执著这个身体,那你是错误的。身体是假的,绝对不是真实的;生命是真的、是永恒的、没有生死的。如果说有生死,他还能再去投胎吗?再去投胎,证明他没有生死。所以人死了,呼吸停止了,神识离开这个身体,那个神识才是自己,身不是自己。因此,聪明人、明白人要利用这个身体,好好的去修善积德。为什么呢?来生换一个更好的身体,越换越殊胜,这个就是聪明人,有智慧的人。糊涂人、不明白的人造作罪业,那将来换的身体,就越换越差!这一生人身,来生换一个畜生身,换一个饿鬼身,就越换越差。真正懂得积善、修善积德,来生再得人身,来生得人身一定比这一生福报大,更殊胜了。那个更好的生天了,得天身。

  这里面最殊胜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你得到的那个身相,佛在《无量寿经》上有比较,他从乞丐跟帝王比,帝王跟忉利天王比,忉利天跟六欲天比,六欲天跟大梵天比,一层一层比,比到最后,世间福报最大的大梵天王,比起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不晓得差多少?这才知道殊胜无比的身相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能不能去呢?决定能去,就怕你不愿意去,你要愿意去,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古德常讲的万修万人去。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好像很少听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原因在什么呢?嘴巴里说想去,心里实在舍不得这个世界,那就没有法子了。真正想去的人,对这个世间决定不贪恋。

  我们用个最简单的话来说,决定不贪生不怕死,这个人决定往生;贪生怕死的人不能往生。念佛念的再好,到临命终时,你这个恐怖现前,这是很大的障碍。你心生恐怖,佛就不能来接引,这是你自己造成障碍,所以临命终时如入禅定,心不颠倒,没有恐怖,没有颠倒。心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才能往生。心地清净、心不颠倒的人、没有恐怖的人,即使不往生,来生决定是生天,得大福报。所以我们看到殁生这两个字,就晓得生命是永恒的。那么我们这一生得的这个人身,跟大家相聚在一起,这个时间短暂!纵然天天在一块,过几十年的生活,还是短暂。你看无限的时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你在这么长的时间只占这么一点点,这么一点点短时间,何必还跟人过不去?还有什么好争的?在空间来讲,无限的时空,我们这个肉身真是一微尘!这些都是讲的事实真相,明白了之后,才晓得人在这个世间微不足道!古人形容说是石火电光。

  石火这个名词,现在人很模糊,没有这个观念,因为现在不用这些东西,现在取火用瓦斯很方便,从前取火用一个火石,用一个铁的刀片,敲这个石头,用这个方法来取火,那个敲下去火星冒得就跟那个闪电一样非常短暂,石火电光形容时间极其短暂。《金刚经》上讲的事实真相,「梦幻泡影,如露如电」,电就是闪电。了解真相之后了,我们在这个世间短短数十寒暑,对人、对事、对物,自自然然就慈悲亲切。纵然是恶意对我的人,我也会以善意对他,为什么呢?我知道时间太短了,聚会很不容易,很难得相逢!纵有冤结,也要把它解开,绝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这个是聪明人。过去生中所结的冤仇,这一生懂得要都把它化解,化解之道就是忍辱、忍让,自然就能化解了。所以这一句讲「本生」!

  下面一句:『知诸众生宿住之事无所罣碍』。「宿住」是说的什么呢?生生世世他所造的事业,他得的是个什么身?他造的是些什么业?都清楚、都明白。「宿住之事」。第四句:

  【知诸众生未来劫事无所罣碍。】

  这一句难了,实在是不容易了。前面宿住知道你过去生中,这一句是知道你未来世。未来世还没有来,他怎么会知道?其中含义就很深,虽然未来还没到,未来早已经注定了。如果不注定,他怎么会晓得?现在就是所谓有一些特异功能的人知道,预知未来,他怎么会预知?可见得未来的事情也已经定了。所以他知道,一切众生这都是讲众生的份上,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造的业,这些业果是循环的,也就是你造业,你一定有果报,受果报的时候又造业,所以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这个就是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为什么因果不空呢?因果是讲它的相续相,是说它转变的现象,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在六道、在十法界转变的现象,相续的现象,这是真的,这个是事实。所以称作「因果不空」。

  那么你过去造的这个因、现在造的因,未来的果当然人家晓得;不但别人晓得,佛经如果诸位有相当体会的人,自己晓得,这个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没有神通,六通都没有,十通智当然是更不必说了。但是佛说的话,我们想想有道理,「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想知道我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因,这一生的生活际遇就是,果报!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法华经》上讲的十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我们要问,我来生怎么样?「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在造因,果报在来生,我这一生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你来生的果报一定殊胜,因为你种的善因,来生一定善果,这个不必要得通,就知道!那么这一些已经得通的人,他就更清楚、更明白了,所以这个因果相续、因果转变,这是个定律。

  你过未来世,未来生生世世人家也看得清楚,那就是说你的因果转变的变化幅度不大,总在这一条线上,上上下下起伏都不太大,那人家就看得很准确了。世间没有这个能力,用数学来推算,像算命看相的,都是藉著经验、数理来推算,往往也推算的八九不离十。你为什么会被人家算准了?就是因为你这个幅度不大,你作善、作恶的幅度都不太大,所以这个命运很容易被人家看出来。作大善的不容易看出来;造大恶的也不容易看出来。为什么呢?他的起伏幅度太大,是要像这样的大菩萨,他们才看得出来。小菩萨、声闻、缘觉的神通有限。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阿罗汉的神通像宿命通,他能够知道五百世,五百世以外的,他就不知道。他的能力有限,他知道过去五百世,也知道未来五百世,超越这个界限,他就不晓得。五百世在无际的时空里面,依旧是一小段,这个时间并不长。这是说明未来世确确实实是有,肯定是有来生、有来世。来生、来世的状况,就是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所以我们这一生要是万缘放下,不但世间法放下了,连佛法也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你的果报就殊胜了。你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了,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那么我们要问,那这种这些菩萨们知不知道呢?知道,他看到你现在修什么因,你来生什么样的果报,也看到了。第五句:

  【知诸众生现在世事无所罣碍。】

  这一句好懂,知道现前的事,这是「天眼通智」。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很清楚。

  【经说天眼见现在故。】

  他的能力很大,我们肉眼见不到的,他能见得到。第六句:

  【知诸众生种种言音随俗差别无所罣碍。】

  这里面讲了两桩事情,一桩事情是讲的「天耳通」,他有能力听闻一切音声,没有障碍。第二,他能够「分别一切众生言音」,就是能够分别一切众生的言词。换句话说,一切众生种类不相同,不要讲一切众生。以我们人道来讲,现前这个状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言语、文字都不相同,菩萨天耳通的能力,自自然然能够明了一切众生音声所讲的是什么,不需要翻译,什么样的言音他都懂,他都会,他有这个能力。这个言音,言就是言词,音就是音声。他都清楚、都明了,所以这一句里头有二通,讲的是两种通,就是天耳通,『分别一切众生言音通智』。这个意思六通里头没有,六通里头只有天耳,通常包括在天耳里面,这说十种从天耳里面,分出言音通智。第七句:

  【知诸众生种种疑网,咸为决了无所罣碍。】

  向下有三句,第七句、第八句、第九句,这三句是讲的「一切法通智」,都是度化众生的权智,我们讲的权巧方便。这一句是说的断疑,一切众生种种疑网,疑惑之多,对依报、对正报,对人、对事、对物,对过去、对未来疑虑重重,就像网一样,网在此地是一个形容词。菩萨知道,有能力帮助众生破除这一些疑惑,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没有障碍,这叫做「断疑智」。第八句:

  【知诸众生种种根性受法差别无所罣碍。】

  这一句是「知根智」。一切众生种种根性,我们在经上常常见到上、中、下三根,这个是世尊讲经说法方便起见,实在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也是无量无边。那么为了说话好讲起见,把它归纳为三大类,上、中、下三根,这就好讲。一切众生的根性,菩萨都知道。下面有『受法差别』,根性不同,接受的法门就不一样。这根性怎么来的呢?无量劫中修学熏习而成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参禅,那他对於参禅这一门,他就有兴趣,他有这个根性。过去生中从来没有参过禅,这一下叫他参禅,可难住他了,他对这个毫无兴趣,一枝香他也坐不住。为什么呢?没有这个根性!根性就像我们世间人所讲的天赋,他有某一种特长,有某一种天赋,有人从小就喜欢画画,画得很不错;有人从小就喜欢唱歌,听音律的能力很强,这些都是属於根性。因为众生根性不同,所以佛才说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说这么多干什么呢?适合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性。法要是契机了,契机是适合他的根性了,他修学就非常容易,就很快速。这是『知根智』。第九句:

  【知诸众生应受化时,悉往调伏无所罣碍。】

  这一句是讲时节因缘。虽然他有某一种根性,但是他时候没有到,不行。为什么呢?没成熟。就如同我们种这个果物,好像桃树结这个桃子,桃子结了,但是没熟,你这个时候不能采它,你采它不能吃,一定要到它成熟了,你才可以采它。众生根性亦复如是。他在现前,他这个善根、福德没有显出来,你一定要等待,等待时节因缘。这个事情我想,大家并不难懂。我们自己本身学佛,想想就如此!没有认识佛法之前,我们对佛法产生很多错误的观念,认为这是迷信,认为这是低级宗教—泛神教,怎么可能接受?谁劝你,你都把人家骂一顿,自以为是,决定不能接受,一定要到什么?到时节因缘成熟了,这个听听是有道理,才不反对,才点头了。

  净宗法门就更难了,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许多祖师大德学佛的,最初都是排斥净土,到后来慢慢的对净宗产生兴趣了,深信不疑了,这时节因缘。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当然非常爱护你的家亲眷属,你的家亲眷属现在不能接受,反而说你学佛迷信,迷得太深了,都被寺庙和尚骗了,这一定有的。我那个时候学佛,我是一个人在台湾,没有家亲眷属,我的同事、长官、朋友都说我迷了,迷到后来摇头说没救了,没救了!现在偶而见面,他们点头:「你的路子走对了。」这都是属於时节因缘,时候没有到,虽有善根也不行,也不能讲,一定要时候到,你说法他才能接受。所以,『知诸众生应受化时』。所以佛说法比喻作海潮音,海涨潮有一定的时间,到时候它就来。比喻佛说法,众生机缘成熟了,佛一定来说法,机缘没有成熟,佛决定不会来;来了也没有用,来了叫众生造业,众生毁谤,毁谤就造业了。佛来很慈悲,不来也是很慈悲;不来是不令众生造业。所以机缘成熟,『悉往调伏』,「调伏」就是教化。那个地方众生成熟了,佛就到那里去教化。「悉往」,这个悉的意思很深,十方世界众生同时成熟了,佛有能力分身,这些法身大士有能力分身,可以分无量身,到处同时去教化众生,他有这个本事。悉这个字—悉往,同时成就都行,这个都没有障碍。

  第十句跟十一句这两句,是「一切法灭尽通智」,我们念念这个经文。

  【知诸时分,刹那腊缚,牟呼栗多,昼夜年劫,延促相入无所罣碍。】

  这一句里面,有一些名相是梵语音译的。在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面有,经文里面其他的句子都好懂。

  【唯时分智,今当略说。时分总名,该於长短。时之极促,名曰刹那。百二十刹那名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

  只有这一句『时分智』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解释。说时分这是总说,时间长短都包括在这个里面,而时间极其短暂的叫『刹那』,所以刹那是极短的时间。一百二十个刹那叫『怛刹那』,六十个怛刹那叫一个『腊缚』,三十个腊缚叫『牟呼栗多』,三十个牟呼栗多叫『一昼夜』,一昼夜我们现在晓得二十四个小时。所以这一些都是数字的单位,从极短暂的数字说到一日,一日就是一昼夜,这是古时候的印度时间单位的名称。这个说的相都很粗,清凉大师在注解后面跟我们说:

  【然仁王经一刹那中九百生灭。】

  一刹那不是最短的,一刹那里面还有九百生灭。

  【今不说者。】

  这个经文真的没有这么叙述,为什么呢?

  【一以刹那之中,更有生灭。唯佛智知。故略不说。】

  这个极其短暂的那个时刻,那是佛才晓得,实在讲的时候,到九百生灭就是无生灭了,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没有生灭,所以也叫做不生不灭。这个是权教菩萨二乘人都没有法子知道的,都见不到的,他们这个定力还是有限。所以大乘经上讲,八地菩萨才发现,才发现一刹那里头还有九百生灭,要到八地菩萨这个定功才能发现,八地以前都见不到。所以这样微细,这个经里头就省略掉了,就不说了,这是一个意思。

  【二显於刹那刹那生灭即无生灭,是性寂灭,称灭尽智。】

  第二个意思,『刹那刹那生灭』就是不生不灭,也叫做『性寂灭』,或者称之为『灭尽智』。入这个境界,对於虚空法界普度众生决定没有妨碍。所以这个地方的灭尽,跟小乘的灭尽不一样,小乘灭尽是证入偏真涅盘,入那个涅盘不起作用。这个是大乘的灭尽智,名字是一样的,作用完全不相同,他证得这个境界得大自在。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跟小乘人是完全不相同。这是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作了一个简单的注解。底下一句,十一句是:

  【知三世海诸法流转相续次第无所罣碍。】

  这一句是说的「长时流转尽」,前面这一句讲的是「知刹那尽」。要用现在科学家所讲的话,一个是观察物理现象存在极短的现象,另一头就观察极长的现象,两个极端;前面这一句是讲极短的现象,后面这一句讲长时。『知三世海』,「海」是比喻,比喻深广无尽。「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这长时间!『诸法流转』这四个字是包罗万象,诸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通常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一切万法生灭的现象、转变的现象、相续的现象,这四个字统统包括了。

  『诸法流转相续次第』,它这个转变跟相续都有次序的,它不乱。这个要用普通的话来讲,就是所谓的「无所不知」,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两句话是一般人赞美上帝的。其实人人都做得到,只要你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把菩萨修学的纲领抓住,修—修正,将我们一切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思想修正过来,这是一个修字。习—要以正确的思想观念生活,习就是今天讲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思惟」,思惟两个字是明了的意思,所以叫思惟修,不是真的叫你去思,思就错了,思落在意识里头去了。所以思惟是代表明了,一切通达明了。

  随顺观察,随顺是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这个里面念念不离观照,观照就生智慧了,就与觉、正、净相应了,他这些本事是这么来的。如果我们要真正干,真正肯这么修,这些本事慢慢我们也会得到,因为佛说过,这一些是我们的本能,本来有的,你得到一点都不稀奇,本来有的。我们今天是把本来有的迷失掉了,怎么迷呢?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把本能迷失了。学佛没有别的,佛提供这些经验方法,帮助我们恢复本能而已。所以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都应当要知道。末后一句:

  【知诸佛刹无量差别,能以其身遍往十方无所罣碍。】

  这一句是讲诸佛刹土。清凉大师在这个注子里面讲,这一句是:

  【无体性神通,及无量色身庄严通智。】

  这一句是这两个意思,从神境开出来的,往下经文还会细说。诸佛刹土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诸佛刹土里面众生跟我们娑婆世界很相似,这些众生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个人所造的业不相同,果报有差别。如《楞严经》里面所讲的「别业、共业」,所以一切诸佛刹土里面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种类繁多不是一样的。一样的只有一个特别世界,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很特别。我们前面都曾经介绍过,这个世界为什么特别呢?它是新成立的,没有原居民;我们这个老世界有原居民,那就很复杂了,就很麻烦了。它这个世界是新造的,人从那里来的?各个地方移民来的,移民来的还要挑挑选选,不够资格不让你进去,所以到那边去,统统是念阿弥陀佛的,统统是心地清净的,心净则土净。所以它有选择,全是新移民,那么大家就差不多。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生到西方世界你的肤色—金色的身体;容貌跟佛都一样,没有差别。这是什么?特别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的人相貌都不一样,你说相貌完全相同,那只有极乐世界,只有这一家,没有第二家。这个我们要搞清楚,它这个世界很新,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任何一尊佛的刹土都是无量劫又无量劫,数不清!西方世界刚刚成立才十劫,这个情形完全不相同。你们诸位想想,你还是跟那一些很有历史的这些老居民,跟他们在一起生活,你还是愿意到这个新的社区去生活?新社区单纯多了,那个老居民他们的一些老的风俗习惯,有的时候你很不容易相处,你跟他们格格不入,这是难处。所以菩萨知道佛刹无量差别。

  他有能力,他能以其身遍往十方无所罣碍,这个是第三住的菩萨,他有这个能力,如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样,每一天可以供养十方佛,供佛当然闻法;可以在十方世界度化有缘的众生。你们想想看,你要照一般方法修行,你要修到三住菩萨才有这个能力。这个菩萨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了三品了,才有这个能力,我们想想看能不能做得到?别说尘沙、无明,见思烦恼一品都破不掉!佛给我们讲,我们凡夫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你破一品看看,你有没有能力破一品?头一个就是身见,起心动念有个「我」,你就没破,你一品也没破。

  须陀洹破八十八品见惑,决定不会把这个身看作自己了,身见破了,不执著这个身体是自己,才能证须陀洹果。起心动念还是这个身,这个身要怎么保养,要怎么样珍惜,就完了。给你说吧!你还是搞六道轮回,不但搞六道,你还搞欲界,三界里面色界、无色界没份!都在这个染缸里头打滚,这个问题就非常非常严重。所以修到这种境界,从初发心修到断见思、断尘沙,那个时间常常讲要无量劫。为什么要这么长呢?进进退退,你没有那么长的寿命。你每一生只修短短的一段时期,再一投胎,忘得干干净净;下一次再遇到缘,又重新再来,重新再来顶多又长进一点,长进一点寿命又到了,所以这个时间就长了。这个在四种魔里面叫死魔,你没有那么长的寿命,所以你要断断续续,好不容易才成功!

  那么到见思、尘沙破尽了,破一品无明,才超越十法界,才能入华藏世界。善财童子他们这一帮,入他们这一流。再破两品无明,才有这种能力供养十方诸佛,才有能力。然后你再想想,极乐世界非去不可,极乐世界一品烦恼都不要破,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你看这多便宜!而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智慧能力不是三住,三住这个地位太低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地位?阿裨跋致菩萨,四十八愿里头讲的。世尊在经里面也给我们讲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裨跋致菩萨。阿裨跋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七地以上。这个三住怎么能比?

  就跟读书一样,五十一个年级,他才三年级,妙住菩萨是三年级。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多少年级呢?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年级了,还要往上去七地菩萨,再去七个位次,你是三十七年级,他是三年级,怎么能比?差太远了。五十一年级就成佛就毕业了,五十一个位次!你看你到三十七个位次,距离圆满很接近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所以大家读经,这些地方千万不能疏忽!你才真正明了净宗的殊胜。善导大师对於《无量寿经》的赞叹—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大师对《无量寿经》的赞叹。所以《无量寿经》净宗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呢?那就是众生根性不相同。虽然是最好的法门、第一法门,他不接受,那有什么办法?不能接受,再开别的法门给他修,这是佛的慈悲。由此可知,其他的一切法门—方便法,这个法门是真实法。所以我们读到这一句,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人,那就太殊胜了。这一段注解就不必说了,诸位看看就行了。我们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何以故。以得无住无作无行神通力故。】

  开头这是一句问话,为什么?为什么他修学这个法门,能够获得这样殊胜的德能?在这个地方要把它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所以这句经文叫:

  【总相徵释。】

  『徵』就是徵启,就是叫著他提出问题;『何以故』这三个字就是「徵」。下面这是解释,加上何以故,提醒他的注意,为什么?我们看清凉大师这个注解,这一段经文只有一句,注得很多。

  【总相徵释。然有二意。】

  这个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徵释前十所以。】

  解释前面十种通智的所以然。

  【前十得无碍者,皆由无住等通力故。】

  他为什么得这十种无碍?无碍就是自在,我们今天讲自由自在,无有障碍。这是清凉大师在这个经里面,给我们提纲挈领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都是由於无住、无作、无行得来的。『无住等』这个「等」,就是经文里头『无作无行神通力故』,从这个地方来的。这句经文,跟《金刚经》上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个意思。最重要的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不执著。我们凡夫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执著,这个是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障碍。「我要怎样」,你就糟了。

  今天早晨美国有一个同修打电话给我,他很难得,他要发心做功德,发的这个心还不小,要拿二十万美金来做功德。然后要提出条件,说:「我可不可以参加你们会里面,作一个董事?」我说:「算了!你这个钱也不要出了。」心都不干净!出功德是有条件的,起心动念没有把我忘掉,这怎么行?所以佛法里教我们修布施—净施,净是无条件的;施了之后念头都没有,能施、所施忘得干干净净,若无其事,那就叫「无住」。你做什么事情还记得牢牢的,你有住!你做了些什么好事,出了多少功德,帮了多少人的忙,你看看你念念不忘,这叫有住,这个不行。所以你怎么修,菩萨这些殊胜的德能,你一样也没有。他为什么有呢?就是他无住。

  「无作」,实在讲无作,他真做,天天在做,作而无作,是这个意思。「无行」,行而无行。作是造作,行是行为,一切造作行为统统不著相—三轮体空。一部大般若就是讲的这桩事情,《金刚》是大般若的纲领。为什么他不著呢?因为一切法空,你执著就错了,所以说连身体都不应该执著。为什么呢?身体也是空的。世间人可怜,年岁不大,他一身毛病可不少,毛病从那里来的呢?从爱惜你的身体来的。今天保养这个,明天保养那个,一身的毛病都保养出来了。他为什么会保养出了毛病?你执著,你有住。你有住、你有作、你有行,怎么会不出毛病?毛病从这儿来的。

  你果然真的是无住、无作、无行,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了。你想想看,谁有毛病?「我」有毛病,「我」都没有了,毛病谁有?没有毛病了。是因为你有「我」,你才有毛病,你才有老、有病、有死、有种种忧患、痛苦,都是从「我」来的;「我」没有了,这个问题全都解决了,彻底解决了。一部《大般若》就给你讲无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有我是妄想,无我是真正的事、真理,是事实真相。我们要想治自己的毛病,怎么个治法?彻底把病根拔除,就是把「我住我作我行」,把它舍掉,放下!都从看破、放下上下手。看破是什么呢?事实真相明白了、了解了,再也不执著,再也不分别,事情照做,精进不懈,绝对不是消极,作而无作。

  作是什么?你在那里积功累德,你在那里断恶修善,这是你在作。无作是什么呢?绝不把这些事情挂在心上,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叫你念佛,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你能够保持清净、平等、觉,你真念佛了。口里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不清净、迷惑颠倒、邪知邪见,那个不叫念佛,那个古人所讲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果然心地念念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你一句佛号都没有念过,你是真念佛。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吉祥云比丘那一章里头说过,吉祥云比丘给我们讲了二十一种念佛门,这是真念;有口无心,那是假念,不是真念。所以叫一念相应,一念相应不是口里头这一句阿弥陀佛相应,不是这个;你一念心与觉、正、净相应,这个叫一念相应一念佛。《无量寿经》上,世尊明白的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名;所以你的心清净、平等、觉了,你跟阿弥陀佛就相应了。所以这一句话就很重要很重要了。

  『皆由无住等通力故。』所以从这个地方来说,《般若经》不能不懂,我们也是这些年来,看大家念佛工夫不得力,障碍在那里呢?障碍是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在去年,我们将《金刚般若》详细讲一遍,目的我在讲经的时候讲得很清楚,我绝对不是节外生枝,不是抛弃净土,又去夹杂了,不是的。而是用《金刚般若》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目的呢?老实念佛。你真的能看破、放下了,你念佛就相应了,你就老实。所以把《金刚般若》当作我们的手段来用,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以无住故,无所不住。】

  这就是中道,空有两边不住。无住,不住有;无所不住,不住空,这才叫真正的无住。

  【以无作故。】

  无作不住有。

  【作用无边。】

  不住空!就作而无作,做不做?天天做,从来没有休息过。我这两天跟同修们谈话的时候也提起,世间人年岁大了有养老,这是社会福利,我们应当做的。学佛的人有没有养老的念头?没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八十岁他老人家圆寂了,应当七、八十他也去养养老,他没养老!天天讲经说法,到处去奔波,活一天干一天,帮助世间众生养老,来安老,自己没有安老、养老的这个念头。一切为众生,没有为自己,这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

  【以无行故,用而常寂。】

  行是行为。『无行』,种种作用无有疲厌,心永远清净,永远是在定中,就是刚才讲的,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上。

  【若约表义。】

  表法的义趣,如果就表法的义趣来说:

  【即修行菩萨观一切菩萨法空无我等。】

  这个地方有省略,你看到无我,无我下面有无愿无作,这个『等』就是无愿无作。

  【得此自在。】

  他前面讲的这十种通智—大自在,他怎么得来的?因为他观看破,看破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愿,一切法无作。所以要效法自然,这个最好,自然作而无作。譬如春生—春天草木生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作,这是大自然在作。它有没有作的念头呢?有没有作的心?没有。这就叫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我们要效法自然,随顺自然,我们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也要像大自然的运行一样,到某个时机就要做某些事情,虽然做,正在做的当中,心地也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没有做的这个意念,这个顺乎自然。顺乎自然跟诸位说,就是最健康的,违背自然,那你就是要命的,那就不是健康的,那就坏了。

  所以现在人满口科学,实际科学是什么,他自己也莫名其妙。违背了自然的原理,违背了自然的法则,不懂得顺乎自然,所以不知道养生之道。科技今天再高明还是迷惑颠倒,明眼人一看,问题非常非常多,不是救人是在害人。现在人看到古时候东西,认为这是旧的,要破除、要废弃了,殊不知古时候东西里面真高明,对於养生之道讲的就很透彻,他懂得顺乎自然。譬如在饮食,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夏天要吃热的,夏天天气热吃热的,身体里面跟外面自然能够相应;冬天吃冷的。你看看冬天长的这些蔬菜都是凉性的,大白菜、萝卜冬天的,都是凉性的;夏天生的这些植物都是热性的。你在什么季节,你吃这个季节所生长的东西最健康;你要挑口味,夏天要想吃冬天的东西,冬天要想吃夏天的东西;住在中国想吃外国的东西,你不生病才怪。为什么呢?违背了自然的法则。这是现在许多奇奇怪怪的病从那里来的?他不知道,他满脑袋的科学,很糟糕!实在讲的时候,这些智慧远远不如古人,可惜不读古人的书,那有什么法子?

  了解事实真相叫看破,他们真正看破一切法空,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佛法也是缘生法。缘生之法没有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他在里面一切的做作,他心里头不落痕迹,为什么呢?不可得。不可得为什么要做呢?业果不空。因为万法皆空,所以他放下;因为因果不空,他要断恶修善。但是这两样是一不是二,所以才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你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你真正体会到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用这个原理、原则来学习,学习怎么过日子,过菩萨的日子,菩萨的日子就是过大三空的日子,就是无我、无愿、无作,过这个日子。工作里头也用这个原则,你就样样得自在,你就念念开智慧,这不是假的。这是两个意思里的第一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这第二个意思,我们下一次再讲,第二个意思在注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