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行愿品海云比丘章 (第八集) 1997/5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12-014-0008
请掀开经本第十八页第一行,末后这一句看起。
【普於十方一切世界无不显现。】
从这一句看起,这一段经文是:
【举因显胜。】
显示莲华所有殊胜的庄严,经文总共有五句。第一句,我们前面说过。大莲华,我们要记住它表法的真实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性。换句话说,它是说我们的性德与修德。就性德里面讲,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指示的是心海、悲海。莲华所表的是修德,是大愿大行。这种愿行都是过去生中,在诸佛如来之处,积集广大的善根。善根、福德、因缘聚会,就出现了果报。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要同时具足,我们要求愿往生,就决定成就。学佛人不求生净土,念佛人求生净土,而不能往生,都是这三个条件总是缺了一个,三缺一,所以他不能成就。如果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一定会成就。三个条件成就了,
【令诸菩萨各於此华信愿成满。】
这四个字要紧。『信』是信心,弘愿成就、圆满。『普於十方一切世界无不显现』,信愿成满就能起这么大的作用。末后这一句就是《普门品》上所讲的:「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地方有感,你就有能力去现身。现什么样的身呢?不一定!就像《楞严经》里面所说的:「随一切众生的心愿,感应道交。」《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说多自在!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真正达到信愿成满,要靠我们自己来修行,时间长!这个标准最低限度,也是圆教八地菩萨。在大乘经上佛常讲,我们从证得初住那一天开始修起;换一句话说,你在六道里面修行的时间不算,在十法界里面修行的时间也不算。实在讲,这两个处所修行的时间—无量劫。我们每个人无量劫修到今天。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证得一真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这一天开始算起,这叫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修满了,你是什么地位?是不是成佛了?没有!三大阿僧只劫修满了,是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满了,毕业了,就是等觉菩萨,到这个地位。
我们说「信愿成满」,要用什么标准来讲?严格的标准是八地菩萨,也就是说,你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那一天算起,修满二个阿僧只劫。第一个阿僧只劫,修满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修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修满了,在往前进一步,你就是八地菩萨,那就信愿成满。八地是不退转,不动地,你才有能力随类化身。《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一句话就是《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就是这个意思。《普门品》说得详细,《楞严经》说得简单,是说一桩事情。你说这个多自在!
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要修到那一天?太难了!不要讲别的,我们今天讲超越六道轮回,就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有几个人有能力在这一生超越六道?我们不要说超六道,超欲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你能不能脱离欲界,升到色界天,你有没有能力?都不容易!何况超越三界!我们一界都超不了,这是讲实在话。超越欲界,你这个欲要断,里面贪瞋痴慢,外面财色名食睡,你能不能断掉?财色名食睡在眼前,真的不动心、不起念,你才有能力超越欲界,升到色界。所以法门虽然多,我们自己要认真去思惟,多想想,我们有没有能力离开五欲六尘。今天财色名食睡摆在我面前,我还动不动心?还会起心动念,换句话说,你还在欲界,你出不了欲界的范围。这个境界怎么能达到?
所以我们凡夫要想达到佛菩萨的境界,唯一的办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殊胜,就是带业往生。烦恼习气不断,也行!只要你把它伏一下,成功了,伏住,暂时不起现行,这个可以做得到。但是这种功夫在任何法门里面,都没有什么大作用,在净宗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你能够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华严经》的境界,就是极乐世界的境界。我们有这个近路可以走,所以五十三参一开端,吉祥云比丘就教给我们念佛法门,用意很深,慈悲到了极处。可是你这一生能够发愿求生净土,也是善根、福德、因缘一时具足;否则的话,也办不到。
我听同修们告诉我,许多念佛的人,劝人不要往生净土,死了以后,来生还做人,做个富贵人,断续修学佛法,弘法利生,人乘的佛法,提倡人间佛法。这个构想是不错,是很好,你能不能做到?来生做人,你来生有把握得人身吗?六道轮回,你来生有把握还到人道吗?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说,你必须五戒十善能打上九十分,你才有把握得九十分;如果五戒十善,九十分拿不到,来生得人身就不可靠,不容易。如果那个同修念佛修净土,我劝他不要往生、不要求往生,来生修人天福报,好!那个人真的听你话了,你来生决定不能得人身,为什么?人家这一生作佛的机会,你把他档住,拉回来,拉到六道,你这个过失不得了。你要不相信,你去看看《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还得了!他这个机缘,无量劫来好不容易在这个时候成就,发一念心要求生净土,你居然把他打断,让他不能成就、不能作佛,还搞六道轮回,你多残忍!你自己搞六道轮回,情有可原,你自作自受,你不能把人家拉回来。《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给我们很大的警愓,往往我们所作所为,做错了事情,不知不觉。做错了事情,不能说不知不觉就没罪,那有这个道理!你有意去做,你的罪更重,无意去做,还是有罪,不可以说无意就没罪,没这个道理。我们看第二句:
【从如幻观香王业生,以无生法所庄严故。】
这一句经文比前面短,这一小段。『如幻观香王业生』,这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实在这一句对我们来讲,相当熟悉,他所讲的就是观世音自在的大业,是从这个因而生的。观世音菩萨他修学的纲领,他修学的方法,在《普门品》里面有,在《楞严经》里面有,在《华严经》里面也有,将来我们会讲到。他修的所谓如幻三摩地,跟佛在大乘经上讲的相应。世间法如梦幻泡影,佛法也不例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所修之法,也没有自性,也是如幻如化。「观」用现在的话来说—观念,如幻之观是正确的,这个观念是正确,我们把所有一切现象都当作实在的,都当作真有的,你这个观念是错误。世、出世间法,相有性空,事有理无,这才是事实真相。「香王业」就是自在业,用「香王」来比喻。《心经》里面一开端:「观自在菩萨」,因为他观如幻,所以他得自在。
『以无生法所庄严故』,「无生法」三个字,意思很深很深。「无生」是不是不生?不是,生!生与无生是一不是二,这叫「无生法」。「无生法」也是形容一切万法显现的真相。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这个现象,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也是这个现象,正是所谓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样的,世、出世间法一样的。就是这种相是刹那生灭,生跟灭时间太短。这个生灭的界限是有,不能说没有。这个界限,我们几乎没有办法观察的到,没有办法体会的到,也就是好像生灭是同时的,所以叫「无生灭」。「无生法」就是无生灭法,生灭同时,它确实有生灭。因为它是同时,你也可以叫它不生,也可以叫它不灭,太短暂了。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生灭的速度比这个还要快。说实在话,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用科学仪器还是能探测的出来,现代科技进步,比这个更快速度的,也能探测的出来。佛讲「无生法」,这是科技没办法测量出来的。
我们看到的是相续相。相续时间的长短,凡夫是业力。譬如人寿命的长短,有人寿命很长,活一百多岁;有的人寿命短,三、四十岁就过世,这是什么原因?业力不相同,所以我们一切寿命的延续是业力。同样一个道理,植物、矿物,所有一切自然现象,它存在时间的长短,全是业力。诸佛如来他们不再造业,他们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业力不自在,愿力就自在。所以他们相续时间的长短,可以随愿成就。阿弥陀佛的世界无量寿,这个无量寿,经上也说得很清楚,并不是真的无量。那为什么叫无量?是有数字,我们算不出来,所以不得已说有量的无量,它不是真无量,为什么?将来阿弥陀佛也要入般涅盘,观音菩萨示现成佛,这就是有量。观音菩萨的寿量可能比阿弥陀佛的寿量还要长,但是他还是有量,观音菩萨将来入般涅盘,大势至菩萨接著成佛,他的时间太长。
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比喻,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都成为缘觉,智慧神通都像目犍连,共同来计算,算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都算不出来。不是算一天,尽无量劫都算不出来。我们从这个形容当中,就晓得西方人的寿命,因为人跟佛的寿命是一样的,佛无量寿,生到那个地方,人也是无量寿,那个寿命多长!可是你要晓得,虽然讲有量的无量,实际上是真正的无量,为什么?那么长的时间在那里修行,个个都成佛,成了佛就是真的无量寿。所以从有量的无量,就变成真正的无量。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此地讲的「大莲华」是从如幻观,是从无生法之所庄严,这个因太殊胜。我们想想看,我们有没有修「如幻观」?我们有没有修「无生法」?佛菩萨在此地说这个,意思是勉励我们,我们应当修,虽然念念求生净土,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个世缘摆脱?就是没有修「如幻观」。「如幻观」怎么个修法?用《金刚经》一首偈就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时时刻刻想著、记住!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就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这个念头就会停止。该爱的,你也不爱了;该恨的,你也不恨了,你的心就平等了,为什么?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清净心、平等心就能成就,这个如幻观好!
「无生观」就更好了,你可以离开生死的恐怖,人都怕死。你要是晓得一切法不生不灭,没有生死。生死的现象是一回什么事情?我们用现在科学家讲的:「转变生活的空间」。我们现在生活在三度空间里面,转变成四度、五度、无限度的空间,在转变空间。或者说,我们看电视换个频道,那有生灭!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身不是我,一定要建立这个观念,这是正确的观念,以为身是我,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佛讲得太多。身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不是我,是我所,是我所有的。譬如我这一件衣服,这一件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穿旧了,很欢喜的脱掉,一件旧衣服、肮脏衣服脱掉,你还会悲伤、还会难过吗?不会!换一件新衣服。同样的,你没有出六道,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就等於换衣服一样,身体坏了,换个身体。如果你修善业,你就换一件漂亮衣服;你造作恶业,你就换一件肮脏的衣服、难看的衣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断恶修善。第三段:
【从如梦观离相法生,以无作法之所印故。】
前面跟我们讲的「如幻」,这个地方跟我们讲的「如梦」,《金刚经》这一首偈全都包括了—梦幻泡影。这四个比喻,是以梦为主,其余三个比喻,实在讲都是比喻梦不是真实的,梦是幻,像泡影一样。『离相法生』,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常作如是观,很有道理,真的要常作如是观。我们对於这个世间,才不生烦恼,常生智慧。再不把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当真,我们生活在世间,就跟诸佛菩萨一样,游戏神通!换句话说,我们要把这个世间当作旅游观光的一个点,我到这来是旅游观光,过两天就走。这个地方,好也好,不好也好,与我不相干,我不必把这些人事物放在心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主观跟客观。我们如何把主观观念变成客观观念,你就自在了。
佛菩萨观一切世间是客观观念,没有主观观念,无我!有主观观念,是有我。他没有,所以对一切事实真相,他可以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离相不著一切相,不著一切相,为什么会有这些境界现前?这些境界,凡夫是业力现的,佛菩萨是愿力现的。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土,怎么现前的?凡夫的业力、诸佛菩萨的愿力,混合在一起,现出这个幻相。假如没有佛菩萨的愿力,这个世界不得了,众生集结这些恶业,这个世界早就毁灭了。原子弹毁灭地球一百次,那算什么!众生造作的恶业不得了!毁灭亿万次都不止。为什么它还能止住?因为有诸佛菩萨的愿力。佛菩萨,不能说他不慈悲,没有一个众生不仗佛菩萨愿力的加持,统统仗佛愿力的加持,迷惑颠倒的众生不知道!沾了佛菩萨的光,还骂佛菩萨,可是佛菩萨并不生气,还要照顾你,还是在帮助你。你能够接受,就明显的帮助你;不能接受,暗中帮助你,这个加持叫冥加,冥加是暗中加持你,你自己都不晓得。所以佛菩萨才叫大慈大悲,这都是真实的事。
『以无作法之所印故』,「印」是印证的意思。由此可知,这种殊胜境界是自自然然显示出来,佛经里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就是无作,就是自然的。《楞严经》里面常讲:「非因缘非自然」,所以用法尔。怕一般人听到自然,也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自然跟法尔差别在那里?自然依旧没有脱离意识;离开意识,那个自然就叫做法尔,所以它是自性显现的现象。《华严经》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说得好,把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说出了。不但十法界,包括诸佛净土也不例外。两句话说尽了。
我们在这个世间不是无作,我们是有作,天天想著我要怎么做,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起心动念在做。吃饭,想到今天我要吃些什么东西;穿衣,今天我要穿那一件衣服,都是有作。如果说无作,你生活起居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一切随缘,这就是无作。我们要学佛、学菩萨,从那里学?就从这些地方学。如何把我们有作换成无作,把我们的著相换成离相。相是有,怎么离?心里面不执著,就是离相。离相两个字不要搞错了,一定要远离,你怎么离得了?有很多人很执著,修行要离相,怎么离法?离开都市,到山上去挖个山洞,到里面去修行,山洞还是相,还没有离掉,这个相是绝对离不掉的。你就是自杀了,都离不掉,依旧还有境界相现前,相怎么能离掉呢?佛经上讲的离相,是心里头不著相,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是这种离法。
换句话说,现相是从那里生的?从清净心生的,从平等心里面生的,从正觉心生的,《无量寿经》上:「清净平等觉」。这个「大华莲」,法海、智海、性海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所以是「无作法之所印」。「印」这个意思很深,我们要体会它的意思。一颗印,「印」里面的文字很多。我们说话,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不能同时几百个字一下出来,不可能!你写字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可是「印」就不一样。大的石碑,雕的石刻,一下印出来,同时就现前。「印」就有同时现前,无量无边诸法一时现前,就是「印」的意思。
所以现代有些科学家在那里研究我们宇宙的来源,不断的在进化,所以有进化论。进化论提出来之后,也有很多人不能同意,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如果真的是进化,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成的,那现在的猿猴怎么办?它怎么没有变成人?那有进化,一部份的猴子变成人,那一部份的猴子不能变成人,还作猴子,那有这种道理?很难自圆其说。佛法讲得好,佛法讲宇宙的来源是刹那一时显现的,不是有先后次第,所以佛法不讲进化,讲进化就是有生有灭。所以佛讲的,还是他讲得好,「唯心所现」,所现就是所应,应就是现的意思,一时显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显现。显现出来之后,这里面有无量无穷的变化,那个变化是识在起作用。「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里头所有千变万化都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它就没有什么大变化,就变成静态的;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它就变成动态的。还是佛讲得好,想想还是他讲的有道理。第四句:
【从无染著离诤法生,随境观察无所著故。】
这里面的修因,我们都要特别注意。第一句是总说,就是要积集善根,不但要积集善根,要积集广大的善根,过去生中累劫的修集,现在继续不断在干,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广大善根,从什么地方修?是从广大的心修,念念不要想自己,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社会人群,你这个善根就大。纵然我没做到,可是我有这个心愿,能不能做得到,那是缘的问题。所以佛教给我们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能度得了吗?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还能度得了众生吗?可是你真正有这个愿心,你是集大善根,没有能力,那是另外一桩事情,我真有心!能力做不到,那是无可奈何,我不是没有心,当我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一定做到。换句话说,这个愿心一发,一定是尽心尽力在做,能做多少做多少,这就是圆满的功德。我现在能力小,我做得小,将来我能力大,我就做得大,行跟愿一定相应,这叫大善根。所以大善根,一切众生都能修,不要看轻自己,自己可以修大善根。
下面这个修因重要,还是《金刚经》上这一句话,一定要常常记住,常常要用在生活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面起了烦恼,动了贪瞋痴慢的念头,把这个经文念一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就能平了,你这些烦恼就化掉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自然就不执著了。所以在一生当中,周边环境里面,我们可以随缘去受用,决定不能占有,你要是占有,你就著了相。我受用而不占有,这是离相。一切诸佛菩萨都受用,他们的高明处—受用里面没有占有。我们以前在讲席上,作了一个比喻,我们要有使用权,不要有所有权。所有权就是著相、就是占有,不要把这个我所有的,那你就错了,这是决定错误,我们可以自在的去受用它,决定不占有它,那你就自在快乐,你什么烦恼都没有。所有一切烦恼都是想我要得到它、我要占有它,从这个妄想里面生出来的,绝对不是真实的。
所以这里教给我们修如幻观、修如梦观、修无生法、修无作法、修无染著、修离诤法,这是修行最高的原则。实在讲,讲了这么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只要修一个,其它的保险都在里面。你喜欢用那个方法,你就用那个方法,正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喜欢修如幻,你就修如幻观;你喜欢修如梦,你就修如梦观;你喜欢修无染,你就修无染观。一个修成了,其它的统统都成就,一门深入!修无染,一定离诤。六和敬里面,口和无诤,不跟任何人争论,为什么?所有一切争论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南无阿弥陀佛,除这一句话,全是假的。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也是假的,这不是我说它是假的,佛自己说的,《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不可以执著。你可以听、你可以去体会、可以去领悟,你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所以世法、佛法统统要舍。我们今天只抓住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
『随境观察无所著故』,「境」是境界,「随」教给我们随缘,随人事之缘、随环境之缘。这个「境」是境界,人事的境界、物质的境界,都在这一个字包含之中。随顺这个境界里面去观察,观察是智慧,观察一切法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就无所著了。世法、佛法都不著,你的心才真正达到清净无染。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心就是正觉心。净宗的修学就从这里下手,所谓「心净则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心净则土净」。如何能达到心净,用信愿行的方法;信愿行是修行的方法,目的是要达到心清净。心清净,《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就是清净心,二心就不清净,你心里面就有污染,一心是清净心。
这个事情很难,对我们凡夫、初学的人来说,我们要如何契入这个境界,真正契入境界,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心里真有,这叫念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一切都随缘,我决定不染著,样样对我都不相干,你要理会它干什么?你自自然然统统放下了,这才叫做念佛。吉祥云比丘二十种念佛里面,他讲了二十一种念佛门,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才知道怎么叫念佛。念佛不是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挂在口上,心里面还有人我是非、贪瞋痴慢,这不是念佛,这是口念,心里头没有佛。念佛是心里头有佛。你看「念」,念是今心,你现在心上有佛,这叫念佛;不一定在口上。开头叫你口念,你心上没有,叫你在口上练习,念久了,慢慢念,心上也有了,那就成功了。如果你老是挂在口上,念几十年,心上都没有,那就没有法子。最重要是心里头有佛,这个叫真正的念佛。
你看吉祥云比丘讲的真念,真念是心里头真有。可是口里头常常念,你心里头真有,口要不要念?口还念。口为什么念?度别人,口念不是为自己,口念是度众生,让一切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拿一串念珠,也是度众生。念珠是提醒我们自己念佛,可是你拿一串念珠,你虽然不念佛,人家一看到拿著念珠,「阿弥陀佛」!他自动也念一句阿弥陀佛。所以这一串念珠,就度很多众生。现在台湾念佛的风气开了,念佛大家都欢喜。四十年前,台湾念佛的风气没有开,知识份子念佛都是偷偷的念,怕难为情。大专学生刚刚学佛,李老师劝他们念佛,在佛堂里念,在学校里决定不敢说自己念佛,怕同学们笑话他,只有自己偷偷去念。我那个时候就教这些学生:「不必害怕!不必怕人讥笑,你就公开的念」,为什么?你就度了很多众生,不管他相信不相信,他尊敬,还是毁谤,总而言之,「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毁谤,也度了你。
所以我教学生,参加我们大专讲座的学生,我说:「你们的课本,课本通常都写上名字,你在名字旁边写阿弥陀佛。」你这个书本,很多同学看到,你手上常常拿一串念珠,不要怕人笑;人家看到念珠,对你总念一声阿弥陀佛,不管他是什么样的心态,他总会念,心里落了印象,你岂不是度了他!「自行化他」。常常有度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真干。实在没有能力干,我挂一串念珠,就度很多众生,这个事情,你总可以做得到。
现在世风日下,我在美国看到年轻人穿衬衫,那个图案都是妖魔鬼怪,这成什么世界?所以我就想到,我们衬衫可以印莲华、可以印阿弥陀佛,现在也很普遍,我看到很多人印出来了。我们穿这一件衣服,马路上走一走,度好多众生,你都不晓得?多少人看到,念一句阿弥陀佛,不念也印在阿赖耶识里头。这一件衬衫就是阿弥陀佛的广告,活动广告。你有车,你的车前后都贴上阿弥陀佛,会起作用的。我在温哥华,有一位同修告诉我,因为他的车上贴了南无阿弥陀佛,用英文写的,是我们这边印的,他贴在车的外面。有一个外国人看到了,看了很喜欢,问他:「你这什么意思?」他告诉他:「这个可以保佑行车平安。」他说:「这个很好!你给我一个。」他也去贴了一个,这善巧方便!叫他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保佑你行车平安,他就天天念,他也会教别人念。所以你要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望,常常去做,善巧方便太多了,没有定法。这是叫你「随境观察无所著故」。下面第五句:
【恒出妙音,演说如来广大境界。】
如来就是自性本具的『广大境界』,这个「广大境界」就是指《华严经》上所讲的华藏世界。『恒』—永远没有间断。随时随处要把如来「广大境界」介绍给一切众生,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在讲《华严经》。我们要懂得《华严》里面所说的十之七、八,都是表法。那些东西表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都在表法。所以你要说诸佛菩萨没有讲《华严》,那就大错特错!唯独《华严经》,一切诸佛如来演说从未间断,问题就是我们有耳不闻、有眼不见,这个麻烦大了。《华严经》上讲的:「六千比丘如聋如盲」,那是说我们这一批人。我们这一批人,看到人、看到事、看到物,都迷惑颠倒。如果懂得《华严经》表法的义趣,你见一切人,见一切事,见一切物,都开悟了。十之七、八是说这个道理,然后才晓得《华严经》是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众生都在那里表演。
【其声充满一切诸佛清净刹土。】
这是讲演说的音声。
【假使无数百千亿劫,以妙辩才,称赞此华,功德无尽。】
这一句是比喻。这个『华』是一个发大乘心的人,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的大愿大行,莲华是表这个。发菩提心,行大愿,修大行,这是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这是说莲华表法。从累劫积集修因,显示殊胜的功德,殊胜的大愿大行。再看下面的经文,下面经文是第二段:「见正报」。前面念的是「见依报」。再看正报。
【善男子,我时於此莲华之上,见有如来,结跏趺坐。相好具足。形量高广,上至有顶。】
我们先看看清凉大师后面这一行的注解,这是第二段。
【善男子我时於此下】
下面这一段经文。
【见正报。谓心行既敷,本觉如来忽然出现。】
大师解释得很简单,文字不多,意思全都说出来了。这个『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己的心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在念佛法门里面来讲,理一心境界现前,是说的这个意思。你要不懂它这里面的密义,你看到这里,是看故事、看小说,你不晓得它里头代表什么意思。『见有如来,结跏趺坐』,大概是看到一尊佛像了,那你就搞错了,不是这个意思。这是自性如来现前,你见到心性了。你前面修因,你修「如幻、如梦、无染、无生、无著」,所有一切业障都消除了,烦恼障、所知障都消除了,自性现前了,这是如来。所以他没有说诸佛,没有讲佛,佛是从相上讲的,如来是从性上讲的,大乘经上这种例子很多。我们看这个经文,从经文里面,我们来探讨这个意思。
『善男子』,这是菩萨叫著善财。『我时於此莲华之上』,他在这个时候;「莲华之上」就是发菩提心、立大愿、修大行,在这上面『见有如来』,见到自性,见性了。『结跏趺坐』是说自性如如不动,「坐」是不动的意思,《金刚经》上讲:「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结跏跌坐」就是禅定。这是自性本定,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本来就是一切不染著,就是一切不动,如如不动。
『相好具足。形量高广,上至有顶。』这三句是形容性德不可思议,性德能现相,所现的一真法界,在本经他所现的华藏世界,在《无量寿经》里面所现的是极乐世界,相好具足,依正庄严。「形量高广」这是从正报上来讲的,「形」是他的形状,「量」是讲的他的身躯。经上常讲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形容。「上至有顶」,从形量上来讲,这达到最高峰,在往上去没有了。「有顶」是最高峰,在我们六道里面讲,有顶是四禅天,达到最高峰。四禅天色界、无色界没有形状,有形的达到最高峰,没有比这个再高了。我们地球上,现在大家晓得,山是喜马拉雅山最高了,达到这个巅峰,再没有比这个更高了,这是比喻。这是见到身相,就是见到自性。下面我们再来看,身必定还有一些附属的,有座。
【如来所处宝莲华座不可思议。】
有身一定有座,他的座、宝座不可思议。
【道场众会不可思议。】
佛出现在世,他也要工作,没有工作,你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我们一切众生生到世间来,不想干的工作,也得要干,为什么?业力在支配你,你没有法子,你不能从心所欲;从心所欲,那就不叫业力,那叫愿力。我们为了生活,逼著不能不干,不想干也不行。我们中国有很多到外国留学的学生,我在美国就看到很多。他在中国念书,是他的志愿,他喜欢的东西。可是到外国之后,一看他所学的东西,在外国不能生活,找不到工作,不能赚钱,怎么办?改行,到外面学机械、电脑,为了好找工作,好赚钱,生活,把他自己的志愿,都舍弃掉,太多太多了。尤其是学这些文科的,他们这个社会是工业社会,需要技术人才。所以学文学、学哲学的,到那里去,都没有办法。学数学的,除在那边教书之外,没有第二个出路,多半到那边学一、二年,就改行,业力在支配你。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是愿力。
愿力,诸位想想,那一种工作最好?世、出世间最好的工作—教学!最清高的工作,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行业。这个行业虽然不能赚钱,不能致富,清高!所以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他选择这个行业,他选择这个工作,但是也有特别因缘的。像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示现的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并不是完全从事於教学。可是诸位要记住,佛这个身分出现,决定是教学;菩萨身份出现,不一定用这种形式,菩萨也可以作官从政,菩萨也可以经商作商主。但是无论是那一种身份、那一种行业,说老实话,他还是在那里教学。总而言之,他是以教学为主,绝对不会把他的本愿失掉,没有这回事情。他在那一个行业,他就教那一个行业的人,一定是这个行业的模范,是这个行业的好榜样。我们今天讲,是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他做出好样子,给同行的人看,教导同行人,这就是佛菩萨。所以他有道场。道场是他自己修学教化众生的场所。「众会」就是参与他教学的这些大众,我们今天讲的学生、同参道友,都很热心、欢喜来接受他的教导,这个不可思议。
【圆满智慧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讲他教学的内容,他所教导的充满智慧,圆满的智慧,高度的智慧,超越世间人的聪明才智,不可思议。
【圆光照耀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讲他教学的影响。虽然他教学是在一个场所,实习的学生人数有限,像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随众!虽在一个地方教学,他的影响深远,从空间,他影响到十方;从时间,他影响到三界。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影响到我们今天也三千年了,这个就是「圆光照耀」,圆满智慧光,照耀十方三世不可思议。
【威仪随现不可思议。】
『威』是威德,『仪』是规矩,我们今天讲丰采、风度,跟一般人不一样。举止言谈、生活规范,都足以令一切大众效法,令一切大众学习,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
【光明炽盛不可思议。】
这个里面重点在『炽盛』,说明他的教导,从内在里面看,他的热诚、热心,不为名闻利养。不选择学生的条件,如古德所谓的:「有教无类」,只要人肯欢喜修学,一律平等的欢迎,没有差等。这是从他教学的热诚、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他教学的成就,就像「光明炽盛」一样,像火烧得很旺,这是形容的。形容他们的道场、形容他们的修学、形容他们的教导,都非常兴旺。而其它地方,不能够跟他相比,这不可思议。这一段文很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十八页第一行,末后这一句看起。
【普於十方一切世界无不显现。】
从这一句看起,这一段经文是:
【举因显胜。】
显示莲华所有殊胜的庄严,经文总共有五句。第一句,我们前面说过。大莲华,我们要记住它表法的真实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性。换句话说,它是说我们的性德与修德。就性德里面讲,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指示的是心海、悲海。莲华所表的是修德,是大愿大行。这种愿行都是过去生中,在诸佛如来之处,积集广大的善根。善根、福德、因缘聚会,就出现了果报。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要同时具足,我们要求愿往生,就决定成就。学佛人不求生净土,念佛人求生净土,而不能往生,都是这三个条件总是缺了一个,三缺一,所以他不能成就。如果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一定会成就。三个条件成就了,
【令诸菩萨各於此华信愿成满。】
这四个字要紧。『信』是信心,弘愿成就、圆满。『普於十方一切世界无不显现』,信愿成满就能起这么大的作用。末后这一句就是《普门品》上所讲的:「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地方有感,你就有能力去现身。现什么样的身呢?不一定!就像《楞严经》里面所说的:「随一切众生的心愿,感应道交。」《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说多自在!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真正达到信愿成满,要靠我们自己来修行,时间长!这个标准最低限度,也是圆教八地菩萨。在大乘经上佛常讲,我们从证得初住那一天开始修起;换一句话说,你在六道里面修行的时间不算,在十法界里面修行的时间也不算。实在讲,这两个处所修行的时间—无量劫。我们每个人无量劫修到今天。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证得一真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这一天开始算起,这叫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修满了,你是什么地位?是不是成佛了?没有!三大阿僧只劫修满了,是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满了,毕业了,就是等觉菩萨,到这个地位。
我们说「信愿成满」,要用什么标准来讲?严格的标准是八地菩萨,也就是说,你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那一天算起,修满二个阿僧只劫。第一个阿僧只劫,修满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修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修满了,在往前进一步,你就是八地菩萨,那就信愿成满。八地是不退转,不动地,你才有能力随类化身。《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一句话就是《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就是这个意思。《普门品》说得详细,《楞严经》说得简单,是说一桩事情。你说这个多自在!
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要修到那一天?太难了!不要讲别的,我们今天讲超越六道轮回,就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有几个人有能力在这一生超越六道?我们不要说超六道,超欲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你能不能脱离欲界,升到色界天,你有没有能力?都不容易!何况超越三界!我们一界都超不了,这是讲实在话。超越欲界,你这个欲要断,里面贪瞋痴慢,外面财色名食睡,你能不能断掉?财色名食睡在眼前,真的不动心、不起念,你才有能力超越欲界,升到色界。所以法门虽然多,我们自己要认真去思惟,多想想,我们有没有能力离开五欲六尘。今天财色名食睡摆在我面前,我还动不动心?还会起心动念,换句话说,你还在欲界,你出不了欲界的范围。这个境界怎么能达到?
所以我们凡夫要想达到佛菩萨的境界,唯一的办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殊胜,就是带业往生。烦恼习气不断,也行!只要你把它伏一下,成功了,伏住,暂时不起现行,这个可以做得到。但是这种功夫在任何法门里面,都没有什么大作用,在净宗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你能够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华严经》的境界,就是极乐世界的境界。我们有这个近路可以走,所以五十三参一开端,吉祥云比丘就教给我们念佛法门,用意很深,慈悲到了极处。可是你这一生能够发愿求生净土,也是善根、福德、因缘一时具足;否则的话,也办不到。
我听同修们告诉我,许多念佛的人,劝人不要往生净土,死了以后,来生还做人,做个富贵人,断续修学佛法,弘法利生,人乘的佛法,提倡人间佛法。这个构想是不错,是很好,你能不能做到?来生做人,你来生有把握得人身吗?六道轮回,你来生有把握还到人道吗?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说,你必须五戒十善能打上九十分,你才有把握得九十分;如果五戒十善,九十分拿不到,来生得人身就不可靠,不容易。如果那个同修念佛修净土,我劝他不要往生、不要求往生,来生修人天福报,好!那个人真的听你话了,你来生决定不能得人身,为什么?人家这一生作佛的机会,你把他档住,拉回来,拉到六道,你这个过失不得了。你要不相信,你去看看《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还得了!他这个机缘,无量劫来好不容易在这个时候成就,发一念心要求生净土,你居然把他打断,让他不能成就、不能作佛,还搞六道轮回,你多残忍!你自己搞六道轮回,情有可原,你自作自受,你不能把人家拉回来。《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给我们很大的警愓,往往我们所作所为,做错了事情,不知不觉。做错了事情,不能说不知不觉就没罪,那有这个道理!你有意去做,你的罪更重,无意去做,还是有罪,不可以说无意就没罪,没这个道理。我们看第二句:
【从如幻观香王业生,以无生法所庄严故。】
这一句经文比前面短,这一小段。『如幻观香王业生』,这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实在这一句对我们来讲,相当熟悉,他所讲的就是观世音自在的大业,是从这个因而生的。观世音菩萨他修学的纲领,他修学的方法,在《普门品》里面有,在《楞严经》里面有,在《华严经》里面也有,将来我们会讲到。他修的所谓如幻三摩地,跟佛在大乘经上讲的相应。世间法如梦幻泡影,佛法也不例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所修之法,也没有自性,也是如幻如化。「观」用现在的话来说—观念,如幻之观是正确的,这个观念是正确,我们把所有一切现象都当作实在的,都当作真有的,你这个观念是错误。世、出世间法,相有性空,事有理无,这才是事实真相。「香王业」就是自在业,用「香王」来比喻。《心经》里面一开端:「观自在菩萨」,因为他观如幻,所以他得自在。
『以无生法所庄严故』,「无生法」三个字,意思很深很深。「无生」是不是不生?不是,生!生与无生是一不是二,这叫「无生法」。「无生法」也是形容一切万法显现的真相。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这个现象,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也是这个现象,正是所谓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样的,世、出世间法一样的。就是这种相是刹那生灭,生跟灭时间太短。这个生灭的界限是有,不能说没有。这个界限,我们几乎没有办法观察的到,没有办法体会的到,也就是好像生灭是同时的,所以叫「无生灭」。「无生法」就是无生灭法,生灭同时,它确实有生灭。因为它是同时,你也可以叫它不生,也可以叫它不灭,太短暂了。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生灭的速度比这个还要快。说实在话,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用科学仪器还是能探测的出来,现代科技进步,比这个更快速度的,也能探测的出来。佛讲「无生法」,这是科技没办法测量出来的。
我们看到的是相续相。相续时间的长短,凡夫是业力。譬如人寿命的长短,有人寿命很长,活一百多岁;有的人寿命短,三、四十岁就过世,这是什么原因?业力不相同,所以我们一切寿命的延续是业力。同样一个道理,植物、矿物,所有一切自然现象,它存在时间的长短,全是业力。诸佛如来他们不再造业,他们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业力不自在,愿力就自在。所以他们相续时间的长短,可以随愿成就。阿弥陀佛的世界无量寿,这个无量寿,经上也说得很清楚,并不是真的无量。那为什么叫无量?是有数字,我们算不出来,所以不得已说有量的无量,它不是真无量,为什么?将来阿弥陀佛也要入般涅盘,观音菩萨示现成佛,这就是有量。观音菩萨的寿量可能比阿弥陀佛的寿量还要长,但是他还是有量,观音菩萨将来入般涅盘,大势至菩萨接著成佛,他的时间太长。
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比喻,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都成为缘觉,智慧神通都像目犍连,共同来计算,算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都算不出来。不是算一天,尽无量劫都算不出来。我们从这个形容当中,就晓得西方人的寿命,因为人跟佛的寿命是一样的,佛无量寿,生到那个地方,人也是无量寿,那个寿命多长!可是你要晓得,虽然讲有量的无量,实际上是真正的无量,为什么?那么长的时间在那里修行,个个都成佛,成了佛就是真的无量寿。所以从有量的无量,就变成真正的无量。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此地讲的「大莲华」是从如幻观,是从无生法之所庄严,这个因太殊胜。我们想想看,我们有没有修「如幻观」?我们有没有修「无生法」?佛菩萨在此地说这个,意思是勉励我们,我们应当修,虽然念念求生净土,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个世缘摆脱?就是没有修「如幻观」。「如幻观」怎么个修法?用《金刚经》一首偈就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时时刻刻想著、记住!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就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这个念头就会停止。该爱的,你也不爱了;该恨的,你也不恨了,你的心就平等了,为什么?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清净心、平等心就能成就,这个如幻观好!
「无生观」就更好了,你可以离开生死的恐怖,人都怕死。你要是晓得一切法不生不灭,没有生死。生死的现象是一回什么事情?我们用现在科学家讲的:「转变生活的空间」。我们现在生活在三度空间里面,转变成四度、五度、无限度的空间,在转变空间。或者说,我们看电视换个频道,那有生灭!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身不是我,一定要建立这个观念,这是正确的观念,以为身是我,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佛讲得太多。身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不是我,是我所,是我所有的。譬如我这一件衣服,这一件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穿旧了,很欢喜的脱掉,一件旧衣服、肮脏衣服脱掉,你还会悲伤、还会难过吗?不会!换一件新衣服。同样的,你没有出六道,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就等於换衣服一样,身体坏了,换个身体。如果你修善业,你就换一件漂亮衣服;你造作恶业,你就换一件肮脏的衣服、难看的衣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断恶修善。第三段:
【从如梦观离相法生,以无作法之所印故。】
前面跟我们讲的「如幻」,这个地方跟我们讲的「如梦」,《金刚经》这一首偈全都包括了—梦幻泡影。这四个比喻,是以梦为主,其余三个比喻,实在讲都是比喻梦不是真实的,梦是幻,像泡影一样。『离相法生』,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常作如是观,很有道理,真的要常作如是观。我们对於这个世间,才不生烦恼,常生智慧。再不把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当真,我们生活在世间,就跟诸佛菩萨一样,游戏神通!换句话说,我们要把这个世间当作旅游观光的一个点,我到这来是旅游观光,过两天就走。这个地方,好也好,不好也好,与我不相干,我不必把这些人事物放在心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主观跟客观。我们如何把主观观念变成客观观念,你就自在了。
佛菩萨观一切世间是客观观念,没有主观观念,无我!有主观观念,是有我。他没有,所以对一切事实真相,他可以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离相不著一切相,不著一切相,为什么会有这些境界现前?这些境界,凡夫是业力现的,佛菩萨是愿力现的。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土,怎么现前的?凡夫的业力、诸佛菩萨的愿力,混合在一起,现出这个幻相。假如没有佛菩萨的愿力,这个世界不得了,众生集结这些恶业,这个世界早就毁灭了。原子弹毁灭地球一百次,那算什么!众生造作的恶业不得了!毁灭亿万次都不止。为什么它还能止住?因为有诸佛菩萨的愿力。佛菩萨,不能说他不慈悲,没有一个众生不仗佛菩萨愿力的加持,统统仗佛愿力的加持,迷惑颠倒的众生不知道!沾了佛菩萨的光,还骂佛菩萨,可是佛菩萨并不生气,还要照顾你,还是在帮助你。你能够接受,就明显的帮助你;不能接受,暗中帮助你,这个加持叫冥加,冥加是暗中加持你,你自己都不晓得。所以佛菩萨才叫大慈大悲,这都是真实的事。
『以无作法之所印故』,「印」是印证的意思。由此可知,这种殊胜境界是自自然然显示出来,佛经里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就是无作,就是自然的。《楞严经》里面常讲:「非因缘非自然」,所以用法尔。怕一般人听到自然,也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自然跟法尔差别在那里?自然依旧没有脱离意识;离开意识,那个自然就叫做法尔,所以它是自性显现的现象。《华严经》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说得好,把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说出了。不但十法界,包括诸佛净土也不例外。两句话说尽了。
我们在这个世间不是无作,我们是有作,天天想著我要怎么做,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起心动念在做。吃饭,想到今天我要吃些什么东西;穿衣,今天我要穿那一件衣服,都是有作。如果说无作,你生活起居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一切随缘,这就是无作。我们要学佛、学菩萨,从那里学?就从这些地方学。如何把我们有作换成无作,把我们的著相换成离相。相是有,怎么离?心里面不执著,就是离相。离相两个字不要搞错了,一定要远离,你怎么离得了?有很多人很执著,修行要离相,怎么离法?离开都市,到山上去挖个山洞,到里面去修行,山洞还是相,还没有离掉,这个相是绝对离不掉的。你就是自杀了,都离不掉,依旧还有境界相现前,相怎么能离掉呢?佛经上讲的离相,是心里头不著相,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是这种离法。
换句话说,现相是从那里生的?从清净心生的,从平等心里面生的,从正觉心生的,《无量寿经》上:「清净平等觉」。这个「大华莲」,法海、智海、性海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所以是「无作法之所印」。「印」这个意思很深,我们要体会它的意思。一颗印,「印」里面的文字很多。我们说话,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不能同时几百个字一下出来,不可能!你写字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可是「印」就不一样。大的石碑,雕的石刻,一下印出来,同时就现前。「印」就有同时现前,无量无边诸法一时现前,就是「印」的意思。
所以现代有些科学家在那里研究我们宇宙的来源,不断的在进化,所以有进化论。进化论提出来之后,也有很多人不能同意,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如果真的是进化,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成的,那现在的猿猴怎么办?它怎么没有变成人?那有进化,一部份的猴子变成人,那一部份的猴子不能变成人,还作猴子,那有这种道理?很难自圆其说。佛法讲得好,佛法讲宇宙的来源是刹那一时显现的,不是有先后次第,所以佛法不讲进化,讲进化就是有生有灭。所以佛讲的,还是他讲得好,「唯心所现」,所现就是所应,应就是现的意思,一时显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显现。显现出来之后,这里面有无量无穷的变化,那个变化是识在起作用。「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里头所有千变万化都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它就没有什么大变化,就变成静态的;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它就变成动态的。还是佛讲得好,想想还是他讲的有道理。第四句:
【从无染著离诤法生,随境观察无所著故。】
这里面的修因,我们都要特别注意。第一句是总说,就是要积集善根,不但要积集善根,要积集广大的善根,过去生中累劫的修集,现在继续不断在干,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广大善根,从什么地方修?是从广大的心修,念念不要想自己,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社会人群,你这个善根就大。纵然我没做到,可是我有这个心愿,能不能做得到,那是缘的问题。所以佛教给我们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能度得了吗?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还能度得了众生吗?可是你真正有这个愿心,你是集大善根,没有能力,那是另外一桩事情,我真有心!能力做不到,那是无可奈何,我不是没有心,当我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一定做到。换句话说,这个愿心一发,一定是尽心尽力在做,能做多少做多少,这就是圆满的功德。我现在能力小,我做得小,将来我能力大,我就做得大,行跟愿一定相应,这叫大善根。所以大善根,一切众生都能修,不要看轻自己,自己可以修大善根。
下面这个修因重要,还是《金刚经》上这一句话,一定要常常记住,常常要用在生活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面起了烦恼,动了贪瞋痴慢的念头,把这个经文念一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就能平了,你这些烦恼就化掉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自然就不执著了。所以在一生当中,周边环境里面,我们可以随缘去受用,决定不能占有,你要是占有,你就著了相。我受用而不占有,这是离相。一切诸佛菩萨都受用,他们的高明处—受用里面没有占有。我们以前在讲席上,作了一个比喻,我们要有使用权,不要有所有权。所有权就是著相、就是占有,不要把这个我所有的,那你就错了,这是决定错误,我们可以自在的去受用它,决定不占有它,那你就自在快乐,你什么烦恼都没有。所有一切烦恼都是想我要得到它、我要占有它,从这个妄想里面生出来的,绝对不是真实的。
所以这里教给我们修如幻观、修如梦观、修无生法、修无作法、修无染著、修离诤法,这是修行最高的原则。实在讲,讲了这么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只要修一个,其它的保险都在里面。你喜欢用那个方法,你就用那个方法,正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喜欢修如幻,你就修如幻观;你喜欢修如梦,你就修如梦观;你喜欢修无染,你就修无染观。一个修成了,其它的统统都成就,一门深入!修无染,一定离诤。六和敬里面,口和无诤,不跟任何人争论,为什么?所有一切争论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南无阿弥陀佛,除这一句话,全是假的。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也是假的,这不是我说它是假的,佛自己说的,《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不可以执著。你可以听、你可以去体会、可以去领悟,你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所以世法、佛法统统要舍。我们今天只抓住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
『随境观察无所著故』,「境」是境界,「随」教给我们随缘,随人事之缘、随环境之缘。这个「境」是境界,人事的境界、物质的境界,都在这一个字包含之中。随顺这个境界里面去观察,观察是智慧,观察一切法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就无所著了。世法、佛法都不著,你的心才真正达到清净无染。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心就是正觉心。净宗的修学就从这里下手,所谓「心净则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心净则土净」。如何能达到心净,用信愿行的方法;信愿行是修行的方法,目的是要达到心清净。心清净,《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就是清净心,二心就不清净,你心里面就有污染,一心是清净心。
这个事情很难,对我们凡夫、初学的人来说,我们要如何契入这个境界,真正契入境界,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只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心里真有,这叫念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一切都随缘,我决定不染著,样样对我都不相干,你要理会它干什么?你自自然然统统放下了,这才叫做念佛。吉祥云比丘二十种念佛里面,他讲了二十一种念佛门,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才知道怎么叫念佛。念佛不是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挂在口上,心里面还有人我是非、贪瞋痴慢,这不是念佛,这是口念,心里头没有佛。念佛是心里头有佛。你看「念」,念是今心,你现在心上有佛,这叫念佛;不一定在口上。开头叫你口念,你心上没有,叫你在口上练习,念久了,慢慢念,心上也有了,那就成功了。如果你老是挂在口上,念几十年,心上都没有,那就没有法子。最重要是心里头有佛,这个叫真正的念佛。
你看吉祥云比丘讲的真念,真念是心里头真有。可是口里头常常念,你心里头真有,口要不要念?口还念。口为什么念?度别人,口念不是为自己,口念是度众生,让一切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拿一串念珠,也是度众生。念珠是提醒我们自己念佛,可是你拿一串念珠,你虽然不念佛,人家一看到拿著念珠,「阿弥陀佛」!他自动也念一句阿弥陀佛。所以这一串念珠,就度很多众生。现在台湾念佛的风气开了,念佛大家都欢喜。四十年前,台湾念佛的风气没有开,知识份子念佛都是偷偷的念,怕难为情。大专学生刚刚学佛,李老师劝他们念佛,在佛堂里念,在学校里决定不敢说自己念佛,怕同学们笑话他,只有自己偷偷去念。我那个时候就教这些学生:「不必害怕!不必怕人讥笑,你就公开的念」,为什么?你就度了很多众生,不管他相信不相信,他尊敬,还是毁谤,总而言之,「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毁谤,也度了你。
所以我教学生,参加我们大专讲座的学生,我说:「你们的课本,课本通常都写上名字,你在名字旁边写阿弥陀佛。」你这个书本,很多同学看到,你手上常常拿一串念珠,不要怕人笑;人家看到念珠,对你总念一声阿弥陀佛,不管他是什么样的心态,他总会念,心里落了印象,你岂不是度了他!「自行化他」。常常有度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真干。实在没有能力干,我挂一串念珠,就度很多众生,这个事情,你总可以做得到。
现在世风日下,我在美国看到年轻人穿衬衫,那个图案都是妖魔鬼怪,这成什么世界?所以我就想到,我们衬衫可以印莲华、可以印阿弥陀佛,现在也很普遍,我看到很多人印出来了。我们穿这一件衣服,马路上走一走,度好多众生,你都不晓得?多少人看到,念一句阿弥陀佛,不念也印在阿赖耶识里头。这一件衬衫就是阿弥陀佛的广告,活动广告。你有车,你的车前后都贴上阿弥陀佛,会起作用的。我在温哥华,有一位同修告诉我,因为他的车上贴了南无阿弥陀佛,用英文写的,是我们这边印的,他贴在车的外面。有一个外国人看到了,看了很喜欢,问他:「你这什么意思?」他告诉他:「这个可以保佑行车平安。」他说:「这个很好!你给我一个。」他也去贴了一个,这善巧方便!叫他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保佑你行车平安,他就天天念,他也会教别人念。所以你要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望,常常去做,善巧方便太多了,没有定法。这是叫你「随境观察无所著故」。下面第五句:
【恒出妙音,演说如来广大境界。】
如来就是自性本具的『广大境界』,这个「广大境界」就是指《华严经》上所讲的华藏世界。『恒』—永远没有间断。随时随处要把如来「广大境界」介绍给一切众生,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在讲《华严经》。我们要懂得《华严》里面所说的十之七、八,都是表法。那些东西表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都在表法。所以你要说诸佛菩萨没有讲《华严》,那就大错特错!唯独《华严经》,一切诸佛如来演说从未间断,问题就是我们有耳不闻、有眼不见,这个麻烦大了。《华严经》上讲的:「六千比丘如聋如盲」,那是说我们这一批人。我们这一批人,看到人、看到事、看到物,都迷惑颠倒。如果懂得《华严经》表法的义趣,你见一切人,见一切事,见一切物,都开悟了。十之七、八是说这个道理,然后才晓得《华严经》是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众生都在那里表演。
【其声充满一切诸佛清净刹土。】
这是讲演说的音声。
【假使无数百千亿劫,以妙辩才,称赞此华,功德无尽。】
这一句是比喻。这个『华』是一个发大乘心的人,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的大愿大行,莲华是表这个。发菩提心,行大愿,修大行,这是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这是说莲华表法。从累劫积集修因,显示殊胜的功德,殊胜的大愿大行。再看下面的经文,下面经文是第二段:「见正报」。前面念的是「见依报」。再看正报。
【善男子,我时於此莲华之上,见有如来,结跏趺坐。相好具足。形量高广,上至有顶。】
我们先看看清凉大师后面这一行的注解,这是第二段。
【善男子我时於此下】
下面这一段经文。
【见正报。谓心行既敷,本觉如来忽然出现。】
大师解释得很简单,文字不多,意思全都说出来了。这个『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己的心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在念佛法门里面来讲,理一心境界现前,是说的这个意思。你要不懂它这里面的密义,你看到这里,是看故事、看小说,你不晓得它里头代表什么意思。『见有如来,结跏趺坐』,大概是看到一尊佛像了,那你就搞错了,不是这个意思。这是自性如来现前,你见到心性了。你前面修因,你修「如幻、如梦、无染、无生、无著」,所有一切业障都消除了,烦恼障、所知障都消除了,自性现前了,这是如来。所以他没有说诸佛,没有讲佛,佛是从相上讲的,如来是从性上讲的,大乘经上这种例子很多。我们看这个经文,从经文里面,我们来探讨这个意思。
『善男子』,这是菩萨叫著善财。『我时於此莲华之上』,他在这个时候;「莲华之上」就是发菩提心、立大愿、修大行,在这上面『见有如来』,见到自性,见性了。『结跏趺坐』是说自性如如不动,「坐」是不动的意思,《金刚经》上讲:「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结跏跌坐」就是禅定。这是自性本定,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本来就是一切不染著,就是一切不动,如如不动。
『相好具足。形量高广,上至有顶。』这三句是形容性德不可思议,性德能现相,所现的一真法界,在本经他所现的华藏世界,在《无量寿经》里面所现的是极乐世界,相好具足,依正庄严。「形量高广」这是从正报上来讲的,「形」是他的形状,「量」是讲的他的身躯。经上常讲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形容。「上至有顶」,从形量上来讲,这达到最高峰,在往上去没有了。「有顶」是最高峰,在我们六道里面讲,有顶是四禅天,达到最高峰。四禅天色界、无色界没有形状,有形的达到最高峰,没有比这个再高了。我们地球上,现在大家晓得,山是喜马拉雅山最高了,达到这个巅峰,再没有比这个更高了,这是比喻。这是见到身相,就是见到自性。下面我们再来看,身必定还有一些附属的,有座。
【如来所处宝莲华座不可思议。】
有身一定有座,他的座、宝座不可思议。
【道场众会不可思议。】
佛出现在世,他也要工作,没有工作,你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我们一切众生生到世间来,不想干的工作,也得要干,为什么?业力在支配你,你没有法子,你不能从心所欲;从心所欲,那就不叫业力,那叫愿力。我们为了生活,逼著不能不干,不想干也不行。我们中国有很多到外国留学的学生,我在美国就看到很多。他在中国念书,是他的志愿,他喜欢的东西。可是到外国之后,一看他所学的东西,在外国不能生活,找不到工作,不能赚钱,怎么办?改行,到外面学机械、电脑,为了好找工作,好赚钱,生活,把他自己的志愿,都舍弃掉,太多太多了。尤其是学这些文科的,他们这个社会是工业社会,需要技术人才。所以学文学、学哲学的,到那里去,都没有办法。学数学的,除在那边教书之外,没有第二个出路,多半到那边学一、二年,就改行,业力在支配你。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是愿力。
愿力,诸位想想,那一种工作最好?世、出世间最好的工作—教学!最清高的工作,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行业。这个行业虽然不能赚钱,不能致富,清高!所以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他选择这个行业,他选择这个工作,但是也有特别因缘的。像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示现的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并不是完全从事於教学。可是诸位要记住,佛这个身分出现,决定是教学;菩萨身份出现,不一定用这种形式,菩萨也可以作官从政,菩萨也可以经商作商主。但是无论是那一种身份、那一种行业,说老实话,他还是在那里教学。总而言之,他是以教学为主,绝对不会把他的本愿失掉,没有这回事情。他在那一个行业,他就教那一个行业的人,一定是这个行业的模范,是这个行业的好榜样。我们今天讲,是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他做出好样子,给同行的人看,教导同行人,这就是佛菩萨。所以他有道场。道场是他自己修学教化众生的场所。「众会」就是参与他教学的这些大众,我们今天讲的学生、同参道友,都很热心、欢喜来接受他的教导,这个不可思议。
【圆满智慧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讲他教学的内容,他所教导的充满智慧,圆满的智慧,高度的智慧,超越世间人的聪明才智,不可思议。
【圆光照耀不可思议。】
这一句是讲他教学的影响。虽然他教学是在一个场所,实习的学生人数有限,像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随众!虽在一个地方教学,他的影响深远,从空间,他影响到十方;从时间,他影响到三界。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影响到我们今天也三千年了,这个就是「圆光照耀」,圆满智慧光,照耀十方三世不可思议。
【威仪随现不可思议。】
『威』是威德,『仪』是规矩,我们今天讲丰采、风度,跟一般人不一样。举止言谈、生活规范,都足以令一切大众效法,令一切大众学习,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
【光明炽盛不可思议。】
这个里面重点在『炽盛』,说明他的教导,从内在里面看,他的热诚、热心,不为名闻利养。不选择学生的条件,如古德所谓的:「有教无类」,只要人肯欢喜修学,一律平等的欢迎,没有差等。这是从他教学的热诚、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他教学的成就,就像「光明炽盛」一样,像火烧得很旺,这是形容的。形容他们的道场、形容他们的修学、形容他们的教导,都非常兴旺。而其它地方,不能够跟他相比,这不可思议。这一段文很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