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行愿品吉祥云比丘章 (第六集) 1997/3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12-013-0006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页,倒数第二行,请看经文:
【善男子,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平等境界无碍智慧普见法门。】
这一句是吉祥云比丘为善财童子说出,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法门,这个法门的名称。这个里面含的意思很深,清凉大师在这一节,给我们注解的也不少,我们看他的注子。这是大科第四段,就是每一参经文,总共分为六段,前面跟诸位交代过,这是第四段。第四段的小题目叫:
【谦己推胜】
对自己谦虚,推崇别人。『胜』就是殊胜,不但殊胜,超过我自己太多,就是自谦而尊他。这里面就是两段,一段是自谦,一段是推崇别人。这是两段里面的第一个小段,
【先谦己知一】
谦虚自己在无量法门里面,只知道一门,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这种作法,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要想成就、要想开悟、要想证果,乃至於我们念佛要想往生,真正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你就要懂得一门深入,你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你学许多法门,只可以说你学一些佛学常识,在这个世间可以炫耀一下你广学多闻。在这个世间地位上,你可以拿到很多博士头衔,但是与了生死、出三界没有关系;换一句话说,你还得继续去搞生死轮回。这是显示出来,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唯一的方法,就是一门深入。所以,
【谦己知一,即结自分。】
这是总结自己修行的成绩。
【后】
这是第二段,第二段经文在后面。
【推胜知多】
推崇别人,他们广学多闻,知道的比我多,这个意思就是:
【增胜进。】
现在下面注解,就是解释吉祥云菩萨他所证得的这个法门名称。有名当然就有义,名、义一定是相应的。
【今初。即结示其名。】
『结』是总结。这是他来参访,把自己修学经过,也就是自己的经验、成就,以及德用,这个殊胜的大用,都告诉善财,末后总结这个法门的名称。
【一切诸佛平等境界者】
先解释这一句。这一句:
【即是所观。横该十方,竖穷三际,义贯十身,故云一切。】
《华严经》上说佛十身,而一般大乘经论上,佛常常给我们讲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华严》用十代表圆满,所以说十种身,这个在前面都已经讲过。十种身就是从三身开出来的,归纳起来总不外三身。这是观,观佛的平等境界,这讲『所观』。在这一句里面,境界无限的深广,『横该十方』是讲空间,『竖穷三际』是讲时间。三际是说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限时空里面,一切诸佛都是所观的境界;如果细说,包括佛的十身,十身就是无量身。诸位要晓得,果地上的德用,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十方三世那个地方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叫感应道交,像《普门》示门里面,观世音三十二应一样。实在讲,佛那有身?佛没有身。因为没有身,所以能够随类现身,能够随众生心现无量身。无量身归纳不外这十大类,所以叫十身;十身再归纳不外三身。
【故云一切。】
所以这一切里头,实实在在说是无量身云。
【即上普观一行三昧。观其法身十方诸佛。亦通余身真应无碍。十身圆融,皆是所念。】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他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念佛很广泛、很深、很广,不是像我们每天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读这一章经文,应当体会念佛的方法,应当细心去观摩念佛的方法,看看他是怎么念的?他这一句佛号当中,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无量身相统统都念到。那么他念那一尊佛呢?前面说过,他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正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本经这五十三参第一参,从念阿弥陀佛开始,最后一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就很深了,我们要能体会到,彻始彻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
当中的参访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访,实在讲参访就是生活、就是工作;意思就是告诉你,念佛不碍生活、不碍工作,工作、生活不碍念佛,《四十华严》无非就是说明这桩事情。而在生活、工作里面,你怎么样去观察,怎么样去体会,你在这个里面改变心理,改换境界,你圆满成佛了,这个意思要紧!
所以这就是前面,这个『上』是前面经文里头讲的『普观一行三昧』。『观其法身十方诸佛』,这十方里头就含著有三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了法身,其余讲『真应无碍』,「真」是报身,「应」是应化身,全都在一句佛号当中,你看人家那个心多大,那个心量多广。那里像我们念佛,心里头只是在攀缘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套交情,拉拢拉拢他,心眼小的不得了,第二个人都容纳不下去,这个念佛怎么能成功呢?所以人家这个念,越念心越广,越念心越大,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十身圆融,皆是所念。』他没有一样一样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念到了,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再想想我们念佛怎么个念法?我们念佛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心?如果说我们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心呢?这是无明心,还是被无明盖覆住。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是掉举心,七上八下,都不能成功。你看这会念佛的人,他怎么念的?他怎么用心?他这一句佛号是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平等的境界。下面跟你讲平等。
【平等有二。】
一个就事上说,一个就是理上讲。先说事。
【约事等。】
这个等就是平等。约用现代话来说,就事上来说平等。
【一切诸佛利乐意乐受用变化一切作业悉皆同故。】
这从事上讲,事太多了,说不尽。这个地方举几个例子,「利乐」,利是利益众生,什么样的方式能叫众生得利益?能叫众生得真正的快乐?一切诸佛都是用这个意思在事上表现。『意乐』,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话是说,一个是物质的生活,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那是利乐;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就下面意乐。受用两方面都有,无论是物质上的受用、精神上的受用,他都有。那么这六个字,可以说把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愿全包括在其中。下面再说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满足一切众生?变化一切作业,化现的!『作』是造作,『业』就是事业,都相同;原理、原则上没有两样,没有一法不是为了利乐众生。而佛的作法千变万化,不是我们思惟想像能达得到的,像五十三参就是举这个例子。五十三参就是一切诸佛利乐意乐受用变化一切作业,五十三参就是讲这个。
这个里面有正面,我们讲善的,好人好事;有反面的,我们看出这是恶人恶事,这个是我们凡夫境界。而菩萨境界不一样,顺逆都是善知识,善恶都是成就无量功德,凡夫见不到;凡夫眼里面看到那是恶人,菩萨眼里面看到他是大善知识。这个里头就有,甘露火王一天到晚杀人,杀人不眨眼,我们看到魔王、恶魔!善财眼睛看到他是大善知识。大善知识杀人,为什么杀人?消他的业障,超度他,我们那里知道?这个要不是有工夫的,有相当境界的人,决定看不出来。
其实,这个理虽然深,不是我们不能体会,诸位要细细去读《了凡四训》,《了凡四训》真的念通、念懂了,我相信你读《华严经》,这个境界能够体会到几分。了凡居士讲,那不是他讲的,是云谷禅师所说的,有些人向他请教,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云谷禅师问这些学生,这都是念书人,什么叫善?赞叹他、奖励他、赞美他,这是善!打人、骂人,这是恶!云谷禅师摇摇头,不见得!如果你心里面存著歪心眼,你去赞叹一个人,去巴结一个人,心里有企图,那能算善吗?那不是善,你有目的在!那个老师天天打他的儿女、打他的学生,教他好!那打他、骂他不是恶,那是真的善。这就讲这世间是非善恶,许多人看错了,许多人看颠倒了。
像我们馆长在这个地方十几二十年,你们很多人亲近她,也有不少人批评她,她是不是真的恶?也许你们看到她是恶,我看到她很善。你看她好像表面不讲理、跋扈、专权,这是很多很多人不晓得。我这些年修学有这么一点成绩,得这么一点利益,完全是得力於馆长,跟她相处。人家供养我的钱,她都要,我都给她,她怎么用我不知道。好不好?好!把我贪财这个念头打断,我得的利益多大。人家供养我的,你们要不要?你们不要,你们断不了我的贪心;她有办法断得了我的贪心。名闻利养她样样都要,这里统理大众,她管人、管事,她什么都管;我什么都不能管,问都不能问,一问,她就发脾气要骂人。你们看到很恶,我看到很好,为什么呢?成就我的清净心,成就我忍辱波罗密;六波罗密,我是馆长教我成就的。没有这么一个善知识,你要晓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是那么容易断得掉的。
这个道场一建立的时候,我要来管事,我一定掉在名闻利养里。说老实话,我这一生纵然搞得很好看,将来还是搞六道轮回。我搞六道轮回,她也搞六道轮回,她有什么功德呢?她能够帮助我断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她的功德。我能够超越三界,所以阿弥陀佛接引她往生。这个世间人那里能看到?我要不说穿,你们一辈子都想不通。想想馆长那么凶巴巴的,一天到晚一句佛号也不念,她怎么能往生?你真搞明白,她当然往生,阿弥陀佛当然护持她。我这个成就,就是她的成就;我不成就,她护持的人一分功德都没有。这像种树一样,这树种大了,果物很多,收成很多,种树的人高兴,她有收成。树种得再大,到最后枯死了,什么也不生,那她一点功德都没有。她这个树种成功了,开花结果;这个开花就是我们净宗法门、《无量寿经》、念佛这个方法,弘遍了全世界,这是开花。现在我们在新加坡这几届「培训班」,训练这么多学生,这是结子。使这个正法,净宗法门能够永远延续下去,她真正做到了护持正法、续佛慧命;她那种种恶相,就是此地讲的,佛菩萨变现、假装的,来成就人的。她要向你们这样,一天到晚对著我恭恭敬敬、奉奉承承,我也堕落了,你们也堕落了。所以你会学的人,顺逆都是善知识,很不容易。所以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替她安排后事,我才恍然大悟,她是来演戏的,她不是真的,她是西方世界菩萨再来。
所以临终阿弥陀佛来给她办事,这是我们没听说过。我们做披衣的时候,阿弥陀佛通知僧服店老板娘,叫她替我们赶工,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事情。那一天老板娘替我们量衣服,说出这个事情,中午阿弥陀佛通知她,我们都呆了。所以她是西方极乐世界菩萨来示现的,过去我们不知道,对她有点误会,现在知道再要误会,那你就不是念佛人了。你虽然念阿弥陀佛,你还要毁谤佛菩萨,你念佛那个功德完全抵销掉,没有了。非常非常不容易,三十年的护持,使净宗能够弘扬到全世界,而且影响到后世,这个影响非常深、非常广大,所以这是变化作业,是属於这种形式的。
他变化的是什么形像?不一定,完全看他度的众生,需要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总而言之,善的方法也好,恶的方法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度化的对象都得利益,他都能领悟,我们一般讲开悟,他都有悟处;都能改掉他的毛病、习气,成就清净、平等、觉,工夫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讲的是利乐意乐,都在这个地方。
不仅仅馆长成就了这一桩大事业、大因缘,她临终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叫我们念佛必定要自己有能力、有把握自在往生,这是她给我们的启示。为什么呢?如果临终没有把握,躺在病床上,那就像李老师讲的,一万个念佛人,能往生的也不过就二、三人而已,决定大多数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诸位看看《饬终须知》就知道了,就是送终的时候不如法,他念得再好,很容易不小心一个动作,就把他拉回六道来。
馆长这个临终示现,她有福报,我们这么多出家人,三宝具足来护持她,使她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我们这么多人日夜轮流,没有听说她说一句胡说的话,没听说过。没有见到什么家亲眷属,死的、过去的这些人,没见到。这个是护持得力,这是真正的福报。想想我们将来临命终时,有没有这个机会?有没有这么出家人真心真意来护持呢?那没有这个缘,那我们不就糟糕了,这一躺在病床上听人摆布,那还得了吗?太危险了!所以她给我们一个警告,走的时候要走的自在。所以我找到印经的黄老板,我请他把《念佛论》,给我印一万册,我跟大家结缘。《念佛论》里头出家人—修无师,预知时至,坐著走的,走得很潇洒、很自在!在家的居士男居士、女居士都有好榜样。念佛多久呢?也不过就是三、五年而已,时间并不长。你要问他为什么能做到?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放在心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功了。
所以这些例子、这些榜样,我们要时时提起,不是儿戏。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真正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就成功;时时刻刻想著阿弥陀佛,我们走的多自在。像谛闲老法师早年那个徒弟锅漏匠,也不过就是念了三、四年佛,佛经的道理他一窍不通,他不认识字,一天经都没有听过。因为自己生活太苦,所以找到谛闲法师要跟他出家,谛闲法师也是被他搞得没有法子,收了他。这个是小时候的玩伴,几岁的时候就在一起。以后看他这么苦,他那个苦就是对於世间厌倦。所以好的生活不好,好的生活让你对世间贪念,你还舍不得离开,那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没份。
这生活苦好!所以佛在经上教给我们「以苦为师」,很有道理。生活太苦,对这个世间一丝毫贪念都没有,所以他才能一心念佛。念了三、四年,你看人家站著走,站著走还站了好多天,谛闲法师才来帮他办后事。因为他自己修学的道场在温州—浙江温州,而谛闲老法师是在金山寺,苏州的镇江,镇江金山寺。人家从温州跑去报信,那个时候没有飞机,也没有汽车,走路、坐船去报信,谛老法师再从金山寺回到温州替他办事,再快也得三、四天。死了之后,他还站三、四天,了不起!一个字都不认识。所以馆长往生,给我这个警觉非常高。我们今天要学谁?就要学那些最笨的人,学那个锅漏匠,学他们,我们才有成就、才有希望。
《饬终须知》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去念几遍,你才晓得临终的可怕。那不是说死可怕,死不可怕,临终的时候,送终的人说老实话,都是冤家债主,那要是不如法,就不得了,就糟糕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自己能预知时至,没有病,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走得自在那就好。这个例子在最近这些年,我们也时有所闻,人家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记得我过去也讲过好几遍,这个多讲几遍也不碍事;已经听过的加深印象,没有听过的好好听听。
我在加州,甘老居士告诉我一个故事,是她的亲戚,也是一个老太太;甘老居士今年也八十多岁,住在旧金山。她那个亲戚也是一位老太太,儿女移民到美国,她一个人靠著儿女生活,在家里面做家事、带孙子,每一天早晨,她都起来烧饭、洗衣服。这一天早晨没烧饭,家里人觉得奇怪,今天老太太怎么这么晚还没起来?结果开她的房门;美国房间,老人的房间,那个门都没有锁。打开一看,老太太是盘腿坐在床上,仔细一看,已经死了,不晓得几时死的,盘腿走的,坐著往生。再一看,她有遗嘱摆在她面前,不但有遗嘱,儿子、孙子每一个人的孝服,她都做好了,一份一份都摆在旁边。这一看这了不起,这不是预知时至吗?孝服什么时候做的?大概儿子、媳妇上班,孙子上学,她在家没事情,她就买了布料,在家做衣服,没有人知道,你说她高明不高明?预知时至,她不露风声;一露风声,恐怕这个也哭、那个也叫,不让她走,她就走不成。不露风声,一句话不说,走了,遗嘱写好摆在面前。
我们今天要学这个榜样,这是近代的事情,几年前的事情。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世间事梦幻泡影,你可以去做,决定不能放在心上,这些事放在心上,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呢?随缘,决定不攀缘,随缘就能消业。你问我:我没有主意,我没有主张,你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们说怎么好就怎么好;你才想你多自在!我们要在一切境界当中,人事环境当中,物质环境当中,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真诚心,这样念佛才能往生。
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变化一切作业,不是真正修行人体会不到,总是你自己有成见,跟他对立。总是什么呢?造业!假如你真正能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切境界都是佛菩萨变现的。不要认为佛菩萨对某人很照顾,对我没有照顾,那你打这个妄想,你就错了。其实佛菩萨时时刻刻照顾你,你自己不接受,那你有什么办法?这个人来赞叹你几句,就高兴的不得了:「某人是好人。」那个人骂你几句,生气气好几天消不了。那个外头赞叹你、骂你都是佛菩萨,你不接受,你要跟他反抗,那你说不照顾你?赞叹你的人,你点点头,很好,我不值得赞叹,我没有这个;你的心是平的,不会起波动,不生欢喜心。毁谤,听到毁谤的声音,就像空谷回响一样,若无其事,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那你看毁谤你、赞叹你,都是诸佛菩萨变化作业,你岂不是在这当中成就。
所以蕅益大师讲的好:「境缘无善恶」;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说明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头,没有是非好恶,那个是非好恶在那里?在人心,在自己的心。你用什么心去感?你用善心去感,所有境界都是善的;你用恶心去感,所有境界都是恶的,所以才讲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那是一般人看错了,不是的!真正的道理是境随心转。所以《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真正是聪明伶俐汉,你就能转境界。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禅定,所以境界现前,你在那里修什么?修定、慧,定慧等持,你怎么会不成就呢?
念佛的人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你有这种工夫,你怎么会不往生?我们看到这些往生的人,看到非常羡慕,他有什么本事?他的本事就在此地;就是在一切境界里头清清楚楚,如如不动。《金刚经》上佛教给须菩提也就是教给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不是叫你眼不见、耳不听,不是!那个没有用处。眼也见、耳也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清楚就是智慧,不动就是禅定。那么这从事上讲,事上实在是太多太多,说之不尽,会修行的就是在这个境缘当中修,离开人事、物质环境,你到那里修?那个没用处!修行就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头,这个社会越复杂,越见你的定慧工夫。
下面说理者,这是:
【二者理等。】
这事平等,理也平等。
【十方如来同一法身,三际诸佛无二体故。】
这个意思也很深。诸佛如来同一法身,我们跟诸佛是不是同一法身?诸位要晓得,也同一法身。法身是理体,法身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的,我们佛教称为法身,现代哲学里面称作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万有从那里生的?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我们佛教称它作法身。所以我们跟一切诸佛菩萨同一个法身,跟诸佛同一个法身,也就是跟一切众生同一个法身。佛菩萨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菩萨流露出来的慈悲心,叫无缘大慈;缘是条件,无缘—无条件。同体大悲,为什么无条件去爱护这些众生,关怀这些众生?因为同一个法身。不但一切有情众生同一法身,无情众生也同一法身,这都是《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一个法身,这是觉悟、明白了。众生没有觉悟,迷惑颠倒,同一个身,以为不同,还要跟他两个对立,还要再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还要彼此伤害,不知道是同一个法身。所以害人就是害自己,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为什么?自他不二,这个大乘经上佛常讲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我们还是自他看做二,这叫业障,无始劫来的习气,迷惑颠倒!这理上平等。下面再引经作证。
【故般若云,若一佛出世,一切皆出。一佛涅盘,一切涅盘。何以故。诸佛法性无二相故。不如是知,非真念佛。】
这扣到念佛法门,真正念佛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那个佛号,经论上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今天怎么念都不相应,为什么人家一念相应一念佛呢?人家明白事实真相,我们这些年来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真相这就觉悟,觉就是佛。
『一佛出世,一切皆出。』不是凡夫境界,是佛的境界,佛成佛了,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华严》、《圆觉经》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什么时候你看到?成佛的时候看到。自己一成佛,看到芸芸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一点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常常反省,自己是什么境界?自己如果看到这一切众生都成佛,自己就成佛了。你还看到我成佛了,这些都是凡夫,你决定没有成佛,你那个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成菩萨了,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同样这个道理,你看一切众生都是好人,你才是好人;你看一切众生都是坏人,自己是个大坏人。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用功的秘诀。六祖讲他用工夫,他只看到自己的过失,没有看到别人的过失,他怎么开悟的?怎么证果?秘诀就在这一句。你如果要是学会了,你这一辈子就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开悟、有证果的希望。你要掌握这个秘诀,要去学。
见自己的过,不见世间过;他没有讲不见别人过,不见别人过这个范围小。人!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事、许许多多物,所有一切自己以外的过失,他都见不到,他所见的都是善的。难道善的里头就没有差别相?有差别相,种种顺逆差别相,就跟此地讲五十三参,五十三种不同的境界、不同的现象。种种现象里面,没有见到他的过,只见到他的好处。
你如果不相信,你想想我刚才跟诸位讲的,你们看到馆长种种过失,我看到她种种都是好处,我没有看到她有过失。为什么呢?她一切所作所为,对我都有利益,我都得受用,我从她那里头领悟、开解,断习气、增长定慧,这问题在个人。馆长对我如此的时候,其他的人也一样,到处都一样。人家侮辱我、骂我,我很感谢他,我为什么感谢他呢?因为他来考验我,我真的没有动心,没有生烦恼;他来考验我,我及格了,我感谢他。他来赞叹我、来供养我,我也感谢他,为什么?我没有起贪心,我没有为他这个顺境所动摇,我见到都是好境界。这才能成就,这叫学佛,这叫修行!修行就是时时刻刻在一切境界里,修正你那些错误的行为。见到别人过的时候,就是错误行为,回过头反省自己有没有过失,所以顺逆境界当中,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如果有起心动念,这看到自己过失,真的没有看到别人过失,别人测验自己、试验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能够这样回光反照,能够常常这样反省,我相信你的工夫一年比一年进步。能够锻炼个十年、八年,你心就清净、就平等;清净、平等心生智慧,不生烦恼。念佛法门这个法门也不例外,所以『不如是知,非真念佛。』
【故上经云,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
为什么?这就起心动念,你见到佛,见到佛—这一尊佛殊胜!我们念「赞佛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佛最殊胜。你自己以为不错,我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第一,十方三世阿弥陀第一;你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头,你是颠倒非实义。为什么?佛佛道同、佛佛平等,那有阿弥陀第一?所以你这样的见解,存这个念头,你这个念头不是正觉!你没觉悟,你还是在迷,你还是在感情用事。那么阿弥陀佛是不是第一呢?真的是第一。第一从那里讲?是度众生方便讲,从度众生的方法、方便来讲,他的确是第一,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他。
十方一切诸佛有没有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呢?给诸位说都有,那有没有?阿弥陀佛有的,别的佛就没有。阿弥陀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其他一切诸佛也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不是一样的嘛!这个法门不是一切诸佛共有的嘛!所以你要晓得,即是经上祖师们赞叹的:「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这是祖师大德赞叹的。你要真正明白其真实义呢?那就是《金刚般若》上所说的:「第一者即非第一,是名第一。」那就没错!那你就真的懂得这个第一的意思,那真的你智慧开了。虽然听一切祖师赞叹,你的心也如如不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说第一什么意思?这个是说明解释一切诸佛平等境界。下面再说无碍智慧。
【无碍智慧者,结其能观。】
前面是所观,诸佛平等境界是所观。你用什么去观察呢?无碍智慧。这就是上面经文,里面所讲的:
【智光照曜。】
这个智是无碍智慧,这是能观。
【见佛取相,滞於方便。知佛空寂,真慧所沈。念无念者,不碍事而恒真。无念念者,不动真而恒用。动寂无碍,方念真佛。】
这一小段是解释「无碍智慧」,解释「智光照曜」。『见佛取相』,取相就是著相,佛现种种相都是方便法,所谓是善巧方便;没有方便,佛不能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真法界,《华严》上讲的华藏世界,《弥陀经》上讲的极乐世界,都是方便示现,这个相有没有?有!这些相它的作用,就是让你六根接触这个境界—即相离相,作用在此地。如果你见相著相就坏了,你就迷了,那你就变成凡夫。『滞於方便』,你不知道诸佛如来的方便。诸位要晓得,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上现的种种现象,都是诸佛如来的方便,就是看你会不会?所以佛实在讲,时时在世间示现,可惜的是世人常不觉,那有什么办法,你不觉悟!不是他不肯帮忙你,是你不知道回头。不知道回头的原因,就是你见佛取相,这个佛在此地是代表,十法界取一个代表。见菩萨著菩萨相,见众生著众生相,见善著善相,见恶著恶相,你说糟糕不糟糕?这个就错了,著相就错了。
那不著?不著也错了!底下说:『知佛空寂』,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也是经上讲的、佛说的,没错!但是你把意思错会了。错会什么?一切都空的,算了!我什么都不要做了,只修自己的清净心,慈悲心一点都没有。好事假的,做它干什么!坏事假的,做了也没事,那你不是糟糕了?这就叫「恶趣空」,这就把佛的意思错解了。「开经偈」第一句话:「愿见如来真实义」,你怎么可以把如来的真实义错解了呢?所以佛给你讲空,不能著空;佛给你讲有,不可以著有。诸佛菩萨他们高明之处,空、有两边不著,这就对了!我们知道一切法空,可是我们阿弥陀佛念念不停,求生的心愿非常肯切、真实,不落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所以虽然见到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对於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绝对没有丝毫贪爱之心,不著有。空、有两边都不著,这才叫真念佛。所以你要是著空,那『真慧所沈』,变成什么?变成阿罗汉、辟支佛,著空;凡夫著有,二乘著空,都错了!
下面教当我们『念无念者』,这从体上讲。念、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不碍事而恒真』,念是事,事上有念,我们一天到晚在念阿弥陀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这是事。但是要知道,真心本性里头没有念,无念!这一句佛号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那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无念。「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从体上讲是「不碍事而恒真」。所以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句句阿弥陀佛都相应,跟什么相应?跟真如本性相应,就是跟无念相应,念跟无念相应,这从体上讲。下面『无念念者』,从事上讲。无念是真如本性,念是事相,性起作用,这两个是交互作用;事不碍理,理不碍事。前面这个曰体,是事不碍理;这个「恒真」,真是真理;无念念者,是理不碍事。说事理可以,说性相也可以;这个念是相,无念是性,都能讲,都讲得通,都是很圆融。『不动真而恒用』,自性是不动的,是清净寂灭;可是我们念佛是要动的,念佛是用、作用。
我们口称名,心里面意念想佛,不要想别的,如果我们妄念起来了,最好看佛像。现在我们印的小卡片佛像很多,诸位可以带在身上,有妄念起来的时候,佛像拿出来,对著佛像看,想佛,不要想别的。你想别的都是搞生死轮回;想佛,这一生才能超越生死轮回,不要想别的。经要念熟,念熟的意思在那里?有的时候会打妄想,一发现自己打妄想就背经。经背一段、背两段,妄想就打掉了,这叫真用功、这叫真修行。凡夫都有妄念,没有妄念就成佛,所以古大德跟我们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不要紧,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那一个凡夫都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念头起来马上要觉,觉就是什么?觉是慧,就把你这个念头消灭掉、消除掉。所以你念佛是觉,你读经也是觉,你看佛像也是觉,一定要把这个妄念打掉。
【动寂无碍,方念真佛。】
这个才真正念佛。真正念佛总归结起来就是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理事相应,性相相应。下面再看:
【普见法门者。】
这一句:
【即总收前二】
前面两种,
【以结其名。】
这个是总结,他这个法门叫普见法门,就是一切诸佛平等境界,无碍智慧,这叫普见法门。
【即前普眼明彻也。】
前面讲的普眼明彻,这个地方—
【即此后句,可为总名。】
他这个法门的总名,就叫做普见法门。我们看他能见跟所见。下面大师假设了一个问答,他说:
【问,法门无量,何以初友便教念佛。】
这个问得好!无量无边的法门,善财童子参访第一个遇到吉祥云比丘,为什么无量法门当中,他教他念佛法门,他不教别的?这个问得好,也正是我们的疑惑。
【答,略有十义。】
清凉大师给我们解答这个问题,实在讲无量义。无量义把它归纳起来十条,则好讲,方便一点,是表无量的。这底下就十句:
【念佛三昧,众行先故。智度论云,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般舟三昧为父故。】
许许多多人没有念过《华严经》,也许许多多人念《华严经》囫囵吞枣,没有去深究其义。如果真正念《华严经》,探讨它的义理,没有一个不念佛求生净土的。
我曾经跟诸位讲过,早年讲过,我相信这个法门是从读《华严》、讲《华严》,我才明了的。我在台中李老师劝我念佛,他是老师我不能反抗他,心里并不服!口里不敢讲,心里不服。以为什么呢?教这么多,不让我去深入研究探讨,叫我去念佛,总是不甘心、不情愿。我民国六十年开始讲《华严》,那个时候「四十」、「八十」同时开讲,也是讲到这个地方。因为要讲不能不深入研究,才明白念佛法门的殊胜,无量无边的法门,念佛法门摆在第一。
『念佛三昧,众行先故。』
这个行是菩萨行,无量无边菩萨行门,念佛三昧是摆在第一。所以念佛三昧叫三昧中王,称为宝王三昧,就是这个意思。清凉大师再引用《智度论》的话来说,这是非常有力的证明,不是他的猜想,不是他个人的见解。《大智度论》上有这么一句话,「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而以般舟三昧为父。」所以《华严经》第一参吉祥云比丘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前面跟诸位细说。般舟三昧是以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主,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生一佛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刹土,真正不可思议,真的是没有一个法门,能有如此的殊胜。般若波罗蜜重要不重要?重要!所以我们去年讲过《金刚般若》。
美国那边同修给我打电话来,《金刚般若》的讲记他们从电脑上完成了;完成之后,要等我看一遍,再做一个详细的修改,然后才能出书,我想大概要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金刚经讲记》出来了,份量大概是现在《无量寿经讲记》再要多一半。现在我们《无量寿经讲记》精装本四册,《金刚经讲记》六册,有这么大的份量。这个经过去讲了四个月,总共讲了二百四十八个小时,而我们《无量寿经》只讲一百零七个小时,这是两百四十八个小时,讲这一部《金刚经》。听说现在这个地方,有电视台已经广播了,大概要广播一年。
这是般舟三昧,金刚般若要知道,为什么呢?金刚般若知道,你才能看破、才能放下,你念佛才能相应。你要没有智慧,前面讲你不是著有,你就是著空,你念佛就不能相应。般若智慧就是叫我们把这两头舍弃掉,空、有两边不著,这一句佛号就得力、就相应。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理由:
【依佛力能成胜行故。】
这一句的意思很明显,修学其他法门靠自己,靠自己断惑证真,难啊!太难太难了。而般舟三昧念佛法门立刻就得佛力加持,这个很不可思议。不但是得本师释迦牟尼佛加持,阿弥陀佛加持,同时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你只要真心念,只要如法的念,经上讲的那些道理、方法,如理如法的念,你立刻就得诸佛如来的加持,成行门当中最殊胜的修行。所以凭自己的能力,你要断烦恼,不要说别的,是非人我、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你能断得了吗?这个断不仅是事,事上没有用处;境界现前,绝对不会起心动念,那才叫真断。你还有念头生起来,你没断,你那里叫断?不起心、不动念。一定要靠佛力,所以念佛法门靠佛力,靠一切诸佛加持的力量。所以诸位你们要听经,如果常常听经,别的法师讲经你也可以去听听,你到里面去体验体验。讲净土经的,《华严经》是净土经,特别是《四十华严》。你看现在讲的念佛法门,叫你念阿弥陀佛,所以这个经是念佛经。古人称《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那《华严经》就是大本的《无量寿经》。
所以你听这种经、读这种经,气氛不一样,这个道场感应不相同,有诸佛护念,所以大家在这个道场能生欢喜心。这个生欢喜心不是法师讲得好,给诸位说,是佛光注照,是佛力在加持,所以你有特别的感受,是这个意思。你再听讲其他的经,讲其他的经虽然有,那个力量很薄弱,就不一样,这个道场气氛就不相同,你感受就不一样。你要细心去体会,也很明显、很清楚能够觉察出来。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页,倒数第二行,请看经文:
【善男子,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平等境界无碍智慧普见法门。】
这一句是吉祥云比丘为善财童子说出,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法门,这个法门的名称。这个里面含的意思很深,清凉大师在这一节,给我们注解的也不少,我们看他的注子。这是大科第四段,就是每一参经文,总共分为六段,前面跟诸位交代过,这是第四段。第四段的小题目叫:
【谦己推胜】
对自己谦虚,推崇别人。『胜』就是殊胜,不但殊胜,超过我自己太多,就是自谦而尊他。这里面就是两段,一段是自谦,一段是推崇别人。这是两段里面的第一个小段,
【先谦己知一】
谦虚自己在无量法门里面,只知道一门,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这种作法,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要想成就、要想开悟、要想证果,乃至於我们念佛要想往生,真正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你就要懂得一门深入,你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你学许多法门,只可以说你学一些佛学常识,在这个世间可以炫耀一下你广学多闻。在这个世间地位上,你可以拿到很多博士头衔,但是与了生死、出三界没有关系;换一句话说,你还得继续去搞生死轮回。这是显示出来,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唯一的方法,就是一门深入。所以,
【谦己知一,即结自分。】
这是总结自己修行的成绩。
【后】
这是第二段,第二段经文在后面。
【推胜知多】
推崇别人,他们广学多闻,知道的比我多,这个意思就是:
【增胜进。】
现在下面注解,就是解释吉祥云菩萨他所证得的这个法门名称。有名当然就有义,名、义一定是相应的。
【今初。即结示其名。】
『结』是总结。这是他来参访,把自己修学经过,也就是自己的经验、成就,以及德用,这个殊胜的大用,都告诉善财,末后总结这个法门的名称。
【一切诸佛平等境界者】
先解释这一句。这一句:
【即是所观。横该十方,竖穷三际,义贯十身,故云一切。】
《华严经》上说佛十身,而一般大乘经论上,佛常常给我们讲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华严》用十代表圆满,所以说十种身,这个在前面都已经讲过。十种身就是从三身开出来的,归纳起来总不外三身。这是观,观佛的平等境界,这讲『所观』。在这一句里面,境界无限的深广,『横该十方』是讲空间,『竖穷三际』是讲时间。三际是说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限时空里面,一切诸佛都是所观的境界;如果细说,包括佛的十身,十身就是无量身。诸位要晓得,果地上的德用,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十方三世那个地方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叫感应道交,像《普门》示门里面,观世音三十二应一样。实在讲,佛那有身?佛没有身。因为没有身,所以能够随类现身,能够随众生心现无量身。无量身归纳不外这十大类,所以叫十身;十身再归纳不外三身。
【故云一切。】
所以这一切里头,实实在在说是无量身云。
【即上普观一行三昧。观其法身十方诸佛。亦通余身真应无碍。十身圆融,皆是所念。】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他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念佛很广泛、很深、很广,不是像我们每天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读这一章经文,应当体会念佛的方法,应当细心去观摩念佛的方法,看看他是怎么念的?他这一句佛号当中,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无量身相统统都念到。那么他念那一尊佛呢?前面说过,他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正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本经这五十三参第一参,从念阿弥陀佛开始,最后一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就很深了,我们要能体会到,彻始彻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
当中的参访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访,实在讲参访就是生活、就是工作;意思就是告诉你,念佛不碍生活、不碍工作,工作、生活不碍念佛,《四十华严》无非就是说明这桩事情。而在生活、工作里面,你怎么样去观察,怎么样去体会,你在这个里面改变心理,改换境界,你圆满成佛了,这个意思要紧!
所以这就是前面,这个『上』是前面经文里头讲的『普观一行三昧』。『观其法身十方诸佛』,这十方里头就含著有三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了法身,其余讲『真应无碍』,「真」是报身,「应」是应化身,全都在一句佛号当中,你看人家那个心多大,那个心量多广。那里像我们念佛,心里头只是在攀缘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套交情,拉拢拉拢他,心眼小的不得了,第二个人都容纳不下去,这个念佛怎么能成功呢?所以人家这个念,越念心越广,越念心越大,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十身圆融,皆是所念。』他没有一样一样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念到了,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再想想我们念佛怎么个念法?我们念佛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心?如果说我们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心呢?这是无明心,还是被无明盖覆住。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是掉举心,七上八下,都不能成功。你看这会念佛的人,他怎么念的?他怎么用心?他这一句佛号是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平等的境界。下面跟你讲平等。
【平等有二。】
一个就事上说,一个就是理上讲。先说事。
【约事等。】
这个等就是平等。约用现代话来说,就事上来说平等。
【一切诸佛利乐意乐受用变化一切作业悉皆同故。】
这从事上讲,事太多了,说不尽。这个地方举几个例子,「利乐」,利是利益众生,什么样的方式能叫众生得利益?能叫众生得真正的快乐?一切诸佛都是用这个意思在事上表现。『意乐』,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话是说,一个是物质的生活,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那是利乐;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就下面意乐。受用两方面都有,无论是物质上的受用、精神上的受用,他都有。那么这六个字,可以说把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愿全包括在其中。下面再说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满足一切众生?变化一切作业,化现的!『作』是造作,『业』就是事业,都相同;原理、原则上没有两样,没有一法不是为了利乐众生。而佛的作法千变万化,不是我们思惟想像能达得到的,像五十三参就是举这个例子。五十三参就是一切诸佛利乐意乐受用变化一切作业,五十三参就是讲这个。
这个里面有正面,我们讲善的,好人好事;有反面的,我们看出这是恶人恶事,这个是我们凡夫境界。而菩萨境界不一样,顺逆都是善知识,善恶都是成就无量功德,凡夫见不到;凡夫眼里面看到那是恶人,菩萨眼里面看到他是大善知识。这个里头就有,甘露火王一天到晚杀人,杀人不眨眼,我们看到魔王、恶魔!善财眼睛看到他是大善知识。大善知识杀人,为什么杀人?消他的业障,超度他,我们那里知道?这个要不是有工夫的,有相当境界的人,决定看不出来。
其实,这个理虽然深,不是我们不能体会,诸位要细细去读《了凡四训》,《了凡四训》真的念通、念懂了,我相信你读《华严经》,这个境界能够体会到几分。了凡居士讲,那不是他讲的,是云谷禅师所说的,有些人向他请教,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云谷禅师问这些学生,这都是念书人,什么叫善?赞叹他、奖励他、赞美他,这是善!打人、骂人,这是恶!云谷禅师摇摇头,不见得!如果你心里面存著歪心眼,你去赞叹一个人,去巴结一个人,心里有企图,那能算善吗?那不是善,你有目的在!那个老师天天打他的儿女、打他的学生,教他好!那打他、骂他不是恶,那是真的善。这就讲这世间是非善恶,许多人看错了,许多人看颠倒了。
像我们馆长在这个地方十几二十年,你们很多人亲近她,也有不少人批评她,她是不是真的恶?也许你们看到她是恶,我看到她很善。你看她好像表面不讲理、跋扈、专权,这是很多很多人不晓得。我这些年修学有这么一点成绩,得这么一点利益,完全是得力於馆长,跟她相处。人家供养我的钱,她都要,我都给她,她怎么用我不知道。好不好?好!把我贪财这个念头打断,我得的利益多大。人家供养我的,你们要不要?你们不要,你们断不了我的贪心;她有办法断得了我的贪心。名闻利养她样样都要,这里统理大众,她管人、管事,她什么都管;我什么都不能管,问都不能问,一问,她就发脾气要骂人。你们看到很恶,我看到很好,为什么呢?成就我的清净心,成就我忍辱波罗密;六波罗密,我是馆长教我成就的。没有这么一个善知识,你要晓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是那么容易断得掉的。
这个道场一建立的时候,我要来管事,我一定掉在名闻利养里。说老实话,我这一生纵然搞得很好看,将来还是搞六道轮回。我搞六道轮回,她也搞六道轮回,她有什么功德呢?她能够帮助我断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她的功德。我能够超越三界,所以阿弥陀佛接引她往生。这个世间人那里能看到?我要不说穿,你们一辈子都想不通。想想馆长那么凶巴巴的,一天到晚一句佛号也不念,她怎么能往生?你真搞明白,她当然往生,阿弥陀佛当然护持她。我这个成就,就是她的成就;我不成就,她护持的人一分功德都没有。这像种树一样,这树种大了,果物很多,收成很多,种树的人高兴,她有收成。树种得再大,到最后枯死了,什么也不生,那她一点功德都没有。她这个树种成功了,开花结果;这个开花就是我们净宗法门、《无量寿经》、念佛这个方法,弘遍了全世界,这是开花。现在我们在新加坡这几届「培训班」,训练这么多学生,这是结子。使这个正法,净宗法门能够永远延续下去,她真正做到了护持正法、续佛慧命;她那种种恶相,就是此地讲的,佛菩萨变现、假装的,来成就人的。她要向你们这样,一天到晚对著我恭恭敬敬、奉奉承承,我也堕落了,你们也堕落了。所以你会学的人,顺逆都是善知识,很不容易。所以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替她安排后事,我才恍然大悟,她是来演戏的,她不是真的,她是西方世界菩萨再来。
所以临终阿弥陀佛来给她办事,这是我们没听说过。我们做披衣的时候,阿弥陀佛通知僧服店老板娘,叫她替我们赶工,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事情。那一天老板娘替我们量衣服,说出这个事情,中午阿弥陀佛通知她,我们都呆了。所以她是西方极乐世界菩萨来示现的,过去我们不知道,对她有点误会,现在知道再要误会,那你就不是念佛人了。你虽然念阿弥陀佛,你还要毁谤佛菩萨,你念佛那个功德完全抵销掉,没有了。非常非常不容易,三十年的护持,使净宗能够弘扬到全世界,而且影响到后世,这个影响非常深、非常广大,所以这是变化作业,是属於这种形式的。
他变化的是什么形像?不一定,完全看他度的众生,需要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总而言之,善的方法也好,恶的方法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度化的对象都得利益,他都能领悟,我们一般讲开悟,他都有悟处;都能改掉他的毛病、习气,成就清净、平等、觉,工夫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讲的是利乐意乐,都在这个地方。
不仅仅馆长成就了这一桩大事业、大因缘,她临终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叫我们念佛必定要自己有能力、有把握自在往生,这是她给我们的启示。为什么呢?如果临终没有把握,躺在病床上,那就像李老师讲的,一万个念佛人,能往生的也不过就二、三人而已,决定大多数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诸位看看《饬终须知》就知道了,就是送终的时候不如法,他念得再好,很容易不小心一个动作,就把他拉回六道来。
馆长这个临终示现,她有福报,我们这么多出家人,三宝具足来护持她,使她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我们这么多人日夜轮流,没有听说她说一句胡说的话,没听说过。没有见到什么家亲眷属,死的、过去的这些人,没见到。这个是护持得力,这是真正的福报。想想我们将来临命终时,有没有这个机会?有没有这么出家人真心真意来护持呢?那没有这个缘,那我们不就糟糕了,这一躺在病床上听人摆布,那还得了吗?太危险了!所以她给我们一个警告,走的时候要走的自在。所以我找到印经的黄老板,我请他把《念佛论》,给我印一万册,我跟大家结缘。《念佛论》里头出家人—修无师,预知时至,坐著走的,走得很潇洒、很自在!在家的居士男居士、女居士都有好榜样。念佛多久呢?也不过就是三、五年而已,时间并不长。你要问他为什么能做到?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放在心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功了。
所以这些例子、这些榜样,我们要时时提起,不是儿戏。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真正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就成功;时时刻刻想著阿弥陀佛,我们走的多自在。像谛闲老法师早年那个徒弟锅漏匠,也不过就是念了三、四年佛,佛经的道理他一窍不通,他不认识字,一天经都没有听过。因为自己生活太苦,所以找到谛闲法师要跟他出家,谛闲法师也是被他搞得没有法子,收了他。这个是小时候的玩伴,几岁的时候就在一起。以后看他这么苦,他那个苦就是对於世间厌倦。所以好的生活不好,好的生活让你对世间贪念,你还舍不得离开,那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没份。
这生活苦好!所以佛在经上教给我们「以苦为师」,很有道理。生活太苦,对这个世间一丝毫贪念都没有,所以他才能一心念佛。念了三、四年,你看人家站著走,站著走还站了好多天,谛闲法师才来帮他办后事。因为他自己修学的道场在温州—浙江温州,而谛闲老法师是在金山寺,苏州的镇江,镇江金山寺。人家从温州跑去报信,那个时候没有飞机,也没有汽车,走路、坐船去报信,谛老法师再从金山寺回到温州替他办事,再快也得三、四天。死了之后,他还站三、四天,了不起!一个字都不认识。所以馆长往生,给我这个警觉非常高。我们今天要学谁?就要学那些最笨的人,学那个锅漏匠,学他们,我们才有成就、才有希望。
《饬终须知》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去念几遍,你才晓得临终的可怕。那不是说死可怕,死不可怕,临终的时候,送终的人说老实话,都是冤家债主,那要是不如法,就不得了,就糟糕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自己能预知时至,没有病,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走得自在那就好。这个例子在最近这些年,我们也时有所闻,人家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记得我过去也讲过好几遍,这个多讲几遍也不碍事;已经听过的加深印象,没有听过的好好听听。
我在加州,甘老居士告诉我一个故事,是她的亲戚,也是一个老太太;甘老居士今年也八十多岁,住在旧金山。她那个亲戚也是一位老太太,儿女移民到美国,她一个人靠著儿女生活,在家里面做家事、带孙子,每一天早晨,她都起来烧饭、洗衣服。这一天早晨没烧饭,家里人觉得奇怪,今天老太太怎么这么晚还没起来?结果开她的房门;美国房间,老人的房间,那个门都没有锁。打开一看,老太太是盘腿坐在床上,仔细一看,已经死了,不晓得几时死的,盘腿走的,坐著往生。再一看,她有遗嘱摆在她面前,不但有遗嘱,儿子、孙子每一个人的孝服,她都做好了,一份一份都摆在旁边。这一看这了不起,这不是预知时至吗?孝服什么时候做的?大概儿子、媳妇上班,孙子上学,她在家没事情,她就买了布料,在家做衣服,没有人知道,你说她高明不高明?预知时至,她不露风声;一露风声,恐怕这个也哭、那个也叫,不让她走,她就走不成。不露风声,一句话不说,走了,遗嘱写好摆在面前。
我们今天要学这个榜样,这是近代的事情,几年前的事情。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世间事梦幻泡影,你可以去做,决定不能放在心上,这些事放在心上,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呢?随缘,决定不攀缘,随缘就能消业。你问我:我没有主意,我没有主张,你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们说怎么好就怎么好;你才想你多自在!我们要在一切境界当中,人事环境当中,物质环境当中,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真诚心,这样念佛才能往生。
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变化一切作业,不是真正修行人体会不到,总是你自己有成见,跟他对立。总是什么呢?造业!假如你真正能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切境界都是佛菩萨变现的。不要认为佛菩萨对某人很照顾,对我没有照顾,那你打这个妄想,你就错了。其实佛菩萨时时刻刻照顾你,你自己不接受,那你有什么办法?这个人来赞叹你几句,就高兴的不得了:「某人是好人。」那个人骂你几句,生气气好几天消不了。那个外头赞叹你、骂你都是佛菩萨,你不接受,你要跟他反抗,那你说不照顾你?赞叹你的人,你点点头,很好,我不值得赞叹,我没有这个;你的心是平的,不会起波动,不生欢喜心。毁谤,听到毁谤的声音,就像空谷回响一样,若无其事,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那你看毁谤你、赞叹你,都是诸佛菩萨变化作业,你岂不是在这当中成就。
所以蕅益大师讲的好:「境缘无善恶」;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说明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头,没有是非好恶,那个是非好恶在那里?在人心,在自己的心。你用什么心去感?你用善心去感,所有境界都是善的;你用恶心去感,所有境界都是恶的,所以才讲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那是一般人看错了,不是的!真正的道理是境随心转。所以《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真正是聪明伶俐汉,你就能转境界。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禅定,所以境界现前,你在那里修什么?修定、慧,定慧等持,你怎么会不成就呢?
念佛的人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你有这种工夫,你怎么会不往生?我们看到这些往生的人,看到非常羡慕,他有什么本事?他的本事就在此地;就是在一切境界里头清清楚楚,如如不动。《金刚经》上佛教给须菩提也就是教给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不是叫你眼不见、耳不听,不是!那个没有用处。眼也见、耳也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清楚就是智慧,不动就是禅定。那么这从事上讲,事上实在是太多太多,说之不尽,会修行的就是在这个境缘当中修,离开人事、物质环境,你到那里修?那个没用处!修行就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头,这个社会越复杂,越见你的定慧工夫。
下面说理者,这是:
【二者理等。】
这事平等,理也平等。
【十方如来同一法身,三际诸佛无二体故。】
这个意思也很深。诸佛如来同一法身,我们跟诸佛是不是同一法身?诸位要晓得,也同一法身。法身是理体,法身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的,我们佛教称为法身,现代哲学里面称作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万有从那里生的?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我们佛教称它作法身。所以我们跟一切诸佛菩萨同一个法身,跟诸佛同一个法身,也就是跟一切众生同一个法身。佛菩萨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菩萨流露出来的慈悲心,叫无缘大慈;缘是条件,无缘—无条件。同体大悲,为什么无条件去爱护这些众生,关怀这些众生?因为同一个法身。不但一切有情众生同一法身,无情众生也同一法身,这都是《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一个法身,这是觉悟、明白了。众生没有觉悟,迷惑颠倒,同一个身,以为不同,还要跟他两个对立,还要再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还要彼此伤害,不知道是同一个法身。所以害人就是害自己,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为什么?自他不二,这个大乘经上佛常讲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我们还是自他看做二,这叫业障,无始劫来的习气,迷惑颠倒!这理上平等。下面再引经作证。
【故般若云,若一佛出世,一切皆出。一佛涅盘,一切涅盘。何以故。诸佛法性无二相故。不如是知,非真念佛。】
这扣到念佛法门,真正念佛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那个佛号,经论上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今天怎么念都不相应,为什么人家一念相应一念佛呢?人家明白事实真相,我们这些年来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真相这就觉悟,觉就是佛。
『一佛出世,一切皆出。』不是凡夫境界,是佛的境界,佛成佛了,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华严》、《圆觉经》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什么时候你看到?成佛的时候看到。自己一成佛,看到芸芸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一点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常常反省,自己是什么境界?自己如果看到这一切众生都成佛,自己就成佛了。你还看到我成佛了,这些都是凡夫,你决定没有成佛,你那个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成菩萨了,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同样这个道理,你看一切众生都是好人,你才是好人;你看一切众生都是坏人,自己是个大坏人。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用功的秘诀。六祖讲他用工夫,他只看到自己的过失,没有看到别人的过失,他怎么开悟的?怎么证果?秘诀就在这一句。你如果要是学会了,你这一辈子就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开悟、有证果的希望。你要掌握这个秘诀,要去学。
见自己的过,不见世间过;他没有讲不见别人过,不见别人过这个范围小。人!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事、许许多多物,所有一切自己以外的过失,他都见不到,他所见的都是善的。难道善的里头就没有差别相?有差别相,种种顺逆差别相,就跟此地讲五十三参,五十三种不同的境界、不同的现象。种种现象里面,没有见到他的过,只见到他的好处。
你如果不相信,你想想我刚才跟诸位讲的,你们看到馆长种种过失,我看到她种种都是好处,我没有看到她有过失。为什么呢?她一切所作所为,对我都有利益,我都得受用,我从她那里头领悟、开解,断习气、增长定慧,这问题在个人。馆长对我如此的时候,其他的人也一样,到处都一样。人家侮辱我、骂我,我很感谢他,我为什么感谢他呢?因为他来考验我,我真的没有动心,没有生烦恼;他来考验我,我及格了,我感谢他。他来赞叹我、来供养我,我也感谢他,为什么?我没有起贪心,我没有为他这个顺境所动摇,我见到都是好境界。这才能成就,这叫学佛,这叫修行!修行就是时时刻刻在一切境界里,修正你那些错误的行为。见到别人过的时候,就是错误行为,回过头反省自己有没有过失,所以顺逆境界当中,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如果有起心动念,这看到自己过失,真的没有看到别人过失,别人测验自己、试验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能够这样回光反照,能够常常这样反省,我相信你的工夫一年比一年进步。能够锻炼个十年、八年,你心就清净、就平等;清净、平等心生智慧,不生烦恼。念佛法门这个法门也不例外,所以『不如是知,非真念佛。』
【故上经云,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
为什么?这就起心动念,你见到佛,见到佛—这一尊佛殊胜!我们念「赞佛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佛最殊胜。你自己以为不错,我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第一,十方三世阿弥陀第一;你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头,你是颠倒非实义。为什么?佛佛道同、佛佛平等,那有阿弥陀第一?所以你这样的见解,存这个念头,你这个念头不是正觉!你没觉悟,你还是在迷,你还是在感情用事。那么阿弥陀佛是不是第一呢?真的是第一。第一从那里讲?是度众生方便讲,从度众生的方法、方便来讲,他的确是第一,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他。
十方一切诸佛有没有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呢?给诸位说都有,那有没有?阿弥陀佛有的,别的佛就没有。阿弥陀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其他一切诸佛也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不是一样的嘛!这个法门不是一切诸佛共有的嘛!所以你要晓得,即是经上祖师们赞叹的:「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这是祖师大德赞叹的。你要真正明白其真实义呢?那就是《金刚般若》上所说的:「第一者即非第一,是名第一。」那就没错!那你就真的懂得这个第一的意思,那真的你智慧开了。虽然听一切祖师赞叹,你的心也如如不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说第一什么意思?这个是说明解释一切诸佛平等境界。下面再说无碍智慧。
【无碍智慧者,结其能观。】
前面是所观,诸佛平等境界是所观。你用什么去观察呢?无碍智慧。这就是上面经文,里面所讲的:
【智光照曜。】
这个智是无碍智慧,这是能观。
【见佛取相,滞於方便。知佛空寂,真慧所沈。念无念者,不碍事而恒真。无念念者,不动真而恒用。动寂无碍,方念真佛。】
这一小段是解释「无碍智慧」,解释「智光照曜」。『见佛取相』,取相就是著相,佛现种种相都是方便法,所谓是善巧方便;没有方便,佛不能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真法界,《华严》上讲的华藏世界,《弥陀经》上讲的极乐世界,都是方便示现,这个相有没有?有!这些相它的作用,就是让你六根接触这个境界—即相离相,作用在此地。如果你见相著相就坏了,你就迷了,那你就变成凡夫。『滞於方便』,你不知道诸佛如来的方便。诸位要晓得,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上现的种种现象,都是诸佛如来的方便,就是看你会不会?所以佛实在讲,时时在世间示现,可惜的是世人常不觉,那有什么办法,你不觉悟!不是他不肯帮忙你,是你不知道回头。不知道回头的原因,就是你见佛取相,这个佛在此地是代表,十法界取一个代表。见菩萨著菩萨相,见众生著众生相,见善著善相,见恶著恶相,你说糟糕不糟糕?这个就错了,著相就错了。
那不著?不著也错了!底下说:『知佛空寂』,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也是经上讲的、佛说的,没错!但是你把意思错会了。错会什么?一切都空的,算了!我什么都不要做了,只修自己的清净心,慈悲心一点都没有。好事假的,做它干什么!坏事假的,做了也没事,那你不是糟糕了?这就叫「恶趣空」,这就把佛的意思错解了。「开经偈」第一句话:「愿见如来真实义」,你怎么可以把如来的真实义错解了呢?所以佛给你讲空,不能著空;佛给你讲有,不可以著有。诸佛菩萨他们高明之处,空、有两边不著,这就对了!我们知道一切法空,可是我们阿弥陀佛念念不停,求生的心愿非常肯切、真实,不落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所以虽然见到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对於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绝对没有丝毫贪爱之心,不著有。空、有两边都不著,这才叫真念佛。所以你要是著空,那『真慧所沈』,变成什么?变成阿罗汉、辟支佛,著空;凡夫著有,二乘著空,都错了!
下面教当我们『念无念者』,这从体上讲。念、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不碍事而恒真』,念是事,事上有念,我们一天到晚在念阿弥陀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这是事。但是要知道,真心本性里头没有念,无念!这一句佛号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那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无念。「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从体上讲是「不碍事而恒真」。所以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句句阿弥陀佛都相应,跟什么相应?跟真如本性相应,就是跟无念相应,念跟无念相应,这从体上讲。下面『无念念者』,从事上讲。无念是真如本性,念是事相,性起作用,这两个是交互作用;事不碍理,理不碍事。前面这个曰体,是事不碍理;这个「恒真」,真是真理;无念念者,是理不碍事。说事理可以,说性相也可以;这个念是相,无念是性,都能讲,都讲得通,都是很圆融。『不动真而恒用』,自性是不动的,是清净寂灭;可是我们念佛是要动的,念佛是用、作用。
我们口称名,心里面意念想佛,不要想别的,如果我们妄念起来了,最好看佛像。现在我们印的小卡片佛像很多,诸位可以带在身上,有妄念起来的时候,佛像拿出来,对著佛像看,想佛,不要想别的。你想别的都是搞生死轮回;想佛,这一生才能超越生死轮回,不要想别的。经要念熟,念熟的意思在那里?有的时候会打妄想,一发现自己打妄想就背经。经背一段、背两段,妄想就打掉了,这叫真用功、这叫真修行。凡夫都有妄念,没有妄念就成佛,所以古大德跟我们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不要紧,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那一个凡夫都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念头起来马上要觉,觉就是什么?觉是慧,就把你这个念头消灭掉、消除掉。所以你念佛是觉,你读经也是觉,你看佛像也是觉,一定要把这个妄念打掉。
【动寂无碍,方念真佛。】
这个才真正念佛。真正念佛总归结起来就是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理事相应,性相相应。下面再看:
【普见法门者。】
这一句:
【即总收前二】
前面两种,
【以结其名。】
这个是总结,他这个法门叫普见法门,就是一切诸佛平等境界,无碍智慧,这叫普见法门。
【即前普眼明彻也。】
前面讲的普眼明彻,这个地方—
【即此后句,可为总名。】
他这个法门的总名,就叫做普见法门。我们看他能见跟所见。下面大师假设了一个问答,他说:
【问,法门无量,何以初友便教念佛。】
这个问得好!无量无边的法门,善财童子参访第一个遇到吉祥云比丘,为什么无量法门当中,他教他念佛法门,他不教别的?这个问得好,也正是我们的疑惑。
【答,略有十义。】
清凉大师给我们解答这个问题,实在讲无量义。无量义把它归纳起来十条,则好讲,方便一点,是表无量的。这底下就十句:
【念佛三昧,众行先故。智度论云,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般舟三昧为父故。】
许许多多人没有念过《华严经》,也许许多多人念《华严经》囫囵吞枣,没有去深究其义。如果真正念《华严经》,探讨它的义理,没有一个不念佛求生净土的。
我曾经跟诸位讲过,早年讲过,我相信这个法门是从读《华严》、讲《华严》,我才明了的。我在台中李老师劝我念佛,他是老师我不能反抗他,心里并不服!口里不敢讲,心里不服。以为什么呢?教这么多,不让我去深入研究探讨,叫我去念佛,总是不甘心、不情愿。我民国六十年开始讲《华严》,那个时候「四十」、「八十」同时开讲,也是讲到这个地方。因为要讲不能不深入研究,才明白念佛法门的殊胜,无量无边的法门,念佛法门摆在第一。
『念佛三昧,众行先故。』
这个行是菩萨行,无量无边菩萨行门,念佛三昧是摆在第一。所以念佛三昧叫三昧中王,称为宝王三昧,就是这个意思。清凉大师再引用《智度论》的话来说,这是非常有力的证明,不是他的猜想,不是他个人的见解。《大智度论》上有这么一句话,「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而以般舟三昧为父。」所以《华严经》第一参吉祥云比丘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前面跟诸位细说。般舟三昧是以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主,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生一佛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刹土,真正不可思议,真的是没有一个法门,能有如此的殊胜。般若波罗蜜重要不重要?重要!所以我们去年讲过《金刚般若》。
美国那边同修给我打电话来,《金刚般若》的讲记他们从电脑上完成了;完成之后,要等我看一遍,再做一个详细的修改,然后才能出书,我想大概要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金刚经讲记》出来了,份量大概是现在《无量寿经讲记》再要多一半。现在我们《无量寿经讲记》精装本四册,《金刚经讲记》六册,有这么大的份量。这个经过去讲了四个月,总共讲了二百四十八个小时,而我们《无量寿经》只讲一百零七个小时,这是两百四十八个小时,讲这一部《金刚经》。听说现在这个地方,有电视台已经广播了,大概要广播一年。
这是般舟三昧,金刚般若要知道,为什么呢?金刚般若知道,你才能看破、才能放下,你念佛才能相应。你要没有智慧,前面讲你不是著有,你就是著空,你念佛就不能相应。般若智慧就是叫我们把这两头舍弃掉,空、有两边不著,这一句佛号就得力、就相应。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理由:
【依佛力能成胜行故。】
这一句的意思很明显,修学其他法门靠自己,靠自己断惑证真,难啊!太难太难了。而般舟三昧念佛法门立刻就得佛力加持,这个很不可思议。不但是得本师释迦牟尼佛加持,阿弥陀佛加持,同时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你只要真心念,只要如法的念,经上讲的那些道理、方法,如理如法的念,你立刻就得诸佛如来的加持,成行门当中最殊胜的修行。所以凭自己的能力,你要断烦恼,不要说别的,是非人我、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你能断得了吗?这个断不仅是事,事上没有用处;境界现前,绝对不会起心动念,那才叫真断。你还有念头生起来,你没断,你那里叫断?不起心、不动念。一定要靠佛力,所以念佛法门靠佛力,靠一切诸佛加持的力量。所以诸位你们要听经,如果常常听经,别的法师讲经你也可以去听听,你到里面去体验体验。讲净土经的,《华严经》是净土经,特别是《四十华严》。你看现在讲的念佛法门,叫你念阿弥陀佛,所以这个经是念佛经。古人称《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那《华严经》就是大本的《无量寿经》。
所以你听这种经、读这种经,气氛不一样,这个道场感应不相同,有诸佛护念,所以大家在这个道场能生欢喜心。这个生欢喜心不是法师讲得好,给诸位说,是佛光注照,是佛力在加持,所以你有特别的感受,是这个意思。你再听讲其他的经,讲其他的经虽然有,那个力量很薄弱,就不一样,这个道场气氛就不相同,你感受就不一样。你要细心去体会,也很明显、很清楚能够觉察出来。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