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律仪要略 (第四集) 1994/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11-002-0004
我们看第十六段,『但有命者,不得故杀』。「有命」,注解里面「命」的定义是指六根六识相续而生,这个叫命。换句话说,此地所指的就是动物,而不是植物。植物没有六根六识,只有动物才有六根六识。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指这些。凡是动物,「不得故杀」,著重在这个「故」字,故是故意去杀害它,这个就是犯戒了。如果不是故意的,那就有开缘,所以这个地方著重在这个「故」字。换句话说,在某种条件之下可以杀的,就不是破戒;有的时候不但没有罪,还有功德。下面是讲杀害的手段,也举了很多的例子:
【十七、或自杀。】
自己动手。这是无论用什么手段方式,只要是自己动手的,都是属於『自杀』。
【十八、或教他杀。】
『教他杀』是命令,像家里面的主人叫家里的佣人、仆人去杀生,这是用命令叫僮仆去执行。这个杀业的责任是下达命令的这个人,虽然他没有亲手杀,他下达命令,确实杀业是他的责任。所以下达命令的人,他有罪,执行的人有过,罪跟过不同,罪就重。过是什么?他是执行命令,他不得已,不是他有心要杀,这里面有差别。譬如法院执行死刑,法官是判决的人,执行的人是服从命令。判罪的法官如果是冤枉一个人的话,那他有罪;但是在执行的人来说,他有过。为什么?他是执法的人。法官要是正直,没有冤枉,他没有罪,执行的人也没有过。所以这些地方都必须要明了。这是「教他杀」。
【十九、或见杀随喜。】
看到杀生,虽然不是自己杀,也不是自己执行,见到杀生这个事情生欢喜心,这个都是属於破戒的。佛门里面,佛菩萨见到众生纵然是有罪被处死刑,罪有应得,菩萨也生怜悯心、也生悲悯心。如果生欢喜心,这是有失慈悲,与慈悲心有抵触。所以律里面判罪有轻重不等,这跟我们现在世间法律的判刑、量刑相彷。
【二十、广如律中。文繁不录。】
在戒律里面,对於轻重差别说得很详细。此地的「律」是指《沙弥十戒经》以及比丘戒、菩萨戒,这些大律里面讲的杀法、结罪轻重、心境不同,说得很详细。底下一段:
【二一、经载。冬月生虱。取放竹筒中。暖以绵絮。养以腻物。恐其饥冻而死也。】
『经载』,这是佛经里面有这么一段记载。『冬月生虱』,现在我们生活环境改善,卫生设备好,像这些寄生虫比较少见。佛法常说契机契理,「机」实际上就是说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人事环境。我们生活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能够适应一切大众,这是正确的,这样佛法可以顺利推行。虽然理上是没有问题,契理,可是不契机,会引起大众反感,会引起大众对佛法的排斥,那就错了。所以佛法在世间传播,诸佛菩萨也是委曲求全才能够行得通。
佛法有五乘佛法,前面四种都是委曲求全,恒顺众生。真正的法,就是「唯有一乘法,无二又无三」。但是一个人的造诣有没有那么高?没有那个境界,你跟他说一乘法,他不能接受。所以能接受大乘跟他讲大乘,能接受小乘跟他讲小乘,不能接受小乘,可以接受人天,那你就跟他讲人天法。现在这个社会连人天法能接受的人都不多了,现在的人要的是什么?要的是名闻利养,求的是名闻利养,讲的是贪瞋痴慢;换句话说,这一种心行在佛法里面很清楚,这是三恶道的心行。所以真正能够讲人天,已经非常的难得。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要认清楚环境的状况,我们应该怎样来修学。
劝导众生,像这些戒经都不宜给初学的人看。为什么?初学的人看这个他一定排斥,他要杀生,他要吃肉。你跟他讲不杀生、不吃肉,又跟他讲罪这样重,他马上翻脸就走了。所以李老师一生教学,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吃素,这才能接引广大的群众。换句话说,如果一定要重视戒律,一定要重视素食,百分之八十的人都离开了。这是大菩萨的善巧方便,等到他进了佛门,他逐渐了解了,他自然就去做了。所以李老师一生劝人学佛,劝人皈依,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吃素,不劝人持午,这些对初学都是非常难接受的。像这一段里面所讲的,就是很难叫世间人接受的,而且容易引起一般知识分子对佛教的排斥。所以我们必须要晓得,在某些场合当中要回避,这些不提就好了,但是自己一定要明了。
【二二、乃至滤水覆灯。不畜猫狸等。皆慈悲之道也。微类尚然。大者可知矣。】
『乃至滤水覆灯』,这个在现代社会里面也不需要了。现在我们饮水,大家都知道饮食的卫生,水都要过滤,不必要用滤水囊,滤水囊没有现在的滤水器滤得干净。「覆灯」,怕晚上有小虫、飞蛾看到这个油灯,接近灯光,往往被烧死,所以灯要用灯罩,这也是慈悲心。现在都用电灯,不用油灯了。
『不畜猫狸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劝人不要畜养宠物。现在外国人、中国人有很多喜欢养宠物的,为什么不要养这些宠物、这些动物?因为这些小动物它们会有杀生,绝大多数这些宠物都是肉食,我们人吃素了,还要给它准备肉食,这是有伤慈悲心。同时你养了宠物,你必须要用精神、用时间去照顾它。我们现在连念佛的时间都感觉到不够用了,哪有时间去照顾这些宠物?这个要晓得。
一般养宠物,实实在在不外乎两种心理,一种是养著玩的,看到很可爱,很好玩,养著玩的;另一种,有些年老的人,他的精神没有寄托。像我们在美国达拉斯四二二对门那一家那个老人,他差不多养了一百只猫,养那么多!他是精神上的寄托。可是那个猫身上会带著跳蚤,我们到达拉斯去住,多多少少都会被跳蚤咬到。过去还听说有人一身都被咬的,这是害自己也害别人。
『皆慈悲之道也。微类尚然,大者可知矣』。所以学佛的人应当要晓得这个道理,我们爱护动物,但是不畜养动物。对动物都保护它,对於人当然更会产生慈悲心。我们看二十三:
【二三、今人不能如是行慈。复加伤害可乎。】
这是大师感叹,现代的人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的慈悲,怜悯一切众生;这个慈悲心没有了,再加以伤害它,这就错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如果听到我们还念这些东西,一般人会耻笑,说我们太落伍了,头脑太旧了,这是迷信!他们有没有说错?当然说错了。可是你要记住,大家都错那就对了!这是真话。大家都这么说,他们认为那是对的,就认为我们是错的。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我们自己做,但是决定不要要求别人去做。你要求别人做,那你就错了;你自己要做了,那你也错了。自己要学佛,依教奉行,我不必要求别人要依教奉行,这样佛法在世间才能顺利的推行发展。这个要晓得。
我们美国那个道场,每一次办大型活动之前,一定找个杀虫公司,在我们的房间、院子做一次彻底的消毒。这个看起来是杀生。不错是杀了不少这些小动物,蚊虫、蚂蚁、蟑螂、跳蚤等,的确杀很多。原因在什么地方?那是为了佛法能够顺利在美国推行。外州人到我们这里来打个佛七,这些小动物要是传播一些传染病,他病了回去,我们怎么对得起人?下一次还有谁敢到这个道场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在做这个事情之前,你们自己一定要晓得,三天之前要在这个地方念佛、念往生咒给它回向,叫它搬家。三天之后,我这个地方要来杀虫,喷杀虫剂,请它搬家。如果更圆满的,一星期之前做一次,三天之前做一次,做两次。我们的心真诚,它真的会搬家,确实有感应。虽然它搬家了,我们这个事情还是要做,为什么?邻居看到了,知道我们很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外面人到我们这里来参加法会很安心,这个事就对了。
戒经里面讲的清净比丘,过去住在山上搭个茅蓬,外头找不到工人,搭茅蓬也是自己做的,要砍树做建筑材料。砍树,要在三天之前诵经念咒,祭祀树神,请他搬家。当然树上还附著有很多寄生的小动物,也要请它们离开,三天之后我们来砍伐,这个就对了。这个就不是无故,预先我已经通知、已经告知请它搬家。通常我们诵《阿弥陀经》、往生咒、念佛给它回向,我们给它授三皈,用放生的三皈,「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用这个。
【二四、故经云。施恩济乏。使其得安。若见杀者。当起慈心。】
这四句,我们要努力的去学习。前面两句,我们看到有缺乏的要帮助他们。现在在一般开发中的国家,大概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至於有缺乏,可是精神生活非常的缺乏,我们要帮助他们。物质方面缺乏,现在社会有很多慈善机构在做,这是需要有相当的财力与人力才能做得到。我们这个团体人少,财力也不多,我们今天所能够做的,只是在精神生活方面,特别是布施佛法。佛法当中,我们经过这么多年去观察、去体会、去学习,才真正明了净宗的殊胜。我们介绍给别人,当然是以最殊胜的东西介绍给别人。总不可以我自己学最好的,把次一等、再次一等的送人,这是对不起人。如果他不能接受,我们也不必勉强,你喜欢修学哪个法门,我们也赞叹、也鼓励。
不可以说我这个法门第一,你那个法门第二。佛法的正义是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的。你看《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哪一个圆通章说是第二?没有,门门都第一。这个就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可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虽然门门第一的法门,有一些法门我们学不来,得不到结果。学不来,得不到结果,对我个人来讲它就不是第一了。个人能够真正得到好处,真正得到成就,这个法门对自己来讲是第一。像药店里面卖的药,几百种、几千种的药,那个药都是第一,都能治病。对了症,那个人也第一;不对症,药是第一,那个病人得到这个药不是第一,这个一定要懂。
净宗虽然是普被三根,我们在经上读到,如果不是多生多劫修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个法门他不能接受,他一定会排斥的,这些事实我们都应当明了。我们能够接受这个法门,喜欢这个法门,这是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介绍给别人,别人不能接受,我们清楚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成熟。没有成熟,佛菩萨都不能度,我们操什么心,著什么急?
大家常常听到「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无缘不是跟佛没有缘,佛跟一切众生都有缘。无缘是什么?是说他的缘还没有成熟。他的缘没成熟,佛度不了他,佛来跟他讲,他不接受,他不听。「佛度有缘人」,有缘是什么?他的缘成熟了,跟他讲他欢喜信受,这就是有缘,缘成熟。所以有缘无缘是讲缘是不是成熟。没有成熟的,帮助他,鼓励他,希望他能成熟;已经成熟的,劝他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成熟,帮助他成熟,这就对了。没有善根,帮助他种善根。他能念一句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的像,见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所谓「落在八识田里面,永为道种」,这就是给他下了种子。我们这样做就是度了他,这一生不能成熟,纵然多生多劫之后,他这个种子会起现行,会起作用。所以学佛的人念念都是帮助众生,这个是菩萨道,这个就是此地讲的「施恩济化,使其得安」。
我们印了许多「阿弥陀佛」的贴纸,目的就是在此地,让这一切没有善根种子的,给他种善根,给他下种子。已经在修没成熟的,不相信这个,他修任何一个宗派,依任何经典,我们都赞叹。这个赞叹当中,劝勉他,以他修学的功德,求生净土,决定得生。《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最后一段经文,就是说所有一切读诵大乘的人,他要能够回向往生,统统得生。所以净土法门非常广大,绝不是只修净业的人才能往生。学禅的人也能往生,学密的人也能往生,学教的人也能往生,统统都可以往生。它的条件就是「信、愿、行」,你相信,愿意去,临终时一念十念就行。
但是修行有一个原则,无论修哪一宗哪一派,无论念什么经,念什么佛菩萨名号,都要念到一心不乱,这个要知道。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求一心不乱;念观音菩萨,还是求一心不乱;念地藏王菩萨,也是要求一心不乱,那就对了。一心不乱是能生的因,西方极乐世界是所生之果。所以一念回心统统就得生,这叫功夫。这个一心就是清净心,禅宗里面叫禅定,教下里面叫止观,有这种功夫,有这个能力就行。这是对於其他宗派的修行人,我们有义务要告诉他们。
注解里面有两句,「财施能令身安,法施能令心安」,这是把布施的因果都说出来了。注解引《杂宝藏经》里面的一段公案,这一段公案要仔细去看,在讲经的讲席上可以引用,这些都是事实。此地说的是经典上的,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类似这样的因缘果报也不少。所以这些因果的书,在这个时代要多讲,这一类的东西大家很喜欢听。特别是对於年轻人,学生的时代,俗话常说「先入为主」,他能够多读这些感应的事迹,因果报应的事迹,将来长大在社会上,起心动念有所戒惧,这就好了。如果这些因缘果报能跟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那就最好,真正令人信服,使人家相信。布施这个事虽然小,如果心地清净慈悲,功德很大。戒经里面引用这些故事很多。
古人有把这些东西搜集在一起,便利我们参考,这就是《经律异相》,《经律异相》都是搜集经典里面这些因缘果报的故事;还有一部书叫《法苑珠林》。所以讲经的人要在讲席中穿插故事,穿插公案因缘,这两部书里面就搜集得很完整,这是古人做的工作。在中国历史上,记载这些因缘果报的教训也很多。历史是可以相信的,不是随便写的,没有事实决定不能够记载。前人也有把它汇集起来,就是《历史感应统纪》,好像现在也有单行本印出来,《历史感应统纪》很好,这是过去的。现代的,报纸上、杂志上凡是有这些事情,你可以把它剪下来,这是现代的。举比喻,当然愈近愈好,愈是现代的,现代人一点怀疑都没有。过去的,经就是经典做证据,史有历史为证据,确确实实,这个不是随便说的,都足以取信大众,让我们深深明了因果报应。
【二五、噫。可不戒欤。】
这一条是莲池大师对这一桩事情非常感叹。注解里面引用《大智度论》,佛说杀生有十种罪,杀业重的几乎常常都有,这个也都是些事实。我们今天就读到此地。
我们看第十六段,『但有命者,不得故杀』。「有命」,注解里面「命」的定义是指六根六识相续而生,这个叫命。换句话说,此地所指的就是动物,而不是植物。植物没有六根六识,只有动物才有六根六识。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指这些。凡是动物,「不得故杀」,著重在这个「故」字,故是故意去杀害它,这个就是犯戒了。如果不是故意的,那就有开缘,所以这个地方著重在这个「故」字。换句话说,在某种条件之下可以杀的,就不是破戒;有的时候不但没有罪,还有功德。下面是讲杀害的手段,也举了很多的例子:
【十七、或自杀。】
自己动手。这是无论用什么手段方式,只要是自己动手的,都是属於『自杀』。
【十八、或教他杀。】
『教他杀』是命令,像家里面的主人叫家里的佣人、仆人去杀生,这是用命令叫僮仆去执行。这个杀业的责任是下达命令的这个人,虽然他没有亲手杀,他下达命令,确实杀业是他的责任。所以下达命令的人,他有罪,执行的人有过,罪跟过不同,罪就重。过是什么?他是执行命令,他不得已,不是他有心要杀,这里面有差别。譬如法院执行死刑,法官是判决的人,执行的人是服从命令。判罪的法官如果是冤枉一个人的话,那他有罪;但是在执行的人来说,他有过。为什么?他是执法的人。法官要是正直,没有冤枉,他没有罪,执行的人也没有过。所以这些地方都必须要明了。这是「教他杀」。
【十九、或见杀随喜。】
看到杀生,虽然不是自己杀,也不是自己执行,见到杀生这个事情生欢喜心,这个都是属於破戒的。佛门里面,佛菩萨见到众生纵然是有罪被处死刑,罪有应得,菩萨也生怜悯心、也生悲悯心。如果生欢喜心,这是有失慈悲,与慈悲心有抵触。所以律里面判罪有轻重不等,这跟我们现在世间法律的判刑、量刑相彷。
【二十、广如律中。文繁不录。】
在戒律里面,对於轻重差别说得很详细。此地的「律」是指《沙弥十戒经》以及比丘戒、菩萨戒,这些大律里面讲的杀法、结罪轻重、心境不同,说得很详细。底下一段:
【二一、经载。冬月生虱。取放竹筒中。暖以绵絮。养以腻物。恐其饥冻而死也。】
『经载』,这是佛经里面有这么一段记载。『冬月生虱』,现在我们生活环境改善,卫生设备好,像这些寄生虫比较少见。佛法常说契机契理,「机」实际上就是说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人事环境。我们生活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能够适应一切大众,这是正确的,这样佛法可以顺利推行。虽然理上是没有问题,契理,可是不契机,会引起大众反感,会引起大众对佛法的排斥,那就错了。所以佛法在世间传播,诸佛菩萨也是委曲求全才能够行得通。
佛法有五乘佛法,前面四种都是委曲求全,恒顺众生。真正的法,就是「唯有一乘法,无二又无三」。但是一个人的造诣有没有那么高?没有那个境界,你跟他说一乘法,他不能接受。所以能接受大乘跟他讲大乘,能接受小乘跟他讲小乘,不能接受小乘,可以接受人天,那你就跟他讲人天法。现在这个社会连人天法能接受的人都不多了,现在的人要的是什么?要的是名闻利养,求的是名闻利养,讲的是贪瞋痴慢;换句话说,这一种心行在佛法里面很清楚,这是三恶道的心行。所以真正能够讲人天,已经非常的难得。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要认清楚环境的状况,我们应该怎样来修学。
劝导众生,像这些戒经都不宜给初学的人看。为什么?初学的人看这个他一定排斥,他要杀生,他要吃肉。你跟他讲不杀生、不吃肉,又跟他讲罪这样重,他马上翻脸就走了。所以李老师一生教学,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吃素,这才能接引广大的群众。换句话说,如果一定要重视戒律,一定要重视素食,百分之八十的人都离开了。这是大菩萨的善巧方便,等到他进了佛门,他逐渐了解了,他自然就去做了。所以李老师一生劝人学佛,劝人皈依,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吃素,不劝人持午,这些对初学都是非常难接受的。像这一段里面所讲的,就是很难叫世间人接受的,而且容易引起一般知识分子对佛教的排斥。所以我们必须要晓得,在某些场合当中要回避,这些不提就好了,但是自己一定要明了。
【二二、乃至滤水覆灯。不畜猫狸等。皆慈悲之道也。微类尚然。大者可知矣。】
『乃至滤水覆灯』,这个在现代社会里面也不需要了。现在我们饮水,大家都知道饮食的卫生,水都要过滤,不必要用滤水囊,滤水囊没有现在的滤水器滤得干净。「覆灯」,怕晚上有小虫、飞蛾看到这个油灯,接近灯光,往往被烧死,所以灯要用灯罩,这也是慈悲心。现在都用电灯,不用油灯了。
『不畜猫狸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劝人不要畜养宠物。现在外国人、中国人有很多喜欢养宠物的,为什么不要养这些宠物、这些动物?因为这些小动物它们会有杀生,绝大多数这些宠物都是肉食,我们人吃素了,还要给它准备肉食,这是有伤慈悲心。同时你养了宠物,你必须要用精神、用时间去照顾它。我们现在连念佛的时间都感觉到不够用了,哪有时间去照顾这些宠物?这个要晓得。
一般养宠物,实实在在不外乎两种心理,一种是养著玩的,看到很可爱,很好玩,养著玩的;另一种,有些年老的人,他的精神没有寄托。像我们在美国达拉斯四二二对门那一家那个老人,他差不多养了一百只猫,养那么多!他是精神上的寄托。可是那个猫身上会带著跳蚤,我们到达拉斯去住,多多少少都会被跳蚤咬到。过去还听说有人一身都被咬的,这是害自己也害别人。
『皆慈悲之道也。微类尚然,大者可知矣』。所以学佛的人应当要晓得这个道理,我们爱护动物,但是不畜养动物。对动物都保护它,对於人当然更会产生慈悲心。我们看二十三:
【二三、今人不能如是行慈。复加伤害可乎。】
这是大师感叹,现代的人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的慈悲,怜悯一切众生;这个慈悲心没有了,再加以伤害它,这就错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如果听到我们还念这些东西,一般人会耻笑,说我们太落伍了,头脑太旧了,这是迷信!他们有没有说错?当然说错了。可是你要记住,大家都错那就对了!这是真话。大家都这么说,他们认为那是对的,就认为我们是错的。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我们自己做,但是决定不要要求别人去做。你要求别人做,那你就错了;你自己要做了,那你也错了。自己要学佛,依教奉行,我不必要求别人要依教奉行,这样佛法在世间才能顺利的推行发展。这个要晓得。
我们美国那个道场,每一次办大型活动之前,一定找个杀虫公司,在我们的房间、院子做一次彻底的消毒。这个看起来是杀生。不错是杀了不少这些小动物,蚊虫、蚂蚁、蟑螂、跳蚤等,的确杀很多。原因在什么地方?那是为了佛法能够顺利在美国推行。外州人到我们这里来打个佛七,这些小动物要是传播一些传染病,他病了回去,我们怎么对得起人?下一次还有谁敢到这个道场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在做这个事情之前,你们自己一定要晓得,三天之前要在这个地方念佛、念往生咒给它回向,叫它搬家。三天之后,我这个地方要来杀虫,喷杀虫剂,请它搬家。如果更圆满的,一星期之前做一次,三天之前做一次,做两次。我们的心真诚,它真的会搬家,确实有感应。虽然它搬家了,我们这个事情还是要做,为什么?邻居看到了,知道我们很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外面人到我们这里来参加法会很安心,这个事就对了。
戒经里面讲的清净比丘,过去住在山上搭个茅蓬,外头找不到工人,搭茅蓬也是自己做的,要砍树做建筑材料。砍树,要在三天之前诵经念咒,祭祀树神,请他搬家。当然树上还附著有很多寄生的小动物,也要请它们离开,三天之后我们来砍伐,这个就对了。这个就不是无故,预先我已经通知、已经告知请它搬家。通常我们诵《阿弥陀经》、往生咒、念佛给它回向,我们给它授三皈,用放生的三皈,「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用这个。
【二四、故经云。施恩济乏。使其得安。若见杀者。当起慈心。】
这四句,我们要努力的去学习。前面两句,我们看到有缺乏的要帮助他们。现在在一般开发中的国家,大概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至於有缺乏,可是精神生活非常的缺乏,我们要帮助他们。物质方面缺乏,现在社会有很多慈善机构在做,这是需要有相当的财力与人力才能做得到。我们这个团体人少,财力也不多,我们今天所能够做的,只是在精神生活方面,特别是布施佛法。佛法当中,我们经过这么多年去观察、去体会、去学习,才真正明了净宗的殊胜。我们介绍给别人,当然是以最殊胜的东西介绍给别人。总不可以我自己学最好的,把次一等、再次一等的送人,这是对不起人。如果他不能接受,我们也不必勉强,你喜欢修学哪个法门,我们也赞叹、也鼓励。
不可以说我这个法门第一,你那个法门第二。佛法的正义是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的。你看《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哪一个圆通章说是第二?没有,门门都第一。这个就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可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虽然门门第一的法门,有一些法门我们学不来,得不到结果。学不来,得不到结果,对我个人来讲它就不是第一了。个人能够真正得到好处,真正得到成就,这个法门对自己来讲是第一。像药店里面卖的药,几百种、几千种的药,那个药都是第一,都能治病。对了症,那个人也第一;不对症,药是第一,那个病人得到这个药不是第一,这个一定要懂。
净宗虽然是普被三根,我们在经上读到,如果不是多生多劫修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个法门他不能接受,他一定会排斥的,这些事实我们都应当明了。我们能够接受这个法门,喜欢这个法门,这是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介绍给别人,别人不能接受,我们清楚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成熟。没有成熟,佛菩萨都不能度,我们操什么心,著什么急?
大家常常听到「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无缘不是跟佛没有缘,佛跟一切众生都有缘。无缘是什么?是说他的缘还没有成熟。他的缘没成熟,佛度不了他,佛来跟他讲,他不接受,他不听。「佛度有缘人」,有缘是什么?他的缘成熟了,跟他讲他欢喜信受,这就是有缘,缘成熟。所以有缘无缘是讲缘是不是成熟。没有成熟的,帮助他,鼓励他,希望他能成熟;已经成熟的,劝他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成熟,帮助他成熟,这就对了。没有善根,帮助他种善根。他能念一句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的像,见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所谓「落在八识田里面,永为道种」,这就是给他下了种子。我们这样做就是度了他,这一生不能成熟,纵然多生多劫之后,他这个种子会起现行,会起作用。所以学佛的人念念都是帮助众生,这个是菩萨道,这个就是此地讲的「施恩济化,使其得安」。
我们印了许多「阿弥陀佛」的贴纸,目的就是在此地,让这一切没有善根种子的,给他种善根,给他下种子。已经在修没成熟的,不相信这个,他修任何一个宗派,依任何经典,我们都赞叹。这个赞叹当中,劝勉他,以他修学的功德,求生净土,决定得生。《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最后一段经文,就是说所有一切读诵大乘的人,他要能够回向往生,统统得生。所以净土法门非常广大,绝不是只修净业的人才能往生。学禅的人也能往生,学密的人也能往生,学教的人也能往生,统统都可以往生。它的条件就是「信、愿、行」,你相信,愿意去,临终时一念十念就行。
但是修行有一个原则,无论修哪一宗哪一派,无论念什么经,念什么佛菩萨名号,都要念到一心不乱,这个要知道。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求一心不乱;念观音菩萨,还是求一心不乱;念地藏王菩萨,也是要求一心不乱,那就对了。一心不乱是能生的因,西方极乐世界是所生之果。所以一念回心统统就得生,这叫功夫。这个一心就是清净心,禅宗里面叫禅定,教下里面叫止观,有这种功夫,有这个能力就行。这是对於其他宗派的修行人,我们有义务要告诉他们。
注解里面有两句,「财施能令身安,法施能令心安」,这是把布施的因果都说出来了。注解引《杂宝藏经》里面的一段公案,这一段公案要仔细去看,在讲经的讲席上可以引用,这些都是事实。此地说的是经典上的,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类似这样的因缘果报也不少。所以这些因果的书,在这个时代要多讲,这一类的东西大家很喜欢听。特别是对於年轻人,学生的时代,俗话常说「先入为主」,他能够多读这些感应的事迹,因果报应的事迹,将来长大在社会上,起心动念有所戒惧,这就好了。如果这些因缘果报能跟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那就最好,真正令人信服,使人家相信。布施这个事虽然小,如果心地清净慈悲,功德很大。戒经里面引用这些故事很多。
古人有把这些东西搜集在一起,便利我们参考,这就是《经律异相》,《经律异相》都是搜集经典里面这些因缘果报的故事;还有一部书叫《法苑珠林》。所以讲经的人要在讲席中穿插故事,穿插公案因缘,这两部书里面就搜集得很完整,这是古人做的工作。在中国历史上,记载这些因缘果报的教训也很多。历史是可以相信的,不是随便写的,没有事实决定不能够记载。前人也有把它汇集起来,就是《历史感应统纪》,好像现在也有单行本印出来,《历史感应统纪》很好,这是过去的。现代的,报纸上、杂志上凡是有这些事情,你可以把它剪下来,这是现代的。举比喻,当然愈近愈好,愈是现代的,现代人一点怀疑都没有。过去的,经就是经典做证据,史有历史为证据,确确实实,这个不是随便说的,都足以取信大众,让我们深深明了因果报应。
【二五、噫。可不戒欤。】
这一条是莲池大师对这一桩事情非常感叹。注解里面引用《大智度论》,佛说杀生有十种罪,杀业重的几乎常常都有,这个也都是些事实。我们今天就读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