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与净宗修学 (第三集) 1996 美国洛杉矶 档名:09-027-0003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是我们这一次圆满的一会。昨天我们谈到大乘佛法的修学就是生活,如果离开生活,那就谈不上修行了。修行就是生活,修行就是工作,修行就是日常处事待人接物,这在大乘经论里面,世尊时时处处都这样教导我们。特别是金刚般若,言简意赅。这里面的关键,许多同学来问,我们究竟要从哪里做起?这个意思实在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最初方便」,这个实在是很重要。
行门的纲领,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了,我们要从哪里下手?实在讲,修学大乘下手就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不是妄心。诸佛菩萨跟一切众生,除了在用心上不一样之外,其余的大致都是相同的。如同我们在经上所看到的,佛也过日子,佛也穿衣,佛也吃饭,佛也应酬,佛也有他的工作。哪有两样!两样就是用心不一样。佛用真心,我们用妄心,我们是把妄心当作真心,就错在这个地方。假如我们能够舍弃虚妄,我们跟佛菩萨就无二无别了。
因此在最近几年,我们将修学、用心归纳为十条,这也是十个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换句话说,我们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当中,这是我们要修的。人家用虚情假意来对我,那是他,我要用真诚心对人。有一些同修听到我这个说法,那我们不是吃亏了?凡夫看来是吃亏了,其实吃亏的不是我,吃亏的是别人。连前清郑板桥都知道,吃亏是福。为什么?我们要作佛、要作菩萨,那就非用真诚心待人接物不可。如果依旧用虚情假意来对待人,这是继续不断在造六道轮回,你怎么能超越六道轮回!
我们要问什么心叫真诚心?也许有人说:「我的心很真!很诚!」真诚有个标准,什么标准?清净是真诚心,清净是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哪些是染污?妄想是染污,分别是染污,执著是染污。《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染污,「贪瞋痴慢」那就更不必说了,那是极严重的染污。清净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清净心是真诚,平等心是真诚。对人对事对物,没有高下的分别,你的心才平等。正觉心是真诚,大慈悲心是真诚。这五句里面十个字,每一个字,任何一个字,都圆摄其余九个字。什么是清净?真诚是清净,正觉是清净,慈悲是清净。我们学佛就学这个,这是佛心,这是我们的真心。顺著这个,这叫顺自性,顺性德。顺益,益是利益,这是善。如果与这个心相违背,违就有损害,那就是恶。佛法讲善恶,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做标准,「顺益是善,违损是恶」。
要怎样修才能够恢复到我们真诚的性德,我们的真诚心能够流露出来。我们又说了四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八个字是修行的纲领,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必需要遵循的,要看破,要放下,你就能得到自在。大自在当中能够随缘,那就是普贀菩萨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可以说将看破放下说得十分透彻。经上讲:「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又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近代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观察趋向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研究太空,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十界,大的!另外一个方向走小的,今天所说的量子力学,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微尘。这是深入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要看清楚,你才能看破。
为什么我们看不破?不了解事实真相。科学家虽然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多少人以他的智慧精力,再加上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这两个问题有没有得到结论?还没有。科学家的结论是:这个宇宙无穷大。那个真相没搞清楚!讲到基本粒子,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个仪器再进步,可能还能够再分出更小的,不敢说就到此为止。这一种观察所得到的结论跟佛在经上说的,非常接近。尤其最近科学家发现,已经肯定没有物质的存在,这个讲法跟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
这些物质现象是什么?他们观察所得到的结论是波动的现象。而我们佛家讲,这个宇宙、十法界怎么来的?佛在经上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不觉就是动相,微动!这个意思就是说宇宙万象的起源,起於波动。什么波动?心波在动。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心波不是真心,真心不动,真心永远如如不动,动的这个心是妄心。所以法相宗里面讲「万法唯识」,识是妄心,不是真心。这是说明事实真相,绝非事实。这个现象有没有?佛在经上说:「非实非虚,非有非无。」这两句话才说出真相,真正把真相说明了。「非实」,这一切现象,实实在在讲,根本就不存在。「非虚」,虽然现象不存在,它有幻相现前,这个虚幻的相不能说没有。因为相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所以你不能承认这些现象是真的;你以为这些现象是真的,那你就看错了。
佛给我们说这个现象的发生不是单纯的,无量因缘,就是小而微尘,大而世界,皆是无量因缘而形起的。所以《金刚经》在最后用一首偈说明这一个事实真相,不但包括娑婆世界的十法界,所有一切十方诸佛刹土,没有一个例外的。这一首偈,四句讲尽了,「如梦幻泡影」。「梦」是总喻。「幻」是讲的空间、世界,大的世界如幻。「泡」是讲我们的地球、国土,像水泡一样,不坚固,很脆弱。「影」是比喻我们的身,这个身体像影一样,绝非真实。「梦幻泡影」一个字比喻一桩事情,没有一样是实在的。这些虚幻的相,在我们感觉挺真实的;实际上,我们所接触的,六根接触到的这些现象,是这些虚幻的相续相。
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用电影这个比喻,大家容易体会。我们看到电影的银幕,一部片子放两个小时,我们看到好像很逼真,那是两个小时的相续相。其实银幕上的画面是一张一张不断的在更换,这是相续相。现在这个电影的底片,大概是一秒钟二十四张,它那个镜头开合二十四次,开一次放一张,再关起来,换第二张。因为它换得太快了,我们没有觉察它是一个相续相。所以经上比喻叫「如露」,露是相续相。虽是相续相,告诉你,也不长久。这个意思很深,我们要会体会。「如电」,那个电就是讲真相,像闪电一样。真正说,这个现象的存在,刹那之间!
《仁王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也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我们弹指速度加快的时候,我这个弹法,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佛讲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就是说明一刹那的时间,如果我们用电影那个底片来作比喻,一刹那里面,它已经连续放映九百张影像。一秒钟二十四张底片,我们已经被它骗了,好像是真实的。如果说一刹那九百张,我们怎么能觉察它是假的。一刹那九百生灭,那一秒钟是多少?我们就算一秒钟弹指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是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能觉察这个现象是假的。佛所说的这些话,全是事实,佛在经上要求我们要亲证这个境界。佛所讲的,你自己有一天亲眼看到了,这是事实。
经上也说了,到什么时候你能够看到?到你证到八地菩萨就见到了。八地是不动地,也就是八地菩萨的心,那是清净心。《金刚经》上讲得好,「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话讲得很妙。菩萨位次,从初信位到等觉位,五十一个位次,这五十一个位次怎么分的?他清净心的纯度,或者我们讲他定功的深度。定功的深度跟清净心的纯度是一个意思。你的心愈清净,你观察的力量就愈强,到八地菩萨那样的清净心,那样的定功,他见到阿赖耶的波动。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相续相是阿赖耶波动的现象,八地菩萨见到了,那不是听说,是他现量境界,是他亲证的境界。於是乎才晓得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点都不错!芸芸众生,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迷在这个里面,起惑造业,这是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
真相大白,那就看破。看破,你当然放下。不但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完全放下了,即使佛说一切种种法,也放下了。为什么?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哪来的佛法!有个佛法,也是无明,也是分别、妄想、执著。所以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佛无有法可说」。又给我们说:「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如果你这样听了,断章取义,会产生误会。那佛法没有了,我们还学什么?我们不必学了。实在讲,因为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不能执著哪一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像我在前面讲的,以世尊做例子,他穿衣,穿衣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他托钵,托钵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他一抬头,一低头,一举手,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你不能固定指哪一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觉悟了,一切法皆是;若迷了,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可见得所谓佛法者,只在迷悟之间而已。一念悟,你就是佛菩萨;一念迷,你就是凡夫。这个里面必须要记住,一悟一切悟,一迷一切迷。千万不要以为我已经觉悟了一半,那个我还没有悟。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
我们看《印光大师文钞》,这是我早年看的,初学佛的时候看过几遍,我记得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人写了一封信给老法师,他自己相当自负,他是个参禅的,他对印老说:「禅宗《五灯会元》里头一千七百则公案,我差不多全部都参透了;其中还有几则,不是很清楚。」只有几条他还没有看破,其余的统统都参透了。印老回他一封信,他说:「一条参透了,你全部都透了。有一条没有参透,你全都没有参透。」而这个人也很了不起,最后他把禅舍弃掉了,跟印祖去念阿弥陀佛去了。这是真理,不是妄言!所以佛法讲「入」,这个「入」叫证。这是大家都晓得,修学的程序是「信解行证」,这四个阶段是行布,也是圆融,行布就是次第。是次第,但是它也是圆融。为什么有次第?次第是初学,我们没入门;没入门的时候,它有次第。入了门的时候,就圆融了。
你要问,我什么时候才入门?入门就是一般讲的证果。我什么时候才入门?圆融就入门,圆融是「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你说「信」,「信」里面就有「解行证」;说「解」,「解」里面就有「信行证」,决定是「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所谓「入不二法门」。这个时候,我们前面讲的,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部得到了,性德流露,性德现前了。如果还落在分别里面,还落在二、三里面,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我没能够契入。没能契入,你就得不到真实的受用。真实的受用,我们今天所讲幸福美满。但是这个标准很高,佛法里面讲,真正的幸福美满不是世间人的境界,他所讲的幸福美满是真实的、是圆满的,是具足高度的智慧,无量的善巧,那才是圆满。决定不生烦恼。不但不生烦恼,经上讲的「不生知见」,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所以看破是重要的一个关键,看破之后,你才能放下。可是看破放下,必定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修学从哪里做起?每一个人的根性不相同,所以这也不是定法。我自己修学,我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是个中等根性,我的老师教给我,从放下下手。我学佛的因缘,实在讲是很殊胜,我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我认识了章嘉大师,我第一天去见他,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的好处,我很想修学。有没有很快速的方法,让我一下就得到。」那个时候我年轻,我记得好像只有二十六岁的时候,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听了我这个话之后,就好像入了定一样,他入定眼睛不是闭著的,他是睁开的,他眼睛看著我,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於是他看我,我也看他。我们就在他的小客厅里面,就这么看了半个钟点。以后我们晓得,那是高级的教学法,那是真实的传道。为什么?必须使你整个身心都定下来,叫你精神意志完全集中,然后再告诉你。这一句话千斤之力,会产生效果。我们去拜访别的善知识,请教他一个问题,滔滔不绝说了几十分钟;出来之后,不晓得他说些什么。所以章嘉活佛实在是了不起。看了半个钟点之后,他才开口,他说话很慢,说了一个字「有」。「有」以后,他又不说话了。但是这一次就没有那么长了,大概等了有三、四分钟的样子,跟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是他传授给我的。我没有定功,我随口就提出问题,这两句话我有一点懂。
我请教他:「从哪里下手?」他又看了我大概总有十五分钟,没有上次那么长,至少有十五分钟,说了两个字「布施」。所以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大概一个多小时,就讲这么几句话,印象深刻,永远不会忘记。所以要晓得大善知识传法,言简意赅,一个字都不罗嗦。
我告辞的时候,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就很奇怪,我真的就依教奉行,我就做六年。
六年,就有预感,这就是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六年,老师父教我布施,布施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床铺盖,两套换洗衣服,什么都没有了,全都布施光了,所以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在出家前一个月,我就有预感。那时候我在台中,我告诉我们同学,我说:「我大概顶多在台中,不会超过半年,我有预感。」同修们也很奇怪,说:「那你到哪里去?」我说:「我可能出家的因缘成熟了。」不到一个月,这个机缘就来了。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布施从这个地方下手。
放下!你能够放下一分,你就多看破一分;多看破一分,你又能放下一分。这个看破放下相辅相成!到最后要把烦恼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把是非人我放下,把五欲六尘放下,把六道三界统统放下,你就超越了。你要不肯放下,你就是六道轮回中人;你能够把六道轮回放下,你现在就超越了。调过头来,你看看六道轮回里面,那很有趣味!你自己不在其中。不但六道要放下,声闻、缘觉、菩萨、佛也要放下,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佛法的修学要从这里下手。
纵然真的放下了,能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实在讲,那就是成佛了。但是如天台家所说,你所成的是分证佛,不是究竟佛;分证佛到究竟佛,这个里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从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分证佛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往上去还有四十一个阶级。所以我们后面加了一句「念佛」。念佛就快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平等佛果。诸位在净宗经典《无量寿经》上念得很熟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成佛的法界。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没有的,无比的殊胜!这个法门实在讲叫「难信之法」,真难信!许许多多同修把这个事情没搞清楚,一接触就相信了,我看到不能不佩服!你们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议,超过我太多了。我学佛,学三十年才相信净土,好不容易!
最初学佛的时候是当年台湾大学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拿这个来作总结。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两句话打动了,掉过头来,跑寺庙去找佛经来看。在这个之先,我认为佛教是迷信,认为佛教是多神教、泛神教、低级的宗教,远远比不上基督教。这个错误的观念被方老师纠正过来,才晓得佛教里头有宝贝,有真东西。但是那个时候因为受到方先生的影响,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看,於是看到《阿弥陀经》这类经典,这是迷信,这个不是哲学。看到《地藏经》决定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的。
看什么?性、相两宗,看般若、看法相唯识,对於这个就有偏见。这样过了好几年,对於佛教有了信心了,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我是一个人在台湾,没有任何累赘。我就想,这门东西没有人搞;没有人搞的,我就应当要来搞,所以就发了这个愿。最初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亲近忏云法师,我在他的茅篷里面住了半年,他是念佛修净土的。他给我看《印光大师文钞》,又给我看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我在山上仔细读过。对於净土不排斥了。从前是排斥,这进了一大步,不排斥了。但是叫我学这个,我不甘心!佛教千经万论,那么多好东西,叫我统统舍掉来搞这个,好像做不到。
以后离开忏云法师的茅篷,到台中亲近李炳老,正好遇到李老师在台中开了一个小班,教人讲经。他劝我参加这个班,学讲经。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原来只是学佛去听经,没有想去学讲经,结果遇到这个班,我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讲经是难事,我怎么行?我哪有这个条件?李老师说:「好吧!你跟我去看看。」他们班上上课叫我去参观。那好,我就跟他老人家去了。结果上了一堂课之后,下了课我就跟老师说,我愿意参加这个班。我一看里面那些人,年龄三分之二都比我大,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是小学程度,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林看治,林看治那一年是六十岁,小学毕业。我一看到他都能学,那我没有问题!比别人不如,比他我还强一点,於是就参加这个班。李老师在两年的时间,教了二十几个学生,个个会上台,个个都能讲。我学讲经是这么一个因缘。
所以讲经并不难,要讲得好,那就难了。这个经典深广是无有边际的,老师那个时候教我一个原则。他那个时候教人是因人施教,每一个人教的都不一样,他教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他说:「你要把经讲得好,真正能够自利利他,你永远遵守这一句话,那就是求感应。」我们上台哪里会讲经,佛的意思我们怎么会懂,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连一个普通人的意思都不解,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那怎么办?求感应,这才通。要通达,要求感应,求佛菩萨加持;除这一法,没有第二法。
怎样求佛菩萨加持?至诚。真诚到极处,决定没有一丝毫自私的念头,换句话说,名闻利养要舍得干干净净。「我弘法完全是利益众生,希望把佛法讲清楚、讲明白,介绍给大家,与自己丝毫关联都没有」,你要用这样的心才会有感应,这是他教给我的秘诀。我这一生,从出来讲经到现在三十七年了,没有中断过,守住老师这一句教训。所以我在任何地方讲经,没有做过宣传的。听说你们这边做了宣传,我不知道。希望同修们要记住,以后不要做宣传。为什么不要做宣传?我是凡夫,我讲得不好,宣传拉了这些人来了,听了不满意,我有罪过!我在那里讲,你自己来的,你听得不好,你自己来的,我没有请你来,这个不要紧。连这些都是老师教的,都是李老师教给我的。不能做宣传,有几个同修听了,很好!他听了很欢喜,他去邀集他的朋友,这个行。决不可以在外面贴广告,登报纸更要不得。还有的登上照片,那简直是明星了,那不成话!实在讲,太难看了,那个要不得。所以这些我们都应该要守本分。
所以,学佛的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用这个心,对一切人、对一切物,没有分别,怨亲平等。修什么?就修这个。这就是学佛!在方法手段上,就是看破放下,我们自己受用上,这一生的享受,就是自在,就是随缘。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我们看穿了,所有一切境界相,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在里面决定不要再去争了,不要再去分别,不要再去执著。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境界现前都好,用一个真诚心来接待。众生他们怎么做,那是他的事情。我们劝告他,他觉悟了,他回头了,很好!他的缘成熟了。他不肯接受,不肯照作,也很好。「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就是普度群机。根熟的,他回头,他这一生能成就;没熟的,帮助他成熟;没有善根的,给他种善根。这就是所谓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的心是清净平等。就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心里面若无其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这就是方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心里没有事,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这是真实的享受。绝对不是你多富有,你有多少财富,你有多少房地产,你家里有多少部汽车,一天到晚在烦恼。那个活得好可怜,活得好辛苦,那个不自在,那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身心清净,在我们世间人讲健康长寿。尤其是年岁大的人就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是健康长寿,没有病苦才是真正幸福。
归结到「念佛」的重要,这样念佛才能有功德。一般讲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获。这个功夫下去,你确实有收获。功德跟福德又不一样,这是同修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解决问题;福德不能了生死。正如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此事福不能救」,这个「事」就是指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功德能救,功德是你真正下了功夫。
我们在此地举个实例来说,否则的话,这两个字太抽象了。我们讲持戒是功,禅定是德,因戒得定;禅定是功,开慧是德,因定开慧。换句话说,我们持戒不能得定,持戒就不是功德,是福德,这个要辨别。为什么?你虽然那个功夫下去了,你没有德。持戒的功夫是得定的,得清净心的。功德是要自己修的,别人没有办法给我们,佛菩萨也帮不上忙。诸位读《楞严》就晓得,阿难尊者遭摩登伽女的难,他以为他是佛陀的小弟,佛很爱謢他,到时候可以帮他忙。结果遭了难,才晓得佛也帮不上忙,功德一定要自己修。福德可以给别人,你的福报很大,你的财富很多,你有好多栋房子,我送一栋给你,可以,你可以得到享受。我的定,我的慧,没有办法给你。所以功德没有办法给人,福德可以与人共享。功德跟福德要分辨清楚,不能够误会。
到一个道场里面,看到功德箱,丢几块钱,我今天做了多少功德了,那是大误会。所以那个箱子应当要写「广种福田」,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里面没有功德,这个是普通的常识,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们在行门里面,也就是日常的功夫,大家特别要注重在放下。「放下」,又怕同修们产生误会,是不是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什么事都不要做了,那就变成消极了。这种佛教,社会上不会接纳的,也不会欢迎的。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是叫你在心上放下。事上面,做得更积极,更认真,更圆满。所以佛法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这才受到十法界一切众生普遍的欢迎,真实的利益。所以诸位听放下,好了,明天你也不上班了,家里也不烧饭了,那成什么话!这个佛还能学吗?这个就错了!放下是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自私,凡是与性德相违背的,我们统统放下。当然「贪瞋痴慢」是更要紧的,叫你放下这些。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来工作,谁不欢迎?你的工作一定更认真、一定更努力,一定做得尽善尽美,而被一般人赞叹羡慕,这才叫放下!所以这个地方不能够断章取义,不能够错会了意思。
《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放下,生心是什么?生心是提起要生度一切众生的心。这个「度」,也怕一般人看到产生误会。我们换个名词,就是帮助一切众生。我们前面举的一个例子,譬如你是家庭主妇,你肩负起这个责任,帮助一家人生活过得更好,生活过得更圆满,尽心尽力把家事做好,那叫生心。由此可知,佛法不消极,这种生心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度就是服务的意思。这个服务是没有代价的,不求报酬的。如果有求报酬这个念头,你的心已经被污染了,你的心不真不诚了。真诚心里面无有一物,无有一念。有一个希求报酬这个念头,你这个心就不真,就不诚,你的心也不清净,也不平等。平等要做到什么?自他不二,我照顾他,就是照顾我自己。还有一个「我去照顾他」的念头,那还是二法,你还是有我相、有人相。众生相就是诸法的现象,寿者相就是讲时间的相续相。你还是著了四相,那就不叫菩萨了。离四相,为一切众生服务,尽心尽力,那就是菩萨在修六度,菩萨在修万行。所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方式,没有离开我们的工作岗位。
我们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他们所示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修菩萨道,都是修普贤行。普贤行、菩萨道在哪里修?就在自己生活上修,就在自己本分工作里面去修,不需要更换。还有同修来问我,这个修行成佛是不是一定要出家?没有!出家是一个行业,那是无量行业当中的一个行业。这一个行业是干什么的?续佛慧命的行业。出家人是专门干这个的,就好像世间里面的师范,出家当老师,选择这个行业。
很多人问我,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我说世间许多行业,你们都肯干,这个行业你们不肯干。你不肯干,逼著我非干不可了。你要干,我就不干了。也有人看到我穿这个衣服奇怪,你为什么穿这个衣服?这个衣服舒服,中国、外国什么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个衣服穿得舒服。人活在世间一定要舒服,一定要活得自在,那才叫真正的幸福。这个衣服的确是舒服,中国人懂得享受,外国人不懂,外国人衣服绑得紧紧的,很苦!哪有我们这个舒服,显示出自由自在。所以我们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如理如法的选择,这才显示出佛法是高度的智慧,智慧的生活。所以修行、成佛、行菩萨道,都不必离开自己本行,不必离开自己本分的工作,就在你自己本分工作上成菩萨、成佛。
为什么劝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理不能不说说。因为你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前面讲了,你超越十法界,你契入一真法界,这是法身大士,但是从你入一真法界到成究竟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劫都不要。你看《观经》上所讲的,因为这种人去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第二天就成佛了。多快!省掉了三大阿僧只劫。这是劝你「念佛」。所以这个十句我们常常要记住,这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方向,是我们存心立行的纲领。
在生活里面、细节里面,怎样去做?纲领是六度十愿,真正照这样去做,任何一桩工作必然跟普贤菩萨所讲的「无有疲厌」。我在这些地方,很多同修对我很关心,常常问:「法师,你多休息休息,恐怕你累了。」我知道他是好心。其实我二十四小时都在休息,我什么时候不在休息!不休息的人打妄想,分别执著不休息。离开妄想分别执著,那不都在休息,哪里会累!累是什么?真不休息的人会累,休息的人不累。所以行菩萨道的人,每一天工作量再多,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执著,所以不疲不厌。他那个工作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怎么会累!他怎么会疲倦!我们工作多的时候,会累,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工作,应该要累了」,就累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做这么多了,该累了,那不就累了。如果我没做,没做那累什么,不累了!你看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所以他没有疲厌。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学。
在早年,李炳老做了样子给我看。我看了他十年,他的工作量比我们普通人至少要多出三倍,从早到晚没有休息,讲经、教学、上课。他那个时候在中国医药学院跟中兴大学兼著有课,每一天还要跟同修们开会,「台中莲社」有四十八个念佛班,每一个念佛班一个月开会一次,有四十八个班,所以他天天要开会。开会要接受同学们问问题,他也解答。还要给人看病,他的医术很高明。客人想见他,没有时间!一个星期以前预约。临时去找他,决定找不到,他没有时间。工作量那么忙,他有没有疲厌?没有!精神饱满,音声洪亮。年岁那么大了,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岁了。七十岁看起来,大概顶多看四十岁,精神饱满,走路比年轻人都快。办这个大专讲座,郊游的时候爬八卦山,我跟他老人家最初爬到山顶,学生在后头,一个个哼哼哈哈的,年轻人不行,不如老年人。身体轻,他身体很瘦,爬山不费力。这都说明只要心清净了就不会疲厌,确确实实「一切法从心想生」。
在这些年我们的年岁大了,我过去的同学、同事三分之二都已经过世了。有一些朋友在没有退休之前,每一天上下班,他很正常。退休之后,两年没见,偶然一见,好像衰老了十年。看到之后,我都非常惊讶,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了,好像八、九十老头了。什么原因?一切法从心想生,他在工作的时候,他没有觉得他老,他没有想老,他就不老。这一退休,想到我老了,退休了。他天天在想老,忽然就老了。这一老的时候,他又想到有病,混身都是病。这一病又想死,好了,没多久就死了。全是从心想生,所以这是心理不健康。
我说这些话,实实在在讲,有一些准备将要退休的同修要记住,退休之后念佛,想佛、想菩萨,你的身心健康,你永远不会老。否则的话,不学佛是真苦,天天无聊没事情做,就想老、想病、想死,麻烦大了。这是佛菩萨都救不了的。
《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妄想。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就是识,识变的。为什么要变这种境界?为什么不往好的地方变?为什么要往坏的地方变?一定要明理,一定要懂得修福,懂得享福。这个修福跟享福的意思很深很深,都显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
还有同修在修学过程当中疑虑很多,特别是现代的环境,有一些人说现代人有福报,物质享受是从前人无法想像的,这也是真的。我们今天在这个场所,这样明亮的灯光,这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我们想一想五十年前,我们做学生的时代,晚上自修点油灯。那个油灯恐怕你们没有见过,一根灯草,灯光如豆,没有蜡蠋那么亮,那个日子我们也过了。科技的发达带给我们固然有一些便利,可是副作用太大了,我们不能不知道。今天资讯传递的方便,於是我们看得太多了,听得太多了,把头脑搞乱了。
昨天我给大家提的「精进」。我在每一个地方讲经教学,我总是劝导大家,如何能够达到我们身心清净,最好是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报纸,不要听广播。什么都不知道,人家一问,天下太平。今天没事,天下太平,你的心平静。你要是看得太多,听得太多,满脑袋的胡思乱想,妄念已经太多了,还要天天再增加。你的清净心什么时候得到?如果不是这些媒体的传播,自己还要找地方去打听,找事来看,那就更糟糕了。这是实在话。
我到日本去参访,看到东照宫,那是德川时代的一个建筑,门阁上有三只猴子,我看到很欢喜,我把它照下来。回来后我印了很多,我昨天看到好像这边有结缘的。那个猴子代表什么意思?不需要看的,不要看!不需要听的,就是与我自己生活工作不相干的,不要听!与这个不相干的,不要说!你才能守住清净心,你的道业才能成就。
如果你什么都喜欢看,什么都喜欢听,什么都喜欢说,你这一生在修道上决定没有成就;可以下这个断语,你不会有成就。如果你真的要成就,你要把所有一切障碍的障缘都舍掉。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广学多闻?古时候的标准要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你作不了主!你会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就不可以去接触。到你真正开悟了,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讲一心不乱,到这个时候,可以!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听。为什么?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多看多听,他增长智慧,决定不增长烦恼。
我们今天看了的时候,多接触是增长分别执著,增长烦恼,不是增长智慧。你读得太多,看得太多,我们一般人看,我的常识很丰富,常识都是烦恼,都是妄想分别执著,不生智慧。如果你真正通达诸法实相,你的见闻觉知长智慧,这个时候可以;这个时候可以行菩萨道,广度众生。许多人疏忽了这一点,在我们一生修学当中把方向走错了。
世尊指示我们、教导我们,修学有程序的,这个程序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我们天天念,几个人觉悟了,几个人看清楚了。四弘誓愿第一个叫你发大菩提心,舍己为人,「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句话现代的意思就是牺牲自己,奉献给社会、给一切大众,为一切大众尽心尽力的去服务,去工作,这句话是这个的意思。要怎样才能把这一愿做到圆满?必须要断烦恼,断烦恼成就自己的德行,从这里下手!看破放下了,就是断烦恼。烦恼不断,《华严经》上讲得好,修积一切善法皆是魔业,这话说的正确,一点都不假。佛所说的句句话都是千钧之力,只怪我们自己平常读诵、听闻,粗心大意,没能够体会到,没能够领略到。烦恼断尽了,再学法门,这是为什么古来祖师大德传法的时候叫我们专精一门。专精一门容易断烦恼,你同时学很多,你这个妄想分别执著不容易断;一门容易,一门心清净,心是定的。所以达到这个标准了,才让你广学多闻。
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初地菩萨读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大藏经》,实在讲,许多经典还没翻过来,那个数量必定是《大藏经》的好几倍,这个初地菩萨多少时间读完?一个月就完全通达了。我们为什么一生这一部经都不能通达?毛病出在哪里?出在我们读经还在那里打妄想分别执著,还在那里猜佛的意思,佛讲这句话什么意思?那一句话什么意思?胡思乱想!一辈子也猜不透。初地菩萨明心见性,没有妄想。没有妄想,那个经本一对照,就照见!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没有障碍。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自心与佛心,心心相印。可见得烦恼是根本的障碍,不能不断。
佛在《金刚般若》里面,把它归纳为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般大乘经里面,把它说作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三障:惑障、业障、报障。说法虽然不一样,内容大致是相同的。我们不在这上真正下功夫,不叫做修行。
所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那叫修行。绝对不是每天早晚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敲著木鱼,在那里诵经念咒,在那里礼拜,那叫修行。一面念经,一面打妄想,那怎么是修行?所以断烦恼很重要,古人教初学,方法手段很多,每个人根性不相同。譬如像我这个根性,我的初学,你叫我念佛,我不肯念的,我不相信,这个没有法子。我喜欢经教,那就从这下手。下手,老师指定一门,一部经,决定不可以看第二部经,这是老师教的。你要看第二部经,我不教你了,你跟别人学去。你做我的学生,就要听我的话。那只好听他的话,他教的方法,就是那三个猴子。他就用那个原则,除这一本经之外,什么都不准看,眼睛把你封住了,不要看了。除了听他讲经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耳朵给你塞起来。他不问你,你也不能说,嘴巴也封起来了。就是那三个猴子的方法。我们当初跟他学的时候,最初接触的时候,觉得李老师很跋扈,很专制,目空一切,瞧不起人。心里有这个想法,但是不敢说出来。后来还是跟他学,你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做到三个月,我们就佩服了。老师的方法是好,好在哪里?我们烦恼少了,妄想少了,智慧开了。
什么叫智慧开?从前看东西看不懂,现在看了会懂。从前听话,听不清楚,现在听得清楚。听懂他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烦恼轻,智慧长。原来有这个好处,这才真正的佩服,到半年效果就非常明显。所以李老师告诉我,要我遵守五年,就是五年守他的原则。我自动发心增加五年,我守他这个原则十年。你要问,他用什么方法?就是这三个猴子的方法。他叫你什么都不要听、不要看、不要说,心定下来,经教一门深入,学一样东西。一样东西学不好,不可以学第二样东西。那个「好」的标准,要他审定。我们自己以为好,不行,要他说可以,才行。他要不开口,那就没有法子,只好还是钉住一门。像这样的老师,像我这样的学生,没有了。能够这样听老师的话学生,没有了。这个「师资道合」非常不容易,我们找老师,实在讲可遇不可求。老师找学生,那比学生找老师更难!
我离开老师之后,特别是在海外弘法这么多年,李老师在的时候,每一次回台湾,我一定到台中看他。他要问问我,外面的情形。我每一次向他老人家提供一点意见,我说:「你的学生在海外弘法就是我一个人,很孤单!您能不能多教几个人?」他每次笑笑点点头。大概我这个话前后问了六、七次,问的他不耐烦了。他说:「好,你替我找个来。」我以后再也不说话了。我到哪里去找去呢?我找不到一个百分之百听话的,找不到。所以从此以后我不敢讲话了,我知道这样的学生找不到了。做学生的条件,就是要尊敬老师,听老师的教悔,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在这个时代,师道已经没有了。我们今天遇到一些来亲近我、跟我学的,我把他当作朋友,不能把他当作学生。现在讲民主自由开放,像李老师那样的严格,他掉头就走了。「你有什么了不起,比你高明的人多的很」。所以,我们现前修学的环境不如古时候。古时候真正有好老师,真正有好的方法来教导你,来成就你。现在纵然有好老师、有好方法,你不能接受。尤其是现在的人,贪瞋痴慢天天增长,我常常到各个地方去,这是令我恐惧的一桩事情。你常常出去转,就很明显的能够觉察出来,这个三毒烦恼,一年比一年严重,这是不善的因,普遍都造这种业因,后面的果报,不可思议!
佛在《金刚经》上说到「三心不可得」、「诸法缘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就是讲的万法皆空;而佛又说:「菩萨不说断灭相」,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因果不空,完全都是说的事实真相。所以你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仅仅是我们眼前这个境界,它的真相是什么?业因果报相续循环的现象,如此而已。确确实实「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这个看法是决定正确,这是「佛知佛见」。你要以为这一切法是真的,那你就是佛讲的「邪知邪见」。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有了正确的行为,你就该知道怎样去做。用一般白话来讲,你就知道应当怎样过日子,应当怎样工作,应当怎样待人接物。你就都会了,你的生活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你过的是觉者的生活。不觉的人,过的是迷惑的生活,过的是轮回的生活,业报的生活,那个苦不堪言。关键就在迷悟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要想能够快速突破,只有真正相信佛语。
佛虽然不在我们面前,佛的经典不是假的,特别是在中国流通的这一些大乘经典,决定可靠,决定不是假造的。像《华严》、《法华》、《般若》,这个净宗的经典,决定真实,深信不疑。《金刚经》上讲得好,一定要做到「信心不逆」,这个「信心不逆」的意思,就是决定相信,非此不可,不照这样做,就不行。有这么一个认知,这叫做「信心不逆」。有这样的信愿,有这样的行持,我们这一生契入这个境界,不是难事。这一桩事情决定不能松懈,这一松懈必然就退转了。锲而不舍,勇猛精进,这个精进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这是在事相上,我们讲落实在生活上。事相决定要与理论相应,理论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与事实真相相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时候你自自然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一切放下,刚才讲了,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就是你今天所有的,这个身体以及你的财物、你的眷属,这都是你所有的。什么叫放下?心里头若无其事,我们常讲决定没有丝毫牵挂,这叫放下,这个叫究竟圆满的布施掉了。不是统统都打发掉、丢掉了,那叫布施,那个你心里还有留恋,没有布施掉。佛教你布施,是教你心里放下,事不相干。《华严经》上讲「事事无碍,理事无碍」。碍在哪里?碍在你心里有牵挂,你有执著,你有分别,那个是碍。你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放下之后,那你的财富是你的福报。你有那么多福报吗?自然有,心里不牵挂,那个福报就随缘。
如果你学佛遵守佛的教诲,「菩萨修积福德,不受福德」,你要能够遵守佛这一句教训,那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为什么?我们凡夫智慧没有开,烦恼没有断,享福一定迷惑。李老师从前在台中常常给我们说,他举一个例子,建道场的时候,大家出钱出力,热心工作,促成这个道场,人人都是菩萨。道场建成之后,人人都变成罗刹了。为什么?争权夺利,亘不相让,就变成罗刹了。这是凡夫!所以一定要懂得不受福德。不受福德是一生过一个清苦的生活,这也是佛的教诲。
佛教给我们,不仅是「以戒为师」,还要「以苦为师」,生活清苦一点好,时时刻刻有高度的警觉心。如果这个五欲六尘享受的太舒服了,你不想离开这个世界,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因为他知道你不想去;换句话说,你还要搞六道轮回。所以房子太大了,太豪华了,对修行人是大障碍,他念念舍不得这个地方。舍不得这个地方怎么办?来生死了之后,还是舍不得。如果这里没有夫妇生小孩了,怎么办?有蟑螂、老鼠,他去投胎变这个,他始终守他的房子,喜欢他的房子,麻烦大了!所以人要放下,不可以有丝毫贪爱。读书人贪爱书,贪爱好书、好版本,糟糕了。死了以后,书里有书虫、蛀虫,去投胎做那个了。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还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才晓得可怕。
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佛教导弟子们,「树下一宿」,最多不可以超过三宿。这个大树很阴凉,晚上在这里很舒服。佛说过一个晚上可以,顶多不可以住三晚,住三晚一定要搬走。为什么?不让你产生贪爱,让你对於一切物质享受毫无留恋之心,你才容易得解脱,你才能够与道相应。道就是清净心,道就是觉心,你才不迷!
佛对我们的教诫,的确是至善至美,比父母对子女照顾还要周到,无微不至。这些典籍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确是粗心大意,辜负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也读诵,也天天挂在口头上,但是就是不能体会他的深义,而没有去做。所以,有福给大家享。我学佛得到这两位善知识的教导,所以对这些理跟事比较上清楚一点。尤其是知道业因果报相续循环这个事情很可怕。
佛门当中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今生能不能了道?我有没有把握?没把握。没把握怎么办?你们供养我的这些红包,我不了道都要还的,你们都是我的债主,这个事情太可怕了。所以我只好把这些钱拿去印经,做录音带、做录影带,去流通,去布施。将来我不了道,那些人替我还,我就得自在了。你要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的理由就在此地。我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所以你们拿来了,我转手就过去了,将来还,那个人还你就行了,我才能落得自在。
凡事要明理,要了解事实真相,然后才知道这个佛法真正是究竟圆满,佛法就是整个的生活。而且佛法的修学,让我们突破空间,使我们生活的领域扩大。你要是迷惑颠倒,你的生活圈子愈来愈小。六道里面,天道的空间比我们大,畜生道的空间比我们小,饿鬼道的更小,地狱道的最小。所以你愈往下堕,你的生活空间就愈小,就好像坐监牢一样,苦不堪言!能够重重突破,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生活空间,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在这一生决定可以得到,为什么不去修学?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双手捧来送给我们,为什么不接受?
你要想接受,要想决定这一生,决定得生。那很简单,对於世缘看破放下,老实念佛,你就决定成就。看破放下,老实念佛,在这一生我们还没有往生之前,身心健康,百病不生,这是我常说的,你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你现在就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跟他去,没死,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活著去的,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什么时候不死?现在就不死,抓到这个法门,就不死!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看到佛来接引,都是跟佛走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到此圆满。最后以「看破放下,老实念佛」这八个字,供养诸位同修。
主持人:我们要请今天晚上希有的贵宾,他是中华民国驻洛杉矶文化办事处,李副处长来为我们讲几句话,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李副处长:净空法师,陈会长,各位法师,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晚安!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代表我们中华民国驻洛杉矶办事处欧阳处长来参加今天晚上的盛会。首先要感谢并且恭贺我们「洛杉矶净宗学会」非常成功的举办了这一次的佛学讲座,对於净化人心,端正社会风气,以及促进我们侨界和谐,都有非常贡献。
当然我们更要特别感谢净空法师。我们知道净空法师德性非常的高,他云游四海,到处弘法,将佛的慈悲带到世界各地,这是我们洛杉矶侨界的福气。同时也要借这个机会做一个见证,我到洛杉矶服务将近两年。在过去两年,我们有机会处理很多次的急难救助的事情,在每一次事件里面,我们都得到了佛教界的许多朋友,自动自发,全心全力的给予我们协助。我想这个都是我们法师以及大家到处弘法的功德,我要借这个机会,对我们佛教界朋友表示感谢。
最后我希望我们「洛杉矶净宗学会」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希望净空法师经常有机会到我们洛杉矶来为我们开示。最后敬祝在座的贵宾,大家能够学法成功,不但自己幸福快乐,也带给你们周围的朋友幸福快乐。谢谢。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是我们这一次圆满的一会。昨天我们谈到大乘佛法的修学就是生活,如果离开生活,那就谈不上修行了。修行就是生活,修行就是工作,修行就是日常处事待人接物,这在大乘经论里面,世尊时时处处都这样教导我们。特别是金刚般若,言简意赅。这里面的关键,许多同学来问,我们究竟要从哪里做起?这个意思实在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最初方便」,这个实在是很重要。
行门的纲领,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了,我们要从哪里下手?实在讲,修学大乘下手就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不是妄心。诸佛菩萨跟一切众生,除了在用心上不一样之外,其余的大致都是相同的。如同我们在经上所看到的,佛也过日子,佛也穿衣,佛也吃饭,佛也应酬,佛也有他的工作。哪有两样!两样就是用心不一样。佛用真心,我们用妄心,我们是把妄心当作真心,就错在这个地方。假如我们能够舍弃虚妄,我们跟佛菩萨就无二无别了。
因此在最近几年,我们将修学、用心归纳为十条,这也是十个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换句话说,我们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当中,这是我们要修的。人家用虚情假意来对我,那是他,我要用真诚心对人。有一些同修听到我这个说法,那我们不是吃亏了?凡夫看来是吃亏了,其实吃亏的不是我,吃亏的是别人。连前清郑板桥都知道,吃亏是福。为什么?我们要作佛、要作菩萨,那就非用真诚心待人接物不可。如果依旧用虚情假意来对待人,这是继续不断在造六道轮回,你怎么能超越六道轮回!
我们要问什么心叫真诚心?也许有人说:「我的心很真!很诚!」真诚有个标准,什么标准?清净是真诚心,清净是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哪些是染污?妄想是染污,分别是染污,执著是染污。《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染污,「贪瞋痴慢」那就更不必说了,那是极严重的染污。清净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清净心是真诚,平等心是真诚。对人对事对物,没有高下的分别,你的心才平等。正觉心是真诚,大慈悲心是真诚。这五句里面十个字,每一个字,任何一个字,都圆摄其余九个字。什么是清净?真诚是清净,正觉是清净,慈悲是清净。我们学佛就学这个,这是佛心,这是我们的真心。顺著这个,这叫顺自性,顺性德。顺益,益是利益,这是善。如果与这个心相违背,违就有损害,那就是恶。佛法讲善恶,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做标准,「顺益是善,违损是恶」。
要怎样修才能够恢复到我们真诚的性德,我们的真诚心能够流露出来。我们又说了四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八个字是修行的纲领,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必需要遵循的,要看破,要放下,你就能得到自在。大自在当中能够随缘,那就是普贀菩萨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可以说将看破放下说得十分透彻。经上讲:「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又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近代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观察趋向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研究太空,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十界,大的!另外一个方向走小的,今天所说的量子力学,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微尘。这是深入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要看清楚,你才能看破。
为什么我们看不破?不了解事实真相。科学家虽然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多少人以他的智慧精力,再加上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这两个问题有没有得到结论?还没有。科学家的结论是:这个宇宙无穷大。那个真相没搞清楚!讲到基本粒子,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个仪器再进步,可能还能够再分出更小的,不敢说就到此为止。这一种观察所得到的结论跟佛在经上说的,非常接近。尤其最近科学家发现,已经肯定没有物质的存在,这个讲法跟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
这些物质现象是什么?他们观察所得到的结论是波动的现象。而我们佛家讲,这个宇宙、十法界怎么来的?佛在经上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不觉就是动相,微动!这个意思就是说宇宙万象的起源,起於波动。什么波动?心波在动。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心波不是真心,真心不动,真心永远如如不动,动的这个心是妄心。所以法相宗里面讲「万法唯识」,识是妄心,不是真心。这是说明事实真相,绝非事实。这个现象有没有?佛在经上说:「非实非虚,非有非无。」这两句话才说出真相,真正把真相说明了。「非实」,这一切现象,实实在在讲,根本就不存在。「非虚」,虽然现象不存在,它有幻相现前,这个虚幻的相不能说没有。因为相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所以你不能承认这些现象是真的;你以为这些现象是真的,那你就看错了。
佛给我们说这个现象的发生不是单纯的,无量因缘,就是小而微尘,大而世界,皆是无量因缘而形起的。所以《金刚经》在最后用一首偈说明这一个事实真相,不但包括娑婆世界的十法界,所有一切十方诸佛刹土,没有一个例外的。这一首偈,四句讲尽了,「如梦幻泡影」。「梦」是总喻。「幻」是讲的空间、世界,大的世界如幻。「泡」是讲我们的地球、国土,像水泡一样,不坚固,很脆弱。「影」是比喻我们的身,这个身体像影一样,绝非真实。「梦幻泡影」一个字比喻一桩事情,没有一样是实在的。这些虚幻的相,在我们感觉挺真实的;实际上,我们所接触的,六根接触到的这些现象,是这些虚幻的相续相。
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用电影这个比喻,大家容易体会。我们看到电影的银幕,一部片子放两个小时,我们看到好像很逼真,那是两个小时的相续相。其实银幕上的画面是一张一张不断的在更换,这是相续相。现在这个电影的底片,大概是一秒钟二十四张,它那个镜头开合二十四次,开一次放一张,再关起来,换第二张。因为它换得太快了,我们没有觉察它是一个相续相。所以经上比喻叫「如露」,露是相续相。虽是相续相,告诉你,也不长久。这个意思很深,我们要会体会。「如电」,那个电就是讲真相,像闪电一样。真正说,这个现象的存在,刹那之间!
《仁王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也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我们弹指速度加快的时候,我这个弹法,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佛讲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就是说明一刹那的时间,如果我们用电影那个底片来作比喻,一刹那里面,它已经连续放映九百张影像。一秒钟二十四张底片,我们已经被它骗了,好像是真实的。如果说一刹那九百张,我们怎么能觉察它是假的。一刹那九百生灭,那一秒钟是多少?我们就算一秒钟弹指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是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能觉察这个现象是假的。佛所说的这些话,全是事实,佛在经上要求我们要亲证这个境界。佛所讲的,你自己有一天亲眼看到了,这是事实。
经上也说了,到什么时候你能够看到?到你证到八地菩萨就见到了。八地是不动地,也就是八地菩萨的心,那是清净心。《金刚经》上讲得好,「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话讲得很妙。菩萨位次,从初信位到等觉位,五十一个位次,这五十一个位次怎么分的?他清净心的纯度,或者我们讲他定功的深度。定功的深度跟清净心的纯度是一个意思。你的心愈清净,你观察的力量就愈强,到八地菩萨那样的清净心,那样的定功,他见到阿赖耶的波动。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相续相是阿赖耶波动的现象,八地菩萨见到了,那不是听说,是他现量境界,是他亲证的境界。於是乎才晓得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点都不错!芸芸众生,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迷在这个里面,起惑造业,这是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
真相大白,那就看破。看破,你当然放下。不但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完全放下了,即使佛说一切种种法,也放下了。为什么?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哪来的佛法!有个佛法,也是无明,也是分别、妄想、执著。所以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佛无有法可说」。又给我们说:「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如果你这样听了,断章取义,会产生误会。那佛法没有了,我们还学什么?我们不必学了。实在讲,因为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不能执著哪一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像我在前面讲的,以世尊做例子,他穿衣,穿衣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他托钵,托钵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他一抬头,一低头,一举手,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你不能固定指哪一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觉悟了,一切法皆是;若迷了,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可见得所谓佛法者,只在迷悟之间而已。一念悟,你就是佛菩萨;一念迷,你就是凡夫。这个里面必须要记住,一悟一切悟,一迷一切迷。千万不要以为我已经觉悟了一半,那个我还没有悟。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
我们看《印光大师文钞》,这是我早年看的,初学佛的时候看过几遍,我记得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人写了一封信给老法师,他自己相当自负,他是个参禅的,他对印老说:「禅宗《五灯会元》里头一千七百则公案,我差不多全部都参透了;其中还有几则,不是很清楚。」只有几条他还没有看破,其余的统统都参透了。印老回他一封信,他说:「一条参透了,你全部都透了。有一条没有参透,你全都没有参透。」而这个人也很了不起,最后他把禅舍弃掉了,跟印祖去念阿弥陀佛去了。这是真理,不是妄言!所以佛法讲「入」,这个「入」叫证。这是大家都晓得,修学的程序是「信解行证」,这四个阶段是行布,也是圆融,行布就是次第。是次第,但是它也是圆融。为什么有次第?次第是初学,我们没入门;没入门的时候,它有次第。入了门的时候,就圆融了。
你要问,我什么时候才入门?入门就是一般讲的证果。我什么时候才入门?圆融就入门,圆融是「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你说「信」,「信」里面就有「解行证」;说「解」,「解」里面就有「信行证」,决定是「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所谓「入不二法门」。这个时候,我们前面讲的,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部得到了,性德流露,性德现前了。如果还落在分别里面,还落在二、三里面,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我没能够契入。没能契入,你就得不到真实的受用。真实的受用,我们今天所讲幸福美满。但是这个标准很高,佛法里面讲,真正的幸福美满不是世间人的境界,他所讲的幸福美满是真实的、是圆满的,是具足高度的智慧,无量的善巧,那才是圆满。决定不生烦恼。不但不生烦恼,经上讲的「不生知见」,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所以看破是重要的一个关键,看破之后,你才能放下。可是看破放下,必定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修学从哪里做起?每一个人的根性不相同,所以这也不是定法。我自己修学,我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是个中等根性,我的老师教给我,从放下下手。我学佛的因缘,实在讲是很殊胜,我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我认识了章嘉大师,我第一天去见他,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的好处,我很想修学。有没有很快速的方法,让我一下就得到。」那个时候我年轻,我记得好像只有二十六岁的时候,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听了我这个话之后,就好像入了定一样,他入定眼睛不是闭著的,他是睁开的,他眼睛看著我,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於是他看我,我也看他。我们就在他的小客厅里面,就这么看了半个钟点。以后我们晓得,那是高级的教学法,那是真实的传道。为什么?必须使你整个身心都定下来,叫你精神意志完全集中,然后再告诉你。这一句话千斤之力,会产生效果。我们去拜访别的善知识,请教他一个问题,滔滔不绝说了几十分钟;出来之后,不晓得他说些什么。所以章嘉活佛实在是了不起。看了半个钟点之后,他才开口,他说话很慢,说了一个字「有」。「有」以后,他又不说话了。但是这一次就没有那么长了,大概等了有三、四分钟的样子,跟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是他传授给我的。我没有定功,我随口就提出问题,这两句话我有一点懂。
我请教他:「从哪里下手?」他又看了我大概总有十五分钟,没有上次那么长,至少有十五分钟,说了两个字「布施」。所以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大概一个多小时,就讲这么几句话,印象深刻,永远不会忘记。所以要晓得大善知识传法,言简意赅,一个字都不罗嗦。
我告辞的时候,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就很奇怪,我真的就依教奉行,我就做六年。
六年,就有预感,这就是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六年,老师父教我布施,布施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床铺盖,两套换洗衣服,什么都没有了,全都布施光了,所以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在出家前一个月,我就有预感。那时候我在台中,我告诉我们同学,我说:「我大概顶多在台中,不会超过半年,我有预感。」同修们也很奇怪,说:「那你到哪里去?」我说:「我可能出家的因缘成熟了。」不到一个月,这个机缘就来了。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布施从这个地方下手。
放下!你能够放下一分,你就多看破一分;多看破一分,你又能放下一分。这个看破放下相辅相成!到最后要把烦恼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把是非人我放下,把五欲六尘放下,把六道三界统统放下,你就超越了。你要不肯放下,你就是六道轮回中人;你能够把六道轮回放下,你现在就超越了。调过头来,你看看六道轮回里面,那很有趣味!你自己不在其中。不但六道要放下,声闻、缘觉、菩萨、佛也要放下,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佛法的修学要从这里下手。
纵然真的放下了,能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实在讲,那就是成佛了。但是如天台家所说,你所成的是分证佛,不是究竟佛;分证佛到究竟佛,这个里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从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分证佛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往上去还有四十一个阶级。所以我们后面加了一句「念佛」。念佛就快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平等佛果。诸位在净宗经典《无量寿经》上念得很熟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成佛的法界。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没有的,无比的殊胜!这个法门实在讲叫「难信之法」,真难信!许许多多同修把这个事情没搞清楚,一接触就相信了,我看到不能不佩服!你们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议,超过我太多了。我学佛,学三十年才相信净土,好不容易!
最初学佛的时候是当年台湾大学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拿这个来作总结。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两句话打动了,掉过头来,跑寺庙去找佛经来看。在这个之先,我认为佛教是迷信,认为佛教是多神教、泛神教、低级的宗教,远远比不上基督教。这个错误的观念被方老师纠正过来,才晓得佛教里头有宝贝,有真东西。但是那个时候因为受到方先生的影响,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看,於是看到《阿弥陀经》这类经典,这是迷信,这个不是哲学。看到《地藏经》决定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的。
看什么?性、相两宗,看般若、看法相唯识,对於这个就有偏见。这样过了好几年,对於佛教有了信心了,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我是一个人在台湾,没有任何累赘。我就想,这门东西没有人搞;没有人搞的,我就应当要来搞,所以就发了这个愿。最初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亲近忏云法师,我在他的茅篷里面住了半年,他是念佛修净土的。他给我看《印光大师文钞》,又给我看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我在山上仔细读过。对於净土不排斥了。从前是排斥,这进了一大步,不排斥了。但是叫我学这个,我不甘心!佛教千经万论,那么多好东西,叫我统统舍掉来搞这个,好像做不到。
以后离开忏云法师的茅篷,到台中亲近李炳老,正好遇到李老师在台中开了一个小班,教人讲经。他劝我参加这个班,学讲经。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原来只是学佛去听经,没有想去学讲经,结果遇到这个班,我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讲经是难事,我怎么行?我哪有这个条件?李老师说:「好吧!你跟我去看看。」他们班上上课叫我去参观。那好,我就跟他老人家去了。结果上了一堂课之后,下了课我就跟老师说,我愿意参加这个班。我一看里面那些人,年龄三分之二都比我大,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是小学程度,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林看治,林看治那一年是六十岁,小学毕业。我一看到他都能学,那我没有问题!比别人不如,比他我还强一点,於是就参加这个班。李老师在两年的时间,教了二十几个学生,个个会上台,个个都能讲。我学讲经是这么一个因缘。
所以讲经并不难,要讲得好,那就难了。这个经典深广是无有边际的,老师那个时候教我一个原则。他那个时候教人是因人施教,每一个人教的都不一样,他教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他说:「你要把经讲得好,真正能够自利利他,你永远遵守这一句话,那就是求感应。」我们上台哪里会讲经,佛的意思我们怎么会懂,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连一个普通人的意思都不解,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那怎么办?求感应,这才通。要通达,要求感应,求佛菩萨加持;除这一法,没有第二法。
怎样求佛菩萨加持?至诚。真诚到极处,决定没有一丝毫自私的念头,换句话说,名闻利养要舍得干干净净。「我弘法完全是利益众生,希望把佛法讲清楚、讲明白,介绍给大家,与自己丝毫关联都没有」,你要用这样的心才会有感应,这是他教给我的秘诀。我这一生,从出来讲经到现在三十七年了,没有中断过,守住老师这一句教训。所以我在任何地方讲经,没有做过宣传的。听说你们这边做了宣传,我不知道。希望同修们要记住,以后不要做宣传。为什么不要做宣传?我是凡夫,我讲得不好,宣传拉了这些人来了,听了不满意,我有罪过!我在那里讲,你自己来的,你听得不好,你自己来的,我没有请你来,这个不要紧。连这些都是老师教的,都是李老师教给我的。不能做宣传,有几个同修听了,很好!他听了很欢喜,他去邀集他的朋友,这个行。决不可以在外面贴广告,登报纸更要不得。还有的登上照片,那简直是明星了,那不成话!实在讲,太难看了,那个要不得。所以这些我们都应该要守本分。
所以,学佛的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用这个心,对一切人、对一切物,没有分别,怨亲平等。修什么?就修这个。这就是学佛!在方法手段上,就是看破放下,我们自己受用上,这一生的享受,就是自在,就是随缘。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我们看穿了,所有一切境界相,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在里面决定不要再去争了,不要再去分别,不要再去执著。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境界现前都好,用一个真诚心来接待。众生他们怎么做,那是他的事情。我们劝告他,他觉悟了,他回头了,很好!他的缘成熟了。他不肯接受,不肯照作,也很好。「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就是普度群机。根熟的,他回头,他这一生能成就;没熟的,帮助他成熟;没有善根的,给他种善根。这就是所谓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的心是清净平等。就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心里面若无其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这就是方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心里没有事,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这是真实的享受。绝对不是你多富有,你有多少财富,你有多少房地产,你家里有多少部汽车,一天到晚在烦恼。那个活得好可怜,活得好辛苦,那个不自在,那不是幸福。真正的幸福,身心清净,在我们世间人讲健康长寿。尤其是年岁大的人就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是健康长寿,没有病苦才是真正幸福。
归结到「念佛」的重要,这样念佛才能有功德。一般讲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获。这个功夫下去,你确实有收获。功德跟福德又不一样,这是同修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解决问题;福德不能了生死。正如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此事福不能救」,这个「事」就是指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功德能救,功德是你真正下了功夫。
我们在此地举个实例来说,否则的话,这两个字太抽象了。我们讲持戒是功,禅定是德,因戒得定;禅定是功,开慧是德,因定开慧。换句话说,我们持戒不能得定,持戒就不是功德,是福德,这个要辨别。为什么?你虽然那个功夫下去了,你没有德。持戒的功夫是得定的,得清净心的。功德是要自己修的,别人没有办法给我们,佛菩萨也帮不上忙。诸位读《楞严》就晓得,阿难尊者遭摩登伽女的难,他以为他是佛陀的小弟,佛很爱謢他,到时候可以帮他忙。结果遭了难,才晓得佛也帮不上忙,功德一定要自己修。福德可以给别人,你的福报很大,你的财富很多,你有好多栋房子,我送一栋给你,可以,你可以得到享受。我的定,我的慧,没有办法给你。所以功德没有办法给人,福德可以与人共享。功德跟福德要分辨清楚,不能够误会。
到一个道场里面,看到功德箱,丢几块钱,我今天做了多少功德了,那是大误会。所以那个箱子应当要写「广种福田」,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里面没有功德,这个是普通的常识,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们在行门里面,也就是日常的功夫,大家特别要注重在放下。「放下」,又怕同修们产生误会,是不是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什么事都不要做了,那就变成消极了。这种佛教,社会上不会接纳的,也不会欢迎的。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是叫你在心上放下。事上面,做得更积极,更认真,更圆满。所以佛法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这才受到十法界一切众生普遍的欢迎,真实的利益。所以诸位听放下,好了,明天你也不上班了,家里也不烧饭了,那成什么话!这个佛还能学吗?这个就错了!放下是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自私,凡是与性德相违背的,我们统统放下。当然「贪瞋痴慢」是更要紧的,叫你放下这些。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来工作,谁不欢迎?你的工作一定更认真、一定更努力,一定做得尽善尽美,而被一般人赞叹羡慕,这才叫放下!所以这个地方不能够断章取义,不能够错会了意思。
《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放下,生心是什么?生心是提起要生度一切众生的心。这个「度」,也怕一般人看到产生误会。我们换个名词,就是帮助一切众生。我们前面举的一个例子,譬如你是家庭主妇,你肩负起这个责任,帮助一家人生活过得更好,生活过得更圆满,尽心尽力把家事做好,那叫生心。由此可知,佛法不消极,这种生心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度就是服务的意思。这个服务是没有代价的,不求报酬的。如果有求报酬这个念头,你的心已经被污染了,你的心不真不诚了。真诚心里面无有一物,无有一念。有一个希求报酬这个念头,你这个心就不真,就不诚,你的心也不清净,也不平等。平等要做到什么?自他不二,我照顾他,就是照顾我自己。还有一个「我去照顾他」的念头,那还是二法,你还是有我相、有人相。众生相就是诸法的现象,寿者相就是讲时间的相续相。你还是著了四相,那就不叫菩萨了。离四相,为一切众生服务,尽心尽力,那就是菩萨在修六度,菩萨在修万行。所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方式,没有离开我们的工作岗位。
我们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他们所示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修菩萨道,都是修普贤行。普贤行、菩萨道在哪里修?就在自己生活上修,就在自己本分工作里面去修,不需要更换。还有同修来问我,这个修行成佛是不是一定要出家?没有!出家是一个行业,那是无量行业当中的一个行业。这一个行业是干什么的?续佛慧命的行业。出家人是专门干这个的,就好像世间里面的师范,出家当老师,选择这个行业。
很多人问我,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我说世间许多行业,你们都肯干,这个行业你们不肯干。你不肯干,逼著我非干不可了。你要干,我就不干了。也有人看到我穿这个衣服奇怪,你为什么穿这个衣服?这个衣服舒服,中国、外国什么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个衣服穿得舒服。人活在世间一定要舒服,一定要活得自在,那才叫真正的幸福。这个衣服的确是舒服,中国人懂得享受,外国人不懂,外国人衣服绑得紧紧的,很苦!哪有我们这个舒服,显示出自由自在。所以我们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如理如法的选择,这才显示出佛法是高度的智慧,智慧的生活。所以修行、成佛、行菩萨道,都不必离开自己本行,不必离开自己本分的工作,就在你自己本分工作上成菩萨、成佛。
为什么劝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理不能不说说。因为你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前面讲了,你超越十法界,你契入一真法界,这是法身大士,但是从你入一真法界到成究竟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劫都不要。你看《观经》上所讲的,因为这种人去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第二天就成佛了。多快!省掉了三大阿僧只劫。这是劝你「念佛」。所以这个十句我们常常要记住,这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方向,是我们存心立行的纲领。
在生活里面、细节里面,怎样去做?纲领是六度十愿,真正照这样去做,任何一桩工作必然跟普贤菩萨所讲的「无有疲厌」。我在这些地方,很多同修对我很关心,常常问:「法师,你多休息休息,恐怕你累了。」我知道他是好心。其实我二十四小时都在休息,我什么时候不在休息!不休息的人打妄想,分别执著不休息。离开妄想分别执著,那不都在休息,哪里会累!累是什么?真不休息的人会累,休息的人不累。所以行菩萨道的人,每一天工作量再多,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执著,所以不疲不厌。他那个工作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怎么会累!他怎么会疲倦!我们工作多的时候,会累,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工作,应该要累了」,就累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做这么多了,该累了,那不就累了。如果我没做,没做那累什么,不累了!你看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所以他没有疲厌。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学。
在早年,李炳老做了样子给我看。我看了他十年,他的工作量比我们普通人至少要多出三倍,从早到晚没有休息,讲经、教学、上课。他那个时候在中国医药学院跟中兴大学兼著有课,每一天还要跟同修们开会,「台中莲社」有四十八个念佛班,每一个念佛班一个月开会一次,有四十八个班,所以他天天要开会。开会要接受同学们问问题,他也解答。还要给人看病,他的医术很高明。客人想见他,没有时间!一个星期以前预约。临时去找他,决定找不到,他没有时间。工作量那么忙,他有没有疲厌?没有!精神饱满,音声洪亮。年岁那么大了,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岁了。七十岁看起来,大概顶多看四十岁,精神饱满,走路比年轻人都快。办这个大专讲座,郊游的时候爬八卦山,我跟他老人家最初爬到山顶,学生在后头,一个个哼哼哈哈的,年轻人不行,不如老年人。身体轻,他身体很瘦,爬山不费力。这都说明只要心清净了就不会疲厌,确确实实「一切法从心想生」。
在这些年我们的年岁大了,我过去的同学、同事三分之二都已经过世了。有一些朋友在没有退休之前,每一天上下班,他很正常。退休之后,两年没见,偶然一见,好像衰老了十年。看到之后,我都非常惊讶,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了,好像八、九十老头了。什么原因?一切法从心想生,他在工作的时候,他没有觉得他老,他没有想老,他就不老。这一退休,想到我老了,退休了。他天天在想老,忽然就老了。这一老的时候,他又想到有病,混身都是病。这一病又想死,好了,没多久就死了。全是从心想生,所以这是心理不健康。
我说这些话,实实在在讲,有一些准备将要退休的同修要记住,退休之后念佛,想佛、想菩萨,你的身心健康,你永远不会老。否则的话,不学佛是真苦,天天无聊没事情做,就想老、想病、想死,麻烦大了。这是佛菩萨都救不了的。
《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妄想。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就是识,识变的。为什么要变这种境界?为什么不往好的地方变?为什么要往坏的地方变?一定要明理,一定要懂得修福,懂得享福。这个修福跟享福的意思很深很深,都显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
还有同修在修学过程当中疑虑很多,特别是现代的环境,有一些人说现代人有福报,物质享受是从前人无法想像的,这也是真的。我们今天在这个场所,这样明亮的灯光,这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我们想一想五十年前,我们做学生的时代,晚上自修点油灯。那个油灯恐怕你们没有见过,一根灯草,灯光如豆,没有蜡蠋那么亮,那个日子我们也过了。科技的发达带给我们固然有一些便利,可是副作用太大了,我们不能不知道。今天资讯传递的方便,於是我们看得太多了,听得太多了,把头脑搞乱了。
昨天我给大家提的「精进」。我在每一个地方讲经教学,我总是劝导大家,如何能够达到我们身心清净,最好是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报纸,不要听广播。什么都不知道,人家一问,天下太平。今天没事,天下太平,你的心平静。你要是看得太多,听得太多,满脑袋的胡思乱想,妄念已经太多了,还要天天再增加。你的清净心什么时候得到?如果不是这些媒体的传播,自己还要找地方去打听,找事来看,那就更糟糕了。这是实在话。
我到日本去参访,看到东照宫,那是德川时代的一个建筑,门阁上有三只猴子,我看到很欢喜,我把它照下来。回来后我印了很多,我昨天看到好像这边有结缘的。那个猴子代表什么意思?不需要看的,不要看!不需要听的,就是与我自己生活工作不相干的,不要听!与这个不相干的,不要说!你才能守住清净心,你的道业才能成就。
如果你什么都喜欢看,什么都喜欢听,什么都喜欢说,你这一生在修道上决定没有成就;可以下这个断语,你不会有成就。如果你真的要成就,你要把所有一切障碍的障缘都舍掉。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广学多闻?古时候的标准要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你作不了主!你会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就不可以去接触。到你真正开悟了,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讲一心不乱,到这个时候,可以!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听。为什么?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多看多听,他增长智慧,决定不增长烦恼。
我们今天看了的时候,多接触是增长分别执著,增长烦恼,不是增长智慧。你读得太多,看得太多,我们一般人看,我的常识很丰富,常识都是烦恼,都是妄想分别执著,不生智慧。如果你真正通达诸法实相,你的见闻觉知长智慧,这个时候可以;这个时候可以行菩萨道,广度众生。许多人疏忽了这一点,在我们一生修学当中把方向走错了。
世尊指示我们、教导我们,修学有程序的,这个程序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我们天天念,几个人觉悟了,几个人看清楚了。四弘誓愿第一个叫你发大菩提心,舍己为人,「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句话现代的意思就是牺牲自己,奉献给社会、给一切大众,为一切大众尽心尽力的去服务,去工作,这句话是这个的意思。要怎样才能把这一愿做到圆满?必须要断烦恼,断烦恼成就自己的德行,从这里下手!看破放下了,就是断烦恼。烦恼不断,《华严经》上讲得好,修积一切善法皆是魔业,这话说的正确,一点都不假。佛所说的句句话都是千钧之力,只怪我们自己平常读诵、听闻,粗心大意,没能够体会到,没能够领略到。烦恼断尽了,再学法门,这是为什么古来祖师大德传法的时候叫我们专精一门。专精一门容易断烦恼,你同时学很多,你这个妄想分别执著不容易断;一门容易,一门心清净,心是定的。所以达到这个标准了,才让你广学多闻。
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初地菩萨读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大藏经》,实在讲,许多经典还没翻过来,那个数量必定是《大藏经》的好几倍,这个初地菩萨多少时间读完?一个月就完全通达了。我们为什么一生这一部经都不能通达?毛病出在哪里?出在我们读经还在那里打妄想分别执著,还在那里猜佛的意思,佛讲这句话什么意思?那一句话什么意思?胡思乱想!一辈子也猜不透。初地菩萨明心见性,没有妄想。没有妄想,那个经本一对照,就照见!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没有障碍。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自心与佛心,心心相印。可见得烦恼是根本的障碍,不能不断。
佛在《金刚般若》里面,把它归纳为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般大乘经里面,把它说作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三障:惑障、业障、报障。说法虽然不一样,内容大致是相同的。我们不在这上真正下功夫,不叫做修行。
所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那叫修行。绝对不是每天早晚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敲著木鱼,在那里诵经念咒,在那里礼拜,那叫修行。一面念经,一面打妄想,那怎么是修行?所以断烦恼很重要,古人教初学,方法手段很多,每个人根性不相同。譬如像我这个根性,我的初学,你叫我念佛,我不肯念的,我不相信,这个没有法子。我喜欢经教,那就从这下手。下手,老师指定一门,一部经,决定不可以看第二部经,这是老师教的。你要看第二部经,我不教你了,你跟别人学去。你做我的学生,就要听我的话。那只好听他的话,他教的方法,就是那三个猴子。他就用那个原则,除这一本经之外,什么都不准看,眼睛把你封住了,不要看了。除了听他讲经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耳朵给你塞起来。他不问你,你也不能说,嘴巴也封起来了。就是那三个猴子的方法。我们当初跟他学的时候,最初接触的时候,觉得李老师很跋扈,很专制,目空一切,瞧不起人。心里有这个想法,但是不敢说出来。后来还是跟他学,你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做到三个月,我们就佩服了。老师的方法是好,好在哪里?我们烦恼少了,妄想少了,智慧开了。
什么叫智慧开?从前看东西看不懂,现在看了会懂。从前听话,听不清楚,现在听得清楚。听懂他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烦恼轻,智慧长。原来有这个好处,这才真正的佩服,到半年效果就非常明显。所以李老师告诉我,要我遵守五年,就是五年守他的原则。我自动发心增加五年,我守他这个原则十年。你要问,他用什么方法?就是这三个猴子的方法。他叫你什么都不要听、不要看、不要说,心定下来,经教一门深入,学一样东西。一样东西学不好,不可以学第二样东西。那个「好」的标准,要他审定。我们自己以为好,不行,要他说可以,才行。他要不开口,那就没有法子,只好还是钉住一门。像这样的老师,像我这样的学生,没有了。能够这样听老师的话学生,没有了。这个「师资道合」非常不容易,我们找老师,实在讲可遇不可求。老师找学生,那比学生找老师更难!
我离开老师之后,特别是在海外弘法这么多年,李老师在的时候,每一次回台湾,我一定到台中看他。他要问问我,外面的情形。我每一次向他老人家提供一点意见,我说:「你的学生在海外弘法就是我一个人,很孤单!您能不能多教几个人?」他每次笑笑点点头。大概我这个话前后问了六、七次,问的他不耐烦了。他说:「好,你替我找个来。」我以后再也不说话了。我到哪里去找去呢?我找不到一个百分之百听话的,找不到。所以从此以后我不敢讲话了,我知道这样的学生找不到了。做学生的条件,就是要尊敬老师,听老师的教悔,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在这个时代,师道已经没有了。我们今天遇到一些来亲近我、跟我学的,我把他当作朋友,不能把他当作学生。现在讲民主自由开放,像李老师那样的严格,他掉头就走了。「你有什么了不起,比你高明的人多的很」。所以,我们现前修学的环境不如古时候。古时候真正有好老师,真正有好的方法来教导你,来成就你。现在纵然有好老师、有好方法,你不能接受。尤其是现在的人,贪瞋痴慢天天增长,我常常到各个地方去,这是令我恐惧的一桩事情。你常常出去转,就很明显的能够觉察出来,这个三毒烦恼,一年比一年严重,这是不善的因,普遍都造这种业因,后面的果报,不可思议!
佛在《金刚经》上说到「三心不可得」、「诸法缘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就是讲的万法皆空;而佛又说:「菩萨不说断灭相」,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因果不空,完全都是说的事实真相。所以你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仅仅是我们眼前这个境界,它的真相是什么?业因果报相续循环的现象,如此而已。确确实实「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这个看法是决定正确,这是「佛知佛见」。你要以为这一切法是真的,那你就是佛讲的「邪知邪见」。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有了正确的行为,你就该知道怎样去做。用一般白话来讲,你就知道应当怎样过日子,应当怎样工作,应当怎样待人接物。你就都会了,你的生活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你过的是觉者的生活。不觉的人,过的是迷惑的生活,过的是轮回的生活,业报的生活,那个苦不堪言。关键就在迷悟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要想能够快速突破,只有真正相信佛语。
佛虽然不在我们面前,佛的经典不是假的,特别是在中国流通的这一些大乘经典,决定可靠,决定不是假造的。像《华严》、《法华》、《般若》,这个净宗的经典,决定真实,深信不疑。《金刚经》上讲得好,一定要做到「信心不逆」,这个「信心不逆」的意思,就是决定相信,非此不可,不照这样做,就不行。有这么一个认知,这叫做「信心不逆」。有这样的信愿,有这样的行持,我们这一生契入这个境界,不是难事。这一桩事情决定不能松懈,这一松懈必然就退转了。锲而不舍,勇猛精进,这个精进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这是在事相上,我们讲落实在生活上。事相决定要与理论相应,理论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与事实真相相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时候你自自然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一切放下,刚才讲了,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就是你今天所有的,这个身体以及你的财物、你的眷属,这都是你所有的。什么叫放下?心里头若无其事,我们常讲决定没有丝毫牵挂,这叫放下,这个叫究竟圆满的布施掉了。不是统统都打发掉、丢掉了,那叫布施,那个你心里还有留恋,没有布施掉。佛教你布施,是教你心里放下,事不相干。《华严经》上讲「事事无碍,理事无碍」。碍在哪里?碍在你心里有牵挂,你有执著,你有分别,那个是碍。你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放下之后,那你的财富是你的福报。你有那么多福报吗?自然有,心里不牵挂,那个福报就随缘。
如果你学佛遵守佛的教诲,「菩萨修积福德,不受福德」,你要能够遵守佛这一句教训,那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为什么?我们凡夫智慧没有开,烦恼没有断,享福一定迷惑。李老师从前在台中常常给我们说,他举一个例子,建道场的时候,大家出钱出力,热心工作,促成这个道场,人人都是菩萨。道场建成之后,人人都变成罗刹了。为什么?争权夺利,亘不相让,就变成罗刹了。这是凡夫!所以一定要懂得不受福德。不受福德是一生过一个清苦的生活,这也是佛的教诲。
佛教给我们,不仅是「以戒为师」,还要「以苦为师」,生活清苦一点好,时时刻刻有高度的警觉心。如果这个五欲六尘享受的太舒服了,你不想离开这个世界,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因为他知道你不想去;换句话说,你还要搞六道轮回。所以房子太大了,太豪华了,对修行人是大障碍,他念念舍不得这个地方。舍不得这个地方怎么办?来生死了之后,还是舍不得。如果这里没有夫妇生小孩了,怎么办?有蟑螂、老鼠,他去投胎变这个,他始终守他的房子,喜欢他的房子,麻烦大了!所以人要放下,不可以有丝毫贪爱。读书人贪爱书,贪爱好书、好版本,糟糕了。死了以后,书里有书虫、蛀虫,去投胎做那个了。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还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才晓得可怕。
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佛教导弟子们,「树下一宿」,最多不可以超过三宿。这个大树很阴凉,晚上在这里很舒服。佛说过一个晚上可以,顶多不可以住三晚,住三晚一定要搬走。为什么?不让你产生贪爱,让你对於一切物质享受毫无留恋之心,你才容易得解脱,你才能够与道相应。道就是清净心,道就是觉心,你才不迷!
佛对我们的教诫,的确是至善至美,比父母对子女照顾还要周到,无微不至。这些典籍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确是粗心大意,辜负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也读诵,也天天挂在口头上,但是就是不能体会他的深义,而没有去做。所以,有福给大家享。我学佛得到这两位善知识的教导,所以对这些理跟事比较上清楚一点。尤其是知道业因果报相续循环这个事情很可怕。
佛门当中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今生能不能了道?我有没有把握?没把握。没把握怎么办?你们供养我的这些红包,我不了道都要还的,你们都是我的债主,这个事情太可怕了。所以我只好把这些钱拿去印经,做录音带、做录影带,去流通,去布施。将来我不了道,那些人替我还,我就得自在了。你要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的理由就在此地。我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所以你们拿来了,我转手就过去了,将来还,那个人还你就行了,我才能落得自在。
凡事要明理,要了解事实真相,然后才知道这个佛法真正是究竟圆满,佛法就是整个的生活。而且佛法的修学,让我们突破空间,使我们生活的领域扩大。你要是迷惑颠倒,你的生活圈子愈来愈小。六道里面,天道的空间比我们大,畜生道的空间比我们小,饿鬼道的更小,地狱道的最小。所以你愈往下堕,你的生活空间就愈小,就好像坐监牢一样,苦不堪言!能够重重突破,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生活空间,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在这一生决定可以得到,为什么不去修学?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双手捧来送给我们,为什么不接受?
你要想接受,要想决定这一生,决定得生。那很简单,对於世缘看破放下,老实念佛,你就决定成就。看破放下,老实念佛,在这一生我们还没有往生之前,身心健康,百病不生,这是我常说的,你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你现在就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跟他去,没死,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活著去的,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什么时候不死?现在就不死,抓到这个法门,就不死!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看到佛来接引,都是跟佛走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到此圆满。最后以「看破放下,老实念佛」这八个字,供养诸位同修。
主持人:我们要请今天晚上希有的贵宾,他是中华民国驻洛杉矶文化办事处,李副处长来为我们讲几句话,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李副处长:净空法师,陈会长,各位法师,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晚安!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代表我们中华民国驻洛杉矶办事处欧阳处长来参加今天晚上的盛会。首先要感谢并且恭贺我们「洛杉矶净宗学会」非常成功的举办了这一次的佛学讲座,对於净化人心,端正社会风气,以及促进我们侨界和谐,都有非常贡献。
当然我们更要特别感谢净空法师。我们知道净空法师德性非常的高,他云游四海,到处弘法,将佛的慈悲带到世界各地,这是我们洛杉矶侨界的福气。同时也要借这个机会做一个见证,我到洛杉矶服务将近两年。在过去两年,我们有机会处理很多次的急难救助的事情,在每一次事件里面,我们都得到了佛教界的许多朋友,自动自发,全心全力的给予我们协助。我想这个都是我们法师以及大家到处弘法的功德,我要借这个机会,对我们佛教界朋友表示感谢。
最后我希望我们「洛杉矶净宗学会」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希望净空法师经常有机会到我们洛杉矶来为我们开示。最后敬祝在座的贵宾,大家能够学法成功,不但自己幸福快乐,也带给你们周围的朋友幸福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