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研习报告 (第十六集) 1995/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9-025-0016
请掀开经本一百九十七面,请看经文: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段经文也是《金刚经》里面很重要的开示,如果真正把这个意思体会到,佛门的术语所谓参透了,自然都能放下。一切众生迷执,迷在什么地方?执著在哪里?就是以为这个心是真的,以为这个心是自己,以为这个心是能得。有不少的聪明人、哲学家知道身是假的,但是认为心是真的,所以西方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认为那个能思的,能思的就是心,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阿难尊者也是这个观念,认为能够思惟想像的是我的心。一般凡夫无不如是执著,不知道这是妄心,是不可得的。
妄心之外有没有真心?有,真心是常住不动的。世尊在《楞严经》上「十番显见」说明见性是真心,闻性是真心,六根的根性是真心,因为它不变,它是恒常的。而起心动念这个心就是念,念是妄心,念是心之作用,把心的作用当作真心是宾主颠倒。作用是家里使唤的人,他有个主人,主人不动,使唤的人才动。所以妄心是心理作用,不是真心。作用,前面说过了,相跟用都是无常的,都是千变万化的,不动的真心是真常,常就一。所以,一心是真心,二心、三心就是妄心,从二心、三心就变成无量无边的妄念,刹那不停,这个地方讲的三心就是说刹那不停的妄念。
小注里第三条,「真心,则常住不动,非心,言非常住之真心」,前面说了,一切众生心,如来说非心,不是常住真心,「生灭心是妄非真,故曰是名为心」。「执著者,必自以为我能取,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就是执著我这个念头,「三际迁流,当下即空」。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迁是变化,三心不可得。「念尚不可得,尚何能取之有乎」,念都不可得,还有什么可取?谁取?无有能取者。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把它延伸来说,佛讲的妄想执著,谁能打妄想?谁能执著?再说到粗相,贪瞋痴慢,谁贪?谁瞋?谁痴?谁慢?那个谁没有。「三言不可得,真乃锥心之语,直令我见无立足处」,我见都没有,哪来的我相?什么人能够执著我相?能执著的、能取的,这个能我没有了,这是真的。所以,佛在一切经上说无我,这是事实真相,可惜众生迷失了。
底下引用《楞严经》一段话,说得很好。「楞严经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这就是六道轮回,「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不晓得这个,这是真心,把真心迷失了。「用诸妄想」,妄想就是此地讲的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这是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此文道尽三界轮回之真相」。「若心不随相而动」,这就是禅宗修行的要领,禅宗修行的就是自己要有定功,不为外面境界所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保持著如如不动,不为境转;现在的话就是不为外境所诱惑,保持你的清净心,这是禅宗修学的纲领。这样「便除一切苦,所谓了生死出轮回,心了耳」,了生死、出轮回是心出,心了、心出,不是身出,身不相干,要紧的是心。「修行人第一步,便当明了此理」,这个道理要清楚,否则的话,总免不了盲修瞎练,纵然是念佛也会有障碍,这个障碍不能往生。所以这一段开示很要紧。
向下一段经文「明诸法缘生」。在一百九十九面第六行,诸位看科题一百三十八段,诸法缘生,这两段意思合起来看,就把宇宙人生真相看破了。我们众生有个非常强烈的观念,「我能得」,能得的是心,三心不可得,我能没有了;「我所得」,所得的是一切境界,是诸法,诸法缘生当体即空,你所得的也不可得。能得、所得都不可得,你看破了,你确实看穿事实真相。既然决不可得,你就没有得的念头,诸位晓得,无得就无失,得失就没有了。得失的念头没有了,你的烦恼大概可以去掉百分之八、九十,不但菩提道上没有障碍,你在这个人生生活过日子,你会过得很快乐、很幸福、很圆满。众生为什么会过得这么苦?就是得失的心太浓,不知道这个得是虚妄的,根本就不可得,成天在打妄想,成天在生烦恼,真叫自作自受。明明不可得,他要求得,明明不能得,他一定认为自己能得,这是迷惑颠倒。这一大段经文之前有几句话交代,很重要。
「此一大段」,就是说明诸法缘生这一段,「含义甚多,须先说明,入文方易领会」。上面讲心行一段「是约内心明义,此诸法一段,是约外境明义,诸法多不胜数,今约福报及法施明义,则可赅摄一切法矣」。佛说法多半用归纳,无量无边的法相归纳为几个项目,这样说话就比较方便。诸位在一法里面明白了,以这个道理、原则去推展,一切法莫不如是,都可以迎刃而解。「布施摄六度,六度摄万行」,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成六度,六度再归纳就归纳为布施。「布施中以法施为最」,法施的道理明白了,六度就明白了,菩萨所修的无量无边法门都可以因此而明了。「法施是善行」,善行的意思明白了,不善行的意思你也就知道了。
「因缘生法,谓一切法之生,不外因缘」,世法、佛法统统是因缘生的,「故法即因缘所生之果,无异言一切法不外因果,故因果摄一切法尽」,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尽,用因果两个字就说尽了。我们继续看底下。「因缘生法,但有相而无性」,性是体性,也就是讲有相,它没有自体,「可知一切法之当体,如幻如化,如空中花,如水中月,绝非实物,故标题曰体空,显其当体是空耳」。这几句话很重要,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当体即空,十法界依正庄严无不如是。那我们再问,一真法界如何?一真法界也是当体即空,没有例外的,一真法界也是缘生的。但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不一样不是境界不一样,是人用心不一样。一真法界里面那些人用真心,用常住真心,所以所现的一切法也变成常住不坏,是这么个道理。真正讲能持世界的不是别的,是心,世尊所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的道理不但适用在十法界,一真法界也适用。
一真法界里面的人心想想一,就是一心不乱,所以那个法界所有一切现相也是一真,它没有变化。十法界里的众生心,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三心不可得,念念生灭,念念变化,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无常的。你说为什么这个世界无常?因为心无常,法界是心变现的;心要真常,变现的相就真常,就这么个道理。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常的?西方世界人心是定的,真心不动,没有生灭的念头,没有染净、没有一异、没有来去,他心是定的,所现的境界就不相同。这个道理稍稍明白一点,我们对於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怀疑的念头就都断掉了,这是说明事实真相。
这两段经文,可以说世尊为我们开示达到了极处。能执的心不可得,也就是说能执的我不可得,所执著的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当体即空,这个事实真相彻底明白之后,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像诸佛菩萨一样。相不是没有,有,幻有,可以享受,但是不能执著,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电视,可以享受,不能执著,那叫真自在。电影跟电视是平面的,我们今天看的幻相是立体的,平面的我们晓得是假的,诸位要晓得,这个立体的现相也是假的,跟那个平面之假真的是无二无别。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教我们认识真相而已,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环境,这就是佛法。於此可知,佛法对於我们自己来讲是多么的亲切,世间任何一法都不能比,太重要了。我们看下面经文,在二百零二面。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这是世尊问须菩提,还是从比喻上来说。前面校量福德已经有五次,一次比一次殊胜,那是讲离相离念,得福不可思量。须菩提尊者答覆的说: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小注里头,我们把它念一念。「此是总明缘生之义」,要体会到这个意思,「从布施因缘说到福德」,布施是因,福德是果,「因缘所生,因果无尽」。「布施等」,等就是等其他的五度,乃至於万行,「为佛门大事」,佛门在事修,这是大原则、大前题,「尚不离缘生,不离因果,则其余一切法可知矣」。所以佛法也是因缘生,因为是因缘生,所以佛法要舍,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不是不做,舍是做,舍念,不著相,不起心不动念,是这个意思;就是离相离念是心里离,不是事上离,事上离就大错,大错特错。
「前半部中,长老答辞,多言不也」,是叫我们离相、离念的,所以答覆的都是不也,「后半部惟开佛知见中,答如是最多,表诸法一如,一切皆是之义,是明融相会性」。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答辞是如是,不是像前面答不也。诸位要晓得,两个境界不相同,前面性相没能够相融,就是有分别、有执著,现在离相离念了,那一切皆是,决定不是矛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前面有交代,前半部是对初学人,后半部是已经契入境界,所以前半部是为将发菩提心人所说,后半部是已经发菩提心、已经行菩萨道,他们境界不相同。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福德』是布施之果,是因缘生法,一切众生只要真正肯修六度,福德一定现前。财布施得财富,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发大财,说实在的话,他自己迷惑颠倒,以为他很能干,他的运气很好,别人都比不上他。其实你要说聪明智慧,比你高明的多得是,你说能干,比你也多得是,说运气好的,比你也多得是,为什么人家不发财你发财?都不晓得事实真相,前生所修的。看到那个发财发得差不多了,财丢掉了,失败了,这我们常常看到的。某家人没几年倒闭了,破产了,这是什么一回事情?他财虚,不实,种的因虚,不实。譬如说我们行布施,我们拿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诚心诚意来布施,这是实在的。我自己没有钱,到处去化缘,找些人来集合钱我来布施做好事,这是虚的,将来能不能发财?发财,昙花一现,马上没有了,别人的。真的,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报。
赚钱赚得好辛苦,是因为从前修布施的时候修得很不甘心、不情愿,好像看到人家布施,不布施又不好意思,布施之后比割肉还痛。这么个原因去修布施的,来生得福报,得福报要赚得好辛苦,因为你布施的时候辛苦,赚得就很辛苦。如果说布施发自欢喜心,痛痛快快,布施之后很欢喜,决定没有留恋,将来你得的财富就是源源而来,你也没有操一点心,财富就来了。什么样的因行什么样的果报,一丝一毫都不会差错,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观察这个世间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那些当事人迷在其中他不知道,他怨天尤人,又想到这个经营不如法,怎么样失败、破产的,统统不是,财有实、有虚。都与过去世修因有关系,如果要能够长远保持,明理的人知道,发了财,发财布施,再欢喜布施,他的财永远保住,而且不断往上增长。但是我们看世间人,没有财富的人肯布施,愈有钱的人愈吝啬,不肯布施,不知道修福,没有智慧,没有福报。说穿了,《金刚经》上讲的,财富还不是在你眼前像流水流一下给你看看而已,你得到什么?实在讲什么也没得到。你发财的时候你得到什么?你每天还是吃三餐,夜眠六尺,一张床就那么大,你还得到什么?所以聪明人闻到佛法,仔细一观察,果然不错,那我们就得自在,妄念舍掉了,晓得怎样修福。财布施,财富不匮乏就好,不缺就好,我不需要多,只是我生活所需的,一点没有缺乏,这就很满足,就很快乐,多余的再修福,再种好因。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都是世间人渴求的,他不晓得种因,天天打妄想,想这个果报,怎么会想得来?一定要修因,知道一切法因缘所生,离不开因果。世尊在此地说的经文,「表面说福德,实是说布施,若不修布施之因,哪来福德之果,故如来不说得福德多,正因福德当体即空而无实,乃是因缘生法,故欲得果者,但修其因,若勤修布施,则福德自至矣,故如来说得福德多」。我们劝别人,别人未必能信,最重要的,自己明白了自己要认真去做,就是认真去修学。到果报现前之时,别人看到了生仰慕之心,要向你请教,你就可以把这个告诉他,他就相信了。众生看到果才相信,你给他讲因,他没有看到果,他怀疑,他不相信,一定要看到果报才相信。再看下面一段经文,二百零四面。
【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这段是就佛的报身来说,佛的报身也是因缘生的,凡是因缘生法都是当体即空,所以佛不著身相,佛离身见,离相、离见受用就自然,受用就自在。『具足』是圆满的意思,所谓功圆果满,功是修学的功夫、修行的功夫。修行的功夫是什么?戒、定、慧,这修行的功夫。戒的功夫成就,得定,定的功夫成就,开慧,慧的功夫成就,圆满的报身就现前。所以说是功圆果满,满就是此地讲的具足的意思,没有一丝毫欠缺,「万德庄严之报身」。
佛举这个例子问须菩提尊者,尊者答得好,『不也』,这个「不也」是活句,意思就是说可以从佛的报身见性,这是对离相、离见者说。如果著相、著见,在相上就见不到性。注解里面说得很好,这是发挥不一不异的道理。如果能够会相归性,晓得性相是一,性相不二,见相就是见性,这个可以,从相上就见性,不但从佛的身相见性,从一切现相里头都见性。譬如中国古时候禅宗的大德常常测验学人,往往问人,在哪里?像什么样子?这个就问真如本性在哪里?像什么样子?我们在语录里面看到,往往人家随便拿一片树叶、拿个石块:就在这里,就是这个样子。那答覆就对的、正确的,明白了就会。如果要执著,相不是性,性不是相,你在如来的报身上也见不到性,所以说「若执著不一之相,则不可见也」。
经文里面前面说「不也」,下面说『不应』,意思都是说「无所谓可不可,但不应耳」。小注里头第四条,我们把它念一念。「心有所取,由其动念,欲一无所取,惟有离念」,有所取,诸位要记住,就是造轮回业,心有所取,不管你取什么,取佛法都不行,你没有办法离开六道轮回。你取佛法,你修得再好,这是过去倓老讲的,你能够往生到色界天,往生到无色界天,就是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心有所取。连须陀洹果都不能证得,这是我们在本经上看到的,须陀洹为什么能证到果?他离念,离相离念才能证果,不能离相离念决定不能证果,这是修学的关键。
「离念不能」,这真的,我们确实没有法子离念,这就是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对於我们来讲都不产生效果,为什么?我们不能离念,我们害的这个病,那些药我们用上都没效,「则唯执持弥陀名号,一心称念,而离一切杂念,以弥陀名号,能导入真实报土故也」。现在就剩这一服药,这服药有效,这服药你要不用,那没法子,你还是继续搞轮回。这服药的方法,要你保留一个念,离一切妄念,这还行,其他的法门是一个念都不可以有,那就难了,这是用一念离一切妄念。我们要问,念阿弥陀佛这一念是不是妄念?套一句须菩提的话来说「不也,世尊」,这个「不也」是活句,不能说它是妄念,也不能说它不是妄念。为什么?一心称念的人它不是妄念,杂心称念的人是妄念。
阿弥陀佛的名号,古德说得很好,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用这个名号恢复我们自性,这是非常巧妙的方法。它的意思就是自性觉,无量觉,念这个名号,念念念觉,觉而不迷。持名再夹杂著其他念头,我们功夫就被破坏掉,那就很可惜。所以念佛的方法一定要遵守大势至菩萨的教诲,《金刚经》上讲的信心不逆,全诚遵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我们六根从外面境界上回来,眼不要攀缘色相,耳不要攀缘声尘,把心从境界上收回来,收心。孟子讲学问之道也是这个意思,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什么?心放在外头,放在色声香味触法里头去攀缘;什么叫学问?把这个心收回来就是学问,跟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是一个意思。然后才能达到净念相继,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不间断,这就成功了。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这里面的句法跟前面一段完全相同。小注里头说,「自经初至此,举身相问答已三次,而每次所明之义不同,一层深一层也」。初次在第十九节经文,问的是「可以身相见如来否,是指一切身相,非专指佛身,如来指自性」,第一次问的意思是可不可以就相上见性?身不是指人身,任何一个物体都有相,都叫做身相,所以这个身是讲一切有形状的相状都叫做身相,能不能在相上见性。第二次在六十九节,「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讲三十二相就是讲佛身,一般人身不具足三十二相。这一次是一百四十节跟一百四十一节,问到,前面是「具足色身」,这个地方问的是「具足诸相」,这是从佛的报身。前面说「身相即非身相,显相皆虚妄,故不应住,又即非是名并说」,此地有「即非具足,是名具足」,显示出,就性上讲则非,要就相上讲则是。这种句子的含义就是叫我们二边不住,即非不著有,是名不著空,二边都不著就对了,就没有过失。凡夫、二乘所以不及诸佛菩萨,就是他有著,凡夫执有,二乘执空,二乘偏在即非那边,凡夫偏在是名这边。不能把即非、是名融合成一体,这是凡夫、小乘不及佛菩萨之处,佛菩萨能把是名、即非合成一桩事情。
性跟相是一,理跟事是一,再说得清楚一点,说得明白一点,整个法界宇宙众生就是个一,这是佛知佛见。我们凡夫绝不承认,决定不承认那是一,森罗万象怎么是一?他不晓得是一,从性上看、从体上看是一。所以凡夫著相,从相上看当然不一,性上看是一。「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体上、从金上看是一,从相上看,项炼不是手镯,手镯不是耳环,千差万别,每个相状都不一样,从相上看;从性上看都是金,一,没有两样。佛菩萨性跟相能够融合起来。所以凡夫著相,认为种种差别,著著相,二乘人著著性,性空,都偏在一边,都没有见到事实真相。所以佛说这部经的意思,让我们体会得一切法的真相,就必须要看出一切法的体、相、作用。
请翻开二百零八面,我们看倒数第六行,一百四十二段,「约法施明体空」,看这一段。这里面再分出小段,先说「明无法可说」。在这段经文之前也是先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经义很深。「於福德胜报之后」,这是指前面讲布施福德殊胜的果报,接著又说法施这段经文,「正显一切法皆是缘生,此一大段是约因说,以显示缘生无穷,因果无尽之义也」。这些都是事实,我们不难体会得。「施者」,布施的人,「受施,施物」,布施总离不开这三桩事,能施、所施与所施之物,「约此三方面之因缘,已千差万别,说之无尽,何况三方面,倘不聚会於一时一处,仍无此一法施之事发生也,而聚会又非缘不可,由此可知,一切事莫非因缘所生者」。诸位要细细想想这些事实。
因与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果因因果,自此以往,千差万别,永永无尽,可见世出世间,总总事相,所谓诸法者,更无他物,只是不断之因果果因,於众生心目间显现变幻而已,深观其趣,因是前因之果,果乃后果之因,既不固定,便非实在,刹那之间,皆成陈迹,然则苦苦分别,牢牢执著,岂非痴乎」。我们只念这几句就行了,然后你把这些话牢牢的记住,你时时刻刻观察这世间相,你就很有味道了,这叫不迷。你可以从世间的舞台跳出来,原来你是演员,在里面演戏,现在跳出来你看戏,演戏的人很累、很苦,看戏的人很快乐。你才晓得六道众生,凡夫、权教都在演戏,诸佛菩萨在旁边看戏。这段好,比经说得浅,但是全是经义,把世间相完全说出来,真正叫一丝不挂,和盘托出。就是因果,而且因果不住,就像前面讲三心不可得。
无论是心法,无论是色法,相宗天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好,他那题目就取得很好,从《百法》里面你就明白了,明就是生智慧,就是开悟。一切众生能执著的是心,心能执著,心是我,《百法》里面把心摆在有为法里头,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无常不可得。你看第一个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是物质,一切的物相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换句话说,能执著的、所执著的全是有为法。与有为法相对的,不生不灭的,是无为法,无为法只有六个。六个无为法前面五个是相似无为,不是真的,真正无为只有最后一个真如无为;真如无为是真的,真如无为就是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那是真的。通达诸相,通达事实真相。
诸位翻开经本二百一十面,我们看第一行,小注第九段。「不执有,则人我空,不执空,则法我空,我法双空,便是洞彻三空之般若正智」,人空、法空,空也空,「便证空有同时之般若理体」,证空有同时,诸位要晓得,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谓突破时空。近代科学家发现空间不一样,有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乃至於无限度的空间,科学家发现有这个事实存在,但是不晓得怎么突破。佛知道,禅定的功夫、观照的功夫可以突破,一突破之后,我们的观行空间就不一样,虚空法界你统统明了,你统统见到。华藏世界、阿弥陀佛世界你亲眼所见,就呈现在你眼前,这个空间突破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定慧你没法子,所以说「通达无我法者是真菩萨」。如何达到突破?一定要三轮体空。「布施,受施,施物,皆因缘生法,当体是空,故名为三轮体空。」诸位要晓得,本经里面讲的布施,包括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人生所有一切的活动用一个布施做代表,一切活动当中都不应执著,你才能够达到三轮体空。达到三轮体空之后,有相当程度的功夫,般若正智现前,无限度的空间就突破。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老实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突破了。
请掀开经本一百九十七面,请看经文: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段经文也是《金刚经》里面很重要的开示,如果真正把这个意思体会到,佛门的术语所谓参透了,自然都能放下。一切众生迷执,迷在什么地方?执著在哪里?就是以为这个心是真的,以为这个心是自己,以为这个心是能得。有不少的聪明人、哲学家知道身是假的,但是认为心是真的,所以西方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认为那个能思的,能思的就是心,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阿难尊者也是这个观念,认为能够思惟想像的是我的心。一般凡夫无不如是执著,不知道这是妄心,是不可得的。
妄心之外有没有真心?有,真心是常住不动的。世尊在《楞严经》上「十番显见」说明见性是真心,闻性是真心,六根的根性是真心,因为它不变,它是恒常的。而起心动念这个心就是念,念是妄心,念是心之作用,把心的作用当作真心是宾主颠倒。作用是家里使唤的人,他有个主人,主人不动,使唤的人才动。所以妄心是心理作用,不是真心。作用,前面说过了,相跟用都是无常的,都是千变万化的,不动的真心是真常,常就一。所以,一心是真心,二心、三心就是妄心,从二心、三心就变成无量无边的妄念,刹那不停,这个地方讲的三心就是说刹那不停的妄念。
小注里第三条,「真心,则常住不动,非心,言非常住之真心」,前面说了,一切众生心,如来说非心,不是常住真心,「生灭心是妄非真,故曰是名为心」。「执著者,必自以为我能取,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就是执著我这个念头,「三际迁流,当下即空」。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迁是变化,三心不可得。「念尚不可得,尚何能取之有乎」,念都不可得,还有什么可取?谁取?无有能取者。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把它延伸来说,佛讲的妄想执著,谁能打妄想?谁能执著?再说到粗相,贪瞋痴慢,谁贪?谁瞋?谁痴?谁慢?那个谁没有。「三言不可得,真乃锥心之语,直令我见无立足处」,我见都没有,哪来的我相?什么人能够执著我相?能执著的、能取的,这个能我没有了,这是真的。所以,佛在一切经上说无我,这是事实真相,可惜众生迷失了。
底下引用《楞严经》一段话,说得很好。「楞严经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这就是六道轮回,「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不晓得这个,这是真心,把真心迷失了。「用诸妄想」,妄想就是此地讲的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这是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此文道尽三界轮回之真相」。「若心不随相而动」,这就是禅宗修行的要领,禅宗修行的就是自己要有定功,不为外面境界所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保持著如如不动,不为境转;现在的话就是不为外境所诱惑,保持你的清净心,这是禅宗修学的纲领。这样「便除一切苦,所谓了生死出轮回,心了耳」,了生死、出轮回是心出,心了、心出,不是身出,身不相干,要紧的是心。「修行人第一步,便当明了此理」,这个道理要清楚,否则的话,总免不了盲修瞎练,纵然是念佛也会有障碍,这个障碍不能往生。所以这一段开示很要紧。
向下一段经文「明诸法缘生」。在一百九十九面第六行,诸位看科题一百三十八段,诸法缘生,这两段意思合起来看,就把宇宙人生真相看破了。我们众生有个非常强烈的观念,「我能得」,能得的是心,三心不可得,我能没有了;「我所得」,所得的是一切境界,是诸法,诸法缘生当体即空,你所得的也不可得。能得、所得都不可得,你看破了,你确实看穿事实真相。既然决不可得,你就没有得的念头,诸位晓得,无得就无失,得失就没有了。得失的念头没有了,你的烦恼大概可以去掉百分之八、九十,不但菩提道上没有障碍,你在这个人生生活过日子,你会过得很快乐、很幸福、很圆满。众生为什么会过得这么苦?就是得失的心太浓,不知道这个得是虚妄的,根本就不可得,成天在打妄想,成天在生烦恼,真叫自作自受。明明不可得,他要求得,明明不能得,他一定认为自己能得,这是迷惑颠倒。这一大段经文之前有几句话交代,很重要。
「此一大段」,就是说明诸法缘生这一段,「含义甚多,须先说明,入文方易领会」。上面讲心行一段「是约内心明义,此诸法一段,是约外境明义,诸法多不胜数,今约福报及法施明义,则可赅摄一切法矣」。佛说法多半用归纳,无量无边的法相归纳为几个项目,这样说话就比较方便。诸位在一法里面明白了,以这个道理、原则去推展,一切法莫不如是,都可以迎刃而解。「布施摄六度,六度摄万行」,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成六度,六度再归纳就归纳为布施。「布施中以法施为最」,法施的道理明白了,六度就明白了,菩萨所修的无量无边法门都可以因此而明了。「法施是善行」,善行的意思明白了,不善行的意思你也就知道了。
「因缘生法,谓一切法之生,不外因缘」,世法、佛法统统是因缘生的,「故法即因缘所生之果,无异言一切法不外因果,故因果摄一切法尽」,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尽,用因果两个字就说尽了。我们继续看底下。「因缘生法,但有相而无性」,性是体性,也就是讲有相,它没有自体,「可知一切法之当体,如幻如化,如空中花,如水中月,绝非实物,故标题曰体空,显其当体是空耳」。这几句话很重要,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当体即空,十法界依正庄严无不如是。那我们再问,一真法界如何?一真法界也是当体即空,没有例外的,一真法界也是缘生的。但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不一样不是境界不一样,是人用心不一样。一真法界里面那些人用真心,用常住真心,所以所现的一切法也变成常住不坏,是这么个道理。真正讲能持世界的不是别的,是心,世尊所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的道理不但适用在十法界,一真法界也适用。
一真法界里面的人心想想一,就是一心不乱,所以那个法界所有一切现相也是一真,它没有变化。十法界里的众生心,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三心不可得,念念生灭,念念变化,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无常的。你说为什么这个世界无常?因为心无常,法界是心变现的;心要真常,变现的相就真常,就这么个道理。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常的?西方世界人心是定的,真心不动,没有生灭的念头,没有染净、没有一异、没有来去,他心是定的,所现的境界就不相同。这个道理稍稍明白一点,我们对於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怀疑的念头就都断掉了,这是说明事实真相。
这两段经文,可以说世尊为我们开示达到了极处。能执的心不可得,也就是说能执的我不可得,所执著的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当体即空,这个事实真相彻底明白之后,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像诸佛菩萨一样。相不是没有,有,幻有,可以享受,但是不能执著,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电视,可以享受,不能执著,那叫真自在。电影跟电视是平面的,我们今天看的幻相是立体的,平面的我们晓得是假的,诸位要晓得,这个立体的现相也是假的,跟那个平面之假真的是无二无别。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教我们认识真相而已,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环境,这就是佛法。於此可知,佛法对於我们自己来讲是多么的亲切,世间任何一法都不能比,太重要了。我们看下面经文,在二百零二面。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这是世尊问须菩提,还是从比喻上来说。前面校量福德已经有五次,一次比一次殊胜,那是讲离相离念,得福不可思量。须菩提尊者答覆的说: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小注里头,我们把它念一念。「此是总明缘生之义」,要体会到这个意思,「从布施因缘说到福德」,布施是因,福德是果,「因缘所生,因果无尽」。「布施等」,等就是等其他的五度,乃至於万行,「为佛门大事」,佛门在事修,这是大原则、大前题,「尚不离缘生,不离因果,则其余一切法可知矣」。所以佛法也是因缘生,因为是因缘生,所以佛法要舍,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不是不做,舍是做,舍念,不著相,不起心不动念,是这个意思;就是离相离念是心里离,不是事上离,事上离就大错,大错特错。
「前半部中,长老答辞,多言不也」,是叫我们离相、离念的,所以答覆的都是不也,「后半部惟开佛知见中,答如是最多,表诸法一如,一切皆是之义,是明融相会性」。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答辞是如是,不是像前面答不也。诸位要晓得,两个境界不相同,前面性相没能够相融,就是有分别、有执著,现在离相离念了,那一切皆是,决定不是矛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前面有交代,前半部是对初学人,后半部是已经契入境界,所以前半部是为将发菩提心人所说,后半部是已经发菩提心、已经行菩萨道,他们境界不相同。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福德』是布施之果,是因缘生法,一切众生只要真正肯修六度,福德一定现前。财布施得财富,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发大财,说实在的话,他自己迷惑颠倒,以为他很能干,他的运气很好,别人都比不上他。其实你要说聪明智慧,比你高明的多得是,你说能干,比你也多得是,说运气好的,比你也多得是,为什么人家不发财你发财?都不晓得事实真相,前生所修的。看到那个发财发得差不多了,财丢掉了,失败了,这我们常常看到的。某家人没几年倒闭了,破产了,这是什么一回事情?他财虚,不实,种的因虚,不实。譬如说我们行布施,我们拿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诚心诚意来布施,这是实在的。我自己没有钱,到处去化缘,找些人来集合钱我来布施做好事,这是虚的,将来能不能发财?发财,昙花一现,马上没有了,别人的。真的,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报。
赚钱赚得好辛苦,是因为从前修布施的时候修得很不甘心、不情愿,好像看到人家布施,不布施又不好意思,布施之后比割肉还痛。这么个原因去修布施的,来生得福报,得福报要赚得好辛苦,因为你布施的时候辛苦,赚得就很辛苦。如果说布施发自欢喜心,痛痛快快,布施之后很欢喜,决定没有留恋,将来你得的财富就是源源而来,你也没有操一点心,财富就来了。什么样的因行什么样的果报,一丝一毫都不会差错,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观察这个世间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那些当事人迷在其中他不知道,他怨天尤人,又想到这个经营不如法,怎么样失败、破产的,统统不是,财有实、有虚。都与过去世修因有关系,如果要能够长远保持,明理的人知道,发了财,发财布施,再欢喜布施,他的财永远保住,而且不断往上增长。但是我们看世间人,没有财富的人肯布施,愈有钱的人愈吝啬,不肯布施,不知道修福,没有智慧,没有福报。说穿了,《金刚经》上讲的,财富还不是在你眼前像流水流一下给你看看而已,你得到什么?实在讲什么也没得到。你发财的时候你得到什么?你每天还是吃三餐,夜眠六尺,一张床就那么大,你还得到什么?所以聪明人闻到佛法,仔细一观察,果然不错,那我们就得自在,妄念舍掉了,晓得怎样修福。财布施,财富不匮乏就好,不缺就好,我不需要多,只是我生活所需的,一点没有缺乏,这就很满足,就很快乐,多余的再修福,再种好因。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都是世间人渴求的,他不晓得种因,天天打妄想,想这个果报,怎么会想得来?一定要修因,知道一切法因缘所生,离不开因果。世尊在此地说的经文,「表面说福德,实是说布施,若不修布施之因,哪来福德之果,故如来不说得福德多,正因福德当体即空而无实,乃是因缘生法,故欲得果者,但修其因,若勤修布施,则福德自至矣,故如来说得福德多」。我们劝别人,别人未必能信,最重要的,自己明白了自己要认真去做,就是认真去修学。到果报现前之时,别人看到了生仰慕之心,要向你请教,你就可以把这个告诉他,他就相信了。众生看到果才相信,你给他讲因,他没有看到果,他怀疑,他不相信,一定要看到果报才相信。再看下面一段经文,二百零四面。
【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这段是就佛的报身来说,佛的报身也是因缘生的,凡是因缘生法都是当体即空,所以佛不著身相,佛离身见,离相、离见受用就自然,受用就自在。『具足』是圆满的意思,所谓功圆果满,功是修学的功夫、修行的功夫。修行的功夫是什么?戒、定、慧,这修行的功夫。戒的功夫成就,得定,定的功夫成就,开慧,慧的功夫成就,圆满的报身就现前。所以说是功圆果满,满就是此地讲的具足的意思,没有一丝毫欠缺,「万德庄严之报身」。
佛举这个例子问须菩提尊者,尊者答得好,『不也』,这个「不也」是活句,意思就是说可以从佛的报身见性,这是对离相、离见者说。如果著相、著见,在相上就见不到性。注解里面说得很好,这是发挥不一不异的道理。如果能够会相归性,晓得性相是一,性相不二,见相就是见性,这个可以,从相上就见性,不但从佛的身相见性,从一切现相里头都见性。譬如中国古时候禅宗的大德常常测验学人,往往问人,在哪里?像什么样子?这个就问真如本性在哪里?像什么样子?我们在语录里面看到,往往人家随便拿一片树叶、拿个石块:就在这里,就是这个样子。那答覆就对的、正确的,明白了就会。如果要执著,相不是性,性不是相,你在如来的报身上也见不到性,所以说「若执著不一之相,则不可见也」。
经文里面前面说「不也」,下面说『不应』,意思都是说「无所谓可不可,但不应耳」。小注里头第四条,我们把它念一念。「心有所取,由其动念,欲一无所取,惟有离念」,有所取,诸位要记住,就是造轮回业,心有所取,不管你取什么,取佛法都不行,你没有办法离开六道轮回。你取佛法,你修得再好,这是过去倓老讲的,你能够往生到色界天,往生到无色界天,就是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心有所取。连须陀洹果都不能证得,这是我们在本经上看到的,须陀洹为什么能证到果?他离念,离相离念才能证果,不能离相离念决定不能证果,这是修学的关键。
「离念不能」,这真的,我们确实没有法子离念,这就是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对於我们来讲都不产生效果,为什么?我们不能离念,我们害的这个病,那些药我们用上都没效,「则唯执持弥陀名号,一心称念,而离一切杂念,以弥陀名号,能导入真实报土故也」。现在就剩这一服药,这服药有效,这服药你要不用,那没法子,你还是继续搞轮回。这服药的方法,要你保留一个念,离一切妄念,这还行,其他的法门是一个念都不可以有,那就难了,这是用一念离一切妄念。我们要问,念阿弥陀佛这一念是不是妄念?套一句须菩提的话来说「不也,世尊」,这个「不也」是活句,不能说它是妄念,也不能说它不是妄念。为什么?一心称念的人它不是妄念,杂心称念的人是妄念。
阿弥陀佛的名号,古德说得很好,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用这个名号恢复我们自性,这是非常巧妙的方法。它的意思就是自性觉,无量觉,念这个名号,念念念觉,觉而不迷。持名再夹杂著其他念头,我们功夫就被破坏掉,那就很可惜。所以念佛的方法一定要遵守大势至菩萨的教诲,《金刚经》上讲的信心不逆,全诚遵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我们六根从外面境界上回来,眼不要攀缘色相,耳不要攀缘声尘,把心从境界上收回来,收心。孟子讲学问之道也是这个意思,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什么?心放在外头,放在色声香味触法里头去攀缘;什么叫学问?把这个心收回来就是学问,跟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是一个意思。然后才能达到净念相继,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不间断,这就成功了。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这里面的句法跟前面一段完全相同。小注里头说,「自经初至此,举身相问答已三次,而每次所明之义不同,一层深一层也」。初次在第十九节经文,问的是「可以身相见如来否,是指一切身相,非专指佛身,如来指自性」,第一次问的意思是可不可以就相上见性?身不是指人身,任何一个物体都有相,都叫做身相,所以这个身是讲一切有形状的相状都叫做身相,能不能在相上见性。第二次在六十九节,「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讲三十二相就是讲佛身,一般人身不具足三十二相。这一次是一百四十节跟一百四十一节,问到,前面是「具足色身」,这个地方问的是「具足诸相」,这是从佛的报身。前面说「身相即非身相,显相皆虚妄,故不应住,又即非是名并说」,此地有「即非具足,是名具足」,显示出,就性上讲则非,要就相上讲则是。这种句子的含义就是叫我们二边不住,即非不著有,是名不著空,二边都不著就对了,就没有过失。凡夫、二乘所以不及诸佛菩萨,就是他有著,凡夫执有,二乘执空,二乘偏在即非那边,凡夫偏在是名这边。不能把即非、是名融合成一体,这是凡夫、小乘不及佛菩萨之处,佛菩萨能把是名、即非合成一桩事情。
性跟相是一,理跟事是一,再说得清楚一点,说得明白一点,整个法界宇宙众生就是个一,这是佛知佛见。我们凡夫绝不承认,决定不承认那是一,森罗万象怎么是一?他不晓得是一,从性上看、从体上看是一。所以凡夫著相,从相上看当然不一,性上看是一。「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体上、从金上看是一,从相上看,项炼不是手镯,手镯不是耳环,千差万别,每个相状都不一样,从相上看;从性上看都是金,一,没有两样。佛菩萨性跟相能够融合起来。所以凡夫著相,认为种种差别,著著相,二乘人著著性,性空,都偏在一边,都没有见到事实真相。所以佛说这部经的意思,让我们体会得一切法的真相,就必须要看出一切法的体、相、作用。
请翻开二百零八面,我们看倒数第六行,一百四十二段,「约法施明体空」,看这一段。这里面再分出小段,先说「明无法可说」。在这段经文之前也是先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经义很深。「於福德胜报之后」,这是指前面讲布施福德殊胜的果报,接著又说法施这段经文,「正显一切法皆是缘生,此一大段是约因说,以显示缘生无穷,因果无尽之义也」。这些都是事实,我们不难体会得。「施者」,布施的人,「受施,施物」,布施总离不开这三桩事,能施、所施与所施之物,「约此三方面之因缘,已千差万别,说之无尽,何况三方面,倘不聚会於一时一处,仍无此一法施之事发生也,而聚会又非缘不可,由此可知,一切事莫非因缘所生者」。诸位要细细想想这些事实。
因与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果因因果,自此以往,千差万别,永永无尽,可见世出世间,总总事相,所谓诸法者,更无他物,只是不断之因果果因,於众生心目间显现变幻而已,深观其趣,因是前因之果,果乃后果之因,既不固定,便非实在,刹那之间,皆成陈迹,然则苦苦分别,牢牢执著,岂非痴乎」。我们只念这几句就行了,然后你把这些话牢牢的记住,你时时刻刻观察这世间相,你就很有味道了,这叫不迷。你可以从世间的舞台跳出来,原来你是演员,在里面演戏,现在跳出来你看戏,演戏的人很累、很苦,看戏的人很快乐。你才晓得六道众生,凡夫、权教都在演戏,诸佛菩萨在旁边看戏。这段好,比经说得浅,但是全是经义,把世间相完全说出来,真正叫一丝不挂,和盘托出。就是因果,而且因果不住,就像前面讲三心不可得。
无论是心法,无论是色法,相宗天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好,他那题目就取得很好,从《百法》里面你就明白了,明就是生智慧,就是开悟。一切众生能执著的是心,心能执著,心是我,《百法》里面把心摆在有为法里头,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无常不可得。你看第一个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是物质,一切的物相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换句话说,能执著的、所执著的全是有为法。与有为法相对的,不生不灭的,是无为法,无为法只有六个。六个无为法前面五个是相似无为,不是真的,真正无为只有最后一个真如无为;真如无为是真的,真如无为就是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那是真的。通达诸相,通达事实真相。
诸位翻开经本二百一十面,我们看第一行,小注第九段。「不执有,则人我空,不执空,则法我空,我法双空,便是洞彻三空之般若正智」,人空、法空,空也空,「便证空有同时之般若理体」,证空有同时,诸位要晓得,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谓突破时空。近代科学家发现空间不一样,有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乃至於无限度的空间,科学家发现有这个事实存在,但是不晓得怎么突破。佛知道,禅定的功夫、观照的功夫可以突破,一突破之后,我们的观行空间就不一样,虚空法界你统统明了,你统统见到。华藏世界、阿弥陀佛世界你亲眼所见,就呈现在你眼前,这个空间突破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定慧你没法子,所以说「通达无我法者是真菩萨」。如何达到突破?一定要三轮体空。「布施,受施,施物,皆因缘生法,当体是空,故名为三轮体空。」诸位要晓得,本经里面讲的布施,包括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人生所有一切的活动用一个布施做代表,一切活动当中都不应执著,你才能够达到三轮体空。达到三轮体空之后,有相当程度的功夫,般若正智现前,无限度的空间就突破。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老实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