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刚经研习报告 - (第十四集)
金刚经研习报告  (第十四集)  1995/8  美国达拉斯  档名:09-025-0014

  请掀开经本一百六十六面,请看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科题里面标示的是「举果明因」,佛是果位,菩萨也是果位,就果上显示菩萨在因地上的修行,显示出无得而得,得而无得,做出这个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去学习,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这桩事情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行菩萨道的时候,小注里头有,他是证得八地菩萨果位的时候,八地是证无生法忍。《仁王经》上告诉我们,无生忍位的菩萨有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是初证得,所以是下品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十地菩萨证的是寂灭忍。《仁王经》上说无忍位,也跟本经义趣相同,对於忍辱非常重视,它不用别的字,它用忍,可见得修学过程当中,连地上菩萨、法身大士都把忍辱看得这么重,何况我们初学!无怪乎世尊在本经后面说「一切法得成於忍」,这真的不错,不能忍就不能成就,不能忍就注定失败。世间法要想成就,要有耐心,要能忍,出世间大法也不例外,关键还是在一个忍字,这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

  他证到八地菩萨,证得无生法忍,问有没有法?经文里有「如来」两个字,『如来於然灯佛所』,小注末后,第五段,「说一如来,即含有不应住法意在矣」。为什么?说如来是性德,如果说佛,是从事相上讲,可以说有法,说如来是本性,真如本性里面一法不立。「觉性圆明,岂有法尘,作佛时如此,则昔在八地时,其心无法尘也可知。」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就对了,什么叫清净心?清净心里一法都不立,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如果执著还有个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变成有一物,无生法忍是不是证得?证得了,证得心里无有一物,那是真的证得,若是心里面执著有这个法在,并没有证得。心要清净,法法具足,没有一法你没有证得,六祖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生法忍本来具足,无上菩提本来具足的,大慈大悲本来具足的,本来具足的说不上证与不证,这都说不上。本来没有的,你得到,可以说我得到的,本有的得什么?自性本来具足,我们要体会这个意思。

  所以,重要的是要见性。可是有见性这个念头存在就见不了性,因为性是清净心,清净心里不能有一丝毫的掺杂。譬如古人讲,很好的眼睛,眼睛里面如果著一粒尘沙,我们眼睛就很难过,这里头著了一物。这个尘沙比作什么?比作六尘。不著尘沙,这里面著一粒金刚钻也坏了,金刚钻比喻什么?比喻无生法忍,发菩提心,这个东西也不能执著,什么都不能执著就对了,有一法执著就错了。学佛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方法、手段尽管不同,目的是一个,都是清净心,明心见性,性就是清净心,就是求这个东西。你要是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会发现原来净土是直接求清净心的。禅是直接的,净比禅还要直接。净就是用一句名号,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圆满的清净心显现出来。清净心中法法具足,不能说得,不能说无得,得与不得统统用不上。

  世尊提出这个问题,下面须菩提尊者答覆,他答得也很妙。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於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尊者的答覆,句子都是活句,这是我们一般人读大乘经最难解的地方,古人所谓死在句下,就错了,不晓得经里所讲的话是活句。『不也』是活句,不是否定的句子,意思是「谓非无法非有法」。要用我们现在话说,不能这个讲法,就有这个意思。为什么不能这个讲法?如果肯定一边都错了,你说有法也不对,说无法也不对,「离四句,绝百非」这才是事实真相。世尊在『然灯佛所』证八地果位,蒙然灯佛为他授记,在贤劫这个时代作佛,这是事,事上真有,怎么能说无?佛为什么给他授记?他确实达到这个境界,这是他自己成就。佛能够观察,观察到未来,未来释迦牟尼佛跟他有缘的这些众生机缘成熟,应以佛身而为说法,在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自然现佛身为大家说法。佛是看到了,预先告诉他,就像我们现在讲的预言,预先告诉他,这叫授记。授记不是佛安排他这样做的,是佛看到他将来这个样子,预先告诉他,这叫授记。

  证得无生法,无生是一切法不生不灭,本来如是,哪有法可得?所以他的意思是说非无法也非有法,这个答覆就答覆得正确,须菩提尊者确实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他也见到了。

  【佛言。如是如是。】

  佛给他印证,你所说的、你所看的很正确,没有错误。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说出这句话,『实无有法』,意思是说我心里没有一丝毫有得法的念头。心里清净,这才能证得菩萨果位,将来才能成佛度生,如果有一念这种念头就错了,所以此地「实无有法」是心里头没有。无上菩提法是自己清净心中本来具足的,哪里有得?你的心这么清净,这是得而无得,无得而得,没有得的念头,真得了,如果有得的念头就决定得不到。这是我们跟念佛人常讲的,我们念佛求一心不乱,求一心不乱是愿,可是不能有这个心,如果常常有这个心,「我要求一心不乱」,你一心不乱一定得不到。为什么?一心不乱是个杂念,你清净心里头掺杂这个杂念在,你的一心怎么会得到?所以有愿,不能有心,这很难懂。有愿不可以有心,我们有度众生的愿,不能有度众生的念头,你有度众生的心就坏了。所以经上一再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不能存这个心,这是菩萨,这才真正叫离四相、离四见,这是最难的事情。一些人往往心、愿搞不清楚,混杂在一起,这是他修行不能成就,障碍之所以。再看底下经文,世尊从反面来说: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这就说明,过去然灯佛给他授记,是他心地清净,没有得无生法忍的念头,如果有这一念,然灯佛决定不会给他授记。我们念佛要体会这个意思,我们求愿往生净土,我们求愿得一心不乱,可是不能有这个心,如果念佛人有这个心,你的功夫就不能成片,就不能得一心。因为念佛,原则是净念相继,你有这个念头在就不净,净念是除了一句佛号,绝对不容许有第二个念头掺杂在其中,那叫净念。因此我们求一心,心里不能有一心的念头,求往生,不能有往生的念头。我念佛干什么?念佛就是求往生的,不可以再加个往生在里头,那叫头上安头,错了。所以念佛法门,古德说过也叫不回向法门,我们现在念佛劝人回向,为什么劝他回向?他没有意思往生,叫他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是这个意思。真正要念佛求生净土,回向干嘛!我声声阿弥陀佛就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加一个回向不又打闲岔了?要明白这个道理。

  过去莲池大师教人念佛,这在《竹窗随笔》里有记载,有人向他请教,老法师你怎么念佛的?我念四个字。你怎么教人?我教人念六个字。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自己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人家并不想往生,加个南无,南无是皈依、恭敬、礼拜的意思,跟阿弥陀佛结个缘。我一定要往生,决心要去,客气话都免了,都不要,因为《弥陀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名号没有南无,你就懂得这个意思。真正求往生,有什么客气的!不求往生的人,还不想往生的人,你家里供佛像要供在佛堂上,没有佛堂也应该供在客厅上,恭恭敬敬。真想往生的,供在床头、供在卧室,那个不一样。供在卧室是什么?我晚上睡觉也看到阿弥陀佛,我要去,什么客气都没有,真想去。不想去的要恭敬,不恭敬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想去,没有恭敬,什么都谈不上,我一心想去,念念不离佛,睡觉也不离佛,吃饭也不离佛,那个不一样。所以从《金刚经》经文,这些意思都很明显的浮现在眼前,我们细心体会都能够领略到。下面经文: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正因为他心清净,正因为他不著相,所以佛才给他授记。这一段经文义趣深长,义理深广,我们限於时间不能细讲,希望诸位有这样一个提示,你去看《节要》,或者是看《讲义》,会更有兴趣。下面的经文也非常重要,都是《金刚经》关键的句子。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这一节经文是告诉我们法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跟大乘经一开端「如是我闻」,那个「如」就是这段经上所说的。如是我闻,无有一法不如。世尊四十九年为我们说的一切经,一切经里头讲的什么?就是『诸法如义』,就是法法皆如,这是讲从名号上说的。「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解释得非常好。我们在小注里头看前面两段。「如来之义,离一切法差别之虚相,证一切法一如之真性,不见有诸法差别之相,是之谓如,不见有一法独异之相,是之谓诸法如。」这个意思很清楚,可是一般人看到依旧看不出来。一切法,形相上千差万别,如果仔细观察,没有差别,在差别里面看出无差别,就如了,如就是一样的。看出一切相差别是错觉,你看错了,看出一切法无差别,你见到真相。现代科学家比一般人聪明,他看到所有一切形相,他看到这个相是分子结构的,分子是原子结构的,原子是电子结构的,看到最后完全是一样的,没有两样,一切法平等的。大家把金刚钻看得很宝贵,价值很高,一块石头不值钱,没有人瞧得起,科学家看它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原子结构排列的不同而已,其实一样的。他看到的是真相,真相是平等相,凡夫看到差别相,看到的虚妄相,都被虚妄相欺骗。

  诸法如义是看出一切法的平等相,看到一切法的真相。科学家所见的不是纯真,接近真,相似的真,没有看到纯真;换句话说,他看的深度还不够,但是比我们高明太多了。再要深入,原来相就是真如本性,这要什么人才能看出?法身大士见到了。千差万别的现象是自性变现的,就像前面举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千差万别的金器,体都是金,从体上看,平等一如,相上虽然千差万别,体是一个,是一样的。众生与佛平等,一切万法平等,《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有情、无情,众生跟佛,一切万物都是平等,都是自性变现之物,就从相上见到性,这叫诸法如义。所以世尊乃至一切诸佛,为一切众生所宣说无量无边的佛法,没有别的,就是说明诸法如义。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见到诸法如义就是佛知佛见,《法华经》上讲入佛知见,跟佛的见解就相同了。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是从「果德明如」,先明无法。小注里说得好,「或疑其仍为有法」,有这个疑问的人确实很多,总以为佛一定有法证得,他才成佛,菩萨也一定有法可得,他成菩萨,殊不知『实无有法』。这对我们念佛人来讲太重要了,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自然就会死心塌地的念佛。许多念佛人还不死心,去涉猎一些大乘经典,为什么?总是还有法可得、可修、可证,他不死心。如果真的了解一切事实真相「实无有法」,他老实了,老实念佛,什么都得到了,你才真得到。八地菩萨无有法可得,才证八地,如来无有法可得,他才成佛,无有法得一心,那个人得一心不乱,他才真成就。有就坏了,有怎么?有就著相。这个说法,破你执著有的,但是也不能说真无有法,真无有法,你又著空了,著空、著有都不能成就,所以底下经文: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

  这就又怕你堕落空。「如来所得者,唯一无实无虚」,『无实无虚』才是「诸法如义」。空有二边不著,不能说有法可得,也不能说无法可得,有无二边统统舍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真有,不是没有,无生法忍真有,也不是没有,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心清净到一定的纯度,这个境界现前,因此不能说有得,你说有得,是因为没有,现在你得到才叫有得,它本来有的,本来有的不能说有得。也不能说无得,本来虽有,不起现行、不起作用,现在发现,起作用了,所以你不能说无得,有无都说不上。实在讲,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不可以说有,不可以说无,说有说无,执有执无,都错了,这样才显示出『诸法如义』。这个经义确实甚深,我们要很冷静、很客观、很细心的去体会,你能体会到,你就会修行,你的功夫就会得力。如果体会不到,无论怎么修行,说实在话,就是佛经跟古大德常讲的盲修瞎练。《楞严经》上世尊有比喻,比喻那些人如同蒸沙做饭,因果不相符,再认真、再努力、再用功,得不到结果。这个原因是不明事实真相,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请看一百七十七面。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说法前后并不矛盾,前面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皆非佛法,这个地方给我们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为什么说皆是佛法?你明了诸法如义了。一切法皆是佛法,无异说一切相皆是实性,真实的真如自性,从相上见性了,无异说一切器皆是真金。你必须真明了,法法皆是;如果不明了事实真相,法法皆非。法法皆非是对著相的人讲的,法法皆是是对离相人讲的。离一切相,法法皆是;著一切相,法法皆非。著相,迷,迷了就无有是处,觉了就无有非处,关键就是在迷悟。科题里说得好,「约诸法明如,明即一切法」。我们在大乘经上也常常见到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大乘经上常常看到、常常听到,就是《金刚经》这一段经文的意思。离一切相,离四相,离法相,离非法相,法与非法一切皆离,那一切法皆是,一切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无有一法不是。所以佛经一开端,如是我闻,「如是」两个字就表显宇宙人生的真相,世尊四十九年所宣说的,就是说明如是两个字,如是两个字是全部佛法的总纲领。

  小注第三条说得很有趣,一百七十七面最后一行。「世出世法皆是缘生,观其不异之性,不变之体,则一切皆是,诸法一如矣,否则住法发心,住法修行」,住就是著相,就是执著,你发菩提心是执著,你修一切大乘行、修六度万行也执著,「则佛法亦非佛法,何况一切法」。由此可知,关键的所在真的就是妄想执著,我们想到世尊在《华严.出现品》里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跟此地所讲的完全一样。离一切妄想执著,一切皆如、一切皆是,如果有妄想执著则一切皆非,佛法亦非佛法。佛法非佛法,学佛也不能成佛,这道理不是很显然吗?这才知道世尊为什么这样强调叫我们要离相、要离念,这才知道离相离念是必要的,非离不可,不离就不能离六道生死轮回。原来离相、离念就是离六道生死轮回,就是离十法界,就是真正成就无上菩提,证究竟圆满佛果。原来如此,不离行吗?

  什么时候离?当下就要离。不要以为,我现在明白了,知道离要紧,现在我有很多事情还没了,慢慢再过几年我的事情了了再离。再过几时,忘掉了,把这个事情忘掉了,那就坏了。存这种心的人很多,大有其人在,不可以。现在就离,事归事,理归理,我现在就离,事照做,该照顾的人我还照顾他,该办的事情我还办。离是心上离,所谓心里不能有牵挂,不可以有留恋,心地要清净、要光明,心生智慧。智慧心生起来,你该照顾的人照顾得更周到,你该办的事,事情办得更好,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是真的。以前不会办事,事情办不好,现在一切都离了,也会办事了,也办得更好,什么原因?以前心生烦恼,现在心生智慧。离相、离见之心是真心,真心生智慧,经上不是明明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是我们非常羡慕的。我们的心中常生烦恼,迷惑颠倒,他的心里头常生智慧,他的心跟我们的心有什么不同?他能离相、离见,我们的心著相、著见。惠能在那个时候,说实在话,在我们一般人讲他还有个牵挂,牵挂他的老母亲。他老母亲得到几个热心的人帮助,照顾她,他没有牵挂了。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的,有几个学佛的同修真的帮他忙,送给他十两银子作为他安家费用,给他母亲过日子,他就放心了。一定要到心无有忧虑,无有牵挂,他就生智慧。

  由此可知,惠能大师在没有到黄梅之前心就清净,除了每天上山砍柴卖一点钱养活母亲之外,他没有操心的事情,没有忧虑牵挂的事情,他的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所以他卖柴的时候,听到一个客人在念《金刚经》,念的人没有开悟,他在旁边听几句开悟了,这个道理就是在心净与不净,关键在此地。我们的心很糟糕,一天到晚想得太多,念得太多,又想这个又想那个,一塌糊涂,怎么都不会开悟,怎么说法都是在搞六道轮回。到几时我们才把这些分别执著妄想真的放下?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你就契入这个境界,契入这个境界也就是入佛知见。这桩事情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对你也无可奈何,要你自己肯放下才行。你自己真肯放下,给诸位说,没有人能够阻拦得住。魔的神通广大,再大的能力也障碍不了,无法障碍。魔能够障碍你,在旁边劝你,你的心动,贪心贪心,你自己贪心就起来了,就没有法子。魔叫你起贪心,我偏不起贪心,魔就无可奈何。魔只能在旁边搧风,看你自己动不动,你自己如如不动,他搧再大的风也没法子。这就是说,佛帮不上忙,魔也无法障碍。因此成不成佛,堕不堕三途,全是自己的事情,与外界毫不相干。学佛不能说我外缘不好,那是你推卸责任,是你迷惑颠倒。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一百七十八面。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小注里头说,「一切法,知其即非,而不著相,则是佛法而非一切法矣」。知其即非一切法,就是知道相就是性,所谓一切皆如,一切皆是,知道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把事实真相认识清楚了。『是故名一切法』,这一切法包含十法界依正庄严,果然看清楚、看明白了,真的一切法皆是佛法,无有一法不是佛法。这个话是对见性人说的,所谓见性就是真正明了通达诸法一如,这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也就是对离相、离念人所说的。著相、著念,一切法就不如,一切法就不是,连佛法亦非佛法,不要说世间法,连佛法也非佛法。所以,《金刚经》上说的「即非、是名」,这四个字二边都说到了,「即非」从性上说的,「是名」从相上说的,即非离有,是名离空,空有二边都离。

  我们看这段注解里面第四段,在一百七十九面第二行。「佛法如家常饭,自应饱餐,当注重消化」,消化就是佛家常讲的消归自性,你才能得受用,食而不化就生病。我们常常看到学佛人著魔了,学佛人造作罪业堕落了,都是食而不化。如果真的消化了,他就成菩萨、成佛,下面就是消化的样子。「若能惺惺常觉」,经典里面说的这些道理,说的这些事实真相,完全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就是现实的生活环境,那你真的消化,真得受用。在一切境界里「不即不离,则随时随地,皆可得真实受用」。不即是不著有,不离是不著空,空有二边不著,生活就自在。不即,心里干干净净,清清净净,一丝毫没有染著。不离,相上自在受用,不是把境界相断灭,不是的。我没有离相,心里也不著相,不即就是不著相,心里不著相,这才得真实的受用。我们反过来看凡夫,凡夫不离相,心里著相,心里染著,这错了。虽得相的受用,他生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著、烦恼,这个受用是得不偿失。二乘人、小乘人他不即,但是他离了,他把相也舍掉,断灭了,得不到受用,虽然心性很清净但是它不起作用。小乘人如是,六道里面无色界天人如是,无色界天人相舍掉了。都偏在一边,凡夫偏在有这边,二乘人偏在空那边,都得不到真实受用。

  佛菩萨空有二边不著,他才得真正的受用,所以诸佛菩萨的生活,我们凡夫看起来真的是多彩多姿。佛菩萨的生活是载歌载舞,连诸佛菩萨讲经说法也没有离开歌舞。我们看看敦煌的壁画,你看佛坐在那里说法,弟子们听,天人在奏乐、在跳舞,那个生活多舒服。相上有受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讲生活多彩多姿比不上佛,我们人在那个境界里面生烦恼,心里面喜欢、高兴是烦恼,动心了。烦恼不是说忧愁,欢喜也是烦恼,在中国人讲七情五欲,情动了就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是烦恼,欢喜也是烦恼。佛菩萨在那个环境里头修清净心,不生烦恼,没有动感情,在那里面出现的是智慧,常生智慧。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欢乐的境界,或者是很悲惨的地狱的境界现前,他都生智慧,都是清净心、大智慧心对外境,常生智慧,这就是真实受用。

  「佛所说法,说理便摄有事」,这是我们读经不可以不知道的,像《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是理,说理你要知道事,说事你要知道理。《阿弥陀经》所说的事,你要说到理,能把《阿弥陀经》跟《金刚经》合起来看,理事你就特别清楚,事里有理,理里有事。说性,里面就有修;说修,里面就有性。「此一大段皆说自觉圣智,令学人依之起观照」,这一段完全是如来与大菩萨果地上的境界,佛说出来,我们读到了,读到最要紧的要明白佛所说真义的所在,我们要把它应用在生活上,这就是观照。「必须离相离念方能契入」,这是很要紧的话,若不能离相离念,那不过是听听而已,自己得不到受用。离相离念太难了,谈何容易,像我们这样烦恼深重、习气深重,哪里能断得了!实在断不了,又晓得非断不可,不断不能成就,这就为难了,太难了。幸亏有个带业往生的净土法门,你要不搞这个法门你怎么办?所以真搞清楚了,回过头来死心塌地念佛,带业还行。离相、离念是不带业,不带业我们做不到,真的做不到。我们晓得禅很好,我们的妄想、习气断不掉,不要说在禅门里面开悟,明心见性,得禅定都得不到。

  得禅定是什么境界?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五欲六尘,定功能压住,没断,它不起现行、不起作用,你才能生初禅天,这是生初禅天起码的条件。事上没有不行,心上没有才行。事上,我远离尘境到深山里面去修行,跟外面世界完全隔绝,但是你心里头财色名食睡的念头还没有断,你就到不了初禅天,你定功再好还是生欲界。欲界,诸位晓得有六层天,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要有定功才能生,那个定功叫未到定,你的定功没有到家,不及格,但是你有修,生这四种天。定功到了家,就是财色名食睡伏住了,确实这个念头不起,定功这么深,真的伏住,意念不生了,才能够生初禅。我们想想谛闲老和尚那个修定的徒弟,不能说他没有定功,那个真糟糕,到最后贪瞋痴慢一起,堕饿鬼道,忉利天、夜摩天都去不了,跑到鬼道去了,那叫真正凄惨。几十年修禅的禅功换一个饿鬼道的福报,小福,当土地公,你才晓得禅这个方法多么难。然后才知道净土法门的殊胜,舍难取易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