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九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023-0059
请掀开经本一百三十一面,第五行,从注解第三段看起。
【一切法所以有种种不同,是随业力而异(唯识所变),业力复杂,现相亦复杂,业力纯净,现相亦纯净,丝毫不爽,此之谓空即是有。凡夫不明此理,拨无因果,取著空相,无所不为,此堕落之因也。】
这跟前面讲的,这两小段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我们修行观照的基础。我们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万相的看法,到底哪一个看法才是正确的?哪些看法是错误的?这两段可以说是最真实的看法,宇宙真相确确实实如是如是。我们能够常常记在心上,常常用这个角度来观察一切万法,不但能得定,心能够安,也能够开悟;正所谓是心安理得,道理清楚明白,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由此可知,这两段所说的是圆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
一切法为什么那么复杂,种种不同?复杂的原因是念头复杂。佛在大经上常常提示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乃至於一真法界、极乐世界,都是从心想生。如果我们能够稍稍体会得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仔细反省一下,我们的心想,从早到晚有多少个念头?多少不同的念头?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从我们出生到这一生报尽,你就想一想,多少念头!而我们自己能够觉察到的,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粗的念头,细的念头我们自己不知道。愈是心清净的人,观察的能力愈微细,大乘经上讲,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识的动相,就是我们讲阿赖耶识的活动,他才能见到,那是极微细的念头。念头这么复杂,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念头,心想出来的万法,它怎么不复杂?它当然复杂。我们一个人这个念头就无量无边,何况这些大众、芸芸众生,这个念头加起来,那还得了!经上只有用一句话来形容:不可思议!这是真话,确确实实不可思议。所以种种不同的现相,是业力变现出来的。这个地方讲业力变现,就是法相宗所说的「唯识所变」,佛常常讲的「从心想生」,一个意思。
业力复杂,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就造业,不是说我们口造、身造才算造业。造业的工具有三大类:身、语、意,身造业、语造业、念头也造业,念头是意业。身口造业有中断的时候、有停止的时候,意业没有间断。不要以为我们在那里静坐,心很清净,一念不生没造业,微细的念头还继续不断在造业。每天晚上睡觉,我们的身不造业,口也不造业,还会作梦,作梦就是意还在造业。所以意造业从来没有中断过,这个最可怕!业力复杂,现的相复杂。
古时候的环境,没有我们现在复杂。我们不要讲太古,太古我们也不知道,讲三十年前。四、五十岁的人,我们讲三十年前,他记得很清楚,三十年前的社会比现在淳朴多了。再三十年前,那个环境更淳朴、更可爱。什么原因?因为那个时候妄想分别执著比现在人少,社会五欲六尘诱惑也少。现在妄想多,诱惑你打妄想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每天电视一打开,就是诱惑你打妄想,每天报纸这都是叫你打妄想,缘不好!三十年前也有报纸,没有这么多,只有一张、两张而已;现在十几张,妄想多了。这个社会比从前复杂,妄念多了。我们从这一方面能够体会得到,古时候的人心比较清净;尤其是中国人。
中国从前的人念古书,从小就教他念书,念书修什么?念书修戒定慧。戒定慧是从小就培养,我们中国古代的小学,儿童七岁上学,主要教学的宗旨就是戒定慧。但是他没有用佛教这个名词,内容完全相同。教小孩要懂得规矩,要知道长幼有序,一举一动、言语都要懂规矩,规矩就是戒。训练他心地清净,不要胡思乱想。用什么方法训练?读书、背书,背书他就不打妄想了。书里什么意思不讲,只教你念、只教你背,什么意思不知道,修定!一懂意思就胡思乱想,所以不讲解,只教你背诵。从七岁到十二岁,这个过程当中,把所有的经书,或者是你的父母、老师选择古人的这些好的文章,都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把它背熟。每一篇要背一百遍、两百遍,背熟。这个功夫下得很值得,他心清净、心定下来了。而且所背诵的东西,一生都不会忘记,八十岁、九十岁了,依然朗朗上口,不会忘记,写文章、说话,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不要去查参考书,都是从小背书来的。所以他修定,小的时候修戒修定。十三、四岁入太学,从前没有中学,小学毕业之后完成了,就入太学,太学就是大学。大学里面老师不是教你背诵,讲解、研究、讨论,就是你过去所学、所背诵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老师指导你,为你讲解,带著你研究讨论,天天做这个,开智慧!老师教学的时候有没有课本?给诸位说,没有课本。老师从小也背熟了,学生也背熟了,所以不要用课本。讲起《论语》第几篇、第几页、第几行,大家都知道,都背熟了,不要用书本的。
从前读书乐,快乐!不像现在念书念得好辛苦。我看到现在的学生,下一生不敢作人,太苦太苦了!从前读书乐。老师带著学生、带著酒菜,游山玩水,去旅游。旅游三个月回来,这个课程讲完了,一路玩是一路研究讨论,你说那个多快乐!哪里像现在读书这个样子,可怕、吓死人!所以从前读书真乐。我们看到古人生活、读书,真的都是诗情画意,的确他这个生活是有真善美,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所享受的是物质文明一点方便,可是付出的代价非常惨痛,人生的乐趣没有了。人都变成机器,变成机械,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我们必须要觉悟。
这就是显示出业力之纯净跟复杂,从三十年、三十年这个阶段,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现在是愈来愈复杂,现的相当然复杂;如果业力纯净,现相就纯净。哪些相是纯净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纯净的,《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是清净的。人家的世界为什么清净?所有一切生活在那个世界的众生,想法、看法都很单纯,他不复杂。像我们今天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向专念」,一,只想一个,其他的都不想,一就纯净。每一个人都是一向专念生到西方净土的,所以西方净土人虽然很多很多,大家都是一向专念去的。他没有别的念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就纯净。西方叫极乐世界,不复杂;复杂苦,纯净就乐了。诸位如果真正体会这个道理,你就真有智慧,你真的是开悟了。
我们学经教,我学一部经,纯净、快乐!你要是想全部《大藏经》都要学,你会累死,累死了也学不成功,分量太多了。我们中国有一套《四库全书》,这个书在台湾出版的时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给我们谈《四库全书》的分量,就是从头到尾看一遍,其他的不能研究,看一遍。他说:假如一个人一生下来就会看,一出生就看,他的寿命很长,能够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一百二十岁,这部《四库全书》还没有看完,他已经就过世了,你就晓得这部书的分量是多少。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多,我们的精装本《大藏经》一百册,一套《四库全书》一千五百册,是十五套的《大藏经》,那么多的分量。所以杂,杂就什么成就都没有了。诸位要晓得,真正聪明人专一,你才会有成就,你才能够成功,不能搞杂。所以业力净,相就净。
丝毫不爽,丝毫不爽是总结上面两个现相,业力复杂就现复杂的现相,业力单纯就现单纯的现相,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都是把真相说出来了。虽然现相,不管现的是复杂的相、单纯的相,这个相都是一刹那九百业因果报的生灭相续相,没有例外的。诸佛净土也如此,我们这个六道、十法界也是如此,没有例外的。
实实在在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导我们要放下,教我们要无住,因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住个什么?你放下就对了,放下就与事实真相相应。放下是心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把这个断掉,清净心现前。为什么又要教你生心?因为他业力在变,所以教你生心,教你生善心,变现的是善境界;教你生净心,变现的是清净境界。这是佛教给我们要生心,不生心不行。不生心怎么不行?不生心,你一定受业力的支配。我这一生不造业、心很清净,过去生中有业,无量劫来不断的在造业,那个业力会起现行,你这个定控制住,它暂时不起现行,那个定力一失掉,控制不住,马上就起现行。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多。佛告诉我们,生四禅天的人、生四空天的人,四禅、四空天都是靠定力往生的。天的层次不一样,愈往上去定功愈深,也就是说,他定的时间愈长。最长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他那个定力有八万大劫,八万大劫真的是很长的数字。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力失掉,失掉的时候又要堕落下来,那个堕得很惨,大乘经上讲,一般都是堕到阿鼻地狱。为什么他造这么重的罪?他因为毁谤三宝。因为他自己不知道,以为生到四禅天、四空天就已经证得大涅盘,不生不灭了;到了那个时候他定失掉,又要堕落了,於是他就怀疑,十方诸佛所说的话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已经证得大涅盘,为什么我还要堕落?」所以他就毁谤三宝,毁谤三宝的罪业堕阿鼻地狱。我们世间人常讲,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事实真相不可以不明了,明了之后我们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才能走出一条正道。四禅、四空天是歧路,不是正道,路走错了。我们晓得,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前面一段讲,有即是空,都是假相;空即是有,都是从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境界。凡夫不明此理,理不懂,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於是他迷惑。迷惑还不要紧,特别固执自己的成见,因缘果报没看到,没有看到不相信。你给他讲:你造罪业会堕地狱。地狱在哪里?你看见了?纵然我说我看见了,他还是不相信,你看见,我没有看见。还是不相信,要他自己看见他才相信,别人看见告诉他,他都不能接受,他不相信。这样的人没救了,这叫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你给他讲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真的?你相信阿弥陀佛?因果报应是真的,你相信?遇到这样的人,这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没善根,讲不通。碰到这种人那有什么法子?我们只有合掌阿弥陀佛,你高兴怎么办你就怎么办,我们帮不上忙。不但我帮不上忙,诸佛菩萨来也帮不上忙,你不相信!这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取著空相。这个空相是什么?认为人死了就死了,一切都没有了。哪里有什么轮回,哪里有什么报应?死了一切都完了。於是他这一生可以无所不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他堕落的原因。到以后他见到地狱,见到轮回,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
由此可知,真正有佛缘的人,能够闻到佛法,能相信、能接受,这佛在经上讲的,如果没有善根福德,不行!要是相信净土,那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少了还不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闍王子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样的善根还不行,还是差了一截。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不少了,这样的善根福德还不能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发愿往生。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听到了,真的相信、真发愿,那你就应该自己恭喜自己,你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很多。
【业从何起】
这几段都很重要。
【起於心之有念也】
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聪明一点,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真的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不管他懂多少,「我业障很重!要想法子消业障」。他还知道消业障,不管业障消得了、消不了,他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消业障先要晓得业障是什么,如果业障是什么都不晓得,你从哪里消起?先要认识业障,然后才有办法把它消除。这个地方说明白了,业障就是念头,善的念头就是善业,恶的念头就是恶业。善恶的标准是什么,这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许许多多人把恶业当作善业,不知道自己造恶业。佛法当中的标准,前面曾经说过一句:舍己为人。这个念头只为一切众生得好处,而没有为自己,这个念头是善念,这是善业;如果起了一个念头,只为自己得利益,没有想到一切众生,这个念头就是恶业。佛法的标准在此地。我们起个念头,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怎么样?这个念头是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果报要看将来哪一个力量强,先去受报,这个不定的。善念是一定得善果,恶念是一定要受恶报;善恶混杂不定的,要看后来的缘。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
佛在大乘法里面教导我们,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这个业是纯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贪恋,你就一点恶业都没有。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好。我的生活富裕,富裕是你前生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的生活富裕,你就过富裕的生活,这个富裕不放在心上。如果这一生生活贫贱,日子过得很苦,生活条件很差,也不需要追求,也无需要改善,早一点求往生,你的心是定的。如果我的生活很清苦,看到别人过得很舒服,想跟人家比一比,想方法来改善自己生活。你们诸位想想,他有没有意思离开六道轮回?没有意思;还是留恋六道轮回,因为他还想改善他的生活,他并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求往生难!这些道理不但佛教导我们,儒家也教我们,素富贵安於富贵,素贫贱安於贫贱,心都是安的。他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明白,所以他心很安定。他没有一切的欲望,没有一切的追求,安里面就有乐。我们中国谚语常说,知足常乐。他很贫贱,他知足,他快乐。虽然是世间富贵人家,他不知足,不知足他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世间什么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什么人最快乐?知足的人最快乐。
我以前受戒的时候,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跟我们讲了个故事。就是在江苏常州这一带,他们小时候作小和尚亲眼看到的这桩事情。有一个要饭的,他的生活快乐。出去讨饭,每天游山玩水,晚上随便找个破地方睡一下。他的儿子做生意发了大财,他的亲戚朋友都骂他:你发这么大的财,你的父亲在外面讨饭,你晓不晓得?这儿子没有面子,就派了好多人到处去找,好不容易把父亲找回来了。找回来,给他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在家里当老太爷供养,养了不到一个月,老先生偷偷的又跑掉,又去讨饭去了。人家问他:为什么?快乐!天天在家里好像关在监牢狱,我一天到晚游山玩水多自在,无忧无虑,心里没有牵挂。高人!这是真正的高人。什么都没有,要吃饭的时候讨一餐饭吃,哪里都可以睡觉,身上一无所有,游山玩水又不怕强盗,什么都不怕,这多自在!他那个生活快乐悠游,别人没有办法能体会到的。这个人是知足常乐,他是世间最快乐的人。在家里享福的老太爷不如他,比他差远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明理,我们心就安了,什么都不求了,一切都随缘,随缘就自在,何必要打妄想!
【念与业时时变异】
念是造作,造作的结果就是业,我们前念跟后念不一样,真的这个念头刹那刹那在变化,有时候的变化非常之大。这就是讲妄想、妄念。
【惟此同具之灵性,则从来不变不异,为一切法之本体。】
灵性就是真如本性,妄念千变万化,无量无边的变化,但是真如本性从来没变过。佛法的修学,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明心见性,要在无量无边变化里面去找一个不变的,把那个不变的东西找出来。依循不变,这就是佛,就是菩萨。佛菩萨用的心,是用那个不变的心、不异的心,他们用这个心。我们凡夫用的心,是一天到晚在变化的,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变的,我们是用妄心。真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不但六道、十法界是依真心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的净土、一真法界也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它是一切法的本体。
【有体必有用】
所以妄心断尽,真性完全现前,现出来的就是佛的净土。有体一定会有用,有用一定会现相,所现的是一真法界,所现的是极乐世界。
【相虽幻有,而从来不断。】
诸位要知道,相是决定不会断的,我们现在这个妄想也不断,它会变。相会变不会断,这个道理你要懂,它刹那刹那不住的在变,从来没有断过。如果断了,那真如本性不就断掉了,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的。古德的比喻比得好,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譬如我们用黄金做个佛像,佛像不喜欢了,我塑一个观音菩萨像,黄金还是那个,并没有断,相改了。我把佛像融化,再做一尊观音菩萨像,相变了,性没变,金没有变,金是一定有相的。因为这个相刹那刹那在变,因此我们起心动念关系就太大了;你日常生活当中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因为这个相都是幻有,而且从来不断。所以,
【不应著有,也不应著空。】
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所有的现相假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不能执著有;但是那个相不断,假相不断,它千变万化,所以你也不能著空。你著有错了,著空也错了。这是佛教给我们,空有两边都不执著,就对了。
【既知相由业转,业作於心。】
这两句把道理说出来了,真的是宇宙万有的道理,这从大的来说。如果从小的来讲,我们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你这一生是好命还是不好的命,这两句话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明白这两句话,你就会主宰你自己的命运,可以改造你的命运;改造命运不难。相是色相。色相,我这个身体,我的身体不好,我的身体多病,我的身体不够圆满,很多人想改,用什么方法改?到美容院里面去改,到外科手术整形里面去改,愈改愈糟糕!那个副作用太大,改了以后再出来看,那真的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太可怕了!他不懂道理,从心上改。你的心善,你的相貌就善良;心慈悲,相貌就圆满,从这个地方改。不需要找美容整形,用不著找它,那个害死人。从心上去改,这个一定要晓得,业作於心。衰老了,老苦,连衰老都可以返老还童,可以能够回过来,只要你会改。你为什么会老?心老了,天天想:我老了,七十、八十、九十了,老了!他一天到晚在想老,就老得很快。如果你能够把老给忘掉,你的念头都是年轻人的念头,你马上就回过头来,身体都回过头来了,身子也灵活,这是相、色相。要懂得从心想生,看你怎么个想法,它就怎么个变法。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萨,想上几年,相貌就变成佛菩萨,相随心转。相貌会变,会变成佛菩萨,变得很圆满,让人家看到你都欢喜你、都尊重你,它会变。多想想好的,不要想坏的。多看看佛菩萨,照佛菩萨那个模样来造自己,来塑造自己,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从心地上下功夫。
实在讲心是主宰,心很重要。在事相上,那只是小小的补助而已。事相上,现在上了年岁的人,四、五十岁的人,知道要注重身体、保养身体,要进补,每天要练气功、要去打拳,搞这些锻炼身体,身体也未必好到哪里,不见得!我们学佛的人拜佛,拜佛对於锻炼身体非常好,但是也是辅助。真正主要的是炼心,那才是真正重要。我在初学的时候,没有出家以前,作居士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现在在台湾,高雄元亨寺的老和尚,菩妙老和尚,跟我们一起住茅蓬,我们那个时候就在一块,这个老和尚我们交情很深。那个时候我每天早晨三点钟就起来,每天晚上九点钟睡觉、三点钟起床,住在山上。那个时候的山是荒山没人住,不像现在,现在景观完全破坏了。早晨起来做早课,早课完了,我要做早饭,要烧早饭。忏云法师饮食很讲究的,早晨要吃豆浆稀饭。我们早晨起来要磨豆浆,豆浆里面掺花生米,那个稀饭很香、很好吃,早餐自己做。做完以后,把早饭煮好了,还有一段空间拜佛。我早晨拜三百拜,我拜的速度很快,大概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点,拜三百拜。我中午拜二百拜,晚上拜三百拜,每天规定是拜八百拜佛。我拜了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以后,出家之后就教学,就忙著讲经,这些事相上修行就很少了。最近差不多二十年来,我就没有拜过佛,只有讲经的时候在旁边拜三拜,讲完再拜三拜,没有再拜了,什么运动都没有。我在美国讲经,遇到中国练功的人,在旧金山讲经遇到这些人,他们来听。听完之后,听众告诉我,他说:法师,中国来的这些有功夫的人,他们在底下说你的功夫是高段的,你是怎么练的?问我怎么练的?我笑笑说:我什么也没有练,怎么是高段的?但是他说那个高段的,也应该有道理,我们懂得。我们练的是清净心,我们是从根本上练,他练那个是在枝叶上练,不一样!所以心清净,身清净,一切病不生,不会衰老,心要紧!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讲,一切皆是心在作主宰,这个意思给我们重复说了很多遍。这个地方就说得很有道理,相由业转,业作於心。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善良、心要慈悲,念念想一切众生,把「我」忘掉了。你要说老,老总得有个人去老,我老了;「我」没有了谁老了?佛菩萨为什么不老?因为他没有我,有我才会老,没有我就不老了。有我,才会生病;没有我,病谁生?你们哪一个人执著有我的,你们就要生病;如果「我」不要了、没有了,决定不会生病,决定不会衰老;而且死也没有了,有我,我才会死,我没有了,谁死?生老病死统统没有了。《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然后你去问谁老、谁病、谁死?统统没有了。这才叫解脱,才叫得大自在!
【则知一念之因虽微,其关系却是极大。学人应於起心动念时,观照用功也。】
这也是真正修学重要的指导的原则。一念,虽然微不足道;一般人没有重视念头,殊不知念头关系太大了,它能改变你的身心,改变你的生活状况。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只有佛菩萨看得非常清楚。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在起心动念。宗门里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念头要转得快,念起不怕,起来马上就转掉。把自私的念头转成大公无私,把一切虚妄的念头统统转成阿弥陀佛,这样就好。所贵的是转得快,这就是转识成智,你就会用功了,会用功的人就是转念头。
【应知相即非相,生即非生。】
这两句完全讲的是事实真相。相为什么是非相?非相是空,相是有,有即是空。因为所有一切现相,只不过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而已,确确实实不可得,不要误认为有所得,你错了。一切法俱不可得,你要认清楚事实真相。生即非生,非生是无生,生就是无生,因为它速度太快了,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生灭,我们这个念头来不及,你一个念头想到生,生早灭掉了,早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佛讲的话有道理,佛说得对。空有两边不执著,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心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安乐的。
【如是空有双离,两边不住,以行六度万行,乃能利益一切众生。】
这里面决定没有利益自己,一生的生活随缘度日,真正是幸福快乐无比。世间人之苦,我们应该体会得到,苦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苦的是这些。而这些东西是什么?是一场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想想看,那个苦多冤枉!因此佛在经上常讲这一切众生是可怜悯者,你真可怜!假如真的有苦,你吃苦,不能说是你可怜,这个话就说得太过分了。他根本没有苦,他在打妄想自找苦吃,他不苦,这是事实,哪来的苦!都是迷惑,都是把事实真相看错了,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在这里面虚妄的去承受,这才叫真正可怜。能够明白事实真相,则修六度万行是利益众生。六度万行对众生有什么利益?唤醒众生的迷惑。不但佛菩萨讲经说法是唤醒,佛菩萨在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唤醒众生,所以示现在这个世间,给一切众生做觉悟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须菩提尊者觉悟了,看出来了,赞叹希有世尊。佛表现什么希有?到舍卫大城托钵,著衣持钵。在平常人看,这有什么希奇?一点也不希奇。会看的人懂得,他自在、他快乐、他幸福。他的人生充满了真实的智慧,怎么不希有?我们这个世间无论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他不快乐、不幸福,他苦恼无边,那就不希奇了。遇到个人真的幸福快乐,他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苦恼,他什么都没有,这才真希奇!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表现的是这一套。所以会看的人看出来,惊讶!赞叹希有!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
说到以行六度万行,就是示现在世间,他全部的生活活动。佛教的术语叫以行六度万行,都是给众生做榜样的,都是启发众生令众生觉悟的。也许我们要问:许许多多众生看到他那个样子,没觉悟!那也能得利益吗?能!觉悟哪有那么快?哪有一表演,他就觉悟了?那不是普通人。好像讲经,两个小时讲了,你就开悟,你就证果,那不是普通人。这叫薰习,佛菩萨不断的示现,生生世世的示现,慢慢来薰习。时间久了,薰习力量就产生。我们中国古人衣服有香气叫薰香。现在科技进步,香水喷一喷马上就香了,快得很。从前这个薰香,烧的这好香,衣服放在那里去薰,大概要薰两、三天的时间,这个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几个小时香气不散。佛经上常讲薰习,佛菩萨示现,虽然你天天跟他接触、看到他,没有开悟,但是你受到薰习了。生生世世不断的薰习,总有一天你会觉悟。那个觉悟不是偶然的,可见得佛菩萨所示现的没有白费。佛法里面讲,对於一切众生有近因,近因是他马上成就了;有种远因,来生来世,甚至於到无量劫以后世。你看看佛菩萨的心,他有恒心、有长远心、有耐心,他并不急著赶快去成就,他不急著;凡夫心很急躁,希望赶快就成就。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没那个道理的,一定要时节因缘成熟,而时节因缘必须是长时间的培养。世间往往有些大功大业,不能在自己一生完成。诸位读历史,你就晓得。古圣先王,他的理想、他的愿望,他真正在做,但是他看不到成果,他知道他传到底下一代,再传一代,这个成果现前了,他晓得。一个理想不一定自己能看到,希望能传递到底下一代、再传一代,能够实现,那都是对於众生有很大的利益。这就是我们所谓历史的眼光、历史的任务。特别是在佛法的承传弘扬方面,一定要有远大的眼光。请看末后这一行,
【修二边双离之因,证寂照同时之果,是为究竟之利益。】
这个利益大。愈是大,时间愈长,这是一定的道理,对众生愈有深远的利益。古人有很多用心,的确不是我们粗心大意的人所能够了解的。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历史,最初我对历史上有一桩事情很疑惑,放在心上很长的一段时期,得不到答案。那就是历史上有《隐逸传》,我不懂,这些隐士、隐居的人,虽然这些人有学问、有道德,他也有能力,但是从来没有替社会做一桩事情,好像并没有真正利益国家民族,为什么历史上要给他写传记留传到后世?这个我很迷惑!历史上留名都是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这才留到后世。这些人没贡献,一天到晚作诗、作文章、喝酒、游山玩水,他都搞这个,也给他做成传记。我那时候很不服,后来学了佛才晓得,真的要给他立传,他对於国家民族的贡献很伟大。他教人是什么?他不是没有本事,不是不能跟人家争,他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干,他所表现的,教给我们世间人,「於世无求,於人无争」,他不是口说,他做出来表演给我们看。他不是没有能力求,不是没有能力争。有这个能力,不争、不求,隐士。对於国家长治久安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个给他立传很有道理!这是像佛陀一样以身教,表演出来给你们看,人人都能够「於世无求,於人无争」,天下不就太平了吗?今天天下为什么这么乱?喜欢竞争的人太多,喜欢追求的人太多,所以天下就大乱。如果人人都能够不争不求,天下太平。有很多人说:不行,现在这个年头要是不打拼,活不了!我跟人家不打拼,我活得满好!我活得比他好,比他自在!我也没有求,也没有争,日子不是一样好过吗?他要真的不求不争,保证他死不了。都是妄念在作祟,完全是错误的观念在支配著。自己一生苦恼,也把社会扰乱,带给众生苦难,没有利益众生。
「二边双离」,要修这个。二边,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空有两边是讲纲领,细说就太多太多了。真假是两边、邪正是两边、是非是两边、善恶是两边、利害是两边、人我是两边,统统离开,那个心多清净!大家读这个经,修二边,空有两边,你执著这个,其他的你都做错了,那你没有体会到经的意思。二边,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的两边。两边都舍,你的心真正清净。寂是清净心,照是智慧心,你的心里清净而充满智慧。寂照同时,清净心、智慧心同时显现,得这个果报,这才是真实究竟的利益。不但对自己有利益,对一切众生当然有利益。你知道用什么方法照顾一切众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今天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没有能力,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足就是我们寂照功夫不够,所以力量达不到。
【发大心者,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布施。】
《金刚经》上所说的这些布施,意思都要很清楚、很明了。布施就是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一切一切都要贡献给一切众生,都要贡献给社会大众,决没有一丝毫为自己。像前面我说的,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都不是为自己。这是《金刚经》上所讲离相布施的真正意思。
【布施此空有双离之妙法。则自他皆得离相见性,断念证体,同归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所以大家看布施,因为平常在佛教里面,对於这些法相名词似是而非的好像懂得一点。什么叫布施?到这个寺庙来捐一点钱叫布施;看到别人很可怜,乞丐给他一点钱,这叫布施。意思都错会了,不是这个意思。这样的布施,你怎么能够离相见性?你怎么能够自利利他?不可能的。布施是讲我们整个的生活行为,都要能够舍己为人,这叫布施;这样才能够离相,我们这样修久了,自自然然四相就没有了。四相不必要离,不必要破,久而久之化掉了。前面所谓,大乘法之妙,大而化之。我们起心动念,想到虚空、想到法界、想一切众生,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了。这个方法比小乘、比权教高明太多。四相离了就见性,妄念断了就证体,同归性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不二,这是同归性海的现象。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一切众生,一切诸相,有种种义。】
这里给我们解释,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如果把意思错会,你平常用功当然不得力。这个地方简单说四个,这四个当然都是归纳。
【第一、相者,相状。谓有生之类之相状。不但指外形,兼指内心状况。种种生类,色心相状,差别不一,故曰种种。】
这是我们不难体会到。六道里面,天人我们见不到,饿鬼、地狱我们也见不到,但是人与畜生我们见到了。人跟畜生,我们今天讲的动物,在这个地球上各种动物数量就很大很大。现在科学家已经知道的,总是千百万种,还有不知道的,还有没有发现的,那个数量不会比已经知道的少。这是讲色心状况,差别不一。
【如是一切诸相,俗眼观之,宛然现有。】
我们看到,都在眼前,都真的有,我们凡夫所见的,凡夫执著的,这统统有。
【道眼观之】
佛菩萨们看,跟我们的看法不一样。
【除五蕴变现外,实无可得。】
再多的种类,无量无边的种类,总不外乎色受想行识,包括他的外形跟心理活动,这五个字全都包括了。人家看得透彻,看得彻底、看得究竟。
【经言:当下即空,生而无生。故曰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这才是把事实真相真正看出来。我们是迷在真相里面,佛菩萨是对真相彻底通达明了,他不迷惑。迷是凡夫,觉是佛菩萨。迷悟不二,为什么说迷悟不二?迷的是事实真相,悟的也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里面没有迷悟,迷悟在人。经上这些说法,说:
【此明生空之义】
生空,就是我们讲的动物,动物的生态,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五蕴本身,亦众缘和合,亦本非实。】
五蕴真有吗?没有,五蕴也是假的,也是缘生之法。佛法里面讲五蕴,现代的科学家们:
【今人谓之分子、原子、电子、粒子、波动】
现在科学里面讲这些。这些说法,跟佛法里面所讲的因缘生法、五蕴皆空、当体即空,意思非常接近。前一代的科学家,还以为有物质存在;他们分析到原子、电子、粒子,还以为有物质存在。现代的科学家,科学的仪器进步,粒子还可以分,分到最后发现是波动的现象。於是肯定了没有物质的存在,这是近代科学家才证实,没有物质存在。物质现象是怎么来的?波动的现象。这跟我们佛法讲的又接近一层,佛法讲宇宙万有的来源,是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就是波动。所以无明是动相,不是静相。用什么方法破无明?用定功。因为它是动相,静就把动破掉了。佛法的修学,讲求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换句话说,就是所用方法手段亦无量无边,亦八万四千;这些方法手段,只为一个目标,就是定,统统是修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禅宗是修定,别的就不修定,你都错了。不是修定的就不是佛法,凡是修定的统统是佛法,修定的方法手段不一样。我们净土宗用念佛的方法修定,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修定,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使用的名词不相同,方法不相同,我们的方向相同,目标是相同的。这就是佛家常说的「法门无量,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发现是波动,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发现。
【当体即空】
这是一句总结。哪有物质的存在?万法因缘生,无量的因缘,所生的现相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相,所以当体即空。
【故曰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佛在《金刚经》上讲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才真正懂得。众生不过是假名幻相而已,实在了不可得。
【此明法空之义】
法是万法;前面「生」是讲有情众生,「法」是讲无情众生。有情跟无情都是当体即空,都是了不可得。
【明生空,所以破我执、离我相。明法空,所以破法执、离法相。】
两边不著。你要不是真正透彻明了,不著就是我们常讲放下,你为什么放不下?你对於道理、事实真相没有透彻,没有透彻就是你没看破,没看破叫你放下,那个太勉强,那个放下好难过。真正搞透彻、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放下,放得很舒服、很自在。这一放下,得真正的安乐,自然就不一样了。所以是放下不难,看破难。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何以故?无非是帮助我们看破而已。至於讲放下,一念放下,念佛人一念放下就往生了。所以往生有什么难处?现在放下,现在就走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走了,容易得很!难在哪里?这里头的道理、事实真相真难懂。因为你不懂,所以才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以为这是真的,我这个身体是真的,我这个产业是真的,我那些美金钞票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执著在这个地方,放不下!不知道这些东西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晓得!所以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讲了四十九年,讲了四十九年我们还是没听懂,还是没看破,还是不肯放下。《地藏经》上讲,众生难度,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小段:
【生空、法空、空空】
生空是有情众生空了,这里头的意思要体会,有情众生是我自己,就是我空了;能得、能执著、能想像的空了,没有了。法空是我们所执著的、所想得到的,也是空的。能空跟所空都不可得,你还打什么妄想?你还何必在这些假相里头斤斤计较?所以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一切都不计较了。你要是碰到一个人,他今天把你的钱骗去了,或者偷去了,你会很欢喜,若无其事,没事!你一点也不会忧愁苦恼,若无其事!你今天得到什么东西,也若无其事,心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了。为什么?得到的,空的;丢掉了,也是空的。得无所得,舍无所舍,没有得失,这才是事实真相。连「空」都不执著,我空、法空都不执著,空也没有了,这叫三空。
【具此三空之正智,名金刚般若也。】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讲,世尊在这个经上屡次劝导我们,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叫受持《金刚经》,我空、法空、空空,才是受持《金刚经》,这不容易!不是说受持《金刚经》,每天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我每天受持两部《金刚经》,你完全著了相!我能受持,《金刚经》是法,是我所受持;我也未空,法也未空,这叫受持《金刚经》吗?可是这样误会的人的确很多很多。这个就是他受持《金刚经》,前面也念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你今天把这事实真相搞清楚,才知道他是误解如来真实义,他不是愿解,得改一个字,误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全都搞错了。
【通达众生非众生,则知众生性本空寂同佛。】
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心性空寂,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一切众生的心性,也跟诸佛如来一样,没有两样!
【故誓愿普度一切入无余涅盘,而无众生难度之想。】
这是学佛的人一定要发愿,没有愿,人就没有志气,人没有前途了,所以愿是行的动力。你看世间人,我们在大都会里面,看到这些经商的、这些做生意的人,真的拼命,不眠不休。他们饮食不正常,不像我们到钟点吃饭,好多做生意的人,中午两、三点钟才吃饭,晚上八、九点钟才吃饭,有的还要工作到夜晚一、两点钟。这样认真在拼命、在努力,他为什么过得那么辛苦?什么力量推动他?赚钱!钞票的力量很大,推动他在干,他不怕辛苦。诸佛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普度众生,也是没有休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他又不要钱,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什么力量在推动?这样不眠不休,比做生意的人干得还要辛苦、还要认真、还要努力,什么力量?四弘誓愿。为什么?要度众生,看到众生太苦,迷得太深,要救度这些众生,他哪有时间休息!他怎么能不认真?我要不认真、不努力,众生就多受一点苦,我早一天成功,众生就少受一天苦;他是这样的大悲心。这个力量比世间名利的力量,不晓得伟大到多少倍!
我们今天不肯认真努力,什么原因?没有悲心。众生苦,他活该,他苦他的,与我不相干。嘴巴说度众生,我还没有成就,我还不能度,自己又不发愤、又不用功、又不想早一天成就,这个发的愿就不是真的愿。真正誓愿,看到众生苦就像自己受苦一样,看到众生受苦,就像自己父母家亲眷属在受苦。我们总希望他的苦能少受一天,自己怎么能不发愤,怎么能不用功?自己不认真努力修行,不认真努力弘法利生,怎么对得起众生,怎么对得起佛陀,怎么对得起自己?能够觉悟到这一点,觉悟到这一层,自自然然你就会勇猛精进,你会认真努力。
古德教给我们,就是谛闲老法师教给他徒弟的,这些话我们最近印的《念佛论》已经附在后面了。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的开示,我得到这个录音带,已经把它写成文字,印在《念佛论》后面。他教他念佛往生的那个徒弟锅漏匠,我觉得他的方法好,我就采取他的方法。他这个方法就是教你用功,你念佛也好,你研究教也好,无论用什么功夫都好,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强,休息好了马上再干。这个好!累了就休息一下,精神恢复马上再干,这个身体能够支持,不会累坏。我们用这个方法,真的能长养善根,也能够增长自己的智慧体力,专心去干。
誓愿太重要了,是我们真正的动力。誓愿弘深之人,就是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不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头,用不著!今天我们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就乘愿再来。你的愿力要是超过不了你的业力,你这一生受你的业力支配。如果你发的是大誓愿、真实誓愿,这个誓愿超过业力了,一超过,现在就是乘愿再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来,看出来你已经转变了。我们从相上讲,相貌转变了,体质转变了,精神转变了,你的想法、看法统统转变了,这从形相上、迹象上看出来你转变了。骨子里头,业力转变了,业力变成愿力,不必换个身体就乘愿再来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懂这个事实真相。愿力再来的身就得自在,决定不受业力轮回,不受业力的主宰,所以你得到的是真实的幸福、自在、美满。佛家不是讲空话的,决定可以得到,它有理论、它有事实、有方法、有效果。
这样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而无众生难度之想。说众生好难度,那个难是什么?你自己没有能够转过来;真正转过来,众生就不难度。但是度众生要缘,诸佛菩萨誓愿弘深,众生没有缘;没有缘就是众生不肯接受,佛不度无缘的众生。佛所度的有缘,有缘是他肯相信、肯接受,这就得度。佛法在世间没有缘,没有缘的原因在哪里?这些有势力的人、有财富的人,不帮助佛法,帮助其他的外道,不帮助佛法,所以佛法里头面缺乏弘法的资财。今天是资财缺乏,人才更缺乏,这是佛法之衰。这是众生没有缘,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众生没有缘。
【且度尽众生,亦无众生得度之想。】
前面经文所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自他俱不可得,知道一切现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事要不要做?要做。做这些事是生心;了不可得,心里若无其事,是无住;完全与《金刚经》上的纲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应,换句话说,圆圆满满的做到,这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真的受持。
【何以故,众本无众,生本无生故。如此,方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发心之菩萨。】
佛在金刚般若会上所承认的,菩萨离四相;若没有离四相,你自己认为是菩萨,佛不承认。「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不承认。不要以为你受了菩萨戒,回来,「我是菩萨了,我受了菩萨戒,我已经当了菩萨」;诸佛不承认你是菩萨。诸佛承认什么人是菩萨?那个人还没有受过菩萨戒,不要说菩萨戒没受,三皈依都没受,但是人家四相已经没有了,佛承认这个人真的是菩萨。所以诸位要晓得,修行要重实质,不在形相、不在外表,外表不重要,实质重要。今天时间到了。
请掀开经本一百三十一面,第五行,从注解第三段看起。
【一切法所以有种种不同,是随业力而异(唯识所变),业力复杂,现相亦复杂,业力纯净,现相亦纯净,丝毫不爽,此之谓空即是有。凡夫不明此理,拨无因果,取著空相,无所不为,此堕落之因也。】
这跟前面讲的,这两小段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我们修行观照的基础。我们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万相的看法,到底哪一个看法才是正确的?哪些看法是错误的?这两段可以说是最真实的看法,宇宙真相确确实实如是如是。我们能够常常记在心上,常常用这个角度来观察一切万法,不但能得定,心能够安,也能够开悟;正所谓是心安理得,道理清楚明白,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由此可知,这两段所说的是圆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
一切法为什么那么复杂,种种不同?复杂的原因是念头复杂。佛在大经上常常提示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乃至於一真法界、极乐世界,都是从心想生。如果我们能够稍稍体会得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仔细反省一下,我们的心想,从早到晚有多少个念头?多少不同的念头?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从我们出生到这一生报尽,你就想一想,多少念头!而我们自己能够觉察到的,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粗的念头,细的念头我们自己不知道。愈是心清净的人,观察的能力愈微细,大乘经上讲,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识的动相,就是我们讲阿赖耶识的活动,他才能见到,那是极微细的念头。念头这么复杂,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念头,心想出来的万法,它怎么不复杂?它当然复杂。我们一个人这个念头就无量无边,何况这些大众、芸芸众生,这个念头加起来,那还得了!经上只有用一句话来形容:不可思议!这是真话,确确实实不可思议。所以种种不同的现相,是业力变现出来的。这个地方讲业力变现,就是法相宗所说的「唯识所变」,佛常常讲的「从心想生」,一个意思。
业力复杂,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就造业,不是说我们口造、身造才算造业。造业的工具有三大类:身、语、意,身造业、语造业、念头也造业,念头是意业。身口造业有中断的时候、有停止的时候,意业没有间断。不要以为我们在那里静坐,心很清净,一念不生没造业,微细的念头还继续不断在造业。每天晚上睡觉,我们的身不造业,口也不造业,还会作梦,作梦就是意还在造业。所以意造业从来没有中断过,这个最可怕!业力复杂,现的相复杂。
古时候的环境,没有我们现在复杂。我们不要讲太古,太古我们也不知道,讲三十年前。四、五十岁的人,我们讲三十年前,他记得很清楚,三十年前的社会比现在淳朴多了。再三十年前,那个环境更淳朴、更可爱。什么原因?因为那个时候妄想分别执著比现在人少,社会五欲六尘诱惑也少。现在妄想多,诱惑你打妄想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每天电视一打开,就是诱惑你打妄想,每天报纸这都是叫你打妄想,缘不好!三十年前也有报纸,没有这么多,只有一张、两张而已;现在十几张,妄想多了。这个社会比从前复杂,妄念多了。我们从这一方面能够体会得到,古时候的人心比较清净;尤其是中国人。
中国从前的人念古书,从小就教他念书,念书修什么?念书修戒定慧。戒定慧是从小就培养,我们中国古代的小学,儿童七岁上学,主要教学的宗旨就是戒定慧。但是他没有用佛教这个名词,内容完全相同。教小孩要懂得规矩,要知道长幼有序,一举一动、言语都要懂规矩,规矩就是戒。训练他心地清净,不要胡思乱想。用什么方法训练?读书、背书,背书他就不打妄想了。书里什么意思不讲,只教你念、只教你背,什么意思不知道,修定!一懂意思就胡思乱想,所以不讲解,只教你背诵。从七岁到十二岁,这个过程当中,把所有的经书,或者是你的父母、老师选择古人的这些好的文章,都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把它背熟。每一篇要背一百遍、两百遍,背熟。这个功夫下得很值得,他心清净、心定下来了。而且所背诵的东西,一生都不会忘记,八十岁、九十岁了,依然朗朗上口,不会忘记,写文章、说话,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不要去查参考书,都是从小背书来的。所以他修定,小的时候修戒修定。十三、四岁入太学,从前没有中学,小学毕业之后完成了,就入太学,太学就是大学。大学里面老师不是教你背诵,讲解、研究、讨论,就是你过去所学、所背诵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老师指导你,为你讲解,带著你研究讨论,天天做这个,开智慧!老师教学的时候有没有课本?给诸位说,没有课本。老师从小也背熟了,学生也背熟了,所以不要用课本。讲起《论语》第几篇、第几页、第几行,大家都知道,都背熟了,不要用书本的。
从前读书乐,快乐!不像现在念书念得好辛苦。我看到现在的学生,下一生不敢作人,太苦太苦了!从前读书乐。老师带著学生、带著酒菜,游山玩水,去旅游。旅游三个月回来,这个课程讲完了,一路玩是一路研究讨论,你说那个多快乐!哪里像现在读书这个样子,可怕、吓死人!所以从前读书真乐。我们看到古人生活、读书,真的都是诗情画意,的确他这个生活是有真善美,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所享受的是物质文明一点方便,可是付出的代价非常惨痛,人生的乐趣没有了。人都变成机器,变成机械,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我们必须要觉悟。
这就是显示出业力之纯净跟复杂,从三十年、三十年这个阶段,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现在是愈来愈复杂,现的相当然复杂;如果业力纯净,现相就纯净。哪些相是纯净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纯净的,《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是清净的。人家的世界为什么清净?所有一切生活在那个世界的众生,想法、看法都很单纯,他不复杂。像我们今天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向专念」,一,只想一个,其他的都不想,一就纯净。每一个人都是一向专念生到西方净土的,所以西方净土人虽然很多很多,大家都是一向专念去的。他没有别的念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就纯净。西方叫极乐世界,不复杂;复杂苦,纯净就乐了。诸位如果真正体会这个道理,你就真有智慧,你真的是开悟了。
我们学经教,我学一部经,纯净、快乐!你要是想全部《大藏经》都要学,你会累死,累死了也学不成功,分量太多了。我们中国有一套《四库全书》,这个书在台湾出版的时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给我们谈《四库全书》的分量,就是从头到尾看一遍,其他的不能研究,看一遍。他说:假如一个人一生下来就会看,一出生就看,他的寿命很长,能够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一百二十岁,这部《四库全书》还没有看完,他已经就过世了,你就晓得这部书的分量是多少。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多,我们的精装本《大藏经》一百册,一套《四库全书》一千五百册,是十五套的《大藏经》,那么多的分量。所以杂,杂就什么成就都没有了。诸位要晓得,真正聪明人专一,你才会有成就,你才能够成功,不能搞杂。所以业力净,相就净。
丝毫不爽,丝毫不爽是总结上面两个现相,业力复杂就现复杂的现相,业力单纯就现单纯的现相,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都是把真相说出来了。虽然现相,不管现的是复杂的相、单纯的相,这个相都是一刹那九百业因果报的生灭相续相,没有例外的。诸佛净土也如此,我们这个六道、十法界也是如此,没有例外的。
实实在在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导我们要放下,教我们要无住,因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住个什么?你放下就对了,放下就与事实真相相应。放下是心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把这个断掉,清净心现前。为什么又要教你生心?因为他业力在变,所以教你生心,教你生善心,变现的是善境界;教你生净心,变现的是清净境界。这是佛教给我们要生心,不生心不行。不生心怎么不行?不生心,你一定受业力的支配。我这一生不造业、心很清净,过去生中有业,无量劫来不断的在造业,那个业力会起现行,你这个定控制住,它暂时不起现行,那个定力一失掉,控制不住,马上就起现行。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很多。佛告诉我们,生四禅天的人、生四空天的人,四禅、四空天都是靠定力往生的。天的层次不一样,愈往上去定功愈深,也就是说,他定的时间愈长。最长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他那个定力有八万大劫,八万大劫真的是很长的数字。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力失掉,失掉的时候又要堕落下来,那个堕得很惨,大乘经上讲,一般都是堕到阿鼻地狱。为什么他造这么重的罪?他因为毁谤三宝。因为他自己不知道,以为生到四禅天、四空天就已经证得大涅盘,不生不灭了;到了那个时候他定失掉,又要堕落了,於是他就怀疑,十方诸佛所说的话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已经证得大涅盘,为什么我还要堕落?」所以他就毁谤三宝,毁谤三宝的罪业堕阿鼻地狱。我们世间人常讲,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事实真相不可以不明了,明了之后我们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才能走出一条正道。四禅、四空天是歧路,不是正道,路走错了。我们晓得,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前面一段讲,有即是空,都是假相;空即是有,都是从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境界。凡夫不明此理,理不懂,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於是他迷惑。迷惑还不要紧,特别固执自己的成见,因缘果报没看到,没有看到不相信。你给他讲:你造罪业会堕地狱。地狱在哪里?你看见了?纵然我说我看见了,他还是不相信,你看见,我没有看见。还是不相信,要他自己看见他才相信,别人看见告诉他,他都不能接受,他不相信。这样的人没救了,这叫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你给他讲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真的?你相信阿弥陀佛?因果报应是真的,你相信?遇到这样的人,这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没善根,讲不通。碰到这种人那有什么法子?我们只有合掌阿弥陀佛,你高兴怎么办你就怎么办,我们帮不上忙。不但我帮不上忙,诸佛菩萨来也帮不上忙,你不相信!这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取著空相。这个空相是什么?认为人死了就死了,一切都没有了。哪里有什么轮回,哪里有什么报应?死了一切都完了。於是他这一生可以无所不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他堕落的原因。到以后他见到地狱,见到轮回,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
由此可知,真正有佛缘的人,能够闻到佛法,能相信、能接受,这佛在经上讲的,如果没有善根福德,不行!要是相信净土,那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少了还不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闍王子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样的善根还不行,还是差了一截。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不少了,这样的善根福德还不能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发愿往生。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听到了,真的相信、真发愿,那你就应该自己恭喜自己,你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很多。
【业从何起】
这几段都很重要。
【起於心之有念也】
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聪明一点,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真的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不管他懂多少,「我业障很重!要想法子消业障」。他还知道消业障,不管业障消得了、消不了,他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消业障先要晓得业障是什么,如果业障是什么都不晓得,你从哪里消起?先要认识业障,然后才有办法把它消除。这个地方说明白了,业障就是念头,善的念头就是善业,恶的念头就是恶业。善恶的标准是什么,这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许许多多人把恶业当作善业,不知道自己造恶业。佛法当中的标准,前面曾经说过一句:舍己为人。这个念头只为一切众生得好处,而没有为自己,这个念头是善念,这是善业;如果起了一个念头,只为自己得利益,没有想到一切众生,这个念头就是恶业。佛法的标准在此地。我们起个念头,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怎么样?这个念头是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果报要看将来哪一个力量强,先去受报,这个不定的。善念是一定得善果,恶念是一定要受恶报;善恶混杂不定的,要看后来的缘。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
佛在大乘法里面教导我们,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这个业是纯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贪恋,你就一点恶业都没有。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好。我的生活富裕,富裕是你前生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的生活富裕,你就过富裕的生活,这个富裕不放在心上。如果这一生生活贫贱,日子过得很苦,生活条件很差,也不需要追求,也无需要改善,早一点求往生,你的心是定的。如果我的生活很清苦,看到别人过得很舒服,想跟人家比一比,想方法来改善自己生活。你们诸位想想,他有没有意思离开六道轮回?没有意思;还是留恋六道轮回,因为他还想改善他的生活,他并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求往生难!这些道理不但佛教导我们,儒家也教我们,素富贵安於富贵,素贫贱安於贫贱,心都是安的。他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明白,所以他心很安定。他没有一切的欲望,没有一切的追求,安里面就有乐。我们中国谚语常说,知足常乐。他很贫贱,他知足,他快乐。虽然是世间富贵人家,他不知足,不知足他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世间什么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什么人最快乐?知足的人最快乐。
我以前受戒的时候,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跟我们讲了个故事。就是在江苏常州这一带,他们小时候作小和尚亲眼看到的这桩事情。有一个要饭的,他的生活快乐。出去讨饭,每天游山玩水,晚上随便找个破地方睡一下。他的儿子做生意发了大财,他的亲戚朋友都骂他:你发这么大的财,你的父亲在外面讨饭,你晓不晓得?这儿子没有面子,就派了好多人到处去找,好不容易把父亲找回来了。找回来,给他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在家里当老太爷供养,养了不到一个月,老先生偷偷的又跑掉,又去讨饭去了。人家问他:为什么?快乐!天天在家里好像关在监牢狱,我一天到晚游山玩水多自在,无忧无虑,心里没有牵挂。高人!这是真正的高人。什么都没有,要吃饭的时候讨一餐饭吃,哪里都可以睡觉,身上一无所有,游山玩水又不怕强盗,什么都不怕,这多自在!他那个生活快乐悠游,别人没有办法能体会到的。这个人是知足常乐,他是世间最快乐的人。在家里享福的老太爷不如他,比他差远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明理,我们心就安了,什么都不求了,一切都随缘,随缘就自在,何必要打妄想!
【念与业时时变异】
念是造作,造作的结果就是业,我们前念跟后念不一样,真的这个念头刹那刹那在变化,有时候的变化非常之大。这就是讲妄想、妄念。
【惟此同具之灵性,则从来不变不异,为一切法之本体。】
灵性就是真如本性,妄念千变万化,无量无边的变化,但是真如本性从来没变过。佛法的修学,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明心见性,要在无量无边变化里面去找一个不变的,把那个不变的东西找出来。依循不变,这就是佛,就是菩萨。佛菩萨用的心,是用那个不变的心、不异的心,他们用这个心。我们凡夫用的心,是一天到晚在变化的,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变的,我们是用妄心。真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不但六道、十法界是依真心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的净土、一真法界也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它是一切法的本体。
【有体必有用】
所以妄心断尽,真性完全现前,现出来的就是佛的净土。有体一定会有用,有用一定会现相,所现的是一真法界,所现的是极乐世界。
【相虽幻有,而从来不断。】
诸位要知道,相是决定不会断的,我们现在这个妄想也不断,它会变。相会变不会断,这个道理你要懂,它刹那刹那不住的在变,从来没有断过。如果断了,那真如本性不就断掉了,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的。古德的比喻比得好,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譬如我们用黄金做个佛像,佛像不喜欢了,我塑一个观音菩萨像,黄金还是那个,并没有断,相改了。我把佛像融化,再做一尊观音菩萨像,相变了,性没变,金没有变,金是一定有相的。因为这个相刹那刹那在变,因此我们起心动念关系就太大了;你日常生活当中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因为这个相都是幻有,而且从来不断。所以,
【不应著有,也不应著空。】
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所有的现相假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不能执著有;但是那个相不断,假相不断,它千变万化,所以你也不能著空。你著有错了,著空也错了。这是佛教给我们,空有两边都不执著,就对了。
【既知相由业转,业作於心。】
这两句把道理说出来了,真的是宇宙万有的道理,这从大的来说。如果从小的来讲,我们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你这一生是好命还是不好的命,这两句话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明白这两句话,你就会主宰你自己的命运,可以改造你的命运;改造命运不难。相是色相。色相,我这个身体,我的身体不好,我的身体多病,我的身体不够圆满,很多人想改,用什么方法改?到美容院里面去改,到外科手术整形里面去改,愈改愈糟糕!那个副作用太大,改了以后再出来看,那真的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太可怕了!他不懂道理,从心上改。你的心善,你的相貌就善良;心慈悲,相貌就圆满,从这个地方改。不需要找美容整形,用不著找它,那个害死人。从心上去改,这个一定要晓得,业作於心。衰老了,老苦,连衰老都可以返老还童,可以能够回过来,只要你会改。你为什么会老?心老了,天天想:我老了,七十、八十、九十了,老了!他一天到晚在想老,就老得很快。如果你能够把老给忘掉,你的念头都是年轻人的念头,你马上就回过头来,身体都回过头来了,身子也灵活,这是相、色相。要懂得从心想生,看你怎么个想法,它就怎么个变法。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萨,想上几年,相貌就变成佛菩萨,相随心转。相貌会变,会变成佛菩萨,变得很圆满,让人家看到你都欢喜你、都尊重你,它会变。多想想好的,不要想坏的。多看看佛菩萨,照佛菩萨那个模样来造自己,来塑造自己,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从心地上下功夫。
实在讲心是主宰,心很重要。在事相上,那只是小小的补助而已。事相上,现在上了年岁的人,四、五十岁的人,知道要注重身体、保养身体,要进补,每天要练气功、要去打拳,搞这些锻炼身体,身体也未必好到哪里,不见得!我们学佛的人拜佛,拜佛对於锻炼身体非常好,但是也是辅助。真正主要的是炼心,那才是真正重要。我在初学的时候,没有出家以前,作居士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现在在台湾,高雄元亨寺的老和尚,菩妙老和尚,跟我们一起住茅蓬,我们那个时候就在一块,这个老和尚我们交情很深。那个时候我每天早晨三点钟就起来,每天晚上九点钟睡觉、三点钟起床,住在山上。那个时候的山是荒山没人住,不像现在,现在景观完全破坏了。早晨起来做早课,早课完了,我要做早饭,要烧早饭。忏云法师饮食很讲究的,早晨要吃豆浆稀饭。我们早晨起来要磨豆浆,豆浆里面掺花生米,那个稀饭很香、很好吃,早餐自己做。做完以后,把早饭煮好了,还有一段空间拜佛。我早晨拜三百拜,我拜的速度很快,大概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点,拜三百拜。我中午拜二百拜,晚上拜三百拜,每天规定是拜八百拜佛。我拜了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以后,出家之后就教学,就忙著讲经,这些事相上修行就很少了。最近差不多二十年来,我就没有拜过佛,只有讲经的时候在旁边拜三拜,讲完再拜三拜,没有再拜了,什么运动都没有。我在美国讲经,遇到中国练功的人,在旧金山讲经遇到这些人,他们来听。听完之后,听众告诉我,他说:法师,中国来的这些有功夫的人,他们在底下说你的功夫是高段的,你是怎么练的?问我怎么练的?我笑笑说:我什么也没有练,怎么是高段的?但是他说那个高段的,也应该有道理,我们懂得。我们练的是清净心,我们是从根本上练,他练那个是在枝叶上练,不一样!所以心清净,身清净,一切病不生,不会衰老,心要紧!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讲,一切皆是心在作主宰,这个意思给我们重复说了很多遍。这个地方就说得很有道理,相由业转,业作於心。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善良、心要慈悲,念念想一切众生,把「我」忘掉了。你要说老,老总得有个人去老,我老了;「我」没有了谁老了?佛菩萨为什么不老?因为他没有我,有我才会老,没有我就不老了。有我,才会生病;没有我,病谁生?你们哪一个人执著有我的,你们就要生病;如果「我」不要了、没有了,决定不会生病,决定不会衰老;而且死也没有了,有我,我才会死,我没有了,谁死?生老病死统统没有了。《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然后你去问谁老、谁病、谁死?统统没有了。这才叫解脱,才叫得大自在!
【则知一念之因虽微,其关系却是极大。学人应於起心动念时,观照用功也。】
这也是真正修学重要的指导的原则。一念,虽然微不足道;一般人没有重视念头,殊不知念头关系太大了,它能改变你的身心,改变你的生活状况。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只有佛菩萨看得非常清楚。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在起心动念。宗门里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念头要转得快,念起不怕,起来马上就转掉。把自私的念头转成大公无私,把一切虚妄的念头统统转成阿弥陀佛,这样就好。所贵的是转得快,这就是转识成智,你就会用功了,会用功的人就是转念头。
【应知相即非相,生即非生。】
这两句完全讲的是事实真相。相为什么是非相?非相是空,相是有,有即是空。因为所有一切现相,只不过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而已,确确实实不可得,不要误认为有所得,你错了。一切法俱不可得,你要认清楚事实真相。生即非生,非生是无生,生就是无生,因为它速度太快了,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生灭,我们这个念头来不及,你一个念头想到生,生早灭掉了,早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佛讲的话有道理,佛说得对。空有两边不执著,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心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安乐的。
【如是空有双离,两边不住,以行六度万行,乃能利益一切众生。】
这里面决定没有利益自己,一生的生活随缘度日,真正是幸福快乐无比。世间人之苦,我们应该体会得到,苦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苦的是这些。而这些东西是什么?是一场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想想看,那个苦多冤枉!因此佛在经上常讲这一切众生是可怜悯者,你真可怜!假如真的有苦,你吃苦,不能说是你可怜,这个话就说得太过分了。他根本没有苦,他在打妄想自找苦吃,他不苦,这是事实,哪来的苦!都是迷惑,都是把事实真相看错了,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在这里面虚妄的去承受,这才叫真正可怜。能够明白事实真相,则修六度万行是利益众生。六度万行对众生有什么利益?唤醒众生的迷惑。不但佛菩萨讲经说法是唤醒,佛菩萨在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唤醒众生,所以示现在这个世间,给一切众生做觉悟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须菩提尊者觉悟了,看出来了,赞叹希有世尊。佛表现什么希有?到舍卫大城托钵,著衣持钵。在平常人看,这有什么希奇?一点也不希奇。会看的人懂得,他自在、他快乐、他幸福。他的人生充满了真实的智慧,怎么不希有?我们这个世间无论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他不快乐、不幸福,他苦恼无边,那就不希奇了。遇到个人真的幸福快乐,他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苦恼,他什么都没有,这才真希奇!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表现的是这一套。所以会看的人看出来,惊讶!赞叹希有!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
说到以行六度万行,就是示现在世间,他全部的生活活动。佛教的术语叫以行六度万行,都是给众生做榜样的,都是启发众生令众生觉悟的。也许我们要问:许许多多众生看到他那个样子,没觉悟!那也能得利益吗?能!觉悟哪有那么快?哪有一表演,他就觉悟了?那不是普通人。好像讲经,两个小时讲了,你就开悟,你就证果,那不是普通人。这叫薰习,佛菩萨不断的示现,生生世世的示现,慢慢来薰习。时间久了,薰习力量就产生。我们中国古人衣服有香气叫薰香。现在科技进步,香水喷一喷马上就香了,快得很。从前这个薰香,烧的这好香,衣服放在那里去薰,大概要薰两、三天的时间,这个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几个小时香气不散。佛经上常讲薰习,佛菩萨示现,虽然你天天跟他接触、看到他,没有开悟,但是你受到薰习了。生生世世不断的薰习,总有一天你会觉悟。那个觉悟不是偶然的,可见得佛菩萨所示现的没有白费。佛法里面讲,对於一切众生有近因,近因是他马上成就了;有种远因,来生来世,甚至於到无量劫以后世。你看看佛菩萨的心,他有恒心、有长远心、有耐心,他并不急著赶快去成就,他不急著;凡夫心很急躁,希望赶快就成就。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没那个道理的,一定要时节因缘成熟,而时节因缘必须是长时间的培养。世间往往有些大功大业,不能在自己一生完成。诸位读历史,你就晓得。古圣先王,他的理想、他的愿望,他真正在做,但是他看不到成果,他知道他传到底下一代,再传一代,这个成果现前了,他晓得。一个理想不一定自己能看到,希望能传递到底下一代、再传一代,能够实现,那都是对於众生有很大的利益。这就是我们所谓历史的眼光、历史的任务。特别是在佛法的承传弘扬方面,一定要有远大的眼光。请看末后这一行,
【修二边双离之因,证寂照同时之果,是为究竟之利益。】
这个利益大。愈是大,时间愈长,这是一定的道理,对众生愈有深远的利益。古人有很多用心,的确不是我们粗心大意的人所能够了解的。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历史,最初我对历史上有一桩事情很疑惑,放在心上很长的一段时期,得不到答案。那就是历史上有《隐逸传》,我不懂,这些隐士、隐居的人,虽然这些人有学问、有道德,他也有能力,但是从来没有替社会做一桩事情,好像并没有真正利益国家民族,为什么历史上要给他写传记留传到后世?这个我很迷惑!历史上留名都是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这才留到后世。这些人没贡献,一天到晚作诗、作文章、喝酒、游山玩水,他都搞这个,也给他做成传记。我那时候很不服,后来学了佛才晓得,真的要给他立传,他对於国家民族的贡献很伟大。他教人是什么?他不是没有本事,不是不能跟人家争,他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干,他所表现的,教给我们世间人,「於世无求,於人无争」,他不是口说,他做出来表演给我们看。他不是没有能力求,不是没有能力争。有这个能力,不争、不求,隐士。对於国家长治久安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个给他立传很有道理!这是像佛陀一样以身教,表演出来给你们看,人人都能够「於世无求,於人无争」,天下不就太平了吗?今天天下为什么这么乱?喜欢竞争的人太多,喜欢追求的人太多,所以天下就大乱。如果人人都能够不争不求,天下太平。有很多人说:不行,现在这个年头要是不打拼,活不了!我跟人家不打拼,我活得满好!我活得比他好,比他自在!我也没有求,也没有争,日子不是一样好过吗?他要真的不求不争,保证他死不了。都是妄念在作祟,完全是错误的观念在支配著。自己一生苦恼,也把社会扰乱,带给众生苦难,没有利益众生。
「二边双离」,要修这个。二边,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空有两边是讲纲领,细说就太多太多了。真假是两边、邪正是两边、是非是两边、善恶是两边、利害是两边、人我是两边,统统离开,那个心多清净!大家读这个经,修二边,空有两边,你执著这个,其他的你都做错了,那你没有体会到经的意思。二边,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的两边。两边都舍,你的心真正清净。寂是清净心,照是智慧心,你的心里清净而充满智慧。寂照同时,清净心、智慧心同时显现,得这个果报,这才是真实究竟的利益。不但对自己有利益,对一切众生当然有利益。你知道用什么方法照顾一切众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今天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没有能力,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足就是我们寂照功夫不够,所以力量达不到。
【发大心者,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布施。】
《金刚经》上所说的这些布施,意思都要很清楚、很明了。布施就是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一切一切都要贡献给一切众生,都要贡献给社会大众,决没有一丝毫为自己。像前面我说的,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都不是为自己。这是《金刚经》上所讲离相布施的真正意思。
【布施此空有双离之妙法。则自他皆得离相见性,断念证体,同归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所以大家看布施,因为平常在佛教里面,对於这些法相名词似是而非的好像懂得一点。什么叫布施?到这个寺庙来捐一点钱叫布施;看到别人很可怜,乞丐给他一点钱,这叫布施。意思都错会了,不是这个意思。这样的布施,你怎么能够离相见性?你怎么能够自利利他?不可能的。布施是讲我们整个的生活行为,都要能够舍己为人,这叫布施;这样才能够离相,我们这样修久了,自自然然四相就没有了。四相不必要离,不必要破,久而久之化掉了。前面所谓,大乘法之妙,大而化之。我们起心动念,想到虚空、想到法界、想一切众生,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了。这个方法比小乘、比权教高明太多。四相离了就见性,妄念断了就证体,同归性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不二,这是同归性海的现象。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一切众生,一切诸相,有种种义。】
这里给我们解释,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如果把意思错会,你平常用功当然不得力。这个地方简单说四个,这四个当然都是归纳。
【第一、相者,相状。谓有生之类之相状。不但指外形,兼指内心状况。种种生类,色心相状,差别不一,故曰种种。】
这是我们不难体会到。六道里面,天人我们见不到,饿鬼、地狱我们也见不到,但是人与畜生我们见到了。人跟畜生,我们今天讲的动物,在这个地球上各种动物数量就很大很大。现在科学家已经知道的,总是千百万种,还有不知道的,还有没有发现的,那个数量不会比已经知道的少。这是讲色心状况,差别不一。
【如是一切诸相,俗眼观之,宛然现有。】
我们看到,都在眼前,都真的有,我们凡夫所见的,凡夫执著的,这统统有。
【道眼观之】
佛菩萨们看,跟我们的看法不一样。
【除五蕴变现外,实无可得。】
再多的种类,无量无边的种类,总不外乎色受想行识,包括他的外形跟心理活动,这五个字全都包括了。人家看得透彻,看得彻底、看得究竟。
【经言:当下即空,生而无生。故曰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这才是把事实真相真正看出来。我们是迷在真相里面,佛菩萨是对真相彻底通达明了,他不迷惑。迷是凡夫,觉是佛菩萨。迷悟不二,为什么说迷悟不二?迷的是事实真相,悟的也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里面没有迷悟,迷悟在人。经上这些说法,说:
【此明生空之义】
生空,就是我们讲的动物,动物的生态,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五蕴本身,亦众缘和合,亦本非实。】
五蕴真有吗?没有,五蕴也是假的,也是缘生之法。佛法里面讲五蕴,现代的科学家们:
【今人谓之分子、原子、电子、粒子、波动】
现在科学里面讲这些。这些说法,跟佛法里面所讲的因缘生法、五蕴皆空、当体即空,意思非常接近。前一代的科学家,还以为有物质存在;他们分析到原子、电子、粒子,还以为有物质存在。现代的科学家,科学的仪器进步,粒子还可以分,分到最后发现是波动的现象。於是肯定了没有物质的存在,这是近代科学家才证实,没有物质存在。物质现象是怎么来的?波动的现象。这跟我们佛法讲的又接近一层,佛法讲宇宙万有的来源,是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就是波动。所以无明是动相,不是静相。用什么方法破无明?用定功。因为它是动相,静就把动破掉了。佛法的修学,讲求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换句话说,就是所用方法手段亦无量无边,亦八万四千;这些方法手段,只为一个目标,就是定,统统是修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禅宗是修定,别的就不修定,你都错了。不是修定的就不是佛法,凡是修定的统统是佛法,修定的方法手段不一样。我们净土宗用念佛的方法修定,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修定,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使用的名词不相同,方法不相同,我们的方向相同,目标是相同的。这就是佛家常说的「法门无量,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发现是波动,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发现。
【当体即空】
这是一句总结。哪有物质的存在?万法因缘生,无量的因缘,所生的现相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相,所以当体即空。
【故曰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佛在《金刚经》上讲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才真正懂得。众生不过是假名幻相而已,实在了不可得。
【此明法空之义】
法是万法;前面「生」是讲有情众生,「法」是讲无情众生。有情跟无情都是当体即空,都是了不可得。
【明生空,所以破我执、离我相。明法空,所以破法执、离法相。】
两边不著。你要不是真正透彻明了,不著就是我们常讲放下,你为什么放不下?你对於道理、事实真相没有透彻,没有透彻就是你没看破,没看破叫你放下,那个太勉强,那个放下好难过。真正搞透彻、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放下,放得很舒服、很自在。这一放下,得真正的安乐,自然就不一样了。所以是放下不难,看破难。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何以故?无非是帮助我们看破而已。至於讲放下,一念放下,念佛人一念放下就往生了。所以往生有什么难处?现在放下,现在就走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走了,容易得很!难在哪里?这里头的道理、事实真相真难懂。因为你不懂,所以才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以为这是真的,我这个身体是真的,我这个产业是真的,我那些美金钞票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执著在这个地方,放不下!不知道这些东西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晓得!所以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讲了四十九年,讲了四十九年我们还是没听懂,还是没看破,还是不肯放下。《地藏经》上讲,众生难度,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小段:
【生空、法空、空空】
生空是有情众生空了,这里头的意思要体会,有情众生是我自己,就是我空了;能得、能执著、能想像的空了,没有了。法空是我们所执著的、所想得到的,也是空的。能空跟所空都不可得,你还打什么妄想?你还何必在这些假相里头斤斤计较?所以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一切都不计较了。你要是碰到一个人,他今天把你的钱骗去了,或者偷去了,你会很欢喜,若无其事,没事!你一点也不会忧愁苦恼,若无其事!你今天得到什么东西,也若无其事,心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了。为什么?得到的,空的;丢掉了,也是空的。得无所得,舍无所舍,没有得失,这才是事实真相。连「空」都不执著,我空、法空都不执著,空也没有了,这叫三空。
【具此三空之正智,名金刚般若也。】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讲,世尊在这个经上屡次劝导我们,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叫受持《金刚经》,我空、法空、空空,才是受持《金刚经》,这不容易!不是说受持《金刚经》,每天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我每天受持两部《金刚经》,你完全著了相!我能受持,《金刚经》是法,是我所受持;我也未空,法也未空,这叫受持《金刚经》吗?可是这样误会的人的确很多很多。这个就是他受持《金刚经》,前面也念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你今天把这事实真相搞清楚,才知道他是误解如来真实义,他不是愿解,得改一个字,误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全都搞错了。
【通达众生非众生,则知众生性本空寂同佛。】
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心性空寂,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一切众生的心性,也跟诸佛如来一样,没有两样!
【故誓愿普度一切入无余涅盘,而无众生难度之想。】
这是学佛的人一定要发愿,没有愿,人就没有志气,人没有前途了,所以愿是行的动力。你看世间人,我们在大都会里面,看到这些经商的、这些做生意的人,真的拼命,不眠不休。他们饮食不正常,不像我们到钟点吃饭,好多做生意的人,中午两、三点钟才吃饭,晚上八、九点钟才吃饭,有的还要工作到夜晚一、两点钟。这样认真在拼命、在努力,他为什么过得那么辛苦?什么力量推动他?赚钱!钞票的力量很大,推动他在干,他不怕辛苦。诸佛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普度众生,也是没有休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他又不要钱,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什么力量在推动?这样不眠不休,比做生意的人干得还要辛苦、还要认真、还要努力,什么力量?四弘誓愿。为什么?要度众生,看到众生太苦,迷得太深,要救度这些众生,他哪有时间休息!他怎么能不认真?我要不认真、不努力,众生就多受一点苦,我早一天成功,众生就少受一天苦;他是这样的大悲心。这个力量比世间名利的力量,不晓得伟大到多少倍!
我们今天不肯认真努力,什么原因?没有悲心。众生苦,他活该,他苦他的,与我不相干。嘴巴说度众生,我还没有成就,我还不能度,自己又不发愤、又不用功、又不想早一天成就,这个发的愿就不是真的愿。真正誓愿,看到众生苦就像自己受苦一样,看到众生受苦,就像自己父母家亲眷属在受苦。我们总希望他的苦能少受一天,自己怎么能不发愤,怎么能不用功?自己不认真努力修行,不认真努力弘法利生,怎么对得起众生,怎么对得起佛陀,怎么对得起自己?能够觉悟到这一点,觉悟到这一层,自自然然你就会勇猛精进,你会认真努力。
古德教给我们,就是谛闲老法师教给他徒弟的,这些话我们最近印的《念佛论》已经附在后面了。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的开示,我得到这个录音带,已经把它写成文字,印在《念佛论》后面。他教他念佛往生的那个徒弟锅漏匠,我觉得他的方法好,我就采取他的方法。他这个方法就是教你用功,你念佛也好,你研究教也好,无论用什么功夫都好,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强,休息好了马上再干。这个好!累了就休息一下,精神恢复马上再干,这个身体能够支持,不会累坏。我们用这个方法,真的能长养善根,也能够增长自己的智慧体力,专心去干。
誓愿太重要了,是我们真正的动力。誓愿弘深之人,就是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不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头,用不著!今天我们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就乘愿再来。你的愿力要是超过不了你的业力,你这一生受你的业力支配。如果你发的是大誓愿、真实誓愿,这个誓愿超过业力了,一超过,现在就是乘愿再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来,看出来你已经转变了。我们从相上讲,相貌转变了,体质转变了,精神转变了,你的想法、看法统统转变了,这从形相上、迹象上看出来你转变了。骨子里头,业力转变了,业力变成愿力,不必换个身体就乘愿再来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懂这个事实真相。愿力再来的身就得自在,决定不受业力轮回,不受业力的主宰,所以你得到的是真实的幸福、自在、美满。佛家不是讲空话的,决定可以得到,它有理论、它有事实、有方法、有效果。
这样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而无众生难度之想。说众生好难度,那个难是什么?你自己没有能够转过来;真正转过来,众生就不难度。但是度众生要缘,诸佛菩萨誓愿弘深,众生没有缘;没有缘就是众生不肯接受,佛不度无缘的众生。佛所度的有缘,有缘是他肯相信、肯接受,这就得度。佛法在世间没有缘,没有缘的原因在哪里?这些有势力的人、有财富的人,不帮助佛法,帮助其他的外道,不帮助佛法,所以佛法里头面缺乏弘法的资财。今天是资财缺乏,人才更缺乏,这是佛法之衰。这是众生没有缘,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众生没有缘。
【且度尽众生,亦无众生得度之想。】
前面经文所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自他俱不可得,知道一切现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事要不要做?要做。做这些事是生心;了不可得,心里若无其事,是无住;完全与《金刚经》上的纲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应,换句话说,圆圆满满的做到,这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真的受持。
【何以故,众本无众,生本无生故。如此,方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发心之菩萨。】
佛在金刚般若会上所承认的,菩萨离四相;若没有离四相,你自己认为是菩萨,佛不承认。「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不承认。不要以为你受了菩萨戒,回来,「我是菩萨了,我受了菩萨戒,我已经当了菩萨」;诸佛不承认你是菩萨。诸佛承认什么人是菩萨?那个人还没有受过菩萨戒,不要说菩萨戒没受,三皈依都没受,但是人家四相已经没有了,佛承认这个人真的是菩萨。所以诸位要晓得,修行要重实质,不在形相、不在外表,外表不重要,实质重要。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