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五十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023-0050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五面,倒数第五行,从注解第七段看起。
【一切修行人,非仗般若不能无罣碍,不能得自在,不能到彼岸矣。】
这一段是说明,也是特别强调世出世法智慧第一,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够真正达到无有障碍的境界,无论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都要能够做到心无罣碍,这就能够得自在了。后面这一句,这是讲究竟圆满法。「彼岸」是成佛,成佛一定要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里面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名词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我们常讲的究竟圆满的智慧。
【世间之人,纵令未能人人如此成就。但能人我分别之见少少轻减,则斗争亦必减少。世界当下太平,安居乐业矣。】
这段话,实实在在是挽救世间劫运的重要开示,而确实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惜佛法没有能够普及世间,纵然学佛的人很多;这特别在中国人,这些学佛人当中,如果要不能够深明佛理,这个问题还是不能够解决。特别是要深明般若之理,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才能放下,所谓是看破、放下;一切意见争执自然就会减少,意见争执减少,当然斗争也会减少,所以它的结果是天下太平,人民都能够安居乐业。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得到安居,身心安稳,事业顺利成就,不能没有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是单单叫我们修行、成佛才需要;我们要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日子,离不了它;要想在世间,从事於任何一个行业,事业顺利成功也少不了它。般若不能不讲,不能不细讲,不能不认真的去修学,这些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得很多,也说得很透彻。「所以般若是佛陀教育的真精神」,说佛陀教育就包含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上法宝,不可须臾离者也。」一时一刻不能离。为什么?离开般若智慧,我们就迷惑,我们就糊涂;迷惑、糊涂怎么能得到幸福?怎么能得到成就?这是反显般若智慧修学的重要性。
【必须离人我等分别之相,使其心一念不生,安住不动。】
我们先看这一句。这是般若最要紧的纲领,无非是教我们离相,离相前面讲得很多,往后还要讲。为什么在经典自始至终讲这么多遍?实在说,讲再多遍都不算多。为什么?我们没做到。贪瞋痴不需要讲,不讲天天在做,无时无刻不在做。为什么?习气太深,可以说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总离不开贪瞋痴,这就是烦恼的习气,我们无始劫以来已经养成习惯。而般若智慧对我们来讲非常的生疏,所以佛不断的讲,讲二十二年,希望把我们贪瞋痴烦恼习气转换过来,目的在此地。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用心也在此地,让我们不断的来薰习。离相是离心中执著、分别、牵挂的那个相,这个相如果不离,我们的般若智慧就不能够现行,不能够起用。也许有人要问,如果叫我对一切法都不分别、都不执著,那我还能办事吗?我如果要想把事情办好,当然这个事情要常常挂在心上,那个事才能办好。这个说法,我想大家听到之后都点头,不错,他讲得很对;佛菩萨听了之后就摇头,他讲得不对。他的确一天到晚把他这个事情挂在心上,他的事情办好了没有?没办好。一天到晚挂在心上,没办好;还不晓得怎么办?挂在心上成天打妄想,想怎么办?妄想怎么能把事情办好?我们听了佛的话,好像佛讲的话不合逻辑,佛讲的话不合人情,於是对於佛讲的话不敢相信、不敢接受、不敢奉行,那佛对他也无可奈何。我们一定要深信佛法,佛教给我们一切放下,让我们的清净心现前,前面经文上说过,「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心地清净,你就有真实的智慧,真实智慧好办事。无论什么事情,再困难的事情,再繁杂的事情,他一接触统统明了,处置得井然有序,恰到好处,这个事情就办成功了。
可见得真正办大事情的人,没有别的,心要清净,那是真正办大事情的人。世出世间最大的事情,是了生死超三界,这是大事,世间还有什么大事比这个事情更大,没有了。这个事情要用清净心来办,因为清净心生真实智慧。这样大事都能办,何况世间这些小事。我们世间人看到的一些很困难、很难办的事,佛菩萨看起来,那简直是鸡毛蒜皮,算不得什么难事,就是要智慧。智慧绝对不是从分别妄想里面生的,由此可知,分别、妄想、忧虑、牵挂,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办事。学经教的要注意到,妄想分别执著不能入门,不能解佛真实义。怎样解佛真实义?心地清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行了!这才能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般若智慧,一时一刻不能离。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做到「不可须臾离者」?如果我们心里面起了一念妄想,有了一念分别执著,你就离开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没有了;如果心里面一念不生、清清净净,你也离开般若智慧了。诸位听到这个话就难办,我心里头有念,没有般若智慧,无念也没有般若智慧,那怎么办?有念是妄想,不是般若智慧;无念是无明,也不是般若智慧。修般若智慧还真难。佛在前面屡次教导我们,「应生无所住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这就是般若,这样就不离般若了。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唯独念佛法门方便。怎么方便法?心里面什么念头都没有,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行了,你看看,与般若就相应。不住妄想,不住无明,心里面一个杂念都没有,不怀疑、不夹杂,这是一个杂念没有,这是无住;念念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生心。生心,不住无明;无有杂念,不住妄想;妄想、无明两边都不住,这叫做般若智慧。要念念相继,那就不离般若。这个方法就清楚明了了,人人都可以修,人人都能修。
【必须离人我等分别之相,使其心一念不生,安住不动。然后乃得恩怨平等,成就大慈悲定。】
这后面一句是讲功夫,也就是我们今天讲成绩、效果。你修般若波罗蜜,中国的禅宗是修般若波罗蜜。《六祖坛经》一开头,开宗明义,六祖大师就说了一句话:「大众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得中国禅宗是修般若波罗蜜多的,不是修禅定。我们用的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修般若波罗蜜多;由此可知,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总念般若波罗蜜多,跟六祖大师讲的话没有两样。只是我们修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手段,跟禅宗不相同,目的是相同的,成就是相同的。在成就上来说,不但相同,比那个还要殊胜。
初步的成绩在哪里看?恩怨平等,要从这个地方看。从前我看不顺眼的人,看不顺眼的事,现在慢慢可以,行了,慢慢能看得顺眼,不太认真去计较了,这就是你功夫得力,你有成绩表现。诸位总需要明了,念佛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功夫在哪里看?我们常说某人念佛的功夫不错,什么是功夫?通常一般是误以为念佛念得多,这个人一天念一万声,那个人一天念三万声,这个功夫不错!一天念十万声,古人还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由此可知,功夫不是念的多少声佛,功夫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如果这个念佛人,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那叫功夫。所以此地讲恩怨平等,这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成绩、这是功夫,这就是般若现前。
成就大慈悲定,大慈悲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要是谈条件的,就不能加上大,加上一个大,是无条件的慈悲。慈悲,要是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爱心、关怀,真正对一切众生有爱心,真正对一切大众关怀,这里面没有任何条件,这叫大慈悲。定是什么?心安住在大慈悲当中。
【然后乃得虽遇极大之逆境恶缘,不生瞋恨。】
就如同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节节肢解,那是遇到极大的逆缘、恶境界。他不生瞋恨心,不但不生瞋恨,反而生大慈悲心,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那个歌利王就是世尊座下的憍陈如尊者,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个得度的,果然就是他。由此可知,佛的愿决定是兑现的,没有虚假,愿愿都是真实,愿愿他都兑现。
【瞋恨毫无,然后乃得普度众生,满菩提愿。】
不可以这个众生我讨厌他,我不度他,这怎么行?这就不能满菩提愿。你每天发愿,在佛菩萨面前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里头还要括个括弧,哪些众生我不度他,还有这话吗?所以要普度众生,要高度的智慧,才能够把烦恼妄想分别执著打掉。
【忍辱非易】
这个忍辱,前面说过,就是耐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一切境界,一定要能够忍耐。佛在本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一切法能够成功、能够成就,秘诀就在忍。忍辱非易,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世间人不能忍?不能忍往往事情就坏了。小事要小忍,大事要大忍;不忍,事情决定失败,不能成就。
【非久久修学般若,得大三空三昧。】
这就说明为什么诸佛菩萨能够有究竟圆满的忍辱波罗蜜,这个道理就是他这个修学始终没有离开般若。他得到的是大三空三昧,大三空三昧是:人空、法空、空空。这三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大三空三昧,就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外是业因果报的刹那相续相而已,实实在在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他在极大的逆境恶缘当中,也如如不动;他了解事实真相,他不会在这个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凡夫不明事实真相,於是境界现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错了,不但不能成就事功,事业功夫不能成就,反而败坏。
【正恐忽遇极大逆境恶缘,瞋心少动,尽弃前功。】
前功尽弃了。特别是我们学佛,这个道理、这个原则适用於世间法。世间法里面所有一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居家过日子,做生意、做买卖,乃至於从政为社会大众服务,点点滴滴都要高度的智慧、都要真实的耐心才能成功。在佛法修学上更要紧,如果没有智慧、没有耐心,你在佛法的修学是决定不能成就。
我过去,这是在九○年的时候,五年前,我曾经说过,希望将来有机缘办一个小小的佛学班,我们不敢讲佛学院,佛学院的规模太大,我想办个小小的佛学班来培养弘法人才。这个班的条件是什么?条件是要在一年当中,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一天念三遍,一年就可以念三千遍。把《无量寿经》念熟,念到能背,能够写出来,能够默写出来,我要找这个学生。要经过考试,怎么考试法?要默写,写《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写出来,错一个字扣一分,错四十个字还行,六十分可以及格;错四十一个字,就不要了,不及格了。我用这个方法来考。今年五年了,还没有一个人向我报名,这个事情就是要有智慧、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功?我提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培养你清净心、培养你根本智、培养你的定力。我说过了,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三个人也教,我们开小班,来训练弘法的人才。不这样严格的训练,不能成功。这不是我要找学生订上这么苛刻的条件,诸位要知道,自古以来历代祖师选择学生都是这个条件。所以这个条件不是我专利的,也不是我发明的,不过是遵守古人的办法而已。现在人最怕背书,认为背书是个苦事情,其实背书不苦,背书是个乐事情,他为什么怕?因为他没有背过,没有用过这个方法,从来没有尝试过,感到这个方法很苦,原因在此地。古时候,无论是世法佛法,修学没有一个不是从背书学起,都是从这个学出来的,哪有困难!愈背愈欢喜,你要问那个欢喜从哪来的?欢喜从清净心来的。愈是背得多,心愈清净;清净心里面生智慧,清净心里面少烦恼;烦恼没有了,智慧增长,他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我们现在日子过得苦,我们每天不生法喜,生烦恼;你学佛,为什么你还生烦恼?没有依教奉行,没照做,真正照做没有一个不是法喜充满。十一段小注里头说,
【菩萨发愿平复,便得平复如故。】
这一段有个小故事,我没说。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等於是分解,身体被他分解;他发了一个愿:如果我确确实实没有瞋恚心,我这个身体应该可以恢复。当时就恢复了,证明他确实没有一丝毫瞋恨心。我们今天被人家砍断一条腿、砍断一条手,还得找医生,未必能接得好,没有办法自自然然恢复,什么原因?有瞋恨心;如果真的没有瞋恨心,马上可以恢复。所以晓得,忍辱功德效果真正不可思议。他能够立刻平复,这里面说了三个意思,为什么他被人肢解分解,能够立刻恢复?
【第一个,佛加被故。】
人心清净,清净心里面没有界限,清净心是平等的,所以他跟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如来,那个感应的力量非常非常强。这种事情,现代科学也证明了,它不叫感应,它叫磁场,现在科学叫磁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磁场,磁场的功能、力量的大小不一样。心愈清净的人,愈有修持的人,他磁场的能量非常之强,非常强;如果是妄念多、杂念多、烦恼多的人,他的磁场就很弱,不强。居住的环境也一样。中国有一个新的名词,叫特异功能,我们佛门叫神通,这有神通,这个是真的。有特异功能的人,他们能看得出来,看到人有光、有气,光跟气的色彩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实实在在讲就是科学里面所讲的磁场的能量。居住的环境也不一样,譬如这个道场是正法道场;如果有个特异功能的人,到新加坡来看一看,每个道场去看看,他一定认为居士林的气很旺很强。什么原因?住持正法,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地方的气旺,这个地方的磁场力量非常之强,所以人到这个地方来,他的心情就不一样。为什么?跟这个磁场的感应不相同。有些地方我们去,感觉得心情很舒适;有些地方你一走进去,就感觉到阴森森很恐怖,那是什么原因?就是那个场所的磁场不一样。跟我们自己的磁场相应,那就很舒适;如果不相应,那就很不舒适,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中国人看风水,原理就在此地,实在讲都是有科学做根据的,只是中国人没有用科学来解释这桩事情。这是因为心地清净,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磁场相结合,这个功能太大了,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大慈悲故。】
是他有慈悲心,爱心,对於一切众生他都爱护,对於冤家债主,恶意伤害我们的人,他能够特别爱护他,没有一点瞋恨心,这个力量大。
【第三,心清净故。】
这三个里面这一句是根本,这一句是因,真因,那个两句是缘;因缘具足,所以他的身体能够恢复。
【观照功行深醇,一心清净。心清净故,法界清净。此时悲愿之力伟大无比。有愿即成。】
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你想想我们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叫他不生病,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我们现在的身体很衰弱,一身都是病,能不能叫它完全恢复,不必找医生、不必吃药,可不可能?可能,你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有理论在,有这个道理,当然就有这个事实。你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把身体搞得那个样子,还叫学佛;佛菩萨看到都摇头,你学什么佛?你学佛怎么学成这个样子?你看哪一尊佛菩萨是瘦巴巴的,哪一尊佛菩萨是带著害病的样子,没有!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常常讲,我这个讲不是夸大,真正学佛不老、不病、不死,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决定不是假的。你般若道理稍稍懂得一点,你就会相信我这个话是真的。凡是你不能与这个相应,你不是在理论上错误,就是在方法上错误;如果在理论、在方法上没有错误的话,你一定是年轻、健康、长寿,这是应当得到的效果。真正原理,这个地方几句话说得是太好了,言语文字不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心清净。
心怎么清净?观照功行深醇。观是观念,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建立人生观、宇宙观,一定要建立一个真实、没有一丝毫错误的人生宇宙观;照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功行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但深而且醇,醇是不杂,这样得的一心清净,是真正的清净。心清净故,法界里面许许多多的障碍都消失,都没有了。所有一切的障碍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一有分别,就把无障碍的法界划了许多界限。我们中国的文字高明,分别是什么?思,思想。思,心上面划了许多格子,心上一个田,田是划格子、划界限;一划界限,心就变了,本来是一个心,变成一个思。如果在里面一有执著,那就变成想,一有执著,心里面就变出了相分。佛教给我们,教你离一切相、离一切念,就是把思想那个田拿掉,相拿掉,你的真心不就恢复了吗?叫你离相,离什么?就是离田、离相,恢复清净心;心里头也不要去划格子,也不要去打妄想,这就成功了。中国的文字充满了智慧。这法界就清净,法界里面没有分别执著了。
「此时悲愿之力伟大无比」,他的慈悲、他的愿力是达到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如来发愿普度众生,他这个愿力跟诸佛如来确确实实没有差别,跟诸佛如来的愿力相等,所以得佛威神的加持,感应的力量那么样强。有愿即成,他这个愿要恢复,马上就恢复,真的是心想事成。这两小段的文,把这个道理、把这些事实真相,确实讲得非常透彻、非常明了。
【谓之诸佛加被也可,谓之唯心所现也可。】
这都讲得通。你要说忍辱仙人身体恢复,这是诸佛威神的加持,讲得通,不是讲不通;你要说这是他自己唯心所现,也讲得通。为什么?唯心所现跟诸佛加持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诸法一如、诸法如义,它是一不是二,所以都讲得通。
【瞋恨为修行人之大忌】
这是一定要记住,我们修行修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把瞋恨心消除。瞋恨不要学的,无始以来俱生烦恼。你看看婴儿几个月大的,你仔细观察,他都有瞋恨心;两个小孩抢糖果,他在争,瞋恨心就显露出来,谁教他的?没人教,不要教的,俱生烦恼。因为有了这个东西,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没成就。没有成就,被什么障碍?被瞋恨心障碍了。当然障碍的原因非常非常多,但是瞋恨心的力量最大,它总是带头的一个。因此我们像治病对治,先对付它。用什么方法对付它?修慈悲心、修忍辱,修忍辱、修慈悲。慈悲、忍辱要能够真正得力,那就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智慧的忍辱,对付不了瞋恚,那是勉强在那里忍。那个忍就是世间人常讲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他忍耐为什么有限度?没有般若波罗蜜,他就有限度。如果有般若波罗蜜,那个问题就解决,那个忍化解了;把瞋恚化成慈悲,化解了。所以我们晓得,这是我们生生世世修行不能成功的最大障碍,我们要对它下手。
【无论在何时、遇何境、修何法,皆断断不可生瞋恚心。】
这是要记住的。我们被人骗、被人欺负、被人陷害,怎么办?最好念阿弥陀佛,把这个事情放下就没事了。如果有一念不平之心,有一念报复之心,你就又被瞋恚障碍住。有些人讲:这不行,不能忍受。《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不能忍受什么?有般若波罗蜜,没有一样不能忍受;没有般若波罗蜜,真的这个忍耐是有限度的。忍耐有限度,佛看到就说可怜悯者。其实人家来坑你、来陷害你、来侮辱你,你要果然若无其事,那就恭喜你,什么地方恭喜?灾消了,消业障,你的业障就真的消掉了;你有一念不平要报复,你业障不但不消掉,又增加了。所以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受到人家欺负,他对那个欺负的人很感激,替我消灾,我业障被他消掉。不但不瞋恨他,还对他特别恭敬,还多送点礼物去供养他。为什么?报恩。你看那个有智慧的人跟没有智慧的人做法不一样,怎么会相同?所以千万要记住,这个句句都是真实语。无论在世法、在佛法,刚才讲我们这一生过得很快乐、过得很幸福,我们的事业很顺利、很成功,我们的修道,道业真的能够得力,将来决定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几句话就非常非常重要。
【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
学佛人首先就要把得失这个念头丢掉、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世间人所求的,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不求,不求也会得到。为什么?总不外乎一个业缘。过去生中,你造的有业因,你修的有善因,必定得善果;你造的是恶因,那一定有恶报。缘遇到了,它自然现前。善的果报现前,若无其事,也不会很欢喜;恶的逆缘现前,也若无其事,也没有烦恼。在善恶境界里面,都能够保持清净心,如如不动,那就好。所以说不必认真,不必去计较。
【此而不知,尚何觉悟之有。】
这一点浅显的道理要是不晓得,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到的话,这个人是迷而不觉,他没觉悟,他在佛法里面没有得受用,没得到好处。
【故瞋心一起,菩提种子,便完全消灭。】
我们佛门里头常讲,火烧功德林。功德是什么?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功德就是清净心。如果拿佛法法相名词来讲,功德就是定慧。心里一发脾气,定慧马上没有了,所以火烧功德林。由此可知,你们要想想你修的多少功德,你学佛这么多年,你有多少功德,你要冷静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没发脾气,你的功德就那么多;如果你今天早晨发了一场脾气,你的功德也不过就几个小时而已,过去几十年修的都烧掉了,不算了,没有了。如果学佛学了一辈子,到临命终时一发脾气,完了,这一次什么功德都没有了,这很可怕,这都是事实。所以佛劝我们积功累德,积功累德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你这个功德才能够累积起来。积功累德很难很难,不是我表面上不发脾气,心里头有一点不高兴,那都不行。心里面有稍许不高兴,功德没有了,这功德难,非常非常难修。但是要晓得,「我做了很多好事」,好事是福德,福德在,福德不会被瞋恚障碍,你天天发脾气,你修的福报还是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修罗的福报很大;阿修罗怎么修成的?都是在佛门里面修福。像我们现在一些人一样,天天在修福,福报修得很大,脾气很大,傲慢心很大,样样不愿意输给别人;连烧香我都要烧头一支香,不甘落人之后。出功德,你出一万,我出一万五,我一定要比你高,好像比赛一样,这样的人将来他得的果报,阿修罗王。他就搞这个去了,享大福报,这人天大福报;功德呢?功德没有,福德就很大。福德不能超越三界,功德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修福德容易,佛门里面好修福;功德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心里面稍微有一点不高兴的话,功德都没有了。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教人,如何能保全功德,不离般若波罗蜜,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的功德就保全了。譬如持戒,我们出家人来讲,持戒精严,持戒非常严格,这很好!可是看到不持戒的人,心里面就不舒服,这个人不持戒,这个人破戒,心里面就有一点瞧不起他,动这一念心,你持戒是福德,没有功德。为什么没有功德?一天到晚看到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也不是,你还能得定吗?你心还能清净吗?虽然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因戒生定,他因戒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就是看到别人不持戒、破戒,他生烦恼。所以他那个戒不能得定,不能得定就是持戒没有功德,只有福德。他持的戒清净,来生生人天福报,身相端正,相貌长得好是戒清净,是得福报,他得福报。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功德,戒律成就功德,自己持戒不管别人持不持戒,别人持不持戒与我不相干;不但不管别人持不持戒,而且要把别人都当作佛菩萨看待。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礼敬诸佛。他为什么不要持戒?人家身心清净,已经达到圆满;我是凡夫,我心不清净要学戒律。人家心已经清净,他是佛、他是菩萨、他是示现的,像济公活佛一样,他示现的。我们不能跟他比,我们把他当佛菩萨看待,自己的功德成就了,自己的功德保全了。这些道理、这些事相、方法,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我们也读到也听说,但是就是做不到;一遇到现行,心里面烦恼又生起来了。这就叫做业障,这就叫没智慧,离开般若了。所以一念瞋心起,菩提种子,菩提是觉悟,觉悟的种子没有了,又迷了。
【佛言: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魔所摄持。普贤菩萨说:菩萨之过失,莫甚於瞋心者,以前所积功德,虽多如森林,瞋火若生,一齐烧尽。可不惧哉!】
这一段全是《华严》的教义,《华严经》上的。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做一切善事,但是没有菩提心;菩提是觉悟,觉悟是离相。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他生心、他布施,这是作善;但是他住相,他没有离相。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他是有所住,他没有做无所住;他而行布施,有所住心而行布施,就是此地讲的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为什么说魔所摄持?魔是讲的折磨,你虽然得善果、得福报,你享福还要受许许多多的折磨,这就是魔所摄持。佛所说的魔,实在讲是折磨的意思。古时候的经典,魔下面是个石头、是个石子,折磨的磨,不是鬼,是那个字。把折磨的磨,改成魔鬼的魔,魔鬼这个魔字是梁武帝造的,中国古字里头没有。梁武帝觉得折磨太苦,就像遇到鬼一样,所以把石头去掉,换个鬼字,这是梁武帝干的,所以以后我们都用这个字。要晓得这个字的来源,要知道它的本义,本义是折磨,折磨是烦恼折磨。我们今天享福的人、有大福报的人,他心里面他有忧虑、他有牵挂,他有许许多多的烦恼,这是享福里头有折磨,被魔所摄。福报愈大,忧虑牵挂愈多,受的折磨愈多,魔所摄故。如果他有菩提心,他享福不会受折磨,他能够随缘,他有再大的福报,他没有挂在心上,他也不会去想,我这个财产将来要给哪个人继承?他没有这个妄想,他心里面就舒服了,没有牵挂了。如果没有智慧的人,儿女多了,我将来给这个好、还是给那个好,哪个人成器,将来能守得住,这不叫打妄想!这就是自己折磨自己,这就是没有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的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所以他可以享受,他决定没有副作用,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再多的福报也是若无其事。所以他没有患得患失,没有这个意念,这就是菩提,这就是般若。
普贤菩萨说,菩萨之过失,莫甚於瞋心者。跟前面讲的意思一样。前面是讲瞋恨是修行人最大的忌讳,普贤菩萨在此地也说,《行愿品》里面的。以前所积的功德,这就是火烧功德林,就是这一句经文里的意思。所累积的功德,虽多如森林,这是讲他勤修,积功累德,勤修福业、福善。瞋火若生,这一发脾气,瞋恚心起来了,一齐烧尽,统统烧完了,这个意思刚才说过。可不惧哉!这是最恐怖的事情,最为畏惧之事。这是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要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修忍辱波罗蜜。忍辱波罗蜜要真正得力,一定要修般若波罗蜜,没有般若波罗蜜,忍辱的功夫就很难得力;要想功夫得力,不能离开般若。
【生瞋恨,由有四相。般若正智,药其著相之痴,贪瞋无由,可除也。】
这是说明忍辱为什么这样难,难的原因是因为众生著相。相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境界相,佛在此地把它归纳为四大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量无边的诸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超过这四大类,这四大类统统都包括了;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人我执、法我执,这两种执著跟四相,两种执著是能执,四种相是所执,意思都可以相通。著相的病太深太重了,无量劫来就是因为著相,才有六道生死轮回;离相,这生死轮回就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了。前面跟诸位说过,因为有执著,这才发生六道轮回;因为有分别,才有四圣法界。四圣六凡怎么来的?分别执著而来的。所以离开执著,六道就没有了;离开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六道、十法界没有了,显露出来的就叫做一真法界;诸佛菩萨他们活动的空间,他们居住的处所,就叫做一真法界。一是真的,十、六都是假的,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般若正智,般若智慧,就是对治四著相的病,著相的病要用什么方法来医治它?药就是医治的意思,就是般若正智,是医疗著相的毛病。著相是愚痴,般若是治病的,对治这个毛病的。贪瞋无由,贪瞋都是从著相来的,著相是从愚痴来的;如果把著相的痴治好,那贪瞋就没有了,贪瞋就没有依靠。所以能够断除的,不是不能断除,断除一定要靠般若波罗蜜,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贪瞋痴没有办法断根,一定要有般若正智。
所以《金刚经》不能不讲,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强调,金刚般若不能不讲,因为唐宋以后,我们佛门许多大德都不愿意讲《金刚经》,都怕讲《金刚经》。原因是什么?怕一般人听到《金刚经》产生了误解。《金刚经》讲空,一切都空,怕堕在恶取空;你错会了意思,佛说什么都是空的,那什么都是空的,因果也是空的,那造作恶业也是空,拼命造恶业,杀人、放火后面都是空的,那就无恶不作,那就完全错了;是很容易被人产生误会,所以许多大德避免讲金刚般若。江味农居士说,金刚般若可以治我们贪瞋痴的病根;不讲就没法子治病。这个药确实有副作用,因此必须要讲清楚、讲明白,讲清楚、讲明白真的是不容易。一般讲《金刚经》,讲一个星期、讲半个月,甚至於讲一个月,很难讲得清楚,真不容易!这部《金刚经》细细讲一遍,至少得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真得受用。所以这个东西是要讲,要讲就要讲清楚、就要讲明白,不可以含糊笼统。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
所谓对待就是相对建立。
【因对待故,极易生起分别计较,此所以有贪瞋也。】
这是说明贪瞋是从什么地方发生的,真的跟治病诊断一样,先要把病源找出来。病怎么生,为什么会这个生病,先把病源找出来,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要找病根、病源,先要了解世间一切事相,世间事都是相对的,我跟人就是一对。佛法里面,佛给我们说一切经,也不能离开相对;离开相对,没话好说。说佛法,佛法的对面是世间法;说觉悟,觉悟的对面是迷惑。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样不是相对的。凡是相对都是缘生之法,因缘生法,都是相对的。因为相对,非常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错误观念就是分别计较,很容易发生。一念不觉,就落到分别计较里面。佛经里面名词叫计度分别,计是计较,度是度量、衡量、分别,就落在这里面。所以前面讲,般若不可须臾离也,一离开般若,你就会落到分别计度里头去,那就错了。於是顺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不合自己意思就生瞋恚心,贪瞋是从这个地方生的。
【若能於对待中,看出消长盈虚的道理。为之消息而通变之,以治理一切世事,不能不服其为世间圣人。】
这是世间有一等高明人,虽不能治本,他能治标,也算是相当难得。他在相对当中,相对就有因果,他在因果里面看到消息。因果不是一世,因果通三世,所以佛法不讲因生,它讲缘生。为什么不讲因生?因为那个因会变。因遇到缘会变成果,果又变成因,果对於底下的发展,它又变成因。所以因不是定因,果也不是定果;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它为什么会变?当中有个缘,缘促成它的变化。所以佛讲缘生,不讲因生。聪明人就看出这个道理,他能够掌握这个缘,看出消长盈虚的道理,就是因因果果变化的道理,他看出来了。於是他把这个缘、机缘掌握住,就能够有限度的控制因果的变化,能够有限度的控制。
治理一切世事。我们今天世间很乱,灾难频繁,试问佛教能不能救这个世间?答案是肯定的,决定能救世间。可惜的是世间人不接受,那就没法子,世间人要是肯接受,乐於接受的话,佛法的确可以带给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和平安定、繁荣幸福,真可以得到。一个人相信,一个人肯学,你一个人得到;你一家人相信,一家人修学,你一家人得到;你这一个团体人相信,一个团体人修学,你这个团体会得到,没有得不到的。这里面有真实的道理,有很清楚的方法,还是前面讲的原则,我们掌握到缘,只要能够把恶的缘避开,把它舍弃掉;把善的缘抓住,不断的让它增长,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境界马上就变了。有不少同修听到我讲,来问我,他说:法师,大概要多么长的时间能够看得出效果?我告诉他:如果你认真努力,三个月见效。时间不长。三个月若不能见效,六个月一定见效。
我们读《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接受云谷大师的开示,认真努力断恶修善,三年才见效。为什么我说三个月就见效?了凡先生头三年,那个断恶修善的愿力不强,若有若无,不是完全认真在做,他好像在试验一样,习气还常常现前,不干不净,拖泥带水,所以三年才见效。所以,你仔细观察。可是往后,他就很进步,那个效果就愈来愈显著。为什么?他有信心。有信心,他就格外认真、格外努力,所以那个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时间非常快速。你看他许愿做三千桩善事,第一次许的愿三年才圆满;第二次许愿做三千桩善事,不到一年就圆满,愈来愈快速。所以我们明白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行,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决定见效。这样的事特别在念佛法门,我们从《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的例子不少。这是办大事,念佛求生净土,三个月到半年都见效,何况世间这些小事。这是世间善人教导人趋吉避凶、自求多福,儒家、道家都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教导世人,能够得到效果。
【佛法则看破其彼此相形而有】
相形就是相对的,彼此相形而有;佛法是看破,真相完全看清楚了。世间人他并没有看得透彻、并没有看得彻底,只是看出因果的变化,他看到这一层,这也就有相当的深度,但是没有彻底了解。能够掌握变化、控制变化,就能够消灾免难,能够趋吉避凶,实实在在能做得到的。佛法就更透彻、更彻底。
【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然而不无虚幻显现,非有而有也。】
这是佛法比前面世间善人看得更透彻、更彻底、更清楚,真的是宇宙人生真相大白,所以他能够超越。一切虚幻不实,这是一切法,佛法里面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世间人所讲的宇宙万有。宇宙万有的真相是虚幻不实,它没有一个实体,但是它有相,所以有即非有。因为一切相怎么形成的?无量因缘形成的,形成这个现相。现相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但是在我们感觉当中,这些现相都在面前;我们感到现相在面前,是因为现相的相续相,连续的现相,使我们产生了一个错觉,误以为这个现相在眼前,好像还存在,这是错觉,这是没有看到真相。如果看到真相,这个真相确确实实是不存在的,《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短暂到我们无法想像。这是经上佛举的比喻,讲一刹那当中九百生灭,而事实真相可能还不止。佛所举的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而实际可能比这个速度还要大。这是我们从大乘佛法里头,世尊说经的惯例,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相续相,连续的现相。
然而不无虚幻显现,这个虚幻显现是不停的、不中断的,不中断的在那里显现。而显现的相是会变的,什么力量在那个地方使它产生变化?这个力量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这个力量。妄想分别执著,在佛法里面叫识。所谓是唯心所现,真心能现相,刹那在那里现相;唯识所变,我们把一真法界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这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变成这个样子。什么样的妄想,变什么样的境界。十法界的众生都打妄想,十法界里面的佛,打佛的妄想,变佛的境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打菩萨的妄想,变菩萨的境界。这个妄想无量无边,因此所变的境界就无量无边,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是「非有而有,有而非有」,佛这两句话才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
【故既超乎其表,而不为所拘。】
唯有了解清楚、认识清楚,这才真正超越,不被这些现相所拘束,那你就得大自在。这些现相里面,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身相,不受身相的拘束,你身就自在了。所以佛菩萨能现无量无边的化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念什么,他就现什么身。这就叫做「超乎其表,不为所拘」,不被这个形相所拘,他在现相里面得自在。你要问佛菩萨为什么得这样自在?归根结柢就是清净心,他心里面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他就自在了,就不被色相拘束了。我们今天不得自在,被这些境界拘束。原因在哪里?著相。总认为这个身体是我,你就脱离不了这个身体,这个身像枷锁一样把你锁住,你没有办法脱离。你哪一天真的觉悟了,这个身是假相,刹那生灭,了不可得,这不是我,你就得自在,你就慢慢不受这个身体约束,不受这个身体拘束了,而后就能随心所欲。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很强壮,相貌很美丽,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能变相,你想健康,身体就健康,可不能想病,想病就得病。这里才一点痛,恐怕得什么病,没想几天真的病来了。病怎么来的?想来的。照照镜子想到老了,他想老,他怎么不老?拿到从前照片来比一比,我一年比一年老,那当然老,老得好快。我教给你一个不老的方法,教给你相貌很美丽的方法,你天天看观音菩萨,天天想观音菩萨,不久你就变成观音菩萨;相从想生的。你为什么不多想佛,为什么不多看佛像?我们念佛法门有观像念佛。观像就是造佛像,很圆满的佛像,你常常看佛像,家里面供佛像就有这个好处。常常看佛像,常常想佛像,自己的相貌就变了;不想佛菩萨,天天就想烦恼,那怎么能受得了,这受不了。由此可知,我们一生的际遇,真的是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造大罪业。因为没有人给你主宰,老天爷也不管你的闲事,都是自己成天在打妄想打出来的,你怪谁?底下教导给我们,
【仍复随顺其中,而不废其事。】
这就教给我们,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生活就自在了。怎么过日子?随顺其中。佛家常讲,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莫更造新殃是不要再打妄想了;随缘消业,那个日子就过得自在,就过得幸福美满。所以事要照做,照样要过日子,照样要去工作,不废其事。你的境界超越了。
【超乎其表,是为不著。】
超越是什么?就是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无住就超越了。什么叫无住?再也不把它挂在心上,就超越了。功夫完全是在心地里头做,不是在心外;在心里面做功夫,再也不著相。我们说得再通俗一点,大家容易明了,再也不牵挂,再也不忧虑。这个事情来也好、不来也好,成也好、不成也好,统统都好,你就自在。我自在了,我还希望别人的日子过得更幸福一点,过得更快乐一点,那怎么办?我们一定要认真的断恶修善。我们每天课诵也好,讲经结束也好,都要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还得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但是口念没做,这是口惠而实不至,我们还是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一切众生。要怎么做?每天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把断恶修善的功德,断恶修善一定是得福报,一定是离苦得乐,把离苦得乐统统给众生,把这个乐、福都给众生去享受,这就是我们说到做到。我们断恶修善,自己绝不享福,福报让别人去享,让一切众生去享,这就对了;自己享受,那就错了。佛教弟子,尤其是教导出家弟子,出家弟子要住持佛法、要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交代出家弟子以苦为师,要做一个样子给世间人看,我们说到做到,世间人才肯相信,才乐意接受佛法的教导。所以,「不著」非常重要。不著是智慧,布施是慈悲;这个布施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整个的生活,都是为一切众生做榜样、做表率,这叫大慈大悲。
【不著,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大悲也。】
随顺就是生心,跟一切众生在一起生活,和其光,同其尘,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榜样,做破迷开悟的榜样、做离苦得乐的榜样,这就是大慈悲。般若经里面没有别的,就是教给我们要具足大智慧、大慈悲,大智慧、大慈悲完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非般若、无非慈悲,这就对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五面,倒数第五行,从注解第七段看起。
【一切修行人,非仗般若不能无罣碍,不能得自在,不能到彼岸矣。】
这一段是说明,也是特别强调世出世法智慧第一,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够真正达到无有障碍的境界,无论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都要能够做到心无罣碍,这就能够得自在了。后面这一句,这是讲究竟圆满法。「彼岸」是成佛,成佛一定要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里面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名词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我们常讲的究竟圆满的智慧。
【世间之人,纵令未能人人如此成就。但能人我分别之见少少轻减,则斗争亦必减少。世界当下太平,安居乐业矣。】
这段话,实实在在是挽救世间劫运的重要开示,而确实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惜佛法没有能够普及世间,纵然学佛的人很多;这特别在中国人,这些学佛人当中,如果要不能够深明佛理,这个问题还是不能够解决。特别是要深明般若之理,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才能放下,所谓是看破、放下;一切意见争执自然就会减少,意见争执减少,当然斗争也会减少,所以它的结果是天下太平,人民都能够安居乐业。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得到安居,身心安稳,事业顺利成就,不能没有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是单单叫我们修行、成佛才需要;我们要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日子,离不了它;要想在世间,从事於任何一个行业,事业顺利成功也少不了它。般若不能不讲,不能不细讲,不能不认真的去修学,这些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得很多,也说得很透彻。「所以般若是佛陀教育的真精神」,说佛陀教育就包含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上法宝,不可须臾离者也。」一时一刻不能离。为什么?离开般若智慧,我们就迷惑,我们就糊涂;迷惑、糊涂怎么能得到幸福?怎么能得到成就?这是反显般若智慧修学的重要性。
【必须离人我等分别之相,使其心一念不生,安住不动。】
我们先看这一句。这是般若最要紧的纲领,无非是教我们离相,离相前面讲得很多,往后还要讲。为什么在经典自始至终讲这么多遍?实在说,讲再多遍都不算多。为什么?我们没做到。贪瞋痴不需要讲,不讲天天在做,无时无刻不在做。为什么?习气太深,可以说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总离不开贪瞋痴,这就是烦恼的习气,我们无始劫以来已经养成习惯。而般若智慧对我们来讲非常的生疏,所以佛不断的讲,讲二十二年,希望把我们贪瞋痴烦恼习气转换过来,目的在此地。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用心也在此地,让我们不断的来薰习。离相是离心中执著、分别、牵挂的那个相,这个相如果不离,我们的般若智慧就不能够现行,不能够起用。也许有人要问,如果叫我对一切法都不分别、都不执著,那我还能办事吗?我如果要想把事情办好,当然这个事情要常常挂在心上,那个事才能办好。这个说法,我想大家听到之后都点头,不错,他讲得很对;佛菩萨听了之后就摇头,他讲得不对。他的确一天到晚把他这个事情挂在心上,他的事情办好了没有?没办好。一天到晚挂在心上,没办好;还不晓得怎么办?挂在心上成天打妄想,想怎么办?妄想怎么能把事情办好?我们听了佛的话,好像佛讲的话不合逻辑,佛讲的话不合人情,於是对於佛讲的话不敢相信、不敢接受、不敢奉行,那佛对他也无可奈何。我们一定要深信佛法,佛教给我们一切放下,让我们的清净心现前,前面经文上说过,「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心地清净,你就有真实的智慧,真实智慧好办事。无论什么事情,再困难的事情,再繁杂的事情,他一接触统统明了,处置得井然有序,恰到好处,这个事情就办成功了。
可见得真正办大事情的人,没有别的,心要清净,那是真正办大事情的人。世出世间最大的事情,是了生死超三界,这是大事,世间还有什么大事比这个事情更大,没有了。这个事情要用清净心来办,因为清净心生真实智慧。这样大事都能办,何况世间这些小事。我们世间人看到的一些很困难、很难办的事,佛菩萨看起来,那简直是鸡毛蒜皮,算不得什么难事,就是要智慧。智慧绝对不是从分别妄想里面生的,由此可知,分别、妄想、忧虑、牵挂,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办事。学经教的要注意到,妄想分别执著不能入门,不能解佛真实义。怎样解佛真实义?心地清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行了!这才能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般若智慧,一时一刻不能离。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做到「不可须臾离者」?如果我们心里面起了一念妄想,有了一念分别执著,你就离开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没有了;如果心里面一念不生、清清净净,你也离开般若智慧了。诸位听到这个话就难办,我心里头有念,没有般若智慧,无念也没有般若智慧,那怎么办?有念是妄想,不是般若智慧;无念是无明,也不是般若智慧。修般若智慧还真难。佛在前面屡次教导我们,「应生无所住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这就是般若,这样就不离般若了。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唯独念佛法门方便。怎么方便法?心里面什么念头都没有,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行了,你看看,与般若就相应。不住妄想,不住无明,心里面一个杂念都没有,不怀疑、不夹杂,这是一个杂念没有,这是无住;念念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生心。生心,不住无明;无有杂念,不住妄想;妄想、无明两边都不住,这叫做般若智慧。要念念相继,那就不离般若。这个方法就清楚明了了,人人都可以修,人人都能修。
【必须离人我等分别之相,使其心一念不生,安住不动。然后乃得恩怨平等,成就大慈悲定。】
这后面一句是讲功夫,也就是我们今天讲成绩、效果。你修般若波罗蜜,中国的禅宗是修般若波罗蜜。《六祖坛经》一开头,开宗明义,六祖大师就说了一句话:「大众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得中国禅宗是修般若波罗蜜多的,不是修禅定。我们用的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修般若波罗蜜多;由此可知,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总念般若波罗蜜多,跟六祖大师讲的话没有两样。只是我们修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手段,跟禅宗不相同,目的是相同的,成就是相同的。在成就上来说,不但相同,比那个还要殊胜。
初步的成绩在哪里看?恩怨平等,要从这个地方看。从前我看不顺眼的人,看不顺眼的事,现在慢慢可以,行了,慢慢能看得顺眼,不太认真去计较了,这就是你功夫得力,你有成绩表现。诸位总需要明了,念佛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功夫在哪里看?我们常说某人念佛的功夫不错,什么是功夫?通常一般是误以为念佛念得多,这个人一天念一万声,那个人一天念三万声,这个功夫不错!一天念十万声,古人还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由此可知,功夫不是念的多少声佛,功夫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如果这个念佛人,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那叫功夫。所以此地讲恩怨平等,这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成绩、这是功夫,这就是般若现前。
成就大慈悲定,大慈悲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要是谈条件的,就不能加上大,加上一个大,是无条件的慈悲。慈悲,要是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爱心、关怀,真正对一切众生有爱心,真正对一切大众关怀,这里面没有任何条件,这叫大慈悲。定是什么?心安住在大慈悲当中。
【然后乃得虽遇极大之逆境恶缘,不生瞋恨。】
就如同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节节肢解,那是遇到极大的逆缘、恶境界。他不生瞋恨心,不但不生瞋恨,反而生大慈悲心,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那个歌利王就是世尊座下的憍陈如尊者,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个得度的,果然就是他。由此可知,佛的愿决定是兑现的,没有虚假,愿愿都是真实,愿愿他都兑现。
【瞋恨毫无,然后乃得普度众生,满菩提愿。】
不可以这个众生我讨厌他,我不度他,这怎么行?这就不能满菩提愿。你每天发愿,在佛菩萨面前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里头还要括个括弧,哪些众生我不度他,还有这话吗?所以要普度众生,要高度的智慧,才能够把烦恼妄想分别执著打掉。
【忍辱非易】
这个忍辱,前面说过,就是耐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一切境界,一定要能够忍耐。佛在本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一切法能够成功、能够成就,秘诀就在忍。忍辱非易,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世间人不能忍?不能忍往往事情就坏了。小事要小忍,大事要大忍;不忍,事情决定失败,不能成就。
【非久久修学般若,得大三空三昧。】
这就说明为什么诸佛菩萨能够有究竟圆满的忍辱波罗蜜,这个道理就是他这个修学始终没有离开般若。他得到的是大三空三昧,大三空三昧是:人空、法空、空空。这三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大三空三昧,就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外是业因果报的刹那相续相而已,实实在在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他在极大的逆境恶缘当中,也如如不动;他了解事实真相,他不会在这个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凡夫不明事实真相,於是境界现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错了,不但不能成就事功,事业功夫不能成就,反而败坏。
【正恐忽遇极大逆境恶缘,瞋心少动,尽弃前功。】
前功尽弃了。特别是我们学佛,这个道理、这个原则适用於世间法。世间法里面所有一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居家过日子,做生意、做买卖,乃至於从政为社会大众服务,点点滴滴都要高度的智慧、都要真实的耐心才能成功。在佛法修学上更要紧,如果没有智慧、没有耐心,你在佛法的修学是决定不能成就。
我过去,这是在九○年的时候,五年前,我曾经说过,希望将来有机缘办一个小小的佛学班,我们不敢讲佛学院,佛学院的规模太大,我想办个小小的佛学班来培养弘法人才。这个班的条件是什么?条件是要在一年当中,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一天念三遍,一年就可以念三千遍。把《无量寿经》念熟,念到能背,能够写出来,能够默写出来,我要找这个学生。要经过考试,怎么考试法?要默写,写《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写出来,错一个字扣一分,错四十个字还行,六十分可以及格;错四十一个字,就不要了,不及格了。我用这个方法来考。今年五年了,还没有一个人向我报名,这个事情就是要有智慧、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功?我提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培养你清净心、培养你根本智、培养你的定力。我说过了,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三个人也教,我们开小班,来训练弘法的人才。不这样严格的训练,不能成功。这不是我要找学生订上这么苛刻的条件,诸位要知道,自古以来历代祖师选择学生都是这个条件。所以这个条件不是我专利的,也不是我发明的,不过是遵守古人的办法而已。现在人最怕背书,认为背书是个苦事情,其实背书不苦,背书是个乐事情,他为什么怕?因为他没有背过,没有用过这个方法,从来没有尝试过,感到这个方法很苦,原因在此地。古时候,无论是世法佛法,修学没有一个不是从背书学起,都是从这个学出来的,哪有困难!愈背愈欢喜,你要问那个欢喜从哪来的?欢喜从清净心来的。愈是背得多,心愈清净;清净心里面生智慧,清净心里面少烦恼;烦恼没有了,智慧增长,他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我们现在日子过得苦,我们每天不生法喜,生烦恼;你学佛,为什么你还生烦恼?没有依教奉行,没照做,真正照做没有一个不是法喜充满。十一段小注里头说,
【菩萨发愿平复,便得平复如故。】
这一段有个小故事,我没说。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等於是分解,身体被他分解;他发了一个愿:如果我确确实实没有瞋恚心,我这个身体应该可以恢复。当时就恢复了,证明他确实没有一丝毫瞋恨心。我们今天被人家砍断一条腿、砍断一条手,还得找医生,未必能接得好,没有办法自自然然恢复,什么原因?有瞋恨心;如果真的没有瞋恨心,马上可以恢复。所以晓得,忍辱功德效果真正不可思议。他能够立刻平复,这里面说了三个意思,为什么他被人肢解分解,能够立刻恢复?
【第一个,佛加被故。】
人心清净,清净心里面没有界限,清净心是平等的,所以他跟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如来,那个感应的力量非常非常强。这种事情,现代科学也证明了,它不叫感应,它叫磁场,现在科学叫磁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磁场,磁场的功能、力量的大小不一样。心愈清净的人,愈有修持的人,他磁场的能量非常之强,非常强;如果是妄念多、杂念多、烦恼多的人,他的磁场就很弱,不强。居住的环境也一样。中国有一个新的名词,叫特异功能,我们佛门叫神通,这有神通,这个是真的。有特异功能的人,他们能看得出来,看到人有光、有气,光跟气的色彩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实实在在讲就是科学里面所讲的磁场的能量。居住的环境也不一样,譬如这个道场是正法道场;如果有个特异功能的人,到新加坡来看一看,每个道场去看看,他一定认为居士林的气很旺很强。什么原因?住持正法,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地方的气旺,这个地方的磁场力量非常之强,所以人到这个地方来,他的心情就不一样。为什么?跟这个磁场的感应不相同。有些地方我们去,感觉得心情很舒适;有些地方你一走进去,就感觉到阴森森很恐怖,那是什么原因?就是那个场所的磁场不一样。跟我们自己的磁场相应,那就很舒适;如果不相应,那就很不舒适,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中国人看风水,原理就在此地,实在讲都是有科学做根据的,只是中国人没有用科学来解释这桩事情。这是因为心地清净,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磁场相结合,这个功能太大了,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大慈悲故。】
是他有慈悲心,爱心,对於一切众生他都爱护,对於冤家债主,恶意伤害我们的人,他能够特别爱护他,没有一点瞋恨心,这个力量大。
【第三,心清净故。】
这三个里面这一句是根本,这一句是因,真因,那个两句是缘;因缘具足,所以他的身体能够恢复。
【观照功行深醇,一心清净。心清净故,法界清净。此时悲愿之力伟大无比。有愿即成。】
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你想想我们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叫他不生病,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我们现在的身体很衰弱,一身都是病,能不能叫它完全恢复,不必找医生、不必吃药,可不可能?可能,你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有理论在,有这个道理,当然就有这个事实。你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把身体搞得那个样子,还叫学佛;佛菩萨看到都摇头,你学什么佛?你学佛怎么学成这个样子?你看哪一尊佛菩萨是瘦巴巴的,哪一尊佛菩萨是带著害病的样子,没有!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常常讲,我这个讲不是夸大,真正学佛不老、不病、不死,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决定不是假的。你般若道理稍稍懂得一点,你就会相信我这个话是真的。凡是你不能与这个相应,你不是在理论上错误,就是在方法上错误;如果在理论、在方法上没有错误的话,你一定是年轻、健康、长寿,这是应当得到的效果。真正原理,这个地方几句话说得是太好了,言语文字不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心清净。
心怎么清净?观照功行深醇。观是观念,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建立人生观、宇宙观,一定要建立一个真实、没有一丝毫错误的人生宇宙观;照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功行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但深而且醇,醇是不杂,这样得的一心清净,是真正的清净。心清净故,法界里面许许多多的障碍都消失,都没有了。所有一切的障碍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一有分别,就把无障碍的法界划了许多界限。我们中国的文字高明,分别是什么?思,思想。思,心上面划了许多格子,心上一个田,田是划格子、划界限;一划界限,心就变了,本来是一个心,变成一个思。如果在里面一有执著,那就变成想,一有执著,心里面就变出了相分。佛教给我们,教你离一切相、离一切念,就是把思想那个田拿掉,相拿掉,你的真心不就恢复了吗?叫你离相,离什么?就是离田、离相,恢复清净心;心里头也不要去划格子,也不要去打妄想,这就成功了。中国的文字充满了智慧。这法界就清净,法界里面没有分别执著了。
「此时悲愿之力伟大无比」,他的慈悲、他的愿力是达到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如来发愿普度众生,他这个愿力跟诸佛如来确确实实没有差别,跟诸佛如来的愿力相等,所以得佛威神的加持,感应的力量那么样强。有愿即成,他这个愿要恢复,马上就恢复,真的是心想事成。这两小段的文,把这个道理、把这些事实真相,确实讲得非常透彻、非常明了。
【谓之诸佛加被也可,谓之唯心所现也可。】
这都讲得通。你要说忍辱仙人身体恢复,这是诸佛威神的加持,讲得通,不是讲不通;你要说这是他自己唯心所现,也讲得通。为什么?唯心所现跟诸佛加持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诸法一如、诸法如义,它是一不是二,所以都讲得通。
【瞋恨为修行人之大忌】
这是一定要记住,我们修行修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把瞋恨心消除。瞋恨不要学的,无始以来俱生烦恼。你看看婴儿几个月大的,你仔细观察,他都有瞋恨心;两个小孩抢糖果,他在争,瞋恨心就显露出来,谁教他的?没人教,不要教的,俱生烦恼。因为有了这个东西,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没成就。没有成就,被什么障碍?被瞋恨心障碍了。当然障碍的原因非常非常多,但是瞋恨心的力量最大,它总是带头的一个。因此我们像治病对治,先对付它。用什么方法对付它?修慈悲心、修忍辱,修忍辱、修慈悲。慈悲、忍辱要能够真正得力,那就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智慧的忍辱,对付不了瞋恚,那是勉强在那里忍。那个忍就是世间人常讲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他忍耐为什么有限度?没有般若波罗蜜,他就有限度。如果有般若波罗蜜,那个问题就解决,那个忍化解了;把瞋恚化成慈悲,化解了。所以我们晓得,这是我们生生世世修行不能成功的最大障碍,我们要对它下手。
【无论在何时、遇何境、修何法,皆断断不可生瞋恚心。】
这是要记住的。我们被人骗、被人欺负、被人陷害,怎么办?最好念阿弥陀佛,把这个事情放下就没事了。如果有一念不平之心,有一念报复之心,你就又被瞋恚障碍住。有些人讲:这不行,不能忍受。《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不能忍受什么?有般若波罗蜜,没有一样不能忍受;没有般若波罗蜜,真的这个忍耐是有限度的。忍耐有限度,佛看到就说可怜悯者。其实人家来坑你、来陷害你、来侮辱你,你要果然若无其事,那就恭喜你,什么地方恭喜?灾消了,消业障,你的业障就真的消掉了;你有一念不平要报复,你业障不但不消掉,又增加了。所以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受到人家欺负,他对那个欺负的人很感激,替我消灾,我业障被他消掉。不但不瞋恨他,还对他特别恭敬,还多送点礼物去供养他。为什么?报恩。你看那个有智慧的人跟没有智慧的人做法不一样,怎么会相同?所以千万要记住,这个句句都是真实语。无论在世法、在佛法,刚才讲我们这一生过得很快乐、过得很幸福,我们的事业很顺利、很成功,我们的修道,道业真的能够得力,将来决定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几句话就非常非常重要。
【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
学佛人首先就要把得失这个念头丢掉、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世间人所求的,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不求,不求也会得到。为什么?总不外乎一个业缘。过去生中,你造的有业因,你修的有善因,必定得善果;你造的是恶因,那一定有恶报。缘遇到了,它自然现前。善的果报现前,若无其事,也不会很欢喜;恶的逆缘现前,也若无其事,也没有烦恼。在善恶境界里面,都能够保持清净心,如如不动,那就好。所以说不必认真,不必去计较。
【此而不知,尚何觉悟之有。】
这一点浅显的道理要是不晓得,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到的话,这个人是迷而不觉,他没觉悟,他在佛法里面没有得受用,没得到好处。
【故瞋心一起,菩提种子,便完全消灭。】
我们佛门里头常讲,火烧功德林。功德是什么?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功德就是清净心。如果拿佛法法相名词来讲,功德就是定慧。心里一发脾气,定慧马上没有了,所以火烧功德林。由此可知,你们要想想你修的多少功德,你学佛这么多年,你有多少功德,你要冷静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没发脾气,你的功德就那么多;如果你今天早晨发了一场脾气,你的功德也不过就几个小时而已,过去几十年修的都烧掉了,不算了,没有了。如果学佛学了一辈子,到临命终时一发脾气,完了,这一次什么功德都没有了,这很可怕,这都是事实。所以佛劝我们积功累德,积功累德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你这个功德才能够累积起来。积功累德很难很难,不是我表面上不发脾气,心里头有一点不高兴,那都不行。心里面有稍许不高兴,功德没有了,这功德难,非常非常难修。但是要晓得,「我做了很多好事」,好事是福德,福德在,福德不会被瞋恚障碍,你天天发脾气,你修的福报还是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修罗的福报很大;阿修罗怎么修成的?都是在佛门里面修福。像我们现在一些人一样,天天在修福,福报修得很大,脾气很大,傲慢心很大,样样不愿意输给别人;连烧香我都要烧头一支香,不甘落人之后。出功德,你出一万,我出一万五,我一定要比你高,好像比赛一样,这样的人将来他得的果报,阿修罗王。他就搞这个去了,享大福报,这人天大福报;功德呢?功德没有,福德就很大。福德不能超越三界,功德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修福德容易,佛门里面好修福;功德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心里面稍微有一点不高兴的话,功德都没有了。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教人,如何能保全功德,不离般若波罗蜜,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的功德就保全了。譬如持戒,我们出家人来讲,持戒精严,持戒非常严格,这很好!可是看到不持戒的人,心里面就不舒服,这个人不持戒,这个人破戒,心里面就有一点瞧不起他,动这一念心,你持戒是福德,没有功德。为什么没有功德?一天到晚看到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也不是,你还能得定吗?你心还能清净吗?虽然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因戒生定,他因戒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就是看到别人不持戒、破戒,他生烦恼。所以他那个戒不能得定,不能得定就是持戒没有功德,只有福德。他持的戒清净,来生生人天福报,身相端正,相貌长得好是戒清净,是得福报,他得福报。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功德,戒律成就功德,自己持戒不管别人持不持戒,别人持不持戒与我不相干;不但不管别人持不持戒,而且要把别人都当作佛菩萨看待。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礼敬诸佛。他为什么不要持戒?人家身心清净,已经达到圆满;我是凡夫,我心不清净要学戒律。人家心已经清净,他是佛、他是菩萨、他是示现的,像济公活佛一样,他示现的。我们不能跟他比,我们把他当佛菩萨看待,自己的功德成就了,自己的功德保全了。这些道理、这些事相、方法,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我们也读到也听说,但是就是做不到;一遇到现行,心里面烦恼又生起来了。这就叫做业障,这就叫没智慧,离开般若了。所以一念瞋心起,菩提种子,菩提是觉悟,觉悟的种子没有了,又迷了。
【佛言: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魔所摄持。普贤菩萨说:菩萨之过失,莫甚於瞋心者,以前所积功德,虽多如森林,瞋火若生,一齐烧尽。可不惧哉!】
这一段全是《华严》的教义,《华严经》上的。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做一切善事,但是没有菩提心;菩提是觉悟,觉悟是离相。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他生心、他布施,这是作善;但是他住相,他没有离相。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他是有所住,他没有做无所住;他而行布施,有所住心而行布施,就是此地讲的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为什么说魔所摄持?魔是讲的折磨,你虽然得善果、得福报,你享福还要受许许多多的折磨,这就是魔所摄持。佛所说的魔,实在讲是折磨的意思。古时候的经典,魔下面是个石头、是个石子,折磨的磨,不是鬼,是那个字。把折磨的磨,改成魔鬼的魔,魔鬼这个魔字是梁武帝造的,中国古字里头没有。梁武帝觉得折磨太苦,就像遇到鬼一样,所以把石头去掉,换个鬼字,这是梁武帝干的,所以以后我们都用这个字。要晓得这个字的来源,要知道它的本义,本义是折磨,折磨是烦恼折磨。我们今天享福的人、有大福报的人,他心里面他有忧虑、他有牵挂,他有许许多多的烦恼,这是享福里头有折磨,被魔所摄。福报愈大,忧虑牵挂愈多,受的折磨愈多,魔所摄故。如果他有菩提心,他享福不会受折磨,他能够随缘,他有再大的福报,他没有挂在心上,他也不会去想,我这个财产将来要给哪个人继承?他没有这个妄想,他心里面就舒服了,没有牵挂了。如果没有智慧的人,儿女多了,我将来给这个好、还是给那个好,哪个人成器,将来能守得住,这不叫打妄想!这就是自己折磨自己,这就是没有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的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所以他可以享受,他决定没有副作用,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再多的福报也是若无其事。所以他没有患得患失,没有这个意念,这就是菩提,这就是般若。
普贤菩萨说,菩萨之过失,莫甚於瞋心者。跟前面讲的意思一样。前面是讲瞋恨是修行人最大的忌讳,普贤菩萨在此地也说,《行愿品》里面的。以前所积的功德,这就是火烧功德林,就是这一句经文里的意思。所累积的功德,虽多如森林,这是讲他勤修,积功累德,勤修福业、福善。瞋火若生,这一发脾气,瞋恚心起来了,一齐烧尽,统统烧完了,这个意思刚才说过。可不惧哉!这是最恐怖的事情,最为畏惧之事。这是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要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修忍辱波罗蜜。忍辱波罗蜜要真正得力,一定要修般若波罗蜜,没有般若波罗蜜,忍辱的功夫就很难得力;要想功夫得力,不能离开般若。
【生瞋恨,由有四相。般若正智,药其著相之痴,贪瞋无由,可除也。】
这是说明忍辱为什么这样难,难的原因是因为众生著相。相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境界相,佛在此地把它归纳为四大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量无边的诸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超过这四大类,这四大类统统都包括了;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人我执、法我执,这两种执著跟四相,两种执著是能执,四种相是所执,意思都可以相通。著相的病太深太重了,无量劫来就是因为著相,才有六道生死轮回;离相,这生死轮回就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了。前面跟诸位说过,因为有执著,这才发生六道轮回;因为有分别,才有四圣法界。四圣六凡怎么来的?分别执著而来的。所以离开执著,六道就没有了;离开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六道、十法界没有了,显露出来的就叫做一真法界;诸佛菩萨他们活动的空间,他们居住的处所,就叫做一真法界。一是真的,十、六都是假的,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般若正智,般若智慧,就是对治四著相的病,著相的病要用什么方法来医治它?药就是医治的意思,就是般若正智,是医疗著相的毛病。著相是愚痴,般若是治病的,对治这个毛病的。贪瞋无由,贪瞋都是从著相来的,著相是从愚痴来的;如果把著相的痴治好,那贪瞋就没有了,贪瞋就没有依靠。所以能够断除的,不是不能断除,断除一定要靠般若波罗蜜,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贪瞋痴没有办法断根,一定要有般若正智。
所以《金刚经》不能不讲,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强调,金刚般若不能不讲,因为唐宋以后,我们佛门许多大德都不愿意讲《金刚经》,都怕讲《金刚经》。原因是什么?怕一般人听到《金刚经》产生了误解。《金刚经》讲空,一切都空,怕堕在恶取空;你错会了意思,佛说什么都是空的,那什么都是空的,因果也是空的,那造作恶业也是空,拼命造恶业,杀人、放火后面都是空的,那就无恶不作,那就完全错了;是很容易被人产生误会,所以许多大德避免讲金刚般若。江味农居士说,金刚般若可以治我们贪瞋痴的病根;不讲就没法子治病。这个药确实有副作用,因此必须要讲清楚、讲明白,讲清楚、讲明白真的是不容易。一般讲《金刚经》,讲一个星期、讲半个月,甚至於讲一个月,很难讲得清楚,真不容易!这部《金刚经》细细讲一遍,至少得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真得受用。所以这个东西是要讲,要讲就要讲清楚、就要讲明白,不可以含糊笼统。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
所谓对待就是相对建立。
【因对待故,极易生起分别计较,此所以有贪瞋也。】
这是说明贪瞋是从什么地方发生的,真的跟治病诊断一样,先要把病源找出来。病怎么生,为什么会这个生病,先把病源找出来,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要找病根、病源,先要了解世间一切事相,世间事都是相对的,我跟人就是一对。佛法里面,佛给我们说一切经,也不能离开相对;离开相对,没话好说。说佛法,佛法的对面是世间法;说觉悟,觉悟的对面是迷惑。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样不是相对的。凡是相对都是缘生之法,因缘生法,都是相对的。因为相对,非常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错误观念就是分别计较,很容易发生。一念不觉,就落到分别计较里面。佛经里面名词叫计度分别,计是计较,度是度量、衡量、分别,就落在这里面。所以前面讲,般若不可须臾离也,一离开般若,你就会落到分别计度里头去,那就错了。於是顺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不合自己意思就生瞋恚心,贪瞋是从这个地方生的。
【若能於对待中,看出消长盈虚的道理。为之消息而通变之,以治理一切世事,不能不服其为世间圣人。】
这是世间有一等高明人,虽不能治本,他能治标,也算是相当难得。他在相对当中,相对就有因果,他在因果里面看到消息。因果不是一世,因果通三世,所以佛法不讲因生,它讲缘生。为什么不讲因生?因为那个因会变。因遇到缘会变成果,果又变成因,果对於底下的发展,它又变成因。所以因不是定因,果也不是定果;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它为什么会变?当中有个缘,缘促成它的变化。所以佛讲缘生,不讲因生。聪明人就看出这个道理,他能够掌握这个缘,看出消长盈虚的道理,就是因因果果变化的道理,他看出来了。於是他把这个缘、机缘掌握住,就能够有限度的控制因果的变化,能够有限度的控制。
治理一切世事。我们今天世间很乱,灾难频繁,试问佛教能不能救这个世间?答案是肯定的,决定能救世间。可惜的是世间人不接受,那就没法子,世间人要是肯接受,乐於接受的话,佛法的确可以带给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和平安定、繁荣幸福,真可以得到。一个人相信,一个人肯学,你一个人得到;你一家人相信,一家人修学,你一家人得到;你这一个团体人相信,一个团体人修学,你这个团体会得到,没有得不到的。这里面有真实的道理,有很清楚的方法,还是前面讲的原则,我们掌握到缘,只要能够把恶的缘避开,把它舍弃掉;把善的缘抓住,不断的让它增长,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境界马上就变了。有不少同修听到我讲,来问我,他说:法师,大概要多么长的时间能够看得出效果?我告诉他:如果你认真努力,三个月见效。时间不长。三个月若不能见效,六个月一定见效。
我们读《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接受云谷大师的开示,认真努力断恶修善,三年才见效。为什么我说三个月就见效?了凡先生头三年,那个断恶修善的愿力不强,若有若无,不是完全认真在做,他好像在试验一样,习气还常常现前,不干不净,拖泥带水,所以三年才见效。所以,你仔细观察。可是往后,他就很进步,那个效果就愈来愈显著。为什么?他有信心。有信心,他就格外认真、格外努力,所以那个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时间非常快速。你看他许愿做三千桩善事,第一次许的愿三年才圆满;第二次许愿做三千桩善事,不到一年就圆满,愈来愈快速。所以我们明白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行,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决定见效。这样的事特别在念佛法门,我们从《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的例子不少。这是办大事,念佛求生净土,三个月到半年都见效,何况世间这些小事。这是世间善人教导人趋吉避凶、自求多福,儒家、道家都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教导世人,能够得到效果。
【佛法则看破其彼此相形而有】
相形就是相对的,彼此相形而有;佛法是看破,真相完全看清楚了。世间人他并没有看得透彻、并没有看得彻底,只是看出因果的变化,他看到这一层,这也就有相当的深度,但是没有彻底了解。能够掌握变化、控制变化,就能够消灾免难,能够趋吉避凶,实实在在能做得到的。佛法就更透彻、更彻底。
【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然而不无虚幻显现,非有而有也。】
这是佛法比前面世间善人看得更透彻、更彻底、更清楚,真的是宇宙人生真相大白,所以他能够超越。一切虚幻不实,这是一切法,佛法里面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世间人所讲的宇宙万有。宇宙万有的真相是虚幻不实,它没有一个实体,但是它有相,所以有即非有。因为一切相怎么形成的?无量因缘形成的,形成这个现相。现相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但是在我们感觉当中,这些现相都在面前;我们感到现相在面前,是因为现相的相续相,连续的现相,使我们产生了一个错觉,误以为这个现相在眼前,好像还存在,这是错觉,这是没有看到真相。如果看到真相,这个真相确确实实是不存在的,《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短暂到我们无法想像。这是经上佛举的比喻,讲一刹那当中九百生灭,而事实真相可能还不止。佛所举的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而实际可能比这个速度还要大。这是我们从大乘佛法里头,世尊说经的惯例,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相续相,连续的现相。
然而不无虚幻显现,这个虚幻显现是不停的、不中断的,不中断的在那里显现。而显现的相是会变的,什么力量在那个地方使它产生变化?这个力量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这个力量。妄想分别执著,在佛法里面叫识。所谓是唯心所现,真心能现相,刹那在那里现相;唯识所变,我们把一真法界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这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变成这个样子。什么样的妄想,变什么样的境界。十法界的众生都打妄想,十法界里面的佛,打佛的妄想,变佛的境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打菩萨的妄想,变菩萨的境界。这个妄想无量无边,因此所变的境界就无量无边,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是「非有而有,有而非有」,佛这两句话才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
【故既超乎其表,而不为所拘。】
唯有了解清楚、认识清楚,这才真正超越,不被这些现相所拘束,那你就得大自在。这些现相里面,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身相,不受身相的拘束,你身就自在了。所以佛菩萨能现无量无边的化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念什么,他就现什么身。这就叫做「超乎其表,不为所拘」,不被这个形相所拘,他在现相里面得自在。你要问佛菩萨为什么得这样自在?归根结柢就是清净心,他心里面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他就自在了,就不被色相拘束了。我们今天不得自在,被这些境界拘束。原因在哪里?著相。总认为这个身体是我,你就脱离不了这个身体,这个身像枷锁一样把你锁住,你没有办法脱离。你哪一天真的觉悟了,这个身是假相,刹那生灭,了不可得,这不是我,你就得自在,你就慢慢不受这个身体约束,不受这个身体拘束了,而后就能随心所欲。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很强壮,相貌很美丽,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能变相,你想健康,身体就健康,可不能想病,想病就得病。这里才一点痛,恐怕得什么病,没想几天真的病来了。病怎么来的?想来的。照照镜子想到老了,他想老,他怎么不老?拿到从前照片来比一比,我一年比一年老,那当然老,老得好快。我教给你一个不老的方法,教给你相貌很美丽的方法,你天天看观音菩萨,天天想观音菩萨,不久你就变成观音菩萨;相从想生的。你为什么不多想佛,为什么不多看佛像?我们念佛法门有观像念佛。观像就是造佛像,很圆满的佛像,你常常看佛像,家里面供佛像就有这个好处。常常看佛像,常常想佛像,自己的相貌就变了;不想佛菩萨,天天就想烦恼,那怎么能受得了,这受不了。由此可知,我们一生的际遇,真的是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造大罪业。因为没有人给你主宰,老天爷也不管你的闲事,都是自己成天在打妄想打出来的,你怪谁?底下教导给我们,
【仍复随顺其中,而不废其事。】
这就教给我们,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生活就自在了。怎么过日子?随顺其中。佛家常讲,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莫更造新殃是不要再打妄想了;随缘消业,那个日子就过得自在,就过得幸福美满。所以事要照做,照样要过日子,照样要去工作,不废其事。你的境界超越了。
【超乎其表,是为不著。】
超越是什么?就是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无住就超越了。什么叫无住?再也不把它挂在心上,就超越了。功夫完全是在心地里头做,不是在心外;在心里面做功夫,再也不著相。我们说得再通俗一点,大家容易明了,再也不牵挂,再也不忧虑。这个事情来也好、不来也好,成也好、不成也好,统统都好,你就自在。我自在了,我还希望别人的日子过得更幸福一点,过得更快乐一点,那怎么办?我们一定要认真的断恶修善。我们每天课诵也好,讲经结束也好,都要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还得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但是口念没做,这是口惠而实不至,我们还是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一切众生。要怎么做?每天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把断恶修善的功德,断恶修善一定是得福报,一定是离苦得乐,把离苦得乐统统给众生,把这个乐、福都给众生去享受,这就是我们说到做到。我们断恶修善,自己绝不享福,福报让别人去享,让一切众生去享,这就对了;自己享受,那就错了。佛教弟子,尤其是教导出家弟子,出家弟子要住持佛法、要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交代出家弟子以苦为师,要做一个样子给世间人看,我们说到做到,世间人才肯相信,才乐意接受佛法的教导。所以,「不著」非常重要。不著是智慧,布施是慈悲;这个布施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整个的生活,都是为一切众生做榜样、做表率,这叫大慈大悲。
【不著,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大悲也。】
随顺就是生心,跟一切众生在一起生活,和其光,同其尘,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榜样,做破迷开悟的榜样、做离苦得乐的榜样,这就是大慈悲。般若经里面没有别的,就是教给我们要具足大智慧、大慈悲,大智慧、大慈悲完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非般若、无非慈悲,这就对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