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四十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40
请掀开经本,八十三面,从注解第十一段看起:
「当知般若,亦是与彼诸法相形,名为般若耳,安可执著名字相。」前面说过,一切法都是从相对相形而生起的,佛法也不例外。由此可知,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非是因果、业报的相续相。除了业因果报相续之外,确实无有一法可得,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佛为我们说一切法,建立许多的法相名词,全是假设的。既然是假设,我们从假名当中,要紧的是要体会它真正的义趣,而决定不能执著名相,执著名相就错了。尤其是学般若,般若是智慧,智慧就是不执著,执著就不是在学智慧。
「前云明了无有定法,是清我见之源,今云破除攀缘妄想,是截我见之流。」这是从比喻上说,世尊在前面所说的深义,就像须菩提尊者所说的深解义趣,这句话非常重要,义是道理,趣实在讲就是因果相续的真相。佛无有定法可说,由此可知,一切法都是缘生的,缘变化很大,所谓是无量因缘,因结成果,果又结成因,因又变成果。所以业因果报,正如同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那个复杂的状况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而佛所说法,完全是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真相,事实是千变万化,佛哪有定法可说?佛无有定法可说,那哪有四相、四见的存在?如果真的有四相有四见,可以说佛就有定法可说,佛有法可说了。四相四见是什么?刚才说了是因果相续之相,是业报相续之相,是这么个东西。佛在经上一再的给我们说明,因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四相四见具不可得。所以他这句话的意思,叫我们破除四见的执著,到这段经文,又给我们讲要破除攀缘妄想。
四相四见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妄想来的,从执著来的,攀缘就是执著,是从妄想执著而来的。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众生有妄想就有十法界,众生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执著世间法变六道轮回,执著有佛法还是搞六道轮回;要想出离六道轮回,要破执著,世法不可执著,佛法也不能执著。前面我们看过《起信论》里头马鸣菩萨讲的,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个很要紧,离就是不能执著。能够破妄想离执著,四相四见当然没有了,四见都没有,哪来的四相!这才能够契入诸佛菩萨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了。
「一切众生,从本以来,不了达十法界理事,唯一真如,同体平等,念念相续,未曾离念,谓之无始无明。」这一段实在是这些祖师大德们,见到诸法实相之后,非常感叹的几句话。众生为什么会变成众生?就是不知道十法界的理事,理是道理,事就是事相,十法界的现象,这个现象怎么发生的、怎么演变的,不明了、不通达。真正通达明了,只有一法界,就是一真,「唯一真如,同体平等」这八个字就是讲的一真法界。真实通达明了,唯有一心,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出来向大家报告的,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大乘佛法的修学,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学哪个法门,前面都跟诸位说过多次,总而言之我们的目标就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得一个,就入一真法界,也就是说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
性宗、禅宗它求觉,教下走的是正,净土宗修的是清净心,《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心专念,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宗门有所谓若人识得一,假设有人认识了一,「若人识得一,则万事毕」,一切事情都解决了。那个一是什么?一心。由此可知,无量法门、每个宗派到最后所归的就是一,万法归一,那个也是一心,归到一心就是归一真法界。一心跟一真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我们讲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要晓得能所是一不是二。如果你把能所看成两桩事情,你决定得不到一心;换句话说,你修得再好也在十法界,你也证不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能所是一,万法是一,这是佛法最高的境界,唯一真如,同体平等,这两句话都是用在世出世间一切法。
可是凡夫的毛病就是有念,念就是前面讲的我见,就有念,念念相续,这个念就是妄想、就是妄念,这个妄念就叫做无始无明。说无始,没有开始,它是相续相,哪有开始?因为它是个相续相,一断一切都断;它要真有这个事情,那就断不了,那就没有法子,佛就永远成佛,众生永远做众生。它是假相,是个妄想的相续,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明白。
「今欲返本还源,故必须从根本解决,以断其念」,这是真正从根本上下手,「难哉难哉,因其难也,故佛为说种种方便法门,令其随顺得入」。断念是根本,断念很难,太难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这一生学佛的缘就很重要。现代人学佛的因缘比古人差多了,古时候生活环境跟现在不一样,资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见闻不广,见闻不广对修行人来讲有好处,心清净。古人所谓「知事少时烦恼少」,你知道的事情多了,你烦恼就多,你妄想就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交际很广,认识人很多,是非就很多。这些是是非非你跟很多众生就结了缘,这个缘里头有善缘、有恶缘,不单单是恶缘,连善缘也障道,都造成菩提道上的障碍。这是我们环境没有古人好,古人有很多人一生住在一个村庄,老死不相往来。乡下人有一生从来没有进过城的,他虽然见闻不广,他心地清净,人老实,所以修行容易成就。现代人所谓是知识爆炸,藉著传播工具,全世界的事情你没有一样不知道。心定不下来,参禅不能得定,学教不能开悟,念佛不能得一心,你要问什么原因?你头脑里头装的东西拉杂太多了。
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真正想修行,念佛得一心、了生死,不要看报纸、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把外缘都把它杜绝掉。这不是我发明的,我是跟印光法师学的。印老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印老教学生,教给你念佛法门,你回家去老实念,他反对人到处去参访。初一、十五他的信徒,在家皈依的信徒,到寺庙里面来看看他,他见到就骂人。一见到就说,你来干什么?你不在家老实念佛,你来干什么?我来看看师父。师父有什么好看的?过去你见过了,有什么好看的?骂回去!教训他,你心神不定,跑这么远的路费精神,到庙里面要供养,又要费钱财,赚钱好不容易。都把他骂回去,他心才能定。果然老实念佛,那一句佛号真的够用,「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他的行持、教学的方法果然与《念佛圆通章》相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成功了。从初发心到无上道,就这么一个方法,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成佛,成了佛之后度众生还是用这句佛号。这个法门不可思议!所以,故佛为说种种方便法门,这方便里面第一方便就是念佛。古大德称这个法门叫「胜异方便」,胜是殊胜,异是奇异,没有人能跟它相比的。因为有这个方便法门,末法罪障深重的众生统统能得度,问题就在你相不相信,你愿不愿意修;真相信、真愿意修,所谓是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起信论云,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问曰,若如是义,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无有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於念,名为得入。」《起信论》里面这段说得非常巧妙。真如就是般若里面所讲的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这个名词在前面已经说过。既然是一真,既然是一如,一就不可说就不可念,二才可说可念,一里面怎么说,怎么念法?一就是清净心。心里面动了念,动念就不是一心,动了念之后就可说可念、可思可议;当一念不生的时候,那就不可念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一才是真如,二就是妄想、就是无明,无明起来了。
先把这个大前题为我们说出,当然有人要问,要是这个样子,这一切众生怎么能证入?问得好!答得更妙。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菩萨祖师大德代代弘传说法利生,我们才有缘分在末法时期闻到佛法,要没有能说能念的,我们怎么能闻到佛法?这又说要不可说、不可念,才能够证入,这对我们现前来讲岂不是矛盾吗?怎样从矛盾当中能够契入,这是个大问题。他所答的,实在讲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意思,没有出《金刚经》之外。「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这个要知道,「虽念,无有能念可念」。前面说了,能所是一不是二,我们现在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无始劫以来,都把能所看作二,不晓得它是一。这也就是说,无量劫来的修行,我们为什么到今天没有成果,真正原因所在就是错用了心;我们用的是二心,不知道真正的真相它是一心,它不是二心。
如果明白事实真相,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是一桩事情,说就是无说,无说就是说。这个话我们乍听起来又不懂了,无说跟有说明明是两桩事情,怎么能合成一个?实际上真的是一个。前面讲过,说法,说是因缘所生,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既然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岂不是无说吗?你要把这个事理明白了,你就会听了,你听了就会开悟。如果你还执著在二边的话,有能有所,你永远不能契入。《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的意思很深!有能有所你决定不解如来真实义,你读经、听讲都把意思错会掉,都错解了。必须要知道能所是一它不是二,能所是一,所有一切法都是一,这就万法归一了。禅宗里面也有句话说,万法归一,然后再问一归何处?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许多人听了,都感觉到茫然,不知所答。一归万法,万法不就是归一吗?一归到哪里?一归万法。万法跟一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一就是万法,万法就是一。说一,是从体上讲的,说法,是从相上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是一,器是多,《华严》上讲的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这叫随顺。
若离於念,离什么念?离能所的念,离一多之念,你就入了,你的心就清净了。能所念离掉,一多念离掉,再问一问,四相有没有离?四见有没有离?当然离了。因为四相,我相、人相就是能所,众生相、寿者相就是一多。我相离了,我见也没有了,因为见、相是一不是二,四相就离了,四见也离了,六道十法界离了。名为得入,入一真法界。
「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因诸法一如,故不可说。」心是能生,法是所生,心确实无有一法,它能够生一真法界,能够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它会变现。但是要晓得,能变的心跟所变的一切法是一不是二,故不可说。如果是两桩事情,当然可以说,它因为是一桩事情,就不能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你才见到真相,因为无说、无思他心是清净的,清净心就见到事实真相。若有说、有思他心动念了,心一动念就是无明,无明就障碍了清净心,事实真相见不到,道理在此地。「因真心无念,故不可念,名为真如也。」无念,在大乘经上常讲,无念就是正念,有念是妄念。经上给我们讲无念,是无妄念,不是无正念,这个要知道。妄念就是妄想执著,离开妄想执著就是正念现前。
「念是业识」,业意思就是活动,我们今天讲活动,识就是分别,念是心动了,心动就叫业;一动它就起分别,起分别就叫识。「性体并无是事」,真心本性里面没有业识,也没有这个现象。「此明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真心本性本来就清净,绝对不会受这些纷扰,「能大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现在的真心本性清净不清净?绝对是清净的。我们现在没有感觉得清净,你现在根本就没有见到真心,你怎么知道你真心清净不清净?你没见到!诸佛菩萨见到了,六道众生每个众生心性都是清净的,所以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圆觉经》上都有这个说法,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凭什么讲的?凭你的清净性从来没有污染过。我们今天这个现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现前?刚才讲了,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而已。业因果报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所以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六道十法界就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讲它存在时间的短暂,佛不过是拿这两字来做形容,其实那个短暂的相,佛要是真的说出来没有人会相信,於是大家都谤佛,佛打妄语。
其实,佛所说的句句话都是真实的,短暂到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所以佛在《楞严》上透了一点消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两句话真正的意思,就是说明没有生灭,它的时间太短了。为什么这个相存在?相续相,我们在前面举电影影片来做比喻,它是相续相。因此,实在讲确实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我们被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迷住了,以为它是真实的,以为它是存在的,於是不断的在造业因,不断的在果报相续,在搞这么个回事情!这是凡夫搞的。真正一旦觉悟,一觉它就断了,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他上面一句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是说明这个现象。能说得出这样的话来,当然是过来人,若非过来人说不出这个话。所以底下讲,能大师云,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就晓得自性跟十法界这个幻相,它的关系是不即不离。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幻相,不是自性里头本有之物,也不离开自性,为什么不离?是我们迷了自性才变现出来的。这个是迷幻,迷幻的境界,不是真实的境界,哪一天你不迷了,这个虚幻的境界就没有了。
佛在《楞严经》上有个比喻很好,他把境界相比喻作目眚,眚是眼睛有病。大概害过眼睛的人有这个经验,眼睛害眼病的时候,看到光上面都有圈圈,空中好像有花出现。好眼睛的人看不出来,没有,眼睛害了眼病的人就看出来了。他看出来外面那个虚幻的境界相,你想想它跟眼睛有什么关系?眼睛里头确实没有这个东西,但是这个相确实是病眼所生的。原来是眼睛病了才出现这个东西,眼睛好了这个东西自然没有了。由此可知,六道轮回、十法界就是我们的心性病了,病在什么地方?迷了。迷了自性,出现这个幻相,一但觉悟,这幻相就没有了,就好像你眼睛又好了,看灯灯上圆影没有了。佛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我们细细想想,能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与我们心性的关系,这关系是不即不离。
「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这就是妄念,妄念就是无明,所以给你讲无明无始,没有开始,当处起,当处灭。就是佛在《楞严经》上所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起就是出生,灭就是灭尽,刹那不停。「病在前念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随灭随起。」起就是起境界相,变的幻相。所以境界相,包括佛菩萨示现的,包括佛菩萨为众生所说的种种佛法,都是当处起,当处灭,要晓得这个道理。不能说佛法例外,佛法没有例外,只有真如自性是例外,那个没有生灭。这是讲念头,所以诸位要知道,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一切执著都放下,恭喜你,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你有分别你有十法界,你执著没有了,还有分别,你说六道没有了,你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叫十法界;分别也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以后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佛的果报是一真法界,叫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那个境界里面所有一切法都没有生灭。你读《无量寿经》,生到极乐世界那边的人个个都无量寿,容貌永远不变;西方世界也有树木花草,永远没有凋谢。它是一真,它没有生灭。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植物春生夏长,它有生有灭、有枯有荣,西方世界没有,它一真。我们这里所有一切法都是生灭法,就是生灭心变现出来的,变现的生灭法;华藏世界、西方世界是不生灭的心变现的,不生灭的心是真心,真心没有念。
所以这是念念相续,念是因,十法界依正庄严它不会断掉,就是念念相续之果。随灭随起,「并无实物」,这是真实的样子,所以说诸法实相,随灭随起,并无实物。「犹之空花,幻有无实。」空花也就是目眚比喻里面所现的,眼睛长病,看到空中有花,好眼睛的人看不出来,没有。眼睛有毛病看到空中有花,空中哪有花?他眼睛有毛病看出来的,所以幻有实无。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像空花,实实在在没有。「故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现在讲是老毛病了,老毛病自然会起来,不要紧,怕的是觉迟,要觉悟!也就是说妄念起来不要紧,妄念不能相续。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世间还有一等迷人贪恋这个假相,他不希望这个假相转变、消失,希望这个假相能够多存在一段时期。可不可以做得到?可以,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做到。都在念!只要念头不断,果报就不断,善念就善果报不断,恶念就恶果报不断,不就这么回事情吗?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世间人,绝大多数的人没有不贪财的,财富也是「随灭随起,并无实物」,得不到的。眼前这个相续相好像在面前,好像是得到的,其实是假的。如果希望这个相续相能够常常在面前,那怎么办?修财布施的善因,你修这个因,这个果报就常在面前。如果不修这个善因,或者是反其道而行之,反其道是悭贪,你眼前这个财富很快就失掉、就没有了。为什么?它灭掉之后,它就不再生。一切法生灭的道理我们要知道,你要希望不断有善果现前,就要不断造善因。实在讲,所有现象没有别的,业因果报相续不断,这是把事实真相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
可是学佛的人要晓得,这个现象毕竟是个假相,不要说我们世间人的富贵太渺小了,我们看到佛经上讲的,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六道里面福报最殊胜的。《金刚经》前面较量,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谁有这个能力?真有这个人,大梵天王,你就晓得大梵天王的富贵,人间、天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跟他相比。那么大的富贵也是空花,也不是真实的,也是业因、果报相续相而已。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门,归源无二路,就是只有一心,一心就归源了,一念就归源,二念就归不了源。在无量方便门当中,「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这在提倡念佛法门,因为这个法门人人可以做得到、人人都能够成功,比起其他法门,这个叫易行道,其他法门比这个难。「不念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念佛法门它的理论基础在此地,我们妄念多,妄念决定断不了,念佛法门是把我们妄念换一下,换成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守住这一个念头,用一念来止一切妄念,这是念佛法门理论的基础。「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作观就是大乘佛法里常讲的观行,包括所有行门的总纲领。念佛也是作观之一,也是观行之一,在一切观行当中,念佛尤其亲切。「盖作观,可说是智念。」作观是智慧,也就是说用理智克服感情,感情是迷,要用智慧去破迷。「念佛则是净念」,因此没有智慧的人也行,学其他法门,没有智慧不能破无明、不能断烦恼。没有智慧的人,不要断烦恼、不要破无明,修念佛法门、修净念行,净念修成功,智慧就开了。大势至菩萨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你心清净,清净到相当程度,忽然就开智慧了。智慧开了就能破无明,心清净了,烦恼就不生。所以,念佛则是净念。
「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染浊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些染污了清净心。实在讲染污是比喻,心地本来就清净,从来没有染污。染污实在讲障碍清净心不能现前,我们叫它做染污,就好比阴天云彩障碍太阳,阳光不能照到我们大地,被云彩遮住了。云彩有没有染污太阳?绝对没有,只是障碍了阳光不能够普照。所以要晓得妄念,妄想分别执著,真的就像一片云彩一样,它障碍我们清净心现前,绝对不会染污清净心;经上也常常讲,染污叫方便说,实际上是障碍。「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这是念佛的好处,把它的理论,把它的方法、效果都说出来了。道理明白了,方法效果也知道了,才晓得非念佛不行,不念佛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下面是解释佛的名号。为什么念佛?念别的不行吗?我也常常碰到不少人来问我,他说:「法师,你念阿弥陀佛,我念一二三四,不也可以吗?」都是用一个念来治一切念,是可以,是没错,你念一二三四也行,一天到晚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也行,你念到一心不乱也成功。可是果报不一样,你念一二三四念到一心不乱,你出不了三界。什么原因?因为一二三四是个妄念,你用一个妄念止一切妄念,最后还有一个妄念在,还是障碍你,你出不了三界。念阿隬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是西方教主的德号,他教我们这个方法,念这个名号得他本愿威神的加持,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一二三四念到一心不乱,不能往生,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所以后头果报不相同,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这意思不一样,一二三四那里头没有觉的意思,一二三四念的还是无明,还是不觉,念阿弥陀佛是觉。这个名号,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照字面上意思来翻是无量觉。「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故曰,更亲切。」这就是讲比一般作观,修观想,真的是亲切多了,念佛是直接念我们的觉性。「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功夫纯熟是念而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那个功夫才叫成就,才是见性。我们在一生当中要想达到这个境界,真的是很难,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就的。可是净宗法门有阿弥陀佛保佑,有阿弥陀佛照顾,功夫不到也行。「但能行愿真切」,行就是一向专念,愿就是愿生净土,我真想到极乐世界去,我真的放下万缘,专想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要做到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我们可以做得到,念而无念我们未必能做到,净念相继确实是可以做得到的。「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阿弥陀佛的大悲大愿,就是《无量寿经》第六章四十八愿,那是阿弥陀佛对法界一切众生宣布的,他的慈悲大愿,接引念佛人往生净土。「便同阿鞞跋致」,这也是四十八愿里面讲的,十方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这是梵文翻译的不同,阿鞞跋致是《弥陀经》上翻译的,阿惟越致是《无量寿经》上翻译的。「即是圆初住地位」,圆教初住菩萨。
「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这是真的,要用其他的法门,就是念佛法门以外的,你要想修到圆初住菩萨要经无量劫,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无量劫的修行,才能超凡入圣,得一个小乘须陀洹初果。然后从小乘须陀洹初果修满十信位,因为十信位的菩萨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所以经历的时间就很长,这才能证得圆教初住;证得圆教初住就念不退了,就是净宗里面常讲的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是真正保住了。从圆初住到成佛,还要修行三大阿僧只劫,佛门里常讲的修行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够成佛,三大阿僧只劫从哪里算起?从圆教初住算起,初住以前无量劫,那个不算,单从初住算起。第一大阿僧只劫修满三贤位,第二个阿僧只劫是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是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只劫证十地菩萨果位,你才晓得多难!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我们根据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写的,如果大家再看《无量寿经》上的注解,不是初住。《无量寿经》上的注解,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不是初住菩萨,这个诸位要晓得,是七地菩萨;换句话说,他已经修满两个阿僧只劫,从初住起修行,又经历两个阿僧只劫,才达到七地。念佛人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地位,果报不可思议,任何法门都没有办法跟它相比。「今一生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这还用得著说吗?所以古德称它作胜异方便,最殊胜、最特异的方便。
「我等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这个法门实在是百千万劫难遭遇,诸位想想,在现代这个时代,全世界人口当中,有几分之几在这一生遇到佛法?我们这个讲堂外面人很多,一生都遇不到佛法。遇到佛法的这些人,又有几分之几遇到净土法门?太少了。我们就在美国这个地区,看看这些学佛的人,中国人、外国人学佛的不少,有几个人一心念佛?念佛人当中又有几个人真正一心念佛?这样几层一淘汱下来,没剩几个,才晓得这个法门所谓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的,这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这些话都是真实话,绝不过分,字字都是实语。「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我们的愿是不是真?我们的行是不是切?行愿真切是什么?一心都在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是行愿真切了。果然这样念佛的人,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在现代念佛往生人当中我们也看到,时间都不长,大概一般三、五年当中决定成就。这个法门真叫易行道,三、五年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实在不可思议。
真正学佛,实在讲简单容易,用不著搞这些经典,太麻烦了,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成功了。倓老法师写那个《念佛论》,我都嫌他罗嗦,太多了,我们特别把《念佛论》里面念佛往生的三个人节录下来,看看那个,照那个学就行了。这三个你看往生多自在、多潇洒,念佛的时间不久,时间都不长。在家居士郑锡宾,他在倓虚老法师面前皈依,一直到他往生,不过六年的时间,他把这个法门就修成功,六年!他只学会一部《弥陀经》,除了自己一心念佛之外,到处去跟人家去讲《弥陀经》,他就这么一点本事,你看他走得多潇洒。没有病,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这是真的,通宗通教有什么用?通宗通教还要搞六道轮回,人家什么也不通,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作菩萨了。古德给我们讲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人间第一等聪明人。我什么都不搞,就要见阿弥陀佛,见到弥陀佛哪有不开悟的道理。真切要紧,要真干,知道世间统统是假的,一定要放下,不能放下的也得要放下。
「所以念佛人,於断念一层,纵令未易办到,而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两句务必要做到,念佛真实功夫,真实受用,如是如是。」这两句经文,就是我们常讲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色声香味触这都是属於身、属於世界,我们身体跟外面物质的环境,法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心里面一切分别执著妄想、忧虑牵挂统统放下,然后才能叫一心念佛。心里只有佛,除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就成功了。你看看这些往生自在的人,想去就去,想住就住,他有什么本事?他的本事就这两句,他能放得下。我们今天继续要搞六道轮回,苦不堪言,我们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放不下,分别执著、烦恼忧虑放不下。哪里晓得统统是假的,叫自找苦吃,没人给你苦吃,你自己找的。
「妄想是众生无始来之病根,万不可强制,如其强制,反伤元气。」妄想分别执著一定要放下,但是要有善巧方便,不能勉强,勉强压压不住,它会起反作用。那要怎么办?一定要叫他先认识,知道它的事实真相,晓得原来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这把它的真相看穿了,就很容易放下。知道一切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事上是当体皆空,心里面想像、忧虑牵挂,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於是看穿了,自然就不想,也不忧虑,也不牵挂,外面境界现前也都能随缘,这个方法好。所以不能强制,如其强制,反伤元气。「因妄想是本心之作用,不过错用了,所以成病」,病就是迷惑、造业、受报,这是病。「只要依照佛法,将其转换过来,归到智念或净念上。」智是让他了解事实的真相,他自然会放下,把念头转过来。或者是没有这个智慧,对於真相不了解,但是他有善根,这是非常的可贵。善根是什么?信佛,佛这么说我就这么做,这个人有善根,老实念佛。我们看到近代往生的这些人,没有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是老实念佛人。「久久自然无念,便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矣。」就是用念佛的方法念到清净心现前,心清净了,心就平等了,就转识成智,转染污为清净心;只要这个一转,就跟相宗里面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同样一个道理,有同样的效果。但是相宗转识成智要智念,净宗转识成智用净念,方法不一样,难易不一样,效果相同。
「今曰断除,是除其病,非除其法。」这个要知道,我们要用方法,是要把妄念除掉。「断妄归真,便恍然大觉,了达万法一如,本是一真法界,本无人我差别,则万念冰消。」万念是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没有了,是因为你明白人生宇宙的真相,这些妄念自然没有了。
「必须多读大乘,亲近善知识,指示修学门径。」这一段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对於一般知识分子的开导,要多读大乘经论,要亲近善知识,没有善知识指导,大乘经论读再多也没用。《华严经》上佛说过,《大智度论》上也讲过,「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法若没有善知识指导,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他也没法子理解,一定要真正有修行过来人给我们讲解。为什么?他有体验,也就是说他有实证的功夫,这个路是他走过的,他是个过来人;若非过来人,看佛经、看注解,依文解义,那个没有用处的。必须真正是有实修、实证的人他来帮助我们,我们才不会把经义解错了。尤其像《金刚经》,字字句句含义都无限深广,我们自己的确没有办法看得懂,就是看古德的注解,像江味农居士注得这么详细,也不容易理解,这是实在的话。由此可知,亲近善知识是非常的重要,指示修学门径。
学佛,古时候亲近善知识还容易,现在这个时代,纵有善知识,我们亲近的缘也断掉了,也没有了,这是现代人的苦处,现代人福薄。古人学道都在年轻,十几二十岁,可以说都有师承,也就是说都知道尊师重道,肯听老师的教诲。现在没有了,现在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学生对老师没有恭敬心,老师所教导的,他自己的学生意见很多,未必肯接受你的,甚至於还批判老师。老师要真正是个善知识,对於这种学生,必定是敬而远之,他不敢教。我学佛,我常说我感到非常幸运,在这个时代还遇到善知识。但是像我这样子遵从老师的人,这种学生很难找,老师怎么教,我认真做,不敢违背。凡是不能遵从老师指导修学的人,都没有成就。我在台中,老师不是教我一个人,我们同学一起二十多个人,这个里面成就的比例,实在讲对於老师的教导百分之百的依从,你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就;能够听一半,你就是一半的成就;完全不听,那完全没有成就。这是在我们这一班同学当中二十几个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不容易,真正听老师话的人太难了。
「首先要明了六尘等境,唯虚无实,不为所迷,知一切法唯心,心外无法。」心就是念头,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心想生,心外无法,这要先认识清楚。这个认识清楚就叫做看破,不仅仅是看破世界,看破六道、看破十法界,看破之后,放下就不难。「此是遣荡尘境之方便」,这是先看破,「渐渐乃能胸无点尘」,这就是放下,看破之后就能放下。「则慧光开矣」,放下之后,智慧才现前。「纵有念头,亦极微薄,然后乃能断之。」当然还是有念头,念头微薄是真的,像前面所讲的,初住菩萨明心见性了,初住到成佛还有四十二个阶级,这四十二个阶级就是有微细的念头,这个念头已经不碍事,慢慢再去断。
「开智慧是转凡入圣之枢纽,经云,以是名字奉持,名字是金刚般若,故此经所明义趣,皆是开其金刚智也。」名字是全经修行的总纲领,我们学金刚般若,怎么个学法?就依照这个名字所说的去做。名字是什么意思?全经就是名字的解释,名字是全经的总纲领。「离名字,离言说,离心缘,离念是也。」修金刚般若就在离念,离念就是离名字、离言说、离心缘。在哪里练?在生活当中去离,在工作里面离,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离。离不是离事相,不是离外头境界,离你心里的执著。你心里有名字的执著,有言说的执著,有妄想分别的执著,心缘就是妄想执著,要离这些东西。所以从念上离。「离念即是断无明」,无明尚且能断,何况烦恼?「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证。」法身是什么?就是生活,就是工作,就是处人接物。你在这个里面证实理事一如,性相一如,生佛一如,证明诸法如义,那就是证。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现实境界,在这个里面去求证。《金刚经》所说的理论,所讲的事实真相,要在生活当中把它证明,这是法身分分证,无有一法不如,法身就是真如。「等觉菩萨,复用此法,断最后一分微极细无明而成佛果。」我们初发心的人用这个方法,可见得这个方法是一直用到成佛。用这个方法是原则、是原理,至於手段可以讲是无量无边,法门无量,这是一个总纲领、总原则。
「总而言之,此两节经旨」,旨是宗旨,是修行指导的原则,「即是先须了彻无有定法,以清妄念之源,此是智慧」,所以这个一定要晓得。有人来告诉我,因为我教人,我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就是这个方法,一门深入。老师这样教给我的,我一生奉持,也以这个方法教人。於是有些同修来告诉我,他说:法师!我听到别的法师讲,别的书上说,入门要从广学多闻,你这一部经、一句佛号怎么行?他说的对不对?我点点头,对。怎么不对?无有定法,都对!哪有不对的?问题在什么?一定要了解根性,从广学多闻要有广学多闻的根性,有那种环境,行。自己的根性很利,有这个聪明智慧,我们讲的,佛法里面讲的上上根人,不能到上上根,也得要上根人,根性很利。第二个,他生在世界承平的时代,不是乱世,生在承平的时代。他生活很安定,社会环境安定,这有利於他的修行,遇到善知识,可以从广学多闻、按部就班慢慢来。如果自己想想,自己不是上根、上上根,我们是中下根器,你念太多记不住,理论太多烦了,就搞乱掉了。这就想想自己不适合!又生在乱世,乱世说实在话,哪一天生死谁都不敢保证,时时刻刻有灾难。一个不幸的灾难来了之后,我道业还没有成功,那岂不叫可惜吗?
所以在乱世,根性又不好,只要找什么法门?省时间,时间要短,法门要有效,而且很快的能成就,找这个才管用。别人说的不是不对,对!有道理,对我不适合,我不适合那个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都是佛说的,哪个法门不对?门门都对,门门都成无上道,所谓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要紧的是自己要衡量自己是什么材料,这个与自己成败的关键就太大了。想想自己的根性、自己的程度、自己生活环境、自己生存的时代背景,然后我们看看哪一个法门对我有利,我们应该抉择取哪个法门,这就正确。因为佛无有定法可说,只要说之成理,不违背经典所说的,统统都对,用不著起争论。你喜欢学那个法门,我也鼓掌欢迎你学那个法门,你劝我学那个法门,我谢谢你的好意,我自己没有能力。我想想我这个法门我有把握能成就,那个法门实在讲我没有把握。肯选择有把握的,不选择没把握的,我想一般人讲聪明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这是无有定法,於一切法不需要争论,学哪个法门都好。以清妄念之源,这是智慧,这才能真正了解佛的四依法,特别是末后,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更须破除攀缘心想」,就是分别执著,「以截断妄念之流」,前面是断妄念的根,这是破妄念的发展,「破除攀缘心想」,是把妄念的发展把它堵住。这是说明这两段经文真正的意思,可见得无有定法这个说法意思非常的深广。佛说的经名,确实以金刚般若智慧堵住我们妄想的发展,正是禅宗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金刚智慧。不再迷惑,不再打妄想,不再执著,「此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能断的意思。「作观,念佛,乃能断之方便」,能断的方便,就是金刚般若的方便。金刚般若你怎么修?一个是修观想,一个是修念佛。观想,在教下称为止观,教下所用的;净土宗所讲的是念佛,一心念佛,这是金刚般若下手的方法。
「奉持,即是念念不忘佛说」,奉是奉行,把佛教导我们的一定要做到,像佛一样,在穿衣吃饭上做到。穿衣吃饭代表日常生活,入舍卫大城托钵代表日常工作,讲经说法代表是处事待人接物、迎宾接客,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一切活动之中要把它做到。「念念不违如来」,如来在本经是从真如本性上说的,念念不违如来就是念念不违真性,「即是一心念佛也,求生净土,即是一生究竟圆满也」。由此可知,念佛这个意思也非常广泛,如果用广义的方法来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念佛法门。我们净土宗这个念佛是念阿弥陀佛,其他那个方法都是念觉,觉就是佛,教下止观里修正知正见,正也是佛,觉正净都是佛。所以说无量无边法门统统都是念佛法门,而念阿弥陀佛,是念佛法门里面一个特别法门,这个我们必须要记住的。佛是觉的意思,求觉、念觉就是念佛法门。所以末后讲求生净土,这是净土宗念阿弥陀佛的法门,拣别不是其他念佛法门。这个法门尤其不思议,就是一生究竟圆满的法门,这句话很要紧,一生究竟圆满是成圆教的佛果。
在其他法门里面所说的,这都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的,像《华严》所说的,要无量劫的修学功夫,才能达到究竟圆满,不是一生,生生世世。唯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不要第二生。我们这一生往生到净土,诸位要晓得,你们看往生的例子,是活著去的,所以往生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活著去的。你在往生的时候,看到西方三圣来接引你,你跟他去了,这身体不要了、丢了,跟他走了。所以这不是死。舍了这个身,得什么样身?得跟阿弥陀佛同样的身,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身体的体质是紫磨真金色身,相好光明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这个身不要了,换一个身,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所以这是不死的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的菩萨,下下品往生,十二劫花开见佛。所以,一生究竟圆满,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跟它相比。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暂时告一个段落。
请掀开经本,八十三面,从注解第十一段看起:
「当知般若,亦是与彼诸法相形,名为般若耳,安可执著名字相。」前面说过,一切法都是从相对相形而生起的,佛法也不例外。由此可知,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非是因果、业报的相续相。除了业因果报相续之外,确实无有一法可得,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佛为我们说一切法,建立许多的法相名词,全是假设的。既然是假设,我们从假名当中,要紧的是要体会它真正的义趣,而决定不能执著名相,执著名相就错了。尤其是学般若,般若是智慧,智慧就是不执著,执著就不是在学智慧。
「前云明了无有定法,是清我见之源,今云破除攀缘妄想,是截我见之流。」这是从比喻上说,世尊在前面所说的深义,就像须菩提尊者所说的深解义趣,这句话非常重要,义是道理,趣实在讲就是因果相续的真相。佛无有定法可说,由此可知,一切法都是缘生的,缘变化很大,所谓是无量因缘,因结成果,果又结成因,因又变成果。所以业因果报,正如同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那个复杂的状况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而佛所说法,完全是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真相,事实是千变万化,佛哪有定法可说?佛无有定法可说,那哪有四相、四见的存在?如果真的有四相有四见,可以说佛就有定法可说,佛有法可说了。四相四见是什么?刚才说了是因果相续之相,是业报相续之相,是这么个东西。佛在经上一再的给我们说明,因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四相四见具不可得。所以他这句话的意思,叫我们破除四见的执著,到这段经文,又给我们讲要破除攀缘妄想。
四相四见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妄想来的,从执著来的,攀缘就是执著,是从妄想执著而来的。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众生有妄想就有十法界,众生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执著世间法变六道轮回,执著有佛法还是搞六道轮回;要想出离六道轮回,要破执著,世法不可执著,佛法也不能执著。前面我们看过《起信论》里头马鸣菩萨讲的,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个很要紧,离就是不能执著。能够破妄想离执著,四相四见当然没有了,四见都没有,哪来的四相!这才能够契入诸佛菩萨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了。
「一切众生,从本以来,不了达十法界理事,唯一真如,同体平等,念念相续,未曾离念,谓之无始无明。」这一段实在是这些祖师大德们,见到诸法实相之后,非常感叹的几句话。众生为什么会变成众生?就是不知道十法界的理事,理是道理,事就是事相,十法界的现象,这个现象怎么发生的、怎么演变的,不明了、不通达。真正通达明了,只有一法界,就是一真,「唯一真如,同体平等」这八个字就是讲的一真法界。真实通达明了,唯有一心,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出来向大家报告的,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大乘佛法的修学,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学哪个法门,前面都跟诸位说过多次,总而言之我们的目标就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得一个,就入一真法界,也就是说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
性宗、禅宗它求觉,教下走的是正,净土宗修的是清净心,《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心专念,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宗门有所谓若人识得一,假设有人认识了一,「若人识得一,则万事毕」,一切事情都解决了。那个一是什么?一心。由此可知,无量法门、每个宗派到最后所归的就是一,万法归一,那个也是一心,归到一心就是归一真法界。一心跟一真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我们讲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要晓得能所是一不是二。如果你把能所看成两桩事情,你决定得不到一心;换句话说,你修得再好也在十法界,你也证不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能所是一,万法是一,这是佛法最高的境界,唯一真如,同体平等,这两句话都是用在世出世间一切法。
可是凡夫的毛病就是有念,念就是前面讲的我见,就有念,念念相续,这个念就是妄想、就是妄念,这个妄念就叫做无始无明。说无始,没有开始,它是相续相,哪有开始?因为它是个相续相,一断一切都断;它要真有这个事情,那就断不了,那就没有法子,佛就永远成佛,众生永远做众生。它是假相,是个妄想的相续,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明白。
「今欲返本还源,故必须从根本解决,以断其念」,这是真正从根本上下手,「难哉难哉,因其难也,故佛为说种种方便法门,令其随顺得入」。断念是根本,断念很难,太难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这一生学佛的缘就很重要。现代人学佛的因缘比古人差多了,古时候生活环境跟现在不一样,资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见闻不广,见闻不广对修行人来讲有好处,心清净。古人所谓「知事少时烦恼少」,你知道的事情多了,你烦恼就多,你妄想就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交际很广,认识人很多,是非就很多。这些是是非非你跟很多众生就结了缘,这个缘里头有善缘、有恶缘,不单单是恶缘,连善缘也障道,都造成菩提道上的障碍。这是我们环境没有古人好,古人有很多人一生住在一个村庄,老死不相往来。乡下人有一生从来没有进过城的,他虽然见闻不广,他心地清净,人老实,所以修行容易成就。现代人所谓是知识爆炸,藉著传播工具,全世界的事情你没有一样不知道。心定不下来,参禅不能得定,学教不能开悟,念佛不能得一心,你要问什么原因?你头脑里头装的东西拉杂太多了。
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真正想修行,念佛得一心、了生死,不要看报纸、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把外缘都把它杜绝掉。这不是我发明的,我是跟印光法师学的。印老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印老教学生,教给你念佛法门,你回家去老实念,他反对人到处去参访。初一、十五他的信徒,在家皈依的信徒,到寺庙里面来看看他,他见到就骂人。一见到就说,你来干什么?你不在家老实念佛,你来干什么?我来看看师父。师父有什么好看的?过去你见过了,有什么好看的?骂回去!教训他,你心神不定,跑这么远的路费精神,到庙里面要供养,又要费钱财,赚钱好不容易。都把他骂回去,他心才能定。果然老实念佛,那一句佛号真的够用,「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他的行持、教学的方法果然与《念佛圆通章》相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成功了。从初发心到无上道,就这么一个方法,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成佛,成了佛之后度众生还是用这句佛号。这个法门不可思议!所以,故佛为说种种方便法门,这方便里面第一方便就是念佛。古大德称这个法门叫「胜异方便」,胜是殊胜,异是奇异,没有人能跟它相比的。因为有这个方便法门,末法罪障深重的众生统统能得度,问题就在你相不相信,你愿不愿意修;真相信、真愿意修,所谓是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起信论云,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问曰,若如是义,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无有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於念,名为得入。」《起信论》里面这段说得非常巧妙。真如就是般若里面所讲的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这个名词在前面已经说过。既然是一真,既然是一如,一就不可说就不可念,二才可说可念,一里面怎么说,怎么念法?一就是清净心。心里面动了念,动念就不是一心,动了念之后就可说可念、可思可议;当一念不生的时候,那就不可念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一才是真如,二就是妄想、就是无明,无明起来了。
先把这个大前题为我们说出,当然有人要问,要是这个样子,这一切众生怎么能证入?问得好!答得更妙。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菩萨祖师大德代代弘传说法利生,我们才有缘分在末法时期闻到佛法,要没有能说能念的,我们怎么能闻到佛法?这又说要不可说、不可念,才能够证入,这对我们现前来讲岂不是矛盾吗?怎样从矛盾当中能够契入,这是个大问题。他所答的,实在讲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意思,没有出《金刚经》之外。「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这个要知道,「虽念,无有能念可念」。前面说了,能所是一不是二,我们现在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无始劫以来,都把能所看作二,不晓得它是一。这也就是说,无量劫来的修行,我们为什么到今天没有成果,真正原因所在就是错用了心;我们用的是二心,不知道真正的真相它是一心,它不是二心。
如果明白事实真相,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是一桩事情,说就是无说,无说就是说。这个话我们乍听起来又不懂了,无说跟有说明明是两桩事情,怎么能合成一个?实际上真的是一个。前面讲过,说法,说是因缘所生,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既然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岂不是无说吗?你要把这个事理明白了,你就会听了,你听了就会开悟。如果你还执著在二边的话,有能有所,你永远不能契入。《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的意思很深!有能有所你决定不解如来真实义,你读经、听讲都把意思错会掉,都错解了。必须要知道能所是一它不是二,能所是一,所有一切法都是一,这就万法归一了。禅宗里面也有句话说,万法归一,然后再问一归何处?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许多人听了,都感觉到茫然,不知所答。一归万法,万法不就是归一吗?一归到哪里?一归万法。万法跟一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一就是万法,万法就是一。说一,是从体上讲的,说法,是从相上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是一,器是多,《华严》上讲的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这叫随顺。
若离於念,离什么念?离能所的念,离一多之念,你就入了,你的心就清净了。能所念离掉,一多念离掉,再问一问,四相有没有离?四见有没有离?当然离了。因为四相,我相、人相就是能所,众生相、寿者相就是一多。我相离了,我见也没有了,因为见、相是一不是二,四相就离了,四见也离了,六道十法界离了。名为得入,入一真法界。
「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因诸法一如,故不可说。」心是能生,法是所生,心确实无有一法,它能够生一真法界,能够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它会变现。但是要晓得,能变的心跟所变的一切法是一不是二,故不可说。如果是两桩事情,当然可以说,它因为是一桩事情,就不能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你才见到真相,因为无说、无思他心是清净的,清净心就见到事实真相。若有说、有思他心动念了,心一动念就是无明,无明就障碍了清净心,事实真相见不到,道理在此地。「因真心无念,故不可念,名为真如也。」无念,在大乘经上常讲,无念就是正念,有念是妄念。经上给我们讲无念,是无妄念,不是无正念,这个要知道。妄念就是妄想执著,离开妄想执著就是正念现前。
「念是业识」,业意思就是活动,我们今天讲活动,识就是分别,念是心动了,心动就叫业;一动它就起分别,起分别就叫识。「性体并无是事」,真心本性里面没有业识,也没有这个现象。「此明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真心本性本来就清净,绝对不会受这些纷扰,「能大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现在的真心本性清净不清净?绝对是清净的。我们现在没有感觉得清净,你现在根本就没有见到真心,你怎么知道你真心清净不清净?你没见到!诸佛菩萨见到了,六道众生每个众生心性都是清净的,所以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圆觉经》上都有这个说法,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凭什么讲的?凭你的清净性从来没有污染过。我们今天这个现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现前?刚才讲了,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而已。业因果报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所以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六道十法界就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讲它存在时间的短暂,佛不过是拿这两字来做形容,其实那个短暂的相,佛要是真的说出来没有人会相信,於是大家都谤佛,佛打妄语。
其实,佛所说的句句话都是真实的,短暂到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所以佛在《楞严》上透了一点消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两句话真正的意思,就是说明没有生灭,它的时间太短了。为什么这个相存在?相续相,我们在前面举电影影片来做比喻,它是相续相。因此,实在讲确实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我们被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迷住了,以为它是真实的,以为它是存在的,於是不断的在造业因,不断的在果报相续,在搞这么个回事情!这是凡夫搞的。真正一旦觉悟,一觉它就断了,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他上面一句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是说明这个现象。能说得出这样的话来,当然是过来人,若非过来人说不出这个话。所以底下讲,能大师云,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就晓得自性跟十法界这个幻相,它的关系是不即不离。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幻相,不是自性里头本有之物,也不离开自性,为什么不离?是我们迷了自性才变现出来的。这个是迷幻,迷幻的境界,不是真实的境界,哪一天你不迷了,这个虚幻的境界就没有了。
佛在《楞严经》上有个比喻很好,他把境界相比喻作目眚,眚是眼睛有病。大概害过眼睛的人有这个经验,眼睛害眼病的时候,看到光上面都有圈圈,空中好像有花出现。好眼睛的人看不出来,没有,眼睛害了眼病的人就看出来了。他看出来外面那个虚幻的境界相,你想想它跟眼睛有什么关系?眼睛里头确实没有这个东西,但是这个相确实是病眼所生的。原来是眼睛病了才出现这个东西,眼睛好了这个东西自然没有了。由此可知,六道轮回、十法界就是我们的心性病了,病在什么地方?迷了。迷了自性,出现这个幻相,一但觉悟,这幻相就没有了,就好像你眼睛又好了,看灯灯上圆影没有了。佛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我们细细想想,能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与我们心性的关系,这关系是不即不离。
「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这就是妄念,妄念就是无明,所以给你讲无明无始,没有开始,当处起,当处灭。就是佛在《楞严经》上所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起就是出生,灭就是灭尽,刹那不停。「病在前念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随灭随起。」起就是起境界相,变的幻相。所以境界相,包括佛菩萨示现的,包括佛菩萨为众生所说的种种佛法,都是当处起,当处灭,要晓得这个道理。不能说佛法例外,佛法没有例外,只有真如自性是例外,那个没有生灭。这是讲念头,所以诸位要知道,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一切执著都放下,恭喜你,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你有分别你有十法界,你执著没有了,还有分别,你说六道没有了,你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叫十法界;分别也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以后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佛的果报是一真法界,叫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那个境界里面所有一切法都没有生灭。你读《无量寿经》,生到极乐世界那边的人个个都无量寿,容貌永远不变;西方世界也有树木花草,永远没有凋谢。它是一真,它没有生灭。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植物春生夏长,它有生有灭、有枯有荣,西方世界没有,它一真。我们这里所有一切法都是生灭法,就是生灭心变现出来的,变现的生灭法;华藏世界、西方世界是不生灭的心变现的,不生灭的心是真心,真心没有念。
所以这是念念相续,念是因,十法界依正庄严它不会断掉,就是念念相续之果。随灭随起,「并无实物」,这是真实的样子,所以说诸法实相,随灭随起,并无实物。「犹之空花,幻有无实。」空花也就是目眚比喻里面所现的,眼睛长病,看到空中有花,好眼睛的人看不出来,没有。眼睛有毛病看到空中有花,空中哪有花?他眼睛有毛病看出来的,所以幻有实无。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像空花,实实在在没有。「故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现在讲是老毛病了,老毛病自然会起来,不要紧,怕的是觉迟,要觉悟!也就是说妄念起来不要紧,妄念不能相续。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世间还有一等迷人贪恋这个假相,他不希望这个假相转变、消失,希望这个假相能够多存在一段时期。可不可以做得到?可以,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做到。都在念!只要念头不断,果报就不断,善念就善果报不断,恶念就恶果报不断,不就这么回事情吗?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世间人,绝大多数的人没有不贪财的,财富也是「随灭随起,并无实物」,得不到的。眼前这个相续相好像在面前,好像是得到的,其实是假的。如果希望这个相续相能够常常在面前,那怎么办?修财布施的善因,你修这个因,这个果报就常在面前。如果不修这个善因,或者是反其道而行之,反其道是悭贪,你眼前这个财富很快就失掉、就没有了。为什么?它灭掉之后,它就不再生。一切法生灭的道理我们要知道,你要希望不断有善果现前,就要不断造善因。实在讲,所有现象没有别的,业因果报相续不断,这是把事实真相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
可是学佛的人要晓得,这个现象毕竟是个假相,不要说我们世间人的富贵太渺小了,我们看到佛经上讲的,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六道里面福报最殊胜的。《金刚经》前面较量,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谁有这个能力?真有这个人,大梵天王,你就晓得大梵天王的富贵,人间、天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跟他相比。那么大的富贵也是空花,也不是真实的,也是业因、果报相续相而已。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门,归源无二路,就是只有一心,一心就归源了,一念就归源,二念就归不了源。在无量方便门当中,「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这在提倡念佛法门,因为这个法门人人可以做得到、人人都能够成功,比起其他法门,这个叫易行道,其他法门比这个难。「不念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念佛法门它的理论基础在此地,我们妄念多,妄念决定断不了,念佛法门是把我们妄念换一下,换成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守住这一个念头,用一念来止一切妄念,这是念佛法门理论的基础。「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作观就是大乘佛法里常讲的观行,包括所有行门的总纲领。念佛也是作观之一,也是观行之一,在一切观行当中,念佛尤其亲切。「盖作观,可说是智念。」作观是智慧,也就是说用理智克服感情,感情是迷,要用智慧去破迷。「念佛则是净念」,因此没有智慧的人也行,学其他法门,没有智慧不能破无明、不能断烦恼。没有智慧的人,不要断烦恼、不要破无明,修念佛法门、修净念行,净念修成功,智慧就开了。大势至菩萨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你心清净,清净到相当程度,忽然就开智慧了。智慧开了就能破无明,心清净了,烦恼就不生。所以,念佛则是净念。
「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染浊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些染污了清净心。实在讲染污是比喻,心地本来就清净,从来没有染污。染污实在讲障碍清净心不能现前,我们叫它做染污,就好比阴天云彩障碍太阳,阳光不能照到我们大地,被云彩遮住了。云彩有没有染污太阳?绝对没有,只是障碍了阳光不能够普照。所以要晓得妄念,妄想分别执著,真的就像一片云彩一样,它障碍我们清净心现前,绝对不会染污清净心;经上也常常讲,染污叫方便说,实际上是障碍。「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这是念佛的好处,把它的理论,把它的方法、效果都说出来了。道理明白了,方法效果也知道了,才晓得非念佛不行,不念佛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下面是解释佛的名号。为什么念佛?念别的不行吗?我也常常碰到不少人来问我,他说:「法师,你念阿弥陀佛,我念一二三四,不也可以吗?」都是用一个念来治一切念,是可以,是没错,你念一二三四也行,一天到晚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也行,你念到一心不乱也成功。可是果报不一样,你念一二三四念到一心不乱,你出不了三界。什么原因?因为一二三四是个妄念,你用一个妄念止一切妄念,最后还有一个妄念在,还是障碍你,你出不了三界。念阿隬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是西方教主的德号,他教我们这个方法,念这个名号得他本愿威神的加持,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一二三四念到一心不乱,不能往生,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所以后头果报不相同,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这意思不一样,一二三四那里头没有觉的意思,一二三四念的还是无明,还是不觉,念阿弥陀佛是觉。这个名号,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照字面上意思来翻是无量觉。「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故曰,更亲切。」这就是讲比一般作观,修观想,真的是亲切多了,念佛是直接念我们的觉性。「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功夫纯熟是念而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那个功夫才叫成就,才是见性。我们在一生当中要想达到这个境界,真的是很难,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就的。可是净宗法门有阿弥陀佛保佑,有阿弥陀佛照顾,功夫不到也行。「但能行愿真切」,行就是一向专念,愿就是愿生净土,我真想到极乐世界去,我真的放下万缘,专想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要做到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我们可以做得到,念而无念我们未必能做到,净念相继确实是可以做得到的。「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阿弥陀佛的大悲大愿,就是《无量寿经》第六章四十八愿,那是阿弥陀佛对法界一切众生宣布的,他的慈悲大愿,接引念佛人往生净土。「便同阿鞞跋致」,这也是四十八愿里面讲的,十方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这是梵文翻译的不同,阿鞞跋致是《弥陀经》上翻译的,阿惟越致是《无量寿经》上翻译的。「即是圆初住地位」,圆教初住菩萨。
「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这是真的,要用其他的法门,就是念佛法门以外的,你要想修到圆初住菩萨要经无量劫,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无量劫的修行,才能超凡入圣,得一个小乘须陀洹初果。然后从小乘须陀洹初果修满十信位,因为十信位的菩萨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所以经历的时间就很长,这才能证得圆教初住;证得圆教初住就念不退了,就是净宗里面常讲的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是真正保住了。从圆初住到成佛,还要修行三大阿僧只劫,佛门里常讲的修行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够成佛,三大阿僧只劫从哪里算起?从圆教初住算起,初住以前无量劫,那个不算,单从初住算起。第一大阿僧只劫修满三贤位,第二个阿僧只劫是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是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只劫证十地菩萨果位,你才晓得多难!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我们根据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写的,如果大家再看《无量寿经》上的注解,不是初住。《无量寿经》上的注解,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不是初住菩萨,这个诸位要晓得,是七地菩萨;换句话说,他已经修满两个阿僧只劫,从初住起修行,又经历两个阿僧只劫,才达到七地。念佛人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地位,果报不可思议,任何法门都没有办法跟它相比。「今一生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这还用得著说吗?所以古德称它作胜异方便,最殊胜、最特异的方便。
「我等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这个法门实在是百千万劫难遭遇,诸位想想,在现代这个时代,全世界人口当中,有几分之几在这一生遇到佛法?我们这个讲堂外面人很多,一生都遇不到佛法。遇到佛法的这些人,又有几分之几遇到净土法门?太少了。我们就在美国这个地区,看看这些学佛的人,中国人、外国人学佛的不少,有几个人一心念佛?念佛人当中又有几个人真正一心念佛?这样几层一淘汱下来,没剩几个,才晓得这个法门所谓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的,这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这些话都是真实话,绝不过分,字字都是实语。「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我们的愿是不是真?我们的行是不是切?行愿真切是什么?一心都在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是行愿真切了。果然这样念佛的人,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在现代念佛往生人当中我们也看到,时间都不长,大概一般三、五年当中决定成就。这个法门真叫易行道,三、五年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实在不可思议。
真正学佛,实在讲简单容易,用不著搞这些经典,太麻烦了,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成功了。倓老法师写那个《念佛论》,我都嫌他罗嗦,太多了,我们特别把《念佛论》里面念佛往生的三个人节录下来,看看那个,照那个学就行了。这三个你看往生多自在、多潇洒,念佛的时间不久,时间都不长。在家居士郑锡宾,他在倓虚老法师面前皈依,一直到他往生,不过六年的时间,他把这个法门就修成功,六年!他只学会一部《弥陀经》,除了自己一心念佛之外,到处去跟人家去讲《弥陀经》,他就这么一点本事,你看他走得多潇洒。没有病,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这是真的,通宗通教有什么用?通宗通教还要搞六道轮回,人家什么也不通,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作菩萨了。古德给我们讲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人间第一等聪明人。我什么都不搞,就要见阿弥陀佛,见到弥陀佛哪有不开悟的道理。真切要紧,要真干,知道世间统统是假的,一定要放下,不能放下的也得要放下。
「所以念佛人,於断念一层,纵令未易办到,而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两句务必要做到,念佛真实功夫,真实受用,如是如是。」这两句经文,就是我们常讲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色声香味触这都是属於身、属於世界,我们身体跟外面物质的环境,法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心里面一切分别执著妄想、忧虑牵挂统统放下,然后才能叫一心念佛。心里只有佛,除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就成功了。你看看这些往生自在的人,想去就去,想住就住,他有什么本事?他的本事就这两句,他能放得下。我们今天继续要搞六道轮回,苦不堪言,我们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放不下,分别执著、烦恼忧虑放不下。哪里晓得统统是假的,叫自找苦吃,没人给你苦吃,你自己找的。
「妄想是众生无始来之病根,万不可强制,如其强制,反伤元气。」妄想分别执著一定要放下,但是要有善巧方便,不能勉强,勉强压压不住,它会起反作用。那要怎么办?一定要叫他先认识,知道它的事实真相,晓得原来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这把它的真相看穿了,就很容易放下。知道一切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事上是当体皆空,心里面想像、忧虑牵挂,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於是看穿了,自然就不想,也不忧虑,也不牵挂,外面境界现前也都能随缘,这个方法好。所以不能强制,如其强制,反伤元气。「因妄想是本心之作用,不过错用了,所以成病」,病就是迷惑、造业、受报,这是病。「只要依照佛法,将其转换过来,归到智念或净念上。」智是让他了解事实的真相,他自然会放下,把念头转过来。或者是没有这个智慧,对於真相不了解,但是他有善根,这是非常的可贵。善根是什么?信佛,佛这么说我就这么做,这个人有善根,老实念佛。我们看到近代往生的这些人,没有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是老实念佛人。「久久自然无念,便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矣。」就是用念佛的方法念到清净心现前,心清净了,心就平等了,就转识成智,转染污为清净心;只要这个一转,就跟相宗里面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同样一个道理,有同样的效果。但是相宗转识成智要智念,净宗转识成智用净念,方法不一样,难易不一样,效果相同。
「今曰断除,是除其病,非除其法。」这个要知道,我们要用方法,是要把妄念除掉。「断妄归真,便恍然大觉,了达万法一如,本是一真法界,本无人我差别,则万念冰消。」万念是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没有了,是因为你明白人生宇宙的真相,这些妄念自然没有了。
「必须多读大乘,亲近善知识,指示修学门径。」这一段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对於一般知识分子的开导,要多读大乘经论,要亲近善知识,没有善知识指导,大乘经论读再多也没用。《华严经》上佛说过,《大智度论》上也讲过,「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法若没有善知识指导,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他也没法子理解,一定要真正有修行过来人给我们讲解。为什么?他有体验,也就是说他有实证的功夫,这个路是他走过的,他是个过来人;若非过来人,看佛经、看注解,依文解义,那个没有用处的。必须真正是有实修、实证的人他来帮助我们,我们才不会把经义解错了。尤其像《金刚经》,字字句句含义都无限深广,我们自己的确没有办法看得懂,就是看古德的注解,像江味农居士注得这么详细,也不容易理解,这是实在的话。由此可知,亲近善知识是非常的重要,指示修学门径。
学佛,古时候亲近善知识还容易,现在这个时代,纵有善知识,我们亲近的缘也断掉了,也没有了,这是现代人的苦处,现代人福薄。古人学道都在年轻,十几二十岁,可以说都有师承,也就是说都知道尊师重道,肯听老师的教诲。现在没有了,现在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学生对老师没有恭敬心,老师所教导的,他自己的学生意见很多,未必肯接受你的,甚至於还批判老师。老师要真正是个善知识,对於这种学生,必定是敬而远之,他不敢教。我学佛,我常说我感到非常幸运,在这个时代还遇到善知识。但是像我这样子遵从老师的人,这种学生很难找,老师怎么教,我认真做,不敢违背。凡是不能遵从老师指导修学的人,都没有成就。我在台中,老师不是教我一个人,我们同学一起二十多个人,这个里面成就的比例,实在讲对於老师的教导百分之百的依从,你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就;能够听一半,你就是一半的成就;完全不听,那完全没有成就。这是在我们这一班同学当中二十几个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不容易,真正听老师话的人太难了。
「首先要明了六尘等境,唯虚无实,不为所迷,知一切法唯心,心外无法。」心就是念头,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心想生,心外无法,这要先认识清楚。这个认识清楚就叫做看破,不仅仅是看破世界,看破六道、看破十法界,看破之后,放下就不难。「此是遣荡尘境之方便」,这是先看破,「渐渐乃能胸无点尘」,这就是放下,看破之后就能放下。「则慧光开矣」,放下之后,智慧才现前。「纵有念头,亦极微薄,然后乃能断之。」当然还是有念头,念头微薄是真的,像前面所讲的,初住菩萨明心见性了,初住到成佛还有四十二个阶级,这四十二个阶级就是有微细的念头,这个念头已经不碍事,慢慢再去断。
「开智慧是转凡入圣之枢纽,经云,以是名字奉持,名字是金刚般若,故此经所明义趣,皆是开其金刚智也。」名字是全经修行的总纲领,我们学金刚般若,怎么个学法?就依照这个名字所说的去做。名字是什么意思?全经就是名字的解释,名字是全经的总纲领。「离名字,离言说,离心缘,离念是也。」修金刚般若就在离念,离念就是离名字、离言说、离心缘。在哪里练?在生活当中去离,在工作里面离,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离。离不是离事相,不是离外头境界,离你心里的执著。你心里有名字的执著,有言说的执著,有妄想分别的执著,心缘就是妄想执著,要离这些东西。所以从念上离。「离念即是断无明」,无明尚且能断,何况烦恼?「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证。」法身是什么?就是生活,就是工作,就是处人接物。你在这个里面证实理事一如,性相一如,生佛一如,证明诸法如义,那就是证。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现实境界,在这个里面去求证。《金刚经》所说的理论,所讲的事实真相,要在生活当中把它证明,这是法身分分证,无有一法不如,法身就是真如。「等觉菩萨,复用此法,断最后一分微极细无明而成佛果。」我们初发心的人用这个方法,可见得这个方法是一直用到成佛。用这个方法是原则、是原理,至於手段可以讲是无量无边,法门无量,这是一个总纲领、总原则。
「总而言之,此两节经旨」,旨是宗旨,是修行指导的原则,「即是先须了彻无有定法,以清妄念之源,此是智慧」,所以这个一定要晓得。有人来告诉我,因为我教人,我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就是这个方法,一门深入。老师这样教给我的,我一生奉持,也以这个方法教人。於是有些同修来告诉我,他说:法师!我听到别的法师讲,别的书上说,入门要从广学多闻,你这一部经、一句佛号怎么行?他说的对不对?我点点头,对。怎么不对?无有定法,都对!哪有不对的?问题在什么?一定要了解根性,从广学多闻要有广学多闻的根性,有那种环境,行。自己的根性很利,有这个聪明智慧,我们讲的,佛法里面讲的上上根人,不能到上上根,也得要上根人,根性很利。第二个,他生在世界承平的时代,不是乱世,生在承平的时代。他生活很安定,社会环境安定,这有利於他的修行,遇到善知识,可以从广学多闻、按部就班慢慢来。如果自己想想,自己不是上根、上上根,我们是中下根器,你念太多记不住,理论太多烦了,就搞乱掉了。这就想想自己不适合!又生在乱世,乱世说实在话,哪一天生死谁都不敢保证,时时刻刻有灾难。一个不幸的灾难来了之后,我道业还没有成功,那岂不叫可惜吗?
所以在乱世,根性又不好,只要找什么法门?省时间,时间要短,法门要有效,而且很快的能成就,找这个才管用。别人说的不是不对,对!有道理,对我不适合,我不适合那个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都是佛说的,哪个法门不对?门门都对,门门都成无上道,所谓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要紧的是自己要衡量自己是什么材料,这个与自己成败的关键就太大了。想想自己的根性、自己的程度、自己生活环境、自己生存的时代背景,然后我们看看哪一个法门对我有利,我们应该抉择取哪个法门,这就正确。因为佛无有定法可说,只要说之成理,不违背经典所说的,统统都对,用不著起争论。你喜欢学那个法门,我也鼓掌欢迎你学那个法门,你劝我学那个法门,我谢谢你的好意,我自己没有能力。我想想我这个法门我有把握能成就,那个法门实在讲我没有把握。肯选择有把握的,不选择没把握的,我想一般人讲聪明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这是无有定法,於一切法不需要争论,学哪个法门都好。以清妄念之源,这是智慧,这才能真正了解佛的四依法,特别是末后,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更须破除攀缘心想」,就是分别执著,「以截断妄念之流」,前面是断妄念的根,这是破妄念的发展,「破除攀缘心想」,是把妄念的发展把它堵住。这是说明这两段经文真正的意思,可见得无有定法这个说法意思非常的深广。佛说的经名,确实以金刚般若智慧堵住我们妄想的发展,正是禅宗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金刚智慧。不再迷惑,不再打妄想,不再执著,「此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能断的意思。「作观,念佛,乃能断之方便」,能断的方便,就是金刚般若的方便。金刚般若你怎么修?一个是修观想,一个是修念佛。观想,在教下称为止观,教下所用的;净土宗所讲的是念佛,一心念佛,这是金刚般若下手的方法。
「奉持,即是念念不忘佛说」,奉是奉行,把佛教导我们的一定要做到,像佛一样,在穿衣吃饭上做到。穿衣吃饭代表日常生活,入舍卫大城托钵代表日常工作,讲经说法代表是处事待人接物、迎宾接客,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一切活动之中要把它做到。「念念不违如来」,如来在本经是从真如本性上说的,念念不违如来就是念念不违真性,「即是一心念佛也,求生净土,即是一生究竟圆满也」。由此可知,念佛这个意思也非常广泛,如果用广义的方法来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念佛法门。我们净土宗这个念佛是念阿弥陀佛,其他那个方法都是念觉,觉就是佛,教下止观里修正知正见,正也是佛,觉正净都是佛。所以说无量无边法门统统都是念佛法门,而念阿弥陀佛,是念佛法门里面一个特别法门,这个我们必须要记住的。佛是觉的意思,求觉、念觉就是念佛法门。所以末后讲求生净土,这是净土宗念阿弥陀佛的法门,拣别不是其他念佛法门。这个法门尤其不思议,就是一生究竟圆满的法门,这句话很要紧,一生究竟圆满是成圆教的佛果。
在其他法门里面所说的,这都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的,像《华严》所说的,要无量劫的修学功夫,才能达到究竟圆满,不是一生,生生世世。唯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不要第二生。我们这一生往生到净土,诸位要晓得,你们看往生的例子,是活著去的,所以往生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活著去的。你在往生的时候,看到西方三圣来接引你,你跟他去了,这身体不要了、丢了,跟他走了。所以这不是死。舍了这个身,得什么样身?得跟阿弥陀佛同样的身,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身体的体质是紫磨真金色身,相好光明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这个身不要了,换一个身,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所以这是不死的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的菩萨,下下品往生,十二劫花开见佛。所以,一生究竟圆满,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跟它相比。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暂时告一个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