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二十四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24
请掀开讲义第三十三页,第四行看起,第二十八节,看经文: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这是经文里世尊为我们说明,为什么在末法时代,也就是指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有机缘听了大乘经论能够生起一念净信,就能得无量的福德,原因在哪里,今天这个文字就答覆了。这个人,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他必定是善根深厚,对於佛所说的法能够深信不疑,而且他自己,这是我们世间俗话常讲,他的天性守法、守规矩、欢喜修福,就是前面讲的持戒修福,这都是善根非常深厚之人。这个地方佛给我们讲的意义就更深,从这里我们能体会到,前面所讲的一念净信的标准实在是不可思议,绝不是我们平常所想像的。佛在这里说,这个人是离一切相,正与本经的宗旨相应,本经的宗旨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他持戒修福就是修善。持戒是自修,就是自己守法、守规矩、守本分,自己是个好人,修福是利益一切众生,可见得他一生的行持是自利利他,这是真实的利益。
真实的利益要建立在离一切相,因为著相,这个利益就是佛法里常讲的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果报不能出轮回,这一点我们也是在讲席当中常常强调,常常提醒,唯恐大家疏忽了。如果这一生当中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论你修得怎么好,都不能算是有成就。因为一入轮回之后就免不了又要堕落,而且堕落是愈堕愈深,前途则一世不如一世,这是我们不深入经藏的人不懂,他很难体会到。深入大乘经,对这个警觉性就很高,晓得这桩事情是我们人生当中真正的第一桩大事情,一定要在这一生脱离生死轮回。像这样的人善根的确是非常深厚,他要遇到净土决定得生,因为他对一切相与非相,非法相就是空,空有二边他都不执著,都能够放下。所以他的信心,信心清净的标准,佛在此地为我们说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信心标准。我们看小注。
「此是正面释」,释是解释,「生信得福之故,何以能生净信,何以能得福,须是除却分别心方可」。因为离开分别就离开执著,妄念就没有了,这个人福报就大了,正是像佛在经上所说的,得如是无量福德。就是因为他离开了分别执著,他是用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心就是尽虚空遍法界都包含在其中。佛家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是这么大的心量,於是他修点点滴滴的福,果报都不可思议。诸位要晓得,修福不在乎多少、大小,在心量,心量大,小的福,果报就变大;心量要小,修再大的福,果报还是很小,果报决定超越不了你的心量。由此可知,拓开心量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心量要大。
「分别妄想既除,无复我人众寿四相,诸众生,是指各各修功不同之大众。」这句话说得意味很深很广。这个『诸众生』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这是诸,诸多。对於事相能够放下,分别执著妄想能看轻、能放下。实在讲,诸菩萨浅深程度并不一样,愈是高位的菩萨,他放下得愈多,心愈清净;初发心的菩萨,事相他也能把它舍掉,初学的人总是勉强把它舍掉,境界现前,它不知不觉又来了,初学的状况就是如此。所以要不断认真努力去做,把它做成一个习惯,这样一来事相虽然没断,淡薄了,淡薄就有很大的功德。对於你修学,无论你修哪一个法门,无论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你都开智慧,你都能得福。这是真正所谓的福不唐捐,你修学的决定有好的果报。所以,此地「诸众生」并不是指一般大众,是指各种不同程度层次的这些菩萨们。
「四相空,即我执空。」本经说得实在讲是很透彻、很彻底,我确实不可得。佛法里面常讲,我们这个人身是四大五蕴和合现前的相,所以身没有自体,是众缘和合。四大里面,色大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物质是色,除了物质之外,我们还有一部分的精神,精神是我们讲的心理,物质是生理。心理则有受想行识,这四个都是属於心理,识是心之本体,受想行都是心理作用,这些东西也都是因缘所生,既是因缘所生,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身相、心相都了不可得,哪来的我?所以这「我」的执著实在讲是误会,起源於误会,这个误会愈来愈深,深到不能自拔,苦就吃大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我执而来的,如果我空了,这个我看空、看破了,再不执著,放下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不是事上没有了?事还有,事为什么还有?我看空了,我放下了,还有许多人执著,还有许多人没放下,这个世界是大众共业所感。但是我看破、我放下,虽然这个世界还在,我在世界里面得自在,众生在这个世界里头不自在,随业流转,业力在牵引著你,你自己不能做主。
真正看破放下的人,他自己在世间能做得了主宰。主宰里面第一个大事情,就是他生死自在,他做得了主,他愿意来就来,愿意去就去,高兴什么时候来,高兴什么时候去都成。来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应身,跟一般人一样,也投胎来,那个投胎自己可以选择父母,可以选择生活环境,你看这个多自在。另外一种是化身来,不需要父母,是变化身来的。所以他有应化身,不像我们现在,一点自在都没有。生死能自在,其他的更不必说了。像这些事情,我们现在人眼光当中视之为神通,把这桩事情看作神通。的确,通是通达无碍,神是超越我们的常识,神奇莫测,他什么障碍都没有。我执去了,这个能力就恢复。所谓神通,在佛法里面讲是本能,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这个能力,一点都不稀奇。我们的本能丧失了,不起作用了,为什么会丧失?就是我执,妄想分别执著,天天想这些东西,这些念头止不住、丢不掉,才出现生死轮回,出现这些现象。
修行人能够破我执,在小乘法里,从初果须陀洹开始,须陀洹破身见,知道身不是我,不再执著身是我。但是他还有一个执著,我从哪里来的?四大五蕴来的,他执著有四大五蕴。因此,他虽然是觉悟了,也难得,没有出六道,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只是人间天上这两道往返,不会堕落在三恶道。在这里面再用功、再努力,把微细的我执也舍尽,他就证阿罗汉果。微细的我执就是贪瞋痴慢,就是这些的执著,这些的烦恼,这样才能够超越三界。这些话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可难了,真正不容易。所以,佛法的修学,学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很少,就是真正能够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实在是很难的一桩事情。
「非法,即是无,即是空,亦无非法相是空亦空,又名俱空,古人称为穷空到底,故名胜义空,又名第一义空。」佛法讲空,许多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名词术语也很多,像《大智度论》里面,《大涅盘经》里面,就讲十八种空,二十种空,这都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佛法里面讲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空什么都没有,这好懂。它这个空是有,有怎么是空?因为它没有自性,要是细说,有是假有的。现代科学发达,我们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比古人实在讲容易领悟很多。现在科学家讲物质现象是什么?场、波动,这就是空的意思,当体即空。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存在只是波动的相续相而已,所以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的,这是现代科学家发现的。他们不承认有物质的存在,正如同《心经》上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是一不是二,大乘经论里面无非说明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有不能执著,为什么?当体即空,用现代科学家讲,它只不过是波动的现象而已,一种相续相而已,根本就不是事实,没有存在,你执著它岂不是大错,那是误会。但是空也不能执著,执著空也是错误。虽然体是空的,但相有,它有相,它就起作用,因为它有相有用,所以你执著空也是错的。佛教给我们,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你才真正得其大用。
诸佛菩萨他得其大用,这个大用就是佛经里常讲大做梦中佛事,这是诸佛菩萨所起的作用,所谓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他游戏人间,得大自在,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因为他的心清净,没有执著。在这里面成就自己定慧,帮助众生觉悟,佛菩萨就做这个事情。这都是从大前提、大原则上说的,表现在事相上,佛菩萨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身分,各行各业里展现出菩提道、菩萨道。所以菩萨在哪里?男女老幼,各行各业,没有特定,没有说一定要出家,一定要到深山修行,不是的,没有特定。任何行业、任何身分都是真正的菩萨,真菩萨必定是四相都不住,四相他都不执著。水月道场,梦中佛事,就是说明各行各业一切众生在本分上,他的事业,事业的场所就是道场,事业就是佛事,无论在哪个行业里都是觉悟众生。这一层,《华严经》里面,就是五十三参,就说得非常的透彻,五十三位善知识做个样子给我们看。
所以说穷空到底,穷是穷究,一直到空到没有得再空,就成佛了,就圆满了。穷空到底实在讲就是放下,放下再放下再放下,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那一品生相无明再放下,就没得放下了,那叫圆满菩提,就圆满了。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菩萨修行的方法没有别的,就是舍而已,布施,布施就是舍,舍尽就成佛了。舍尽了的时候,自己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一丝毫分别执著都没有,呈现在面前的是真如本性所现出来的广大境界。正如同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现在面前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甚至於过去现在未来,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境界。这个境界里面为什么说没有得?因为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自性所变现的,不是自性外面的东西加进来的。所谓得,得实在讲无得,哪有新的得?旧的东西清楚明白了,并没有新东西得到,无得就是并不是有新的得到,你所得到的全是自性里本来具足,本来有的,是这么一回事情而已。所以叫明心见性,见性不但见性之体,也见性之相,也见性之作用,统统都见到了。
「我法二执,由分别而起者粗,尚有俱生我法二执,从起心动念而来的细执」,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我们用功要从粗念下手,细念就是讲的习气、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不是这一生养成的,人有过去生,生生世世养成的习惯。由此可知,习惯要把它舍掉就真难了,它已经变成自然,习惯成自然,我们讲与生俱来的,难就难在此地,所以要真正觉悟。粗的念头是从分别执著里头产生的,这个现象很粗,容易觉察得到;微细的念头很不容易觉察,好像自然它就起来,这是细的执著。粗的执著好断,细的执著难断,为什么菩萨修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微细执著很难断除。
极微细的,实在说一般普通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都还没发现,他怎么破?断也没法子断,没发现。经中常有举例子,把烦恼、妄想比喻作贼,你要抓这个贼,你得认识他你才能抓到他,不认识他你到哪去抓。微细的念头没有法子觉察,你怎么断它?微细的念头,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才见到,诸位想想,谈何容易。微细到什么程度?佛在经上有比喻,他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我们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那就是微细的念头。假设我们就用四次,一秒钟四次弹指,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两个十万八千,这样微细的念头我们怎么能知道,怎么能觉察到?佛给我们讲,八地菩萨他定功非常之深,这样微细的念头他清清楚楚,他才有能力去断它。见不到,断就谈不上,我们今天只能够说极其粗的,这个极其粗的从哪里下手?世间人最粗的现象,贪财、贪色、好名,名闻利养,这个很粗,就从这里下手。怎么个断法?断就是放弃、舍掉,你一定要有真正的警觉心,我们无始劫来搞生死轮回,这一生过得这么苦,都是被这个害了,要认识清楚。你知道它是祸,它不是福,它对我们有害没有利,你还不舍掉吗?还不放下吗?这要懂得。
我在新加坡遇到一位老法师,年龄跟我也差不多,这个法师到美国来过不少次,他的法号叫谈禅,谈话的谈,禅宗的禅,叫谈禅法师,福建人,在新加坡是一个怪人。他住在城隍庙,每天在那个地方卖香烛、纸钱,收入很微薄,一个人买点香才一块、两块,他从早到晚都在城隍庙那儿坐著,就招呼这些人,干这些事情。自己生活非常简单,他一生没有喝过茶,水还不是热水,自来水龙头一开,就是那个水。客人去拜访他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招待,都一样的,是个很怪的人。这么多年来,他还是住个破房子,还是穿著一身邋遢的衣服,对於佛教事业功德非常发心。旧金山大觉莲社,我听说他捐了四十万,非常慷慨。对中国大陆许多寺庙,他一捐也就是几十万、一百万,都是算美金的,他都那么捐,捐得很自在。他的钱拿去之后,以后再也不问,为什么?我捐给他,他怎么做是他的因果,与我不相干。你看看这种人,真是放得下。人家捐钱的时候,你给我做些什么事情?他不问,那是你的事情与我不相干,真放下,真的没有分别执著。所以我每到新加坡去,我一定去看看他,去喝喝他的自来水。非常了不起,这个行持值得人佩服,他真做到了,他虽然不讲经说法,他做出那个样子就能教人觉悟。自己生活极其简单,绝不攀缘富贵,再有名气的人,再做大官,到那一视同仁,没有给你另外招待,没有。你来也好,不来也好,他根本不理会你,很难得。像这样的出家人,在这个时代我还没有见到第二个,所以我每次到新加坡特别要去看看他,就是因为没有看到第二个。所以放下,真正的幸福,真正的自在,真正的快乐,人家说自来水不干净,他喝了一辈子,没有生过病。
要晓得贪瞋痴慢、财色名食睡,对我们有决定的害处,有百害而无一利,一点好处都没有。世间人迷在这个里面,以为这个东西好,这个东西叫你长劫轮回,生生世世受苦,就是被这些东西害了。觉悟的人,他就把它舍得干干净净,真得大自在。一个人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是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说那多快乐。身体在这个大环境当中随遇而安,无论什么环境,顺境、逆境他都自在,他都快乐。为什么顺逆境界他都自在?因为他都不执著,好的环境他不执著有乐受,他不执著受,恶劣的环境他也不执著有苦受。苦乐忧喜舍他都放下了,他的心平等,境界平等,这是凡人做不到的。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是人分别我执已除,贪瞋痴虽未去尽,已经很薄,还须再加功。」因为贪瞋痴要不能够去尽,就不能出轮回,也就是不能出三界。一般人不知道三界轮回的可怕,这是佛祖常常教导我们,要读诵大乘,多读大乘经你才能了解、明白事实真相。读多了读久了你才能够深入,才真正明白,所以读诵很要紧。你们这边同修们发起大家在一起读诵,非常好。我在过去常常教导初学的同修,你要想学佛,首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了凡四训》不是佛经,意思也不是很深,读了之后,你才真正相信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命运是自己建立的,是自己造的,命运也可以自己重新改造。只是让你真正明了这个事实,肯定这个事实,然后要想开创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命运,那就是大乘佛法的事情。先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轮回要不出,决定是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这个很可怕。
六道里面,人道的寿命很短,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四、五十岁走的太多了。要依照佛经来看,四、五十岁走的是正常的,七十岁那真的是高寿。超过七十岁,在佛经上讲的,必定有特殊的善因,不是这一生所修的善,就是前生所修积的善,否则的话,他不可能享那么长的寿命。释迦牟尼佛他在世的时候,那时候人寿是一百岁,七、八十岁走的是正常的。我们现在处在减劫的时期,一百年减少一岁,世尊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了,就减少三十岁,所以现在人寿最高的是七十岁。人寿不长,六道里面任何一道,寿命都比人道要长,也许诸位以为畜生道的寿命很短,是没错,畜生道里面有些畜生寿命比人长。像现在大家晓得的,龟的年龄比人就长,有活几百年的,还有许多畜生寿命长的,我们不知道,我们没见过。即使是寿命短的,它很不容易脱离畜生身,因为畜生愚痴,对它那个身体特别执著。特别执著,死了以后又堕那个身。譬如蚂蚁,佛在经上讲蚂蚁就讲了很多次,愚痴,蚂蚁死了,投胎又去做蚂蚁,很难换个别的身体,这就是它坚固的执著,就是它愚痴。所以,恶道太可怕了。
鬼道是最容易去的,我们一般人讲人死了都做鬼,其实六道里头,鬼是其中的一道,哪里说人死了都变成鬼?可是大家都这么说,脑子里都有这个概念,人死了都做鬼,佛说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天天想鬼,他当然就做鬼去了。鬼麻烦!鬼道里头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鬼的寿命,短命的大概也有一千岁。一千岁你要想到,他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你就知道堕落到鬼道想出来要几千万年,你才能出得来。这不能去!地狱就更可怕,更不能去。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地狱道的寿命,短命的也是万岁,真的是万岁万万岁。地狱道里面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多年,你看我们中国人很自豪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地狱才两天,你说你怎么能去,太可怕了。《楞严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讲六道的状况,地狱讲得特别详细,地狱那一段的经文在六道里头就占二分之一。为什么说这么详细?就是要你警觉,决定去不得。我们人在这个世间,造地狱的业因太容易了,堕进去之后想出来,就不是简单事情,时间太长了,这是一定要知道的。这我们才晓得,这一生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一生就空过了,那才叫真可惜。
世间这些事业,说丰功伟业,全是假的,一场空,毫无意义,我们要把它看清楚、要看穿。要认真去办自己的大事业,这个大事业,了生死出三界的大事业,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离一切相不著有,修一切善不著空,空有二边都离,二边都不执著。所谓修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觉悟,这就是修一切善。修一切善的方式太多了,说之不尽,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所表现的,就是日常生活当中,这个生活方式他就是修善。就是做出个样子给人看,他真的放下了,他真的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像我刚才讲的谈禅法师,真做,一句话没说,几十年当中真正是奇人,不是平常人。所以,我们已经在佛法里修学了,贪瞋痴如果说是一年比一年轻比一年薄,这就是功夫有进步。修要真干,有智慧、有福德,智慧是不著有,一切能够看破、放下,这是智慧;能够利益众生,能够帮助众生开悟,这是福德。
世间什么是真正的福德?什么是真正的大福德?世间人很少人去想这个问题。真正的福德简单的说,要用我们一般世间人的话来讲,是为自己生活著,没有受别人支配,没有受别人摆布,这是真正幸福。自己一生活得自由自在,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真快乐!样样要是受别人限制,被别人牵著鼻子走,哪有幸福可言。那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为独立自由意志而生活?如其不然,那个枷锁究竟在哪里?要把它找到,要把它解除掉,脱离枷锁,做个自由自在之人。实在找不到,佛给我们说了,枷锁就是贪瞋痴慢,就是分别执著,就从这来的。所以,要继续不断的用功努力,再看破,再放下。底下一段说:
「但见诸相即著有,但见非相即著空」,著就是执著,心里有就是执著,「见诸相非相,即二边双融,即无相无不相,得见实相」,实相就是事实的真相,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真实相必须了解一切法,它的体性,它的现象,它的作用,佛法里常讲的体相用。面面都见到,面面都看清楚,这是真相大白,你才真的彻底了解。我们凡夫只看到现象,没有看到本体,只看到相,这就是著有;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见到一切诸相的本体,他不再执著现象,不再执著作用,他执著在空体上,他也错了。凡夫执著法相,二乘人执著非法相,非法相就是本体,这个执著也是错了。必须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也就是说,一切现相当中我要明了体、相、作用,但是对於体相用这三方面统统不执著,你就得自在,执著就不自在,不执著就得自在。
「故云则见如来」,如来就是自性,就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见如来就是见性。「见如来,故得如是无量福德」,这说出了无量的福德,什么原因得的,是这样得来的,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本能完全恢复了。本能里面,就是本性,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如来果地上是究竟圆满的恢复了,你见如来,虽然不是圆满恢复,也恢复了一部分。刚才说了,见如来就是见性,在大乘菩萨果位上,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本性,无明有四十一品,他才破一品,见一分真性,虽然见的性不多,可以说很少很少,但是它的作用不可思议,所以无量福德。它有什么作用?诸位同修你们念过《普门品》,《普门品》里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能现什么身为众生说法,破一品无明的人就有这个能力,诸位想想那个福德就可想而知。能够分身,能够变化,你们看小说,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破一品无明的人变化的能力,孙悟空比不上。孙悟空才只是七十二变,见一分本性的初住菩萨,他能够分无量无边身,他有无量无边的变化能力,哪里是七十二变能够比的,那不能比!智慧德能都恢复,所以说是无量福德,这不是假的。
我们世间人实在讲非常迷惑颠倒,每个人都有他亲爱的人,能常常在一起吗?办不到!你要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自性,你就办到了。你的家亲眷属,无论他在哪一道你都看得到他,他说话的声音你都听得到他,他有困难需要帮忙的时候你就能够帮助他,真正永远不离开,你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复了。如果你是迷惑颠倒,自性当中虽有这个能力,可是被烦恼遮盖,这个能力起不了作用,换句话说,父母亲也好,妻子儿女也好,在哪一道受苦难完全不知道,根本就帮不上忙,纵然思念也是枉然。这里面利害得失,一定要清楚。
读遍大乘经,然后我们才真正明了,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偏赞净土。净土的五经一论,这六样东西,只要依靠一样,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不需要用其他东西帮忙。大势至菩萨讲得很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此地讲的见实相、见如来,不假方便,一门深入。如果修学其他一切大乘法门,要不归向净土则一无所成,这是我们决定要知道的。为什么?因为见思烦恼不断你不能超越轮回,没有破无明你不能见性,道理在此地。纵然你的根基深厚,你能断烦恼、能破无明,见性成佛,要跟净土往生的去比一比还差得很远。原因在哪里?你不过是破一品二品无明而已,你的地位在圆教不过是初信、二信,别教初地、二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纵然他一品烦恼都没断,带业往生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得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把他提升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八地,你怎么能跟八地相比。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晓得十方许多的菩萨,为什么一接触净土法门他赶紧就要求生,道理就在此地。他在别的地方修行,从圆教初住到十地法云地需要三个阿僧只劫。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三、四劫就圆满,三、四劫跟阿僧只劫不能比。所以净土法门十方诸佛赞叹。江味农居士一生功力都用在《金刚经》上,教宗般若,他行在弥陀,他每天功课是念佛,求生净土,他做到了。他了解,他明白,不生净土不能成就。
「欲修般若,不可落空,先将非法一面堵住」,这个非法就是空,决定不能够落空,「脚踏实地,躬行实践」,要认真去做。像江居士的做法,在民国初年,许多出家在家的大德,无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弘扬哪一个法门,他自己一定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在家居士江味农,我们看到了,好榜样。出家的大德,像谛闲老法师,天台宗的祖师,倓虚法师,谛闲的学生,谛闲法师的传人,也是天台宗近一代的祖师。学《楞严》的圆瑛法师,圆瑛法师的道场在上海,圆明讲堂,他是专学《楞严》的。《楞严经》里有一段很重要的经文,叫二十五圆通章,所以他的讲堂叫圆通讲堂,我去参观过。老法师讲堂有副对联,写得明明白白,他这个讲堂叫三求堂,求什么?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清清楚楚标明著,他就求这三样,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我们在老法师《楞严经讲义》的序文里看到,他二十四岁听《楞严经》,对《楞严经》有兴趣,一生都在《楞严》上下功夫,《讲义》是七十四岁完成的,这都是我们修学的榜样。禅宗的大德虚云老和尚,我们看老和尚最后的开示录,这个从香港流通到台湾,我们也印了很多,是老和尚一百一十七岁的时候所说的,以后就再没有了。这最后一册开示录里面,我们展开来一看,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劝参禅的只有几篇,不多。禅宗的大德。这是真正有修有学,真正有见地、有受用的这些善知识,我们要向他学习。
修善,修一切善,本经后面有说到,虽修一切善,绝不受福报,福报不要去享受,为什么?一享受福报,诸位想想,四相不又都有了吗?又著相了,又错了。虽有福报不享受,诸位要知道,不享受的享受比享受红尘福报高得多了。一般人看不出来,我们不拿别人讲,现前摆在面前的谈禅法师的享受,在今天全世界我们这出家人,无论哪一个都比不上他。我们吃东西要讲究很多菜,他粗茶淡饭一个味,这个了不起,他已经万法归一了。身体健康长寿,面貌丰满,这了不起!看他穿得一身破破烂烂的,就像虚云老和尚衣服一样,到处补补丁。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头发一年剃一次,身上没有臭味,有清香,这人家比不上。我们三天不洗澡,身上就有臭味了,人家一年洗一次澡,身上清香。体质不一样,我们是贪瞋痴慢、杂乱心体质,人家清净心!人家是智慧身,我们是烦恼身,洗都洗不干净。这清净身,智慧身,怎么会一样?他的智慧怎么来的?放下,再放下,就这么来的。
「法相、非法相皆不著,是用功之要诀。」而放下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积极的在做,放下是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妄想、放下一切享受,你所得到的是真的享受。这个所谓放下享受,这是假的享受,你所得到的是真实的享受,那是一般人无法了解的。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从反面来说,前面从正面说,这从反面说。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所以说菩萨修一切善决定不受福报,万万不能受,一受四相就具足。「无我人等相,我执空也,无法相,法执空也,无非法相,并空亦空」,这叫做三空。「是名三空,由见三空,从此精进,净念相继,便证清净法身,故曰得无量福德,此即是理一心不乱境界。」这是我们从净土宗名相上来说,净土宗的功夫,上乘的功夫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禅宗前面跟诸位报告,他们的功夫是观照、照住、照见,到照见就是理一心不乱,照见是见性。照住是得定,是第二层的功夫,观照是第一层的功夫,初学的,功夫真正能够得力了,到照住就得定,到照见才见性。禅宗一定要见性才算是成就,这才超越三界,得定不行,单是得定,他将来往生就在四禅天、四空天,还是出不了三界,所以他不能算是一个成就。
证得三空,再精进、再努力就是净念相继,宗门里面也叫无功用道。那个精进是自然的,绝没有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就有执著,古德所谓说此处用不得力。但是他精进,不能用力,一用力就错了,一用力就有四相,古人对这个境界也做个比喻,比喻得很好,这个比喻,现在一般人恐怕还难以体会,但是如细心一点的还是能体会得到。古人比喻划船,划船在精进努力的时候要划桨摇橹,船快要靠岸的时候,就不能再划,统统要停下来,那个船自然往岸边靠,那一段就是无功用道。一点力都不能用,船慢慢自然就靠上岸去,就用这个来做比喻,这个比喻也很有味道。所以诸位要晓得,圆初住以上的菩萨修行,因为他我相已经破了,我执法执都破了,初住。到等觉还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怎么修?都是这个方法修,那个境界很不可思议。我们现在天天用功,天天努力,都是在四相里头,没破,这个相很粗。今天我念了多少佛,我读了多少经,都有我,我读的,我修的,我干的,全在四相之中。见到三空,就是圆初住以上,那个时候精进跟我们现在这个方式完全不相同,已经证得清净法身,所以得无量福德。
念佛,实在讲念佛这个方法妙极了,它就是一门深入。我教给诸位同修的这个法子,这是很多年前我想出一个法子。念佛的同修不必多,要真正干的人,凑热闹的人没有必要,很多道场,他可以去凑热闹去。真正为了生死,真正为求往生的,念佛的时候要万缘放下,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信心不逆。佛堂,佛像设在当中,便利绕佛,佛像前面一个空间是拜佛的,周围是绕佛的,两旁边是止静的。念佛的方式是绕念,也就是经行,绕累了你可以坐在旁边,坐在那边念,坐久了腿麻,可以起来拜拜佛,用这三种方式调节身体。我们一般共修会里面有限制,要听维那师的指挥,大家同样的动作,当然很整齐、很好看,可是得利益比较上不容易。因为我们来参加共修的,每位同修年龄不相同、体质不相同,老年人拜佛希望拜得慢一点,拜快了他累吃不消,喘气;年轻人一看到老年人拜得那么慢,他不耐烦,他要拜快一点,这就麻烦了。绕佛的时候,年老的人希望走慢一点,年轻人要走快一点,这个又困难了,大家在一起共修常常生烦恼,就是为这些事情。所以我想了一个方法,怎么样?不要维那师,不要敲引罄、敲法器,不需要。我们就用个念佛机,佛号的声音是统一的,绕佛,你喜欢快走你就快走,你喜欢慢走你就慢慢绕,各人绕各人的,拜佛是各人拜各人的,这个多自在,太自在了,在一块共修,谁也不妨碍谁。
进了念佛堂之后决定止语,不讲一句话,不给任何人打招呼,法师来了也不理,任何人不理,一心去用功。如果是精进念佛,日夜不间断的,必须要有两个护持的,护持是照顾茶水、饮食。一份一份做好,什么时候你饿了,你就去吃一点,你去吃的时候也不要给别人打招呼,也不要给任何人讲话,反正做好了一份一份摆在那里。分量要少,我们提倡少吃多餐,因为吃多了、吃饱了昏沉,功夫就用不得力。少少吃一点点心,提起精神,你好用功。这个方式就太好了。你到念佛堂来,先到的你就先自己修,后来的后修,都不要打招呼,你有事情想提前回去,到时候你看看可以走了你自己走,也不要跟任何人打招呼。这个方式好!我在很多地方提倡,特别在南洋,南洋他们照我这个方法做,很得力,很欢喜。
用这种方式,像这个地方要绕佛的话,如果佛堂佛像供在那边,你们就可以从外面绕,要放在这边,你们绕佛就不能绕过来。这个样子绕,来回这么绕法,当中这块地方提供给拜佛的人用,他拜佛在当中,对著佛像。这个方法很好。到以后我看到行策大师《念佛警策》后面附了一篇,他那个写的东西跟我想的完全一样。行策禅师好像是乾隆嘉庆时候的人,他那个时候就这样做了。不过他们做的还是有法师领众,四个人一班,那个时候没有念佛机。四个人一班,他要十二个法师轮流领众,就是一班绕佛的人出声音念,拜佛跟止静的人心里默念不出声音,出声音就是绕佛的人。他一班绕佛,两班止静,这样子轮流,日夜不断,他用这个方法。跟我们想的方式是一样,不过我们这里不要用法师,就更方便。我这是提供给诸位同修,你们不妨在这边试试看,用这个方法试试看,不需要法师带领,而且功夫很容易得力。
读经,好!一定要提倡,最近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一个星期也可以读一次,我们用《无量寿经》为主,用《金刚经》做为辅助。《金刚经》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然后才能够做到老实念佛,《金刚经》的作用在此地。
「此节经文,从反面显其必应三空之故,以明丝毫著相,便是分别心,便非清净自性,便是逐妄、迷却真性,起惑造业、苦报轮回的凡夫。」江居士这段开示,字字句句都是真实之理、真实之事,但是要修到这样的功夫,真是谈何容易,所以他自己也不能不念佛;换句话说,我们在行持上还是要把念佛摆在第一,而将金刚般若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间,这就是自行化他,这就是弘法利生,就是菩萨道。底下这段很要紧。
「广修六度万行,而心中若无其事,湛然凝寂,不为所动,此即是不取法相的真实义,如此而行,既不著法,亦不著非法,二边不著,即名中道。」中道是属於大菩萨行,也就是说,菩萨的生活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叫它做菩萨行,菩萨的生活行为。我们是处处著相,我们著的是有,有相,二乘人著的是空相,菩萨是空有二边都不著。二边不著怎么个做法?广修六度万行,不著空,他不是不做,他做得很积极,很认真、很努力的在做,虽然做又若无其事,若无其事不著有,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跟无作是同时,不是把它分开,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一点要很细心去体会。如果能够学到,好!最大的好处,你的工作不会疲劳,不会厌倦。我们一般人工作,做得会累、疲倦了,为什么?他有做,他著相,他有做,有做当然就会累,如果他是无做,他一天做到晚做二十四个小时,绝对不会累,为什么?没做!怎么会累?《普贤行愿品》里面,我们看十大愿王末后的结论「无有疲厌」,他为什么无有疲厌,就是因为他作而无作。所以他永远不会疲倦,连续做永远不会疲倦,不会厌恶,不会厌烦,效果就从这里看。
真正功夫得力,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或是念佛,或是诵经,或是做任何一切事情,愈做精神愈饱满,如果觉得很累很疲倦,没有精神,几句佛号一念,精神就提起来,一卷经念下去精神饱满了,那就正确,证明你功夫得力了。念个几篇经文、念几声佛号就累了想休息,那你门都没进去,法味你没有尝到。你如果真正尝到之后,确实是如此。还有一个现象,你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好,在一般人是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比一年差,你不会,一年比一年好。身体也一年比一年强壮,纵然从前有些什么毛病,你不必医治自然就没有了。为什么?心清净,诸位要晓得,心是主宰,身也是受心理的支配。所以现在有些高明的医生,治病都劝病人著重心理健康,这很有道理的。心理健康,再重的病好治,容易恢复;心理面不健康,心里面胡思乱想,病纵然很轻,会变成重病,无药可救。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说的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菩萨思想是正知正见,这个正知正见就是空有二边不著,这是正知正见。积极的去修六度万行,这是修福,为什么要修福?佛不能没有福,没有福就不能度众生,要度众生一定要有大福报,所以要修福。修福不享受,福报让一切众生去享受,跟众生的缘就愈结愈深。所以不要自己享受,自己不享受是真享受,刚才说的,连体质都变化了。享受不是好事情,天天讲求吃东西,古人讲的病从口入。现在医院里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哪来的?吃来的。今天挑这个,明天挑那个,挑了一身毛病,苦不堪言。
谁享受这些美味?三寸舌头,为它享受,全身都受累,想想看值不值得?不值得嘛。一身都要受它的累赘,就为了它三寸,你就特别爱这三寸舌头,其他统统不爱,都不要,这不是愚痴吗?一样东西吃了没有味道,没有营养,你看老牛天天吃青草,从来不换第二样,身体健康,它也不生病。错误的观念,造成了我们一生当中无量的烦恼,造成了身心一切的疾病,都是错误观念造成的。由此可知,愈是健康的食物是愈简单,愈简单愈健康。世间人不知道,不懂这个道理,佛法里面讲得清楚,我们看看从古至今真正修行人,生活都非常简单。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吃什么东西?小馒头两个,吃了些什么菜?青菜都很少,咸菜,在我们看起来什么营养都没有。他九十岁的时候,你看他大概也只有六十岁人的样子,看不出来。说话声音洪亮,体力充沛,不需要人照顾,还是自己烧饭。穿的衣服,现在你们要是有机会到台湾,到台中李老师的纪念馆去看看,他的一些遗物都陈列在那个地方。衣服补补丁的,袜子补补丁的,补了再补,他过这个日子。他是到最后两年才接受年轻的学生照顾他的生活,他九十七岁往生的,九十五岁以后才接受人照顾。
我亲近他的时候,他那时候大概七十一、二岁,他的体力年轻人赶不上。他带著学生去爬八卦山,那个时候八卦山还没有路,人车都很少,从山下爬到山顶,都是年轻的学生。他第一个爬上去,坐在那里老半天,第二个人才来,他就笑笑,你们不行,比我差远了。那年轻的学生都满头大汗,累得不像样子,不如老头子,身体轻快。由此可知,身体健康长寿与饮食关系不大,不要被那些卖饮食的人骗了,你真正明理,也就懂得养生之道了。所以在生活当中晓得怎么去做,无论哪一种行业都得自在,这边讲的都是原理原则,统统用得上。
「经论有言,宁可著有如须弥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许,此明著有者易为功,著空者难施救也。」这是佛经上常常有的比喻,须弥山是大山,著有著得再大再多,实在讲还好救,著空没救。著有是什么?念佛是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有,你要是著有的话,念佛决定得往生。著空的时候就完了,他佛也不念了,他往生西方的意愿也没有了,这是必定落空,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这是讲两种不同执著,那个结果利害不一样。末后我们再看「结显中道」。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因此之故,法与非法都不能取,取就是执著。「下手方法,先令二边不取,渐能空相,心地清净。」这种修法是真实福慧双修,诸位要晓得,不执著是慧,是真正的智慧。我们自性本有无量的智慧德能,因为烦恼分别执著把它障碍住了,今天我一切不分别,一切不执著,障碍就去掉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就往外透,智慧是这么来的。所以,这个智慧不是怎么修得来的,是自己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往外面放光。又能够布施,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修福,福里面最明显的,就是我刚才跟诸位说的健康长寿,体力充沛,这是真正的福报。特别是中年以上就有这个感觉,你有地位、有财富没有用,一身的病,那还是苦,哪里能说是福?纵然有很多人侍候你、照顾你,还是病态。像李炳老活到九十五不要人照顾,这真是福报,这真叫大福报,要明白这个道理。自己身心跟大自然融成一片,这是真正的福报。所以渐能空相,心地清净。
「由是而信、而解、而行,至於究竟,亦不过两边不著耳。」信是初发心,信解究竟是成佛,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菩萨修的是什么?无非是看破、放下而已,看破再看破,放下再放下,没有别的法门。我们是因为做不到,做不到这没有法子,就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念佛人,与金刚般若的精神有没有相应?有。金刚般若的精神是教我们空有都不住,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著空,西方极乐世界是有,这不著空;我们对於这个世间一切统统放下,不著有。所以念佛求生与本经的精神,空有二边不著是相应的,完全没有违背。佛在后面说的这首偈,今天时间虽然到了不能够讲,我们把它念一念,下一次回来的时候我们再继续来研究。这几句话用意很深。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是怕什么?怕一般学佛的人听了佛的教诲,空有二边都不执著,最后他还执著佛法,佛讲的法他还不肯放,还是执著。所以佛说到这个地方,真的是讲到究竟、讲到极深之处。佛所说的一切法也是因缘所生的,也不是真实的,也要放下,也不能够执著。佛法尚且不能执著,何况非佛法。这是佛法跟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其他任何宗教到最后不能让你说连上帝什么都要放下。我们佛法到最后佛也不要了,法也不要,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清净,真叫一尘不染。你还有个佛,你被佛污染,你还有个法,你被法污染,所以佛法也不能执著。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到这里告一个段落,这段文我们下次回来再讲。
请掀开讲义第三十三页,第四行看起,第二十八节,看经文: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这是经文里世尊为我们说明,为什么在末法时代,也就是指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有机缘听了大乘经论能够生起一念净信,就能得无量的福德,原因在哪里,今天这个文字就答覆了。这个人,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他必定是善根深厚,对於佛所说的法能够深信不疑,而且他自己,这是我们世间俗话常讲,他的天性守法、守规矩、欢喜修福,就是前面讲的持戒修福,这都是善根非常深厚之人。这个地方佛给我们讲的意义就更深,从这里我们能体会到,前面所讲的一念净信的标准实在是不可思议,绝不是我们平常所想像的。佛在这里说,这个人是离一切相,正与本经的宗旨相应,本经的宗旨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他持戒修福就是修善。持戒是自修,就是自己守法、守规矩、守本分,自己是个好人,修福是利益一切众生,可见得他一生的行持是自利利他,这是真实的利益。
真实的利益要建立在离一切相,因为著相,这个利益就是佛法里常讲的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果报不能出轮回,这一点我们也是在讲席当中常常强调,常常提醒,唯恐大家疏忽了。如果这一生当中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论你修得怎么好,都不能算是有成就。因为一入轮回之后就免不了又要堕落,而且堕落是愈堕愈深,前途则一世不如一世,这是我们不深入经藏的人不懂,他很难体会到。深入大乘经,对这个警觉性就很高,晓得这桩事情是我们人生当中真正的第一桩大事情,一定要在这一生脱离生死轮回。像这样的人善根的确是非常深厚,他要遇到净土决定得生,因为他对一切相与非相,非法相就是空,空有二边他都不执著,都能够放下。所以他的信心,信心清净的标准,佛在此地为我们说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信心标准。我们看小注。
「此是正面释」,释是解释,「生信得福之故,何以能生净信,何以能得福,须是除却分别心方可」。因为离开分别就离开执著,妄念就没有了,这个人福报就大了,正是像佛在经上所说的,得如是无量福德。就是因为他离开了分别执著,他是用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心就是尽虚空遍法界都包含在其中。佛家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是这么大的心量,於是他修点点滴滴的福,果报都不可思议。诸位要晓得,修福不在乎多少、大小,在心量,心量大,小的福,果报就变大;心量要小,修再大的福,果报还是很小,果报决定超越不了你的心量。由此可知,拓开心量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心量要大。
「分别妄想既除,无复我人众寿四相,诸众生,是指各各修功不同之大众。」这句话说得意味很深很广。这个『诸众生』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这是诸,诸多。对於事相能够放下,分别执著妄想能看轻、能放下。实在讲,诸菩萨浅深程度并不一样,愈是高位的菩萨,他放下得愈多,心愈清净;初发心的菩萨,事相他也能把它舍掉,初学的人总是勉强把它舍掉,境界现前,它不知不觉又来了,初学的状况就是如此。所以要不断认真努力去做,把它做成一个习惯,这样一来事相虽然没断,淡薄了,淡薄就有很大的功德。对於你修学,无论你修哪一个法门,无论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你都开智慧,你都能得福。这是真正所谓的福不唐捐,你修学的决定有好的果报。所以,此地「诸众生」并不是指一般大众,是指各种不同程度层次的这些菩萨们。
「四相空,即我执空。」本经说得实在讲是很透彻、很彻底,我确实不可得。佛法里面常讲,我们这个人身是四大五蕴和合现前的相,所以身没有自体,是众缘和合。四大里面,色大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物质是色,除了物质之外,我们还有一部分的精神,精神是我们讲的心理,物质是生理。心理则有受想行识,这四个都是属於心理,识是心之本体,受想行都是心理作用,这些东西也都是因缘所生,既是因缘所生,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身相、心相都了不可得,哪来的我?所以这「我」的执著实在讲是误会,起源於误会,这个误会愈来愈深,深到不能自拔,苦就吃大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我执而来的,如果我空了,这个我看空、看破了,再不执著,放下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不是事上没有了?事还有,事为什么还有?我看空了,我放下了,还有许多人执著,还有许多人没放下,这个世界是大众共业所感。但是我看破、我放下,虽然这个世界还在,我在世界里面得自在,众生在这个世界里头不自在,随业流转,业力在牵引著你,你自己不能做主。
真正看破放下的人,他自己在世间能做得了主宰。主宰里面第一个大事情,就是他生死自在,他做得了主,他愿意来就来,愿意去就去,高兴什么时候来,高兴什么时候去都成。来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应身,跟一般人一样,也投胎来,那个投胎自己可以选择父母,可以选择生活环境,你看这个多自在。另外一种是化身来,不需要父母,是变化身来的。所以他有应化身,不像我们现在,一点自在都没有。生死能自在,其他的更不必说了。像这些事情,我们现在人眼光当中视之为神通,把这桩事情看作神通。的确,通是通达无碍,神是超越我们的常识,神奇莫测,他什么障碍都没有。我执去了,这个能力就恢复。所谓神通,在佛法里面讲是本能,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这个能力,一点都不稀奇。我们的本能丧失了,不起作用了,为什么会丧失?就是我执,妄想分别执著,天天想这些东西,这些念头止不住、丢不掉,才出现生死轮回,出现这些现象。
修行人能够破我执,在小乘法里,从初果须陀洹开始,须陀洹破身见,知道身不是我,不再执著身是我。但是他还有一个执著,我从哪里来的?四大五蕴来的,他执著有四大五蕴。因此,他虽然是觉悟了,也难得,没有出六道,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只是人间天上这两道往返,不会堕落在三恶道。在这里面再用功、再努力,把微细的我执也舍尽,他就证阿罗汉果。微细的我执就是贪瞋痴慢,就是这些的执著,这些的烦恼,这样才能够超越三界。这些话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可难了,真正不容易。所以,佛法的修学,学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很少,就是真正能够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实在是很难的一桩事情。
「非法,即是无,即是空,亦无非法相是空亦空,又名俱空,古人称为穷空到底,故名胜义空,又名第一义空。」佛法讲空,许多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名词术语也很多,像《大智度论》里面,《大涅盘经》里面,就讲十八种空,二十种空,这都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佛法里面讲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空什么都没有,这好懂。它这个空是有,有怎么是空?因为它没有自性,要是细说,有是假有的。现代科学发达,我们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比古人实在讲容易领悟很多。现在科学家讲物质现象是什么?场、波动,这就是空的意思,当体即空。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存在只是波动的相续相而已,所以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的,这是现代科学家发现的。他们不承认有物质的存在,正如同《心经》上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是一不是二,大乘经论里面无非说明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有不能执著,为什么?当体即空,用现代科学家讲,它只不过是波动的现象而已,一种相续相而已,根本就不是事实,没有存在,你执著它岂不是大错,那是误会。但是空也不能执著,执著空也是错误。虽然体是空的,但相有,它有相,它就起作用,因为它有相有用,所以你执著空也是错的。佛教给我们,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你才真正得其大用。
诸佛菩萨他得其大用,这个大用就是佛经里常讲大做梦中佛事,这是诸佛菩萨所起的作用,所谓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他游戏人间,得大自在,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因为他的心清净,没有执著。在这里面成就自己定慧,帮助众生觉悟,佛菩萨就做这个事情。这都是从大前提、大原则上说的,表现在事相上,佛菩萨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身分,各行各业里展现出菩提道、菩萨道。所以菩萨在哪里?男女老幼,各行各业,没有特定,没有说一定要出家,一定要到深山修行,不是的,没有特定。任何行业、任何身分都是真正的菩萨,真菩萨必定是四相都不住,四相他都不执著。水月道场,梦中佛事,就是说明各行各业一切众生在本分上,他的事业,事业的场所就是道场,事业就是佛事,无论在哪个行业里都是觉悟众生。这一层,《华严经》里面,就是五十三参,就说得非常的透彻,五十三位善知识做个样子给我们看。
所以说穷空到底,穷是穷究,一直到空到没有得再空,就成佛了,就圆满了。穷空到底实在讲就是放下,放下再放下再放下,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那一品生相无明再放下,就没得放下了,那叫圆满菩提,就圆满了。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菩萨修行的方法没有别的,就是舍而已,布施,布施就是舍,舍尽就成佛了。舍尽了的时候,自己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一丝毫分别执著都没有,呈现在面前的是真如本性所现出来的广大境界。正如同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现在面前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甚至於过去现在未来,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境界。这个境界里面为什么说没有得?因为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自性所变现的,不是自性外面的东西加进来的。所谓得,得实在讲无得,哪有新的得?旧的东西清楚明白了,并没有新东西得到,无得就是并不是有新的得到,你所得到的全是自性里本来具足,本来有的,是这么一回事情而已。所以叫明心见性,见性不但见性之体,也见性之相,也见性之作用,统统都见到了。
「我法二执,由分别而起者粗,尚有俱生我法二执,从起心动念而来的细执」,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我们用功要从粗念下手,细念就是讲的习气、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不是这一生养成的,人有过去生,生生世世养成的习惯。由此可知,习惯要把它舍掉就真难了,它已经变成自然,习惯成自然,我们讲与生俱来的,难就难在此地,所以要真正觉悟。粗的念头是从分别执著里头产生的,这个现象很粗,容易觉察得到;微细的念头很不容易觉察,好像自然它就起来,这是细的执著。粗的执著好断,细的执著难断,为什么菩萨修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微细执著很难断除。
极微细的,实在说一般普通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都还没发现,他怎么破?断也没法子断,没发现。经中常有举例子,把烦恼、妄想比喻作贼,你要抓这个贼,你得认识他你才能抓到他,不认识他你到哪去抓。微细的念头没有法子觉察,你怎么断它?微细的念头,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才见到,诸位想想,谈何容易。微细到什么程度?佛在经上有比喻,他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我们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那就是微细的念头。假设我们就用四次,一秒钟四次弹指,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两个十万八千,这样微细的念头我们怎么能知道,怎么能觉察到?佛给我们讲,八地菩萨他定功非常之深,这样微细的念头他清清楚楚,他才有能力去断它。见不到,断就谈不上,我们今天只能够说极其粗的,这个极其粗的从哪里下手?世间人最粗的现象,贪财、贪色、好名,名闻利养,这个很粗,就从这里下手。怎么个断法?断就是放弃、舍掉,你一定要有真正的警觉心,我们无始劫来搞生死轮回,这一生过得这么苦,都是被这个害了,要认识清楚。你知道它是祸,它不是福,它对我们有害没有利,你还不舍掉吗?还不放下吗?这要懂得。
我在新加坡遇到一位老法师,年龄跟我也差不多,这个法师到美国来过不少次,他的法号叫谈禅,谈话的谈,禅宗的禅,叫谈禅法师,福建人,在新加坡是一个怪人。他住在城隍庙,每天在那个地方卖香烛、纸钱,收入很微薄,一个人买点香才一块、两块,他从早到晚都在城隍庙那儿坐著,就招呼这些人,干这些事情。自己生活非常简单,他一生没有喝过茶,水还不是热水,自来水龙头一开,就是那个水。客人去拜访他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招待,都一样的,是个很怪的人。这么多年来,他还是住个破房子,还是穿著一身邋遢的衣服,对於佛教事业功德非常发心。旧金山大觉莲社,我听说他捐了四十万,非常慷慨。对中国大陆许多寺庙,他一捐也就是几十万、一百万,都是算美金的,他都那么捐,捐得很自在。他的钱拿去之后,以后再也不问,为什么?我捐给他,他怎么做是他的因果,与我不相干。你看看这种人,真是放得下。人家捐钱的时候,你给我做些什么事情?他不问,那是你的事情与我不相干,真放下,真的没有分别执著。所以我每到新加坡去,我一定去看看他,去喝喝他的自来水。非常了不起,这个行持值得人佩服,他真做到了,他虽然不讲经说法,他做出那个样子就能教人觉悟。自己生活极其简单,绝不攀缘富贵,再有名气的人,再做大官,到那一视同仁,没有给你另外招待,没有。你来也好,不来也好,他根本不理会你,很难得。像这样的出家人,在这个时代我还没有见到第二个,所以我每次到新加坡特别要去看看他,就是因为没有看到第二个。所以放下,真正的幸福,真正的自在,真正的快乐,人家说自来水不干净,他喝了一辈子,没有生过病。
要晓得贪瞋痴慢、财色名食睡,对我们有决定的害处,有百害而无一利,一点好处都没有。世间人迷在这个里面,以为这个东西好,这个东西叫你长劫轮回,生生世世受苦,就是被这些东西害了。觉悟的人,他就把它舍得干干净净,真得大自在。一个人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是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说那多快乐。身体在这个大环境当中随遇而安,无论什么环境,顺境、逆境他都自在,他都快乐。为什么顺逆境界他都自在?因为他都不执著,好的环境他不执著有乐受,他不执著受,恶劣的环境他也不执著有苦受。苦乐忧喜舍他都放下了,他的心平等,境界平等,这是凡人做不到的。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是人分别我执已除,贪瞋痴虽未去尽,已经很薄,还须再加功。」因为贪瞋痴要不能够去尽,就不能出轮回,也就是不能出三界。一般人不知道三界轮回的可怕,这是佛祖常常教导我们,要读诵大乘,多读大乘经你才能了解、明白事实真相。读多了读久了你才能够深入,才真正明白,所以读诵很要紧。你们这边同修们发起大家在一起读诵,非常好。我在过去常常教导初学的同修,你要想学佛,首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了凡四训》不是佛经,意思也不是很深,读了之后,你才真正相信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命运是自己建立的,是自己造的,命运也可以自己重新改造。只是让你真正明了这个事实,肯定这个事实,然后要想开创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命运,那就是大乘佛法的事情。先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轮回要不出,决定是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这个很可怕。
六道里面,人道的寿命很短,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四、五十岁走的太多了。要依照佛经来看,四、五十岁走的是正常的,七十岁那真的是高寿。超过七十岁,在佛经上讲的,必定有特殊的善因,不是这一生所修的善,就是前生所修积的善,否则的话,他不可能享那么长的寿命。释迦牟尼佛他在世的时候,那时候人寿是一百岁,七、八十岁走的是正常的。我们现在处在减劫的时期,一百年减少一岁,世尊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了,就减少三十岁,所以现在人寿最高的是七十岁。人寿不长,六道里面任何一道,寿命都比人道要长,也许诸位以为畜生道的寿命很短,是没错,畜生道里面有些畜生寿命比人长。像现在大家晓得的,龟的年龄比人就长,有活几百年的,还有许多畜生寿命长的,我们不知道,我们没见过。即使是寿命短的,它很不容易脱离畜生身,因为畜生愚痴,对它那个身体特别执著。特别执著,死了以后又堕那个身。譬如蚂蚁,佛在经上讲蚂蚁就讲了很多次,愚痴,蚂蚁死了,投胎又去做蚂蚁,很难换个别的身体,这就是它坚固的执著,就是它愚痴。所以,恶道太可怕了。
鬼道是最容易去的,我们一般人讲人死了都做鬼,其实六道里头,鬼是其中的一道,哪里说人死了都变成鬼?可是大家都这么说,脑子里都有这个概念,人死了都做鬼,佛说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天天想鬼,他当然就做鬼去了。鬼麻烦!鬼道里头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鬼的寿命,短命的大概也有一千岁。一千岁你要想到,他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你就知道堕落到鬼道想出来要几千万年,你才能出得来。这不能去!地狱就更可怕,更不能去。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地狱道的寿命,短命的也是万岁,真的是万岁万万岁。地狱道里面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多年,你看我们中国人很自豪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地狱才两天,你说你怎么能去,太可怕了。《楞严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讲六道的状况,地狱讲得特别详细,地狱那一段的经文在六道里头就占二分之一。为什么说这么详细?就是要你警觉,决定去不得。我们人在这个世间,造地狱的业因太容易了,堕进去之后想出来,就不是简单事情,时间太长了,这是一定要知道的。这我们才晓得,这一生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一生就空过了,那才叫真可惜。
世间这些事业,说丰功伟业,全是假的,一场空,毫无意义,我们要把它看清楚、要看穿。要认真去办自己的大事业,这个大事业,了生死出三界的大事业,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离一切相不著有,修一切善不著空,空有二边都离,二边都不执著。所谓修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觉悟,这就是修一切善。修一切善的方式太多了,说之不尽,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所表现的,就是日常生活当中,这个生活方式他就是修善。就是做出个样子给人看,他真的放下了,他真的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像我刚才讲的谈禅法师,真做,一句话没说,几十年当中真正是奇人,不是平常人。所以,我们已经在佛法里修学了,贪瞋痴如果说是一年比一年轻比一年薄,这就是功夫有进步。修要真干,有智慧、有福德,智慧是不著有,一切能够看破、放下,这是智慧;能够利益众生,能够帮助众生开悟,这是福德。
世间什么是真正的福德?什么是真正的大福德?世间人很少人去想这个问题。真正的福德简单的说,要用我们一般世间人的话来讲,是为自己生活著,没有受别人支配,没有受别人摆布,这是真正幸福。自己一生活得自由自在,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真快乐!样样要是受别人限制,被别人牵著鼻子走,哪有幸福可言。那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为独立自由意志而生活?如其不然,那个枷锁究竟在哪里?要把它找到,要把它解除掉,脱离枷锁,做个自由自在之人。实在找不到,佛给我们说了,枷锁就是贪瞋痴慢,就是分别执著,就从这来的。所以,要继续不断的用功努力,再看破,再放下。底下一段说:
「但见诸相即著有,但见非相即著空」,著就是执著,心里有就是执著,「见诸相非相,即二边双融,即无相无不相,得见实相」,实相就是事实的真相,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真实相必须了解一切法,它的体性,它的现象,它的作用,佛法里常讲的体相用。面面都见到,面面都看清楚,这是真相大白,你才真的彻底了解。我们凡夫只看到现象,没有看到本体,只看到相,这就是著有;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见到一切诸相的本体,他不再执著现象,不再执著作用,他执著在空体上,他也错了。凡夫执著法相,二乘人执著非法相,非法相就是本体,这个执著也是错了。必须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也就是说,一切现相当中我要明了体、相、作用,但是对於体相用这三方面统统不执著,你就得自在,执著就不自在,不执著就得自在。
「故云则见如来」,如来就是自性,就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见如来就是见性。「见如来,故得如是无量福德」,这说出了无量的福德,什么原因得的,是这样得来的,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本能完全恢复了。本能里面,就是本性,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如来果地上是究竟圆满的恢复了,你见如来,虽然不是圆满恢复,也恢复了一部分。刚才说了,见如来就是见性,在大乘菩萨果位上,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本性,无明有四十一品,他才破一品,见一分真性,虽然见的性不多,可以说很少很少,但是它的作用不可思议,所以无量福德。它有什么作用?诸位同修你们念过《普门品》,《普门品》里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能现什么身为众生说法,破一品无明的人就有这个能力,诸位想想那个福德就可想而知。能够分身,能够变化,你们看小说,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破一品无明的人变化的能力,孙悟空比不上。孙悟空才只是七十二变,见一分本性的初住菩萨,他能够分无量无边身,他有无量无边的变化能力,哪里是七十二变能够比的,那不能比!智慧德能都恢复,所以说是无量福德,这不是假的。
我们世间人实在讲非常迷惑颠倒,每个人都有他亲爱的人,能常常在一起吗?办不到!你要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自性,你就办到了。你的家亲眷属,无论他在哪一道你都看得到他,他说话的声音你都听得到他,他有困难需要帮忙的时候你就能够帮助他,真正永远不离开,你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复了。如果你是迷惑颠倒,自性当中虽有这个能力,可是被烦恼遮盖,这个能力起不了作用,换句话说,父母亲也好,妻子儿女也好,在哪一道受苦难完全不知道,根本就帮不上忙,纵然思念也是枉然。这里面利害得失,一定要清楚。
读遍大乘经,然后我们才真正明了,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偏赞净土。净土的五经一论,这六样东西,只要依靠一样,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不需要用其他东西帮忙。大势至菩萨讲得很好,「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此地讲的见实相、见如来,不假方便,一门深入。如果修学其他一切大乘法门,要不归向净土则一无所成,这是我们决定要知道的。为什么?因为见思烦恼不断你不能超越轮回,没有破无明你不能见性,道理在此地。纵然你的根基深厚,你能断烦恼、能破无明,见性成佛,要跟净土往生的去比一比还差得很远。原因在哪里?你不过是破一品二品无明而已,你的地位在圆教不过是初信、二信,别教初地、二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纵然他一品烦恼都没断,带业往生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得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把他提升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八地,你怎么能跟八地相比。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才晓得十方许多的菩萨,为什么一接触净土法门他赶紧就要求生,道理就在此地。他在别的地方修行,从圆教初住到十地法云地需要三个阿僧只劫。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三、四劫就圆满,三、四劫跟阿僧只劫不能比。所以净土法门十方诸佛赞叹。江味农居士一生功力都用在《金刚经》上,教宗般若,他行在弥陀,他每天功课是念佛,求生净土,他做到了。他了解,他明白,不生净土不能成就。
「欲修般若,不可落空,先将非法一面堵住」,这个非法就是空,决定不能够落空,「脚踏实地,躬行实践」,要认真去做。像江居士的做法,在民国初年,许多出家在家的大德,无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弘扬哪一个法门,他自己一定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在家居士江味农,我们看到了,好榜样。出家的大德,像谛闲老法师,天台宗的祖师,倓虚法师,谛闲的学生,谛闲法师的传人,也是天台宗近一代的祖师。学《楞严》的圆瑛法师,圆瑛法师的道场在上海,圆明讲堂,他是专学《楞严》的。《楞严经》里有一段很重要的经文,叫二十五圆通章,所以他的讲堂叫圆通讲堂,我去参观过。老法师讲堂有副对联,写得明明白白,他这个讲堂叫三求堂,求什么?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清清楚楚标明著,他就求这三样,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我们在老法师《楞严经讲义》的序文里看到,他二十四岁听《楞严经》,对《楞严经》有兴趣,一生都在《楞严》上下功夫,《讲义》是七十四岁完成的,这都是我们修学的榜样。禅宗的大德虚云老和尚,我们看老和尚最后的开示录,这个从香港流通到台湾,我们也印了很多,是老和尚一百一十七岁的时候所说的,以后就再没有了。这最后一册开示录里面,我们展开来一看,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劝参禅的只有几篇,不多。禅宗的大德。这是真正有修有学,真正有见地、有受用的这些善知识,我们要向他学习。
修善,修一切善,本经后面有说到,虽修一切善,绝不受福报,福报不要去享受,为什么?一享受福报,诸位想想,四相不又都有了吗?又著相了,又错了。虽有福报不享受,诸位要知道,不享受的享受比享受红尘福报高得多了。一般人看不出来,我们不拿别人讲,现前摆在面前的谈禅法师的享受,在今天全世界我们这出家人,无论哪一个都比不上他。我们吃东西要讲究很多菜,他粗茶淡饭一个味,这个了不起,他已经万法归一了。身体健康长寿,面貌丰满,这了不起!看他穿得一身破破烂烂的,就像虚云老和尚衣服一样,到处补补丁。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头发一年剃一次,身上没有臭味,有清香,这人家比不上。我们三天不洗澡,身上就有臭味了,人家一年洗一次澡,身上清香。体质不一样,我们是贪瞋痴慢、杂乱心体质,人家清净心!人家是智慧身,我们是烦恼身,洗都洗不干净。这清净身,智慧身,怎么会一样?他的智慧怎么来的?放下,再放下,就这么来的。
「法相、非法相皆不著,是用功之要诀。」而放下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积极的在做,放下是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妄想、放下一切享受,你所得到的是真的享受。这个所谓放下享受,这是假的享受,你所得到的是真实的享受,那是一般人无法了解的。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从反面来说,前面从正面说,这从反面说。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所以说菩萨修一切善决定不受福报,万万不能受,一受四相就具足。「无我人等相,我执空也,无法相,法执空也,无非法相,并空亦空」,这叫做三空。「是名三空,由见三空,从此精进,净念相继,便证清净法身,故曰得无量福德,此即是理一心不乱境界。」这是我们从净土宗名相上来说,净土宗的功夫,上乘的功夫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禅宗前面跟诸位报告,他们的功夫是观照、照住、照见,到照见就是理一心不乱,照见是见性。照住是得定,是第二层的功夫,观照是第一层的功夫,初学的,功夫真正能够得力了,到照住就得定,到照见才见性。禅宗一定要见性才算是成就,这才超越三界,得定不行,单是得定,他将来往生就在四禅天、四空天,还是出不了三界,所以他不能算是一个成就。
证得三空,再精进、再努力就是净念相继,宗门里面也叫无功用道。那个精进是自然的,绝没有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就有执著,古德所谓说此处用不得力。但是他精进,不能用力,一用力就错了,一用力就有四相,古人对这个境界也做个比喻,比喻得很好,这个比喻,现在一般人恐怕还难以体会,但是如细心一点的还是能体会得到。古人比喻划船,划船在精进努力的时候要划桨摇橹,船快要靠岸的时候,就不能再划,统统要停下来,那个船自然往岸边靠,那一段就是无功用道。一点力都不能用,船慢慢自然就靠上岸去,就用这个来做比喻,这个比喻也很有味道。所以诸位要晓得,圆初住以上的菩萨修行,因为他我相已经破了,我执法执都破了,初住。到等觉还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怎么修?都是这个方法修,那个境界很不可思议。我们现在天天用功,天天努力,都是在四相里头,没破,这个相很粗。今天我念了多少佛,我读了多少经,都有我,我读的,我修的,我干的,全在四相之中。见到三空,就是圆初住以上,那个时候精进跟我们现在这个方式完全不相同,已经证得清净法身,所以得无量福德。
念佛,实在讲念佛这个方法妙极了,它就是一门深入。我教给诸位同修的这个法子,这是很多年前我想出一个法子。念佛的同修不必多,要真正干的人,凑热闹的人没有必要,很多道场,他可以去凑热闹去。真正为了生死,真正为求往生的,念佛的时候要万缘放下,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信心不逆。佛堂,佛像设在当中,便利绕佛,佛像前面一个空间是拜佛的,周围是绕佛的,两旁边是止静的。念佛的方式是绕念,也就是经行,绕累了你可以坐在旁边,坐在那边念,坐久了腿麻,可以起来拜拜佛,用这三种方式调节身体。我们一般共修会里面有限制,要听维那师的指挥,大家同样的动作,当然很整齐、很好看,可是得利益比较上不容易。因为我们来参加共修的,每位同修年龄不相同、体质不相同,老年人拜佛希望拜得慢一点,拜快了他累吃不消,喘气;年轻人一看到老年人拜得那么慢,他不耐烦,他要拜快一点,这就麻烦了。绕佛的时候,年老的人希望走慢一点,年轻人要走快一点,这个又困难了,大家在一起共修常常生烦恼,就是为这些事情。所以我想了一个方法,怎么样?不要维那师,不要敲引罄、敲法器,不需要。我们就用个念佛机,佛号的声音是统一的,绕佛,你喜欢快走你就快走,你喜欢慢走你就慢慢绕,各人绕各人的,拜佛是各人拜各人的,这个多自在,太自在了,在一块共修,谁也不妨碍谁。
进了念佛堂之后决定止语,不讲一句话,不给任何人打招呼,法师来了也不理,任何人不理,一心去用功。如果是精进念佛,日夜不间断的,必须要有两个护持的,护持是照顾茶水、饮食。一份一份做好,什么时候你饿了,你就去吃一点,你去吃的时候也不要给别人打招呼,也不要给任何人讲话,反正做好了一份一份摆在那里。分量要少,我们提倡少吃多餐,因为吃多了、吃饱了昏沉,功夫就用不得力。少少吃一点点心,提起精神,你好用功。这个方式就太好了。你到念佛堂来,先到的你就先自己修,后来的后修,都不要打招呼,你有事情想提前回去,到时候你看看可以走了你自己走,也不要跟任何人打招呼。这个方式好!我在很多地方提倡,特别在南洋,南洋他们照我这个方法做,很得力,很欢喜。
用这种方式,像这个地方要绕佛的话,如果佛堂佛像供在那边,你们就可以从外面绕,要放在这边,你们绕佛就不能绕过来。这个样子绕,来回这么绕法,当中这块地方提供给拜佛的人用,他拜佛在当中,对著佛像。这个方法很好。到以后我看到行策大师《念佛警策》后面附了一篇,他那个写的东西跟我想的完全一样。行策禅师好像是乾隆嘉庆时候的人,他那个时候就这样做了。不过他们做的还是有法师领众,四个人一班,那个时候没有念佛机。四个人一班,他要十二个法师轮流领众,就是一班绕佛的人出声音念,拜佛跟止静的人心里默念不出声音,出声音就是绕佛的人。他一班绕佛,两班止静,这样子轮流,日夜不断,他用这个方法。跟我们想的方式是一样,不过我们这里不要用法师,就更方便。我这是提供给诸位同修,你们不妨在这边试试看,用这个方法试试看,不需要法师带领,而且功夫很容易得力。
读经,好!一定要提倡,最近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一个星期也可以读一次,我们用《无量寿经》为主,用《金刚经》做为辅助。《金刚经》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然后才能够做到老实念佛,《金刚经》的作用在此地。
「此节经文,从反面显其必应三空之故,以明丝毫著相,便是分别心,便非清净自性,便是逐妄、迷却真性,起惑造业、苦报轮回的凡夫。」江居士这段开示,字字句句都是真实之理、真实之事,但是要修到这样的功夫,真是谈何容易,所以他自己也不能不念佛;换句话说,我们在行持上还是要把念佛摆在第一,而将金刚般若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间,这就是自行化他,这就是弘法利生,就是菩萨道。底下这段很要紧。
「广修六度万行,而心中若无其事,湛然凝寂,不为所动,此即是不取法相的真实义,如此而行,既不著法,亦不著非法,二边不著,即名中道。」中道是属於大菩萨行,也就是说,菩萨的生活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叫它做菩萨行,菩萨的生活行为。我们是处处著相,我们著的是有,有相,二乘人著的是空相,菩萨是空有二边都不著。二边不著怎么个做法?广修六度万行,不著空,他不是不做,他做得很积极,很认真、很努力的在做,虽然做又若无其事,若无其事不著有,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跟无作是同时,不是把它分开,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一点要很细心去体会。如果能够学到,好!最大的好处,你的工作不会疲劳,不会厌倦。我们一般人工作,做得会累、疲倦了,为什么?他有做,他著相,他有做,有做当然就会累,如果他是无做,他一天做到晚做二十四个小时,绝对不会累,为什么?没做!怎么会累?《普贤行愿品》里面,我们看十大愿王末后的结论「无有疲厌」,他为什么无有疲厌,就是因为他作而无作。所以他永远不会疲倦,连续做永远不会疲倦,不会厌恶,不会厌烦,效果就从这里看。
真正功夫得力,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或是念佛,或是诵经,或是做任何一切事情,愈做精神愈饱满,如果觉得很累很疲倦,没有精神,几句佛号一念,精神就提起来,一卷经念下去精神饱满了,那就正确,证明你功夫得力了。念个几篇经文、念几声佛号就累了想休息,那你门都没进去,法味你没有尝到。你如果真正尝到之后,确实是如此。还有一个现象,你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好,在一般人是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比一年差,你不会,一年比一年好。身体也一年比一年强壮,纵然从前有些什么毛病,你不必医治自然就没有了。为什么?心清净,诸位要晓得,心是主宰,身也是受心理的支配。所以现在有些高明的医生,治病都劝病人著重心理健康,这很有道理的。心理健康,再重的病好治,容易恢复;心理面不健康,心里面胡思乱想,病纵然很轻,会变成重病,无药可救。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说的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菩萨思想是正知正见,这个正知正见就是空有二边不著,这是正知正见。积极的去修六度万行,这是修福,为什么要修福?佛不能没有福,没有福就不能度众生,要度众生一定要有大福报,所以要修福。修福不享受,福报让一切众生去享受,跟众生的缘就愈结愈深。所以不要自己享受,自己不享受是真享受,刚才说的,连体质都变化了。享受不是好事情,天天讲求吃东西,古人讲的病从口入。现在医院里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哪来的?吃来的。今天挑这个,明天挑那个,挑了一身毛病,苦不堪言。
谁享受这些美味?三寸舌头,为它享受,全身都受累,想想看值不值得?不值得嘛。一身都要受它的累赘,就为了它三寸,你就特别爱这三寸舌头,其他统统不爱,都不要,这不是愚痴吗?一样东西吃了没有味道,没有营养,你看老牛天天吃青草,从来不换第二样,身体健康,它也不生病。错误的观念,造成了我们一生当中无量的烦恼,造成了身心一切的疾病,都是错误观念造成的。由此可知,愈是健康的食物是愈简单,愈简单愈健康。世间人不知道,不懂这个道理,佛法里面讲得清楚,我们看看从古至今真正修行人,生活都非常简单。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吃什么东西?小馒头两个,吃了些什么菜?青菜都很少,咸菜,在我们看起来什么营养都没有。他九十岁的时候,你看他大概也只有六十岁人的样子,看不出来。说话声音洪亮,体力充沛,不需要人照顾,还是自己烧饭。穿的衣服,现在你们要是有机会到台湾,到台中李老师的纪念馆去看看,他的一些遗物都陈列在那个地方。衣服补补丁的,袜子补补丁的,补了再补,他过这个日子。他是到最后两年才接受年轻的学生照顾他的生活,他九十七岁往生的,九十五岁以后才接受人照顾。
我亲近他的时候,他那时候大概七十一、二岁,他的体力年轻人赶不上。他带著学生去爬八卦山,那个时候八卦山还没有路,人车都很少,从山下爬到山顶,都是年轻的学生。他第一个爬上去,坐在那里老半天,第二个人才来,他就笑笑,你们不行,比我差远了。那年轻的学生都满头大汗,累得不像样子,不如老头子,身体轻快。由此可知,身体健康长寿与饮食关系不大,不要被那些卖饮食的人骗了,你真正明理,也就懂得养生之道了。所以在生活当中晓得怎么去做,无论哪一种行业都得自在,这边讲的都是原理原则,统统用得上。
「经论有言,宁可著有如须弥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许,此明著有者易为功,著空者难施救也。」这是佛经上常常有的比喻,须弥山是大山,著有著得再大再多,实在讲还好救,著空没救。著有是什么?念佛是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有,你要是著有的话,念佛决定得往生。著空的时候就完了,他佛也不念了,他往生西方的意愿也没有了,这是必定落空,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这是讲两种不同执著,那个结果利害不一样。末后我们再看「结显中道」。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因此之故,法与非法都不能取,取就是执著。「下手方法,先令二边不取,渐能空相,心地清净。」这种修法是真实福慧双修,诸位要晓得,不执著是慧,是真正的智慧。我们自性本有无量的智慧德能,因为烦恼分别执著把它障碍住了,今天我一切不分别,一切不执著,障碍就去掉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就往外透,智慧是这么来的。所以,这个智慧不是怎么修得来的,是自己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往外面放光。又能够布施,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修福,福里面最明显的,就是我刚才跟诸位说的健康长寿,体力充沛,这是真正的福报。特别是中年以上就有这个感觉,你有地位、有财富没有用,一身的病,那还是苦,哪里能说是福?纵然有很多人侍候你、照顾你,还是病态。像李炳老活到九十五不要人照顾,这真是福报,这真叫大福报,要明白这个道理。自己身心跟大自然融成一片,这是真正的福报。所以渐能空相,心地清净。
「由是而信、而解、而行,至於究竟,亦不过两边不著耳。」信是初发心,信解究竟是成佛,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菩萨修的是什么?无非是看破、放下而已,看破再看破,放下再放下,没有别的法门。我们是因为做不到,做不到这没有法子,就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念佛人,与金刚般若的精神有没有相应?有。金刚般若的精神是教我们空有都不住,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著空,西方极乐世界是有,这不著空;我们对於这个世间一切统统放下,不著有。所以念佛求生与本经的精神,空有二边不著是相应的,完全没有违背。佛在后面说的这首偈,今天时间虽然到了不能够讲,我们把它念一念,下一次回来的时候我们再继续来研究。这几句话用意很深。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是怕什么?怕一般学佛的人听了佛的教诲,空有二边都不执著,最后他还执著佛法,佛讲的法他还不肯放,还是执著。所以佛说到这个地方,真的是讲到究竟、讲到极深之处。佛所说的一切法也是因缘所生的,也不是真实的,也要放下,也不能够执著。佛法尚且不能执著,何况非佛法。这是佛法跟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其他任何宗教到最后不能让你说连上帝什么都要放下。我们佛法到最后佛也不要了,法也不要,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清净,真叫一尘不染。你还有个佛,你被佛污染,你还有个法,你被法污染,所以佛法也不能执著。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到这里告一个段落,这段文我们下次回来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