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二十一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21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七面,从经文看起: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这一段,标题是「明即相见性」,说明就在相上也能够见性。但是这个条件要不著相,才能够见到性,著相就见不到自性。「诸相即一切相」,《金刚经》上这样的句子很多,凡是说到『诸相』,不但包括一切现相,连『非相』也包括在其中,非相就是我相,也就是空,空有都包括在这两个字之中。「只须彻底明了皆是虚妄,则相不障性,即见如来,何必灭相,即相可以见性,犹金之於器也,相实不可断灭,因其本由性现也。」这里面的意思很深很广。『见如来』就是见本性,也就是见真心,亦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换句话说,真正的自己,这个叫「见如来」。我们为什么见不到自性,见不到真心,见不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全被妄相障碍了,我们执著在虚妄假相当中,而将自己本来面目丧失,本有的智慧德能都不能够起用,这是非常可惜的一桩事情。
相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能变,诸相是所变,不但这些现相是所变,就是连虚空也是自性变现之物。我们现在晓得,虚空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它还是属於一个虚妄相。在过去,诸大德们常常用梦幻泡影来做比喻,尤其是用梦做比喻的最多。本经最后,末后这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共举了六个比喻,六个比喻还是以梦为主。梦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不但有人物,所谓是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连虚空都有,梦醒了之后,一切有为法没有了,梦里面那个无为的虚空也没有了。由此可知,虚空也有生灭,当你梦境现前的时候,虚空现前,梦醒之后虚空没有了,虚空也有生灭,可见得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存在。现代的科学比从前实在讲进步很多了,过去的科学家认为有物质存在,纵然他们观察到原子、电子、粒子,还以为那是存在的。近代的科学家发现没有物质,所谓只有场,这是现代科学上的名词,是唯一的存在。也有科学家发现只有波动是存在的,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是波动变现出来的,这个说法与《般若心经》里面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很接近。我们被这些假相、幻相所迷,以为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以为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存在,把自己的真性反而障碍住了。
佛告诉我们,像诸佛菩萨一样,他们彻底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有,确实是有,不能说没有,有是幻有,有是假有,所谓是当体即空,有跟空是一桩事情,它不是两桩事情。如果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对於一切诸相就看破了,明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后你不会再去执著它。不去分别、不去执著,它就不障碍性,自性就完全显露,所以说即见如来,就见性了。因此,见性不必要灭相,相本来不碍事的,你何必去灭它?起个念头去灭相,已经著相,已经错了。为什么不要去灭它?因为它是空的,相根本就不存在,你要动个念头去灭它,这已经是多事,已经错了。相不需要灭,只要不执著它,佛法教人只要认清楚它,认清楚它是看破,不执著它是放下,你在万相当中就得大自在。
所以即相可以见性,在这个条件之下,性相一如。这也是本经后面所说的「如来者诸法如义」,这就是万法一如,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很深,因为一如实在讲它就是一桩事情。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迷在妄想当中,起无量的分别执著,佛法难懂难在这个地方,难在习惯上就分别执著,现在佛教我们离开一切分别执著,把一切分别执著都放下、都舍弃,这个事情就难了。可是,你要是不放下、不舍弃,如来所说的意思的确很难体会,开经偈上常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即相可以见性,下面有个比喻,犹金之於器,这是古人不得已用这么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性体,把器比作诸相,这一切相都是金做的,离开金就没有器,离开性就没有诸相,一切诸相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们今天讲一个能变,一个所变,这都是不得已的说法,因为能与所两桩事情。我们要去体会它,能跟所是一不是二,能变就是所变,所变就是能变,能所是一,不是二,就正如金跟器一样。我们用黄金做个佛像,金比喻作性,佛像比喻作诸相,性跟相的关系是一不是二,要从这个地方深深去体会。然后你才晓得性相的关系,性相是不可分,性相不可灭,相灭了,性也灭了,性怎么可能灭?
所以,佛法常常教我们断除诸相,那个断不是在相上讲的断,是你心里面执著的念头要断,断这个。断你分别执著一切相的念头,从这个地方断,那就对了。相实在不可以断,因为它是性现的,但是相为什么是假的?诸位要晓得,相是刹那在变化的,相会变,性不会变。就如同黄金,金不会变,像会变,我喜欢佛像就造一个佛像,喜欢菩萨像,佛像不要了,再把它改造成一个菩萨像。所以,相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它的本体不变。佛就是教我们找到那个永远不变的,所谓证得,证得永远不变的,对於千变万化的幻相你就能做主宰,做主宰就是我们常讲你就得自在了。凡夫迷失了自性,在一切幻相里面不得自在,为境所转,这个生活就苦不堪言。如果你要是明了,那就是像《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会被境界转,你能够转境界,这叫得大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受用。
「不执著,即不为相所转,且相反为我所转。」这就是刚才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关键就是不执著。《金刚经》自始至终就是为我们说这桩事情,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都是不执著的意思。不执著,就不会被这些诸相所转,不为它所动。只要你不被外面环境所动,你就能够认识环境,你能够明了环境的真相,於是你在环境当中自己能做主,这就是境为我转。「凡夫执著,住法相生烦恼」,这是讲六道一切凡夫无不如是。住就是执著,执著一切法,像前面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诸相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相,这四相就是一切诸相的归纳。我相跟人相就是现代人所讲的动物,包括一切动物,众生相包括一切植物、矿物,寿者相是讲时间的相续。众生相可以说是空间,寿者相可以说是时间,时空里面所有一切的万物都包括在其中。因为执著所以生烦恼,这里面的烦恼就是佛法里头所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就生这些东西。
「修行人厌恶世法,住非法相生烦恼。」的确不少修行人厌世,要离相。在佛法里面,就是小乘,声闻、缘觉,於是他们执著非法相,非法相是空,一切有他舍离掉,他执著空。执著空也生烦恼,生什么烦恼?无明烦恼。他见思烦恼没有了,但是他有无明,无明是什么?对於一切法的真相他完全不了解、不明白,所以他也见不了性。「佛教人不可执著,亦不可厌恶。」为什么不需要厌恶?因为所有相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说得非常彻底,非常究竟。你真的明白了,一切顺境里面你就随著顺境过,也不要生欢喜心,没有什么好欢喜的,假的;逆境现前就随著逆境过,也不要执著,为什么?也是假的。所以那个欢喜、厌恶的心,这个分别执著统统没有,於是你的心在顺逆境界里面永远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一念不生。那个受叫正受,你在天堂,没有乐受,清净的;在地狱里面,没有苦受,清净的,它受是平等的,这叫做正受。
凡是不平的,像经上常讲苦乐忧喜舍,这是凡夫之受,不是圣人,凡夫有这个受。这些受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因为它是因缘生法,它是靠外面缘生之法。苦乐忧喜舍也是缘生之法,凡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本经后半部,那就说得比前半部更要精彩,说得究竟彻底。所以教我们不可以执著,也不要去厌恶,一切都随顺、随缘,不要攀缘,攀缘就起心动念,就有执著,随缘是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修行,修什么?修真心,所以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就真正会用功,保持你心地的清净平等。起作用的时候,就是智慧光明。
「吾人用功,须先观照,久久方能照住,最后能照见。」这个地方讲了功夫三个层次,观照,照住,照见。这三个层次通一切佛法,虽然有许多佛法讲的名词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譬如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功夫的层次,讲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名称不一样。功夫成片就是观照,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同样一桩事情,同样一个境界,所用的名称不相同,这个要知道。观照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常讲提起警觉心,这就是观照功夫。大乘经上任何一句一偈都可以拿来做观照的功夫,譬如这部经上所说的,这句所说的「若见诸相非相」。《金刚经》不一定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惠能大师在这一句里头开悟,后人就觉得这一句了不起,这一句是《金刚经》的中心,其实《金刚经》上句句都是一样的,任何一句都能叫你开悟,任何一句都能叫你用功。
诸相非相,非相就是当体即空,一切万相皆是当体即空,都是缘生之法,缘生之法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无自性就是无自体,当体即空。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常常提起这个观念,我们对於在一切境界里面苦乐忧喜舍都没有了。你才能在所有境界里保持清净心、平等心,跟一切诸相接触保持你的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经题「清净平等觉」,这叫观照。我们今天这个功夫不能得力,原因在哪里?读经的时候偶尔提一下,听经的时候提一下,听完之后又忘掉了,还是被境界所转,这就没用处了。这个念头要时时刻刻保持,不能放松,所有一切相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功夫用久了,自自然然不执著,自然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叫照住。照住是功夫成就了,就是我们常讲他得定,得三昧,佛法里面讲得三昧。到照见,那见性了,见就是见如来,就是见本性,见性才是功夫的真实成就。
但是见性,有见部分,有见圆满,在大乘佛法里,大乘,像天台所说的藏通别圆,通别圆都是属於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就见性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见性之后他有什么样的能力?我们以初住菩萨做个例子,圆教初住菩萨,大家读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样的身,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诸位知道,身是假的,才能随便现身,随心所欲的变化,如果是真的,真的就不能变了,真的就死了。所以它是假的,可以随著众生的念头,跟它起感应、起变化。菩萨是不是有心要现这个身?不是,菩萨没有念头,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现相是怎么现的?随众生心现的,众生有感,自自然然就现相。三十二应是三十二类,每一类里面那就不晓得多少种身相,无量无边的化身。照见,这个能力就恢复,这个能力是我们今天讲的神通,在佛法里说这是本能,我们自己自性里本有的能力。现在这个能力被烦恼、被所知障障碍住,不能现前,依照这个方法用功,观照、照住到照见,我们的烦恼、障碍统统除掉,我们的智慧本能又恢复了。所以,大乘经上常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所得的那一切都是你自己本来具足的,不是新得的。
功夫要知道怎样用,《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简单扼要直截了当,真正是从根本下手,就是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一切都不执著,生心是生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利益一切众生,这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很多遍了。我们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穿衣吃饭点点滴滴,要提起观照,观照什么?利益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这一切范围很大,不是为我一家,不是为我一族,不是为我一国,也不是为这个地球,是要为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心?这个心与本性才相应,我们的真心、本性原本就是这么大,要不是发这么大的心,修行就不相应,就得不到效果。一定要发广大心,心大了,我们穿衣吃饭也是行,行就大,跟你心一样大。就像世尊在本经开头给我们做的样子,我们向佛学习,就是上求佛道,向他学习。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依照佛的教导去做,做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看,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样给他看,这就是下化众生。所以在事相上就有规矩、有仪规,样样守规矩,样样都守法,这就是下化众生,这叫做学佛。
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要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好的标准就是佛在经典上所说的。《金刚经》文字不多,所说的、所举的例子都是纲领,这是我们比较难以体会,难懂的。像《无量寿经》就讲得详细,处事待人接物就说了许多原则,还是属於原则。这些原则都可以应用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那叫学佛。虽然事上样样做得如法,心里面要观照,要观照一切皆空,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我们还要拼命去做,还要认真去做,给众生做个好榜样给他看,度众生。能这样去做,把自己就忘掉了,经上常讲的无我,不要去断那个我,不要去除我,逐渐我自然就没有了。我如果没有了,问题就解决了,你的烦恼、忧虑、苦难,乃至於生死轮回都没有了。为什么?必须有我才有这些东西,我没有了,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所以到照见那就得真实受用,可是诸位要晓得,圆初住就照见了,照见得并不圆满,一直要到究竟佛果,照见才圆满。从圆初住到佛位总共有四十二个阶级,是很长的路要修。
「用功最要是作观」,就是前面讲的观照。最重要的作观,观是什么?就是现在讲的观念,要把我们旧的、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这叫做观照。「作观即是改变想法看法。」我们从前的想法、看法都错了,都把诸相看作真的,都以为这些诸相是我可以得到的,错了!如果你是这么个想法看法,那就很可怜,你所作所为都是六道轮回业,你没有办法脱离轮回。我们说得很多,无论你修得怎么好,你修福也好,修定也好,修慧也好,无论修得怎么好,只要不能出轮回,就可以说你得不到结果,这叫造轮回业。如何脱离轮回?就是要把那个想法、看法转变过来,像本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面对著境界,无论顺境逆境,心里起心动念,顺境里面欢喜心起来,一想到经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欢喜心马上就冷下去。逆境里面烦恼、瞋恚现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瞋恚也降低了,这叫修行,这叫功夫。所有一切境缘里面,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常常想到经典所说的这个,这是真相,这是事实真相,让我们恢复清净心,恢复平等心,这叫观照。所以,这个功夫一时一刻都不能离。
实在说,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很深,今天外在的境缘,就是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对我们的诱惑力量是无比的强大,几个人能招架得住,能不为外境所动。因此,修学佛法的人很多,成就佛法的人很少,万分之一都没有,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都没有,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我们面对著这种状况怎么办?真的明白,真的了解,我想他自然会死心塌地老实念佛,唯有这个法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在现在这个环境当中,可以成就。《金刚经》虽然好,理论方法都说绝了,你试著去做做看,看你能不能做得到,做不到还搞轮回业,这就可怕了。我们讲《金刚经》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劝大家老实念佛,晓得大乘的理路我们行不通,不是这个根器,回过头来老实念佛,我们讲《金刚经》的目的就达到了。
「凡夫见思皆不离执著,即是错误。」见思,见是见解,思是思想,凡夫的见解、思想总离不开执著。离不开执著就是造轮回业,六道轮回,三途苦报,就是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吾人终日所闻,车声人声种种喧扰声,然此实非车声人声种种喧扰声,乃无常苦空无我声,当体即空,则空有不著,乃是般若波罗蜜多声。」这是江味农居士在他《金刚经讲义》里头教给我们一个观照的方法,举个例子。平常我们所听到的,这的确是我们生活环境当中,你在环境当中怎样去起观照。闻是耳闻声,耳闻声会了,眼见色也会了,鼻嗅香也会了,舌吃饭也会了,样样都会。可见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穿衣吃饭,无不是般若波罗蜜多,那就是你每天所修的,你所行的是般若波罗蜜多,那个不一样。你看看世间人所行的是三途六道,自己所行的是般若波罗蜜多,不一样,同在这个境界里面,两种不同的结果,这要会,不能不会。
你所听的一切音声,你所看的一切色相,要晓得这是无常、苦、空、无我。无我是什么?是无自性、无主宰,它是缘生的,自己不能做主的,这无我。当体即空,事是有,理是空的;相是有,体是空的,摆在面前,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二边都不执著,空有不著。怎样不著空?随缘起事,在一切事相上随缘,不著空;虽然随缘一切事相,知道所有一切事相当体即空,绝不执著事相,这就不著有,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二边不著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要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圆满真实的智慧,所以学佛之人,应该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这叫学佛。
念佛人是不是这样?是的。念佛人是最高级的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当中,这是很多念佛的人自己都不晓得。可是念佛讲求的要老实念才行,一面念佛,一面心里还有牵挂、忧虑,那个不老实,那就不是般若波罗蜜。如果是住在般若波罗蜜之中,念佛求生净土必定是上辈往生,那是稳稳当当的,这个一定要晓得。所以要认真去学习,学了在生活上马上就用得上,效果很显著,但是不要执著这个效果,为什么?效果也是假相。像我平常常说的,如果真正学佛,观照功夫得力,不必照住,观照功夫得力,眼前的效果是健康长寿,身心快乐,相貌圆满。相会转的,相随心转,因为他心清净、他心平等、他心慈悲,他相貌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好;身体体质会改变,身体会一天比一天好,纵然有什么疾病,不要去治,它自然就没有,这是效果。这种效果也不能执著,晓得它是正常的,因为相随心转。身是跟心最贴近的一个相,心变了,相就变了,一般稍微细心的人应该都能够观察得到。心胸险恶的人,相貌很可怕,所以说杀气腾腾,你见到那种人你会汗毛直竖。可是你见到佛菩萨,大慈大悲,你会感觉到他的光明和蔼可亲。
所以相随心转,人常常养善心,养慈悲心,养真诚清净平等,他的相貌、身体怎么会不好?可是诸位不要以这个做目标来学佛,那又错了,还是搞六道轮回。这是个自然的现象,不必去理会它,根本就不要去理会它,只一味的在清净心上下功夫,在慈悲心上下功夫,清净心是修慧,慈悲心是修福,福慧双修。慈悲心是对人,帮助别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这个帮助就是像以往所说,我们自己穿衣吃饭都是帮助别人,帮助他什么?我们做个好榜样给他看。不管他看见看不见,我自己要守法,要守规矩,一丝一毫都不苟且。人没有看到,还有鬼神看到,还有诸佛菩萨看到,还有诸天看到,样样都要做个好榜样。所以说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人做好样子,这叫大慈大悲,要在这个地方修。所以,事要认真,心要明白,不要有迷惑。
「此经经文,乃至一切大乘经,无论何句,皆可作观」,前面说了,不只是「无住生心」,字字句句都可以作观,不但是本经,一切大乘经都可以。「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观照的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把我们旧的观念改过来。「则受用无穷,读经是经转我,作观则为转经。」由此可知,经上常常讲受持读诵,受持就是作观,就是转经。「经转我,则以经转移凡情」,这是修行人第一步的功夫。所以我们修行从哪里下手?从读经,特别是对於现代人。现代人烦恼、习气深重,环境不好,环境不好就是诱惑力量非常强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应付?读经是最好的方法,比念佛、念咒都好。因为念佛、念咒,说老实话,要不是念到定功现前,也就是念到三昧现前,不起作用,你很难得利益。读经有什么好处?经里面讲很多道理,理明白之后,的确能够对你思想、见解、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你就得好处。对现代人来讲,读经比念咒、念佛好处多,可是要会读,本经注解里头也有不少地方教给你怎么读经。读经要一门深入,不要常常换,初学的人常常换经不是好事情,为什么?心不定。读经的目的在哪里?求定心,一部经容易得定,这叫一门深入。这部经要念多少遍?那也是每个人根性不相同,要念到心清净,以这个为目的。念到妄想杂念都没有,以这个为目标就对了,还有妄想,还有杂念,那我就再念。
我教大家念《无量寿经》,在大乘经里面,《无量寿经》好,为什么?《无量寿经》在经文上来看比较浅显,意思大家都能看得懂。不像《金刚经》,《金刚经》念的人很多,真正懂得的人没有,因为它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很不容易体会。不如《无量寿经》好,《无量寿经》都是讲现前一些事实,你念了会懂,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所以读这部经好。我叫大家一开头念三千遍,有很多人觉得三千遍已经太多了,问我能不能再减少一点,减少恐怕你不得力。三千遍念完了以后再来问我,还是妄想杂念很多,怎么办?再继续念。念到一万遍,功夫才得力,才得力是什么现象?妄念或有或无,比从前少了,但是还有,怎么办?你再去念十万遍,一定要把妄想杂念念掉,有这个东西就是大障碍。等到哪一天妄想杂念都没有了,你可以出师了,所有一切大乘经你可以任意去涉猎,你就可以广学多闻。先要从一门深入,然后才可以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是扩充你的智慧,因为你已经有定,有定力,再多接触统统是智慧。如果你没有定力,还有妄想、还有分别执著,你接触太多,你烦恼就多,那就不是智慧。心中有定,接触得多,就不是烦恼,智慧就增长。古人常说,这都是教修行人,「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人缘好,认识人很多,是非就很多,知道的事情多烦恼就多,一个道理。
所以学佛讲求一门深入,只学一部经,从一部经里面入三昧。得到三昧之后,那时你认识人多,知道事多,都变成智慧,就不是烦恼。所以智慧、烦恼就是在一心跟杂念,乱心就变成烦恼,一心就变成智慧,就这么回事情,这是非常重要。读经,初步读经是以经转移凡情,凡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把这个东西念掉。这个东西念掉之后,你就生智慧,心清净生智慧,观照功夫现前,那个时候就是你转经。转经,换句话说,把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那就是转经。经在哪里?经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都变成受用。所以是「更为重要的功夫」,如果得不到真正的受用,不算是功夫,一定要得到真正的受用。
「古德说,但求息妄,莫更觅真」,这句话说得好,为什么?「若一觅真,即成为妄」,你要想找真,这是妄想,妄想没有了,显示出来的就是真。妄从哪来的?世尊在《楞严经》上说得好,他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是诸妄的根源,这根源从哪里出来的?原来从知见立知。知见是真知真见,真知真见里头再要去找真知真见,这就是妄,不能找!真知真见在哪里?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张开眼睛见,当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念不生的时候,这个见是真见,你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什么?这是花!这就是立知,这就妄,就变成妄见,你就有分别、有执著,就错在这里。诸位要晓得,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正知正见,第二念就错了,第二念就分别执著,就有好有丑,麻烦就大了。诸佛菩萨的本事是永远保持第一念,不会叫第一念转到第二念,这就是佛菩萨。凡夫第一念的时间太短了,一刹那之间就变成第二念、第三念,变成无量的妄想、杂念,我们保不住。学了佛,听说真如本性,又三藐三菩提,听说这些名词还要去找,那又错了。世尊在这部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也是假的,也不可以执著,你要执著就又错了。佛是叫你不执著,佛所说的也不能执著,也都包括在里面,连不执著也不能执著。教你心在境界上保持著如如不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见就是佛知佛见。
诸佛菩萨为我们现相,现身相,现种种身相,就是下化众生,现的相做给大家看的。无论现什么相有个原则,决定是觉悟之相,不是迷。凡夫是迷相,凡夫在六道里头不管受什么身,都是迷惑颠倒相;诸佛菩萨在六道里头教化众生,无论现什么相,觉悟不迷之相,做这个样子给大家看。相乃身教,说法是言教,念念帮助一切众生是意教,身语意利益一切众生从无间断,这是佛菩萨,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佛法里头只要息妄,不能有一念去觅真,也就是讲,我有个念头我要明心见性,念佛的人,我要一心不乱,只要有个念头,我要一心不乱,你这一生一心不乱永远没指望。为什么?因为这个念头就是乱心所,它就是障碍,你怎么能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怎么得来的?老实念,念到功夫自然成就了,一心不乱就现前。不能存这个念头,存这个念头错了,参禅的人存一个明心见性,他永远不会见性。所以说,若一觅真,即成为妄。「必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现」,真心不要去理会它,只要把妄念除掉,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怎么除?减少,观照功夫得力,妄想自然就减少。譬如读经,你读经就不可能有妄念,读经的时候一起妄念,经就会念错了,所以很容易摄心。你一天念两个小时,你就修两个小时,就是修行。
而且读经,我们过去在讲席当中曾经多次的报告,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个方法很好,对现代人来讲,特别是现代知识分子,非常有效。读经就是持戒,戒律的定义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读经的时候,不但身不会做坏事,你读经一定坐在那里规规矩矩的读,身不造业;口在念经文,没有骂人,口善;心里面专注著经文,没有散乱,没有妄想,这就是诸恶莫作。而一切大乘经是如来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真言,真正是止於至善,读经就是修善,这是世出世间第一善,读经是修善。所以,戒律就成就。读经刚才讲了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读经,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所以,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我念一个小时就是在修一个小时,念两个小时就是修两个小时。只要每天修,不间断的修,有个几年下来自然得受用。受用表现在哪里?表现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使你的生活有规矩,就是自然符合戒律;你的心清净,这就是定;你的观察能力比过去深得多,这是智慧。戒定慧三学就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能够帮助你处理一切工作事务,乃至於待人接物充满了智慧。
读经是修行的第一步,熟透了,应用到生活上,你就是不懂什么叫观照,自然符合观照,自自然然观照功夫你就用了,用了你自己还不晓得,这叫妄心分分除。所以学佛的人,烦恼、妄想、杂念、忧虑、牵挂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少。这个一天一天那是很有功夫的人,像我们初学应该是一年比一年少,这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到功夫再得力的时候,是一月比一月少,如果果然能够是一月比一月少,你一定法喜充满,你会生活得非常愉快,会很快乐,会自己觉得很幸福。为什么?你的日子没有白过,你的生活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没有空过。
「妄心是无明、妄想、烦恼」,这都是把它统统归纳起来说,无明就是对於一切事理真相都不了解、不明白,这叫无明。因为不明白,在里面疑惑、忧虑、猜测,这才有错误的知见、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招来六道三途的果报。不必在佛菩萨的果位,就是我们现前,如果你的头脑稍微清醒一点,冷静一点,你仔细观察这个世间,或者你去看看这几千年的历史。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无非是因缘果报循环不已,就这么回事情。这个世界,将来的世界会不会比现在好?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冤冤相报,哪能好得了?要想将来比现在好,只有一条路,一切众生不造恶业,将来的社会会比现在好。如果恶业继续不断的再造,什么叫恶业?损人利己,每个人都只讲求自私自利,不怕伤害别人,这个世界就没有前途,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有美好,只有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苦,一代比一代凄惨,这是我们眼前看现在这个阶段的现象。大家如果真的把这个现象看清楚,才晓得这个世间不能住,还好佛菩萨给我们开了一条路,移民到极乐世界去,唯一的一条生路。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有资格去,人人都有分,正如古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去,真正肯愿意去的没有一个不生。我们看这个妄心是无明、妄想、烦恼,你就能观察到现前的世间。
「真心是觉、正、清净。」觉是不迷,正就不邪,净不染,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法里面,修行的总纲领就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只要得到一个,其余的也都得到。在中国大乘宗派里面,像禅宗、性宗,《金刚经》属於性宗的经典,它从觉门进去,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它走这个路子。走这个路子的条件要烦恼轻、智慧长,这个路子走得通。但是现代人,烦恼很重,愚痴很深,所以这个法门很难契机。禅宗、性宗近代修学的人,得禅定的或许还有,开悟、明心见性没听说过,这都是事实。得禅定不能算成就,因为他的果报在四禅天、四空天而已,不出三界,还继续不断的搞轮回,所以不能算是成就。教下,像贤首,我们也叫华严宗,天台法华宗、法相唯识宗,这些宗派都是在经典上、教理上用功的。他们走的是正,就是正知正见,用经典,依照经典的标准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这个时间很长,也要下很深的功夫。
只有净土宗跟密宗,这两宗是从净下手,就是清净心,比较起来这是方便多了,专修清净心。净宗的经典比教下少得太多,净土宗今天的经典只有五经一论,只有六样东西。这六样东西分量都很少,六样合起来现在印成一册只薄薄一本,净土宗全部东西都在里面。分量少,很适合於现代人,现代人喜欢简单,太多了他就害怕,就不敢去修学,也不像禅宗要求那么高的标准。所以,老实念的确人人可以做得到。得清净心了,知见哪有不正的道理?心里面哪有不觉的道理?一个得到,三个统统得到。这是我们晓得,净土宗是从净门入的。刚才说了,密宗也是从净门入,但是净宗比密容易,容易修,容易成就,密宗比净宗要难得太多了。净宗是万修万人去,任何人都可以修学,密宗的净比净宗的净要纯、要高,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现在在这个世间,密宗很盛行,但是这些密,密没错,是很密,这个密是什么密?秘密!秘密还能有好事情吗?佛法里头没有秘密,佛法正大光明,哪有秘密。佛法里面讲的密是深密,它的道理太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所以叫深密,不是秘密。秘密决定不是好事,见不得人的,所以才守密,佛法里头没有。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密里头是不是真正佛的密,因为这里头有妖魔鬼怪,它都是密宗,它有魔密、妖密、鬼密、怪密,好多!你们有没有能力能够辨别?你如果没有能力,如果被妖魔鬼怪骗去,很容易上当,进去容易,出来就难!纵然能出来,对你的伤害也非常严重,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要是真正佛密,我们要去修行,要去拜师,那个老师会把我们赶走,一脚踢出门外,你不够资格,这是实话。
我出家的第三年,住在大溪的香云寺,那时候的香云寺是个很小的破庙,没人住的,我们几个人没地方住,就找到那个破庙。我们有五个出家人住在那个地方,老和尚是寂光法师,都不在了,五个人,四个都不在了,都走了。那个时候屈映光居士在大溪传密,叫斋明寺。我们那时候生活非常苦,我在大溪关帝庙讲经,大家收一点供养,我们靠那个过日子,一个星期去讲两次,关帝庙。屈上师就派人来找我们,要我们五个人拜他做老师,皈依跟他学密。他的条件是供养我们的生活费用,每个人一个月三百块钱。三百块钱很多了,那是好像民国五十年的样子,那时候三百块钱很值钱,我们五个人,一个月有一千五百块钱的生活费,那过得很好了。老和尚就召集我们四个人开会,说屈上师来找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去回应他。我听了之后笑笑,我就跟老和尚说,我们只值三百块钱吗?去卖身投靠吗?老和尚以后就算了,我们就没有到那边去。
我就告诉他,屈上师如果真正是密宗的大德,我们三步一跪叩到他那里他会把我们赶走,那我佩服,他是真的大德。今天我们没找他,我们还不想学这个东西,他居然来找我们,我说那个密可想而知。密法是佛法里最高的修行,就像我们一般教育里头的研究所、博士班,我们是什么程度?小学程度!小学程度他就招生,来来来到我这儿来,我给方帽子给你带。那个东西人家能承认吗?你看幼稚园小朋友毕业的时候带方帽子,屈上师教我们密就是那个。别人不懂,我清楚,我学佛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是密宗的大德。密宗里头的情形我太清楚了,从哪里学?从戒律上下手。密宗是先要把显教学通,然后才学密,密是加行,加持。哪有在显教上没有成就,就灌顶,就学密法,没这个道理。好像博士班一样,中学大学没有念,他就可以来上课,哪有这种人,必须要辨别清楚。像章嘉大师这样真正密宗大德,不害人,不欺骗人。晚近像黄念祖老居士,这也是密宗的传人,他是金刚上师,他劝人念佛,从来不劝人学密。我在章嘉大师会下三年,他叫我学教,他没有传给我密法,这真正大德,不够资格,不是他不肯传,不够资格,这就是他的好处。他教我念个咒是结结缘,念咒也要有观想的,三密相应。这都要懂得,不要被人骗了。我的佛法基础是章嘉大师手上奠定的,我跟他三年,他对我的好处实在讲太多了。这是真正善知识,真正善知识难得遇到!所以一般遇到,假的,不是真的,那得不到受用的。
净宗的清净心是依止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功德,加上自己真信切愿,一心称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成就的。而密宗的清净是从历事炼心上证实的,那是真清净。现在一般人喜欢学密,好像密宗里头不需要吃素,也不要断男女关系,什么都可以随便乱来,这样还能成佛,这多自在!一窝蜂去了,那是鬼密,魔密,那不是佛密。佛密不是这样的,佛密是建立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而且在禅家讲是明心见性。真正密法的修持是在什么地位上?八地菩萨,不动地,这个时候修这个法门成佛快,上面是九地、十地、等觉,是这个时候修。那问问,我们是不是八地菩萨?圆教初住可以学密,是随顺的,不是完全用这个功夫,到完全以这个为正修的,八地以上,这哪能开玩笑。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不属於这个根机就不会有成就。正如黄念祖老居士所说的,这是他当面跟我讲的,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密法的根机。他是很沉痛的说出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错。也就是说在显教里头没有成就,那就没有资格学密法,显教里面的成就,像在《金刚经》上真正达到无住生心,要这个条件才能学密法。所以,密法是佛教里头最高级的修行法,最极清净心,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得到的。从密法里面修净土,都是上上品往生,而且都是生实报庄严土,所以它是高级的佛法。我们今天能往生的,凡圣同居土,这是我们每个人有把握可以去得的,这个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所以,修行的总纲领觉正净,决定不能忘记。
佛法的入门,这是授受三皈。三皈依教给你什么?就是把佛法修行最高的纲领、原则传授给你,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再多,都离不开这个方向,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方向、原则就是觉正净,这叫三宝,佛是觉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见,僧就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佛法僧三宝就是觉正净,它的意思就是觉正净,这个要清楚、要明白,不能够搞错,如果在这里错了,那就一错到底。所以皈依,大家要晓得,不是皈依一个法师,那就错了,是皈依三宝。三宝是什么?是自性三宝,不是外面的,外面形式的三宝没用处,常言说得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怎么能保佑我?经典是法宝,一个灾难当中,经典都被消毁掉,它也保不住。真正能够做得了主宰的,是我们修学重要依靠的,自性三宝,佛就是自性觉,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净,这个不能不晓得。
「但不著相」,这只要不著相,空有二边都不能执著,「则色即是空,性即是相,性相圆融,无碍自在」。不执著就自在,不执著,事实的真相你就完全得到,所谓得到就是你看到,你完全看到了。你看到了,你就晓得怎样做才如法,怎样去做自然就合理,我们讲的合理、讲的如法,就是与事实真相相应,没有违背事实真相。譬如事实真相,一切法当体即空,你要想得到它,你要想执著它,就是违背事实真相,自生烦恼,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不晓得万法皆空。了解事实真相,像《心经》里面所说的,「度一切苦厄」,因为你心里面没有罣碍。为什么没有罣碍?彻底放下。为什么会放下?因为一切事实当体即空,哪有不放下的。所以他心里没有罣碍,无有罣碍的心就是清净心,无有分别的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平等就生智慧。於是你的生活是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那个人怎么不快乐,怎么不幸福,怎么不美满?如果不了解事实真相,所谓幸福美满是有名无实,哪有这回事情。佛法没有别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什么?无非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
我教人看经,一定先告诉他这句话,就是你不要迷失了方向。经说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自己本人,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说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重要的?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跟我们关系更密切的?找不到。所以佛法不能不学,你为什么学佛?我要把我自己跟自己生活真相搞清楚,为这个学佛的,哪有迷信?一般世间人,常听到学佛,都感觉得奇怪,你为什么学佛?答也答不出来,可见得这个学佛是糊里糊涂的学,成佛也成个糊里糊涂佛,这错了。这就不是佛法,必须要搞清楚。
色是物质,是现相,空就是性体,真如本性,就是真心。所以学佛的人,我刚才说了这并不是目的,是现象,身体一定好。何以说?因为学佛才真正是养身之道。心是空的,心里面一样东西也没有,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佛法用法轮表法,法轮是圆,圆心诸位想想,你们学过几何的,圆心是什么样子?圆心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这个东西代表佛法很接近。心是一定有,心在哪里找不到,了不可得。《楞严经》上开头七处徵心,阿难找不到!它是万法的本体,它是整个圆的中心,这个中心是空的。我们养心,心要空,心里头不可以有分别,不可以有执著,不可以有忧虑、牵挂,要常常保持心的空、灵,这养心。身?身是那个圆周,圆要动,轮要不动还有什么用处?身要劳动。所以,佛教给我们经行、拜佛,身要动,要工作,要动,心要清净,这个人就健康。为一切众生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修福,福报自然就圆满,自然的,不要求的,哪有不圆满的道理?这是自然的。现代人他正好相反,心里面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他心在动,身要养尊处优,样样不动,要人家来侍候他,他怎么不生病?他颠倒!愈是所谓贵人愈颠倒,贵人反而没有贫贱人健康长寿。
我是去年还是前年,好像在德州,听到有些同修告诉我,好像前几年,他说美国有些科学家到中国大陆去调查,为什么中国大陆人民生活得那么苦,受那么多灾难,他们长寿,他们很健康、很长寿,究竟是什么原因?好的没得吃,也没得穿,天天那么辛苦。他很符合佛家养生的标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心里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想头的,符合於养生之道,他身在动,心清净。西方人虽然是物质生活享受比他们高得多,忧虑、操心、分别、执著太多了,比不上中国大陆的农村,比不上他们。他们找不到原因,他们没有读佛经,一读佛经就明白了,原因在此地。所以要晓得,真正养生之道,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心要清净,身要劳动,不要为自己劳动,要为一切众生劳动。
事上是为你家庭、为自己,观念上转过来,我为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把念头转到这个地方,成就的福报就跟《金刚经》上讲的,无量无边,福德不可思量。佛讲的话句句都是实话,如果只为自己、为家庭,得的福实在非常之小。你看同样一桩事情,念头一转就不可思议。佛说得是好,也说得真实,一切法从心想生,佛心想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所以既使生活上点点滴滴,都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凡夫圈子画得太小,念念只为自己,充其量则念念还为家人,有的人连家人都不想。纵然他做了再多的善事,再大的善事,他所得的果报都是微乎其微,这个不能不知道。
要晓得事实真相,此地讲「色即是空,性就是相,性相圆融」。这个圆融实在讲就是一体,性跟相永远不能分割,它是一桩事情。从这个地方我们应当要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相,这个现相都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就如六祖惠能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可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所以禅家讲,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意思就是说虚空法界是自己一个整体,你这个明白、清楚、肯定了,这就叫证得法身。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的法身,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正如同我们作梦,梦境里面无论有多少人,都是自己自心变现的,一心变现的。明了之后,原来都是自己,梦中自己是自己,梦中别人也是自己,梦里山河大地也是自己,梦里虚空也还是自己,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整个心变成梦境,整个梦境就是心的相分,明白这个道理,仔细去想,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真心的相分。所以,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为什么那么慈悲?因为一体!他知道,我们不知道,所以分自分他,这是错误,与事实完全相违背。佛菩萨所作所为与自性完全相应,晓得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这个慈悲无条件,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七面,从经文看起: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这一段,标题是「明即相见性」,说明就在相上也能够见性。但是这个条件要不著相,才能够见到性,著相就见不到自性。「诸相即一切相」,《金刚经》上这样的句子很多,凡是说到『诸相』,不但包括一切现相,连『非相』也包括在其中,非相就是我相,也就是空,空有都包括在这两个字之中。「只须彻底明了皆是虚妄,则相不障性,即见如来,何必灭相,即相可以见性,犹金之於器也,相实不可断灭,因其本由性现也。」这里面的意思很深很广。『见如来』就是见本性,也就是见真心,亦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换句话说,真正的自己,这个叫「见如来」。我们为什么见不到自性,见不到真心,见不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全被妄相障碍了,我们执著在虚妄假相当中,而将自己本来面目丧失,本有的智慧德能都不能够起用,这是非常可惜的一桩事情。
相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能变,诸相是所变,不但这些现相是所变,就是连虚空也是自性变现之物。我们现在晓得,虚空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它还是属於一个虚妄相。在过去,诸大德们常常用梦幻泡影来做比喻,尤其是用梦做比喻的最多。本经最后,末后这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共举了六个比喻,六个比喻还是以梦为主。梦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不但有人物,所谓是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连虚空都有,梦醒了之后,一切有为法没有了,梦里面那个无为的虚空也没有了。由此可知,虚空也有生灭,当你梦境现前的时候,虚空现前,梦醒之后虚空没有了,虚空也有生灭,可见得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存在。现代的科学比从前实在讲进步很多了,过去的科学家认为有物质存在,纵然他们观察到原子、电子、粒子,还以为那是存在的。近代的科学家发现没有物质,所谓只有场,这是现代科学上的名词,是唯一的存在。也有科学家发现只有波动是存在的,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是波动变现出来的,这个说法与《般若心经》里面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很接近。我们被这些假相、幻相所迷,以为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以为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存在,把自己的真性反而障碍住了。
佛告诉我们,像诸佛菩萨一样,他们彻底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有,确实是有,不能说没有,有是幻有,有是假有,所谓是当体即空,有跟空是一桩事情,它不是两桩事情。如果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对於一切诸相就看破了,明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后你不会再去执著它。不去分别、不去执著,它就不障碍性,自性就完全显露,所以说即见如来,就见性了。因此,见性不必要灭相,相本来不碍事的,你何必去灭它?起个念头去灭相,已经著相,已经错了。为什么不要去灭它?因为它是空的,相根本就不存在,你要动个念头去灭它,这已经是多事,已经错了。相不需要灭,只要不执著它,佛法教人只要认清楚它,认清楚它是看破,不执著它是放下,你在万相当中就得大自在。
所以即相可以见性,在这个条件之下,性相一如。这也是本经后面所说的「如来者诸法如义」,这就是万法一如,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很深,因为一如实在讲它就是一桩事情。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迷在妄想当中,起无量的分别执著,佛法难懂难在这个地方,难在习惯上就分别执著,现在佛教我们离开一切分别执著,把一切分别执著都放下、都舍弃,这个事情就难了。可是,你要是不放下、不舍弃,如来所说的意思的确很难体会,开经偈上常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即相可以见性,下面有个比喻,犹金之於器,这是古人不得已用这么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性体,把器比作诸相,这一切相都是金做的,离开金就没有器,离开性就没有诸相,一切诸相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们今天讲一个能变,一个所变,这都是不得已的说法,因为能与所两桩事情。我们要去体会它,能跟所是一不是二,能变就是所变,所变就是能变,能所是一,不是二,就正如金跟器一样。我们用黄金做个佛像,金比喻作性,佛像比喻作诸相,性跟相的关系是一不是二,要从这个地方深深去体会。然后你才晓得性相的关系,性相是不可分,性相不可灭,相灭了,性也灭了,性怎么可能灭?
所以,佛法常常教我们断除诸相,那个断不是在相上讲的断,是你心里面执著的念头要断,断这个。断你分别执著一切相的念头,从这个地方断,那就对了。相实在不可以断,因为它是性现的,但是相为什么是假的?诸位要晓得,相是刹那在变化的,相会变,性不会变。就如同黄金,金不会变,像会变,我喜欢佛像就造一个佛像,喜欢菩萨像,佛像不要了,再把它改造成一个菩萨像。所以,相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它的本体不变。佛就是教我们找到那个永远不变的,所谓证得,证得永远不变的,对於千变万化的幻相你就能做主宰,做主宰就是我们常讲你就得自在了。凡夫迷失了自性,在一切幻相里面不得自在,为境所转,这个生活就苦不堪言。如果你要是明了,那就是像《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会被境界转,你能够转境界,这叫得大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受用。
「不执著,即不为相所转,且相反为我所转。」这就是刚才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关键就是不执著。《金刚经》自始至终就是为我们说这桩事情,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都是不执著的意思。不执著,就不会被这些诸相所转,不为它所动。只要你不被外面环境所动,你就能够认识环境,你能够明了环境的真相,於是你在环境当中自己能做主,这就是境为我转。「凡夫执著,住法相生烦恼」,这是讲六道一切凡夫无不如是。住就是执著,执著一切法,像前面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诸相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相,这四相就是一切诸相的归纳。我相跟人相就是现代人所讲的动物,包括一切动物,众生相包括一切植物、矿物,寿者相是讲时间的相续。众生相可以说是空间,寿者相可以说是时间,时空里面所有一切的万物都包括在其中。因为执著所以生烦恼,这里面的烦恼就是佛法里头所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就生这些东西。
「修行人厌恶世法,住非法相生烦恼。」的确不少修行人厌世,要离相。在佛法里面,就是小乘,声闻、缘觉,於是他们执著非法相,非法相是空,一切有他舍离掉,他执著空。执著空也生烦恼,生什么烦恼?无明烦恼。他见思烦恼没有了,但是他有无明,无明是什么?对於一切法的真相他完全不了解、不明白,所以他也见不了性。「佛教人不可执著,亦不可厌恶。」为什么不需要厌恶?因为所有相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说得非常彻底,非常究竟。你真的明白了,一切顺境里面你就随著顺境过,也不要生欢喜心,没有什么好欢喜的,假的;逆境现前就随著逆境过,也不要执著,为什么?也是假的。所以那个欢喜、厌恶的心,这个分别执著统统没有,於是你的心在顺逆境界里面永远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一念不生。那个受叫正受,你在天堂,没有乐受,清净的;在地狱里面,没有苦受,清净的,它受是平等的,这叫做正受。
凡是不平的,像经上常讲苦乐忧喜舍,这是凡夫之受,不是圣人,凡夫有这个受。这些受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因为它是因缘生法,它是靠外面缘生之法。苦乐忧喜舍也是缘生之法,凡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本经后半部,那就说得比前半部更要精彩,说得究竟彻底。所以教我们不可以执著,也不要去厌恶,一切都随顺、随缘,不要攀缘,攀缘就起心动念,就有执著,随缘是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修行,修什么?修真心,所以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就真正会用功,保持你心地的清净平等。起作用的时候,就是智慧光明。
「吾人用功,须先观照,久久方能照住,最后能照见。」这个地方讲了功夫三个层次,观照,照住,照见。这三个层次通一切佛法,虽然有许多佛法讲的名词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譬如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功夫的层次,讲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名称不一样。功夫成片就是观照,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同样一桩事情,同样一个境界,所用的名称不相同,这个要知道。观照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常讲提起警觉心,这就是观照功夫。大乘经上任何一句一偈都可以拿来做观照的功夫,譬如这部经上所说的,这句所说的「若见诸相非相」。《金刚经》不一定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惠能大师在这一句里头开悟,后人就觉得这一句了不起,这一句是《金刚经》的中心,其实《金刚经》上句句都是一样的,任何一句都能叫你开悟,任何一句都能叫你用功。
诸相非相,非相就是当体即空,一切万相皆是当体即空,都是缘生之法,缘生之法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无自性就是无自体,当体即空。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常常提起这个观念,我们对於在一切境界里面苦乐忧喜舍都没有了。你才能在所有境界里保持清净心、平等心,跟一切诸相接触保持你的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经题「清净平等觉」,这叫观照。我们今天这个功夫不能得力,原因在哪里?读经的时候偶尔提一下,听经的时候提一下,听完之后又忘掉了,还是被境界所转,这就没用处了。这个念头要时时刻刻保持,不能放松,所有一切相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功夫用久了,自自然然不执著,自然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叫照住。照住是功夫成就了,就是我们常讲他得定,得三昧,佛法里面讲得三昧。到照见,那见性了,见就是见如来,就是见本性,见性才是功夫的真实成就。
但是见性,有见部分,有见圆满,在大乘佛法里,大乘,像天台所说的藏通别圆,通别圆都是属於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就见性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见性之后他有什么样的能力?我们以初住菩萨做个例子,圆教初住菩萨,大家读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样的身,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诸位知道,身是假的,才能随便现身,随心所欲的变化,如果是真的,真的就不能变了,真的就死了。所以它是假的,可以随著众生的念头,跟它起感应、起变化。菩萨是不是有心要现这个身?不是,菩萨没有念头,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现相是怎么现的?随众生心现的,众生有感,自自然然就现相。三十二应是三十二类,每一类里面那就不晓得多少种身相,无量无边的化身。照见,这个能力就恢复,这个能力是我们今天讲的神通,在佛法里说这是本能,我们自己自性里本有的能力。现在这个能力被烦恼、被所知障障碍住,不能现前,依照这个方法用功,观照、照住到照见,我们的烦恼、障碍统统除掉,我们的智慧本能又恢复了。所以,大乘经上常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所得的那一切都是你自己本来具足的,不是新得的。
功夫要知道怎样用,《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简单扼要直截了当,真正是从根本下手,就是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一切都不执著,生心是生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利益一切众生,这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很多遍了。我们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穿衣吃饭点点滴滴,要提起观照,观照什么?利益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这一切范围很大,不是为我一家,不是为我一族,不是为我一国,也不是为这个地球,是要为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心?这个心与本性才相应,我们的真心、本性原本就是这么大,要不是发这么大的心,修行就不相应,就得不到效果。一定要发广大心,心大了,我们穿衣吃饭也是行,行就大,跟你心一样大。就像世尊在本经开头给我们做的样子,我们向佛学习,就是上求佛道,向他学习。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依照佛的教导去做,做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看,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样给他看,这就是下化众生。所以在事相上就有规矩、有仪规,样样守规矩,样样都守法,这就是下化众生,这叫做学佛。
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要给世间人做个好样子,好的标准就是佛在经典上所说的。《金刚经》文字不多,所说的、所举的例子都是纲领,这是我们比较难以体会,难懂的。像《无量寿经》就讲得详细,处事待人接物就说了许多原则,还是属於原则。这些原则都可以应用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那叫学佛。虽然事上样样做得如法,心里面要观照,要观照一切皆空,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我们还要拼命去做,还要认真去做,给众生做个好榜样给他看,度众生。能这样去做,把自己就忘掉了,经上常讲的无我,不要去断那个我,不要去除我,逐渐我自然就没有了。我如果没有了,问题就解决了,你的烦恼、忧虑、苦难,乃至於生死轮回都没有了。为什么?必须有我才有这些东西,我没有了,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所以到照见那就得真实受用,可是诸位要晓得,圆初住就照见了,照见得并不圆满,一直要到究竟佛果,照见才圆满。从圆初住到佛位总共有四十二个阶级,是很长的路要修。
「用功最要是作观」,就是前面讲的观照。最重要的作观,观是什么?就是现在讲的观念,要把我们旧的、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这叫做观照。「作观即是改变想法看法。」我们从前的想法、看法都错了,都把诸相看作真的,都以为这些诸相是我可以得到的,错了!如果你是这么个想法看法,那就很可怜,你所作所为都是六道轮回业,你没有办法脱离轮回。我们说得很多,无论你修得怎么好,你修福也好,修定也好,修慧也好,无论修得怎么好,只要不能出轮回,就可以说你得不到结果,这叫造轮回业。如何脱离轮回?就是要把那个想法、看法转变过来,像本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面对著境界,无论顺境逆境,心里起心动念,顺境里面欢喜心起来,一想到经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欢喜心马上就冷下去。逆境里面烦恼、瞋恚现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瞋恚也降低了,这叫修行,这叫功夫。所有一切境缘里面,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常常想到经典所说的这个,这是真相,这是事实真相,让我们恢复清净心,恢复平等心,这叫观照。所以,这个功夫一时一刻都不能离。
实在说,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很深,今天外在的境缘,就是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对我们的诱惑力量是无比的强大,几个人能招架得住,能不为外境所动。因此,修学佛法的人很多,成就佛法的人很少,万分之一都没有,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都没有,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我们面对著这种状况怎么办?真的明白,真的了解,我想他自然会死心塌地老实念佛,唯有这个法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在现在这个环境当中,可以成就。《金刚经》虽然好,理论方法都说绝了,你试著去做做看,看你能不能做得到,做不到还搞轮回业,这就可怕了。我们讲《金刚经》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劝大家老实念佛,晓得大乘的理路我们行不通,不是这个根器,回过头来老实念佛,我们讲《金刚经》的目的就达到了。
「凡夫见思皆不离执著,即是错误。」见思,见是见解,思是思想,凡夫的见解、思想总离不开执著。离不开执著就是造轮回业,六道轮回,三途苦报,就是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吾人终日所闻,车声人声种种喧扰声,然此实非车声人声种种喧扰声,乃无常苦空无我声,当体即空,则空有不著,乃是般若波罗蜜多声。」这是江味农居士在他《金刚经讲义》里头教给我们一个观照的方法,举个例子。平常我们所听到的,这的确是我们生活环境当中,你在环境当中怎样去起观照。闻是耳闻声,耳闻声会了,眼见色也会了,鼻嗅香也会了,舌吃饭也会了,样样都会。可见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穿衣吃饭,无不是般若波罗蜜多,那就是你每天所修的,你所行的是般若波罗蜜多,那个不一样。你看看世间人所行的是三途六道,自己所行的是般若波罗蜜多,不一样,同在这个境界里面,两种不同的结果,这要会,不能不会。
你所听的一切音声,你所看的一切色相,要晓得这是无常、苦、空、无我。无我是什么?是无自性、无主宰,它是缘生的,自己不能做主的,这无我。当体即空,事是有,理是空的;相是有,体是空的,摆在面前,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二边都不执著,空有不著。怎样不著空?随缘起事,在一切事相上随缘,不著空;虽然随缘一切事相,知道所有一切事相当体即空,绝不执著事相,这就不著有,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二边不著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要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圆满真实的智慧,所以学佛之人,应该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这叫学佛。
念佛人是不是这样?是的。念佛人是最高级的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当中,这是很多念佛的人自己都不晓得。可是念佛讲求的要老实念才行,一面念佛,一面心里还有牵挂、忧虑,那个不老实,那就不是般若波罗蜜。如果是住在般若波罗蜜之中,念佛求生净土必定是上辈往生,那是稳稳当当的,这个一定要晓得。所以要认真去学习,学了在生活上马上就用得上,效果很显著,但是不要执著这个效果,为什么?效果也是假相。像我平常常说的,如果真正学佛,观照功夫得力,不必照住,观照功夫得力,眼前的效果是健康长寿,身心快乐,相貌圆满。相会转的,相随心转,因为他心清净、他心平等、他心慈悲,他相貌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好;身体体质会改变,身体会一天比一天好,纵然有什么疾病,不要去治,它自然就没有,这是效果。这种效果也不能执著,晓得它是正常的,因为相随心转。身是跟心最贴近的一个相,心变了,相就变了,一般稍微细心的人应该都能够观察得到。心胸险恶的人,相貌很可怕,所以说杀气腾腾,你见到那种人你会汗毛直竖。可是你见到佛菩萨,大慈大悲,你会感觉到他的光明和蔼可亲。
所以相随心转,人常常养善心,养慈悲心,养真诚清净平等,他的相貌、身体怎么会不好?可是诸位不要以这个做目标来学佛,那又错了,还是搞六道轮回。这是个自然的现象,不必去理会它,根本就不要去理会它,只一味的在清净心上下功夫,在慈悲心上下功夫,清净心是修慧,慈悲心是修福,福慧双修。慈悲心是对人,帮助别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这个帮助就是像以往所说,我们自己穿衣吃饭都是帮助别人,帮助他什么?我们做个好榜样给他看。不管他看见看不见,我自己要守法,要守规矩,一丝一毫都不苟且。人没有看到,还有鬼神看到,还有诸佛菩萨看到,还有诸天看到,样样都要做个好榜样。所以说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人做好样子,这叫大慈大悲,要在这个地方修。所以,事要认真,心要明白,不要有迷惑。
「此经经文,乃至一切大乘经,无论何句,皆可作观」,前面说了,不只是「无住生心」,字字句句都可以作观,不但是本经,一切大乘经都可以。「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观照的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把我们旧的观念改过来。「则受用无穷,读经是经转我,作观则为转经。」由此可知,经上常常讲受持读诵,受持就是作观,就是转经。「经转我,则以经转移凡情」,这是修行人第一步的功夫。所以我们修行从哪里下手?从读经,特别是对於现代人。现代人烦恼、习气深重,环境不好,环境不好就是诱惑力量非常强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应付?读经是最好的方法,比念佛、念咒都好。因为念佛、念咒,说老实话,要不是念到定功现前,也就是念到三昧现前,不起作用,你很难得利益。读经有什么好处?经里面讲很多道理,理明白之后,的确能够对你思想、见解、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你就得好处。对现代人来讲,读经比念咒、念佛好处多,可是要会读,本经注解里头也有不少地方教给你怎么读经。读经要一门深入,不要常常换,初学的人常常换经不是好事情,为什么?心不定。读经的目的在哪里?求定心,一部经容易得定,这叫一门深入。这部经要念多少遍?那也是每个人根性不相同,要念到心清净,以这个为目的。念到妄想杂念都没有,以这个为目标就对了,还有妄想,还有杂念,那我就再念。
我教大家念《无量寿经》,在大乘经里面,《无量寿经》好,为什么?《无量寿经》在经文上来看比较浅显,意思大家都能看得懂。不像《金刚经》,《金刚经》念的人很多,真正懂得的人没有,因为它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很不容易体会。不如《无量寿经》好,《无量寿经》都是讲现前一些事实,你念了会懂,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所以读这部经好。我叫大家一开头念三千遍,有很多人觉得三千遍已经太多了,问我能不能再减少一点,减少恐怕你不得力。三千遍念完了以后再来问我,还是妄想杂念很多,怎么办?再继续念。念到一万遍,功夫才得力,才得力是什么现象?妄念或有或无,比从前少了,但是还有,怎么办?你再去念十万遍,一定要把妄想杂念念掉,有这个东西就是大障碍。等到哪一天妄想杂念都没有了,你可以出师了,所有一切大乘经你可以任意去涉猎,你就可以广学多闻。先要从一门深入,然后才可以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是扩充你的智慧,因为你已经有定,有定力,再多接触统统是智慧。如果你没有定力,还有妄想、还有分别执著,你接触太多,你烦恼就多,那就不是智慧。心中有定,接触得多,就不是烦恼,智慧就增长。古人常说,这都是教修行人,「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人缘好,认识人很多,是非就很多,知道的事情多烦恼就多,一个道理。
所以学佛讲求一门深入,只学一部经,从一部经里面入三昧。得到三昧之后,那时你认识人多,知道事多,都变成智慧,就不是烦恼。所以智慧、烦恼就是在一心跟杂念,乱心就变成烦恼,一心就变成智慧,就这么回事情,这是非常重要。读经,初步读经是以经转移凡情,凡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把这个东西念掉。这个东西念掉之后,你就生智慧,心清净生智慧,观照功夫现前,那个时候就是你转经。转经,换句话说,把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那就是转经。经在哪里?经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都变成受用。所以是「更为重要的功夫」,如果得不到真正的受用,不算是功夫,一定要得到真正的受用。
「古德说,但求息妄,莫更觅真」,这句话说得好,为什么?「若一觅真,即成为妄」,你要想找真,这是妄想,妄想没有了,显示出来的就是真。妄从哪来的?世尊在《楞严经》上说得好,他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是诸妄的根源,这根源从哪里出来的?原来从知见立知。知见是真知真见,真知真见里头再要去找真知真见,这就是妄,不能找!真知真见在哪里?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张开眼睛见,当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念不生的时候,这个见是真见,你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什么?这是花!这就是立知,这就妄,就变成妄见,你就有分别、有执著,就错在这里。诸位要晓得,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正知正见,第二念就错了,第二念就分别执著,就有好有丑,麻烦就大了。诸佛菩萨的本事是永远保持第一念,不会叫第一念转到第二念,这就是佛菩萨。凡夫第一念的时间太短了,一刹那之间就变成第二念、第三念,变成无量的妄想、杂念,我们保不住。学了佛,听说真如本性,又三藐三菩提,听说这些名词还要去找,那又错了。世尊在这部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也是假的,也不可以执著,你要执著就又错了。佛是叫你不执著,佛所说的也不能执著,也都包括在里面,连不执著也不能执著。教你心在境界上保持著如如不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见就是佛知佛见。
诸佛菩萨为我们现相,现身相,现种种身相,就是下化众生,现的相做给大家看的。无论现什么相有个原则,决定是觉悟之相,不是迷。凡夫是迷相,凡夫在六道里头不管受什么身,都是迷惑颠倒相;诸佛菩萨在六道里头教化众生,无论现什么相,觉悟不迷之相,做这个样子给大家看。相乃身教,说法是言教,念念帮助一切众生是意教,身语意利益一切众生从无间断,这是佛菩萨,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佛法里头只要息妄,不能有一念去觅真,也就是讲,我有个念头我要明心见性,念佛的人,我要一心不乱,只要有个念头,我要一心不乱,你这一生一心不乱永远没指望。为什么?因为这个念头就是乱心所,它就是障碍,你怎么能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怎么得来的?老实念,念到功夫自然成就了,一心不乱就现前。不能存这个念头,存这个念头错了,参禅的人存一个明心见性,他永远不会见性。所以说,若一觅真,即成为妄。「必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现」,真心不要去理会它,只要把妄念除掉,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怎么除?减少,观照功夫得力,妄想自然就减少。譬如读经,你读经就不可能有妄念,读经的时候一起妄念,经就会念错了,所以很容易摄心。你一天念两个小时,你就修两个小时,就是修行。
而且读经,我们过去在讲席当中曾经多次的报告,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个方法很好,对现代人来讲,特别是现代知识分子,非常有效。读经就是持戒,戒律的定义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读经的时候,不但身不会做坏事,你读经一定坐在那里规规矩矩的读,身不造业;口在念经文,没有骂人,口善;心里面专注著经文,没有散乱,没有妄想,这就是诸恶莫作。而一切大乘经是如来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真言,真正是止於至善,读经就是修善,这是世出世间第一善,读经是修善。所以,戒律就成就。读经刚才讲了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读经,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所以,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我念一个小时就是在修一个小时,念两个小时就是修两个小时。只要每天修,不间断的修,有个几年下来自然得受用。受用表现在哪里?表现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使你的生活有规矩,就是自然符合戒律;你的心清净,这就是定;你的观察能力比过去深得多,这是智慧。戒定慧三学就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能够帮助你处理一切工作事务,乃至於待人接物充满了智慧。
读经是修行的第一步,熟透了,应用到生活上,你就是不懂什么叫观照,自然符合观照,自自然然观照功夫你就用了,用了你自己还不晓得,这叫妄心分分除。所以学佛的人,烦恼、妄想、杂念、忧虑、牵挂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少。这个一天一天那是很有功夫的人,像我们初学应该是一年比一年少,这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到功夫再得力的时候,是一月比一月少,如果果然能够是一月比一月少,你一定法喜充满,你会生活得非常愉快,会很快乐,会自己觉得很幸福。为什么?你的日子没有白过,你的生活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没有空过。
「妄心是无明、妄想、烦恼」,这都是把它统统归纳起来说,无明就是对於一切事理真相都不了解、不明白,这叫无明。因为不明白,在里面疑惑、忧虑、猜测,这才有错误的知见、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招来六道三途的果报。不必在佛菩萨的果位,就是我们现前,如果你的头脑稍微清醒一点,冷静一点,你仔细观察这个世间,或者你去看看这几千年的历史。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无非是因缘果报循环不已,就这么回事情。这个世界,将来的世界会不会比现在好?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冤冤相报,哪能好得了?要想将来比现在好,只有一条路,一切众生不造恶业,将来的社会会比现在好。如果恶业继续不断的再造,什么叫恶业?损人利己,每个人都只讲求自私自利,不怕伤害别人,这个世界就没有前途,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有美好,只有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苦,一代比一代凄惨,这是我们眼前看现在这个阶段的现象。大家如果真的把这个现象看清楚,才晓得这个世间不能住,还好佛菩萨给我们开了一条路,移民到极乐世界去,唯一的一条生路。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有资格去,人人都有分,正如古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去,真正肯愿意去的没有一个不生。我们看这个妄心是无明、妄想、烦恼,你就能观察到现前的世间。
「真心是觉、正、清净。」觉是不迷,正就不邪,净不染,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法里面,修行的总纲领就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只要得到一个,其余的也都得到。在中国大乘宗派里面,像禅宗、性宗,《金刚经》属於性宗的经典,它从觉门进去,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它走这个路子。走这个路子的条件要烦恼轻、智慧长,这个路子走得通。但是现代人,烦恼很重,愚痴很深,所以这个法门很难契机。禅宗、性宗近代修学的人,得禅定的或许还有,开悟、明心见性没听说过,这都是事实。得禅定不能算成就,因为他的果报在四禅天、四空天而已,不出三界,还继续不断的搞轮回,所以不能算是成就。教下,像贤首,我们也叫华严宗,天台法华宗、法相唯识宗,这些宗派都是在经典上、教理上用功的。他们走的是正,就是正知正见,用经典,依照经典的标准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这个时间很长,也要下很深的功夫。
只有净土宗跟密宗,这两宗是从净下手,就是清净心,比较起来这是方便多了,专修清净心。净宗的经典比教下少得太多,净土宗今天的经典只有五经一论,只有六样东西。这六样东西分量都很少,六样合起来现在印成一册只薄薄一本,净土宗全部东西都在里面。分量少,很适合於现代人,现代人喜欢简单,太多了他就害怕,就不敢去修学,也不像禅宗要求那么高的标准。所以,老实念的确人人可以做得到。得清净心了,知见哪有不正的道理?心里面哪有不觉的道理?一个得到,三个统统得到。这是我们晓得,净土宗是从净门入的。刚才说了,密宗也是从净门入,但是净宗比密容易,容易修,容易成就,密宗比净宗要难得太多了。净宗是万修万人去,任何人都可以修学,密宗的净比净宗的净要纯、要高,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现在在这个世间,密宗很盛行,但是这些密,密没错,是很密,这个密是什么密?秘密!秘密还能有好事情吗?佛法里头没有秘密,佛法正大光明,哪有秘密。佛法里面讲的密是深密,它的道理太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所以叫深密,不是秘密。秘密决定不是好事,见不得人的,所以才守密,佛法里头没有。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密里头是不是真正佛的密,因为这里头有妖魔鬼怪,它都是密宗,它有魔密、妖密、鬼密、怪密,好多!你们有没有能力能够辨别?你如果没有能力,如果被妖魔鬼怪骗去,很容易上当,进去容易,出来就难!纵然能出来,对你的伤害也非常严重,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要是真正佛密,我们要去修行,要去拜师,那个老师会把我们赶走,一脚踢出门外,你不够资格,这是实话。
我出家的第三年,住在大溪的香云寺,那时候的香云寺是个很小的破庙,没人住的,我们几个人没地方住,就找到那个破庙。我们有五个出家人住在那个地方,老和尚是寂光法师,都不在了,五个人,四个都不在了,都走了。那个时候屈映光居士在大溪传密,叫斋明寺。我们那时候生活非常苦,我在大溪关帝庙讲经,大家收一点供养,我们靠那个过日子,一个星期去讲两次,关帝庙。屈上师就派人来找我们,要我们五个人拜他做老师,皈依跟他学密。他的条件是供养我们的生活费用,每个人一个月三百块钱。三百块钱很多了,那是好像民国五十年的样子,那时候三百块钱很值钱,我们五个人,一个月有一千五百块钱的生活费,那过得很好了。老和尚就召集我们四个人开会,说屈上师来找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去回应他。我听了之后笑笑,我就跟老和尚说,我们只值三百块钱吗?去卖身投靠吗?老和尚以后就算了,我们就没有到那边去。
我就告诉他,屈上师如果真正是密宗的大德,我们三步一跪叩到他那里他会把我们赶走,那我佩服,他是真的大德。今天我们没找他,我们还不想学这个东西,他居然来找我们,我说那个密可想而知。密法是佛法里最高的修行,就像我们一般教育里头的研究所、博士班,我们是什么程度?小学程度!小学程度他就招生,来来来到我这儿来,我给方帽子给你带。那个东西人家能承认吗?你看幼稚园小朋友毕业的时候带方帽子,屈上师教我们密就是那个。别人不懂,我清楚,我学佛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是密宗的大德。密宗里头的情形我太清楚了,从哪里学?从戒律上下手。密宗是先要把显教学通,然后才学密,密是加行,加持。哪有在显教上没有成就,就灌顶,就学密法,没这个道理。好像博士班一样,中学大学没有念,他就可以来上课,哪有这种人,必须要辨别清楚。像章嘉大师这样真正密宗大德,不害人,不欺骗人。晚近像黄念祖老居士,这也是密宗的传人,他是金刚上师,他劝人念佛,从来不劝人学密。我在章嘉大师会下三年,他叫我学教,他没有传给我密法,这真正大德,不够资格,不是他不肯传,不够资格,这就是他的好处。他教我念个咒是结结缘,念咒也要有观想的,三密相应。这都要懂得,不要被人骗了。我的佛法基础是章嘉大师手上奠定的,我跟他三年,他对我的好处实在讲太多了。这是真正善知识,真正善知识难得遇到!所以一般遇到,假的,不是真的,那得不到受用的。
净宗的清净心是依止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功德,加上自己真信切愿,一心称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成就的。而密宗的清净是从历事炼心上证实的,那是真清净。现在一般人喜欢学密,好像密宗里头不需要吃素,也不要断男女关系,什么都可以随便乱来,这样还能成佛,这多自在!一窝蜂去了,那是鬼密,魔密,那不是佛密。佛密不是这样的,佛密是建立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而且在禅家讲是明心见性。真正密法的修持是在什么地位上?八地菩萨,不动地,这个时候修这个法门成佛快,上面是九地、十地、等觉,是这个时候修。那问问,我们是不是八地菩萨?圆教初住可以学密,是随顺的,不是完全用这个功夫,到完全以这个为正修的,八地以上,这哪能开玩笑。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不属於这个根机就不会有成就。正如黄念祖老居士所说的,这是他当面跟我讲的,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密法的根机。他是很沉痛的说出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错。也就是说在显教里头没有成就,那就没有资格学密法,显教里面的成就,像在《金刚经》上真正达到无住生心,要这个条件才能学密法。所以,密法是佛教里头最高级的修行法,最极清净心,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得到的。从密法里面修净土,都是上上品往生,而且都是生实报庄严土,所以它是高级的佛法。我们今天能往生的,凡圣同居土,这是我们每个人有把握可以去得的,这个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所以,修行的总纲领觉正净,决定不能忘记。
佛法的入门,这是授受三皈。三皈依教给你什么?就是把佛法修行最高的纲领、原则传授给你,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再多,都离不开这个方向,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方向、原则就是觉正净,这叫三宝,佛是觉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见,僧就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佛法僧三宝就是觉正净,它的意思就是觉正净,这个要清楚、要明白,不能够搞错,如果在这里错了,那就一错到底。所以皈依,大家要晓得,不是皈依一个法师,那就错了,是皈依三宝。三宝是什么?是自性三宝,不是外面的,外面形式的三宝没用处,常言说得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怎么能保佑我?经典是法宝,一个灾难当中,经典都被消毁掉,它也保不住。真正能够做得了主宰的,是我们修学重要依靠的,自性三宝,佛就是自性觉,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净,这个不能不晓得。
「但不著相」,这只要不著相,空有二边都不能执著,「则色即是空,性即是相,性相圆融,无碍自在」。不执著就自在,不执著,事实的真相你就完全得到,所谓得到就是你看到,你完全看到了。你看到了,你就晓得怎样做才如法,怎样去做自然就合理,我们讲的合理、讲的如法,就是与事实真相相应,没有违背事实真相。譬如事实真相,一切法当体即空,你要想得到它,你要想执著它,就是违背事实真相,自生烦恼,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不晓得万法皆空。了解事实真相,像《心经》里面所说的,「度一切苦厄」,因为你心里面没有罣碍。为什么没有罣碍?彻底放下。为什么会放下?因为一切事实当体即空,哪有不放下的。所以他心里没有罣碍,无有罣碍的心就是清净心,无有分别的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平等就生智慧。於是你的生活是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那个人怎么不快乐,怎么不幸福,怎么不美满?如果不了解事实真相,所谓幸福美满是有名无实,哪有这回事情。佛法没有别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什么?无非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
我教人看经,一定先告诉他这句话,就是你不要迷失了方向。经说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自己本人,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说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重要的?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跟我们关系更密切的?找不到。所以佛法不能不学,你为什么学佛?我要把我自己跟自己生活真相搞清楚,为这个学佛的,哪有迷信?一般世间人,常听到学佛,都感觉得奇怪,你为什么学佛?答也答不出来,可见得这个学佛是糊里糊涂的学,成佛也成个糊里糊涂佛,这错了。这就不是佛法,必须要搞清楚。
色是物质,是现相,空就是性体,真如本性,就是真心。所以学佛的人,我刚才说了这并不是目的,是现象,身体一定好。何以说?因为学佛才真正是养身之道。心是空的,心里面一样东西也没有,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佛法用法轮表法,法轮是圆,圆心诸位想想,你们学过几何的,圆心是什么样子?圆心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这个东西代表佛法很接近。心是一定有,心在哪里找不到,了不可得。《楞严经》上开头七处徵心,阿难找不到!它是万法的本体,它是整个圆的中心,这个中心是空的。我们养心,心要空,心里头不可以有分别,不可以有执著,不可以有忧虑、牵挂,要常常保持心的空、灵,这养心。身?身是那个圆周,圆要动,轮要不动还有什么用处?身要劳动。所以,佛教给我们经行、拜佛,身要动,要工作,要动,心要清净,这个人就健康。为一切众生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修福,福报自然就圆满,自然的,不要求的,哪有不圆满的道理?这是自然的。现代人他正好相反,心里面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他心在动,身要养尊处优,样样不动,要人家来侍候他,他怎么不生病?他颠倒!愈是所谓贵人愈颠倒,贵人反而没有贫贱人健康长寿。
我是去年还是前年,好像在德州,听到有些同修告诉我,好像前几年,他说美国有些科学家到中国大陆去调查,为什么中国大陆人民生活得那么苦,受那么多灾难,他们长寿,他们很健康、很长寿,究竟是什么原因?好的没得吃,也没得穿,天天那么辛苦。他很符合佛家养生的标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心里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想头的,符合於养生之道,他身在动,心清净。西方人虽然是物质生活享受比他们高得多,忧虑、操心、分别、执著太多了,比不上中国大陆的农村,比不上他们。他们找不到原因,他们没有读佛经,一读佛经就明白了,原因在此地。所以要晓得,真正养生之道,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心要清净,身要劳动,不要为自己劳动,要为一切众生劳动。
事上是为你家庭、为自己,观念上转过来,我为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把念头转到这个地方,成就的福报就跟《金刚经》上讲的,无量无边,福德不可思量。佛讲的话句句都是实话,如果只为自己、为家庭,得的福实在非常之小。你看同样一桩事情,念头一转就不可思议。佛说得是好,也说得真实,一切法从心想生,佛心想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所以既使生活上点点滴滴,都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凡夫圈子画得太小,念念只为自己,充其量则念念还为家人,有的人连家人都不想。纵然他做了再多的善事,再大的善事,他所得的果报都是微乎其微,这个不能不知道。
要晓得事实真相,此地讲「色即是空,性就是相,性相圆融」。这个圆融实在讲就是一体,性跟相永远不能分割,它是一桩事情。从这个地方我们应当要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相,这个现相都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就如六祖惠能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可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所以禅家讲,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意思就是说虚空法界是自己一个整体,你这个明白、清楚、肯定了,这就叫证得法身。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的法身,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正如同我们作梦,梦境里面无论有多少人,都是自己自心变现的,一心变现的。明了之后,原来都是自己,梦中自己是自己,梦中别人也是自己,梦里山河大地也是自己,梦里虚空也还是自己,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整个心变成梦境,整个梦境就是心的相分,明白这个道理,仔细去想,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真心的相分。所以,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为什么那么慈悲?因为一体!他知道,我们不知道,所以分自分他,这是错误,与事实完全相违背。佛菩萨所作所为与自性完全相应,晓得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这个慈悲无条件,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