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刚经讲义节要 - (第十三集)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十三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13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一面,最后一行看起:

  「缘合现生,缘散即灭,当体即空,了无所得,就性言则本既不生,今亦无灭。」这一段是世尊教我们了解现象的事实真相。凡夫无量劫来就有分别执著,这是常讲的著相、取相,执著的毛病,因为分别执著,这才造成现前这样痛苦的结果,这是佛法里面常说的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但是这些相虽然是假相、是幻相,这种假相不能说它没有,就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梦中境界不可以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你说有,醒来之后它就没有了;实在讲不必等醒来,就在梦中也确实没有,这就讲当体即空。佛说法,大小乘经论里面我们都常常看到他用比喻来说明事实的真相,这部经里面也不例外,像后面很重要的一首偈子,一开端就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首偈子是《金刚经》的总结论,我们讲到后面会详细说明,实在是非常精彩。因为不了解事实真相,把这些幻相当作真实,这才执著,才取相,这是凡夫的病根。

  佛在这一会上教给我们的方法非常巧妙,就是教我们要发大心,心量要大,用大心量把执著打破。执著的病根就是我执,起心动念只知道有自己,不晓得有别人,这是病根,也是六道轮回的根本。这个念头要不破,无论修学什么法门,修的功夫再好,也没有法子超越轮回。所以,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大问题,千万不能够轻视。这一段就是要我们拓开心量,了解这些现象的事实。它一开端,经文里面讲「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句话是总说,后面是举例,像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等,在前面跟大家介绍过,这是六道里面的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在这部经上完全做出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只要向他学习就成了。要像佛发这样大心,度一切众生,这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广大慈悲,要发这样大心。虽发大心,虽然帮助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但决定不能著相。所以末后一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就是教给我们绝不执著。世间人做了一点好事就欢喜得不得了,我又做了多少功德,我有多少福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时时刻刻都不能放下,耿耿於怀。这样虽然修善,虽然积功累德,果报也是在六道里面享一点人天痴福而已。为什么福报叫痴福?愚痴,享福里面又造业,如果他不痴的话,享福不会造恶业。享福多造恶业,所以这个福叫痴福。

  说到众生,上次我跟大家提到,佛法里面许多名词术语,我们叫名相,它都充满了智慧,从这些称呼当中让你觉悟到、觉察到事实真相,而不去执著。佛家称众,譬如一个道场寺院里面,我们要问他,你这个寺院住多少众,而不去问住多少人,住多少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执著!给你讲住多少众,就是多少个众缘和合所现的假相,就是这个意思,你就不执著了,晓得众缘和合的,当体即空,容易放下。所以名词术语里头含义很深。缘合现生,缘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条件,许多的条件,绝不是单纯的,这些条件聚集起来现这个相,相生了。可见得生灭是相生相灭,假相生灭。既然相是假的,诸位想想,假有什么生灭?像我们举的这本书,假定说这本书,这本书从最粗浅的看法,这是许多纸张订在一起,订在一起这是一本书,书的相生了。我们把钉子拔掉,一张一张纸拆开,书没有了,书的相灭了,生灭是看这个。假如你从这张纸上面来看,没有生灭,订起来还是它,拆开来也是它,你要从纸上看不生不灭;从这个书上看就有生有灭,从纸张上看不生不灭,生灭即是不生灭,意思是这样的。

  所有一切法相,我们讲森罗万象,今天科学家把它分类作动物、植物、矿物,动植矿的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所以要从缘去观察,缘是不生不灭,只有缘聚缘散,这里头实在没有生灭。凡夫愚痴,要等缘散才晓得这个灭了、空了,不知道正在聚合现相的时候也是空的,也是了不可得的。聪明的人不需要等缘散就知道是空的,就知道是假的。首先我们观察外面的事物,比较容易契入,外面一切事物是当体即空,回过头来再看自己,我们自己的身,我们自己的心,一样也是当体即空,决定没有例外,这是智慧,这是了解事实真相。明了真相,我们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说实在话,私心、妄念就没有了,私心、妄念是从迷失真相里面产生的。这是完全就假相聚散而言。如果就性,性是本体,所谓真性,就性言则本既不生,今亦无灭。性是什么?性在哪里?性是万法之本体,所有一切现相是性的起用,用不离体,体必有用。佛教我们离相认识性,离相的离不是说相不要,相哪能够灭?相没有办法把它灭掉,离的意思是不执著,是这个意思。离执著这个错误观念,然后你就能见到性,性不生不灭,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

  性到底从哪里见?佛经里面告诉我们,真如本性在一切动物的身上叫它做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叫它做佛性,在植物、矿物就叫它做法性。但是诸位要晓得,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刚才说了,所有一切万物都是真性变现出来的,它变现成动物,我们叫它做佛性,变成了矿物、变成了植物,我们叫它做法性,是一个性。因为它是一个性,《华严经》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才能同的起来,如果不是一个性就同不起来。所以一性无二性。在我们身上,《楞严经》上说得很妙,世尊举了一个例子,就举用眼,眼见。《楞严经》上有很长的一大段经文,叫「十番显见」,用十大段的经文说明见性,见性就是佛性,见性就是真性,见性就是我们本人,才叫真正的自己。我们有没有?一天到晚用它,从来没有间断过,虽用而不知,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佛性,不知道这个东西叫本来佛。《华严》、《圆觉》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从哪里说的?就是从本性上说的。哪个众生没有本性?我们的本性跟诸佛如来的本性无二无别,为什么他叫佛,我们叫凡夫?他不迷,我们迷了。

  性,要记住这个地方所讲的定义,没有生灭的现象,假如有生灭就不是本性。我们今天用的心,这个心叫妄想心,这个心里头有念头,有念头必然是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念头生灭不停,这个心就叫妄心,就不是真心。妄心从哪里来的?妄心也是真心变出来的。怎么会变出来?把真心忘掉了,迷失了,迷了起作用就是妄念,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就起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就变六道轮回的现象,就变成许多苦难的果报,这不能不知道。所以觉悟的人,他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六根的根性,那是真的。真的失掉了变成假的,就叫做六识,六识就是妄心,六根的根性是真心。从前交光大师在《楞严经》上教给人舍识用根,就成佛、成菩萨,而我们今天是把根性忘掉了,完全用六识,坏就坏在这个地方。识跟性有什么差别?前面只透了一点消息,性是不生不灭,识是有生有灭的。以眼根来说,眼识是有分别、有执著的,生灭就是分别执著;见性,见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古大德跟我们讲,譬如我们眼看外面境界,眼一张开,第一个看到的是真性看到的,就是见性看到的,真的,你一切分别执著都没有;可是到第二念就坏了,二念就变质,就起分别、就起执著,这一起就迷了。诸佛菩萨永远保持第一念,他不变质,那就是人家的本事,我们变质了。怎样保持第一念?在佛法用功的法门里面讲,叫定功。我们看底下这段。

  「妄尽情空,业识既转,生灭心灭,生死海出,而证入不生灭之圆明性海,谓之入无余涅盘,为究竟觉果之称。」入无余涅盘就是成佛,他所成的是究竟圆满佛。前面这几句话是说明佛果地上的境界,妄尽了,完全断尽,情识空了。我们世间初学的人看到这个字很害怕,情没有了,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意思?世间人把情跟爱看得很重。情叫迷情,叫痴情,情重的人、爱重的人,最重的,果报到哪里?阿鼻地狱,地狱是情跟爱变现出来的。情要愈轻愈淡就往上升,《楞严经》上说得很好,《楞严》上讲情少智慧就多。《楞严经》上讲想,一个情,一个想,是讲六道里面的,如果说完全是情没有想,那就是地狱道;九分情一分想,饿鬼道;八分情二分想,畜生道;人道是一半一半的,五分情跟五分想;如果想多,我们有六分想,只有四分情,你就到天道去了。所以,情重不是好事情,这个要觉悟。情空了,没有了,成佛,佛果地上情完全断掉,断掉之后表现出来是什么?给诸位说,现出来是智慧。情跟智是一桩事情,迷的时候叫做情,悟的时候叫做智;换句话说,觉悟,情就变成智慧,迷惑,智慧就变成爱情,你说这糟糕不糟糕。

  佛菩萨他不叫爱叫慈悲,慈悲是什么?实在讲慈悲就是爱,但是那个爱里头没有情,爱里面是智慧,完全是智慧,那就叫慈悲。所以,他爱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是平等的。世间人情就不平等,他喜欢的就爱他,不喜欢的就讨厌他,不平等。慈悲是平等的,爱里面是不平等的,一个是迷,一个是悟。必须把妄断尽,实在讲妄就是情,情就是虚妄的,这个要断尽,完全把它空掉。

  业识既转,可见得并不是在事上真的断,转变了。识就是八识,业识就是指八识,业是讲起作用,造业。谁在造业?心、心所在造业。只要妄尽情空,就转八识成四智,开始转的是从第六、第七,第六就是分别,现在一切不分别,一切不分别就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妙观,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分别。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第七识的作用是执著,执著当然就不平等,一切都不执著就平等了,平等心就现前。六、七只要转过来,前五识跟阿赖耶识随著就转。所以真正转识成智,功夫是用在第六、第七,就是叫你不分别、不执著。整部《金刚经》就是讲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不分别、不执著。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转八识成四智了。所以,诸佛菩萨他们用事,就是所作所为完全用智慧,凡夫所作所为是用情识,是感情用事。佛菩萨是理智的,智慧用事,所以他没有过失。

  「生灭心灭」,生灭心就是妄心,就是指八识,识心是生灭心。连阿赖耶识也是生灭心,这在《百法明门》里面排列的最为清楚,排在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你看有为法里面,第一个部分就是心法,第二个部分心所法,第三个部分色法,第四个部分心不相应行法,全是属於有为法,都是生灭心。生灭心灭了,生死海出了,超出,就是说六道轮回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里头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见了。好像我们睡觉醒过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一觉醒过来,六道没有了,觉醒过来。如果生灭心没有了,六道轮回这个相也就没有了,这叫出生死海。

  「而证入不生灭之圆明性海」,六道轮回没有了,展现在面前是什么?《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圆明性海就是一真法界。这个环境不是假的,是真实的,为什么?因为一真法界是真如本性所现的真相,实相,大乘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性是体,有体一定会起作用,起作用当然会现相,作用里面,一个是觉悟的作用,一个是迷惑的作用。六道三界是迷的作用,一真法界,像阿弥陀佛的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它都是觉悟所起的现相,那个相我们叫它做诸法实相,它是真常,不生灭的。我们读《无量寿经》,诸位要仔细去观察,西方世界不但是一切人无量寿,无量寿从哪里看?他没有变化,也就是他没有生灭。我们世间的人年年在变化,一年比一年老,岂但是一年一年的变化,实在讲一月一月的变化,一天一天的在变化,一刹那一刹那在变化,这是生灭的现象,这就是假相。西方极乐世界人身体相永远不变,不但一切人永远不变,植物这些花草也永远不变,花是常开,没有看到它谢,西方世界所有一切法都是永恒不变的,这大家读《无量寿经》细细去观察。凡是有变化的就是有生灭的,没有变化的就没有生灭,一真法界里头,所谓一真,一是什么?一是一心,一心就没有生灭,二心就有生灭。由此可知,不生不灭的心就是一心。一心能变,一真法界是所变,它是一心变现出来的。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世间是杂乱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法都是生灭法。这才叫入无余涅盘,入无余涅盘简单的说就是证得一真法界,这叫究竟果位,成佛了,这是究竟佛果。

  「入无余涅盘者无他,灭识色欲之生灭心,便度生死海,而达涅盘之彼岸矣。」涅盘两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这个名词也翻作无为,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的意思,寂是清净寂灭,圆满的清净寂灭。用圆寂来翻无余涅盘,意思很圆满,因为圆满就无余,如果还有余,那就没有圆满。为什么说还有余?大乘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通称都证得般涅盘,虽然证得般涅盘,不圆满。为什么?无明还有余,还没有断尽,必须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那叫无余。由此可知,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他还有余,还余一品生相无明,那一品无明断尽,就无余,无余才圆满。

  怎样是这个圆满境界?「灭识色欲之生灭心」,识就是分别,这是讲心,生灭心,色是讲现象,欲是讲欲望,这统统是凡夫边上的大烦恼,是生死的根源,总而言之叫做生灭心。如果分开来说,识色欲就是《百法明门》里面所讲的有为法,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九十四种,全是属於生灭心,要把这个统统断尽。「便度生死海」,这个生死海不同我们前面所讲的生死海,前面讲的生死是六道轮回的生死,这个比前面意思更深。六道轮回里面叫分段生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凡夫在六道里头生死疲劳。《地藏经》上说得很明白,绝大多数的人死了以后四十九天他又去投胎。四十九天是个概数,有些人比这个时间短,也有少数人比四十九天还长,但是决定大多数不会超过四十九天。可见得这个身舍掉,他又去找个身,又生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疲劳,永远不停,搞这个事情。佛眼睛看这个现象可怜悯,非常可怜。这种现象就好像我们一个人天天作恶梦,本来没有这个事情,都是妄想心、生灭心在作祟,一定要把它认清楚,一定要把它断掉,我们才能够一了百了,永远不再做这些颠倒的事,而达涅盘的彼岸。彼岸、此岸是比喻,我们这里六道轮回叫此岸,诸佛菩萨圆满寂灭的境界叫彼岸,这是个比喻,也就是了生死成佛道。

  「经云,佛种从缘起,又云,凡是有心,定当作佛,又云,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佛性虽众生本具,而佛种要待缘生。」这几句话很重要,前面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完全是平等的,所以说一切众生皆当作佛,理当要成佛。《华严》、《圆觉》里说得更干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说的真是直截了当。但是佛是这么说法,我们还是众生,没成佛,佛说这个话是从我们性上说的,是从本性上说的,我们今天是从相上讲,相上讲我们没成佛,我们是生死苦恼的凡夫。佛是从不生灭的真性上说,本来成佛,佛讲的一点都不错,《楞严经》就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凡夫如何恢复到本性?这是我们学佛最大的一个目标。这经上讲了,佛种要从缘起。佛种意思是说我们本性迷了,现在要破迷开悟,破迷开悟需要因缘。因有了,没有问题,因是真如本性,这各各都具足,一切众生各各不无,问题在哪里?缘,因要遇到缘才会结果,遇不到缘不会结果,有因也没用处。譬如植物,植物的因是种子,种子是因,单单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不能。假如我们把种子装在水瓶里面,装一百年它也不会发芽,它一定要遇到缘。植物的缘是什么?土壤、水分、阳光、肥料,这都是它的缘。缘要统统具足它就长得非常好,缘要缺乏一点,它也能长,长得不好,缘要完全断绝,它根本不能生长。所以,我们虽然有佛的种子,佛种,要缘才能生起来,就像植物一样,缘很重要,经上常讲善根福德因缘。

  缘是什么?缘是佛法。所以你要能够遇到佛,佛法是佛说的。如果我们出生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没有佛出世,没有佛法,这一生空过,决定不能修行证果,一定要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不容易,世尊跟我们讲的,以现前的例子来说,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到今年,以中国人的算法大概三千零二十一年。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后就没有佛法,有佛法的阶段只有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前这个世间没有佛,一万二千年以后这个世间也没有佛,你要想做人得人身,一定要在这个时间,刚刚好生在这个时候,这就不容易。虽然生在这个时候,像我们运气算不错,生在释迦牟尼佛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末法一万年,我们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很难得,时的因缘你有了。

  处的因缘有没有?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些地方有佛法,有些地方没有佛法,可见得缘里面含的条件很多。你要生的处所里头有佛法,有寺院、有道场、有佛经,有人讲经说法,你要生在这个地方;不是生在这个地方,你也算空过,时间是对了,处所没对。好,处所也对了,你闻的是不是正法?这个时代正如《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遇到的佛法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不幸遇到假的,那也空过了,你要遇到的是真正的佛法。这一层一层淘汰下去,你就晓得这个缘是多么的珍贵,多么不容易,遇到是大幸!真的是经上讲的,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不是偶然的。遇到佛法,遇到正法,有善知识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深入,使我们觉悟,这是缘。

  下面都是经上说的,凡是有心,定当作佛,这就是他具足作佛的因,只要缘具足,必定作佛。作佛,到底需要多长的时间凡夫才能修成佛?说实在话,这个时间是没有一定的,不能说长也不能说短。什么原因?这个经上说得好,佛讲这个经,佛说经无有定法,换句话说,成佛没有定法,没有定法就不能说长不能说短,不能说一定要这么说法。这当中实在讲,从前善导大师说得好,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讲的,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假如你遇到的缘非常殊胜,你这一生就成佛;遇到的缘不殊胜,也许像经上讲的,你要修三个阿僧只劫。所以,在时节因缘上讲不定,没有定法。这个事实我们也体会到,譬如说在我们这个湾区,在中国人的社会里面,湾区的道场很多,湾区的法师也很多,每个人弘扬不同的宗派,修学采取不同的方法,有些方法比较上费事,修行时间要长一点,有些方法就很简单,修学起来很容易,这不就是说明了遇缘不同吗?

  最简单的方法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就连法相唯识宗开山祖师,唐朝窥基大师也赞不绝口。窥基大师有《阿弥陀经》的注解,叫《通赞疏》,诸位打开来看看就晓得,你看他对於净土法门的赞叹。他承认这个法门是顿教,为什么是顿教?经上讲得很清楚,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成功就是作佛,七天就作佛。凡夫七天就作佛,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不但三大阿僧只劫不要,三年、三个月都不要。七天成功是真的吗?真的。《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头还真有,可见得不是假的。我们今天修学为什么不能成功?说个实在话,假如今天这里举行佛七,七天决定往生,恐怕一个都不会来,这还得了,到这里来七天就送死了,还敢来吗?由此可知,我们学佛口是心非,假的,不是真的,嘴巴里说求往生,实际上对这个世界贪恋得不得了,舍不得去,道理在此地。你看那些念佛往生的,七天走的,他真心,他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

  《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记载的宋朝莹珂法师,那个故事一点不假,他念三天佛,他是真的想求往生。这个人说实在话真正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警觉心,他是个出家人,出家不守清规,破戒、犯戒,自己晓得罪业深重,必定堕地狱,要不往生就不得了,将来一定堕地狱。他深信因果,觉得自己的前途太可怕,决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念了三天三夜,传记里告诉我们,他不吃饭、不喝水,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用功,十年之后我再来接引你。这个法师说,十年寿命我不要了,现在跟你走。为什么?因为我禁不起诱惑,如果再过十年,不晓得又造多少罪业,算了不要了,十年寿命不要了。阿弥陀佛点点头,那好,三天以后我来接你,好不好?行,跟阿弥陀佛约定了,三天。念三天佛把阿弥陀佛念来,他没有生病,走得很自在,很潇洒,三天之后真的走了。由此可知,我们念佛是假的,装模作样,不是真干,真干确实七日成功,这就是遇缘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们今天研究《金刚经》,探讨《金刚经》,目的何在?就是希望我们的妄念能够断掉。《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是假相,不是真的,不值得贪恋,贪恋就是不舍六道轮回,这个就坏了。

  「又云,有性无性,齐成佛道」,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性是有佛性的,无性,它没有佛性但是它有法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所以统统成佛。这就是大经上所说的,菩萨成佛时,观察大地一切众生同成佛道。这句话对我们初学的人是个很好的启示,我们要晓得自己到什么境界、到什么程度,你就用这个方法来勘验,你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自己成佛了,看一切众生各各都是佛,这就成佛了;如果觉得我成佛了,看这些众生可怜,他还没有成佛,保证你是众生,你没有成佛,你的境界没转得过来。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由此可知,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善人,恶人看一切众生各各都是恶人,没有一个好人,境随心转,要明白这个道理。经上常讲「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像不像一个善男子善女人?你看所有一切众生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觉得都善,自己就入了善男子善女人这一类;如果还看到这些人都不善,那自己决定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这是检点我们自己功夫境界的一个很好的标准。佛性虽众生本具,而佛种一定要等待缘生,这就说明佛法讲缘生,修行证果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

  「学性宗者,往往执性而昧种,如执性废修,学相宗者,又往往执种而昧性,皆不明经旨之过也。」这一条是讲学佛人常常犯的两大毛病,这两大毛病也是《金刚经》要破除的,一个是执空,一个是执著有。学性宗的人,像禅宗、空宗、法性宗,都是从空入门的,他执著空,对於佛种缘起他疏忽,疏忽怎么样?在事上他不修,执性废修,像这部经上教给我们的,持戒修福,他完全废弃掉,这叫执著空。实际上他有没有空?没空,他心并没有空,他心里执著空,有执著就没空。所以古德教导我们,「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因为执著空的人,严重的时候连因果都不相信,恶取空,胡作妄为,以为那是菩萨不著相的境界,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样去修学,果报一定在阿鼻地狱。相宗的,法相宗则是著相,又往往执种而昧性,执著在事相上修,实在讲,比上面,当然都是毛病,对於初学的人来讲,执种昧性还能有成就。为什么?不堕空,不造恶业,他深信因果,佛法里面纵然不能有大成就,人天福报决定会得到,所以比前面那个的确是好得多。这两种人都是不明了佛在大乘经上所讲的旨趣,没有能深解,才犯了这个过错,两种都是过错,这是《金刚经》要破除的。《金刚经》教给我们法与非法都不可以取,都不可以执著,性宗就是取非法相,相宗就是取法相,非法相是空,法相是有。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是离相,「观照无生无得之理,乃真实无,非假想无也」。观是观察,照是明了,观察是用智慧,这里面离分别执著。所以佛法修行,观是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跟世间的研究不相同。世间人他用分别心,研究一个问题、观察一桩事情,他用分别,换句话说,他用的是意识心。佛法,学佛的人不用心意识,这叫观,但是观有功夫浅深不同。观照是入门,入门还是用的分别心,我们离开分别心不会用。必须从这个上再往上提升,升到另一个阶段,照住,照住的时候分别心还没有完全舍掉,已经舍了不少,没有完全舍掉,真性起作用逐渐纯熟,照住。再往上提升,照见,分别心完全没有,完全是自性起用,自性起用叫照见。禅宗修行这是三个阶段,从观照入门,照住就得定,就得禅定,照见就开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是照见。像《心经》里面讲「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就是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那是功夫达到最高的一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也不例外,但是我们用的名相术语不一样。净宗里面讲的功夫成片,念佛功夫成片相当於观照,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所以我们用的是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名称不相同,境界、功夫完全相同,这一定要晓得。首先教我们从这里入门,观照无生无得之道理,就像佛在此经所说的一切法缘生。

  我们平常在生活当中接触到一切法,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常常这样观察,都是缘生的,因缘和合现的这个相,缘生就有,缘散就灭,当体即空。你能常常这样想、这样观察,你情执自然就减轻,自然就淡了,那就是有进步。不会像过去那么样的执著,会看淡,得失心渐渐少了,你在生活当中当然得到乐趣,那个乐是真乐。宇宙人生的事理渐渐明白了,每天明白一点,天天都明白一点,那是进步,那是真快乐,法喜充满。每天都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这个生活才真的有意义,真的有价值。不像世间人醉生梦死,糊里糊涂过一辈子,那叫真可怜。所以要观大乘经上讲的一切法无生无得,「无智亦无得」,这都是真的,真实无,决定不是假的。明了无得,得失心就没有了,我们在这个世间,大家都求、都要得,要得这个得那个,全是妄念,全是一场空。什么时候大家才晓得?这个人死了,死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时候才知道空的。没死就空,没死也带不去,他不晓得这个道理,天天拼命在那里争,所争的是一场空。不要以为我还没死,其实每天晚上睡熟的时候跟死人有什么两样,人家把你身体搬走,你都不晓得,是不是?你想想看,睡著的时候哪样东西是你的?一样也不是。每天晚上我们都死一次,还不觉悟!所以经上讲梦幻泡影非常有道理,能够常常这样想、常常如是观,就开智慧,晓得什么?我们人这一生一无所得。

  学佛的人有得,得什么?得智慧,得明理,得了解事实真相,这个得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间人,换句话说,一生当中一无所得,得的是什么?一身的罪业。古德常讲,「万般将不去」,就是你一样都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你造作的业会跟著你走,业力支配你,叫你到哪里去轮回,到哪里去受报。善业,三善道受报,恶业,三恶道受报,一样都带不去,只有造业业力会跟著你走。我们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不造业,什么跟著我走?智慧跟著我们走,愿力跟著我们走。《行愿品》里面讲的十大愿王,我们学佛的人临终时候十大愿王在领导我们走,十大愿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跟世间人完全不一样。这是真实无,不是假想的无,因为假想的无错了,真的是无。为什么无?刚才说了,一切法是缘聚而生,缘散就灭,身体是这样的,身外之物哪一物不如是?法法皆如是,没有一法是例外的。所以要晓得,当体即空,无生无得,这是事实真相。

  「古德以五义作观」,古大德教给我们这个方法,从这五方面来观照。第一个,观「缘生,四大五蕴之假合,当体即空」。首先是观人,怎么个观法?从早到晚看到每个人,看到怎样?四大五蕴假合的东西。你看到人是四大五蕴假合的,自己也是人,自己也是四大五蕴假合的,这是智慧,这是开智慧,了解事实真相。四大是物质,我们肉身是物质组合的,四大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就是组织成我们肉身的基本物质,现在科学家讲的原子、电子、粒子,就是这些东西,分解开了就这东西。这些东西组成,现在称之为排列成方程式,排列成分子,分子组成我们身体,一分开就没有了。但是那个基本的物质它有四个特性,这四个特性叫四大,四大特性。它是物质,虽然很小,我们在高倍显微镜里面能看到,电子、粒子被我们看到,它是物质。第二个特性,它带电,带阳电,阳电我们叫做火大,也就是说它有温度。第三个特性,它有湿度,湿度就是带阴电。第四个特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态的,它是动的,动就叫它做风大。这是讲构成所有一切物相的基本物质它有四个特性,从这四个特性我们就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基本的物质也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它是生灭法,它不是真正永恒的常住,它也是缘生之法。这个样子一观察,根本没有物质的存在。好像现代科学是比从前又要进步,现在科学家认为物质只是一种波动的现象,这跟佛法愈来愈接近,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存在。你对於这一切物相去分别、执著、贪恋,要把它得到,这不全叫打妄想吗?这真的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五蕴里头第一个就是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我们今天讲心理的作用。受是感受,想就是妄想,行就是不住、不停,识就是分别,这是心理的几个现象。这些现象完全是从妄想里产生的,所以它也是虚妄的,也不是真实的,真心、本性里面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说四大五蕴之假合,当体即空。我们看人、看一切法,只要看到这个东西我很想得它,我很想留著做纪念,你这样一看,这个念头马上没有了,假的,不可得。你能把世缘放下,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全看破,全放下,就得大自在。那真舒服,真的是解脱,那个境界、那个日子凡夫无法想像的,真快乐,就是说你的枷锁解除了,解脱了。

  第二「同体,相虽别而体同,一法界也」。十法界是我们错误观念变现出来的,实际呢,实际是一法界,一法界是真。什么时候你能见到一法界?只要你一心,就见到一法界。真正是证实了世尊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相随心转,心能转境,我们心一,外面境界就一,就是一真法界;心要乱了,外面境界就无量无边。所以,十法界是凡夫观念当中变现出来的,佛与大菩萨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法界是众生的观察,是众生心变现出来的,都是虚妄的境界,真实的只有一真。所以要晓得体同,十法界,无量法界,同一个自性,都是自性变出来的。《华严》上说「唯心所现」,唯心所现的就是一真法界,心是体,所现的境界是相,有体当然有相、当然有作用,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离不开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是十法界,无量无边法界,识是什么?分别,分别执著就起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说六道轮回是识变的,虽然是识变,但跟一真是同体,这一定要知道。知道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就有信心我们可以回复到一真。正如马鸣菩萨所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一心,本有,一心、一真是本有的;不觉是迷,是分别执著,是十法界,本来无。本来无的当然可以除掉,《金刚经》上讲把它断掉,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这是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让我们从这个理上建立信心。

  第三「本寂」,寂是清净的意思,「本无生灭,安有涅盘」。由此可知,说涅盘是对凡夫说的,凡夫有生死,从生死对面建立一个涅盘,生死没有了,涅盘也不可得。因为它是相对建立的,这边没有了,那边当然没有,那才叫真清净。如果生死这边离开了,那边执著有个涅盘可得,还是凡夫知见,并没有到真正清净寂灭。所以清净寂灭,清净心是本来有的。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他见到清净心,本来清净,就是本寂的意思。

  第四「无念,若无有念,则众生无,得亦无」。念是什么?妄念。诸位要晓得,有念皆妄,天天在起妄念、打妄想,这怎么得了!世间人为什么无量劫来都在那里搞生死轮回?就是念头不断。学佛的人为什么不能成就?为什么得不到一个结果?病根也是妄念没断,不知道自性清净心里面本来没有念,有念就妄。但是我们的妄想、我们的妄念不是这一生的,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已经变成一个习惯,今天听到佛这么说,我们也相信佛没说假话,佛说的是真的,可是我们体会不到,我们妄念断不了,想断都没法子断,这是病根。须菩提在这部经上一开端就把这个病根说出来,请教释迦牟尼佛「云何降伏其心」,那个心就是妄念,就是妄想,怎样把妄想伏住,把它断掉。这一部《金刚经》就是说这桩事情,教给我们怎样断妄想。纵然《金刚经》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详细跟诸位同修在此地来做一番研究讨论,大概到结束,经讲完结束了,我们妄念还照样,还是断不了。不但我们不行,江味农居士也不行,所以他只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求生净土道理就在此地。不但江居士不行,古来一些祖师大德也不行。所以这些大德们到最后,经教搞清楚了,明白了,统统放下,念阿弥陀佛,老实念佛,这时才老实,什么都不想了,专想阿隬陀佛。

  这个方法好,以一念破一切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还是一念,还没有到无念,还是一念,但是这一念是不是妄念?给诸位说,这一念不是妄念,这一念能见佛,这一念能通到无念,那就是真的。这虽然是个妄念,但是它能通到无念,其他的妄念没有办法通到无念,只有妄念愈来愈多,结果是这样的。唯独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念到最后妄念是愈来愈少,念到最后无念了,它通到无念。这是净宗比其他法门容易成就的道理,而且它的方法很简单、很方便,这都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要晓得无念。如果无念,众生也无,为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识所变的,念就是识,识没有了,就转成大圆镜智,大圆镜智里头没有念,那个时候显现出来的是一真法界。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没有,这个妄相没有了,就是永嘉所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切众生相没有了,得当然也没有,所以诸位要晓得,无得之得得的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得的是这个;有得之得就得那一点点,那才叫可怜,才真的愚痴。无得之得是圆满的,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真心变现之物,没有一样是真心之外的,既是真心变现之物,怎么不是自己?所以无得真的就得了,有得是一样都得不到。

  第五「平等」,这些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从一切人、一切事物里面去观察,平等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这个话是世尊自己说的,生佛平等,为什么平等?性平等,众生跟佛与一切万物平等,这一切万物无论是植物、是矿物,也是自性变现之物,哪有不平等的?这个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很难体会。好在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今天晚上大家回去睡觉作梦,梦醒的时候,坐起来想一想梦中的境界,大概还会记得很清楚。梦里面一定有自己,不可能做个梦里头没有自己的,一定有自己,你也会梦到很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一切万法,一醒过来想想,梦里面自己是自己,梦里面那些人是不是自己?都是自己心变的,梦里面山河大地也是自己心变的。如果要问,这心像什么样子?在作梦的时候就很容易答覆,梦境就是心,梦是妄相,佛法里常讲全妄即真。真是什么?能变梦境的心是真的,所变境界是妄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不二。心是体,起作用现的相,梦中哪一法不是自己?连梦里面山河大地,梦里面一草一木,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都是自己,离开自性别无一法可得。然后以这个例子来观察我们现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跟梦中境界一样,何况佛在经上说,比这个范围更广更大。

  佛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才看到人法界,十法界里头的一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心变现出来的,怎么不平等?我们在这个境界里头就像在梦中一样,作梦不晓得什么,误以为梦境是真的,看到喜欢的人贪爱,见到讨厌的人恨透了,不知道全是自己,自己爱自己,自己恨自己,不就这么回事情吗?,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就这么一桩事情吗?所以颠倒错乱。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你要能这样观照,平等心容易现前。平等心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处事待人接物就会做得很圆满,所谓是合情合理合法,做到真正圆满。

  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后面这两句话什么意思。佛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是自然的,感应里面没有念,众生有念,想佛了,佛应身无念,应的时候无念。佛现种种身相,为一切众生开示无量法门,明明是佛在度众生,而佛是度而无度,因为佛没有动念头,没有起心动念,度而无度,无度而度,这就是经文里面所说的「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众生是怎么度的?众生自己开悟的,佛菩萨为我们做个增上缘而已,我们遇到这个缘,听经闻法觉悟了,觉悟就度了,自己度自己,不是佛度我们,自悟、自修、自度。所以佛绝不执著他来教导我们,他来度我们,佛没有这个念头。我们对佛菩萨很感激,佛心清净丝毫不染,这就是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

  总之,性是真的,学佛的人要见性,相是虚妄的,相不碍性,所谓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要你不执著、不分别,你不执著你就没有烦恼,你就不造业,但是还不能见性。怎样才能见性?不分别就见性。所以不分别比不执著的功夫还要高,不分别就见性,因为不分别就平等;不执著还不平等,要到不分别才真正平等。「证真实性,於一切境界,不著相而归於自性,乃为真实。」所以相,经上常常讲离相,离相实在是离分别执著的相,不是事物之相,事物之相是真心变的相分,你怎么能离?如果要离了,性也没有了。古人比喻很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器是相,譬如一个金镯子,我不喜欢这个镯子,我不要了,金我要,你镯子不要金也没有了,相跟性不妨碍,只要不执著不分别那个相就对了。所以相没有关系,相不碍性,性也不碍相,不执著就归於自性,归於自性就是见性,禅家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真实。

  「观照纯熟,当体即空」,观照是功夫,这个功夫不能间断,用功绵绵密密。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对人要真诚,对事要负责,样样做得圆满,样样做得美好,心地清净,丝毫不染著,为什么?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既然一切皆空了不可得,为什么还要去做?不做你就落在空里去,做了你要著相你就落在有里面去,与性德违背,也就是迷於自性。因为自性是空寂的,你不能著有,但是自性能够生一切现象,所以你也不能著空,才与自性体相用完全相应,你就得大自在。性德圆满现前,你完全得到受用,这个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善美慧的人生,只有觉悟的人有,只有佛菩萨有。凡夫真善美慧有名而无实,佛菩萨真有。我们的修学,希望做到美满的生活,我们不讲一生,因为一生是凡夫,是虚妄的;永恒的,觉悟之后真善美慧是永恒的,实在讲,真正觉悟之后就入不生不灭。

  「起念则有,若无於念,一切皆无,故知本来平等。」起念就有,念就现相。我们中国文字,念就是想,想心里头就有相,你看想那个字,那是会意的字,心上有个相就想。一动念,心里就有相,我想一个人、想一桩事,它马上就有相,所以有念就有相。若无於念,一切皆无,由此可知,念不是真的,念是妄,所以念叫做妄念。真性里头没有念,故知本来平等,无念才平等,有念就不平等,佛法平等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平等?我有我的看法,我有我的主张,我有我的意见,你有你的意见,怎么平等法?你们大家意见都错了,听我的,这也不平等,我错了听你的也不平等。每个人都把意见舍掉,统统没有意见,平等了,佛法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真的会让人心服口服。佛高明,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其他宗教教主都是至高无上,人都要听他的,他牵著你鼻子走。佛法不是的,各各人顶天立地,佛不牵我们鼻子走。佛教我们放下一切妄念,佛自己也没有一切妄念,这样平等,自性平等是真正的平等。《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那个平等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一定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一个妄念都不生,心清净了,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平等就是觉心。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