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刚经讲义节要 - (第二集)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二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02

  请掀开讲义第二面,从第一行看起:

  「老实念佛,则能一心不乱,若不断世间一切染缘,攀缘不息,何能老实。」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学佛为的是要解决我们生活上的问题,而生活根本的问题许多人忽略了,根本的问题就是生死轮回的问题。除了这个问题之外,可以说世间一些高等的学术,科学、宗教都能够有相当程度的方法,唯独生死轮回,是世间人长时间以来不能解决的问题。佛之所以出现於世间,就是为了这桩事情,像世尊在《法华经》里面所说的,佛出现於世是「唯以一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因缘就是生死大事。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其他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佛为我们说了许多的道理,这些道理无非是说明生死轮回是怎么来的,如果不把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搞明白,我们从哪里下手?解决的方法的确很多,这就是佛家讲的无量法门,方法很多,这许多的方法都是解决一个问题,所以说是殊途同归,再多的方法都是为了这么一个问题而来的。但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於是这许多方法在大众修学起来就有难、有易,难易不在方法,难易在人。所谓在人就是在乎我们对於这些事实真相迷的浅深不相同,如果迷的浅,在一般方法可以能够收到效果,若是迷得太深,一般方法得不到效果。不是方法不好,不是方法不善,是我们无法适应这些修学的方法。不仅今天我们自己在佛门里面有几十年的时间去体验,深深的明了佛陀教学的慈悲,古大德也是这样告诉我们,不仅是古大德,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一切诸佛如来都这样告诉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念佛这个法门最适当。因为这个法门能够适合一切根性,上至等觉菩萨,像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楞严经》上看到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用念佛法门,都是求生极乐世界而得到圆满的成就,这就是所谓上上根,他也选择这个法门。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还有一个小册子叫《物犹如此》,里面记载的是畜生往生。这就说明,在下下根里面,六道众生,恶道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如果遇到这个法门,他能够欢喜信受,依教奉行,也能在一生当中得到圆满的解决。所以净土法门在一切法门里面是无比的殊胜。

  这个殊胜的道理的确很深,在净宗经论里面也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若以净宗为主,可以说所有一切经教都是辅助净宗的。昨天跟大家说过,净宗上上根人用不著这些东西,就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是不需要藉任何法门来辅助,他能成功。一句佛号就能成功,那就得老实念,需要一切经教来帮助的,都是属於不老实的。像我们这一群都是不老实的人,所以还要用《金刚经》来帮个忙,这个要晓得。《金刚经》帮什么忙?帮助我们老实念佛。所以这一段说得好,江味农居士一生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在《金刚经》上,他修什么法门?他就是老实念佛。所以,江居士是老实念佛之人,他是「教宗般若」,在教理,他是以《金刚经》为主,一生专学《金刚经》,可是修行,他是念佛求生净土。这的确是高度智慧,最好的选择,所以他在《讲义》里面讲到要紧的时候,他一定提出念佛法门。

  老实念佛就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到一心不乱我们问题就解决了。可是一心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就是世间一切染缘你断不掉,你放不下,你就得不到一心,念佛也得不到一心。底下就说得更清楚,你天天念念攀缘不息,你怎么能老实?《金刚经》的教义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使我们回到老实。这一句好,在纲要里头做出个总结论,《金刚经》对我们真的有用处,如果没有这一句,说老实话,《金刚经》也不过是谈玄说妙。能说不能行,没用处,落於空谈,实际上的利益得不到,实际上的利益就是超越生死轮回,决定做不到,那是真难。说有一点好处,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你生天,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一般来讲是可以做得到,但是超越轮回不容易。回归到老实念佛,我们就能够超越生死轮回,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修学目的。

  底下这一段,我们进入经题,经题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这个题里面,我们把它分作四个小段来介绍。第一个是「金刚」,这是比喻,金刚是比喻。「物名」,是物质。是「金中之精」,最坚固、最锋利,我们一般称之为金刚钻这一类的,金中之精。佛经里所说的金刚,还不是我们世间的物质,它是讲的欲界天的,通常是指忉利天,忉利天金刚神手上拿的兵器,金刚杵,佛是用这个来做比喻。金刚杵这个兵器非常坚固,非常锋利,「能坏一切物」,这个一切物里面特别指兵器,像古时候的刀枪剑戟,碰到它都会被它破坏,而一切物不能够破坏它。佛是用这个比喻它的坚固,坚固它才能破烦恼,我们的烦恼重障没有东西能够把它破坏。佛以金刚来比喻智慧,般若智慧就像金刚那样的坚、那样的锋利,能破烦恼、能断无明,用它来做这个比喻。

  「又金刚宝光明能照数十里,喻般若正智,能破烦恼重障,彻见一切凡情妄相,照破无明。」我们生死轮回根本的原因就是无明烦恼,底下还有详细的说明,无明就是不明了。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也就是整个的宇宙,宇宙之大我们无法想像。佛告诉我们,这其中的一切事物、一切道理、一切演变的过程,我们本来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明。本来是都明了,现在不明了了,所以叫做无明。为什么不明了?因为你有了障碍,把你障住了。障碍虽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就是所谓烦恼障与所知障这两大类。而这两大类,所知障比较微细,烦恼障比较粗显,烦恼障来得粗,所知障(就是无明)来得微细,很不容易断除。烦恼障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永嘉大师说得很好,「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就是六道轮回,烦恼障破了就没有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知障破了,才是真正我们所讲的成佛。

  要破这两种障都要靠智慧,定只能够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像石头压草一样压住,根在,没有除掉,唯有智慧的观照才能把烦恼连根拔除,那才管用。前面第一条就说出,佛法的大根大本就是智慧,般若智慧。一般修学是有层次的,修学是以大乘为根本,大乘以六度为根本,六度以般若为根本,说出根本的根本是般若智慧。所以,佛法是一门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方法,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第二段讲般若,「般若是梵语」,古印度的语言,古印度的文字,现在印度人也不用了,印度人懂得梵文的已经不多。它的意思是「自性本具之正智」,可见得这个「正」是正确的,决定没有错误,完全正确。刚才说了,这个智慧能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知道过去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知道。这是本能,不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是自己的本能。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成了佛,佛心平等,因为佛知道所有一切众生的智慧跟他完全相同,不过是他现在有障碍,不能现前。障碍不是真实的,障碍是虚妄的,只要哪一天他觉悟,障碍没有了,他能力现前,跟佛没有两样。所以成佛绝对不会有贡高我慢,绝对不会看不起众生,他心目当中平等,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道理在此地。只是他眼前有障碍,能力暂时丧失,并不是真的失掉,只是有阻碍而已,这个阻碍是可以去得掉的。它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智慧,不是从外来的,这一点我们要认识很清楚。要是外来修得的那就不容易,佛那么大的智慧,我们怎么敢说能修得到?本有的,那就放心了,只要去障碍就行。而且这个障碍去一分,你智慧就透一分,去两分就透两分。所以,这个智慧绝对不是从外面修得来的,没有这个道理。

  「所谓佛之知见」,佛的知见是圆满的知见,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修学最重要的是要去做,你不去做,佛法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什么是真实的受用?就是般若智慧,你这个智慧不能现前。不能现前,换句话说,你在生活当中你得不到幸福,你得不到快乐,你依然还是看不破、还是放不下。智慧开了自然就看破,不必劝你放下,你自己会放下,为什么?那是烦恼、那是障碍,自己找的,本来没有。所以,智慧现前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大圆满,前途确实一片光明,处事待人接物就自在了,帮助别人也有善巧方便。

  「就理体曰觉性」,这是从本体上讲,从理上讲。理对事而言,我们叫它一个名词,佛给它一个名词,名词都是假名,不要执著,懂得意思就行了。觉性就是自性本觉,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说「本觉本有」,本觉是本有的,自性本具,「不觉本无」,不觉就是迷,就是前面讲的妄想执著分别,这个本来没有,自性里本来没有的。而觉是智慧,是本有的,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来没有的当然可以断掉。所以烦恼、习气再重,你明白这个道理,先把信心建立。烦恼可以断,能断得掉,先有信心就好办事,从这儿建立信心。

  「又名实相般若,就作用曰正智,即观照般若。」实相就是真实相,实者不虚,不是虚妄的,它是真实的,这个智慧是真实的智慧。实相般若也是从体性上说的,它起作用,在般若经里面叫它做观照般若,起作用是观照,此地讲「就作用曰正智」,正智就是观照般若,这是真正的智慧。观是观察,照就是照见,佛用这两个字,他的用意实在讲就跟《楞严经》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所讲的「反闻闻自性」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凡夫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就叫见闻觉知。见闻觉知统统是迷,不是悟,不是智慧。所以佛把它换个名词叫观照,眼见色叫观,耳闻声也叫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用这一个字做代表。观是接触,不是表面的接触,是深入的接触,照是明了,照见,照是明了,一接触真的明了,明了它的真相。

  诸位晓得,见闻觉知,你所了解的是妄相、是假相,不是真相,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智慧,它的作用是感情的作用。感情是烦恼,这个作用不外乎喜怒哀乐,起这个作用。不像佛菩萨用观照的功夫,它起的作用是一切通达明了而没有障碍,里面没有烦恼,充满了智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才知道佛法不能不学。不学,说老实话,我们走的是死路一条,不但是死路一条,真的是往三途、往阿鼻地狱走。佛眼看到,可怜悯者,真的是可怜!六道三途哪里来的?自己变现的,自己变现自己往里头钻,你说这不叫可怜悯吗?佛能不能救?不能救。为什么不能救?他有坚固的执著,佛菩萨劝导他,他不能听,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就走的是死路一条。而佛法呈现在眼前,无限的光明。

  我刚才说了,真正得受用,真正入这个境界的人不多,不多的原因,还是前面结论里所讲的,世间一切染缘攀缘不息,所以你学佛也得不到受用。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你这一条还有,你就没有法子入这个境界,这个真正的利益,像《无量寿经》上所讲的真实利益。《无量寿经》上讲的三个真实,那三个真实是实在了不起,所有一切佛法都不出这三个真实。《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净宗里面所讲的极乐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总不出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而诸佛菩萨、觉悟的人住真实慧,他们对人、对事、对物惠以真实利益。所以三个真实,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包括尽了,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所说的佛法,也不能超过这三句。诸位要是真正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才晓得《无量寿经》是真实的大圆满,真正不可思议。可是要用觉照,你才能够发现,你才能够看出来。下面所讲:

  「体用一如,觉照一体,故皆名般若。」般若经上讲的有三种般若,实相般若是性体,观照般若是作用,还有文字般若。文字般若是什么?如果诸位说文字般若是《金刚经》,《心经》、《大般若经》这是文字般若,你没有懂得文字般若。文字是个代表,代表什么?代表一切万法,我们说物质,这个代表一切万法。如果用观照的功夫,哪一法不是般若?也许大家曾经听说佛法里讲到,哪一法不是佛法?若用观照,法法皆是佛法。所以,文字般若的范围是包括一切事相,就是我们讲的六根、六尘这些事相。我们讲体、相、用,体是实相般若,相是文字般若,用文字般若说相,用是观照般若。佛法是圆融的,无有一法不是。你要不相信,你看看禅宗语录,禅宗里面许多人开悟的,不一定是完全看经、读经,不定遇到什么一桩事情他开悟了,他从那上开悟的。那不是般若,焉能开悟?有人听下雨的声音开悟了,有人听风吹树林的声音开悟了,你说哪一法不是般若?那都在文字般若里头所包括的。所以,不要看到文字就想到这是一部经典,你就根本不懂得般若。

  我们用大经里面体相用来观察就比较容易理解,实相般若是体,观照般若是用,文字般若是相,体相用的范围都是无量无边,这个要认识清楚。体用一如,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你要把它分成三截你就迷了。你晓得这三个东西是一,你要真正明白一,那就恭喜你,你就入了一真法界,这个名叫一真法界。体相用是一,三般若是一,觉照一体,体用一如,统统可以叫做般若。

  「佛为一切众生,开示大乘,使令悟入者,名文字般若。」这是讲起用,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无论讲什么经,无论说什么法,都是叫做般若,都是般若的起用。因为佛说一切法,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就是使人悟入。可是佛的能力只是止於开示,悟入是我们听的人自己的事情。我们听了佛的教导,觉悟不觉悟?有人听了觉悟了,有人听了不但没觉悟,迷得更深,这是什么原因?这就讲有人会听,有人不会听。会听的人用一心听,他就悟入了,不会听的人用三心二意听,那就不得其义。所以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经典上,佛每说法都嘱咐「谛听谛听」,会听的人就谛听。谛听两个字,马鸣菩萨说得好,「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就叫谛听,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听佛讲经说法或者看佛经,如果把这个原理明白了,我们看一切事、一切人、一切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用这个方法,我相信你很快就入一真法界,也就是你很快就成佛了。在一切万法当中学了个不著相,实在讲这就是《金刚经》要教给我们的,不要执著。

  「离言说相」就是不执著言说,我体会他的意思,不执著他的言说。「名字相」是指名词术语,像此地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这都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我懂得它的意思,不执著它的相。总而言之,不要执著。「离心缘相」,心缘相是起心动念,佛跟我们说的这些法可不可以思惟?不能,为什么?佛的言语、佛经的文字是从觉性里面流出来的,觉性里头没有相,我们用清净心来接受就体会到了。如果我们有思惟,去研究,去想一想,就落到第六意识,识心是迷的。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法相唯识的入门是《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里面一开端,就把一切法分作两大类,有为法、无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是有为法。所以你用生灭心要想求不生灭的法,永远求不到。要怎样才能明了宇宙真相?要用不生灭的心。我们听经,马鸣菩萨教给我们,不可以用心缘相,心缘相就是我听了,这是什么意思,想像、思惟一下,这个要不得。听经、读经都是这样的,能看得懂很好,看不懂不理会,决定不要去想。想出来的答案是错误的,愈想愈错,绝对不会有正确答案。所以这个跟世间学问完全不相同,因为世间所有一切学术都是从意识心里面出来的,你可以去想像,可以去思惟;佛法不可以,特别是大乘法,愈是高级的佛法愈不可以用这个方法。

  所以世间科学的方法,所谓逻辑辩证法,佛教里的因明,那都是对初学,初级的佛法,中级的佛法还可以,高级的佛法这个东西完全用不著,为什么?它离心缘相。般若是属於高级佛法,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像这些方法这些东西在阿含用得上,在方等就很多都用不上,方等经里面,小部分还可以勉强用,大部分都用不上,何况方等以后的般若那是纯粹大乘,这些东西都没有用处,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晓得。对於这些基本的常识不了解,纵然我们很发心、很努力、很精进,一生在佛法上求学,只能得佛法的皮毛,也就是一点佛法常识而已,现在人所讲的佛学。佛学是把佛法变成世间一种学问来研究,绝对不是如来所说的真实义。

  正因为这样难,所以佛才教我们求生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地。我们到了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再用这套功夫。先到西方世界,先保住身,得无量寿,有的是时间,又有好老师、好同参道友,好的修学环境,再去努力、再精进,不难明了。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成就太难了,你想想看,内有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外面这些五花八门、财色名食睡在诱惑你,我们佛门讲的妖魔鬼怪。什么是妖魔鬼怪?诱惑的都是妖魔鬼怪,就是叫你起心动念,就是叫你生烦恼,就是叫你堕三途,这些妖魔鬼怪把你抓到三途去。你看看社会上现在科技的发明日新月异,你看了动心,动妄想,看到这个,人家有了我也要有。想尽方法辛辛苦苦赚钱,赚来的钱都奉献给魔王,魔王一天到晚叫你起心动念,一天到晚叫你起贪瞋痴慢,起贪瞋痴慢的结果在哪里?将来三途(地狱、饿鬼、畜生)等著你去,这就是魔王干的事情。魔在哪里?你睁开眼睛,身边哪个不是魔?人也是魔、事也是魔、物也是魔,样样都是魔,你在魔掌里头,你能出得去吗?不容易。不学佛的人出不去,学佛的人也出不去,也逃不过魔掌。所以诸佛如来苦口婆心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些魔事放下,我内不动心,外绝不受诱惑,你才能去得了;内还动心,外还会受诱惑,没指望。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要认识清楚,生死事大。弘法利生也是魔,你贪著弘法利生,你也出不了三界,你也不能往生。《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这些道理。

  最近我们有个机缘,澳洲布里斯本那边有些同修,都是台湾的同修移民到那边,找我去,我去看了一下,环境的确好,比美国还好。那边成立一个净宗学会,这次馆长派悟道去,悟道昨天到达澳洲了。临行之前我告诉他,如果在那边发展道场,一切自然,我们就做。人要和,一切都能顺其自然就做,不可以有一丝毫勉强。特别嘱附两桩事情,第一个不向任何人化缘,第二个决定不拉一个信徒,我们的心清净。符合我们这个标准、条件,我们可以帮助他,那个地方众生有福报,我们应当尽心尽力帮助他;不符合这个条件,我们回来,我们家里还有地方住,还有饭吃,不求人。世法里头常说「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在家居士做到这两句,念佛可以往生。於人还有争,於世还有求,这就是你有执著,你一切染缘、攀缘还是没有放下,你想往生,这是一条绳索拉著你,绑在这个地方,阿弥陀佛虽然垂手,也没有办法把你拉去,这个要知道。所以虽然我们是有愿心弘法,要小心,不能因为这个愿心被魔利用,魔把你拉下去,那你才叫冤枉,一定要有智慧。

  像我们在美国达拉斯这个道场,这是自然成就的。我对那个地方没缘,我们馆长对那个地方一点都不喜欢,可是道场偏偏在那里建了。真的,我们建那个道场没有问人家要一分钱,因为不想建,它建好了。我说大概这是佛菩萨的意思,有什么办法?图书馆现在派了一些人到那里去负责主持,我又告诉他,我去不去?不去,馆长去不去我不晓得,我是决定不去。我看你们的道场是怎么个看法?跟看一般的道场完全一样,你请我去讲经,我就讲经,讲完了我走路,道场是你的,与我毫不相干。你里面的事、物与我不相干,里面的人与我也不相干,你说我多自在,我多快乐。人要有求就苦了,看人的颜色,那多可怜,这个事情不能干。在世间咱们都不干,学佛再干这个事情那不叫冤枉!那叫颠倒,这个不可以。般若正智是不能缺少,得到真的是自在,真的是真实受用,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是一点不假。

  底下讲,「梵语波罗蜜,义为彼岸到」。波罗蜜是音译的,就是梵音音译,它的意思,这是依照印度的文法,彼岸到,跟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不一样,中国人讲到彼岸,他是彼岸到。「所谓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盘彼岸」,是这个意思。所以它也是比喻。此岸跟彼岸,此岸是烦恼、生死、轮回,彼岸是不生不灭、清净自在,这是彼岸。怎样才能到达彼岸?必须要断烦恼,因为六道轮回生死的现象是烦恼变现出来的。六道实在讲是幻相,也不是事实真相,是幻相,烦恼变现出来的,烦恼断掉,六道就没有了,到达涅盘的彼岸。「波罗蜜又有到家、究竟、圆满诸多义」,它的含义很多。我们中国人大凡一桩事情做到相当标准的时候,我们都认为他的功夫到家了,也就是圆满的意思,在印度人就讲波罗蜜。所以波罗蜜有中国人所谓的到家,功夫到家,无论做什么事情,你做得出类拔萃,都称之为波罗蜜,有这个意思。这是讲「金刚般若」是般若里面最究竟、最圆满的,是这么个意思。

  下面解释涅盘,因为此地有这个名词。「梵语涅盘,义为不生不灭,所谓本自不生,今亦不灭。」这是境界,这也是事实,可是我们一般凡夫看不出来。佛菩萨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哪里看?从我们现在现实的境界当中去看,我们凡夫看人身有生老病死,佛看人身是不生不灭。我们凡夫看植物,看花有花开花谢,佛菩萨看花没开也没谢。他看的是真相,我们看错了眼,我们看的是幻相。这桩事情讲了我们很难体会,很不容易接受,明明有生老病死,怎么会没有生死?我们看的是从相上看,佛菩萨看也从相上看,我们看的是妄相,佛菩萨看的是真相,这个话很难懂。我们拿这个毛巾来做比喻,我们看这个毛巾,毛巾是纤维线织成的,织成毛巾,这个毛巾生了,线生的。把线头拿开,拆掉之后就变成一条线,毛巾没有了,灭了,这生灭。佛菩萨没有看到毛巾,看到那条线,线织起来还是这个线,拆开了还是这个线,没有生灭,诸位从这里去体会。再微细的去观察,现在科学家能力也相当之强,跟佛法讲的很相应,知道分析到最后变成分子、变成原子、变成电子。任何一个东西就是这些基本粒子聚散而已,聚的时候就变成一个形状,散的时候这个形状消失,所以聚也不是真的,散也不是真的。你从基本粒子上去观察,它确实没有生灭,人家观察的是真相。

  观察到真相你的智慧就开了,情识就断掉了。我们看到假相,一个生灭,生起来欢喜,灭了就悲哀,要看到那个基本的这些组织它是缘聚缘散,是这么回事情,生也没有欢喜心,灭也不会悲伤。在一切万物生灭变幻当中我们来观察,完全是智慧,在这个里面不会动感情,喜怒哀乐离开了。大家从这个比喻里细细去想,我们虽然得不到真实相,至少佛所说的我们稍稍能够体会一点,的确一切万法都是缘聚缘散。所以因缘所生法,决定没有自体,没有自性,一切万法没有自性,就是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是当体即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空在哪里?空就在有中,有就在空中,《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要把它分成二桩,你错了,你迷了,它是一不是二。这才是事实真相,必须要高度的智慧去观察,你才能彻底的明了。一切法真的是不生不灭,本自不生,今亦不灭,只是缘聚缘散而已。缘如何聚、如何散,这当中有个力量,这个力,在凡夫叫业力,在佛菩萨叫愿力,这个力量在操纵、在转变一切聚散。

  又翻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现在社会上许多人把这个名词错解了,以为涅盘就是人死了,死了就叫涅盘,死了都叫圆寂,这是大错特错。这种错误我们佛门我看也很少有人纠正,我们看到学佛的人,无论出家、在家,在家比较少一点,出家人常用,出家人死了之后,某某人涅盘,某某人圆寂。死了就涅盘、就圆寂,咱们何必学佛,哪个人不涅盘?哪个人不圆寂?这都是没有把意思搞清楚,这是果地上的境界,没有证入这是决定谈不上的。

  「因见思烦恼,而有分段生死,因尘沙无明,而有变易生死。」涅盘讲的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这两种生死都了了,两种生死都不存在。这两种生死我们现在都有,分段生死是一个阶段跟一个阶段,大分,我们人生是一个阶段,从生到老死,这是一个阶段。变易就是变化,一天比一天衰老,它不会停的,刹那不住。我们一般人常讲青春不再,青春不驻,这就是变易,天天在变化。这个现象怎么产生的?佛告诉我们,因为你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后面会有详细的解释。见是见解错误,思是思想错误,换句话说,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错了、想法错了。想法就是思,看法就是见,错了就是烦恼,看错、想错了才有六道轮回、才有分段生死。为什么会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是因为你有尘沙无明,尘沙是比喻,比喻你的妄想、杂念就像尘沙那么多。无明是对事实真相完全不明了,妄想、杂念之多像尘沙一样,所以你有变易,你的身心都有变易,不断的在变。佛把这个因跟果、事跟理,的确是很简单的为我们说出来,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法的教学实在讲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要得到解决,我们生死不就没有了,我们也就会长生不老,这不是做不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长生不老,《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那里永远没有变化,就是没有变易,没有分段生死、没有变易生死。可是,我们自己要在这个世界要修到这个程度好难,如果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垂手可得,就得到。

  这个事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条记载说一个狐仙,这个狐仙已经能够变现出人形,跟我们一般人往来,无异於常人。我们见到狐仙,对他很佩服、很崇拜、很敬仰,狐仙则不然,狐仙就说了,它从狐狸修到人身要修五百年,这五百年当中要经历许多的灾难,它都能够躲过它才能够得人身。它说你们人太幸运了,一出生就是人身,它修五百年才得人身。我们想到我们念佛,往生到西方世界,马上就变成长生不老,金刚不坏之身,马上就得到,就像我们投胎到人间来,一下就得人身。如果在这里用其他大乘方法,乃至於用禅也好、用密也好,用任何方法,你要修到这个境界,要修很长的时间你才能得到,哪有到西方世界那么容易,垂手可得?这就是一切诸佛如来赞叹念佛往生的道理。佛不能不赞叹,不赞叹对不起我们,有这么好的方法,你为什么不教给我们?你要教给我们在长劫去受苦受难才达到这个境界,佛怎么对得起人?所以佛一定要说,极力赞叹。极力赞叹,你听了不相信,你还要走冤枉路,到以后再见佛的时候,你不能怪他。你见到佛,说我修得好辛苦,佛点头,你不能怪佛,佛早就给你说了,你不相信,那你活该。你看到别人先到,早成佛了,很羡慕,那没有话说,你自作自受。所以佛真是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再看第六条,「大智度论云,有无二见,皆属此岸,二执俱空,始达彼岸」。《大智度论》通常在佛门称为大论,如果不特别指出,一般讲大论都是讲《大智度论》。可是在法相宗里面如果讲大论,那就是《瑜伽师地论》,这是法相宗的。通常因为般若是大家必须要修学的,所以单称大论都是《大智度论》。这里面说,有无二见,实在讲这句话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说的相对论,有无是相对,大小是相对,是非是相对,真妄是相对,邪正是相对,善恶是相对,利害是相对。这是个代表,所有一切相对的见解,诸位要晓得,都是此岸,都是六道轮回里面的事。科学家也在此岸,没有到达彼岸,哲学家也在此岸,也没有达到彼岸,道理在此地。所以早些年欧阳竟无讲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为什么佛法不是哲学?哲学是有能、有所,能所是一对,是此岸,不是彼岸,佛法是要超越到彼岸。所以说只要有一个相对的念头存在,这就是迷,这是情,这是识,不是真智慧。

  二执俱空,这两种执著都舍掉,那才是彼岸,那个心才叫清净。禅宗六祖惠能,中国的学佛人可以说对他都很熟悉,提起都知道。他没读过书,他不认识字,听老师五祖忍和尚讲《金刚经》,讲到还不到一半,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完全通达。不但《金刚般若》通达了,所有一切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我们今天《金刚经》念上一千遍也没通达,还是迷惑颠倒,什么原因?我们有二见,就是俗话常讲,我们有成见,他没有成见,我们有分别、有执著,他没有分执、没有执著,他的心清净,我们的心不清净,毛病在此地。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我们心里不止一物,不晓得有多少东西在里头,那怎么行?这个一定要晓得、要明了,我们才能度自己,才能够解决自己真正的问题,才能在这一生当中过得真正幸福美满。

  佛法里面常讲,学佛为什么?离苦得乐。真的,我们学佛,诸位总要记住,苦没离掉,乐没有得到,你就应该觉悟,应该要反省,你学错了。如果你学的理论、方法是正确的话,在境界里面一定是离苦得乐;换句话说,你烦恼轻、妄想少,智慧增长,烦恼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那多快乐!於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过去现在未来都明了,这个里头真快乐,这是真实的享受。这种生活得不到,就是我们学佛学错了方向,不是在理论上搞错了,就是方法上搞错了。如理如法,经上常讲如教修行,你所得的结果决定是快乐,决定是美满。

  底下一条说,「六度中,布施舍也」,舍就是放下,一切都要放下,万缘放下。要学什么?随缘而不攀缘。菩萨有度尽众生的弘愿,但是在事上是随缘,不是攀缘。攀缘必定堕落,攀缘是心不清净,自己起心动念,要想著我要怎样做怎样做,就完了。一切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对了;换句话说,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个重要。我们学佛一进门就受持三皈,三皈里头第一个是觉而不迷,皈依佛,佛是觉的意思;皈依法,法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见,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净而不染。决定不能叫自己的觉心、正念、清净心被污染,决定不可以,要常常保护著觉正净,就对了。要常常护持觉正净,那就是护法,护法是先护自己,你能护自己你才能够护佛法、护众生,自己都不保了,你还能护别人吗?没有这个道理,先要护自己。所以布施是舍,要放下,万缘都要放下,你的心才清净。

  舍不得,「则不离此界」。你看前面讲的多微细,二见,相对的就是二见,你有二见,你心有分别,你心不清净,你心不平等。念佛人不能不注意,《无量寿经》经题上教我们修什么?清净、平等、觉,这摆在经题上。我们所求的果报是什么?大乘、无量寿、庄严,庄严就是美好,幸福、美满就是庄严的意思,那是我们所求的。用什么方法求?清净心、平等心、觉心。你看多重要!我们用的方法是用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目的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你的果报才能得到无量寿、庄严。所以要舍、要放下。「众生不肯舍,无观照正智耳」,众生为什么不肯舍?没有观照般若智慧,如果真的智慧现前,哪里要人劝,他会舍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要舍?肮脏垃圾,谁要这个东西,没有人要。只有迷惑颠倒的人他要,他把这些东西当作宝贝,把垃圾、人家丢了不要的他拿回家当宝贝。真正聪明人、明白人,丢得愈远愈好,谁要这个东西。般若正智,这部经里头就是给我们说这个问题,智慧开了你自然知道怎样去修学。《金刚经》如果要细细的去研究,的确是要很长的时间,要细讲,的确是很有味道,很有趣味,可是真正要能够体会,要能得受用,要去做,不能把这些道理、方法变成我们实际生活行为,所谓真实受用是决定得不到的,佛法自始至终重在实行。

  在中国,四大名山四大菩萨就是代表修行的纲领,这都是属於大乘,大乘的纲领,大乘的宗旨,大乘的次第。从哪里学起?从地藏学起,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里面含藏著许多的宝藏。佛用这个比喻我们的心地,地比喻作心地,藏是什么?般若智慧,本具的,地藏菩萨代表这个。我们自性的宝藏现在被埋在里面,不起作用,譬如像金矿、银矿在山上埋藏著,你得不到用处。你得要去开采,要去冶炼,才能得到金银财宝的用途。《地藏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用什么方法开采自性的宝藏?孝亲尊师。孝敬是属於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的宝藏,所以《地藏经》是佛门孝经。从这个基础再扩大,大慈大悲,把孝敬扩大,能够孝敬一切众生,这就是观世音菩萨代表的。大慈悲一定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的慈悲麻烦就大了。佛门当中常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方便都是有高度的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叫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没有智慧就感情用事,那个麻烦大了,起的是副作用。文殊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行,把孝敬、慈悲、智慧集合起来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居家过日子、处事待人接物完全遵照这个纲领去修学,这就是菩萨行。普贤表实践、表实行,佛法真的有作用,真有好处。现在大陆开放旅游观光,很多人去朝拜四大名山,我不晓得他朝拜的是什么?一般人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这迷了,迷信,不晓得他真正的意思。所以这个都需要真实智慧的观照。

  「般若波罗蜜,因位名圆满之观慧」,这个「因」是讲你还没有证果,你还在修学的阶段。大乘高等的佛法修学是历事炼心,《金刚经》里也是这个意思,就像《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善财就是代表一个大乘修学的人,所以善财并不是指一个人,他是个代表,所有修学大乘的都叫善财。善是什么?善是你有善根,财是表你有福报、你有福德。你看《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具足善根、福德,这个人就叫善财。童子是代表天真,没有被污染,表这个意思。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也叫童子,男女都叫童子,他是个代表,善财童子是个代表。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我们现实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从早到晚都要接触的,都不能够离开的。在这里面锻炼,炼什么?炼觉正净,就是对人、对事、对物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把整个生活融成高度的智慧,这就是《华严》。

  所以善财是在修学过程当中,他没成佛,没成佛就是在因位,成佛那是果位。在因位,他是圆满的观慧,这个名词要用中国话说就是圆满的般若智慧,圆满的般若,到家的般若,这是在因地上说。如果在果地上讲,般若就是波罗蜜,圆满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圆满,是一不是二。这里头意思最深,我们不能不知道。深在哪里?你看因地上,般若、波罗蜜是二法,到果地上变成一法,诸位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所以一切万法要不能归到一,没有证果,还在因地,一切万法都归到一,那是果位。怎么归到一?分别心没有了,执著的心没有了,只要有分别,就有二、三,有了二、三就有无量无边,那就不是彼岸。

  所以法界是一真,一真的意思不好懂,经上虽然讲的是一体、一念、一真,《弥陀经》上讲我们功夫到家,一心不乱,我们念得很多,讲得很多,就是不会。不会的原因在哪里?放不下。放不下什么?放不下妄想、念头。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哪里下手?从分别执著最严重的地方下手,先治重病。譬如我们修忍辱波罗蜜,我们举一个例子说,要忍,最不能忍的是什么?冤家对头,提起来就恨、就愤怒,就从这里下手。把你最恨的那个人、最讨厌的那个人写个长生牌位供在佛菩萨旁边,每天拜佛也拜他。我教大家是真的,要这样做法。有些同修听到我教的,他回去真做,做了一段时期,他告诉我:法师,我见到那个人还讨厌。我就告诉他,你功夫没到家,功夫不够,最讨厌的人你能够把他看到跟佛一样,其他的人全解决了。

  要真修、要真干,不干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一定要真做。你要做到了,心地到清净,万法一如,众生平等,那个心就是海阔天空,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平常念这两句话,意思不懂,你真正做到你才会懂得那个意思,你才晓得那个里头真乐,那个里头真欢喜。这种法喜、这种快乐,给诸位说,对我们人身体来讲是最好的、最高的营养。人不老、不病,从哪里来?就是得到这个养分,这个养分不从外头来,外面你们吃很多的补品,愈吃愈糟糕,那些东西都有副作用。你内里面有分别、有执著、有贪瞋痴慢,这都是毒,剧毒,里头有剧毒,外面这些乱七八糟东西感应,你怎么会不生病?你生病是很正常的现象。要想永远不衰老、永远不病,学念佛法门决定不死,这是我跟大家讲真话。为什么?我们讲临命终时,实际上那不是临命终者,佛来接引你,接引你是活著去的。功夫好的,所谓功夫好就是心清净,福报大,我们修福,不要享福,我们的福报让一切众生去享,自己不要享受。自己得什么福报?临终时候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坐著走,站著走。

  在台湾这些年当中达到这个标准的很多,他能做得到,为什么我做不到?古书记载里头我们没看到,台湾这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李济华老居士往生。当天他跟大家讲经、讲开示,讲了一个半钟点,他八十多岁的人,讲完之后跟大家告别,我要回家去了。人家以为他年岁大了,讲了一个半钟点讲得很累了,要回家休息。他下讲台,讲台隔壁一个小客厅,沙发上一坐就走了,你看多自在。旧金山甘老太太那天她在场,亲眼看到的。他往生西方,两个月以前知道,预知时至。所以星期假日他就看看老朋友,辞行,但是他没有说就是了。你看走得那么自在,那么潇洒。我们修福,希望就享这个福报。所以佛来接引是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活著走的就是不死,跟著佛去了,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最后把这个也丢掉,也不要了,布施,舍了,你舍得干净,跟佛走了。所以这个法门,我跟大家讲的不是开玩笑的话,是真实话,不病、不老、不死。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不照这个方法去修,这个好处你得不到;你真正明白道理,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这种利益你决定得到。所以果位上它是一,我们一定要向这个目标去努力,向这个目标去提升。

  「金刚即喻此观智」,金刚是比喻,比喻观照智慧,就是观照般若,比喻这个智慧,「最坚、最利、最明」,坚是坚固,利是锋利,明是光明。坚固,它能坏一切法,一切法不能破坏它,利是比喻它能断烦恼,明是比喻它能够照破无明,取的这个意思。所以,你没有这种真实高度的智慧,你的烦恼、无明习气没有办法断除。「果位喻如来法身,金刚不坏身也。」这是到成佛的时候,佛的身永远不坏,佛是清净法身,用金刚来做比喻。可是到成佛,法身才圆满现前,也不是容易事情,对我们来讲太难了。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我们的烦恼、习气确实没断,只要一心专念,放下万缘,对这个世间任何一法,刚才讲了,连弘法利生都不贪图,你的心才会清净,这个要晓得,利害一定要辨别清楚。弘法利生是桩好事,世间的好事,是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我不贪著,就不受它影响,不贪著其事,也就是讲随缘而不攀缘。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证清净法身,这个不可思议。

  诸位看看四十八愿,看看《无量寿经》,西方世界最大的特色,跟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就是一切诸佛刹土都有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纯粹是一真法界,平等法界。生到西方世界,身体、相貌跟佛完全一样,西方世界没有两种相貌的,这是阿弥陀佛发的愿。这个愿的来源也是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观察十方诸佛世界众生很多的烦恼,烦恼起因在哪里?起因在傲慢跟自卑。相貌比别人好就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相貌比别人差就自卑感,见不得人,烦恼重重。所以阿弥陀佛发了一个愿,将来他的世界,所有到他那里的人相貌都一样,大家没话说。像这些事情,真的,平常一般我们很少注意到的,法藏比丘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他的世界是平等世界。一到那个地方,得佛威神加持,使你享受到清净法身之乐,虽没证得,就能享受到,这是西方世界之殊胜。所以金刚不坏身一到极乐世界就得到。

  到这个地方是把经题的别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简单介绍出来,后面还有一个字,「经」,这个我们念念就行了,常常讲经,「经」这个字常说的。「经,具贯摄常法四义。」梵语称修多罗,我们都把它省略掉,中国人翻成经。中国人对於古圣先贤的著作尊重,称之为经。经典它的意思就是永远不会变,它所讲的道理、所教给我们的原理原则,可以永久奉为典范,有这个意思,这种著作就称之为经。所以它具足有这四个意思,贯摄常法。「常则三世不易」,过去现在未来它里面的理论、方法都是正确的,都不会改变的。「法则十界同遵」,十界是讲十法界,无论是菩萨、是声闻、缘觉、是六道众生,一定要遵守这个方法,才能够得到结果。「又有径义」,径是路,也有这个意思,「修行成佛之路径」,经典提供我们理论、方法、境界、目标,我们能够遵循佛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这一生可以达到他的境界。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